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 年 & 月 河南社会科学 ()*+ , !

""%
第&卷 第$期 01/2/ (34526 (451/41( ,-.+ & /-+ $

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徐 曼
(焦作大学 中文系,河南 焦作 7$7%"")

摘 要: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给人际关系带来
了新的冲击。它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使人际交流能够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交流更直接、更快捷。但
它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树立正
确的人际交往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 键 词: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4&%!8 % 文献标识码:2 文章编号:%"": # &"$;(!""%)"$ # "":9 # "9

推开 !% 世纪的大门,网络狂潮呼啸而来。
网络, 千里不见人,但是能够即时交流,直接交流。比如作
这道科技革命最亮丽的风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 家贾平凹利用网络和网民们直接对话,谈创作,谈文
活方式,冲击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它正把人际 化热点等,这种方式新奇而有亲切感。只要双方有
关系引入一种新的结构之中,使人际关系呈现出复 时间,有精力,相互知晓网址,就能很直接地进行对
杂多变的特点。 话。
一、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98 网络使人际交往更快捷
(一)积极走向 不论是远隔千里还是近在咫尺,运用网络交流
%8 网络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 感觉距离都是一样的。你输入的信息,对方能迅速
网络突破了任何组织、民族及国家的限制,使 得到,比如网上招聘已成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要的
人际交往具有了多元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 招聘方式,它能避免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方便、
观、交际观等一系列个人因素以及这些个人因素与 快捷,内容更新快,互动性强,透明度高,双方的想法
社会需要、职业空缺的关系来选择职业、选择朋友、 和意向在瞬间就可以实现沟通。
选择机会。在选择中就可能在网上进行多次交流、 78 网络使人际交往增强了主动性
多层面的交流,从而满足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 在以往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的
的需要,同时也扩大了个人的交往范围。 组织过程中,过分强调指令性、统一性,使人际交往
!8 网络使人际交流更直接,实现了双向互动或 表现得过分有组织性,人们参与某种人际关系的交
多向互动 往经常是被动的。现在网上招聘、网上购物、网上聊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有利于人 天等,给人们自愿组合各种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
们在网上直接交流思想,读者与作者、客户与商家 在网上较容易查寻自己需要的专业人才,自己需要
可以针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提出疑问,虽然是远隔 的合作伙伴,那些志趣相投、专业对路的人员可以自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徐曼(%&’$ # ),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讲师。

・:9・
愿结合。这些自愿、主动组合的人际关系的圈子,一 上网结交网友时,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近段时
般要比硬性组合在一起的人员相互间的关系更为 间发生的“网友”绑架勒索案、网上购物受欺骗等情
融洽,更加容易沟通,人们的心情也更容易舒畅,但 况,都是犯罪分子利用“聊天室”寻找到犯罪目标的,
是这种主动组合的人际关系,由于缺少约束性,相 这不能不使人又产生新的心理负担,对人与人之间
互关系也就表现得较为松散。 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与合作的美德持审慎态度,在交
(二)消极走向 往中带有一种戒备心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两 二、应采取的措施
面性,再好的交流方法、手段也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针对网络可能给人际关系带来的种种消极影
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利用网络交流也会给人际 响,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把消极影响控
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制在最小的程度。
!" 网络交流的无限性容易拉大网络人与现实 (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人的距离 据统计,互联网上有 ’% 多万个黄色网站,西方
网络的出现使人类多了一个另类世界。这个世 一家调查机构的报告表明,在互联网上随便点击,平
界,内容的丰富性,色彩的多样性,全面刺激和触动 均每 ( 次就有 ! 次可能点到黄色网站。更令人忧虑
人的感官,使人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但是,由于它 的是,观看这些不健康信息的网民越来越低龄化。
能够紧紧地把人吸引在屏幕面前,使之每天漫游在 他们怀着一种好奇心,总想寻求点刺激,又缺乏自控
网上,从而影响了这些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 能力,从而成了一些黄色网站的常客,不仅荒废了学
网民感到很少专注地思考问题,很少主动与人交 业,而且损害了身心健康,甚至误入歧途。按照《国
流,总是忙于点击,等待页面的出现,无暇也不愿与 际互联网安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网吧经营行为
自己身边的人直接对话与交流,有什么问题都去网 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上查询,似乎网上什么都有,渐渐地把身边最近的、 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各种不良信
更能直接交流的人员抛于脑后,产生了距离感。 息,如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信息
#" 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容易使人产生心理病变 等。但实际上不管是谁,只要交钱就可以上网,不受
网络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神秘世界,在这个世 任何约束,法规执行不力。因此,应制定出一整套严
界里,精神与物质,过去与未来,可能与现实, 厉打击网络犯罪分子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不
真实与虚拟等的分界都变得一片模糊,虚拟现实 仅要制定《网络言论法》、
《网络著作法》,而且要建立
容易使人沉溺其中,造成新的精神空虚。有的人 网上信用制度,增强网上交流的安全感。
长期停留在电脑前,出现了网络分裂症。一天 #$ (二)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
小时,除去吃饭睡觉,至少有 !% 小时在虚拟的世 交往是人的本能,人际交往的目的之一就是情
界中度过,每天不得不关机的时候,总有些留恋 感的表述和交流。从人的需求层次上讲,人的基本
和痛恨,好像初恋又好像失恋。在电脑前,与一 需求实现后,势必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包括
个面无表情、没有思想的机器长期处在一起,人 情感需求的满足,精神的满足,而人际交往就是满足
的灵性会逐渐减弱,人的感情也会逐渐衰退,精 精神需求的必要条件。网络交往虽然不是面对面的
神无所寄托,一切都处于模糊之中,心中自然会 直接交流,但一样有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网上交
生出一种恐慌和失落感。 流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道德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种
&" 网络交流的无序性容易抹杀人的正常情感 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在网上要学会尊重他人,自
网络使人际交往冲破了工业社会交往的限制, 觉维护他人的利益,不要侵害别人的权利。
表面看来,这或许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给所 (三)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和“每个人的自由 网络文化对恒常文化价值观有一种涣散力,对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提供了技术层面 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这给人的交往观带来了影
的某种支撑。实际上,网上信息交往的快捷使现实 响。现在有不少人已将网络作为沟通工具,它不单
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反而越来越少、越来越难。虚 让人们增强人际联系,更成为认识新朋友的途径。
拟世界也给人们带来了混乱乃至无序,出现了新的 另外,网络被视为一个自由讲话的空间及能够真正
犯罪形式与手段,成了新的罪恶的庇护之所。由于 表达自己的地方。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利用网络“打
网站鱼龙混杂,网民的身份又模糊不清,一些青年 发时间”,
“多认识朋友”,
“东拉西扯”,很少顾及对话

・ ($・
内容,还有人“在网络上说谎话不感到内疚”,甚至有 交往观派生出来的现象。社会要积极引导、关心、帮
人经常与“陌生人”交往,利用网络辱骂他人,一些青 助网络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际观,树立正确的情
年人过分沉迷于网络,以致以之取代一般的人际沟 感观、友谊观,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通渠道,或忽略生活的其他部分,这些都是不正常的 责任编辑 朱彤晖

!"# $#%&’()’* +,-./% ’$ -#(*’$.0 (#0.%+’$*


#$ %&’
! "#$%&’(#)’ *+ ,-.)#/#0 1.%*23* 4).5#&/.’60 1.%*23* 7879::0 ,-.)% ;
12*%(./%( )’*+,’+* -&. /-&’0+1 *-+ 234+5.*62+ &’1 *-3’73’0 8&6 94 :+9:2+; .9 3* -&. <,9=0-* *-+ ’+8 /-&,&/*+,3.*3/.
&’1 3>:&/*. 9’ :+,.9’&2 ,+2&*39’.? )* -&. <++’ +’2&,03’0 *-+ /9>>=’3/&*39’ /3,/2+. &’1 :,91=/3’0 *89 @ 8&6 >=*=&2
&/*39’.? A-=.; *-+ /9>>=’3/&*39’ /&’ <+ 19’+ 13,+/*26 &’1 B=3/726? )’ *-+ >+&’*3>+; 3* -&. :,91=/+1 ’+0&*3C+ 3’5
42=+’/+.; .9 *-+ C309,9=. >+&.=,+. >=.* <+ *&7+’ *9 /,+&*+ & 4&C9,&<2+ .=,,9=’13’0. 49, *-+ 1+C+29:>+’* &’1 3’’95
C&*39’ 94 3’*+,’+* :+,.9’&2 ,+2&*39’.?
3#4 &’(5*( 3’*+,’+* *3>+.D 3’*+,’+* /2=*=,+D :+,.9’&2 ,+2&*39’.

(上接 EF 页)

! " # 刘家兴 $ 民事诉讼法学 G % H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


%&&*$
! ( # 徐瑞柏,汤树华 $ 经济审判实用全书 G % H $ 北京:中国经济出 ! %’ # 杰弗里・/・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 $ 美国民事诉讼法
版社,
%&&)$ 导论 G % H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 # 王怀安 $ 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 G % H $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语词典
%&&+$ G % H $ 商务印书馆,%&*"$
! & # 刘璐,高言 $ 民事诉讼法理解适用与案例评析 G % H $ 北京:人 ! %" # 章武生 $ 民事案件管辖异议初探〔0〕 (" ):
$ 法学研究,%&&-,
民法院出版社,
%&&"$ *’ 1 *($
! %, # 张卫平 $ 民事诉讼法教程 G % H $ 北京:法律出版社,%&&*$ 注释:
! %% # 柴发邦 $ 民事诉讼法学 G % H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从理论上讲,受不同法院裁判应当得到同样的结果。但这种
! %+ # 江伟 $ 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 G % H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公正理念在实践中往往被打破,管辖错误会影响案件的公正裁判。
社,%&&*$
! %- # 江伟: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 ! % #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6$ %"# 0#7+*0.%+’$ -#(8#/%+’$ ’8 %"# 9:(+*5+%+’$ ’29#/%+’$ +$ ’:( /’:$%(4


#$ I-&95<9
! "#$%&’(#)’ *+ <.)%)=# %)> ?=*)*(.=0 @%.+#)A 4).5#&/.’60 @%.+#)A 7B8::70 ,-.)% ;
12*%(./%; A-+ &,*3/2+ 1+43’+1 *-+ /9’/+:* 94 *-+ J=,3.13/*39’ 9<J+/*39’ &0&3’ *-,9=0- *-+ /9>:&,3..39’ 94 *-+ 195
>+.*3/ &’1 &<,9&1 /3C32 &/*39’ 2+03.2&*3C+ +K&>:2+? )* :,9:9.+ *-&* 9=, /9=’*,6 .-9=21 .*3:=2&*+ *+223’0 9<230&*39’ &.
*-+ :,+,+B=3.3*+ 8-3/- &1>3’3.*+,. *-+ 9<J+/*39’ ,30-* 49, *-+ :&,*6 94 *-+ /9=,* 8-32+ ,+C3.3’0 *-+ /3C32 &/*39’ &45
*+,8&,1.? A-+ *+K* *-3’7. *-&* :+,.9’. >&03’0 ,+/+3C+ :=’3.->+’* 94 1+*+’*39’ &,+ &22 .=<J+/*. 94 *-+ J=,3.13/*39’
9<J+/*39’ J=,3.13/*39’ 9<J+/*39’ >=.* <+ :=* 49,8&,1 &’1 .*&*+ *-+ ,+&.9’. 3’ *-+ 2+0&2 :+,391? A-+ .3*=&*39’ *-&* *-+
J=,3.13/*39’ 9<J+/*39’ 3. +.*&<23.-+1 J=10+1 <6 *-+ /9=,* 94 ,+/+3C3’0 *-+ 2&8.=3* 19+.’ ’* .=3*&<2+ 49, *-+ LM*- :,95
C3.39’ 9’ *,&’.4+,3’0 J=,3.13/*39’ 49, 9=, /9=’*,6 /=,,+’* /3C32 :,9/+1=,+ &/*?
)#4 &’(5*; J=,3.13/*39’D J=,3.13/*39’ 9<J+/*9’D 2+03.2&*39’D /3C32 :,9/+1=,+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