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试探讨目前小学华语测试的制度,并评价及提出观点。

目前小学华语测试的制度,是处在应试评估(KBSR)和校本评估(KSSR)之
间。我国政府在 2011 年推行小学课程标准(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
简称 KSSR)和校本评估(Pentaksiran Berasaskan Sekolah,简称 PBS),并以
后者检定学生学习能力。因此,从 2011 年开始,全国各源流小学一年级,开始
采用小学课程标准 KSSR 和 PBS 评估方式。
究竟 PBS 校本评估是什么?原有的应试评估又是属于一个怎样的测验形式
呢?

应试评估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在政府还未采取改革前,我国一直以来
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是以应付考试和为了考上更高的年级为目的的一种
教育模式。它是一项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的教育,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
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
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
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一些支持者认为,应试教育有以下优点:1. 由分数主宰前途的观念下,一
般学生都会努力学习,学习水平低人一等被淘汰,只有成绩好可以生存。2. 避免
学生去接触一些被指为不良的产物。3.让学生想法观念变得主流,变得更听老师
的话,正如封建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没有民主自由。4.可以磨练学生吃
苦耐劳的精神,中国自古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说法,教育成为唯一出路。

然而,反对人士认为应试教育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抹煞了学生的各种能
力,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对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奴化。对应
试教育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应试教育教给学生的是笔试上的分数比
较,属纸上谈兵,欠缺知识的实行。2.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了唯一
的评判个人成就的标杆,不少学生因成绩差而导致自信低落,心灵扭曲。当中因
学习问题造成的自杀率,较其他的教育模式为高。3. 应试教育的本质实为奴化
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表达的勇气,不敢独立思考。4. 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导致出现“高分低能”。5. 违反“五育并重”的教育原则,不利体育、艺术能力
试探讨目前小学华语测试的制度,并评价及提出观点。

和多元智能的培养。6. 应试教育只重视成绩,忽略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
即使进行品德教育,亦偏向于“对与错”的观念,缺乏互动。7. 只知读书,未
能掌握在职的生存技巧,求职困难,未能找到与学历相符的职业。8. 由于在应
试教育中,重大考试被称为是“一考定终身”,机会只有一次。因而应试教育被
一些人认为是一场豪赌。

那么配合 KSSR 所推行的 PBS 校本评估又是一个怎样的测试制度呢?大马考


试局学术评估发展组副主任凯鲁丁曾在《新标准课程及校本评估讲解会》上,指
出新旧教育制度的差异。他指出,新制度著重学生的形成性影响(Formatif),
旧制度以总结方式(Sumatif)评定一名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前者注重过程,
学生一边学习,老师一边评估和修正以达到教育目的;后者注重结果,等到考试
成绩出来后,才去纠正或弥补学生不足。小学标准课程注重理解,也就是形成性
影响,而非死读硬背,校本评估则是一种监督机制,关注学生性格形成和学习的
过程,教师则需要边教导边评估,发现学生需要改善能即时调整,教师也能够针
对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两者相辅相成,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校本评估次持
有的理念是:分数不能代表一切,它只是一种数据,如传统考试一样,并不能全
面理解一个人的能力。因此,PBS 不强调分数,而是理解和掌握能力。

一向来,考试成為父母鉴定孩子成功学习与否的指标,然而在新制度下,考
试的分数只佔了 60%,另 40%是校本评估。校本评估以一至六级(Band 1 To Band
6)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项改革,一时让不少家长适应不了。以下为其基
本标准,并以华文科的评价标准为例。

级 标准 评价标准(以华文科为例)

(Band)

1 识记 掌握听说、阅读和书写的基本技能。

2 识记与理解。 理解所聆听和阅读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出反应。
试探讨目前小学华语测试的制度,并评价及提出观点。

3 识记、理解与应用。 理解所聆听和阅读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出表达。

4 识记、理解、应用与分析, 理解所聆听和阅读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表现健康的思想感情。 出分析。

5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 理解所聆听和阅读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评 价 , 表 现 高 尚 的 思 想 感 出评价。

情。

6 在 能 力 上 , 能 够 识 记 、 理 理解所聆听和阅读的材料,根据要求进

解、应用、分析、评价;在 行创作。

表现上,能成为模范。

表 1:PBS 校本评估基本标准

目前是教育部课程发展组华文科主任林毓聪指出,应试教育是阻挡教育前进
的大山,考试是教育的阴影!他指出,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制订的国家教育哲理,
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塑造一个在智力、情感、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
人。“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要学生得到很多个 A!所以,新的课程也
是朝著 1988 年制定的国家教育哲理出发。”他说,即使应试教育已是阻挡教育的
大山,教育依然需要重新出发。

20 世纪末,全球教育乱象横生,联合国在 1996 年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报


告指出,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教导学生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学
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以及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他说,小孩需要的是终身教育,即可以带得走的能力,如
果在小学只是应付考试的机器,拿到的 A 是假的 A,实际上并没有 A 的能力。
什么是带得走的能力?他认为,台湾逢甲大学的学生生涯规划与职涯发展方针中,
列出学生需备六个方面的软能力(Soft skills),就是最好的诠释。这六个软能
试探讨目前小学华语测试的制度,并评价及提出观点。

力分别是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些
就是要在学校教给孩子的能力,他们要带著走一辈子的东西,这就是带得走的能
力。”他说。林毓聪指出,小学新标准课程强调不能让小孩错过关键期,以免失
去学习的黄金机会。如果在孩子该学习的阶段,强逼他们做不适当的事,最终只
会使孩子错过关键期,成了只会读死书和死背课本的一群。

对于这项改革,起初它给我的感觉是很全新,也很完美的一项教育制度。拿
起新的课本,翻阅后感到无比雀跃,因为里头的课文非常“活泼”,生动有趣,
就连插图,也格外吸引人。此外,教师也可以就这些课文去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无论如何,这种雀跃的心情,在实习之后渐渐地减少了。
改革需要的努力,比我想象中的多好几倍,一点也不容易。走进校园,也就等于
走进真真实实的新制度实行地,一切不再如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老师是认为是一
门苦差、加重了工作负担,一些则对校本评估一知半解。接触了新制度下的“接
受者”四年级学生,发现他们的华文程度大不如当年 KBSR 制度下的学生。KSSR
秉持着多识字,少写字的理念,照成学生的写字能力并不强。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观看,少了考试,少了功课,多了趣味教学,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将会减轻,好的
效果将会是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及动力,但假若观念传达错误,也
可能使到学生笔尖怠慢。因此,教师与家长需全力配合,不断的灌输与教育孩童
正确的学习观念。

不可忽略一个现实的问题,一个班级如果人数太多的话,老师又怎能一个一
个去仔细评估呢? 再加上老师的文书工作繁重,所以不能排除老师会错误的评价
学生等级的可能性。无论如何,对于这问题,我在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后也有了看
法,我认为刚开始教导一个班级,教师在评估方面或许有些困难,但经过两个月
的相处,教师基本上就可以记得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及程度了。所以,教师确实需
要花更多心思,下更多的功夫,去关注每位学生的进度,去了解自己的学生。这
其实不就是教师最重要的本分吗?此外,教师的评估是否达到水准,是否可信?
这或许是很多家长都在烦恼的问题,但根据这项制度,如果学生只有等级一的程
度,可是老师给了等级三,那么来年接手的教师发现学生程度跟不上,之前的教
试探讨目前小学华语测试的制度,并评价及提出观点。

师可能就会被质问了。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要求和原则,所以就算
有了评分标准,但不同的人所评估的成绩标准还是会有少许出入的。对于这方面
的问题,我认为教育局应该提供教师一些课程以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根据正确的标
准来评价。同时,为了解决一些校方和教师对于 PBS 的模糊的概念,有关讲座会
和课程的确不可缺少。
我们都期待一个更好的明天,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制度。
无论如何,改革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虽然我们国家教育的新改革理念是理
想的,但却需要靠多方面的热情与努力,才能成功。

应试评估方式 校本评估

(KBSR) (KSSR)

总结方式(Sumatif) 形成性影响(Formatif)

非对即错的评价方式 依据评分者

考试成绩是一切 考试的分数 60%,40%是校本评估

注重知识 注重理解和掌握能力

父母可以依据成绩分数知道自己孩子 父母无法理解孩子的等级

的进展

学生积极准备考试 学生在较轻松的情况下学习

评价在教学外 评价属于教学的一部分

表 2:应试评估方式与校本评估比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