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與第三帝國興亡史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希特勒與第三帝國興亡史

從 一個落魄的流浪漢變成德國領袖,看他如何用高明的政治手腕,

併吞奧地利,強襲波蘭,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帶領德國走向世

界強權,成立「第三帝國」。但也因為激進的排猶思想,讓它成為殺人不眨眼

的魔王。但也因為一兩個錯誤的政策,葬送了第三帝國的生命。他或許是繼拿

破崙以來,使整個歐洲壟罩在戰火之下的一號人物,既便有人把它跟惡魔兩個

在連結在一起,但是也不能否認他在歷史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說到希特勒這

三個字,我們對他的連結又是什麼呢?

第三帝國的形成

第三帝國的根源

歷史根源
希特勒說自己領導的德國為第三帝國,事實上,會這麼說也不是希特勒自

己胡謅的。因為他知道德國過去的歷史。我們將936年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稱

為「第一帝國」,雖自號「帝國」,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只不過是名義上的

「共主」,城邦和城邦之間的衝突不斷,直到被拿破崙解散為止。「第二帝

國」的起源須追溯到「鐵血宰相」俾斯麥,維也納會議後,日耳曼地區組成鬆

散的日耳曼邦聯,除奧地利外,勢力在奧地利之下的就是普魯士。1861年,威

廉一世任用俾斯麥為相,開始了德國的統一,統一後的德國稱「第二帝國」。

希特勒認為他也能再次引領德國成為世界強權,進而統治世界。遂稱自己帶領

的德國為「第三帝國」。

威瑪共和國的黃昏
德國總理:希特勒

納粹黨在1930年的大選獲得眾議院裡最多席次,躍升為德國最大黨。希特

勒也因此信心大增,於1932年4月競選總統,不幸的是,現任總統興登堡繼續

當選,

並任用巴本為聯合內閣總理。巴本為了取得希特勒的信任,取消黨衛軍禁令,

邀請希特勒為副總理,但希特勒拒絕。

1932年再度舉行大選,由國防軍將軍施萊謝爾成為總理,巴本下臺。納粹

仍為第一大黨。施萊謝爾為保守派份子,他的計畫實施不只遭到工人反對也觸

怒了資本家,藉此,希特勒和不甘被辭職的巴本聯手想要推翻施萊謝爾的政權,

但希特勒和巴本卻各懷鬼胎,覬覦總理之位。
希特勒威脅興登堡的兒子奧斯卡.馮.興登堡,表示會為總統在東普魯士

的住所諾伊德克之房產稅違規行為而展開訴訟,以換取總統興登堡的支持,施

萊謝爾在內閣不敵巴本和希特勒,失去興登堡的支持,於1933年1月22日辭職。

此時巴本建議興登堡讓希特勒組閣,。巴本支持希特勒為德國總理,經過一番

遊說,興登堡在1月30日任希特勒為德國總理。

共和國的末日

為了打擊異己,以建立獨裁政權。希特勒先拿共產黨開刀。並要求興登堡

總統同意簽署國會縱火法令,再度運用威瑪憲法的第48條,並取消了憲法中數

項保障公民自由的條款,讓納粹黨可以迅速並嚴厲地打擊任何政治會議。在3

月大選以後,希特勒建議授權法案,指內閣不需議會同意而通過法例。在經過

談判之後,3月22日通過授權法案,此法案一通過,代表希特勒擁有至高無上
的權力,在興登堡總統過世後,希特勒決定不再選舉總統,由他兼職總統的職

權,獲得了大部分公民的支持,從這一天起,威瑪共和國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

併吞奧地利

德國這頭沉睡的雄獅再度甦醒,將爪子伸向其他國家。奧地利-曾經讓希

特勒失望的國家,成為德國第一道開胃菜。1937年,納粹份子不斷消費奧地利

政府的權威,甚至傳出謀殺政治要員的謠言。當時的奧國總理-許士尼格如果

企圖鎮

壓,德國大軍很有可能開進奧國。因此,希特勒和許士尼格做了一次協商。會


中,希特勒對奧地利在德國邊境的防禦工事大表不滿,威脅許士尼格,要他考

奧地利現今的危機。會議下午,許士尼格接獲希特勒的最後要求-在一星期內

把奧地利交還給納粹份子。此舉無異是將奧地利奉給德國。許士尼格起初不答

應,但希特勒下了最後通牒,要求許士尼格在三天內答應,否則便血洗奧地利!

許士尼格屈服了,乖乖的在擬好的文件上簽字。一戰完,聯軍為了防止奧地利

德國合併,明定禁止合併條款,希特勒此舉無異撕破條約。1938年3月12日,

奧地利成為第三帝國的一員。

.捷克的犧牲-慕尼黑會議
德國併吞奧地利後,將矛頭對準了捷克。捷克內的蘇臺德區成為此一事件

的焦點。希特勒注意到蘇臺德區內的日耳曼人可當作併吞的藉口,但仍不敢輕

舉妄動,捷克和法國、俄國有著軍事上的同盟,明目張膽的行動恐怕引起不必

要的麻煩。若能使法國讓步,那就好辦了!此時,英國首相張伯倫出面,和希

特勒展開協商。而希特勒保證,佔領蘇臺德區是德國最後要求,而張伯倫也同

意這一點,遂和義大利勸法國讓步。於是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在慕尼黑

簽字,逼迫捷克將蘇臺德區割給德國,保證捷克不受侵犯。我們都知道,這只

不過是希特勒併吞捷克的前奏曲,而英國、法國對希特勒低聲下氣的態度,只

會助長希特勒的氣焰,無法解決目前的問題。

由波蘭問題點燃的戰火
德國和蘇聯簽訂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便無東顧之憂,全力向西線挺

進。

而蘇聯認為,在慕尼黑會議中,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妥協,在誘使德國東向,

擊俄國。而德國反而來議和,蘇聯領導者-史達林將計就計,和德國妥協,將

頭指向英法。此時,英國和法國逐漸明瞭希特勒的用意,並和波蘭簽字,將協

波蘭抵抗德國。希特勒才不把這件事看在眼裡,1939年9月1日,德軍發動

「閃

電戰」席捲波蘭,英法也隨即向德國宣戰。希特勒已經點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火!
戰爭轉捩點

二戰轉捩點-進攻俄國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德國聚集了前所未有的軍力,向俄國進攻。這場戰事的代稱為「巴巴羅薩計

畫」

戰爭前期,史達林對德軍的行動感到措手不及且撲朔迷離,喪失了許多部隊和

地。勢如破竹的德軍不斷向蘇聯內部前進,如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烏克蘭首

基輔也陷入德軍魔掌之中,蘇聯所建立的「東方陣線」,被德軍踩過、輾過。

戰爭最初的幾個星期,對蘇聯紅軍而言,根本是一場噩夢!
圍攻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是這場戰爭中最殘酷的戰役,希特勒還下令要把

寧格勒從地球上消失,德軍完成對列寧格勒的包圍後,切斷一切外來物資,並

大砲、飛機,轟炸城裡的人民,可憐的蘇聯人民,在德軍的攻擊和飢餓之下,

了約一百萬平民。

列寧格勒失守後,德軍改變計畫,進攻莫斯科改為史達林格勒(今伏爾加格

勒),

沒想到德軍在此遭受到無比的損失,德軍進入史達林格勒市區後,蘇聯人民和

軍展開「巷戰」,使得德軍進攻受阻。此時,蘇聯嚴寒的冬季來臨,無過冬準


的德軍死的死、生病的生病。加上蘇聯土地廣大,德軍補給線過長,無法得到

效的援助。更糟的是,進攻蘇聯的將領-鮑羅斯向希特勒求救,希望能獲得軍

上的援助,但希特勒對此卻猶豫不決,遲遲沒有發出部隊。最後,9萬一千位

軍被蘇聯俘虜,抓著滿是血污的毛巾,走向零下24度的西伯利亞戰俘營,史達

林格勒戰役不僅拯救了俄國,更是二戰史上關鍵的轉捩點。

盟軍反攻:末日的開始

盟軍的反攻
史達林格勒戰役使得德軍重創,珍珠港事變將美國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形

逐漸轉變。英國軍隊從北非登陸,在阿拉曼戰役中,把「沙漠之狐」隆美爾趕

突尼斯。「火炬計畫」的實施,英美聯軍登陸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並積極攻

德軍,在1943年5月13日,將軸心國軍隊趕出北非。

盟軍掌控北非後,企圖進攻西西里島,此時,墨索里尼垮台,而由巴頓將軍率

的美國軍隊和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英國軍隊完成對西西里島的佔領。義大利的

運此時已經掌握在盟軍的手中。
最長的一日:1944年6月6日

「沙漠之狐」隆美爾接到諾曼地成功被盟軍登陸後,怒氣沖天。其實,盟軍對

曼地登陸已經準備一年多的時間,包括諾曼地的海岸、潮汐和海灘深淺,盟軍

好了調查,為了不讓德軍知道進攻的消息,英美聯軍使用了「聲東擊西」的戰

術,

盟軍先在東南沿海擺出各種「防禦陣形」,並將100萬人的軍隊,佯裝進攻法

加萊海岸,就是為了使得德軍將諾曼地的防禦降低。而隆美爾也以為盟軍要在

萊登陸,所以加重在加萊的防禦。萬萬沒想到,他估算錯誤了,虧希特勒把最


銳第15軍團給他領導。

當然英美聯軍也遭受到無比的抵抗,雖然德軍減弱了防禦,但其抵抗是無比的

固,以美國第一步兵師來講,在進攻奧馬哈海灘時,他們的對手是德軍第352

師,是受過最好的灘頭訓練的德軍部隊,因此幾乎全軍覆沒。

最後,盟軍還是在諾曼地登陸成功,並擊退德軍,在諾曼地灘頭建立防禦工事,

逐一將法國各城鎮收復,諾曼地登陸的成功,將希特勒吹噓的「大西洋鐵壁」

解,也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第三帝國的覆亡
諾曼地登陸成功,美國著名的巴頓將軍領導盟軍殺進德法邊境。而盟軍空

軍加緊對柏林轟炸,而希特勒也遭到國內好幾次的暗殺,但都僥倖的逃過。

1944年8月15日,盟軍發起「龍騎兵計畫」,從法國南部發起攻擊,9月,三

路盟軍已到達德國邊境,很多人都認為戰爭在1944年底就可以結束,但「市場

花園計畫」的失敗,使得希望落空。1944年12月,德軍發動「突出部之戰」,

此為德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反攻,德軍雖然在戰役初期占了上風,也擊退、包

圍一些盟軍。但美國的巴頓將軍和英國的蒙哥馬利將軍解決了此一危機。

盟軍渡過萊茵河後,蘇聯也從東邊反攻德軍到易北河處,盟軍和蘇聯會師,

蘇聯提議準備進攻柏林,希特勒宣布誓死保衛柏林,柏林保衛戰開打。蘇聯軍

隊擊退了德軍48萬,但自己也付出30萬慘痛的代價。此時希特勒正和他的愛人,

愛娃.伯勞恩結婚,結婚典禮後,希特勒用槍自殺,而在一旁的愛娃.伯勞恩

也服下毒藥自殺了。希特勒在他最後的遺囑中說道,任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

為他的繼承人,戈培爾為德國總理,但戈培爾在1945年5月1日攜帶全家自殺,
只剩鄧尼茨和德軍談判投降事宜。5月8日德國簽署文件,表示投降,5月8

日英美聯軍稱「歐戰勝利日」。而第三帝國,永遠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結論

希特勒是拿破崙之後的一代梟雄,因為他的野心,不惜任何代價,發動世界大

戰。

使得全世界的人民壟罩在戰火之下。但,德國人民是無辜的,只因為希特勒,

國人背負起二戰的所有責任。歌德說過:「一想到德國人民,我常常不免覺得


然神傷,他們作為個人是如此可貴,而作為整體又那麼可憐。」戰爭帶給人民

大的傷害,不僅僅是戰場上士兵的死亡,而是一齣又一齣骨肉離散的悲劇。但

人類能和平的走下去,一起營造和諧的世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