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最適樣本數決策
吳統雄
研究問題多寡

每一個研究問題的抽樣「出入」和「把握」可由研究者預先設定,但各研究問題的變異量不可能完全
相同,因此每一個問題所需要的適當樣本數也不相同。

但是一項調查很少只研究一個問題,在問題很多的時候,解決的途徑有二:

a.以最敏感的問題,即變異量最大的問題,所需要的樣本數為整個調查的樣本數。

b.把敏感和不敏感的問題分開,分別以不同的樣本數來調查。

抽樣比率

當母群的單位數量很大時,統計學家們已經推算出來,增加抽樣的比率,並不能明顯而有效地增加抽
樣的精密度。也就是說,如何決定適當的樣本數,和樣本數佔母群總數的比率幾乎無關。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假設有甲、乙、丙三個袋子,甲袋裝一千顆豆子,紅、黑各半;乙袋裝一萬顆豆
子,紅、黑各 半,丙袋裝一百萬顆豆子,也是紅、黑各半。如果想用抽樣法來了解三個袋中,紅豆與
黑豆的比例,很均勻地自各袋中抽取樣本,大約各抽出五十顆以後,樣本就很 能反映紅、黑豆之比趨
近於一比一了。

對甲袋而言,抽樣率是百分之五,對乙袋而言是千分之五,丙袋則是十萬分之五,三袋的抽樣率相差
很懸殊,但樣本所反映的資訊卻幾乎沒有什麼不同,可見決定樣本數無法以抽樣率作為指標。

但是國內許多研究報告,均以抽樣率作為報告自己抽樣準確程度的準則,這種作法是缺乏根據的。
 

最適樣本數

決定樣本數的指導原則是「求最適」,而不是「求最大」。

樣本數的決策方法可以簡稱為:「吃八寶飯的方法」,也就是在嘗味道的時候「在精不在多」,達成
「以簡馭繁、均衡估計」兩個目的。

假如請你吃一盆八寶飯,你要吃幾匙,才能吃出是那吃八寶?

最理想的狀況是吃8匙,如果不放心,多吃幾匙也無妨;但是絕對不需要吃太多,即使吃30匙、半
盆、甚至整盆吃 下去,除了吃壞胃腸之外,也不可能吃出第9寶來。所以,抽樣就是要「求簡」;不
過也不能太簡,譬如,若是只吃4匙,那也吃不出8寶來,最好是「求適當 簡」,吃8至16匙之間。

其次是要「均衡」,譬如吃八寶飯時,要對盆裡每一個方向平均下匙,每1匙之間都有平均的間隔,
才能吃得出8寶;如果只對一個地方下匙,也許吃20匙,還是只吃到1寶。

不過,最簡單的道理,實施起來最困難。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樣本數愈多愈好。」「某
一個樣本找不到,為了節省成本﹙時間、精力、金錢﹚,就不要訪問算了。」這就是在不知不覺中違
背了抽樣的目的。

「最適樣本數」的觀念包括以下3項:

不能太少

不能太少,就是要符合研究所需的最少代表性。

臺灣有一句頗富傳統智慧的諺語:「一種米養百種人」,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還是有相當的差異性,調
查所需的樣本數,至少不能少於差異的類型。

根據研究經驗,即使是不敏感的主題,公眾調查的樣本數如果少於 250,小團體如果少於 200,幾乎沒


有什麼推論的意義。而以政治性的調查為例,樣本至少要在 400 個以上才有意義。

調查對象如果是小團體,數量本來就很少,不如作普查。
樣本數不能不敷所求,使資料無法解答問題。

不必太多

不必太多,就是先要有正確的研究設計。

良好的計公式都具有「一致性」(consistency)就是說樣本愈大時,估計得愈精確;但如果研究設計不好,
抽樣沒有代表性,統計就會失去一致性,樣本再多也大而無用,美國「文學文摘」(Literature Digest)曾
作一次民意測驗預測總統大選結果,樣本數高達兩百三十八萬餘個,但是抽樣不講究方法,結果還是
弄錯了。

以政治性的調查為例,樣本到達1500個,就應該相當準確了,但若是超過3000個,增加的意
義就有限了。

Williams 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說,決定樣本數對初學者而言容易,對老到者而言反而最困難。


因為初學者以為愈多愈好,老到者卻知道這不僅是數理的問題,更是經驗的問題,不同類型、不同目
的研究,所需要的樣本數完全不同。樣本數最好剛剛能解答問題,適可而止,不要枉費力氣而所獲很
少。

要有可行性

前述決定樣本數的第二類因素,就是研究經費與調查成本的因素。

調查之前要先充分衡量調查的經費、人力、時間、設備及工具,是不是在能力的範圍之內。否則,若
把精密水準定得很高、樣本數畫得很龐大,結果無力達成,半途而廢或竟成空中樓閣,一切的構想就
都浪費了。

本系統因此特別提供「由效益(樣本代表性)決定樣本數」與「由成本決定樣本數」的兩種功能。

總之,折衷「效益」與「成本」的樣本數,就是「最適樣本數」了!本資訊系統便將依據這兩個因素
提供最適樣本數決策程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