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霸凌的定義

資料來源:中央警察大學 林滄崧(2010)
http://210.60.36.210/department/antibullying/B0.htm

校園霸凌研究領域的先驅 Dan Olweus (1991)對霸凌(bullying)下的定義為「一個學童長時


間反覆的暴露在一個或更多人的負面行為(例如欺負或騷擾)之中」。亦通常指蓄意且具傷
害性的行為,是會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間的一種欺凌現象,可見霸凌含有強欺弱、恐嚇
之意,是個人、團體短期或持續性的欺凌行為,具有直接的言語恐嚇、身體傷害,以及間接
傷害(如排擠)等。

國內吳清山、林天祐等學者則進一步指出,校園霸凌是校園欺凌或校園欺負,係指一個學生
長期重複的被一個或多個學生欺負或騷擾,或是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虐學生,
導致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形。2002 年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更發出警訊,認定校園中的「霸凌」現象已構成一項公共衛生議題,且並指出霸凌
將會對施暴者與受害者留下長期的心理健康後遺症,由此可見,霸凌的嚴重性。

校園欺凌行為的情行屢見不鮮,許多國外統計發現校園欺凌行為比例在 9%到 17%之間,而


被欺凌的比例也在 8%到 33%之間。國內若干研究統計有關欺凌行為的被傷害、被恐嚇、背
欺負、破壞他人財物的比例也在 5%到 33%之間。許多調查統計發現國小校園欺凌行為發生
比例介於 11%到 49%之間,也就是十個人之中,至少有一到五位的小學生涉及校園欺凌行
為。另外亦有學者以同儕提名方式探討發現,欺凌行為比例為 11%至 18%,受害者比例為
12%到 19%,平均每十人當中有一至二人為受害者或為欺凌者。

王順民(2004)依據兒盟調查顯示:台灣地區有高達七成的國小學生曾經遭受到校園暴力,
而在受暴的類型方面有五成是言語霸凌,肢體霸凌者則占有三成六。綜上可見校園霸凌情行
普遍存在且嚴重。

導致校園出現霸凌現象的原因很多,而家庭、學校及社會文化等因素,都是形成孩子霸凌兒
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家庭而言,家庭內過度放任、少子化、父母婚姻不和諧、父母管教不
當、親子互動不佳及手足關係不良等都是兒童霸凌行為產生的溫床。就校園霸凌而言,有研
究指出受霸凌者有 29%曾想離開學校,並有 10%付諸行動,學業成績變差甚至不喜歡上學,
這些受霸凌兒童被貼上負面標籤且被嚴重排擠,造成他們對學校乃至對學習產生負向觀感。
什麼是霸凌?其定義為何?
一、霸凌行為應具備以下要件<依據教育部 99.12.27 對霸淩的最新定義>

(1)具有欺負他人的行為。
(2)具有故意、傷害意圖。
(3)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傷害。
(4)兩邊勢力(地位)不對等
(5)其他於校園霸淩因應,小組討論後決定。

二、「校園霸凌」之類型與具體型態:
(1)肢體霸凌:毆打身體、搶奪財物……
(2)關係霸凌:排擠孤立、操弄人際……
(3)語言霸凌:出言恐嚇、嘲笑污辱……
(4)網路霸凌:散佈謠言或不雅照片…
(5)反擊霸凌:受凌反擊、「魚吃蝦米」…
(6)性霸凌:性侵害或性騷擾

三、一般偏差行為與霸凌事件處理原則:
一般偏差行為,應依訓委會或教育主管機關之規定介入輔導,並著重學生人權、品德及法治
教育之預防宣導,倘為霸凌個案,學校輔導老師、學務處應共同給予加害、受害及旁觀學生
輔導,倘行為已有傷害等觸法行為發生,應按現行規定通報警政單位協處。
校園霸凌一定是嚴重的校園偏差事件,但嚴重的校園偏差事件卻不一定是校園霸凌事件。

認識校園霸凌
資料來源網站:教育部防治校園霸凌專區
http://140.111.1.88/news/detail/22
"挪威學者 Olweus(1993, 1999)對霸凌的定義廣為學界採用,他認為霸凌
是「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
中」,具有故意的傷害行為、重複發生、力量失衡等三大特徵。

教育部參考挪威學者 Olweus 霸凌定義,於 99 年 3 月 16 日及 99 年 4 月 23 日邀


集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家長團體及教師會代表召開霸凌定義與防制作為相關
會議,初步訂定校園霸凌定義,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本部經再三諮詢,並
於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高中職校長及國中校長會議討論後,修正校園霸凌要
件為:具有欺侮行為;‚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ƒ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傷害;
„雙方勢力(地位)不對等;…其他經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確認。校園
霸凌事件均應經過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確認。..........."

霸凌行為應負之 法律責任
資料來源網站:教育部防治校園霸凌專區
http://140.111.1.88/law/
一、學生若有霸凌行為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責任 行為 法律責任 備註
性質 態樣
刑罰 傷害人之 依刑法第 277 條,傷害人之身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
身體或健 體或健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 規定, 7 歲以上未
康 徒刑、拘役或 1 千元以下罰金。滿 12 歲之人,觸犯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 刑罰法律者,得處
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 以保護處分, 12 歲
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 以上 18 歲未滿之人,
期徒刑。 得視案件性質依規
依刑法第 278 條,使人受重傷 定課予刑責或保護
者,處 5 年以上 12 年以下有期 處分。
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
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刑。

剝奪他人 依刑法第 302 條,私行拘禁或


行動自由 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
行動自由者,處 5 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 3 百元以下罰金。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
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
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
期徒刑。未遂犯亦處罰之。
強制 依刑法第 304 條,以強暴、脅
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
人行使權利者,處 3 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或 3 百元以下罰
金。未遂犯亦處罰之。
恐嚇 依刑法第 305 條,以加害生命、
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
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
全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 3 百元以下罰金。
依刑法第 346 條,意圖為自己
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恐
嚇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
交付者,處 6 月以上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得併科 1 千元以下
罰金。其獲得財產上不法之
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
亦同。未遂犯亦處罰之。
侮辱 依刑法第 309 條,公然侮辱人
者,處拘役或 3 百元以下罰金。
以強暴公然侮辱人者,處 1 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 百元
以下罰金。
誹謗 依刑法第 310 條,意圖散布於
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
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
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 百元以下罰金。散布文字、
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 2 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 千元以
下罰金。對於所誹謗之事,
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
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
關者,不在此限。
民事 一般侵權 依民法 184 條第 1 項,故意或
行為 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
侵權 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
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
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侵害人格 依民法 195 條第 1 項,不法侵
權之非財 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
產上損害 自由、信用、隱私、貞操,
賠償 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
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
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
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
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
當處分。
行政 身心虐待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58 條 依行政罰法第 9 條
罰 第 1 項,處新臺幣 6 萬元以上 規定,未滿 14 歲
30 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 人之行為,不予處
姓名。 罰。14 歲以上未滿
18 歲人之行為,得
減輕處罰。

二、學生若有霸凌行為法定代理人應負之法律責任
學生若有霸凌行為法定代理人應負之法律責任兒童及少年屬民法第 13 條未滿
20 歲之未成年人,如其成立民事上侵權行為,法定代理人依同法第 187 條應負
連帶責任。

另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 84 條規定,家長(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因忽視教
養,致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或有少年虞犯之行為,而受保護處分或刑
之宣告,少年法院得裁定命其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
拒不接受前項親職教育輔導或時數不足者,少年法院得裁定處新臺幣三千元以
上一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連續處罰。

三、教育人員發現校園霸凌應有之通報義務與責任

義務 責任

l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30 條第 2 校園霸凌行為,如已達身心虐待程度者,校長及教師身為教育

款規定,任何人對於兒童及 人員,應依法通報,未依規定通報而無正當理由者:

少年不得有身心虐待之行為。
l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61 條規定,處新臺幣 6 千元以上

l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34 條第 1 3 萬元以下罰鍰。

項規定,教育人員知悉兒童
l 依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第 7 條第 1
及少年遭受身心虐待者,應
項第 2 款、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
立即向直轄市、縣(市)主管
第 6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其如屬違反法令,而情節重
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 24
大者,得記大過。
小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