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九月二 日聖言 分享

凡自 高自大 的,必 被貶抑


凡自 謙自卑 的,必 被高舉

各位主內兄弟姊妹:今日是丙年的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耶穌在祂公開傳教期間,常以日常生活
的實例,來幫助我們認識天國的真理;祂會以小言大,由近及遠,來取喻教人。正如今日的福音,祂就
以人們參與婚筵的例子,指出愛面子爭風頭的法利塞人,在坐席時偏愛爭佔首位,這種畢竟是一種粗
野無理的行為,故主耶穌給他們上了謙遜和愛德的一課,並引出 -「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謙
自卑的必被高舉」的道理。藉此教訓祂的門徒要謙卑待人,並指出世俗人的價值觀是着重在人的權勢、財
富與成就;但天主看人的價值觀是着重在人的謙遜、和睦與善良。所以耶穌也向設筵的主人上了「愛德」
一課,要他們知道中悅天主和堪得賞報,不是來自「利己主義」的,而是出於愛德的行為。故爭面子,貪
首位,愛虛榮,出風頭的客人,固然是可耻的;但筵請這般客人的主人,若為了搏取別人的稱譽、抬舉
和擁戴,他的動機豈不是同樣的無耻嗎?為此主說出真正的愛德不是追求眼前的回報,而是天主永恒
的豐盈賞賜(申 十四:24;多 四:7;瑪 六:33)。因而為我們立下謙遜、仁愛、良善的榜樣,並以自
己純樸作風,實際生活,作為我你實踐的典範,才說出:「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謙自卑的必被
高舉」 。
正是:
耶穌被邀赴婚筵, 賓客紛從各地來; 法利塞人現本性, 爭逐首位以自抬。
吾主設喻指迷誤, 宴聚酒席應自愛; 莫爭首席顯威風, 免被請起難下台。
不如先行選末席, 主人親邀始光彩; 設筵妄圖搏稱譽, 自我抬舉爭議在。
自高自大必貶抑, 謙卑自下顯真才; 真正愛德不求報, 傲慢狂徒招禍災。

讀經一 - 恭讀德訓 篇三章 19 至 21 及 30 至 31 節

德訓篇 Book of Sirach,是舊約聖經中的智慧七書的一部,即聖詠、箴言、雅歌、訓導篇、德訓篇、智


慧篇和約伯傳,合稱為聖經的智慧文學。而德訓篇則是內容最豐富及訓導最長的一本,猶太人稱之為息
辣箴言;希臘人叫它做息辣之子耶穌的智慧篇;拉丁通行本則稱之為教會經典 Ecclesiasticus,舊約
時代多以本書作為望教者的課本,因為教父們特別着重本書,認為它是「諸德智訓」。故我國聖教會以 德
訓篇作為命名,與本書的內容確是貼切吻合。本書大約在公元前一六七年在巴勒斯坦成書,據本書第五
十章 29 節中作者的自我介紹,他耶路撒冷人,是息辣,厄肋阿爾匝的兒子,名叫耶穌;生於公元前二
世紀,幼年時已熱心宗教和篤求智慧(五十一:18),曾遍讀律法及先知書,及長更拜名師門下,交
結王公貴族,遊歷各國,訪風問俗,更經歷不少艱險(卅四:12-13;卅九:1-8)。學成歸國,在京
畿教學,是一代著名的經師。故他強調一切合乎法律和道德生活便是「智」,反乎此者便是「愚」;所以本
書的出發點是要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皈卒,都要知所戒避;並引用古聖列祖和君王作為楷模與印
鑑,且作為教導當代及後世的人們。作者特別指出智慧原是屬於天主的本性,是祂特別賜給選民的產業,
藉祖先留傳的禮教與律法,作為社會與家庭之處世接物的制度和規範。為此,他勸諭猶太同胞無論在任
何惡劣的環境,應以敬畏上主為生活典章,該以遵守律法為獲得幸福的基礎。

故今日這段的讀經,是德訓篇作者以慈父的口吻,來教導當時的猶太人,待人要謙和。他說:「我兒,
你工作時,應當謙和,這樣你會比施惠的人更受人愛戴」(19)。按「謙和」一詞,在希伯來文的解釋是
謙遜和溫順,故本書作者勸諭人應要謙和,因為人所有的優點,以至所有的長處,無一不是從天主那
裡來的。何況 -「心傲是滅亡的前導,心謙是光榮的前驅」(箴 十八:12)。這道理只有明智的人才能
體察和領悟到的,故他要比施惠的人更受人尊敬和愛戴。他因而說:「你越偉大,就當越謙下,這樣,
你的才能獲得天主的喜愛,因為上主的權能是偉大的,被謙遜的人所尊崇」(20-24)。作者他為此而
指出,你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你的才智過人,辦事能力精明,所以事業有所成就。但你若捫心自問,你
的才智能力是從那裡來的?是你自己賦給自己的嗎?抑或是你的父母給你的呢?答案只有一個 - 是
天主賜給你的。既然是天主賜給的,那麼人的成就,就歸功於天主了,人又有什麼值得誇耀自炫的呢?
只有繼續勉力奮發,因為「得於天主越多,天主向他要也越多」。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天主看到你的誠 實
正直,感到滿意,自然賜給你的恩寵也更多,於是越謙下,你與天主的關係也越密切,你的信仰生活
也更進步,人也變得更謙和溫順,自然必更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了。為此,作者進一步說:「驕傲者
的創傷,是無法醫治的,因為邪惡在他們內已根深蒂固」(30)。
「驕傲者」按希伯來文的原意,是指 傲
慢的人,或是藐視他人的人,意思是傲慢在人的心中,就好似難以醫治的創傷,因為他們的工作和行
1
動都是以自己為中心,認為自己是了不起的,是個妄自尊大的人。這正是聖經所說:「愚昧的人不喜歡
受教,只愛顯露自己的心意」(箴 十八:2)。他們絕不會為自己的的行為反省,更不肯承認自己的過
犯;縱然是施惠與人時,也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名與利,也是為了宣揚和炫耀自己;這樣恃勢凌人而又
言詞刻薄的人,只會引起他人的反感,落得像沉 重病的令人規避遠離。故德訓篇的作者繼續指出說:
「明智人的心,領會寓言;熱心的聽眾,是渴求智慧的言詞」(31)。作者在這裡為我們說明明智的人是
會欣賞和接受寓言,因為在以色列的傳統智慧,皆勸諭追隨者須在生活中活出正義。而明智的人是有才
智和能力且又謙下待人,必然是敬主愛人的人;所以當他見到別人遭遇痛苦困難時,定必發出同情與
關懷,立予協助和幫忙,使人覺得他平易近人又和譪可親,而樂於與他共事。何況猶太人傳統都認為寓
言是人生言行的準則,智者因熟習寓言而力修謙德,故聽從他的話而去實踐的,定能得到幸福。

德訓篇的作者經過細心觀察,及其處世經驗,特別是由於天主的光照,深深體會到,真有智慧的人,
應以謙遜為基礎,而謙遜則須賴誠實表現出來。所以在他的書中一再表揚謙遜之德,貶斥驕傲,為此,
他說:「你越是偉大,在一切事上就越謙下」,「謙和的比施惠更受人愛戴」。就是指我們對人施惠的態 度
要謙和,誠懇及有愛心。事實上,我們也常看到有些施惠的人拿着巨額欵項賙濟貧困,受惠者卻可能因
為主事者的態度而忍受說不出的難堪。就以香港最近發生的新聞為例,今年盂蘭勝會派米,竟發生奪命
意外,據記者報導:八十二歲的張儀婆婆在尖沙咀福德古廟輪米時,不慎在推擠碰撞下跌倒死亡,由
於秩序失控更引致多人因擠壓受傷,幸警方及時以警棍竹竿喝止,使在鐵馬欄內等候輪籌的人們才恢
復了秩序。在意外發生後,現場盛況依然,但要六千多名老弱傷殘的耆老,在公園的鐵馬欄內排隊,烈
日當空下要這些七、八十歲長者飽受煎熬,其中更有不少身患夙疾的,他們由晨早排隊至午只為輪籌,
再行領米,確實疲累已極,只有隨意席地坐下,而心急的便出現爭位推撞,現場雖有二百多警員維持,
但險象依然頻生。因而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在電台說:「鑑於近年輪米市民大增,為免同一時間
聚集大批長者輪候,建議向長者預先登記,再由義工派米上門」。但署長此語一出,立即引起派米團 體
不滿,有歸咎是警力不足;有認為逐家逐戶派頓失派平安米的意義,因為平安米是要街坊來領取,才
代表接福的;故有人認為堅要如此,明年就不辦好了。對於這則新聞,我沒有跟進,也不願置評。但我
卻請教此間一位潮州耆老李伯,有關派平安米祈福一事,他說在他來美依親前,在香港他也領過平安
米,這是香港的潮州人盛事,盂蘭勝會派米,是紀念那在港終老的潮州人,勝會是超渡這些亡魂,由
善長仁翁捐出白米和捐錢做法事,行事積福;目的是「食過平安米,合家保平安」。而不是在乎那五斤 、
十斤的米。真的,在我們讀完這段聖經,也看了這則新聞後,就更明白德訓篇作者所說謙遜對人生是多
麼的重要,尤以身為基督徒的你我,若我們俯首慎思,我你所有的一切,有那樣不是從天主手中白白
得來呢?因而我們若要拔除驕傲的罪根,只有從內心着手,力修謙德,勇背自己十架,跟隨良善心謙
的基督,才能走向天國之道。
讀經二 - 恭讀致希伯來人 書十三章 18 至 19 及 22 至 24 節

今日的書信是聖保祿繼續向皈依基督的猶太人,講述信友應再接再勵的追求聖德的,他遂將新舊約
的性質作出比對,指出舊約的精神是基於敬畏與恐懼,新約的精神是出於愛慕和安慰。故保祿說:「弟
兄們:你們原來並不是走近那可觸摸的山,那裡有烈火,濃雲,黑暗,暴風,有號角的響聲和說話的
聲音,當時那時些聽見的人,都懇求天主不要再向他們說話」(18-19)。他根據舊約出谷紀的記述:
說明當時在西乃山頒佈十誡的場面,是使人膽戰心驚,令人顫慓不已;因為山上雷電交作,濃雲密佈,
角聲齊鳴,暴風吹襲;而營中的百姓都恐慌到極,故梅瑟叫他們出來,在山下迎接天主,民眾卻怕得
連頭也不敢抬,更不敢走近山腳,害怕違令者被上主擊殺(出 十九:12-19)。此時全山在冒煙,梅
瑟獨自在山上恭候上主從火熖中降來,梅瑟向上主 告,天主以雷霆答覆,以民全顫慓捺着耳朵不敢
偷聽,他們哀求梅瑟轉述天主的話,答應永遠遵行(申 五:23-27)。故他們是在畏懼和恐怖中締結
盟約的,在天主威嚴顯赫中領受「天主十誡」。他們遵守十誡是基於害怕和被罰,他們對天主的認識只 憑
先知們的啟示,他們所得的報酬是預許的福地和選民的名義,以及地上的耶路撒冷城,和他們所期盼
的默西亞的到來。故保祿因而為他們也為後世我和你指出,新約的基督徒則不然,是天主派遣了祂獨生
子耶穌降生成人,親自把天主全部啟示給我們,且為救贖人類自我犧牲在十字架上,使我們脫離死亡
得到永生,藉着祂的救贖我們成了天主的義子,得以承繼天國的產業獲得天上選民的名義,得進入天
上的耶路撒冷(天國),分享天主的永生永福。這就是保祿說;「你們卻走近熙雍山和永生的天主城,
天上的耶路撒冷」(22)。按熙雍山就是聖殿山,是天主臨在的聖地,是教會的預像,她不似西乃山籠
罩着煙火,民眾不得走近違者處死;新約的熙雍山是天主藉耶穌與人立了愛的盟約,他們的賞報是永
生的天堂 -「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是千萬天使的盛會,是已登記在天上首生的集會,是走近審判眾人
的天主,和那些已被成全的正義者的靈魂,以及新約的中保耶穌」(23-24)。因為在天堂上,他們將

2
與眾天使和眾聖人一起慶祝歡樂,他們一如以色列選民的首生子同享天主的特恩(出 十三:2)。他們
還要面對面享見天主聖容,蓋因他們已相稱地受了考驗(審判),成了天主可愛的子女,這全賴天主
聖子降生救贖,使人與天主的關係得以改善和刷新。
所以,保祿對這猶太教皈依基督的信友說,你們又為何偏要「本末倒置」呢?還不斷憧憬着過去哦?
讓我們一起以愛還愛,回報我們的天主大父,縱使在任何逆境中也要心平氣和,無怨無尤,敬順主命,
即使在困苦中也要與主內的兄弟姊妹一起,信賴天主聖意,把自己的一切 - 人、事、物,無論際遇的
好壞,或病痛與意外,統作天主考驗的工具。要心存善念,謙遜自抑,熱心度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因為
良善心謙的主耶穌必在危險中,為我們靈魂操舵,引導我們安然前進。

福音 - 恭讀聖路加福音十 四章 7 至 14 節

今日的福音,記述在安息日,耶穌被邀到一個法利塞人的首領家作客,他當然樂意被邀,因為祂可以
與他們對話傾談,希望能開導他們,改變做人的態度誠心歸向天主。但這時卻闖入了一個患臌症的病人
來(俗稱水腫病),耶穌見他可憐就治好了他,叫他走了。但因為這日是安息日,猶太人「安息日是不
許治病」的,賓客中雖有微言,故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的兒子或牛掉在井裡,在安息日這
天,而不立即拉他上來呢」(5)?他們對這話無法答辯。而他們原先想詰難的,也因為耶穌這一問,而
想起猶太人在安息日「不得準備食物」。但他們竟在此大宴賓客,故為顧全主人家的面子,不便吹毛求 疵
了;因為設宴的主人正是他們的首領,是法利塞人的黨魁。所以這個宴會當然比平日的隆重而豐盛,來
賓中除了耶穌外,還有許多經師和法利塞人,但這些愛面子,好出風頭的法利塞人,便紛紛爭坐首席,
耶穌見到,便乘機設喻來教導人。因而祂講了謙讓的道理,用「以小言大」,「由近及遠」,把一椿俗事,
引出了「凡高舉自己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定被高舉」,藉爭首席、愛面子、出風頭,而道出天主「輕驕重
謙」的道理。故祂對他們說:「幾時被人請去赴婚宴,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人也被請來;
那請你的又請他的人要來給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那你就要羞愧地退到末位了。你幾時被請,應去末
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罷,那時你在同席中才有光彩』」 (8-10)。可惜,在當
時這些傲慢的經師和偽善的法利塞人,又怎會明白天國的精神是謙讓、仁愛、忘我和服從啊!反而他們
愛的是 -「穿長袍在街上遊逛,喜受人在市集致敬,爭會堂的高位,宴席的首座,吞沒寡婦的家產,
卻以祈禱作掩飾」(路 二十:46-47)。所以,耶穌用這比喻真是一針見血。其實主耶穌所用這個比喻,
早在舊約聖經就有教人要 -「輕驕重謙」的道理,因為在箴言篇裡早就授人「謙遜」 -「不可佔權貴的座
位,因為人對你說『請上座』,比在貴人前受抑更好」(箴 廿五:6-7)。這對號稱熟識梅瑟的律法和聖
經道理的經師與法利塞人,簡直是個大諷刺。所以耶穌教導我們說:「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
謙自卑的,必被高舉」(11)。這句不朽的格言,並不是單為坐席而言,而是為我們一生都能受用而說
的,故耶穌曾多次引用它來教誨人(見路 十四:11;十八:14;瑪 廿三:12;羅 十二:3;斐 二:
1-12)。只可惜許多人不願履行,致為驕傲所迷惑!

耶穌在這裡給被邀請赴宴的客人授了「謙讓」的一課,跟着對請客的主人也上了「愛德」的一堂。指出
中悅天主和堪得賞報的行為,不是來自物質的回報和追求利己主義的,而是出於「愛德的行為」。故主 說:
「你設午宴或晚餐時,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戚或富有的隣人,以免他們也要回請而報答你。你設宴
時,要請那貧窮、殘廢、瘸腿、失明的,這樣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無力報答你;但當正義的人復活時,
你將會得到報答」(12-14)。耶穌指出如果真心慷慨大方請客,就該請那些貧窮、殘廢、瘸腿和瞎眼的,
其實這些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自知之明,是不會出席的。不過主藉此提醒我們要常關心社會上最被忽
略和最被遺忘的人,而事實上耶穌並未阻止我們邀請友好、弟兄、親戚和富隣,只是指宴客的動機,不
要妄圖搏取別人的稱譽,讓人抬舉,叫人擁戴。主耶穌要我們明白愛德的行為,不是期望受惠人的回報,
何況這些貧窮而又殘廢的也着實無力還報,但誰若為愛天主而愛欵待貧困殘缺的,在公審判時必獲天
堂的賞報。

所以,朋友,倘你是個「新僑」,在這新的國度,新的環境,新的矮簷下,一切都似在挫敗中,但切
勿氣餒,切勿消極,切勿放棄,反應視作修德養性,儲備生息。記得我國有句俗語,說:「堂裡的椅子
輪流坐,媳婦也有作婆時」。就是等待時機,到你作公婆時,便是大展鴻圖了。何況你還有寬仁慈愛的 天
主,祂必領 安然渡過厄困。朋友:要是你是外教人,這也不要緊,因為天主教又稱為「公教」,是大家
的宗教,她的門是為大家而開的,歡迎你來參加,為的是主耶穌是個良善心謙的。所以,來吧!放膽的
來吧,我們摯誠的歡迎着你!亞孟!
天主保祐!

3
麒偉
二零零七年九月二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