You are on page 1of 4

西周论政治经济 ( 西周における政治経済 )

森野荣一

西 周 ( 1829―97 ) 是 我 国 的 启 蒙 思 想 家 , 生 活 于 江 户 幕 府
至明治时期,正值我国向近代国家迈进之时。身为儒学者、精
通汉学的西周与西洋思想在真正意义上的相遇,其中凝聚着伴
随近代化而来的思想方面的故事。本文拟将焦点聚集于他吸收
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姿态上,对他在针对近世经世济民的思考中
展望近代的思想方法作一探讨。
在近世,经济意味着什么呢?据佐藤信渊称,是“划定国
土,济救人民”。使域内人民“无洪水旱魃之苦,民生安乐”为济 ;
“奖励生产,使各自衣食有余”为教。他还认为,济与教乃是“国
君之要务”,君主当“努力于经济之道,令邦内富裕。而百姓之
专务,当各励家业,令衣食充足”。就是说,他认为经济应由执
掌国家方策的国君来运作。在此可以看出,经济被纳入了执政
者的政治内容当中。
自古以来,人称政治之道为三事六府。三浦梅园也说,
“水火木金土谷是云六府。正德、利用、厚生是云三事。后世之
治,虽有千术万法,不出此六府三事”。六府指于生活不可或缺
的资源,治而善之便是政治。为此,需要正其德、利其用、厚其
生,协调三事。如果人人都能据其职,以己所得施之于人,则六
府便能将其泽惠普施于人。统治的基本目的正是要实现这一目
标。
这些为政者须知西周是熟知的,而与西方政治经济学相
遇 的 也 正 是 这 样 一 个 西 周 。 关 于 政 治 经 济 学 ( Political
Economy ) , 他 认 为 从 字 义 上 说 是 治 家 之 法 , 指 人 们 谋 生 致 富 的
“活计 ( 生活之计 )” 。 他 强 调 说 , Economy 一 词 单 用 时 指 一 家 ,
而 Political Economy 连用时则意味着“国家制产所系”。针对今日
已成定译的经济学一语,他指出此语系采自“经世济民”一词,
“不适于专用于阐述活计”。他本人主张应该“以孟子的制民之

1
产一语来翻译,即译为制产学”。他觉得以经世济民的联想来翻
译该词很不对劲。他所考虑的作为经济的本意的“活计”是指百
姓的营生活动,而经世济民指的则是治国救民,属于政治方面
的定义。他认为,民之制产必有所主,亦即经济活动的主体。一
国之民产,有多种形态的经济主体参与其中,令其产生。他认
为有关通过经济活动而致富的学问与经世济民的学问是不一样
的 。 他 阐 述 道 , “ 这 门 学 问 的 过 去 的 定 义 是 The science of
govern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civil society. 。 当 今 的 定 义 则 是 The
scienc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 and treatise o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 是 国 民 致 富 之 学 , 是 关 于 分 赋 其 富 、 令 人 民 各
持而有之、消而费之的方法。构成以往的政府学说的都是这个
制产学所禁忌的”。
他认为,在欧洲,政治经济学曾经是市民社会的统治乃
至组织之学,而现在已经获得了财富学的地位,是关于国民财
富,即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形式的科学。西周试图把经世
济民之学与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来。然而,使民致富,并
使财富增广的思想也存在于经世济民思想之中。两者的区别何
在呢?
西周在概括制产学的大略时首先对经济所成立的社会展
开了讨论。他将 Society 译 为 “ 相 互 生 养 之 道 ” , 认 为 其 道 建 立 于
按分业 ( 分劳分业 ) 交换所有,相互为用的基础之上。人之
组成社会,在于各自都以独擅之长参与其中,相互依存用以养
生。如非通过业与劳参与其中,便是行窃于天。他强调说,没有
这样的社会,国家便不可能成立。
在这里,如果注意一下他在社会职能的分化和相互依存
中考察分业后得到的见解,我们就不得不感到它与正德、利用、
厚生三事之间的共通性。例如,从孟子的时代起便有看法认为,
德是指以自己所得之果施及他人,身无一艺一能、专以伪饰丽
辞处世的人不能称为有德之人。儒家强调的是人应当端正自身
所获之德,并予以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说,西周是在西方的关

2
于社会的学说中确认了正德的概念。可以认为,于三事六府之
说,他是既批驳又共有。要说区别何在,那便是关于社会的“先
在性”的观点。他指出,这种通过业与劳而实现的相互依存乃是
先于国家的出现就已经存在的。他似乎认为,国家不应当以统
治手段对此加以调整。西周所赞赏的经济学是自由主义式的经
济学。在制产学的概略中,继 society 论之后,西周还讨论了基于
价 格 规 律 的 资 源 分 配 问 题 。 他 说 , “ 自 古 以 来 , 关 于 Political
Economy , 有 几 件 事 符 合 其 规 律 ” , 并 举 出 垄 断 、 基 尔 特 、 关 税
保护和各种制度为例。此外,他还主张劳动价值说、自由放任
主义、实体经济重视论、货币 veil 论 、 以 及 个 人 的 私 利 追 求 导
致公共利益的扩大的思想,以此作为制产学的根本。可以说这
些都是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如此理解经济,就使
西周不得不处于近世思想与近代思想的夹缝之中。
西周译 production 为 “ 产 殖 ” 。 其 中 的 “ 产 ” 表 现 的 是 近 世
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形式多种多样。近代把它们都看
作是“产”,认为它们都是具有社会和经济价值的东西。近代社
会须将一切交给私有,使它们按照价格来分配;必须能够通过
占有来自由处理“产”,并获取利益。如此一来,是以三事六府,
还是以价格规律来调整人们的业和劳,当观察相互依存的经济
社会时,我们就得说存在着质的不同。西周试图既继承前者又
面向近代,引进一个区别于政治之学的经济学。
西周的与近世实学家们相通的增进民富的思考,认为为
政者应当将增进民富放在首位。他必须在近代经济的系统的实
现过程中实现这一思考。然而,由于幕府末期的维新带来的内
乱,迎接明治时期的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政府把建立日本陆军
制度的任务交给了研究康德的西周。当时存在一股强兵富国的
思潮,而在西周看来,富国和民富的实现在先,强兵应当在后。
可是,纵观国情,世俗民风是民心奔于私利,公利置于脑
后。一方面在理解自由主义经济的本意,一方面眼前却是私利
带来的放恣和风气的衰退。不过,西周的态度却是均衡得当的。

3
他说,所谓强兵并不是以用兵为第一意,而是为了“维持风尚、
避免沦于愉薄、蓄积财富不令散乱的政略”。他是从人们在社会
生活中的道德观和巩固风尚的观点来看待强兵的。这与他所信
奉的即使在自由经济中也离不开相互依存的私利追求观相一致,
是对道德的必要性的确认。针对强兵政策,他指出,“国力的贫
富不仅仅在于战斗力的强弱”,由于军备的费用来自于民力的
余裕,所以他主张民富的实现才是重要的。这种思考,是想通
过对立足于道德观的维持之上的自由主义经济的实现来追求国
富的实现。可以认为,这种思考的根底里,无疑存在着对近世
重视民富的形成的观点的继承。这从他在制定文教政策时将经
济学定位为“开富国之源、厚民生”的利用之学这一点上也可以
窥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