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t
Download as pp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审计模式

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系统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以全部经济业务或
会计事项、账目为基 对被审计单位 传统 现代
础,普遍审查。 风险 风险
内部控制的了解 导向 导向
也采用抽样技术, 和评价为基础。 审计 审计
但一般为判断抽样。 随机抽样,统 固有风险、控
质量较高、效率低 计分析。 制风险和检查风
。 内控可信赖, 险模型
一种最原始的审计 减少实质性工作 重大错报风险
模式,是其他审计模 量,反之增加实 和检查风险模型
式的基础。 质性工作量。
一、内部控制与制度基础审计
内部控制最早的思想来源于:相互牵制
★ 职责分离、★程序分段
思考题: 某公司请你就下列问题提出建议,
该公司有 A 、 B 、 C 三位员工必须分担以下
工作:
1 、记录总账;
2 、记录应付账款明细账;
3 、记录应收账款明晰账;
4 、开具支票、以便主管人员签章;
5 、开具退货拒付通知书;
6 、调节银行对账单;
7 、处理并送存所收入的现金。
假定三人能力相当,如何分配工作保证较好
的内控,并使三人工作量基本相当。
目标控制法 检查控制法

组织控制法 措施控制
(含人员素质控制)

授权控制法 程序控制
1 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 账项基础审计的切入点:会计账簿
★制度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内部控制
—特点
以制度调查评价为基础
以三个测试为主要程序
重点采用统计抽样技术
以关键控制点和薄弱环节为审计重点

健全性 符合性 制度 实质 性
测试 测试 总评 测试
1 制度基础审计的流程

☆ 账项基础审计的切入点:会计账簿
★制度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内部控制
—优点
更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效率
避免重复错误的出现
审计风险的初步萌芽及合理规划
与理想模式相比
健全性测试 该有的是否都有? ★ 文字表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
强弱点法、事项复查(穿行测试)

已经有的是否 高 减
都是有效的? 少

符合性测试



内部控制的
可信赖程度?



制度总评 实质性测试
检查会计资料
的工作量多大?
二、风险基础审计涵义与特征
☆ 账项基础审计的切入点:会计账簿
☆制度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内部控制
★风险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
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 账项基础审计的切入点:会计账簿
☆制度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内部控制
★风险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审计风险
—原因 成本限制
•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 串通舞弊
管理越权
人为错误
修订滞后

•社会期望与生存发展
★ 风险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审计风险
—阶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风险 = 固有风险 × 控制风险 × 检查风险
(1) 固有风险: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
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2) 控制风险: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没有被企业
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3) 检查风险: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没有被实质
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 三要 素关系图 - 实现意义
致病悬浮物颗粒浓度 0.5 ‰
固有风险 江河原水 · ················
········
········
········* * *
·
·
·
控制风险 沉淀过滤 * ····
·
·······
* ····
· ·
·
·
检查风险 化学测定 *
·······
·
··· ·
思考:现实中关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事例
···
审计风险 三要 素关系图 - 审计意义

固有风险 会计出纳

控制风险 钱账分管

检查风险
★ 风险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审计风险
—阶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4) 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合审
计风险,计算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进而确定
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思考:某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 5% ,根
据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及本年度审计对内部控制的
研究和评价,他将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
风险分别评估为 60% 和 40% ,他可接受的检查
风险是多少?
★ 风险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审计风险
—阶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固有风险难以量化,往往直接为
(1) 演进的原因 100% ,立足仍是内部控制
从下而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风险仍难以避免

风险评估 应对措施 进一步程序 证据评价

(2) 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 × 检查风险
★ 风险基础审计的切入点:审计风险
—比较与特点
项目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现代)
审计基础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风险度量 非量化 量化
技术方法 重视基本审计技术 关注分析性程序 + 不可预见方法
逻辑顺序 会计系统可靠性→账户余 目标→战略→经营风险→整体和认定层次
额风险→实质性测试 风险→进一步程序
实施程序 至下而上 至上而下 + 至下而上
审计证据 控制测试 + 实质性测试证 控制测试 + 实质性测试证据 + 环境分析
人员素质 据
专业型 证据
复合型
博弈关系 不考虑 考虑

•更加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兼顾了审计质量与效率
•更有利于节约审计成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