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的興起與沒落01 21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Download as txt,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8

   東漢永平二年(公元 59 年),年僅 26 歲的原重慶市江洲縣縣委書記張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辭職申請。

   這件事對於朝廷來說,是件小事。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說,卻是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張陵,字輔漢,祖籍江蘇省豐縣,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傳為西漢賢相張良的八世孫。從這一點看得出,

他的基因是很過硬的。

   和所有後來有出息的人一樣,張陵從小就顯出與眾不同的天賦:七歲時就精通《道德經》,而且「天文地理

河圖洛書無不通曉」!這就很了不起了,請問在座的看官,你們年紀也是一大把了,有哪個敢拍胸脯,說自己

「粗通」《道德經》?

  當時還沒有興科舉考試,但朝廷也有自己的辦法,叫「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也就是讓地方上的三老四

少,看看自己周圍有沒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如果有,就推薦給朝廷做官。張陵讀《道德經》讀出了

名,於是給推薦上去當了縣級領導幹部。這也是在漢朝,道家仍有很高的地位,如果是在明清,道家式微之時,

張陵如果還想做官,精通《道德經》,甚至再加上《南華經》也沒有用。人們要的是儒家學說,精通半部《論

語》就可以治天下了。

  張陵棄官之後,沒有回他的家鄉江蘇省,而是到了洛陽附近的北
山隱居,學習長生之道。他 邙

這一行為的動機頗令人懷疑:北邙山是在洛陽旁邊,這洛陽是個什麼地方?東漢中央政府的首都!所以當時不少

人議論紛紛,認為他嫌縣官太小,動心思想走「終南捷徑」。朝廷聽到這種議論,派人去徵召他,封他另一個官

位:博士。這個官相當於孫悟空的齊天大聖,聽起來好聽,其實沒有什麼實權,純屬安慰性質。

   張陵堅決地說:NO!我不去!原因呢?病了!

  

   你一個煉丹修行的人還會生病?蒙誰啊你?當時在位的是漢章帝,脾氣不太好,一看他不識抬舉,也就

懶得理他了。

  

   但後來發生了很多異事, 據說,張陵在修煉時,天降一隻白虎,銜神符送到他的坐榻旁。又有人說,他得

到了黃帝九鼎丹經,修煉成仙丹,服食之後,獲得了分身隱形的特異功能:明明是坐著和你聊天,一站起來,

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你一個人在那裡目瞪口呆!

  在一個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早上,有人看到他優哉游哉地泛舟池上,正讚歎這老道士真會享受之時,走到

堂前,卻發現他正認真地坐在蒲團上唸經;到底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於是跑去問別人,別人卻說,不會吧?

剛才還看到他在客廳裡陪客人說話呢,哪裡在劃什麼船?大家摸不著頭腦,一時都跑出去看,誰知剛出門,迎

面 上老道士正策杖衣葛,吟詠著看花而回!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張老師已經修煉成功了!

  

  消息傳到洛陽,此時漢章帝已經駕崩,即位的是漢和帝,聽名字就知道這老兄為人和氣。漢和帝一聽,什

麼?有神仙?心中大喜,對他那分身隱形的道術更是垂涎三尺。你想,如果學會這種道術,當皇帝是一個多麼快
樂的職業啊?——漢和帝 A 嚴肅地在金鑾殿和大臣們討論國家大事,漢和帝 B 卻在後宮裡和佳麗們風流快活;而與此

同時,漢和帝 C 正在翰林院裡和文人學士們進行愉快的文學探討;漢和帝 D 分花拂柳,帶著幾個小太監在御花園

裡欣賞大好春光!

   想到這裡,漢和帝不敢怠慢,下旨:封張陵太傅之職,進冀縣侯!

  

   太傅大家都 得,這是三公之一,屬於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級的官職。至於冀縣侯這個爵位,我們這裡要岔

開一筆講解一下歷史知識。

   關羽當年投降曹操,被漢獻帝封為「漢壽亭侯」,後人多以為「漢」是朝代名,「壽亭侯」才是爵位名。這

一認識深入民間,以致後來造假古董的還鑄了不少「壽亭侯印」的印信。結果被行家一眼看穿,貽笑大方。

  漢時規定,十里一「亭」,十亭一「鄉」;萬戶以上,或不滿萬戶,為「縣」。封侯的時候,看功勞的大

小,初等的封「亭侯」,高一級的再封「鄉侯」,再高一級的封「縣侯 ,最厲害的封「郡侯」。關羽只是初建

功勳,故只能封「亭侯」,他名義上的封地叫「漢壽亭」,所以叫「漢壽亭侯」。

   再看看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立下蓋世的功業,他的爵位是什麼?武 侯!各位觀眾請

注意:「鄉侯」而已!

  

   所以說,漢和帝封張陵為「冀縣侯」,那是下了大本錢的。

      據史書記載,此時的張陵,並非孤身一人。

  

  早在被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之後,當縣官之前,張陵曾經在太學呆過一段時間。漢代的太學,相當於

現在的中央黨校,官員們的搖籃。張陵在太學時,忽有一天,喟然嘆曰:「轉眼一瞬間,時光飛逝如電!就算你

當了一百年的總理一級的官員,還不是終有一天會死翹翹?」

  類似的感慨孫悟空當年也曾經有過。男兒生在世間,如果要說有什麼終極願望的話,第一應該是長生不老。

——所以有「修仙之術」!第二應該是家財萬貫。——所以有「煉金之術」!如果還有第三,應該就是左擁右抱了!

——所以才有「房中之術」!但種種技術,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第一點長生不老,否則一切終有一天還是會化

為無有,這一點張陵看得很清楚。

   他這一聲喟嘆,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他的一個黨校同學,姓王名長。

   王長聽了他這番話,對他的見解大為佩服!於是,也不管同學不同學的,乾脆就拜他為師,成為張陵的第一

個弟子。在以後的日子中,王長忠心耿耿地陪伴著張陵,走完了漫漫的修仙之路。

   所以,當漢和帝的詔書傳達到北邙山之後,師徒倆一合計:這太傅聽起來好聽,不過是個國家主席一樣的名

譽職位,有總理大麼?再說了,就算是總理,在俺們這些修仙之人眼裡,算得了什麼?

   張陵又一次堅決地說:NO!原因呢?還是一樣:病了!

  

   漢和帝心中這個鬱悶啊!他是個溫和的,優柔寡斷的皇帝,遇到這種情況一時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放棄
吧,實在捨不得!不放棄呢?又想不出別的辦法。怎麼辦呢?

  

   如果換成後世的皇帝,有兩個簡單的辦法可以供他參考:

  

  一是明世宗的做法,他也遇到個道士,叫陶仲文。此人利用男兒的第三種願望來巴結皇帝——獻房中之術。皇

帝一試,龍顏大悅,像這樣的仙人上哪兒找去?於是, 緊封他為「神霄紫府闡范保國宏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

一真人」(哎喲我的手指累的!),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少傅少保、禮部尚書、恭誠伯。報酬方面,兼

支大學士祿,賞賜至銀十萬兩,其它服飾用品之類無算。

  和明世宗相比,漢和帝的「太傅之職,進冀縣侯」簡直就像打發叫花子!而且,除了這些實在的東西,虛的

那一套明世宗也是做足了的,「見則與上同坐繡墩,君臣迎送,必於門庭握手方別!」所以陶仲文老道士死心塌

地跟著明世宗,直到 81 歲老死為止。——雖然這個 81 歲就死了,對於神仙來說是早了一點。

  

   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還有後來清康熙帝的辦法:

   清兵入關後,漢族的文人學士紛紛往山裡 。皇帝一看犯了脾氣, 要 ?我偏偏要 出來做官!

   當時有個著名的文人兼一代名醫叫傅青主,接到聖旨就是不出來!原因呢?和張陵一樣:病了!

   康熙帝哪裡肯信!這麼容易就病了,這還叫天下第一名醫啊?下旨:抬也要給我抬來!

  於是地方官不敢怠慢,弄副擔架,幾個膀大腰圓的差役一摁,硬把他往京城裡抬!可憐的傅青主文弱書生一

個,其實沒有後來梁羽生替他吹噓的那一身功夫。實在沒有辦法,心一橫,乘人不注意,掙脫往地上一撞!這

下可好,頭上一個大大的窟窿,咕嘟咕嘟往外冒鮮血!把隨行的人嚇壞了,趕緊上報給康熙帝。

   康熙帝一聽,什麼?這下真的病啦?得了吧,算你有種!這才放了傅青主,隨他往什麼山躲去吧!

  

   漢和帝沒有明世宗那麼大方,又沒有清康熙帝那麼野蠻。無奈之下,只好採用消極的辦法:派人拿了張「封

張陵太傅之職,進冀縣侯」的詔書一次一次往北邙山跑,前前後後共跑了三次!後來弄得傳旨的官員見了張陵

都覺得怪不好意思!

   張陵和王長一看也覺得頭痛:這皇帝還真和咱們槓上了!

   估計他們心頭還是有些犯嘀咕,這一次又一次的,萬一有天皇上發火了,學起順治帝,點三千鐵甲御林軍

前來,張陵再多的分身也不夠用啊?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師徒倆連夜起身,兼途趕往偏遠的江西省,在一個叫雲錦山的地方落下腳跟。這雲錦山,就是後來鼎鼎有

名的:龍—虎—山!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道觀,道觀裡住著個老道士。老道士對小道士說:
   ——「千萬不可以打開伏魔殿下面那個地洞,否則有大麻煩!」

  

   這座山叫龍虎山(原名雲錦山),山裡的道觀叫上清宮,老道士就是歷代的祖師張天師,小道士呢,就是以

後要繼承「天師」這一頭銜的下一代小張天師。

  

   大宋仁宗嘉佑年間,有個洪太尉奉聖旨來到龍虎山,此人是個狐假虎威的角色。在山上時,被一些虛擬的虎

蛇 之類的嚇得魂不附體,回到山下的上清宮裡,卻把欽差的架子擺個十足十!他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硬要打開伏魔殿下的地洞一看。

   張天師不在家,手下其他道士又不敢得罪他。結果,放出了鎮壓在洞裡的一百單八個魔君!在北宋末期,上

演了一出「只為衣冠無義俠,遂令草澤現奇雄」的英雄史詩劇——水滸!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區南郊二十公里處,屬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我沒有去過那裡,從圖片上看,

這個地方岩石是褐紅色的砂岩。千崖萬壑,奇峰迭起。山間綠樹如萌,山下清泉潺潺。《水滸》中贊曰:「千峰

竟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籐羅倒掛」。這幾句話倒不誇張,現在看圖片也看得出幾分來。

  天下名山僧佔多,道教雖然具有本土優勢,守住的卻只有寥寥幾座,著名的有所謂的「道教四大名山」:湖

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鶴鳴山,安徽齊雲山。—— 也有人在「四大」中排入四川青城山,替下了四川鶴鳴

山。四川人有句話說:肉爛在鍋裡頭!所以我並不在意鶴鳴山或青城山哪一個入選。但如果是前者入選的話,本

文的主角張陵先生將會比較欣慰,因為這樣一來,四大名山中,至少有兩個和他有著直接的關係!

  

  據馮夢龍的《 衣童子,口授給他們兩句真言:
世明言》記載,張陵和王長來到雲錦山之前,遇到一個 繡

「左龍並右虎,其中有天府」。如果是一般的人,如宋江、魯智深等,也曾經接到過大量這樣的真言,但無一例

外都百思不得其解,問神仙,神仙卻賣關子不說!只好自我安慰:「其中自有玄機,日後自知!」結果,等「日

後自知」了,黴也倒過了!——我看古小說時,很為神仙們的這種無聊遊戲感到鬱悶!

   好在這次遇到的是張陵,本身就是一個候補神仙。所以,雖然童子不說,他也毫不介意,知道這是神仙們應

該遵守的規矩。果然,走不了幾天,到了龍虎山,一看,恍然大悟!

   ——謂王長曰:「左龍右虎,莫非此地乎?『府』者,藏也,或有秘書藏於此地。」

   馮夢龍的說法有個大 BUG!因為按馮的敘述,龍虎山的得名在張陵到來之前。其實,據所有的道教正史記

載,這龍虎山的得名,正是因為張陵後來在此山中的作為而才擁有的。

  

  張陵和弟子於是就在這雲錦山中住了下來。荒山野嶺,生活怎麼辦?沒有關係,神仙們早就考慮周全。張陵

王長「恰好」在山頂發現一個適合居住的石洞,石洞「恰好」有兩扇天然生成的石門。更重要的是,石洞裡「恰

好」像花果山水簾洞一樣,石桌石椅石碗石盆等一應生活設施俱全!

   只是石 上沒有擺上石米石肉石魚,而是擺著一本書,上面金光閃閃八個大字:《 帝九鼎太清丹經》!


   張陵以手加額,道聲「慚愧」!師徒倆便日夜研習這本修仙的參考手冊。並且按照書中所說的方程式和配

方,架起了一應試驗設備,如丹爐、銅鼎、坩堝、天平、燒杯、試管、酒精燈之類。一切具備之後,師徒倆穿上

白大褂,日夜不停地忙著研製仙丹靈藥!

   然後就出現了若干奇蹟:

   第一年,出現了第一個成功的預兆:紅光滿室!

   第二年,出現了第二個更好的兆頭:天降一隻青龍,一隻白虎,來護衛他們的丹鼎。

  這說明丹快要煉成了!——眾所周知,仙丹這個東西,奪天地之精氣,取陰陽之變化。世間一切邪魔外道,無

不垂涎三尺,躲在一旁盤算著下手搶奪!仙丹之於道家,正如經卷之於佛家。唐僧師徒取經歸來後,在通天河

畔,也曾經有無數陰魔試圖搶奪經卷,但孫悟空一條棍子在手,誰敢上前?陰魔們折騰了一晚上,無功而返。張

陵和王長沒有孫悟空的本事,神仙們當然體諒到了這一點,所以特地派了青龍白虎來保護。

   ——正因為如此,從此這座山才改名叫「龍虎山」!

  

   眼看仙丹成功在即,張陵王長欣喜萬分。但就在這時,卻出現了一個簡單的,卻難以克服的困難!

  

   (四)

  

   什麼困難呢?很簡單:沒有錢了!

  

  煉丹這項工作,聽起來很浪漫,花費其實很大。簡單統計一下就需要以下原材料:汞、硫、碳、錫、鉛、

銅、金、銀、砒霜、石英、紫石英、丹砂、雄黃、雌黃等等,如果算到完總共要 60 多種!其中最大宗的消耗品是

硃砂——水銀的原生礦。你如果經常看香港鬼片的話,對硃砂和道士們的密切關係應該有深刻的印象。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花錢的!張陵王長的實驗工作一幹就是幾年,這買硃砂的錢從哪裡來?很明顯的,張

陵當時並沒有學會點金之術。那是正牌的神仙,如呂洞賓之類,才能具備的高級功夫。而當時的張陵,估計頂多

相當於魔法學院五年級的哈里波特的水平:會隱身法、分身術,可能還會辟榖之術。也就是說,他可以長時間不

需要吃飯,或者只略吃些神仙們喜歡的黃精、茯苓之類就可以度日。但弟子王長是否也具有相等的能力呢?後

人對此多抱懷疑態度。這就是說,在張陵的日常開銷中,可能還不得不加上「糧食」一項。

  銀子!山珍海味離不開鹽,走遍天下離不了錢!張陵從事著高尚的修仙事業,現在卻為這沾滿銅臭的俗事傷

透了腦筋!沒有經濟來源,眼見得丹爐的火苗慢慢熄滅,甕中的穀子也漸漸見底!龍虎山那年頭有幾個人?就算

有幾個獵戶樵夫,別人也不見得因為你會分身術,就每天提供你兩斗米吧?

   ——什麼?用隱身法去偷?得了吧你!嶗山道士的結局你總該聽說過吧?

  

   到最後,張陵和王長面臨一個重大的選擇:放棄,或是離開!

  
   獨立龍虎山頂,天風浩然,吹得寬大的袍袖獵獵作響。腳下是深谷空闊,林深木茂;頭頂是朗朗長空,雲舒

雲卷。一代聖哲張陵,經過苦苦的思索,把他深邃的眼光,投向了西南方遙遠的地平線......

  

  史料記載,當時的西南蜀地(今四川、重慶一帶)一帶,「民風淳厚」。張陵在那裡當過幾年縣官,對這一

點印象很深刻。所謂「民風淳厚」,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都挺老實的。這「老實」兩個字,是個兩面翻的詞

語。往好的那一面說,是「善良」;往不好的那面一翻,就成了一個「笨」字,容易上當,好騙!該項傳統美德

四川人到現在也老老實實地保留著,這就是為什麼九十年代「氣功熱」時,四川出了這麼多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

「大師」!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蜀地,尤其是核心四川盆地,古來號稱「天府之土」。自從戰國時期李冰修築都江堰

之後,此地物產豐富,人民殷實。早在西漢時就出過卓文君的老爸卓王孫這種超級富豪。所以,張陵之後幾十年

的劉備諸葛亮,千方百計,費盡心思也要把蜀地佔為己有!

   「民風淳厚」,再加上「人民殷實」,翻譯成現代的流行話語就是:人傻,錢多!——就缺個「速來」了!

   想到這裡,張陵不敢怠慢,生怕其他大師們捷足先登,立刻和王長打好包裹,千里迢迢,奔西南方蜀地而

去……

  

  當然,後來的道家史書對於此事的記載有些不一樣。他們承認,張陵那年的確放棄了剛經營不久的龍虎山大

本營,攜徒眾遷往蜀地。但原因卻不是一般小人猜測的那麼庸俗!真實的原因是,張陵覺得,在西漢時期的四川

人,「樸素純厚,易於教化」。一個個都是老實巴交的好人,只可惜缺少好的老師來教化而已。所以,身為日後

「天師」的張陵,當然義不容辭,毅然擔任起這一歷史重任,到四川去救人民於矇昧之中。

  

  關於張陵入蜀的另一種說法是,他當時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神通,可以預知過去未來。因此他預感到:中國廣

大腹地一帶,今後將戰亂綿綿。為了避免道家剛創立的基業毀於一旦,所以才果斷地遷往四川。這一點和後來的

蔣委員長不謀而合:外亂逃四川,內亂逃台灣!只可惜台灣當時還是蠻荒之地,且正式被內地人進駐是在三國時

期,距離張陵那個時期還有上百年之久!

  

  對於前一種道家的官方解釋,後來學者往往表示謹慎的尊敬!而對於後一種說法,則大多都有些懷疑:就算

張陵當時已經具備了「天眼通」的功力,但從漢和帝末年到「桓靈之亂」,中間還要歷經六代君王,足足一個甲

子(六十多年)的時間!僅從時間上來看,張陵這一搬家,就顯得實在是太匆忙了一點!

  

     (五)

  

   漢順帝永和年間(公元 125—144 年),張陵率弟子王升等入蜀,落腳點在四川大邑的鶴鳴山(今四川省成

都市大邑縣縣境內)。據史料記載,張陵生於公元 34 年,這就是說,他來到鶴鳴山時,年齡可能已經超過一百歲
了!

  

   張陵的選擇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作為一個道地的四川土著,在下在成都生活幾十年,自問不是太孤陋寡聞,

卻從來沒聽人提起過成都市境內的這座「道教名山」。如果要我來給張陵推薦修煉的山場,我肯定不會把鶴鳴山

排在第一位。

  

   首先,我會向他推薦甘孜州的貢嘎雪山。此山海拔 7556 米,四川最高峰。號稱「雪山之王」、「瑤池仙

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推薦理由:眾所周知,世界上有名宗教的創始人,在正式立教之前,往往都會找個人跡罕至之地,餓其筋

骨,勞其體膚。以苦行的方式,達到和上天交流的目的,最終大徹大悟!其中的典範如耶穌基督,他在沙漠中苦

行了好一段日子,忍受住了撒旦的種種考驗與折磨!另外我們還可以舉佛祖釋迦牟尼的例子,據《西遊記》記

載,他曾經在雪山之頂,修成丈六金身!結果不幸被大鵬金翅鳥的母親——一隻巨型的孔雀一口吸進肚子裡!可

見,要想在四川找一個修行的地方,貢嘎雪山是最佳的選擇。

  

   其次,我會向他推薦樂山地區的峨眉山。此山海拔 3099 米,世稱「峨眉天下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

家級風景名勝區。

  推薦理由:峨眉山被佛教佔領是後來的事,在張陵那個年代,佛教的影響還不 一提。作為有先見之明的道

教天師,張陵本應該當機立斷,馬上進駐金頂!但很遺憾的是他沒有!後來的歷史發展充分證明了峨眉山的重要

性:佛家把它作為四個大本營之一,派重量級的普賢菩薩駐守;武林中的峨眉派自古聲威赫赫,滅絕師太一口倚

天劍在手,曾使多少邪魔外道聞風喪膽?還有,看過徐克電影《蜀山》,玩過《仙劍奇俠傳》的朋友們都知道有

個神奇的「蜀山派」,派中都是些會御劍飛行的角色,他們的根據地在哪裡?還是峨眉!

  

   實在不行,我們還有第三個選擇——位於阿壩州的九寨溝。總面積約 720 平方公里,號稱「童話世界」、

「人間仙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作為一個愛好旅行的成功人士,您居然沒有到過九寨溝?沒有到過九寨溝,您至少看過九寨溝的

風景畫片吧?什麼,連這也沒有?那,《英雄》您總應該看過吧?張藝謀拍的第一部武俠電影?——不要光顧想著

裡面的漂亮 MM,回憶一下風景:瑤池如碧,兩個劍客在鏡面一般的湖面上,以劍尖點水的方式,輕盈地飛過.;

黃葉漫天,高手們衣裾飄飛,在秋高氣朗的日子裡,各持兵器,佇立古木之下,一樹黃葉人如削……這樣的風

景,連俗士張藝謀等都不願放過,一次次扛著攝像機往那裡 ,居然被我們的張陵先生輕輕地放過,真是令人百

思不得其解!

  

   綜上所述,我估計,張陵之所以棄蜀中諸名山於不顧,偏偏選擇了鶴鳴山,一定有他不可語人的縝密考量!

請大家注意鶴鳴山的地理位置——成都市境內!
  

  鶴鳴山,當時叫「鵠鳴山」。鵠,天鵝也。四川自古很少見到天鵝,且天鵝喜水,愛的是湖泊沼澤,跑到山

上去幹什麼?所以,估計這座山上出現的「鵠」,極有可能只是一種白色的大雁。四川人偏在西南一隅,見駱駝

言馬背腫,遇到幾隻大雁也高高興興地稱為「天鵝」。恰巧這幾隻天鵝又叫了幾聲,所以乾脆把這山命名為「鵠

鳴山」!

  張陵是個見多識廣之人,來到這鵠鳴山,一尋思,不對啊!這裡哪來的天鵝?他走到山後,忽然看到一塊石

頭,長得別具一格,像極了一隻引吭高歌的仙鶴!心中大喜,這仙鶴自古以來就是道家的吉祥物嘛!於是便命名

這塊大石叫「鶴鳴石」,當然這山自然就改名為「鶴鳴山」!

  

  事情到了後世道士們的嘴裡又變了樣。據他們說,這鶴鳴山中藏著一隻石鶴,極為通靈。只有遇到能夠修道

升仙的人經過,它才會長鳴數聲!它的第一次鳴叫,是上古著名神仙廣成子(《封神榜》中使翻天印那位)修煉

成功;第二次鳴叫,就是因為我們文中的主要人物張陵後來升級為張天師;至於第三次,則是由於明朝一個道士

修得正果,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張三豐!從此以後,人心不古,石鶴就再也沒有鳴叫過了。

  

  這個傳說的最大意義是,各位朋友今後有空到鶴鳴山遊覽,走著走著,如果突然聽到旁邊的石壁中傳出幾聲

尖厲的怪叫,大家不必驚得臉青唇白,更不要拔腿就跑。而是應該保持風度,優雅地,謙虛地對同行的凡夫俗子

們說:「不好意思!在下馬上就要白日飛昇成仙了!過八百年再見!Bye Bye!」

  

    (六)

  

   張陵和王長定選定位於川中富庶地區的成都市大邑縣鶴鳴山後,不敢怠慢,立刻展開了辛苦的工作。

  

   一方面,師徒倆穿上白大褂,打開《黃帝九鼎太清丹經》,重設丹爐。空寂已久的鶴鳴山上,又一次出現

了人間煙火。

  

  另一方面,張陵沒有忘記自己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的目的,煉丹之餘,他脫下白大褂——也可能是仍然穿著,走

到了山下的廣大人民群眾中去。但是,你一個外鄉人,貿貿然跑到這裡,服裝怪異不說,一口江西口音大家聽

得半懂不懂。在這種情況下,四川人雖然「民風淳樸」,但也遲疑著不肯打開家裡放錢的抽屜。

   張陵胸有成竹,擺擺手對一徬惶恐的弟子王長說,沒有關係!我有的是辦法!

  

   張陵的辦法很簡單,但相當有效。什麼辦法呢?治病!

  

  人生在世幾十年,食五穀而生百病,這是誰也免不了的事情。傳說後來的蜀將張飛,是個勇猛得一塌糊塗的
人。曾經面對著曹操百萬大軍,獨立長阪橋之上,雙眼圓 ,毫無懼色,贏得了千古名聲!此役之後,張飛自己

也有些飄飄然,到處宣稱「老子天下什麼也不怕」!諸葛亮聽到後,輕輕一笑,說:「附耳過來,我來告訴一樣

你會怕的東西!」張飛不信,附耳一聽,臉上色變,連連稱諾!從此不敢再狂妄了。

   諸葛亮說的只是一個字:病!

  

  張飛如此,何況我們這些泯泯眾生?所以,從古到今,那些宗教創立著,以及借創立宗教來蒙錢的大師們,

莫不以治病為創業的捷徑。遠的如耶穌基督,他可以用手觸摸的方式,成功地治好殘疾或麻風病人。近的如李大

師,對老頭老太太們宣佈:練功再加上心誠,就是讓醫院關門的好辦法!

  我岳父母他們那個工廠有對老兩口聽進去了,有天小女兒得了子宮外孕,疼得在地上打滾!老頭子老太太一

點也不慌,在一旁心靜如水地發功!等鄰居聽得實在不對勁,推門進來,那小女兒已經躺在地上很安靜了。這老

兩口就和我岳父母住同一棟樓,我去年回去,還碰到他們孤孤單單地提著菜籃上菜市買菜。

  

  張陵的辦法既不同於耶穌基督的觸摸法,也不像李大師一樣費神叫人們去練功。他的辦法是用符水來治病救

人,其法:先用雄黃(或硃砂、雞血、童便、墨汁、清水……)在一張黃表紙上畫上若干人看不懂,但鬼神看

得懂的符號。然後,在一碗水中浸一下,或乾脆焚化在這碗水中,然後,讓病人誠心誠意地喝下去。結果當然是

「病者立愈」!

  這是張陵當年的原始方法。後來的道士們有的老老實實地沿用,有的為了節省材料,乾脆唸唸有詞地用把桃

木劍,或乾脆用食指在清水中畫幾下了事。他們宣稱,這樣同樣也可以達到治病目的。到後來,連和尚尼姑們也

學到了這種方法。我老爸說,他小時候,村子裡的一個老尼姑,曾經用後一種方法,成功地幫他化去卡在喉嚨中

的一根魚刺!——這雖然是功德一件,但我還是覺得這個老尼姑有點不專業!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從張陵到後世的道士們,在使用這種法術時,都要對病人強調:要心誠則靈!但張陵還

多加一點:病人在喝符水時,還要誠心向上天懺悔自己曾經犯過的罪孽!

  

   結果張陵老師在鶴鳴山一帶治好了無數的病人!當時的衛生條件、營養水平都很差,人生病是家常便飯。那

時的醫學不發達——你不發達也罷,但竟然也要錢!所以人們得了病蜂擁地上鶴鳴山找張老師!

  

  到底有多少是張老師真正治好的?我們現在當然無從查考。不過,據我所知,世上所有疾病之中,至少有

80%是自己就可以痊癒的。例如感冒,到現在為止,沒有一種藥對感冒病毒有辦法。你去看醫生,花了一百多

塊,他給了你一大塑料袋的藥。其中有個別是減輕症狀如咳嗽、頭痛的,其它大多只是你為醫院所做的貢獻!

作為病人的我們,和職業醫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不知道哪種藥是減輕症狀的,哪些藥是「做貢獻」的。

沒辦法,我們只好花一百多統統買下來!

  

  病人喝了張陵張老師的符水,忍了幾天,一看,喲!還真的好啦?這張老師還真的了不起啊!
心裡高興之餘,連忙跑到鄰居家如此這般一吹噓。鄰居聽後,說,可不是嘛!上次我拉肚子,上山去請他看

看,他就簡單地唸唸幾句,燒了一道符在一碗水裡,我喝完後,過兩天也就好了!真是奇蹟啊!

  

   而且這張老師還不收錢!兩人一合計,這不行!咱們可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咱四川人「民風純樸」嘛!

   所以兩人還是揣幾個散碎銀兩上山去感謝張老師。

   當然,張老師說什麼都不要,我們修道之人,嫌金子晃眼,銀子傻白,銅錢腥氣!身外之物而已,飢不能

抱,寒不能衣!有什麼用處?

   但四川人的民風實在是太純樸了!一再苦求個不停,死活要張陵收下銀兩。張老師實在是拗不過去了,只好

勉強說:

   既然你們如此熱情,我也不好拂了大家的一番美意。這樣吧,銀子我是不收的。如果你們誠心要謝,請施

捨貧道五斗米即可!

   (七)

  

   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且說在美國西部小鎮上,有個出了名的小傻瓜。當地酒吧裡的牛仔們最喜歡的娛樂活動是,拿出兩枚硬幣,

一枚 50 美分,一枚 1 美元。然後叫小 瓜過來,「喂,小笨蛋,選 認為最多錢的那個拿走!」小 瓜每次

都傻呵呵地拿走那 50 美分的硬幣,酒吧裡的牛仔們樂不可支,覺得有這樣的傻瓜真是小鎮之福!

   後來有個牧師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把小傻瓜拉到一邊,溫和地問:「孩子,難道你不知道 1 美元比 50 美分

多嗎?」

   「當然知道!」小傻瓜不屑一顧地說。

   「那你為什麼還要選 50 美分的硬幣呢?」牧師不解地問。

   「如果我選了那 1 美元的硬幣,以後誰還會和我玩這個遊戲?」

  

  張陵老師大義凜然地拒 銀兩,只收五斗米的行為,使山上山下的村民敬佩得五體投地!不愧是得道高人

啊!大家齊聲讚歎,消息不脛而走,附近縣鄉的人們聽到鶴鳴山出現了一位活神仙,紛紛扶老攜幼,背著五斗

米上山求見。剛開始還主要是來治病,後來就有些志向高遠的年輕人,背著行李跪在山門不肯起來。一問,拜師

來了!您不收俺就在這裡跪一輩子!

   張陵爽快地說,都留下來吧!前提條件只有一個:沒有官方的犯罪記錄!

   年輕人大喜:孔老二那邊拜師是要收幾條肉乾的,請問您是要——

   還是五斗米!張老師一擺手,我吃素。

  

  後來漸漸出現了一個問題:上門求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整個鶴鳴山山上山下,絡繹不絕地擠個水洩不通!
這些人中有一半直挺挺地跪著——那是上門拜師的;另一半直挺挺地躺著——那是上門求醫的。後者躺著還不老

實,嘴裡長一聲短一聲地呻吟個不停!再加上那些乘機搞第三產業的,在道觀門口搭起塑料大棚,大聲吆喝著叫

賣酸辣粉、涼麵、豆花飯、餛飩、鍋盔……無證經營不說,還亂丟垃圾隨地傾倒廢水!幾乎快把清靜的鶴鳴山

弄得快成垃圾山了!

  張陵大為頭痛,常常是剛把煉丹爐的火升起來,就急急忙忙地跑到外面去給病人畫符水。三下兩下畫完跑

回來,煉丹爐裡的火早滅了,又要重新升。當時離發明打火機還有兩千年,張陵又還沒有學會三昧真火之術。每

次生火都要捏著兩塊火鐮敲半天!天天如此,把個張老師煩得幾乎要走火入魔了!

  

   不過張陵畢竟是得道的高人,靜下心來略一思索,立刻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他穿上道袍,邁著方步走到山

門。

  在道觀門口,有一鑑開的半畝方塘,中間隨便種著幾株蓮花,養著幾尾金色鯉魚。張陵老師當眾燒了幾道符

丟進池塘裡,然後當眾宣佈,今後凡是求醫之人,要把平生隱惡之事,寫成三通文書,一通放在山頂上,一通埋

在山下土裡,一通沉入水中。這有個名號,叫「三官手書」,目的是告訴各路神仙你犯下的過錯,請求原諒。

   做完這一切後,要向神明發誓:今後不得再犯,再犯立即身死!

   發完誓,就到這個池塘中舀一碗符水喝,病即痊癒!——如果沒有痊癒死了,只能說明你懺悔得不夠徹底!

  

   張陵話音剛落,四下的人們有的往山上爬,有的往山下跑,還有的到處找有水的地方……偌大的山門口,就

剩下那些拜師的年輕人,和一群目瞪口呆的無證小販!

  

  看到這一切,張陵感到很滿意。他吩咐王長去考察那些拜師者,自己折回煉丹坊,專心致志地研讀那本《黃

帝九鼎太清丹經》,細細調配仙丹的配方。在煉丹坊旁邊的一間屋子裡,堆滿了大袋小袋的大米。另有不少大米

他已經叫弟子們運到山下去變賣了,換成白花花的銀子;再到藥店裡,買了大量的硃砂、硫磺、方解石之類的

煉丹必需品運上山來。

   煉丹坊裡的裝備煥然一新,張陵看著這一切,滿意地點點頭。據他的估算,再過不久,他的龍虎大丹就要大

功告成了!

  

  

  (八)

  

  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 142 年),張陵獨坐在鶴鳴山的煉丹坊裡,面前放著一個樸素的朱漆木盤,上面沒有

雕龍畫鳳,只在底部簡單地勾勒出一個八卦的圖案。

   八卦之上,整齊地排著八粒桂圓般大小的藥丸,看起來黑 的,質地粗糙,毫不顯眼。

   張陵盯著這幾粒丹藥,一言不發。
   在這朱漆木盤裡放著的,正是他煉製成功的龍虎大丹!

   ——沒有人知道他當時的想法。當一個人耗費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孜孜追求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時,他是否設

想過,有一天目標清楚地出現在自己面前時,自己的心情會是怎樣?正如一個剛登上寶座的皇帝,細細地端詳著

自己手中的那方玉璽;一個發了第一筆財的商人,撫摸著身邊的一枚枚銀錠……

   張陵想,原來仙丹就是這個樣子的啊!很普通麼!他心裡似乎有些失望,但又覺得,它本來就應該是這個

樣子!

   張陵並沒有立刻服食下去,他直覺地感到:時機未到!

  

   這時,隱隱約約的,從西邊的天空飄來一陣絲竹之聲,一朵紫雲從天邊冉冉飛來。作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張陵當然知道該如何處理,他急忙穿上鶴氅道袍,雙手合拱,肅立中庭等候。

   ——咦!有人驚訝地問,張陵怎麼對神仙這麼沒禮貌?至少要擺個簡單的香案吧?

   說這話的人就外行了!香案這東西,其實是道教後來抄襲的佛教儀式,作為道教創始人的張陵,哪裡知道後

來還有這麼一齣戲?

  

  所以張陵就這麼簡單地肅立著。仙樂的旋律越來越清楚,紫雲越飛越近,越來越大,像一朵巨大的棉花糖!

少頃,紫雲飛到中庭,背景音樂停止。從雲中跳下來一個白鬚老人,鶴髮童顏,神光照人!老人旁邊還跟著兩個

童子,手裡捧著一大堆法器,計有:芭蕉扇、金剛琢、淨瓶、晃金繩、紫金葫蘆、七星劍等等。正是由於有這麼

多寶貝,後來這兩個童子起了貪念,私自盜寶下凡,一個自稱「金角大王」,一個自稱「銀角大王」,在西方路

上很讓唐僧師徒頭疼過一陣子!——這是後話,此處按下不提!

   老人神色和藹對張陵說:「你不要害怕!吾乃太上老君是也!」

   張陵心說我當然不會害怕,誰都看得出你是神仙嘛!但問題是,太上老君是誰?

   ——張陵心中有這個疑問並不奇怪。在他之前,無人知曉「太上老君」這個名號。據史書記載,第一次記載

「太上老君」這個稱謂的,正是張陵後來所著的《老子想爾注》。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包括張陵,世上沒有一

個人知道太上老君是何許人物!

  

   旁邊站著的金角童子見他一臉迷惑,插嘴介紹到:「太上老君就是當年騎青牛,過函關,化胡為佛,留下五

千真言的老子!」

   哎呀,原來是老子李耳先生啊!您的大作我是天天都要拜讀的!張陵不敢怠慢,連忙躬身禮拜!

   太上老君謙虛地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多禮。咱們道家一切順其自然,不用像儒家那樣禮節繁瑣!接下來,

太上老君的一番話,把張陵驚得背上的汗毛一根根豎起!

  

   老君先是肯定了張陵沒有擅自服食仙丹的遠見,老君說:神丹雖然已成,但你並無尺寸大功於民,憑什麼

資格成仙?
   ——張陵本來想頂嘴說我治好了這麼多人的病未必不算?但想了想,自己心虛沒敢說出來。只好點頭稱

「是」!老君很滿意他的態度,接著說:你一定要做幾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才可以服下仙丹,白日輕舉升天!

   張陵聽到這裡就略有些失望:原先我以為道家是飄遊世外,不問俗事的,結果到頭來還不是一樣?還是要去

做那些「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這不是儒家的生意嗎?

   老君看透了張陵的心思,微微一笑,說:否!我不是叫你去安邦鎮國,或是坐庭斷案。聽好了——「近蜀中

有眾鬼魔王,枉暴生民,深可痛惜。子其為我治之,以福生靈,則子之功德無量,而名錄丹台矣。」——也就是

說,清除惡魔,方能服食丹藥成仙!

   張陵一聽大驚失色,這這這……我還不如就去安邦鎮國吧!像我這樣一個年近百歲,手足無力的老傢伙,單

單一個鬼魔王就可以輕易把我給生吞了,何況您還說的是「眾」鬼魔王?

  

   老君又是微微一笑,說,不用擔心!然命令身邊的童子:東西在哪裡?還不快快拿出來!

   兩個童子手忙腳亂地在眾多法物中一陣翻檢,然後在張陵面前排出了幾樣仙家寶貝:《正一盟威秘錄》一

部,三清眾經九百三十捲,符 丹 秘訣七十二卷,雌雄劍二口,都功印一枚!

  張陵頭都大了!又要看書啊?一本《
帝九鼎太清丹經》我就已經看來幾十年了,您這一下子就擺上這麼多

部!再說了,咱們要去對付的是鬼魔王,一聽就是不喜歡讀書的狠角色!您扔幾本書去,人家怕是不在乎吧 ?——

還好多給了兩把寶劍!但這哪裡夠用?要不這樣,聽說您和玉皇大帝交情好,借十萬天兵一用如何?

   太上老君懶得和他多囉嗦,一擺手,說,務必用心研讀,其中自有奧妙!

   然後,跨上紫雲,仙樂重新響起!老君冉冉地向西邊的天空飄了回去。

  

   剩下一個張陵捧著書、劍、印,一個人在庭中發愣……

  (九)

  

   張陵和鬼魔王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千日之後,這一點充分說明了張陵是個謹慎的人。我們不難猜出這一

千天(三年!)之中,他在忙些什麼,光是「三清眾經九百三十捲,符籙丹灶秘訣七十二卷」就夠他喝一壺的

了!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閱讀僅僅是理論基礎!

  

  漢順帝漢安四年(公元 145 年),張陵一臉鐵青地來到了成都郊外的青城山,長期的用功讀書使他微露疲憊

之色。這時的他,頭髮已經全白了。和他一起上青城山的只有弟子王長,想到這一點,他不禁感到有些孤單!與

張陵相比,後世的道士們就幸福得多!徐克的《蜀山》中,那位白眉真人也是一頭白髮,但人家就比張陵來得威

猛:

   ——「紫青雙劍,雲中七子,青城三百弟子!隨我降妖除魔!」白眉真人威風凜凜地下令。底下一大群人諾聲

如雷:「遵命!」然後大家駕起飛劍,流星雨似的向天際飛去……

  
  張陵此時名下的弟子是不少,但多是來混口飯吃!包括王長在內,沒有一個人會「飛劍之術」這門高級功

夫。——這也是張陵把戰場設在青城山的原因。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如果放在鶴鳴山,家眷老小,弟子傭僕一大

群,那些鬼魔王可不是吃素的!動起手來這些人的安全誰負責?所以我們說,張陵是個謹慎的人。

  

   張陵來到青城山,顧不得去欣賞「青城天下幽」的美景。立刻忙碌地佈置開了:

   首先,他把《正一盟威秘錄》佩在身上。——怪不得這本書只有一本,原來不是用來讀的!

   其次,他建起了一個琉璃高座,左供大道元始天尊,右置三十六部真經。

   最後,他立下「十絕靈寔」,周圍佈滿「法席」。——不懂什麼是「十絕靈寔」、「法席」?沒關係,我

也不懂!

  

   做完這一切前期工作,張陵又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確保萬無一失之後,他才叫王長找個地方藏起來。自己站

在山巔,獨自一人敲鐘鳴磬,準備以一人之力,迎戰橫行蜀中的六大鬼王!

  

  那六大鬼王在蜀中已經稱霸多年,手下有魔兵百萬!按:當時東漢人口大約 6000 萬,多分佈在關中、中原一

帶。四川地處偏遠,估計人口頂多就是 500 萬左右。也就是說,平均下來,四川每個五口之家都可以攤上一個魔

兵,這比例非常驚人!相比之下,西方的妖魔就比較可憐。《魔戒三部曲:王者歸來》中的圍城之戰,魔王索倫

把家底都搬出來了,看起來場面很是嚇人!結果一算總共多少兵力?——才 20 萬!

   所以,我們有理由對獨自呆在青城山上的張陵老先生感到欽佩!

  

   鬼王們本來混得好好的,高興時就享用享用膽小的村民們獻上的豬頭三牲,不高興時就發起一場非典、禽流

感之類的瘟疫,看到人間忙得人仰馬翻,自己帶著群鬼卒蹲在山頭看熱鬧!日子過得非常愜意!

   這一天,他們聽到張陵挑戰的鐘磬之聲,個個怒不可遏!哪裡來的外鄉蠻子敢多管閒事?這些鬼王們都是

性情急躁之輩,平時驕橫慣了,不等百萬大軍集合整齊,便領著三五千鬼怪呼嘯著直奔青城山而來!

   張天師的興起與沒落(10)

  

  鬼兵鬼將們衝到青城山一看:原來是個白鬍子老頭嘛!旁邊還擺了很多本書。於是他們就有了個錯誤的認

識:以為張陵先生是個教書的老師!不是老師你拿這麼多本書來幹什麼?

  但如果你認為這樣一來他們便會尊敬老師,那就大錯特錯了!當這些鬼還是人的時候,都是些遲鈍頑劣之

徒,上私塾時,沒幾個人不曾被老師打過手板心!當時就有些懷恨在心,但沒有辦法,因為全中國的人都說了,

老師打學生是應該的!嚴師出高徒嘛!現在,好不容易成了鬼,世間的一切道德體系統統顛覆,未必還信你什麼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廢話?沒得說的,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所以,大鬼小鬼們也不搭話,手中一切兵器,刀、槍、劍、戟、鐵蓮子、袖箭、金鏢、鐵蒺藜、五毒砂、小

李飛刀、……一股腦兒向張陵張老師頭上扔了過去!
  

  張老師不慌不忙,左手掐決,右手往空一指!只見從他的食指頭發出一道清氣,化為一朵巨大的青蓮,周圍

五色祥雲繚繞,護住頭頂。鬼們所射來的種種兵器,一碰到這朵青蓮,立刻像秋天裡的黃葉,紛紛下墜。

  

  六大鬼王多少有些見識,一看,這人怕不是老師吧?世界上有這麼厲害的老師學生還活不活?

  鬼王們不敢怠慢,當下齊齊念動口訣,一聲「疾」!只見無數三昧真火從空中墜下,往張陵先生的身體罩

落!凡間兵器傷不了你,在我們的三昧真火之下,你還能逃得過烤鴨的命運嗎?

  忙者不會,會者不忙!如果換成是以前煉丹的時候,張陵見到三昧真火的法術,肯定會喜出望外!當時落後

的點火技術實在是太麻煩了!但現在的情況早就不同了,「三清眾經九百三十捲,符籙灶
丹 秘訣七十二

卷」,難道是白讀的麼?三昧真火這種初級技術,在張陵眼中如同兒戲一般!

  

  他懶得再放那朵青蓮出來,輕輕一揮袍袖,一陣狂風颳起。那一道道快要近身的三昧真火,立刻調轉方向,

鋪天蓋地地向鬼兵鬼將們反燒過去!

  

作者:anggna 回覆日期:2006-6-10 19:59:20 

  平時只有鬼們用三昧真火燒別人,自己站在一旁樂呵呵地看熱鬧。哪裡會想到自己也有被燒的一天?再說

了,這次來得匆忙,滅火設備都放在家裡,連只乾粉滅火器都沒提來。這下火燒屁股了,沒奈何,六大鬼王只好

帶著一眾鬼卒,滿身是火,抱頭鼠竄!還好青城山旁邊就是岷江,大夥兒爭先恐後地跳下去,一時間「滋!」

「滋!」之聲不絕於耳,江面上升起一股股裊裊的水蒸氣!

  

  眾鬼們滅了身上之火,驚魂未定!一看白鬚老人端坐在山頂沒有追過來,心裡這才放下個大石頭!大夥兒不

敢過去,只是坐在另一個山頭遠遠地望張陵那邊看。大家議論紛紛,這個厲害的老傢伙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有幾個當年喝過張陵符水不見效死去的鬼,這時就有了點印象。他們一合計,連忙跑到鬼王那裡,如此這般

一說。鬼王們這才明白:這個人還真不是教書先生,原來是個醫生,家住鶴鳴山!

  鬼王們遠遠向張陵喊話:「張大夫!您老人家好好住在你的鶴鳴山,我們又沒有去惹你!您幹嗎要上門單

挑我們?」

  

  張陵見書中的法術管用,心裡正樂開了花!沒有注意到鬼們稱呼上犯的錯誤。「看來太上老君這神仙當得的

確不含糊!傳的都是真功夫!」想到這裡,他恨不得朝天上豎起自己的大拇哥!但鬼眾在前,他不得不維護自己

的形象。於是,張陵定了定神,乾咳一聲,說:

  「汝等殘害眾生,罪通於天。吾奉太上老君之命,是以來伐汝。汝若知罪,速避西方不毛之地,勿復行病人

間,可保無事。如仍前作業,即行誅戮,不留餘種。」
  這文縐縐的一大段,鬼王們聽得半懂懂
不 ,但基本的意思還是猜得出來的。現在這個

世道,做人難,做鬼也不容易!隔三差五,總有一兩個不自量力的巫婆神漢,找上門來吵著要為民除害!在動手

之前,照例是要說這麼一大通廢話的!

  那些巫婆神漢也是些有趣的人,平時騙人騙慣了,久而久之,連自己也相信上了,覺得自己的確週身上下法

力無邊。所以,整天拎著把松紋古定青銅劍滿山遍野亂跑,叫著嚷著要降妖除魔。這妖魔是那麼好降的麼?真

的見到了,妖魔們往往連兵刃都懶得動,略略現個法身,一齜牙就嚇得他們爛西瓜似的往山下滾!

  

  但鬼王們心裡很清楚,這次的張先生可不是善角色!你就是把滿口的牙全齜得掉下來,人家也不

見得會皺一下眉頭!想到這裡,鬼王們一拱手,儘量文縐縐地說:「上復張先生得知,俺們幾個兄弟都是粗

人!對您老人家那是佩服得那是一塌糊塗!但俺們兄弟只是下人,做不了主。還得回去稟告龍頭大哥,才好給您

老人家回話。您看我們約個啥時間,在啥地方見面好呢?」

  張陵當然清楚鬼王們的意思,他微微一笑,簡短地說:「明日子時,就在此地!」

  眾鬼王一拱手,說:「那好!咱們是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不見不散!」轉過身來,一招手,對手下焦頭爛

額的鬼兵鬼將們說,「風緊!扯乎!」

  然後,駕起陣陣狂風,呼嘯而去!

  

作者:anggna 回覆日期:2006-6-10 19:59:52 

  送走了群鬼,張陵獨自走下山顛,找了一棵大松樹,盤腿坐了下來。自從修道以來,他已經多年不曾睡眠,

每夜只需盤膝吐納,兩個時辰之後,自然身心回覆如新!

  但這一次,由於耗費了一些法力,他多休憩了幾個時辰,方才一聲長嘯,站起身來。時間已是深夜,天空一

藍如洗,無數的繁星在銀河中閃爍。環顧群山,萬籟俱寂。張陵慢慢地走向山頭,夜晚的山風吹得他的道袍獵獵

作響。凡間?仙境?一時間,他幾乎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

  張陵漫步山岡,朗聲吟道:

  

  朝游北海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

  三過青城人不識,朗吟飛過留仙湖!

  

  夜半,子時。張陵準時登上青城山之巔,在琉璃法座上端坐下來。

  過了一會兒,本來很安靜的地平線上,突然湧來了股股黑氣,中間夾雜著無數啾啾的鬼鳴!慢慢的,黑氣散

去,在張陵面前,展現出一個無比宏大的鬼陣!各種各樣模樣猙獰的鬼,有獨角鬼、焦面鬼、長舌鬼、吊頸鬼、

小氣鬼、好色鬼……拿著諸般兵器,半雲半霧,列成了不同的方陣!搖旗吶喊,把一個偌大的青城山圍得水洩不

通!
  八部魔帥,六大鬼王,以及整個蜀中一百萬鬼卒,齊集青城山下,只為擒殺張陵一人而來!

  

  猛然間,戰鼓擂響,門旗開處,閃出一個藍面巨魔,身長三丈,腰闊十圍,手持一把五丁開山宣花大斧,傲

然走到陣前!張開巨口吟道:

  

  爺爺生來闖江湖,不敬天地不讀書。

  昨夜老君來降我,劈手奪下紫葫蘆!

  

  四周鬼眾轟然叫好,聲震山嶽:「老大好文采!真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呀!」更有幾個略通音律的馬屁鬼

開始用長刀敲擊巨盾,粗聲粗氣地唱道:「八部魔帥,德被天地!文成武德,一統仙凡!……」

  八部魔帥聽後大怒,「都他奶奶的給我停下!咱們這是星宿海還是黑木崖?吹什麼屁法螺?」

  眾鬼趕緊閉上嘴巴,只要幾個不知趣的還在小聲地讚歎:「瞧我們這老大多英明!虛懷若谷,謙謙君子,

真是前無古人吶!」

  

  八部魔帥裝作沒聽見,矜持地點點頭。然後上前對張陵說:「 就是那個燒我部下的赤腳醫生麼?」

  張陵聽了有些摸不著頭腦,赤腳醫生?誰是醫生來的?但這縱火燒人的的確是自己,於是,他點點頭說:

「不錯!正是貧道!」

  八部魔帥哼了一聲,說,「看你也是一把年紀,半截入土的人了,這麼辦吧,我也不靠人大多欺負你。咱

們單挑,比比誰的本事高!如果我輸了,自然領著我的弟兄到西方荒涼之地去,如果你輸了嘛,嘿嘿!」

  「輸了貧道這把老骨頭就交給你了!」張陵說完,忽然以身投入石中,像陷下去似的,突然不見蹤影!

  眾鬼正在大叫,「跑了跑了!快追快追!」的時候,卻見他安然地從山崖的另外一面施施然走了出來,慢

慢地踱回琉璃法座。

  魔帥還沒有開口,昨天吃過虧的那六個鬼王就貿貿然跳了出來,怪叫道:「嶗山道士都會的小把戲,你也

好意思那出來現?看我們兄弟的!」說完,也一齊向山崖衝去,同樣,岩石像棉花似的陷了下去!

  那裡知道這張陵不老實,等六大鬼王陷到一半,他突然發難,念動真言,岩石立刻堅硬如鐵。六大鬼王肩膀

以上都嵌進了石裡,進退不得,疼得連聲怪叫,聲音從石頭中傳出,甕聲甕氣的彷彿牛鳴一般!

  

  八部魔帥大怒,你個老道士居然敢耍詐?他搖身一變,化為八個頭的吊睛老虎,張牙舞爪,來攫張道士。張

道士也搖身一變,變成只巨獅逐之。魔帥再變八個頭的大龍,欲擒獅子。張陵又變成大鵬金翅鳥,張開巨喙,來

啄龍的眼睛。魔帥再變五色雲霧,昏天暗地。真人變化一輪紅日,升於九霄,光輝照耀,雲霧即時流散…… (以下

情景請參看《西遊記》)

  ........

  
作者:anggna 回覆日期:2006-6-10 20:01:35 

  關於張陵和魔帥的這場較量,後人議論紛紛。有人說張陵和魔帥沒有創意,盜版孫悟空和二郎神之間的戰鬥

模式;有人又考證說,孫悟空和二郎神之間的那場經典之戰可能發生在張陵魔帥之後,誰盜版誰還不一定呢!更

有人考證其實大家都在盜版,盜版古印度的神話,中國人原來是從老祖宗時就開始做這種非法生意!

  後一種說法雖然有些令我們不快,但也有幾分道理:這種用變化來相剋的把戲,在佛經中是老套路!還有,

前文中提到的,張陵先生指間冒出蓮花的招數,觀音菩薩在對付豬八戒時就用過,當時豬八戒這呆子沒見過世

面,還問:「你是哪裡和尚,敢弄甚麼眼前花兒哄我?」

  另外一個疑點是:中國有個傳統,凡間打仗,喜歡誇大人數。如曹操明明只有 27 萬人,硬要說成是 83 萬!

但對於神仙就吝嗇多了!天界第一神將二郎神,手下才一千二百草頭神;西天路上最多的獅駝洞裡妖怪最多,也

只有四萬五千餘;最多的是玉皇大帝那裡,動不動就是十萬天兵!聽起來好像不少,但這要和印度神話相比,玉

皇大帝這點兵力簡直就不好意思拿出手!別人的數字是以「百萬」開始起頭的,動不動就達到「億」、「百億」

的數量級!

  

  所以,這一次魔帥鬼王們的一百萬大軍,在中國神話中是相當稀有的一個例外。考慮到後來道教對佛教的大

量盜版行為,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個故事的由來!

  

  言歸正傳!和所有此類故事一樣,張陵雖然只是孤身一人,但還是贏了!贏得還很徹底,他按照中國的標

準,大量地刪減了鬼怪大軍的人數。剩下寥寥數人,百般告饒之後,老老實實地搬到西方蠻荒之地去也!我相

信,如果張陵信的是佛教,肯定不會把這些鬼怪往西方遣送!

  

  但等到張陵高高興興回到鶴鳴山請功時,卻被太上老君劈頭潑了一盆涼水!

  

  張陵第二次見到太上老君,是在鶴鳴山的山頂。以他這時的道行,已經可以準確地預測到將要發生的事情

了,所以,早早地站在山頂等候。

  照樣是仙樂飄飄,照樣是一朵棉花糖似的紫雲。但張陵敏感地發現,這回太上老君的臉色不太好看!老君開

口了:

  「子之功業,合得九真上仙。然子殺鬼過多,殺氣穢空,殊非大道好生之意。上帝正責子過,所以吾今日不

得近子也。子且退居,勤行修道。同時飛舉者,數合三人。俟數到之日,吾待子於上清八景宮中。」

  說完,老君理都不理他,逕直翩然而去。

  

  張陵的胸膛差點氣炸了!啊!是誰叫我去降妖除魔?是誰傳給我這麼厲害的天書?八部魔帥,六大鬼王,一

百多萬鬼卒,又要驅除他們,又不可殺生!這不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麼?這些神仙真會刁難人啊!

  想起後來的孫悟空,殺的妖魔(還有神仙)不見得比自己少,但人家佛門寬大,不僅不責怪他殺生過多,還
封他一個「鬥戰勝佛」!張陵心中不禁一陣悲涼,道門難入啊!現在我要升級為一個普通的神仙,也是這麼艱

難。

  

  牢騷發完了,工作還是要繼續做。張陵其實也知道,太上老君人是呆了一點,但心地還是不錯的。關鍵是那

個玉皇大帝難纏,老君夾在中間也是難辦事,所以經常找些什麼「機緣」、「命數」之類來敷衍。這次叫他去找

齊三個人,估計原因也是如此。

  問題是,該找誰呢?

  有一個王長是現成的。除此之外,張陵的門下弟子已經有三百多人,追隨者數以萬計!但張陵對那些人根本

看不上眼,他們這些人入道門,正如後來河南農村小夥當和尚的目的一樣:掙幾年錢,回家娶媳婦去!

作者:jolyjacky 回覆日期:2006-6-10 20:05:22 

  記號,幫頂!

作者:anggna 回覆日期:2006-6-10 20:07:35 

  張陵打開天目,眼光投向正東方。在通往鶴鳴山的山路上,一個方面短身,貂裘錦襖的樸實青年,正在氣喘

吁吁地往上爬。張陵喚來王長,吩咐道:「你的師弟來了!快去山門迎接!」

  此人是吳郡人士,姓趙名升。

  ——我估計張陵之所以青睞王長和趙升,這兩個人的名字取的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取二人的姓氏相連,是

「造王」;取二人的名號相連,是「長生」。這反映了張陵心中的兩大理想:對於自己來說,是想「長生」,白

日昇仙。而對於子孫後代,張陵則有些野心勃勃,想「造」一個「王」出來。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清楚,他這一目

的後來差點就達到了。他的孫子張魯,後來割據漢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幾乎就可以稱「王」了,但由於基

因退化等諸方面的原因,他最終功虧一籌!

  

  順便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後來和張陵有共同癖好的還有著名的道光皇帝。有一回,殿試之後,輪到他老人家

親筆題點狀元。下面定一甲一名的是江蘇高郵的史求,皇上老人家一看心裡不樂意了,「死囚」!還沒當上狀

元,您這已經是「死囚」了!

  再往下看,看完整個一甲,都沒有滿意的名字。直到翻到二甲第九名,皇上才龍顏大悅。此人是安徽天長

人,叫戴蘭芬。「天長地久」、「代代蘭芬」!這樣的好兆頭哪裡去找?於是,皇上硃筆一揮,這位戴蘭芬先

生,就從二甲九名,一躍提升到一甲頭名狀元!——估計這個戴蘭芬後來對他的父親格外孝順。

  

  言歸正傳!張陵選中趙升後,門下其他弟子不服!我們早來了這麼久,您都沒有給我們什麼好處,現在這個

趙升才來,又沒有見他多背五斗米,怎麼就一下子被選上了?

  張陵苦口婆心地說:「你們這些人,俗氣未除!只可以傳你們一些草木丹方,以及房中之術(^_^),可以延
年益壽,也就夠了!還要想東想西啊,小心走火入魔!」

  為了證明他說的有道理,張陵還設了七個圈套來試探趙升。七個圈套包括:辱罵不去、美色不動心、見金不

取、見虎不懼、被誣不辨、存心濟物、捨命從師。如果是我輩俗人,第一關恐怕還可以,因為大家的臉皮都很

厚,罵兩句沒什麼。第二關就難了,至少有一半的人會被淘汰。到了「見金不取」那一關,剩下那一半怕也危

險!

  但這個趙升就是傻頭傻腦的,總之別人朝東他一定朝西,最後居然一一通過了七個考驗。眾弟子看看拿他

沒有辦法,想想自己的確沒有這個本事,背地裡罵兩句也就算了。

  (十三)

  

   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張陵等人依時服下龍虎大丹,盛裝侍立群山之巔。

   少頃,天降一黑衣羽士,手持玉冊一道,傳玉皇大帝旨意:封張陵為「正一天師」,即時白日飛昇仙界!

   從這一刻起,張陵正式被稱為「張天師」。後來的人們,因為他道行非常,又在他的名字中嵌入一個「道」

字,尊他為「張道陵」。

  

   和張道陵一起白日飛昇的共有三人:王長、趙升和一個姓雍的女子。

  

   一個女子?對!一個女子,張道陵的夫人雍氏。否則他如何修煉「房中之術」?

   ——請不要擠眉弄眼地怪笑,准許你們上網流著口水看日本女優圖片,就不准張道陵先生有個老婆?

  況且,對於道家來說,房中術是一門嚴肅的學問,上溯可以追查到我們的老祖宗 帝,他和仙姑素女就曾經

研究過這門學問,後來還隆重推出了一本研究論文集—— 《黃帝素女經》。這本書後來成為了該專業的制定教材,

包括張道陵在內,多有道士研讀。到了明朝的時候,道士們還推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專供皇上驗收呢!

  

   在白日飛昇之前,張道陵趕時間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確立了道家的宗教地位。這是中國從古至今,唯一

的本土宗教。張道陵做出此貢獻,可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要從「道家」升級為「道教」,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作為宗教,至少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其一,對人生的終極關懷。

  就是說,我們活過了這幾十年,死了後怎麼辦?這是個巨大的難題,和往常一樣,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

向孔老夫子。但這次他老先生卻耍了一個滑頭:「不知生,焉知死?」這輩子的事情夠麻煩的了,
還是少操那您

份閒心吧!——由於他這個滑頭,「儒家」始終還是「儒家」!

   話是這麼說,但大家多少還是有些失望。所以張道陵站出來安慰大家說,不要緊!我有一個好辦法告訴您:

修道成仙!厲害的話,您乾脆就不會死,白日飛昇嘛!功夫不到家的,死了以後,也可以成仙,這有個名號,叫
做「屍解」!

  

   其二,宗教經典的理論指導。

  天主教基督教有本《聖經》,伊斯蘭教有本《可蘭經》,佛教最猛!經書多得差點把白龍馬累趴下!道教

呢?張道陵說了,咱們不要那麼複雜,薄薄的一本,只有 5000 字,《老子》!字少讀不懂?沒有關係,張道陵

從身後抽了一本書來:《老子想爾注》!這不?教學參考書已經替您準備好了!當然,如果您修讀到研究生以上

程度,還有那本著名的《黃帝九鼎太清丹經》。

  

   其三:修行的方法和儀式。

   說到這一點,最熱鬧的要數基督教,我去過一次教堂,大開眼界!彩旗飛舞,歌聲震耳,其間還有電吉他樂

隊上台獻技,比演唱會還熱鬧!整個過程,我就沒有見到一個人拿出《聖經》來。總的來說,基督教的方法很簡

單:只要你「信」!

   佛教的就有些清苦了,唸經,坐禪,苦修。《西遊記》中妖道嘲笑道:「坐坐坐!你的屁股破!」說得唐

僧面紅耳赤。相比起來,最好玩的就算是道教了,張天師的方法是:煉丹!像化學實驗一樣好玩。同時還有「房

中術」等其它法門——這就更好玩了!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宗教組織。毛主席說了,天地之間,人是第一寶貴的!

  張道陵很清楚這一點。前面說了,背著五斗米上山的追隨者,現在已經數以萬計。張道陵在飛昇之前,按地

理區域,把這些人劃分為二十四「治」。每治若干人,其中,剛加入,還沒有正式入門的初級弟子,號「鬼卒」

(莫非殺鬼太多,存心懺悔?)。已經正式列入門牆的,號「祭酒」。到了頂層,是一些擔任領導職位的資深門

人,號「治頭大祭酒」,責任是管理整個「治」的運作。

  

   最大的問題是,當他白日飛昇之後,掌管這一龐大體系的塔尖人物,又將是誰呢?

  

   眾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老資格的就故作謙虛狀,等著張天師的一根手指,指到自己的頭上。

   但張道陵往身後一招手,喚了一個人出來。大家一看,大眼瞪小眼,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張道陵的嫡親長子

——張衡!(請注意,不是發明候風地動儀的那位著名科學家。)

   張道陵把剩下的丹藥(!)、天師印、二口雌雄劍、道書等,統統傳給張衡,然後當著眾宣佈:

   「吾遇太上親傳至道,總領三五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

   也就是說,這天師之位,是俺老張家祖傳的專利,其他人一邊涼快去吧!

  

   從這一天起,在中國的古老大地上,興起了一個千年流傳的著名宗教,也興起了一個千年不變的著名家族。

   而我們的故事,也將從此轉到下一位的張天師身上。此時的他,端坐在張道陵遺下的琉璃寶座上,面對徒眾
半是遵從,半是嘲諷的眼光,心中一片茫然!

  

    (十四)

  

   張道陵攜夫人、弟子飛昇的時候,歷史已經翻到了東漢桓帝年間。此時,皇帝昏庸,宦官奸臣當道,民不聊

生。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漢王朝,已經走到了它生命的最後一個階段,只等著有人把它往懸崖邊,最後地推上一

把!

   於是這個人就出現了,他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漢桓帝!如果要再加上一個,那應該算他的繼承人漢靈帝。至

於《三國演義》中經常露面的漢獻帝,其實人還不錯,但是個不擇不扣的倒霉蛋——什麼時候當皇帝不好,偏偏要

跟在這二位的後面?

   所以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寫道:「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大漢疆域之中,只有皇帝一個人是糊塗蛋,其他的人都清醒得很,知道事情開始不

妙了!其中最清醒的一位,這時正悄悄地指揮他的手下,在每家每戶的門上,用白土書寫「蒼天已死,黃天當

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此人也姓張,叫張角。

  

   而遠在偏僻的巴蜀,另一個姓張的正獨坐在鶴鳴山的道觀裡愁眉苦臉。他就是第二代張天師,「正一道」的

掌教真人,張道陵的嫡子張衡。

   張衡在心裡嘆道:老爸啊老爸,當初您飛昇的時候,為什麼不連俺一起帶走
? 呢

  

   創業難,守業更難!張衡從裡到外,都是個非常低調的人,哪裡想到接下張天師的印劍之後,會有這麼多的

麻煩?

   先是謠言滿天飛:有人說張衡的老爸張道陵先生,不是白日飛昇的。而是修煉深山時,由於年老體弱,遇到

一條大蛇時,腳步蹣跚跑不快,結果被蛇給吞食了!張衡這笨蛋找不到屍體,只好編了個「白日飛昇」的故事出

來蒙大家。

   張衡異常憤怒:這是哪的事嘛!鶴鳴山就這麼幾片樹林,這幾年人又多,連野兔都跑個精光,哪裡還有什

麼吞得下人的大蛇?你以為這裡是亞馬遜叢林呀?

   但他為人低調,口才又不好,拿這些謠言有什麼辦法?實在聽不下去了,才找幾個三代弟子來問,語氣非常

客氣:「這個……請問,你們有沒有聽過對祖師爺不敬的讕言?」

   幾個弟子脖子一梗,翻幾下白眼:「什麼好言爛言的?沒有聽說過呀!你是聽誰說的?」

   張衡一下子又沒有話說了,他不好意思說出告訴他謠言那人的名字。沉默了一會兒,才低聲說:「既然如

此,那麼,好吧!請你們出去一下子,我要開始修煉了。」

   弟子們略一躬身,轉身離去,一出觀門,便一齊仰天長嘆:「天啦!哪裡見過有這樣當領導的?」
  

  張衡整天躲在觀眾修煉,不見俗客。不知道的人個個豎起大拇指:「不愧是玄門高人!道行高深,清靜

俗!」但門下的弟子卻有苦說不出,這山上山下,二十四「治」,數萬之眾,人心浮動,眼看就要「卷堂大散」

了!你這個掌門人再這樣「清修」下去,從哪裡找「五斗米」去?喝清水還差不多!

  

   正在危急關頭,出現了一個神秘的人物。他的到來,拯救了搖搖欲墜的「天師道」。

   此人姓張,名張修。出身、來歷、行蹤皆無從考證。彷彿是從一個時間裂縫裡突然鑽出來,晃了幾十年,又

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有人說他是張道陵老師的關門弟子,見師門衰微,挺身而出,特來拯救;有人說他乾脆就是張衡的化名,或

者張衡的分身!——張道陵早年會的法術,張衡多少該學一兩成吧?但從這個張修的悲慘結局看,似乎又不太像!

   還有人嘴巴就不乾淨了:祖師爺當年精通「房中之術」,莫非……?

  

  不管怎樣,這個張修以不為人知的方法,神秘地掌握了天師道的實際領導權力。然後,立刻大刀闊斧地展開

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他完善了張道陵祖師的符水+禱告治病大法,增加了「靜室思過」這一程序。找間黑屋

子,也不上鎖,自己把自己關在裡面,一個勁兒地苦思我到底幹了啥壞事?老天爺偏偏要我生病?——我估計,像

這樣的干法,就是把雷鋒關裡面三天三夜,出來時肯定也是一臉的羞愧!

  然後是加強理論學習,要求弟子務必把《老子》五千言,天天讀,日日記。隔一段時間,還要向「祭酒」匯

報學習心得!要知道,《老子》雖然只有五千個字,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晦澀深奧!眾多弟子文化程度本來就

不高,半個月下來,一個個讀得迷迷糊糊的。走在山路上晃來晃去,像一群喝醉了酒的農夫。一不小心碰在一

起,連忙道歉,本來該說「對不起」,但一出口卻是:「道可道,非常道!」,被撞的那位也不含糊,馬上答

禮:「名可名,非常名!」

   ——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有助於加強管理嘍!張修對此非常滿意。

  

   有了這麼多忠心耿耿的道眾,再加上嚴密的組織,充足的活動經費,張修志得意滿。他不禁把目光投向山

外:在千里以外的中原大地,這時已經烽煙四起。同樣是姓張的三兄弟:張角、張寶和張梁,已經率百萬「太平

道」教眾,揭竿而起,準備給漢王朝以最後的一擊!

   大澤龍方蟄,中原鹿正肥!張修心中湧起一股無法抑制的豪情,他俯視山下,突然發現,這鶴鳴山是如此的

渺小!

  

   ——而就在此時,山中那座幾乎被人遺忘的道觀裡,張衡和他美麗的妻子盧氏所生的兒子張魯,已經長大成人

了!

     (十五)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那個時期的四川,並存著兩個地方割據政權。一個在西川,領頭的叫劉

璋,時領益州牧;另一個在東川,領頭的叫張魯,領漢寧太守。曹操對這兩個人的評價都不高,他在和劉備煮酒

論英雄時說,劉璋只不過是「守戶之犬耳」,只想著看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不求上進。張魯呢?連劉璋都不

如!曹操和劉備甚至沒有把他單獨提出來點評,只是把張繡、張魯、韓遂等輩放在一起, 「此等碌碌小人,何

足掛齒!」

  

   雖然住得很近,但張魯和劉璋卻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史書上說是因為爭地盤。但後人評論,就他們兩位這本

事,給那點地盤怕都嫌大。真正的原因很奇怪:殺母之仇!劉璋把張魯的媽媽給殺了!

  這在歷史上是個很例外的事情,只聽說過「殺父之仇」,怎麼卻突然來了個殺母之仇?俗話說,好男不和女

鬥。抓到敵人的父親,不用客氣,立刻一刀兩斷!但抓到母親,一般的做法只是關起來,然後耐心地等著她自己

上吊,或者絕食!而按慣例,那些深明大義的母親們,一般都會知趣地給與配合。例如同一本《三國演義》中,

曹操抓到徐庶的母親,雙方的合作就比較符合規範。

  劉璋,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是「闇弱」,是個心軟懦弱的傢 。統治西川過於溫柔,結果弄得大家有法不依,

社會混亂。後來諸葛亮接手後,不得不反其道而行,施以嚴刑峻法,才把這股社會風氣糾正過來!這樣「心慈手

軟」的角色,怎麼會忽然間面色猙獰,對別人的老母痛下殺手呢?

  

  漢獻帝中平元年七月,張修率五斗米道眾,在巴郡起事,響應黃巾起義。他部下人手眾多,組織嚴密,又有

比黃巾更好的理論指導,一時間在蜀地一帶無人可擋!當時的益州牧劉焉手足無措,急忙飛報朝廷,懇請速派精

兵剿滅!——各位看官請注意,那時已經到了什麼時候?漢獻帝!這位倒霉的皇帝不被別人「剿滅」,都要燒香拜

佛了!

  

  其實朝廷早就知道有這麼些人在蜀地亂折騰,私下裡稱五斗米教為「米賊」。——這個稱呼很有創意,顯得朝

廷裡不全都是笨蛋。如果這時曲阜孔家趁火打劫,也組織些儒生發兵起事,那就應該叫「肉賊」!因為孔家拜師

時,照例是要收幾束肉乾的。——但現在朝廷有什麼辦法?只好拿出最後一件法寶:招安!

  

  這個光榮的招安任務,在朝廷轉了一圈,又落到了益州牧劉焉的身上。劉焉是皇族後裔,深得老劉家的真

傳。這劉姓一族,如劉邦、劉秀等,再加上後來的劉備,都是別的本事沒有,一招起安個個手法熟練。於是,三

下五除二,便搞定了張修等五斗米道眾。奏明朝廷,封張修為別部司馬,同時承認了五斗米教在蜀地的客觀存

在。

   當然,朝廷也沒有忘記正主張衡,封他一個「黃門侍郎」。張衡哪裡肯做?你想想,漢和帝當年封張道陵

可是「太傅之職,進冀縣侯」!就算兒子本事不如老子,但一代之隔,也不好貶值這麼快吧?「
門侍郎」 黃

什麼東西?說得好聽是個「侍郎」,說不好聽就是一把門的看守!

   張衡當然辭官不就,公平地說,以他的懦弱個性,就是真的給個「太傅之職,進冀縣侯」,怕也是不敢去
的!

   朝廷無奈,只好封他的長子張魯為「督義司馬」,和張修一道,同在劉焉手下任武職。這是張魯第一次踏上

歷史舞台,但並不是他家裡唯一的一個。同時進出劉焉府上的,還有張家另外一位的重要人物——張魯的母親盧

氏。

  

  《後漢書》中記載:「沛人張魯,母有姿色,兼挾鬼道,往來焉家,遂任魯以為督義司馬……」也就是說,張

魯的母親,長得年輕貌美(憑張家的長生之術,想不年輕貌美都難!),並且還會些捉鬼畫水的法術,所以經常

往來於益州牧劉焉的家中。一來二去,兩人有了點說不清楚的關係。而正是由於這層說不清楚的關係,張魯才被

任命為「督義司馬」的!

   這個盧氏,可謂是後來走家串戶的「三姑六婆」們的鼻祖。正是由於盧氏後來的悲慘遭遇,以後的三姑六婆

們,不得不穿著老土,手拎旱菸袋,兩邊太陽穴還要貼兩塊膏藥,打扮得奇醜無比!

   這樣做的結果,連最低下的傭人,看到了 們也 在樹後狂嘔不已,但未必 們連這點基本的審美觀都

沒有麼?當然不是。「如果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被哪家的老爺看中了,恐怕就難逃孝子賢孫們的三尺青鋒了!」

——這是盧氏用鮮血換來的教訓!

  

   所以,當張魯穿著一身新軍裝,在劉焉的軍營裡得意洋洋地走來走去的時候;當他的母親,漂亮的盧氏穿著

一身豔麗的紗衣,在劉焉的府上進進出出的時候。有一雙眼睛,正躲在門背後咬牙切齒!此人正是劉焉的兒子

劉璋,當時還是個面色蒼白的文弱書生。

  

  命運將注定了張魯的興起!漢獻帝年間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年份,中原大地照樣狼煙一片,各路豪傑征戰不

已,慘烈戰事層出不窮!相比之下,偏在蜀地的益州牧劉焉的所作所為,就豪不引人注目了。他只是簡單地下了

一個命令:別部司馬張修,督義司馬張魯,領兵二萬,去攻打漢中太守蘇固。

   這在當時的亂世,這樣的小規模征討不值一提。但對張魯來說,卻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十六)

  

   道教的歷史敘述,總是和朝廷正史有著不少落差,讓後來的讀者不知道信哪家的好。

   關於天師道的第二代嗣師張衡,道教說,他是在漢靈帝光和二年白日飛昇的;官方說,他是在漢靈帝光和二

年死去的。這還沒有什麼,反正在那一年,張衡在人世間間消失就對了。至於他去了哪裡,我們暫且不要去追

究。

   問題是,道教方面認為,嗣師張衡先生是和他的夫人盧氏,一同在四川的陽平山(今四川彭州市)飛昇得道

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後漢書》裡記載的,那位後來進進出出劉焉府上的張魯的母親,又是何人?

   人耶?仙耶?如果是人,張魯這一個兒子有幾個母親?如果是仙,後來被劉璋殺掉的又是何人?
  

   張衡作為天師道的教長,多少有些窩囊!這一點從他給張魯的飛昇前贈言就可以看得出:

   「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周行天下除妖 之害。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

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國,非孝無以事親!」

   ——你看看,到自己都要升天了,口口聲聲提到的還是「汝祖」,「敬忠孝」!

   而上文提到過的張道陵的臨別贈言就要霸氣得多:

   「吾遇太上親傳至道,總領三五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

   —一對比之下,父子兩代人的個性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還好張道陵有先見之明,在飛昇前,給兒子留下了不

少吃剩下的丹藥,免得他在凡間惹來諸般煩惱!

  

   到了孫子那輩,擁有爺爺幾分霸氣的張魯,就根本不去管他什麼「敬忠孝」了!你老老實實地「敬忠

孝」,別人會給你官做麼?別人會封你一個「漢寧王」麼?所以,張衡給兒子取名為「魯」,看來還是有幾分

「知子莫若父」的先見之明!

  

  卻說張魯和張修帶著劉焉給的二萬士兵(其中大多是五斗米道的信徒),浩浩蕩蕩地去攻打漢中太守蘇固。

張魯在曹操眼裡,只是個「碌碌小人」,但畢竟還是個「人」!至於蘇固這樣的,就差不多連「人」都算不上

了。如果那天喝酒時劉備不小心提到他,曹操肯定會說:「蘇固?那是什麼東西?」

   所以,張魯和蘇固一接戰,就乾脆利落地幹掉了蘇固,吞掉了他的地盤。

   接下來,張魯做了一件一件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他殺掉了張修!

  

  從這一件事情看出,張魯開始具有真正的政治素養了。因為同樣的故事,在後世成功政治人物那裡,上演過

無數次!大的如朱元璋的大殺功臣,小的如瓦崗寨中,李密誅殺翟讓。張修無疑是一個組織方面的奇才,但他犯

了兩個錯誤:一是不該為人之下,卻又功高震主;二是既已為人之下功高震主,就應該先下手為強!

  

   這時,劉焉已經逝去,那個面色蒼白的懦弱青年劉璋,在父親部下的擁戴下,繼任益州牧。從那一天起,張

魯和劉璋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就此在蜀中廣闊的大地上開始了。

  

   問題先是出在張魯這邊,原因很簡單:他看不起劉璋!

   按理說這沒什麼,當時看不起劉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隨便在成都街上攔住一個老百姓,問他:「您覺得

咱們的主公劉璋這人怎麼樣?」

   被問到人一定會癟癟嘴,不屑地說:「劉璋麼,不怎麼樣!比我賣的茄子還軟!」

   接著問:「您這樣誹謗咱們主公,難道不怕被砍頭麼?」

   那人更加無狀,連髒話都出口了:「切!我怕他咬我個鳥?他敢嗎?」
  

  其實劉璋當然敢!砍掉一個賣茄子小販的人頭,對他來講小事一樁。但他這個人太實在,老是放不下皇族的

架子,動不動就說:「當年先高祖皇帝入關時,那是多麼的仁厚啊!只有約法三章而已,真是個千古未見的仁君

啊!我們後輩子孫不肖,想想先皇帝的風采,真是令人神往!」

   底下的官員個個聽得哭笑不得,您這是哪年的事呀!現在哪裡還興這一套?但劉璋正在陶醉的興頭上,下面

的官員誰也不好意思去打擾他。

  

   張魯佔有了蘇固的地盤,腰桿粗了很多!本來就瞧不起劉璋,現在更加愛理不理!劉璋一道命令下來,心

情好的時候敷衍一下,心情不好多時候,丟在一邊理都不理!他想,你拿一個賣茄子的小販都沒有辦法,現在俺

擁兵數萬,佔地一方,你能把我怎麼樣?

  

   但這次他就大錯特錯了!劉璋對別人可以原諒,就是不能原諒張魯,他永遠也不能忘記,當年躲在門背

後,看到的張魯的母親和自己的父親那不堪入目的一幕!

  

   益州牧劉璋下令:部將張魯,擅殺別部司馬張修,不尊軍令,令斬其母及弟,以戒來者!

  

   消息一出,全蜀震動!那個賣茄子的小販更是嚇得魂不附體,連夜逃往他鄉!

   沒想到劉璋此次這麼硬朗!成都各部門的官員大搖其頭,您殺誰不好,要殺張魯的母親和弟弟?他擁兵在

外,您這不是硬給自己樹一個仇敵嗎?

  

  

  

作者:尹夢飛 回覆日期:2006-6-13 10:45:19 

    (十七)

  

   劉璋這次沒有理會其他官員的勸諫,人都殺了,理會有什麼用處?他暗地裡有些後悔自己太心急了些:如果

忍一忍,把張魯騙回成都,來個斬草除根,那樣就完美了!——從這一點來看,劉璋比他的先祖劉邦差的不是一個

級別,也無怪這麼多人對這他的西川垂涎三尺!

   他殺了別人的媽媽弟弟,面子上有些抹不去,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部將巴郡太守龐羲,率兵二萬,攻打反

賊張魯。

  

  張魯把劉璋狠得咬牙切齒,仇恨產生力量,兩軍一交戰,龐羲大敗!劉璋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兩萬精兵,跑
回成都的只有寥寥數千,中間還夾雜著一個丟盔卸甲的將軍龐羲。按理說,龐羲應該嚇得魂不附體才對,輸的這

樣徹底,當統帥的還不提頭來見?但這龐羲表面上是一副慚愧得無以復加的樣子,內心卻一點都不怕!劉璋是怎

麼樣的人,他心裡清楚得很!

   果然,劉璋不僅沒有處罰龐羲,到最後還封他一個「巴西太守」,仍然放在前線抗擊張魯。 ——人說:

「主公,您這麼可以讓一個敗軍之將任如此要職?」

  

   劉璋的回答是:「龐羲以前的失敗,權當是交了一次學費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從好的方面來看,龐羲

還是學到了不少經驗教訓嘛!」

  

   龐羲伐張魯一役的結果是:張魯在東川之外,又進佔了漢中,算是賺翻了!龐羲學到了不少經驗教訓,平調

為巴西太守,不賠不賺;最倒霉的應該算劉璋了,他身為皇族,弄了半天,地盤反倒比張魯還要少了,賠得一塌

糊塗!

   這一時期的張魯,可謂志得意滿!爺爺傳下來的天師道,終於在他手中發揚光大,達到了歷史的頂峰!

  

   問題是,蘋果熟了,就該掉下來了;人走到了頂峰,前面往往就是懸崖!

  

   張魯哪裡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佔據了東川、漢中,朝廷自己忙得不可開交,見一切已是既成事實了,奈何他

不得,便勉強封他個「漢寧太守」。張魯當然不滿意,憑什麼我只是個「漢寧太守」?我的地盤明明比劉璋還大

嘛!那小子都是個「益州牧」!

  

   要怪就怪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老賊曹阿瞞!所以,張魯動不動就對左右說:「我欲自稱漢寧王,督兵

拒曹操,諸君以為何如?」

   左右臣下都給他嚇壞了!連忙給他講解「高築牆,緩稱王」的道理,他怎麼也聽不進去,一天到晚就念叨著

「漢寧王」、「漢寧王」……

   所以說,每個人屁股所坐的位置,最好和他的大腦容量相吻合,否則就非常容易出問題!

  

   公平地講,張魯之所以被後來的天師道教眾尊為「系師」,他在宗教管理上還是很有一套的。張魯不僅完善

了張道陵、張修所創建和改進的天師道組織,還別具一格地加上了自己的創新。

   他命令在他管轄的範圍內,廣建「義捨」,裡面擺上「義米」、「義肉」。來往的人,量腹而食。不可以吃

得扶著牆出去,更不可以「吃不了,兜著走」。否則,嘿嘿,小心張天師派鬼怪取你小命!

  

   大家一聽是鶴鳴山張天師的子孫設下了「機關」,個個悚然!哪裡還敢貪小便宜?結果當時的東川一帶,就

如同中學課本裡彭荊風的那篇《驛路梨花》一樣,到處有不要錢的飯吃。吃完了怎麼辦?不要緊,咱張家的米有
的是!

  當時的張魯的轄區,除了他以外,根本沒有朝廷規定的地方官吏。一切的日常行政工作,皆由天師道的「祭

酒」、「治頭大祭酒」掌管。史書記載:那時的東川、漢中一帶,「犯法者,原有三次再行之於刑。有小過者,

命其修路百步,則罪除。不置官吏長使,皆以祭酒為治,雄居巴、漢三十年,民夷信向之。」

  

   看起來這東川幾乎就是後來的延安了!其實情況大不一樣,張魯在政治方面的功夫,簡直就差得太遠了!

《三國演義》中的張魯,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的典型。

   首先,他任用奸邪小人,有對姓楊的兄弟,哥哥叫楊柏,弟弟叫楊松。這兄弟二人,有松柏之名,而行禽獸

之實!收受賄賂,私通敵寇,大進讒言。張魯卻視為心腹,言聽計從。明明有個虎將馬超來投靠,被這哥倆一攛

掇,硬生生地逼反投靠了劉備。

  其次,為人主者,應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馬超部下的虎將龐德,多好的一員虎將?本來是想和馬超

一起走的,但生病留了下來。曹操來攻,張魯急來抱佛腳,請龐德出馬。龐德一開始便勝了一場,這本來是件好

事,但被楊松在耳邊這麼一說,張魯便疑心他「賣此一陣」!叫刀斧手推出去斬了!後來被人苦勸放了,卻下了

一道奇怪的命令:「你來日出戰,不勝必斬!」

  

   龐德一個人怎麼勝曹操的大軍?一狠心乾脆投降了曹操!

   龐德的投降,成為壓垮張魯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從此之後,張魯再無可用之人,只好棄城而逃。他誰都不

帶,偏要帶著楊松!

   曹操大軍緊跟著殺到,楊松給張魯出的最後的計謀竟然是:「某守城,主公當親與決一死戰!」

  

   後人說的話很有道理,「俺堅決相信你,就像昏君相信奸臣一樣!」張魯就是這樣的人,楊松這樣的計

謀,他竟然也堅決相信了!結果領兵出陣,「未及交鋒,後軍已走。」

   張魯只好跟著跑,跑到城下一看,楊鬆緊閉大門!沒有辦法,只好下馬投降了曹操!

  

   曹操拿下漢中後馬上做了兩件事:一是原諒了張魯;二是處斬了楊松,以收民心!

   ——你看看別人的政治水平

  

   曹操這個人的名聲不好,有一點就是因為喜歡殺掉那些已經歸降的的「主公」!例如荊州劉琮,明明已經降

了,給曹操省下了很大的功夫,卻還是被許褚鐵騎全家殺盡!

   但張魯他卻沒有殺,原因是張魯在逃跑前,做了一件好事。手下勸張魯,咱們撤退以前,應該把倉廩府庫

給燒了,免得便宜了曹賊!

  

   張魯卻不同意,他說:「我向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今不得已而出奔,倉廩府庫,國家之有,不可廢
也!」

   結果曹操來了一看,「見魯封閉庫藏,心甚憐之。」張魯投降之後,念在他封倉庫之心,優禮相待,還封他

為鎮南將軍。

  

   其實,從張魯一向的表現看,哪裡會是一個一心想歸順朝廷的人?真正的原因是,老張家三代人,辛辛苦

苦,五斗又五斗,積攢下來的那點米,多麼不容易啊!怎麼捨得一把火燒掉?

  

   人的命運就是這麼奇妙,這區區的五斗大米,在幕 助張家平步青雲,建教立業;
之時, 幫

同樣又是這五斗米,在幕落之時,又使張家的後人,免除了生死之劫!

    (十八)

  

   魏建安二十一年,天師道第三代傳人,「系師」張魯去世,葬於 城東(今河北省邯鄲市臨 縣)。張家

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周圍的人們看得清清楚楚,這位張天師,並沒有像他的祖父、父親一樣,白日飛昇。

   但人們不得不承認,張魯是個傳奇性的人物,他把張道陵傳下來的天師道逐步完善,並且發揚光大,最終在

他的手中達到了頂峰!但由於個人能力的侷限,天師道在達到頂峰後,又在他手中迅速地衰落。正所謂「成也蕭

何,敗也蕭何」。

   張魯在中國歷史還創造了一個吉尼斯紀錄,在漢人統治的地區,他建立了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政教合一的政

權。雖然小是小,但就此一家,別無分店。孔子的後人向來瞧不起龍虎山張家,但這一點他們是望塵莫及的!

  

   張魯降曹後,曹操並沒有絲毫為難他。倒也不是怕把他逼急了,使出祖傳的法術來。曹操很清楚,當年張道

陵在青城山大戰時用的法術,如果張魯只會三成, 他的幾十萬大軍就不用回家了。

  

   曹操看到這張魯積攢了這麼多米,並且沒有燒掉,心裡很是高興。打仗這買賣,其實打的就是糧食,「當兵

吃糧」嘛,沒有糧食誰願意替你賣命?——張魯真是個實在人吶!曹操嘆道,而且還是個節約糧食的標兵!

   另一方面,曹操心裡也有些犯嘀咕:這全國各地,信五斗米道的愚民很是不少,例如張道陵的弟子趙升就

是從東吳來的。要殺張魯非常容易,卡 一聲人頭落地,我就不信他會金鐘罩、鐵布衫!問題是,殺了他一個,

手下這麼多五斗米道的追隨者怎麼辦?

  曹操是見識過黃巾起義的,同樣是「道家」,當時的皇帝沒有操作好,結果就毀了大漢朝幾百年的基業。曹

操左思右想,辦法只有兩個,一是斬草除根,見到讀《老子想爾注》的傢伙就砍頭!二是把張魯好好地養著,

龍無頭不行,「系師」被我捏在手裡,其他的眾弟子們還不乖乖聽命?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玩得最順手的遊戲!幾番權衡之後,曹操宣佈:拜張魯為鎮南將軍,封閬中

侯,邑萬戶;魯五子皆為列侯!
   郎中侯是個縣侯,鎮南將軍屬「四鎮將軍」之一,地位僅次於三公。要知道,曹操自己也不過是「三公」之

一。大家再回憶一下,張魯在歸降之前,做的是什麼官?——漢寧太守!按品軼來看,大概只有正五品。

   這樣的結果讓張魯的手下苦笑不已:打了敗仗投了降,反倒大大地陞官了!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眾人黯然傷神,曹操下令: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於是,張魯及其僚

屬,帶著他們的宗教組織一同北遷。在古代,千里搬遷,是一件非常傷筋動骨的事情。但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

頭!張魯哪裡還敢多說半句?

   到了鄴城,曹操還假惺惺地說,你看,幸虧俺有先見之明。這不,整個漢中都被大耳賊劉備給搶佔去了,

連老夫自己都折卻門牙兩粒!還好把諸位提前請了過來,否則,落在大耳賊手裡呀,嘿嘿!

  

   張魯躬身謝道:「多謝丞相關照,才免得小人等遭受大耳賊的毒手。」

   曹操謙虛地說:「哪裡哪裡,咱們兩親家,還這麼客氣幹什麼?您太見外了,太見外了……」

  

   在此以前,曹操已經派人來提親了,希望張魯可以把他的女兒,許配給自己的兒子燕王曹宇。到了這個時

候,張魯還敢說什麼?他知趣地給五斗米道發佈了一條戒令,叫做《大道家令戒》,其中有這麼幾句話:

   「既得吾國之光,赤子不傷。身重金累紫,得壽遐亡。七子五侯,為國之光,。將相掾屬,侯封不少,銀銅

數千, 父死子系,兄亡弟榮,沐浴聖恩。……」

   至此為止,天下五斗米道眾,有的死心塌地埋頭做良民;有的浪跡天涯,星散四方。組織分散,勢頭大減!

張魯無計可施,只有埋頭讀他的《黃帝九鼎太清丹經》,但心煩意亂,怎麼也讀不進去!不禁仰首長嘆:早知道

做人這麼難,還不如去做神仙算了!

  

   他現在才知道,父親是一個多麼明智的人啊!

  

   曹操父子見天師道慢慢衰落,便逐漸放下心來,對親家張魯也變得愛理不理的。曹操還好一點,曹丕這個人

就比較刻薄了。

  

   那時經常有方士之類的上門來自我推銷,說有仙術獻給大王。曹丕是個聰明人,博覽群書,對漢武帝時期的

方士欒大等人的伎倆早就瞭然於胸。但閒空時,也喜歡叫他們進來表演一下,然後當場戳穿,以圖個樂子!

   曹植曾經記載說,當時「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但招來之後,卻「自家王與太子及余兄弟鹹以為調

笑,不信之矣。」

   你不信就算了,卻還要羞辱別人!曹丕笑完之後,還滿殿地東張西望,大驚小怪地叫道:「張親家公在哪裡

呀?有沒有看到剛才的精彩表演呀?給點點評好不好?——不要推辭嘛!誰不知道,您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嘛!」

  
   張魯死後不久,黃初三年,曹丕頒布敕令,禁止吏民禱祝老子!他在敕令中寫道,

   「老聃賢人,未宜先孔子,……漢桓帝不師聖法,正以嬖臣而事老子,欲以求福,良足笑也。」

  

   這相當於擊毀了天師道的最後一根頂梁大柱!鑑於曹丕陰鷙的性格,大家可以猜到他下一步會幹什麼!

  

   幸虧在此之前,張魯顯示了他作為道門中人的唯一的一次先見之明。在臨死的時候,他把他的兒子張盛招到

床前,秘密地吩咐他,如果情況一有不對,馬上辭官歸隱龍虎山,不可有絲毫留戀,這樣方可保住張家和五斗米

道的一絲血脈!

  

   張盛見風暴就在眼前,不久便上書乞歸,攜家人及道眾回到了江西龍虎山。此時,距離當年張道陵舉家離開

龍虎山入蜀,時間大約有 200 年。這 200 年,對於張家來說是個充滿傳奇性的輪迴。終點又回到起點,只是江山

依舊,物事已非!

  

    (十九)

  

   古道西風瘦馬!一個淒涼的下午,張道陵的第四代傳人張盛,攜帶著數十家眷徒眾,冷冷清清地回到了江西

龍虎山。

   此時的龍虎山,和 200 年前,張道陵離開時相比,風景依舊,人民已非!張盛窘迫地發現,他在龍虎山的生

計,將不會比他的曾祖父高明多少。

  張道陵離開時,是漢順帝永和年間,當時東漢王朝雖然不敢和強盛的西漢比,但總體經濟情況還算不錯。表

現在人口上,當時全國總人口大約是 5000 萬左右。但就在張道陵離開的這一百多年間,各路豪傑中原大地來回廝

殺。如果寫成一本《三國演義》,那是相當的浪漫!但在《三國演義》中跑龍套的「群眾演員」——當時的芸芸眾

生們,卻絲毫也浪漫不起來!「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就是那個時候真實的生活寫照。

   到了張盛回山的那一年,全中國的人口,不過 800 多萬!

  

   所以這時龍虎山上,更加路斷人稀!張盛好不容易才找到當年張道陵修煉時的洞府,剛一打開石門,一股霉

氣便撲面而來!當年放《黃帝九鼎太清丹經》的石桌旁,竟然倒斃著幾個不知哪年躲進來的乞兒餓殍!

  

   張盛暗自慶幸:要說這神仙的確是有先見之明!給的是個石洞,裡面的傢俬都是死沉死沉的,除非你是

《西遊記》裡佔水簾洞的那位混世魔王,否則別想搬得動!要是當年神仙給的是個木建築廟觀呀!嘿嘿!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張盛很好地繼承了他曾祖父的一個優點:樂觀!

  

   自從張魯兵敗之後,天師道組織四分五裂,道中弟子分散在大江南北,居無定所。少了這五斗米的收入,弟
子們餓得眼冒金星,幾乎想把手裡的那本《老子想爾注》拿去換錢了!

   《白毛女》裡面的莫仁智說得好: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一些弟子實在沒有辦法,便做出了不少作姦犯科之

事。有技術含量的,就裝神弄鬼,敲詐錢財,甚或奸騙婦女;沒有技術含量的,就糾集幾個師兄弟,專找那僻靜

之處,等行人走近,一悶棍一個!

   有些老成的道眾實在看不下去,便上前勸道,「算了吧,做人要厚道!您忘了當年祖師爺的教導麼?犯了這

樣的錯,要寫「三官手書」,請上天原諒,否則就會死翹翹的……」

  

   還沒等你說完,別人就挖苦了回來,「省省吧您!怕是張魯這小子,現在都沒有寫「三官手書」呢!」

  

   張魯的確沒有寫「三官手書」,他呆在鎮南將軍府中,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哪天曹丕的鐵衛軍就闖進門來!

哪有心思管這些閒事?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來給他匯報教中弟子的種種不法,「您還是出面管管吧,再怎麼說,您還是俺們天師

道的正宗掌門人呀!」

   張魯面色平靜,乾巴巴地說:「好了!謝謝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等客人走後,他一回到內室,便仰

天長嘆:「祖師爺啊!我還能怎麼做?」

  

  所以,等到這天師道傳到張盛的手中時,他再具有樂觀的天性,這回都笑不出來了!名義上,天師道的道眾

遍佈天下,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到處都有。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告示:「今有龍虎山天師道嫡傳弟子

張某,初到貴地,作法驅邪,施符治病!有需要者,請攜五斗米來排隊!」但實際上,張盛真正能夠控制的

弟子,只有和他一起上龍虎山的區區幾十人!

   還好張盛這個人什麼事都喜歡往好處想,他想,「情況總的來說還是不錯呀!當年做官多少還有些積蓄,連

帶祖傳的家業,夠這幾十號人吃上好幾年了,如果一齊上山的有幾千人,那就慘了!另外——」

   ——想到這裡,張盛有些怪不好意思! 「這《黃帝九鼎太清丹經》反正俺也暫時看不懂,這煉仙丹的

工作,看來得先放一放。」

  

   他內心深處的想法是:這樣一來,俺就可以省下大筆的開銷了!

  

   儘管如此,張盛的頭腦還是很清醒。他知道這樣下去不是個長法:家產再多,也有吃光用光的一天。怎麼

辦?看來還得想辦法開源節流。

  

  老張天師們的方法前面說過,治病!問題是,現在所有那些打著天師道旗號的混蛋們,都是到個地方就收米

治病,害得全國的醫生們怨聲載道!更麻煩的是,米收了不多,人卻給醫死了不少!病人家屬找上門來,他們還
振振有辭:「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俺這符呀,是龍虎山張家統一發行的。出了問題,請您找他們理論去!」

   所以,從現在這種情況看,還能下山去治病嗎?想到這裡,張盛自己都搖頭!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煉些丹藥來賣。張盛想了想, 又一次否決了!原因很簡單:第一,要有一定的資本

和生產工藝;第二,要花很長的生產週期。很明顯,賣丹藥這行當,將注定是個虧本的買賣!

  

   ——什麼「生意」週期短,既簡單,又不要多少本錢呢?

  

   張盛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辦法!

  

    (二十)

  

   張盛想到的辦法是辦學。

  

  公平地說,張盛這個辦法,以當時的情形來看,的確是上上之選。老師是現成的,就是他自己;教室也是現

成的,有神仙提供的石洞。如果將來辦學規模擴大,還可以在山下席地而坐嘛!教材分初級和高級,初級班主要

是《老子想爾注》,高級班就是那本《黃帝九鼎太清丹經》了。——張盛尋思,等學生讀到高級班,自己估計也應

該把這本書看懂了。另外,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可以編寫輔助教材若干。

   辦學最重要的是聲譽。還好,這是張家的先輩,唯一剩下來的寶貴遺產了。不過,目前也正在迅速的流失當

中!

  

   想到這裡,張盛不敢怠慢,連忙派人四處下山放出風聲:龍虎山新一代張天師,將正式開班授徒。課程包

括:

   初級班:龍虎山養生益智氣功;《道德經》入門;金丹的化學成分分析;初級房中術;基本符咒學……

   高級班:仙丹燒煉術;高級房中術;符咒藥理學;捉鬼降魔大法;神仙的基本修養論……

  

   ——學制三年,包學包會;收費低廉,隨到隨學。首先報名的前一百位學員可參加龍虎山年度幸運大抽獎,獎

品包括桃木伏鬼劍一把,羅盤一個,天師親筆簽名符咒用紙 20 張。

  

   消息一發佈出去,張盛信心滿滿!他想起過去,張道陵先生在鶴鳴山時,授徒的盛況是多麼的熱烈啊!

子孫不肖,令先祖當年的風采不再。但來個一兩萬人,應該還是問題不大吧?

  

   想到這裡,他又尋思:當年張道陵在鶴鳴山時,由於事前考慮不周,來拜師的人,遠遠超過預估,結果給當

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的極大破壞。張盛心想,咱們怎麼說,也不能重蹈先人的覆轍呀?
   於是下令,在山前空曠之地,清理出一大片廣場來。以便大批弟子湧上山時,好有一個集合報到的地方。張

盛指示,給小商小販們在旁邊預留一些位置,以便統一管理。——當然,市場管理費,多少還是要收一點點的。

   他是一個很細心的人,還特意叫人在廣場的前面,挖了一個淺淺的沙坑。到時候,萬一收生數目滿了,但

又有那種精誠所至的學生,硬要跪在那裡不起來。我們可以勸他們跪在沙坑裡,以免□壞了膝蓋骨, 本來是美事

一件,結果卻鬧得大家不愉快。

   ...... ......

  

   半年後的一個陰雨的下午,張盛獨自坐在廣場前,望著連綿雨絲呆呆地出神。

  

   廣場修造得很平整,修建時,他和弟子們特意用龍虎山特有的紅色砂岩,細細地打磨過。但現在,這裡卻到

處長出了密密的青草,有些地方已經幾乎齊膝深了。沙坑裡的沙子,由於從來沒有膝蓋在裡面攪和過,已經結成

了硬硬的一塊!

  

   張盛怎麼也想不通:龍虎山張家這塊金字招牌,為什麼居然這麼少人理睬?半年過去了,上山來拜師的弟

子,滿打滿算,頂多只有一千掛零,這還包括了中途溜號的!和當年張道陵、張魯在蜀中廣收門徒的盛況相比,

簡直是寒酸得慘不忍睹!

   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難道天下之大,只有蜀中一地的人民,才是「樸素純厚,易於教化」,而其他各

處,都是窮山惡水刁民麼?

  

   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張盛的一生,也使後來繼任的兩位天師——第五代的張昭成和第六代的張椒大傷腦筋!

儘管他們費盡心思,但上山拜師的弟子,數目始終沒有超過一千多!

  

   張盛故去後,繼任的張昭成和張椒還認真地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教訓。他們一致認為,不好去責怪那些無知群

眾!根本的原因,怕還是要從自己身上找的。你自己都沒有真本事,不能時不時地露兩手,怎麼指望別人死心塌

地地上山交錢呢?

  

   他們嘴上不說,心裡卻暗暗責怪張盛沒有認真鑽研《黃帝九鼎太清丹經》,一直到死,都沒有顯示出絲毫

的神蹟來!

   於是他們決定改弦易轍,把教學工作放在次要地位,交給收下得力門徒去具體操辦。自己的時間,主要花在

清修和煉丹上。比張盛幸運的是,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了一些成功人士的捐贈。日常開銷上的壓力,稍稍有所

緩解。

   結果,功夫不負有錢人!張天師一脈,中斷了三代的神通法術,再一次在張昭成和張椒身上得到重現!

  
   紫雲繚繞,鶴鳴九天!當第五代張天師張昭成第一次當眾展現神蹟時,他的一家老小和忠心的徒眾,個個心

潮澎湃,眼中含滿了淚水,!

  

   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迅速地傳了開去!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到處都在談論龍虎山上,最近出現的驚人奇

蹟。

  

   ——只是,前來上山拜師的新弟子,仍然是寥寥無幾!

  

  

    (二十一)

  

   茅山連金陵,江湖據下流。

   三神乘白鶴,各治一山頭。

   ……

   ——《三茅歌》

  

  位於江蘇省境內的茅山,其實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滿打滿算,面積才不過 32 平方公里,比起龍虎山,那

是差得遠去了!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茅山恰好就是盛產神仙的地方,山上有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

天、第三十二小洞天。這樣一算下來,絲毫不輸給張天師的龍虎山。

  不僅如此,茅山還一下子就孕育了道教的兩大門派:上清派和丹鼎派!這兩派一路走來,都是人才輩出,聲

勢浩大!直到現在,香港鬼片裡的那些邪魔惡鬼們,還是只認茅山道的註冊商標。張天師的傳人拎著把桃木劍過

去,鬼們理都不理!看來不僅是香港人,就連香港鬼,也都講究名牌意識。

  

   但這樣一來,張天師們的處境就比較尷尬了。當張盛望著長滿野草的廣場發愣時,茅山那頭,正是鑼鼓

喧天,彩旗招展,門庭若市的場面。難怪他的招生名額怎麼也滿不了!

  

  江蘇和江西相隔並不遠,很明顯的,張昭成和張椒早已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他們閉門不出,苦練內功。要說

成效也是有的。張昭成練到後來,活了 119 歲,直追先祖張道陵!不單是「數量」,張昭成在「質量」上也取得

了驕人的成績:他會馴服虎豹!——不要急,這不是馴獸師的本事!他還會出神於數百里之外;最後,等到他去

世,墳墓上還長出了無數株靈芝仙草,幾乎引發了當地村民的哄搶事件!

  

   張椒比起他老爸也毫不遜色!他在老爸基礎上,還研發出了降鬼的神通。據說後來連龍宮裡的龍王老爺,都

來向他請教過修仙的學術問題!
  

   但電影裡面的國民黨參謀長說得好,「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張天師們這次遇到的競爭對手,

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了!

  

  難道上清派、丹鼎派的高手們,一個個都是三頭六臂,銅頭鐵額麼?當然不是,其實大家都是謙謙君子,一

個個看起來文質彬彬!每逢張道陵祖師誕辰,他們還要派得力弟子,送上花紅酒禮,以表敬意。尤其是上清派的

創始人,可以說比世界上所有的君子都溫柔。——因為她是女流之輩,一個面目慈祥的老太太。

  

  這位老太太的真名叫魏華存,世人都尊稱 為「魏夫人」。 從小就喜歡讀道家之書,如

《老子》、《莊子》!我們知道,同樣的天賦在張道陵身上也體現過。但魏夫人的另一個特點就連張道陵祖師,

恐怕也是望塵莫及:別的小孩子哭著嚷著要糖果麻花的時候,她卻一個人在旁邊,靜靜地磕著胡麻

散、茯苓丸之類的仙藥!

   她從小就性格孤僻,喜歡獨處一室。後來被父母所逼,也結了婚,還生了兩個孩子。後來,她成功地說服

丈夫,讓 獨處一室,專心修煉。 的丈夫劉幼彥是個縣級領導幹部,想來也和現在的官兒們一樣,工作忙,

應酬多!所以就由她去了,心想我看你能折騰個什麼名堂出來!

  

   誰都不知道魏夫人具體的修煉方法,否則,她身邊的人後來就不會那麼追悔莫及了!

   公元 288 年的一個半夜,中天月圓。魏夫人正在像往常一樣獨自靜修,他的先生一個人無聊,躺在沙發上

看韓劇。突然,仙樂繚繞,香氣滿堂。一眾神仙,有太極真人、青童道君、景林真人、清虛真人等等,紛紛從天

而降,密密麻麻地擠了一屋子!

   魏夫人的老公劉先生驚得兩眼發直! 不 呢
,還是去泡
是該倒茶好?

  

   神仙們沒有理他,你一個縣官在俺們神仙眼裡連粒芝麻也算不上!他們只是熱情地和魏夫人寒暄,寒暄完

了,照樣一招手,後面的仙童喘著氣抱了一大堆書出來!

   ——對!和張道陵一樣要看書。我們知道讀 PHD 要看很多書,過去當神仙也差不多!要不人們怎麼說「萬般

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不過,這次的神仙,看起來好像比太上老君還要和藹一點。他們不像老君,除了書劍印,什麼吃的都不給——

想討仙丹呀?沒門!自己拿本書一邊煉去!

   魏夫人遇到的眾神仙中,青童道君和清虛真人特別好心,他們慷慨地給了魏夫人兩粒仙藥。這下就簡單了,

魏夫人一服下仙藥,立刻屍解升天!剩下她的丈夫站在院子裡,滿腔悲憤面朝蒼天!心裡怎麼也想不通,怎麼后

羿嫦娥的悲劇,打了個顛倒,又在自己身上重演了!

  
  魏夫人升天後,被上面封為紫虛元君,掌管南嶽衡山,人稱「南嶽魏夫人」!後來, 還親自下凡,傳授大

道給上清派的傳人茅山楊羲。天下的老百姓們一聽,什麼?神仙親自下凡來授的課?呼拉一下子,把個小小的茅

山圍得水洩不通!其中甚至有張天師門下的一些舊弟子,背上還習慣性地背著五斗米。

   人家微微一笑,委婉地說:「不用 !我們這裡認為現金交易比較簡單易行。」

   張天師的舊門人大失所望,「什麼?改要銀子啦?我還以為神仙們都是要米的。早知道我在山下的小鎮就

賣成銅錢了,背來背去多累呀!」

  

   消息傳到張天師耳朵裡,他心裡一百個不是滋味:都是道門中人,相煎何必太急嘛!

   但自己有什麼辦法?論法術,別人已經是正牌的神仙了,而且還經常下凡指導工作;論後台,別人那邊一下

凡就是一大群,自己這邊的呢?一上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但更令張天師生氣的事情還在後頭,因為上清派出了個非常著名人物,而這個人物,從他後來的惡劣行徑來

看,很明顯的,對天師道極端地不友好!

  

  

  

   (註:文中的魏夫人,歷來正史言之不詳。野史上一般認為, 飛昇時,丈夫已經去世。這裡為了增強文

章的喜劇效果,姑且讓他多活幾年。

   另外,來點化魏夫人的神仙中,據說還有張道陵先生!但這樣寫未免太令人傷感,我們還是把當作謠言

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