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95(1)聚落地理 指導教授:陳美鈴

951212(二四 0923599) 報告者:李孟臻、柯銘昇

二 水 鄉

一、 歷史沿 革
(一)地名由來
  二水鄉舊名「二八水」,這一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是據傳清康熙
58 年(西元 1719 年),施世榜集結流民開「東螺之野」,引濁水溪支流灌溉八堡(今
稱八堡一圳);又康熙 60 年繼有黃仕卿者開鑿十五庄圳(今稱八堡二圳),從此兩
圳貫流本鄉腹地,狀如八字形,後人感其恩澤,故稱此地為「二八水」1。第二,
既然叫「二八水」應當與兩條水有關,但這兩條水並不是一般熟知的八堡一、二圳,
而是濁水溪及清水溪。因二水位居濁水溪出山口的北岸,此地正是這兩條溪流的
匯合處,由於東方來的濁水溪及南方來的清水溪以倒「八」字形「合港」(「合」音
kap),故稱為二八水2。日據時期(1920 年 10 月 1 日)改稱「二水庄」。民國三十 四
年台灣光復後,設鄉並定名為『二水鄉』3。

(二)開發史與沿革
  明代:依史學家連雅堂先生編著【台灣通史】所記載:明朝天啟元年(西元
1621 年),顏鄭開台,先民自閩南渡海來台,再由鹿港遷徙到半線(今彰化)一帶,
並有人輾轉至此(當時二八水隸屬半線之東螺社)與原住民同胞混居,由於八堡
圳尚未開鑿,因此只能在八卦山麓附近(今山腳路)向山胞租地從事農耕(灌溉用
水取自山澗的泉水),其時人口尚不及三百人,大約二十餘戶,是為最早期之二
水漢民。
清代:清康熙年間八堡圳暨十五庄圳相繼開鑿竣工,自此移居二水從事屯
墾者日益增多,八堡圳沿岸的土地,逐漸開闢為良田,居民增至三百多戶,人
口約 1700 人。
日據時期:二八水已有小台車可從集集經此地續行到溪州,當時車站設在
二八仔,並有客貨汽車營運,各行業之店舖也相繼於此開張,有長約一公里的
街肆:之後由於縱貫鐵路的通車,並於民國七年設立了二水火車站,各公家單
位亦開始成立辦公機構,至民國二十一年後,在二水戲院後設立有鳳梨罐頭加
工廠,奠定了本鄉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因交通位居樞紐形成貨物集散地,使
1
資料是以二水鄉公所網站資料修改而成。
2
彰化母親河的源頭—二水鄉 http://0rz.tw/692bH
3
維基百科 http://0rz.tw/ca2ee

1
二水成為當時濁水溪流域最繁榮的地區。4

二、 自然環 境
(一)地理位置(圖一)
二水鄉位於彰化縣東南部,東經 120.36 度,北緯 23.49 度,東南為南投縣竹
山鎮,東北為南投縣名間鄉,南臨雲林縣林內鄉,東與溪州鄉相鄰,北接田中
鎮。面積為 29,449 平方公里,為一由東縱向西北狹窄斜長之平原5。

(二)地形(圖二)
本鄉地勢東邊略高於西北,山川面積佔去本鄉全部面積之一半,耕地面積
1,580 公頃,僅高於北斗、線西、伸港、埔心及永靖,為本縣耕地面積較小之鄉鎮6。
山坡與河川地形成為本區的主要特色,依地勢高低可分為:
1.八卦山台地、
2.濁水溪中游河谷、
3.濁水溪沖積扇平原等三種不同的地形。7

(三)氣候
二水鄉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怡人,冬季為乾季,以東北季風為
主,夏季西南風盛行,由於位居侵台颱風主要路徑地區,7~9 月常有颱風侵襲,
故降雨量以 8 月降雨量最多,其次為 6 月,年平均雨量約 1,400 公釐,相對溼度
為 77%。8

(四)水文

三、 人文環 境
(一)行政區域
二水鄉為彰化縣 26 個行政區劃之一,共有 17 村 189 鄰,分別是十五村、大園
村、文化村、合和村、倡和村、復興村、源泉村、裕民村、二水村、上豊村、五伯村、光
化村、合興村、修仁村、惠民村、聖化村、過圳村。

(二)人口概況(95 年 11 月份)

4
資料為參考修改二水鄉公所網站摘錄「二水咱們的故鄉」的內容而成。
5
彰化縣綜合發展計畫網站資料。
6
彰化縣綜合發展計畫網站資料。
7
二水鄉古文書與老照片數位建制計畫 http://210.241.89.75/story/intro_a.htm
8
台灣研究入口網 http://0rz.tw/cd2e1

2
二水鄉計 17 村,189 鄰、5155 戶,人口共 17292 人。以文化村人口 1378 人為最
多,聖化村人口 614 人為最少。9

(三)交通概況
1.公路
(1)縣道:137 縣道、141 縣道(田中鎮-二水鄉-雲林縣林內鄉)、152 縣道(溪湖鎮-
二水鄉-南投縣名間鄉)
(2)鄉道:彰 97、彰 111、彰 113、彰投 35
2.鐵路
(1)集集線鐵路:源泉站、二水站。
(2)縱貫鐵路:二水站。

田 中 鎮

一、 歷史沿 革
(一)地名由來
田中鎮位於台灣彰化縣東南方,以前此地是一片水田,舊名田中央。日治時期
改名為田中。10

(二)開發史與沿革
田中鎮在前清時代屬於台灣府彰化縣太武東堡及東螺東堡一部分,居民係於
乾隆末年及嘉慶年間由福建省漳州府及泉州府一帶遷入三塊庴沙仔崙地方形成
一小街廓(今沙崙里)。但至道光三十年因濁水溪汜濫成災,將原有市街悉數沖失,
住民只得重新建街於田中央努力開荒拓墾。田中鎮在日據初期隸屬於台中縣彰化
支廳管轄,至民國前十一年初改隸沙仔崙支署、同年十一月因廢縣置廳改屬彰化
田中支廳,民國三年改制屬台中腦北斗支廳、民國九年劃屬於台中州員林郡改稱
田中庄,民國二十九年升格為街。光復後改稱田中街屬台中縣管轄,於民國三十
九年縣市地政區域調整後才歸屬彰化縣,原轄 24 里,民國六十七年區域調整為
22 個里。11

二、 自然環 境
(一)地理位置(圖一)
田中鎮位於彰化縣東南部,東經 121 度,北緯 23 度 70 分。北方接社頭鄉,東
9
彰化縣二水鄉戶政事務所 http://www.ches.gov.tw/person951201.htm
10
維基百科 http://0rz.tw/132fg
11
田中鎮公所網站 http://59.120.204.248/eip_ten/modules/tinyd1/index.php?id=2

3
方接鄰南投縣名間鄉,南方接溪洲鄉與二水鄉,西方接鄰田尾鄉與北斗鎮。
(二)地形(圖二)
田中分區東倚八卦山脈,東側部份屬於山陵地形,由東向西緩和傾斜,西側
則為彰化平原之一偶。
(三)氣候
田中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為乾季,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西南風
盛行,由於位居侵台颱風主要路徑地區,7~9 月常有颱風侵襲,故降雨量以 8
月降雨量最多,其次為 6 月,年平均雨量約 1,400 公釐,相對溼度為 77%。12
(四)水文

三、 人文環 境
(一)行政區域
田中鎮為為彰化縣 26 個行政區劃之一,共有 22 里 328 鄰,分別為三民里、三
光里、三安里、大社里、大崙里、中路里、中潭里、北路里、平和里、西路里、沙崙里、
東源里、東路里、南路里、香山里、梅州里、頂潭里、復興里、新民里、新庄里、碧峰里、
龍潭里。

(二)人口概況(95 年 11 月份)
田中鎮計 22 里、328 鄰,11979 戶,人口共 45167 人。以東源里 783 人為最少,
新民里 5168 人最多。13
(三)交通概況
1.公路
(1)縣道:137 縣道、141 縣道(社頭鄉-田中鎮-二水鄉)、150 縣道(北斗鎮-田
中鎮-南投縣名間鄉)
(2)鄉道:彰 99、彰 95、彰 83、彰 98、彰 92、彰 94、彰 96、彰 111-1、彰 111
2.鐵路
(1)縱貫鐵路:田中站。

12
台灣研究入口網 http://0rz.tw/8a2d8
13
田中鎮戶政事務所網站 http://www.tienchung.gov.tw/intro.html

4
圖一、彰化縣行政區域圖

5
圖 2、彰化縣地形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