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六章 语言

[学习要点]

一、 理解经济实用文的语言特色
二、知道经济写作语言表达的要求
三、探讨经济写作语言运用的技巧
四、了解学习经济语言的基本途径

[难点解析]

一、 深刻 理解经济 实用文的 语言特色


本章讲了经济实用文语言的 3 个特色,即信实性、针对性、专业性。而且对每一个特色都
作了解释,应该说是言之成理的,我们读后会得到启发。所以首先要深入阅读,消化第一节
的内容。但我们也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改用其他的表述。比如“平实、简洁”。实际上,
经济实用文的语言是最忌花里花俏、华而不实的。即使是最讲究文采的经济广告词,也不能
随便夸饰,胡乱形容。以“时间就是金钱”为基本理念的经济工作者最不乐意花时间去写、
去读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的文章。他们要求语言也讲“经济”——节省简约。
也就是说,可以结合自己阅读、写作经济实用文的实践体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此类文章
的语言特色,以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二、认 识几种语 体的差异


第一章说过,经济实用文种类繁多,经济记叙文、经济议论文、经济说明文、经济应用文,
这只是大的类别。细分文种体裁,则难以胜数。各种文体语言运用的差异性,往往表现在不
同的语体上。本章第二节说明了这个问题,并且介绍了科技语体、宣传语体、事务语体。但这
只是举要而已。单就本书后面文体分论讲到的 15 类文章,就还可以分出叙事语体、评论语体、
公文语体、公关语体等。
本章指出:“所谓语体,是指由于文章的性质、体裁、功用和运用语言的特点而形成的
语言体式。”这个定义的内涵相当复杂,有待读者去领会。但千万不要钻进概念的牛角尖里
去。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实践,能够把握常用的几种语体,达到“写什么(体裁)
像什么(体裁)”的水平,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下面的案例是讲应用写作语体问题的,可以作为本章有关知识的补充。

[案例精选]

案例 9

经济语体的开放交融

“走出去 ,引进来 ”:经济 语体的交 融态势


经济语体包括了服务于各种经济活动的实用文体,广告语体、商业语体、经济法规语体、

1
经济新闻语体和经济公文语体都属经济语体这一大的范畴,平实、简洁、严谨是经济语体的
风格特征。与其他语体一样,经济语体也呈彼此兼容的交融态势,而“走出去,引进来”则
是经济语体交融开放趋势的鲜明特征。
“走出去”,即经济语体中某一种语体某一文体的表达方式已突破了原来的语用领域,
而融入其他语体、文体之中。如统计图表具有信息集中、结构明晰、表达简洁、形式直观的特点,
这一用于量化分析的商业语体的表现形式被新闻语体借用,就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杂交”
文体——图表新闻。如 2000 年 11 月 29 日《新文化报》在四川什祁市红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
后,刊登了《瓦斯爆炸猛于虎》的图表综合新闻,将 2000 年发生的 28 起震惊全国的煤矿瓦
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列成统计表予以报道,浓缩了本需用大量文字表述
的信息,直观明晰。
《中国财经报》则将图表形式引入所开辟的“名人理财访谈”新闻专栏 ,
变人物访谈一问一答的行文形式为规范的调查表,表中有“姓名”、“收入来源”、“投资
方式”、“理财原则”、“信奉格言”等栏目,把采访蒋雯丽、田震等文艺界名人时对方答问
的内容一一归入表格。这样的调查表如在文字密集的版面上开了一扇窗户,引人注目,
精要明快,传播效果极佳。
“引进来”,即经济语体借用了政治语体、科学语体、文艺语体等语体的表现手法,丰
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如诗歌是典型的文艺语体,有情感浓烈、句式整饬、文字生动的特色,其
表现形式已被广告、导游词、产品说明书、告示等经济文体借用。如一中成药的说明书就用整
饬谐韵的诗句形式写成:“呕吐腹泻/服后去病/每次一瓶/用时摇匀/注意密封/避光保存”,
琅琅上口,好读易记。
出于习惯于整体把握的传统思维模式,国人喜好欣赏情节完整、线条清晰的叙事作品,
于是广告语体借用了小说、戏剧等文艺语体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来体现
诉求主旨。如浙江纳爱斯集团所作的雕牌洗衣粉电视广告就叙说了小姑娘为下岗妈妈解除忧
愁,自己动手洗衣的故事:“最近妈妈总是唉声叹气,我要给她一个惊喜。雕牌洗衣粉只要
一点点就可以洗很多衣服,可省钱了。”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住观众心弦,以个性化的
人物口语突出产品牌号、功能,使广告受众的思想感情在故事情节的引导过程中潜移默化,
自然地接受了广告主旨。广告已广泛引进了相声、小品、戏剧、诗歌等文体的表现形式,典型
地体现了经济语体与艺术语体交叉渗透的“杂交”趋势。
经济语 体交融的 “内外有 别”
依杂交的亲本亲缘的远近不同,生物杂交分为种内杂交与远缘杂交两种。经济语体的交
融也是如此,有语体内文体的近距离交融,也有经济语体与其他语体间的远距离交融,并
各具特色。
同属经济语体的经济公文语体、广告语体、商业语体及其具体文体,它们直接服务于经
济活动的功能与平实、简洁、严密的语言风格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其表现手法往往易于交
融,并往往“杂交”成新的文体。如表格常用于经济合同、审计报告、招标投标文书,就形成
了表格合同、表格式审计报告、表格式标函等文体。经济论文以阐述经济原理为主,经济调查
报告以具体陈述调查材料、反映现状为主,两者“嫁接”成了夹叙夹议,既有材料详实的情
况反映,又有深度阐述的新文体——经济工作研究,常见于报刊,很受欢迎。一些投标书则
借用了经济广告理由诉求、情绪诉求的手法,使投标书充分显示投标企业的优势特色,给招
标者留下深刻印象,为中标奠定基础。
如湖南省第七工程公司的《安江纺织印染厂移址改造工程投标书》先介绍自身的技术力
量与施工装备,以论证“公司施工能力一流”,然后寓情于理,郑重承诺:“质量是工程
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我们决心发挥企业优势,在本工程建设中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
组织施工,保证缩短工期,确保工程优良。”文旨鲜明,情理相彰,语体交融手法大大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较理想地突出了竞标优势。

2
经济语体与其他语体的远距离交融,类似于生物“远缘杂交”,各取所长,也产生了
独特的表述功能。如经济论著随笔化就是一改经济论述阐述抽象,表述程式、高深的文风特
点,通过融入文艺语体说故事、打比方、叙世事的表述手法,以形成理趣并重、深人浅出的特
色来创造别致的阅读效果。
1998 年出版后当年销售量就达 20 万册的美国 N·格里高利·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就
是经济论著随笔化的代表作。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善于用“靓女先嫁”、“水闸放水”
等鲜活的生活现象来打比方阐述经济原理与经济政策,读来亲切生动,采用的也是经济论
著随笔化笔法。一些经济广告则将反腐倡廉的政治口号引入产品广告文案,如:“谁能惩治
腐败”(新飞冰箱),“穿得干干净净,人有精神,做人也要干干净净” (奇强洗衣粉)等,
将众人关注的反腐话题与产品功能宣传内容巧妙结合,将政治宣传口号严肃警辟的风格与
经济广告热切生动的特色融为一体,也是采用语体“远缘杂交”的方式,很有感召力。
(节选自黄知常《经济语体开放交融的“杂交”优势》,《应用写作》2002 年 1 期)

〔提示 〕
这里所说的“经济语体的开放交融”,即经济语体与其他各种语体互相交流、互相吸收、
互相融合的现象。这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作者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然后带领我们去
观赏、玩味这种语言现象,帮助我们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那么,就让我们以这种理
性认识来指导写作实践吧!也许,我们也能让 1+1>2,在我们的经济应用文章中创造出语
体开放交融的“杂交”优势。

案例 10

应用语体的模糊性

当我们强调应用语体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的同时,不能不看到应用语体在语言表达上的
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它的模糊性。
人类语言中有许多模糊词语,这些词语的意义所概括的事物范围只有中心区域是清楚
的,边缘的部分是模糊的。因为在客观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体。绝大多数没有一个精
确的界限,所以反映客观现实的词语的含义也必然是外延模糊的,也只有这些外延模糊的
词语才能担负起反映这个大千世界,以少量的语言去表达丰富语义的任务。
所谓模糊语言,主要是指由模糊词或模糊词组引起的,所表示概念的内涵、外延难于明
确确定或精确确定的语言。当然也包括一些约定俗成、语义能为人们理解的语言。
模糊语言的基本特点是:(1)不确定性;(2)不精确性;(3)相对性。模糊语言与平常所
说的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歧义语言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有人认为应用语体,尤其是机关公文、法律条文中必须避免使用模糊语言。这种看法是
不正确的,是对模糊语言的一种误解,也是对公文写作准确性的一种狭义的理解。不能因为
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贬斥模糊语言。
其实,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从一般
规律上讲,模糊是绝对的,准确是相对的。准确的表达折射着作者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昭示
着作者的理性思维,它既要有精确的词语,又要有模糊的词语。当用准确的、严密的、明显的
词语无法说清要表达的事物时,如果换上了模糊语言来加以表述就有了回天之力。在一些看

3
起来似乎无路可走、无法可想的尴尬或窘困无奈的场合下,真正能解驾突围的恰恰是模糊语
言。
如:1972 年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宴会上的祝酒词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国人民是伟
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 ,
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 20 多年。现在……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周恩来总理一
句“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 既精练又含蓄地说明了中美关系史上这段曲折复杂的
原因,又适宜地顾及了宴会的友好气氛。这是运用模糊语言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典型一例,
它说明了模糊语言在应用文体中何等重要。
应用文体中,尤其是公文,都有一定的传播范围,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不同,
公文在表达上不能不留余地,在用语和措辞上要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使基层领导者
能按文件的精神和原则,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应用语体语言表达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模糊语言,但是在使用时不能无条件地随意滥
用它,否则,就可能造成模糊认识,给学习、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处理好语言的准确性
和模糊性的关系,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收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应用语体这
一特征不容忽视。
(节选自刘玉章、高玲《应用写作的语体特征》,《应用写作》2002 年 3 期)

〔提示 〕
应用语体的概括性、程式性、准确性、规范性等特征,比较易于引起写作学习者的注意。
而本文所说的模糊性,则可能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误解。细心读读,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写作
实践中恰当运用模糊语言。

[思考与训练参考答案]

一、经 济实用文 的语言有 什么特点 ?试以实 例说明。


经济实用文的语言,有信实性、针对性、专业性的特点。如例文 13《卖水的赚大钱》列举
当今生产数据库的思科公司、专注于网络硬件设备的甲骨文公司的事例,以及以前美国西部
开发中卖铁锹的、卖牛仔裤的、卖水的史实,都言之凿凿,确有其人其事,体现了语言的信
实性。这篇文章以加州淘金热 150 年纪念为由借题发挥,谈论“金谷与硅谷的偶合之处”,
有的放矢地探讨当时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语言的针对性很强。至于语言的专业性,也很明显。
比如 143 页首段的“而且……"一句话里就连续出现“股价收益比”、“投资者”、“定位”、
“市盈率”、“垄断”5 个经济术语。

二、怎 样提高语 言表达能 力?结合自己的 实际,谈 谈今后的 打算。


一位大学生的答案: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应当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本章所讲的学习经济
语言的 3 条基本途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结合我的实际,有两点需要特别加强。一是口头表
达。
我的中学阶段是在小县城度过的,见大场面的机会不多;现在是大学生了,在大庭广
众中讲话还会怯场。一怯场,思路不畅,说话就结结巴巴的。从事经济工作少不了要讲话,
即使当服务员、推销员,也得口齿伶俐,有分有寸。所以我首先要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
校外交往等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就是书面表达中专业性与形象性的结合。我觉得
搞经济的人,也许是整天埋头在数字和专业术语中吧,写起文章来容易枯燥乏味。像《卖水
的赚大钱》这样既通俗生动,专业性又很强的文章,的确不可多得。我注意到,最近报纸上

4
的一些股评,也不像以前那么死板了,说明作者水平在提高,读者的要求也在提高。我还要
多学点语言表达技巧才行啊!

三、收 集股市或 电脑方面 的 100 个常用 术语,编 一部微型 词典。


股市术语:
股票 股本 股东 股份 股份制 股份公司 股金 股价 股评 国债 债券 买方 买价
买进 卖方 卖出价 买卖力道 沪市 深市 普通股 优先股 A 股 B 股 H 股 国企股
红筹股 蓝筹股 优质股 垃圾股 亏损股 国有股 法人股 职工股 个人股 发
起人
发起人股 外资股 市值 面值 市场 市道 市势 指数 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
三板市场 指数 指标 上升 下跌 被套 套牢 庄家 做庄 炒作 证券 证
券市场 证券交易所 有价证券 证券监督委员会 委托 撤单 查询 现金 余额 派
息 盈利 市盈率 发行 发行量 发行方式 流通量 总股本 配股 增发
证券公司 券商 控股 控股公司 时价 中间价 折价 上市 交易 手续费 保
证金 印花税 所得税 网上交易 柜台交易 交易席位 场外交易 投资
投机 技术分析
日K线 分时图 长线投资 短线投资 中线投资 (只收集,未作编辑整理)

四、下面几条广 告标语是 否准确、 简洁、 通顺?是否可以改 改,怎么 改,为什 么?


1.沟通从心开始(“全球通”电 话广告 )
2.绿草青青,足下留情(保护草坪公 益广告 )
3.使用储值票,快捷又便利(地铁宣 传广告 )
4.自然最健康,绿色好心情(茶饮料 广告 )
这 4 条广告语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再三推敲的,文字上相当简练。特别是“绿草青青,
足下留情”那条保护草坪的公益广告,“绿草青青”,多可爱啊!“足下留情”,由成语
“手下留情”改成,这是成语活用,意思准确,而且含有诉求的公关色彩,比“不准践踏
草地”之类的粗暴文字好得多了。4 字句对称,“青"、“情"押韵,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其余 3 条修改难度都很大,但如果吹毛求疵,还是可以斟酌的。“沟通”当然要“从心
(心灵)开始”,心心相印才能真正沟通。但在缺乏诚信的今天,你知道对方用的是什么心?
特别是商场如战场的商业电话,常常用心叵测,防不胜防,不如改为“沟通从诚信开始”。
地铁储值票要预付款、易丢失,但它可以多次使用,节省排队购票的时间,还有折扣,可以
省钱。因此,改成“使用储值票,方便又省钱”更有号召力。“自然最健康,绿色好心情”,
乍看意思朦胧,不知所云,因为它思路跳跃,省略得太厉害了。联系绿茶,补上缺漏成分,
说成“产于大自然的茶最有利于健康,绿色更会带给人好心情”,意思更完整、明晰。但这
么一来,作为广告语也许啰唆了点。那就让它朦胧下去吧,但愿聪明的消费者能够心领神
会。

五、分析下 面的文章 ,谈谈作 者运用语 言的技巧 ,看看是 否符合运 用语言的 要求 ,


有没有 用得不准 确的词句 ?(广告 文章见《 经济写作 》本练习 题)
这篇广告大体上能说出一种隐形眼镜的特点,但谈不上什么语言技巧,文字毛病还较
多。首先是人称混乱。第一段用“我”来写,段尾却改为第三人称“它”,到第二段末又改
为“您”。短短的 300 来字,人称变了 3 次,有点乱套。病句也很明显如“它拓阔了我的社
交生活,增强了自信和柔情。”“拓阔”应为“拓宽”,“增强了自信和柔情”的主语仍是
“它”,眼镜本身无所谓自信与柔情,所以应改为“增强了我的自信和柔情”。

5
六、写 一篇 600 字左右 的介绍一 种饮料的 文章。注 意语言简 洁生动。
下面这一篇,介绍的是人所熟知的可口可乐。正因为熟,所以也有难写之处。作者这样
写,个人色彩很浓,也算别具一格。

我喜欢 可口可乐

鲁一行

我从小就爱喝可口可乐,爸爸妈妈说是“肥仔水”,不让喝,但他们怎么禁也禁不住。
我喜欢打乒乓球,每次练习,我总要带上一两支可口可乐。累了,渴了,喝两口,不但口感
好,精神也会马上抖擞起来。比赛时,我更觉得可口可乐常常和赢球连在一起,它总是在我
陷入低潮和困境时使我重新振作,继续投入竞赛,直至取得胜利。
我也怀疑过,可口可乐是不是加入了什么令人上瘾的兴奋剂?众所周知,可口可乐配
方是个永远的秘密。它在瓶身上的说明,“碳酸水、白沙糖、焦糖色、磷酸、香料(包含咖啡因)
”的“配料”也未必让人看得懂。但作为竞争的手段,消费者似乎原谅了它。其实,咖啡因
就是兴奋剂,也有成瘾性,不过,全世界的人长期饮用它,还没听说出过什么大乱子,大
概是含量很少的缘故吧。
有一段时间,出于爱国之情,我一度谢绝了这种“洋水”,改喝我家乡生产的“中国
魔水”。后来,我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才发现原来“洋水”早已换成了珠江水。是
呵,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还能以老观念简单地看问题吗?
就这样,可口可乐至今还是我的运动饮料的首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