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教改團體提警訊:教育補助分配 五都瓜分 6 成

自由時報 2010-8-16

〔記者林曉雲、胡清暉/台北報導〕年底五都升格,家長、教師及教改團體紛紛提
出警訊,全國廿五個縣市現有的五百億
元一般教育補助經費分配,將因馬政府
挪為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出現「富者更
富、窮者更窮」的M型化情況!

500 億元補助經費 8 縣市就拿 300 億

教改協會說,有錢的五都將「掠奪」原屬
於其他比較貧窮的十七縣市的一百六十
億元,從原分到的一百四十億元暴增為
三百億元;而非五都的十七縣市則從三百六十億元,被剝奪到只剩下二百億元。

全教會秘書長吳忠泰分析,依目前政府規劃,財政困難的非五都縣市,教育經
費可能只剩教育人員的薪水,偏鄉小校面臨更嚴峻的裁撤壓力,且窮縣為了節
省人事費,將進用更多代理代課教師,使教師工作被派遣化。

台灣的教育資源將因此分為「一國三制」,第一等級是原本資源多又具優勢的台
北市、高雄市,第二等級是升格後的新北市、大台南、大台中,第三等級就是非五
都的縣市。吳忠泰批評,在這種資源差別待遇的情況下,如何奢言「憲法保障教
育機會均等」?

教改協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現在的五百億元是「專款專用」,補貼給各地方
用在中小學教育,分配原則是「富縣拿得少,窮縣拿得多」,新制改為統籌分配
稅款,卻是按縣市人口數分配,問題是教育經費不該以人為單位,偏遠學校即
使只有十個學生,也應有基本運作經費。

更糟糕的是,以前專用於教育的經費,變成地方首長可決定使用對象,丁志仁
表示,一定會有更多的買票政策,例如中央補助縣市的資訊教育費用三千萬元,
首長只用了二千萬元,一千萬元被挪作他用,後果不堪設想。

M型化分配 全家盟質疑黑箱作業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質疑,這項攸關各縣市教育經費變動的重大政
策,政府卻採黑箱作業,民間教育團體都是從旁才獲得訊息,決策過程必須公
開透明。
丁志仁疾呼,各界要慎重面對台灣教育財政有史以來最大的變局,教育界要團
結起來對府院「說不」,才有辦法力挽狂瀾。教育部政次林聰明回應,教部已有組
專家專案小組進行規劃,避免造成經費M型化,如果教育團體有意見,也可在
月底的全國教育會議進行討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