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教授与真法先修文集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8

李少波教授与真法先修文集

今天起兴念--- 收集李少波教授与一些真法前辈的精品文章。希望全体功友也能
发帖助一臂之力,早日完成文集。

1) 健身长寿法
2) 练功八触
3) 真气运行学与老子的“道”
4)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5) 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之管见
6) 谈谈意守丹田及三步功法
7) 真气运行法的辅导艺术与指导方法
8) 真气运行法治病机理分析
9) 《黄帝内经》真气摄生保健说
10)《黄帝内经》真气运行说
11) 克期通督:真气运行法练功火候
12) 对真气运行法的些须认识
13) 真气运行学术的核心—“注意呼气”
14) 真气运行学术简介
15) 真气运行学术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
16) 真气运行学术的中医理论
17) 真气运行理论的真气运行
18) 真气运行理论的生命呼吸
19) 真气运行理论的摄生沿革
20) 真气运行理论的黄帝内经
21) 真气运行理论的《内经图》说
22) 真气运行理论的诸家印证
23) 真气运行理论的宇宙自然
24) 《真气运行学》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
25) 真气运行与美容健身
26) 练功的生活定位
27) 预防学说及真气运行五步实践静功纺治疾病
28) 真气运行对五脏的影响
29)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疗效
30) 临床观察
31)浅谈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机理
32) 精气神及其相互关系

1
1) 健身长寿法

健身长寿法——李少波教授

欲求长寿,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古人说:“先求驻世延年策,后求长生不老
方”,看来健身是一回事,长生则是另有方法的。
健身之法有很多,如登山、游泳、跑步、体操、武术、导引等。但要根据个人体
质,选择适当的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如选择不当,也会招损,所以
也有健身而不得长寿的。据调查武术界有名的拳师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十岁。搞激
烈运动的,晚年衰退的较快,因为他们的锻炼方法,是为了达到某种技术水平,
而不是为了健康长寿。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生命在运动”。这句话听来好像有道理,仔细推敲,又存
在着片面性。一般老人和体弱多病者,根本运动不起来,即使有运动能力的人,
一味追求运动,掌握不好量和度,也会造成消耗而致损伤。尤其如要益寿延年,
只强调运动就难以胜任了。
不论内功和外功,都是用内动形式达到健身长寿的。内功以静极生动的自然法则
鼓舞人体生命潜力,延缓衰退,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外功即借助肢体的运动,
导引行气,使思想集中,慢慢地由动复静,动静相育而合于自然的生机。实践证
明,静功为长寿的基本方法,动功可作为辅助的方法。有专练动功的人,往往多
注意外形,而忽略了内功,所以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什么效果。
“静”的提法很早。练功到了极端精微奥妙的境界,达到一念不起,但觉得
有一种深远而恍惚的力量,在身体内外发挥作用,正如《老子》所说:“道之为
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
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说明窃窃冥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信
而有征,真实不虚。要练出这样的成绩,必须端正身心,清静无为,勿使身体过
度疲劳,保持精力充沛,就可以长生。这说明古人对于延长人体生命的方法,是
“静以养生”的。
老子本静以养生的精神,提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的功夫,在呼吸吐纳的方法上,有深刻的研究,他认为呼吸运动,在人体生理
活动中起主要作用;他说:“天地之间,有犹囊龠乎?”“绵绵若存,用之不
勤”,形容人的呼吸像箱那样往来生风,由外呼吸推动的内呼吸旺盛时,外呼
吸反而似有似无,深细匀长,感到吸不完呼不尽,这时感到遍体舒适,生机盎
然,真是无边风月自在。
庄子,对长生之道谈得很为明确,他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
性,可以养亲(新),可以尽年”。指出关键在于沟通任督,使真气缘督脉经常
运动,使后天返先天,更提倡动静结合,“呼吸吹乎,吐故纳新,熊经鸟伸,
为寿而已”
以上各家各派,都是以静坐调息,沟通任督为主要手段,以达到健康长寿的
目的。
祖国医学《内经》对健康长寿之法记载很详细,《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要脑子安静下来,真气便可以从之而

2
生,精神内守丹田,神不外驰,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然患病的机会
就少了。无病即可健康延年。
什么是真气呢?《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
充身者也”,意即呼吸摄取天阳,饮食摄取地阴,合并而化生能量,为人体生
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
气消失,生命结束。所以要研究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必须抓住培养真气这个关键

百岁是生理上应得的寿数,根据动物寿命是成长期的五倍这个公式计算,人
的成长期为二十年,即为一百岁。依据细胞分裂计算,人体自有生命时开始,细
胞分裂五十次左右,生命不再继续。细胞分裂期为二点四年,以此计算可得一百
二十岁,假如能够找出延缓分裂期的方法,或恢复细胞再生的力量,不正是延
长寿命的方法吗?
真气运动法就是根据《内经》的理论,以及历代各家的文献记载,通过数十年
的亲身实践,证之以生理,验之于临床,总结成的五步功法,即 1、呼吸注意心
窝部;2、意息相随丹田趋;3、调息凝神守丹田;4、通督勿忘复勿助;5、元神蓄
力蓄生机。
真气运动法综合了各家之长,如研究道家练丹,用武火、文火、止火等各个阶
段,以安排合理的呼吸方法;根据佛家六妙法门的不同的息法,提出了调息是
意随息(真息)动,排除了以意领气的弊端;儒家的守中,静以待气,若能长
守,必有所成。更根据现代生理学,制定了真气运行的特定呼吸法,使真气第一
步集中在“中丹田”摄取能源(摄能),化生能量,到“下丹田”培养真气
(固命),积气冲关;至“上丹田”还精补脑,积精全神(修性),通过五步
功序,三个阶段,完成 “小周天”与“大周天”的过程。起到练精化气,练气
化神,练神还虚,虚无生气,生生不息的作用。
真气运动法运用于人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从有为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所以
说“真法无为却有为,有为是为化无为,有为无为为因果,无为之中无不为”
2) 练功八触

在锻炼五步功法的过程中,体内的能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总结归纳了八
种,称之为"八触"。时而感到身体很"大",时而感到身体很"小",有时感到身体
很"轻 ",有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的现象,有时感觉身体很"凉",而"热"的感
觉出现的最快也最多,还有"痒"、"麻"的感觉。除了以上的"八触",实际功中的
动态比这些还要多,如自发运动,光感,还有残、异等现象。

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都是积极有益的。有些人
遇到这个现象,延医诊治,医者不知,乱投药石,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这个
道理,成为精神负担。有人好奇,追求这些现象,越注意越厉害,以致不能控制
凡此种种,都是没有讲清道理的关系。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不正
确的思想和行为。遇到以上触动现象,既不必好奇追求,更不要惊慌失措,只要
安静地坐功,意守丹田,过些时候就平复了。

动 静 关 系

3
动与静,是宇宙间事物运动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真气运行法有效地利
用了静与动的关系,促进真气运行,使机体更好地发挥生命活力,以达到祛病
延年的目的。

有动必然有静,有静必然有动。静极生动,动极复静。静是动的基础,动
是静的力量表现。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也不能脱离
这个规律。形体属阴主静,真气属阳主动。气离形则无所依附,形无气则成块然
死物。必须阴阳互根,动静相育,形气并存,才是活泼泼的一派生机。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
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触动现象是多
种多样的,身体各部机能处于积极主动、生意盎然的状态。这哪里是什么静和定
这不过是一种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规律的真气运行罢了,这叫静极生动。
所谓的静只能说是对外界反应或思维活动暂时的相对的静。

生命体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练静功者,虽然没有姿势活动,也是
由有为而至于无为的。练功过程中,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前三田、后三关都有非
常激烈的活动。尤其在攻后三关时,真气活动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
被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量控制了自己。这种力量则是由静极生动和动极复静而形成
的。人们对静极生动是熟知的、是欢迎的,知道必须依靠这个动力去攻关,但对
动极复静的现象则茫然无知,产生疑虑而不知所措。其实事物动到一定的程度,
必然要静下来休整生息,以利再动。这是日常的自然现象。真气活动一段时间后
必须要安定静止的休整培养出更大的力量。因此,在练功过程中突然发现丹田感
觉消失或真气行行停停等现象,都是正常的,不要有疑虑。只要安心地继续培养
丹田力量,自可使真气再次活跃起来。

总之,真气运行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层次,都是发挥了
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的自然规律完成的。
3) 真气运行学与老子的“道”——老子文化国
际论坛论文
- 李 少 波

真气(元气)是中医学基本概念之一,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
泉。中医理论研究证明,旺盛的真气运行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又是抗病免疫、
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培养真气,促进真气运行,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
有效地和疾病衰老做斗争,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所以人体和真气的关系也
可简单的描述为: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
命结束。

真气运行法源于老子哲学和中医理论

4
真气既然是人体之本,那末,真气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培养的?老子
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又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
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黄帝内经》说:“恬儋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以看出老子和中医经典都对道、真气、人的生命、阴与阳、动与静等有精辟
论述。然而,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和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些思想染上了神秘和
离奇的色彩。有关论述不是纯驳不一,便是隐晦多喻,以至探索者不敢问津,学
者无从捉摸,本来是人类可以认识的自然规律,反而变得光怪陆离了。使得老子
宝贵的哲学思想不能为人民造福,殊感可惜。笔者一生致力于真气运行学的研究
经 60 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明白了真气产生的机制和在人体内运行的原理,从
而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理论。在 90 岁高龄时,出版了著作《真气运行学》。
该书从专业角度讲是中医理论,但通篇贯穿着老子的哲学思想。关于真气运行运
行法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详细内容请参见李少波著《真气运行学》,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2 年版)简单地说,就是根据阴阳互根,动静相育,体用并
存。保持动态平衡生理机制的需要,用特定的方法,集中思想,调整呼吸(关键
是注意呼气),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层的自
调能力,恢复先天的生理机制。其中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和呼吸系统的推动作用
尤为重要。

笔者是怎样走上研究老子哲学思想之路的?说起来颇有离奇色彩。我生于
1910 年 2 月,自幼体弱多病,后又患矽肺和肺结核等不治之症,说不尽的痛,
道不尽的苦。在医药失效,生机欲绝的时刻,随祖父学习吐纳导引之术,行气摄
生,动静行修而自医。每日勤修苦练,并攻读中医经典、老子之道,以印证自己
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相互比照,无一不符。渐悟医源于道,道可道,非常道。随
着功夫的精进,自身的疾病日渐转愈,精力复常。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边实
践边探索,逐步体会到宇宙万物无不服从老子的道。体验到人体真气产生并沿经
络运行的规律。10 多年的自练自养,健壮了体魄,开悟了智慧,由病而医,由
医而悟道。暗暗下定决心,进一步探索道的奥秘,人体生命之真谛。1936 年,毅
然离开了河北故土,西去川陕秦陇,游访名山大川,寻访贤哲名流,以期精益
求精。在陇东崆峒道教第一山,得其指点至道之精,至道之极,阴阳之原,合而
为一之宇宙精神。后又潜心钻研医、道、儒、释及各家养生学理论。不辍苦练,实践
出真知,进一步认识到医道同源,人天一体,相互为用。

一、对《道德经·15 章》的诠释

我认为老子的大智大慧,源于修炼,能写出《道德经》这部修炼养生的开山
之作足见其功夫之高。人脑于大自然相通,是宇宙的缩影,本来就储存有宇宙的
奥秘。老子正是通过练功,达到超常入静,于是脑海深处的智力资源被开发了出

5
来,从而产生了千古奇书《道德经》。这是“恍恍惚惚”(功态)中得来的,所 以
记录下来也让人觉得“恍恍惚惚”。读《道德经》的窍门是“悟”,而要“悟”的
明白,必须要切身修炼。
《道德 经·十五章》所描述的过程与真气运行法修炼过程
完全吻合。正如老子所说: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强为之容。

豫焉,若冬之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涣兮,若冰之将释。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可蔽而新成。

以上短短 98 个字,既描写了修炼真气运行法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行为,
又描述了练功到一定程度,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全身关节感到流动疏脱,内
呼吸旺盛,皮肤毛窍随呼吸而动的生理活动情况;也指出了练功有成后,由衰
返壮,蔽而新成的道理。下面给出详细的解释。

(1)古之善为道者,微秒玄通,深不可识。

古时有学识的人,善于研究人体生命、自然界变化和人与自然相关的规律,
把这个规律叫做道。这一章具体谈养生的道理。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和知识识细致、深远而通达的,深刻到一般人所不能认识。

(2)夫唯不可识,强为之容。

6
正因为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为了使这个道理发扬光大,所以勉强加以描
述。为什么说勉强加以形容呢?《老子》开始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可见这个自然法则的道,和身体的生理变化,限于当时的条件,是不
容易说清楚的。并且还说:“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感到越想说得清楚,越不
象本来面目;越是一意追求,越无路可通。张三丰说:“道从虚无生一气”,静
极生动才是自然变化的规律。

(3)豫焉,若冬之涉川。

人们对这个微妙玄通的道理,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事前要谨慎啊,要象
冬天赤脚过河那样小心谨慎地接触;虽然非常向往,又怕出毛病,踌躇不前,
不敢毅然一试。

(4)犹兮,若畏四邻。

要从事实践,就必须选择一个清静适宜的环境,避免他人的干扰。因此择地
要反复考虑,要象提防领国的围攻那样谨慎。

(5)俨兮,其若客。

坐功的时候,必须端正身心排除杂念,所以表现得恭谨严肃,象面对着宾
客那样认真,注意着调息的方法。

(6)敦兮,其若扑。

进一步到了忘我的程度,对全身失去分别的感觉,似无意识活动敦厚地象
未经雕刻的素材。

(7) 旷兮,其若谷。

坐到无物无我的境界,但觉得有那么一种空旷而界远的样子,象是一个深
山幽谷。

(8)涣兮,若冰之将释。

坐功到一定的程度,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全身关节尤其两肩和两膝部位感
到流动疏脱,象春冰将融那样松利舒适。

(9)混兮,其若浊。

在内呼吸旺盛时,皮肤毛窍都随呼吸而呼吸,全身里外无处不随呼吸活动,
包容一切,象长江大河的混浊。并且这些活动都是一致的,就象泥沙在江河里翻
滚着,既是清楚的细小个体,但又没办法分开。

7
(10)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谁能在这种内呼吸旺盛的情况下,静止以待,内呼吸越加旺盛,各组织细
胞气机通透良好,那种全身活动的现象慢慢的都感觉不到了,就好象浊流澄清
了一样。

(11)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持久地坐下去,丹田里的真气就会慢慢地充集
增长活动起来,这就是静极生动。

(12)保此道者不欲盈。

保持这个养生之道的人,他不会自满的。谦受益,满招损。

(13)夫唯不盈,故可蔽而新成。

正因为他不自满,才能持之以恒,努力钻研,是丹田力量不断增长,贯通
督脉,后天返先天,由衰返壮,使衰退了的身体恢复健康。“若得不老,还精补
脑”正是蔽而新成的生理机制。

三、国外专家学者对《道德经·15 章》的解释

国外专家学者对《道德经·15 章》的解释大同小异,他们都是从现代自然科
学的角度解读的,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工学院教授郑鸿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现陈述如下,供大家比较研究。

古时忠诚于道的君主,

是一敏锐和通达的人,

但他深藏而不为人知。

就是因为他不被了解,

故只可勉强为他写照:

谨慎的,像冬天踏冰过河;

犹豫的,像恐惧他的四邻;

保守的,像有礼貌的贵宾;

8
和顺的,像将溶水的冰块;

诚实的,像一块原生素材;

开诚的,像一空旷的山谷;

浑乱的,像很浑浊的河水。

谁能停止内心中的混浊?

安静下来,自会逐渐澄清。

谁能从长期宁静后复生?

经过活动自会逐渐更生。

终于道的不愿到达极端,

就是因为没有达到极端,

故能不蔽旧而得新成功。

(西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杨永保副教授帮助整理该文,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少波著. 真气运行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2][美]郑鸿著. 老子思想新释[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杨永保 李天晓.《真气运行学》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J]. 现代
养生,2006(4).
4)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李少波 指导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研究所 李长隽 指


导 李少波(摘自《气功》91 年第六期)

近年来,我们在李少波主任所传练的真气运行法三字诀“调、凝、守”的基
础上,对真气运行五步功的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经过三年临床验证,80%
以上的练功者,20 天左右即可通督,40 天左右可进入真气运行中高级“虚明”

9
境界(注:本人认为 40 天可进入虚明境界一说过于夸大,当然也可能是对虚明
境界的理解不同)。其关键在于:
一、道法自然
《道德经》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是一切养生之法都要顺应的规律。练真气运
行法,首先要顺应自身真气运行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练功初级阶段真气
运行的规律是,在宁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会聚,沿任督十
二经脉运行,自生自化,调节机体。把这种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划分,
真气在丹田会聚为相对静态,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态。真气的静态
和动态之间的转化,遵循着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其次,由于每个人
性格、性别、年龄、疾病等个体差异的原因,练功时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
指导练功者不仅要顺应真气运行的总规律,还必须顺应每个练功者的具体情况,
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二、守机
守机,就是把握真气运行动静转化之时机练功。古人说“药物易知,火候难
传”。李少波主任所传“守机”,揭示了气功修炼之奥秘。 《周 易~艮卦》中说:时
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意即随着事物运动之时机,因势利导使
之动或静。练功者意念的运动(导引)和静止(意守)不能违背真气动静转化的
时机。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顺应真气运行的规律,把握每步功法之间转化之时机

三、掌握要领
真气运行法是李少波主任遵循《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理论设置的
因此,真气运行法自始至终练功要旨是克服杂念入静,大量实践证明,练功者
谁入静好,谁功力增长就快。所以,不论练那一步功,都要在入静上下功夫。下
面对真气运行前四步功法具体要领分别作一介绍。
(一)呼气注意心窝部 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呼气注意心窝部。呼吸要
自然,不可过分延长呼气,以免引起胸闷不适。心窝部是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范围
不必死守一点,也不必管皮肤表面还是深层,只要思想能集中这个范围,可以
灵活对待,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练功体会顺其自然进行指导,关键在于 “静
”。功前功后,加练咽津功。练功时心窝部有沉重、温热、发凉、疼痛等反应,功后
消失或减轻。每个人感觉不尽相同,不可追求某一种感觉,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
以顺应真气自身调节的规律。心窝部的种种感觉到一定程度,在练功过程中就有
自然向下丹田运动的趋势,这标志着第一部功完成,练第二步功时机成熟。因每
个人的体质,入静程度的好坏,完成第一步功的时间不尽相同,应以第一步功
完成的标志为准。
(二)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练到心窝部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
时,随其自然运动之势,呼气时用意念将气感向下丹田推进。此时需加练《真气
运行法~五禽导引》猿式功(方法详见《增订真气运行法》一书)。因各人具体情况
不同,反应也不同。常见反应是肠鸣矢气、口水增多、经脉触动等。当下丹田有了
明显气感时,标志着第二步功完成,练第三步功时机成熟。以第二步功完成标志
为准。
(三)调息凝神守丹田 当第二步功练到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就不再
注意呼气,纯任自然呼吸,只将意念守在下丹田部位。此时动功配合与第二步相
同。在练第三步功法的过程中,肾间动气,十二经脉的根本得到强化,除下丹田
有明显的气感外,全身的气感也相对地越来越多,这是真气调通经脉的反应,

10
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不可因气感复生杂念干扰入静。当按第三步练到一定
程度,练功时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的现象,这标志真气已进入督脉,可按第
四步修炼。
(四)通督勿忘复勿助 当丹田真气饱满时,同时意守下丹田和命门,
丹田真气力量不足,重新按第三步修炼。当真气沿督脉上升时不要用意念向上导
引(勿助),而用意念随着气感,气动于先,意随于后,气行则任其行,气止
则任其止(勿忘)。动功配合可先练五禽导引猿式三遍,再加练鹿式七遍。因第
四步功是真气运行初级功最后一步,也是气感反应达到高峰时期,这时候更要
时时提醒练功者不可因变化不定的气感产生杂念,或追求,或恐惧等,要在入
静上下功夫,才能使气感慢慢稳定,使功夫进入真气运行法中高层次。通督时一
般来说在督脉循行线上,依次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两肾汤煎、项背强急、玉
枕气阻、百会灵动、印堂拘紧、面部奇痒、舌尖发麻等一系列反应,或者出现或热
或凉的气流沿督脉上升到头顶、印堂的现象,这说明已经通督,通督后即可按第
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进行修炼。(另有专篇介绍)至于通督的时间与丹田
真气力量的强弱有关,不可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 全文完)
5) 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之管见

李 少 波(2001 年 5 月 10 曰)

我年届九十有二。在这里,我谨就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自
己的意见。管见所及,不妥之处,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振兴中医,靠中医学术;发展中医,要提高中医学术。提高中医学术与发展中医
理论体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如何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其研究方向是什么,就
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这些年来,关于中医理论体系发展大致有三种类型,
即继承型、发展型和继承发展型。受到普遍赞同的是继承发展型。它是保持中医优
势前提下的发展,是围绕原有理论体系下的再发展。古代中医始源于道,轩辕黄
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得其指点,后编篡《黄帝内经》。通过实践到春秋战国时期 ,
诸子烽起,百家争鸣,对中医理论体系做了更多的补充。至东汉以张仲景为代表
的医家,完善“理、法、方、药”,发展了中医理论体系。之后,历代各家又在实
践中不断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医事业发展很快。
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在中医事业的发展中,窃以为似乎在学术理论方面没有
较大突破,沿袭的仍是过去的老路子,中医的真正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本人在多年行医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

《道德经》

《易经》等经典,并 经
躬亲实践,逐步悟出了医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的道理,对发展中医理
论体系及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不揣冒昧,提出来供
大家讨论。

第一,预防为主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内经》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 个
绚丽的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其理论遍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摄生保
健、抗衰延年的原则法,人类盛衰寿夭的自然律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
方面。它是中医学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作,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

11
仁寿,济羸劣以获安”的不易坟典。而其中的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则是预防医
学的重要体现。如,《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有人评
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在今天和将来都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论是未
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于萌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 《素问•评 热
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 不
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 可
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退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
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本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法,其主导思想就是在于培养真气
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想的实践方法。

其次,经络活动的实质应作为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关于
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虽经多年的探索,都没得出定论。其实,《内经》对经络活
动实质早有明确论述,只不过是缺乏实践验证的方法。《内经》总结了古代圣人 的
实践真知,掌握了人与自然的规律性,制定了不违自然的摄生方法。 《素问•上 古
天真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很明白,安静
下来,什么也不去想,真气便从之而生,旺盛运行;内守自身,神不外驰,正
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就无从产生。《灵枢•刺节真邪论》:“真气者,所受于 天
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的是真气是天阴、地阴化合的人体生命能量。那么,
真气是怎样运行呢?《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循
环无端、周行不殆的经络之气,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李时珍有云:“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抱神从静,虚无生气,积精全神,行气摄生;
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恬憺无为,乃能行气。静定中方知真气旺盛地循经运行,
才是保健摄生的至真手段。据此,本人提出了真气运行学说,并创编了实践方法
通过多年临床验证,对经络的活动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感知,也获得了药物
所不能及的理想效果。该法从凝神调息入手,培养真气,贯通任督,燮理阴阳,
强壮脏腑,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对各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均有显著
疗效,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乃至阴阳五行学说都可得到验证。

综上所谈,本人以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应该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做到
提纲挈领。当前应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和经络学说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专题治疗,
力争有一个突破。

二 00 一年五月十日
6) 谈谈意守丹田及三步功法

谈谈意守丹田及三步功法 ----李少波

(注:这篇文章介绍的方法,相比现在的五步功要简约的多,但要点都指出来

12
了,可谓字字珠玑,没一句多余的话。这是我百看不厌的一篇文章,虽没有后来
的五步功那么具体,但言简意深,说理浅显易懂,令人回味无穷。由于发表在
60 年代初,从中可看到李老功法的原始面貌和他对气功的理解认识,应该对大
家有所启发!)
锻炼的时候,特别强调意守丹田。所谓丹田,就是古炼丹家结内丹的地方,
因为派别不同,所指的部位也不一致,但以脐下方三寸的说法为最多。
练功时为什么要意守丹田呢?人体真气的运行,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
百体,都是沿着经络分布而完成的。十二正经(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
阴),奇经八脉(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都是互相贯通,一脉相
承的。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此
可见,经络在人体的重要性了。
冲脉为经脉之海;任脉总管各个阴经;督脉总管各个阳经;带脉却绕身体
一周,总束阴阳各经。冲、任、督、带都起于丹田,十二经络也都直接或间接通过
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所以说,丹田实在是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
故又有气海之称。意守丹田就是为了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通八脉
恢复先天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再生力量。
有功夫的人,当他练功的时候,感到呼气吸气都集中在丹田,这股气称为
真气。真气在人体很重要,真气充足,精神充沛,生机旺盛;真气不足,体质衰
弱,百病丛生。
气是怎样进入丹田的呢?气在上焦的叫宗气,在中焦的叫中气,在下焦的
叫元气,统称为元真之气,只因汇集在不同的部位而名字不相同而已。要把气送
到丹田,需要运用呼吸运动,加上意识的诱导。当吸气的时候,肋骨向外向上方
运动,下焦元气即上升。呼气时,两肋向内向下合,上焦的宗气和中焦的中气被
迫沿着任脉往下行。这时加以意识诱导,气便慢慢和丹田接近。这样练得时间长
了,便会感到一呼一吸都集中在丹田。
这个为什么能治病呢?就我在练功中所体验的,谈谈三步工夫及其对治病
的效果。
第一步:练精化气。精是氧气和养分的总称,氧从呼吸来,养分从食料来,
两者都随着血液营养全身。它们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和能(真气),就是练
精化气的过程。真气是人体的动力,真气存在,人体活泼,真气消失,人便无法
生存。为了使真气充足,就需要更好地利用氧气和养分。当氧气吸进肺部,压向
心窝,心窝即产生一种热感,然后再送到丹田,这时小腹便会感到发热,并有
气丘隆起,脚心、腰部也跟着感到发热。这些热感的产生,说明人体内热能增加
了。因此,凡是因热能不足而引起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作呕吐酸水、肠吸收力减退、经常腹泻、肠粘膜分泌不足的便秘、下元
虚冷、小腹常痛等,都可以随着功夫的进步,逐渐消除症状,恢复生理机能。
第二步:练气化神。在第一步功夫的基础上,真气守在丹田,使人有一股温
和朗润的感觉,浑身轻快。随着功夫的进步会感到有一股力量沿着尾闾脊髓直达
大脑。这时,人对外界一切刺激,都无感觉。这一段过程,叫积气冲阙,可使督
脉贯通,肾气入脑,增强肾上腺和脑垂体的功能。这对于保持年轻,延长寿命有
积极的意义。因此,凡由于内分泌腺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记忆力衰退、消化
不良、耳鸣目眩、易喜易怒、未老先衰、性机能减退、毛发脱落、皮肤干燥、月经不调
疲乏无力等疾病,都可以治疗。
第三步:练神还虚。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行。这时,内分泌和神经相互促进

13
充分发挥对机体的调节能力,使全身轻松愉快,好似全身都在呼吸,这说明三
焦畅通,经脉畅达。因此,凡由于三焦不通,循环系统障碍,新陈代谢不好,呼
吸系统的病变如高血压、心脏病、肝肿大、肺结核、矽肺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对肺结核,由于呼吸形式改变,次数减少,使肺部得到适当的休息,效果
显著。
当然,以上所说的三步功,并不是绝对分开的,只是为了便于解说而已。这
三步工夫,是长期静坐、调息、意守丹田不断锻炼中逐渐产生的。因此,练功时一
定要有耐心、信心,决不能急于求成。
7) 真气运行法的辅导艺术与指导方法

李少波 讲述 沐林 整理

在杭州第二届全国真气运行法培训班期间,参加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
学员近五百人,浙江省真气运行研究协会组织起二十余人的辅导员在培训班上
服务。为提高辅导人员的指导水平,“真法”创始人,培训班得主授者李少波教
授和他的协教老师欧阳舜华副教授和宋振林主任,都对辅导员们进行了指导。李
教授还专门作了 “真气运行法的辅导艺术和指导方法”的讲话。兹将讲话内容
整理如下:

作为真气运行法练功的辅导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功力,有百斤
的能力去进行 50 斤的行为就很从容。这次培训班上,我在三个班(普及班、提高
班、老干班)上讲课,由欧阳和宋振林两位老师带着大家练功,我又在下面给有
病的学员作个别指导,学员们练功还是练得很有成效的。

作为一个辅导员,必然就有一个辅导艺术的问题,尽管自己把功理功法
掌握得很好了,也还有个指导方法的问题。这指导艺术和方法,第一就是要尽量
减少学员、病号的复杂思想与心理活动。问题说到点子上,一点就行,不是说得
越多越好,说多了就会使学员思想复杂了,心理增加了负担,尽管出于好心,
但却容易产生副作用。

第二是练到哪一步,指导哪一部功,不能超前过早,使学员有追求、急躁
情绪。到什么时候,该讲什么讲什么,这才是循循善诱。我们讲课也是边练边讲
有的是先讲一大套,学功者反而练不成功,思想复杂了嘛!我们的功理功法是
从老、庄、
《内经》中来的,老子的思想是“无为”,是越清静越好。我们的指导 方
法就是要使学员的脑子清静,能上功,多给意念就容易其副作用。给了意念,三
引两引就容易出毛病。咱们的功法本身是可*的,是符合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
只要执行功法、掌握要领就行了。“意随息动”而不是“气随意动”,所谓“毋
忘毋助”就是这样。方法越多,效果不见得怎么样。

第三,我们的功法是能治病的,但不要老是纠缠在病上,顾问多了,反
而让他练不好。练好了功,他的病怎么样尽可以让他自己讲。有时像是关心人家
的病情,实际上反而不好,这得要讲清楚。我们对病人的关心、开导是必要的,
要让病人树立信心,而减少追求想法。能掌握这一点,就不可能有问题。承担辅

14
导工作,能使学员、病员不多问了,就说明你指导成功了。问的越多的人,进步
越慢,活思想越多,练功就难练好。要是今天这么办一办,明天那么捣一捣,这
样诱导,那样导引,就会把人家本身的气机捣乱。特别是社会上已有这样的习气
自己不肯下功夫练功,总希望人家给他放气,这样搞乱了,有的时候就容易有
麻烦.我们是要彻底帮助人解决问题,导引、外气那只是暂时的,过后仍然是原
样。有些地方的有好多气功门诊部,乱用外气、导引,到头来还是不行了。我们一
本初衷,坚持指导自我锻炼,希望病员永远保持健康,这也是讲医风医德。我们
走这条路,按《内经》的说法,就叫真气运行法,而不叫气功。但我们也不是反对
其他的气功,人家称我是气功大师,我就不以为然。我不是气功师,我是个中医
师,是中医院校的教师,该什么职称就是什么职称。

  第四,练功不能混乱。咱们真法强调呼气,人家气功大多讲吸气,这样一来
混杂了就必然会乱,所以练咱们的功法就不能同时练其他功法,这不是排斥其
他功法,是有原则区别。为了保证练功效果,就得有生理依据。早年我在老家有
个同学同乡,为练功呼吸的事,约定一个在家乡访,一个到外地寻,谁找到了
好方法,互相交流拉一把,结果还是被我找到了。那时我就在西南地区多少年,
就在一个道观的藏经楼里寻到一个本子,人家里面把“炼丹”的各个方面都讲
到了。还有就是老子讲的“呼接天根”,天根就在下丹田、命门的部位。现在听来
很简单,却不容易得到。
《内经》也说:“呼三吸一”,显然是重视呼气,强调 呼
气,这个注意呼气就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沟通了。咱们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简单,却
是从复杂的内容中得到的真东西。所谓返朴归真,由博返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8) 真气运行法治病机理分析

——吕直医师

引用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气功的治疗机理,至于具体的练习方法,最好是有人
指导下练习。

真气运行法治病机理分析,作者:吕直
摘自——中国气功.1999(12).-10-15

著名气功养生家李少波教授创编的真气运行法(以下简称真法),以医学理
论为指导,结合我国传统内练养生的实践,是古代养生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真法
通过凝神调息、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协调阴阳、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从而
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益智健脑的治病养生目的,是医疗气功自我
保健、自我调控、自我治疗、自我康复的有效功法之一。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和临
床实践观察,真法获得省级医学临床验证科技奖,其医疗保健功效得到权威的
《实用中医气功学》的肯定。笔者十余年前,因患慢性胃炎、溃疡病久治不愈。屡受
疼痛和出血的困扰,在李教授的指导下,锻炼真气运行法,居然完全治愈。此后
数次协助李教授在杭举办真法培训班,并进行实践观察。亲眼目睹多种慢性病、
疑难病症患者。通过真法锻炼获得了良好的治病健身效果。兹就笔者对典型病例
的观察,介绍如下,并作治疗机理的初步探讨。
病例选介(以下均略去病案)

15
1、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这一类以咳喘为主要病症的呼吸系统疾病,从病机分析,无非气虚、气逆、
痰壅或热盛。肺气虚者,补气是要务,真法首重培养真气,滋润五脏,肺气自然
得到充润;肺热壅盛、气逆咳喘,或由热邪所致。或是肝火犯肺。真法注重呼气,
心火下泄,肝火不致横逆,也就不会刑金犯肺;心肺同属上焦,心火下济、肾水
上朝,水火互济,阴阳平调,啼热自熄;至于痰浊壅滞咳喘,中医理论:“脾为
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病标在肺,病本在脾,真法培补脾胃,益气健运,
水湿无以留滞,痰浊无由为患。真法注重呼气,也有助于肺泡粘液分泌和支气管
绒毛的活动,促使肺泡、支气管中滞留的邪浊排泄,均有助于祛痰止咳平喘,有
利于肺系疾病豹康复。
 2、肠胃炎
胃肠道是饮食物摄纳、消化、吸收和排泄的主要器官,是人体生命活动能量
的主要来源。祖国医学特别重视脾胃的功能,视之为“后天之本”。胃肠道的功
能部位在中下焦脘腹,病症以食少腹胀、大便不调、神疲乏力为主症。其病机大体
都属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或湿热郁滞。真气运行法的功理功法特点就在于重视
中丹田脾胃的功能作用,首重培养脾胃元气。真法首先在中丹田心窝部培蓄真气
加强脾胃的健运功能,而后令真气沿中腹任脉下沉丹田,培养下丹田真气。中下
丹田充沛的真气对盘踞于脘腹的大小腑起到温照调理的作用,加强其消化吸收
的功能,肠胃道的邪浊也因此得到清理,故对纳少脘痛、消化不良以及湿热留滞
引起的腹痛便泻等有调治作用。
3、肝胆病
从现代医学角度,就已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真法治疗肝病的疗效至少在以
下 3 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①江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
练周天功 2 个月后,中性白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从而促进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低下的免疫功能提高,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促进乙肝病
患者的康复;②宁夏医学院实验证实,真法锻炼能使疾病个体的体液免疫
IgG、IgA、IgM 在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下,趋向于接近正常,还能调节补体活性,
使 C3、C4 含量恢复正常,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③江西省中医研究
所和南昌 334 医院联台实验对 56 倒真法习练者诱发干扰素的观察,无论是健康
者还是慢性病患者,练功前后干扰素活性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近期《大众医学》
杂志(1993 年第 7 期)“干扰素给慢性肝炎患者带来希望”一文中介绍:干扰素
治疗肝炎是利用它的抗病毒作用阻断肝炎病毒的繁殖和免疫调节作用有效地消
除肝炎病毒,从而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实验对真法治
疗肝病的机理都能作出圆满的解释。由此可见,真法治疗肝病的实效是毋容置疑
的。
4、心脏病
心脏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病毒
性心脏病等。真法的持久锻炼都能获得疗效,1991 年的培训班有从淳安和江西
南昌来的 3 位女患者,分别是“风心”和心肌病。经过 20 天的练功,身体状况
大有改观,原先是用白行车推着来的,一周以后就可自己行走,过了几天竞自
己骑着车来。胸闷、心悸现象明显减轻,以后未作长期追访,远期疗效不明。一
t3 血管疾病多数由于劳逸失度.精神情志因素所致,故现代医学有称之为社会
身心疾病的。治疗方面要注意劳逸有度,愉畅精神情志颇为重要。气功通过身、心
息的调整,让机体放松,精神宁静,整体身心得到调济休息,旺盛气血的循环

16
畅行,进一步通过调息,特别是真法注重呼气,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使交
感神经相对抑制,使神经血管进~步舒松扩张,减少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阻力,
而减轻心脏的负担,最终使心血管功能得以调整恢复。祖国医学认为心悸、头晕、
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疾病不,F 心气虚、心血虚、心肝火炎、心血瘀阻几个方面。虚
者补养气血,是真法静以养气之所长,心肝火炎以呼气泄之降之,正是真法注
重呼气之专功;心血瘀阻更是真法养气行血,活血通经之专长。
5、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病机多为肾气不足、肾精亏损或下焦虚寒。真法通过长时间的“调
息凝神守丹田”,促使“五气朝元”,五脏精气不断流注于。肾,后天补先天,
肾精运渐充沛;在无欲无求中进一步炼精化气,肾中元气自然充旺,丹田饱满、
温热,肾与膀胱的功能恢复。实验观察,真法练至丹田真气旺盛,一阳来复,肾
上腺和性腺的功能得到调整和加强,对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阳萎、小便不
利、月经不调等,都有治疗作用。
6、糖尿病
糖尿病因胰岛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糖代谢失常所致,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症。
祖国医学属消渴,有口干多饮、或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治法滋阴降火,
从调理脾肾阴阳着手。真法能平衡阴阳、互济水火,故对消渴症也有治疗作用。医
学生理学认为,胰岛分泌功能与植物性神经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兴奋副交感神
经,不仅能使血管舒张、心跳减慢、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分泌增加,而且能促
使胃肠液、胰岛液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使机体处于休整恢复,促进消化吸收、
积蓄能量和加强排泄功能的功能状态。真气运行法以静练为主,静以养气,另一
方面注重呼气,兴奋副交感神经,加强胰岛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而
对糖尿病有着直接的治疗作用。
7、关节炎
关节炎病症是由于病邪滞留于经络关节,气血不畅所致,所谓“不通则痛
”。真气运行法培养真气,贯注任督,以打通小周天为基础,进而旺盛的真气自
然循经流注于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之中,真气冲击闭阻于关节的风寒湿热之邪,
有病关节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正是气攻病灶的良性反应,一旦痹阻的关节经
气流畅,病气冲刷殆尽,则关节病症得以治愈,比药物消炎、祛风湿、温经止痛
作用有更大的效果。练功者只要认清气攻病灶的反应,暂时忍受病痛的干扰,坚
持练功积气,彻底疏通经络,排尽病气,是治疗的关键。
8、脑神经血管损伤后遗症
脑神经血管病指大脑因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枢神经血管的病变,如
中风、脑震荡、脑外伤引起的剧烈头痛、昏迷、脑内出血等,急性期唯以手术清除
瘀血、修复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降低颅内压、醒脑开窍等。其后遗症多有头晕、头
痛及运动、语言、思维障碍,也正是中医、针灸、气功疗法的适应症。中医治疗以活
血化癣、舒经通络、益智醒脑为原则,真气运行法培养丹田元气,促进水火互济
协调阴阳,肝肾气阴和词,头晕得以解除;小周天贯通以后,气行十二经络,
从手三阳运走头面,又从足三阳白头面走背足,上中下之焦、头身四肢、百脉流
注,对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四肢运动障碍,起到康复治疗的作用。特别是真法还精
补脑、练气化神的效应对脑神经组织的康复更有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肾藏精
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元气还补脑髓,其益智健脑之功也得以加强。故而对语
言、思维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机理探讨

17
以上是笔者在近几年里对真法培训班学员观察到的~些疑难病症的典型治
疗病例,另外笔者还查阅到见诸杂志、报刊真法自我治疗的病症有头痛、感冒、哮
喘、肠梗阻、脊椎病、腰腿痛、肿瘤、自汗、盗汗、月经病、阳萎、不孕、皮肤病、眼病、
耳鸣、耳聋、慢性咽炎等 40 多种。从医学上讲.一方一药一法不能包治百病,然
而练好真气运行法,却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兹就真气运行法治病机理
概括分析探讨如下:
1、养气行气,无病不治
祖国医学认为.人之所以生病,由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或虚或实、正邪相
争。属虚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劳倦内伤,或年老体衰,脏腑亏损,气血
虚弱,可归结为真气、元气、正气的不足。其实者,六淫外感,七情损伤、痰瘀留
滞、气血阻碍、经络不橱,均由于“不通则痛(病)”。真气运行法遵循古代养生家
“虚无生气”、 “静极生动”的养生原理,注重虚静养气,培补真元。真法一、
二、三步静功,从培补后天脾胃元气人手,促使人体气血生化有源,进而五气朝
元,充养气海丹田,以后天补充先天,温补命门,圈养命蒂,使生命活动的原
动力充足旺盛。古代医家云:“五脏六腑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六腑之阳非此不
能发”,下焦丹田元气充旺,肾阴肾阳不亏,脏腑功能健旺,对一切虚衰之体、
虚弱之症,真法之养气作用足可起到扶弱培元、匡扶虚衰之功。真气运行法在养
气基础上强调行气,培蓄真气,贯注任督,促使阴脉之海、阳脉之汇的任督两脉
经气周行,从而才有资本、有力量流注奇经八脉,按照气机自然规律运行十二经
络,恢复人体各部分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一切邪实之证、虚实之病得到很好的调
治。练气功、练真法都讲究怡情养性,解除患者思想上的包袱,使机体、精神都处
于松静自然的状态,树立祛病健身的良性心理,这样,“恬澹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李少渡教授概括真气运行法:“培养真气,贯通经
络,协调阴阳,促进生命活动的有序化,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2、功法特色,治病契机
真气运行法是以静为主,动静结合的系统功法,静功有五步功法、混元坐和五
龙蛰法,动功有河车搬运、五禽导引和漫步周天。在调身、调心、调息三个方面珏
别于其他功法,是真法原型的传统内炼养生功法的功法特色,而使养气、行气之
功效发挥地更充分有力,这也是真法有着显著疗效的优越独到之处。
(1)凝神调息、培养真气:真法的基本练法以坐、卧式静功为主,练功中要求
凝神丹田,精神内守。通过守中静练,使真气很快在丹田培养蓄积,而不会外散
消耗。李老师称真法是“内蓄型”功法,有别于流行功法以活动肢体和全身的动
功或自发动功等“外散型”功法,稍有得气就诱导促其运动而外耗真气。真法学
练之初,意守中下丹田,注意呼气,还要求专心致志,一方面以一念代万念。诱
导帮助人静,另一方面调动心意之火,配合呼吸之风,风火相煽.促使真元阳
气萌生、壮大,故养气之功迅速快捷。不似传统内丹功凝神气穴,似守非守,也
不太强调呼吸的作用,因而得气效应相对缓慢。通过凝神调息,守中蓄气,把丹
田气海的真元之气培养积蓄的足足的,贯注任督、运行周天就有源泉、有资本,
既增强了体质,也为行气祛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导引行气、通经祛病:真气运行法在蓄养真气的前提下,令真气运行于
大小经络,以祛邪治病。在真气运行尚不根通畅的情况下,辅以动功肢体导引,
促进真气运行。动功河车搬运、五禽导引、漫步周天能恰到好处地发挥这一作用。
河车搬运能促进任督周天运行,五禽导引对琉理五脏经气、排除病气有很好的效

18
果。动静结合练功,静坐半个小时,而后导引活动 20 分钟,能使气血调和、肢体
舒展,倍感轻松自如,于祛病健身大有好处。
(3)注意呼气、顺应生理:真气运行法的调息法,无论是静功还是动功,都
强调自然呼吸、注意呼气,这一功法特色符合人体生理。有助于生命活动有序化。
人通过呼吸,吐故纳新,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呼气时排出浊气,而后大气压自
然把新鲜空气压人胸腔肺泡,呈吸气状态。人为地注重呼气,多多地吐出浊气,
就有可能多多地吸进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化生和蓄积。人体气机是
呼吸运动而升降出人,呼气时气机向下往外,吸气时气机向上往内。真气运行法
强调以呼吸运动促进气机运行,有助于真气循经周行,祛病健身。这又是真法有
别于其它医疗功法,更好地发挥强身健体功效的独到之处。

结 语
综上所述,真气运行法的治病功效显著,养生机理完备,其功理功法根据医学
理论为基础,注重养气、行气,既顺应自然生理规律。又能促进生命活动的有序
化。临床实践、科学实验和医学理论结合一致,是一个成熟优秀的医疗保健功法
值得系统总结和深人探索,促使医疗气功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登上医学科学
的大雅之堂。
9) 《黄帝内经》真气摄生保健说

吕 直医师

《黄帝内经》论摄生,调摄真气是精髓,《内经》首次提出“全真”的理论,其重
点是在摄养固全真气。
《素问遗 篇·刺法论》云:“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
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
故刺(治)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
至于“补弱全真”的原则方法,《内经》从燮理阴阳、摄养精神、养生锻炼和饮食
起居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并把它提到“道”的高度。《素 问·上古天真论》云: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二阴阳,和二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则不然也,以酒为桨
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
心,逆于生 ,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内经》的这一论述,可视为全 真
摄生的纲领,对后世医家、道家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养生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
价值。

法于阴阳,保养真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生之本,本于阴
阳”。
《内经》指出世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新生和消亡都取决于事物本身 对
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运动变化,人的生理病理同样是阴阳运动变化的结果。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气通天论》);“从阴阳
则生,逆阴阳则死”(同上),这是事物的必然规律。《内经》中善于养生、道 生
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都是善于把握天地四时的规律,“提

19
挚阴阳,把握天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法天则地,象似日月,辨
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而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素问》的《 生
气通天化》
《四气调神》
《阴阳应象》
《上古天真》等篇章对人体阴阳交通天地之气 、
遵循天地变化规律调养脏腑神气、顺应天地阴阳变化则生气不竭,以及四时阴阳
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等都有深入的论述,从生理、病理和养生的方面阐明法天则
地、顺适阴阳、保养真气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同时,这亦为祖国医学天人
合一的整体观建立了理论基础。

调畅精神,从顺真气

精神情志是人体内在精气的外观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精神面貌和情志的常异
直接影响着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活动,对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有密切的关系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一脏化一气,以生喜怒悲忧,故喜怒伤气,
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
生乃不固”。明确指出七情一志过烈对脏腑真气的损伤而有害健康,所以告戒“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只有“志闲而
少欲,心安而不俱,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如从其欲,皆得以愿”(同上);
“恬淡无为,乃能行气”(《灵枢·上膈》),才能更好地保养、运行真气,促进
脏腑的生机,有益于健康。这种无欲无求、安然自得的精神风貌,“美其食,任
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
不肖,不俱于物,故合道,所以能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同
上),也有助于道德修养。天地无为而无不为,故能长久,人熟能为之?《内经》
强调唯有道之士,能行无为之事,“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
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以天地终,此圣人之养生也”(《阴阳应象大
论》)。精神风貌之与道德修养,全则两全;修身之与修性,缺一不可。孔子也云
“仁者寿”。诸多长寿之士皆是和善仁慈、修养出众之辈。可风全德合道、长生久
视,圣人之教不我欺也。

和于术数,运炼真气

术数,古之炼养法术之概称也。张景岳《类经》注:“术数,修身炼性之法”。《 内
经》“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上古天真论》)、“移精变气”(《素问·移精变
气篇》)、“导引按矫”(《素问·异法方宜论》)等皆类也。“呼吸精气”即吐纳
“独立守神”即精神内守而不外驰。《类经》注:“呼接于天,故通乎气;吸接 于
地,故通于精”;“有道独存,故能独立;神不外驰,故曰守神”。“移精变气
”即移易精神,变化脏气,导引营卫,归之平调之谓。明代医家吴昆注: “移
易精神,变化脏气,如悲胜怒,恐胜喜,思胜恐,喜胜悲,思胜怒,导引营卫
皆其事也”(《吴注黄帝内经素问》)。张志聪也说:“移精变气者,移益其精,
传变其气”(《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也类似于五脏相胜精神疗法的应用。“导
引按矫”更是古代保健养生的常用方法,王冰谓:“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
按,谓抑按皮肉;矫,谓捷举手足”(《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张志聪更明
白地解释导引按矫具有运炼真气的作用:“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按矫者,
乔足以按摩也。盖中央气化不能充于四旁,故宜导引按其四肢,以引气血之流通
也”。此类呼吸吐纳、精神内守、动摇肢体之法也是古代炼养运行真气之大法。古

20
代医家对“和于术数”之养生内涵认识颇深,内容也极为广泛,如明代医家马
莳说:“术数所赅甚广,如呼吸、按矫及《四气调神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
道,《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灵枢·本神》长生久
视,本篇(《上古天真论》)下文饮食起居之类”,以及《内经翼注》运算气候之
法,即调于四时也;如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之类,皆术数也。所以和于术数、运炼
真气,是“保生之大伦,故修养成者必先谨之”(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
问》)。

食居有常,补养真气

真气既“根抵于先天,而长养成于后先”,故人之后天饮食起居的调理,
对充养真气具有重要意义。《内经》对此论述颇详,如《灵 枢·玉版》云:“人之受
气者,谷也”。
《灵 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
脏六腑皆以受气”。脏腑之气有赖于谷气的滋养,其中“和调于五谖,洒陈于六
腑”、 “以奉生身,莫贵于此”的营气、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灵
枢·决气》)所化生。故《灵枢·营气》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又“起居者
动止之纲纪”(《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人以后天养先天,谷气充真气,关键
在于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素 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 问·
生气通天论》又云:“起居有惊,神气乃浮”。故古代医家十分重视饮食起居的
调理,张景岳《类经》说:“节饮食以养内,慎起居以养外”。吴昆也说:“饮食
有节,则不伤其肠胃;起居有常,则不殃其精神”。 《内经》论饮食有节,既不 能
太过,也不可缺少,人不得食则气损。 《灵 枢·五味》云:“天地之精气,其大数
出三之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且缺饮食过久,常能致人
死亡,故《灵枢·平人绝谷》又云:“人之不食,七日而死”;“平人不饮食七
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不妄作劳,免耗真气

妄作劳者,即《内经》“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之谓,
也她酒、色、烦劳者也。马莳注说:“以酒为浆,异于上古之人饮食有节者矣;以
妄为常,异于古人不妄作劳者矣;醉以入房,以情欲而竭其精,以竭精而耗其
真”。酒者,湿热之气也,“酒能伤脾,脾气伤则不能宣五谷味,而生气伤矣”
(张志聪《素问集注》);“酒能乱性,若以酒为浆,则心不由理,而以妄为常
驻矣”(高世式《素问直解》)。
《素 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则张,
精绝辟积”。不妄作劳,则能养其精,安其神,益其气。广成子亦云:“必静必
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持满者,王冰注:“言爱精保神如持
盈满之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御神者,统摄、治理精神之谓。“不时御神
则不能四时调养其神”(《素问集注》)。如此则都能“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
真矣” (《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故欲保养真气,烦劳、酒、色者,是其大患
也。

公元七六二年,唐氏太仆令启玄子王冰在《素问序》中指出:“夫释缚脱艰
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不能致之矣”。医学经典

21
《黄帝内经》即“三圣道”在祖国医学的结晶,全真导气则是臻仁寿、济羸劣,保
证健康长寿的关键。大力开展全真导气的养生保健实践和研究,必将进一步系统
完善祖国医学的理论学说,促进养生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顺利发展。
10) 《黄帝内经》真气运行说

吕 直医师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整体,生命在于运动,故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和生
命活动的动力的真气是一刻也不停滞地运动着的,它流行于全身脏腑经络等各
个组织器官,无处不有处处有,推动和激发着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气的运动
祖国医学称之为“气机”,《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谓天;
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一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
升降相因,而作变矣”;“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故天地阴阳,高
下相召,上下及引,阴升阳降,阴出阳入的自然规律,也是人体气机的运动变
化规律。故《六微旨大论》又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
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者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
不有”。

气 机 的 升 降

气机的升降体现了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素 问·天元纪大论》云:“水火者,阴
阳之征 也”。心属南方火热,为阳中之阳;肾属北方寒水,为阴中之阴。心火
(心气)下降以暖肾水,则肾气得以蒸腾,滋养周身脏腑组织。肾水上朝以济心
火,则心火静而不亢,神明守舍。水火之升降,为人体气机之关键。 《素 问·阴阳
应象大论》又说:“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肝属东
方风木,居左;肺属西方燥金,居右。肺为阳中之阴,有清轻华盖之象,主清顺
肃降;肺与心为偶,心火下降有赖肺气之肃降,肺气降则心火随降,以阳随阴
降。心火下降,肝气亦不致横逆,疏泄有恒。肝为阴中之阳,具木气冲和之性,
喜条达畅舒;肝与肾为偶,受肾水滋柔,肾水上升又由于肝木之汲吸,以阳助
阴升。心火得肝血恋养,自然下济而不上炎,血脉畅行有序。可见血气冲和,道
路通畅,也赖肝升肺降之协调。
《素 问·经脉别论》还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胃皆属中央黄土,居四脏之中,有升有降
具枢轴之作用。脾为阳土,胃为阴土,故脾升胃降。脾气升则清气得升,胃气降
则浊气得降。清升浊降,气血得以生化转输,为人体真气之本源。古代医家极为
重视脾胃的升降枢机作用,如清代医家黄坤载《四圣心源》说:“脾升则肾肝亦
升,故水火不郁;胃降慢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
升降金木之枢也”。

气 机 的“周 转 运 动”

气机升降还体现在经络营卫阴升阳降、左升右降的“周转运动”。《灵 枢·本脏》
云:“经络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真气在经络中的
运行,也遵循着阴升阳降的运动规律。
《灵 枢·逆顺肥瘦》云:“手之三阴,从脏

22
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若
人体举手正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属阴升;手之三阳,从头走头,属阳降;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属阳降;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属阴升。十二经脉加一任
督二脉共十四经脉,分布于人体内外前后,真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按其流注次
序,又是循环贯注的。
《灵 枢·营气》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故气从太阴
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
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阳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循脊下尾,下行注小趾
之端,循足心注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
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间,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
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趾间,合足厥
阴,上行至肝。从肝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颖之窍,究于蓄门;其支别者,上额
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
入缺盘,上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行也,逆顺之常也”。脉中之营气从手
太阴肺经始,依次流注五脏六腑之经脉,再出喉上循巅入督脉,至尾骶前络阴
器入任脉,复出于手太阴,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灵枢·卫气行》又云:“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
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
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
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卫气日行阳分,行于
一身之表卫;夜行阴分,行于五脏之间,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周而复始,内
外相贯,故《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上者左行,下者右行,左右周天,余而
复会”。可见真气的运行也可视作一种“周转运动”。

真 气 运 行 与 呼 吸 运 动

应该着重指出《内经》特别强调真气运行与肺的呼吸运动的关系。无论是脏腑之气
的升降出入,还是经络之气的周转运行,都与肺的呼吸运动密切相关。《素 问·
五脏生成论》云:“诸气者,皆属于肺”。清代医家陈修园也说:“气通于肺脏
且脏腑经络之气,皆肺之所宣”(《基学实在易》)。肺主一身之气,肺的呼吸运
动,一呼气机主出主降,一吸气机主入主升。如上所述,肺气降则心火随降,心
火降则肝火也不致上炎,以保五脏真气升降平衡。“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素问· 经脉别论》),脏腑之精气皆凭肺气的宣布而得到滋养。故《灵枢·营
卫生会》云;“从受气于谷气,谷气入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精
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二而复大会,阴阳相
贯,如环无端”。经气流注自手太阴肺经始,更借助肺的呼吸运动,胸腔的舒缩
盈亏以推动流行。《灵 枢·五十营》云:“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
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 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
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
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 二尺,气
行交通之中,一周于身”。由此可见,肺的呼吸运动推动着气的升降出入,左右
周转运动。
《灵 枢·动输》又云:“俩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
一呼脉再动,一吸肺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运
动,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周天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3
11) 克期通督:真气运行法练功火候

吕 直医师

自古以来,“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今非昔比: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

真气运行法是道家内炼养生术,“克期通督”,功效显著。真气运行法锻炼一
百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即能“克期通督”,说明真法简明易学,真功实效。因而
深受气功爱好者、慢性病患者的喜爱。

一、 自古修炼内丹术,从来火候少人知

内炼养生术之所以称其为内丹术,是因为它能获得对人体犹如“灵丹妙药”般
的强身治病作用的“上药三品”精气神的最大神用。练丹讲究火候,内丹术的成
功与否,其关键在火候的掌握和运用。成功的内丹修炼,不仅能强身治病、益寿
延寿,而且不能开发潜能。有记载内丹术祖师个个精神矍烁、长命百岁;但长期
以来, “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遂使这样一个强身保健的上好
功法不能为广大民众的养生保健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
遍祖国大地,民族文化遗产、气功养生瑰宝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应用。李少波教授
弘法无私,将他毕生实践发掘研究的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使
广大功友得有人人共
享的机遇。

二、 今人实践真气功,火候妙诀众人明

实践证明,学练真法是保健养生的明智选择,掌握要领,把握火候是克期通督、
获得成功的至要关键;而持之以恒的实践又是巩固成效、永葆健康和青春活力的
根本要诀。真法的内涵即内丹,真法具备内丹修炼每一阶段的各个要素,如练已
筑基、产药烹练、采药封固、沐浴温养、结丹胎圆等,对此笔者在“真气运行法与
道家内炼养生(刊于《中国气功科学》1997 年第 8 期)一文中作了详细论述。

古人云:“要知火候通玄处,须共神仙细商量”。不练内丹,未习真法,练功火
候无从谈起,火候运用不是凭空臆说所能通达,必须是在练功实践中体验。

所谓火候,就是调心和调息的结合运用,呼吸和意念的配合锻炼是火候应用的
具体体现。真法锻炼最关键的要领就在呼吸和意气的配合运用。

三、 始于有作终无为,按部就班通任督

真法五步静功的锻炼通过凝神调息,培养和蓄积真气能量,打通任督,而后贯
注疏通全身经络,强壮脏腑,排除病患。

24
真法下手阶段的炼精化气是冶炼后天(天阳、地阴)之精化生后天真气能量,采
用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的“武火烹炼”,真气的化生积聚便更为快捷。一
步功要一要领,多数练功实践证明,练功时间只需 5—10 个小时,一步功自然
能成功(集体培训每天练功 4、5 个小时,多数初习者 2、3 天即有心窝部温热、饱
满等感觉)。一步功注意的部位在中丹田,即心窝部(胸骨剑突下一寸半),不
能过高或过低;不在体表,而在内里。实践中观察到,练成一步功,脾胃的功能
加强了,纳食更有味,多年的老胃病也很快改善。练精化气,中丹田心窝部已蓄
积真气,就有了疏通任脉的物质基础和力量。

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要求使中丹田真气沿腹中线任脉下沉丹田,仍然
是有为有作的武火,呼气时意念将中丹田心窝部的温热饱满感逐渐推移下丹田。
但不可过急,练功中温热感渐渐下趋,便有肠鸣矢气的生理反应,这是真气温
煦脘腹,促进肠腔消化吸收的蠕动功能,是发现象。真气充足、经络畅通的人很
快就能气沉丹田,中丹田真气还不很充足,或经络滞塞的人,气沉丹田的进度
1、2 天~3、5 天时间也是可能的。

二步功一旦气沉丹田,丹田受到真气的冲击,会有感觉,丹田的部位也就显现
出来。然而一瞬间,丹田受冲击或胀热感很快又消失了。丹田有气则开、无气则合
从中丹田沿任脉搏下趋的真气进入了下丹田,又不足以鼓荡、充实起下丹田,故
丹田中的压力消失或很小,感觉自然旋即消失。但说明真气已下沉丹田,任脉已
通,即可转入第三步功的锻炼。

前面一二步功均是采用较为明确的注意力,配合呼气来完成的,原则上都是用
的“武火”烹炼,炼精化气,是有为之法的应用。

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即呼气时意守下丹田。这一步原则上是有为无为
结合,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兼的方法。真气下沉丹田,但尚不够充实,丹
田感觉消失,则需用武火进一步炼精化气(炼先天肾精,化为丹田真气),方
法仍是呼气是意守下丹田,加强调息凝神的气化作用。下丹田的位置在脐下三寸
人里七寸,膀膀后直肠前的一个范围,是一个被称之为“气海”的空腔,而不
能理解为某一个点。放松下丹田,并意守该部位,注意呼气,丹田真气就很快在
此外化生、聚积。真气充实,下丹田就会逐渐饱满、温热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武火
烹炼的过程。丹田真气聚积,对肠系、泌尿、生殖系疾病都有很好的自调自治作用
肠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阳萎、朋经不调等病症会逐步得到改善。在这“一
阳来复”、生机勃发的大好时机,生命本源的真阳之气萌动,性腺活跃,自然产
生生理欲望,慎当清心寡欲,远离房帏,以防真阳走失,十分重要。下丹田真气
进一步充实,就会自动沿任脉下沉至会阴,出现会阴酥麻、跳动。有时候丹田并
不觉饱满,而是温热比较明显,甚至小腹热烫,这是火候太过的缘故,可以放
松意念,呼吸入自然一些,只是意念似守非守地守着丹田,采用文火温养即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丹田真气慢慢地进一步饱满起来,即能逐渐下趋会阴。
温热太过,放松意守和呼吸仍不能平伏的话,可结合六字诀的“呵”字诀或“
吹”字诀的锻炼,以平熄壮火。

25
丹田饱满,真气下达会阴,经过下鹊桥、尾闾关进入督脉,这时即自然转入第四
步功分阶段“通督勿忘复勿助”。腰部热胀,或两肾汤煎是真气进入督脉、直达
命门标志。进一步调息凝神,培养真气,丹田真气的力量加强,就会沿督脉一蹦
一蹦地象血压计中的水银柱一样上升。这一步功夫的重点仍是守下丹田培养真气
丹田越饱满,真气通督力量越大,贯通督脉的速度就越快。功夫到家,真气充实
一股暧流会一直贯到后脑“玉枕”部,继而直上“百会”,向前到额前“印堂
”再经“上鹊桥”、沿胸腹正中线任脉下达丹田。真气一旦通过后脑“玉枕关”
即为打通督脉,也叫“通关”。四步功能督过程中,有的人生理反应十分明显,
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必要进应及时取得有经验的真法老师的指导,以免左右彷
徨,或停滞不前。

四步功通督脉也是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结合的功夫过程,调息凝神守丹田进
一步充实丹田真气是烹炼钢,似守非守地体会真气在督脉中上升的感受,则是
在文火温养的阶段中实现。炼养结合,有为之中化无为,顺其自然,也就是勿忘
勿助地达到通督目的。四步功的锻炼切忌意念导引,以防“揠苗助长”的流弊。

四、 谨守虚无育元婴,无为之功自精勤

静坐内炼养生,古谓“修道”。修炼有素,打通任督,古称“得道”。进一步的
真法锻炼,也就是五步功的“元神蓄力育生机”、“有无相生通真路”,只要紧
紧把握“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 ”这十二字诀,无为而治,以德主本,
功也就好练了。中医理论认为任脉为诸阴经之海,督脉为诸阳经之会,任督畅通
十二经络可以渐次畅通无阻,病患就无以容留,健康长寿就有保障。所以庄子曾
说,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养生,可以尽年。这既是先贤的实践认识,也
是我们实践内丹、锻炼真气运行法的诸多同道的亲身体验。人身三宝精气神。真法
能够激活精气神的无上妙用,故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
真功实效是真法锻炼者所能感受到的,毋容置疑。
12) 对真气运行法的些须认识

- 李天曉(天然)

李老的真气运行法乃是根据人体生命自然规律所创,非常科学,以致也许是古
人需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的通小周天变成一百个小时(参加培训班),小周天
通了之后进一步练功大周天自然逐步畅通。真气运行法的确很“简单”,只有寥
寥数语,但都是精华要旨,真如古人所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当然,
功法虽然简单,具有大道至简的特点,但事实上往往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
因此真法在治病、防病、开发智慧、美容健体等方面的功效也是非常好的。
诚如以上多位朋友所说,古人高深的修为都采用了自然定律,加上无为的
法则去修。真气运行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遵循人天一体的自然规律,整个功法除了
有几个地方是因势利导以加快通督(其实不因势利导也可,只是通督稍微慢一
些而已)外,都是意随气动,顺其自然修为。故它根本不是意念导引功,导引一

26
词对真气运行法而言是不恰当的;也因此只要按真气运行法正确练功,没有发
现有出偏的。另真气运行法根本没有教人重气感,而是要求不要管气感等种种现
象,而是只按方法操作就行。

通督之前,真气运行法有意守丹田、注意呼气的方法。这的确是有为法,但
这个有为法是顺乎人体自然规律的,而且初学者往往只能先从有为法修起。毕竟
要一个初练者静下心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入静不是练功的前提条件,而是练功
的结果。相比之下,很多功法练一下子练静功都难以做到,而要先从动功开始,
这样初学者比较容易接受;再从动功逐步修炼过渡到静功。从这个角度而言,真
气运行法直接就进入静功修为阶段,已经比很多功法要高明得多。

只要练功有所成者,都明白要修到高层次最终必须在静功中修为,动功只
是初级阶段,除非练的非常好,达到了动极复静,但这又成为静功了,无论是
动功的某些形体动作、一般的站桩、太极桩还是坐着的姿势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就如灵枢版主所言“只有做到清静无为才是上乘丹法的根本原则”。在通督
之后,真气运行法就从有为法变成无为法,要求在静定虚无中修为,永无止尽,
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万宗归一。因此真气运行法不仅仅是快速入门的初级功法,
还是能修成正果的高级功法。事实上,有很多练得比较好的人初以为真法只是个
入门功法,就在通督后找寻其他功法修炼,但最后都回头来练真法,各位功友
可以留意一下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3) 真气运行学术的核心—“注意呼气”

——陈清洁(明净)

陈清洁(明净)系李少波教授在闽最早收入的弟子。他是第二届中国民间中医医
药开发研究协会真气运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永久会员。 1999.9
— 2003.7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习,获优秀毕业生称号。1993 年 6 月
14 日开始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治好了鼻炎、胆囊炎、胃炎、肝炎、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之后在中国福建省义务推广、教授真气运行学说,受益受众达 1000 多人。该
地区电视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电视台)《奇人趣事》栏目曾专题报道他推广真
气运行学说的事迹,引起很大反响,其内容《研究〈内经图〉的人》在
www·zqyxf.com 有介绍。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真气运行学术的核心是“注意呼气”。

真气运行学说是著名老中医、养生学家、主任医师、教授——李少波先生
(现年 97 岁)根据《黄帝内经》“全真导气”理论和古代各家行气养生要旨,结
合自身实践,经数十年的临床观察、科学实验而创编的一种自练自养的医疗保健
养生方法。科学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真气运行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结
核、肺气肿、肝胆病、早期肝硬化、肠胃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颈椎病、神经官能症、内分泌紊乱、顽固性皮肤病等 80 多种慢性疑难病症
均有显著疗效,标本兼治,没有副作用。

27
它主要是通过调息凝神、培养真气、贯通经络、燮理阴阳、调和气血、促进新陈
代谢、增强大脑皮层保护性的抑制力量,从而使身体内部的固有潜能得以挖掘,
发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疗、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疗能,取得治病、保
健、开发智慧、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

它是研究人体生命的一门学科,是体现中医“预防为主”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笔
者有幸成为李少波教授麾下的学术科普传人。在他身边,亲自聆听他老人家循循
善诱、娓娓动听、深入浅出的教诲;深深体会真气运行学术的博大精深;深深体
悟真气运行治病健身的奥妙无穷;更深刻认识李教授那颗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济世活人、科学求实的博爱之心。他老人家的医德,医风是后辈永为典范的一座
丰碑。其创编的真气运行学说中的“五步实践”方法,核心是“注意呼气”,现
结合本人实践与教学谈谈心得。

首先谈谈“真气”的来源。真气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真气有先天
和后天之分。先天真气与生俱来,由元精所化生,也叫元气。后天真气是由口鼻
摄取的氧气和养料(古称阳精阴精),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间隙,被细胞摄取
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和能。人体内真气充足则身体健康则;真气不足则体
质衰弱;真气消失则人生命结束。人在生活过程中,元气不断消耗,因此需要得
到后天之气的不断补充,才能化源不绝。旺盛的真气,既是生命活动的体现,又
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这就充分说明真气在人身上是多么的重要。
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阐明:“恬谈虚无,真气从 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很概括地说明真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其次说说“真气运行”方法。即《黄帝内经·素问》第七一章遗失的部分—“全真
导气”。真气运行是生命活动的核心。人在出生以后,开始了外呼吸,用后天的
生活形式代替了先天的生活形式。嗣后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节、劳伤
等等,真气运行的道路便逐渐减弱,甚至不通。这就使人体正常的真气运行受到
障碍。身体逐渐衰弱,疾病乘虚而入,未老先衰。

真气运行强调真气必须在经隧中运行(明代医圣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唯反观
内视者能明察之”),而真气在经隧运行又必须借助于外呼吸运动的推动力量,
有节律地布达全身。真气在体内有序地运行,是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的。呼吸是
一种机械式运动,当吸气时,胸肋向外向上,横膈膜下降,这时胸腔扩大,腹
腔相对缩小,小腹受压。胸腔和腹腔的这种张缩运动,把内在的真气鼓荡、流动
起来。当呼气时,两肋向内向下合,横膈膜上升,胸腔缩小,腹腔相对扩大,因
而胸腔真气受到压力,即沿任脉下行入小腹(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之状
态。这是真气运行非常重要的环节,为真气在体内循经科学有序的运行指明了方
向。

人体呼气心火下降,吸气则肾水上潮,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实现任督环流,
阴阳交媾,肾气灌溉脑海,元神本能力量旺盛,则表现为无物无我,唯元神独
存,与大自然同体,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28
其三,呼吸运动是真气运行动力,在练习真气运行时就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呼
吸是由于大气压与肺内压的协调作用,保持着有节律的活动。基于肺内压负与大
气压的原理,吸气是很自然的。为了达到真气运行的目的,在调整呼吸上特别要
求“注意呼气”。注意呼气是为了多排除一些浊气,肺内空虚使肺内压降低,便
于大气输入,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吐故纳新。长期注意呼气,则可顺承自然规
律而巧夺天工,夺天地之正气。注意呼气问题,加强呼气的生理活动,从根本上
揭示了“全真导气”的真谛,得此一窍妙,便可以一步步达到心火下降,振奋
脾阳,吸收能源,化生能量,培养真气,积气冲关,还精补脑,返朴归真,恢
复先天生理机制作用。

其四,各家书中提出了很多的呼吸方法,如深呼吸,腹式呼吸,潜呼吸,逆呼
吸,喉头呼吸,还有什么停顿呼吸(叫人蹩气)等。由于这些复杂的呼吸形式,
给练习的人增加了很多困难,有些呼吸违背了生理上的自然规律,因而有人在
练功中出了毛病,而毛病的产生又不知从何处下手解决。真气运行中的注意呼气
符合人体生命活动科学规律,是打通人体任督二脉的最佳方法,大道至简,它
解决了历代各家各派在呼与吸之调息上的争论不休局面,这是其最伟大和最了
不起的贡献。

此外,科学实验还表明,真气运行时注意呼气对人体唾液腺分泌有特殊的影响。
唾液腺的分泌功能主要受到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唾液流量和唾液淀粉酶分泌率
的变化,可以部分地反映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变化。真气运行诱导
练功者入静前阶段,大部分实践者唾液流量和淀粉酶分泌率较练功前降低,反
映了唾液分泌中枢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受到抑制;当进入实质性的真气运行阶段
之后,大多数练功实践者唾液及淀粉酶分泌率都有明显增加,反映了唾液中枢
及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在真气运行过程中,大多数练习实践者唾液量及淀
粉酶分泌率呈“V”型变化。还有,真气运行,注意呼气,可以降低耗氧量,减
慢心律,增加皮肤电阻(表示交感神经活动降低),降低血压乳酸水平(认为
与焦虑减轻有关)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和增加外周(四肢)血流量。这种特
殊的生理变化不同于一般的放松(如看书、看电视、睡觉等效应,称为“放松反
应”或“促营养反应”。因此,真气运行中注意呼气的锻炼,能使人体副交感神
经兴奋,可达到休整康复,积蓄能量的目的。

当今时代,医技水平提高了,医疗设备进步了,医药种类和医务人员增加了,
但人类的疾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随着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水质降低以及医源
性、药源性疾病的加剧,各种疾病无时不刻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人类必
须进行深刻的反思。令人高兴的是,预防重于治疗的健康理念正在被大众接受和
运用。 1994 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全民健身活动纲要,使得真气运行学术得以大
力普及和推广,实践受益者遍布全国各地;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诸国,亦有众
多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诸多医药少效,久治不愈,甚至坐以待毙的虚衰、顽疾,
以真气运行治之,无不取得满意疗效,在医学界和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真气运行学术能成为中医院校教材中的鲜活内容,成为中
医院校师生自觉自愿的教学修习科目,最终成为医疗机构所运用的施治手段。那

29
时,唐朝大医学家王冰的预言“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将能实现。

(注:本文参考李教授和有关科研机构等相关研究资料)
14) 真气运行学术简介

作者:不详

括自 : http://www.zqyxf.com/works_1.asp

《真气运行学》是李少波教授九十寿辰推出的杰作,它是真气运行学术体
系趋于完整的标志。真气运行学术以三圣道精神和“中医预防”医理为指导思想
依托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中医学理论及现代生理学说而成的真气运行理论,以
完整的“真气运行法”这一医疗保健养生实践方法为学术核心内容,并得到《黄
帝内经》

《内经图》

《行气玉佩》铭和道儒释及内丹术、易卦、
《西游记》等传统各 家
学说的印证,再以数据翔实的科学实验研究、临床总结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构成医学科学性极强的真气运行学术体系,试
图补充《黄帝内经》"师氏隐之"的第七卷“全真导气”内容,揭示上古真人之奉
生秘技而惠泽众生。

被誉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黄帝内经》主要就是研究人体生命活
动的精、气、神,如何使之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减少物欲对自身能量的消耗,
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就是《内经》上工治未病及摄生保健、养
生长寿的真谛。《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静心行气、保全形神的至理明训。然而古 人
把此视为天机密旨,不得其人不传,以致《素问》七卷至道的实践方法为师氏所
秘。由于《内经》缺乏全真导气的医学养生实践方法的证实,使人难以领会人体真
气运行活动的奥秘,甚至导致《内经》常被视为玄学而遭到无谓的抨击。
其实《内经》诸多篇章引用的词条,多属古代圣人的实践真知,是打开人
体生命活动奥秘的钥匙。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
神内守,病安从来”、“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等高度概括了顺应自
然、摄生保健的功理、功法和功效,指出效法阴阳和合之道、数理变化之机和精神
内守、虚无生气、积精全神及预防疾病的深远意义,这便是全真导气的实质内涵。

一生致力于中医真气运行研究和探索的李教授由病入医,由医悟道,体
悟到宇宙万物,无不从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这一混元真气(生命能量)的
规律,而保全自身,形神长存。遂根据《黄帝内经》“全真导气”理论和古代各家
行气养生要旨,结合七十多年的躬亲实践,四十多年的临床观察及近十年的科
学实验创编了旺盛真气运行、增强生命活力的“真气运行法”。它是一种自练自
养的医疗保健养生实践方法,主要通过调息凝神,在虚无静定中全真导气,以
保健摄生。功法设置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动静结合以提高,达到静极生动,
动极复静,动静相育、生生不息的目的。
静功即为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就是使身体放松、思想安静下来,用调息的
办法,培养真气,贯通任督,燮理阴阳,强壮脏腑,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逐

30
步实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功夫阶段,增强大脑皮层保护性的抑制
力量,促进生命活动的有序化。从而使身体内部的固有潜能得以挖掘,发挥自我
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疗,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疗能,达到防病治病、开发
智慧、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
动功是以“漫步周天”为核心的五套功法,它是利用运动形式,配合呼
吸,导引真气运行,用姿势来吸引自己的精神排除杂念,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
动而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量,起到旺盛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
前者是静极生动,后者是动极复静,所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而在李教授
实修中相继诞生的动静结合、直指上乘的高级功法——真气抟聚法,手势一动真
气随之而动,再无杂念产生的机会。该法有高级静功,也有动功,动静相育,圣
度天机;生理自运,重复规距,归真返朴,三宝抟聚。
经过六十余年的临床应用,对 80 多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病、顽固病、疑难病
都有显著的疗效,科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一功法的科学疗效,显示其强大的生命
力。该法以立足中医科学、简明易学、短期通督、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老少咸宜等
特点,深受医学界、科学界和广大民众的好评。

实践证明,真气运行法确实是全真导气、积精全神、修性固命、保健摄生、
顺应自然规律的根本大法。功法实践不但使得人们治病防病,还带来了人体生命
的新信息,一一印证了《黄帝内经》医学养生修真之真谛及其相关的学说。历代贤
哲都认为,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这是一个“无中生有有化无,无再
生有见真如”的过程,符合无中生有的自然法则。锻炼真气运行法,可完成其始
终,这是在“三圣道”天人一际的理论指导下实践得到证明的。
由此,李教授认为毕生所创的“真气运行法”就是《黄帝内经》中认识自
然规律、沟通宇宙自然,行气摄生的实践方法。《真气运行学》的问世,既是真 气
运行理论在“真气运行法”基础上日臻成熟,学术体系不断完备后的必然结果;
也是李教授实现阐述《黄帝内经》养生要旨,再现古圣先贤修真窍妙,探索人体
生命科学,揭示传统养生学真谛弘愿体现。一直以来,作为中医师的李教授试图
补充《黄帝内经》"师氏隐之"的第七卷“全真导气”内容,使上古真人之奉生秘
技大白于天下,为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一定的贡献。同时,李教授竭力普及“真气
运行法”以弘扬“三圣道”,体现“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
赢劣以获安”的精神真蕴。
15) 真气运行学术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

作者:不详

括自 : http://www.zqyxf.com/works_1.asp

(详见首页 >> 真学论著 >> 真法论文:《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之管见


——兼谈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机理》)

作为真气运行学术的发展,心系提高中医学术、振兴中医的李教授根据自
身所悟“医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的道理,对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及中

31
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提出了以下几个论点:
第一,预防为主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内经》无病先防,有病 早
治,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体现。如《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 《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
败”。有人评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在今天和
将来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
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于萌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 素
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 篇·刺法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
《内经》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本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其主导思想就是
在于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
想的实践方法。

第二,经络活动的实质应作为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经络学说是中医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
关于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虽经多年的探索,都没得出定论。其实,《内经》对经
络活动实质早有明确论述,只不过是缺乏实践验证方法。
《素 问·离合真邪论》:
“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循环无端、周行不殆的经络之气,真气运行才
是经络活动的实质。李时珍有云:“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这一著名
论断亦说明通过养生实践锻炼,达到“返观内照”境界后,所能体验到经络活
动的情况。本人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经众多人的实践,并通过多年临床验
证,对经络的活动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感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经络虽然看
不见、摸不着,但只要进行真气运行法实践,真气运行的路线方向和动态,对经
络问题的研究启发是很大的。在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
相继通畅。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
织系统提供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
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由此而得出结论,经络学说是中医理
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指导临床的重要依据,而经络活动的实质则是真
气及其运行。真气是人体生命的能量,经络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
如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经络活动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经络的实质也就无法认
识清楚了。

第三,真气运行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亘古至今,人们为防病治
病,保全自身的健康长寿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主要
研究的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如何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然而,由于《黄
帝内经·素问》第七卷的失传,《内经》博大精深的真理缺乏实践方法的证实,使
人难以领会其精髓,所以长期以来,人们知医者多,而知道者则鲜。是故本人经
多年探索研究,以为抱神以静,虚无生气,积精全神,行气摄生,以及恬憺虚
无,真气从之,恬憺无为,乃能行气等论述,都说明在静定中真气运行,才是
保健摄生的至真手段。据此,提出了真气运行学说,创编了真气运行五步功法,
经临床验证,科学实验,获得了理想的独特效果。该法从凝神调息入手,培养真
气,贯通经络,燮理阴阳,强壮脏腑,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对各种久治
不愈的慢性疑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阴阳五

32
行学说都可得到验证,尤其能充分体现中医预防医学的实质。经多年在国内外推
广,临床观察,科学实验,证明真气运行五步功法不仅能治普通的常见病、慢性
病,而且能调治一些疑难病,还能及时调理未发生的疾病隐患,防止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疗效佳,适应症多。

综上所谈,本人认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应该突出重点,抓住核心,
做到提纲挈领。当前应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和经络学说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而真气
及真气运行,作为体现预防医学和经络实质的重要内容,亦应予以足够重视,
力争有一个突破,开辟人体生命科学。
16) 真气运行学术的中医理论

作者:不详

括自 : http://www.zqyxf.com/works_1.asp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
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
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少波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医学、养生学的实践和研究,两者名二实一,
同为一个理论体系,皆以济世活人为目的。他提出的"真气运行"学说主要是根据
《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所创,以《内经》积精全神、全真导气理论命名。学说核心
的实践方法,是一套增强生命活力、旺盛真气运行的五步实践方法,功程短而功
效显著,实践证明确为科学的医疗保健功法。
经过六十余年的临床应用,对多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病、顽固病、疑难病都
有显著的疗效,科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一功法的科学性,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功
法实践带来了人体生命的新信息,人们清楚地感到体内的各种生理变化,从而
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乃至阴阳五行学说,尤其是真气运行学说
都可得到验证。
李教授在九十华诞推出《真气运行学》这一杰作,旨在说明"真气"即《内经
理论的核心,真气运行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为《内经
遗失第七卷的"全真导气"部分内容。"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既是沟通人与自然、穷
理尽性、修性固命的根本大法,又是验证中医理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一门学
问,是"三圣道"理论指导下的生命科学的结晶。
真气运行学说既根植于中医经典理论,又根据"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结
果验证了中医,并大大了发展中医核心内容!
真气运行学说,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丽明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
组成部分。

33
中 医 概 述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
总结,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受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唯物辩证观的影响和指导,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并与其他
学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养生和诊
疗手段。
在秦汉的时候医学家们总结了春秋战国当时和以前的医学成就编成现存
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 理
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对人体
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与现在解剖学的数据十分
相近。
到了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之上,创造了『辩证论
治』原则,著有《伤寒杂病论》。该书为中医辨证论治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
从介绍临床表现,进行病理分析到确定病证和治法及方药,成为历代医家辨
证论治的楷模,使中医理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金元时代,先后出现了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和朱丹溪四大医家,
他们创立了寒凉、攻下、补土、养阴四大学派,再次丰富了中医理论。明代医家
张景岳创立了温补派。明末清初,吴有性、叶天士等医家,创立了温病学说,
使中医理论在热性病方面更完善了。中医理论,就这样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
内经》始,一直到今天,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我国民族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提倡用多学科研究中医,使中医理论体系得
到很快的发展,尤其在脏象学说领域内对肾脾的研究。目前,按现代科学分类
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伤科以及针灸推拿等。
中医学模式: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它的
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个
宇宙是一个大的整体,人体也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的整体;
人和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包括季节对人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的影响,同
样也包括人对自然界的种种改造行为。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也首先着眼
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和部分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
变。如五脏中某脏有病,常会影响他脏。在诊疗疾病时更须从整体出发,察外
知内,既注意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也注意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这种根
据五脏关系推断病情发展,以确定治疗法则的做法,就是整体观念在中医治
疗中的具体运用。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自然
界以及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贯串于
中医的所有领域,因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尤其是近 40 年来更是大力倡导,占据
中医临床的主导地位,成为一种公认的诊疗模式。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
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
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定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得
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这种方法既不同于简单的局
部对症治疗,又有别于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不分性质、一方一药治一病的辨病
治疗方法。
34
17) 真气运行理论的真气运行

作者:不详

括自 : http://www.zqyxf.com/theory_2.asp

真气运行

人体活动需要能量,祖国医学叫真气,它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旺
盛的真气运行既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又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证。

真 气 来 源 与 功 用
真气的来源
真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是随着生命而来的,是由元精化生出来
的,所以也叫元气。人在生活过程中,元气不断消耗,因此尚须得到后天之气不
断地给予补充,才能够化源不绝。后天之气是由口鼻摄取的氧气和养料(古称阳
精阴精),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间隙被细胞摄取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和
能,为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
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真气的功用
《内经》认为真气(元气)是先天元精化生,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
之道通达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真气的功用是多方面的。
真气所在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功用也不一样。
真气在人体内就和空气充满空间一样,无处不有处处有。因为它是机体各
组织细胞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能正常地工作活动,
就是依靠真气温养赋与能量,才能各尽职能。如果各组织细胞得不到真气的充养
便要衰退、死亡。
人体从胚胎时期以至于发育成长,寿活百岁,真气都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动力。若能经常保持真气充足,那么身体永远是健康的,精神是充沛的。真气消
耗而不能补充,身体也就渐渐衰弱了。 《灵 枢·天年篇》说:“人百岁,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真气消失,生命也就结束了。

真 气 运 行

培养真气,促进真气运行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本能力量,有效地和疾病
衰老作斗争,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所以身体和真气的关系也可简单描述为
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
然而,光有真气不行,还要能够顺畅地运行。根据中医理论,真气在人体
内是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经络)集中和运行的,只有真气沿着奇经八脉、十二
经、十五络等经络旺盛地运行,才能有节律地充养全身,赋给各组织细胞生命活
力。
胎儿在母体内受先天真气的推动、营养而生长发育。先天真气集中运行于

35
任督二脉,为生命动力之大源。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
节、劳伤等等,先天真气运行的道路便逐渐滞塞,甚至不通。这就使人体正常的
真气运行受到障碍,身体逐渐衰弱,疾病乘虚而入,未老先衰。
所以根据生命的形成、生长的规律,注意后天调摄和锻炼,培养本元,恢
复先天真气运行,就可以充分发挥机体的内在活力,增强自我修复、自我建设的
本能,这才是抗病免疫、保健延年的最根本的办法。
18) 真气运行理论的生命呼吸

作者:不详

括自 : http://www.zqyxf.com/theory_3.asp

生命呼吸

真气在经隧中运行,是借助于呼吸运动的推动力量,有节律的布达全身的。所以
锻炼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必须遵循人体生命科学的自然规律,以调整呼吸为入手
功夫。

呼 吸 生 理

呼吸是借胸胁的张缩、横隔膜的升降而形成肺的呼吸运动。呼吸有内呼吸
和外呼吸,成人的外呼吸在平静时以每分钟 18 次的频率,吸取氧气,排出二氧
化碳。
内呼吸即体内真气活动情况,也就是细胞摄取氧气养料,转换为能量的
过程。胎儿在母腹中不能直接摄取氧气和养料,须由母体通过胎盘脐带供给,以
使之营养发育和生长,由胚胎状况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当然这个变化过程是
很复杂的。过去把这种内呼吸叫做胎息。
外呼吸是出生后获得的。人在未生之前,在先天发育过程中,已经具备了
的呼吸系统,本来是静止的。出生时第一个外呼吸,是靠大气的压力将空气送入
肺中的,本来静止的肺,忽然被大气冲开,它以应激的生理活动将气排出,催
动了声带哇的一声,唤醒了体内沉睡着的一切生理活动,后天生命开始了。从此
肺内压和大气压保持着这种压力的关系,有节律的进行着吐故纳新的活动。
呼吸的作用,不仅是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利用呼吸运动
推动内呼吸,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推动真气的循经运行,赋与机体各组织生
命活力,以使各组织器官发生有机的联系,这就是对呼吸运动的全面认识。《 素
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说明在心的主宰下,肺有节
律的呼吸运动在体内起到升降出入的生理作用。

天 人 相 应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人相应之理也体现在呼吸运动之中。《黄帝 外
经·呼吸篇》雷公问于岐伯:“人气之呼吸,应天地之呼吸乎? 岐伯曰,天地人
同之”。天地如何呼吸?《老子·第五章》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宇宙

36
的形成,为阴阳二气上浮为天,下凝为地,一开一合,如橐之无底,龠之相通,
浑浩流转,毫无障碍。古云:“吸之以为橐,呼之以为龠”。天人相应者,人的
外呼吸,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自然界氧气。故《黄帝外经》说“呼应天,
吸应地”。人体的内呼吸,呼则心火自上而下行;吸则肾水自下而上行,以主气
机升降。
《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
出天气”。自然界气机升降变化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的,而在人身,《黄帝外
经》也说:“呼出心也肺也,从天而言之也。吸入肾也肝也,从地气而言之也”。
而天地之气,阴升阳降,毫无障碍。倘若是天之气不降,则地之气不升;地之气
不升,则天之气不降。此则天地舛变,阴阳间隔,祸害由生。在人若无出入升降
之呼吸活动,“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则是一刻也不能存
活。

推 动 真 气 运 行

呼吸是一种机械式运动。当吸气时,胸胁向外向上,横膈膜下降,这时胸腔扩大
腹腔相对缩小,小腹受压。胸腔和腹腔这种机械式的张缩运动,也就把内在真气
鼓荡、流动起来。足三阴经的真气,是随着吸气运动而上行的。譬如肾经真气在吸
气时,沿足少阴肾经上行入腹(丹田)与冲脉合并,挟脐上行至胸,注入心包经
与心气交,即所谓"肾水上潮以济心火"。同时,肝经真气上行注入肺经,脾经真
气上行注入心经,即所谓"肝脾之气宜升"。手三阳经真气,也是在吸气的同时,
上行布于头面,与足三阳经衔接,所以有"三阳荣于面"的说法。
当呼气时,两胁向内向下合,横隔膜上升,胸腔缩小,腹腔相对扩大,
因而胸腔真气受到压力,即沿任脉下行入小腹(丹田)即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
火"。这是真气运行法的一个重要作用环节。同时手三阴经真气,由胸趋向手指,
与手三阳经相接。足三阳经真气,由头走足,与足三阴经相接。这样构成了经气
的大循环。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练到一定程度,督脉通畅后,则是一呼真气沿任脉下
入丹田,一吸由督脉上至百会,为一小循环。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最主要的是要达
到任督沟通这一目的。

调 整 呼 吸

呼吸是真气运行的动力。练习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
本来生理性的自然呼吸,无须人为的调整,就能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生
命。出生后,由于后天的生活形式代替了先天的生活形式,再加上成年后,种种
损失及失调,以至真气不足,经络不畅,呈现未老先衰,疾病缠身。因此,必须
用调息法,培养真气,贯通经络,恢复先天的生理机能。
人的一生,从第一个呼气到最后不能呼气为止,呼吸都是由大气压与肺
内压的协调作用,保持有节律的活动着。基于肺内压负于大气压的这个原理,吸
气是很自然的。为了达到真气运行的一切要求,在调息上必须注意呼气。注意呼
气是为了多排出一些浊气,肺内空虚、肺内压降低,便于大气的输入,有利于吐
故纳新,很好地进行气体交换,这仍然是自然呼吸。这是外呼吸的情况。更重要
的还是呼吸运动推动内呼吸,使真气循经运行,对人体生理起到全面的调节作
用。长期注意呼气运动的训练,则可顺承自然规律而巧夺天工,是夺天地之正气

37
的不二法门。只要加强呼气的生理活动,便可一步步的达到心火下降,振奋脾阳
吸收能源,化生能量,在下丹田培养真气,积气冲关,还精补脑,返朴归真,
返还先天生理机制,即后人称谓的"金丹大道"。
锻炼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到一定程度,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好象停了外
呼吸,只觉得丹田开阖,沟通任督,就象是春风送暖百花开时的舒适感觉。这和
胎儿没有外呼吸,只有旺盛的先天内呼吸,自然舒适的生活在母腹中的形式相
似。机体由衰返壮,富有活力,生机勃勃。
19) 真气运行理论的摄生沿革

作者:不详

括自 :http://www.zqyxf.com/theory_4.asp

摄生沿革
凡是生物,皆喜生恶死。自有人类以来,保全自己的生命,便成了人类生
活中的要务。随着时代的推移,环境的变迁,人们的智慧不断的提高,保全自己
生命的方式方法,也就不断的改善

觅 食 保 生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环球大地上生息,人们或居住洞穴,或构木
成巢,过着“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人类源于自然,与自然息
息相关。人生下来就需要呼吸摄取氧气,进饮食摄取养料,由于大自然有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空气供人呼吸,无须人为的经营,自然即可供给人体生理活动需
要的氧气。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呼吸不太重视,只在饮食上追求。那个时期的人
获得吃的东西也很不容易,只靠猎取一些小动物,或寻找一些蚌蛤、草根野菜等
充饥。

考古学家根据挖掘出的头颅、骨骼、牙齿、骨骸化石判断出古人的寿命是短暂的,
这种死亡,是由于野兽的侵袭,自然灾害及缺乏食物所造成的。到了“三圣”时
期才初步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对生命才觉有了保证。

静 以 养 生
三圣治世以来,人民生活安舒,心地淳朴,当时社会形式单纯,没有过
多的交往和干扰,除了正常的生产劳动外,有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每在清静
无为的精神状态下,体内便产生有益的生理活动,对防病治病,增进健康,有
显著的效果。因此对一些人引起了研究的兴趣。以后更将人体生理活动,与大自
然的运动规律结合起来研究,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对
保生取得了更进一步的效果。《老子》载有:“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 识
……”可见老子之前的古人,已有深刻的研究了。

相传轩辕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告黄帝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
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汝形,毋

38
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这段话在《庄子》

《列子》中都有记载。四 五
千年前,人们就从“静极生动”这一自然规律中探索到养生的方法。以后各家各
派,莫不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探索研究。

黄帝至老子这两三千年的时间,是人们实践摸索的过程,老子在静中反复的观
察了体内的变化,以身证天、以天验人,总结了积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并在
《老子· 十五章》中,具体说明实践初始的条件,练功中体内产生的一些生理变
化,以及由衰返壮的修为结果。并指出要少浪费精力,必须“早服重积”,既开
源、又节流的措施,后世称为黄老之道

行 气 摄 生

老子在实践中,反复观察了人体生命活动轨迹,认为与天道运行是一致的,所
以他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无为,也就是要合
乎道的自然规律。只要虚静,体内自然发生变化。他形容练功深度入静,外呼吸
极度平匀、深长,内呼吸旺盛时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说明人的呼吸就像风箱,鼓荡、推动真气运行;呼吸似有似无,但
是感到呼不完、吸不尽。

人体生命活动,呼吸比饮食更重要,因此老子在静的基础上,又加上调息行气。
此后养生家都是以“静坐调息”为主要内容,但调息的技巧各有不同。

老子学说为庄子所弘扬,故又称老庄之道。庄子更进一步指出,练功主要是通督
脉,只要是真气“缘督以为经”,就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出现沟
通任督(小周天)的效应;以及“真人之息以踵”(大周天),全身经气通畅的现
象。

庄子在摄生方面很重视动静结合,导引行气并用。他说:“吹口句呼吸,吐故纳
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至此大大的丰富了行气摄生内容,比以前的“静以
养生”更加积极主动。

文物中有个《行气玉佩铭》,是公元前四百年的东西,精辟的描绘了沟通任督脉
的全部过程、动态及其重要意义。可见当时对摄生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了。

东汉·魏伯阳以《参同契》一书,结合《周易》的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和河图洛书
等,说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月圆月缺指出天道与人体的盈虚消息,在炼丹
过程中的进火、退符、沐浴等层次。这是摄生理论的又一个飞跃,以后便成为丹鼎
派道教的经典著作。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他讲到的修身养性道理,仍然是老子的思想范畴。他提
倡诚字,修道要诚心诚意,不能三心二意,这和道家的虚无是一致的。在实践方
面如“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和周天功每阶段的反应是一致的。

39
佛家的美好愿望是修得明心见性,入手功夫有参禅打坐、颂经等课程,以空字为
指导思想。要求减少贪妄杂念,不去追求,知空后之大有。天台宗之“六妙法门
”由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逐步达到高级阶段,实与周天行气异名
同义,殊途同归。

医 药 却 病

祖国医学《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机理、大自然的运动规律、人与自然的关
系,都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无论在摄生、诊法、治则、药物归经,针灸按摩,都
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古人非常重视摄生,首先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
病的预防思想。如能遵照《内经》的修养方法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即可享
乐天年。

汉唐以来,社会形式变的复杂了,人们忙于学习、生产、社交、建设、战争等,无
暇从事静养生息。尤其道教、佛教形成后,修真养性的事,便成为僧道的专业,
众多的人民专靠医药解除疾病,保证健康,因此医药事业兴盛起来。自秦汉以降
直到今天,医药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已非常发达,医者只追求治疗的工巧,却
对未病先治的预防思想反觉忽略。医药治病虽然迅速,但对健身长寿则显得不足
尤其药品日趋繁多,杂药乱投,多服久服引起医源病、药源病,因此在文明先进
的地域里,正兴起慎医慎药,提倡健身自疗的思潮。

古人多以针刺治病,诊得人体某经有病,即循经取穴,施以针灸疗法,察其盛
衰,补虚泻实。若补泻得宜,效如桴鼓。这种治法实是导引行气的一种技巧,现
为全世界所欢迎。但它仍为一种治疗手段,在防病健身、益寿延年方面则无能为
力了。为此对人体科学的研究,如何发挥人体的潜能,采用自控、自调、自我建设
勿药而愈的方法,应是保证人类健康当务之急和永久的方向。

真 气 运 行 调 控

根据《黄帝内经》真气的理论,如“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真气者,经气也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等,李教授提出真气运行学
说。认为真气运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如何使真气更合乎生理
需要而循经运行?综合历代各家各派的指导思想,及功法之长,更根据现代生理
解剖学,制定了真气运行法的特定呼吸法,使得真气一步一步地趋向丹田,积
气冲关,沟通任督脉(小周天),及全身经络(大周天),以达到健康地延续生命,
尽终其天年。

通过自己六十余年的亲身实践,证之以生理,验之于临床,长期以来反复多次
的实践总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形成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简明易学,收效
迅速且无副作用。使真气循经运行,克期通督,由后天返先天,恢复再生力,旺
盛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能力,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延年。通过
对淋巴细胞转化和皮质醇、干扰素等的检测,说明免疫功提高,而基础代谢水平
降低,这和真气运行法提出的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理论,是相符合的。

40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这一医疗保健养生方法的创编,开创了以“真气运行调控”
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的先河,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20) 真气运行理论的黄帝内经

作者:不详

括自 :http://www.zqyxf.com/theory_5.asp

真 气 运 行 在 内 经

《黄帝内经》是二千年前成就的祖国医学第一部理论经典,长期以来指导
着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理论和实践。以其文简意赅,理奥趣深,被唐代医学养
生学家王冰誉之为"真经"、"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更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之不易坟典。其养生理论遍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
的整体观,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预防学,人类盛衰寿夭的自然律,摄生保健、
抗衰延年的原则法,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各个方面。研究、发掘和总结
《内经》的养生学理论和方法,使之发扬光大,对系统真气运行学说、振兴祖国医
学养生学,促进中华文明,改变人类素质,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真气是人体生命能量,真气运行又是生命活动的核心。从《黄帝内经》对真
气和真气运行的诸多论述中得到启示,真气运行法却病养生实践和真气运行学
说体系逐步得以形成和发展。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内经》这十六个字的精辟论述,是对真气运行功理、功法及功效的高度概括。说
明人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体内真气便可从之而生,且旺盛的运行,故《灵枢》也
说"恬憺无为,乃能行气"。意守丹田,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邪
不能侵,病何由来!
《灵枢·刺节真邪论》指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意思是说真气是呼吸接受了自然清气(氧气)和饮食摄取的五谷精微(养分)合并
而化生的生命能量,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经络之气。经络
是真气运行的道路,真气是经络活动的实质。
另《皇帝内经》指出了真气是以呼吸运动为推动力在经络中运行的。也明确
记载了《内经》中关于呼吸与气行定数。并指点了全神养真的刺法,又指出另有修
真之道。
《黄帝内经》在以人体生命为中心的研究中,突出"全真导气"对防病治病
养生长寿的作用,我们用通俗的话讲,叫做"真气运行"。故知培养真气、促进真
气运行的方法,作为体现《内经》养生理论的手段,返朴归真的要诀。从中可以看
出,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即《内经》的养生修真之法,真气运行学说体现了《内经》
的全神养真之旨。

天 人 合 一 整 体 观

41
天人合一的整体现,是《内经》养生学的哲学基础。如:
《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
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内经·灵枢·本神篇》:"天之在我者德,地之在我者气。德流气薄而生
者也"。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人为万物之灵。宇宙自然阴阳二气交感
万物生矣,人也因之而生。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且以一气相通。故祖国医学十分
强调 "天人合一"的自然整体现,并作为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基本指导思想。天
人整体理论也是真气运行学说的理论基础。

治 未 病 的 预 防 学

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内经》预防医学的重要体现。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 "!《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
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黄帝内经》的医学养生学思想强调预防为主,又特别体现在无病先防和
有病早治两个方面。有人评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
载,于现今和将来永远都是具有生命力的。无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
其萌芽,成功的关键又在于人体的正气(真气)。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
伤人"。
《素问遗篇·刺法论》:"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
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而致病
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所论再是明白不过的了。真气运行理法的主导思
想就在于扶持正气、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

谨 于 修 养 尽 天 年

《内经》强调,其知道者可尽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 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
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
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尚书·洪范》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谓长寿者,应有一百二十岁的
寿限。然而必须是"知道者",谨于修养,讲究卫生法度,以奉天真,方能尽享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否则不慎而动,倾竭天真,自然百病蜂起,导致半百而衰,
甚则半途而夭。可见全德合道,勤于摄生,对健康长寿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真

42
气运行理法的益寿延年作用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充分的依据

摄 生 保 健 之 法 则

淳德全道为《内经》摄生保健之法则。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
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
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
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
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HT5,6"〗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
身也"。
《灵枢·本神篇》:"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起
居,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素问·生气通天论》:"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
害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道清净,则精气
内持,故其气从以顺,邪不能为害。故圣人教人保健养生,一是顺应四时之变,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恬憺虚无,精神内守,行清净无为之事。特别强调思
想行为、情志活动的淳德全道在修身保健方面的独特作用,确是医学养生学的不
二准则。真气运行理法自始至终也贯彻了这一根本法则。

淳 德 全 道 能 成 真

《内经》多处提及唯真人也,与道合同,故能寿敝天地。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
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
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
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素问·六微旨大论》:"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唐代太仆令王冰云:"真人,谓成道之人也。"至人、圣人、贤人者,德行
皆类真人,皆非一般俗子凡夫。然之所以能成其真人,其人也非特异,因能合道
勤修而已。或把握天地阴阳变化,调适自身阴阳消长,外能呼吸精气,内能摄守
精神,使形与神合;或是有淳厚的道德,谨行养生法则,调适自身阴阳与四时
相适应,避世俗之烦忧,而全心全意保全天真之气;或善于顺应自然,处淳和

43
之气,别好恶之风,衣食住行不脱世离俗,又不效尤世俗习气,作息有时,不
使其极等等。全德合道,总以恬憺愉悦为要务,悠然自得为己功,故能形体不敝
精神不散,且能自由自在神游于天地之间、无极之野,视闻四区八达毫无防碍而
与道合真。正道谨修,乃成真、至、圣、贤者,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里,虽不可能比
比皆是,却也代有其人,广成子、老子、彭祖、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者,就
是杰出代表。
真气运行理法在临床医疗、群众健身实践中普及、推广以来,大力宣
扬"恬憺虚无"、"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道法自然"之法则,以行自然之道
而且注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促进修身养性、尽性至命功夫的精进,力求"穷理
尽性"、"淳德全道",达到"与道合真"的终极目的。笔者虽非圣贤,然穷理尽性六
十余年,以此为目的努力实践,也不枉吾热衷"真学"的一片诚心。
21) 真气运行理论的《内经图》说

作者:不详

括自 :http://www.zqyxf.com/theory_6.asp

《内经图》说

《内经图》又名延寿仙图,为人体侧身剖面图。内容包括了阴阳、五行、太极
八卦、前三田、后三关等,形象的表达了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互相制约、互
相依存的制化关系,突出的体现了养生修真金丹大道的修炼过程及后天返先天
的规律。历代各家各派,如医、道、儒、释都是根据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人天
相应的自然法则,注重培养真气、沟通任督、修性固命、返朴归真的。《内经图》提
示了这些环节的关键至理。
《内经图》给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以强有力的支持和科学的印证,证明真法
的研究路子及其理论体系与《内经》完全一致,丝丝入扣。如:
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几天后,会感到每一呼气心窝部发热,这
是自然呼吸推动心火下降的表现。《内经图》用以表示胸腔的“十二楼台”中出 来
下行的一团火,表示心火下降。这团火包围了“艮土”,脾胃即心窝部,从五行
理论讲,这就是“火生土”。火圈下面注明“中丹田”字样,心窝部就是中丹田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略)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经过第一、二步功,任脉畅通无阻,每一呼气
自然推动心肺二脏之气入下丹田。金为水母,肺能生肾。然而,肾为先天之本,
人的后天生活对肾气的消耗最大,真气进入下丹田后,需要较长期的积蓄,才
能增补肾的亏损。
《内经图》中部茂盛的草木表示着水与木的关系。“正丹田” 处
熊熊火焰所提供的热能,形成了灵光四射的四个太极图,正是积蓄真气的形象
描绘,也是两仪生四象的实指。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通督的过程,《内经图》描述最为详细。图下部
的“阴阳玄足查车”表示真气不断的集聚后通过“尾闾”、“夹脊”、“玉枕”
三关,打通督脉。 “三关”在图中用三座城楼表示。“玉真上关”之后,是波涛

44
汹涌的“脑海”,再往后便是任督脉之“通途”。“白头老子眉垂地”表示垂帘
入静,驶气下行而入丹田。“碧眼胡僧手托天”代表舌抵上腭,接引真气,沟通
任督。任督一通,诸经随之而通畅,真气运行愈加旺盛。随着全身脏腑经气的通
调,阴阳合和,五行顺理,人与自然玄机契合矣。图中“刻石儿童把贯串”,即
寓此意。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略)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在多年的普及推广、科研、提高中,观察到每个人的生
理反应基本一致,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和重复性。五步功法的科学性勿庸置疑,
与《内经图》对照,无一不符。

[ 本帖最后由 海外华侨 于 2008-7-6 19:44 编辑 ]


22) 真气运行理论的诸家印证

作者:不详

括自 :http://www.zqyxf.com/theory_7.asp

医道儒释各家修持的方法千姿百态,但三教归一、万法归宗。医、道、儒、释各家用
不同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周天的生理反应情况。仔细推敲,与真气运
行五步功法如出一辙,都是为了达到通督的目的。

综观各家功法基本上都是五个步骤通周天,这是人体生理自然规律,必须
遵循。但叙述方法不同,如《行气玉铭》以真气运行的动态变化来形容。儒家“定、
静、安、虑、得”,是真气运行到哪个部位,引起的精神活动的记述。“六妙”虽
称为六,实际止息、观息都在丹田,亦是五步。顺乎自然,意随息动,是守机的
记实。更有 “小周天歌诀”,作为意念导引的一种记述,仅作练功中必要的辅
助。这些记述都不属于真正的功法,只有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以科学的功理功法
指导着真气循经运行。

1) 行 气 玉 铭

在出土的战国初期(约在公元前四百年)文物中,有一件《行气玉铭》。铭文 为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
退则天;天几桩在上,地几桩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这一段短短的铭文虽然只有四十五个字,却包括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和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互相印证,每个阶段的生理变化和进展情况,完全是一致
的。可见真气运行在当时已成为健身养生的普遍知识。
" 真法"与"行气"的意义是一致的。法是使真气运行的手段,行气的行字,
也就是真气运行的方法。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第一步是呼气注意心窝部,使真气在
心窝部集中便是"行气--深则蓄"。第二步将集中的真气向下延伸,呼气注意丹田
丹田发热则是"蓄则伸,伸则下"。第三步意守下丹田,真气在丹田内形成气丘,
恒定存在,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充实饱满,丹田内呈现很大的萌动力量,正是"下
则定,定则固,固则萌"。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

45
经会阴、尾闾、命门向后窜动,并沿脊柱向上过夹脊、透玉枕、直达脑海,又如"萌
则长,长则退,退则天"。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由于贯通督脉,肾气不断地
灌溉脑髓,大脑调控力量不断增强,生机旺盛,周天运转,在头顶表现出一种
光色体,有力量,有形状;下丹田也有一种力量,功夫深了,感到上丹田与下
丹田像有一种磁力吸引。上丹田叫"性",下丹田曰"命",上下吸引就成性命双修
顺着这个规律,持之以恒,可以生生不息。违反这个生理机制,逆而行之,则是
趋向早衰早死的道路,就是"天几桩在上,地几桩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2) 道 家 养 生
道家的始祖老子以及更远古的修道者,他们是在以身证天、以天验人的实践
中体悟到、认识到“道”的存在的。 《老 子·十五章》所描述的“古之善为道者”
的修道体验,就是后世“正道行修”的道家养生实践基础,不难看出其中与真
法修炼的诸多相通处。
(1)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时有学识的人,善于研究人体
生命、自然界变化和人与自然相关的规律,把这个规律叫做道。这一章具体谈养
生的道理。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细致、深远而通达的,深刻
到一般人所不能认识。
(2)夫唯不可识,强为之容。正因为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为了使这个道理
发扬光大,所以勉强加以描述。
(3)豫焉,若冬之涉川。人们对这个微妙玄通的道理,没有充分的认识,所
以事前要谨慎啊,要象冬天赤脚过河那样小心谨慎地接触;虽然非常向往,又
怕出毛病,踌躇不前,不敢毅然一试。
(4)犹兮,若畏四邻。要从事实践,就必须选择一个清静适宜的环境,避免
他人的干扰。因此择地要反复考虑,要象提防邻国的围攻那样谨慎。
(5)俨兮,其若客。坐功的时候,必须端正身心排除杂念,所以表现得恭敬
严肃,象面对着宾客那样认真,注意着调息的方法。
(6)敦兮,其若朴。进一步到了忘我的程度,对全身失去分别的感觉,似无
意识活动敦厚地象未经雕刻的素材。
(7)旷兮,其若谷。坐到无物无我的境界,但觉得有那么一种空旷而界远的
样子,象是一个深山幽谷。
(8)涣兮,若冰之将释。坐功到一定的程度,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全身关节
尤其两肩和两膝部位感到流动疏脱,象春冰将融那样松利舒适。
(9)混兮,其若浊。在内呼吸旺盛时,皮肤毛窍都随呼吸而呼吸,全身里外
无处不随呼吸活动,包容一切,象长江大河的混浊。并且这些活动都是一致的,
就象泥沙在江河里翻滚着,既是清楚的细小个体,但又没办法分开。
(10)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谁能在这种内呼吸旺盛的情况下,静止以待,
内呼吸越加旺盛,各组织细胞气机通透良好,那种全身活动的现象慢慢的都感
觉不到了,就好象浊流澄清了一样。
(11)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持久地坐下去,丹
田里的真气就会慢慢地充集增长活动起来,这就是静极生动。
(12)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这个养生之道的人,他不会自满的。谦受益,满
招损。
(13)夫唯不盈,故可蔽而新成。正因为他不自满,才能持之以恒,努力钻研
使丹田力量不断增长,贯通督脉,后天复返先天,由衰返壮,使衰退了的身体

46
恢复健康。“若得不老,还精补脑”正是蔽而新成的生理机制。

3) 内 丹 秘 术
陕西周至楼观台,相传是老子讲经的地方。庙内有两方刻有《道德经》的大石
碑,石碑两侧刻有传说是老子写的一副对联,文字稀奇古怪。有人根据道家理论
翻释成现代常用字,原来是这么两句话:
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这正是道家养生的秘旨。玉炉,指人的下丹田;烧炼,指心肾相交,水火既
济。延年药,指真气及其聚集;正道行修,指正宗传统功法的修炼;益寿丹,亦
指真气及其聚集的功能作用。道家养生历来认为,强身治病的最佳药物就在自己
身上。内丹术的修炼突出这一养生旨要。
什么是丹?过去谁也没有说得很清楚,都认为很神秘,炼丹是个高不可攀的
事。我们认为“丹”就是真气的凝集。真法主要是培养真气,以呼吸运动推动心
火下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使阴阳再合,产生新的生命力(真气)。结丹的机
制就在于此。练真法者往往在第三步功就有得丹者,也有在通督后得丹。不尽如
《丹经》所说,只是因人而异。得丹不难,保存不易,稍一不慎,就可走丹。
《丹经》提出的种、采、炼、养四个环节,养是长期的,也是最重要的。真法五
步功法的要求,都是依照文武火候制定的。所以虽不言炼丹,得丹却快。至于入
手修炼,在后天应以炼精[即阴精(养料),阳精(氧气)]化气、炼气化神为序;
返还先天之后应以神驶气、气成精(肾气)为宗。今人不知本末,把种的根本阶段
忽略了,所以无药可采。
真法第一步,呼气推动心火下降,振奋脾阳(火生土)。第二步,真气趋向丹
田,通过肠区,胃肠生理功能增强,吸收营养(土生金),这一过程称为“种”。
任脉既通,真气源源不断地进入丹田。第三步,意守丹田,称之为“采”(小药)
即用文火亦采亦炼。真气充足,丹田内出现多种动态,有的有光团活跃,全身都
有急剧变化,阳光现前有欲泄之势,即当用“吸、舔、撮、闭”四法,以敛聚之,
勿令走失,这就是采大药。也有在此同时玉枕轰隆一声而通关的。

4) 儒 家 诚 修
儒家修炼讲究诚,以“十六字心法”为指导思想,即“人心惟危,道心惟
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叫人端正身心,不违大道,保存天一之精气。
还具体记述了练功中每个阶段的思想变化,如“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者,止于丹田也。又曰“止于至善
之地”。气沉丹田,则可固定,培养真气。因此丹田真气活泼有力,可使精神专
注而入静,能入静就可安然久坐,静极生动。这一过程,真法叫“通督”,会产
生很多生理变化,有时还是很难受的。如果紧张、害怕,处理不当,则会出偏差。
因此古人也有“防危虑险”的说法。所以说“安”以后会产生“虑”,经过“虑
”这一段过程,才能得到通督后的轻松愉快,并得到常人不能见到的所谓“天
命之谓性”。佛家叫“明心见性”,真法谓之“积精全神”。

5) 佛 家 六 妙

佛家天台宗“六妙法门”——数、随、止、观、还、净,与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基本一
致。

47
“一妙”开始用“数息”法,或“听息”法,以减少杂念。这与真法第一步“呼
气注意心窝部”一样,都是让注意力集中的一个极其简单的生理意念,既不事
思考,又以一念代万念。

“二妙”为“随息”,即意随呼吸以待机。真法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则是
意随息动,呼气注意丹田,三五天就可以完成。

“三妙”为“止息”,是把呼吸实际上是意念止于丹田。真法第三步“调息凝神
守丹田”,也是把呼气及意守部位止于丹田。

“四妙”是“观息”,即内视丹田中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渐至丹田温热,丹
田饱满,丹田开阖、丹田蕴珠等,真气充足而行冲关。仍属第三步。

“五妙”是“还息”,即通周天,任督循环。和真法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一致,督脉贯通,肾气上升,还精补脑,沟通任督二脉。

“六妙”为“净息”,亦称“静息”,即贯通督脉后,以静守为法,使大脑处
于澄净状态,一切顺乎自然,叫“破法执”。真法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就是以静守为法,肾气不断的灌溉脑髓,使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增强,
而达到深度入静。
以上仅为练功方法上对照相互一致,至于静后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各自功
德,将是奥蕴无穷。

6) 西 游 记

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到印度取经的故事为素材,有意识、有目的地描述
了佛道两家的修炼要旨,展现了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全过程,早就有“古今丹
经中第一部奇书”之誉。称“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
成仙”。这种观点并非牵强附会。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第三十二回十分明确地指出:“师徒们
一心同体”。第九十九回又说,师徒们“本来面目今方见,一体原因始得全”,
他们立的立,坐的坐,跳的跳,真个是“一体纯阳喜回阳”。

这四个人的艺术形象,唐僧代表人的生命体,三个徒弟“悟”字为号,代表人
体三个脏器的功能活动。孙悟空配心,主神思喜动,一跃十万八千里,故又名行
者;猪悟能配脾胃,主后天,贪欲,当须八戒;沙悟净配肾,主先天,本性向
善;白龙马配意,善奔驰。

历史上的玄奘,是一个“备通经奥”、“聪悟不群的法门领袖”。由于写作目的
需要,小说中的唐僧,则是一个人妖不辨的“肉眼凡胎”。正因如此,他才需要
艰苦的修炼。他的心需要悟空,诸多欲念需要八戒,修性固命需要悟净,培真全
生需要悟能。书中描述不外乎意使心脾肾三家相会也。

48
孙悟空的师父,就住在“灵台方寸山”中的“斜月三星洞”(第二回)。灵台、方
寸是“心”的别称;“斜月三星”是心的笔划形状。第八十一回诗云: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又说:“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其师于夜半三更六耳不闻的情况下秘传与孙悟空的“长生之妙道”,原来是: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是“攒簇五行颠倒用”;是“子前午
后,自己调息”(第二回)。这不正是真气运行之法吗?

对于真法第四步通督一步功,《西游记》讲得更具体。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
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描述了真气由尾闾逆行而上通过夹脊关的情形:“滩
头坡坂最高,又有一道夹脊小路,两座大关,关下之路都是直立壁陡之崖”。

夹脊一过,负重感立即缓解,再往上就是玉枕关。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
壳,功成行满见真如”,描述更精彩。说师徒们到了西天佛地,第一个前来迎接
他们的人是“玉真观”的“金顶大仙”。“玉真观”者,“玉枕关”也,亦称“
玉真上关”;“金顶”者,头顶也。师徒当晚在玉真观歇息,次日去见佛。有意
思的是,书中说从玉真观到佛祖住地灵鹫高峰的路不出山门,就自观宇中堂穿
出后门便是”。说的是真气穿过枕骨大孔到达百会,只在脑内进行。接着,真气
从头顶沿前额到鼻尖,舌尖被上腭紧紧吸住,真气又到“凌云渡”上的独木桥,
便寓舌抵上腭之意。猪八戒见独木桥危险,想腾云驾雾过河。孙悟空说:“这是
什么去处,许你驾风雾?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

通督之前,每觉头周围象箍着一个圈一样很难受,一旦通督,这种感觉即消失。
这就是“紧箍咒”。第一百回,师徒成佛后,悟空要唐僧为他取掉紧箍。唐僧说
“今已成佛,自然去矣”。悟空举手一摸,紧箍果然不见了。

至于书中出现的众多妖魔,实乃自心所生诸多烦恼、恶念之象。第十三回唐僧说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所有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千篇一律
地要吃唐僧肉。吃了斯,它们便可长生不老。足见烦恼、恶念对自身之损害。解救
之法,唯自心“悟空”、“八戒”、“悟净”而已矣。

7) 易 卦 生 息

《易经》为群经之首。伏羲画八卦,文王做《系辞》,孔子做《十翼》,阐述了自然界
阴阳变化的规律。故《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面的“生”字,即由阴阳演变而来
的意思。
《易经》以或阴或阳二元气论阐释宇宙万象,更重视阴阳未分之前,或 将
成为阴柔、或将成为阳刚这一变化流通的根源。而是这一根源主宰万物的生成发

49
展,并非凝聚静止的阴柔,而是属于积极流通的阳刚。
《系辞上传》又说:“成 象
之谓乾,效法之谓坤”。这才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

人秉天地之气以生,阴阳的流通演变支配着人的生理活动。
《易经》以八卦的爻 象
暗示天机,教人效法阴阳和合之道、数理变化之机,以度天年。民间长期流传着
一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认为这是天数,是自然规律。真气运行五步实践
的注意呼气,就可以使人们从寿限的必然王国解放出来。

盖人在未生之前,由母体供给营养,以内呼吸形式发育生长。后天的生命还未开
始,在易理属于纯阴坤卦。出生时通过第一个呼气开始外呼吸,使心火下降而补
肾阳,吸气肾水上潮以济心火,这在易卦中为水火既济,在生理上叫心肾相交。
通过这一次呼吸运动,启动了后天的生理活动。

十二消息卦表明,人体生理变化情况,阴阳盛衰的规律。自一岁起,每经三十二
个月,肾中增一阳,至十六岁,由纯阴坤卦,进而为复而临、泰、大壮、夬卦,至
纯阳乾卦。此时阳气盛极,心火易动,识神用事,七情六欲终日盘旋,致使肾气
暗耗。不知葆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恃强好胜,欲无止境,每八年生一阴。
至六十四岁,阳气耗尽,又成为纯阴坤卦,而生机尽矣!

如消息卦在剥卦尚有一阳未尽时,即练真法通过呼气推动心火下降,而为复卦,
又可开始下一轮卦爻的变化。继续采炼则由复而临、泰、大壮、夬、乾而返还。由于
这一阳的变易,恢复人体再生力而得生生不息,尽终其天年。故《易》曰:“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之谓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数术,……度百岁乃去”。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乾在上,坤在下,为先天之否卦。阴阳隔离,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故须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交而成泰卦。人身小天地,乾喻心,心属性为
火。坤喻肾,肾属性为水。在胚胎时期,只凭先天秉赋发育生长,没有脏腑经络
自身的联系,水火未济,故为先天之否卦。出生后以外呼吸的推动力,使得心火
下降,肾水上潮,心肾相交,阴升阳降,由否卦变为泰卦,为人体生命活动的
关键所在。

在初生第一次呼气时,将否卦上卦之一阳爻,推向下卦之下,则变成了益(〓〓)
卦,益之上卦为巽(〓〓)为风,即呼气运动的推动力;下卦为震为雷火,主动,
即生命能量。在“巽风吹得乾阳降,坤阴一元来复时”的这个益卦,象征着人体
长期不断的生命来源。

乾坤易位,而为后天之离坎,离即心火,坎即肾水。八八六十四卦,最后以离上
坎下未济而告终。火性炎上,水性趋下,表现为阴阳离决的趋势。在此生机欲绝
的时刻,用真法呼气运动,推动心火下降,将离卦上九一爻,移送坎卦之下,
则将未济变为既济矣。中国民医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徽的设计,即取
此意。

如消息卦在剥卦尚有一阳未尽时,即练真法通过呼气推动心火下降,而为复卦,

50
又可开始下一轮卦爻的变化。继续采炼则由复而临、泰、大壮、夬、乾而返还。由于
这一阳的变易,恢复人体再生力而得生生不息,尽终其天年。故《易》曰:“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之谓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数术,……度百岁乃去”。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乾在上,坤在下,为先天之否卦。阴阳隔离,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故须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交而成泰卦。人身小天地,乾喻心,心属性为
火。坤喻肾,肾属性为水。在胚胎时期,只凭先天秉赋发育生长,没有脏腑经络
自身的联系,水火未济,故为先天之否卦。出生后以外呼吸的推动力,使得心火
下降,肾水上潮,心肾相交,阴升阳降,由否卦变为泰卦,为人体生命活动的
关键所在。

在初生第一次呼气时,将否卦上卦之一阳爻,推向下卦之下,则变成了益(〓〓)
卦,益之上卦为巽(〓〓)为风,即呼气运动的推动力;下卦为震为雷火,主动,
即生命能量。在“巽风吹得乾阳降,坤阴一元来复时”的这个益卦,象征着人体
长期不断的生命来源。

乾坤易位,而为后天之离坎,离即心火,坎即肾水。八八六十四卦,最后以离上
坎下未济而告终。火性炎上,水性趋下,表现为阴阳离决的趋势。在此生机欲绝
的时刻,用真法呼气运动,推动心火下降,将离卦上九一爻,移送坎卦之下,
则将未济变为既济矣。中国民医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徽的设计,即取
此意

[ 本帖最后由 海外华侨 于 2008-7-6 19:44 编辑 ]


23) 真气运行理论的宇宙自然

作者:不详

括自 :http://www.zqyxf.com/theory_8.asp

宇 宙 精 神
茫茫宇宙浩瀚无穷,古往今来无际无垠,日月星辰往复如恒,人与自然
生机无限。是什么力量以维系,是何物而使然?有史以来,人类的科学乃至哲学
无不在为之而求索!综合东西方哲学和科学,人们终于发现,宇宙精神的永恒,
是这一切的客观存在,使这个世界具有了勃勃生机。
开天辟地之前,是一个寂静无为、没有生机的混沌世界;或者是原来的生
机被破坏了,便无声无形、无息无象的在那里游离着。根据现代科学提示,自然
界总是存在着对立而又统一的正负两种力量,传统哲学则谓之“阴”和“阳”。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物理性能,使各种因子分离组合、混融冲和,最后抟聚到
非常致密,形成巨大的能量,自然地运行不息。这种能量古称“混元一气”,又
谓之为“太乙真气”。因为它存在于宇宙形成之前,故我们称之为“先天混元一
气”。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
可以为天下母”。故知宇宙的形成,生天、生地、生万物,都是先天混元真气赋予

51
能量的结果。这也可以使我们理解了《易经》所说的“无中生有”和《老子》说的“
道本虚无”。然而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对处在阴阳未合之前、天地未判的状态下
不好说清楚的长期蕴酿过程的“强为名之”而已。根据现代科学早已证明了的“
物质不灭定律”,我们也就不难明了阴阳流通演变、有无相生是永恒不易的宇宙
自然规律。
先天混元一气充盈全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即爆发出新的宇宙,这是
不是西方天文学家说的宇宙爆炸生成说,我们姑且不论。然而开天辟地,天地始
判,阴阳又分确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念。 《黄帝内经》有曰:“阴阳者,天地之 道
也”;“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轻清上升为天为阳,重浊下降为地为阴。故须
天阳下降,地阴上升,天地交泰,再生后天混元真气,万物方能衍生。宇宙万物
得到了生命能量,在自己适宜的环境里生长发育,生成形形色色的生命体。这个
变化过程,即《老子》“道法自然”的演变过程。所谓“道自虚无生一气”,即先
天阴阳合二而一的混元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即是现出一分为二的天和
地——新的宇宙天体。“阴阳再合生三体”,是天地交泰而生后天的混元一气;
“三体重生万物昌”,即后天混元一气发挥其能量作用衍生万物,并代代相传,
繁衍不息。
人类的繁衍昌盛是社会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辉煌一页。人为万物之灵,善
体天地之情,代行天地之道,“参天地之化育”(《礼记·中庸》),帮助万物更
好地发育生长。所以天、地、人被称之为“三才”。《黄帝内经》曰:“人以天地 之
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生命活动和大自然规律无不相合,天人一体,息息相
关。
人生之初,是在阴阳媾合产生先天真一之气时,得一则生。待到后天(包
括胚胎、哺乳、独立生活)的各个阶段,又都需要后天真气的补充而化化无穷。如
后天真气供应不足,或消耗过多,生命能量匮乏,则生命不能继续,失一而死。
如果能使人体心肾相交、水火互济、阴阳和合、五行顺理,五气朝元则真气充足而
生命力旺盛,健康长寿,终必返朴归真,就可以完成人生来去之始终。
《易经》

《道德经》
、《黄帝内经》等“至道”是治人事天的坟典,实际涉 及
宇宙万物,内容博大精深。伏羲作易画八卦,以示阴阳流通演变生生不息的宇宙
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观,都说明混元一
气为天(大宇宙)人(小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内经》“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
气并而充身者也”人天一体的整体观,真气作为自然赋予的生命能量,也体现
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黄帝内经》又遵循宇宙万事万物,对人体真气益者受之 、
损者避之,以此养生则寿的“道生”法则,进一步提出了全真导气、行气摄生的
修为方法。可惜该法因故失传已久,故后人知医者多,识道者鲜矣!
真气运行学说以宇宙精神阐发“三圣道”之本义,破除奉道修身过程中
种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唯心思想、玄奥理念,为人体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手段,为
医学、养生学的科学体系绘制蓝图。真气运行学体现自然本体,论述性命根源,
确立医学核心,带来人类福音。
天地含德万物育,阴阳交感不错移。
五行为缘因成果,混元真气运玄机。
24) 《真气运行学》 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

作者:杨永保 李天晓

52
摘 要:李少波教授所创立的真气运行学说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思
想,而且是高层次的生命运动形式,因而是对“生命在于运动”理论的发展与
贡献。

一、引言

真气运行学说的创立者是甘肃省中医学院的李少波教授,他是甘肃省二
十名著名的老中医之一。李教授一生致力于真气与真气运行法煅炼的研究与实践
经过六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在九十岁高龄时,
出版了著作《真气运行学》,为中医学、养生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重
要的理论贡献。他提出的真气与真气运行法,道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真谛。真气
是人体生命能量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真气充足,则人体生机旺盛,表现的
身体健康;反之,则身体衰弱,疾病丛生,真气消失生命结束。经过真气运行法
的锻炼,可使人体获得充足的真气,当真气在体内沿经络旺盛的运行时,可保
持机体的内在活力,增强自我修养、自我建设的本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
寿的效果。我国已故著名的科学家高士其在为李教授的《增订真气运行法》一书作
序时,这样赞誉道:“真气与真气运行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瑰丽的明珠,是
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组成部分,它流传数千年之久,纵横千万里之广,在强身
祛病、益寿延年、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上,有着神奇的作用。无疑是一门科学,有
待于深入地研究,也有待于广泛的普及。”

二、传统意义上的“生命在于运动”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这里所说的运动指通常的体育运动,它的理
论基础是西方的运动医学、解剖学等理论。体育运动的形式是身体运动,运动的
部位是肢体、皮肉与筋骨。现代体育认为:人的身体(物质)决定人的生命(精
神),因此,人类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身体运动,就能调整、改善人体物
质能量代谢过程,提高人的体力与能力;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提高心肺功
能;就能增强呼吸肌,增大肺活量,提高肺功能的作用;就能改善大脑的供血
状态,消除脑力疲劳,促进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还能使肌肉粗壮结实,肌红
蛋白增多,又能使骨骼坚韧,骨密度增厚,骨的抗弯抗折能力增强(这一点足
球运动表现较为明显);同时又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给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乐趣。人们只要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就能提高身体机能
和身体素质,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对健康有益。因此,人们
常说:“生命在于运动。”

三、真气运行法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真气运行法的理论基础是祖国的中医学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黄 帝
内经》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即只要清静无为

53
真气便可从之而生,旺盛的运行。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邪不能侵,病无由来。
这一理论,亦即三圣道的“全真导气”法。但是现在的中医典籍中没有“全真导
气”方法的具体内容,这就成了一个历史之谜,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培养真气,
也不知道真气是沿什么路线运行的。李少波教授经六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最终
破解了这一历史之谜,创立了真气运行静功和动功的理论和方法。经实践检验,
确有治病防病、强身健体的神奇效果。
首先,我们来分析真气运行法静功的锻炼方法和过程。习练静功时,就是
使身体安静下来,用调息的方法培养真气并推动它沿经络运行。从过程看,表面
状态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好像与运动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因为当全神贯注
地调整呼吸时,身体内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和运动,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古
人总结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触”。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其中有代表性的四种
第一,身体发热:在做真气运行法的静功锻炼时,表面上是安静地坐在那里,
但是热的感觉出现的最快也最多。在第一步功时,就有心窝部发热,以后丹田发
热,腰部发热及四肢发热,全身热。这都是真气旺盛,热能集中的表现;第二,
胃肠作响:在习炼真气运行法的静功过程中,往往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
矢气现象增多,食欲大增;第三,身体发痒:皮肤发痒,头皮奇痒,是必有的
一个过程。由于平时经络欠通,一旦真气运行旺盛时,就会出现痒的刺激;第四
身体发麻:有时觉得身体某部有蚁走感,触电感,同时也伴有肌肉的剧烈跳动。
这些都是真气通过经络的表现。以上现象说明,在做真气运行法的锻炼时,身体
各个部位处于积极活动、生机盎然的状态,哪里有什么静可言。静只是表面现象
只能说是对外界反应或思维活动暂时的相对的静,而动才是本质。因此,真气运
行法静功的锻炼过程是一个静中求动的过程,完全符合“生命在于运动”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
真气运行法的动功有:五禽导引,漫步周天,鹤飞唳天,龙行挥云,健
身十锦。动功锻炼虽然表现出体育运动的特征和状态,但实际上它与体育运动有
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它是以姿势带动呼吸,贯通经络,使真气旺盛运行,以增强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若干个呼吸,而且必须有
呼吸的配合,一定是动作领先,呼吸随后。整个动功过程感觉到全身气机畅达,
极度舒适。因此它与人们通常说的体育锻炼有本质上的区别。

四、真气运行法是高层次的生命运动形式

前面我们已阐明,真气运行法符合“生命在于运动”之规律。现在需要强
调指出的是它属于高层次的生命运动形式,通过与传统的体育运动之比较就很
容易说明这一点。第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心跳
加快,呼吸次数增加,能量消耗增高,新陈代谢加速,运动后有短暂的病劳感
觉,休息片刻方可恢复。而真气运行法的锻炼过程正好与之相反,人的大脑皮层
处于抑制状态,心跳减慢,呼吸次数减少,能量消耗降低,新陈代谢减缓。练功
过后,感觉心平气和、精力充沛,毫无身心疲倦之意;第二,体育运动时人们的
意识活动是指向外部的,也就是说,运动过程明显,心理状态表露,运动表象
刚劲,竞争意识积极。尤其在体育运动比赛时,大多数运动员精神显得紧张,要
时刻注意协调外部动作的各种关系,注意运动的技能技巧的发挥,不断克服外
部障碍和自身的生理或心理障碍,运动过程中有被动,无耐的感觉。而在真气运

54
行法的锻炼过程中,人们的意识始终是指向身体内部的,思想放松,闭目内视,
心绪平静,注意呼气和丹田,真气在体内沿经络旺盛地运行。整个过程感觉到通
体轻松,心情愉悦,是一种享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
的内部。事物的外部矛盾一般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而不能最终决定事物
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由于真气运行法的
锻炼始终着眼于人体内部的本质问题,即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平衡阴阳。所以
相对体育运动来说它是高层次的生命运动形式,是对“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理
论的发展和贡献。

五、生命在于全面运动

多少年来,人们对“生命在于运动”这种观点(指通常的体育锻炼)深
信不疑。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却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德国柏林科学
中心社会研究所的格特瓦格纳博士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人的预期寿命是
不能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延长的。因为我们不能根据经验说明体育运动
对改善健康状况是否真正有效,原因之一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往的调查工作
只着眼于某些成功而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失败的运动员。”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教
授塞格尔对“生命在于运动”也提出不同见解:“生命不仅在于运动而在于什
么样的运动。例如,免疫系统的功能相比身体运动来说,沉思冥想更有助于身体
健康,可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稳定血压,减慢
心跳等有着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塞格尔已经开始把运动的意识从身体外部向
内部转移,接近真气运行法的锻炼思想。我国中科院院士,著名经络专家祝总骧
教授指出:“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依我看,确切地讲,应该是生命在于
经络运动。”为此,他还发明了一套“三一二”的经络锻炼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全面理解“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理论学说。马克
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
不断总结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从
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念,回答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真气运行学说的
创立丰富和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的理论学说,必将导致二十一世纪的一场科
技革命,特别是医学科学、生命科学、体育运动理论等。

参考文献:
[1]李少波,《真气运行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6。
[2]欧阳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5) 真气运行与美容健身

http://www.zqyxf.com/shownews.asp?newsid=88

55
中医与美容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不但能让各种美容问题标本兼
治,更能使人真正活得轻松自如,达到完整意义上的美。
当“美是由内而外”的思潮开始为追求自然、整体美的新女性所接受时,
以重在“调理内因、阴阳平衡”的中医美容正好迎合这一需求。尤其在新世纪的
今天,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并不局限于表皮,更追求内在美,这一审美取向与
中医所倡导的“美丽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的观念不谋而合。中医认为,人
的容颜、面部美容与内分泌有密切联系,一些容颜阻碍、面部疾病只有通过内分
泌调理,使健康状况改善才能根本上改变容颜。所谓调理,就是调节机体的运作
机能,合成机体所需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机体能充分应用,发挥每日所吸收的
各种营养,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内部问题解决了,机体免疫力提高了,人的肌肤
才会细腻红润,有光泽弹性,呈现白里透红的自然光泽。
中医美容,标本兼治,从根本上美容,使“由内而外”的美容概念得以
真正的诠释,让女人美得完整,美得自然。目前不少美容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中医
于美容的强大功效并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追求由内而外美容的都市丽人也开
始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先从身体内部的美容做起,而后才护理肌肤,做到内
外兼备,从而达到整体美容效果。
中医于美容的神奇功效已渐为人知,这朵美容奇葩正散发她独特的芬芳,
弥久而悠然,正如得益于她的女人,隽永而释然……

一、真气运行法通过内练真气,以达到身心俱健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
  (1)真气运行法对形体容貌的美化
  真气运行法美容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观。中医认为:人的形体肢节、肌肤毛发、
五官爪甲等无不与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联系,只有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健旺,
元气充沛,才能泽肤润发美颜。真法美容就是通过调节体内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平
衡以达到却病保健美容的目的。另一方面,真元之气充沛则流溢于肌肤之间,使
肌肤变得细嫩光滑、润泽柔韧和毛发茂密,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

  (2)真气运行法对心理气质和精神的美化
  外在美永远无法替代内在心灵美。一个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往往
可以弥补形体外在美的不足而得到人们的赞誉。真气美容在促进人体外在美的同
时,还具有培养和增强人体内在美的独特效果。这是因为真气美容锻炼时需要意
念静守和进入人与天地合一的高尚境界,经常气功锻炼往往使人自然而然地超
凡脱俗,胸怀随之宽广豁达,心境随之开朗坦然,天长日久往往可培养出较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志向,表现在日常行为举止上就会显示出沉着潇洒大方的
优美气质和风度。

  真气运行法还能美化人的精神和情志。中医认为情志是五脏中魂、魄、意、志、
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志变化与五脏功能关系很密切,适度的七情活动可使五
脏调和,但过激的情志又可使五脏气机失调。由于五脏精华共同荣华五官血脉、
肌肤皮毛、筋骨肢节和色泽等,若五脏为“七情所伤”,势必影响人体健美。如
“喜伤心”,大喜过久则血脉贲张,或经常大笑不止者可促使脸部皱纹出现加
速加深,偶然的暴喜狂喜还会伤人心志致精神失常;“忧伤肺”,由于肺合皮
毛,过度过久的忧虑可损伤肺气而致肌肤粗糙、毛发稀疏无光泽;“怒伤肝”,

56
由于肝气主筋荣爪,若大怒伤肝或经常怒火中烧,则会使爪甲失于荣润,面筋
也会因经常的“怒容”而挛缩,严重影响容貌美;“思伤脾”,由于“脾之合
肉也,其荣唇也”,思虑过度则损伤脾胃之气,久之形瘦骨削,口唇淡白无华;
“恐伤肾”,由于“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经常惊恐不宁,可耗伤肾气而
出现齿松发落,失眠,性功能下降等影响心身健美的疾病。情志虽可致病,但调
适得当也可美化和促进身心健康,因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情志变化
往往通过面部表情肌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来,例如经常的发自内心的微笑,不仅
能对人的身心健康达到有益的调适作用,还可给外表美增添几分魅力。反之,如
果一个人经常情绪过激,柳眉倒竖,杏眼怒睁,满口不雅之词,不仅有损身心
健康,纵使天生有沉鱼落雁之貌,也会让人产生厌恶感。

修炼真气运行法,首先要求的就是息心宁神,排除杂念,使心安气定,
情绪平衡而进入“守一”的入静状态,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
安”,心静则杂念息,情绪平稳而五脏气机和顺流畅,经络四肢百脉调合,故
可获性命双修、心身俱健的美化容貌形体和美化情志气质的效果。所以真气运行
法能使整个的精神气质和容貌肌肤焕发出更真实、更自然的美。

现代美容化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两百年前,人类用植物油脂和动物脂
肪照明,由于植物油脂和动物脂肪的短缺,人们努力的去寻找替代用品。1895
年,在美国的宾西法尼州钻出第一口油井以后,人类诞生了石油工业。

从油井开采出来的原油通过一个分馏塔加热,利用原油中各种化学成分
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离开来,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它们满足
了工业文明中汽车、轮船、发电机的需要,成了工业文明社会的血液。随着近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石油进一步提炼出甲烷、乙烷、乙烯、苯等。这些石油产品通过聚
合之后,可以用来生产塑料、合成纤维、清洁剂、香精、防腐剂、美容化妆品等日常
生活用品。由于人类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人们失去了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活环境
空气被污染了,河流被污染了,大地被污染了。随着使用方便的化学日用品与美
容化妆品的出现,人类自身的身体在日常生活中被更直接地污染了。

现代美容化妆品行业,能生产出成千上万种护肤护发产品。科学研究表明
不是所有的护肤护发产品都能保护皮肤,护理头发的,在美容化妆品的添加剂
中,有近一百多种可以伤害皮肤和毛囊的物质,有的甚至会引发皮肤癌。这种伤
害大多数是慢性的,在短期内一般表现不明显,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不良效果。
每当我们在街上行走,碰到那些模样儿不错,但脸色淡暗,脸庞上长着蝴蝶斑
和黄褐斑的女士,我们从内心为她们感到惋惜。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高端的美
容化妆品在市场场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那些洋品牌,它们价格昂贵。爱美的人
们不惜重金,以为价格高,产品质量就好。其实所有的护肤、护发产品,都是不
同的化学物质混合制成的。使用低价劣质化妆品深受其害的消费者很多,使用高
档高价化妆品受害的消费者也不少。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大家一提到化
学品就心有余悸。在美容化妆品市场,所有的产品都是化学物质制造,人们没有
选择的余地,又不熟悉每种化妆品的成份构成的情况下,只有凭感觉盲目购买,

57
用自己做“试验”,于是往往受到伤害。

美丽的前提是健康,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美貌的容颜,“健美”一
词,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生活中纵然有一个病怏怏的美人儿,也不能讨人喜欢
美容不只是外表的修饰和护理,而是人体内外兼修,美容要和增强体质与抗衰
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讨论为什么要增强体质和抗衰老之前,先提出一个值得思
考的问题,即在美容实践中可以看到;在同样的导致致皮肤病条件下,有的人
染而为顽疾、色斑,有的人却安然无恙。天天在太阳底下劳作的农妇,古铜色的
肤色显得十分健美性感。城市里的白领,稍微被太阳晒一下便诱发了晒斑。这就
是人体的内在因素的差异性——即体质差异。我国的中医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相貌
和仪表是否美好,均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

二、五脏与美容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用中医的理论来指导肌肤的保养。
五脏内与六腑血脉相连,外与体窍相通,是生命协调中心,是气血生化之源。和
美容直接相关的形体容貌是五脏功能的外化延伸,五脏供养体窍,体窍反映五
脏。五脏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体窍的荣枯。中国医学认为中医认为:心,其华
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
华在唇,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
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说的是健全的器官组织功能与美容
的关系,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只有脏腑功能健
旺,气血生化充足,肌肤才可得到充分的滋养。反之,脏腑功能低下,五脏不足
气血亏虚,不仅使人易疾短寿,而且使人形体容貌失去美感,再高明的美容师,
恐怕也难掩其憔悴之态。因此,要想美容,首先应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这样才
能使容貌不衰。由此看来,美容问题实际就是健康与疾病、五脏协调与失调的问
题。五脏“有诸内”为本,体窍“形诸外”为标,中医美容不仅保养“标”,更
重调理“本”,养于内、调于内、治于内而美于外。

真气运行对五脏的影响
在真气运行的锻炼过程中,由于调整呼吸,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
细胞的新陈代谢,给机体各组织增加了生命活力,使各个组织器官发挥了它们
的本能力量。这是一般的共同现象。由于特定的呼吸形式,影响各个脏腑器官的
有机联系,从而改善了它们之间因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失常而产生的病理现象,
因而有助于恢复健康。

肺(吐故纳新的正确方法)
肺位于胸中,其位最高,故《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
也"。它的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体主皮毛,温润肌肤,开窍于鼻而
知香臭。主司呼吸,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肺朝百脉以充全身,辅助心脏
运行气血,并能调整人体脏器组织之间的功能联系,保持正常的活动。
《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主皮毛,肺呼吸时,

58
皮肤毛窍也在开阖活动,平时并不感觉。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练到一定程度,全身
皮肤毛窍都在随呼吸而动,感到遍体通调,气机流畅,这对人体内外气体的交
换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把这个呼吸形式叫做体呼吸。
肺主气的含义,不仅指肺的呼吸作用,而整个人体的吸收、排泄、分解、化合
神经的紧张、缓和,血管的舒缩,脏腑功能的制约、依存,真气的循经运行,动
和静的互生、阴阳平秘等,都和呼吸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素问·五
脏生成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心位居胸中,心包膜护于外,在体合脉,开窍于舌,主神明,为十二官
的主宰;主运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
心主运血,以每分钟舒缩 72 次左右的频率把血液压送到周身供应营养,
故《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它的活动是受心传导系统支配的自主活动
但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以适应身体的需要。血管是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的
经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教研组动物实验证明,当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
时交感神经兴奋,两者相互制约。调息时注意呼气,可加强血管的的舒张活动,
因此血液通过顺利,就给心脏减轻了负担,这对心脏的保养是很有益的。
神明,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反应出来的聪明智慧。
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
不明则十二官危"。古人知道"脑为元神之府",但在理论叙述中,把大脑的功能
归属于心。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调息凝神和神制妄动,实际就是自我训练、自我控制
大脑神经功能的作用,以改善神经功能的失调,消除疾病。五步功成后,任督沟
通,周天运转。心气下降,肾气相应,*脉周流,神明自献。肾水浇得心花放,神
光照沏性理天。


肝居右胁下,其经脉络胆,与胆互为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功能主
全身血液的贮藏与调节,并主筋骨关节的运动和精神情志的调节、御侮抗邪的应
激作用。
肝为人体抗侮御邪的功能系统。《灵 枢·师传篇》说:"肝者主为将,使之
候外"。
《素 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知肝与中枢神经、
植物神经的功能密切相关。肝又是人体内的化工厂,对各种物质进行分解、合成、
解毒和排泄。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锻炼有素的人,由于浩气常存,多表现的坚定镇静,
正直不阿,遇事不惧。对于增强人的体质,发达智力,修养道德,充分发挥人的
潜力,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肝性喜舒利条达,与春生之气相应。在生理状态下,肝虽不宜抑郁,但也
不宜过亢。若肝阳上亢,则性情急躁善怒;肝气不足,常表现为胆怯恐惧。
常见患肝气郁滞的慢性病人,右肋疼痛;但因肝气也循经运行于左,故
有左肋下(期门穴)刺痛的。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口苦,食欲不振,腹胀,四肢
懈怠,心情烦躁等。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闭目调息,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五痨七伤"中有眼见
杂色伤肝之说。因此闭目,就是养肝的一种方法。注意呼气,使心火下降。"心为

59
肝子", "实则泻其子"就可以达到平肝的目的。肝气得平,头晕胁痛即可减轻;
脾不受克,则食欲不振、小腹胀满的证候也随之而改善。心肾相交,肾气旺盛,
肝得肾阴以滋养,烦躁得宁,心情愉悦,身体轻捷。通督后待全身经络通畅,精
神焕发。

脾胃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开窍于口,输布营养精微,升
清降浊,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故称脾胃为"后天之
本"。
脾胃有消化饮食、吸收营养、输布津液的功能。
《素 问·经脉别论》说:"饮
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土生金)。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即胃区),导心火下行给脾
胃增加热能。因此,初练三、五天就可感到心窝部有温热的感觉(火生土)。这对脾
胃虚寒、消化不良的病症,效果是显著的。有很多人患胃病久治不愈,经真气运
行五步实践的锻炼,很快就能生效,久久行之便可恢复健康。由于通过练功,胃
区热能增加,就使胃本身的功能逐渐恢复。


肾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与膀胱互为表里,开窍于耳。肾
主藏精,为发育生殖之源,主骨、生髓、通于脑,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
平衡。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为人生命的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气旺盛则精盈髓足,聪明机智,动作轻捷有力,精巧灵敏。所以《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命门附于肾,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根据《难经》记载,命门是"诸神精之
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而"肾间动
气"即生气之原,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如果
命门衰竭,生命也就结束了。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是发育生长、生生化化之源,是生育
繁殖之根本,为先天之精。在胚胎时期发育、生长的生理活动中,以及出生后的
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故需饮食、呼吸摄取阴精(养料)、阳精(氧气)不断地
予以补充,以维持生命。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炼精化气阶段,就是把摄取的阴精、阳精,合并而化
生为真气(能量),充养全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
《丹经》中的"五气朝元"。
在炼气化神阶段,丹田真气充足,肾气旺盛,两肾有如汤煎之热,
即"命门相火"的表现。第二、三腰椎处,即命门穴,"肾间动气",活跃非常,逐
渐缘督脉上行,冲通夹脊,透过玉枕,直达脑海。肾气入脑,灌溉脑髓。髓海充
足,精神饱满,动作轻捷,身心舒适愉悦,好象换了一个人的样子。这个后天返
先天的现象,也就是《老子》"蔽而新成"的说法。炼气化神阶段,体现了"元精化
元气"的过程,也就是练功者追求的目的。
通关之后,感到呼气与肾气相通,一呼真气缘任脉入丹田,一吸真气缘
督脉入脑海,呼吸深长自然,体现了阴阳互根,一气混元的自然规律。在积气冲

60
关的活动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到命门中的"肾间动气",即生气之源、呼吸之门和
呼吸精气的理论机制。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肾脏功能增强,如命门火衰
的尿频、阳痿、腰腿酸软无力,女子月经不调等现象即可改善。到第四步功,冲通
督脉使肾气入脑,补益脑髓,更增强了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因此,对失眠、健
忘、多梦等一些神经衰弱症状,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的效果,概为肾上腺与脑垂体这两大腺体之间的
互相激惹、互相补益的生理关系更加协调旺盛。在生理上表现出生机旺盛,再生
力增强,由衰返壮。古人说:"要得不老,还精补脑"就是这个意思。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对全身的生理功能,是随着功候的进展而出现各组织、
系统的先后改善。以上只不过仅就五脏的变化略为说明而已。

三、经络与美容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
的通路,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足,络脉浮于肌表,网络全身,把人体
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盘骨等组织联络成一个统一的机体。经络学说不
仅是针灸、推拿、气功、拔活罐、刮痧等中医美容项目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指导美
容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络对美容存在两方面的作用。
1、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皮肤的作用,调节阴阳和濡养全身的作用,由于经
络能输布营养到周身肌表,从而保证了肌肉、皮肤、毛发等组织维持正常的功能
活动。
2、经络具有沟通内脏与体表作用,它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
织、器官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抵抗外邪,保护体表。

四、气血与美容
真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真气是由肺
脾胃和肾等脏器的综合作用,结合来源于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
物质水谷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三者而生成。 对于美容来说,真气的作用
主要有几点:

1、推动作用,它对各组织的生理活动起推动和激发作用。特别是真气推动血液
在脉管中运行,对于营养颜面=滋养眼睛和毛发起着主要作用。没有真气的推动,
血液就不能运行,毛发就要焦枯眼睛就不能视物,颜面就会出现瘀斑,全身就
疲乏无力,甚至上眼睑下垂。

2、温熙作用。真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特别是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要靠气的
温熙作用,以进行正常的循环运行。

3、防御作用。真气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袭。

4、气化作用。真气的运动可产生各种变化,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化谢及
其相互转化,均领带气作用而完成。血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人体所摄入的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生成营气和津液,营气通过肺的
作用,化为血。血生成后,能营养和滋润全身。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

61
皮肉筋骨运行不息,不断地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以
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在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等。血
的化生、运行、营养和滋润,必须领带气的推动、温煦和气化作用才能完成,所以
气血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许多理论叙述和美容的使用方法,常气血并称,在美
容疾病的治疗上亦气血共治。

  五、影响美容的病因病机
影响美容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科内因,外因两大类,
内因主要有脏腑虚衰、气血亏损、饮食我伤、七情失调、痰饮瘀血等;外因主要有
六淫外侵、意外伤害等,这些因素可单独为害人体美容,也可合而为害。

(一)、内因
1、脏腑虚衰
(1)、肾虚人的生、长、壮、老的变化过程中,肾气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衰老之
因在于肾气虚,肾气虚可导致皮皱肉松,发脱齿掉,耳聋目花,肤现乌斑(老
年斑)等容颜衰老现象。但肾虚貌衰又分二种情况,一种是年高肾虚,自然衰退
一种是未老先衰,前一种只通过多种方法以减缓衰老进程,后一种可通过药物
等治疗只要治疗得法,往往可“除衰复春”。

(2)、脾胃虚衰

1、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灌溉经络
长养百骸,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皮毛的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所需物质
的供给库。匿名脾胃虚弱,可导致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甚则早衰。
2、气血亏虚 气与血均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充盛则人就健康长
寿。中医认为,血旺则肌肤红润,气旺则肌肤光泽。气血亏虚,则肌肤失养,皮
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另外,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也可导致体貌衰老。瘀血日
久可造成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瘀点,瘀斑等。
3、津液失调津液,是指人体内的正常水液,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若
津液不足,则可致皮毛失其濡润滋养,而出现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甚则形瘦
肉脱,关节僵硬,若津液代谢紊乱,水湿内停,可产生痰饮,痰饮为患则“怪
病丛生”或风瘰疠痰核,或阴疽流注,或肌肤水肿等症,严重影响人体容貌美
观。
4、饮食所伤饮食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来源,是维持和促进相貌和仪表美好的基
础,如果饥饱失常或进食不洁或偏食,都会引起有碍美容的疾病。过食肥甘厚腻
辛辣炙之品,易于化生内热,崦引起痈前疽疔疗等皮肤病证,饮食过量,也会
导致形体甩胖,摄食不足或偏食,则可导致气血亏虚,营养不良,形体消瘦枯
槁,皮色无华。如果误食败肉腐鱼或致敏食物或有毒药物,常可导致皮肢过每,
甚则死亡,另外,进食不洁食物所致的寄生虫病,可出现皮肤虫斑,皮色苍黄
无华等。
5、劳逸失常 适度的劳动锻炼和合理的休息,对于保春防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劳逸失常,则影响健康导致容貌早衰。劳累过度可致体倦乏力,消瘦无华;安
逸过度可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体僵肢软,另外,房劳过度,肾精受耗,会加

62
速人体衰老。
6、七情失调七情的变化多是通过面部表情而显现聘来,强烈的情志刺激能引起
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久之影响面容和形体美好。如悉
肠满肚,悲衰不已,或诚惶不安,喜无法无常等均可导致容貌早衰,形体枯槁,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皱纹可因长期肌肉痉挛所造成,精神过度紧会破坏中枢
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致早衰。

(二)、外因
1、六淫侵袭

  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免不了要受到来自外界许多因素的侵害,有的损
伤身体,造成病患,有的妨害仪容,有碍观瞻。在影响美容的外因中,以六淫侵
袭最为常见。
  (1)、风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长”,其性善动轻扬,易侵犯头面部和肌表
故对美容影响较大。风邪入络,气血瘀滞,则导致面瘫;风热客于肌表可生粉刺
疣疱。风湿热毒郁于肌肤致各种体癣;或肝气郁结,复感风邪,搏于肌肤则导致
白癜风。

  (2)、火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故致病部位多在头面部。火邪常分实火、虚
火两类,实火可至疔疗脓疱、粉刺、雀斑、牙痛面肿等;虚火则可致两颧潮红,或
面生黑斑,头发花白,脱落等有碍美容疾病。

  (3)、湿 湿为阴邪,重浊粘腻,伤于肌腠不易驱除,且湿易蕴而化热,酿
成湿热而导致多种皮肤疾病。湿疹、臁疮、疱疹、痱子等都与湿邪有关。

  (4)、燥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秋日干燥为患多为外燥;脏腑失调,津亏
血少皮肉失润,多为内燥。
  
  (5)、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收引,故寒邪致病可见皮肤冷痛
皮色苍白或青紫,筋脉拘挛,关节僵硬等。
  
  (6)、暑 暑性炎热,易伤阴耗气,属于季节性病邪。

   2、意外伤害 如烧伤、烫伤、化学物质侵害伤、刀斧金刃伤、武器伤、跌击伤及
虫兽咬伤等,这些损伤都可能造成面部或身体的损害,甚则危及生命,这类损
害多可产生疤痕,色素沉着、畸形等,严重影响美容,有的伤害是无法补救和完
全修治的。

  六、真气美容的作用原理
真气美容是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培养真气(元气)以滋补五脏,补益气血,
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燥湿止痒,舒肝解郁,
理气和解,润肤增白,红颜减皱等途径达到使面容美化的目的,这即是真气美
容的作用原理。

63
(一)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人体脏腑器官、四肢九窍、
皮毛盘骨均是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脏气血盛衰,直接关系到面容
的荣枯五脏通过经络、阳气阴血及津液的运送和散布达体箐,以滋补润养皮肤,
抗御外邪侵袭,从而保持面部润泽,容貌不枯气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动
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气血对人体各脏腋组织起着温煦、防御、营养、滋润作用,以
维持各器官的正常性理功能,气血旺盛表现在面色红活,肌肉丰满,皮肤、毛发
润泽等。可以说,五脏强盛,是整体美容的保证,气血充盈,是整体美容的物质
基础,故中医美容学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过滋润五脏,补益
气血使身体健壮,容颜长驻。

(二)疏通经络,活血行瘀经络广布人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均由经络系统支行到全身每个部
位,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肌肤皮毛得不到濡养,则可导致皮肤疾病的
发生而影响美容,如痤疮、雀斑、酒渣鼻、黄褐斑、瘢痕等都是与气血失和、瘀血阴
滞有关,故真气要遵循疏经通络,活血行瘀的原则,以求得到较好的美容效果。

(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皮毛颜面与外界接触最为密切,外邪入侵人体首
先殃及皮毛。中医认为外感邪气首推“六淫”。六淫之中以风邪、热邪对美容损害
最大,且易化毒人血,使血分炽热,导致许多损容疾病的发生,因此,祛风清
热,凉血解毒是中医美容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四)消肿散结,燥湿止痒。 某些有损美容的疾病,如痤疮、酒渣鼻等,多因
风热湿毒所致,往往局部又肿又痒,时重时轻,且缠绵不愈。

(五)嫩肤增白,美颜减皱 皮肤白皙,红润有泽,富有弹性不仅是健康的樗,
更是美的魅力所在。真气美容除了通过益气补血,调理阴阳,活血通络等方法达
到增白嫩肤,悦泽容颜

(六)舒肝解郁,理气和解 有些头面疾病,如白癜风、黄褐斑、头发早白等多
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血失和所致。
26) 练功的生活定位

http://www.zqyxf.com/shownews.asp?newsid=84

很多功友特别是已经通督的功友随着练功的深入就会面临一个练功的生
活定位问题,练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定位?该怎样处理好练功和生活的关系等
等类似问题就会显得越来越突出。不能处理好练功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练功就难
以长期坚持下去。本文就这一问题和各位功友一起探讨,以下论述均为个人理解
未必正确,如有谬误请批评指正。
练功在生活中如何定位?用一句话表达就是“练功生活化,生活修心化
”。这句话描述的是练功和生活的关系,其实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64
为了便于说明勉强作一个区分。练功生活化强调的是正规的练功,是练功必须融
入日常生活,这是一种狭义上的练功。生活修心化强调的是生活,是怎样把生活
当成一种练功,这其实是一种广义上的练功。
1. 练功生活化是时代的要求
现代人需要什么样的修炼功法?大家可能有多种答案,但是大多数人会
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既能达到治病健身、修心养性目的,又能适应现代人的
生活环境与节奏。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人已经不可能具备古人一样
练功时间和练功环境。对于绝大多数练功者来说,练功必然是一种入世的修炼,
以前那种“深山守静孤”的做法即便在古代很多真正的修炼家也是反对的。练功
者是现代社会的一员,不可能离开现代社会环境,因此他们必然希望练功能和
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能自然地融入平常的生活之中。那些不适应现代生活、不能
拉近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不能让他们从中受益的功法如不加以革新都将逐渐
趋于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功法的设计必须符合练功生活化的原则
练功生活化既然是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它要求具体功法的设计必须遵循
这一原则。一个功法是不是一个较好的功法,能否为多数人所接受并长期修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不能很容易融入现代生活。对于真法爱好者来说,我们应
该感到幸运,这样的事情不需要我们来完成,李老已经替我们做好了。首先真法
的定位是一种 “医疗保健”功法,而医疗保健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
基本的需求之一,因此真法从一开始就符合生活化的要求。其次真法有着完整的
学术体系,在理论层面上以《黄帝内经》全真导气理论和其他中医理论为指导,
在实践层面上吸取了包括内丹术在内的历代各家各派“行气摄生”方法的精华,
经过数十年来推广实践、科学试验、临床观察的检验,其科学性、有效性毋庸置疑
真法这一概念有着科学明确的内涵,这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气功”概念有着本
质的区别,因此它不属于气功的类别,更和社会上所谓“XX 功能”,和一些伪
科学、伪气功有天壤之别。可以说真法是传统养生方法在今天新形势下的继承和
发展,这可以从李老的生平经历、功法中采用的名词术语、功法设计遵循的“炼
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基本原理,特别是五步功法的后续修
炼中得到证实。传统的养生方法由于受到当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功理
功法越来越难以为现代社会、现代人所理解接受。李老对此进行了彻底的、符合时
代发展要求的革新。首先功法设计得简单明了容易上手,其次采用学术的思想和
方法来指导规范真法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真法开展研
究,从而解决了传统养生方法如何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两个重大问题。所以我们练
功者会感到真法很贴近生活、很容易接受和操作,每天抽一段固定时间练功,不
论通督前还是通督后都不困难,能够很自然的和日常生活相融合。大家可以对比
古丹法那一堆“法地财侣”的要求看看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对于传统养生方
法在当今社会如何生存发展,李老可以说是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必将因此
留名后世。同时在当今社会西方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何发扬光大,李老通过真法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3. 练功生活化对练功心态的要求
练功生活化对练功心态的要求就是要把练功当成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平常
的事情,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以一种很自然的心态去完成。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
一些功友对此认识不足。有的功友看了别人的一些例子:如论坛上或辅导班上有
的人几天就通督了,有的人很短时间就看到光了,受此影响往往自己修炼时会

65
产生急躁追求心理。有的功友追求 XX 功能,有的功友甚至问练了真法能不能“
隔空打人”,凡此种种都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没有遵循练功必须融入生活
的原则,也和真法“医疗保健”的定位相矛盾。反过来如果理解了练功生活化的
原则,把练功当成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很自然的去做,有意练功无意
成功,那就不会有种种追求的想法了。一些练功有成者刚开始对练功都很迷恋,
但是经过长期的练功实践后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变得不那么执著了。练功其
实是很平实的事情,李老和我们一样每天工作、学习、练功并不是如同神仙一样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4. 练功生活化表明练功和日常生活之间目标法则的一致性
首先练功生活化表明练功就是一种生活,因此它和生活的目标是一致的。
练功一定有助于提高练功者积极光明的一面,提升他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练功后
首先是自己受益如身体变好了智慧开发了这是利己,其次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别
人这是利人,进而应该为社会国家多做贡献,其终极目标正如李老所说要为人
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个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升华,这才是练功的正
道。反之有的人练功后心胸更狭窄了,整天神神叨叨也不爱与人交流沟通了,医
院也不敢去了怕病气多,人也变得越来越自私了,这就违背了生活的目标,说
明练功练得很有问题。
其次练功既然是一种生活,同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一样,成功的法则是相
同的。那就是信心加上正确的方法加上恒心和毅力。初学者要想通督首先要有信
心,要相信真法,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其次要了解真法的特点按照正确的方
法操作,同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论坛中
的一些版主他们开始练功的时候往往都没有人指导,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很少,
很多东西都靠自己去体悟,他们也练成了。现在有了论坛,真研所老师的电话都
是公开的,有问题随时可以提问,条件比以前要好得多因此成功的概率必然要
大得多。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仍然不能练成,这就要从自身出发多找找原因。
5. 练功生活化表明练功和其他锻炼形式之间的统一性
对于练功应该认识到和其他锻炼形式一样,它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
的优势但也并非包治百病。把它作为一种日常的锻炼坚持不懈会收到很理想的效
果,但如果抱着“病急乱投医”的想法则可能会很失望。对于很多慢性病它的长
期疗效较好,对于一些急性病则仍然需要其他中西医治疗相配合。它们彼此间并
不矛盾,应根据具体情况把它们有机统一起来。另外练功时还要注意动静相间的
原则,通督后在练静功的同时配合练一些动功,或者配合一些不太激烈的体育
锻炼,“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内练没有外练则肢体不灵,只有
外练没有内练则气血不合”。有的功友觉得自己练功因而健康有了保证,于是生
活中反而不注意养生保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练功其哲学上的意义就在于告诉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人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进而正确把握规律才能成功
因此应该在修炼的过程中把养生的原则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
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6. 生活修心化
生活修心化也有人称为生活练功化,不过个人觉得还是修心更能反映其
实质。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练功,如何把日常生活也当成一种练功,这是很多
功友都关心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不可能何时何地都能坐下来正规练功,也不是
无时无刻都在想着练功。但是无论是正规练功还是日常生活,它们之间的相通之

66
处就在于都重视心性功夫的修炼。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无为状态的培养,无
为可以有很多个不同层次的理解,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专心,认真做好每件事,
心不散乱,“行站坐卧不离这个”。无论工作学习专心致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平常能经常保持无为状态练功时就很容易入静,练功时的高度入静会反过来加
强平时的无为状态,这就把练功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相得益
彰的良性循环。通过练功的训练,进入虚空的境界之后,内心非常清静,而且可
以经常保持这种状态。这种心态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奥妙发
现问题的关键,好像豁然开朗了,这就是开慧。对此古代的先贤早就有过论述,
孔子推崇修身、齐家、治国于一体的处事观。他在《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
毋意,毋念,毋固,毋我”,就是说凡事不要执着、贪念、追求,而要忘记一切
无我无私,这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时时、处处、事事修炼
人心,就是对自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更高一层修炼。孔子所提倡的“仁”,
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而且是一种很高的修炼境界。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
道时时刻刻都可以练功。在日常生活中,走路可以练功,睡觉可以练功,看书写
字也可以练功;保持平常心是练功,泰然处事是练功,助人为乐是练功,只管
耕耘,不问收获也同样是练功。作为练功人,既要用一定的时间按照功法的要求
潜心修炼,又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处处修心,使之相互促进。这样就
把练功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功力,又能够促进工作。
27) 预防学说及真气运行五步实践静功纺治疾病

作者:不详

括自: http://www.zqyxf.com/effect_1.asp

李教授在多年行医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
《道德经》

《易经》等 经
典,并经躬亲实践,逐步认识到医道同源,人天一体,相互为用的医疗预防模
式。
《内经》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绚丽的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其理论遍
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摄生保健、抗衰延年的原则法,人类盛衰寿夭
的自然律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方面。它是中医学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
作,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的不易坟典。而
其中的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则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体现。如《素问·四时调神大
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
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有人评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
文献上的最早记载,在今天和将来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兴起西医西药后
出现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医药而产生众多副作用,或者疾病等到晚期只有通过手
术切割或更换器官的方法治疗疾病,这给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且须付出
相当大的金钱代价,这也导致贫穷的病患者“小病抗、大病挺”。时至今日,越
来越多的人倡导慎医慎药、健身自疗、及早预防疾病。
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
李教授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于萌
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
《素 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67
《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
盛衰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李教授所创编
的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方法,其主导思想就是在于培养真气(正气),扶正祛邪,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想的实践方法。

按《易经》理论,人 16 岁肾气最旺,元气鼎盛,属纯阳之体,以后内伤七
情,外感六淫,劳心劳力,元气逐渐消减,每 8 年减一阳,至 64 岁,一般人先
天元气即消耗殆尽,仅依靠饮食维持生命,自然易致衰老,所谓“人活七十古
来稀”。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方法主张在先天元气未消耗完之前,就抓紧锻炼,以
真气运行之法培补先天,尽量减少元精元气的消耗,清心静养,旺盛真气,却
老复壮。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方法以五步静功为主。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以
培养后天根本为主旨。注意呼气,推动心火下降,温煦脾土,五行理论谓之“火
生土”。脾胃得心温煦,自然脾胃阳气振奋,而运化功能加强。心窝部真气旺盛
起来,就要充实下丹田,补充先天真气。第二步功,就在于疏通任脉,使真气下
沉丹田。真气随呼气沿任脉一步一步下趋丹田,脘腹之地得到真气温煦,大小肠
功能加强,肠胃道得到调理,消化吸收功能更加健全,又增加了真气的来源,
呈良性循环。气沉丹田为后天充养先天,培养丹田真气,凝炼肾精化为肾气。丹
田真气充实饱满,肾上腺、性腺功能得以调整加强,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即能得
到调治。每四步功,真气过下鹊桥,通过尾闾,缘督脉上行,真气通过玉枕,小
周天贯通,人体食欲旺盛,精神振作,脏腑功能得到调理,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消化道、肾虚、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症状即可改观。待真气疏通病灶经络,排
除病邪后,脏腑的器质性病患方可康复。通督后,进入第五步功,肾气不断灌溉
脑髓,肾上腺和脑垂体两大腺体互相激惹,互相补益,大脑皮层本能力量加强,
功夫进一步提高,达到“胎息”、虚无境界,身体的代谢机能和抗病免疫功能均
得到增强,而延年益寿。
经多年在国内外推广,临床观察,科学实验,证明真气运行五步实践静
功不仅能治普通的常见病、慢性病,而且能调治一些疑难病,还能及时调理未发
生的疾病隐患,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疗效佳,适应症多。
28) 真气运行对五脏的影响

作者:不详

括自:http://www.zqyxf.com/effect_2.asp

在真气运行的锻炼过程中,由于调整呼吸,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
新陈代谢,给机体各组织增加了生命活力,使各个组织器官发挥了它们的本能
力量。这是一般的共同现象。由于特定的呼吸形式,影响各个脏腑器官的有机联
系,从而改善了它们之间因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失常而产生的病理现象,因而有
助于恢复健康。

肺 脏

68
肺位于胸中,其位最高,故《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也"。
它的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体主皮毛,温润肌肤,开窍于鼻而知香
臭。主司呼吸,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肺朝百脉以充全身,辅助心脏运行
气血,并能调整人体脏器组织之间的功能联系,保持正常的活动。
《内经》说"呼吸精气",即肺主呼吸的功能。人自出生后,它即不停顿的有节
律地进行着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运动。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注意呼气,加强了肺
泡的收缩力,对排除浊气起到促进作用。肺内存留的气体越少,肺内压就越低,
因此也就可以取得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样,才是吐故纳新的正确方法。
《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主皮毛,肺呼吸时,
皮肤毛窍也在开阖活动,平时并不感觉。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练到一定程度,全身
皮肤毛窍都在随呼吸而动,感到遍体通调,气机流畅,这对人体内外气体的交
换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把这个呼吸形式叫做体呼吸。
由于内呼吸旺盛了,而外呼吸表现为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自然呈现为深、
匀、细、长的呼吸形式。每分钟有 4~5 次(或更少)的呼吸就够用了,这比每分钟
18~20 次的呼吸次数减少三分之二多。肺活动的次数减少了,就有了充分的休
息时间,减少摩擦,可使病灶早日恢复(初始练习切不可勉强追求次数多少)。
由于注意呼气加强肺的收缩,可以帮助肺泡排除痰涎。加强吐故纳新,不断
地获得新生力量,对防治肺气肿也是有效的。
肺主气的含义,不仅指肺的呼吸作用,而整个人体的吸收、排泄、分解、化合
神经的紧张、缓和,血管的舒缩,脏腑功能的制约、依存,真气的循经运行,动
和静的互生、阴阳平秘等,都和呼吸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素问·五
脏生成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心 脏

心位居胸中,心包膜护于外,在体合脉,开窍于舌,主神明,为十二官
的主宰;主运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
心主运血,以每分钟舒缩 72 次左右的频率把血液压送到周身供应营养,
故《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它的活动是受心传导系统支配的自主活动
但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以适应身体的需要。血管是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的
经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教研组动物实验证明,当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吸气
时交感神经兴奋,两者相互制约。调息时注意呼气,可加强血管的的舒张活动,
因此血液通过顺利,就给心脏减轻了负担,这对心脏的保养是很有益的。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可用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使血压降低改善症状,经
常锻炼者可保持稳定。对冠心病也可以改善其供血状况而获愈。肺原性心脏病,
由于改善了呼吸功能,减轻了心脏的负荷,也有一定的效果。风湿性心脏病,由
于练功时热能的增加,以及内分泌协调旺盛,对风湿症确有疗效;即便有瓣膜
损害的情况,以真气运行旺盛,心肌功能增强,周围阻力减低,心脏负担减轻,
自然也有很大帮助。
神明,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反应出来的聪明智慧。
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
不明则十二官危"。古人知道"脑为元神之府",但在理论叙述中,把大脑的功能
归属于心。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调息凝神和神制妄动,实际就是自我训练、自我控制

69
大脑神经功能的作用,以改善神经功能的失调,消除疾病。五步功成后,任督沟
通,周天运转。心气下降,肾气相应,尻脉周流,神明自献。肾水浇得心花放,
神光照沏性理天。

肝 脏

肝居右胁下,其经脉络胆,与胆互为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功能主
全身血液的贮藏与调节,并主筋骨关节的运动和精神情志的调节、御侮抗邪的应
激作用。
肝为人体抗侮御邪的功能系统。《灵 枢·师传篇》说:"肝者主为将,使之
候外"。
《素 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知肝与中枢神经、
植物神经的功能密切相关。肝又是人体内的化工厂,对各种物质进行分解、合成、
解毒和排泄。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锻炼有素的人,由于浩气常存,多表现的坚定镇静,
正直不阿,遇事不惧。对于增强人的体质,发达智力,修养道德,充分发挥人的
潜力,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肝性喜舒利条达,与春生之气相应。在生理状态下,肝虽不宜抑郁,但也
不宜过亢。若肝阳上亢,则性情急躁善怒;肝气不足,常表现为胆怯恐惧。
常见患肝气郁滞的慢性病人,右肋疼痛;但因肝气也循经运行于左,故
有左肋下(期门穴)刺痛的。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口苦,食欲不振,腹胀,四肢
懈怠,心情烦躁等。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闭目调息,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五痨七伤"中有眼见杂
色伤肝之说。因此闭目,就是养肝的一种方法。注意呼气,使心火下降。"心为肝
子"," 实则泻其子"就可以达到平肝的目的。肝气得平,头晕胁痛即可减轻;脾
不受克,则食欲不振、小腹胀满的证候也随之而改善。心肾相交,肾气旺盛,肝
得肾阴以滋养,烦躁得宁,心情愉悦,身体轻捷。
临床观察多例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病人,练功在短时内(真气注入丹
田)就可收到食欲好转,腹胀减轻;进一步丹田真气饱满,一般症状大部消失或
减轻;通督后待全身经络通畅,精神焕发,症状消失。经常坚持锻炼,可获痊愈

脾 胃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开窍于口,输布营养精微,升
清降浊,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故称脾胃为"后天之
本"。
脾胃有消化饮食、吸收营养、输布津液的功能。
《素 问·经脉别论》说:"饮
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土生金)。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即胃区),导心火下行给脾
胃增加热能。因此,初练三、五天就可感到心窝部有温热的感觉(火生土)。这对脾
胃虚寒、消化不良的病症,效果是显著的。有很多人患胃病久治不愈,经真气运
行五步实践的锻炼,很快就能生效,久久行之便可恢复健康。胃下垂是顽固的病
症,用其他治疗方法觉得效果不太理想,经用真气运行五步实践治疗,效果明
显。由于通过练功,胃区热能增加,就使胃本身的功能逐渐恢复。丹田真气充足

70
时,小腹饱满有力,给下垂的胃体增加了上浮力,所以很多胃下垂的患者,通
过本办法的治疗,十天左右,食欲好转;三十天后,体重增加;五十天后,每
呼气即感下垂的胃,向上扯拉;最后经 X 线拍片检查,完全或不同程度的恢复,
效果是很满意的。

肾 与 命 门

肾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与膀胱互为表里,开窍于耳。肾
主藏精,为发育生殖之源,主骨、生髓、通于脑,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
平衡。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为人生命的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气旺盛则精盈髓足,聪明机智,动作轻捷有力,精巧灵敏。所以《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命门附于肾,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根据《难经》记载,命门是"诸神精之
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而"肾间动
气"即生气之原,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如果
命门衰竭,生命也就结束了。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是发育生长、生生化化之源,是生育
繁殖之根本,为先天之精。在胚胎时期发育、生长的生理活动中,以及出生后的
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故需饮食、呼吸摄取阴精(养料)、阳精(氧气)不断地
予以补充,以维持生命。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炼精化气阶段,就是把摄取的阴精、阳精,合并而化
生为真气(能量),充养全身。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
《丹经》中的"五气朝元"。
在炼气化神阶段,丹田真气充足,肾气旺盛,两肾有如汤煎之热,即"命
门相火"的表现。第二、三腰椎处,即命门穴,"肾间动气",活跃非常,逐渐缘督
脉上行,冲通夹脊,透过玉枕,直达脑海。肾气入脑,灌溉脑髓。髓海充足,精
神饱满,动作轻捷,身心舒适愉悦,好象换了一个人的样子。这个后天返先天的
现象,也就是《老子》"蔽而新成"的说法。炼气化神阶段,体现了"元精化元气"的
过程,也就是练功者追求的目的。
通关之后,感到呼气与肾气相通,一呼真气缘任脉入丹田,一吸真气缘
督脉入脑海,呼吸深长自然,体现了阴阳互根,一气混元的自然规律。在积气冲
关的活动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到命门中的"肾间动气",即生气之源、呼吸之门和
呼吸精气的理论机制。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肾脏功能增强,如命门火衰
的尿频、阳痿、腰腿酸软无力,女子月经不调等现象即可改善。到第四步功,冲通
督脉使肾气入脑,补益脑髓,更增强了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因此,对失眠、健
忘、多梦等一些神经衰弱症状,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的效果,概为肾上腺与脑垂体这两大腺体之间的
互相激惹、互相补益的生理关系更加协调旺盛。在生理上表现出生机旺盛,再生
力增强,由衰返壮。古人说:"要得不老,还精补脑"就是这个意思。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对全身的生理功能,是随着功候的进展而出现各组织、
系统的先后改善。以上只不过仅就五脏的变化略为说明而已。

71
29)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疗效

作者:不详

括自: http://www.zqyxf.com/effect_3.asp

经临床验证,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肺气肿、肝胆疾病、早期
肝硬化、肠胃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神经官
能症状、内分泌紊乱、顽固性皮肤病等 80 多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均有显著疗效
更可喜的是还能激发人体干扰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癌症早期患者的治疗
和术后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真气运行学五步实践对治愈各种慢性疑难病
症、顽症效果明显,对急性疾病亦有疗效;而且标本兼治,没有任何副作用。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主要治病机理简析

祖国医学认为,人之所以生病,由于真气虚衰、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
不畅,脏腑亏损、或虚或实、正邪相争。基于《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所创的真气运
行五步实践就是通过凝神调息的方法,从培补真气入手,贯通经络,燮理阴阳,
促进生命活动的有序化,发挥自我疗能,从而达到治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其主要治病机理简析如下:
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
明无论什么疾病,都是正邪斗争的具体体现。如果人体真气(即正气,为人体生
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动力的源泉)虚衰,不足以抵御趁虚而入的外邪,由
此而变生百病。如果真气充足,邪气就不会侵入,机体生理功能旺盛,疾病也就
不会发生。该方法注重静心养气,培补真元;从培补后天脾胃元气入手,以后天
补先天;下焦丹田真气充旺,并对全身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温养赋予能量,足
可起到固本培元、匡扶虚衰、祛除病邪之功。
2、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中医痰瘀留滞、气血阻碍、经络不畅,均由于“不通则(病)痛”,典型的
关节炎病症就是由于病邪滞留于经络骨节,气血不流畅所致。该方法在培养真气
基础上强调运行真气,贯注任督,以打通小周天为基础,进而旺盛的真气自然
循经流注于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乃至全身所有的经络(包括孙络)之中,恢复人
体各部分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痹阻的骨节经气流畅,风寒湿热等病邪冲刷殆尽
则疾病得以治愈,这就是“通则不痛”。
3、阴平阳秘,调整脏腑
由于真气亏虚而又不能补充,本身就会导致机体脏腑经络机能的紊乱;阴阳偏
盛或偏衰,失去正常的平衡,就会产生许多疾病。通过该方法的锻炼,可取得心
肾相交、肾阴肾阳不亏、阴脉之海、阳脉之汇的任督两脉经气环流等阴平阳秘之效
精气神旺盛,疾患消除,身体健康。同时,通过练功使心神安宁,“主明则下安
以此养生则寿”,协调脏腑的功能,使各脏腑各安其职,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72
呈现出 “抑亢助虚”的双向调节效应,从而使相应的病症得到改善。

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典型疾病治疗机理分析

1、肠胃炎
胃肠道是饮食物摄纳、消化、吸收和排泄的主要器官,是人体生命活动能
量的主要来源。祖国医学特别重视脾胃的功能,视之为“后天之本”。胃肠道的
功能部位在中下焦脘腹,病症以食少腹胀、大便不调、神疲乏力为主症。其病机大
体都属于脾胃虚寒,肝胃不和或湿热郁滞。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功理功法特点就
在于重视中丹田脾胃的功能作用,首重培养脾胃元气。该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
心窝部(即胃区),导心火下行给脾胃增加热能(火生土)。在中丹田心窝部培蓄真
气,加强脾胃的健运功能,这对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病症,效果是显著的。而
后令真气沿中腹任脉下沉丹田,培养下丹田真气。中下丹田充沛的真气对盘踞于
脘腹的大小腑起到温煦调理的作用,加强其消化吸收的功能,肠胃道的邪浊也
因此得到清理,故对纳少脘痛、消化不良以及湿热留滞引起的腹痛便泻等有调治
作用。另外,丹田真气充足时,小腹饱满有力,给下垂的胃体增加了上浮力,所
以很多胃下垂的疾病患者得治愈。
2、肝胆病
从现代医学角度,就已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真气运行治疗肝病的疗
效至少在以下 3 个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①江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观察,乙肝
病毒携带者练功 2 个月后,中性白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有显著提高,从
而促进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低下的免疫功能提高,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促进
乙肝病患者的康复;②宁夏医学院实验证实,实践真气运行能使疾病个体的体
液免疫 IgG、IgA、IgM 在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下,趋向于接近正常,还能调节补体
活性,使 C3、C4 含量恢复正常,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③江西省中
医研究所和南昌 334 医院联合实验对 56 例真法习练者诱发干扰素的观察,无论
是健康者还是慢性病患者,练功前后干扰素活性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大众 医
学》杂志(1993 年第 7 期)“干扰素给慢性肝炎患者带来希望”一文中介绍:干扰
素治疗肝炎是利用它的抗病毒作用阻断肝炎病毒的繁殖和免疫调节作用有效地
消除肝炎病毒,从而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
再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而言,真气运行注意呼气,使心火下降。“心为肝
子”,“实则泻其子”就可以达到平肝的目的。肝气得平,头晕胁痛即可减轻。
脾不受克,则食欲不振、小腹胀满的症候也随之而改善。心肾相交,肾气旺盛,
肝得肾阴以滋养,烦躁得宁,心情愉悦,身体轻捷。再是中医“五痨七伤”中有
眼见杂色伤肝之说。因此该方法闭目,就是养肝的一种方法。
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实验对真气运行治疗肝病的机理都能作出圆满的解释。
临床观察多例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病人,都有显著疗效;坚持锻炼,可获
痊愈。由此可见,真气运行治疗肝病的实效是毋容置疑的。
3、糖尿病
糖尿病因胰岛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糖代谢失常所致,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
症。祖国医学属消渴,有口干多饮、或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症状,治法从滋阴
降火,调理脾肾阴阳着手。真气运行能平衡阴阳、互济水火,故对消渴症也有治

73
疗作用。医学生理学认为,胰岛分泌功能与植物性神经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兴
奋副交感神经,不仅能使血管舒张、心跳减慢、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分泌增加
而且能促使胃肠液、胰岛液的分泌和胆囊的收缩,使机体处于休整恢复,促进消
化吸收、积蓄能量和加强排泄功能的良好状态。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以静练为主,
静以养气,另一方面注重呼气,兴奋副交感神经,加强胰岛的功能,促进胰岛
素的分泌,因而对糖尿病有着直接的治疗作用
4、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病机多为肾气不足、肾精亏损或下焦虚寒。真气运行通过长时间的“调
息凝神守丹田”,促使“五气朝元”,五脏精气不断流注于肾,后天补先天,
肾精逐渐充沛;在无欲无求中进一步炼精化气,肾中元气自然充旺,丹田饱满、
温热,肾与膀胱的功能渐趋恢复,尿少浮肿、蛋白尿症状减缓。坚持锻炼,练至
丹田真气旺盛,一阳来复,肾上腺和性腺的功能得到调整和加强,对肾虚引起
的一系列病症,如阳萎、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腰腿酸软无力、健忘、思维迟缓等,
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这一类以咳喘为主要病症的呼吸系统疾病,从病机分析,多为气虚、气逆
咳喘、痰壅或热盛,或是肝火犯肺。肺气虚者,补气是要务。该方法首重培养真气
滋润五脏,肺气自然得到充润。该方法注重呼气,心火下泄,肝火不致横逆,也
就不会刑金犯肺;心肺同属上焦,心火下降、肾水上潮,水火互济,阴阳平调,
肺热自熄;至于痰浊壅滞咳喘,中医理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病标在肺,病本在脾,该方法培补脾胃,益气健运,水湿无以留滞,痰浊无由
为患。注重呼气,也有助于肺泡粘液分泌和支气管绒毛的活动,促使肺泡、支气
管中滞留的邪浊排泄,均有助于祛痰止咳平喘,有利于肺系疾病的康复。另外,
练功可使呼吸次数从每分钟 18~20 次减少至 4~5 次,肺活动的次数减少三份
之二,肺部减少摩擦,可使病灶早日恢复。
6、心脏病
心脏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病
毒性心脏病等。真气运行的持久锻炼都能获得疗效。1991 年,浙江淳安和江西南
昌的 3 位女患者,分别是“风心”和心肌病。经过 20 天的练功,胸闷、心悸现象
明显减轻,身体状况大有改观,原先是用自行车推着来的,一周以后就可自己
行走,过了几天竟自己骑着车来。心血管疾病多数由于劳逸失度、精神情志因素
所致,故现代医学有称之为社会身心疾病的。治疗方面要注意劳逸有度,愉畅精
神情志颇为重要。真气运行通过身、心、息的调整,让机体放松,精神宁静,整体
身心得到调节休息,旺盛气血的循环畅行,进一步通过调息,特别是该方法注
重呼气,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使交感神经相对抑制,使神经血管进一步舒
松扩张,减少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阻力,而减轻心脏的负担,最终使心血管功能
得以调整恢复。祖国医学认为心悸、头晕、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疾病多为心气虚、心
血虚、心肝火炎、心血瘀阻几个方面。虚者补养气血,是该方法静以养气之所长,
心肝火炎以呼气泄之降之,正是该方法注重呼气之专功;心血瘀阻更是该方法
养气行血,活血通经之专长。
具体而言,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真气运行可使血压降低改善症状,经常锻
炼者可保持稳定。对冠心病也可以改善其供血状况而获愈。肺原性心脏病,由于
改善了呼吸功能,减轻了心脏的负荷,也有一定的效果。风湿性心脏病,由于练
功时热能的增加,以及内分泌协调旺盛,对风湿症确有疗效;即便有瓣膜损害

74
的情况,以真气运行旺盛,心肌功能增强,周围阻力减低,心脏负担减轻,自
然也有很大帮助。
7、脑神经血管损伤后遗症及神经衰弱官能症状
脑神经血管病指大脑因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枢神经血管的病变,
如中风、脑震荡、脑外伤引起的剧烈头痛、昏迷、脑内出血等,急性期唯以手术清
除瘀血、修复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降低颅内压、醒脑开窍等。其后遗症多有头晕、
头痛及运动、语言、思维障碍。该方法通过培养丹田真气,舒经通络、促进水火互
济,协调阴阳,肝肾气阴和调,头晕得以解除;任督二脉(小周天)贯通以后,
气行十二经络,从手三阳运走头面,又从足三阳自头面走背足,上中下之焦、头
身四肢、百脉流注,对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四肢运动障碍,起到康复治疗的作用。
特别是该方法还精补脑、练气化神的效应对脑神经组织的康复更有直接的作用。
中医理论“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元气还补脑髓,其益智健脑之功
也得以加强。故而对语言、思维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肾气灌溉脑髓,并由于心气上照于脑,且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从生理学
观点看,督脉贯通后的效果,概为肾上腺与脑垂体这两大腺体之间的互相激惹、
互相补益的生理关系更加协调旺盛。由此,失眠、多梦、健忘、思维迟缓等一些神
经衰弱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极大的改善;往往表现出生机旺盛,精神饱满,思
维敏捷,身心舒适愉悦,好像换了一个人的样子。古人说:“要得不老,还精补
脑”就是这个意思。
8、关节炎
关节炎病症是由于病邪滞留于经络关节,气血不畅所致,所谓“不通则
痛”。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培养真气,贯注任督,以打通小周天为基础,进而旺盛
的真气自然循经流注于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之中,真气冲击闭阻于关节的风寒湿
热之邪,发生有病关节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正是气攻病灶的良性反应。一旦痹
阻的关节经气流畅,病气冲刷殆尽,则关节病症得以治愈,比药物消炎、祛风湿
温经止痛作用有更大、更彻底的疗效。练功者认清气攻病灶的反应,暂时忍受病
痛的干扰,坚持练功积气,彻底疏通经络,排尽病气,是治疗的关键。
综上所述,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病养生
机理完备,其功理功法根据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培养真气并通畅地运行于经
络,使得阴阳平衡、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临床实践、科学实验和传统中医、现代
西医理论结合一致,是一个成熟优秀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值得系统总结和深
入探索,促使传统医疗养生方法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登上医学科学的大雅之
堂。
30) 临床观察

一、 真法对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真气运行法是促使真气在人体内盛旺而有秩序地循经运行的几种特定功
法的总称。它包括五步静功功法和动功五禽导引、漫步周天等。通过这种符合人体
生理的特定功法的锻炼,可给予人体生理活动以良好的影响,逆转病机,盛旺
机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真气运行法的五步静功,从其运动形态来看,当属于一种“静态体育”,
但它却是各种内家拳术这一类“动态体育”的基础功夫。内家拳是讲动静结合、

75
神形并育的。离开了某种符合人体生理的特定的“静态锻炼”,是难于体现出其
真功夫的。体育和医学都应当在承认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形体的同时,还必须
承认健全之形体隶于健全之精神。动则育形,静则育神。身体锻炼和精神锻炼并
举,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相辅相成,更能达到同一目的。故真气运行法以五步
静功为其基础,以动功为其辅佐,溶二者为一体,使其相得益彰。既有一般体育
运动的效果,而又为一般体育运动所不逮。例如,一般体育运动健身作用的目的
之一,是使肢体毛细血管进行有节律的生理性扩张,增加血流量,起到周围心
脏的作用,促进整个机体血液循环,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真气运行法五步功
法这种“静态体育”,即通过其特定的凝神调息状态下的一个“呼气”手段,
即能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肢体毛细血管有节律的生理性扩张,进而
实现同一目的。此外,如在发挥更高级神经系统控制调节作用上,真气运行法则
有着比单纯的“动态体育”活动能提供一种更为有利于自我调节的特定条件,
即大脑皮层感觉机能的保护性抑制,以减少由于紧张而带来的、对机体内环境稳
定状态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健康。五步功法又称百日功,有“克期通督”
的特点。在百日的功程内:
一、感觉指征观察
五步功法通督的特点,是从主观感觉和经穴导电量反映出来的。我们将其
共性程度较高的一些主观感觉,定为感觉指征。在 34 例中观察到下列感觉指征
出现率为:①心窝温热:25 人,占 73.5%;②心窝沉重:22 人,占 64.7%;③
肠鸣矢气: 30 人,占 88.2%;④丹田温热:29 人,占 85.3%;⑤丹田开阖:18
人,占 52.9%;⑥丹田运转:22 人,占 64.7%;⑦丹田饱满:24 人,占 70.6%;
⑧丹田蕴珠:18 人,占 52.9%;⑨会阴跳动:21 人,占 61.8%;10 尾闾气动:
20 人,占 58.8%;11 命门气动:19 人,占 55.9%;12 两肾汤煎:22 人,占
64.7%;13 项背强急:14 人,占 41.2%;14 玉枕阻遏:25 人,占 73.5%;15 环
头拘紧:19 人,占 55.9%; 16 玉枕通气:29 人,占 88.2%;17 玉枕轰隆:5
人,占 14.7%;18 头箍松解:19 人,占 55.9%;19 头皮奇痒:21 人,占
61.8%; 20 百会灵动:23 人,占 67.6%; 21 印堂拘紧:24 人,占 70.6%;22
舌尖颤麻:17 人,占 50.0%;23 津液甘醇:13 人,占 38.2%;24 头微昏晕:17
人,占 50.0%。感觉指征虽以主观感觉为制定指征的依据,但其感觉的来源仍是
以机体生理的客观察变化为根据的。参照经穴导电量的数据,从生物电变化可证
明其客观性。那个部位出现感觉,则那个部位的经穴导电量则显著升高。
二、临床疗效验证
自 1978 年 7 月至 1981 年 7 月,对一些患者进行了真气运行法临床疗效的
验证,获得如下结果:
1、高血压:59 例,以原发性高血压病 I 期为主,验证结果:显效者 40 例
占 68%;好转者 12 例,占 20.3%;无效者 7 例,占 11.8%;总有效率 88.3%。以严
格的统计学标准筛选出来的 28 例资料来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平均值在
33.41±0.8/20.10±1.0 毫米汞柱。其 P 值均小于 0.01,有显著性差异。自觉症
状,如头痛、头昏、耳鸣等,均可伴随“通督”而消失;眩晕、心悸、气短、肾功能
(P、S、P)改善为百分之百。心电图:17 例异常者中 2 例恢复正常。
2、胃下垂:55 例,病程最短的六个月,最长的达二十五年。其中病情较
重,X 线拍片胃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 4.6~10.0cm 者 22 例,占 40%。55 例治疗结
果:全愈者 14 例,占 25.4%,显效者 12 例,占 21.8%;好转者 17 例,占
30.9%;无效者 12 例,占 21.8%;总有效率为 78.2%。自觉症状:消失者为

76
76.6%;明显减轻者为 10.4%;好转者为 6.5%;无效者为 6.5%。绝大多数的人,
都增加了体重,改善了体质。
3、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23 例,临床症状消失者占 70%,总血浆蛋白
平均增加 0.32 克,白蛋白平均增加 0.09 克。淋巴细胞转化率平均上升
26.12%,个别还升到 39.5%,说明免疫功能加强,病机逆转。但部分患者肝功化
验的数值改变的却不够理想。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真气激活久病坏死的肝细胞而
释放出转氨酶,因而使肝功能时有反跳,实际上仍是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征
兆。
4、其它病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如有一例肺腺癌患者的放疗和化疗后
经一年多的真气运行法治疗,不仅临床证状有明显的改善,而胸 X 线拍片,经
专家对照鉴定,癌肿不但未见转移和扩散,反见缩小。
总之,在观察治疗的 40 余个病种,分属人体各系统的疾病,都有一定疗
效。

二、真法诱生干扰素治疗恶性肿瘤 18 例观察
江西医学院附二院肿瘤科 倪勇文 熊金兰 刘用享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 任正心 戴华生 涂俊杰
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杨果诗 杜 平

干扰素是人体内一种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它在肿瘤的治疗
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关干扰素治疗肿瘤的现状,杜平已作了综述评论〔1〕,但
迄今未见国内外有气功诱生干扰素防治肿瘤的报道。为此,我们尝试用练“真气
运行法”来诱生干扰素以治疗各种恶性肿瘤〔2〕,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报告如
下:
一、一般情况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共 18 例。男 15 例,女 3 例;年龄最小 27 岁,最大 58 岁;病
程最长者 23 岁,最短者一个月。18 例中,原发性肝癌 4 例,胃癌 4 例,结肠癌 3
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3 例,胰头癌1例,肠系膜脂肪肉瘤1例,乳腺癌
1例,睾丸胚胎性癌1例,以抗癌化学药物为主治疗的有 17 例,中草药治疗为
主的 1 例。
二、方法及结果
上述 18 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配合练“真气运行法”。练功前测血干扰素
均为 0,经练功 1-3 个月,全部病例均测出了干扰素,其中最低者为 2u/ml,
最高者为 16u/ml,平均 6u/ml。所有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善,对化疗的耐受性增
强。
三、病例选介
例一:陈××,男,45岁,1985 年 10 月 19 日因颈左侧肿块逐渐增大
一年余入院。体检:颈左侧胸锁乳突肌上端处一 2×4cm 椭圆形硬块,无移动性,
切片病理检查为“左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经化疗白细胞降至 3200
/cm 3,干扰素为0单位。经练“真气运行法”3 个月后,测干扰素为 8u/
m1,白细胞上升达 5200/mm 3,左颈部肿块缩小,症状好转出院。
例二:向×,男,53岁,普查发现肝肿大1月余,于 1986 年 10 月 10
日入院。体验:肝大剑下6厘米,质中,固定,边钝,肿块为巨块型,有轻压痛
其他检查:“B超”见肝右叶一 5.9×6.0cm 呈结节状杂乱回声增强光团,提示

77
肝右叶癌;AFP500u/m1,V-GT140u。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练功前查干素为
0,练功3个月后,干扰素为 8u/m1。AFP 降至 15u/m1, -GT 降为 110u/m1,
肝脏未继续增大,一般情况稳定而出院。
例三:邓××,男,35 岁,1985 年 7 月 13 日因上腹部隐痛 1 年半入院。
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幽门口处有新生物,取活检,病理诊断:胃粘液
细胞型腺癌。手术后行化疗。练功前检测干扰素为 0,白细胞 2600/mm 3。练功
后干扰素上升至 16u/ml,白细胞亦升为 4400/mm 3,症状好转出院。
四、讨论
自六十年代后期人们试用干扰素治疗肿瘤以来,证明干扰素对某些肿瘤
确有一定疗效。它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病毒致癌因素,或抑制癌细胞分裂
或增强机体抗癌“免疫力”而取得临床疗效。遗憾的是干扰素价格昂贵,产量很
低,供不应求,因而降低了它的应用价值。所以,促使患者自身体内多产生干扰
素,不失为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法。本试验 18 例恶性肿瘤患者,练功前无一
例血中测得干扰素,经练 “真气运行法”有明显的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另外,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实验室指标趋于好转,这亦从一个
侧面揭示气功治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诱发干扰素的产生有关。

参考文献:
〔1〕杜平:医用干扰素学,P 115-123,解放军出版社。
〔2〕李少波:真气运行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 年。

三、真法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 25 例难治病观察
宁夏自治区医院主任医师 陈毓馨
宁夏真气运行研究会理事长 宋振林

现代医学科学发达的今天,临床各系统尚有一定数量疾病虽经中西医长
期治疗未能收到满意疗效。本院经近 5 年真气运行法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应用于
临床,从中观察 25 例难治性疾病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本院门诊、住院病员及参加真法学习班学员计 25 例,其中男
性 15 例,女性 10 例;年龄最大 68 岁,最小 29 岁;病程最长 36 年,最短 3 月
余。
25 例中,慢性结肠炎 2 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黄疸、腹水、慢性肝
坏死、脾功亢进 4 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亚急性肝坏死、肝昏迷 1 例,消化道出血
1 例,肾病综合征 1 例,急性胰腺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假性囊肿 1 例,肾病综
合征 1 例,慢性肾炎并氮质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脂肪瘤 1 例,红斑狼疮(系统
性)2 例,慢性胆囊炎 1 例,风湿症 1 例,冠心病并心律失常 2 例,多发性肌炎 1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2 例,肝肾、卵巢及舌下腺囊肿各 1 例,颌下腺囊肿 1 例,
充血性心肌病 1 例。以上各例于练功前均经临床检验、X 线、CT、EKG、B 超、扇扫、肠
镜或活检等确诊,练功后作相应项目多次复查对照,除肿物外,全部病例经长
期中西医治疗。
二、治疗方法
全部病员参加真法练功,以静功为主辅以动功。学习班有老师授功及理论
讲课,学期 50 天。每周讲课一次,主要结合气功、中医经络、简单生理、组织解剖

78
等理论知识,少数重危病员卧床个别授功及练功。部分病员经相应经络、部位以
导引排凉气,疏通经络。
三、疗效观察
治愈 8 例(32%),显效 11 例(44%),有效 5 例(20%),无效 1 例(4%),总有
效率 96%。除一例冠心病二度下壁心肌梗塞,经真法及二年余中西医综合治疗,
发作频繁(受外界因素情绪激动),虽有改善,仍时有心绞痛、心悸、胸闷、 Q 波
长期不消失,疗效不显外,其余 24 例经自身锻炼真法后均收效,总有效率 96%。
6 例囊肿性卵巢、颌下、舌下囊肿消失,肾、肝、胰、腺尾部囊肿、脂肪瘤明显示缩
小。2 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分别为 27 年及 9 年,练功 50 天后,肠镜复查,
基本恢复,无复发。肾病综合症,经综合治疗后尿蛋白下降至正常阴性,镜检颗
粒管型消失,胸腹水及全身浮肿消失,血压降至正常值,但出院时血白蛋白低
于正常;狼疮性肾炎经中药、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未获满意,综合治疗后一月
尿蛋白,颗粒管型消失,BUN 及肌酐下降,但血压未降至正常,能正常活动;
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病程 28 年,经综合治疗三月余,BUN 及肝酐反复检查观
察数值未能降至正常值,其他症状明显改善;2 例肝炎后肝硬化及多发性肌炎,
时有反复,且复查有两项以上异常,虽症状明显改善,仍属有效范围,故上 5
例为有效。11 例显效者症状消失,随访 2~4 年,偶有反复,病情较前轻,经处
理短期控制。如风湿症因劳累偶有皮下结节及结节红斑出现,经真法自我治疗一
周后消失,而既往需数月至半年才能逐渐消失。2 例肝硬化已正常上班。3 例囊肿
(舌下腺、颌下腺及卵巢)、2 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慢性胆
囊炎及慢性肝炎各 1 例计 8 例治愈,经随访未复发。总有效率 96%,效果满意。
四、几点体会
1、本文报道 25 例真法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临床长期未能治愈的难治性疾
病(部分需手术治疗)的观察探讨,应用临床科学实验等监测正常生理参数、对照
病理参数改变观察真法的效应,总有效率 96%。25 例除卵巢囊肿和舌下腺囊肿外
23 例均为多种病同时合并存在,如一 60 岁男性患者为慢性肾炎并氮质血症、高
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动脉硬化、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HBV-M
(+)脂肪瘤(背部约有儿拳大),病程 28 年,经综合治疗,病情同步改善,练功
二月余脂肪瘤缩小约杏核大。慢性胆囊炎患者病程 36 年,胆囊壁 0.8 厘米,经
综合治疗,囊壁下降至 0 4 厘米,病情康复。经我组随访 4 年余观察证明,气
功气能调动人体潜能,发挥自我调节,修复组织,增加免疫功能,增进机体有
序化。它确具有整体性、双相性、物质性(能量)功能和科学价值。
我组认为临床综合治疗有其一定的优越性。长期来中医强调整体而忽视病
因诊治,而西医强调对病因的诊治,以组织细胞器管相对微观变化分析整体反
应,而前者以宏观反应分析微观变化治病,两者互相辨症结合提高了临床疗效,
可是临床各系统仍有一定数量的疾病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同时采用真法自
我锻炼解决了以上的部分疑难,提高了疗效。
2、25 例大部分病例都有程度不同的反复,分析原因大都与受凉、情绪变
化、饮食不当、劳累及练功不能坚持有关。尤以前二者为主,机体在内外环境相矛
盾时病情发生变化,即阴阳不能统一。我们还观察到一年主要节气如立春、立秋、
立冬、冬至、清明……与疾病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影响疾病加重。
3、同一疾病的综合治疗因个体而异,部分患者来院前曾练过各派不同功
法或接受外气治疗,其效果因个体、气功师及不同功法而异,有的相反造成病情
加重。气功不能治百病,我们认为真法对老年人的保健及慢性疾病的治疗更具有

79
优越性。同时主张以自我锻炼为主,不停用中西药,而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减量至
停用。
综合以上,气功仍然是唯象的现象,处于唯象的理论阶段。如何科学的开
发人体巨系统,克服困难,走我国自己的路,是我们同道们的课题、任务和责任

四、真法治疗神经衰弱 31 例临床观察
黑龙江绥化市工人医院 李景义

神经衰弱是临床上比较多见垢一种精神系统疾病,我们运用真气运行法
治疗 31 例神经衰弱的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职业:中学生 5 例,教师12例,
工人7例,其它4例;年龄:最大为 67 岁,最小为 17 岁。以①失眠、②多梦、③
头晕、④头痛、⑤急躁易怒、⑥疲乏无力、⑦记忆力减退、⑧饮食减少、⑨四肢腱反
射对称活跃(主要查肱二头肌、膝腱反射)、 10 三颤(眠脸、舌尖、手,其中
以眼脸为主)等十项临床表现中,有包括失眠的在内的六项以上,除外躯体和
脑器质性疾病为标准,自愿并能坚持练功者。
二、治疗方法
以《真气运行》一书中的垂腿坐式练功法为唯一治疗手段,每日练功5次
每次 25-40 分钟。五步功法完成后继续练功,满百日者进行疗效判定。
三、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痊愈:自学症状(①-⑧)及三颤消失,腱反射正常。显然:
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腱反射接近正常,三颤减弱。有效:自觉症状好转,但有反
复,腱反射活跃,三颤存在。无效:十项临床表现无改变。
治疗结果,31 例患者中痊 20 愈例,显效 8 例,有效 3 例。在观察的十项
临床表现中,都有改善(或消失),没有 1 例无改变者。练功 100 天后有 17 位
患者通督。
四、病例选介(略)
五、体会
神经衰弱主要是由长时间紧张的脑力劳动,大脑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从而使大脑神经细胞过度疲劳。其次长期精神紧张或心情不愉快,生活无规律,
及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可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节律遭到破坏,引起大脑机能紊
乱或机能障碍。真气运行法要求放松、入静,其姿势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也
能促进精神的放松。入静是精神进入到相对宁静状态,它与自然睡眠和普通休息
不同,是在觉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机体在这种状态下靠特殊
的抑制过程所产生的保护作用,进行着积极的、自主的、生动的调节和能量储备
从而使衰弱的大脑细胞恢复正常功能。同时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最大限度地
排除内外干扰,为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机能活动进行主动性的自动调整
创造条件。所以真气运行法治疗神经衰弱,通过动员体内生理力量来调节大脑功
能,使已紊乱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调复,使机体的生理活动得到进一步有
序,起到提高机体抵抗力,保护神经系统的积极作用。我们观察,练真气运行法
百日内通督与否不影响神经衰弱的疗效,有的患者未通督神经衰弱已治愈;有
的患者通督了,但神经衰弱尚未痊愈,这可能与练功时间短、病程长有关,有待

80
继续观察。

五、真气运行法临床远期疗效观察——46 例 临 床 分 析
宁夏自治区医院主任医师 陈毓馨

真气运行法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远期疗效怎样?本文对长期应用药物治
疗效果不显的疑难病和难治病,作真法锻炼远期疗效观察。现将自 1988 年 7 月~
1995 年 7 月间参加真法学习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有完整病历及有关检查资料,
数年来又有相应复查资料的 46 例病人,观察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46 例病人男性 24 例,女性 22 例;年龄最大 78 岁,最小 27 岁,40 岁以
上年龄占 95%;病程最长 41 年,最短 3 年余。所患疾病:心血管病 15 例(男性 7
例,女性 8 例):其中冠心病 9 例(其中 3 例心率失常),高血压病 5 例,扩张性
心脏病 1 例。消化系病 16 例:胆囊炎 6 例、并胆结石 3 例(男性 4 例,女性 5 例)
慢性结肠炎 5 例(男性 3 例,女性 2 例),贲门胃底癌(男性)2 例。糖尿病 7 例
(男性 3 例,女性 4 例)。肾病综合症(男性)2 例。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舌下腺
瘤(女性)、多发性乳头状瘤(男性)各 1 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男性)2 例。
二、治疗方法:
以练真法五步功为主,辅以动功,部分结合中西医药及脚底全息胚穴按
摩,然后系统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及进行相应各项指标检查。我们观察的标准分为
1 痊愈:指症状消失,有关各项检查指标正常,无复发;2 显效:症状消失,
有关各项指标正常,偶有复发;3 有效:症状和有关各项检查指明显改善,有
时复发;4 无效:症状改善,有关各项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善,常有复发。
三、疗效观察:
结果是,本组 46 例中,除 3 例胆结石因转入手术治疗,不计入真法远期
疗效观察外,其余 43 例:治愈 12 例(占 27 9%),显效 16 例(占 32 2%),有
效 12 例(27 9%),无效 3 例(占 7%)。显效率 65 1%,总有效率 93%。
具体病情变化,舌下腺瘤及多发性乳头状瘤(各 1 例)消失后未再复发;
高血压病 4 例,冠心病 4 例,糖尿病及风湿症各 1 例,练功后初期结合药物治
疗,偶有反复,坚持练功后痊愈;风湿症患者病程 36 年,长期关节肿痛并皮下
结节及结节红斑,时有高烧,中西药治疗无明显改善,练功一年后痊愈,迄今
9 年未再复发。
2 例糖尿病练功后血糖、尿糖值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尿 C—肽高于正常
值。冠心病并房颤 7 年来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呈慢性房颤,未能复律。2 例贲门
胃底癌,一例手术根治,病程分别为 3 年和 4 年,结合脚底全息胚穴位按摩,
病情稳定。38 年病程慢性胆囊炎患者练功 7 年,偶有复发,B 超检查胆囊壁由
0.8 厘米下降至 0.4 厘米。2 例肾病综合症血压恢复正常,浮肿消失,尿常规仍
有少量红血球及微量蛋白。
3 例无效病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并高血压心肌供血不足及糖尿
病并冠心病高血压、眼底病变及末梢神经炎。
复发的原因:本组除 2 例肿瘤外,练功初期均有不同程度反复,但症状
轻,时间短,大多为受凉,情绪改变,劳累及饮食不当引起。追踪观察病情反复
原因,与不能坚持练功关系密切,与病情的复杂性无绝对相关。
四、体会:

81
本文 43 例远期疗效观察显效率 65.1%,尚属理想,极大部分已停用药物,
虽有时反复,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因为人与人、人与宇宙、社会、万物之间相关而
不可分隔,且人体身心不断变化,机体外环境同样需达到平衡。因此,在机体修
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对重症卧床病人习练真气运行法,首先练放松、
入静,再逐步练五步功法的做法是可取的。因为这做可以首先调节中枢神经及植
物神经系统,稳定情绪,减少机体能量消耗,促进新陈代谢,使整个机体系统
从无序状逐步恢复到有序化,即达到机体内阴阳平衡。自然放松入静更能促进练
功和提高功效。另外,本文中 2 例胃癌同时配合足底全息胚穴区按摩,每天达数
千至 1 万次,病情稳定。此法操作简便易学,根据临床报道近期疗效满意。全息
胚学说是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兴起而应用于医学,我国 80 年代由张颖清教授首先
提出的。本文认为真法结合全息胚穴位按摩更有益于疾病康复与保健,应该进一
步在临床上实践应用。

六、真气行运法强身治病疗效分析
——124 例中老年练功者调查报告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主任中医师 吕 直

1996 年 9 月至 1997 年 9 月,我们结合“真气运行法还精补脑神经内分泌


生理学基础的研究”,对 1989 年至 1995 年参加过真气运行法培训班并坚持真
法锻炼的学员练功强身治病效果进行追踪调查,取得一手资料,现将调查情况
总结如下:
一、调查方法
以表格方式进行。表一为“真法练功疗效调查表”:内容重点是①练功前
身体情况?② 曾练过何种功法?③ 学练真法的时间、地点、何时通督及练功后身体
状况。表二为“练功效应调查表”:根据真法锻炼者的气感反应,分列一、二、三
四、五步功(通督后)共 40 种练功反应,让练功者根据自已的体验确认打“ ”,
供疗效分析参考。两表分发调查对象(经常有联系的练功者),台州、海宁、宿州的
被调查对象由当地真法研究会协助收集汇总。先后一年时间里共回收调查表 139
份,除 44 岁以下者 15 例,计 124 例。
二、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24 例,男 90 例,女 34 例;年龄 45~54 岁 22 例,55~64 岁
32 例,65~74 岁 64 例,75 岁以上 6 例。以主要病症分类:胃肠道疾病(包括胃
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贲门失驰缓证、慢性结肠炎等)18 例,肝胆病
(包括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17 例,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
低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率失常等)35 例,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支气
管炎、哮喘、支扩、胸膜炎、尘肺等)12 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肾病、肾
孟、尿路感染、前列腺炎、遗滑等)15 例,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关节炎、痛风、脉
管炎、老年抑郁症、皮肤病、肿瘤化疗后康复、脊椎压缩性骨折、眼病、耳鸣耳聋等)
27 例。病程短者 3 个月,长者 30 余年,平均 10 年左右。平时经常服药及采取各
种治疗方法,随年龄增大,身体衰弱,病情进展反复。学练真法坚持锻炼,时间
长者自 89 年 12 月始,短者 95 年 5 月始。其中有 50%左右的人练过其他功法,
因治病疗效不明显,而改练真法,至目前为止 90%的病员仍坚持每天 1~2 小时
的真法锻炼。
三、疗效观察

82
所有病员练功前均有明确诊断,学练真法开始及半年左右不排除以往经
常服用的药物继续治疗,病员练功(3~6 个月)后,根据身体康复情况逐渐减药
或停药。临床疗效以自我症状改善为主,基本上未作有关检测验证。疗效判断:
显效者,主要病症消失,逐渐停药后未再服药,兼伴的其他病症也明显改善;
有效者,病症改善,但未能完全停药,有时也偶有症状出现;无效者,练功一
年后病症未见减缓,继续以服药治疗为主,真法锻炼也多不能经常坚持。见表
16。
表 16:疗效观察情况如下(表略):
胃肠疾病(18 例):显效(11%)、有效(6%)、无效(1%);
肝胆疾病(17 例):显效(9%)、有效(6%)、无效(2%);
心血管疾病(35 例):显效(18%)、有效(13%)、无效(4%);
呼吸道疾病(12 例):显效(6%)、有效(3%)、无效(3%);
泌尿系疾病(15 例):显效(9%)、有效(5%)、无效(1%);
其他疾病(27 例):显效(14%)、有效(11%)、无效(2%);
合计(124 例):显效 54 例(54.03%)、有效例 44 (35.48%)、无效例
13(10.48%)。
总有效率为 89.51%
四、典型病例(略)
五、治病机理及疗效分析
1、真气运行法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道家内炼养生实践,且经有
关现代医学实验的检验,功法简明易学,功理系统科学。真法锻炼通过凝神调息
培养真气,疏通经络,强壮脏腑,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激活人体各方面的潜
能,促进生命活动有序化,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祖国
医学认为,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是生命活动的能量,真气旺盛,
身体健康;真气衰弱,疾病丛生;真气衰亡,生命也就结束。旺盛真气可以治疗
虚弱性病证;疏通经络,可以排除瘀滞病气,治疗因各种病气病邪导致的实证
或虚实夹杂病证。祖国医学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各种治疗方法都以
扶正祛邪为准则。从传统医学观点,旺盛真气,疏通经络,畅活气血,也是气功
疗法自我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因此,真气运行是强身治病的关键,全真
导气是摄生保健的根本。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开章明义:“释缚脱艰
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正是对传统医疗保健手段的高度
概括和评价。真气运行法既可以培养旺盛真气,又能促使真在经络正常畅行,排
除病患,因此真法具备治疗各种不同疾病的基本功能,能够从整体上通治各种
功能性甚至是器质性的疾病,笔者《真气运行法的医学理论基础》及《真气运行法
治病机理分析》等文对此已作了比较深刻地分析论述。
2、真气运行法自我锻炼虽然具备治疗各种疾病的功能,但并不是每个人
的疾病都能得到彻底治疗的,其中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其功法培训和以后的
自我锻炼中,功法要领的掌握是不是到位,是首要因素;功法要领不能掌握或
掌握应用得不到位,功效就大打折扣,甚至没有效果。其次是练功人的心理素质
和练功状态,一些心理素质脆弱、神经比较敏感的人,功练起来后,气感或气冲
病灶反应比较明显,如担心受怕,疑神疑鬼,误以为偏差,不能正确认识、继续
坚持锻炼,当然也就不能取得好的疗效;练功状态不佳,始终进入不了练功态,
自我锻炼甚至是功法培训时老是心猿意马,想入非非,不能专致守一,功也就
练不起来。再次就是真法学练时,功练得不错,气冲病灶也能正确认识、正确对

83
待,因而练功效果开始显示,身体善改善,一些病灶也相继缓解或一时消除。练
功者就以为大功告成,万事大吉,放松了功法的继续锻炼,久而久之,劳神伤
气,病邪复滞,日后疾病反复,病体依然。这就是练功强身治病一劳永逸的错误
认识和不能坚持持久锻炼的后果。我们认为,真法锻炼不能取得疗效的原因大体
不外乎以上几个方面。
六、几点体会
1、真气运行法自我锻炼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医疗保健功法,实践证明真法
对强身保健,防病治病有好的功效;练功得法,长期坚持确能收到比较满意的
治病效果。观察对象中取得显著疗效的病员都盛赞自我锻炼、自我治疗、自我康复
“全归功于真法的功力”,“真法把我从阎王路上解救出来”。从而衷心地感谢
真法,感谢真法的创编者、传播者李少波老教授。
2、真法锻炼既能强身、又能治病,有的是首先显示出强身功效,身体素质
改善后,正安邪却,抗病机能提高,从而治愈顽疾。有的病员则是病症缓解改善
而后进一步显示强身抗衰,延缓衰老的功效。特别是老年人病体康复,身体状况
大为改观,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性格也爽朗起来,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病员在
调查表中反映:“在年轻时患有多种毛病,求医、打针、服药,均少效。老年学练
真法,反比同龄人清健”;“现在我在同事面前,他们第一句话就是你年轻了
10 岁”。幸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真法强身治病,投资少、收效大,能大量节约医疗费用的开支。真法自
我锻炼强身治病功效是整体基础上反映,无论是主要疾病或是兼伴的各种病症
都能随功夫的深入而逐渐地康复。因此长期以来的老病号、“药罐头”,医院看
病服药,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笔医药费用,个人经济负担相应也就大为减少。调
查表中至少有 30%以上的病员反馈,“很少去医院看病服药”,有位地局级离
休老干部,因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习惯性便秘等疾病缠身,近二十年来每年
至少住院一至二次,每次医药费都在 5000 元以上,“练功前每天不离药,练功
后(半年后)基本上不花医药费”。另一位老同志说,“经过一年多时间练功,各
种病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好转,药物减少;大约二年左右时间,各种疾病都好
了,也不再吃药了。现在我身体都正常,什么药也不吃,如果有时身体不适,一
般我都能自己运气自疗”。这是于国于民都大有益处的。
31) 浅谈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机理

作者:李少波

本人在 70 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
《道德经》
《易经》等经典, 并
躬亲实践,逐步悟出了医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的道理,对发展中医理
论体系及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不揣冒昧,提出来供
大家讨论。

第一,预防为主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内经》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 个
绚丽的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其理论遍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摄生保
健、抗衰延年的原则,人类盛衰寿夭的自然律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方
面。它是中医学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作,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
寿,济羸劣以获安”万古不易的经典。而其中的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则是预防

84
医学的重要体现。如《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有人评
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在今天和将来都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论是未
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萌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素 问·评热
病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 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
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素问遗 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
可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
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本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法,其主导思想就是在于培养
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想的实践
方法。

第二,经络活动的实质应作为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关于
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虽经多年的探索,都没得出定论。其实,《内经》对经络活
动实质早有明确论述,只不过是缺乏实践验证方法。《内经》总结了古代圣人的 实
践真知,掌握了人与自然的规律性,制定了不违自然的摄生方法。《素 问·上古
天真论》:“恬忄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很明白,安
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真气便从之而生,旺盛运行;内守自身,神不外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就无从产生。
《灵 枢·刺节真邪论》:“真气者,所受
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的是真气是天阳、地阴化合的人体生命能量。
那么,真气是怎样运行呢?《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指出
真气即循环无端、周行不殆的经络之气,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李时珍
云:“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这一著名论断亦说明通过养生实践锻炼
达到“返观内照”境界后,所能体验到经络活动的情况。本人创编的真气运行五
步功法,经众多人的实践,并通过多年临床验证,对经络的活动实质有了明确
的认识和感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经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进行真气
运行法实践,真气运行的路线方向和动态,对经络问题的研究启发是很大的。在
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相继通畅。真气沿着经络路线,
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提供充分的能量,从而
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由此而得出结论,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指
导临床的重要依据,而经络活动的实质则是真气及其运行。真气是人体生命的能
量,经络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经络活动就
失去了物质基础,对经络的实质也就无法认识清楚了。

第三,真气运行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亘古至今,人们为防病治病,保
全自身的健康长寿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主要研究的
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如何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然而,由于《黄帝内经
素问》第七卷的失传,《内经》博大精深的真理缺乏实践方法的证实,使人难以领
会其精髓,所以长期以来,人们知医者多,而知道者则鲜。是故本人经多年探索
研究,以为抱神以静,虚无生气,积精全神,行气摄生,以及恬忄詹虚无,真

85
气从之,恬忄詹无为,乃能行气等论述,都说明在静定中真气运行,才是保健
摄生的至真手段。据此,提出了真气运行学说,创编了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经临
床验证,科学实践,获得了理想的独特效果。该法从凝神调息入手,培养真气,
贯通经络,燮理阴阳,强壮脏腑,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对各种久治不愈
的慢性疑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阴阳五行学
说都可得到验证,尤其能充分体现中医预防医学的实质。

按《易经》理论,人 16 岁肾气最旺,元气鼎盛,属纯阳之体,以后内伤七情,外
感六淫,劳心劳力,元气逐渐消减,每 8 年减一阳,至 64 岁,一般人先天元气
即消耗殆尽,仅依靠饮食维持生命,自然易致衰老,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主张在先天元气未消耗完之前,就抓紧锻炼,以真气运行之
法培补先天,尽量减少元精元气的消耗,清心静养,旺盛真气,却老复壮。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以培养后天根本为主旨。注意呼
气,推动心火下降,温煦脾土,五行理论谓之“火生土”。脾胃得心火温煦,自
然脾胃阳气振奋,而运化功能加强。心窝部真气旺盛起来,就要充实下丹田,补
充先天真气。真气运行五步功第二步功,就是于疏通任脉,使真气下沉丹田。真
气随呼气沿任脉一步一步下趋丹田,脘腹之地得到真气温煦,大小肠功能加强,
肠胃道得到调理,消化吸收功能更加健全,又增加了真气的来源,呈良性循环。
第三步功,气沉丹田为后天充养先天,培养丹田真气,凝炼肾精化为肾气。丹田
真气充实饱满,肾上腺、性腺功能得以调整加强,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即能得到
调治。第四步功,真气经过鹊桥,通过尾闾,缘督脉上行,真气通过玉忱,小周
天贯通,人体食欲旺盛,精神振作,脏腑功能得到调理,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消化不良、肾虚、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症状即可改观。待真气疏通病灶经络,
排除病邪后,脏腑的器质性病患方可康复。通督后,进入第五步功,肾气不断灌
溉脑髓,肾上腺和脑垂体两大腺体互相激惹,互相补益,大脑皮层本能力量加
强,功夫进一步提高,达到“胎息”、虚无境界,身体的代谢机能和抗病免疫功
能均得到增强,而延年益寿。

经多年在国内外推广,临床观察,科学实验,证明真气运行五步功法不仅能治
普通的常见病、慢性病,而且能调治一些疑难病,还能及时调理未发生的疾病隐
患,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疗效佳,适应症多。
32) 精气神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李少波

练真气运行法,究竟真气是怎么回事?机理是怎样的?有必要讲再讲一讲,知
道了才好练功。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主要靠精气神,称为人生三宝。自然
界中,天地人各有三宝。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星辰宇宙天体,转移岁月,替
交寒暑,能化育生生不息之机。所谓地有三宝,水火风,地三宝是乘天气而生万
物。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机相和,由水火风来产生万物,没有天气下降
来左右它也不行。天属阳,地属阴,阴阳不能相合,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样
光靠地本身不行,必须有天气下降。人身三宝,精气神;依靠精气神转来维持我

86
们的生命。精气神的转化,必须法天法地,即依靠天地自然法则的作用,才能转
化生身,光依靠本身精气神,不能生存。大家对这句话会感到奇怪,认为人有精
气神三宝,为什么不能够生存,不可理解。没有宇宙的自然法则,没有动静关系
人就无法生存。所以说我们的生命要依靠大自然的帮助,互相起作用,才能够转
化自身,才能够生存下去。譬如宇宙间没有空气,没有氧气,人就无法生存。所
以说必须法天则地,依靠自然法则人才能够生存。
一、精为气之母,气为精用,神为气之形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古人对精气神的调摄极为
重视。精气神三者各有性能,说起来分为三个,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体。精是生
命活动的基础。气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功能,也就是人体生命的动力。神是功能活
动的一个具体表现。三者关系是:精为气之母,元精化生元气;气为精之用,精
是体气是用;神为气之形,辟如一个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神气十足,一见
面就看出身体很好。神是外在表现,是精气神集中的功能表现。精气神相互关系
精伤则神无所守。如病的时间长了,说话语无伦次,动作也无标准,神经不听指
挥,这就是精气虚亏,神无所守。还有年纪大的人,说话语无伦次,物体在西边
他说在东边,我们说这个人老糊涂了,也是神不守舍。精气神关系非常密切,怎
么办?积精方可存神。只有把精集中起来,神志才能清晰,精神才能饱满。精虚
则无气,如果一个人精虚,它就化不也气来,人就衰弱了,说话没力气,营养
不良,肌肉萎缩,这种病不论找哪一个国家的专家,不论服什么药物均无治。这
种病人偏偏练了真气运行法,病情就会有好转。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
存则俱存,因此精脱者死,失神者也死。所以精气神是人体存亡的关键所在。
二、何谓精、气、神
先讲一讲精的问题。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承受于先天,与
生俱来,是父母给的,是生命的起源物质,父精母血,人靠精气才能生存。所以
《灵枢。本脏》篇这样说:“与生俱来,谓之精”。万物化生须从精始,没有精就
没有生命。这个精是先天之精,是元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发育成长的过
程又不断消耗元精。后天之精,就是呼吸摄取氧气,饮食摄取养料,氧气和养料
随血液输到全身,被细胞摄取,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人们叫他生命能量,
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也是生命的源泉,这个东西中医叫做真气。我们知道
了真气是怎么回事,那末补充后天之精靠什么?靠真气。用后天之精来补充先天
之精。神即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主宰,也叫元神,西医叫做大脑的本能
力量,是主宰一切的,又是内脏功能的集中表现。神的表现就靠全身的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生理活动过和产生的能量,也就是真气。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前面所说的
“神气十足”、“神采奕奕”等现象。这里是要说清一个问题:先天之精化育生
身。在人未出生之前,它所产生神是什么呢?是一种生长发育的能量和功能,那
就是先天之精,可以化育生身。后天之精是呼吸摄取的氧气(阳精),饮食摄取
的养料(阴精)。后天之精化气化神。饮地阴以养血,吸天阳以养气,后天之精
先化生真气。真气在哪里化生呢?是细胞摄取之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步
功是化气,化气之后供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用,真气输送到哪个脏腑就对
哪个脏腑起作用,在脏腑起作用的过程中以产生了精微物质,这个精微物质在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毛发等都有,这个真气就带有各脏腑的性质。练气功“
五气朝元”都归肾上,这时候才是真正补充先天之精的东西。非得通过后天之精
才能补充先天之精。所以说后天之精是化气化神,先天之精化育生身。真气是人
体活动的动力,五脏六腑必须想方设法培补真气。真气怎样才能通布全身呢?就

87
是依靠人身上如蜘蛛网似的经络。经络是真气运行的通道。经络问题已提出一个
世纪了,中外许多人士都在研究,用了很多手段和方法,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说
法和立论。我写真气运法时(李少波)正在从事针灸业务,因此我写这些线索来
研究。目前许多书本都提出经络与气功有关系,但都没有说出所以然来。经络运
送真气,真气借着经络遍布全身,发挥他的能量作用,来维持人的生理活动。
真气运行应该是有动力的,光讲路线不行,那么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
是呼吸运动,光讲呼吸不行,要说呼吸运动。呼吸是机械式的运动,依靠胸胁的
胀缩、伸长达成呼吸,就是靠一呼一吸的运动形式推动真气循经运动。经络是身
体各组织间拼凑起来的隧道,《内经》称为经隧,有气则开,无气则闭,用解剖
或其它方法都无法找到,人死了经络就不存在。经络问题要从练功中来寻找,这
样一找就找到。我们还可以用精密仪器,如经络测定仪来测试,测量练功中电效
应、热效应等。练功每一过程测试结果都非常明显。练功的人很容易找到经络,我
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必须认真苦练才行。

8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