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城鄉發展月報第 32 期 新板擴大生活圈

詳細新聞內容
 高樓林立的 48 公頃「新板橋火車站特定區」,簡稱「新板特區」,已具備超級
浩市達(Super HOPSCA)雛型,是個同時擁有住宅、商辦、購物與休憩綠地的都
會中心。臺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將新板經驗擴大正面影嚮,以板橋市中山路、縣
民大道與文化路為 3 軸延伸,延伸面積到 150 公頃,意圖建構魅力大新板。

  縣府城鄉發展局代理局長張邦熙表示,「新板特區」目前以縣府所在地為中
心,緊鄰的是具臺鐵、高鐵、捷運藍線、捷運環狀線等 4 鐵共構的新板橋車站,為
北縣交通樞紐,也是美麗北縣的門戶入口。區內擁有 7 千坪縣民廣場,超過 8 千
坪綠地,是民眾休憩好地方。區內規劃採「立體城市」的概念,建案審查控管制度
均十分嚴謹而完善。1 至 3 樓規劃成公共使用,包括 1 樓挑高 7 米、2 樓是銜接
長達 2.5 公里的空橋、3 樓是生態廣場及休憩區。

  張邦熙強調「新板特區」是一個交通運轉中心、行政中心、國際觀光飯店、金融
機構群聚、大型娛樂商圈、雄偉辦公大樓、高品質住宅群、大型集會廣場和綠地公
園規劃的全功能區域,在北縣即將升格改制時,除了縣府周邊,還要再外擴延
伸。

  整體的「大新板特區」規劃再納入板橋舊火車站、板橋體育場、中華電信園區、
縣警局與憲兵隊等地區,另規劃興建「北縣都心巨蛋」,佔地約 6.3 公頃,是一
個多功能的運動休閒室內場地,也能舉辦大型展演活動,將採 BOT 開發模式。

  縣府城鄉發展局都市設計科科長陳智仁表示,大新板特區計畫將秉持串聯
新舊城記憶、活化被遺忘的角隅空間和導入綠色生活等原則來進行推動,可概分
下述 5 個執行單元,透過 3 軸 2 環的交通網絡帶動來達到整體生活圈一連通的
效果。

01 香榭文化大道─商場、文化路、廣場   
將文化路連結萬坪公園,形塑都市綠軸,漫步其中,頓然可以忘卻繁華都市裡
的緊湊腳步,享受悠然自得的氣息。沿著萬坪公園,文化路兩側是綠樹成行的林
蔭大道,林木鬱鬱蔥蔥,如詩如畫。點綴以翩翩飛舞的蝴蝶與三兩成群的鴿子在
草坪中悠然散步,是擾嚷市區中一塊清幽的世外桃源,都市人慣有的匆忙步調
也彷彿變得緩慢而優雅。在陽光籠罩下的醉人景緻旁小憩,沈浸在滿佈咖啡香的
空氣裡,臺北都會區裡的生活也可以很浪漫。不單只是把平面的綠留給行人,更
進一步藉由建築物的逐層退縮及複層綠化,將綠意帶上牆面,讓生意盎然的綠
色滿佈在都市中,配合萬坪公園舉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種文化藝術或展演活動,
創造出更優質的道路系統及宜居生活空間。

02 運動公園─市立體育場、省立板中、板橋國小   
藉由公共設施的挑高立體平臺與運動場共構的設計手法,延續開放式的校園規
劃,形成大面積的開放空間。在交通量大而道路寬度略為窄小的空間尺度裡,創
造出極富想像力及創造性的立體活動空間。人們休閒活動的行為與川流不息的車
潮發生於同一時空之下,卻不致互相干擾,悠閒的步調與急促節奏並存,予使
用者別開生面的感受。

03 水岸板橋─南興橋、湳仔溝沿岸、館前西路   
強調空間聯繫性及水岸開放空間網絡,串聯點與面之間的線性角色就由河川來
扮演,河岸後排既有空間至水岸空間的可及性,藉由導入水岸開發的新類型活
動、開放空間的建構與街道步行動線系統的連接將大為提高。而周邊社區對水岸
可及性的提高,則代表了周邊社區將同時與水岸地區共同分享水岸價值,提供
都會民眾休憩減壓空間,塑造多元化的生態遊憩親水空間,使生活更為優質。

  藉由找回都市水岸空間氛圍,重現懷舊記憶,塑造鄰里水岸空間,串連水
岸休憩空間,結合林家花園戶外廣場,共同塑造南興橋與湳仔溝水岸意象,許
板橋河川沿岸地區一個「水與綠」的未來。

04 板橋古城 ─北門、南門、西門、館前、東門(五街)   
藉由非高聳型態的建築物量體,仿古立面的統一設計語彙,古色古香的傳統招
牌等元素,將使用者導入時空回溯的古城意象。當置身於此,漫步過街坊,讓人
感覺自己彷彿像參與演出老電影中的角兒。周邊圍繞著一份舊時代的氣息和古老
的詩意,雙眼正見證著這部活的歷史,兒時回憶可以在此重新被喚醒。古早味的
歷史香氣還在持續,為了避免淹沒在世代交替的浪潮裡,隨著時間的洪流退去,
而將這些美麗的事物予以流傳、延續,讓濃厚鄉土的在地味,不再只有舊時的畫
面與記憶。
  在懷舊裡創新,在變革中守成,將前後站相通、新舊站相連,提昇舊商區都
市環境品質、重塑產業契機,促進周邊都市更新、帶動商圈復甦發展,與新板站
特區結合成為臺北都會區商業中心。

05 新府中特區─公所、府中站前廣場、陸橋   
創造府中立體綠地,仿巴黎衛城(La Defense)的設計理念,將舊商圈形成
以人為主的徒步平臺,避免人車爭道。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施作極富造型創意的人
行天橋,與地景相呼應成趣,提供行人安全且層次豐富的步行空間,讓使用者
可以在此停留、駐足、交談與休憩。

  現在,具前瞻性的臺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意圖將大新板營造成為超級浩市
達(Super HOPSCA)計畫,要使全體縣民一起感受世界級新概念城市,為
「新北市」的門面帶來一個好示範。

註:為方便盲人朋友閱讀,本文以文字檔呈現,欲參考圖文版請點閱網址:
http://www.planning.tpc.gov.tw/web66/_file/1691/upload/news/32/m
3.html

萬坪都會公園是台北縣政府「新板特區」的重點規劃,又稱新板萬坪公園,佔低面積高
達 7.7 公頃,也是「新板特區 HOPSCA(浩市達)計畫」的重點綠地[1],主要範圍以板
橋新車站為原點,繞前環文化路、漢生東路與民權路進行開放設計。

目錄
[隱藏]

• 1 歷史演變
• 2 建設用途
• 3 具體成效
• 4 注釋

• 5 相關連結
[編輯] 歷史演變

萬坪都會公園原本是菸酒公賣局的土地,台灣省實施精省後才由中央政府接管,後來
因應新板橋車站特定區的規劃,列為特專二用地。
萬坪都會公園原本是台北縣政府向國有財產局商租借,當時一度有名為「追風廣場」的
臨時直排輪場地,一開始原本想規畫為國際觀光旅館,後來行政院決定拍賣補貼國庫,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最後才以容積移轉的方式,將土地無償提供給台北縣政府開闢公園
用。
台北縣政府拿到這塊土地後,配合空橋系統,打破原本追風廣場的水泥舖面,改種
700 棵喬木,重現新板特區綠化景觀,現已是台北縣的門戶地標。

[編輯] 建設用途

萬坪都會公園-森林公園

萬坪都會公園-城市鳥瞰圖

萬坪都會公園乃配合新板特區超級浩市達(SUPER HOPSCA)開發計畫,打造閒性的都
會森林公園。

此座公園位於板橋車站前,連接縣民廣場,特區建築物、生活廣場、立體空廊、生態廣場
及與未來巨蛋園區,民眾可以享受都市叢林中的森林,萬坪都會公園已於 2009 年開
放,呈現的景觀意象為一座森林,構想來自美質複層林故事、台北盆地發展故事、都會
花園廣場,希望提供附近居民休閒場所。

[編輯] 具體成效

萬坪都會公園是為新板特區 SUPER HOPSCA 計畫主要的都會綠地,除了站前綠地空


間,也將扮演串連周遭相關重要計劃的轉介角色,已配浮洲綠化公園的完成,帶動板
橋地區落實綠化城市,此公園設計曾榮獲「2008 國家卓越建設獎」卓越獎。

[編輯] 注釋

1. ^ 北臺灣「軸心翻轉」進行式—宜居新北市成型中(98 年 8 月 26 日縣長接受天
下雜誌專訪)

[編輯] 相關連結

• 新板萬坪都會公園 幸福開園
• 夜 板橋新板萬坪都會公園
• 虛擬與實境的萬坪都會公園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0%AC%E5%9D%AA%E9%83%BD
%E6%9C%83%E5%85%AC%E5%9C%9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