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p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9

癌症與 Vit amin

B17
( 耐心讀完,沒有其他信件重要於此 )

網路轉載僅 供參考 !
幾個月前雷博士寄了一捲錄音帶給我,
希望能將內容整理出來。該捲錄音帶是
幾年前我參加的一場演講錄音,
由英籍資深的記者戴菲力 Phillip Day
將他十幾年來研究追蹤醫學界的心得報
告。
回想當時演講的內容曾令我熱血澎湃,
也是那一場演講轉變了我對疾病及主觀
點,
接下來幾年所閱讀或研究的資料也
多與這些新觀點有關 。
最近將戴菲力的書《癌症—為什麼
我們還拼死命地要知道真相》
Cancer - Why we're still dying to know the truth
再仔細的閱讀,對這位資深記者抽
絲剝繭的功力、周延完整的觀察及
獨到無礙的分析歸納十分佩服,也
對他大慈悲、大無畏的精神讚嘆。
我們到底可否打敗癌症?
美國防癌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為美國
人的頭號殺手 ( 也是台灣民眾的第一死
因 ) ;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得到癌症;若持續
發展下去,到下個世紀,癌症的致病率是
100% 。過去 20 年死於乳癌的美國女性的人
數,就已超過兩次世界大戰加韓戰再加越戰
死亡人數的總合。
癌症在幾十年前 早就有解了 ,只是真相 一
直被隱瞞,直到 網際網路的 發展,這個 的
解答才 漸漸流傳開 來。
然而美 國的癌 症政 策是如 何形 成的呢 ?
艾德華.葛雷芬 Edward Griffin 寫的《無癌症的世
界》 World without Cancer 述說美國的現代醫學
的轉變,及醫藥學界對疾病的觀念:二次大戰之前
,全世界最大的化學及製藥公司為德國的法賓 I.G.
Farben 公司。它不僅遍及九十三國,也是後來惡名
昭彰的屠殺猶太集中營毒氣的製造者。在二十年代
即和美國的工業壟斷者洛克菲勒的公司合作成立了
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製藥公司。直到今天,仍在美國
的科學及抗癌政策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洛氏集團所贊助的美國醫師學會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和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將化學物稱為「藥」來申請專利,並提供給
經由它們的組織所訓練的醫師及專家使用。
二十世紀初期,亞伯罕‧福來思拿
Abraham Flexner 在洛氏和卡內基
Andrew Carnegie 的避稅基金贊助下,
對美國的醫學院改革,使得醫生依賴藥
物來治療疾病、從事開發新藥物的研
究。在政府部門的要職官員名單中,不
難發現許多與洛氏集團的掛勾痕跡。由
此可知洛氏集團對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
局和各級的政府部門的影響,可說是佈
線完整、環環相扣、牢不可破。
洛氏集團以金錢改變了老式的醫療行為,使之現代化、組織
化及商業化,成為以藥物治療為主的醫藥工業。使醫師的生
活從窮而落魄的郎中麻雀,飛上枝頭變為高所得、高教育、
高社會地位的鳳凰。這些醫生在洛氏集團和卡內基的基金會
出錢所建的醫學中心受訓,他們的藥物研究也得到大量的財
務贊助。
在商業掛帥的二十世紀,另類療法或是無法申請專利的治療
方法,不但不為主流醫界所接受,還頻被迫害、抹黑 ( 扣
以無科學證據的大帽 ) 和隱瞞。久而久之,社會大眾也接
受主流醫學及其研發的新藥物是抗癌唯一利器的思維。因此
上世紀的前半葉,以百萬為單位的金錢大量注入國際級的藥
物研究,期望找到有效的藥物來對治各種不同的癌症。由於
沒有一種所謂的「奇蹟的子彈」療法是一蹴可成的,醫學中
心就不斷地對病人進行新藥及放射線的實驗。即使在今日,
這些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已證明是無法治癒常見的癌症,醫師
們還是繼續使用。  
現代醫學 真正地 治療 好癌症 了嗎 ?有些醫師不禁開始懷疑
化療的毒性反而是造成癌症病人的死亡主因。
1985 年,哈佛大學微生物教授約翰‧凱恩斯 John Cairns 在
科學的美國人 Scientific American 雜誌發表評論說:「化
療能否 治癒任 何一種 常見 的癌症 還有 待證實 。」  
戴菲力更直言,在七百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依靠癌症
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症的人還多。戴氏舉出許多主流醫師
不斷發表化療無效的言論。比如: 1992 年,毒物學家山淼‧
艾普斯坦 Samuel Epstein 醫師與三位前美國聯邦官員在華
府共寫了一份聲明,經由 64 位在公共衛生、癌症預防及疾
病預防領域屬於領導地位的專家背書。指出:「我們很關切
財源雄厚的國家癌症機構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美
國防癌協會及二十幾家完善的癌症治療中心等,以不斷的
『戰勝癌 症』 的主張,誤導及迷惑美國大眾及國會
• 1985 年,哈佛大學微生物教授
約翰‧凱恩斯 John Cairns 在科
學的美國人 Scientific
American 雜誌發表評論說:
「化療能否 治癒 任何 一種常
見的 癌症還 有待 證實。」
腫瘤局 部或 完全的 縮小 ,並
不會 延長病 人的 存活 率。有
時候癌症復發反而更加肆虐,
因為
化療助 長抗 療癌細 胞的 生成
愛博醫 生將化 療病 人在存 活率 改善方 面,
依不同 的癌症 與未 受化療 的病 人做比 較。
統計發 現:
結直 腸癌 :無證 據顯 示化療 病人 存活 率獲改 善。
胃癌 :無明 顯證 據。
胰臟 癌:存活率 完全 無效; 未接 受化療 的病人 活得 較
久。
膀胱 癌:未做臨 床實 驗。
乳癌 :無直 接證 據顯示 化療延 長存活率 ,化療 之使 用有
道德     上的疑 問 ( 大多數 乳癌患 者在 手術前 後都
給予 化療 ) 。
卵巢 癌:無直接 證據 。
子宮 及子 宮頸癌 :存活 率未獲 改善 。
頭頸 部癌 :存活 率未 得到改 善, 僅有 零星的 縮小。
那麼癌 症病人到 底有什麼機 會呢?

1950 年代,生化學家小恩斯特‧克雷布斯
Ernst T. Krebs, Jr. 分離出一個新的維生
素 B1 7 ,又稱為 Laetrile 、 amygdalin 。
他當時不清楚自己掀起了什麼樣的漣漪,雖
然至今許多人仍相信克雷布斯找到了癌症的
療法。然而國際大製藥廠因為無 法申請專利
,壟斷 維生素 B1 7 的使用,故 而對
VitB 17 發起了惡毒 攻擊宣傳 ,即使事實證
明它對於各種癌症有療效。
克雷布斯和他的父親也是將維生素
B15  Pangamic acid 應用在醫學上
的先驅。他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酵素及其在癌症治
療上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這些酵
素包括:鳳梨酵素
bromelain , chymotrypsin ,和木
瓜酵素 papain 。父子兩位至今被仍
公認為維生素 B17 在癌症治療機轉
方面的先驅。  
維生素 B17 是一種水溶性、醣
化合物,存在於自然界約 800 種
的植物中。含豐富 VitB17 最常
見於非柑橘屬水果的種子中,
如:櫻桃、油桃、桃子、李子及
蘋果等,而以杏子 apricot 的
種子含量最豐,約有 2 ~
2.5% 。
愛丁堡大學教授約翰 ‧畢爾德 Joh n Bea rd 提出癌 症的營養 細胞球
(tr op ho bla st) 推論。畢氏發 現懷孕初期 的原始胚 胎細胞 pre -
emb ry on ic cel ls 亦即 營養細 胞球 與惡性 腫瘤細胞沒 有區別。營
養球細 胞為胚胎成 長所必需的, 但是在懷孕 期的第 56 天, 胎兒的
新胰臟 開始分泌 chym ot ry psi na 酵素 ,從那 時之後, 營養細胞球
的增生 就被阻止。  

葛氏寫 道:「營養 細胞球在懷孕 初期確實具 有癌細胞的 特徵,因 為


它會很 快速地增生 及蔓延,最後 它著床於子 宮壁上形成 胎盤,讓 胚
胎可以 得到母體的 保護和營養。 」營養細胞 球是另一種 細胞經由 一
連串的 步驟所形成 的,葛氏將之 簡化為 「完 全生命」細 胞 (t ota l
lif e ce ll) ( 有點像現在最 熱門的幹細 胞 ) ,它可以分化為 任何一
種器官 或組織,乃 至一個完整的 胚胎。當完 全生命細胞 被男女皆 有
的動情 激素啟發而 開始製造營養 球細胞時, 有兩種結果 可能發生 。
 
第一,     如 果是懷孕, 就會形成胎 盤及臍帶 ;
第二,     如 果是在修補 的情況下被 啟動,結 果就是癌細 胞的形
成。

             葛雷芬斯《無癌症的世界》
葛氏補充:更正確的說法是,如
果細胞修復工程沒有結束的話,
就形成癌。營養細胞球分泌的絨
毛刺激生殖激素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 HCG ,可自尿
液中測出來,準確度 92% 。假設
檢驗呈陽性,若是女性,她如果
不是懷孕,就是罹癌;如果是男
性的話,只有一種可能—癌。
克雷布斯自杏果種 仁分離出維生 素 B17 ,將之合
成結晶以供人體使用,並命名為「利而卓
Laetrile 」。此化合物是由一分子氰化氫
(hydrogen cyanide) 結合一分子具止痛作用的苯乙
醛 benzadehyde 加兩分子葡萄糖所形成的。雖然前
兩者分開來的毒性很強,但是它們結合在 VitB17 的
分子裏卻十分穩定且無毒性。克氏發現,要將兩者
結合鍵打開,只有一種叫 beta-glucosidase 的葡萄
糖酵素;這種酵素雖然分布於人體,但是在腫瘤處
卻是含量特別高。所以癌細胞所分泌的 beta-
glucosidase 酵素一旦打破了 VitB17 的結合鍵,釋
放出氰化氫及苯乙醛,兩者毒分子加在一起毒性更
是超強,癌細胞就死在它們自己選擇的 VitB17 手裏。
另一種健康細胞所分泌的酵素
rhodanese 扮演下半場的主角,它的分
佈恰恰與 beta-glucosidase 相反;
rhodanese 佈滿在全身正常細胞,卻不
在腫瘤細胞。所以若 VitB17 遇到健康的
細胞,健康細胞所分泌的 rhodanese 可
以化解氰化氫的毒性,氧化氫及苯乙醛
,此二者的副產物分別是 thiocyanate
和安息香酸 benzoic acid ,它們可以滋
補正常細胞,多餘的則排出尿中。  
以上兩段說明了 VitB17 可以準
確瞄準癌細胞,而不會破壞正常
的組織。這種以標的物為準頭的
天然化合物,其作用比任何人造
的、無選擇性、好壞細胞一起殺
的、超毒的化療藥物要來的有
效。
那麼癌 症到底 算不 算是一 種代 謝病呢 ?
羅幼拉大學 Loyola University 生物系主任哈若‧曼訥醫師 Dr.
Harold Manner 提出他的看法:近年來對癌症病因的觀點,已從病
毒、致癌物質或傷口感染引起的舊觀點,有了新的評估。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癌症是由於代謝問題所引發的複雜病症。它
是隱伏性的疾病,與整個身體機能從神經系統、消化道、胰臟、肺
臟、分泌器官、內分泌系統到整個免疫系統有關。病人在接受了主
流醫學的手術、放療及化療後癌症復發,是因為最根本的代謝病因
從來沒有受到重視,以至於沒有獲得改正或治療的緣故。也就是最
根本的營養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無 癌症 的世界 》的作者葛雷芬斯寫書的目的就是要將證據呈現
出來,表明癌症是一種營養缺乏的疾病,不是由 病菌、 病毒 或
神秘毒 物引起 的, 而是現 代人 飲食裡 所缺 乏的某 些營
養素造 成的。  
如果這 樣的分析 是正確的,那 麼癌
症的治 療與預防 就非常容易且 花費
不多 ;只 要恢復我們 飲食裏本 來該
有的營 養素就得 了。畢爾德及 克雷
布斯父 子發現, 身體內有許多 細胞
還處於 原生胚胎 期的階段,這 些細
胞是用 來修復組 織的,依照特 別的
形態遺 傳刺激, 它們可以分化 為身
體的任 何組織、 器官、血液、 或頭
髮。
當我們 的身體受到 損害, 動情激 素
便會刺 激這些細胞 來修復受傷的 地
方,修 復好了則由 胰腺酵素 來關 掉
修復工 程。如果沒 有關掉這個修 復
動作, 這些細胞就 會因不斷地漫 無
法紀的 分裂修復而 形成腫瘤或癌
症。換 言之, 癌症是 身體自己產 生
的,而 非外來物, 而且它可以名 正
言順的 以修復工程 的名義來逃避 免
疫系統 的監視。
工業國 家的污染所 產生的幾萬種 人
造、有 害的化學物 質,會造成身 體
的損傷 ,所損傷的 部位創造了修 復
條件, 若此處一直 不斷地受到傷
害,一 直不斷地修 補, 要是胰腺 酵
素不足 以關掉該項 修補,就決定 腫
瘤產生 的部位。這 時飲食中如有 足
夠的 VitB17 ,它就能 提供了身體
的第二 道防線。如 果免疫系統低
落,又 沒有攝取足 夠的 VitB17 ,
癌症就 慢慢潛伏形 成。
曼訥醫師已證明 VitB17 需要胰腺酵素
的幫助,破壞腫瘤的表層,好讓
VitB17 直接攻擊癌細胞 。同一時期,美
國七十年代最著名的癌症權威醫院,隸屬
於洛克菲勒集團的紐約斯隆凱特靈紀念醫
院 Sloan Kettering Memorial
Hospital ,也進行了一項實驗。該實驗是
由醫院當局挑選一位最資深、最公正、最
值得信賴的研究員杉浦金松醫師 Dr.
Kanematsu Sugiura 來領軍,目的是證明
VitB17 不具治癌療效。
杉浦經 五年的 辛苦 研究得 到的 結論是 :

1. V itB1 7 抑制了 腫瘤 的生長

2. 在老鼠 身上證 明可 以阻止 癌細 胞的擴 散

3. 可以減 輕痛苦

4. 可以預 防癌症 的發 生

5. 可以促 進一般 的健 康,比 對照 組還健 康

杉浦醫 師的實 驗報 告更提 到他 所觀察 到腫 瘤的完 全


復原, 是他在 其他 化療藥 物實 驗上從 未見 的。
曼訥醫師簡介代謝療法為:
一種使 用自然食 物的產品和 維生素,來 提昇
免疫系 統,以達 到預防及治 療癌症的療 法。
制止癌 症生長之 關鍵,不在 於傳統療法 如化
療及放 射線療法 或手術, 而在於與身體合 作
而非對 抗。  
一旦身 體排出非 自然的物質 —排毒後, 就以
維生素 來建立病 人的免疫系 統;以酵素 來分
解癌症 細胞外圍 的蛋白質層 ( 此蛋白質層即
是保護 癌細胞逃 過身體免疫 系統的監視 ) ;
生食及 粗食則用 來增強身體 的腺體; 最後施
以維生 素 B17 及維生素 A ,與酵素 及免疫系
統一起 將癌細胞 摧毀掉 。
所以必要時, 代謝療法是可以和傳統療
法結合 ,它還可以減輕傳統療法的毒素
所引發的副作用;但是要有心理準備,
其療效會減弱,因為病人器官及免疫系
統已因放療或化療而壞損。代謝療法也
可以治療動物的癌症,野生動物很少得
癌症,現代人飼養的動物因為飲食裏缺
乏足夠的 VitB17 ,所以容易罹癌。常
見貓狗生病時,他們都到外面去吃草,
這是動物的本能,我們人類的本能呢?
杏仁的 用法
克雷布 斯 Dr. K rebs 博士建 議成人 每日 10 粒來
預防癌 症,每 日 30- 50 粒為 癌症病 人的 營養補
充品。 少數癌 症病 人吃了 杏仁 會有噁 心反 應,
診療中 心建議 減少 食用量 ,讓 身體適 應後 再漸
漸增加 份量。 並非 所有的 杏仁 都有效 ,必 須是
帶點苦 味,才 表示 確實含 有 Vit B17 ,例 如中藥
裏的北 杏即含 有 B17 。
其他含 豐富 Vit B17 的有 :桃子 種仁 、蘋果 種籽
、美國 棗子種 仁、 李子種 仁、 櫻桃種 仁、 及油
桃種仁 。其他 含有 B17 的食物 還包括 :小 米
mill et 、蕎 麥 buckwhe ar 、夏 威夷 豆
maca dami a nut s 、竹筍 、綠豆 、利 馬豆、 青豆
、某些 品種的 豌豆 等等。 如果 無法買 到酵 素,
可由我 們日常 的食 物中攝 取。 食物中 含有 胰島
癌症病 人最好 每天 食用木 瓜及 半個鳳 梨
其他維 生素可 由天 然發酵 菜、 生食蔬 菜、 活性
酵母、 小麥胚 芽、 冷壓橄 欖油 及新鮮 水果 中取
得。也 許有人 會懷 疑吃那 麼多 維生素 C-10 克,
會不會 中毒? 如果 您吃的 維生 素 C 是來 自大自
然的話 ,不會 有中 毒的問 題, 因為身 體自 動會
排除多 餘的維 生素 C 。在小 兒麻痺 症流 行的時
代,曾 有一位 小兒 科醫師 就用 了高劑 量的 維生
素 C ,約 6 克,注射 到未 滿六個 月的 病嬰身 上
( 已產 生抽筋 現象 ) ,成功 地阻止 了小 兒麻痺 症
的發生 。化學 合成 的維生 素 C 可能 有問 題,所
以最好 從食物 中攝 取,或 購買 天然植 物提 煉的
維生素 C ,例如 梅爾博 士合 作公司 出品 的
Radi ance C 是由南 美的卡 母果 及其他 芽菜 類所
提煉出 來的維 生素 C 。
在癌症病人的治癒率方面,葛雷芬在他的《無 癌症
的世界 》書中提到第一次診斷、非轉移的癌症病人
以 VitB17 及代謝療法治療的長期存 活率 〈超過 五
年〉約 為 80% ,對照主 流醫界 的 28% ;癌症 轉
移了的 病人如 果一 開始就 以 B17 來治療 ,其長
期存活 率約為 15% ,對 照傳統 主流 療法的
0.1% 。
美國的飛利浦•賓周 Phi llip Binz el 醫師在他的
書《好 好地活 著 Ali ve an d Wel l 》上,也將他
以 VitB17 及代謝療法治療病人的結果做了統計與比
較,他的病人如果是第一次診斷、非轉移 的長 期存
活率為 85% ,對照 美國防 癌協 會 Ameri can
Canc er S ociet y 的 15% 。
如果是 轉移的癌 症,他以 Vi tB17 及代謝
療法治 療,病人 的長期存活 率為 65% ,對
照防癌 協會的 0. 1% 。為何賓周醫師 的病
人不論 是第一次 診斷或轉移 的癌症,其 存
活率比 較高?我 比較了他與 戴氏所提的 療
法,發 現賓周醫 師要求他的 病人吃素及 改
變飲食 習慣,不 准吃肉,他 認為病人已 經
缺乏胰 臟酵素了 ,不能再吃 肉來消耗更 多
的胰臟 酵素,缺 乏胰島酵素 ,癌症細胞 就
可以躲 過免疫系 統的監視。 如果他的病 人
偷偷吃 肉、或回 家後繼續原 來不正常的 飲
食習慣 ,癌症就 會復發,病 人又回來找
他。
雷久 南博 士根據 她參 考多本 有關 Vi tB 17 的資料, 建議
如下 :
Vi tB1 7 或苦杏仁 酐直接由食 物中 攝取是 最好 的,
Vi tB1 7 存在 於 80 0-1 200 種植物中 ,包括埃及 豆、 扁
豆、 黃帝 豆、蕎 麥、 糙米、 小米 、小麥 草、綠 豆芽 、腰
果和 許多 水果仁 內 ( 橘子、 橙子、 檸檬 、柚子 類除
外 ) ,例如 桃子、李子 、蘋 果、 櫻桃類 等, 以及苦 杏仁
( 甜杏仁 則不 含苦杏 仁酐 ) 。古老的 中國、 希臘 、羅馬
和阿 拉伯 醫生, 用苦 杏仁酐 治腫 瘤,中 醫傳統 上用 苦杏
仁的 劑量 是 3-9 公克沖泡 ,因 苦杏仁 有毒 性,過 量可中
毒致 死。
成人 50 -6 0 粒以 上、 小孩 10 粒以上 即中毒 ,如低 溫烤
熟 (3 00℉ 10 分鐘 ) 毒性會減 少。 所以如 果平 常吃以 上
水果 時, 同時吃 子, 自然會 攝取 到身體 所需的
Vi tB1 7 ,所 吃的 量因為 是同 時吃水 果, 如此攝 取的量
自然 就在 安全範 圍之 內 ( 吃一個蘋 果, 就吃一 個蘋 果的
子; 吃三 個桃子 ,就 吃三個 桃仁 ) 。
另兩種 富含 B17 的來源為: 榖
類的小 米 mil le t 及蕎 麥
buckwheat 、珍貴 的夏威夷豆
macadamia 、竹筍 、綠豆、利馬
豆、奶 油豆 butter beans 及某
種豌豆 等也含有豐 富的 B17 。最
方便的 來源則是水 果的種仁。宏
薩族 900 多年來 沒有一個癌 症病
例,他 們每天自天 然食物中攝取
到大約 50-75 毫克的 B17 。
戴氏的書 為癌 症的康 復提 供
了另一種 可能 ,癌症 病人 當
然不能只 靠一 種方法 ,同 時
還要配合 輔助 療法、 乾淨 的
飲食、運 動、 環境、 情緒 排
毒、樂觀 開放 的心靈 等等
以下 介紹 幾個富 含 Vi tB1 7 的飲食 :

一、 五榖粥 :

基本 材料 :

1. 榖類( 一碗 )   大麥 、薏仁 、小 米、糙 米、 蕎麥、


玉米 、裸 麥、燕 麥、 野米等

2. 種子類 (一 湯匙) 亞 麻仁子 、葵 瓜子、 南瓜 子、


芝麻 等

可以 任選 單種或 多種 榖類加 單種 或多種 種子。 兩類 可以


先發 芽或 分別浸 水過 夜,之 後加 在一起 以果汁 機打 碎後
,放 在鍋 內煮熟 。吃 時可以 搭配 Mis o 、海帶 芽、紅 海
藻、 海鹽 、北杏 、啤 酒酵母 、小 麥胚芽 、卵磷 脂及 堅果
(泡 水過 夜)等 。
二、麥 果殼 :
以上基 本材料任 選乙種為主 (如壓扁的 燕
麥)加 上其他多 種種子及堅 果類如杏仁 、
杏子果 仁、松子 等各少許, 放入一個大
碗。在 另一個碗 放入 1 杯蘆栗甘蔗糖漿
( so rghum cane syru p )及 1 杯有機
冷壓葵 瓜子油調 勻。將兩個 碗內的東西 合
併,拌 好後攤在 餅乾油紙上 ,放入
300℉ 烤箱烤 15 -25 分鐘或直到略帶 金
黃色。 冷卻後存 入罐內,放 在陰涼處。 吃
時可以 加入酸奶 、豆漿、優 酪乳、水果 乾
或者乾 吃。
三、 乾飯 :
以上 榖類 材料也 可以 煮成乾 飯。 此時若 加入浸 水過 夜的
豆類 如: 大豆、 利馬 豆及扁 豆等 ,就使 蛋白質 的組 合完
美。 其中 蕎麥、 小米 、利馬 豆、 蠶豆、 扁豆、 埃及 豆富
含 B17 。  
四、 泡飯 :
以上 材料 也可以 煮成 泡飯。 此時 可以隨 意加入 芹菜 粒、
玉米 粒、 胡蘿蔔 粒、 荸薺、 蠶豆 、蕃茄 、香菇 粒及 富含
B1 7 的筍尖 及綠 豆芽等 ;又 可以 調味成 地中 海式( 加入
義大 利香 菜、羅 勒、 百里香 、月 桂冠等 )、墨 西哥 式
(加 入紅 椒、墨 西哥 辣椒) 或自 己喜愛 的口味 。  
五、 西式 吃法:
以豆 類( 如埃及 豆、 蠶豆、 利馬 豆等) 為主要 材料 ,加
入 1╱4 等份的 榖類( 如珍 珠大麥 、野 米等 )及蔬 菜
類、 香料 ,煮成 一道 菜或濃 湯。
六、 水果 點心:
來自 海洋 的洋菜 是 B1 7 絕佳 的來 源之一 ,將 洋菜於 水
中煮 熱溶 解後, 可以 搭配各 種富 含 B1 7 的莓 果如 :野
黑莓 、野 生酸蘋 果 wi ld cra ba pp le 、瑞典 曼越 橘、桑
椹 mu lbe rr y 、大楊 莓、草 莓等 及各色 水果 (如 :蘋果
連籽 、杏 子、櫻 桃、 油桃、 桃子 、梨、 李子、 棗子 的種
仁富 含 B1 7 )做成 果凍 。此外 西貢 米凍 或西米 露也 是
B1 7 來源之 一。  
七、 B1 7 雞尾酒或 精力 湯:
1 杯苜宿 芽  1 杯有機蘋 果汁   10 粒蘋果 籽 12 顆生 杏
仁  4 嫩枝 義大 利香菜   4 嫩枝薄 荷  加半 杯水 ,入果
汁機 打成 汁。  
以上 材料 可以新 鮮水 果如鳳 梨或 木瓜取 代或加 入蘋 果
汁, 還可 以加杏 子果 仁、小 紅莓 、乾杏 子、堅 果、 種
子、 海帶 芽、綠 色蔬 菜等。
其他 如沙 拉、主 菜或 家常菜 等, 可以配 入富含 B1 7 的
蔬菜 如: 西洋菜 、菠 菜、筍 尖、 苜宿芽 、綠豆 芽、 蕎麥
芽、 埃及 豆芽等 ,就 等您發 揮創 意及變 化囉!
參考 資料 :
《癌 症: 為什麼 我們 還拼死 命地 要知道 真相》 Can ce r
- Why w e' re sti ll d yin g t o kn ow the t ru th ;
Ph ill ip D ay , Cr ede nc e P ub lic at ion s , 20 00
《無 癌症 的世界 》 Wo rld Wi th ou t C anc er ; G
Ed war d Gr iff in , Am er ica n Med ia , 19 96 《氰氰
小食 譜- 富含 Vi tB1 7 的美 味食 譜》 Th e L it tl e
Cy ani de C ook boo k ; Ju ne de S pai n , Am eri ca n
Me dia , 20 00
《健 康地 活著》 Al iv e and We ll ; Phil ip
Bi nze l , Am eri ca n Med ia , 20 00
《恩 寵與 勇氣》 Gr ac e and Gr it ; Ken Wi lbe r ,張

老師 文化 出版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