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要求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儿童文学要求

  1、教育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
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
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2、形象性。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
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
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儿童文学作
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3、趣味性。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
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
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
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4、故事性。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
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
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
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
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5、知识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
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佳答案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大多以知识性、教育性为主,忽视了儿童的纯真天性。这既和我们长期形
成的教育体制有关,也暴露了我们的作者常常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致使优秀的儿童文
学作品缺失。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起码应具备三个元素,这就是:儿童
本位的创作宗旨;题材的多元化和多元故事结构;符合儿童价值取向的典型人物和群体肖像。
儿童文学最早出现在英国,在发展中渐渐形成了两大部类,“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和“非儿童本位的儿
童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深入,更多的作家开始注意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和研究。19
世纪下半叶,英国儿童文学进入黄金时代,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写作手法上,都有历史性突破。卡洛尔
的《艾丽丝漫游奇境》、巴里的《彼得·潘》、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吉卜林的《丛林故事》和斯
蒂文森的《金银岛》等,开拓了儿童文学崭新的天地。卡洛尔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思想时,表示作品“不
企图改造什么,它所有的只是快乐”,“艾丽丝具有一种平等思想 她对上流社会和下流社会;伟人和普通
人;一个国王和一只小鹅都以礼相待”。卡洛尔在塑造艾丽丝这个人物形象时,表现了一个 7 岁孩子的
全部特点 好奇心、逞能、炫耀自己、爱哭等,这些特点抓住了儿童心理特征,使作品鲜活耐看。1946
年,瑞典女作家林格伦创作了《长袜子皮皮》,再一次挑战传统教育理念。皮皮是一个豪爽、仗义、力
大无比而不受约束、来去自由的女孩,林格伦赋予通常被成人视为“坏孩子”的儿童全新的诠释,使千百
万儿童从精神桎梏下解脱出来。作品对儿童天性中不可随意抑制的宝贵一面大加赞扬。林格伦的回
归摒弃了俯视儿童的角度和训诫他们的习惯,所以她的创作不存在把儿童成人化、复杂化的倾向。可
以说,以儿童为本位,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
儿童文学的初始阶段,还没有一支成熟的创作队伍,因此,民间传说、寓言和将成人文学中的片断改编
为故事,便是儿童文学的早期形式。这些故事具有可读性强、情节套路化和易于流传等特点,常常成为
儿童的启蒙读物。但由于这些故事并不是刻意写给儿童的,它们在思想、艺术、审美等方面离儿童的
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这些作品,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及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非儿童化
的一面,在题材的表现形式上,也多有重复雷同。这些先天不足限制了儿童的阅读快感,因此,题材的多
元化和创作手法的创新,便成为儿童读物更新换代的关键。

开幻想童话先河的作家是英国的金斯莱,1863 年,他出版了专为小儿子创作的童话《水孩子》,这部
作品以亲切的口吻,讲述了扫烟囱的小汤姆的历险。故事虽然虚构了许多情节,人物原型却取材于现实
生活,这种现实与幻想的结合创造出一种纯幻想童话的模式,使得儿童文学创作摆脱民间文学母体,开
始向原创转型。而《艾丽丝漫游奇境》的出版则彻底突破儿童文学传统的说教模式,为作品插上幻想
的双翼。英国的斯蒂文森于 1883 年创作探险小说《金银岛》,开辟了探险小说题材;而美国的马克·吐
温则为历险小说做出杰出贡献,他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被海明威称作美国文学的源头;英国的波
特自编自绘,创造了兎子彼得的绘画本系列故事;而托尔金又以魔幻故事蜚声世界……异彩纷呈的题材
和多元的故事结构,使得儿童读物焕然一新。它们以独特的构思、灵活的故事结构和巧妙的讲述方式
愉悦小读者,用创新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小读者的视读热情。

在儿童的行为模仿中,一般对反面人物的模仿较正面人物更主动,这并不是一种趋恶的潜意识,而是一
种对填鸭式正面教育的逆反心理。对正面人物的过度拔高,容易使儿童们敬而远之,而对反面人物的描
绘,通常使他们认为更加真实,因此,他们往往愿意模仿反面人物的语言、装束和行为。在儿童的价值
取向中,对强势人物是崇拜的,对弱势人物是同情的,他们不可能分辨出更深层的善与恶、好与坏。无
所不能、行侠仗义是强势人物的特征;而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是弱势人物的特点,儿童们的判断简单明
了,倾向也十分明显,因此,在人物塑造上,是否了解儿童的价值取向,将很重要。毫无缺点的英雄和一无
是处的坏蛋,过于绝对化,这样的价值取向,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艾丽丝、长袜子皮皮、彼得·潘、皮
诺曹、机器猫……都是神化了的儿童,他们既具备强势人物呼风唤雨的特点,又有弱势人物幼稚可笑的
特点,他们的无所不能常常遭遇他们的幼稚和率性,甚至是自以为是,这种放大了的冲突构成人物的性
格特征,也制造出滑稽、夸张的故事效果,无疑使孩子们非常喜欢。因此,对儿童而言,典型人物必须是
一个矛盾体,而不是完美无缺。他虽然有制胜法宝,却不能因此而获全胜,因为他是个充满孩子气的英
雄,他既可爱,又可气,还十分可笑。以这个人物为中心构成的群体肖像,错落有致地衬托着这位人物,使
得这一典型人物的一切都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人物由于有鲜活的性格和与孩子们相近的审美而被孩子
们由衷喜爱。

漫谈儿童文学的特点
推荐本文

□ 杨 柳

  儿童文学向来是被孩子们喜爱的,这类作品通过表现儿童的生活与情感,展示了一个纯真美丽
的世界。它之所以具有奇妙的艺术魅力,概取于以下几点: 
  儿童文学具有现实性。凡文学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文学作品重“儿童本位”,
以儿童为主人公,以其活动生活为故事情节的中心,因而也具有现实性。了解儿童的生活体验,理
解他们的快乐忧愁,真正贴近儿童,这样才能写出儿童喜闻乐见的作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往往
就是和儿童站在一起,从儿童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更以儿童的心灵
去体会。而且,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是由花、草、树、虫、鸟、兽这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组构而
成的,人物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原形或者本就有的。如妇孺皆知的《列宁的故事》,它从列宁的
学习、打猎、戒烟、理发、送鱼、出示通行证、送玩具等许多细微但又真实可信的生活琐事中,歌
颂了列宁谦逊朴素、严于律已的高尚品质。《一只玻璃杯》则讲了众人熟知的毛泽东的故事。还有
《小兵张嘎》中的张嘎、《鸡毛信》中的海娃,这些人物都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中取材
并加工创作而成的。孩子们不仅爱读,不会认为大人在欺骗他,而且还可能会在生活中把他们作为
自己学习进步的榜样。 
  正如列宁所言:“任何童话中都有它的现实成分。如果你给孩子们所讲的童话,其中的公鸡和
猫不是说人的话,那儿童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伟大的古典童话作家安徒生说过:“最奇妙的童
话都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的。” 真正优秀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使以丰富奇特的想象为
基本特征的童话,也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与现实密切和谐地结合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从时代
高度出发进行创作,使其富有现代精神。如叶圣陶的《稻草人》反映了二十年代百姓的苦难,张天
翼的《秃秃大王》反映了三十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的愤懑,安徒生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控诉了私有财产的罪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四次擦亮火
柴,点燃了她对美好生活的热切企求,可她最终还是冻死街头,再现了当年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社
会现状。所以德·纳吉什金说:“在童话故事中,社会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
反感也十分确定。童话故事并不向我们展开生产力水平的画面,也不提供生产关系的广阔的图画,
但它是从这些生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民族性。一个国家的文化总是以其民族特点为鲜明特征的,这是一国家不同
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文化风格。北欧童话是神秘的,西班牙童话是浪漫的,印度作品则富含哲理性。
作家进行创作时,也要将时代性和民族性融入其中,使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培养
儿童读者的民族意识也大有裨益。 
  儿童文学还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征,这主要由作品丰富奇特的幻想所体现出来。《中华儿童
百科全书》认为,童话故事“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
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
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会说话的花草、七十二变的的孙悟空、美丽的田螺姑娘、凶残丑陋的巫
婆,还有千里眼、顺风耳等等,都是作者大胆奇特的幻想。隐身帽、飞行毯、如意杖、风火轮,这
些神奇怪异的东西也无一不是作者丰富多彩的想象。它们披上人类外衣,被赋予人的思想意识,像
人一样生活活动。德·纳吉什金指出:“虚构和生活生动活泼地结合起来,使我们在习以为常的平
凡生活中看到周围世界的不平常的、奇异的实质,这就是童话能够有力地影响读者的原因所在。”
所以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作品就应该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想象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这样才能
打动读者。

儿童文学
children, literature for
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
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
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
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
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儿童文学是个比较年轻的文学门类,17 世纪末、18 世纪初是其萌发期,此前主要是口头创作和
成人文学中为孩子所喜爱并能部分接受的作品,如《五卷书》、《 一千零一夜》等。18 世纪中叶,
儿童文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让·雅克·卢梭的儿童传记性小说《爱弥尔》。19 世
纪丹麦安徒生等童话问世,标志着世界儿童文学进入第一个繁荣期。20 世纪英、苏、美、法、意、
瑞典等国家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则标志着世界儿童文学进入第二个繁荣期。中国由于几千年的封
建统治,儿童及儿童教育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故儿童文学出现较迟。有史可考的专为孩子们创作的
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戏剧等直到晚清才开始陆续问世。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
于 20 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叶圣陶创作 、发表于 20 年代
初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问世的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30 年代儿童文学的代
表作家是张天翼,他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杰作。40 年代创作成就突出的有
陈伯吹、贺宜、严文井、金近等,他们的创作活动多始于 20、30 年代 ,代表作分别为《阿丽思小
姐》(陈伯吹)、《野小鬼》(贺宜)、《四季的风》(严文井)、《红鬼脸壳》(金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儿童文学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1949~1966 年为第一个黄金时代,新老
作家佳作迭出,如张天翼的小说《罗文应的故事》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说《小橘
灯》,杲向真的小说《小胖和小松》,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下次
开船港”》 ,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记》 ,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童话《狐狸
打猎人的故事》,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
《野葡萄》,阮章竞的童话《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等。文化大革命 10 年中,
儿童文学园地备受摧残,呈现一片凋零景象。1976 年 10 月之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又一个黄金时
代,称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至 1992 年的 16 年中,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后的 17 年,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各种体裁儿童文学佳作大量涌现,比较突出的有郑渊洁、孙幼
军、周锐等的童话,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等的儿童小说,金波、圣野等的儿童诗,郭风、吴然
等的儿童散文,郑文光、叶永烈等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