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反思性对话报告

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只有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
学, 才能不断从经验中学习, 建构个人知识, 提升实践智慧, 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反思性对话
克服了传统的写作反思日记自我对话的局限,让教师通过反思性对话真正发挥反思的作用。为了
探讨我所设计的教案以及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并发掘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邀请了林妙馨伙伴与
我进行反思性对话。

我所设计并进行的是四年级的阅读教学。这是一堂 30 分钟的阅读教学,教材为四年级华文
课本单元一课文《寻找美好》。在三分钟的导入中,我原计划播放录音,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在什
么地方会听见的声音,并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引入今日课题,即一篇植物园游记,之后再展示与
植物园相关的图片好让学生对植物园有个大体的概念。但是当天在课堂上,学生尝试了好几次都
无法说出正确的答案,因此为了避免时间被拖延,我直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妙馨在观
看了我的教学后提醒我,音频的音量可能太小声了,所以坐在课室后面的学生可能没法听清楚。
此外音频的时间稍嫌太短,学生还没来得及听清楚就以播完了。上述的问题可能导致了学生无法
有效地跟上学习的步伐,无法说出“植物园”的答案。此外,我也发现瀑布的流水声,鸟鸣声等
等都是大自然的声音,许多贴近大自然的环境地点都能够听得见,并非只有植物园里能够听得见。
此外,妙馨也提出,相对于公园,植物园对于城市里的小孩来说稍嫌陌生了。因此,要让学生说
出“植物园”这个关键词是十分困难的,时间也会被浪费再猜测上。其实,我可以保留让学生听
音频,但只要让学生感受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便可直接引入“植物园”
的话题了。

在步骤一中,我展示支架图板书,让学生在组别内讨论支架图上写着的课文中的要素,之后
我让各组派代表回答,再由我把答案写上。在这个步骤中,我所遇到的难题是,我无法断定学生
是否有在讨论并寻找答案。可改善的方法为,教师可准备印有与板书相同的支架图的活动卷,让
学生在组别里讨论后把答案写上。如此,一来,可以确保学生的进度,二来,当教师让每组代表
发表时,学生能够根据活动卷上的答案直接回答,可节省不少时间。若时间允许,教师让学生自
己上前在板书上填写答案,那将更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此外,让学生在组别中完成活动卷,
并设立小组长推动组员参与讨论做出贡献,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
动也大大地促进了合作学习的精神。然而,在这个环节中的缺点为,板书设计太小,坐在后面的
同学比较难看清楚内容。因此,板书的设计应该大小适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清楚看见内容,
好发挥教具的实用性。

步骤一中,我也以提问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欣赏语言。然而,问题应该更加多样化,
而不是死板的一问一答,如此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从课
文中找出答案,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并欣赏语言的优美。
步骤二,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脉络,我以板书展示图表,让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但实
际的情况是,基于时间的紧迫,我还没让学生讨论就从各组点名让学生回答了。通常积极举手回
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而我也只点名让他们回答,无形中一些学习较弱的学生就会索性不
参与,不举手回答,间接地他们就无法有效学习了。倘若教师允许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讨
论,那么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从中有所领受。教师也应该提醒已回答过的学生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
并且强调小组里的每一位组员都必须轮流回答,那么每一位学生就不会抱有侥幸的心态而是时时
做好准备回答了。此外,我让学生出来填写答案后,因为时间关系所以没有等他们写完就进入了
下一个课题,这使正在书写答案的同学无法聆听教师讲的重点。学生写完答案后我也忘了再次让
其他同学朗读过目,有点匆匆带过。如果能让全班学生再次朗读学生所写的答案,不仅能够巩固
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检查所写的答案是否正确。这些细节都必须注意,避免重犯。纵览步骤二
的实行,与妙馨讨论的同时,我发现了步骤二无法顺利进行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在 30 分钟的
课时中进行如此的活动,时间上是不足够的。妙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就是直接把
文章脉络结合文章要素一起带给学生,不必另外在进行活动让学生了解文章脉络。如此即省时,
又能避免花时间在重复性的教学上。

在步骤三中,我进行了游戏让学生从游戏盘中圈出课文中的要素。游戏进行过后,我发现我
把太多的词汇纳入游戏盘中,不仅导致学生无法抓住重点,也让游戏的时间超出了预定的时间。
改善的方法为,教师可把词汇专注在某个范围内,比如描写课文中的事情的词汇等,如此学生能
够更加专注地学习有关的词汇。此外,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学生已
经掌握了,因此就无需再浪费时间专注在上了。教师也可展示提示,如:描写植物园景色的词
(三个),植物园中的物体(两个)等等,好引导学生锁定相关的范围找出相关的词汇。但是,
无可否认的是,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应
该更多使用多媒体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结束的活动中,根据原定的教案,我会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所寻见的美好,再以演示文
稿展示例子,让学生在活动卷上的起泡图中概括自己寻找的美好,包括记叙文的四大要素即人物、
时间、地点与事物。而学生的家课为:以起泡图为提纲,写一个句子概括自己所寻找的美好。然
而依旧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直接展示了范例。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便受到了限制,他们说写
的句子大多与范例大相径庭。然而若不展示范例,我担心学生没有概念,不知从何哪儿来完成活
动卷。若能够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展示范例,除了能够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也能够
避免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此外,若时间紧迫,教师也只需以口头方式说出例句,让学生明白即
可。在延伸活动中,教师也可提供网址,方便学生上网阅读古诗。

总的来说,这堂阅读课虽然比预定的 30 分钟超出了七分钟,但总算顺利地进行完了。整体
上学生都成功达成了学习成果。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活泼,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相信他们享受在教
学活动中,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罗华炎(2005)。实用小学语文教学法。雪兰莪:博文出版有限公司。
2. 吴忠豪(2010)。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杨九俊、姚烺强(201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上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4. 杨九俊、姚烺强(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