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巴哈 G03720121 洪依蝶

一、 時代背景
1648 年三十年戰爭正好結束,日耳曼地區分為三百多個城邦,每個城邦都
有王侯支配自己的領地,並且擁有自己的宮廷、法令和教會,為了宮廷社交和
娛樂需求,日耳曼王公貴族成立自己的宮廷樂團,甚至建造自己的歌劇院,因
此出現了以宮廷為中心的音樂。同一時間每個教會都有專屬的聖歌合唱團和管
風琴師等等,於是宗教音樂與宮廷音樂同步發展。

二、生平
1685 年 3 月 21 日,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出生於充滿濃厚宗教和
音樂氣息的埃森那赫(Eisenach)。埃森那赫是當時路德教的主要中心。巴哈的
宗教觀點來自於他的家庭以及當時在埃森那赫學校的宗教教育。1694 年巴哈的
父母相繼去世,他便由長兄克里斯托夫(Johann Christoph)扶養教育,克里斯
托夫是教堂的管風琴師,因此巴哈在音樂和宗教方面皆有深厚的了解。
1702 年高中畢業後,巴哈考慮選讀神學,但最後選擇音樂作為終生職業。
在她考教堂管風琴師選後去威瑪擔任一位宮爵私人樂團的小提琴手,之後離開
威瑪前往安斯達特,在教堂擔任管風琴手和合唱團團長,1705 年曾在休假之時
步行前往呂北克(Lubeek)聆聽管風琴大師布克斯特胡德(Buxtehhude)的演奏
後,開始影響巴哈的音樂思想。1707 年結婚後,隔年回到了威瑪,音樂正式進
入創作時期。

1703-1708 威瑪時期:巴哈繼續成為管風琴師,並專心研究義大利音樂,當時
義大利音樂風靡整個歐洲,巴哈研究史卡拉第,韋瓦第的音樂,甚至抄寫改編
韋瓦第的作品,直到深諳義大利音樂中的音樂主題的邏輯性、協調性、圓滿而
純淨的旋律安排,以及準確的和聲結構。在此期間管風琴的作品居多,如 D 小
調觸技曲與賦格及在此期間誕生。儘管巴哈生活穩定,但在當時與自己的雇主
理念不合,此時柯登的雷奧波德親王很喜歡巴哈的音樂,非常希望巴哈到他的
領地來,但威瑪的雇主不答應,硬是把巴哈監禁了三個星期後,才心不甘情不
願放巴哈前往柯登。

1717-1723 科登時期:雷奧波德親王的宮廷內擁有技巧高超的樂手與素質高的
樂團,於是巴哈將創作重心轉向室內樂和管絃樂,親王愛音樂也擅長股大提琴
和鍵盤樂器,於是此期間巴哈也為親王譜寫了許多器樂曲,而無伴奏小提琴奏
鳴曲和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即是在此期間產出。在柯登,巴哈認識了許多王公
貴族,雷奧波德親王的表哥布蘭登堡總督路德維希(Christian Ludwig)公爵,
請巴哈為他的樂團創作,於是布蘭登堡協奏曲便是巴哈為布蘭登堡總督所譜
寫,兒月起在音樂上的複雜度、演奏上的困難度,和樂器上的編排,皆顯現了
當時樂團的高水準。

巴哈在柯登這期間也並非風平浪靜,1720 年 5 月他與親王一同前往卡爾巴
德(Carlsbad)度假,7 月回到柯登時,妻子瑪麗亞已經告別人世。喪妻之痛使
巴哈開始思索著死亡的意義,他不時想著肉體解脫的課題,把全部精力投入創
作,1722 完成第一部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1721 年為了四個年幼的孩子,巴哈
娶了安娜((Anna Magdalena Wlicken),安娜的父母都出生於音樂世家,而安娜
本身也是一位歌唱者,巴哈也為了他的新婚妻子譜寫了很多作品。雷奧波德親
王不久後也結婚了,但妻子不喜愛音樂,於是音樂在柯登宮廷逐漸不再重要。

1723-1750 萊比錫時期:1723 年巴哈在萊比錫的聖湯瑪斯教堂擔任合唱長並兼


任萊比錫市所有音樂學校的音樂總督,安排萊比錫市所有教堂演出的宗教音
樂,這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而且每個星期每個慶典皆需要為聖湯瑪斯教堂
創作,因此此時期是巴哈的宗教音樂最多產的時期,並將宗教音樂的藝術成就
推展極致,代表作品,馬太受難曲。

1749 年巴哈的眼疾已經非常嚴重了,他請來了有名的眼科醫生來為他動
手術,動了兩次眼睛的手術,花了大半積蓄,不但沒好,眼睛卻更加惡化,寫
賦格的藝術(The Art of the Fugue)時,雙目已失明。但巴哈對音樂的心依舊
堅定,他以口述的方式請弟子為他譜寫最後的作品,管風琴的聖詠曲“我將走
向上帝的寶座前”。1750 年 7 月 28 日,腦溢血,享年 65 歲。

三、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
奏鳴曲一詞從 15 世紀以來就存在著,泛指一切器樂演奏的樂曲即為奏鳴
曲,到了巴洛克時期分為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與獨奏奏鳴曲(Solo
Sonata),三重奏鳴曲的編制是三個聲部,有一聲部為數字低音形成伴奏基礎,
由鍵盤樂器與大提琴組成,而在這基礎上有兩件高音樂器分別擔任兩聲部與低
音聲部形成對位。獨奏奏鳴曲則是只留下一件高音樂器與低聲部。樂章的速度
在柯賴里的奠定下固定為慢-快-慢-快。三重奏鳴曲又細分為教會奏鳴曲
(Sonata da Chiesa)與室內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教會奏鳴曲顧名思義
在教堂裡演奏,屬宗教音樂,樂章標題使用速度術語,數字低音使用的鍵盤樂
器不會出現大鍵琴,因為大鍵琴屬於世俗樂器,於是教會奏鳴曲中會使用的鍵
盤樂器多為管風琴和魯特琴。室內奏鳴曲屬世俗音樂,於是樂章標題皆使用舞
曲名稱,組曲中的固定無曲為阿勒曼舞曲-庫朗無曲-薩拉邦德舞曲-吉格舞曲。

組曲的舞曲形式:
1. Allemande 阿勒曼舞曲,法文。原意指「日耳曼」,德國舞曲,通常為
組曲的第一樂章,四拍,中等速度
2. Courante 庫朗舞曲,法國舞曲,三拍子,較快速。
3. Sarabande 薩拉邦德舞曲,源於波斯,流行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舞曲,三拍
子,第二拍加重並加長,較和聲性,緩慢而莊重的舞曲。
4. Gigue 基格舞曲,三拍子為原則,快速的英國舞曲,常係組曲的終曲。
5. Borea 布雷舞曲,快速的法國舞曲,二拍子。
6. Loure 路爾舞曲,中速的法國舞曲,第三號組曲中以 6/4 拍寫成。
7. Gavotte 嘉禾舞曲,快速的法國舞曲,以二或四拍寫成。
8. Menuet 小步舞曲,必定是 3/4 拍,中速,是唯一加進交響曲中的舞曲形
成。
9. Chaccone 夏康舞曲
如同《Passacaglia 帕薩加利亞舞曲》,事實上是一種建構在不斷重複的主題上
的變奏曲。巴哈這首夏康舞曲,一般皆認為係由八小節的主體構成。

在巴哈之前就不乏創作無伴奏小提琴作品的作曲家。H.I.F BIBER(1644-
1704) 畢伯的小提琴奏鳴曲包含了許多演奏技巧,包括有改變定弦音高
(scordatura)。《Sonatas of the Rosary》奏鳴曲中的最後一首,即是名為
Passacagila 的無伴奏小提琴曲,影響巴哈 Chaconne 夏康舞曲的寫作。
四、第二號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
第二樂章 賦格
2/4 拍子,A 小調。開頭以第一樂章的結束音做為此賦格樂章的起始音。兩
小節的主題(Subject)呈現,第三小節答句(Answer)隨即出現(譜例一)

小節 調性 小節 調性
m. 45 A minor m. 189 E minor
m. 73 E minor m. 232 D minor
m. 135 C major m. 280 A minor
m. 137 E minor m. 280-289 Coda
m. 166 G major m. 289 皮卡第

【譜例一】

1-2 小節主題(subject),3-4 小節答句(answer),5-7 小節低聲部半音階


下行。
【譜例二】

18 小節開始至 24 小節上聲部半音下行,同時隱藏 G-A-B 音階上行,


24 小節制 30 小節換成低聲部半音下行並同時隱藏 E-F-G 音階上行。46-47
小節強烈的 A 小調五級音 E 音階下行至主音 A。

【譜例三】

51 小節由 A 小調的屬音 E 直接音階下行轉至 E 小調。


【譜例四】

73-81 小節上下聲部持續交替半音進行。82 小節開始低聲部從 A 音開始音


階上行走至 87 小節 C 大調的五級音 G 解決至 88 小節主音 C。

【譜例五】

在 125 小節主題被上下顛倒,做出主題的模進倒影(reflection)
【譜例六】

218-220 小節低聲部和聲三度音程下行。

【譜例七】

從 226 小節低聲部的 Bb 音開始一路音階下行走至 232 小節的 D 小調終


止式。之後整個樂段不斷地半音進行。
第四樂章 快板
4/4 拍子,A 小調。
小節 調性 小節 調性
m.1-11 A Minor m.35-45 C Major
m.12-24 E Minor m.45-end A minor
m.25-35 E Minor

【譜例一】

1-2 小節每兩拍一次 Echo,3-4 小節、5-6 小節則一小節一次 Echo。


A 小調 I 級從開始走到第六小節。

【譜例二】

第 7 小節開始走音階下行的和聲進行直到第 11 小節的 A 小調 I 級。
【譜例三】

在第 18 小 E 小調的終止式後,有 5 小節的 Codetta,19-20 小節接落在


E 小調 I 級,旋律隱藏 E-F#-G-A-B-C 音階上行。21-22 小節 E 小調的 V 持
續直到第 25 小節 E 小調終止式出現為止。

【譜例四】

25-26 小節每兩拍一次 Echo,27-28 小節、29-30 小節則一小節一次


Echo。
【譜例五】

31-33 小節低音和聲音階下行。

【譜例六】

39 小節開始音階上行至 42 小節的 E。42 小節隱藏五度關係的音階下行。

【譜例七】

51 小節開始旋律音階下行。
【譜例八】

56-57 小節半音階下行至 A 的 V 音。

五、版本比較
賦格:
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1992),DG 版 1954-56 年錄音,在
速度上選擇稍快,音樂個性比較剛強,每顆音每個和弦都很直接乾淨不拖
泥帶水,處理每個聲部都很簡潔清楚,聽起來像是多把小提琴分工合作拉
著各個聲部。

謝霖(Henryk Szeryng, 1918-1988),在速度上選擇較慢,拉奏起來感覺更


為從容,錄音效果略有回音,聽起來聲音較圓潤。

快板:
米爾斯坦,整首抖音幅度快而密,只在轉折的低音和結束段落的長
音,抖音幅度較寬廣。
謝霖,速度上的選擇較慢,每顆音都持續抖,只在一開始 Echo 部分不
抖音,為了製造對比效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