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98

e

id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

Gu
用户手册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二○○六年五月
软件开发团队

项目主管 : 王敬农 汤天知

技术负责 : 李长文 余春昊

e
软件开发 : 余春昊 周 军 朱涵斌 章海宁 李国利

id
李国军 成志刚 魏海云 张本庭 杜钦波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用户手册编写组
V
LE

r
Fo

主 编 : 李长文

编 写 : 余春昊 魏海云 章海宁 朱涵斌 李国利 周 军

责任编辑 : 魏海云 余春昊

审 核 : 孙宝佃
I

版权说明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
(2.0 版本)是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科技发展部的
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CNPC LOGGING)技术中心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共同开
发的基于 Windows2000/XP/2003 的新一代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统。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2.0 版本)已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进行了软件著作权


登记,登记号:2004SR04741。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它知识产权法及条约的保护。版权

e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和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CNPC LOGGING)所有。未

id
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使用。

在接受《软件使用许可协议》的前提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
(2.0 版本)目前提供了试

Gu
用版本。如有相关试用请求,请与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CNPC LOGGING)技术中心联系。

联 系 人:LEAD 测井软件项目组
r
se
.0
电话号码:029-86524060 / 86530136 / 86530297

2
U

传真号码:029-86530031
n
TM

io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路 142 号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rs
AD

邮政编码:710021
e
V

电子邮件:well_logging@21cn.com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II 关于本书

关于本书

本书是与《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配套使用的工具书。部分内容可能与 LEAD 软件的发行


版本有一些差别,请读者在阅读时检查相关版本信息。

为了表述方便,书中沿用了微软公司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术语,例如:窗口、图标、


工具栏、状态栏、菜单、下拉菜单、弹出菜单、对话框、按钮、下拉框、光标等界面元素,以及单
击、双击、拖放等鼠标动作。这些术语的含义假设读者在阅读之前已经熟悉,因此在书中将不作专

e
门解释。与此相同的还包括其它一些计算机方面的术语和新词汇,例如:网络、XML 等。本手册文

id
字采用了特殊显示方式,如:

表 本手册文字采用的特殊显示方式

Gu
文字样式 表示含义

确定 表示按钮
r
se
.0
资源管理器 表示对话框窗口
2
U
n
TM

字号 表示目录、文件名或对话框窗口中的组件
io
rs
AD

【开始è所有程序è…】 表示鼠标连续点击菜单
e
V
LE

r
Fo

书中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例如:Windows、Office 等,版权归其原始所有人享有。

书中所引述的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均来源于已经公开发行或发表的文章,以及互联网(Internet)
站点,所引述内容的版权归其原始作者或版权人拥有。

User Guide For LEAD®


III

前言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
(2.0 版本)是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科技发展部的
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联合多家相关单位共同开发的,基于微软公司
Windows 2000/ XP/ 2003 操作系统环境的新一代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统。

本书内容主要分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安装与卸载。主要介绍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e
id
第二部分——数据管理。主要介绍数据加载、格式转换、数据编辑等功能。

第三部分——预处理。主要介绍深度校正、斜井校正、曲线拼接等功能。

Gu
第四~六部分——资料处理。主要介绍常规测井资料、成像测井资料以及生产测井资料的处理
过程。

r
第七部分——绘图输出。主要介绍测井图件绘制,成果表制作,图头设计以及打印输出等功能。
se
.0
第八部分——二次开发。主要介绍使用 C/C++,FORTRAN 等语言开发用户程序的方法。

2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 LEAD 软件,本手册以测井资料处理流程为主线,对各功能模块进行
U
n
TM

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并采用“实例”和“问与答”的方式,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io

相信对于第一次接触 LEAD 软件的新用户,或是已经有一定使用经验的老用户,都能从本书中


rs
AD

获得裨益。由于 LEAD 软件处于不断的改进完善之中,本手册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e
V
LE

r
Fo

LEAD 软件用户手册编写组

2006 年 2 月 于西安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IV 致谢

致谢

以下专家和兄弟单位在《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2.0 版本)的开发过程中给予了大力帮助


和热情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超谟教授

e
李洪奇教授

id
邱汉强高级工程师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Gu
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辽河油田测井公司

r
se
大港油田测井公司

.0
四川油田测井公司
2
U
n
TM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
io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rs
AD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青海事业部
e
V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吐哈事业部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1

目录

第一部分 安装卸载....................................................................................................................... 1

1. 总体介绍.............................................................................................................................. 1
1.1 综述............................................................................................................................... 1
1.2 主要特点 ....................................................................................................................... 1
1.3 功能模块 ....................................................................................................................... 2

e
1.3.1 数据管理 .............................................................................................................................2
1.3.2 预处理 .................................................................................................................................2

id
1.3.3 常规处理 .............................................................................................................................3
1.3.4 成像处理 .............................................................................................................................3

Gu
1.3.5 生产测井处理 .....................................................................................................................4
1.3.6 成果输出 .............................................................................................................................4
1.3.7 辅助工具 .............................................................................................................................4
1.4
r
运行环境 ....................................................................................................................... 5
se
1.4.1 单机运行环境 .....................................................................................................................5

.0
1.4.2 网络运行环境 .....................................................................................................................5
2
U
n
2. 安装与卸载.......................................................................................................................... 7
TM

io

2.1 准备工作 ....................................................................................................................... 7


rs

2.2 安装............................................................................................................................... 7
AD

2.3 卸载............................................................................................................................... 8
e
V

2.4 注册............................................................................................................................... 9
LE

2.5 运行与设置.................................................................................................................. 10
Fo

2.5.1 启动 ...................................................................................................................................10
2.5.2 登记 ...................................................................................................................................10
2.5.3 程序分类配置 ...................................................................................................................11
2.5.4 网络设置 ...........................................................................................................................12
2.5.5 路径设置 ...........................................................................................................................14
2.5.6 显示效果 ...........................................................................................................................14
2.5.7 记录和恢复程序状态 .......................................................................................................16
2.5.8 目录结构 ...........................................................................................................................16
2.6 问与答 ......................................................................................................................... 16
2.6.1 如何获得 LEAD 软件的运行许可证...............................................................................16
2.6.2 主界面中的图标显示不正常 ...........................................................................................16
2.6.3 删除 LEAD 后,Workspace 等目录依然存在 ................................................................16

第二部分 数据管理..................................................................................................................... 17

3. 格式转换............................................................................................................................ 17
3.1 综述............................................................................................................................. 17
3.2 数据转换 ..................................................................................................................... 17
3.2.1 磁带加载 ...........................................................................................................................17
3.2.2 数据解编 ...........................................................................................................................18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目录
2

3.2.3 数据导出 ...........................................................................................................................20


3.2.4 问与答 ...............................................................................................................................20
3.3 智能解编 ..................................................................................................................... 24
3.3.1 数据解编 ...........................................................................................................................25
3.3.2 格式分析 ...........................................................................................................................26
3.3.3 问与答 ...............................................................................................................................28

4. 数据编辑............................................................................................................................ 31
4.1 综述............................................................................................................................. 31
4.2 井操作 ......................................................................................................................... 31
4.2.1 创建新井 ...........................................................................................................................31

e
4.2.2 打开井 ...............................................................................................................................31

id
4.2.3 井操作 ...............................................................................................................................32
4.2.4 井信息查看 .......................................................................................................................34

Gu
4.3 曲线操作 ..................................................................................................................... 34
4.3.1 曲线操作 ...........................................................................................................................34
4.3.2 曲线计算 ...........................................................................................................................38
4.3.3
r
常规数据 ...........................................................................................................................39
se
4.3.4 阵列数据 ...........................................................................................................................40

.0
4.3.5 离散数据 ...........................................................................................................................41
2
U

第三部分 预处理......................................................................................................................... 43
n
TM

io

5. 深度校正............................................................................................................................ 43
rs
AD

5.1 综述............................................................................................................................. 43
e

5.2 功能介绍 ..................................................................................................................... 43


V

5.2.1 处理菜单 ...........................................................................................................................43


LE

5.2.2 操作属性条 .......................................................................................................................44


Fo

5.2.3 参数属性条 .......................................................................................................................44


5.3 实例............................................................................................................................. 44
5.3.1 加载井数据 .......................................................................................................................44
5.3.2 深度校正参数卡 ...............................................................................................................45
5.3.3 刚性校正 ...........................................................................................................................46
5.3.4 弹性校正 ...........................................................................................................................47

6. 曲线拼接............................................................................................................................ 51
6.1 综述............................................................................................................................. 51
6.2 功能介绍 ..................................................................................................................... 51
6.2.1 文件菜单和处理菜单 .......................................................................................................51
6.2.2 操作工具条 .......................................................................................................................52
6.2.3 参数属性条 .......................................................................................................................52
6.3 实例............................................................................................................................. 52
6.3.1 加载井数据 .......................................................................................................................52
6.3.2 拼接参数设置 ...................................................................................................................53
6.3.3 曲线拼接 ...........................................................................................................................53
6.3.4 拼接深度段的交互输入 ...................................................................................................54
6.3.5 执行拼接 ...........................................................................................................................54
6.3.6 撤消拼接 ...........................................................................................................................54
User Guide For LEAD®
3

7. 交会图................................................................................................................................ 55
7.1 综述............................................................................................................................. 55
7.2 方法原理 ..................................................................................................................... 55
7.2.1 交会图图版 .......................................................................................................................55
7.2.2 频率交会图和 Z 值图.......................................................................................................56
7.2.3 直方图 ...............................................................................................................................57
7.3 功能介绍 ..................................................................................................................... 57
7.3.1 编辑、查看、视图菜单 ...................................................................................................58
7.3.2 数据处理菜单 ...................................................................................................................58
7.3.3 数据校正工具条和对齐网格工具条................................................................................59

e
7.4 实例............................................................................................................................. 59

id
7.4.1 新建空文档 .......................................................................................................................59
7.4.2 文档属性设置 ...................................................................................................................59

Gu
7.4.3 加载井数据 .......................................................................................................................60
7.4.4 加载模板创建交会图 .......................................................................................................61
7.4.5 添加对象 ...........................................................................................................................61
7.4.6
r
设置交会图属性 ...............................................................................................................61
se
7.4.7 设置直方图属性 ...............................................................................................................67

.0
7.4.8 交会图数据处理 ...............................................................................................................68
7.4.9 2
交会图数据导出 ...............................................................................................................71
U
n
TM

7.4.10 图像输出 ...........................................................................................................................72


io

8. 斜井校正............................................................................................................................ 73
rs
AD

8.1 综述............................................................................................................................. 73
e

8.2 方法原理 ..................................................................................................................... 73


V

8.3 功能介绍 ..................................................................................................................... 74


LE

8.3.1 文件菜单 ...........................................................................................................................74


Fo

8.3.2 处理菜单 ...........................................................................................................................75


8.3.3 绘图菜单 ...........................................................................................................................77
8.3.4 视图菜单 ...........................................................................................................................80
8.4 实例............................................................................................................................. 81

9. 环境校正............................................................................................................................ 83
9.1 综述............................................................................................................................. 83
9.2 功能介绍 ..................................................................................................................... 83
9.2.1 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 .......................................................................................................84
9.2.2 CSU 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86
9.2.3 3700 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 ..........................................................................................89
9.2.4 DDL 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 ..........................................................................................90
9.2.5 国产仪器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91
9.3 实例............................................................................................................................. 91

第四部分 常规测井处理............................................................................................................. 95

10. 常规测井处理.................................................................................................................... 95
10.1 综述............................................................................................................................. 95
10.2 技术特点 ..................................................................................................................... 95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目录
4

10.3 操作流程 ..................................................................................................................... 96


10.4 功能介绍 ..................................................................................................................... 97
10.4.1 文件菜单 ...........................................................................................................................97
10.4.2 查看菜单 ...........................................................................................................................98
10.4.3 处理菜单 ...........................................................................................................................99
10.4.4 工具菜单 .........................................................................................................................102
10.5 单孔隙度分析模块 .................................................................................................... 103
10.5.1 输入曲线 .........................................................................................................................103
10.5.2 输入参数 .........................................................................................................................103
10.5.3 输出曲线 .........................................................................................................................105

e
10.5.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105

id
10.5.5 解释方法 .........................................................................................................................105
10.6 泥质砂岩分析模块 .................................................................................................... 107

Gu
10.6.1 输入曲线 .........................................................................................................................107
10.6.2 输入参数 .........................................................................................................................107
10.6.3 输出曲线 .........................................................................................................................110
10.6.4
r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111
se
10.6.5 解释方法 .........................................................................................................................111

.0
10.7 多功能分析模块.........................................................................................................112
10.7.1 2
输入曲线 .........................................................................................................................112
U
n
TM

10.7.2 输入参数 .........................................................................................................................113


io

10.7.3 输出曲线 .........................................................................................................................116


rs

10.7.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117


AD

10.7.5 解释方法 .........................................................................................................................117


e
V

10.8 复杂岩性分析模块 .....................................................................................................119


10.8.1 输入曲线 .........................................................................................................................119
LE

r
Fo

10.8.2 输入参数 .........................................................................................................................119


10.8.3 输出曲线 .........................................................................................................................123
10.8.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124
10.8.5 解释方法 .........................................................................................................................124
10.9 粘土分析模块............................................................................................................ 125
10.9.1 输入曲线 .........................................................................................................................125
10.9.2 输入参数 .........................................................................................................................126
10.9.3 输出曲线 .........................................................................................................................129
10.9.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130
10.9.5 解释方法 .........................................................................................................................130
10.10 实例 ....................................................................................................................... 131
10.10.1 实例 1 处理向导模式 ..............................................................................................131
10.10.2 实例 2 打开参数卡模式 ..........................................................................................137
10.10.3 实例 3 打开绘图文件模式 ......................................................................................138
10.10.4 实例 4 方法选择模式 ..............................................................................................139
10.10.5 实例 5 方法设置 ......................................................................................................140
10.11 问与答 ................................................................................................................... 141

11. 地层组分分析.................................................................................................................. 143


11.1 综述........................................................................................................................... 143

User Guide For LEAD®


5

11.2 方法原理 ................................................................................................................... 143


11.2.1 物理模型 .........................................................................................................................143
11.2.2 数学模型 .........................................................................................................................144
11.2.3 响应方程与约束条件 .....................................................................................................146
11.3 操作流程 ................................................................................................................... 147
11.4 功能介绍 ................................................................................................................... 148
11.4.1 处理菜单 .........................................................................................................................148
11.4.2 工具菜单 .........................................................................................................................149
11.5 处理参数 ................................................................................................................... 150
11.5.1 输入曲线 .........................................................................................................................150

e
11.5.2 输入参数 .........................................................................................................................151

id
11.5.3 输出曲线 .........................................................................................................................153
11.5.4 解释方法 .........................................................................................................................154

Gu
11.6 实例........................................................................................................................... 155
11.6.1 实例 1 含石膏、钙质砂泥岩剖面...............................................................................155
11.6.2 实例 2 含盐岩、白云岩砂泥岩剖面...........................................................................162
11.7
r
问与答 ....................................................................................................................... 164
se
12. 水淹层分析...................................................................................................................... 167

.0
12.1 综述........................................................................................................................... 167
2
U

12.2 方法原理 ................................................................................................................... 167


n
TM

12.2.1 泥质含量 .........................................................................................................................167


io

12.2.2 孔隙度 .............................................................................................................................167


rs
AD

12.2.3 利用完井测井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168
e

12.2.4 利用中子寿命测井计算剩余油饱和度..........................................................................169
V

12.2.5 渗透率 .............................................................................................................................170


LE

12.2.6 束缚水饱和度 .................................................................................................................170


Fo

12.2.7 驱油效率 .........................................................................................................................170


12.2.8 相对渗透率 .....................................................................................................................170
12.2.9 含水率 .............................................................................................................................170
12.3 功能介绍 ................................................................................................................... 171
12.4 处理参数 ................................................................................................................... 172
12.4.1 输入曲线 .........................................................................................................................172
12.4.2 输入参数 .........................................................................................................................172
12.4.3 输出曲线 .........................................................................................................................174

13.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 175


13.1 综述........................................................................................................................... 175
13.2 功能介绍 ................................................................................................................... 175
13.2.1 水资料分析 .....................................................................................................................176
13.2.2 矿化度计算 .....................................................................................................................176
13.2.3 水层反推 .........................................................................................................................177
13.2.4 自然电位计算 .................................................................................................................178

14. 解释模型编辑.................................................................................................................. 181


14.1 综述........................................................................................................................... 181
14.2 功能介绍 ................................................................................................................... 18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目录
6

14.2.1 文件菜单 .........................................................................................................................182


14.2.2 模型菜单 .........................................................................................................................183
14.2.3 操作菜单 .........................................................................................................................184
14.2.4 帮助菜单 .........................................................................................................................185
14.3 模型表达式语法........................................................................................................ 187
14.4 模型测试 ................................................................................................................... 188
14.5 实例........................................................................................................................... 188
14.5.1 实现方法 .........................................................................................................................189
14.5.2 具体操作步骤 .................................................................................................................189
14.6 问与答 ....................................................................................................................... 191

e
14.6.1 如何修改某个模型 .........................................................................................................191

id
14.6.2 如何增加一个自定义模型 .............................................................................................192
14.6.3 如何保证模型的正确性 .................................................................................................192

Gu
14.6.4 如何将自定义模型文件与处理程序结合......................................................................192

第五部分 成像测井................................................................................................................... 195

15. 电声成像处理.................................................................................................................. 195


15.1 r
综述........................................................................................................................... 195
se
.0
15.2 方法原理 ................................................................................................................... 195
15.2.1
2
微电阻率成像简介 .........................................................................................................195
U

15.2.2 井壁超声成像简介 .........................................................................................................196


n
TM

io

15.3 电声成像处理............................................................................................................ 196


15.3.1 主要功能 .........................................................................................................................196
rs
AD

15.3.2 模块构成 .........................................................................................................................196


e

15.3.3 处理流程 .........................................................................................................................197


V

15.3.4 链式处理流程管理 .........................................................................................................197


LE

r
Fo

15.3.5 电声成像资料处理步骤 .................................................................................................200


15.4 功能介绍 ................................................................................................................... 200
15.4.1 数据预处理 .....................................................................................................................200
15.4.2 电阻率刻度 .....................................................................................................................201
15.4.3 图像生成 .........................................................................................................................202
15.4.4 图像处理 .........................................................................................................................203
15.4.5 参数自动计算 .................................................................................................................204
15.4.6 孔隙度谱分析 .................................................................................................................205
15.4.7 井眼几何校正 .................................................................................................................207
15.4.8 电声成像交互解释 .........................................................................................................207
15.5 实例........................................................................................................................... 217
15.5.1 打开处理链 .....................................................................................................................217
15.5.2 创建处理链 .....................................................................................................................217
15.5.3 编辑处理链 .....................................................................................................................218
15.5.4 数据聚焦和参数卡聚焦 .................................................................................................218
15.5.5 运行处理链 .....................................................................................................................219
15.5.6 数据解编注意事项 .........................................................................................................219
15.5.7 出现仪器类型无法识别 .................................................................................................220
15.5.8 电声成像数据预处理 .....................................................................................................221
15.5.9 电阻率刻度处理 .............................................................................................................223
User Guide For LEAD®
7

15.5.10 井眼几何校正 .............................................................................................................225


15.5.11 图像生成处理 .............................................................................................................225
15.5.12 图像处理 .....................................................................................................................226
15.5.13 图像滤波 .....................................................................................................................227
15.5.14 图像微分处理 .............................................................................................................228
15.5.15 图像分割处理 .............................................................................................................228
15.5.16 图像边缘标记 .............................................................................................................229
15.5.17 对分割图像进行参数自动计算 .................................................................................230
15.5.18 孔隙度谱分析 .............................................................................................................230
15.5.19 层理和裂缝产状计算 .................................................................................................231

e
15.5.20 裂缝孔洞视参数计算 .................................................................................................231

id
15.5.21 DCA 裂缝异常检测....................................................................................................231
15.5.22 视倾角的倾斜校正 .....................................................................................................231

Gu
15.5.23 孔隙度谱分析交互计算 .............................................................................................231
15.5.24 图像三维显示 .............................................................................................................231
15.6 数据集前缀及数据集的定义说明 ............................................................................. 232

16.
r
阵列感应处理.................................................................................................................. 233
se
16.1 综述........................................................................................................................... 233

.0
16.2 方法原理 ................................................................................................................... 233
2
U

16.3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 234


n
TM

16.3.1 模块构成 .........................................................................................................................234


io

16.3.2 处理流程 .........................................................................................................................235


rs
AD

16.3.3 如何完成 HDIL 资料处理..............................................................................................235


e

16.3.4 输入输出及处理设置 .....................................................................................................235


V

16.4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 239


LE

16.4.1 模块构成 .........................................................................................................................239


Fo

16.4.2 处理流程 .........................................................................................................................239


16.4.3 如何完成 HRAI 资料处理..............................................................................................240
16.4.4 输入输出及参数设置 .....................................................................................................240
16.5 MIT 型阵列感应处理 ................................................................................................ 243
16.5.1 模块构成 .........................................................................................................................243
16.5.2 处理流程 .........................................................................................................................243
16.5.3 如何完成 MIT 资料处理................................................................................................243
16.5.4 输入输出及参数设置 .....................................................................................................244
16.6 实例........................................................................................................................... 246
16.6.1 设置仪器类型 .................................................................................................................246
16.6.2 更改仪器类型 .................................................................................................................247
16.6.3 HDIL 趋肤校正...............................................................................................................247
16.6.4 HRAI 趋肤校正 ..............................................................................................................248
16.6.5 MIT 预处理.....................................................................................................................248
16.6.6 如何批量关闭处理窗口 .................................................................................................249
16.6.7 井眼校正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249

17. 核磁共振处理.................................................................................................................. 251


17.1 综述........................................................................................................................... 25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目录
8

17.2 方法原理 ................................................................................................................... 251


17.3 C 型核磁测井资料处理............................................................................................. 252
17.3.1 模块构成 .........................................................................................................................252
17.3.2 处理流程 .........................................................................................................................252
17.3.3 如何完成资料处理 .........................................................................................................252
17.3.4 输入输出及参数设置 .....................................................................................................253
17.4 问与答 ....................................................................................................................... 255
17.4.1 如何处理核磁仪器资料的类型 .....................................................................................255
17.4.2 如何启动核磁处理 .........................................................................................................255
17.4.3 如何对回波串滤波 .........................................................................................................255

e
17.4.4 如何对回波串进行解谱 .................................................................................................256

id
18. 地层倾角处理.................................................................................................................. 259
18.1 综述........................................................................................................................... 259

Gu
18.2 方法原理 ................................................................................................................... 259
18.3 功能介绍 ................................................................................................................... 259
18.3.1 倾角测井处理步骤 .........................................................................................................259
18.3.2
r
四臂倾角资料处理 .........................................................................................................261
se
18.3.3 六臂倾角资料处理 .........................................................................................................262

.0
18.4 问与答 ....................................................................................................................... 263
2
U

18.4.1 如何进行加速度校正 .....................................................................................................263


n
TM

18.4.2 如何进行四臂倾角处理 .................................................................................................264


io

18.4.3 如何进行构造倾角剔除 .................................................................................................264


rs
AD

18.4.4 如何进行六臂倾角处理 .................................................................................................265


e

18.4.5 如何进行 MCI 六臂倾角处理........................................................................................265


V

第六部分 生产测井................................................................................................................... 267


LE

r
Fo

19. 固井质量评价.................................................................................................................. 267


19.1 综述........................................................................................................................... 267
19.2 方法原理 ................................................................................................................... 267
19.2.1 声波波形与固井质量关系 .............................................................................................268
19.2.2 套管井中介质的声学参数 .............................................................................................269
19.2.3 波形的定量计算 .............................................................................................................270
19.2.4 评价标准 .........................................................................................................................271
19.3 功能介绍 ................................................................................................................... 271
19.3.1 数据准备 .........................................................................................................................272
19.3.2 打开井数据 .....................................................................................................................272
19.3.3 数据处理 .........................................................................................................................272
19.3.4 处理结论的修改 .............................................................................................................273
19.3.5 整理固井结论 .................................................................................................................273
19.3.6 变密度波形滤波处理 .....................................................................................................273
19.3.7 测井曲线回放显示 .........................................................................................................274
19.3.8 参数编辑 .........................................................................................................................275
19.4 处理参数 ................................................................................................................... 275
19.5 问与答 ....................................................................................................................... 277
19.5.1 如何确定处理参数 .........................................................................................................277

User Guide For LEAD®


9

第七部分 绘图输出................................................................................................................... 278

20. 综合绘图.......................................................................................................................... 278


20.1 综述........................................................................................................................... 278
20.2 图件构成 ................................................................................................................... 278
20.2.1 绘图道 .............................................................................................................................278
20.2.2 图头图尾 .........................................................................................................................279
20.3 基本操作 ................................................................................................................... 280
20.3.1 添加对象 .........................................................................................................................280
20.3.2 选中对象 .........................................................................................................................282
20.3.3 属性修改 .........................................................................................................................283

e
20.3.4 显示控制 .........................................................................................................................284

id
20.3.5 打印设置 .........................................................................................................................285
20.3.6 图像输出 .........................................................................................................................286

Gu
20.4 文档属性 ................................................................................................................... 286
20.4.1 对象属性 .........................................................................................................................286
20.4.2 页面属性 .........................................................................................................................289
20.5
r
绘图对象 ................................................................................................................... 289
se
20.6 控制对象 ................................................................................................................... 291

.0
20.6.1 道对象 .............................................................................................................................291
2
U

20.6.2 深度对象 .........................................................................................................................295


n
TM

20.7 一维对象 ................................................................................................................... 296


io

20.7.1 曲线对象 .........................................................................................................................296


rs
AD

20.7.2 填充对象 .........................................................................................................................299


e

20.7.3 特效曲线对象 .................................................................................................................301


V

20.7.4 标注点对象 .....................................................................................................................303


LE

20.8 二维对象 ................................................................................................................... 304


Fo

20.8.1 横向波形对象 .................................................................................................................304


20.8.2 纵向波形对象 .................................................................................................................305
20.8.3 二维成像对象 .................................................................................................................306
20.8.4 三维成像对象 .................................................................................................................307
20.8.5 剖面图对象 .....................................................................................................................308
20.8.6 变密度对象 .....................................................................................................................309
20.9 微电对象 ................................................................................................................... 310
20.9.1 微电成像对象 .................................................................................................................310
20.9.2 微电交互对象 .................................................................................................................311
20.9.3 微电矢量对象 .................................................................................................................312
20.9.4 微电玫瑰图对象 .............................................................................................................313
20.9.5 微电沉积图对象 .............................................................................................................314
20.9.6 异常检测图对象 .............................................................................................................315
20.10 倾角对象................................................................................................................ 316
20.10.1 矢量图对象 .................................................................................................................316
20.10.2 井斜方位图对象 .........................................................................................................317
20.10.3 杆状图对象 .................................................................................................................318
20.10.4 圆柱面展开图对象 .....................................................................................................319
20.10.5 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 .................................................................................................319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目录
10

20.10.6 方位频率图对象 .........................................................................................................320


20.10.7 玫瑰图对象 .................................................................................................................321
20.11 离散数据对象 ........................................................................................................ 323
20.11.1 离散对象 .....................................................................................................................323
20.11.2 取心对象 .....................................................................................................................324
20.12 注释对象................................................................................................................ 324
20.12.1 直线对象 .....................................................................................................................324
20.12.2 矩形对象/椭圆对象/圆角矩形对象 ...........................................................................325
20.12.3 箭头矩形对象 .............................................................................................................326
20.12.4 手画线对象 .................................................................................................................327

e
20.12.5 颜色标注对象 .............................................................................................................327

id
20.12.6 图像对象 .....................................................................................................................328
20.13 问与答 ................................................................................................................... 328

Gu
20.13.1 离散对象自定义绘制类型的 XML 记录格式说明...................................................329
20.13.2 离散对象的屏幕操作 .................................................................................................338

21. 图头编辑.......................................................................................................................... 339


21.1
r
综述........................................................................................................................... 339
se
21.2 对象类型 ................................................................................................................... 339

.0
21.3 基本操作 ................................................................................................................... 340
2
U

21.3.1 页面设置 .........................................................................................................................340


n
TM

21.3.2 视图操作 .........................................................................................................................340


io

21.3.3 属性设置 .........................................................................................................................341


rs
AD

21.3.4 排列顺序 .........................................................................................................................341


e

21.3.5 井信息关联 .....................................................................................................................341


V

21.4 实例........................................................................................................................... 343


LE

21.4.1 设计要求 .........................................................................................................................343


Fo

21.4.2 操作步骤 .........................................................................................................................343


21.5 问与答 ....................................................................................................................... 344
21.5.1 对象无法选中 .................................................................................................................344
21.5.2 在图头中显示图例 .........................................................................................................344

22. 成果表.............................................................................................................................. 347


22.1 综述........................................................................................................................... 347
22.2 功能介绍 ................................................................................................................... 347
22.2.1 更新数据 .........................................................................................................................347
22.2.2 选中单元格 .....................................................................................................................347
22.2.3 选中整列 .........................................................................................................................347
22.2.4 输出为文本文件 .............................................................................................................348
22.2.5 输出到 Excel ...................................................................................................................348
22.2.6 设置参数文件 .................................................................................................................349
22.2.7 打印输出 .........................................................................................................................349
22.3 实例........................................................................................................................... 350
22.3.1 选择目标井 .....................................................................................................................350
22.3.2 设置表格属性 .................................................................................................................351
22.3.3 修改表格属性 .................................................................................................................352

User Guide For LEAD®


11

22.3.4 修改内容项 .....................................................................................................................352


22.3.5 修改字体 .........................................................................................................................353
22.3.6 修改行高 .........................................................................................................................353
22.3.7 修改单元格内容 .............................................................................................................353
22.3.8 修改单元格属性 .............................................................................................................353
22.3.9 定点取值 .........................................................................................................................354
22.3.10 信息统计 .....................................................................................................................355

第八部分 二次开发................................................................................................................... 357

23. 二次开发.......................................................................................................................... 357

e
23.1 综述........................................................................................................................... 357

id
23.2 FORTRAN 应用程序用户方法挂接 ............................................................................. 357
23.2.1 菜单主要功能 .................................................................................................................357

Gu
23.2.2 操作步骤 .........................................................................................................................358
23.2.3 开发实例 .........................................................................................................................358
23.3 VISUAL C++应用程序用户方法挂接 ......................................................................... 360
23.3.1
23.3.2 r
综述 .................................................................................................................................360
安装 .................................................................................................................................361
se
.0
23.3.3 开发实例 .........................................................................................................................361

2
U

第九部分 附录........................................................................................................................... 365


n
TM

24. 图形符号.......................................................................................................................... 365


io

24.1 地质岩性符号............................................................................................................ 365


rs
AD

24.2 沉积类型符号............................................................................................................ 371


e

24.3 油气结论符号............................................................................................................ 371


V

24.4 井壁取心岩性符号 .................................................................................................... 371


LE

r
Fo

24.5 井壁取心含油性符号 ................................................................................................ 372


24.6 地质录井含油性符号 ................................................................................................ 372
24.7 固井质量符号............................................................................................................ 372
24.8 图形符号 ................................................................................................................... 373

参考文献..................................................................................................................................... 375

索引............................................................................................................................................. 377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1.1 综述 1

第一部分 LEAD 软件平台

1. 总体介绍

1.1 综述

e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
(2.0 版本),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支持,由中国

id
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CNPC LOGGING)技术中心承担,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和高校共同开发的。

LEAD 是软件英文名称 Log Evaluation & Application Desktop 首字母的缩写。

Gu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是基于 Windows 2000/XP/2003 的新一代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
统,集成了多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将成熟的测井处理解释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实
现了多种类型测井资料的快速准确处理和精细解释。可应用于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全过程,以提
高测井解释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r
se
.0
1.2 主要特点
2
U

Ø 网络化的数据管理支持
n
TM

io

提供了网络数据管理功能,支持多个联网用户间的数据交换,可以通过 LEAD 服务器为核心,


rs

构建处理解释工作网络。采用两级用户权限进行访问控制,在提高数据访问灵活性的基础上,最大
AD

限度的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e
V

Ø 高精度输出效果
LE

r
Fo

支持最小达 0.1 毫米的输出分辨率,能够满足不同图件精度的要求,同时采用了优化的绘制算法,


输出效率得到了大服度的提升。

Ø 具有良好适应性和开放性的底层支持环境

采用了统一的数据存储交换格式,配合功能强大的加载程序,实现了多种数据源的无缝衔接。
以组件形式实现不同数据类型的计算机可视化。灵活的排列方式,丰富的绘制类型,国际通行的显
示方式,完全的多井绘制支持,以及与流行办公软件相同的操作控制方法,将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
的学习难度。集成了多种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方式,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就能得到完全属于自己
的处理程序,随时驾驭结果的能力使您充分体验开发过程的快乐。

Ø 适应不同区域储层地质特点的常规测井资料解释功能

结合中国测井作业复杂的地域特点,在常规测井资料处理中创造性地引入地区适应功能。通过
采用先进的模型更换技术,在不修改程序的情况下,实现运行过程中解释模型公式的修改,将处理
程序的扩展能力发挥到极至。帮助测井专业人员从枯燥的编程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加专注于解
释模型的研究和资料分析工作。

Ø 方便灵活、快速直观的处理流程控制功能

在对测井处理过程深入理解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测井处理步骤的功能化分类和内部有机联
系机制。利用独特的算法,提供强大的流程处理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仪器或资料特点,采用相应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 总体介绍
2

的缺省处理流程。处理流程的灵活修改能力,也为测井专业人士提供了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

Ø 技术先进、内容配套的成像测井处理解释功能

提供了与国内主流成像测井仪器系列基本配套的资料处理能力。包括:电声成像、阵列感应、
核磁共振。实现了包括多种国产和国外电声成像测井仪器资料处理能力。以大量的方法和实验研究
结果为指导,充分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处理解释技术,从成像测井资料中提取更加丰富的地层参数
和信息,为复杂油气藏的储层精细评价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1.3 功能模块
LEAD 软件的所有应用程序按照解释方法进行分类,主要由七个功能模块组成,详细内容将在

e
后面各章节加以介绍:

id
Ø 数据管理

Gu
Ø 预处理

Ø 常规测井处理

Ø 成像测井处理

r
se
Ø 生产测井处理

.0
Ø 成果输出
2
U
n
TM

Ø 辅助工具
io

1.3.1 数据管理
rs
AD

测井数据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识别和转换由测井采集系统记录的数据,为下一步的处理提供
V

必须资料。
LE

r
Fo

目前国内测井数据的采集系统各式各样,数据记录格式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数据格式有:

Ø 716 格式-阿特拉斯公司 3700 测井系统使用。

Ø LIS 格式-斯仑贝谢公司 CSU 测井系统使用。

Ø DLIS 格式-斯仑贝谢公司 MAXIS-500 测井系统使用。

Ø XTF 格式-贝克-阿特拉斯公司 5700 测井系统使用。

Ø IDF 格式-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EILog 测井系统使用。

Ø 其它格式-国内各测井仪器制造厂家自己使用的格式,包括各种 716 格式的变形和一些专


有格式。

LEAD 软件提供了多种测井原始记录格式转换为 CIF 格式的功能。目前提供了近 20 余种的数据


解编模块。提供测井数据格式转换功能的应用程序包括:

n 数据转换-转换各种标准测井记录格式(LIS、DLIS、XTF、IDF 等)
,并能够正确识别多
种文本记录格式,也能够将本系统使用的数据转换为其它软件系统识别的格式。

n 智能解编-转换各种小数控测井系统的记录格式,具备一定的格式智能学习功能。

1.3.2 预处理

User Guide For LEAD®


1.3 功能模块 3

测井数据预处理是测井资料处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了以下工具:

n 深度校正-完成测井曲线的弹性和刚性深度校正,能够实现多种处理校正量的同批次校
正。

n 曲线拼接-完成不同深度曲线段合并为同一条曲线的功能。

n 交会图-实现测井数据的交会显示,帮助技术人员对测井数据进行快速质量评价。

n 环境校正-利用解释图版对各种环境影响进行计算机自动校正。

n 斜井校正-主要实现曲线的倾斜校正和相关斜井参数计算,绘制各种斜井校正图件。

e
1.3.3 常规处理

id
常规测井处理提供了五种常见常规资料处理方法和两种特殊处理解释方法:

Gu
n 单孔隙度分析-POR

n 泥质砂岩分析-SAND

n 多功能分析-PROTN
r
se
n 复杂岩性分析-CRA

.0
n 粘土分析-CLASS 2
U
n
TM

LEAD 软件中对前面五种常规测井处理方法进行了革新,实现了处理模型的自定义功能,使其
io

能够实时调用根据岩心实验确定的地区经验公式,为这五种处理程序赋予了新的含义。
rs
AD

n 解释模型编辑-对常规测井处理中的模型公式及处理参数进行编辑的可视化程序。
e
V

n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提供了常规测井解释中地层水电阻率参数的计算功能。
LE

r
Fo

针对复杂岩性储层和水淹层解释评价的需要,还提供了针对性的处理解释方法:

n 地层组分分析-采用最优化算法,充分利用多种测井资料,可对多达 6 种骨架成份的复杂
岩性地层进行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气评价。

n 水淹层分析-以求准“三饱和度”为基础,求取油水相对渗透率,进而确定能直接用来反
映水淹程度的含水率与驱油效率。

1.3.4 成像处理
提供了与目前国内在用主流成像测井仪器(ECLIPS-5700、EXCELL-2000 等)配套的资料处
理分析功能,包括:

n 电声成像测井资料处理

n 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处理

n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

n 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处理

电声成像测井资料处理主要功能:

Ø 能处理国外斯仑贝谢(FMI)、阿特拉斯(STAR II、CBIL)、哈里伯顿(EMI、CAST)及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 总体介绍
4

加拿大 ComputerLog 公司(HMI)的电、声成像测井资料,能处理国产微电阻率扫描仪器


MCI、国产井下声波电视 BHTV、多功能超声成像 MUST 等电、声成像仪器的实测资料。

Ø 采用模块处理链形式,方便简洁;电、声模块处理流程链由电、声成像预处理、电阻率刻
度、图像生成、图像处理、人机交互解释、参数自动计算、孔隙度谱分析等模块组成。

Ø 完整的电声成像数据预处理及图像处理功能确保用户得到良好的图像。

Ø 基于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技术,可对裂缝、孔洞、砾石等各类井周地质事件进行灵活的人
工交互解释,实现了孔洞、裂缝等视参数的自动定量计算及统计。

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处理主要功能:

e
Ø 能处理阿特拉斯 HDIL、哈里伯顿 HRAI 以及国产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 MIT 的实测资料。

id
Ø HDIL 处理模块包括趋肤校正、井眼校正、背景电阻率计算、双感应合成、直接聚焦、真

Gu
分辨率聚焦、分辨率匹配、一维反演等。

Ø HRAI 处理模块包括趋肤校正、井眼校正、真分辨率聚焦、分辨率匹配、一维反演等。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主要功能:
r
se
Ø 能处理国外哈里伯顿 MRIL-C/MRIL-P 型、斯仑贝谢 CMR-C 型等核磁共振成像仪器的实测

.0
资料。
2
U
n
TM

Ø 提供了核磁滤波、核磁解谱、T2 解释、差谱移谱、核磁综合解释等功能。
io

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处理主要功能:
rs
AD

Ø 能处理阿特拉斯 XMAC 多极子阵列声波成像仪器的实测资料。


e
V

Ø 提供了深度点阵列波形查看、频谱分析、滤波处理、时差计算等功能。
LE

r
Fo

1.3.5 生产测井处理
n 固井质量评价-利用声幅/变密度测井(CBL/VDL)资料进行套管的固井胶结质量的评价,
计算一、二界面水泥胶结质量和环空胶结情况。

1.3.6 成果输出
n 综合绘图-将各种测井信息以组件和对象形式实现各种数据类型的多种可视化显示。图件
排版自由,绘制效果符合行业标准。绘图功能丰富,使用操作简便。满足各种高质量测井
图件输出的要求。

n 图头编辑-与综合绘图采用相同的绘制底层,通过与井信息自动关联实现了测井图头的快
速编辑与绘制。

n 成果表-根据解释结论自动产生成果表。自动统计数据算术平均值、面积平均值、中值、
最大(小)值和累加值。能够与 Excel 之间实现数据交换。

1.3.7 辅助工具
n 参数编辑-提供参数卡可视化交互编辑功能。

n 色标管理-为创建成像图等系统色标而提供的工具程序。

n 系统补丁-系统升级补丁程序。

User Guide For LEAD®


1.4 运行环境 5

n CGM 转换-CGM 图形格式转换的工具程序。

n 深度转换-完成测井原始记录等时采样向等深采样转换。

另外,LEAD 软件包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免费第三方工具

n PhotoFiltre-图片处理工具。

n FileZilla-FTP 客户端工具。

n SciTE-文档编辑工具。

n WinMerge-文档比较工具。

e
这些随 LEAD 提供的第三方工具程序全部从 Internet 网络上搜集,均为免费或开源软件,其版

id
权归原始所有人拥有。

Gu
1.4 运行环境
1.4.1 单机运行环境

r
在单机环境下运行 LEAD 软件包,您的计算机系统中需要一些基本运行环境的支持。
se
.0
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
2
U
n
TM

计算机类型 IBM PC 及其兼容机


io
rs

中央处理器 Intel P4,1.8GHz


AD

内存 256MB
V
LE

硬盘 1.0GB 自由空间
Fo

输出设备 喷墨打印机或绘图仪,支持连续打印

1.4.2 网络运行环境
如果需要使用 LEAD 软件提供的网络功能,需要相应的局域网环境支持,包括网卡、网线、集
线器等基本网络设备,并需要一台安装了 LEAD 软件的计算机充当服务器。

要确保 LEAD 网络能够正常运行,需要对联网计算机的软件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例如在安装


了防火墙软件时,需要在防火墙软件中设置“允许 LEAD 访问网络”。

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则相对工作计算机要高一些,需要在网络吞吐能力和运行内存等方面有较
好地持续工作保障(7×24 小时)。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2.1 准备工作 7

2. 安装与卸载

2.1 准备工作
准备好《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2.0 版本)安装介质,光盘或电子文件均可,并确认安装
介质的完整性。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安装前请备份好安装介质。

2.2 安装

e
id
得到 LEAD 软件的安装光盘后,如果您的计算机支持光盘自动运行,您只需要将 LEAD 软件的
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屏幕上将会出现如图 2-1 的安装界面。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2-1 光盘自动运行界面
LE

r
Fo

点击 软件安装 ,将自动进入软件安装过程。建议先点击按钮演示动画和平台说明,仔细阅读关
于 LEAD 软件的一些相关说明。

如果不支持自动运行,请直接运行光盘根目录下的 AutoRun.exe 程序,进入软件安装过程。

以其它形式提供的 LEAD 安装程序的安装过程与其它 Windows 软件的安装类似,运行安装执行


程序 LeadDotNet.exe,进入软件安装过程。

图 2-2 安装 “欢迎”界面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 安装与卸载
8

LEAD 软件安装采用 Windows 通用的安装向导方式,安装过程中根据具体要求修改相关信息填


写和选项,向导界面如图 2-2、图 2-3 所示。

e
id
Gu
图 2-3 安装成功界面

安装缺省目录是 C:\LEAD.NET,提醒注意的是,如果计算机上曾经安装过 LEAD 软件,程序


将以升级形式安装,自动定位至以前安装版本的安装目录,并提示目录已经存在。如图 2-4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4 升级安装提示界面
e
V

2.3 卸载
LE

LEAD 软件可以从程序组中直接卸载,在 Windows 主界面上,选择【开始è程序èLEAD 测井


Fo

综合应用平台è卸载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启动卸载过程。如图 2-5 所示。

图 2-5 LEAD 程序组

出现确认卸载对话框,点击 是,进入软件卸载过程。如图 2-6 所示。

图 2-6 卸载“确认”界面

图 2-7 从控制面板卸载

User Guide For LEAD®


2.4 注册 9

也可以从 Windows 的 控制面板 中卸载,在 Windows 主界面上,选择【开始è设置è控制面板


è添加或删除程序è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点击删除,进入软件卸载过程。如图 2-7 所示。

还可以直接手工卸载,打开 资源管理器 。进入软件安装目录,如图 2-8 所示,运行 unins000.exe


程序,启动软件卸载过程。

e
图 2-8 卸载程序

id
2.4 注册

Gu
LEAD 是一个专业的处理软件包,为用户提供了一段的试用期,在试用期内,软件运行时将提
醒用户注册。如图 2-9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图 2-9 软件注册提示
AD

e
V
LE

r
Fo

图 2-10 软件注册程序

注册程序的启动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在 软件注册 窗口中点击 注册,第二种是从程序组中选择


LEAD 平台环境注册程序,最后一种是直接在软件的 BIN 目录中运行“Register.exe”,运行后显示如
图 2-10 窗口。

注册窗口中与计算机信息有关的内容是程序自动填写的,从注册程序列表中选中需要注册的程
序,填写好用户(单位)信息(在用户(单位)信息未正确填写的情况下,将无法完成注册过程)

点击 发送邮件 将直接发送注册请求邮件至开发组邮箱。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 安装与卸载
10

如果不想直接发送注册请求邮件,还可以点击保存回执信息,将注册请求文件保存在计算机上,
在方便的时候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 LEAD 软件开发组的邮箱(well_logging@21cn.com),我们会尽
快为您提供帮助。

获得正确的运行许可证文件后,可以运行注册程序,点击导入注册文件,再选择该许可证文件
即可完成自动安装。

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是将许可证文件 lead.lic 拷贝至软件安装目录 System 的子目录中。如图 2-11


所示。

正确安装了许可证文件后,运行时的注册提醒窗口将不再显示。

e
id
Gu
r
图 2-11 运行许可证文件
se
.0
2.5 运行与设置
2
U
n
2.5.1 启动
TM

io

点击桌面上的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快捷图标,或在程序组中启动 LEAD。如图 2-12 所示。


rs
AD

e
V
LE

r
Fo

图 2-12 快捷启动图标

第一次运行 LEAD 软件时,屏幕显示界面如下,此时应该进行系统注册。

图 2-13 未登记时的总界面

2.5.2 登记
点击 LEAD 平台主界面【首页è模块登记】,或者点击 LEAD 主界面左上角【 + è软件登记】,
弹出 软件登记 窗口,如图 2-14 所示。点击登记所有(D),或者单独选择需要登记的程序,完成软件
登记过程。
User Guide For LEAD®
2.5 运行与设置 11

e
id
图 2-14 软件登记

登记完成后,界面显示如图 2-15 所示。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2-15 完成登记后的总界面
Fo

2.5.3 程序分类配置
LEAD 软件的初始配置是按照测井作业的流程来安排的,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修
改,点击 LEAD 平台左上角【 + è分类配置】,弹出 程序分类配置对话框 ,如图 2-16 所示。

图 2-16 程序分类配置

点击还原为缺省配置 ,将程序配置恢复至缺省情况。增加类别或增加程序,可根据用户的实际
需求,在界面上添加用户自己的分类窗和程序项。点击后弹出 设置 窗口,如图 2-17 所示。按照需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 安装与卸载
12

要填写和选择相应内容。

e
id
Gu
图 2-17 设置

2.5.4 网络设置
r
se
网络数据共享功能是 LEAD 软件的一大特色,配置好网络后,可以与网内其它 LEAD 用户一起

.0
共享数据,协同工作。
2
U

在 LEAD 平台主界面中的 数据 页面,点击鼠标右键菜单,如图 2-18 所示,所有设置功能均在


n
TM

io

该菜单中。
rs
AD

第一次使用 LEAD,需要进行设置好服务器,点击【设置服务器地址】
,弹出如图 2-19 所示窗
e

口,在该窗口中输入正确的服务器地址。
V
LE

r
Fo

图 2-18 网络设置鼠标右键菜单

图 2-19 服务器地址设置

,弹出如图 2-20 所示窗口,在该窗口中输入正确


服务器地址设置正确后,点击【登录服务器】
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 ,完成服务器登录。

User Guide For LEAD®


2.5 运行与设置 13

图 2-20 用户登录窗口

登录成功后,主界面中的 数据 页面将显示所有登录了服务器的计算机,并按照服务器上的设置

e
对用户进行分组,如图 2-21 所示。

id
Gu
r
se
.0
图 2-21 登录服务器后显示
2
U
n
每台计算机还可以通过设置用户和密码,对本机的访问安全进行有效控制。点击【本机数据共
TM

io

,弹出如图 2-22 所示窗口,系统缺省设置了“ROOT”


享控制】 、
“GUEST”、
“LEAD”三个访问用户,
rs

可以修改这些用户的密码和权限,也可以添加新的访问用户。
AD

e
V
LE

r
Fo

图 2-22 数据服务设置

点击【本机数据路径设置】,弹出如图 2-23 所示窗口,可以添加共享的数据路径,并为每个路


径设置相应的用户访问权限。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 安装与卸载
14

e
图 2-23 数据路径设置

id
2.5.5 路径设置

Gu
LEAD 软件采用了分级目录结构,各级目录将在安装后自动创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不需
要修改,如果需要使用其它的目录,可点击【系统è路径设置】,调出 系统路径设置 ,通过修改其
中的相关项来进行设置。如图 2-14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24 系统路径设置
V

2.5.6 显示效果
LE

r
Fo

LEAD 软件提供了灵活的设置机制,用户可以通过 LEAD 平台主界面【首页è个性设置】


,定制
程序的显示效果等内容。 LeadSystem 个性化设置 窗口如图 2-25 所示。

图 2-25 系统个性化设置程序

例如:填写附加用户信息,则该文字将在 LEAD 平台主界面的右上侧显示。

点击窗口左侧的选项,可分别定制各程序的显示效果、集成界面设置和其它设置,如图 2-26、
图 2-27、图 2-28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5 运行与设置 15

e
图 2-26 程序显示效果设置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27 程序其它设置
e
V
LE

r
Fo

图 2-28 集成界面设置

如果需要设置的程序不在列表中,只要运行一次需要设置的程序,关闭并再次运行此设置程序
就可以了。

图 2-29 LEAD 平台显示风格设置

LEAD 为您提供了多种程序界面的风格显示,点击界面左上角【 + è显示效果è水晶蓝 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 安装与卸载
16

可以显示不同的皮肤效果,如图 2-29 所示。

2.5.7 记录和恢复程序状态
LEAD 为您提供了程序状态的自动恢复功能,点击左上角【 + è关闭选项】,显示 应用程序关
闭选项 窗口,如图 2-30 所示。点击记住我的选择, 下次不再提醒,使您能在系统退出时或死机时
自动记录运行程序的状态,在下次启动时为您自动恢复。点击关闭所有的 LEAD 应用程序,则取消
此功能。

e
id
Gu
图 2-30 系统关闭设置

2.5.8 目录结构
r
se
LEAD 软件的目录分级结构按照文档的功能进行分类,如图 2-31 所示。与软件运行相关的设置

.0
主要在“System”目录中。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31 LEAD 目录结构及说明

2.6 问与答
2.6.1 如何获得 LEAD 软件的运行许可证
请直接与 LEAD 软件开发组取得联系。邮箱:well_logging@21cn.com。

2.6.2 主界面中的图标显示不正常
一般是由于设置文件的内容不正确造成的,重新点击【系统è分类配置è还原为缺省配置】
,恢
复缺省设置就可以了。

2.6.3 删除 LEAD 后,Workspace 等目录依然存在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资源,当您删除 LEAD 软件后,对用户的安装目录 Workspace 采取了
保留措施,不予清除。如果您确认以后不再需要这些目录中的内容,可以自行删除。

User Guide For LEAD®


3.1 综述
17

第二部分 数据管理

3. 格式转换

3.1 综述

e
格式转换包括数据转换和智能解编两个应用程序。

id
数据转换的主要功能包括:

Gu
n 磁带加载:磁带数据加载

n 数据解编:解编标准测井记录(LIS、DLIS、XTF、CLS 等),能够正确识别多种文本格式

n 数据导出:将本系统使用的数据转换为其它软件系统识别的格式

r
se
智能解编是针对各种小数控和 3700 系列仪器野外记录格式而开发的一套智能识别转换程序,能

.0
够正确识别各种变形的 716 及特殊的测井格式,并转换为相应的 CIF 格式。
2
U

3.2 数据转换
n
TM

io

数据转换的界面如图 3-1 所示。


rs
AD

e
V
LE

r
Fo

图 3-1 数据转换

3.2.1 磁带加载
要使用磁带加载功能,首先要保证在计算机系统中正确安装了磁带机设备并且能够正常访问。
如图 3-2 所示。

如果您的计算机系统中没有正确安装 SCSI 磁带机设备,程序启动时将给出如图 3-3 提示。为避


免系统死锁,此时界面中所有组件处于非操作状态。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 格式转换
18

e
图 3-2 磁带加载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3-3 SCSI 驱动程序检测提示


e
V

n 磁带机:从列表中选择磁带机。
LE

HOST:磁带机主机号。
Fo

ID:磁带机设备号。

LUN:磁带机逻辑单元号。

最大块长度:设置读取磁带数据流最大块长度。

n 选项

选择加载数据类型和相关操作。数据类型包括:Tar 格式磁带,原始记录带。相关操作包括:清
空拷贝目录和自动执行 unTar 操作。

n 复制文件

选择文件拷贝到目录的路径,并输入复制后的文件名。

3.2.2 数据解编

User Guide For LEAD®


3.2 数据转换
19

图 3-4 数据解编

e
id
表 3-1 主要解编格式

名 称 说 明

Gu
文本格式 文本格式是指以 ASCII 格式存放的数据。根据实际需要,文本格式
可以兼容多种形式(如:Forward 格式、工作站格式)
IDF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EILog 仪器记录格式
716(BIT)
r
阿特拉斯公司的 3700 系列仪器,以及一些国产小数控仪器的测井数
se
据记录格式

.0
LIS 斯仑贝谢公司的 CSU 等仪器系列采用的记录格式
2
U

DLIS 斯仑贝谢公司的 MAXIS-500 测井仪器使用的记录格式


n
TM

XTF 阿特拉斯公司 ECLIPS-5700 测井仪器记录格式


io

CLS 哈里伯顿公司 EXCELL-2000、LOGIQ 等测井仪器记录格式


rs
AD

ERA2000 西安石油仪器总厂生产的 ERA2000 测井仪器记录格式


e

LPS FORWARD 早期工作站格式


V

WIS FORWARD 2.0 格式


LE

r
Fo

SK3000 SK3000 数控测井仪器记录格式


其它记录格式 其它多种小数控记录格式

n 原始数据文件

选择原始数据文件。可通过 浏览选择原始数据文件的存放路径。

n 解编格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测井原始记录格式多种多样,给测井处理软件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为了
保证测井处理软件能够更加专注于测井数据处理本身,LEAD 系统提供了多种测井原始记录格式转
换为 CIF 格式的功能。主要解编格式如表 3-1 所示。

重新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扫描。

自动识别:数据解编能够完成多种数据格式的自动识别和解编操作。点击自动识别(S),对原始
数据文件进行自动识别。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 格式转换
20

e
id
Gu
图 3-5 选择转换曲线对话框

选择转换曲线对话框 如图 3-5 所示。给出格式识别成功后的原始文件信息(如起始与结束深度

r
信息),您可以选择需要转换的曲线、设置转换生成曲线的新名称和新单位、修改数据的存放路径。
se
.0
3.2.3 数据导出
2
U

为方便数据资料的交换,LEAD 提供了将 CIF 格式转换为其它测井处理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格


n
TM

式,目前支持的输出格式包括:LAS 格式、ASCII 文本格式和的 WIS(FORWARD2.0)格式。数据导


io

出页面如图 3-6 所示。


rs
AD

e
V
LE

r
Fo

图 3-6 数据导出

井数据:选择要输出的数据源。可通过浏览选择原始井数据文件的存放路径。

输出目录:选择输出文件存放的目录。可通过浏览选择数据解编后的输出文件路径。

曲线列表:在曲线列表中选择需要输出的曲线名,在序号前打勾。

全选:在曲线列表中 全选 中需要输出的曲线,在序号前全部打勾。

反选:在曲线列表中不选中任何需要输出的曲线,反选取消序号前对勾。

3.2.4 问与答
3.2.4.1 无法识别记录格式
可能有两个原因:程序未能正确识别数据的原始格式,或此格式暂时不为系统所支持。

User Guide For LEAD®


3.2 数据转换
21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尝试直接在格式选择列表中选择相应格式(取消其它格式)

第二种情况,可以选择平台中的另外一个解编程序智能解编来进行格式转换,如果还不能解决,
请与我们联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相应的转换识别。

3.2.4.2 规则二进制格式

“规则二进制格式”是 LEAD 平台对一些符合如下标准记录文件的定义:

n 采用二进制方式记录

n 数据块大小固定

e
“规则二进制格式”的定义文件存放在安装目录下 System\Settings 目录中,当选择此格式解编

id
时,程序自动搜索此文件,并尝试用其中定义的各种类型进行解编。图 3-7 是定义文件示例: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3-7 规则二进制格式定义
Fo

3.2.4.3 文本格式解编的限制
与其它软件相比,LEAD 平台对“文本格式”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是符合如下要求的文本
形式的数据文件均可以进行正确的解编:

n 数据按列存放

n 深度连续或基本连续

n 每一行的数据个数相同

n 数据之间存在分隔符(空格或逗号等)

3.2.4.4 文本格式的解编操作
LEAD 平台中对“文本格式”做了扩展,除了能够正确识别 Forward 等的文本格式外,还可以
实现自由文本格式的正确解编。当选择的原始数据是一个自由文本形式的文件时,如图 3-8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 格式转换
22

e
id
Gu
图 3-8 文本格式识别

其中各操作项的含义如下:

n 数据源

r
se
选择该文本数据的存放路径。

.0
n 曲线名按行显示
2
U
n
TM

当文件中存在曲线名信息,并且曲线名是按照行方式存放的情况下,选择该项。其中的曲线名
io

行号和单位行号分别对应文件的行信息,可以从上方的显示框中得到。
rs
AD

n 曲线名按列显示
e
V

当文件中存在曲线名信息,并且曲线名是按照列方式存放的情况下,选择该项。其中起始行号
LE

和终止行号用于定义相应的行信息,曲线名列号和单位列号分别对应文件的列信息。
Fo

n 曲线名称

在正确选择了曲线名存放信息后,曲线名称中将显示相应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文本数
据没有输出的深度说明,如图 3-9、图 3-10 所示。

图 3-9 文本数据(无深度说明)

User Guide For LEAD®


3.2 数据转换
23

图 3-10 文本数据(有深度说明)

e
此时需要在曲线名称前手工加上深度标识名(如:DEP)
,以保证数据与曲线名之间的一一对应。

id
如图 3-11 所示。

Gu
图 3-11 手工添加“深度”标识名

n 单位名称
r
se
.0
设置单位名称。
2
U

n 数据开始行号
n
TM

io

用于定义数据的起始行信息。
rs
AD

n 起始深度/终止深度/采样间隔
e
V

设置数据解编的起始深度/终止深度/采样间隔。
LE

r
Fo

图 3-12 有深度说明的文本数据示例

n 学习

在正确填写了以上选项后,点击 学习按钮,对该文件进行预扫描,并在下方的对话框中显示学
习结果,如果学习结果正确,点击确定按钮,确认学习结果并开始解编。

A、 有深度说明的文本数据,数据的格式如图 3-12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 格式转换
24

分析可知,第一行为曲线名,从第二行起为相应的数据记录,因此在对话框中选择曲线名按行
显示,曲线名行号填写为 1,数据开始行号填为 2。

因为在曲线名行中已经给出了“DEP”标志,所以不需要手工添加深度标识名,点击学习按钮,
将显示每条曲线的起始和结束信息。验证了信息的正确性后,点击确定按钮,开始曲线转换。

B、没有深度说明的文本数据,数据的格式如图 3-13 所示:

e
id
Gu
r
se
图 3-13 没有深度说明的文本数据示例

.0
2
分析格式可知,文件中曲线名称是按列存放的,在对话框中选择曲线名按列显示,并填写正确
U

的起止行号信息,在本例中为 1 和 12,填写正确的数据开始行号 14。


n
TM

io

由于曲线名称中没有深度信息,因此需要手工添加深度标识(如“Dep”),点击学习按钮,将
rs
AD

显示每条曲线的起始和结束信息。验证了信息的正确性后,点击确定按钮,开始曲线转换。
e

3.2.4.5 LAS 格式输出时产生的文件


V
LE

当您选择的曲线数据中含有不一致的深度采样间隔时, LAS 格式输出时会出现产生了多个文件


r
Fo

的情况。这是由于 LAS 格式限制了单个文件中只能采用一种深度采样标准,如果原始数据存在多种


采样深度,为了保证输出正确,采用了在文件名中加入采样信息的办法来进行区别。如:文件名
_0.125.txt。

3.2.4.6 输出为其它格式

目前还不能支持输出成其它文件格式,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请与 LEAD 软件开发小组联系。

3.3 智能解编
智能解编界面如图 3-14 所示。

图 3-14 智能解编

User Guide For LEAD®


3.3 智能解编
25

3.3.1 数据解编

图 3-15 数据解编菜单

3.3.1.1 模块设置
目前模块设置可支持 32 种数据解编格式的自动识别,提供了 32 种数据解编模块。点击【数据
解编è模块设置】,弹出 解编模块选择 对话框,,如图 3-16 所示。

e
n 解编模块列表

id
由于磁带格式的多样化,其判断顺序十分重要。平台将判断顺序的安排交给用户,将自已常用

Gu
的格式排在前面,既加快了解编速度也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自动判别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为了达到快速识别,将最可能出现的模块放在最上面,不太可能
的模块放在下面或根本就不选择。在自动识别中很少会出现误判,如果出现误判则应调整模块的上
下顺序,将误判的模块移到最下面。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3-16 解编模块选择

√ 为您选中的解编模块,程序解编时将按照所选中解编模块列表的顺序识别测井数据的记录格
式。

3.3.1.2 数据转换

选择【文件è打开数据文件】或快捷键 ,程序开始自动浏览识别,如果在格式说明模块库
中找到与数据文件相吻合的格式模块,就会自动弹出 数据转换 对话框,如图 3-17 所示。

在 数据转换 中选中需要进行转换的测井曲线和文件的输出路径,并填写与之相关的信息,点击
开始转换 ,完成数据解编并输出为 CIF 格式(或 WIS 格式)后返回主窗口。

输出路径:选择输出文件的路径。

输出格式:选择输出文件格式为,CIF 格式或者 LEAD 平台定义的 WIS 格式。

公司名:设置输出文件的公司名。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 格式转换
26

井名:设置输出文件的井名。

数据格式:设置输出文件的数据格式。

曲线条数:设置输出文件的曲线条数。

深度点数:设置输出文件的深度点数。

开始转换:完成全部设置,开始数据转换。

e
id
Gu
r
se
.0
图 3-17 数据转换
2
U

3.3.2 格式分析
n
TM

io

当遇到无法正确识别的数据时,首先检查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解编模块,并重新设置 解编模块选
rs

择 中的解编模块列表,如图 3-18 所示。如果是不支持的格式,则需要根据您对测井数据文件进行


AD

格式分析,并产生新定义的格式说明模块,利用【数据解编è模块设置】,可以将新模块增加到格式
V

说明模块库中,完成对新数据格式的添加并正确解编。
LE

r
Fo

图 3-18 文件格式分析

文件格式分析 由四部分组成:文件描述、文件头描述、曲线描述、曲线块描述。如图 3-19、图


3-20、图 3-21、图 3-22 所示。根据您对要解编的数据格式的理解,输入相应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格
式的分析,当您将该格式识别的结果保存后,在以后进行相同的数据格式解编时就不再需要进行该
数据格式的分析学习过程了。

3.3.2.1 文件描述
设置输入格式文件、测试数据文件、输出格式文件名称,在文件头基本信息中填写格式分析数
User Guide For LEAD®
3.3 智能解编
27

据格式名称、标题块长度、文件标识、标识位置和数据代码等信息。点击测试,测试是否符合这些
基本要求。

e
id
Gu
图 3-19 文件描述

3.3.2.2 文件头描述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3-20 文件头描述

n 起始深度/结束深度/公司名/井名/采样间隔/曲线条数/块长度/块样点数/采样长度

设置文件头起始深度/结束深度/公司名/井名/采样间隔/曲线条数/数据块长度/块中深度点数/每条
曲线块长度的位置、长度、代码、数值。

n 最大条数

在文件头描述最大条数设置为 0 时(即解编对象文件头信息没有最大曲线条数定义),可键入适当
值;在最大条数设置不为 0 时(即解编对象文件头信息没有最大曲线条数定义),最大曲线条数的键入
值不起作用。

3.3.2.3 曲线描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 格式转换
28

e
图 3-21 曲线描述

id
n 单条曲线

Gu
双击曲线描述窗口下的曲线名信息,则在上面的单条曲线描述中自动读入该条曲线的曲线名/单
位/位置/长度/步长/起始深度/结束深度/乘法校正因子/加法校正因子/采样间隔/代码/块样点数/起始时
间/时间间隔的信息。

乘法因子:使用曲线线性计算乘法校正因子。缺省值为 1。
r
se
.0
加法因子:使用曲线线性计算加法校正因子。缺省值为 0。
2
U

增加/修改 /删除 :增加/修改/删除曲线描述窗口选中的单条曲线信息。


n
TM

io

3.3.2.4 曲线块描述
rs
AD

n 曲线信息
e
V

自动显示当前曲线块指定项目名的位置/长度/最大数/步长/乘法因子/加法因子/代码/相对地址代
码。代码/相对地址代码可通过下拉框选择相应的选项。
LE

r
Fo

乘法因子:使用曲线线性计算乘法校正因子。缺省值为 1。

加法因子:使用曲线线性计算加法校正因子。缺省值为 0。

图 3-22 曲线块描述

3.3.3 问与答
3.3.3.1 无法正确识别解编模块

请检查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解编模块。重新设置模块设置中的解编模块列表。

User Guide For LEAD®


3.3 智能解编
29

3.3.3.2 系统无法解编数据格式
智能解编程序中虽然提供了大量数据格式的解编模块,但是很难保证支持所有格式。需要用户
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添加新格式的描述,才能真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4.1 综述
31

4. 数据编辑

4.1 综述
数据编辑是基于 CIF333 文件格式的综合操作程序。属于 LEAD 软件的数据管理部分。

数据编辑主要功能包括:井信息、井操作、曲线操作、曲线计算、常规数据、阵列数据、离散
数据、打包解包。数据编辑界面如图 4-1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4-1 数据编辑
rs
AD

4.2 井操作
e
V

4.2.1 创建新井
LE

r
Fo

,显示 创建新井 对话框,如图 4-2 所示。


点击【井操作è创建新井】

设置好井名、起始深度/结束深度、深度间隔、深度单位、创建位置等信息,点击创建(N)。
新井数据均初始化为-9999.0。

图 4-2 新建井

4.2.2 打开井
选择 井数据或者点击【井操作è打开井】,弹出 打开井文件 对话框。如图 4-3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4 数据编辑
32

在井列表中选择合适的井文件(*.CIF)打开。打开井文件 对话框的默认目录是 Workspace 目录。

e
id
Gu
图 4-3 打开井文件

4.2.3 井操作

r
井操作执行井内和井间的曲线操作,井操作界面如图 4-4 所示。对话框左侧列表显示当前井的
se
.0
所有数据曲线(按照英文字母名称排序)
。对话框右边可以选择当前的数据曲线操作形式,可以在复
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之间选择和切换。双击左边的曲线名,自动将相应的曲线名称添加至右边选
2
U

中的操作项。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4-4 井操作

n 复制移动

待操作曲线列表 :列出当前要进行复制移动的数据曲线名称,如果是多条待操作曲线,则用“,”
进行分隔。

目标井:支持井间操作,用来选择目标井。如果只是在井内操作则选择当前井,该项必须选择,
不能为空。

操作更名曲线列表:更改待操作曲线复制移动以后的曲线名,更改后的曲线必须与待操作曲线
列表一一对应,曲线数量必须一致。

原始深度:曲线的复制移动直接选用曲线的原始深度。

指定深度:仅复制移动曲线指定的起始和终止深度段内的数据,可以用来做曲线的拼接。

操作选项:选择删除原始曲线,则在曲线复制后自动删除原始曲线。

User Guide For LEAD®


4.2 井操作
33

在设置了指定深度时,选择目标曲线设为当前深度,可以把目标曲线原始深度改变为当前指定
的深度段。

n 删除

待操作曲线列表:列出当前要进行删除的数据曲线名称,如果是多条待操作曲线,则用“,”进
行分隔。

n 重命名

原始名:仅支持单条曲线。重命名原始目标曲线。

e
目标名:重命名的目标曲线名。

id
n 新建曲线

在图 4-4 井操作中, 点击 新建曲线,弹出 新建曲线 对话框,如图 4-5 所示。可以设置新建曲

Gu
线的名称、数据维数、要创建曲线的类型、是否要覆盖已存在的文件名、要添加的附加信息。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4-5 新建曲线
LE

r
Fo

曲线名:命名新建曲线的曲线名。

数据维数:命名新建曲线的数据维数。默认数据最大维数为 4 维。在数据格式中自动添加数据
维数信息。

数据格式:自动添加数据维数信息。数据每一维的信息自动显示在下面的数据格式显示框中,
您根据需要添加改写数据的格式、单位、数据类型、数据的长度、每次采样的数量、每次写入文件
的数量、最大值、最小值、采样间隔,如果您对这些信息未进行改动,系统将自动取为缺省值。

创建曲线类型:命名要新建曲线的类型为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还是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
同时创建。

文件存在覆盖:如果要新建的文件名已存在,是否要覆盖已存在的文件名。

附加信息:在附加作息框中添加新曲线的附加信息。

快捷表格创建:如果要为新建曲线创建一个表格信息,点击快捷表格创建,弹出 新建曲线(预
定义类型) 对话框,如图 4-6 所示。

在创建类型列表中点击要创建的表格类型,当前类型子项列表中自动显该类型表格包含的信息。
输入曲线名称,将按照指定类型定义创建新的曲线数据。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4 数据编辑
34

e
图 4-6 新建曲线

id
4.2.4 井信息查看

Gu
打开井数据以后,在井信息对话框的左边显示了当前井的数据列表,并将井数据按照维数(请
参见关于 CIF 数据格式)进行分类,见表 4-1 说明。

r
表 4-1 曲线数据分类
se
.0
维数 曲线数据分类说明
二维 井数据只有深度和数据两种维数。在一个深度点上只有一
2
U

(单点) 个数据值,数据必须是连续采样的。
n
TM

io

二维 井数据只有深度和数据两种维数。在一个深度点上有大于
(多点) 一个的数据值,数据必须是连续采样的。
rs
AD

井数据有深度、时间和数据等三种维数(或者其他维信息)。
e

三维
数据必须是连续采样的。
V

四维 井数据的维数为四维,主要用来存储离散数据和表格。
LE

r
Fo

曲线列表及信息如图 4-7 所示。点击井信息对话框左边的曲线名,右边表格中会自动显示该曲


线的曲线名称、数据类型、曲线维数以及曲线附加信息。

图 4-7 曲线列表及信息

曲线维信息包括:名称、单位、数据类型、每个数据点长度、每次采样数量、每次写入文件数
量、最小值、最大值和采样间隔信息;一般情况下曲线第一维为深度信息,最后一维为曲线信息。

4.3 曲线操作
4.3.1 曲线操作

User Guide For LEAD®


4.3 曲线操作
35

用于修改井内曲线信息。曲线操作分为采样间隔设置、深度设置、滤波平滑和曲线合并分解四
个部分,如图 4-8 所示。

图 4-8 曲线操作

常规数据列表为当前井所有曲线的列表及曲线的详细信息,包含起始深度、终止深度、采样间
隔、数据维数、是否写入数据信息。当鼠标停在左边曲线名列表上时,会出现曲线选择快捷键提示
信息。如图 4-10 所示。选中要进行操作的曲线名,再选择要执行相应的曲线操作。

e
id
Gu
r
se
.0
2
U

图 4-9 采样间隔设置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4-10 曲线列表快捷选择提示
Fo

4.3.1.1 采样间隔设置

采样间隔设置页面如图 4-9 所示。

采样间隔:将要设置的采样间隔,单位为曲线自带的深度单位。

设置采样间隔:点击 设置采样间隔,按照设定的采样间隔数值对选中的曲线进行处理。

整型数据的有符号和无符号转换:用于转换整形数据体的有符号和无符号数据记录格式。有的
数据采用无符号整型进行数据记录(如全波数据等),但是在其他软件中可能只提供了有符号整型方
式的读写,这样会导致数据的读写错误,通过此项处理可以避免该错误的发生。

极值检测:自动搜索曲线数据的最大和最小值并写入到头文件中。

异常点剔除:自动将曲线数据中出现的异常测量值剔除掉。如在测井过程中出现丢失的数据点
(-9999)等异常测量值,这一功能会根据上下测量数据自动线性插值,从而修正这些异常值。

4.3.1.2 深度设置
用来设置曲线数据对象的深度范围,可以实现曲线的直接平移、截取和扩展深度范围。如图 4-11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4 数据编辑
36

e
id
图 4-11 深度设置

深度偏移:根据指定的向上偏移或向下偏移,以及深度偏移量对选定曲线进行校正,偏移量相

Gu
对于原始深度。

设置深度:将曲线数据设置为新的深度范围。

r
深度反转:根据需要实现测井数据按照深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反转。点击深度反转实
se
现曲线数据的深度设置。

.0
4.3.1.3 滤波平滑
2
U
n
TM

滤波平滑页面如图 4-12 所示。提供了:三点均值滤波、五点均值滤波、七点均值滤波、九点均


io

值滤波、三点中值滤波、五点中值滤波、七点中值滤波和九点中值滤波等多种滤波平滑方法。
rs
AD

e
V
LE

r
Fo

图 4-12 滤波平滑

User Guide For LEAD®


4.3 曲线操作
37

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滤波系数文件。点击定义文件,自动弹出定义文件的文本编辑器,在定
义文件 filterdef.ini 中,FACTOR_2 表示当前二维滤波系数,FACTOR_3 表示当前三维滤波系数,如
图 4-13 所示。

n 三维数据类型

普通形表示此数据为一般的三维测井数据,每行数据的开始点和最后点之间没有联系。

循环形(井周)表示此数据为每行数据的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是相互连接的循环数据,如井
下电视,声成像等。

输入曲线:待滤波的输入曲线,仅处理单条曲线。

e
输出曲线:待滤波的输出曲线,仅处理单条曲线。

id
滤波开始深度/滤波终止深度:滤波支持给定的深度设置,您可以设置要滤波的曲线深度与结束

Gu
深度,在设置的深度范围外不进行滤波操作。单位与曲线的深度单位一致。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4-13 滤波因子定义

4.3.1.4 曲线合并分解
实现井数据二维和三维数据之间的转换,可以由多条二维数据曲线合并成一条三维数据曲线,
也可以由一条三维数据曲线分解成若干条二维数据曲线。曲线的组合和分解功能可在曲线组合和曲
线分解之间进行选择切换。如图 4-14 所示。

n 曲线组合

双击常规数据列表中的曲线名,自动添加曲线名到曲线列表中,多条曲线名之间用“,
”进行分
隔。设置组合曲线为组合后的输出曲线名。

n 曲线分解

双击常规数据列表中的曲线名,自动添加待分解的曲线名到分解曲线中。

选择所有阵列时,将三维曲线按照实际维数进行分解,曲线分解后生成的数据与三维曲线的实
际维数相等。

选择阵列号时,选择并输入三维曲线的维数。n 表示指定维数,m-n 表示从 m 维到 n 维数据


(m<n)。
如:1,3-4,7,19-23。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4 数据编辑
38

选择规则阵列时,可对起始阵列、终止阵列和阵列间隔的选择。

e
id
Gu
图 4-14 曲线合并分解

在重命名列表中设置分解后的曲线名,曲线名之间用“,”进行分隔,个数必须与输出“阵列号”
中定义的维数数目一致。

r
se
4.3.2 曲线计算

.0
曲线计算页面如图 4-15 所示。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4-15 曲线计算

公式编辑框:当前计算的表达式,可以从变量列表和运算符号列表中添加,也可手工输入。

变量:作为计算的变量的曲线名。

1.双击二维曲线列表列表中曲线名或选中曲线名点击 ,自动添加曲线名到变量列表框中,
选中曲线名 执行反向操作;

2.双击变量列表框中曲线名或选中曲线名点击 ,自动添加曲线名变量到批量变量列表框中,

选中曲线名 执行反向操作;

3.双击变量列表框中曲线名向公式编辑框中自动添加曲线名变量。所有公式编辑框中的变量必
须在变量列表框中出现,否则此曲线计算公式将无法识别。

选中变量列表框中的曲线名,点击增加变量,向公式编辑框中添加变量名。

批量变量:按照公式编辑框中的公式计算时,将“BATVR”批量变量符号依次替换为批量变量
列表框(BATVR)中的每一个变量,分别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User Guide For LEAD®
4.3 曲线操作
39

表 4-2 支持运算符号列表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 加运算 IF(lE, nE1, nE2) 如果
- 减运算 MAX(nE1, nE2 {, nE3 ...}) 最大值
* 乘运算 MIN(nE1, nE2 {, nE3 ...}) 最小值
/ 除运算 ABS(nE) 绝对值
^或者** 指数运算 EXP(nE,nE) 指数
% 取模 INT(nE) 取整
$ 比较 LOG(nE) 对数

e
= 等于 LOG10(nE) 10 为底对数

id
== 逻辑比较 MOD(nDividend, nDivisor) 取模
!= 或者# 不等于 ROUND(nE, nDecimalPlaces) 取整

Gu
> 大于 SQRT(nE) 开方
>= 大于等于 SIN(nE) 正弦
< 小于 COS(nE) 余弦
≤ 小于等于 TAN(nE)
r 正切
se
! 或者 NOT 逻辑非 ATAN(nE) 余切

.0
AND 逻辑和 PI() π
2
U

OR 逻辑或
n
TM

io

点击增加批量变量 ,向公式编辑框中添加“BATVR”符号,也可以在公式编辑框中手工输入
rs

“BATVR”符号。
AD

运算符号:点击增加运算符,向公式编辑框中添加选中的运算符号和函数符号,也可以在公式
V

编辑框中手工输入。如表 4-2 所示。


LE

r
Fo

计算开始深度/计算结束深度:输入要计算的曲线的开始深度和结束深度,如果输出曲线名已存
在,将重新设置曲线的深度范围。

输出曲线名称:按照公式编辑框中的公式计算输出曲线,如果批量处理变量的个数不唯一,则
输出曲线名称的个数与批量列表框中的变量个数一致,否则输出曲线名称个数为 1。

4.3.3 常规数据
完成对常规数据(二维单点曲线)的文本输出、数据点的线性插值、井数据修改编辑,并可对
修改编辑后的井数据效果进行回放显示。支持多条曲线同时编辑。常规数据页面如图 4-16 所示。

深度采样分类:列出当前井所有数据曲线的深度采样分类。

单点数据列表:单点数据列表中列出与深度采样分类中指定采样间隔一致的所有曲线,点击选
择需要显示或者要修改的曲线。

起始深度/终止深度:显示选中的常规曲线数据的原始起始深度和终止深度。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4 数据编辑
40

e
图 4-16 常规数据

id
显示起始深度/显示终止深度:拖动显起始深度和显终止深度之间的滑块,显示起始深度和显示
终止深度中自动显示常规曲线操作的深度,也可以手工填入需要显示或者修改的深度段(深度段必

Gu
须在起始深度与终止深度范围内)

数据载入:点击数据载入,在右边视窗中可以查看和修改选中曲线的数据。

r
数据回放:点击数据回放,自动调用综合绘图应用程序回放显示所载入的井数据曲线。
se
.0
文本导出:将右边表格中的数据输出为文本格式(*.txt)。

2
U

线性插值:Ctrl 键+鼠标箭头,在同一列上选择要进行插值的两个不相邻的点,点击线性插值,
n
TM

以线性插值的方式重新计算并修改两点间的数据。
io
rs

数据保存:点击 数据保存 ,将修改后的数据存储并覆盖到原数据文件中。


AD

4.3.4 阵列数据
V

完成井阵列数据(二维多点和三维曲线)的数据载入、数据文本导出、线性插值、数据保存 ,
LE

r
Fo

对修改编辑后的井数据效果进行 数据回放显示。阵列数据页面如图 4-17 所示。

图 4-17 阵列数据

阵列数据列表:选择 井数据 ,阵列数据列表中列出当前所有符合条件的曲线名列表。

阵列数:列出当前选中曲线具有的阵列数。

阵列号:点击阵列号单选按钮,输入三维曲线的阵列数。n 表示指定阵列数,m-n 表示从 m 到 n


维数据(m<n)。示例:1,3-4,7,19-23。

规则阵列:是阵列号的特殊情况。点击规则阵列单选按钮可进行起始阵列、终止阵列和阵列间
User Guide For LEAD®
4.3 曲线操作
41

隔的选择。

其它操作与常规数据的操作类似。

4.3.5 离散数据
离散数据如图 4-18 所示。

e
id
Gu
r
图 4-18 离散数据
se
.0
离散数据列表:离散数据列表列出当前所有符合条件的离散数据文本曲线名,点击选择需要显
示或修改的曲线,在右边视窗中自动显示相应文本曲线的数据。 2
U
n
TM

自动索引:选择右边视窗中数据表格中的单个单元格,或者相同列中的两个单元格,点击鼠标
io

右键,弹出自动索引菜单。
rs
AD

选择自动索引时,以该单元格上一行的单元格为基准加 1 为索引值,如果是第一行,则设为 1。
e
V

如选中两个单元格,则以 1 为递增值,设置两个单元格之间的所有内容。
LE

选择自动索引(识别大层)时,大层识别标志为上一层的终止深度与下一层的起始深度连接。
Fo

增加行/删除行:用于增加和删除文本的数据行。可对离散数据曲线进行修改编辑。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5.1 综述
43

第三部分 预处理

5. 深度校正

5.1 综述

e
深度校正属于 LEAD 环境的预处理部分,双击深度校正可以启动该程序。

id
在测井过程中,由于井眼情况、各种下井仪器的重量及几何形状、仪器与井壁的接触情况(如
仪器贴井壁、带扶正器或推靠器)
、电缆性能、测井速度以及操作方法等原因,使下井仪器在井内的

Gu
运行状况不同,引起各次测量时电缆受到的张力也不同,加上井口的各条曲线之间也会产生不同程
度的深度移动。实际记录的曲线在深度上的偏差主要是在某些井段上发生深度扩展、压缩或线性移
动所致。

r
直接应用有深度偏差的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可能使解释井段出现变厚、变薄或错位等情况,同
se
.0
时计算出的地质参数也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对测井数据进行深度校正,使同
一口井所有的测井数据之间有完全一致的深度对应关系,以满足数据处理对深度的严格要求,是测
2
U

井数据预处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n
TM

io

深度校正主要包括手动校深和自动校深。手动校深,是用目测的方法在待校正曲线上找出相似
rs
AD

或相同的曲线段,并把对应点进行连线作深度校正。自动校深则是应用相关方法计算校深线,进行
e

计算机自动校正。
V

5.2 功能介绍
LE

r
Fo

深度校正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中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5.2.1 处理菜单
深度校正的处理功能主要包括:编辑参数卡、校正操作、设置基准曲线和待校曲线的、添加和
删除校深线、设置校正属性(可同时对多条曲线校正)等。在视中点击鼠标右键弹出深度校正应用
程序的快捷菜单如下所示:

图 5-1 深度校正处理菜单 图 5-2 鼠标右键快捷菜单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5 深度校正
44

5.2.2 操作属性条
【查看è操作属性条】深度校正的操作工具条如图 5-3 所示。

手 刚 设 设 添 自 删 删 设 开 撤
动 性 置 置 加 动 除 除 置 始 消
校 校 为 为 校 添 校 所 校 处 校
正 正 基 待 正 加 正 有 正 理 正
准 校 线 校 线 校 属
曲 曲 正 正 性
线 线 线 线

e
图 5-3 深度校正快捷键说明

id
5.2.3 参数属性条

Gu
,弹出 校正参数卡 窗口。如图 5-4 所示。 校正参数卡 窗口通常位于主界
【查看è参数属性条】
面的左侧。主要用于对校深参数卡进行文本编辑。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5-4 参数卡编辑示意图

5.3 实例

图 5-5 深度校正案例示意图

5.3.1 加载井数据
User Guide For LEAD®
5.3 实例
45

图 5-6 文件菜单

e
5.3.1.1 打开井

id
【文件è打开井】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弹出 打开井 对话框,选择待校井的文件路径和井文

Gu
件名。系统调用缺省深度校正模板 depthcor.ptt 显示测井曲线。

5.3.1.2 保存为模板
【文件è保存为模板】,弹出 保存为绘图模板文件 对话框,可将当前的绘图文件保存为模板,

r
方便以后的调用。绘图模板的缺省保存位置在安装目录下的\system\template\深度校正。只有把模板
se
保存为 depthcor.ptt,下次打开井数据时才会缺省起作用,否则需要重新指定需要载入的绘图模板。

.0
5.3.1.3 载入模板 2
U
n
TM

【文件è载入模板】,弹出 载入模板文件 对话框,可将当前的井显示载入指定的绘图模板。


io

5.3.1.4 井管理
rs
AD

e
V

【文件è井管理】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弹出 井管理对话框 ,如图 5-7 所示。


LE

r
Fo

由于深度校正程序是针对单井数据来操作的,因此缺省情况下加载的数据只有一口井。当用户
有特殊需求需要加载多口井的数据时,就需要用到 井管理 ,在对话框的井文件列表中,第一个井文
件为待校井文件,一般情况下不要变动它的位置。

图 5-7 井管理对话框

5.3.2 深度校正参数卡

5.3.2.1 深度櫠正参数卡格式说明
深度校正参数卡中,节点[PROCESS_SECTION]后界于{ }之间的内容是参数卡的核心,也是用
户所关心的内容。其它部分是程序的内部配置信息,您可以不必更改。节点[PROCESS_SECTION]
的内容示例如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5 深度校正
46

[PROCESS_SECTION]

AC/AC1,SP
校深曲线及校深线
2055.03,2060.01

end

GR

e
2061,2062.2 校深历史记录

id
2090,2091.4 (最后一行末尾为校深时间)

Gu
end//Run at 2006-02-20 15:12:59

参数卡中:
r
se
AC/AC1,SP AC 为校正输入曲线,AC1 为校正后的输出曲线。如果校正输入

.0
曲线名与输出曲线名相同,则可将“/”和输出曲线名省略。SP 等效为 SP/SP。
2
U
n
2055.03,2060.01 分别代表基准深度和待校深度。
TM

io

end 校正结束符。
rs
AD

/Run at 2006-02-20 15:12:59 执行深度校正的运行时间提示。


e
V

5.3.2.2 参数卡编辑
LE

r
Fo

参数卡的编辑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1)参数属性条

【查看è参数属性条】,使参数属性条处于选中状态(打勾),将会在视窗口左边出现 校正参数
卡 编辑窗口,如图 5-5 中矩形框所示。

在视的下方有 载入 、 保存 和 保存并校正三个按钮。载入将放弃对当前参数卡内容的修改,重
新载入参数卡的内容;保存将参数卡的当前内容进行保存;保存并校正对参数卡进行保存的同时还
进行深度校正操作。

(2)文本编辑器

【处理è参数卡编辑】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程序将会自动启动文本编辑器载入当前参数卡,
用户可对该参数卡进行编辑。

5.3.3 刚性校正
5.3.3.1 手动校正
手动校正即可视化刚性校正。可通过三种方式启动可视化校正方式:

(1)在主菜单中点击【处理è手动校正】;

(2)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选择手工校正;

User Guide For LEAD®


5.3 实例
47

(3)在操作工具条中点击 (如果工具栏中未出现操作工具条,通过【查看è操作工具条】,
将其激活)

进入可视化校正状态后,进行如下操作:

(1)将鼠标移动到待校曲线体上,鼠标的形状将由正常的箭头变为 ;

(2)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并移动鼠标,曲线体将随鼠标上下移动;

(3)释放鼠标左键,弹出对话框如图 5-8 所示,点击是(Y)将保留目前的校正,点击否(N)


将取消目前的校正操作。

e
id
Gu
图 5-8 手动校正量确认对话框

5.3.3.2 批量刚性校正
r
se
有三种方式可启动批量刚性校正: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5-9 批量刚性校正量输入对话框

(1)在主菜单中点击【处理è刚性校正】;

(2)在工具栏中点击 ;

(3)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选择刚性校正。启动 刚性校正对话框 ,如图 5-9 所示:

点中所要校深曲线后的编辑框,输入要设置的校正量;也可在曲线列表最下部的输入校正量,
把所有的曲线设置成相同的校正量。

5.3.4 弹性校正
5.3.4.1 设置基准曲线和待校曲线

选中要操作的曲线对象,通过四种操作均可将该曲线设置基准曲线: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5 深度校正
48

(1)在工具条中点击快捷键 ;

(2)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选择设置为基准曲线;

(3)键盘输入 Alt+B;

(4)在主菜单中点击【处理è设置为基准曲线】

曲线设置成功后,将在曲线显示名后自动添加设置标识[基准曲线]。

重复上述步骤,可取消该基准曲线的设置,同时曲线名后的文本“[基准曲线]”将自动消失。

重复相同的操作步骤设置待校曲线,待校曲线的快捷键为 ,键盘输入 Alt+C。

e
5.3.4.2 添加校正线

id
(1)手工添加校深线

Gu
四种方式可填加手工添加校深线,点击鼠标右键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添加校正线、或在工具条
中点击快捷键 、键盘输入 Alt+A,程序将进入手工添加状
、或在主菜单中【处理è添加校正线】
态。

r
选中视中曲线,在需要添加校正线的深度按下鼠标左键,将会在该深度添加一水平校正线。如
se
.0
果此时不释放鼠标左键并上下移动,校深线的两个端点中,离鼠标单击点远的一端将会随鼠标一起
上下移动。最后释放鼠标左键,添加结束。
2
U
n
TM

(2)自动添加校正线
io

三种方式可填加自动添加校正线,点击鼠标右键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自动添加校正线、或在工
rs
AD

具条中点击 、或主菜单中【处理è自动添加校正线】,程序将启动自动添加校正线。
e
V

如果当前绘图文档中已添加有校正线,此时程序将会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删除当前存在的校
LE

正线。点击取消 将会终止添加,点击 确定会弹出 自动设置特征线属性 对话框。如图 5-10 所示。


Fo

图 5-10 自动校正对话框

设定合适的对比窗长(深度单位)
、对比范围(深度单位)和校正曲线相关类型后,点击确定,
完成自动添加校正线。

自动添加校正线采用相关对比法,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类型。正相关是指两曲线形状基本
一致,负相关是指两曲线的形状正好相反。

对比窗长(深度单位)的选择原则是:如果想在整体上进行粗校,对比窗长的值要设置得大一
些;如果要进行精细校正,值要设置得小些。

对比范围(深度单位)的选择原则是:对比范围就是两曲线可能出现的最大深度差。

User Guide For LEAD®


5.3 实例
49

图 5-11 手动校正线编辑示意图

(3)手动校正线的可视化调整

校正线的整体移动:将鼠标移到校正线上,鼠标将变为带上下箭头的手形鼠标,按下鼠标左键,

e
校正线将会随鼠标一起上下移动。如图 5-11 所示。

id
校正线两端位置的调整:将鼠标移到校正线的两端,鼠标将变为上下箭头,并提示相应的基准
深度和校正深度,按下鼠标左键并上下移动,校正线端点的深度也做相应移动。

Gu
快捷键操作:按下 Ctrl+ ↑(↓ )键将会微调校正线的基准曲线端点的深度,按下↑(↓)键
将会微调校正线的待校曲线端点的深度。

鼠标设置校正线后,自动添加进校正参数卡中。
r
se
.0
5.3.4.3 删除校正线
四种方式可删除校正线:当前选中的校正线变为红色,点击快捷按钮 2 、或主菜单【处理è删
U
n
TM

除校正线】、或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选择删除校正线、键盘输入 Alt+D,删除的当前选中的校正线。
io

主菜单【处理è删除所有校正线】或快捷按钮 ,或点击鼠标右键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
rs
AD

所有校正线、删除文档中所有的校正线。
e
V

5.3.4.4 选中校正线
LE

选中校正线有两种方法:
Fo

(1).移动鼠标到校正线上,如果鼠标出现手形鼠标 ,点击鼠标左键,选中的删除校正线变
为红色。

(2)在绘图文档中点击鼠标左键拖动选择一个矩形框,放开鼠标左键后,落在矩形框中间的校
正线都会被选中而变为红色。注意:校正线要全部落在矩形框内。

5.3.4.5 同时多条曲线的深度校正

点击主菜单【处理è设置校正属性】 、或快捷按钮 、或点击鼠标右键后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


置校正属性,弹出 深度校正设置对话框 ,如图 5-12 所示。可以同时对多条曲线按同样的校正参数
执行深度校正。

在 深度校正设置对话框 中,选中要校正的曲线名,如果要为该曲线设置与输入曲线不一样的输
出曲线名,可在输出曲线中输入新的曲线名,点击设置完成输出曲线名的设置。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5 深度校正
50

e
id
图 5-12 设置文档校正属性对话框

5.3.4.6 执行校深

Gu
点击【处理è开始处理】、或快捷按钮 、或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选择执行校深,将按用户
设置好的校正线执行校深,并自动刷新曲线的绘图显示。深度校正的最终执行结果会在消息终端窗
口显示。

r
se
执行校正处理时,如果井数据的首尾未设置校正线的井段(即井口到第一条校正线、最后一条

.0
校正线到井底),将做刚性平移。
2
U

5.3.4.7 撤消校深
n
TM

io

如果想撤消刚才的校正处理,点击【处理è撤销校正】、或快捷按钮 、或点击鼠标右键菜单,
rs

选择撤消校正,取消前一次的校正处理。
AD

目前提供深度校正的撤消次数为 1 次。
V

5.3.4.8 清除校正中间文件
LE

r
Fo

进行深度校正后, 如 GR 曲线被校正后,
被校正曲线会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备份, GR 备份为 GR%1,
而 GR 曲线存储新的校正结果,如果对 GR 进行第二次校正,GR%1 自动备份为 GR%2,GR 备份为
GR%1,而 GR 曲线存储新的校正结果,当进行撤销操作时,删除 GR 曲线,将 GR%1 还原为 GR,
GR%2 还原为 GR%1,以此类推。

清除校正中间文件功能是清除当前井所有带%的曲线,此删除是不可恢复的。

User Guide For LEAD®


6.1 综述
51

6. 曲线拼接

6.1 综述
曲线拼接属于 LEAD 环境的预处理部分,双击曲线拼接可以启动该程序。

曲线拼接是数据预处理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由于多次完井或同一次完井的多次测量,或为去掉
仪器遇阻遇卡的井段,需要将多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拼接,最后形成一条完整的测井曲线。

e
拼接时,可在绘图窗口内的两条测井曲线间交互式进行深度的移动和选择拼接点,也可在编辑
框中直接输入拼接深度点,同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批次拼接曲线(即按相同的拼接点拼接其它曲线)。

id
如果是要完成两口井之间曲线的拼接,则一口井为目标井,作为最终拼接结果的存放位置;另

Gu
一口为拼接井,作为拼接的数据源,该曲线将被拼入目标井。在拼接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曲线数据
的压缩、拉伸及深度移动。

拼接完成后,将自动在拼接点做三点数据平滑。

6.2 功能介绍 r
se
.0
曲线拼接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中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6-1 曲线拼接程序启动界面

6.2.1 文件菜单和处理菜单

图 6-2 曲线拼接的文件菜单和处理菜单

曲线拼接的操作主要有:打开目标井、打开拼接井、开始处理、撤销拼接、移动目标井起始深
度、移动目标井终止深度、移动拼接井起始深度、移动拼接井终止深度等操作选项。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6 曲线拼接
52

6.2.2 操作工具条
,显示曲线拼接的操作快捷按钮,说明如图 6-3 所示。
点击主菜单【查看è操作工具条】

移 移 移 移 开 撤
动 动 动 动 始 销
目 目 拼 拼 拼 拼
标 标 接 接 接 接
井 井 井 井
起 终 起 终

e
始 止 始 止

id
深 深 深 深
度 度 度 度

Gu
图 6-3 曲线拼接的操作工具条说明

6.2.3 参数属性条

r
,在主界面的左侧弹出 拼接参数 设置窗口。如图 6-4 所示。
【查看è参数属性条】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6-4 拼接参数示意图

6.3 实例
6.3.1 加载井数据

6.3.1.1 打开目标井

点击【文件è打开目标井】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弹出 打开井 对话框,选择目标井的文件路


径和井文件名。系统将调用缺省绘图模板 CurveCmb.ptt 显示测井曲线。

缺省情况下,目标曲线为自然伽马(GR),目标拼接深度段为全井段。目标曲线所在道的背景
User Guide For LEAD®
6.3 实例
53

色将以粉红色( )醒目标示该井段。

6.3.1.2 打开拼接井

点击【文件è打开拼接井】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弹出 打开井 对话框,选择拼接井的文件路


径和井文件名。

缺省情况下,拼接曲线为自然伽马(GR),拼接深度段为全井段。拼接曲线所在道的背景色将
以浅蓝色( )醒目标示该井段。

6.3.2 拼接参数设置
点击【查看è参数属性条】
,使参数属性条处于选中状态(√),将会在视窗口左边出现 拼接参

e
数 编辑窗口。

id
6.3.2.1 目标井信息输入

Gu
在目标井信息中,点击井路径 ,选择要进行曲线拼接的井名,从目标曲线下拉列表中选择目标
曲线,输入目标起始深度和目标终止深度,拼接深度段(也可通过鼠标的交互方式输入要拼接的深
度段)。

r
刚性拼接:是指目标井深度段的长度与拼接井深度段的长度是相等的,即拼接过程中不拉伸或
se
.0
压缩,是数据的刚性平移。

6.3.2.2 拼接井信息输入 2
U
n
TM

拼接井信息与目标井信息的内容基本一致,操作方法是类似的。
io
rs

在拼接井信息中,从拼接曲线下拉列表中选择拼接曲线,输入拼接起始深度和拼接终止深度,
AD

拼接深度段(也可通过鼠标的交互方式输入要拼接的深度段)。
e
V

6.3.2.3 批次拼接曲线信息输入
LE

r
Fo

批次拼接曲线是指按相同的拼接点同时拼接其它曲线。操作过程如下:

在批次拼接曲线信息中点击增加 ,在列表框中将增加一个新表项。点击新表项中的目标曲线子
项,可以编辑输入目标曲线,也可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已有的曲线。按同样的方法编辑拼接曲线子项。
(见图 6-4 所示)。

在列表框中将选中某一表项,点击删除,可将列表框中的选中项删除。将所有的批次拼接曲线
输入结束后,点击保存,保存输入信息。

6.3.3 曲线拼接
6.3.3.1 显示拼接效果
拼接参数设置好后,还需要将对应的目标曲线和拼接曲线显示在视中,便于交互编辑拼接深度
点和查看拼接效果。

缺省情况下左道为目标曲线道,右道为拼接曲线道,如果曲线未显示在图中,可双击道中的曲
线对象,修改相关属性(参见综合绘图的相关部分)。

对修改好的绘图也可保存为绘图模板,可以再次载入调用。

6.3.3.2 保存为模板
点击【文件è保存为模板】,弹出 保存为绘图模板文件 对话框,可将当前的绘图保存为模板。
绘 图 模 板 的 缺 省 保 存 位 置 在 安 装 目 录 下 的 system\template\ 曲 线 拼 接 。 只 有 把 模 板 保 存 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6 曲线拼接
54

CurveCmb.ptt,下次打开井数据时才会缺省调用该模板;否则需要指定载入绘图模板。

6.3.3.3 载入模板
【文件è载入模板】,弹出 载入模板文件 对话框,可为当前的绘图载入绘图模板。

6.3.4 拼接深度段的交互输入

e
图 6-5 拼接深度点编辑示意图

id
通过以下操作方式,可在绘图视中交互修改拼接深度段:

Gu
(1)将鼠标移到拼接点所在深度线上(如图 6-5 所示),鼠标将变为上下箭头,按下鼠标左键
不释放并上下移动,拼接点将会随鼠标一起上下移动。

(2)点击【处理è移动目标起始深度】或快捷按钮 ,鼠标将自动移动到目标曲线的起始深

r
度线上,此时移动鼠标,目标曲线的拼接点将会随鼠标一起移动,移动到所需深度后,点击鼠标左
se
键,停止移动。这种操作方式能快速将目标起始深度快速移动到视的可见范围内。

.0
通过类似的操作方式,还可移动其它的深度: 2
U
n
TM

点击【处理è移动目标终止深度】或快捷按钮 ,移动目标曲线的终止深度;
io
rs

点击【处理è移动拼接起始深度】或快捷按钮 ,移动拼接曲线的起始深度;
AD

点击【处理è移动拼接终止深度】或快捷按钮 ,移动拼接曲线的终止深度。
V
LE

(3)将参数属性条中的刚性拼接选中后,当移动拼接曲线的拼接深度点时,目标曲线的拼接深
Fo

度点也将作相应移动,以保证两者的拼接长度一致(即刚性平移)
;反之,当移动目标曲线的拼接深
度点时,拼接曲线的拼接深度点也将作相应移动。

(4)当拼接点的起始深度大于终止深度时,拼接深度段将自动反转,即起始深度与终止深度相
互交换。

6.3.5 执行拼接
编辑好拼接参数后,点击【处理è开始处理】或快捷按钮 ,将按用户设置好的拼接参数进
行曲线拼接。

6.3.6 撤消拼接
如果想撤消刚才的曲线拼接,点击【处理è撤销拼接】
、或快捷按钮 ,取消前一次的校正处
理。

目前可执行撤消的次数为一次。

User Guide For LEAD®


7.1 综述
55

7. 交会图

7.1 综述
交会图属于 LEAD 环境的预处理部分,双击交会图可以启动该程序。

交会图技术,是数理统计方法中的一种形式,它在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中,已越来越广泛地得
到应用。事实上,它已成为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数字处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是测井解释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e
id
交会图是用于表示地层的测井参数之间关系的图形。在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中,常用的交会图有:
交会图图版、频率交会图与 Z 值图、直方图等。测井分析家常用它们来检查测井曲线质量、进行曲线

Gu
校正、鉴别地层矿物成分、确定地层的岩性组合、分析孔隙流体性质、选择解释模型和解释参数、计
算地层的地质参数、检验解释成果及评价地层等,用途十分广泛,成为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必不可少
的强有力的工具。

r
交会图分析程序能对单井、多井或单井多井段的测井数据,按解释人员的要求绘制各种交会图,
se
能完成测井解释中常见的交会问题:确定地层解释岩性组合,划分解释井段,确定解释模型;确定进

.0
行定量计算所必需的解释参数,如 Rw、Rmf、M、N 等;进行泥质和油气影响校正;检验解释结果
2
U

的可靠性;检验和控制测井资料的质量,确定曲线的附加校正值等。
n
TM

io

交会图分析程序为解释人员提供了一种数据质量快速检验和校正的工具。本程序能够实现以下功
rs

能:
AD

n 测井数据的快速交会
V

n
LE

频率交会图、直方图、Z 值图等多种图件绘制
r
Fo

n 多种数据校正方式

n 多个图件同时显示输出

n 多种图像格式输出交会图

7.2 方法原理
7.2.1 交会图图版
交会图图版是用来表示给定岩性的两种测井参数关系的解释图图版。它们都是根据纯岩石的测井
响应关系建立的理论图版,是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的依据。目前常用的交会图图版主要有:

A、岩性—孔隙度测井交会图图版;

B、用于识别地层岩性的 M—N 和 MID 交会图图版;

C、用于鉴别地层中粘土矿物及其他矿物的交会图图版等。

其中 M-N 交会图中的 M、N 的定义分别如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56

Dt f -Dt Dt f -Dt ma
M= ´0.01 = ´0.01
ρ b -ρ f ρ ma -ρ f
FN f -FN FN f -FNma
N= =
ρ b -ρ f ρ ma -ρ f

,中子的单位为 p.u(%)
公式中:声波的单位为英制(微秒/英尺) ,密度的单位为克/立方厘米。

7.2.2 频率交会图和 Z 值图
7.2.2.1 基本概念

e
m 频率交会图

id
频率交会图是在 X—Y 平面坐标上,划分为若干网格(可分为 100×50 个单位网格)
,统计绘图
井段上各个采样点的两条曲线的数值,落在每个单位网格中的采样点数目(即频率数或频数)的一种

Gu
直观的数字图形,简称为频率图。

m Z 值图

r
Z 值图是在频率交会图基础上引入第三条曲线 Z(称 Z 曲线)绘成的数据图形。Z 值图的数字表
se
示同一井段的频率图上,每个单位网格中相应采样点的第三条线 Z 的平均级别。Z 值图的主要目的是

.0
为了识别岩性和检验井壁垮塌或凹凸不平的井段。通常选用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电阻
2
U

率或井径作为 Z 值。
n
TM

io

7.2.2.2 绘制原理
rs
AD

频率交会图和 Z 值图的轴刻度可以是线性的、对数的或指数的。对数或指数可将刻度和测井数值
e

转换为线性后,采用相同的绘制方法。下面以线性为例说明。
V

m 频率 交会图
LE

r
Fo

设 X 轴的左刻度为 XMIN,右刻度为 XMAX,等分点为 XNUM,测井曲线值为 XVAL,采用同


样的方法求取 Y 轴坐标,则转换后的 X、Y 轴坐标为:

XVAL -XMIN
JX =(INT) ´XNUM
XMAX -XMIN
YVAL -YMIN
JY =(INT) ´YNUM
YMAX -YMIN

其中(INT)为取整操作。统计每个单位网格中的采样点数,便可得到频率数。

m Z 值图

Z 值图是在频率交会图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条曲线(如 GR、井径 CAL)作为 Z 参数绘制的。在


绘制 Z 值图时,先统计绘图井段内落入某一网格的采样点数(频率)及 Z 曲线的累加值,两者相除
得平均值 VALUE,然后根据输入的 Z 曲线最大值(ZMAX)与最小值(ZMIN),把这个物理量分成
10 个等级,用整型数 JZ 表示为:

VALUE-ZMIN
JZ= ´10
ZMAX-ZMIN

User Guide For LEAD®


7.3 功能介绍
57

可见,Z 值图上显示的数字,只是给出 Z 曲线的一个“平均级别”概念,并不是作为 Z 参数的第


三条测井曲线的实际值和平均值。

7.2.2.3 附加校正法
在井眼条件较好的井段上,选择有一定厚度、岩性已知、不含或少含泥质的纯地层,绘制一系列
能够检验孔隙度测井资料质量的频率交会图和 Z 值图,如中子-密度、密度-声波、声波-中子频率
交会图及其自然伽马或井径 Z 值图,然后将画在透明纸或透明塑料板上的理论解释图版重叠在频率交
会图上,或者在计算机屏幕上将理论解释图版重叠显示在频率交会图及 Z 值图上,细致分析频率交会
图上点子的分布情况,由此来检查孔隙度测井曲线的质量,并作适当的校正。

e
当频率交会图上的绝大多数点子密集于解释图版的岩性线上或岩性线附近,则可认为参加交会的
测井曲线的质量是合格的。当频率交会图的绝大多数点子虽然密集,但却偏离解释图版的岩性线时,

id
应仔细地研究上述三种频率交会图及 Z 值图,来检查测井曲线的质量并作适当修正。其校准方法可根

Gu
据密集点子偏离开解释图版岩性线的情况来确定。分析时应把天然气、泥质和缝洞影响排除在外。

7.2.2.4 乘法因子校准法
当交会图上的点子不十分密集,按上述方法移动理论解释图版时,仍有相当多的点子偏离岩性线,
此时可用乘法因子来校正曲线。
r
se
.0
有时也可以同时采用附加校正和乘法因子校准法来校准曲线。当频率交会图中的点子很分散,大

2
多数点子均未落在解释图版的已知岩性线附近时,应用上述方法作校准的效果均不好,说明测井曲线
U
n
的质量很差,不能用于数据处理。
TM

io

7.2.3 直方图
rs
AD

7.2.3.1 基本概念
e
V

直方图是表示绘图井段某测井值或地层参数的频率数或频率分布的图形。
LE

r
Fo

m 应用直方图检查曲线质量

孔隙度测井资料是地层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要对储层正确评价,就需要有质量很好的孔隙度测
井资料。在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中,常常应用交会图技术来检验和校正孔隙度测井资料。

选择一口井的纯岩性井段,作出某条曲线的直方图,如果峰值明显并与已知岩性的理论骨架值吮
合时,说明曲线质量是良好的。否则,就要进行校正或重测。

此外,在多井评价中,常用直方图技术来校准测井曲线或进行曲线标准化。

7.2.3.2 绘制原理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是用横坐标轴代表测井值或地层参数,并将它分为若干个等间距的区间,统计
给定井段内落入各个区间的采样点个数(称为频数)。以频数为纵轴显示出来,便得到频数分布直方
图。有时,也可以计算各区间采样点的相对频率(等于该区间的采样点数与总采样点数之比)
。相对
频率用纵轴显示出来,便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

7.3 功能介绍
交会图程序启动界面如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58

e
id
Gu
图 7-1 交会图程序启动界面

r
交会图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中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交会图的
se
专用菜单及快捷键如图 7-2 所示。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7-2 交会图编辑菜单、查看菜单、视图菜单

7.3.1 编辑、查看、视图菜单
编辑菜单主要包括创建交会图对象、创建直方图对象、删除等。

查看菜单主要包括状态栏、常用工具栏、绘图工具条、数据校正工具条和对齐网格工具条等。通
过查看菜单可以控制上述各对象在窗口中的显示和隐藏。

视图菜单主要功能是对文档的显示属性进行设置。包括调整交会图大小、绘图网格和显示标尺。

7.3.2 数据处理菜单
交会图数据处理菜单的操作主要包括:对交会图对象的操作数据选择、乘校正、加校正、取消所
有校正、设置校正值、数据拟合、岩性结论输出和数据导出。菜单如图 7-3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7.4 实例
59

图 7-3 数据处理菜单

e
7.3.3 数据校正工具条和对齐网格工具条

id
取 选 附 乘 设 显 对 设 显 调

Gu
消 择 加 校 置 示 象 置 示 整
所 操 校 正 校 或 网 网 标 对
有 作 正 正 隐 格 格 尺 象
校 数 值
r 藏 对 大
se
正 据 网 齐 小

.0

2
U
n
TM

图 7-4 交会图的数据校正工具条 图 7-5 交会图的对齐网格工具条


io
rs

交会图的专用工具条为:数据校正工具条和对齐网格工具条等。如
AD

取 选 附 乘 设 显 对 设 显 调
V

消 择 加 校 置 示 象 置 示 整
LE

所 操 校 正 校 或 网 网 标 对
Fo

有 作 正 正 隐 格 格 尺 象
校 数 值 藏 对 大
正 据 网 齐 小

图 7-4、 图 7-5 示。

7.4 实例
7.4.1 新建空文档
【文件è新建】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或通过快捷键 Ctrl+N,可新建一个交会图文档。

7.4.2 文档属性设置
7.4.2.1 页面设置
【文件è页面设置】,弹出 页面设置对话框 ,如图 7-6 所示,可设置交会图的页面属性。

缺省页面为 A4 幅面,页边距为 10 毫米。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60

图 7-6 页面设置对话框

7.4.2.2 网格线的设置及显示

(1)点击工具栏中的 ,可以显示/隐藏背景网格线。

e
id
(2)点击工具栏中的 ,可以控制交会图对象和直方图对象在移动或调整大小时,是否与背
景中的网格对齐。

Gu
(3)点击工具栏中的 ,弹出 绘图网格 对话框,如图 7-7 所示,设置背景网格线的水平线间
隔/垂直线间隔参数。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7-7 绘图网格设置对话框
V

7.4.2.3 显示标尺
LE

r
Fo

【视图è显示标尺】或在工具栏中单击 ,可以控制显示或隐藏标尺(包括水平标尺和竖直
标尺)。如图 7-8 所示。

图 7-8 标尺在交会图中的显示

7.4.2.4 文档对象的锁定

点击【视图è调整交会图大小】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可以控制文档对象(包括交会图对象和
直方图对象)的大小和位置的调整。交会图编排完成后,可以把对象锁定,防止用户的误操作破坏已
编排好的版面。

7.4.3 加载井数据
【文件è加载井数据】或在工具栏中单击 ,弹出 井管理对话框 。如图 7-9 所示。在井数据
列表可选择多口井的数据。设置交会井段的参数为起始深度、终止深度、交会深度间隔。

User Guide For LEAD®


7.4 实例
61

e
id
图 7-9 井管理对话框

Gu
在交会深度间隔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交会深度间隔,也可输入一任意正数。数据按照输入的深度间
隔进行重新采样后再进行交会。

7.4.4 加载模板创建交会图 r
se
.0
【文件è加载模板】,选择模板,单击确定。
2
U

对已编辑好的交会图,用户也可保存为模板,便于加载应用于其它井数据。操作方法:
【文件è
n
TM

保存为模板】

io
rs

7.4.5 添加对象
AD

e
V
LE

r
Fo

图 7-10 交会图鼠标右键菜单

7.4.5.1 添加交会图对象

点击【编辑è创建交会图对象】
、或快捷键 、或鼠标右键菜单(如图 7-10 所示)
,弹出 交会
图创建向导 对话框,填写刻度设置、交会数据选择、字体及设置、色标与图版加载和显示设置等属
性页的相关内容,点击确定 ,完成交会图对象的添加。

7.4.5.2 添加直方图对象

【编辑è创建直方图对象】、或快捷键 、或鼠标右键菜单,弹出 直方图创建向导 ,填写刻度


设置、交会数据选择、字体及设置和显示设置等属性页的相关内容,点击确定,完成直方图对象的添
加。

7.4.5.3 对象的编排

用鼠标对添加交会图对象进行移动或调整大小。编排完成后,点击 ,把交会图对象锁定,可
以防止用户的误操作破坏已编排好的版面。

7.4.6 设置交会图属性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62

双击交会图对象(频率交会图和 Z 值图),弹出 交会图属性设置 对话框,如图 7-11、图 7-12 所


示。

交会图属性设置 设置对象属性:包括刻度设置(如图 7-11 所示)


、交会数据选择(如图 7-12 所
示)、字体及格线设置、色标及图版加载、显示设置和 XY 轴直方图等六个属性页。

7.4.6.1 刻度设置

设置交会图图名。

设置 X 轴/Y 轴的曲线描述(即轴标题)、起始刻度/终止刻度、粗格线数/细格线数、刻度类型、
统计点数。统计点数是指在刻度范围内的交会统计网格划分个数。

e
设置 Z 轴的曲线描述(即轴标题)、包括最大值、最小值设定。

id
交会图类型包括频率交会图或 Z 值图。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7-11 刻度设置属性页

7.4.6.2 交会数据
可通过 和 在已选择的井数据列表(交会图对象选中的井数据)和待选择的井数据列表(文
档中加载的井数据列表)之间切换加载井数据。如图 7-12 所示。

选择交会井数据后在交会曲线中分别为 X、Y、Z 设置交会曲线(右侧下拉列表框选择曲线)


设置显示图例符号类型及尺寸。

根据需要设置交会条件。点击… 按钮,弹出 交会条件输入对话框 ,如图 7-13 所示。在二维曲线


列表中双击要交会的曲线,在运算符号列表中双击输入符号,输入结束后单击确认,程序将自动检查
交会条件表达式的逻辑错误并给出相应提示。

User Guide For LEAD®


7.4 实例
63

e
id
Gu
图 7-12 交会数据设置属性页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7-13 交会条件输入对话框

根据需要设置交会岩性曲线 M、N 中 M、N 的计算参数。点击添加 M、N 曲线,弹出 M、N 曲


线参数设置 对话框,如图 7-14 所示。

图 7-14 岩性曲线 M、N 设置对话框

通过右侧下拉框选择相应的输入声波、密度、中子测井曲线的曲线名称和对应的泥浆参数,设置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64

M 曲线、N 曲线的乘系数。在对话框中点击保存为缺省,可将当前设置保存为系统缺省参数。反之,
点击 缺省,可调出系统保存的缺省参数。

7.4.6.3 字体及格线设置
交会图的字体设置包括,图头、轴标题和刻度的字体类型、大小、颜色、风格、方向等。可通过
右侧下拉框选择相应的选项。如图 7-15(左)所示。

交会图中的格线设置包括:粗/细格线、线条颜色、风格、宽度以及是否显示格线,可通过右侧
下拉框选择相应的选项。如图 7-15(右)所示。

设置交会图中 X 轴和 Y 轴坐标显示字符的刻度精度(小数位)

e
id
Gu
r
se
.0
2
U

图 7-15 字体及格线设置属性页
n
TM

io

7.4.6.4 色标及图版加载
rs

色标及图版加载页面如图 7-16 所示。


AD

e
V
LE

r
Fo

图 7-16 色标及图版加载属性页

(1)分级显示

根据不同颜色级别可以分级显示交会的频数。可以设置是否颜色表反向显示。按选择的色标方案
及设置色标对应的最大和最小频数。

User Guide For LEAD®


7.4 实例
65

(2)单色显示

当色标设置颜色为单色显示时,所有的交会点均以一种颜色显示。

这种显示方式适用于多井数据的交会,设置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别不同井数据的交会结果。

(3)标准图版加载

图版路径默认为 LEAD 安装目录下的\System\CHART 子目录。

点击要加载的图版名(可多选),使其处于选中状态,确认后即可将该图版显示在图中。

图版名的命名规则为:制作参数_岩性。每个图版以单个文件的形式存放,文件格式为:

e
id
[CURVENAME] //曲线定义节点

CHARTNAME=砂岩 //图版线名称

Gu
XAXE=CNL //X 轴曲线名

YAXE=AC //Y 轴曲线名

[CHARTTYPE] //图版类型节点 r
se
.0
TYPE=1 //图版类型:1 为图版线;2 为岩性点
2
U
n
[TEXT] //文本属性节点
TM

io

COLOR=RGB(0,0,0) //文本颜色
rs
AD

SIZE=8 //文本大小
e
V

[BASELINE] //基线属性节点
LE

r
Fo

COLOR=RGB(255,0,0) //图版线基线颜色

WIDTH=1 //图版线基线宽度

[CALIBRATION_THICK] //粗刻度线属性节点

LENGTH=6 //粗刻度线长度

COLOR=RGB(255,0,0) //粗刻度线颜色

WIDTH=1 //粗刻度线宽度

[CALIBRATION_THIN] //细刻度线属性节点

LENGTH=4 //细刻度线长度

COLOR=RGB(255,0,0) //细刻度线颜色

WIDTH=1 //细刻度线宽度

[DATA] //图版数据节点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66

-4.0,55.5,0 //刻度点坐标(X,Y)和刻度点上的标识文字

1.0,62.0,5 //如果刻度点上有标识文字,则为粗刻度线,否则为细刻度线

6.0,68.5,10

11.1,75.0,15

16.0,81.4,20

21.0,87.8,25

26.0,94.0,30

e
id
31.0,101.0,35

36.0,107.0,40

Gu
}

7.4.6.5 显示设置
对选中的交会图设置对象显示的大小(宽度和高度)
r
、对象边距(顶、底、左、右)
,单位为毫米。
se
.0
如图 7-17 所示。

2
U

设置交会图中的显示选项,包括图例、色标、XY 轴对应的直方图、XY 轴对应的曲线图。


n
TM

io

交会图对象背景色设置包括对象背景和坐标区背景的设置。
rs

选中显示边框可绘制交会图边框线。
AD

e
V
LE

r
Fo

图 7-17 显示设置属性页

7.4.6.6 X、Y 轴直方图

设置 X 轴、Y 轴对应直方图的显示属性:频数描述、起始刻度/终止刻度、粗格线数、细格线数、
显示颜色、频数类型(相对频数和绝对频数)等。如图 7-18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7.4 实例
67

e
图 7-18 X、Y 轴直方图属性页

id
选中交会图中显示直方图,与显示设置属性页中的显示选项选中直方图是一样的效果。

Gu
7.4.7 设置直方图属性
双击直方图对象,弹出 直方图属性设置对话框 。直方图对象属性页的设置包括:刻度设置(如
图 7-19 所示)、交会数据选择(如图 7-20 所示)、字体及颜色设置、显示设置等四个属性页。其中字
体及颜色设置、显示设置两个属性页请参考设置交会图属性的介绍。
r
se
.0
7.4.7.1 刻度设置
2
U

设置直方图上图名、统计曲线 X、Y 轴的曲线描述(即轴标题)、起始/终止刻度、粗/细格线数、


n
TM

刻度类型(线性或对数)

io

设置统计曲线 X、Y 轴的频数描述(即轴标题)、起始/终止刻度、粗/细格线数、刻度类型(线性


rs
AD

或对数)
、频数类型(相对频数或绝对频数)。
e
V

设置交会图的显示方式:平面显示/立体显示、竖向显示/横向显示。
LE

r
Fo

图 7-19 刻度设置属性页

7.4.7.2 交会数据选择

通过 和 在已选择的井数据列表(交会图对象选中的井数据)和待选择的井数据列表(文
档加载的井数据列表)之间切换加载测井数据。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68

e
id
图 7-20 直方图交会数据选择设置属性页

Gu
设置参与直方图统计的统计曲线,

设置直方条属性,包括颜色、间距(指相邻两直方条之间的间隔,应为一个 1~50 之间的整数)。

r
设置立体显示属性,纵向宽度或者横向宽度,应为一个 1~20 之间的整数。
se
7.4.8 交会图数据处理

.0
2
U

点击要处理的交会图对象,点击主菜单【数据处理】下的相应子项、或在鼠标右键菜单中选择数
n
TM

据处理相应子项,便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图 7-21 所示。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7-21 交会图数据处理鼠标右键菜单

图 7-22 操作数据选择属性页

User Guide For LEAD®


7.4 实例
69

7.4.8.1 操作数据选择
对于多井交会或单井的多井段交会,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要进行操作数据选择。如图 7-22 所
示。

7.4.8.2 数据校正
(1)加校正

选中要操作的交会图对象,点击【数据处理è加校正】
、或快捷按钮 、或鼠标右键菜单【数据
处理è校正è加校正】,进入加校正状态,在绘图区域按下鼠标左键并移动,对数据进行加校正。状
态栏中显示了加校正过程中 X、Y 曲线的校正值。

e
重复上述操作或在交会图对象外任意点击一下,可退出校正状态。

id
(2)乘校正

Gu
选中要操作的交会图对象,点击【数据处理è乘校正】,或快捷按钮 、或鼠标右键菜单【数据
处理è校正è乘校正】,进入乘校正状态。操作方式与加校正相同。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7-23 校正系数设置属性页
Fo

(3)设置校正值

【数据处理è设置校正值】
,或快捷按钮 ,或鼠标右键菜单【数据处理è校正è设置校正值】,
进入 校正系数设置 对话框。如图 7-23 所示。

校正系数设置 中设置交会数据的加因子和乘因子校正值,也可以查看加、乘校正后的校正值。

选中应用于全部井数据,可以对所有的井数据设置同样的校正量;否则当前的校正量只对当前选
中的数据对象起作用。

(4)取消所有校正

【数据处理è取消所有校正】,或快捷按钮 ,或鼠标右键菜单【数据处理è校正è取消所有
校正】,可以取消所有的校正操作,恢复到校正前的原始数据。

7.4.8.3 数据拟合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70

e
id
Gu
r
se
.0
图 7-24 数据拟合设置属性页
2
U
n
TM

选中要操作的交会图对象,点击【数据处理è数据拟合】,或鼠标右键菜单中【数据处理è数据
io

拟合】,弹出数据拟合设置对话框,如图 7-24 所示。


rs
AD

数据拟合设置 对话框包括三个属性页:操作数据选择、拟合曲线、线条属性。
e
V

(1)拟合曲线属性页
LE

选择拟合类型和拟合数据,设置拟合线随数据变化(即当数据变动时,拟合线是否实时刷新)

Fo

如图 7-24 所示。

拟合类型包括线性拟合、自然对数拟合、自然指数拟合、幂指数拟合、最小二乘拟合、最小二乘
拟合(2 次、3 次、4 次)共 8 种拟合方式。如图 7-24 所示。

(2)线条属性

拟合线的线条属性包括:颜色、宽度、风格及是否在图中显示拟合线。如图 7-25 所示。

图 7-25 线条属性设置

7.4.8.4 数据拟合结果的显示控制

User Guide For LEAD®


7.4 实例
71

数据拟合处理结束后,将以拟合线和拟合公式的形式显示在图中。单击拟合公式,可以对其属性
进行修改。如果想删除拟合线和拟合公式,可以单击拟合公式对象,通过快捷键 Ctrl + Delete 来删除。
如图 7-26 所示。

e
id
Gu
图 7-26 拟合公式显示属性页

7.4.8.5 填加注释对象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7-27 填充属性设置

选中要添加注释的交会图对象,点击注释工具 ,在图上相应的区域进行注释,双
击注释对象,弹出 注释文本属性 对话框,如图 7-27 所示。在填充属性页中设置填充风格,即为该区
域设置了相应的填充岩性。

7.4.8.6 岩性结论输出
交会图工作完成后,点击主菜单或鼠标右键菜单【数据处理è岩性结论输出】
,即可完成岩性结
论的输出。输出结束后在井数据中产生了岩性曲线“LITH”。

7.4.9 交会图数据导出
选中要导出的交会图对象,点击注释工具 ,在图上相应的区域进行注释,点击主
菜单【数据处理è数据导出】或鼠标右键菜单中【数据导出】

如果是多个注释区域的数据共同导出,要将注释对象依次设为数据选中区域(设置方法:在注释
对象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为数据选中区域,如图 7-28 所示。对象设置为选中区域
后,该对象将被红色的竖线填充)
,然后再导出数据。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7 交会图
72

图 7-28 右键菜单

导出数据为文本格式,包括深度、X 轴 Y 轴曲线的测井数据,示例如下:

Depth CNL AC

2065.125 30.438 335.544

e
2072.000 28.022 336.671

id
2072.125 28.787 339.566

2072.250 28.883 334.916

Gu
2074.125 32.219 354.307

2110.875 30.271 333.692

r
se
2116.000 27.390 333.381

.0
------------------------------------------------------------
2
U
n
TM

统计信息:
io

最大值 最小值 算术平均 总和


rs
AD

CNL 32.219 27.390 29.430 206.010


e
V

AC 354.307 333.381 338.297 2368.077


LE

r
Fo

7.4.10 图像输出
交会图编辑完成后,可以打印输出,也可以输出为图像文件。

【文件è图像输出】,或在工具条中点击 ,弹出 保存为图像文件 对话框。设置交会图的输出文件


名、路径(缺省路径为安装目录下的\temp 子目录)
、输出的图形格式(12 种常用格式)

User Guide For LEAD®


8.1 综述
73

8. 斜井校正

8.1 综述
斜井校正属于 LEAD 环境的预处理部分,双击斜井校正可以启动该程序。

斜井深度校正,目的是把斜井深度校正为垂直井下的深度,以获得地层的真实深度与厚度。对于
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开展油藏描述研究、建立油藏模型,以及分析 RFT 的压力资料等都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e
id
斜井校正程序主要实现曲线的倾斜校正、相关斜井参数计算、绘制各种斜井校正图件。具有以下
功能特点:

Gu
Ø 快速直观地实现斜井数据校正处理,能计算垂直深度、东西位移、南北位移、水平位移、闭
合方位和狗腿度等参数。

Ø
r
方便的图件绘制,能够绘制井眼俯视图、东西侧视图、南北侧视图、深度偏移图和空间立体
se
图等图件。

.0
Ø 能按指定深度间隔(一般 25 米)形成表格,显示深度、井斜角、方位角和各种计算参数数
2
U

据。
n
TM

io

Ø 实现曲线的连带校正。
rs
AD

Ø 靶心参数输入和绘图图件靶心显示。
e
V

Ø 处理设置简单方便,其他计算参数采用缺省设置,也可自定义。
LE

8.2 方法原理
Fo

对于定向斜井的测井资料,这项校正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斜井校正的方法,是把斜井按井斜角的
变化情况分为若干段,把每个井段上井斜角的变比率视为常数,并且假设最上部的井段是垂直的。如
图 8-1 所示:

图 8-1 斜井校正方法的示意图

校正的具体步骤如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8 斜井校正
74

1). 如图 8-1 所示,在点 A 之上选一个参考点,设其垂直深度为 H0,斜井深度为 h0,井斜角为 δ0,


参考点之上有 H0=h0。

2). 计算点 A 的垂直深度 H1,若视点 A 的斜井深度 h1 与参考点的 h0 之差近似等于垂直深度,


即 H1=H0+h1-h0。

3). 计算点 B 的垂直深度 H,设井段 AB 的井斜角 δ 的变化率为一常数,即 dδ/dh=常数,有

dδ δ 2 - δ 1
=
dh h 2 - h 1
h -h
dh = 2 1 * dδ

e
δ 2 - δ1

id
在 AB 井段上取一小段 dh,并视其为直线,相应的垂直距离 dH 为:

Gu
dH =dhcosδ

因此 AB 间的垂直井段为:
h2

H 2 - H 1 =ò
h2

dH =ò
h -h
cosδos = 2 1
r
δΔ

òcosδos =δ
h 2 - h1
(sinδ 2 - sinδ 1 )
se
h h
δ 2 - δ1 δΓ 2 - δ1

.0
1 1

8.3 功能介绍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8-2 斜井校正的界面

斜井校正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中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斜井


校正的应用界面如图 8-2 所示。

8.3.1 文件菜单
斜井校正绘图控制文件名为\tvd\*.tvd。系统为新建文件缺省保存临时文件名如“Tvd1.tvd”,以后
建立的新文件的序号递增。

点击【文件è新建】或快捷键 或 Ctrl+N,弹出 斜井校正处理参数设置对话框 ,如图 8-3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8.3 功能介绍
75

e
id
图 8-3 斜井校正处理参数设置对话框

Gu
8.3.2 处理菜单
8.3.2.1 处理参数设置

r
点击【处理è处理参数设置】,斜井校正处理参数设置对话框 用于设置斜井校正的处理参数。如
se
.0
图 8-4 所示。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8-4 斜井校正处理参数设置对话框

n 井数据

浏览当前待处理井段,点击 井数据 ,选择合适的井数据源,缺省目录为\LEAD.NET\WORKSPACE。

n 输入曲线

方位曲线:方位曲线是必须输入的参数。加载井数据后,如果方位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AZIM
曲线,方位曲线自动选择 AZIM 曲线。

井斜曲线:井斜曲线是必须输入的参数。加载井数据后,如果井斜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DEVI
曲线,井斜曲线自动选择 DEVI 曲线。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8 斜井校正
76

n 深度设置

起始深度/终止深度:是必须输入的参数,待处理井段的起始/终止深度。当井数据浏览完成,起
始深度/终止深度自动读取设置。

n 基本参数

造斜点深度:当前井段的起始造斜深度,必要参数。

初始南北位移:造斜点的南北位移,必要参数。

初始东西位移:造斜点的东西位移,必要参数。

e
磁偏角:仪器测量的磁偏角,必要参数。

id
n 输出曲线

Gu
垂深曲线:输入的垂深曲线。加载井数据后,如果垂深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TVD 曲线,垂
深曲线自动选择 TVD 曲线。

r
南北位移曲线:输入的南北位移曲线。加载井数据后,如果南北位移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XE 曲线,南北位移曲线自动选择 XE 曲线。
se
.0
东西位移曲线:输入的东西位移曲线。加载井数据后,如果东西位移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2
U

YN 曲线,东西位移曲线自动选择 YN 曲线。
n
TM

io

水平位移曲线:输入的水平位移曲线。加载井数据后,如果水平位移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rs

HOFS 曲线,水平位移曲线自动选择 HOFS 曲线。


AD

闭合方位曲线:输入的闭合方位曲线。加载井数据后,如果闭合方位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V

HOAZ 曲线,闭合方位曲线自动选择 HOAZ 曲线。


LE

r
Fo

狗腿度曲线:输入的狗腿度曲线。加载井数据后,如果狗腿度曲线为空且井数据中存在 HOAN
曲线,狗腿度曲线自动选择 HOAN 曲线。

n 曲线校正属性

曲线列表中会自动添加当前井数据的所有曲线。

曲线参与校正:校正时曲线是否一起进行校正的旗标值。

全选/重置:全选或重置当前的曲线列表,如果曲线参与校正,只有选中的曲线才能参与校正。

n 曲线名称

配置曲线校正的存储名称,可以选择覆盖原始曲线或者曲线更名定义新的曲线名称,其中%
NAME%代表原来的曲线名,如果曲线更名定义为 V%NAME%,校正后的曲线将在曲线名称前面添
,如 GR 校正后为 VGR 曲线,GR 曲线将不会被删除。
加“V”

n 计算间隔

狗腿度的计算和间隔。缺省选择为 25 米。

n 处理完成回放曲线

User Guide For LEAD®


8.3 功能介绍
77

计算完成后是否回放曲线的旗标值。

图 8-5 斜井校正靶心设置对话框

e
n 靶心设置

id
靶心设置 对话框如图 8-5 所示,配置当前井的靶心位置。

Gu
8.3.2.2 开始处理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8-6 斜井校正绘图菜单及鼠标右键菜单
LE

r
Fo

点击【处理è开始处理】
,处理 或快捷键 ,以当前的配置自动处理待校正井段,如图 8-6 所示。
如果选择了计算完成回放曲线,则处理完以后动调用综合绘图应用程序,回放待校正井段的曲线。

8.3.3 绘图菜单

8.3.3.1 井眼轨迹图/立体空间轨迹图

添加井眼轨迹图、立体空间轨迹图。如图 8-7 所示。

8.3.3.2 东西侧视图/南北侧视图

添加东西侧视图、南北侧视图。如图 8-7 所示。

8.3.3.3 刷新
刷新文档的绘制图件和表格数据,所有的数据重新载入。

8.3.3.4 表格数据导出

把斜井校正的处理参数导出为文本格式(*.txt)。

8.3.3.5 垂直排列/水平排列

自动按照添加的先后顺序垂直排列/水平排列所有的绘制图件。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8 斜井校正
78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8-7 斜井校正井眼轨迹图(左上)、东西侧视图(右上)、南北侧视图(左下)、立体空间轨迹图(右下)

8.3.3.6 按纸张大小排列图件
在 纸张大小选择 对话框中,把所有的图件按照提供的纸张大小选择进行排列。如图 8-8 所示。

图 8-8 斜井校正纸张大小选择对话框

8.3.3.7 设定大小设定
在 统一大小设置对话框 设定图件的大小尺寸,单位为像素,设定完成后所有的图件为统一的的
宽度和高度。如图 8-9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8.3 功能介绍
79

图 8-9 统一大小设定设置对话框

8.3.3.8 网格设定
在 表格项设定对话框 中设定表格的绘制属性。如图 8-10 所示。缺省情况下表格项目为表格显示条
例的内容。

e
id
表格显示条例:测量深度、垂深、井斜角、方位、南北总位移、东西总位移、水平位移、闭合方
位和狗腿度。取消表格项前面的对钩禁止该表格项显示。

Gu
表格项宽度:设定表格项的宽度,如果为自适应宽度,则程序设定表格项的宽度为最小容纳当前
表格项所有数据的宽度。如果为固定宽度,统一设定所有表格项宽度,单位为像素。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8-10 斜井校正表格项设定对话框
V
LE

8.3.3.9 属性
Fo

双击绘图对象可以弹出 属性对话框 进行属性修改,如图 8-11 所示。


图 8-11 斜井校正绘图对象属性对话框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8 斜井校正
80

n 井段

显示当前待校正井段的曲线名。

n X 轴曲线/Y 轴曲线

曲线名称:X 轴/Y 轴显示曲线名称。

刻度左值:X 轴/Y 轴曲线的左刻度值。

刻度右值:X 轴/Y 轴曲线的右刻度值。

刻度间隔:显示 X 轴/Y 轴刻度线的间隔。

e
id
显示单位:X 轴/Y 轴/Z 轴显示的刻度单位。

n 标题条

Gu
名称:根据 字体设置 显示在图件顶端的文本内容。

n 显示深度范围

起始深度/终止深度:绘图数据的深度范围。 r
se
.0
显示间隔:显示深度数值的间隔。
2
U
n
n 显示靶心/显示方位箭头
TM

io

在图件对象上显示靶心位置/方位箭头的旗标值。
rs
AD

n 坐标绘制属性
e
V

线条宽度/线条颜色:根据 字体设置 设置坐标中绘制线条的宽度和颜色。


LE

r
Fo

n 轨迹线绘制属性

线条宽度/轨迹颜色:根据 字体设置 设置轨迹图中绘制轨迹的宽度和颜色。

n 设置尺寸和比例

设置尺寸:为绘制的图件对象设置显示宽度和显示高度,显示单位为像素。

设置比例:为绘制的图件对象 X 轴/Y 轴/Z 轴设置显示比例(1:*)。

n 显示注释

绘制的图件对象显示注释内容。

8.3.4 视图菜单
排列工具条

User Guide For LEAD®


8.4 实例
81

水 垂 统一
平 直 大小
排 排 设定
列 列

基本工具条

新 打 保 井 东 南 立 删 刷 靶 网 处 开 打 帮
建 开 存 眼 西 北 体 除 新 心 格 理 始 印 助

e
文 文 文 轨 侧 侧 空 设 设 参 处

id
档 档 档 迹 视 视 间 置 定 数 理
图 图 图 轨 设

Gu
迹 定

8.4 实例
图 8-12 为斜井校正的实例。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8 斜井校正
82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8-12 斜井校正的实例

User Guide For LEAD®


9.1 综述
83

9. 环境校正

9.1 综述
环境校正属于 LEAD 环境的预处理部分。

测井资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测量环境的影响,如井径、泥浆密度、地层矿化度、泥饼、井
壁粗糙度、泥浆侵入带、地层温度与压力、围岩以及仪器外径、间隙、偏心等非地层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在井眼及泥浆质量不好等情况下,这些非地层因素的影响常会使测井曲线发生严重的歪曲变

e
形,不能真实地反映地层与孔隙流体的物理性质。如果直接使用这些测井曲线进行解释,很难取得

id
较好的解释结果与数据处理效果。

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方法主要有解释图版法和计算机自动校正法。使用计算机对测

Gu
井曲线进行环境影响自动校正的方法,主要根据理论研究或解释图版得到的校正公式,然后再编制
专门的测井曲线环境影响校正程序来实现。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对全井段所有地层或分井段
各地层的测井曲线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简单、迅速而有效。

r
se
目前国内各测井公司大多数都拥有斯伦贝谢公司的 CSU 测井系列、前阿特拉斯公司的 3700 测

.0
井系列、哈里伯顿公司的 DDL 测井系列、国产数控仪器等测井仪器系列。利用最近发表的解释图版,
2
环境校正应用程序采用最优化拟合法、多元统计法和网络加权分析方法,自动拟合出校正模型,应
U
n
TM

用计算机进行测井资料逐点校正处理,为测井解释、储层分析及油田地质研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
io

资料。
rs
AD

环境校正应用程序提供了四大测井系列 120 个校正图版。


e
V

n 斯伦贝谢公司的 CSU 测井系列,可以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曲线有:自然伽马(GR)、补偿


LE

中子(CNL)、深侧向(RD)、浅侧向(RS)、补偿密度(DEN)、深感应(RILD)、中感应(RILM)、
r
Fo

球形聚焦(RSFL);

n 前阿特拉斯公司的 3700 测井系列,可以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曲线有:自然伽马(GR)、


补偿中子(CNL)、深侧向(RD)、浅侧向(RS)、补偿密度(DEN)、深感应(RILD)、中感应(RILM)、
微侧向(RMLL);

n 哈里伯顿公司的 DDL 测井系列,可以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曲线有:自然伽马(GR)


、补
偿中子(CNL)、深侧向(RD)、浅侧向(RS)
、补偿密度(DEN)、深感应(RILD)、中感应(RILM)、
球形聚焦(RMSF);

n 国产仪器测井系列,可以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曲线有:自然伽马(GR)
、井壁中子(SNP)

深侧向(RD)、浅侧向(RS)、补偿密度(DEN)

9.2 功能介绍
环境校正程序界面由井名、起始深度、终止深度、校正仪器选择、校正因素选择、校正曲线选
择、参考曲线信息、输入参数信息、参数参考值列表组成。如图 9-1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9 环境校正
84

e
id
图 9-1 环境校正界面

Gu
9.2.1 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
9.2.1.1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校正

r
自然伽马测井是一种测量地层自然放射性的方法,主要用于划分地层岩性,确定地层泥质含量。
se
.0
通常,泥浆的放射性往往不同于地层的放射性,而且泥浆又会吸收来自地层的自然伽马放射线。因
此,井内泥浆会对测量的 GR 读数产生影响:泥浆与地层的放射性差别越大,泥浆的密度越大,则
2
U

泥浆的影响就越明显。
n
TM

io

井径变化相当于井内径向泥浆层厚度的变化,故井径变化对 GR 读数亦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说,
rs

泥浆的放射性比地层低,因而泥浆的密度增大,井径扩大,将使所测的 GR 测井读数显著降低。
AD

前阿特拉斯公司 3700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主要包括仪器居中校正和仪器偏
V

心校正两种。
LE

r
Fo

9.2.1.2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的校正
补偿中子(CNL)测井测量的是由快中子源在地层中造成的热中子计数率,反映地层的含氢量,
主要用于判断岩性、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在有利条件下,配合其它测井方法划分油、气、水层。

补偿中子测井仪是在标准的纯石灰岩刻度井中刻度的,以石灰岩孔隙度作单位。其标准刻度条
件为:井径 7in(17.8cm),井内和地层孔隙中充满淡水,无泥饼或间隙,井温为 24℃,101.325kPa(latm),
仪器在井中偏心。当实际测井条件与标准刻度条件相同时,则所测的中子测井值就等于相应地层的
孔隙度;反之,当两者不相同时,所测的中子测井值就不等于地孔隙度,此时,应对这些环境影响
因素进行校正。

1). 井径影响的校正

当井径(CAL)扩大时,仪器与地层间的泥浆层增厚,泥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大。通常,泥
浆的含氢量比地层高,因此在扩径时测井的视中子孔隙度 CNL 大于地层实际孔隙度, CNL 曲线受
井径变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故应对 CNL 曲线作井径影响校正。

2). 泥浆密度校正

CNL 仪是在淡水中刻度的,而一般井内泥浆的含氢量比纯水低,因而泥浆密度对 CNL 值会产生


影响。由图版得知,当地层孔隙度(POR)≤20%时,测得的热中子计数率主要决定于地层的含氢
量,而泥浆密度的影响可忽略;当 POR>20%时,泥浆对热中子测量结果有影响,使测得的 CNL 比
POR 要低;而且泥浆密度越大,测得的 CNL 越偏低。
User Guide For LEAD®
9.2 功能介绍
85

3). 泥饼厚度的校正

补偿中子测井仪是在无泥饼的标准井中刻度的。由于泥饼与地层的含氢量不同,故泥饼的存在
会对中子测井读数产生影响。泥饼厚度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可简要分析如下:

对于低孔隙度地层,一般要比泥饼的含氢量低,泥饼的影响将使中子测井的读数 CNL 增大;反


之,泥饼的含氢量低于高孔隙度地层,泥饼的影响将使 CNL 的读数变小。

4). 井内流体矿化度影响的校正

当井内泥浆的矿化度高于仪器刻度时所用的淡水矿化度时,就会导致补偿中子测井读数偏高。

5).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校正

e
id
当地层水矿化度比仪器刻度时淡水矿化度高时,也会对补偿中子测井读数产生影响。矿化度越
高,中子测井读数越低。

Gu
6). 间隙影响的校正

补偿中子测井仪是在仪器偏心、与井壁无间隙的情况下刻度的。在实际测井过程中,特别是在

r
高相对密度泥浆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仪器遇卡,一般都要在仪器上安装一种间隙器,使仪器离开井
se
壁一定距离,这样就在仪器与井壁之间形成了间隙。由于间隙中充满高含氢量的泥浆,造成补偿中

.0
子测井的实际读数偏高。
2
U

9.2.1.3 补偿密度井眼校正
n
TM

io

密度测井记录由伽马源在地层中造成的散射伽马射线强度,经转换后给出地层体积密度,密度
测井主要用于划分岩性、计算孔隙度、评价储层以及识别煤层。它主要受井眼、井眼几何形状改变
rs
AD

的影响,泥浆浸泡也会使泥岩靠近井眼部分发生蚀变,它们都会使密度测井读数小于地层实际密度
e

值。
V
LE

9.2.1.4 电阻率测井资料校正
Fo

实测的各种视电阻率测井资料,不可避免地受到井眼(井径、泥浆和泥饼)、泥浆侵入带及围岩等
环境因素的影响,使所测电阻率值明显不同于实际地层(或冲洗带)电阻率。如果直接用这些视电
阻率资料进行测井解释和数字处理,往往不能准确地划分油气水层和计算地层饱和度等重要参数。
甚至可能对地层作出错误的评价和结论。如何有效地消除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获得准确的地层和
冲洗带电阻率,一直是电法测井及其数字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中,主
要是根据电法测井解释图版,采用最优化拟合法、图像网络采样、网络加权分析以及统计拟合方法,
研究出相应的校正及其处理模型。

1). 深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

井眼影响校正包括井内泥浆电阻率 Rm 与井径 CAL 大小对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影响的校正。

2). 浅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

井眼影响校正包括井内泥浆电阻率 Rm 与井径 CAL 大小对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影响的校正.

3). 双侧向测井泥浆侵入校正

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除受井内泥浆滤液电阻率影响外,不可避免地受到泥浆侵入带的影响,
特别在渗透性较好、泥浆侵入较深的地层中,泥浆侵入带的影响更为显著,使侧向测井视电阻率与
地层真电阻率有明显差别。因而,必须对侧向测井资料进行泥浆侵入影响校正,求出地层真电阻率
及其侵入参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9 环境校正
86

9.2.1.5 电导率测井资料校正

1). 感应测井泥浆侵入校正

双感应测井视电导率曲线除了受井内泥浆滤液电阻率影响以外,不可避免地受到泥浆侵入带的
影响,特别是在渗透性较好、泥浆侵入较深的地层中,泥浆侵入带的影响更为显著,使感应测井视
电导率与地层真电导率有明显差别。因而,必须对感应测井资料进行泥浆侵入影响校正,求出地层
真电导率及其侵入参数。

2). 球形聚焦井眼校正

微球测井主要用来计算冲洗带电阻率。由于它们的探测深度浅,因而泥浆电阻率的影响很明显。

e
9.2.1.6 微侧向测井泥饼校正

id
微电阻率测井主要用来计算冲洗带电阻率。由于它们的测量装置均贴井壁,且探测深度浅,因
而泥饼的影响很明显。

Gu
对微电阻率测井曲线主要进行泥饼影响校正,以便求得较为准确的冲洗带电阻率。一般在进行
微电阻率测井曲线的泥饼影响校正之前,先要根据泥浆电阻率及其密度计算出泥饼的电阻率。

9.2.2 CSU 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


r
se
.0
9.2.2.1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校正
2
U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校正分为仪器居中校正和仪器偏心校正。见表 9-1 所示。


n
TM

io

表 9-1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仪器居中校正和仪器偏心校正
rs
AD

名 称说 明
e

输入曲线 GR:自然伽马测井曲线,API。
V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LE

r
Fo

输出曲线 GRC:校正后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API
参 数 Dm:泥浆密度,隐含值 1.2,单位:g/cm3
图 版 对直径为 43 毫米的仪器所测的自然伽马进行仪器居中校正
对直径为 92 毫米的仪器所测的自然伽马进行仪器居中校正

9.2.2.2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的校正
1). 井径影响的校正

表 9-2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井径影响的校正

名 称说 明
输入曲线 CNL: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CNLC:校正后的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图 版 对 2418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井径影响校正
对 2420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井径影响校正

2). 泥浆密度校正

表 9-3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泥浆密度校正

名 称说 明

User Guide For LEAD®


9.2 功能介绍
87

名 称说 明
输入曲线 CNL: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输出曲线 CNLC:校正后的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参 数 Dm:泥浆密度,隐含值 1.2,单位:g/cm3
图 版 对 2418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泥浆密度影响校正
对 2420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泥浆密度影响校正

3). 泥饼厚度的校正

表 9-4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泥饼厚度的校正

e
名 称 说 明

id
输入曲线 CNL: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输出曲线 CNLC:校正后的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Gu
参 数 Hmc:泥饼厚度,隐含值 5mm
图 版 对 2418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泥饼影响校正
对 2420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泥饼影响校正

4). 井内流体矿化度影响的校正
r
se
.0
表 9-5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井内流体矿化度影响的校正

2
U

名 称说 明
n
TM

输入曲线CNL: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io

输出曲线CNLC:校正后的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rs
AD

参 数Bsal:井眼流体矿化度,隐含值为 0.1ppm
e

图 版 对 2418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井眼流体矿化度影响校正
V

对 2420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井眼流体矿化度影响校正
LE

r
Fo

5).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校正

表 9-6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校正

名 称 说 明
输入曲线 CNL: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输出曲线 CNLC:校正后的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参 数 Fsal:地层水矿化度,隐含值 0.0 ppm
图 版 对 2418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地层水矿化度影响校正
对 2420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地层水矿化度影响校正

6). 间隙影响的校正

表 9-7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间隙影响的校正

名 称 说 明
输入曲线 CNL: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输出曲线 CNLC:校正后的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参 数 Soff:仪器偏心的距离,隐含值 10cm
图 版 对 2418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仪器偏心校正
对 2420 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仪器偏心校正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9 环境校正
88

9.2.2.3 补偿密度井眼校正

表 9-8 补偿密度井眼校正

名 称说 明
输入曲线 DEN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DENC:校正后的补偿密度测井曲线
图 版对补偿密度仪器所测的补偿密度曲线进行井眼校正

9.2.2.4 电阻率测井资料校正

e
1). 深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

id
表 9-9 电阻率测井资料-深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

Gu
名 称说 明
输入曲线 RD:深侧向测井曲线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 RDC :校正后的深侧向测井曲线
r
se
参 数 Rm:泥浆电阻率,隐含值 0.5 欧姆米

.0
图 版 对 DLT-A 深侧向仪器所测的深侧向曲线进行仪器居中校正
对 DLT-A 深侧向仪器所测的深侧向曲线进行仪器偏心校正 2
U
n
TM

2). 浅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
io
rs

表 9-10 电阻率测井资料-浅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
AD

名 称说 明
V

输入曲线 RS:浅侧向测井曲线
LE

r
Fo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 RSC:校正后的浅侧向测井曲线
参 数 Rm:泥浆电阻率,隐含值 0.5 欧姆米
图 版 对 DLT-A 浅侧向仪器所测的深侧向曲线进行仪器居中校正
对 DLT-A 浅侧向仪器所测的深侧向曲线进行仪器偏心校正

3). 双侧向测井泥浆侵入校正

表 9-11 电阻率测井资料-双侧向测井泥浆侵入校正

名 称 说 明
RD:深侧向测井曲线
输入曲线 RS:浅侧向测井曲线
RXO:微球测井曲线
输出曲线 RT:泥浆侵入校正后的侧向测井曲线
参 数 Rm:泥浆电阻率,隐含值 0.5 欧姆米
图 版 对双侧向仪器所测的双侧向曲线进行泥浆侵入校正

9.2.2.5 电导率测井资料校正
1). 深感应测井井眼校正

表 9-12 电导率测井资料-深感应测井井眼校正

User Guide For LEAD®


9.2 功能介绍
89

名 称说 明
输入曲线 RILD:深感应测井曲线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RIDC:校正后的深感应测井曲线
参 数 Soff:仪器偏心的距离,隐含值 10cm
Rm:泥浆电阻率,隐含值 0.5 欧姆米
图 版对深感应仪器所测的深感应曲线进行井眼校正

2). 中感应测井井眼校正

表 9-13 电导率测井资料-中感应测井井眼校正

e
id
名 称说 明
输入曲线 RILM:中感应测井曲线

Gu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RIMC:校正后的中感应测井曲线
参 数 Soff:仪器偏心的距离,隐含值 10cm

r
Rm:泥浆电阻率,隐含值 0.5 欧姆米
se
图 版对中感应仪器所测的中感应曲线进行井眼校正

.0
3). 感应测井泥浆侵入校正
2
U
n
TM

表 9-14 电导率测井资料-感应测井泥浆侵入校正
io

名 称说 明
rs
AD

RILD:深感应测井曲线
e

输入曲线 RILM:中感应测井曲线
V

RXO:微球测井曲线
LE

r
Fo

输出曲线RT:泥浆侵入校正后的感应测井曲线
图 版对双感应仪器所测的双感应曲线进行泥浆侵入校正

4). 球形聚焦井眼校正

微球测井主要用来计算冲洗带电阻率。由于它们的探测深度浅,因而泥浆电阻滤的影响很明显。

表 9-15 电导率测井资料-球形聚焦井眼校正

名 称 说 明
输入曲线 RSFL:球形聚焦测井曲线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 RSFC:校正后的微侧向测井曲线
参 数 Rm:泥浆电阻率,隐含值 0.5 欧姆米
对 DLS-B 球形聚焦仪器所测的微球曲线进行仪器居中校正
图 版 对 DLS-B 球形聚焦仪器所测的微球曲线进行仪器偏心校正
对 DLT/E 球形聚焦仪器所测的微球曲线进行井眼校正

9.2.3 3700 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


9.2.3.1 自然伽马井眼校正
3700 测井系列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校正包括仪器居中校正和仪器偏心校正。参见表 9-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9 环境校正
90

9.2.3.2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的校正

1).井径影响的校正,参见表 9-2。

2). 泥浆密度校正,参见表 9-3。

3). 泥饼厚度的校正,参见表 9-4。

4). 井内流体矿化度影响的校正,参见表 9-5。

5.)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的校正

当地层水矿化度比仪器刻度时淡水矿化度高时,也会对补偿中子测井读数产生影响。矿化度越

e
高,中子测井读数越低。参见表 9-6。

id
6). 间隙影响的校正,参见表 9-7。

Gu
9.2.3.3 补偿密度井眼校正

补偿密度井眼校正,参见表 9-8。

9.2.3.4 电阻率测井资料校正
1). 深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参见表 9-9。
r
se
.0
2). 浅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参见表 9-10。
2
U

3). 双侧向测井泥浆侵入校正,参见表 9-11。


n
TM

io

9.2.3.5 电导率测井资料校正
rs
AD

1). 深感应测井井眼校正,参见表 9-12。


e
V

2). 中感应测井井眼校正,参见表 9-13。


LE

3). 感应测井泥浆侵入校正,参见表 9-14。


Fo

9.2.3.6 微侧向测井泥饼校正

表 9-16 微侧向测井泥饼校正

名 称说 明
输入曲线 RMLL:微侧向测井曲线
CAL:井径曲线,单位选择实际井径单位
输出曲线 RMLC:校正后的微侧向测井曲线
参 数 RMc:泥饼电阻率,隐含值 5 欧姆米
Hmc:泥饼厚度,隐含值 5mm
图 版 对微侧向仪器所测的微侧向曲线进行泥饼校正

9.2.4 DDL 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


9.2.4.1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仪器校正

DDL 测井系列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校正包括仪器居中校正和仪器偏心校正。参见表 9-1。

9.2.4.2 双源距中子测井曲线的校正

双源距中子测井曲线的井径影响校正如表 9-1 所示。

表 9-17 双源距中子测井曲线的校正-井径影响的校正
User Guide For LEAD®
9.3 实例
91

名 称 说 明
输入曲线 SNP:井壁中子测井曲线,%
CAL:井径曲线,单位为实际的井径单位,默认单位 cm。
输出曲线 SNPC:校正后的井壁中子测井曲线,%
图 版 对中子仪器所测的中子曲线进行井眼影响校正

9.2.4.3 补偿密度井眼校正
DDL 测井系列补偿密度井眼校正说明参见表 9-8。

9.2.4.4 电阻率测井资料校正

e
1). 深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参见表 9-9。,

id
2). 浅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

Gu
井眼影响校正包括井内泥浆电阻率 Rm 与井径 CAL 大小对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曲线影响的校正。
参见表 9-10。

3). 双侧向测井泥浆侵入校正,参见表 9-11。

9.2.4.5 电导率测井资料校正
r
se
.0
1). 深感应测井井眼校正,参见表 9-12。
2
U

2). 中感应测井井眼校正,参见表 9-13。


n
TM

io

3). 感应测井泥浆侵入校正,参见表 9-14。


rs
AD

9.2.4.6 球形聚焦井眼校正
e

球形聚焦井眼校正说明参见表 9-15。
V
LE

9.2.5 国产测井系列环境校正模块
Fo

9.2.5.1 自然伽马测井(GR)曲线的井眼校正
国产仪器测井系列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校正包括仪器居中校正和仪器偏心校正。参见表 9-1。

9.2.5.2 井壁中子测井曲线的井眼影响校正

井壁中子测井曲线的井眼影响的校正,参见表 9-17。

9.2.5.3 密度曲线的井眼校正

密度曲线的井眼校正参见表 9-8。

9.2.5.4 电阻率测井资料校正
1). 深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参见表 9-9。

2). 浅侧向测井的井眼影响校正,参见表 9-10。

9.3 实例
1). 点击井名,选择进行环境校正操作的井数据文件。

2). 点击校正仪器下拉框,选择需要环境校正的测井仪器系列。如图 9-2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9 环境校正
92

e
id
图 9-2 选择需要环境校正的测井仪器系列

Gu
3). 点击校正因素下拉框,选择该校正仪器需要作环境影响校正的图版名称,如图 9-3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9-3 选择需要作环境影响校正的图版名称

4).选择需要作环境影响校正的曲线名,如图 9-4 所示。

图 9-4 环境校正操作图

5). 在输出曲线信息中填入输出曲线名。

User Guide For LEAD®


9.3 实例
93

6). 在输入参数信息中,修改所需要参数值。

7). 在参数参考值中输入各种有关泥浆、地层矿化度、井眼温度、井眼压力等基本井信息。

8). 点击运行 ,运行校正方法,完成测井曲线进行环境影响校正。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10.1 综述
95

第四部分 常规测井

10. 常规测井处理

10.1 综述

e
常规测井处理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常规测井部分。

id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地层进行评价,求出精确的地层参数,是测井解释家、分析家的重要任务。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储层所产流体的性质和评价油气层的质量,包括储层的储集、

Gu
渗透性能及评估储层的生产能力。

利用各种不同的解释分析方法,把采集的测井信息还原成为地质信息之后,可以帮助解释人员
进行以下的综合评价:

r
se
1.分析储层的储集特性,找出有意义的产层。

.0
2.根据地区经验和人-机联作方式,计算反映地层特性的主要地质参数,分析可信度。
2
U
n
TM

3.分析产层的束缚水含量,揭示油气层的特性及含油(气)饱和度界限的变化,把握判断油气
io

层的趋势。
rs
AD

4.综合测井和其它信息,进行油、气、水的分析识别。
e
V

5.评价油气层丰度和产能,预测产层的含水率。
LE

r
Fo

测井资料的计算机处理解释大体可分为:确定解释模型、建立测井响应方程式、初选解释参数
进行试处理、优选解释参数做正式处理和检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五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确定正
确的解释模型和准确的选择解释参数,对于处理和解释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

10.2 技术特点
1) 提供五种裸眼井常规处理方法

提供改进的单孔隙度分析、复杂岩性分析、泥质砂岩分析、多功能分析和粘土分析五种裸眼井
常规处理方法分析程序。这五种处理方法实现了模型的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地区经验添加编
辑地区解释模型,进行解释参数的修改,改变了特定的常规测井资料处理程序只适用于某个特定地
区的状况。

2 ) 处理向导

常规测井应用程序提供了完全处理向导,按照处理向导进行操作即可完成选方法、选井数据、
参数卡操作各步骤,从而可以方便地开始测井数据的处理工作;在进行处理方法切换时也提供了井
选择和参数卡操作向导;打开一个绘图文件时,会自动给出载入参数卡的提示。在这些向导的帮助
下,您可以轻松地进行测井资料处理。熟练用户可以直接以打开绘图文件或打开参数卡的方式进行
处理。

3) 自定义模型可视化编辑和显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96

处理方法选择自定义模型时,自定义模型文件的内容显示在模型属性栏中,方便您了解模型的
内容、适用范围及选用标识。常规测井处理应用程序中可以直接运行模型编辑程序,进行模型修改
和增加自定义模型。

4) 参数卡操作

创建新的参数卡时,具有参数卡缺省处理参数复制、邻井处理参数复制和分层数据导入的功能,
可以将不连续的分层数据根据设定的处理起始和结束深度转换为连续的处理井段。

参数卡可进行文本编辑和可视化编辑。用户可将程序定义的参数中经常需要修改参数值的部分
提取出来,并进行分组,分组用配置文件保存,方便参数编辑和处理。可重新定义输入输出曲线名、

e
修改参数值。实现了输入、输出曲线的重定向功能。

id
5) 处理程序设置

利用 LEAD 测井综合解释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可以生成用户自定义的方法动态库,将动

Gu
态库拷贝到安装目录的 LEAD.net\bin\Plugins 下,然后利用处理程序设置的功能,方便的添加到常规
测井资料处理综合程序中。

10.3 操作流程
r
se
.0
常规测井操作流程
2
U
n
TM

打开绘图
打开参数卡 处理向导 方法选择
文件
io
rs
AD

选择方法 打开井
e

调入方法 载入
打开井
V

绘图缺省 选择绘图 参数卡


模版 模版
LE

选择绘图
Fo

模版
新建或打
开参数卡
新建或打
开参数卡


是否调用自
编辑修改参数卡 定义模型

方法运行 自定义模
型操作

处理结果 保存参数信
刷新 息到程序配
置文件

否 处理结果是否
满意

结束

图 10-1 常规测井处理操作流程

User Guide For LEAD®


10.4 功能介绍
97

e
id
图 10-2 常规测井处理主界面

10.4 功能介绍

Gu
常规测井处理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中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10.4.1 文件菜单
10.4.1.1 处理向导
r
se
.0
点击【文件è处理向导】,弹出 处理方法选择 对话框,如图 10-3 所示,您只要按照对话框的提

2
示点击下一步 进行操作,就可以完成处理方法选择、井数据选择、绘图模板选择、新建参数卡/打开
U
n
TM

参数卡等操作。处理向导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方法在本章实例 1 中有详细说明。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0-3 常规测井处理向导-处理方法选择

10.4.1.2 打开参数卡
,从 打开参数卡文件 中选择并打开一个参数卡文件(*.inp),如图 10-4
点击【文件è打开参数卡】
所示,进行参数卡的编辑和处理操作,具体操作参见本章实例 2。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98

e
图 10-4 打开参数卡

id
10.4.1.3 打开

Gu
点击【文件è打开】或工具栏 ,弹出 LEAD 常规测井绘图文件 ,如图 10-5 所示。打开已
经生成的绘图文件(*.lvs),按照提示载入参数卡后就可以进行处理工作了。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10-5 打开绘图文件
Fo

10.4.2 查看菜单
查看菜单如图 10-6 所示,在常用工具条中选择是否显示各种工具栏的快捷按钮和是否显示状态
栏。

当鼠标箭头滑过工具栏的快捷按钮时,会自动给出每一个快捷按钮的功能提示。部分菜单命令
请参见综合绘图应用程序的帮助说明。

图 10-6 查看菜单

参数卡工具栏

新 打 编 可视
建 开 辑 化编

User Guide For LEAD®


10.4 功能介绍
99

参 参 参 辑参
数 数 数 数卡
卡 卡 卡 文件

图 10-7 参数卡工具栏

操作工具栏

e
id
Gu
图 10-8 操作工具栏

模型属性栏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0-9 模型属性栏

10.4.3 处理菜单
10.4.3.1 新建参数卡
点击【文件è新建参数卡】或点击工具按钮栏 ,弹出 创建处理程序参数卡 ,如图 10-22 所
示。参见实例 1 中处理向导。

10.4.3.2 载入参数卡
点击【文件è载入参数卡】,从 载入参数卡文件 中选择一个参数卡文件(*.inp),如图 10-10 所示,
程序将读取参数卡中的井名、处理方法名和模型自定义文件(如果该方法可以自定义模型)
,并将装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00

载该处理方法的缺省模板,就可以直接进行参数卡的编辑和处理操作了。

e
id
图 10-10 载入参数卡

10.4.3.3 文本编辑参数卡

Gu
新建或者打开一个参数卡后,点击【处理è文本编辑】或单击按钮 ,弹出文本编辑程序可
对参数卡文件进行编辑。如图 10-11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0-11 文本编辑参数卡

10.4.3.4 可视化编辑参数卡

图 10-12 可视化编辑参数卡

User Guide For LEAD®


10.4 功能介绍
101

新建或打开一个参数卡后,点击【处理è可视化编辑】或单击按钮 ,如图 10-12 所示。自


动调用 LEAD 平台辅助工具标签栏中的参数编辑应用程序,对参数卡文件进行可视化编辑。

10.4.3.5 自动分层
用户可以结合地区经验,选取本地区不同曲线的分层门槛值进行组合,程序判断是否满足条件
(例如,将储层的条件设定为 GR 小于 96 个 API、孔隙度大于 8%,满足该条件且厚度大于等于设
定的最小层厚的为储层,不满足的即为非储层)。满足条件的井段分层曲线设为 1,不满足的井段分
层曲线设为-1。

当选择了生成分层信息文件时,会将满足条件井段的起始深度和结束深度依次写入到本井目录
下的“井名.AutoZone”文件中。如图 10-13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10-13 自动分层
e

10.4.3.6 结论转分层
V
LE

当井数据中有解释结论对象时,可以根据解释结论的数据(各层的顶底界深度)得到分层数据。
r
Fo

如图 10-14 所示。

图 10-14 解释结论转分层

10.4.3.7 导入分层数据
在生成分层信息文件后或已经有分层信息文件时,可以将分层信息直接导入处理参数卡中,形
成了连续的分段处理参数卡。在导入过程中可以控制处理的起始和结束深度,选择是否导入储层的
标识(截止值),并可以设定截止值。如图 10-15 所示。

10.4.3.8 生成解释结论
根据提供的分层数据和解释结论的生成条件,可自动生成油气综合解释结论,用户可以在自动
生成的解释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交互解释操作,具体操作参见本章实例 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02

e
id
Gu
图 10-15 导入分层数据

10.4.3.9 开始处理
当您完成处理方法选择、井数据 和绘图模板选择、参数卡编辑等步骤后,就可以进行方法处理
了。点击【处理è开始处理】或按钮
r
,以进程条的形式显示测井数据打包、处理方法运行、测井
se
数据解包的运行全过程,运行完成后自动刷新绘图显示。

.0
10.4.4 工具菜单 2
U
n
TM

10.4.4.1 方法设置
io
rs

利用“LEAD 测井综合处理解释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开发出新的处理方法并生成动态库
AD

文件(*.dll)后,可以用方法设置菜单命令将新生成的方法加入到常规综合处理程序中,方便用户调用。
e
V

具体操作方法见本章实例 5。
LE

10.4.4.2 模型编辑
Fo

图 10-16 模型编辑

点击【工具è模型编辑】或单击按钮 ,启动 解释模型编辑 程序,如图 10-16 所示。程序将


显示当前处理方法的方法模型配置信息,如模型定义文件、参数配置文件、处理程序以及程序自定
义模型的相关信息等等,可以修改编辑其中的解释模型。常规处理 解释模型编辑 程序的使用,请参
阅下一章解释模型编辑的介绍。

User Guide For LEAD®


10.5 单孔隙度分析模块
103

10.4.4.3 地层水电阻率

当需要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参数时,点击【工具è地层水电阻率】可直接调用并运行地层水电阻
率计算应用程序。如图 10-17 所示。请参阅 LEAD 平台常规测井标签栏中地层水电阻率计算应用程
序的介绍。

e
id
Gu
图 10-17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

10.5 单孔隙度分析模块
r
se
.0
单孔隙度程序(POR)主要特点是简单实用,要求输入的测井曲线数少,在地质情况比较简单的情
况下可以得到好的解释结果,程序的软件结构采用目前常规测井解释软件的典型模式,另增加了解 2
U
n
释模型的可自定义功能。
TM

io

POR 程序用一种孔隙度测井资料加上其它有关资料对泥质砂岩进行分析解释。可采用自然伽马
rs
AD

(GR)、补偿中子(CNL)、自然电位(SP)、中子寿命(NLL)和电阻率(RT)等五种方法计算地
e

层的泥质含量 SH 相对体积;利用密度测井(DEN)、声波测井(AC)或补偿中子(CNL)三种孔隙
V

度测井之一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且进行泥质校正;计算出可动油气参数、流体性质分析参数、渗
LE

透率和出砂指数等。其中孔隙度、泥质含量、饱和度和渗透率可采用自定义模型处理。
Fo

10.5.1 输入曲线
表 10-1 单孔隙度分析程序输入曲线

名 称 说 明
DEN 体积密度
AC 声波时差
CNL 补偿中子
SP 自然电位
GR 自然伽马
CAL 井径
RT 深探测电阻率
RXO 浅探测电阻率
COND 感应
NLL 中子寿命

10.5.2 输入参数
本程序处理使用 46 个输入参数,各参数意义说明如下表 10-2。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04

表 10-2 单孔隙度分析程序输入参数说明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SHFG 选择计算泥质含量方法标志符 隐含值为 1
=1,使用 GR 求泥质含量
=2,使用 CNL 求泥质含量
=3,使用 SP 求泥质含量
=4,使用 NLL 求泥质含量
=5,使用 RT 求泥质含量
GMN1,GMX1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e
GMN2,GMX2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补偿中子测井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id
GMN3,GMX3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自然电位测井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MN4,GMX4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中子寿命测井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u
GMN5,GMX5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 RT 测井值 隐含值分别为 100 和 2.5Ω·m。
GCUR 计算泥质含量经验系数,对于第三系地层用
1,对于老地层用 2
SHCT 泥质截止值
r 隐含值为 40(也为人工分层标志符)
se
BITS 钻头直径

.0
C 选择电阻率标志符
=0,用 RT 2
U
n
TM

=1,用 COND
io

RW 地层水电阻率
rs
AD

RMF 泥浆滤液电阻率
e

A、M 岩性系数和胶结指数 隐含值分别为 0.62 和 2.15


V

N 饱和度指数 隐含值为 2
LE

PFG 选择计算孔隙度标志符 隐含值为 2


Fo

=1,用 DEN 计算孔隙度;


=2,用 AC 计算孔隙度;
=3,用 CNL 计算孔隙度;
DG、DF 岩石骨架密度和流体密度 隐含值分别为 2.65 和 1
TM、TF 岩石骨架时差和流体时差 隐含值分别为 180 和 620
DSH,TSH,NSH,分别为泥岩的密度、时差和中子、电阻率值 隐含值分别为 2.65、180、28.0、2.5
RSH
CPOF 选择压实系数 CP 的标识符 隐含值为 0
=0,用公式自动计算压实系数
=1,用外部赋值 CP
CP 压实系数 隐含值为 1
ACP,BCP 计算压实系数的参数 隐含值分别为 0.203(程序自动缩小
1000 倍)和 1.67。
SWOP 选择地层含水饱和度公式标示符 隐含值为 3
=1,用西门杜公式
=2,用阿尔奇公式,采用计算的 M 和 A 值
=3,用阿尔奇公式,采用参数的 M 和 A 值。
SRHM 残余烃饱和度与含水饱和度相关的系数 隐含值为 0.5

User Guide For LEAD®


10.5 单孔隙度分析模块
105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HDY 氢烃密度 隐含值为 0.8
HF 累计烃初值 隐含值为 0
PF 累计孔隙度初值 隐含值为 0
SIRR 束缚水饱和度 隐含值为 40
ADEN 密度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ACNL 中子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AAC 声波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AGR 自然伽马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e
ASP 自然电位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隐含值为 0

id
ART 深探测电阻率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ANLL 中子寿命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Gu
10.5.3 输出曲线
表 10-3 单孔隙度分析程序输出曲线

名 称 说 明
r
se
POR 孔隙度

.0
PORT 总孔隙度
2
U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n
TM

PORW 地层含水孔隙度
io

SW 地层含水饱和度
rs
AD

PERM 渗透率
e

SH 泥质含量
V

CALC 微差井径
LE

r
Fo

CL 粘土含量
RWA 视地层水电阻率
RMFA 视泥浆滤液电阻率
PORX 冲洗带的残余烃体积
PORH 冲洗带的残余烃重量
BULK 出砂指数
PF 累计孔隙体积
HF 累计油气体积

10.5.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表 10-4 单孔隙度分析程序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名 称 说 明
孔隙度(POR) 自定义模型
泥质含量(SH) 自定义模型
含水饱和度(SW) 自定义模型
渗透率(PERM) 自定义模型

10.5.5 解释方法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06

1.计算泥质含量 SH
2.0 GCUR ´VSH - 1 .0
SH =
2.0 GCUR -1 .0
SHLG -GMNI
VSH =
GMXI -GMNI

其中:

SHLG:指定的任一种计算泥质含量的曲线值

GMXI,GMNI:相应泥质曲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2.计算孔隙度 POR

e
(1) 用密度(DEN)计算孔隙度

id
DEN-DG DSH-DG
POR= -SH ´
DF-DG DF-DG

Gu
当 DSH=DG 时,不作泥质校正

(2) 用声波(AC)计算孔隙度

计算压实系数:
r
se
.0
CPP=BCP-ACP ´DEP ´0.001

当 CPOP=0 时,CP1=CPP (用计算的压实系数) 2


U
n
TM

当 CPOP=1 时,CP1=CP (CP 为输入的参数)


io

AC-TM 1 TSH -TM


rs
AD

POR= ´ -SH ´
TF-TM CP1 TF-TM
e
V

当 TSH=TM 时,不作泥质校正 。
LE

(3) 用中子(CNL)计算孔隙度
Fo

POR=CNL-SH ´NSH
3.计算视地层水电阻率和视泥浆滤液电阻率
RWA=RT ´POR M A
RMFA=RXO ´POR M A

4.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SW
(1).当 SWOP=1 时,用西门杜公式:

1 0.81RW RW
SW= ´ -SH ´
POR RT 0.4RSH
(2).当 SWOP=2 时,用阿尔奇公式:

0.019
XM=1.87+
POR

当 POR>0.1 时,XM=2.1;

当 XM>4 时,XM=4;

A=1

(3).当 SWOP=3 时,用阿尔奇公式

A,XM,XN 均为输入参数

User Guide For LEAD®


10.6 泥质砂岩分析模块
107

5.计算渗透率 PERM

PERM =0.136 ´
(
100 ´POR )
4.4

SIRR 2
6.计算油气体积和重量
(1). 油气相对体积 PORX

PORX =POR ´SRH


SRH =SRHM ´(1.0 -SW )

(2). 油气相对重量 PORH

PORH =PORX ´DHY

e
7.计算出砂指数 BULK
DEN

id
BULK =13400 ´ 2
AC
8.累计孔隙度厚度

Gu
P =POR * RLEV
VHF =VHF +(1.0 - SW) * P
VPF =VPF +P

10.6 泥质砂岩分析模块 r
se
.0
泥质砂岩分析程序(SAND)是针对含泥质砂岩的测井资料分析程序。它采用交会图技术计算孔隙
度、泥质体积,在计算过程中对泥质和油气影响进行校正,还计算出粘土含量、粉砂指数、含水饱 2
U
n
TM

和度、渗透率、含烃重量、含烃体积,该程序能判断煤层。
io

10.6.1 输入曲线
rs
AD

表 10-5 泥质砂岩分析程序输入曲线
e
V

名 称 说 明
LE

r
Fo

CNL 补偿中子
DEN 体积密度
AC 声波时差
SP 自然电位
GR 自然伽马
CAL 井径
RT 深探测电阻率
RXO 浅探测电阻率
COND 感应
CN 中子测井
SWN 井壁中子
RAT 来自中子寿命测井的比值曲线
NLL 中子寿命
SPEC 能谱曲线
SBL 泥岩基线
SLOG 用来计算泥质体积的任一测井曲线

10.6.2 输入参数
表 10-6 泥质砂岩分析程序输入参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08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SLFG 砂岩,灰岩中子孔隙度刻度的标志符 隐含值为 0
=0,灰岩孔隙度单位
=1,砂岩孔隙度单位
CNFG 选择中子的标志 隐含值为 1
=1,用 CN
=2,用 SWN
=3,用 RAT
=4,用 CNL
NF 流体的中子值 隐含值为 100

e
NCL 粘土的中子值 隐含值为 36

id
DG 骨架的密度值 隐含值为 2.65
DF 流体的密度值 隐含值为 1

Gu
DCL 粘土的密度值 隐含值为 2.5
CLM 粘土的最大含量 隐含值为 20
PMAX 纯砂岩的最大孔隙度 隐含值为 25
BITS 钻头直径
r 隐含值为 8
se
.0
SHF1 泥质指示的选择标志 隐含值为 1
=1,GR
2
U

=2,用 SP
n
TM

io

=3,用 NLL
=4,用 CN,SWN,NEU,RAT 之
rs
AD


e

=5,用 RT
V

=6,用 SPEC
LE

r
Fo

=7,用 SLOG
SHF2 泥质指示的附加选择标志 隐含值为 0
=0,只用 SHF1
=1,用中子-声波交会图
=2,用密度-声波交会图
=3,用密度-中子交会图
=4,用 Q=PORA-PORD/PORA
GMN1,GMX1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MN2,GMX2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自然电位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MN3,GMX3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中子寿命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MN4,GMX4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中子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MN5,GMX5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电阻率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MN6,GMX6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能谱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MN7,GMX7 对应 SLOG 的纯砂岩和纯泥岩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GRFG 选择 GR 为泥质指示时,GR 的又一 隐含值为 1
选择标志
=1,用输入的 GMN1,GMX1
=2,用可变的 GMN1,GMX1
GRN1,GRX1 当 GRFG=2 时,层段顶部 GR 的最小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User Guide For LEAD®


10.6 泥质砂岩分析模块
109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和最大值
GRN2,GRX2 当 GRFG=2 时,层段底部 GR 的最小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和最大值
SBFG 已选择 SP 为泥质指示时 SP 的又一 隐含值为 1
次选择标志
=1,用标准的泥质公式
=2,用输入的 SBL
=3,用变化的 SBL
SSP SBFG=2 或 3 时,泥岩基线和砂岩线 隐含值为 100

e
之间的距离

id
SBL1 SBFG=3 时,层段顶部的泥岩基线 隐含值为 100
SBL2 SBFG=3 时,层段底部的泥岩基线 隐含值为 100

Gu
CUR1,CUR2,CUR3,CUR4, Hilsh 公式中变量的选择标志 隐含值分别 1,0.001,0.001,
CUR5,CUR6,CUR7 =1,第三系地层 0.001,0.001,0.001,0.001
=2,老地层 注:填其中的一项和几项,应
=0.001,线性逼近
r 与 SHF1 的选择对应
se
NSH 用交会图确定泥质体积时,需提供的 隐含值为 35

.0
泥岩中子值
2
U

DSH 用交会图确定泥质体积时,需提供的 隐含值为 2.45


n
TM

泥岩密度值
io

TM 骨架的声波时差 隐含值为 180


rs
AD

TSH 用交会图确定泥质体积时,需提供的 隐含值为 180


e

泥岩声波时差值
V

TF 流体的声波时差 隐含值为 620


LE

r
Fo

SWOP 选择计算含水饱和度公式的标志符 隐含值为 1


=1,阿尔奇,汉布尔公式(A=0.62,
M=2.15,N=2)
=2,Fertl 公式
=3,泥质硬岩面公式
=4,西门杜公式
RW 地层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 0.5
RDEP 对应 RW 读值的深度 隐含为 4000
BHT 井底温度 隐含值为 250
GRAD 地区地温梯度 隐含值为 0
RSH 泥砂的电阻率 隐含值为 2.5
A 岩性系数 隐含值为 0.62
M 胶结指数 隐含值为 2.15
N 含水饱和度指数 隐含值为 2
B Fertl 公式中的常数 隐含值为 0.25
RCFG 地层电阻率标志符 隐含值为 0
=0 用输入的 RT
=1 用计算的 RT,RT=1000.0/COND
PRFL 选择渗透率的公式标志符 隐含值为 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10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1,Timur 公式
=2,Wylie-Rose 公式
=3,Watt 公式
C 计算渗透率的常数 隐含值为 1
SIRR 束缚水饱和度 隐含值为 40
COCT 煤的截止值 隐含值为 50
NCRB 煤的中子值 隐含值为 60
DCRB 煤的密度值 隐含值为 1.35
砂岩的中子值 隐含值为-4

e
NSD
SHCT 泥岩截止值 隐含值为 40

id
FDC 流体密度校正因子 隐含值为 0
ADEN 密度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其隐含值为 0

Gu
ACNL 中子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其隐含值为 0
AAC 声波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其隐含值为 0
ACAL
ASBL
井径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SBL 的附加校正值 r 隐含值为 0
隐含值为 0
se
.0
ART 深探测电阻率测井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ARXO RXO 的附加校正值 2 隐含值为 0
U
n
TM

ACON 感应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io

RMF 泥浆滤液电阻率 隐含值为 0.15


rs
AD

CP 压实系数 隐含值为 1
e

HF VHF 体积 隐含值为 0
V

PF VPF 体积 隐含值为 0
LE

GRX1,GRN1 GRFG=2 时,层段顶部 GR 最大值和 隐含值为 100 和 0


Fo

最小值
GRX1,GRN2 GRFG=2 时,层段底部 GR 最大值和 隐含值为 100 和 0
最小值
MRT 深电阻率刻度因子 隐含值为 1
MRXO 浅电阻率刻度因子 隐含值为 1
MNEU 中子刻度因子 隐含值为 1
SWIP 选择束缚水饱和度的标志符 隐含值为 1
SIN 束缚水饱和度最小值

10.6.3 输出曲线
表 10-7 泥质砂岩分析程序输出曲线

名 称 说 明
SH 泥质含量
SW 地层含水饱和度
POR 有效孔隙度
PORH 含烃重量
PORX 含烃体积
PORT 总孔隙度

User Guide For LEAD®


10.6 泥质砂岩分析模块
111

名 称 说 明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ORW 地层含水孔隙度
CALO 井径差值
PI 产能指示
HF 累计油气厚度
PF 累积孔隙度
DHYC 烃密度
CARB 炭的体积

e
PERM 渗透率

id
TEMP 地层温度
CL 粘土体积

Gu
CI 煤的指示,等于 1 时是煤的指示
Q 分散粘土占总孔隙度的百分比

10.6.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r
se
表 10-8 泥质砂岩分析程序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0
名 称 说 明
2
U

泥质含量(SH) 自定义模型
n
TM

含水饱和度(SW) 自定义模型
io

渗透率(PERM) 自定义模型
rs
AD

10.6.5 解释方法
V

泥质砂岩程序作为单孔隙度程序的一种改进,采用含油气泥质岩石模型,以独立来源的泥质方
LE

r
Fo

法估计出的泥质含量作为初始值,先由中子—密度测井交会或经验估计油气密度。然后以中子—密
度交会为基础,通过反复迭代,对中子—密度测井做油气校正,其它地层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单孔隙
度方法相同。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类似于单孔隙度程序中计算泥质含量的方法,计算出泥质含量 Vsh 作为初值

2.估计油气密度ρh

经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淡水泥浆砂岩中油的密度和气的密度可分别由下式估算:

F F
0.7(1 + N )Shr -(1 - N )
FD FD
油的密度: ro =
FN
(1 +0.72 )Shr
FD

F F
(1 +0.72 N )Shr -(1 - N )
FD FD
气的密度: ro =
F
(2.2 +0.8 N )Shr
FD

ΦN、ΦD:分别为含水泥质模型下的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

Shr:残余油气饱和度,计算方法同单孔隙度程序。

(注:初始值迭代时,令 Shr=0,5,Φhr=0,取ρh=max(ρo,ρg))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12

3.中子—密度交会法求解Φxo 和 Vsh

含油气泥质岩石模型下,中子、密度响应方程联立.有:

1=Vma 十 Vsh 十Φxo 十Φhr


ρb=Vma 十 Vshρh 十Φxoρf 十Φhrρh
ΦN=VmaΦNma 十 VshΦNsh 十ΦxoΦNf 十ΦhrΦNh
三个方程只能解三个未知量、故假定Φhr 已知,可解得Φxo、Vsh、Vma。

4.迭代、判断

1). 取Φ=Φxo 十Φhr;

e
2). 由单孔隙度程序中的方法,计算 Sw;

id
3). 当 Sw>0.7 时,无需迭代(说明地层无油气或油气较少);

Gu
4). 当 Sw<为 0.7 时,作油气校正。

5). 重新计算 Shr=SRHM(1—Sw);

6). 重新计算Φhr=ΦShr
r
se
.0
7). 对中子密度作油气校正

2
U

ρb=ρb -Φhrρh
n
TM

io

ΦN=ΦN-Φhrρh
rs
AD

8). 当相邻两次迭代的|ΔΦhr|<0.005,终止迭代;否则转入第 2 步,重新计算ρh ,重复上述


e

各步迭代运算。
V

10.7 多功能分析模块
LE

r
Fo

多功能分析程序(PROTN)目前主要应用于砂泥岩剖面的裸眼井解释。PROTN 程序把测井学、油藏
物理学和渗流力学结合起来,实现对油气层的评价。该程序以测井信息的还原为基础,目的在于求
解反映地层静态和动态特性的一系列地质参数,因此,它是多种测井解释方法的组合。主要有以下
三个方面的功能和特点:对探井、开发井和调整井能够进行全过程油气评价的定量解释;能够定量
地描述产层水淹状况,指示剩余油分布,以及分析采收的动态;提供一套有利于全面评价产层,以
及开展油藏工程研究的地质参数。

10.7.1 输入曲线
表 10-9 多功能分析程序输入曲线

名 称 说 明
GR 自然伽马测井
CNL 补偿中子测井
SP 自然电位测井
DEN 密度测井
AC 声波测井
RT 深电阻率测井
COND 电导率
RXO 冲洗带电阻率

User Guide For LEAD®


10.7 多功能分析模块
113

名 称 说 明
CALI 输入井径值
NLL 中子寿命测井

10.7.2 输入参数
表 10-10 多功能分析程序输入参数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GMN1-GMN8 纯砂岩的 GR,CNL,SP,NLL, 隐含值为 0
RT,AC,RXO,CALI 测井值

e
GMX1-GMX8 纯泥岩的 GR,CNL,SP,NLL, 隐含值为 100

id
RT,AC,RXO,CALI 测井值
SHFG 计算泥质体积方法的选择标志 隐含值为 3 (说明:可

Gu
同时选择几种方法,
但其值不得大于
32767 。 例 如 : 取

r SHFG=2468,则意味
se
着同时选择了 2、4、

.0
6、8 这四种方法,程
2
序自动取其最小值)
U
n
TM

CP 声波压实校正系数 隐含值为 1
io

C 电阻率选择标志 隐含值为 0
rs

=0,用输入的 RT
AD

=1,用 COND 计算 RT
e
V

M 胶结指数 隐含值为 2.06


LE

N 饱和度指数 隐含值为 2
Fo

A 岩性系数 隐含值为 0.7


RW 地层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 1.0
RMF 泥浆滤液电阻率 隐含值为 0.32
RSH 泥岩电阻率 隐含值为 8.0
DSH 泥岩密度 隐含值为 2.5
NSH 泥岩中子 隐含值为 28
TSH 泥岩声波时差 隐含值为 180
DG 砂岩骨架密度 隐含值为 2.65
DF 流体密度 隐含值为 1
TF 流体声波时差 隐含值为 620
TM 砂岩骨架声波时差 隐含值为 180
SIRR 用于计算渗透率的束缚水饱和 隐含值为 40

BITS 钻头直径 隐含值为 0
SWOP 选择计算 SW 公式标志 隐含值为 3
GCUR 计算泥质体积经验系数 隐含值为 1
=1,用于第三系地层 (实际取值
3.7)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14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2,用于老地层
PFG 孔隙度计算方法选择标记 隐含值为 2
=1,用 DEN 计算孔隙度
=2,用 AC 计算孔隙度
=3,用 CNL 计算孔隙度
MDFG 选择计算粒度中值方法的标志 隐含值为 3

=1,用 GR
=2,3 用 SP

e
AMDO 粒度中值计算公式中的经验系 隐含 0.25

id
数,其值等于与△SP=0 相对应
以层为单位的粒度中值绝对值

Gu
XKM 计算渗透率公式中的经验系数, 隐含值为 7.8
取值范围为 7-9.5
AAC AC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ASP SP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r 隐含值为 0
se
ART RT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0
ACON COND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2
U

AGR GR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n
TM

io

ADEN DEN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ACNL CNL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rs
AD

ANLL NLL 曲线的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e
V

ACX AC 曲线的最大值 隐含值为 1000


SP 曲线反向标志 隐含值 1
LE

SPC
r
Fo

=1,砂层的 SP 为负异常
=-1,砂层的 SP 为正异常
DEPI 自动判别解释结论时,用于标识 隐含值 1
层段是否作解释的标记
=0,该段不予解释
=1,该段需要解释
FKRO 计算油的有效渗透率公式中修 隐含值 0.8
正系数,其值为 0.6-0.9
BSI0 计算束缚水饱和度公式中 (当 BSI0 一 般 为
POR≥0.20 时) 的经验系数 0.18-0.36
BSI1 计 算束 缚水 饱和 度公 式中 ( 当 BSI1 可采用隐含值
POR≥0.20 时)的经验系数,BSI0 为 1.5
一般为 0.18-0.36
BSI2 计 算束 缚水 饱和 度公 式中 ( 当 BSI2 隐含值为 3.6
POR≥0.20 时 的经验系数
BSI3 计 算束 缚水 饱和 度公 式中 ( 当 BSI3 一 般 为
POR≥0.20 时)的经验系数 0.02-0.09
BSD0 计 算束 缚水 饱和 度公 式中 ( 当 BSD0 趋于 0(隐含值)
POR〈0.2) 的经验系数

User Guide For LEAD®


10.7 多功能分析模块
115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BSD1 计 算束 缚水 饱和 度公 式中 ( 当 BSD1 隐含值为 9.8
POR〈0.2)的经验系数
BSD2 计 算束 缚水 饱和 度公 式中 ( 当 BSD2 隐含值为 3.3
POR〈0.2)的经验系数
BSD3 计 算束 缚水 饱和 度公 式中 ( 当 BSD3 隐 含 值 为
POR〈0.2〉的经验系数 0.68-0.8
RZFG 选择计算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 隐含值为 1
(RZ) 公式的标志符
=1,用以产水率 FW 为体积模型

e
的计算公式

id
=2,用以束缚水饱和度 Swi 为体
积模型计算公式

Gu
RW2 注入水电阻率的平均值 隐含值为 0.1
RKC1,RKC2, 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公式中的 隐含值分别为 3,2,
RKC3 经 验 系 数 (m,n, h),一般 取 1。

r
RKC1=3-4 , RKC2=2-1 ,
se
RKC3=1-2

.0
KROP 选择计算油,水相对渗透公式的 隐含值为 1
2
U

标识符
n
TM

=1,用一种比较普遍的经验公式
io

=2,用琼斯方程
rs
AD

=3,用彼尔逊方程
e

=4,用乘方法公式
V

EPFW,XSRO 计算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两 隐 含值分 别是 0.05


LE

个控制迭代参数 和 0.2,其中 EPFW


Fo

用来控制相邻两次
计算的含水率之间
的差值;XSRO 是用
来控制计算误差的
经验系数.
UO,UW 油和水的地下粘度 隐含值分别为 10 和
0.6
XSXO 根据地区经验,确定残余油饱和 XSXO 的 隐 含 值 为
度数值 1-XSXO 0.9
SXOP 应用于相对渗透率公式中,残余 隐含值为 3
油饱和度参数的标志符
=1,用阿尔奇公式计算
=2,用束缚水校正公式计算
=3,用指定的地区经验数据
EPSW 计算束缚水饱和度和含水饱和 隐含值为 0.05
度相匹配参数
DFSW 强行控制束缚水饱和度和含水 隐含值为 1
饱和度相匹配的参数
=1,保持束缚水饱和度计算结果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16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不变
=-1,令 SWIR=SW+2 在计算的
束缚水饱和度 SWIR 远远高于含
水饱和度时,可令 DFSW=-1,
程序将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值,使
之更为合理
SRCT 控制干层的参数,SRCT 的取值 隐含值为 0.8
范围为 0-1,当 SRCT 增大时,
可以减少人为造成的干层现象,

e
使剖面保持程序所处理的本来

id
面目
DEPW 自动判别解释结论时解释水淹 隐含值 0

Gu
的标志符,取值为 0 和 1
=1,该段自动判别出的油水同层
和含水层均解释为水淹层
=0,保持程序的自动判别结果
r
se
.0
10.7.3 输出曲线
2
U

表 10-11 多功能分析程序输出曲线
n
TM

io

名 称 说 明
rs

POR 有效孔隙度
AD

PORW 含水孔隙度
e
V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LE

PORT 总孔隙度
Fo

PORX 流体孔隙度
PORH 油气重量
HF 累计烃米数
PF 累计孔隙米数
PERM 渗透率
SW 含水饱和度
SH 泥质含量
CALO 井径差值
CL 粘土含量(其值等于 SH)
DHY 残余烃密度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SWIR 束缚水饱和度
PERW 水的有效渗透率
PERO 油的有效渗透率
KRW 水的相对渗透率
KRO 油的相对渗透率
FW 产水率
SHSI 泥质和粉砂含量

User Guide For LEAD®


10.7 多功能分析模块
117

名 称 说 明
SXOF 100*SXO

10.7.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表 10-12 多功能分析程序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名 称 说 明
孔隙度(POR) 自定义模型
泥质含量(SH) 自定义模型
含水饱和度(SW) 自定义模型

e
渗透率(PERM) 自定义模型

id
泥质和粉砂含量(SHSI) 自定义模型
粒度中值(XMD) 自定义模型

Gu
束缚水饱和度(SWIR) 自定义模型
油的相对渗透率(KRO) 自定义模型
水的相对渗透率(KRW) 自定义模型

10.7.5 解释方法 r
se
.0
1.计算泥质含量 SH

2.0 GCUR ´VSH - 2


U

1.0
SH =
n
TM

2.0 GCUR -1.0


io

SHLG -GMNI
VSH =
rs

GMXI -GMNI
AD

其中:
V
LE

SHLG 指定的任一种计算泥质含量的曲线值;
Fo

GMXI,GMNI 相应泥质曲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2.计算孔隙度 POR
(1). 用密度(DEN)计算孔隙度

DEN-DG DSH-DG
POR= -SH ´
DF-DG DF-DG

(2).用声波(AC)计算孔隙度

计算压实系数:

CPP=BCP-ACP ´DEP ´0.001

当 CPOP=0 时,CP1=CPP

当 CPOP=1 时,CP1=CP(CP 为输入的参数)

AC-TM TSH-TM
POR= -SH ´
(TF-TM)´CP TF-TM

(3).用中子(CNL)计算孔隙度

POR=CNL-SH ´NSH
3.计算饱和度 SW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18

(1). 西门杜公式:

1 0.81RW RW
SW = ´ -SH ´
POR RT 0.4RSH

(2).用计算的 M 值计算 SW

0.019
M=1.87+
POR
1
æ A ´RW öN
SW=ç ÷
ç ÷
èPOR M ´RT ø

e
(3).用输入的 M 值计算 SW

id
1
æ A ´RW öN
SW=ç ÷
ç ÷
èPOR M ´RT ø

Gu
4.计算束缚水饱和度 SWIR
log(1 - POR)
logSWIR =BSIO - (BSI1 ´log(MD) +BSD2) ´
BSD3

r
se
式中,MD 为粒度中值。

.0
5.计算相对渗透率 KRO 和 KRW
2
U

(1).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
n
TM

io

m
æ(
SW -SWIR ) ö
KRW =ç ÷
rs

( )
AD

è 1 -SWIR ø
e

n h
æ ( SW -SWIR )ö æ ( SW -SWIR )ö
V

KRO =ç1- ÷ ´ç
1- ÷
è (SXO -SWIR )ø è (SXO -SWIR )ø
LE

r
Fo

式中 m,n,h 是与地层的岩性和固结程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同时也受岩石的润湿性和流体的粘
度的影响,它们的变化范围分别为:m=3-4,n=2-1,h=1-2。

(2).琼斯方程
3
æ(
SW -SWIR )ö
KRW =ç ÷
è(1 -SWIR) ø

2
æ ( 0 .9 -S W )ö
K R O =ç ÷
è(0 .9 -S W IR )
ø

(3).彼尔逊方程
æ1 ö
ç÷
æ(
SW -SWIR )öè2 ø
3
KRW =SW ´ç ÷
è(1 -SWIR ) ø

2
æ (
SW -SWIR ) ö
KRO =ç
1- ÷
è (
1 -SWIR ) ø

(4).乘方法

User Guide For LEAD®


10.8 复杂岩性分析模块
119

4
æ(
SW -SWR ) ö
KRW =ç ÷
è(1 -SWIR )ø

6. 计算有效渗透率 PERO 和 PERW


PERW=PERM ´KRW
PERO=C ´PERM ´KRO

式中,C 为修正系数,其值约为 0.6-0.9。

7. 计算绝对渗透率 PERM
log(PERM) =XKM +1.71 ´log(MD) +7.1 ´log(POR)
8. 计算产水率 FW

e
1

id
FW =
(KRO ´UW)
(1 - )
KRW ´UO

Gu
10.8 复杂岩性分析模块
复杂岩性分析程序(CRA)适用于复杂的碳酸盐岩剖面。它能计算孔隙度、泥质含量、饱和度

r
等储层参数。它除了一般复杂岩性程序中的砂岩、灰岩、白云岩和硬石膏之外,还可以加入四种附
se
加矿物,能处理出八种分离矿物。用五种方法求孔隙度和矿物体积,用六种方法计算含水饱和度,

.0
并有一套较完善的油气校正方法。
2
U

10.8.1 输入曲线
n
TM

io

表 10-13 复杂岩性分析程序输入曲线
rs
AD

名 称 说 明
e

CNL 补偿中子
V

DEN 体积密度
LE

r
Fo

AC 声波时差
GR 自然伽马
THOR 钍
K40 钾
UR 铀
TC 能谱测井总计数率
PORS 井壁中子
SP 自然电位
RT 深探测电阻率
RXO 浅探测电阻率
SGMA 中子寿命
G2 中子寿命测井
RATO 中子寿命短/长之比
TPI 钍-钾指数
CAL 井径

10.8.2 输入参数
表 10-14 复杂岩性分析程序输入参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20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SHFG 泥质体积计算方法标志 隐含值为 1


=0,不计算泥质含量
=1,用 GR
=2,用 TC
=3,用 K40
=4,用 THOR
=5,用 CNL 或 PORS
=6,用 SGMA
=7,用 RATO

e
=8,用 G2

id
=9,用 SP
=10,用 AC

Gu
=14,用 TPI
=20,用 RT
=21,D/N(中子-密度交会)
=22,D/A(声波-密度交会)
r
se
=23,A/N(中子-声波交会)

.0
SWCN 选择中子测井仪类型的标志 隐含值为 1
2
U

=0,不用中子测井
n
TM

=1,用补偿中子测井(CNL)
io

=2,用井壁中子测井(PORS)
rs
AD

PRFG 选择孔隙度计算标志 隐含值为 1


e

=1,用中子-密度交会(D/N)
V

=2,用中子-声波交会(D/N)
LE

=3,仅用密度测井
Fo

=4,仅用声波测井
=5,仅用中子测井

ANHY 在计算矿物体积时,石膏是否存在的标志 隐含值为 1


=1,有石膏
=0,无石膏

SAND 在计算矿物体积时,砂岩是否存在标志 隐含值为 1


=1,有砂岩
=0,无砂岩

LIME 在计算矿物体积时,石灰岩矿物存在状况的 隐含值为 1


标志
=1,有石灰岩
=0,无石灰岩

User Guide For LEAD®


10.8 复杂岩性分析模块
121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DOLO 在矿物体积计算中,白云岩矿物存在状况的 隐含值为 1


标志
=1,有白云岩
=0,无白云岩
M1X,M1Y,M2X, 对应于四种附加矿物(m1,m2,m3,m4)在 若=-9999,表示不存在此种矿
M2Y,M3X,M3Y, X-Y 交会图上的骨架值, 物。
M4X,M4Y
C1X 砂岩的中子骨架值 隐含值为-4

e
C1Y 砂岩的密度或声波骨架(缺省为密度) 隐含值为 2.65

id
C2X 石灰岩的中子骨架值 隐含值为 0
C2Y 石灰岩的密度或声波骨架(缺省为密度) 隐含值为 2.71

Gu
C3X 白云岩的中子骨架值 隐含值为-6
C3Y 白云岩的密度或声波骨架(缺省为密度) 隐含值为 2.87
C4X 硬石膏的中子骨架值 隐含值为 0
C4Y 硬石膏的密度或声波骨架(缺省为密度)
r 隐含值为 2.98
se
DG,DF 密度的骨架和流体值 隐含值为 2.71 和 1.0

.0
TM,TF 声波时差的骨架和流体值 隐含值为 47.5 和 189
2
U

NFM,DFM,TFM 井眼未垮塌的纯地层的最大中子值、最小密 隐含值分别为 100、1 和 189。


n
TM

度值和最大声波时差值
io

A 岩性系数 隐含值为 1
rs
AD

M 胶结指数 隐含值为 2
e

N 饱和度指数 隐含值为 2
V

BH 选择进行井眼编辑标志 隐含值为 1
LE

=0,进行井眼编辑
Fo

=1,不进行井眼编辑

CNFG 中子刻度标志符 隐含值为 0


=0,CNL 是百分数刻度
=1,CNL 是小数刻度

PASS 开关参数标志 隐含值为 2


=1,第一次运行作为预处理
=2,第二次运行作为结果处理

CPOP 选择声波压实系数的标志 隐含值为 0


=0,用公式自动计算压实系数
=1,用参数 CP 赋值

ACP,BCP 计算压实系数的两个参数 隐含值分别为 0.203 和 1.67


CP 压实系数 隐含值为 1
SMNi SMXi 当 SHFG=1,2,3,4,5,9,10,14 时, 隐含值均为 0 和 100
某条测井曲线在纯地层的极小值和在泥岩
层的极大值
RSH,RLIM 当 SHFG=20 时,用 RT 求泥质含量时的参 隐含值分别为 6 和 200。当
数,它们分别表示泥岩层的平均值和纯地层 SWOP=4,5 时,RSH 还作为求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22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的极大值 饱和度的泥质校正参数
DNC,DNCS,DND, 当 SHFG=21 时,用中子-密度交会求泥质含 隐含值分别为 0,35,2.71 和
DNDS 量的参数,它们分别表示骨架的中子值,泥 2.62
岩层的中子值,骨架的密度值,泥岩的密度

DAA,DAAS,DAD, 当 SHFG=22 时,用声波–密度交会求泥质 隐含值分别为 47.5,85,0 和 2
DADS 含量的参数,它们分别表示骨架的声波时
差,泥岩层的声波时差、骨架的中子值和泥

e
岩层的中子值
ANA,ANAS,ANN, 当 SHFG=23 时,用中子-声波交会求泥质含 隐含值分别为 47.5,85,0 和

id
ANNS 量的参数,它们分别表示骨架的声波时差, 25
泥岩层的声波时差,骨架的中子值和泥岩层

Gu
的中子值
CPSH 当用无论哪一种交会方法求泥质含量,只要 隐含值为 1
有声波时,必须给定压实校正系数
SHCT 泥岩截止值
r 隐含值为 100
se
.0
DSH,TSH,NSH 泥岩的密度、声波时差和中子值 隐含值分别为 2.62,85 和 25
BHT 井底温度 2隐含值为 25
U
n
隐含值为 0
TM

GRAD 地区的地温梯度
io

RW 地层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 0.5


rs

RDEP 选择 RW 处的深度 隐含值为 4000


AD

选择进行油气校正标志 隐含值为 0
e

HCR
V

=0,进行油气校正
LE

=1,不作油气校正
Fo

RMF 泥浆滤液电阻率 隐含值为 0.45


DHC 油气密度 隐含值为 1
DGMN 最小的骨架密度值 隐含值为 2.5
TMMX 最大的骨架声波时差值 隐含值为 65
TMSH 干粘土骨架声波时差值 隐含值为 60
GC1,GC2,GC3, 分别为泥岩选择是 GR、TC、K40、TH 和 隐含值均为 2,老地层为 2,第
GC4,GCE TPI 计算泥质含量用的经验指数, 三系地层为 3.7
PUSH 用交会求孔隙度时三孔隙度测井的油气校 隐含值为 0.5
正加权系数,它的值在 0~1 之间
PU 三孔隙度油气校正开关 隐含值为 0
=1,不作校正
=0,作校正

User Guide For LEAD®


10.8 复杂岩性分析模块
123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SWOP 选择含水饱和度计算公式的标志 隐含值为 1


=1,用汉布尔-阿尔奇公式
=2,用费特公式
=3,用 SHELL 公式
=4,用西门杜公式
=5,用印度尼西亚公式
=6,用 BORAI 公式
SXOL 计算 SXO 指数上限值 隐含值为 5

e
SMF 泥浆滤液矿化度 隐含值为 1,(PPM*10**(-6))

id
AAC,ACNL,ADEN,ACAL,ACON,ART,ARXO,ACRX,分别为 AC,CNL(或 PORS),
DEN,CAL,CON,RT,RXO 和 CRXO 的附加校正值,隐含值均为 0

Gu
SHF2,SHF3,SHF4,SHF5,SHF6,SHF7,SHG8,SHF9,SHFA,SHFB,SHFC,SHFD,
SHFE,SHFF,SHFH,SHFI,SHFJ,SHFK,SHFL,SHFM,SHFN 共 21 个参数暂时未用。

10.8.3 输出曲线 r
se
.0
表 10-15 复杂岩性分析程序输出曲线
2
U

名 称 说 明
n
TM

io

SAND 砂岩体积
LIME 石灰岩体积
rs
AD

DOLO 白云岩体积
e
V

ANHY 硬石膏体积
附加矿物 1 的体积
LE

C1
r
Fo

C2 附加矿物 2 的体积
C3 附加矿物 3 的体积
C4 附加矿物 4 的体积
DGA 视颗粒密度值
TMA 视骨架声波时差值
SH 泥质含量
PORT 总孔隙度
POR 有效孔隙度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ORW 地层含水孔隙度
POR2 次生孔隙度
PERM 渗透率
HYCV 地层平均含烃体积
HYCW 地层平均含烃重量
SW 地层含水饱和度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CALC 微差井径
RWA 视地层水电阻率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24

名 称 说 明
RMFA 视泥浆滤液电阻率
IBV 累计井眼体积
TPI 钍-钾指数
CNEU 中子的最终校正值,包括附加校正,井眼垮塌校正,烃校正和仪器的统计误差校正
CDEN 密度的最终校正值,包括附加校正,井眼垮塌校正,烃校正和仪器的统计误差校正

10.8.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表 10-16 复杂岩性分析程序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e
名 称 说 明

id
孔隙度(POR) 自定义模型
泥质含量(SH) 自定义模型

Gu
含水饱和度(SW) 自定义模型
渗透率(PERM) 自定义模型

10.8.5 解释方法
r
se
复杂岩性分析计算孔隙度和矿物体积主要解释公式如下:

.0
1.对三孔隙度测井曲线进行泥质校正,其校正公式为:
2
U
n
TM

CNL - SH ´DSH
CNL =
io

1.0 - SH
DEN - SH ´DSH
rs

DEN =
AD

1.0 - SH
e

AC - SH ´DSH
AC =
V

1.0 - SH
LE

r
Fo

2.用交会法计算孔隙度和矿物体积

当 PRFG=1 时,用中子-密度交会(D/N);

当 PRFG=2 时,用中子-声波交会(A/N);

3.用单条测井曲线计算 POR

当 PRFG=3 时,用 DEN 计算 POR

DEN -DG
POR = ´(
1.0 -SH)
DF -DG
VM1 =1.0 -POR

当 PRFG=4 时,用 AC 计算 POR

AC -TG
POR = ´(
1.0 -SH )
TF -TG
VM1 =1.0 -POR

当 PRFG=5 时,用 CNL 求 POR

POR =CNL ´(
1.0 -SH )
VM1 =1.0 -POR

4.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User Guide For LEAD®


10.9 粘土分析模块
125

当 SWOP=1 时
æ1 ö
ç ÷
æ A ´RW öèN ø
SW =ç ÷
èPOR M ´RT ø

当 SWOP=2 时
æ1 ö
ç÷
æRW 2 öè2 ø
ç +0.0306 ´VSH ÷ -0.175 ´VS
èRT ø
SW =
POR

当 SWOP=3 时

e
æ1 ö
ç ÷

id
æ A ´RW öèN ø
SW =ç ÷
èPOR M ´RT ø

Gu
当 SWOP=4 时

æ1 ö
ç÷
0.4 ´Rw ææ SH ö é5 ´POR 2 æVSH ö ùö
2 è2 ø
Sw = ´çç ÷+ê +ç ÷ ú ÷
ç ú÷
POR 2 èèRSH ø ë
r
êRw ´RT èRSH ø û ø
se
.0
当 SWOP=5 时,用印度尼西亚方程

2
U

当 SWOP=6 时,用 Borai 方程


n
TM

io

10.9 粘土分析模块
rs
AD

粘土分析程序(CLASS)是基于应用测井信息分析地层中粘土矿物和用 W-S 模型定量解释泥质砂


e

岩地层的分析程序。
V

主要思路和特点:把地层中油、气、水视为混合流体,以求准混合流体密度为基本出发点,先
LE

r
Fo

求准混合流体密度,再求准粘土含量和孔隙度;全面分析粘土性质;将 W-S 模型和双水模型结合计


算总含水饱和度。

它应用中子、密度、能谱等测井信息计算泥质砂岩地层的粘土含量、粘土中束缚水含量、干粘
土含氢指数、粘土阳离子交换能力(CEC)及容量(Qv)、地层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分析地层中
粘土矿物分布形式,用双水模型和 W-S 模型结合计算地层水电阻率及含水饱和度,用经验法分别计
算储层中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从而全面地评价泥质砂岩储层。

10.9.1 输入曲线
表 10-17 粘土分析程序输入曲线

名 称 说 明
GR 自然伽马
CNL 补偿中子
SP 自然电位
DEN 体积密度
AC 声波时差
RT 深探测电阻率
RXO 浅探测电阻率
CAL 井径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26

名 称 说 明
COND 感应
TH 钍
K40 钾
UR 铀
CTS 中子自然伽马计数率
CN 中子测井
SWN 井壁中子
RAT 中子寿命测井的比值曲线

e
SBL 泥岩基线

id
NLL 中子寿命
NEU 中子测井值

Gu
10.9.2 输入参数
表 10-18 粘土分析程序输入参数

名 称 说 明
r 备 注
se
SHF1 选择泥岩指数的标志 隐含值为 1

.0
=1 用 GR
2
U

=2 用 SP
n
TM

=3 用 NLL
io

=4 用 CN、SWN、NEU、RAT、CNL
rs
AD

=5 用 RT
e

=6 用 TH
V

=7 用 K40
LE

=8 用 CTS
Fo

=9 用 TPI
SMN1, SMX1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2 ,SMX2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自然电位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3 ,SMX3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中子寿命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4 ,SMX4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中子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5 ,SMX5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电阻率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6 ,SMX6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钍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7 ,SMX7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钾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8 ,SMX8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能谱测井值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SMN9 ,SMX9 纯砂岩和纯泥岩的能谱测井钍钾指数 隐含值分别为 0 和 100
TPN1, TPX1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1 和 SMX1 隐含值为 0 和 100
TPN2 ,TPX2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2 和 SMX2 隐含值为 0 和 100
TPN3 ,TPX3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3 和 SMX3 隐含值为 0 和 100
TPN4 ,TPX4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4 和 SMX4 隐含值为 0 和 100
TPN5 ,TPX5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5 和 SMX5 隐含值为 0 和 100
TPN6 ,TPX6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6 和 SMX6 隐含值为 0 和 100
TPN7 ,TPX7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7 和 SMX7 隐含值为 0 和 100
TPN8 ,TPX8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8 和 SMX8 隐含值为 0 和 100

User Guide For LEAD®


10.9 粘土分析模块
127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TPN9 ,TPX9 计算可变井段顶部 SMN9 和 SMX9 隐含值为 0 和 100
BMN1, BMX1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1 和 SMX1 隐含值为 0 和 100
BMN2 ,BMX2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2 和 SMX2 隐含值为 0 和 100
BMN3 ,BMX3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3 和 SMX3 隐含值为 0 和 100
BMN4 ,BMX4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4 和 SMX4 隐含值为 0 和 100
BMN5 ,BMX5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5 和 SMX5 隐含值为 0 和 100
BMN6 ,BMX6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6 和 SMX6 隐含值为 0 和 100
BMN7 ,BMX7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7 和 SMX7 隐含值为 0 和 100

e
BMN8 ,BMX8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8 和 SMX8 隐含值为 0 和 100
计算可变井段底部 SMN9 和 SMX9 隐含值为 0 和 100

id
BMN9 ,BMX9
CUR1─CUR9 分别用 GR,SP,NLL,NEU,RT,TH, 隐含值分别为 0.001,

Gu
K40,CTS,TPI 计算泥质体积的经验公式 0.001,0.001,0.001,
=1,第三系地层 0.001,0.001,0.001
=2,老地层
=3,线性近似
r
se
SSP 泥岩基线与纯砂岩线之间的距离 隐含值为 100

.0
DG 骨架的密度值 隐含值为 2.65
CLCT 粘土截止值,如果 CL>CNCT,SW=100% 2 隐含值为 100
U
n
TM

M、A、N 胶结系数,岩性系数和饱和度指数 隐含值分别为 2.15,


io

0.62 和 2
rs
AD

RW 地层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 0.05


e

RMF 泥浆滤液电阻率 隐含值为 0.05


V

SIRR 束缚水饱和度 隐含值为 40


LE

PMAX 分散粘土,纯砂岩最大孔隙度值 隐含值为 30


Fo

BHT 井底温度 隐含值为 250


GRAD 地温梯度 隐含值为 1
RDEP 地层水 RW 读值处的深度 隐含值为 40000
C 在 WYLIE-ROSE 公式中渗透率系数 隐含值为 0.1
COCT 煤层的孔隙度截止值 隐含值 50
PRFL 渗透率公式中的选择标志 隐含值为 1
=1,用 Timur 公式
=2,用 WYLIB_ROSE 公式
=3,用 Watt 公式
=4,用 COATES_DUMANOIR 公式
RCFG 使用电阻率曲线的标志 隐含值为 0
=0,用 RT 作电阻率曲线
=1 , 用 COND 作 电 阻 率 曲 线 ,
RT=1000/COND
CNFG 中子选择标志 隐含值为 1
=1,用 CN
=2,用 SWN
=3,用 NEU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28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4,用 RAT
=5,用 CNL
SBFG 选择用 SP 求泥质体积公式标志 隐含值为 1
=1,用标准的泥岩公式
=2,用输入的 SBL 和静自然电位
=3,用可变的 SBL 和 SSP
SBL1 当 SBFG=3 时,计算井段顶部的泥岩基线值 隐含值为 100
SBL2 当 SBFG=3 时,计算井段底部的泥岩基线值 隐含值为 100

e
SFG1~SFG9 泥质体积公式的选择标志 隐含值为 1
=1,用固定的 SMNI 和 SMXI

id
=2,用变化的 SMNI 和 SMXI

Gu
BITS 钻头直径 隐含值为 8。
SLFG 中子孔隙度刻度标志 隐含值为 0
=0,灰岩孔隙度单位
=1,砂岩孔隙度单位
r
se
RTSH 泥岩的电阻率 隐含值为 6

.0
RLIM 最大纯砂岩电阻率 隐含值为 2000
2 隐含值为 30
U

CLMN 粘土含量的最小值
n
TM

CLMX 粘土的极大值 隐含值为 55


io

PP 定 NCL 和 DCL 可变参数的泥质体积含量 隐含值为 0


rs
AD

(当泥质含量与粘土含量差别较大时,用 PP
e

来校正泥质含量)
V

RWCL 粘土的束缚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 0.05


LE

NCLM NCL 最大值 隐含值为 30


Fo

NCLN NCL 最小值 隐含值为 12


DCLM DCL 最小值 隐含值为 2.3
DGCL 干粘土骨架的密度值 隐含值为 2.7
FDMN 流体密度极小值 隐含值为 0.1
RVF 储层的烃粘度 隐含值为 1
SWIM 最大束缚水饱和度 隐含值为 55
HCD 轻烃的密度 隐含值为 1
FDC 流体密度校正因子 隐含值为 0
SHMX 泥质极大值 隐含值为 100
GAS 选择流体密度的标志 隐含值为 0
=0,流体类型未知,残存有油、气、水
=1,只存在气和水,且气密度已知
SPEC 选择计算可变参数 DCL,NCL 标志 隐含值为 1
=0,无能谱测井
=1,有能谱测井用 K40 与粘土含量比值
POTV
KMN POTV 曲线的极小值 隐含值为 0
KMX POTV 曲线的极大值 隐含值为 10

User Guide For LEAD®


10.9 粘土分析模块
129

名 称 说 明 备 注
BWMN 在粘土中,束缚水含量的极小值 隐含值为 1
BWMX 在粘土中,束缚水含量的极大值 隐含值为 20
HICK 绿泥石和高岭石的含氢指数 隐含值为 0.36
CECM 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隐含值为 40
CECI 伊利石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隐含值为 10
HIMI 蒙脱石和伊利石的含氢指数 隐含值为 0.12
AAC,ANEU,ADEN,ACAL, 分别为 AC,NEU,DEN,CAL,CON,RT, 隐含值均为 0
ACON,ART,ARXO,ACRX, RXO,CRXO,SBL 的附加校正值

e
ASBL
MNEU,MRT,MRXO 分别为中子孔隙度,真电阻率,冲洗带电阻 隐含为 1

id
率的乘法因子
HF 累计烃初值 隐含值为 0

Gu
PF 累计孔隙度初值 隐含值为 0

10.9.3 输出曲线

r
表 10-19 粘土分析程序输出曲线
se
.0
名 称 说 明
2
U

SH 泥质含量
n
TM

SW 地层含水饱和度
io

UPOR 有效孔隙度与粘土束缚水体积和
rs
AD

PORG 冲洗带残余烃体积与砂岩密度的乘积
e

POR 孔隙度
V

TMON 粘土中蒙脱石的体积含量
LE

r
Fo

TILL 粘土中伊利石的体积含量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CALC 微差井径
BWCL 粘土束缚水含量
PORT 总孔隙度
CL 粘土含量
PERM 渗透率
CLD 分散泥质含量
CLL 层状泥质含量
CLS 结构泥质含量
PORW 地层含水孔隙度
EPOR 有效孔隙度
ESW 有效饱和度
TPI 能谱测井的生产指数
POTV K40/CL 比值
CEC 阳离子交换能力
PIH 油的渗透率
PIW 水的渗透率
BW 泥质储层中束缚水的含量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30

名 称 说 明
TCHK 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
CHR 阳离子交换能力与粘土含水指数比值
QV 阳离子交换容量
EPRW 水的有效渗透率
HI 含烃指数
HF 累计含烃初值

10.9.4 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e
表 10-20 粘土分析程序可自定义的解释模型

id
名 称 说 明
泥质含量(SH) 自定义模型

Gu
含水饱和度(SW) 自定义模型
渗透率(PERM) 自定义模型

10.9.5 解释方法
r
se
10.9.5.1 变量参数 NCL 和 DCL 的确定

.0
CLASS 程序的前一部分主要是确定 DCL 和 NCL 这两个关键参数,它们对准确计算有效孔隙度和含
2
U

水饱和度等参数有很大影响。
n
TM

io

粘土有低含氢指数就有高束缚水含量,在中子-密度交会图上,蒙脱石和伊利石这两组粘土矿物
rs
AD

是处在截然不同的位置上,蒙脱石和伊利石将落在离砂岩骨架点 34%─36%处。
e

因为蒙脱石的束缚水含大地大于伊利石,所以它们的点子在线上的距离宽些。而高岭土和绿泥
V

石两者均有低的束缚水含量,所以它们的点子将落在它们的线上较低的的部分,于是这这个区域的
LE

r
Fo

点子将近似于一个点子,表示混合粘土矿物的数据将落在由蒙脱石─伊利石线和高岭土,绿泥石所
组成的三角形内,泥质和泥质砂岩在 CNL-DEN 交会图上通常形成一个连续的分布图形,它们从交会
上东南方向的粘土区向着纯砂岩线分布,其分布与主要类型的粘土相似,并且随着 VCL 减少,而向
纯砂岩线靠近,如果已知 VCL,则在交会图上总可以找出近似平行于纯砂岩线的粘土线,后者分别与
伊利石,蒙脱石同高岭石的连线相交,显然,代表混合粘土矿物的(NCL,DCL)将落在这两个交会点
之间的粘土线上的某处,结合 BWI 比值或钾含量与粘土含量的比值 POTV 确定 DCL 和 NCL。

10.9.5.2 阳离子交换能力 CEC


实验证明,当束缚水的含盐量 CO 稳定时,粘土中的束缚水含量 BW 与 CEC 间有线性关系。大量
实验资料表明,粘土矿物的 CEC 直接与它们的吸附水的能力有关,蒙脱石 CEC 值最高,它们也具的
较大的吸附水的能力,高岭石与绿泥石的 CEC 很低,它们吸附水的能力也最低。

10.9.5.3 确定粘土的类型
粘土的分布形式基本上有层状、分散和结构状三种。由测井资料算出的粘土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CEC 与干粘土的含氢指数 HI,是鉴别泥质砂岩中粘土矿物类型的一个好指示,常见粘土矿物的 CEC/HI
比值如表 10-21 所示:

表 10-21 常见粘土矿物的 CEC/HI 比值

矿物名称 CEC/ HI 平均值


高岭石 0.08-0.4 0.25

User Guide For LEAD®


10.10 实例
131

绿泥石 0.3-1.1 0.7


伊利石 0.8-3.3 2.1
蒙脱石 6.1-11.5 8.8

10.10 实例
常规处理有四种操作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流程,通过以下实例,讲解如何利用
常规处理程序的处理向导进行常规测井资料处理。

处理向导模式适合于还没有生成参数卡和绘图文档的新井;打开参数卡模式适合于已经生成了
参数卡的井,打开绘图时调用的是本方法的缺省绘图模板;打开绘图文件模式适用于本井的绘图方

e
式做了修改、与本方法缺省绘图模板不相同的情况;方法选择模式适用于已经用一种方法处理过,
要切换另一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情况。

id
10.10.1 实例 1 处理向导模式

Gu
常 1 井是一口新井,还没有创建处理参数卡和相应的绘图文件,您可以选用处理向导操作模式,
按照向导可以完成创建参数卡和绘图文档的工作。

10.10.1.1 使用处理向导
r
se
双击 LEAD 集成界面常规处理标签栏下的常规测井处理项,启动常规处理程序。如表 10-18 所

.0
示。
2
U

点击处理向导完成处理方法选择、井数据选择、绘图模板选择、参数卡创建、分层数据的导入
n
TM

io

等操作。
rs
AD

e
V
LE

r
Fo

图 10-18 常规测井处理程序

1.处理方法选择

常规测井应用程序为您提供了五种处理方法,您可根据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储层类型的不同而选
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点击 处理选择方法 列表框中的方法图标,如图 10-19 所示。所选择的处理方法对应的说明即显


示在下面的文本框中,点击 下一步即可完成常规解释综合处理方法的选择。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32

e
id
图 10-19 选择处理方法

Gu
利用 LEAD 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您可以生成自己的自定义方法动态库,然后利用处理程序设
置的功能,方便的添加到常规测井综合处理的处理方法选择中。在处理方法列表框中就可看到用户
自定义的方法图标和名称。

2.井数据和绘图模板选择
r
se
.0
完成第一步后,弹出 井数据选择 对话框如图 10-20 所示。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0-20 选择井和模板

点击 井名称,选择要处理目标井的路径和井文件(*.CIF);

点击 模板 ,选择相应的绘图模板(不选时调用处理方法的缺省绘图模板)。

点击 下一步(N)> 即可完成井数据和绘图模板选择。点击上一步(B),返回到前面的操作。

3.创建或打开参数卡

完成第二步以后,要为目标井(常 1 井)创建一个参数卡,参数卡 处理向导对话框如图 10-21。


当目标井为新井没有创建方法参数卡时,可以点击新建参数卡,创建一个新参数卡。弹出 创建处理
程序参数卡 。

创建处理程序参数卡 对话框如图 10-22 所示,左边列出该井所包含的常规测井曲线名,单击选


中曲线后,该曲线的顶底深度将自动显示在右边的文本框中,输入您要处理井段的起始深度和终止
深度。(如果没有选中曲线,则缺省显示的是第一条曲线的起始深度)。

User Guide For LEAD®


10.10 实例
133

e
图 10-21 参数卡操作

id
程序将参数卡的缺省名设为“井名_方法名.inp”,用户可以修改参数卡的名称,但最好保留方法

Gu
名,以便与其它方法的参数卡区别。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0-22 创建参数卡

如果没有选定是否由邻井拷贝参数,当“LEAD 安装目录\System\Parameter\方法名”当目录下
“Default_方法名.inp”(如:Default_POR.inp)存在时, 把该缺省参数卡第一段的处理参数拷贝
为本井的处理参数;如果该缺省参数卡文件不存在,则创建的参数卡只有处理井段。如果勾选了是
否由邻井拷贝参数,点击 邻井参数卡 ,选择邻井参数卡文件,或输入邻井参数卡文件的全路径名,
点击 确定(O),则将所选邻井参数卡中第一段的参数拷贝为本井的处理参数。

如果不导入分层数据,创建的参数卡将只有一个处理井段,即用户设定的处理起始深度和终止
深度,如果有处理分层数据,在勾选是否导入分层数据后,点击分层文件选择分层数据文件,将分
层数据直接导入到参数卡中,并设置成为连续的处理井段。

常 1 井的分层文件为“分层数据.txt”,导入前后的效果如图 10-23 所示。

完成处理向导的操作后,就可以修改处理参数进行常规测井资料的处理了。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34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10-23 分层数据导入参数卡
rs
AD

10.10.1.2 修改处理参数、运行方法处理
V

设定好处理参数值之后运行该处理方法,检查处理结果是否满意。
LE

r
Fo

由缺省参数卡或邻井拷贝来的处理参数不一定完全适合本井,也可能会分不同井段设定同一处
理参数的值,这时需要编辑参数卡来设定参数值。

1. 点击【处理è文本编辑】或点击参数卡工具条编辑参数卡文件按钮 ,如图 10-24 所示。


图 10-24 编辑参数卡操作方法

User Guide For LEAD®


10.10 实例
135

2. 修改参数卡(常 1_POR.inp)中[PROCESS_SECTION]的参数内容。如图 10-25 所示。

e
id
Gu
图 10-25 编辑修改处理参数

3. 保存修改过的参数卡,点击【处理è开始处理】
r
,或点击操作工具栏中的按钮 。程序开始
se
调用方法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在绘图文件中显示。如图 10-26 所示。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10-26 方法运行提示
LE

r
Fo

10.10.1.3 自动生成解释结论

根据提供的分层信息(可以是自动分层形成的分层文件,也可是用户自已编辑的分层文件)和
程序的处理结果,输入合理的判断条件,程序可以自动的生成解释结论。

图 10-27 解释结论生成

1). 这口井的解释结论项包括干层、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解释结论生成对话框 如图 10-27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36

所示,在解释结论列表中选取本井结论所包括的解释结论项,编辑修改该结论项的生成条件(其中
判断条件中的曲线必须是左边参考曲线列表中所包含的曲线),输入判断条件的格式和语法与自定义
模型中的一致。

如干层的生成条件为 POR 小于 10%,当程序计算某层的平均孔隙度小于 10%时,即将该层设定为


干 层 。 该 判 断 条 件 保 存 在 安 装 目 录 的 \system\LeadSystem.ini 文 件 , 如
D:\LEAD.net\System\LeadSystem.ini,格式如下所示:

[ResultFormula]

干层=POR<10

e
油层=POR>=10,SW≤50

id
油水同层=POR>=10,(SW>50) AND (SW≤75)

Gu
水层=POR>=10,SW>75

气层=POR>=10,SW≤50

气水同层=POR>=10,(SW>50) AND (SW≤75)


r
se
水淹层=POR>=10,(SW>50) AND (SW≤75)

.0
高水淹层=POR>=10,
,SW>75 2
U
n
TM

中水淹层=POR>=10,(SW>50) AND (SW≤75)


io
rs

低水淹层=POR>=10,SW≤50
AD

2). 选择分层信息文件,输入输出解释结论名。
V

3). 确认生成解释结论的井段后,程序即可生成解释结论对象。您可以绘图显示解释结论,也
LE

r
Fo

可以可视化编辑修改,或在解释结果成果表中编辑修改。

常 1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如图 10-28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10.10 实例
137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10-28 常 1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
rs
AD

10.10.2 实例 2 打开参数卡模式
e
V

当您已经有本井的一个参数卡,需要继续处理资料时,打开参数卡的模式可以迅速完成操作,
LE

程序将参数卡中所包含的井作为目标井、读取参数卡中设定的处理方法作为当前处理方法,并将加
r
Fo

载该处理方法的缺省绘图模板、读取参数卡中处理井段的开始深度和结束深度作为绘图文档的开始
深度和结束深度。

1. 启动常规测井处理程序。

图 10-29 选择打开处理参数卡

2. 点击【文件è打开参数卡】。如图 10-29 所示。

3. 在 打开参数卡文件 对话框中选择要处理的井目录, (常 1_POR.inp)


双击要打开的参数卡文件 。
参数卡信息说明如下所示。常 1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如图 10-30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38

[MODULE] ] /*参数卡信息描述*/
NAME=POR /*处理方法名*/
DESCRIPTION=POR /*方法描述*/
VERSION=1.0 /*版本*/
AUTHOR=Administrator /*参数卡创建者*/
DATE=Friday, February 17, 2006 /*创建时间*/
INIFILE=POR.ini /*方法配置文件*/
MODELINIFILE=PORModel.in /*自定义模型文件*/

e
[WELL] ] /*井数据信息*/

id
NAME=常 1.CIF /*井名*/

Gu
[PROCESS_CONTROL] ] /*处理控制信息*/
SMOOTH=0 /*处理后是否平滑(取 0 和 1)*/

[PROCESS_SECTION] /*处理参数信息*/
r
se
.0
{
2050,2056 /*绘图起始深度*/
2
U
n
A=1,M=2,N=1.384,ADEN=0.02,SIRR=25,SHFG=1,
TM

io

BITS=21.5,RW=0.03,RMF=0.1,SHCT=0,PFG=2,
rs

SWOP=3,GMN1=65,GMX1=100,EPORG=0,ESHG=0,ESWG=0,EPERG=0
AD

2125,2130.13 /*绘图结束深度*/
V

SHCT=-1
LE

}
Fo

图 10-30 常 1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

10.10.3 实例 3 打开绘图文件模式
当您想用自己的绘图文档格式打开井文件显示,而不想按方法缺省绘图模板的绘图方式打开时,

User Guide For LEAD®


10.10 实例
139

选择打开绘图文件模式。

1. 启动常规测井处理程序。

2. 点击【文件è打开】

3. 在 LEAD 常规测井绘图文件 对话框中打开绘图文件(常 1.lvs)。

e
id
Gu
图 10-31 载入参数卡

r
se
4. 在 载入参数卡文件 对话框中选择要处理的井目录,选择、载入参数卡文件(常 1_POR.inp)。

.0
如图 10-31 所示。
2
U

10.10.4 实例 4 方法选择模式
n
TM

io

当您用选择的处理方法(如单孔隙度方法)处理过后,觉得处理结果不太满意,想换用另一种
rs
AD

方法进行处理,这时可采用方法选择模式进行处理。
e

1. 点击操作工具条中的方法下拉按钮 ,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泥质砂岩项,如图 10-32 所示。


V
LE

2. 井数据选择 对话框,如图 10-33 所示,参照处理向导操作模式中的第二步及后续的操作。


Fo

图 10-32 方法选择操作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40

e
图 10-33 方法选择向导

id
10.10.5 实例 5 方法设置

Gu
LEAD 测井综合处理解释平台为您提供了二次开发接口,当您开发出新的处理方法并生成动态
库文件(*.dll)后,用方法设置菜单(如图 10-34 所示)命令将新生成的方法加入到常规综合处理程序
中,利用常规处理程序提供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就可以进行方法的处理调用了。

r
se
方法设置的步骤如下: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0-34 方法设置

1).将生成的方法动态库拷贝到 LEAD 安装目录下的\bin\plugins;

2).点击【工具è方法设置】,在 方法设置 对话框中点击增加,如图 10-34 所示,弹出 选择方


法动态 对话框,如图 10-35 所示;

3).在 选择方法动态库 对话框中选择新增的方法动态库文件(*.dll),点击打开(O)或双击动态


库文件名;

图 10-35 选择方法动态库

User Guide For LEAD®


10.11 问与答
141

4). 新增方法属性 对话框,如图 10-36 所示。输入该方法的方法名称、简单的方法描述,点击 =》


或 《= 为新增的方法(五种图标以供用户选择)选择图标。

e
id
图 10-36 输入自定义的方法名称及描述

以上操作步骤完成以后,新增方法的信息将保存在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安装目录下的

Gu
\Lead.net 目录中的 LeadSystem.ini 文件中,新增方法名将会显示在常规综合处理的 处理方法选择
对话框中。

LeadSystem.ini 文件中方法保存格式如下:
r
se
.0
2
U
n
TM

io

[ProcessMethod]
rs
AD

SANDQH=XX /*泥质砂岩,2,0,针对 XX 油田区块,适用于泥质砂岩剖面。*/


e
V

POR=单孔隙,1,1 /*用一种孔隙度测井资料加上其它有关资料对泥质砂岩进行分析解
LE

释,在地质情况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好的解释结果。*/
Fo

SAND=泥质砂岩,2,1 /*适用于泥质砂岩,采用交会图技术计算孔隙度、泥质体积,在计算过
程中对泥质和油气影响进行校正,还计算出粘土含量、粉砂指数、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含烃重量、
含烃体积,能判断煤层。*/

PROTN=多功能,3,1 /*适用于砂泥岩剖面,将测井学、油藏物理学和渗流力学结合起来,
求解反映地层静态和动态特性的一系列地质参数。*/

CLASS=粘土分析,4,1 /*应用测井信息分析地层中粘土矿物和用 W-S 模型定量解释泥质砂岩


地层。*/

CRA=复杂岩性,5,1 /*适用于复杂的碳酸盐岩剖面,能计算孔隙度、泥质含量、饱和度等
储层参数。它除了可计算砂岩、灰岩、白云岩和硬石膏之外,还可以加入四种附加矿物。*/

10.11 问与答
1.常规测井处理程序在执行开始处理命令时,提示“XX 方法不存在或没有登记,无法运行”,是
什么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安装目录\Bin\plugins 下没有该处理方法的动态库文件(如:
单孔隙度方法的 LeadPor.dll);二是方法动态库文件存在,但没有运行方法登记。

2.常规测井处理程序在修改处理参数后,运行结果会出现一段异常结果(如:上面一段处理结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0 常规测井处理
142

果正确,但从某一深度井段后处理结果异常)
,是什么原因?

处理参数卡中的参数填写时格式有误。处理井段起始深度和结束深度之间应该用一个半角的逗
号相隔,输入输出曲线重定向填在第一个处理井段之后,每个定向项后用一个半角的逗号相隔,每
个处理参数之间用一个半角的逗号相隔,每个处理井段的最后一个参数后没有逗号。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11.1 综述
143

11. 地层组分分析

11.1 综述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常规测井部分。

对含油气的储集层来说,储集层可以看成是由具有不同性质的组分组成的,这些组分包括:不
动油、可动油、可动水、天然气、泥质以及岩石的各种骨架矿物。测井得到的是岩石表现出来的物
理性质(如电学性质、声学性质、核物理性质等),而不是直接测得的岩石物性(如孔、渗、饱)。

e
测井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求准这些组分在地层中的相对含量、进行油气评价。传统的测井资料处理

id
方法是利用有限的测井资料和解释模型由测井值计算地层的“孔隙度”
、“渗透率”和“含油(气)饱
和度”等参数。

Gu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利用最优化原理,彻底改变以往测井解释程序惯用的解释模型,设计出一种
更适用于复杂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和方法,该解释模型与常规测井解释模型的根本差别是:常规测井
解释程序是以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等地层参数为自变量建立测井响应方程,而地层组分

r
分析程序是以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为自变量建立测井响应方程,建立的测井响应方程简单、数学模型
se
易于求解。它的主要特点是计算速度快,模型误差小,使用简单,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测井信息。

.0
2
地层组分分析方法可提供以下处理结果:泥质含量、6 种骨架含量、不动油气含量、可动油气含
U
n
TM

量、可动水含量、天然气含量、原状地层含水体积、冲洗带含水体积、微差井径、孔隙度、原始地
io

层含水饱和度、地层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原状地层电阻率理论值、地层体积密度理论值、中子测
rs

井理论值、纵波时差理论值、自然伽马理论值等。
AD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程序提供了处理向导功能,您按照处理向导对话框提示即可完成地层组分响
V

应设定、井数据选择、参数卡创建或打开各操作步骤,从而完成测井资料的处理工作;当打开一个
LE

绘图文件时,会自动给出载入参数的提示。在这些向导的帮助下,您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测井资料
Fo

处理。

11.2 方法原理
11.2.1 物理模型
对含油气的储集层来说,储集层可以看成是由具有不同性质的组分组成的,这些组分包括:不
动油、可动油、可动水、天然气、泥质以及岩石的各种骨架矿物。测井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求准这
些组分在地层中的相对含量,人们习惯使用的“含油(气)饱和度”和“孔隙度”等参数都可以由以
上的组分含量所导出。组成地层的组分可能有很多种,因此要用现有的有限测井信息正确反演出组
成地层的全部组分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组分的个数必须小于或等于响应方程的个数加 1,为满
足这一要求,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把地层中物理性质相近的组分看成是同种组分,例如:可把绿泥石、伊利石和其它粘土矿
物称为泥质。

(2).把地层中一些含量很小的组分合并到性质与之相近的组分之中。例如,砂岩中含有少量长
石时,可将长石合并到石英中去,认为该砂岩就是纯石英砂岩。

对岩性不十分复杂的储集层来说,允许运用以上的简化处理方法。简化后的物理模型见表 11-1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44

表 11-1 地层组分分析物理模型说明

名 称 说 明
有效孔隙度 Xor 不动油相对体积
Xom 可动油相对体积
Xfw 自由水相对体积
Xgas 天然气相对体积

泥质含量 Xsh 泥质相对体积

e
骨架矿物含量 Xma1 k 种矿物骨架相对体积

id
Xma2 (k=1,2,3,…,n)

Gu

Xmak

根据这一地层模型,可得到以下地层参数的表达式:

孔隙度:
r
se
.0
f =x or +x om +x fw +x gas 11-1

2
U

地层含水饱和度:
n
TM

io

x fw
Sw =
rs

x or +x om +x fw +x gas
AD

11-2
e
V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LE

x om +x fw +x gas
Fo

S xo = 11-3
x or +x om +x fw +x gas

泥质含量:

Vsh =x sh 11-4

式中,Xor 为不动油相对体积;Xom 为可动油相对体积;Xfw 为自由水相对体积;Xgas 为天然气


相对体积;Xsh 为泥质相对体积。

这样建立的物理模型,使得数学模型相对简单,易于求解。

11.2.2 数学模型

11.2.2.1 待解决的反演问题
根据地层组分分析模型,可写出各种测井仪器的响应方程式。例如,密度测井的响应方程为:

rb =ror x or +rom x om +rfw x fw +rgas x gas +rsh x sh +


11-5
rma1 x ma1 +rma 2 x ma 2 +L +rmak x mak

式中 ρor , ρom , ρ fw , ρ gas , ρsh , ρma 1 , ρma 2 ,L , ρmak 分别表示地层中不动油、可动油、自由水、

气、泥质、岩石骨架矿物(1~k 种)的体积密度值;为简便起见,将上式写成:

User Guide For LEAD®


11.2 方法原理
145

år x
j=1
j j =rb (j=1,2,…,n)

11-6

其中 n 表示组成地层的组分个数,Xj 表示第 j 种组分的相对含量。同理可写出其它测井仪器的


响应方程,用通式表示为:

åA
j=1
ij x j =B i (i=1,2,…,m)

e
11-7

id
式中,m 表示测井仪器的个数,B 表示地层对测井仪器的响应值。

解以上由 m 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求得 Xj,这就是待解决的反演问题。

Gu
11.2.2.2 建立带约束的超定线性方程组
当 m<n 时,方程组有多个解,无实际意义;当 m=n 时,以上方程组有唯一解,但是,为了充分
利用测井信息,提高测井解释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m>n,此时方程组为超定线性方程组,它具
r* r
se
有一最优解。这一最优解 x 有可能出现 xj <0 或 xj >1 的现象,这种结果在地质上是不存在的或无
* *

.0
意义的。为了使求解的结果合乎地质意义并符合地层实际情况,需要在式 11-7 中加入有关的约束条
2
U

件,即:
n
TM

ìn
io

å
ï Aij x j =Bi (i =1,2,L ,m)
ïj =1
rs
AD

ï n
ï
å
e

í约束R: x j =1
V

ï j =1
ï0 £x j £1 (j =1,2,L ,n)
LE

ï
Fo

ï
î

写成更一般的形式:

ìn
å
ï A ij x j =B i (i =1,2, L ,m)
ïj=1
ï n
ï
í
ï
约束 R:
j=1
å
x j =c

ï0 £x j £x max j (j =1,2, L ,n)


ï
ï
î

11-8

其中:c、xmaxj 均为常数,在地层组分分析程序中 c=1,xmaxj 为第 j 种组分的最大相对体积。式


11-8 为一带约束的超定线性方程组。

11.2.2.3 目标函数

由线性最小二乘原理,解式 11-8 这一带约束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可转换成以下求极值问题: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46

ì m n
r r
åå
ïminf (x), f (x) = ( Aij x j -
ï i =1 j=1
Bi ) 2
ï n
ï
ï j=1
å
í约束R : x j =c
ï0 £x j £x maxj (i =1,2, L , m; j =1,2, L , n)
ï
ï
î

11-9

由于不同的测井值量纲不一样,而且它们测量值大小的差别也很大,因此,在实际计算中需要
将式 11-9 目标函数的系数 A 及 B 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使各种仪器的 A 和 B 值都成为无量纲的数,

e
并在同一数量级上,这样就可以使得各种测井方法对最终结果具有相同的贡献。标准化处理的方法

id
是将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系数P,该系数除具有标准化作用外,还具有权系数的作用,质量差
的测井曲线应赋予低的权系数,质量好的测井曲线应赋予高的权系数。

Gu
当 n≤m 时,线性方程组 11-7 的最小二乘解是唯一的(因为在实际问题中矩阵 A 满秩),并且式
11-8 的解空间为凸空间,因此这种带约束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是唯一的,极小化问题式 11-9 有一个极
r
f ( x ) 为目标函数。
小点。式 11-9 构成了地层组分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
r
se
11.2.3 响应方程与约束条件

.0
2
U

11.2.3.1 响应方程
n
TM

1.线性形式
io

密度、中子、纵波时差、铀、钍、钾、压缩系数等测井响应方程可写成如下线性形式:
rs
AD

n
e

åx A =B 11-10
V

j j
j=1
LE

r
Fo

xj—第 j 种组分的相对含量。这些组分是:不动油、可动油、自由水、气、泥质以及各种岩石骨
架矿物;

Aj—第 j 种组分对相应测井曲线的响应值;

B—测井值。

用于指示泥质含量的测井方法,其响应方程可写成:

(B shale -B clean ) x sh =B -B clean 11-11

Bshale—纯泥岩对相应测井方法的响应值(如泥岩自然伽马值、泥岩自然电位值);

Bclean—纯地层对相应测井方法的响应值(如纯地层自然伽马值、纯地层自然电位值);

xsh—泥质含量。

2.非线性形式

非线性响应方程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电阻率响应方程,将它们写成如下通式:

深电阻率方程:
S w = f w ( Rt , a , b, m, n , Rw , φ ,Vsh , Rsh ) 11-12

浅电阻率方程: S xo =f xo (R xo , a , b, m, n, R mf , f, Vsh , R sh ) 11-13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不能直接使用这些非线性方程,因而采用了如下处理方法:用上一采样点计
User Guide For LEAD®
11.3 操作流程
147

算出的孔隙度φ和泥质含量 Vsh 代入式 11-12、11-13,求出当前采样点的 Sw 和 Sxo。

S w x or +S w x om +(S w -1)x fw +S w x gas =0


11-14
S xo x or +(S xo -1) x om +(S xo -1) x fw +(S xo -1)x gas =0

这种线性形式的方程是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反演算法可直接使用的。

11.2.3.2 约束条件
n
所有组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应为 100%,即: åx
j=1
j =1 ;

e
并满足

id
0 £x j £x max j

式中:xmaxj 表示第 j 种组分相对含量的最大值。

Gu
11.3 操作流程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1-1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处理操作流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48

e
图 11-2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界面

id
11.4 功能介绍
地层组分分析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及常规测井处理的介绍。这里就

Gu
不一一叙述。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处理操作流程如图 11-1 所示。地层组分分析程序界面如图 11-2 所
示。

11.4.1 处理菜单
r
se
.0
处理菜单的命令主要用来完成与地层组分分析处理过程相关的一些操作,包括对参数卡的操作、
组分设定操作和处理运行的操作。如图 11-3 所示。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1-3 处理菜单

11.4.1.1 组分组成设定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一次可以求取 6 种组分,您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地质特点和储层类型的不
同,按照需要选择相应的地层组分,如图 11-4 所示。

图 11-4 地层组分设定

11.4.1.2 组分响应参数编辑

设定和修改各种不同组分不同方法的响应参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User Guide For LEAD®


11.4 功能介绍
149

e
id
图 11-5 组分响应参数编辑

Gu
1)点击【处理è组分响应参数编辑】,在 模型测井响应参数编辑 对话框中选中要修改的响应参
数项,如图 11-5 所示。

2)修改响应参数值,点击 确定保存修改后的响应参数值。修改后的模型测井响应的参数信息保

r
存在当前处理目标井文件目录下的“井名_ matrix1.par”文件中。
se
.0
11.4.2 工具菜单
2
U

11.4.2.1 组分响应参数库编辑
n
TM

io
rs
AD

图 11-6 地层组分分析工具菜单
V
LE

组分响应参数库中收集保存一些常见地层组分的方法响应数值和名称,您在设定地层组分时可
r
Fo

以从组分响应参数库调用,生成处理目标井的组分响应参数文件。可以在组分响应参数库中增加新
的组分、编辑修改组分的理论响应值。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如图 11-6 所示,弹出 组分测井响应库编辑 对话框中,


点击【工具è组分响应参数库编辑】
如图 11-7 所示,点击增加 按钮。

2) 在 组分信息 对话框中输入组分中文名和输出曲线名,如图 11-8 所示,点击确定确认。

3) 在增加的组分项(白云母)中输入各种测井方法的响应值,点击确定确认。

图 11-7 输入组分的方法响应值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50

图 11-8 输入组分信息

模型测井响应的参数信息修改后保存在安装目录\System\modellib\ fca-matrix.par 文件中,如:


D:\LEAD.net\System\modellib\ fca-matrix.par。

11.5 处理参数

e
id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FCA)的主要特点是简单实用,处理参数的调整选取简单方便,响应方程中的
自变量就是各组分的相对体积,所求解的变量也是各组分的相对体积,而不是以往经常使用的孔隙

Gu
度、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这些参数,这是地层组分分析程序与以往测井分析程序的根本区别。地
层组分分析程序求解出各组分的相对体积后,再将其转换成习惯使用的地层参数,对复杂岩性地层
可以得到好的解释结果。

能使用的测井响应方程有:密度、中子、声波(线性、Raymer)、深电阻率、浅电阻率、自然电
r
se
位、自然伽马(线性、非线性)、钍、钾。

.0
提供的参数主要有:泥质含量、6 种骨架含量、不动油气含量、可动油气含量、可动水含量、天
2
U

然气含量、原状地层含水体积、冲洗带含水体积、微差井径、孔隙度、原始地层含水饱和度、地层
n
TM

io

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原状地层电阻率理论值、地层体积密度理论值、中子测井理论值、纵波时差
理论值、自然伽马理论值等。
rs
AD

11.5.1 输入曲线
V

表 11-2 地层组分分析程输入曲线
LE

r
Fo

名 称 说 明
RT 深探测电阻率
RXO 浅探测电阻率
DEN 体积密度
CNL 补偿中子
AC 声波时差
U 自然伽马能谱铀
TH 自然伽马能谱钍
K 自然伽马能谱钾
PEF 岩性密度
TPL 电磁波传播时间
EAT 电磁波
TDT 中子寿命
GR 自然伽马
SP 自然电位
CAL 井径曲线
CGR 自然伽马

User Guide For LEAD®


11.5 处理参数
151

11.5.2 输入参数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处理使用 107 个输入参数,各参数意义和隐含值如表 11-3 所示。:

表 11-3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输入参数

名 称说 明 备 注
DENC 纯泥岩密度。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密度测井值 隐含值为 2.6
CNLC 纯泥岩中子。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中子测井值 隐含值为 0.15
ACC 纯泥岩声波时差。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纵波时差测井值 隐含值为 60
UC 纯泥岩铀。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铀测井值 隐含值为 30.0

e
THC 纯泥岩钍。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钍测井值 隐含值为 16

id
KC 纯泥岩钾。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钾测井值 隐含值为 1.3
PEFC 纯泥岩光电吸收截面指数。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光电吸收截 隐含值为 16

Gu
面指数测井值
TPLC 纯泥岩电磁波传播时间。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电磁波传播时 隐含值为 8.7
间测井值

r
EATC 纯泥岩电磁波衰减幅度。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电磁波衰减幅 隐含值为 0
se
度测井值

.0
TDTC 纯泥岩中子寿命。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中子寿命测井值 隐含值为 10
GRC 纯泥岩自然伽马。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自然伽马测井值 2 隐含值为 150
U
n
TM

DENG 地下天然气密度。若其值为-999,则程序自动计算 隐含值为 0.2


io

CNLG 地下天然气中子。若其值为-999,则程序自动计算 隐含值为 0.3


rs
AD

ACG 地下天然气声波时差。若其值为-999,则程序自动计算 隐含值为 200


e

UG 地下天然气铀 隐含值为 0
V

THG 地下天然气钍 隐含值为 0


LE

KG 地下天然气钾 隐含值为 0
Fo

PEFG 地下天然气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隐含值为 0


TPLG 地下天然气电磁波传播时间 隐含值为 0
EATG 地下天然气电磁波衰减幅度 隐含值为-999
TDTG 地下天然气中子寿命 隐含值为-999
GRG 地下天然气自然伽马 隐含值为 0
MXCL 泥质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99
MAX1 骨架矿物 1 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99
MAX2 骨架矿物 2 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99
MAX3 骨架矿物 3 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99
MAX4 骨架矿物 4 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99
MAX5 骨架矿物 5 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99
MAX6 骨架矿物 6 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99
MXOR 不动油气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35
MXOM可动油气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35
MXFW 自由水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35
MXBW束缚水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35
MXGS 天然气含量最大值 隐含值为 35
SRT 深电阻响应方程权系数。加大权重,赋大于 1,减小权重,隐含值为 0.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52

名 称说 明 备 注
赋小于 1,不用该方程,赋 0
SRXO 浅电阻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001
SDEN 密度测井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1
SCNL 中子测井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3
SAC 纵波时差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2.0
SU 铀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STH 钍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SK 钾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e
SPEF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隐含值为 0

id
STPL 电磁波传播时间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SEAT 电磁波衰减幅度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Gu
STDT 中子寿命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SGR 自然伽马响应方程权系数(线性)。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SSP 自然电位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r
SSRT 深电阻率泥质含量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方程形 隐含值为 0
se
式类似于 SSGR)

.0
SSRX 浅电阻率泥质含量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方程形 隐含值为 0
式类似于 SSGR) 2
U
n
TM

SSCN 中子测井泥质含量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方程形 隐含值为 0


io

式类似于 SSGR)
rs

SSGR 自然伽马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AD

SRAY 纵波时差 RAYMER 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隐含值为 0


V

DMA 矿物骨架计算开关 隐含值为 45


LE

DFLU 孔隙流体计算开关 隐含值为 123


Fo

JCNL 中子测井值单位标志。百分数,JCNL=100;小数,JCNL=1 隐含值为 100


JPEF 隐含值为 1
KK 隐含值为 1
JCAL 井径单位标志。英制,JCAL=1;公制,JCAL=0 隐含值为 1
JAC 声波时差单位标志。英制,JCAL=1;公制,JCAL=0 隐含值为 1
RMF 泥浆滤液电阻率 隐含值为 0.13
RW 地层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 0.02
A 阿尔奇公式中地区常数 隐含值为 1
B 阿尔奇公式中地区常数 隐含值为 1
M 胶结指数 隐含值为 1.77
N 饱和度指数 隐含值为 1.75
ALFA 电阻率方程中系数 隐含值为 1.5
BEDA 电阻率方程中系数 隐含值为 1
TEMP 地层温度 隐含值为 98
DENH 油气密度 隐含值为 0.85
DENM 泥浆密度 隐含值为 1.2
COED 声波方程中系数 隐含值为 0
CP 压实校正系数 隐含值为 1

User Guide For LEAD®


11.5 处理参数
153

名 称说 明 备 注
PEM 泥浆岩性密度 隐含值为 0.36
BS 钻头直径 隐含值为 6
RSH 泥岩电阻率 隐含值为 6
RTCN 纯地层电阻率 隐含值为 2
GRSH 纯泥岩自然伽马测井值 隐含值为 150
GRCN 纯地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隐含值为 4
SPSH 纯泥岩自然电位 隐含值为 80
SPCN 纯地层自然电位 隐含值为-64

e
CNSH 纯泥岩中子测井值 隐含值为 0.35
隐含值为 15

id
CNCN 纯地层中子测井值
RXCN 纯地层冲洗带电阻率 隐含值为 20

Gu
SHCO 泥岩截止值,当泥质含量大于该值时,认为是非储层 隐含值为 40
POCO 孔隙度截止值,当孔隙度小于该值时,认为是非储层 隐含值为 0.01
GCUR 求泥质含量方程中的系数,新地层中取 3.7,老地层中取 2 隐含值为 2
KRT 电阻率响应方程标志
r 隐含值为 1
se
ADEN 密度测井值附加校正 隐含值为 0

.0
ACNL 中子测井值附加校正 隐含值为 0
2 隐含值为 0
U

AAC 纵波时差测井值附加校正
n
TM

RTCO 电阻率截止值,当深电阻值小于该时,认为是水层 隐含值为 0.04


io

CACO 微差井径截止值,当微差井径大于该值时,计算孔隙度用密 隐含值 1


rs
AD

度孔隙度、中子孔隙度、声波孔隙度中的最小值
e

AT 电阻率方程 4 中的系数 隐 含 值 为
V

2.5046
LE

ZF 地下条件天然气压缩因子 隐含值为 0.6


Fo

RGS 相同体积、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天然气重量与空气重量 隐含值为 0.66


之比
TGRA 地温梯度 隐含值为 2.5
PERA 渗透率方程中系数 隐 含 值 为
0.0794
PERB 渗透率方程中系数 隐含值为 43.38

11.5.3 输出曲线
表 11-4 地层组分分析程输出曲线

名 称 说 明
SW 含水饱和度
SOIL 含油饱和度
SGAS 含气饱和度
PSW 原状地层含水饱和度
PSXO 冲洗带含水体积
PHIE 孔隙度
RHOF 流体密度
VCL 泥质含量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54

名 称 说 明
MSI 第二种矿物骨架含量(特殊矿物)
SAND 第六种矿物骨架含量(砂)
SALT 第一种矿物骨架含量(粉砂)
ANHY 第三种矿物骨架含量(硬石膏)
LIME 每四种矿物骨架含量(白云岩)
DOLO 第五种矿物骨架含量(石灰岩)
RTO 原状地层电阻率理论值
RXOO 冲冼带地层电阻率理论值

e
DENO 地层体积密度理论值

id
CNLO 中子测井理论值
DTO 纵波时差理论值

Gu
GRO 自然伽马理论值
VOR 不动油气含量
VOM 可动油气含量
VFW 可动水含量
r
se
VBW 束缚水含量

.0
VGAS 天然气含量
2
U

CALC 微差井径
n
TM

SWI 束缚水饱和度
io

PERM 渗透率
rs
AD

11.5.4 解释方法
e
V

1. 计算泥质含量 SH
LE

GR -GR cn 2 GCUR *I sh - 1
Fo

I sh = , Vsh = GCUR 11-15


GR sh -GR cn 2 -1

SP -SPcn 2 GCUR*I sh -1
I sh = ,V = GCUR 11-16
SPsh -SPcn sh 2 -1
2. 计算孔隙度 POR 和地层组分
n

åA
j=1
ij x j =Bi (i=1,2,…,m) 11-17

式中,m 表示测井仪器的个数,B 表示测井仪器对地层响应值。

解以上由 m 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求得 xj,既可得到地层的组分值。

3. 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SW
电阻率响应方程标志:

abR
=1, 用阿尔奇公式 Rt = m wn
φ Sw 11-18

1 φ m S wn 1 BQv
=2, = ( + ) 11-19
Rt a Rw Sw

User Guide For LEAD®


11.6 实例
155

1 φ m S w2 V alfa S
=3, = + sh w
Rt aRw (1 - Vsh ) Rsh 11-20

Rw
=4, Rt =
(φS w ) 2
a t¢
11-21

4. 计算渗透率 PERM
渗透率计算公式选择标志:

k =10 -5 ×f5.8281

e
=1, 11-22

id
=2, k =0.0794 ×e 0.4339f 11-23

Gu
=3, k =0.0571 ×e 0.3682f 11-24

11.6 实例
11.6.1 实例 1 含石膏、钙质砂泥岩剖面 r
se
.0
当您接收到一口完井资料(例:地 2 井),根据地质和录井资料了解到该井地层中发育有石膏层
2
U

和钙质,那么如何将这些复杂的地层组分准确的处理出来呢?地层组分分析程序能够满足您的这些
n
TM

要求。地 2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如图 11-14 所示。


io
rs

地层组分分析程序的操作与常规测井处理程序基本相同,针对地层组分分析方法,增加了组分
AD

设定、地层组分响应参数值设定和组分响应参数库编辑功能,较容易掌握。主要难点是理解方法原
e
V

理和选取处理参数值,只有较好的理解了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准确地选取了处理参数才能得到合理的
处理结果。以下就是“地 2”井的实际处理过程。
LE

r
Fo

1. 确定地层组分:地 2 井地层中含有泥岩、砂岩、石膏和碳酸岩四种成分,泥岩为缺省组分,
其余三种组分为地 2 井选定的骨架成分。

2. 启动地层组分分析程序。点击【工具è组分响应参数库编辑】。

3. 确认第一步中本井所包含的地层组分是否包含在地层组分响应参数库中,如果没有包括在其
中,可以点击【工具è组分测井响应库编辑】 ,在 组分测井响应库编辑 对话框中点击增加按钮,在 组
分信息 对话框中输入组分中文名和输出曲线名,并查寻各种测井方法该组分的响应值,在该组分的
表格项中编辑输入。“地 2”井地层中的四种组分已包括在组分测井响应库中了。

4. 利用【文件è处理向导】完成:井数据、绘图模板选择;地层组分设定、地层组分响应值的
设定;参数卡的创建工作。如果处理井的响应参数文件已经存在(如:地 2_matrix.par),处理向导
第二步中“地层组分设定”将略过,直接进入地层组分响应值的设定。

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 井数据和绘图模板选择

,处理向导 井数据选择 对话框如图 11-9 所示,点击井名称,选择要处


点击【文件è处理向导】
理的目标井文件(*.CIF);点击 模板 ,选择相应的绘图模板(不选时为缺省绘图模板)。点击下一步
(N)> ,完成井数据和绘图模板的选择。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56

2. 地层组分响应设定

当处理目标井(如地 2 井)的响应参数文件(如地 2_matrix.par)不存在时,会弹出 地层组分组


成设定 对话框,需要进行地层组分组成设定,如图 11-10 所示。地层组分分析程序一次可以求取 6
种组分,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的地质特点和储层类型,根据需要选择地层组分组成并设定各组分的
输出曲线名。选定 6 种组分并设定了输出曲线名后,点击确定按钮后,程序会从组分响应参数库中
分别读取 6 种组分的不同测井方法的响应特征值,在目标井目录下生成“井名_matrix.par”的组分响
应参数文件。当本井的响应参数文件已经存在时,将不会弹出 地层组分响应设定 对话框,直接进行
响应参数值的设定。如图 11-10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图 11-9 打开数据、选择绘图模板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1-10 组分组成设定、响应参数编辑

修改不同组分不同方法的响应值,完成后,点击下一步(N)> ,即可完成地层组分响应参数的
设定。

地层组分响应设定 说明:地层组分的组成设定直接决定了处理过程中组分处理控制参数值的选
取和处理后地层组分的输出曲线名。地层组分分析程序一次最多能处理 6 种组分(还取决于存在的
,泥质缺省得到,其余的组分必须设定到 6 种组分之中,而且某种组分在 6 种组分中的
输入曲线数)

User Guide For LEAD®


11.6 实例
157

顺序决定了骨架组分控制参数(DMA)的选取,如石膏、碳酸岩、砂岩分别列第 3、5、6 位,如果


使处理的地层剖面中包括这三种组分,则 DMA 必须设为“356”。

3. 创建或打开参数卡

用户要为地层组分分析程序创建一个处理参数卡文件 (*.inp),程序在优化求解地层组分时将调
用这个参数卡文件。处理向导 参数卡 对话框如图 11-11 所示。

按照处理向导提示完成相应操作,点击完成按钮后,程序将自动读取该参数卡中的井文件名,
并将该模板作为缺省模板,自动调用处理井段的起始深度和结束深度回放曲线,这时您就可以进行
测井资料地层组分分析处理了,如图 11-12 所示。

e
5. 编辑修改处理参数和组分响应参数,点击【处理è开始处理】。如果处理菜单开始处理命令

id
项和工具栏按钮 为灰,必须先执行设定地层组分组成。地 2 井的处理参数选取的具体数值及说
明如图 11-13 所示。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11-11 创建、打开参数卡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58

图 11-12 参数和处理操作

[MODULE]
NAME=FCA
DESCRIPTION=FCA
VERSION=2.0
AUTHOR=Administrator
DATE=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INIFILE=FCA.ini
MODELINIFILE=FCAModel.ini

[WELL]
NAME=地2.CIF

e
id
[PROCESS_CONTROL]
SMOOTH=0

Gu
[PROCESS_SECTION]
{
1680,2060
RT<LLD,RXO<LLS,
SAC=1,SGR=1.,SCNL=0.2,SRT=2,SRXO=0.1,SDEN=3,
r
/*输入曲线重定向*/
/*模型参数*/
se
SPEF=0.,SSGR=1,STH=0,SK=0,DFLU=123,DMA=356, /*模型参数*/

.0
DMAF=3,DMAO=0.25, /*模型参数*/
GRSH=110,GRCN=30,MAX4=20,DENC=2.65,ACC=75., 2
/*泥质参数*/
U
n
CNLC=0.25,GRC=90, /*泥质参数*/
TM

io

JAC=1,JK=100,JCAL=1,JCNL=1, /*测井值单位标志*/
KRT=3,RSH=3,MODL=0,A=1,B=1,M=2.,N=2, /*饱和度参数*/
rs
AD

RW=0.025,RMF=0.05,ALGA=1, /*饱和度参数*/
e

POCO=0.01,SHCO=60,RTCO=8,CACO=99, /*控制参数*/
V

GRG=0,DENG=0.1,ACG=225,CNLG=0.1, /*天然气参数*/
BS=6.,TEMP=99,DENH=0.85 /*其他参数*/
LE

r
Fo

图 11-13 地 2 井的处理参数

4.选择说明:

A、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主要分为:模型选择控制参数、泥质参数、测井值单位标志及测井值附
加校正、含水饱和度参数、渗透率参数、天然气参数、控制参数、其它参数,参数意义及缺省值说
明如表 11-5 所示。

表 11-5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模型选择控制参数

参数名 隐含值 说明及选取方法


MXCL 99 泥质含量最大值
MAX1 99 骨架矿物 1 含量最大值
MAX2 99 骨架矿物 2 含量最大值
MAX3 99 骨架矿物 3 含量最大值
MAX4 99 骨架矿物 4 含量最大值
MAX5 99 骨架矿物 5 含量最大值
MAX6 99 骨架矿物 6 含量最大值

User Guide For LEAD®


11.6 实例
159

参数名 隐含值 说明及选取方法


MXOR 35 不动油气含量最大值
MXOM35 可动油气含量最大值
MXFW 35 自由水含量最大值
MXBW35 束缚水含量最大值
MXGS 35 天然气含量最大值
SRT 1 深电阻响应方程权系数。加大权重,>1,减小权重,<1,不用该方
程,=0。
SRXO 0.001 浅电阻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e
SDEN 0 密度测井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SCNL 0 中子测井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id
SAC 1 纵波时差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Gu
SU 0 铀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STH 0 钍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SK 0 钾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SPEF 0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r
se
STPL 0 电磁波传播时间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0
SEAT 0 电磁波衰减幅度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STDT 0 中子寿命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2
U
n
TM

SSRT 0 深电阻率泥质含量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方程形式类
io

似于 SSGR)。
rs
AD

SSRX 0 浅电阻率泥质含量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方程形式类
e

似于 SSGR)。
V

SSCN 0 中子测井泥质含量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方程形式类
LE

似于 SSGR)。
Fo

SRAY 0 纵波时差 RAYMER 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SGR 0 自然伽马响应方程权系数。赋值方法同上。 GR =åVi GRi
SSP 0 自 然 电 位 响 应 方 程 权 系 数 。 赋 值 方 法 同 上 。
SP -SPcn 2 GCUR *Ish - 1
I sh = , Vsh = GCUR
SPsh -SPcn 2 -1
SSGR 1 自 然 伽 马 响 应 方 程 权 系 数 。 赋 值 方 法 同 上 。
GR -GR cn 2 GCUR *I sh - 1
I sh = , Vsh = GCUR
GR sh -GR cn 2 -1
DMA 6 矿物骨架计算开关。共 6 种矿物骨架供选择,1~6 种矿物分别隐含
为粉砂、特殊矿物、硬石膏、白云岩、石灰岩和砂岩,若只需计算
砂岩含量,DMA=6;若需同时计算白云岩和石灰岩含量,则 DMA=56
DFLU 123 孔隙流体计算开关。共 5 种流体供选择(目前“束缚水”不能选),
顺序为不动油气、可动油气、自由水、束缚水、天然气,若需计算
不动油气、可动水和天然气,则 DFLU=135

表 11-6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泥质参数

参数名 隐含值 说明及选取方法


DENC 2.6 纯泥岩密度。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密度测井值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60

参数名 隐含值 说明及选取方法


CNLC 0.26 纯泥岩中子。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中子测井值
ACC 60 纯泥岩声波时差。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纵波时差测井值
UC 30 纯泥岩铀。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铀测井值
THC 16 纯泥岩钍。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钍测井值
KC 1.3 纯泥岩钾。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钾测井值
PEFC 16 纯泥岩光电吸收截面指数。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测井值
TPLC 8.7 纯泥岩电磁波传播时间。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电磁波传播时间测井

e
EATC 0 纯泥岩电磁波衰减幅度。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电磁波衰减幅度测井

id

TDTC 10 纯泥岩中子寿命。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中子寿命测井值

Gu
GRC 150 纯泥岩自然伽马。选取解释井段纯泥岩自然伽马测井值
RSH 2 泥岩电阻率
RTCN 20 纯地层电阻率
GRSH 150 纯泥岩自然伽马测井值 r
se
.0
GRCN 20 纯地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SPSH 80 纯泥岩自然电位 2
U
n
TM

SPCN -64 纯地层自然电位


io

CNSH 35 纯泥岩中子测井值
rs

CNCN 15 纯地层中子测井值
AD

RXCN 20 纯地层冲洗带电阻率
V

GCUR 3.7 求泥质含量方程中的系数,新地层中取 3.7,老地层中取 2。


LE

r
Fo

表 11-7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测井值单位标志及测井值附加校正

参数名隐含值说明及选取方法
JCNL 1 中子测井值单位标志。百分数,JCNL=100;小数,JCNL=1
JCAL 1 井径单位标志。英制,JCAL=1;公制,JCAL=0
JAC 1 声波时差单位标志。英制,JCAL=1;公制,JAC=0
ADEN 0 密度测井值附加校正
ACNL 0 中子测井值附加校正
AAC 0 纵波时差测井值附加校正

表 11-8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饱和度参数

参数名隐含值说明及选取方法
RMF 0.32 泥浆滤液电阻率
RW 0.14 地层水电阻率
A 1 阿尔奇公式中地区常数
B 1 阿尔奇公式中地区常数
M 2. 胶结指数
N 2 饱和度指数
AT 2.5046 电阻率方程 4 中的系数

User Guide For LEAD®


11.6 实例
161

参数名隐含值说明及选取方法
ALFA 1.5 电阻率方程中系数
BEDA 1 电阻率方程中系数
KRT 4 电阻率响应方程标志,

abR
=1,用阿尔奇公式 R t = m wn
f Sw

1 fm S nw 1 BQv
=2, = ( + )
Rt a Rw Sw

e
1 fm S 2w V alfa S
=3, = + sh w

id
R t aR w (1 -Vsh ) R sh

Rw

Gu
=4, R t =

t (fSw ) 2

表 11-9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渗透率参数

参数名 隐含值 说明及选取方法


r
se
PERA 0.0794 渗透率方程中系数。 k =PERA ×e PERBφ

.0
PERB 43.38 渗透率方程中系数
2
U

表 11-10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天然气参数
n
TM

io

参数名 隐含值 说 明 及 选 取 方 法
rs
AD

DENG 0.2 地下天然气密度。若其值为-999,则程序自动计算


e

CNLG 0.3 地下天然气中子。若其值为-999,则程序自动计算


V

ACG 200 地下天然气声波时差。若其值为-999,则程序自动计算


LE

r
Fo

ZF 0.85 地下条件天然气压缩因子
RGS 0.55 相同体积、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天然气重量与空气重量之比
UG 0 地下天然气铀。
THG 0 地下天然气钍。
KG 0 地下天然气钾。
PEFG 0 地下天然气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TPLG 0 地下天然气电磁波传播时间。
EATG 0 地下天然气电磁波衰减幅度。
TDTG 0 地下天然气中子寿命。
GRG 0 地下天然气自然伽马。

表 11-11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控制参数

参数名 隐含值 说 明 及 选 取 方 法
SHCO 40 泥岩截止值,当泥质含量大于该值时,认为是非储层
POCO 4 孔隙度截止值,当孔隙度小于该值时,认为是非储层
RTCO 0 电阻率截止值,当深电阻值小于该时,认为是水层
CACO 9999 微差井径截止值,当微差井径大于该值时,计算孔隙度用密度孔隙度、中
子孔隙度、声波孔隙度中的最小值。

表 11-12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其它参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62

参数名 隐含值 说明及选取方法


TEMP 100 地层温度
DENH 0.89 油气密度
PEM 0.36 泥浆岩性密度
DENM 1.2 泥浆密度
COED 0 声波方程中系数
CP 1 压实校正系数
BS 8.5 钻头直径
TGRA 2.5 地温梯度

e
B)组分响应参数

id
由地层组分响应参数库生成的本井地层组分响应参数值都是理论值,不一定满足各井的实际情
况,在处理过程中可以结合测井地区响应特点做必要的调整,地 2 井的响应参数文件如表 11-13 所

Gu
示。

表 11-13 组分响应参数表示例

[TOOL]
r
se
com= 盐岩 粉砂 石膏 白云岩 碳酸岩 砂岩 残余油 可动油 自由水 单位

.0
den= 2.2 2.560 2.98 2.870 2.710 2.65 .900 .890 1.000 (g/cm3)
2
U

cnl= -5.0 .30 -0.01 .010 0 -0.06 1.000 1.000 1.000 (pu/%)
n
TM

io

ac= 226 54.00 50.80 43.50 47.50 54.54 189.00 189.00 189.00 (us/m)
u= .00 .000 .000 .000 .000 .000 3.000 1.000 .000 (ppm)
rs
AD

th= .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ppm)
e

pot= .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V

pef= 5.0 7.240 18.50 9.000 13.77 4.800 .360 .360 .360 ()
LE

r
Fo

tpl= .00 .000 .000 .000 .000 .000 -999.00 -999.00 -999.00 ()
eat= .00 .000 .000 .000 .000 .000 -999.00 -999.00 -999.00 ()
tdt= .00 .000 .000 .000 .000 .000 -999.00 -999.00 -999.00 ()
gr= 10. 110.0 30.00 10.00 30.00 45.00 0.000 0.000 .000 (API)

地 2 井处理结果如图 11-14 所示。

11.6.2 实例 2 含盐岩、白云岩砂泥岩剖面
以地 3 井为例,地层剖面含盐岩、白云岩和砂泥岩,地层中所包含的骨架成分明显不同于地 2
井,但地层组分分析程序的方法原理和参数选取的方法是相同的。地 3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如图 11-15
所示。

1. 确定地层组分:地 3 井地层中含有砂岩、泥岩、白云岩和盐岩四种成分,该井 2570-2598 米


地层骨架为砂、泥岩,2598-2640 米为泥岩、盐岩和白云岩。

2. 利用处理向导选择井、绘图模型、设定地层组分组成、设定地层组分响应参数数值、创建参
数卡。创建参数卡时的处理起始和结束深度设定为 2570 和 2640 米。

3. 编辑修改处理参数和组分响应参数,调整处理结果。地 3 井的处理参数选取的具体数值及说
明如表 11-14 所示:处理参数如下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11.6 实例
163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图 11-14 地 2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1-15 地 3 井处理结果示意图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1 地层组分分析
164

表 11-14 组分响应参数

com= 盐岩 粉砂 石膏 白云岩 碳酸岩 砂岩 残余油 可动油 自由水 单位


den= 2.2 2.56 2.990 2.870 2.710 2.670 .900 .890 1.000 (g/cm3)
cnl= -5.0 -.03 .210 .010 0 .020 1.000 1.000 1.000 (pu/%)
ac= 226 54.0 50.80 43.50 46.50 54.54 189.00 189.00 189.000 (us/m)
u= .00 .000 .000 .000 .000 .000 3.000 1.000 .000 (ppm)
th= .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ppm)
pot= .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pef= 5.0 7.24 18.50 9.000 13.77 4.800 .360 .360 .360 ()

e
tpl= .00 .000 .000 .000 .000 .000 -999.0 -999.0 -999.00 ()

id
eat= .00 .000 .000 .000 .000 .000 -999.0 -999.0 -999.00 ()

Gu
[PROCESS_SECTION] /*处理参数选取*/

2570,2598 r
/*分段处理参数 1,本井段骨架只含砂岩和泥岩,
se
.0
RT<LLD,RXO<LLS, 由于砂岩在组分设定中是第 6 种,所以
2
U
n
DMA=6,SAC=1,SSGR=1,SCNL=0.,SDEN=2, DMA 取 6,DFLU 取缺省值 123,不用重新设定。
TM

io

SRT=1,SRXO=2,SSP=0,SGR=0, 本井没有中子曲线,中子权系数 SCNL 取 0,声波、


rs
AD

GRSH=120,GRCN=40,DENC=2.7, 密度的权系数分别取 1 和 2。声波为公制 JAC 取 0。


e
V

ACC=75,SGR=0,CNLC=0.25, */
LE

r
Fo

A=0.8051,B=1.0201,M=2.,N=2.0,

RMF=0.02,RW=0.02,RTSH=2,

JAC=0,

CACO=9999,SHCO=0.4,POCO=8,

BS=8.5

2598,2640 /*分段处理参数 2,本井段骨架含盐和白去岩,

DMA=14,DFLU=0,GRCN=10 按这两种组分在设定的 6 种组分中的顺序为别

为 1 和 4,DMA 取 14,本井段没有储层流体

DFLU 开关取 0。泥质自然伽马最低值取 10。*/

11.7 问与答
问:地层骨架成分的处理结果主要取决于哪些参数?

答:地层骨架成分的处理结果主要取决于骨架成分选取开关参数 DMA、各组分不同测井方法的
响应值、各测井方法的优化权系数。进行处理时各输入曲线都会得到一条理论曲线,当处理参数选

User Guide For LEAD®


11.7 问与答
165

取的较为合理时,理论计算曲线会与实际测井曲线基本吻合。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12.1 综述
167

12. 水淹层分析

12.1 综述
水淹层分析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常规测井部分。

水淹层分析程序以求准“三饱和度”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求得油水相对渗透率,进而求得
能直接反映水淹程度的含水率与驱油效率。

e
水淹层分析方法计算地层储层参数和水淹层测井解释参数,包括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泥质含
量、含油饱和度、渗透率、油相对渗透率、水相对渗透率、含水率、驱油效率等。

id
12.2 方法原理

Gu
12.2.1 泥质含量
确定泥质含量的方程为:

I sh = r
GR -GR cn
se
GR sh -GR cn

.0
SP -SPcn
I sh =
2
U

SPsh -SPcn
n
TM

2 I sh GCUR -1
io

Vsh = GCUR
2 -1
rs
AD

式中:GCUR 为常数, GRsh 、GRcn 分别为解释井段纯泥岩层和纯砂岩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e

SPsh 、 SPcn 分别为解释井段纯泥岩层和纯砂岩层的自然电位测井值, Vsh 为泥质含量。


V
LE

程序通过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的权重系数确定最终的泥质含量,权重系数为零,表示不用。
Fo

12.2.2 孔隙度
1)、密度孔隙度:

DEN -DENS DENC -DENS


PORDEN = -VCL
DENF -DENS DENF -DENS

式中:

DEN—密度测井值,g/cm3;

DENS—骨架密度测井响应值,g/cm3;

DENF—流体密度测井响应值,g/cm3;

VCL—泥质含量测井响应值,小数;

DENC—纯泥岩密度测井响应值,g/cm3;

PORDEN—密度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小数。

2)、中子孔隙度: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2 水淹层分析
168

CNL -CNLS CNLC -CNLS


PORCNL = -VCL
CNLF -CNLS CNLF -CNLS

式中:

CNL—中子测井值,小数;

CNLS—骨架中子测井响应值,小数;

CNLF—流体中子测井响应值,小数;

CNLC—纯泥岩中子测井响应值,小数;

e
PORCNL—中子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小数。

id
3)、声波孔隙度:

AC -ACS ACC -ACS

Gu
PORAC = -VCL
ACF -ACS ACF -ACS

式中:

AC—声波测井值,μs/ft;
r
se
.0
ACS—骨架声波测井响应值,μs/ft;

2
U

ACF—流体声波测井响应值,μs/ft;
n
TM

io

CP—压实校正系数;
rs
AD

ACC—纯泥岩声波测井响应值,μs/ft;
e

PORAC—中子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小数。
V
LE

程序计算的孔隙度由密度、中子、声波响应方程的权重系数确定:
Fo

PORDEN * SDEN +PORCNL * SCNL +PORAC * SAC


PORE =
SDEN +SCNL +SAC

式中:

SDEN—密度响应方程的权重系数;

SCNL—中子响应方程的权重系数;

SAC—声波响应方程的权重系数。

若某响应方程权重系数为 999,则使用对应的经验方程计算孔隙度,例如若 SDEN=999,无论


SAC 和 SCNL 为何值,程序将用以下关系式计算孔隙度:

PORE=PORA*DEN+PORB

式中:PORA 与 PORB 为地区经验系数。

12.2.3 利用完井测井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
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只有完井测井资料;②既有完井测井资料,又有中子寿命
测井资料。第一种情况下,程序只用完井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第二种情况下,程序同时用完井
资料和中子寿命测井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

User Guide For LEAD®


12.2 方法原理
169

程序提供了以下饱和度计算模型(SWOP 为饱和度模型选择参数):

abR
SWOP=1,用阿尔奇公式 Rt = m wn
φ Sw

1 Vshd φ 0.5m 2 n
=( + ) Sw
Rt Rsh aRw
SWOP=2, ,其中: d =0.5Vsh ~ Vsh

1 φ m S w2 Vshalfa S w
SWOP =3, = + ,其中: alfa =1 ~ 2
Rt aRw (1 - Vsh ) Rsh

e
Rw
Rt =

id
SWOP =4,
(φS w ) 2
a t¢ ,其中:
a t¢=2.5 ,本公式适用于纯油气层。

φ m 2 βVsh

Gu
1
SWOP =5, = Sw + ,
Rt aRw Rsh

ìβ =1, 当Vsh高时
其中: í
îβ =0 ~ 1, 当Vsh 低时 r
se
.0
1 Vshc φ
SWOP =6, =( + ) 2 S w2 ,其中: c =1 -0.5Vsh 2
U

Rt Rsh aRw
n
TM

io

1 Vshc φ 0.5m 2 n
=( + ) Sw
rs
AD

Rt Rsh aRw c =1 -0.5Vsh


SWOP =7, ,其中:
e
V

12.2.4 利用中子寿命测井计算剩余油饱和度
LE

r
Fo

由岩石体积模型,有:

å =å ma Vma +å w S wφ +åh (1 -S w )φ +åcl Vcl

式中: S -俘获截面测井值, cu ;

Sma -矿物骨架的俘获截面, cu ;

Vma -矿物骨架的相对体积含量,小数;

Sw -地层水的俘获截面, cu ;

S w -含水饱和度,小数;

φ-孔隙度,小数;

Scl -纯泥岩的俘获截面, cu ;

Vcl -泥质含量,小数。

由上式可得到用中子寿命测井确定目前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2 水淹层分析
170

å -åma Vma -åcl Vcl -åh φ


Sw =
(å w -åh )φ

当用上述方法计算出 S w 以后,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为: S o =1 -S w

12.2.5 渗透率
程序用以下模型计算渗透率:

PERM =PERA * e PERB* POR *100


式中:PERA、PERB 为经验常数。

e
12.2.6 束缚水饱和度

id
束缚水饱和度用渗透率与孔隙度求得,其经验关系为:

Gu
PERM
SWI =SWIA * log( ) +SWIB
PORE

式中:

r
se
SWIA、SWIB 为经验常数。

.0
PORE 为孔隙度,小数;
2
U
n
TM

PERM 为渗透率,md;
io

SWI 为束缚水饱和度,小数。
rs
AD

12.2.7 驱油效率
V

SW - SWI
SSTAR =
LE

1 - SWI
Fo

12.2.8 相对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的大小,并不是储层生产测试过程判定能否出水的唯一标准。对于束缚水含量高的
产层,即使其油气饱和度小于 50%,仍然可产无水油气。因此,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大小是判断储层
产液性质最直接的参数,同时它也是求取含水率的必要参数。

相对渗透率模型形式各地区可能有较大变化,应由用户确定,程序隐含模型形式为:
KRWC
æS w -S wi ö
K rw =ç
ç1 -S ÷
÷
è wi ø
KROC
æ S w -S wi ö
K ro =ç
1 -
ç 1 -S -S ÷
÷
è wi or ø
式中:KRWC、KROC 均为系数; S w 、 S wi 、 S or 分别为由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
和度与残余油饱和度,单位为小数,K rw 和 K rw 分别为水相对渗透率和油相对渗透率,单位为小数。

12.2.9 含水率
含水率是确定储层水淹程度的最直接指标,因而是水淹层测井处理与解释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在油层内部,水以束缚水形式分布于流体不易在其中流动的微小毛细孔隙内,或被亲水岩石吸

User Guide For LEAD®


12.3 功能介绍
171

附在颗粒表面。油主要占据较大的孔喉或孔喉内流动阻力较小的部位,形成只有油流动而水不流动
的状态。这种分布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下流体的流动特性和储层的产液性质。

当油水两相流体并存时,储层的产液性质可用多相共渗的分流量方程描述。若储层呈水平状,
油、水各相的分流量可表示为:

K A ¶p
Q o =- o
mo ¶L
K A ¶p
Q w =- w
mw ¶L

式中:

e
Qo 、 Qw ―分别表示油、水的分流量, t / d ;

id
K o 、 K w ―分别表示为油、水的有效渗透率, µm 2 ;

Gu
µ o 、 µ w ―分别表示油、水的粘度, mPa ×s

¶p
¶L
―压力梯度, MPa / cm ;
r
se
.0
A ―渗流截面积, cm 2 。
2
U

由此可见,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储层的产液性质及各相流体的产量,主要决定于各自的相渗透率、
n
TM

io

渗流截面积和流体性质。在使用上,为了了解各相流体的流动能力,以便更好地描述多相流动的过
程,往往又采用相对渗透率表示相渗透率的大小,它等于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rs
AD

Kw
e

K rw =
V

K
Ko
LE

K ro =
Fo

式中 K rw 、 K ro ―分别表示水、油的相对渗透率,其数值为 0~1。

根据分流量方程,可进一步求出多相共渗体系各相流体的相对流量,它们相当于分流量与总流
量之比。即储层的含水率为:

K w A ¶p
Qw mw ¶L 1
Fw = = =
Q o +Q w K o A ¶p K w A ¶p K m
+ 1 + ro w
mo ¶L mw ¶L K rw mo

式中: µ w 、 µ o 分别为水、油在地层条件下的粘度。

12.3 功能介绍
水淹层分析处理程序提供了处理向导功能,您按照 处理向导 对话框提示即可完成井数据选择、
参数卡创建或打开各操作步骤,从而完成测井资料的处理工作;当打开一个绘图文件时,会自动给
出载入参数的提示。在这些向导的帮助下,您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测井资料处理。

水淹层分析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和常规测井处理的介绍。这里就不


一一叙述。水淹层分析的界面如图 12-1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2 水淹层分析
172

图 12-1 水淹层分析

e
12.4 处理参数

id
12.4.1 输入曲线

Gu
表 12-1 水淹层分析处理输入曲线

名 称说 明
AC 声波时差
CAL 井径 r
se
.0
CNL 补偿中子
DEN 补偿密度 2
U
n
TM

GR 自然伽马
io

RFOC 聚焦测井电阻率
rs

RT 深电阻率
AD

RXO 浅电阻率
V

SP 自然电位
LE

FSIG 中子寿命(热中子俘获截面)
Fo

12.4.2 输入参数
本程序处理使用 71 个输入参数,各参数名、隐含值和意义介绍如表 12-2 所示。

表 12-2 水淹层分析处理输入参数

名 称说 明 备 注
A 岩性系数 隐含值为 0.8051
AAC 声波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TSH 泥岩时差值 隐含值为 65
TF 岩石流体时差 隐含值为 189
ACNL 中子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TM 岩石骨架时差 隐含值为 54.54
ADEN 密度附加校正值 隐含值为 0
ATF 饱和度方程中系数 隐含值为 2.5046
B 阿尔奇方程中系数 B 隐含值为 1.0201
BS 钻头直径 隐含值为 8.5
CKRO 油相对渗透率公式中指数 隐含值为-9
CKRW 水相对渗透率公式中指数 隐含值为 2.2

User Guide For LEAD®


12.4 处理参数
173

名 称说 明 备 注
CNLC 纯泥岩中子测井值 隐含值为 0.25
CNLF 孔隙流体中子测井值 隐含值为 1.
CNLS 骨架中子测井值 隐含值为-0.02
CP 压实系数 隐含值为 1
DSH 泥岩密度值 隐含值为 2.7
DF 岩石流体密度 隐含值为 1
DENH 油气密度 隐含值为 0.75
DG 岩石骨架密度 隐含值为 2.65

e
GCUR 地层系数 隐含值为 2
隐含值为 45.

id
GRCN 纯砂岩自然伽马
GRSH 纯泥岩自然伽马 隐含值为 100.

Gu
PEFG 渗透率计算标识 隐含值为 3.
PER1 渗透率公式 2 中参数 隐含值为 0.136
PER2 渗透率公式 2 中参数 隐含值为 4.4
PER3 渗透率公式 2 中参数
r 隐含值为 2
se
PERA 渗透率公式 1 中参数 隐含值为 0.0067

.0
PERB 渗透率公式 1 中参数 隐含值为 0.5336
2
隐含值为 8.
U

POCT 孔隙度截止值
n
TM

PORA 孔隙度计算地区经验系数 隐含值为 0.


io

PORB 孔隙度计算地区经验系数 隐含值为 0


rs
AD

RMF 泥浆滤液电阻率 隐含值为 0.15


e

RTSH 纯泥岩电阻率 隐含值为 1


V

RW 地层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 0.02


LE

RWO 地层温度条件下水粘度与油粘度之比 隐含值为 0.389


Fo

RWZ 冲洗带混合水电阻率 隐含值为-999.


SAC 声波计算孔隙度权系数 隐含值为 1
M 胶结指数 隐含值为 1.9029
N 饱和度指数 隐含值为 1.9298
SCNL 中子计算孔隙度权系数 隐含值为 1
SDEN 密度计算孔隙度权系数 隐含值为 1
SHCT 泥岩截止值 隐含值为 40
SPCN 纯砂岩自然电位 隐含值为-2
SPSH 纯泥岩自然电位 隐含值为 60
SSGR 自然伽马测井计算泥质含量权系数. 隐含值为 1
SSP 自然电位测井计算泥质含量权系数 隐含值为 1.
SWIA 束缚水饱和度公式中系数 隐含值为-10.752
SWIB 束缚水饱和度公式中系数 隐含值为 43.7
SWOP 选择地层含水饱和度公式标示符 隐含值为 1
CPMA 骨架热中子俘获截面 隐含值为 12
CPSH 纯泥岩热中子俘获截面 隐含值为 28
CPO 油气热中子俘获截面 隐含值为 18
CPW 地层水热中子俘获截面 隐含值为-999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2 水淹层分析
174

名 称说 明 备 注
PPK 地层水 ppk 浓度 隐含值为 190
JCNL 中子曲线单位标识(100 为百分制) 隐含值为 100.
JAC 声波曲线单位标识(1 为公制,0 为英制) 隐含值为 0
ALFA 饱和度方程中系数 隐含值为 1.5
BETA 饱和度方程中系数 隐含值为 1.
SWFG 是否用中子寿命计算剩余油饱和度 隐含值为 0

12.4.3 输出曲线

e
表 12-3 水淹层分析处理输出曲线

id
名 称 说 明
AKRO 油相对渗透率

Gu
AKRW 水相对渗透率
FW 含水率
ORE 驱油效率
PERM 渗透率
r
se
POR 孔隙度

.0
PORW 原状地层孔隙水体积
2
U

PORF 冲洗带孔隙水体积
n
TM

SAND 砂岩含量
io

SO 含油饱和度
rs
AD

SOR 残余油饱和度
e

SW 含水饱和度
V

SWI 束缚水饱和度
LE

r
Fo

SH 泥质含量
TSO 中子寿命测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
TKRO 子寿命测井计算的油相对渗透率
TKRW 中子寿命测井计算的水相对渗透率
TFW 中子寿命测井计算的含水率
TORE 中子寿命测井计算的驱油效率
CALC 井径微差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User Guide For LEAD®


13.1 综述
175

13.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

13.1 综述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常规测井部分。

地层水电阻率 Rw 是综合评价地层含油、气、水性质时必须用到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于准确
地确定含油饱和度和划分含油(气)、水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Rw 也是测井资
料解释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e
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Rw 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可归纳为四种:

id
1. 直接测量地层水电阻率,然后换算到相应地层温度下的数值;

Gu
2. 分析水样的离子浓度,然后由离子浓度换算到地层温度下的电阻率;

3. 根据自然电位测井资料计算;

r
4. 根据相同层系的已知水层,利用电阻率测井和孔隙度测井结果计算得到。
se
.0
解释中经常需要确定地层水电阻率这个参数,可用四种方法来得到地层水电阻率:
2
U

1. 由地表水资料的电阻率计算;
n
TM

io

2. 由地层水的矿化度计算;
rs
AD

3. 由完全含水的纯地层利用阿尔奇公式反推;
e
V

4. 根据纯地层的 SP 进行计算。
LE

测井解释选用地层水电阻率的原则是:若本井或邻井有可靠的水分析资料,就采用水分析资料
Fo

来计算地层水电阻率;若有地区分层测试所获得的准确的地层水电阻率资料,而本井资料又不可靠
时,则可采用分层测试的地层水电阻率资料代替。否则应采用多种方法计算,选择其中比较适合的
地层水电阻率。

13.2 功能介绍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界面如图 13-1 所示。

图 13-1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界面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3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
176

13.2.1 水资料分析
水资料分析方法是指已有地表下地层水电阻率资料,通过转换获得地层温度下的地层水电阻率。
计算方法如下:

T =T +Dep ´T
O G
C =6.8 +14.7
R =R ´(T +C ) /(T +C )
W WO O

式中:

T:地层温度;

e
id
TO:地表温度;

TG:地温梯度;

Gu
Dep:地层深度;

Rw0:地表地层水电阻率;

r
se
RW:地层水电阻率。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3-2 水资料分析法

水资料分析方法操作如下:

1. 输入地表温度、地温梯度、地层深度(或地层温度)和地表地层水分析电阻率,如图 13-2 所示。

2. 点击计算(E),将得到地层温度和地层水电阻率。

13.2.2 矿化度计算
矿化度计算方法是指已知地层水矿化度资料,通过转换获得地层温度下的地层水电阻率。计算
方法如下:

9
T = ´( T O +Dep ´T G ) +32
5
WS a =WS acl ´1 .645
R w =( 400000 / T / WS a )^ 0 .88

式中:

T:地层温度;

User Guide For LEAD®


13.2 功能介绍
177

TO:地表温度;

TG:地温梯度;

Dep:地层深度;

WSacl:水样的氯化物含量;

Sa:地层水矿化度;

RW:地层水电阻率。

e
id
Gu
r
se
.0
图 13-3 矿化度计算法 2
U
n
TM

矿化度计算方法操作如下:
io
rs

1. 输入地表温度、地温梯度、地层深度(或地层温度)
,如果分析资料为氯化物浓度,计算时会
AD

将输入的氯化物含量转换为地层水矿化度,如果已有地层水矿化度则输入等效 Nacl 矿化度,如图


e
V

13-3 所示。;
LE

2. 点击计算(E),将得到地层温度和地层水电阻率。
Fo

13.2.3 水层反推
水层反推法是根据同层系的已知水层的电阻率测井值和孔隙度测井值计算地层水电阻率。计算
方法如下:

R W =S W N ´FM ´R t / A
式中:

M:胶结指数;

N:饱和度指数;

A:F-Φ关系系数;

Φ:水层孔隙度;

SW:含水饱和度;

Rt:水层电阻率;

RW:地层水电阻率。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3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
178

e
图 13-4 水层反推法

id
矿化度计算方法操作如下:

Gu
1.首先读出已知水层的电阻率 Rt,如图 13-4 所示。

2.由孔隙度测井曲线计算出孔隙度Φ;

3.输入 M、N、A、Sw、Rt 和水层的含水饱和度;


r
se
4.点击计算(E),将得到地层水电阻率。

.0
13.2.4 自然电位计算 2
U
n
TM

当自然电位测井有显著的特征,地层为标准的纯水砂岩层时,可以根据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估算
io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如下:
rs
AD

T =TO +Dep ´TG


e

K =70.7 ´(273 +T ) / 298


V

RSP =10( -SSP / K )


LE

r
Fo

如果 Rmf >0.1 Rmfe =0.85 ´Rmf


如果Rmf £0.1 Rmfe =(1.46 ´Rmf -5) /(337 ´Rmf +77)
Rwe =Rmfe / RSP
如果Rwe >0.12 Rw =-
(0.58 -10 (0.69´R we -0.24 ) )
如果Rwe £0.12 Rw =(77 ´Rwe +5) /(146 -337 ´Rwe )

式中

T:地层温度;

TO:地表温度;

TG:地温梯度;

Dep:地层深度;

K:自然电位温度系数;

SSP:静自然电位;

Rmf:地层温度泥浆滤液电阻率;

RW:-地层水电阻率。

自然电位计算方法操作如下:

User Guide For LEAD®


13.2 功能介绍
179

1.从解释剖面中读出标准水层的静自然电位 SSP,如图 13-5 所示;

2.由地表测得的泥浆电阻率换算得到地层温度下泥浆滤液电阻率;

3.输入地层深度(或地层温度)、地表温度、地温梯度、静自然电位和泥浆滤液电阻率;

4.点击计算(E),将得到地层温度和地层水电阻率。

e
id
Gu
r
图 13-5 自然电位计算法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14.1 综述
181

14. 解释模型编辑

14.1 综述
解释模型编辑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常规测井部分。

测井资料处理软件中应用最多的还是常规测井资料处理程序和一些相应的功能模块,目前各种
处理软件中都有单孔隙度、泥质砂岩、复杂岩性等常规测井资料处理程序,这些处理程序针对不同
类型的储层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处理功能,但由于各油田、各地区都有各自的地质特点,这些常规测

e
井处理程序的缺省解释模型不一定符合地区特点。

id
油田在实际应用这些处理程序时往往增加或修改这些处理模型,生成适合本地区的测井处理程
序,然而做这些工作需要对处理程序的流程很熟悉、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的人员才能完成。为此在

Gu
五个常规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实现处理程序中解释模型的可自定义功能,使得解释人员能够结合本地
区的特点方便地调用适合的常规测井资料处理模型,拓宽了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

r
由于解释模型包括函数、操作符、参数、公式说明和参数说明等多种信息,要保证输入的解释
se
模型正确、直观、编辑操作方便,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是很难做到的,为此设计了模型编辑模块。

.0
用模型编辑模块可以方便地实现自定义模型的编辑和管理功能,并能进行实时测试,保证模型
2
U

的正确性。
n
TM

io

14.2 功能介绍
rs
AD

解释模型编辑程序的启动界面如图 14-1 所示。应用框架工具栏下显示处理程序和参数配置文件


e

的信息,及输入曲线、输出曲线及内部缺省处理参数。如图 14-2 所示。左侧模型树形框显示该自定


V

模型文件中所包含的模型集和模型,双击模型树形框中的模型名在右边显示该模型的内容:模型表
LE

达式、模型信息、模型参数、参数缺省值、参数说明、模型选用标识。
Fo

图 14-1 解释模型编辑界面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4 解释模型编辑
182

图 14-2 解释模型树型框(左)、模型内容(右)

e
id
14.2.1 文件菜单
新建

Gu
当常规处理程序没有相应的自定义模型文件时,要新建一个模型自定义文件。操作方法如下:

1、点击【文件è新建】,弹出 新建自定义模型文件信息 对话框,如图 14-3 所示。

r
2、点击… ,选择安装目录\ System\Parameter\方法名下的程序配置文件(*.ini),输入模型文件
se
名;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4-3 新建自定义模型文件信息

3、输入模型集名称,点击增加》按钮加入列表框,如果输入的模型集名称在处理程序配置文件
的输出曲线中不存在时,将给出错误提示;

4、点击 创建(N) 按钮将创建自定义模型文件,然后在自定义模型文件中可以输入编辑各模型集


中的解释模型。

打开

打开一个自定模型文件,可以对模型要进行编辑修改。点击【文件è打开】,或工具栏快捷键
,在 自定义模型文件 对话框中找到要打开的模型自定义文件,选中后点击打开(O)按钮,或取
消 按钮取消操作。如图 14-4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14.2 功能介绍
183

图 14-4 打开模型自定义文件

e
id
保存

点击【文件è保存】,对当前自定义模型文件进行保存。工具栏快捷键 。

Gu
保存为

点击【文件è保存为】
,将当前自定义模型文件换名保存。工具栏快捷键 。

退出
r
se
点击【文件è退出】,退出自定义模型编辑程序。工具栏快捷键 。

.0
14.2.2 模型菜单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4-5 解释模型编辑模型菜单

解释模型编辑模型菜单如图 14-5 所示。完成自定义模型的增加、删除、修改、模型说明的编辑


和自定义模型参数的增加、删除、修改、参数说明的编辑。

14.2.2.1 增加模型
在模型树中点击选中要增加的模型所属的模型集,再点击【模型è增加模型】或快捷键 ,
在 模型名称输入框 中输入要增加的模型的名称。如图 14-6 所示。输入新增模型的名称,点击确定
(O) 按钮确认,或点击取消按钮取消增加模型操作。

图 14-6 增加模型

在 模型表达式 编辑框中输入模型表达式;在模型信息编辑框中输入模型说明;在模型参数表格
框中中输入、编辑参数。

14.2.2.2 删除模型
在模型树状列表中点击选择要删除的模型,点击【模型è删除模型】或快捷键 ,删除选中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4 解释模型编辑
184

的模型。

如果在模型树状列表中没有选中解释模型,而执行删除命令会弹出 请选择要删除的模型 对话框


提示。如图 14-7 所示。

图 14-7 删除模型

e
14.2.2.3 增加参数

id
Gu
r
图 14-8 增加参数
se
点击【模型è增加参数】
,或点击工具栏中的 ,在模型参数表格框中增加一行,用鼠标选

.0
中新加参数行的参数名、参数值和参数说明项,可以对这三项进行输入编辑。如图 14-8 所示。
2
U
n
14.2.2.4 删除参数
TM

io

用鼠标选中要删除的参数行,点击【模型è删除参数】
,或快捷键 ,在模型参数中删除一
rs
AD

行。
e
V

14.2.2.5 编辑模型文件
LE

r
Fo

图 14-9 文本编辑器编辑模型文件

点击【模型è编辑模型文件】,或快捷键 ,调用文本编辑器编辑自定义模型文件。如图 14-9


所示。

文本编辑只是用来为用户浏览自定义模型的内容,当您在不熟悉自定义模型的保存格式时,最
好不要在文本编辑方式时修改文件内容,以避免造成错误。

14.2.3 操作菜单

User Guide For LEAD®


14.2 功能介绍
185

图 14-10 操作菜单

14.2.3.1 模型管理
自定义模型文件中的解释模型与模型库中的模型可以相互拷贝,方便自定义模型文件的生成和
各种模型的存档。

1、点击【操作è模型管理】或快捷键 ,模型管理对话框如图 14-11 所示。;

e
2、在系统模型自定文件列表选中要打开的模型库文件,点击打开(O);

id
Gu
r
se
.0
2
U
n
TM

图 14-11 模型管理
io
rs

3、选中模型库中的模型和当前模型定义文件中目标模型集,点击模型> 拷贝按钮,将模型拷贝
AD

到当前模型定义文件中,反之点击<模型可以将当前编辑的模型拷贝到模型库中;
e
V

4、选中模型库中的模型集和当前模型定义文件中目标模型集,点击模型集>> 拷贝按钮,将模
LE

型集中的模型全部拷贝到当前模型定义文件中,反之点击<<模型集将当前编辑自定义模型文件中的
Fo

模型集中的模型全部拷贝到模型库中;

5、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修改过的模型库;

6、点击确定(O) 按钮确认对当前模型定义文件中模型的添加。

14.2.3.2 保存参数到程序 INI

自定义模型有相应的参数,模型编辑完成后,点击【操作è保存参数到程序 INI】、或快捷键 ,
将这些参数保存到相应处理程序的配置文件中,处理程序运行时才能识别和正确读入这些参数值。

14.2.4 帮助菜单

图 14-12 解释模型管理帮助菜单

14.2.4.1 函数参考列表
点击【帮助è函数列表】,将会列出模型解析支持的函数列表并有说明,选中其中的某个函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4 解释模型编辑
186

点击 插入(I),选中的函数会插入到模型表达式编辑框的光标所在处。 函数 列表框如图 14-13 所示。

e
id
图 14-13 函数列表

14.2.4.2 表达式参考列表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14-14 表达式列表
V
LE

点击【帮助è表达式列表】
,将会列出模型解析支持的表达式列表,每个表达式的结果显示在下
r
Fo

部的编辑框中,帮助用户理解表达式的意义。选中其中的某个表达式、点击选择(S) ,选中的表达
式会插入到模型表达式编辑框的光标所在处。 选择表达式 列表框如图 14-14 所示。

14.2.4.3 操作符列表
点击【帮助è操作符列表】,将会列出模型解析支持的操作符列表及其说明。 操作符 列表框如
图 14-14 所示。

图 14-15 操作符列表

User Guide For LEAD®


14.3 模型表达式语法
187

14.3 模型表达式语法
表 14-1 17 种自定义模型操作符和 21 个常用函数

符号 意义 函数 意义
+ 加 ABS(表达式) 绝对值
- 减 ACOS(表达式) 反余弦
* 乘 ASIN(表达式) 反正弦
/ 除 ATAN(表达式) 反正切
^或者** 幂 COS(表达式) 余弦
% 求模 EXP(表达式) 指数

e
$ 比较 FLOOR(表达式) 不大于表达式值的最大整数

id
= 等于 IF(逻辑表达式,结果 1,结果 2) 条件判断(真:结果 1;假:结果 2)
== 字符比较 INT(表达式) 取整

Gu
!= 或者# 不等于 LOG(表达式) 自然对数
> 大于 LOG10(表达式) 10 为底对数
>= 大于等于 MAX(结果 1,结果 2[,结果 3...])取最大值
< 小于 MIN(结果 1,结果 2[,结果 3...]) 取最小值
r
se
.0
≤ 小于等于 MOD(被除数,除数) 求余数
! 或者 NOT 逻辑非 PI() 圆周率
2
U
n
AND 逻辑和 ROUND(表达式,小数位数 n) 保存小数后 n 位(四舍五入)
TM

io

OR 逻辑或 SIGN(表达式) 表达式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返回值 1:0:-1)


rs

SIN(表达式) 正弦
AD

SQRT(表达式) 平方根
e
V

TAN(表达式) 正切
LE

VAL(字符) 字符转换为浮点数
Fo

表 14-2 25 种自定义模型表达式

序号表达式形式
1 !(1 > 3) OR .F.
2 +1/-1
3 1+2+3+1/2
4 (121-1)/10-2
5 (1+1)*3+(2+2)
6 (1+1)+(2+2)+(3+3)
7 (1+1)+(2+2)*(3+3)*100
8 1+1*(1+1)
9 (10+5*9-15/3+(2*10-(12-2)))-((2.91-0.90-1.01)*100/10)
10 ABS(ABS(-45)-ABS(5)-ABS(10-30)-ABS(30-10))
11 ACOS(0) + ASIN(1)
12 ATAN(0) + ATAN(PI()/2)
13 COS(PI()) + SIN(PI()/2)
14 LOG(EXP(2))+LOG10(100)+EXP(0)
15 FLOOR(10.1)+FLOOR(-10.9)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4 解释模型编辑
188

序号表达式形式
16 IF(IF(1>2,1,2)>0,DATE(),DATE()-1)
17 INT(-12.5)+INT(12.1)
18 MAX(DATE(),DATE()-2,DATE()-3)
19 MIN(MAX(3,8,5),MAX(2,7,3),4)
20 MOD((4*9),(90/9))
21 ROUND(8.099,2)
22 SIGN(-5)+SIGN(0)+SIGN(3)
23 SQRT(2*SQRT(2))

e
24 TAN(PI()/4)

id
25 VAL('10')+VAL('5')

模型支持多个公式组合形式和条件判断语句,可以满足各种自定义模型的形式。自定义模型输

Gu
入时要遵循下面的规则和语法:

1)、一个自定义模型可以由多个单独的公式和语句组成,每个单独的公式和语句单独为一行,
一个公式不能续行或换行;

r
se
2)、每个单独的公式由两部分组成,以等号为分隔、等号左边为该公式的输出、右边为公式的

.0
表达式;
2
U

3)、公式中的括号必须两两匹配,当输入一个左括号时该括号会变成红色,表示该括号没有匹
n
TM

配的右括号,输入匹配的右括号后左括号的颜色变成正常的黑色;
io
rs

4)、单个公式中的操作数可以为常数、处理程序的输入和输出曲线名、上个单独公式的输出和
AD

定义的该公式的参数。如果模型中出现了不在上述范围的操作数,测试和计算时会出现错误;
e
V

5)、自定义模型中的 POR、SH 和 SW 等参数均以小数形式输出,编辑自定义模型时要注意保持


LE

与处理程序中的输出形式一致。
Fo

14.4 模型测试
自定义模型编辑完成后,可以进行测试。点击 ,在 输入模型曲线测试值 对话框中,输入
要测试曲线名的曲线值,对当前模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编辑框中,如图 14-16 所示。如果
输入的曲线值不正确、不合理、或参数没定义、表达式错误等等,将会有错误提示,测试不能得到
正确结果。测试有错误的自定义模型文件不要保存,否则处理程序调用时会出错。

图 14-16 测试解释模型

14.5 实例
当您通过岩心实验得到了常 1 地区的孔隙度经验公式,但又不想通过修改处理程序的方法完成
增加孔隙度计算模型时,通过模型编辑程序将该孔隙度公式编辑增加到模型定义文件中,修改参数
卡中的参数值调用编辑好的孔隙度公式,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孔隙度计算结果。

User Guide For LEAD®


14.5 实例
189

14.5.1 实现方法
常规测井处理调用用户定义解释模型的实现方法和过程如下:

1、首先要确定在哪个处理方法中调用,常规处理程序提供的五种处理方法都有相应的解释模型
定义文件,文件名为\LEAD.NET\System\Parameter\方法\方法名+model.ini。如在单孔隙度方法中调用,
则选择编辑“LEAD.NET\System\Parameter\por\pormodel.ini”文件。

2、在该方法的用户自定义解释模型文件中增加编辑解释模型,并测试解释模型。

3、在处理目标的参数卡中,增加该解释模型调用的旗标参数,并根据不同情况设定解释模型中
的参数值。

e
4、运行方法,处理程序解析该解释模型、调用设定的参数值,得到处理结果。

id
14.5.2 操作步骤

Gu
选择在单孔隙度处理方法中调用孔隙度模型:

1、启动“解释模型编辑”程序。

2、点击【文件è打开】,或快捷键
r
。如图 14-17 所示。
se
.0
3、在 自定义模型文件 对话框,选择“POR”目录下的“pormodel.ini”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如
图 14-18 所示。 2
U
n
TM

4、单击选中左侧模型自定义文件树形列表框中的“POR”模型集,点击【模型è增加模型】
,或
io

,如图 14-19 所示。


rs
AD

e
V
LE

r
Fo

图 14-17 打开模型文件

图 14-18 选择打开模型文件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4 解释模型编辑
190

e
id
图 14-19 增加模型操作

Gu
5、在 模型名称输入 对话框中输入该孔隙度模型的名称,如“常 1 地区孔隙度”
。如图 14-20 所
示。

r
se
.0
2
U
n
TM

io

图 14-20 输入模型名
rs
AD

6、在模型表达式编辑框中输入该解释模型的表达式,表达式的形式必须满足解析语法的要示,
e

其中的函数和操作符必须是在帮助菜单中可查寻到的)

V

7、如果模型表达式中包含有参数(即模型中包含的不同情况下数值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在参数
LE

r
Fo

卡中设定数值的变量),还必须输入参数名及参数值。点击【模型è增加参数】,或 。

8、在模型参数表格控件中输入参数名、参数缺省值及相应的参数说明。如果输入的参数名不包
括在模型表达式中,程序会给出提示。

图 14-21 输入模型表达式

9、在模型信息编辑框中输入该模型的说明信息。

10、点击模型表达式编辑框中右边的的 ,在 输入模型曲线测试值 对话框中,左边模型曲

User Guide For LEAD®


14.6 问与答
191

线列表框(列出了该解释模型中所包括的曲线)中选中要输入的曲线名,曲线值编辑框中输入数值,回
车或点击 输入(I) 确认输入。如图 14-16 所示。

重复以上操作,确认所有的曲线输入了测试值,点击 确认(O) 。如果表达式正确、参数数值正


确、曲线测试值输入正确,测试结果会显示在 上方的测试结果编辑框中。只有模型的测试结
果正确才能进入下一步。

11、确认模型编辑正确后,点击【操作è保存参数在程序 INI】,程序会将增加的参数写入到处
理方法的配置文件(D:\LEAD.NET\System\Parameter\por\por.ini)中的[USERDEFINE_PARAMETER]
节点下,如图 14-22 所示。当处理方法运行时会调用该配置文件,以确认识别自定义模型的输入参
数。如 POR.INI 文件:

e
[USERDEFINE_PARAMETER]

id
PAR1=EPORG;0;;;6 /*POR 自定义模型选择标志符*/

Gu
PAR2=ESHG;0;;;6 /*SH 自定义模型选择标志符*/

……

PAR15=M;2.;;;6 /*胶结指数*/
r
se
.0
PAR16=SIRR;40.;;;6 /*束缚水饱和度*/
2
U

PAR17=PAR1;68.312302;;;6 /*常 1 地区常 1 油组,新加参数*/


n
TM

io

图 14-22 处理方法配置文件中增加的处理参数
rs
AD

12、在本井的处理参数卡中,将参数“EPORG”的值设为 5(新增加的孔隙度模型是第五个)

e

方法在运行过程中就会解析该模型,逐点调用模型中的测井曲线值,根据参数卡中设定的参数值,
V

来计算孔隙度,从而实现了调用用户自定义解释模型的功能。如图 14-23 所示。


LE

r
Fo

[PROCESS_SECTION]

2050,2056

A=1,M=2,N=1.384,ADEN=0.02,SIRR=25,SHFG=1,

BITS=21.5,RW=0.03,RMF=0.1,SHCT=0,PFG=2,

SWOP=3,GMN1=65,GMX1=100,EPORG=0,ESHG=0,ESWG=0,

EPERG=5 /*设定的孔隙度调用参数*/

图 14-23 参数卡调用用户自定模型参数设定示意

14.6 问与答
14.6.1 如何修改某个模型
1、打开某个自定义模型文件;

2、点击自定义模型树状列表中的模型集,展开自定义模型列表;

3、双击自定义模型名,该自定义模型的表达式、参数和模型信息将显示在右边;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4 解释模型编辑
192

4、如果要修改模型表达式内容,点击模型表达式编辑框进行相应的编辑操作;

5、如果要修改参数内容,用鼠标选中相应项(如参数名、参数缺省值或参数说明),即可进行
编辑操作;

6、如果要修改模型信息内容,点击模型信息编辑框进行相应的编辑操作;

7、保存修改内容、退出程序。

14.6.2 如何增加一个自定义模型
1、打开某个自定义模型文件;

e
2、选中自定义模型树状列表中的某个模型集;

id
3、点击模型菜单或工具栏的加模型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要增加的模型名称;

Gu
4、点击模型表达式编辑框输入模型表达式;

5、如果模型表达式中有新增参数,点击模型菜单或工具栏的加参数项,用鼠标选中相应项(如
参数名、参数缺省值或参数说明)输入,程序会对输入的参数名自动进行检验,当模型中没有输入
的参数名时会给出提示,重复操作输入另外的参数;
r
se
.0
6、点击模型信息编辑框输入该模型的简要说明,以备今后调用时了解该模型的意义、适用条件、
地区等信息; 2
U
n
TM

7、点击文件菜单或工具栏 保存 项,可保存增加模型的内容,当不作其它操作时直接退出程序会
io

给出模型内是否保存的提示,点击是 即保存修改操作、退出程序。
rs
AD

14.6.3 如何保证模型的正确性
e
V

1、自定义模型中的单个公式要符合规定的语法要求;
LE

r
Fo

2、公式中的变量是否均已定义;

3、公式中的函数和表达式形式是否支持;

4、模型由多个公式组合时,单个公式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注意排列顺序要符合计算和逻辑上
的先后;

5、程序具有一些自检测功能,如判断输入的参数名是否在表达式中、输入的公式中有没有等号
等,帮助保证模型的正确性;

6、模型编辑完成后一定要进行测试,只有当测试结果正确后才能在处理程序中调用。

14.6.4 如何将自定义模型文件与处理程序结合
通过以下步骤,可以使处理程序能够在处理时调用自定义模型文件中定义的模型:

User Guide For LEAD®


14.6 问与答
193

处理程序配置文件

[MODULE]
NAME=POR
DESCRIPTION=单 孔 隙 度 分 析 模 块
VERSION=1.0
AUTHOR=zhn
DATE=XXX

[INCURVE]

[OUTCURVE]

[PARAMETER_GROUP]

[DEFAULT_PARAMETER]

[USERDEFINE_PARAMETER]

e
PAR1=EPOR;0;;;6;POR自 定 义 模 型 选 择 标 志 符
PAR2=ESH;0;;;6;SH自 定 义 模 型 选 择 标 志 符 自

id
PAR3=ESW;0;;;6;SW自 定 义 模 型 选 择 标 志 符 定
PAR4=EPER;0;;;6;PERM 自 定 义 模 型 选 择 标 志 符 义
PAR5=ESXO;0;;;6;SXO自 定 义 模 型 选 择 标 志 符 模
PAR6=TM;180.;;;6;骨 架 声 波 时 差 值 型

Gu
PAR7=TF;650.;;;6;流 体 声 波 时 差 值 中
PAR8=DG;2.65;;;6;骨 架 密 度 定
PAR9=DF;1.;;;6;流 体 密 度 义
PAR10=GRMX;110.;;;6;自 然 伽 马 最 大 值 的
PAR11=GRMN;65.;;;6;自 然 伽 马 最 小 值 参
PAR12=GCUR;3.7;;;6;地 层 系 数

PAR13=N;1.3;;;6;饱 和 度 指 数
PAR14=RW;0.03;;;6;地 层 水 电 阻 率
PAR15=M;2.;;;6;胶 结 指 数
r
se
PAR16=SIRR;25.;;;6;束 缚 水 饱 和 度
PAR17=RMF;0.03;;;6;地 层 水 电 阻 率

.0
2
U
n
TM

io

图 14-24 方法配置文件中用户自定义模型参数
rs
AD

1、打开或新建一个自定义模型文件,编辑、修改自定义模型;
e

2、完成编辑修改工作后,保存参数到处理方法的配置文件中。如图 14-24 所示。由于每个自定


V

模型文件中都包含有处理方法信息,保存参数到处理方法的配置文件操作时会自动将该自定义模型
LE

r
Fo

文件中的所有模型的定义参数写到对应的处理方法配置文件中,以用户自定义的参数保存;

3、在处理时,编辑参数卡时将定义好的自定义模型文件名以下面的形式加入处理参数卡中.如图
14-25 所示。

4、处理中,通过该模型的选用标识控制需要调用的自定义模型。

处理程序参数卡

[MODULE]
NAME=POR
DESCRIPTION=POR
VERSION=1.0
AUTHOR=XXX
DATE=XXX
INIFILE=POR.INI 将自定义模型文件
MODELINIFILE=PORMODEL.INI PORMODEL.INI
包含进参数卡
[WELL]
NAME=#POR\POR

[PROCESS_SECTION]
{
2050.00,2056.00
A=1,M=2,N=1.384,ADEN=0.,SIRR=25,SHFG=1,
BITS=21.5,RW=0.05,RMF=0.1,SHCT=0,PFG=2, EPORG=1
SWOP=3,GMN1=65,GMX1=110,EPORG=1 调用孔隙度自定义
2056.00,2057.75 第一个模型
GMN3=55.000,GMX3=74.000,N=1.385,SHCT=100.000
}

图 14-25 参数卡中调用用户自定义模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4 解释模型编辑
194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15.1 综述
195

第五部分 成像测井

15. 电声成像处理

15.1 综述

e
电声成像处理和电声成像交互解释两个处理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成像测井部分,帮助您完成

id
电声成像处理解释工作。

井眼电声成像测井技术具有携带信息量大、纵向分辨率高和方位探测等特性,在裂缝孔洞识别、

Gu
薄层分析、储层评价描述、沉积相和沉积构造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井眼电声成像测
井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储集层评价,包括:裂缝/孔洞性储集层识别和定量评价、薄层识别及评价、砾岩储集层
识别及评价、储层孔隙分析;
r
se
.0
2).地质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地层层内结构分析和地质构造解释、提供 2D 可视化精细描述、
2
U

储层岩性描述及岩心定位、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分析、古地应力分析等。
n
TM

15.2 方法原理
io
rs
AD

15.2.1 微电阻率成像简介
e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原理如图 15-1 所示。和地层倾角测量相类似,在测井过程中借助液压系


V

统使极板紧贴井壁,在金属推靠器极板、推靠器中心支架棒上发射出一交变电流,使电流通过井内
LE

r
Fo

泥浆柱和地层构成的回路而回到仪器上部的回路电极(如遥测短节)。推靠器、极板体连接等电位同极
性电流使处于阵列电扣上流出的电流能垂直进入地层,确保仪器测量聚焦,使仪器具有较好的纵向
分辨率和一定的探测深度。阵列电扣上的电流强度反映出极板邻近地层邻域内的、由于岩石结构或
电化学上的非均质性引起的微电阻率的变化。测量得到的电流信号经过适当的处理可刻度成彩色或
灰度图像,反映出地层微电阻率的变化。

图 15-1 电成像原理图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196

目前,各石油公司研发的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包括:斯仑贝谢公司 FMI、阿特拉斯公司
STAR、哈里伯顿公司 EMI 或 XRMI,以及国产微电阻率扫描仪器 MCI 等。各种仪器测井原理相近,
区别是仪器参数结构各不相同。如表 15-1 所示。

表 15-1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器主要参数

技 术 指 标 EMI FMI STAR-Ⅱ MCI-B


电钮总数 150 192 144 144
极板个数 6 4*2 6 6
单极板电扣 25 24 24 24
垂直分辨率(cm) 0.5 0.5 0.5 0.5

e
覆盖率(8”井眼) 60% 80% 60% 60%

id
电扣间距(in) 0.3 0.3 0.3 0.3

Gu
15.2.2 井壁超声成像简介
超声成像测井原理主要是采用一个探测器和发射器共用的超声换能器,采用旋转式聚焦换能器
按顺时针以脉冲回波的方式对井孔整个井壁进行 360 度扫描测量,仪器将记录得到的回波幅度及回
波时间经方位定向、数据预处理、色度标定处理后;可得到井周声波幅度和传播时间图像,用以识
r
se
别并描述地层特征,识别井眼形状。

.0
目前,各石油公司研发的超声成像测井仪器包括:斯仑贝谢公司的 USI 仪器、哈里伯顿公司的 2
U
n
TM

CAST-V 仪器、阿特拉斯公司的 CBIL、国产 BHTV 仪器等。如图 15-2 所示。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2 声成像图例

15.3 电声成像处理
15.3.1 主要功能
1、能处理斯仑贝谢公司(FMI)、阿特拉斯公司(STAR_II&CBIL)、哈里伯顿公司(EMI&CAST)
的电声成像测井资料,国产微电阻率扫描仪器 MCI、井下声波电视 BHTV 等仪器的电声成像测井资
料;

2、可对各类井周地质事件(裂缝/孔洞/砾石)进行人工交互解释和参数自动定量计算及统计;能对
电成像资料进行孔隙度谱分析,判断相应层位的孔隙度类别,给出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大小;

3、提供电声成像解释图版数据库管理系统,附有国内各油田大量典型的电声成像解释图版,方
便用户查询及资料入库;用户亦可在解释图版库基础上形成符合各自地质特点的成像解释知识库;

4、采用链式处理模式,电声成像的处理链不相同,直观简洁,操作方便; 5、面向多层次的用
户,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方便用户进行各种分析;

15.3.2 模块构成
User Guide For LEAD®
15.3 电声成像处理
197

LEAD 电声成像处理主要采用链式处理流程,它包括一系列处理模块, 主要处理模块组成及功


能简介如表 15-2 所示。

表 15-2 电声成像处理链主要处理模块组成与功能

模 块 说 明 适用范围 功 能 简 介
1 数据预处理 电、声 基本预处理
2 电阻率刻度 电 电成像电阻率刻度及标定
3 倾角处理 倾角 电成像倾角处理
4 图像生成 电、声 动静态图像、幅度时间图像
5 图像处理 电、声 对生成后的图像进行优化或信息提取

e
6 人机交互解释 电、声 成像人机交互解释及参数定量计算

id
7 参数自动计算 电、声 基于分割图像进行裂缝/孔洞参数计算
8 孔隙度谱分析 电 孔隙类型分析,判断原始/次生孔隙大小

Gu
9 井眼形状分析 电、声 基于电、声资料进行井眼形状分析
10 解释图版库 辅助进行图像直观解释
11 数据加载模块 原始数据格式解编及转换

r
se
15.3.3 处理流程

.0
电声成像处理采用链式处理方式,管理电声成像各处理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目的是使处理更
2
U

直观、简洁。
n
TM

io

电声成像处理流程如图 15-3 所示,您必须了解待处理资料的处理需求,结合地区特点,以选取


rs
AD

合适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和解释。
e

电声成像处理模块运行流程图
V

电成像资料 超声成像资料
LE

(MCI/EMI/FMI/STAR) (BHTV/CAST/CBIL)
Fo

数据转换

电声成像预处理

井眼形状分析

电阻率刻度 是 电成像?

辅助模块
图像生成
可选模块
解释图版数据库 图像处理 必运行模块

孔隙度谱分析 人机交互解释 参数自动计算

图 15-3 电声成像处理流程图

15.3.4 链式处理流程管理
启动电声成像处理,根据仪器类型载入已设置好的各种电声成像处理链,如图 15-4 所示,依次
运行各处理模块可完成电声成像资料的处理解释。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198

e
id
图 15-4 电声成像处理链图例

Gu
15.3.4.1 链式处理流程管理界面
电声成像处理程序由菜单条、工具条、模块属性列表、模块运行属性条、窗口区等构成。可直
接从模块属性列表中拖动处理模块或处理程序到窗口区,完成处理流程链的创建或维护工作。如图
15-5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5 电声成像处理程序布局

(1)、模块属性列表-显示当前 LEAD 环境下的方法库和应用程序。程序运行时,将自动载入


用户配置文件(LeadConfig.ini)中注册的方法库(\BIN\Plugins\目录下)和应用程序(BIN 目录下)

(2)、工具条-程序包括四个工具条,即常用工具条、模块属性列表、模块属性条及操作工具
条四个。在【查看】菜单下直接选取是否显示。

(3)、窗口区-您绘制流程链的区域。

在窗口区里,左键双击鼠标,弹出 属性对话框 ,如图 15-6 所示,设置处理链的运行颜色、尺


寸等属性。对象的状态分为普通、正在运行、运行完成等形式,每种状态有特定的图标,图标存放
在用户配置目录下的“Process_Bmp”子目录。图标格式为位图格式,您可替换它们。

User Guide For LEAD®


15.3 电声成像处理
199

e
id
图 15-6 电声成像处理程序属性设置对话框

Gu
(4)、模块属性条-显示模块设置或运行信息、命令行属性、参数卡及数据聚焦状况等控制或
运行信息。电声成像处理模块属性工具条如图 15-7 所示。

r
se
.0
2
U

图 15-7 电声成像处理模块属性工具条
n
TM

io

模块属性条说明如下:
rs
AD

① 对象名称-当前模块或应用程序的显示名称;
e
V

② 命令行-如果是方法模块,显示模块 Inp 文件;如果是应用程序,显示应用程序的全路径和


命令参数;如果带有“-w %w”表示当前应用程序需进行井聚焦后才能运行;
LE

r
Fo

③ 开始时间-模块或应用程序开始运行的时间;

④ 结束时间-模块或应用程序结束运行的时间。

⑤ 运行记录-模块或应用程序的运行记录;

⑥ 数据聚焦-井列表中会自动添加文档的井数据文件名。如果当前对象是方法模块,自动将该
方法模块对应的 Inp 文件里聚焦的井文件名加入到数据聚焦列表中,您可通过鼠标进行井的自动聚
焦。

15.3.4.2 处理菜单及工具条
模块管理文件扩展名为(*.lnp)。处理菜单主要包括:文件、编辑、查看、模块等菜单。以下列出
了部分命令的说明。

【编辑è能够编辑】:使用鼠标对模块管理链进行拖动编辑。

【编辑è撤销或重做】:撤销(或重做)正运行或撤销的某任务。撤销或重做次数可在配置文件
(AppShowConfig.ini)中进行修改,初始化次数为 50 次;

【模块è插入对象】:向激活文档中添加新的对象。添加类型有方法、应用程序、参数卡和处理
链四种;

【模块è插入对象è方法】:添加方法到处理链,自动弹出参数卡产生对话框;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00

【模块è插入对象è应用程序】
:添加应用程序到处理链,自动弹出对话框;

【模块è插入对象è参数卡】:将参数卡添加到链中作为处理节点;

【模块è插入对象è处理链】:添加其它现有处理链到当前处理链;

【模块è插入对象è运行控制系列命令】:按菜单命令运行,控制处理链的模块运行、暂停、恢
复、结束等,批量多模块运行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深度优先的顺序运行选中的所有模块;

【模块è标记为】
:控制处理链的状态,就是直接将某模块标记为已运行、正运行或运行完,不
同的运行状态用不同的颜色作为标记。

e
id
能 撤 重 插 剪切 复 粘 删 刷 运 暂 恢 终 立 终 新 打 保 井 对 帮
够 消 做 入 制 贴 除 新 行 停 复 止 即 止 建 开 存 管 象 助
编 新 选 结 当 理 属

Gu
辑 模 中 束 前 性
块 模 模
块 块

r
se
.0
图 15-8 电声成像处理模块工具条命令说明
2
U

电声成像处理模块工具条命令说明如图 15-8 所示。


n
TM

io

15.3.5 电声成像资料处理步骤
rs
AD

LEAD 平台中的成像测井标签栏中包含了两个处理程序可供用户来完成电声成像的处理解释工
e

作。即:① 电声成像处理:它可载入电声成像处理链,依次运行可完成电声成像的处理工作。② 电
V

声成像交互解释:专门进行电声成像人机交互解释,不提供其它预处理模块。
LE

r
Fo

处理步骤如下:

1)、启动电声成像处理,根据资料仪器类型,载入相应的处理链。

2)、双击处理链中的格式解编模块,完成数据解编工作。请参考数据解编应用程序的操作。

3)、完成数据聚焦和参数卡聚焦,请参考数据聚焦和参数卡聚焦部分;

4)、依次运行处理链中的预处理、电阻率刻度、井眼分析、图像生成模块,产生电成像的动静
态图像或声成像的幅度时间图像。其中有些模块为可选处理模块,可根据实际处理需求确定是否需
运行。

5)、运行图像处理模块,改进图像效果,为可选处理模块;

6)、运行电声成像交互解释,完成电声成像资料的人机交互解释工作,包括:电声成像的产状
交互计算、裂缝孔洞视参数定量计算、原生次生孔隙类型及大小确定等;

7)、根据需要,选择运行参数计算和孔隙度谱模块进行自动参数分析。

15.4 功能介绍
15.4.1 数据预处理
井壁电声成像资料的应用前提是要有清晰可靠的图像,测井资料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外界因素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01

对测量数据的影响,使测量值能反映井壁附近地层的真实信息。在电声成像处理链中,本模块为必
选运行模块。

15.4.1.1 原理简介
电声成像预处理由系列处理功能组成。电成像包括加速度校正、电扣深度对齐、EMEX 发射电
压校正、均衡处理、坏电扣校正等功能;声成像包括偏心校正、井径刻度、均衡处理、加速度校正
等功能。不同子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以改善原始数据的质量。电、声成像数据预处理模块功能说
明见表 1-3。

表 15-3 数据预处理子模块说明

e
子模块 子模块功能说明
电成像电扣深度对齐

id
消除电成像因仪器设计中产生的电扣深度差
EMEX 电压校正 自动增益校正,确保测量值正确反映地层电阻率信息

Gu
加速度校正 消除因仪器非匀速运动导致的图像错动
均衡处理 数据归一化,确保各测量数据具有一致的数学统计值
坏电扣校正 剔除失效电扣对图像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
声成像偏心校正
r
消除因仪器偏心或探测器偏心导致的幅度和时间的变化
se
井径刻度 计算井径图像数据

.0
均衡处理 数据归一化,确保各测量数据具有一致的数学统计值
2
U

加速度校正 消除因仪器非匀速运动导致的图像错动
n
TM

io

15.4.1.2 输入输出设置
rs

在电声成像数据处理中,数据输入输出定向隐含采取 “集”的定义风格,输入数据集为电成像
AD

电扣曲线和其它系列原始数据集,输出名称前面将自动增加前缀“C_”,表示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名称。
e
V

表 15-4 为电、声成像不同仪器数据预处理输入、输出数据集说明。
LE

表 15-4 数据预处理输入输出实例说明
Fo

仪器类型 曲线 曲线说明
MCI IG.IBTN(1-6) MCI 原始电扣曲线组
输 STAR IG.P(1-6)BTN STAR 原始电扣曲线组
EMI IG.PAD(1-6) EMI 原始电扣曲线组
入 FMI IG.FCA(1-16) FMI 原始电扣曲线组
CBIL BHTA,BHTT CBIL 声原始曲线组
MCI IG.C_IBTN(1-6) MCI 预处理后的电扣曲线组
输 STAR IG.C_P(1-6)BTN STAR 校正电扣曲线组
EMI IG.C_PAD(1-6) EMI 校正电扣曲线组
出 FMI IG.C_FCA(1-16) FMI 校正电扣曲线组
CBIL C_BHTA,C_BHTT CBIL 校正数据

15.4.2 电阻率刻度
预处理后的电成像数据需进行电阻率刻度及浅侧向电阻率标定处理,将各电扣电流曲线转换为
具有类似浅侧向特征的曲线,保证成像图像能反映实际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数据经电阻率刻度后,
得到的图像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地层电阻率的变化特征。本模块主要用于 FMI、STAR、EMI、国
产 MCI 等电成像仪器的原始资料处理,不适用于声成像的处理,且为可选处理模块。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02

15.4.2.1 原理简介
为何要进行电阻率标定处理呢?回答是:一般来说,由于电成像测井仪器设计的限制,无法对
每个极板各测量电扣的电扣电极系数进行刻度,各电扣曲线的测量值并不是准确的微电阻率曲线。
发射电压校正后的曲线虽然具有微电阻率曲线的特征,可准确地反映微电阻率的变化程度,但仍不
能准确地反映所测剖面的微电阻率数值。要正确将图像颜色和电阻率数值挂钩,需结合常规资料进
行电阻率标定处理。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测量井段均进行了微电阻率曲线测量如浅侧向测量,其探
测深度基本与微电阻率扫描仪器一致,它反映的是所测的环形剖面电阻率的平均值,是一种频率相
对较低的低频信号;而电成像仪器每一个单电扣所测的是电扣所经过环形剖面各部分的微电阻率的
变化值,是一种高频信号,从信号分析的角度上讲,两种信号相加即可得到能反映环形剖面局部电
阻率数值的微电阻率曲线。这就是电阻率浅测向标定的原理。

e
id
电阻率标定模块子功能主要包括:电阻率刻度、LLS 电阻率标定、计算标定后高分辨率曲线三
项功能。电阻率刻度主要将预处理后的电扣电导率数据转换为电阻率数据;LLS 电阻率标定主要使

Gu
电扣曲线具有浅侧向电阻率测量特征,浅侧向标定时可采取 GR 自动校深进行深度匹配;自动生成
匹配后的高分辨率曲线,供用户进行后期薄层分析或进行倾角处理。

15.4.2.2 输入输出设置

电、声成像数据电阻率刻度输入输出说明如表 15-5 所示。


r
se
.0
表 15-5 电阻率刻度输入输出说明
2
U

仪器类型 输入曲线 曲线说明


n
TM

MCI IG.C_IBTN(1-6) MCI 校正电扣曲线组


io

STAR IG.C_P(1-6)BTN STAR 校正电扣曲线组


rs
AD

输入 EMI IG.C_PAD(1-6) EMI 校正电扣曲线组


e

FMI IG.C_FCA(1-16) FMI 校正电扣曲线组


V

GR 常规 GR 曲线
LE

r
Fo

LLS 常规浅电阻率曲线
MCI IG.C_RESIBTN(1-6) MCI 电阻率标定后的电扣曲线组
输出 STAR IG.C_RESP(1-6)BTN STAR 电阻率标定后的电扣曲线组
FMI IG.C_RESFCA(1-16) FMI 电阻率标定后的电扣曲线组
EMI IG.C_RESPAD(1-6) EMI 电阻率标定后的电扣曲线组

15.4.3 图像生成
图像生成主要是将电成像测井数据按极板方位把电阻率数据转换为具有一定范围的灰度数值供
绘图程序进行显示。显示后的图像和原始阵列数据相比具有更直观、更易于解释的优点。本模块为
必运行模块,适用于电、声成像资料的处理。

15.4.3.1 原理简介

在图像生成处理中,关键步骤在于:

①、色标标定:将各电扣的测量值按一定关系刻度为像素的色彩等级,实现图像显示。

②、直方图增强:图像直方图增强主要分静态加强和动态加强两种方式。直方图增强可采用基
于窗口直方图归一化的直方图均衡处理技术。

③、动\静态图像生成:静态图像是在整个处理井段或目的层作频率统计,按各色度或灰度占相
等频数的原则进行色度标定。静态图像即能保持井段内地层电导率的整体变化特征,能在一定程度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03

上反应地层电导率的细微变化,易于进行地层对比。动态图是在一小段内,根据用户要求,对滑动
窗长作静态色度标定。滑动窗长一般小于 1 米。动态图像虽不能反应井段内地层电导率的整体变化
特征,但更突出了电导率的局部变化特征。

15.4.3.2 输入输出设置
电、声成像数据图像生成输入输出说明如表 15-6 所示。

表 15-6 图像生成输入输出说明

仪器 输入输出曲线 曲线说明
MCI IG.MCI_S(1-6),IG.MCI_D(1-6) MCI 静/动态图像数据组

e
输入 FMI IG.FMI_S(1-8),IG.FMI_D(1-8) FMI 的静/动态图像据组

id
STAR IG.STAR_S(1-6),IG.STAR_D(1-6) STAR 静/动态图像数据组
EMI IG.EMI_S(1-6),IG.EMI_D(1-6) EMI 静/动态图像数据组

Gu
CBIL CBIL_AMP,CBIL_TT CBIL 幅度时间图像
MCI IG.MCI_S(1-6),IG.MCI_D(1-6) MCI 静/动态图像数据组
输出 FMI IG.FMI_S(1-8),IG.FMI_D(1-8) FMI 静/动态图像数据组
STAR
r
IG.STAR_S(1-6),IG.STAR_D(1-6) STAR 静/动态图像数据组
se
EMI IG.EMI_S(1-6),IG.EMI_D(1-6) EMI 静/动态图像数据组

.0
CBIL CBIL_AMP,CBIL_TT CBIL 幅度时间图像
2
U
n
15.4.4 图像处理
TM

io

图像处理模块目的是对得到的电、声成像图像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以得到更清晰或者用户关
rs
AD

心的子图像,供用户进行后期图像解释。本模块为可选运行模块,适用于电、声成像资料的处理。
e
V

15.4.4.1 功能简介
LE

提供的功能包括图像滤波、图像锐化、图像边缘提取、图像分割、图像边缘标记等算法。本模
Fo

块均采用标准的图像处理算法,具体包括:

(1)、图像滤波包括图像中值滤波、图像自适应滤波、图像十值滤波等算法。

(2)、图像锐化包括 Robert、Sobert、Laplace 等处理。

(3)、图像边缘提取算法包括:Marr、Shen、Canny 等图像边缘提取算法;

(4)、图像分割包括一维二进小波、二维二进小波、熵函数分割、自定义域值分割算法等;

(5)、图像边缘标记。

15.4.4.2 输入输出设置

声成像数据图像处理输入输出实例说明如表 15-7 所示。

表 15-7 图像处理输入输出说明

仪器类型 数据集 曲线说明


MCI IG.MCI_S(1-6) MCI 处理图像
FMI IG.FMI_S(1-8) FMI 处理图像
输入 STAR IG.STAR_S(1-6) STAR 电处理图像
EMI IG.EMI_S(1-6) EMI 处理图像
CBIL CBIL_AMP CBIL 幅度图像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04

仪器类型 数据集 曲线说明


MCI IG.MCI_FIS(1-6) 滤波平滑后的处理图像
IG.MCI_DIS(1-6) 微分后的处理图像
输出 IG.MCI_EIS(1-6) 边缘提取后的处理图像
IG.MCI_SEGS(1-6) 分割处理后的图像
IG.MCI_EDGES(1-6) 分割图像边缘标记后的图像
如果是其它仪器,则将 MCI 改为相应的仪器类型(如 FMI)

15.4.5 参数自动计算

e
参数自动计算模块主要是对基于分割及边缘标记后的子图像进行处理,以进行裂缝孔洞视参数
自动计算。本模块运行前要求已运行图像处理模块并已生成合理的分割子图像和边缘标记图像。为

id
可选模块,供电、声成像资料处理。

Gu
15.4.5.1 原理简介
一般来说,电成像资料中,裂缝、孔洞性储层具有“高电阻率背景、低电阻率目标”的特点(声
成像幅度图像则对应声幅数值,与之相反)。图 15-9 是典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微电阻率扫描图像直
方图示意图,直方图中最大峰值位置对应于碳酸盐岩的基岩,次级峰值对应裂缝等需识别的目标。
r
se
对于这种“大背景下的多目标”
,如能选取合适的阈值,就可以使目标和背景的分离,并得到目标的

.0
面积及百分比参数。对分割后图象的目标(裂缝、孔洞等)进行形状参数提取,就可得到长度、宽
2
U

度等参数。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9 碳酸盐剖面电成像直方图实例

图 15-10 孔洞视参数计算实例图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05

利用直方图方法进行电成像测井资料图像分割的关键是寻求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图像的阈值分
割,并得到目标形状参数。基于上面的思路,开发出基于图像分割基础上的裂缝、孔洞性储层定量
评价技术,主要研究的算法包括:

(1)、一维二进小波变换图像分割算法:利用小波变换能反映函数在多尺度上变化的特点,将
处理井段相应的微电扫描图像灰度直方图变换到小波域,在小波域寻找图像的分割阈值。得到域值
后,实现对微电扫描图像的自动分割处理。

(2)、基于熵的多阈值分割算法:将一个图像的灰度值直方图看成是一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函数。假定图像由背景与目标构成,将分割阈值作为变量,将目标和背景熵函数的和视为分割域值
的函数。将图像分割问题,转化为极值问题,实现图像的自动分割。

e
(3)、二维二进小波变换图像分割算法:基于图像邻域像素特征及 Mallet 处理图像的思路,应

id
用二维小波进行图像分割。通过计算出不同方向上的二维小波模极大值点,统计大于给定门限模位
置相应的灰度值,最终求出分割域值。

Gu
(4)、参数计算处理算法:为从分割图像里得到反映裂缝孔洞的形状特征量。计算得到的各单
目标参数,转换为工程值后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各种裂缝及孔洞评价参数。

r
图 15-10 为 FMI 资料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得到的孔洞视参数评价结果。从图中来看,计算得到的
se
平均面积、平均宽度等曲线能反映出图像孔洞发育情况。

.0
15.4.5.2 输入输出设置 2
U
n
TM

电、声成像参数自动计算输入输出说明如表 15-8 所示。


io

表 15-8 参数自动计算输入输出说明
rs
AD

曲线 说明
V

输入 分割图像 如 IG.MCI_SEGS(1-6),IG.FMI_SEGS(1-8),
LE

IG.STAR_SEGS(1-6),IG.EMI_SEGS(1-6)
Fo

HOLE_DENSITY 孔洞密度
HOLE_POROSITY 孔洞面孔隙度
HOLE_AVESIZE 孔洞面积
HOLE_AVECIR 孔洞圆度
输出 HOLE_AVELONG 孔洞长度
HOLE_AVEWIDTH 孔洞宽度
FRAC_DENSITY 裂缝密度
FRAC_POROSITY 裂缝面孔隙度
FRAC_AVECIR 裂缝圆度

15.4.6 孔隙度谱分析
碳酸盐岩或火山岩等复杂岩性储层一般具有双孔隙介质系统,发育不同比例的原生孔隙及次生
孔隙。次生孔隙包括溶蚀孔、印模孔及裂缝。双孔隙介质复杂岩性储层已成为目前石油储量寻找和
接替的重要潜力领域,而对该类储层的深入研究和定量评价仍处于探索和待发展阶段。随着井筒地
球物理新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石油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已经认识到声、电成像测井技术在复杂
岩性储层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孔隙度谱分析模块是电成像处理链中后期定量评价模块,主要对电成
像资料进行孔隙度类别、原生/次生孔隙度大小进行定量分析。

本模块能将电成像图像(FMI/STAR/EMI/MCI 等)转换成井周视孔隙度图像并进行自动分析。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06

经浅侧向刻度的电成像实际上是井壁的电导率图像,利用 Archie 模型或用户地区模型可将电成像图


像转变为孔隙度图像,对井周视孔隙度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基质孔隙与次生孔隙的分界点,从而确
定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的比率,求取复杂岩性储层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总孔隙度。建议本模块不
在砂泥岩剖面中使用。

15.4.6.1 原理简介
多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典型的双孔隙介质系统,发育着不同比例的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利用
Archie 公式,可将电成像图像转换为孔隙度图像。通过对一定统计窗长内的孔隙分布进行统计,可
确定出地层孔径分析情况,进而分析孔隙类别及大小。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15-11 孔隙度谱分析原理图
Fo

图 15-11 是孔隙度谱分析算法原理。一般来说,图像越深,电阻率越低,代表孔径越大,颜色
越浅,电阻率越高,代表孔径小。这正好符和地层中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状态。地层中原生孔隙
多,对应于孔隙度尺寸谱的高频率峰值位置;后面小峰则表示次生孔隙,频率低。原生孔隙和次生
孔隙之间不是连续的,有较明显的突变;原生孔隙则小而多,孔径变化范围较大且连续,次生孔隙
大而少,孔径变化小,且不连续。通过频率图中的统计,可区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进而划分次
生孔隙类型。确定原生孔和次生孔隙大小,确定储层类别。

本模块适用于大段范围内的快速处理,如果需要进行孔隙度谱分析的精细处理,请运行人机交
互解释模块的孔隙度谱分析功能。

15.4.6.2 输入输出设置
孔隙度谱分析模块输入曲线为电阻率刻度后的数据集,必需在运行前先进行电阻率刻度模块处
理。输出曲线为一系列孔隙度信息曲线。电、声成像数据孔隙度谱分析输入输出说明如表 15-9 所示。

表 15-9 电、声成像数据孔隙度谱分析输入输出说明

仪器类型 曲线或数据集 说 明
MCI IG.C_RESIBTN(1-6) 电阻率刻度及 LLS 标定后的数据
输入 STAR IG.C_RESP(1-6)BTN 电阻率刻度及 LLS 标定后的数据
FMI IG.C_RESFCA(1-16) 电阻率刻度及 LLS 标定后的数据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07

仪器类型 曲线或数据集 说 明
EMI IG.C_RESPAD(1-6) 电阻率刻度及 LLS 标定后的数据
MCI IG.C_PORIBTN(1-6) 孔隙度电扣数据阵列
STAR IG.C_PORP(1-6)BTN 孔隙度电扣数据阵列
FMI IG.C_PORFCA(1-16) 孔隙度电扣数据阵列
EMI IG.C_PORPAD(1-6) 孔隙度电扣数据阵列
C_PORHIST 孔隙度电扣数据阵列
PHIT0-20 0-2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PHIT20-40 20-4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输出

e
PHIT40-60 40-6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60-8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id
PHIT60-80
PHIT80-100 80-10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Gu
PHIT-T 总孔隙度曲线
PHIT-R 原生孔隙度曲线
PHIT-S 次生孔隙度曲线

15.4.7 井眼几何校正
r
se
.0
15.4.7.1 原理简介
2
U

基于电声成像测量得到的井径曲线,进行椭圆井眼形状分析。井眼几何校正的功能是能根据电
n
TM

成像资料真实估算井眼形状,折算测井仪器各极板在椭圆井眼中的位置,按照井眼几何分析结果实
io

现电成像的带井径显示功能。支持对电、声成像资料的处理,为可选处理模块。
rs
AD

15.4.7.2 输入输出设置
e
V

电、声成像数据井眼几何校正输入输出说明如表 15-10 所示。


LE

r
Fo

表 15-10 井眼几何校正输入输出说明

曲 线 组 曲 线 说 明
输入 IG.RAD(1-6) 电成像原始井径曲线组
P1AZ 电成像原始 1 号极板方位曲线
电成像 输出 PAD_BE_ANGLE 校正后得到的每个极板的起止方位角
ELLIPSE 井眼几何校正后得到的井眼椭圆参数
处理 PROWHICH =0,电成像
参数 CREATEELLIPSE 是否产生井眼椭圆参数
输入 BHTT 预处理时间图像原始时间数据
输出 ELLIPSE_S 井眼几何校正后得到的井眼椭圆参数
PROWHICH =1,声成像
声成像 处理 CREATEELLIPSE 是否产生井眼椭圆参数
参数 ACQUIREINTERVAL 井眼拟合数据选取间隔
FILT1WIDTH 第一次滤波的参数(采样前)
FILT2WIDTH 第二次滤波的参数(采样后)

15.4.8 电声成像交互解释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08

15.4.8.1 功能简介
电声成像交互解释程序为可执行的应用模块,它基于电成像的动/静态图像或声成像的幅度和时
间图像,结合人机联作方式,完成层理/裂缝等对象的识别和提取、层理/裂缝对象的产状参数计算,
并以倾角显示模式显示人机交互蝌蚪图和人机交互玫瑰图,为用户进行后期的裂缝参数计算、正确
识别裂缝孔洞性储层、沉积和构造的解释服务。电声成像人机交互解释模块具有如下功能:

l 产状参数计算-层理/裂缝等人机交互产状参数求解;

l 各类井周地质事件(裂缝/孔洞/砾石等)参数自动定量计算及统计;

l 判断地质层位的孔隙类型,给出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大小;

e
l 利用电声成像解释图版知识库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图像解释(本功能请与软件开发组联系)

id
15.4.8.2 原理说明

Gu
由于裂缝、层理对象在电声成像图像中一般以较规则的正弦曲线形式出现,采用三点连线进行
正弦曲线自动匹配方法来完成产状参数计算。完成三点连线匹配后,如果发现匹配效果与裂缝、层
理对象逼近不好,可选中正弦曲线对象利用对应的快捷方式进行微调,以得到较好的产状参数。

r
基于图像进行裂缝、孔洞、砾石参数自动计算如采取独立的处理模块运行方式,要想达到理想
se
效果十分困难。因此,基于人机交互方式,在人机交互程序中实现了对裂缝、孔洞、砾石的参数计

.0
算和统计功能,得到了定量评价参数曲线。人机交互定量评价的原理主要是先采用基于图像分割技
2
U

术得到了待分析对象(裂缝、孔洞、砾石等)的局部图像,再对该局部子图像进行图像标记,对得到的
n
TM

局部子图像进行参数计算和统计,从而得到连续的定量评价曲线。由于人机交互功能模块是基于图
io

像处理技术来实现的,得到的参数和实际参数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进行标定。
rs
AD

15.4.8.3 菜单和工具条
e
V

点击【成像测井è电声成像交互】
,可启动本程序。电声成像人机交互程序具有和综合绘图程序
LE

相同的工具条,具体菜单和使用可参考综合绘图程序。电、声成像人机交互程序实例如图 15-12 所
Fo

示。

图 15-12 电、声成像人机交互程序实例

交互解释菜单和工具菜单下的 3D 显示为交互解释程序独有菜单。表 15-11 分别说明了菜单各


项命令说明。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09

主要的处理工具条:

表 15-11 交互解释菜单命令说明

菜单 子菜单项 说明
交互数据集管理 用于交互数据集的定制
产状参数人机交互 产状交互解释
视参数定量计算 裂缝等参数定量计算
直方图分析工具 电声成像直方图分析
DCA 检测和井眼分析 DCA 异常检测

e
电声解释图版库操作 图版库接口命名

id
数据集设置 解释数据集定制
数据集存储设置 解释数据集的存储设置

Gu
增加正弦对象 增加一个正弦对象到交互集
删除正弦对象 在交互集中删除一个正弦对象
交互对象分类象 对交互集解释对象进行分类
产状视参数校正
r 对交互结果进行产状视校正
se
裂缝交互计算 裂缝参数人机交互计算

.0
孔洞交互计算 孔洞参数人机交互计算
2
U

砾石交互计算 砾石参数人机交互计算
n
TM

电成像储层分析 根据电成像进行储层分析
io

声成像储层分析 根据声成像进行储层分析
rs
AD

孔隙度谱分析 根据电成像进行孔隙度谱分析
e

DCA 分析 进行常规 DCA 异常检测


V

图版查询 图版查询接口
LE

r
Fo

3D 成像显示 3D 成像显示

15.4.8.4 输入输出
人机交互解释程序的输入为经过图像处理的电成像动/静态图像、声成像幅度/时间图像。人机交
互解释程序的输出为人机交互的结果。如表 15-12 所示。

表 15-12 电声成像人机交互参数定量计算及统计输出曲线说明

输出曲线名 曲线说明 单位
FVDA 视裂缝密度 #/m
FVTL 裂缝长度 mm
裂缝定量评价 FVAW 平均裂缝宽度 mm
FVAH 裂缝水动力宽度 mm
FVPA 视裂缝孔隙度 pu
FCNB 总裂缝条数 #/m
HOLE_IAREA 孔洞面积 mm2
HOLE_IWIDTH 孔洞宽度 mm
孔洞定量评价 HOLE_ILONG 孔洞长度 mm
HOLE_IPOR 孔洞面孔隙度 pu
HOLE_IDEN 孔洞密度 #/m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10

输出曲线名 曲线说明 单位
HOLE_IMAX 孔洞最大直径 mm
HOLE_IMIN 孔洞最小直径 mm
GRAV_AREA 砾石面积 mm2
GRAV_LONG 砾石长度 mm
砾石定量评价 GRAV_POR 砾石孔隙度 pu
GRAV_WIDTH 砾石宽度 mm
C_PORHIST 孔隙度电扣数据阵列
PHIT0-20 0-2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e
PHIT20-40 20-4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40-6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id
PHIT40-60
孔隙度谱分析 PHIT60-80 60-8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Gu
PHIT80-100 80-100 范围内的孔隙度曲线
PHIT-T 总孔隙度曲线
PHIT-R 原生孔隙度曲线
PHIT-S
r
次生孔隙度曲线
se
人机交互解释主要分为两种:

.0
(1). 产状参数交互计算
2
U
n
TM

裂缝、层理对象在电声成像图像中一般以较规则的正弦曲线形式出现,通过对正弦曲线的自动
io

匹配可完成裂缝、层理等对象的产状参数交互计算。交互数据主要保存为四个 Cif 格式文件,包括:


rs
AD

倾角、倾向、置信度曲线以及人机解释对象类别曲线。
e

(2). 人机交互参数定量计算
V
LE

提供人机交互定量评价及统计模块,给出相应的裂缝、孔洞、砾石等定量评价曲线。
Fo

15.4.8.5 如何进行人机交互解释
(一) 数据载入及交互绘图文档生成

点击【成像测井è电声人机交互è文件è新建】,弹出 新建向导 对话框。如图 15-13 所示。点


击 井名…按钮,加入待处理井;点击 绘图模板,选择绘图模板,点击确定后,程序将自动生成供用
户进行人机交互的绘图文档。

(二) 产状人机交互前的准备工作

1) 解释数据集设置

点击【交互解释è交互数据集管理è人机交互解释集设置】
,弹出 交互对象数据集设置 对话框,
如图 15-14 所示。您可在现有解释对象集(包括层理、断层、阻性裂缝、导性裂缝和未定对象)的基础
上,编辑、增加和删除解释集的类别,定制解释集的颜色。

2) 解释集存储设置

点击【交互解释è交互数据集管理è交互解释集存储设置】
,弹出 交互解释集存储设置对话框 。
如图 15-15 所示。可使用它生成解释数据集存储对象。同样,当缺省的解释集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
点击【交互解释è交互数据集管理è人机交互解释集设置】
,加入新的解释集。当您新加入了自己的
解释集时,应关闭窗口再次启动交互程序,新加入的解释集才能起作用。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11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15-13 人机交互程序新建文档向导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14 交互对象解释集设置对话框

图 15-15 交互对象解释集设置对话框

(三) 产状人机交互解释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12

在开始人机交互前,需设定并生成相应的解释数据集。产状人机交互解释支持交互对象的添加、
编辑、选中、归类交互、移动、复制和删除等功能。人机交互对象必须处于运行子对象操作为选中
状态。产状人机交互解释使用方法表 15-13 所示,实例如图 15-16 所示。

表 15-13 产状人机交互解释使用方法

交互操作 使 用 方 法
1、交互对象处于允许子对象操作选中状态;
准备工作 2、若是空的绘图模板,可加入道,在道中加入图像对象、
交互对象,并设置合适的数据;
3、解释集和数据存储已设置;

e
4、必须注意鼠标是否已经选中交互对象。

id
点击【交互解释è产状参数人机交互è增加正弦对象】或右
增加对象 击鼠标【增加对象】,用鼠标在图像上点击三个点,程序将

Gu
自动进行正弦匹配,给出一个正弦拟合曲线。
用鼠标在交互对象上缓慢地上下移动,当鼠标经过正弦对象
选中对象 时,光标将变为手形,用鼠标左键点中该正弦曲线对象,使

r
正弦曲线对象变为红色,表示该对象已被选中。
se
对象归类 选取相应的正弦曲线,用鼠标右键选中【倾角颜色模式

.0
è…】,可对正弦曲线对象进行归分类,对象缺省分五类:
2
U

层理、断层、阻性裂缝、导性裂缝和未定对象,每一种正弦
n
TM

对象均对应一种线型颜色,并在微电矢量图中自动计算和显
io

示出该对象的倾角。
rs
AD

移动/复制 双击交互对象,弹出 微电交互属性 对话框,先合理地设置


e

对象 拖动对象属性。再选中正弦后,移动鼠标,可完成对该正弦
V

对象的移动、复制。
LE

删除对象 选中正弦对象后,右击鼠标删除对象,完成对该正弦对象的
Fo

删除操作。

图 15-16 产状人机交互实例

(四) 裂缝孔洞砾石等视参数计算

点击【交互解释è视参数定量交互计算è裂缝交互计算】
,用鼠标在待分析的图像上选取一段图
像后,弹出 裂缝交互计算 对话框,如图 15-17 所示。设定好处理参数后,点击参数计算,完成后裂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13

缝视参数的交互计算。孔洞和砾石的计算方法和裂缝相同。

e
id
Gu
图 15-17 裂缝交互计算对话框

根据图像特点,可设置合理的域值完成图像分割,得到孔洞子图像;程序根据分割得到的子图

r
像自动进行孔洞参数计算,计算结果将自动更新(需先确保相应的绘制曲线已经加入绘图模板)。某
se
井产状人机交互处理实例如图 15-18 所示。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18 裂缝孔洞砾石等视参数计算实例

(五) 孔隙度谱分析交互计算

LeadVision 模块中外挂了和孔隙度谱分析模块相近的处理功能,可供您进行孔隙度类型的精细
分析。点击【交互解释è直方图分析工具è电成像孔隙度谱分析】
,鼠标选取相应层位的图像后,弹
出 电成像孔隙度谱分析工具 对话框,如图 15-19 所示。您可以设定合适的参数后对本深度上的数据
进行孔隙度谱分析。图 15-20 是某井孔隙度谱分析实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14

e
id
图 15-19 孔隙度谱分析对话框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20 孔隙度谱分析实例

(六) 视产状的倾斜校正

图 15-21 DCA 裂缝异常检测处理对话框


User Guide For LEAD®
15.4 功能介绍
215

对于基于人机交互得到的倾角和六臂倾角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视倾斜校正。点击【交互解释è
产状参数人机交互è产状视倾斜校正】,弹出 产状视参数倾斜校正对话框 ,如图 15-21 所示。将已
计算得到的产状输入相应位置,程序将自动根据井斜信息进行倾角校正,并输出校正后的地层真产
状参数。视产状倾斜校正的处理实例如图 15-22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15-22 产状视倾斜校正处理实例
LE

r
Fo

(七) DCA 裂缝异常检测

DCA-裂缝异常检测是进行裂缝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点击【交互解释èDCA 检测和井眼垮塌
分析】,弹出 DCA 检测和井眼垮塌分析 对话框。如图 15-23 所示。进行 DCA 异常检测需先运行电
阻率刻度模块生成单极板电阻率曲线系列。DCA 裂缝异常检测的处理实例如图 15-23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16

e
id
Gu
图 15-23 DCA 裂缝异常检测处理对话框及处理实例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24 沉积分析和基于图像的人机交互解释实例

(八) 沉积分析及基于图版库的人机解释

电声成像交互解释程序提供一套较完整的沉积分析和基于图像库的人机解释功能。沉积分析可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17

参考地层倾角处理部分。沉积图可参考绘图中微电沉积对象的使用。图像库功能暂不提供。沉积分
析和基于图像的人机交互解释实例如图 15-24 所示。

15.5 实例
通过以下实例(5700 电声成像资料(STAR 井))讲解如何利用 LEAD 平台进行电声成像处理。
本部分涉及到:

l 电声成像处理成像的启动、运行和管理;

l 数据聚焦和参数卡聚焦;

l 数据的预处理和图像生成;

e
id
l 电阻率转换和井眼形状分析;

l 如何改善图像质量,图像处理;

Gu
l 如何进行人机交互解释等。

15.5.1 打开处理链

r
,弹出 打开 模板对话框,如图 15-25 所示。
点击【成像测井è电声成像处理è文件菜单è打开】
se
.0
点击 打开,选取现有的处理链。电声成像处理打开处理链后的实例如图 15-26 所示。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25 电声成像处理程序打开模板对话框

15.5.2 创建处理链
创建一个自己的处理链,从模块属性列表中直接拖动模块或应用程序到窗口区就可以了。当拖
动的是应用程序时,拖动过程中如果落在父对象上,父对象文字颜色将出现变化;释放鼠标,子对
象将自动加入到父对象下面。电声成像处理新建处理链实例如图 15-27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18

e
id
图 15-26 电声成像处理程序打开现有处理链后的实例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15-27 电声成像处理新建处理链实例
e
V
LE

r
Fo

图 15-28 电声成像处理加入模块后弹出的参数卡设置对话框

链式处理流程管理程序支持方法模块带参数卡运行。拖动方法模块,出现 处理参数卡(INP 文
件)产生对话框 ,如图 15-28 所示。根据拖动模块的类型,自动生成参数卡文件*.inp 和配置文件*.ini,
可以点击 …按钮加入现有 ini 方法配置文件。

15.5.3 编辑处理链
处理流程链隐含不能编辑,选中工具条下 能够编辑命令或点击【编辑è能够编辑】,将使处
理流程链处于可编辑状态,可修改处理链的属性或直接变更处理链。

15.5.4 数据聚焦和参数卡聚焦
在处理链中最常用的方法模块是电声成像测井处理流程链。方法模块运行后,如果程序没有反
应,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进行合理的数据聚焦和参数卡聚焦。因此,您在运行前应先进行数据聚焦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19

和参数卡文件聚焦。

方法模块和应用程序均可作为处理链的节点。对处理程序而言,可不需进行数据聚焦;但如果
是方法模块的话,必须进行数据聚焦,模块才能运行。数据聚焦一般一次仅需选一口井。在完成父
模块的数据聚焦后,点击相应命令可自动完成子模块的数据聚焦。数据聚焦操作实例如图 15-29 所
示。

e
id
Gu
r
图 15-29 电声成像处理程序数据聚焦操作实例
se
.0
数据聚焦操作步骤如下:
2
U

1、井列表添加-点击 ,将待处理的井名加入 井管理列表 ;


n
TM

io

2、父模块聚焦-选择父处理模块,将鼠标移到数据聚焦子对话框中;在井列表里选中待处理井,
rs

即完成了本模块的聚焦;
AD

3、子模块的自动聚焦-在当前待处理模块中右击鼠标,弹出右键菜单。选取子对象设置为相同
V

井即完成子链的数据聚焦设定。
LE

r
Fo

4、参数卡配置-参数卡聚焦是将模块运行的参数卡和该方法的参数卡关联,程序一般会自动进
行配置,一般不需修改。

15.5.5 运行处理链
要运行处理链中的单模块,双击或直接用模板菜单下的运行管理系列命令即可。如果不能运行,
请检查模块配置信息是否准确。

如果想批量运行模块,可选取运行所有模块。程序将按照一定规则依次运行每个处理模块。实
现模块的批量运行。多模块批量运行的规则是: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深度优先的顺序运行选
中的所有模块。

15.5.6 数据解编注意事项
电声成像处理链中第一步是成像数据的数据解编,LEAD 平台下数据解编能处理现有的所有格
式,可参考数据解编应用程序的介绍。在电声程序数据解编中,除了解编 5700 资料以外,其它格式
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解编和待处理 5700 电声成像数据时,应在解编时注意三类曲线深度记录点的数值(Origin


Measure Distance 数值)
:即 GPIT(如加速度 GAZF 曲线)
、电成像(如 P1BTN 电扣曲线)、声成像
数据(BHTA 曲线)的深度记录点数值(Origin Measure Distance)。您需要记录这三类曲线的 DepOff
值,以便在后面进行加速度校正时要用到。测量点信息可以从自动识别的文件头信息中得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20

(\LEAD.NET\Temp\该井的解编文件,如图 15-30),用查找方法分别查找“GAZF、P1BTN、BHTA”
三条曲线的 Origin Measure Distance 值并记录下来。

图 15-30 成像数据解编后的临时文件说明

经过升级后的 5700 地面系统不再需要这样记录这些信息,升级后的系统自动进行了深度点对齐,

e
并提供新的加速度曲线。

id
15.5.7 出现仪器类型无法识别
如果您在处理过程出现仪器类型无法识别的提示,应首先检查是否先做了数据聚焦;如果已进

Gu
行数据聚焦,则可能是这口井隐含的数据文件名和程序内部定义的隐含数据文件名不匹配,导致软
件无法识别仪器类型。

r
LEAD 电声成像处理程序隐含设置了一系列信息用来检测仪器的类型。仪器类型自动识别的目
se
的是保证采用一个模块就能处理不同的仪器资料。仪器类型的配置文件在系统安装目

.0
录..\System\Settings\ImgTool.ini 文件里,以下为简略的文件。当出现这个问题时,只要将数据中对应
的曲线名和隐含名称不同的曲线换名就可以了。 2
U
n
TM

如果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是未知仪器类型,请按联系方式和 LEAD 软件开发人员取得联系。


io
rs

格式说明如下:
AD

[TOOLTYPE]―――――/*定义当前资料能处理的仪器系列*/
V
LE

TYPE1=EMI
Fo

[EMI] /*EMI 的配置信息(除输入曲线用户可修改,用户不要修改) */

TYPE=1

OVERLAY=0.6

P1AZLOG=AZI1 /*输入曲线-1 号极板方位*/

EMEXLOG=EMEX /*输入曲线-发射电压曲线*/

FCAZLOGFAST=ZACC /*输入曲线-Z 轴快道加速度曲线*/

FCAZLOGSLOW=ACCZ /*输入曲线-Z 轴慢道加速度曲线*/

TIMELOG=DXTM /*输入曲线-累计时间曲线*/

TEMSLOG=CS /*输入曲线-张力曲线*/

RAWLOGDATA=PAD1,PAD2,PAD3,PAD4,PAD5,PAD6 /*输入 6 条电扣曲线*/

DATATYPE=1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21

RAWLOGCAL=CAL1,CAL2,CAL3,CAL4,CAL5,CAL6 /*输入 6 条井径曲线*/

FCAZAX=ACCX /*输入曲线-X 轴加速度*/

FCAZAY=ACCY /*输入曲线-Y 轴加速度*/

CURVEDEVI=DEVI /*输入曲线-井斜角*/

CURVEAZIM=HAZI /*输入曲线-井斜方位*/

15.5.8 电声成像数据预处理

e
双击处理链的预处理按钮,将运行预处理模块,5700 电成像预处理 对话框如图 15-31 所示。通

id
过仪器类型下拉列表选取其它仪器类型,更换资料处理类型。如图 15-32 为 声成像预处理 处理界面。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15-31 电成像预处理界面
r
Fo

图 15-32 声成像预处理界面

根据需要,设定或选取相应的参数,点击运行可完成预处理。设置步骤如下:

(1)通过仪器类型下拉列表选取要处理资料的仪器类型;

(2)处理选项设置-根据仪器类型合理地设定处理参数。电成像资料的处理界面和图 15-31 一
致,缺省全部选中 5 种处理选项;对应声成像,处理界面与图 15-31 一致,初次处理,先选中加速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22

度校正、均衡处理进行处理,后续精细处理在查看结果后再次允许预处理,可选取其它选项进行处
理。

(3) 处理参数设置 -点击对话框里的处理参数设置按钮,弹出 预处理处理参数设置 ,如图


15-33 所示。一般使用缺省处理参数,对于电成像:下截止值得用 5,上截止值为 75。对于声成像:
上截止值为 95。GPIT 滤波因子缺省为 3,GPIT 的深度差设置是很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加速度
校正结果。

e
id
Gu
图 15-33 电声成像预处理处理参数设置

r
se
GPIT 就是加速度测量短节。与 GPIT 的深度差,是指当前处理的电成像(或声成像)短节测量

.0
点和 GPIT 测量记录点的差,对于不同仪器,该数值是不同的,填写规则如表 15-14 所示。
2
U

表 15-14 与 GPIT 深度差设定规则


n
TM

io

系列 仪器 与 GPIT 深度差设定规则
rs
AD

5700 STAR = P1BTN 曲线 DepOff 值-GAZF 曲线 DepOff 值


e

CBIL = BHTA 曲线 DepOff 值-GAZF 曲线 DepOff 值


V

EXCELL EMI/CAST =0
LE

其它 FMI/MCI = -0.4064, 0
Fo

即处理 MCI、FMI、EMI、CAST 仪器资料时,该数值分别为 0,-0.4064,0,0。但对于 STAR 仪器


则不同, STAR 仪器必需根据数据解编时的中间文件,参考每条曲线的参考记录点-DEPOFF 偏移
量确定与 GPIT 深度差设定值。只要找到这两个数据按照上面规则相减就可得到该数值。Temp 目录
下可找到该文件,如:STAR.XTF,格式如下:

Curve Name : P1BTN Origin Measure Distance : -9.799320

Curve Name : GAZF Origin Measure Distance : -9.799320

Curve Name : BHTT Origin Measure Distance : -0.406400

目前,国内引进的 5700 资料基本都是这样的。地面升级的 5700 系统深度点已经经过了对齐,


可设置为 0,其缺省的加速度曲线名称包括两种,就是电成像的加速度曲线和声成像的加速度曲线名,
在处理时应先将该曲线名称隐含为 GAZF 曲线。

(4)输入输出定向-设置缺省输入和缺省输出或输入输出定向。电声成像处理所有处理模块都
有输入输出定向的功能,主要是采用了数据集定向的风格,通常不需要进行输入输出定向处理,您
也可将输出名称重定向,如:将当前输出名称从 C_P(1-6)BTN 改为 C_PM(1-6)BTN。注意 C_前缀和
()中不能修改,输入输出定向的规则也同样适用于后续模块。

(5)其它设置-参数设定好后完成处理,进行回放设置检查预处理结果。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23

程序提供自动回放和带模板回放两种方式供您选择,并可设置绘图比例、指定深度段进行回放,
实时检查处理效果。

① 自动回放:选取自动回放,设置回放的绘图深度及绘图比例,自动对处理结果进行回
放;

② 带模板回放:不选取自动回放选项,点击绘图模板按钮,将弹出对话框按用户的绘图
模板进行绘图回放。

15.5.9 电阻率刻度处理
电声成像资料预处理后,接下来要做的是电阻率刻度模块。电阻率刻度处理为可选处理模块。

e
如跳过本步处理,处理得到的图像为电导率图像,否则是电阻率图像(图像特征反置,图像和电导率

id
图像一般差异较小)。如不需要进行裂缝孔洞参数定量评价,一般可不进行本模块处理。

进行数据聚焦和参数卡聚焦后,双击可直接运行本模块,电成像电阻率刻度模块处理 对话框如

Gu
图 15-34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34 电成像电阻率刻度处理界面

根据需要,设定或选取相应参数可完成电阻率刻度处理。设置方法如下:

(1)电阻率转换-缺省将电导率数据转换为电阻率;

(2)LLS 标定-浅侧向标定处理设置。如果有常规 LLS 或 MSFL 数据,可选择进行 LLS 浅电


阻率标定,并点击 LLS 文件 加入井名和 LLS 文件名,如果没有常规 LLS 或 MSFL 数据,可不选择
进行 LLS 浅电阻率标定,并直接点击 运行完成处理。

(3)GR 自动校深设置-如果您已选取了进行 LLS 处理,请确认常规 GR 或 LLS 曲线(已假定


LLS 曲线和常规 GR 进行了深度对齐,如:没有先对齐深度)与成像 GR 是否已进行了深度对齐。
如已对齐,可不选中深度匹配处理;否则需进行深度匹配处理,选中 GR 相关处理,设置 GR 曲线
和相关窗长。

(4)高分辨率曲线输出设置-如果需将匹配后的曲线输出为高分辨率曲线用于后期薄层评价的
话,可选中生成高分辨率曲线选项。

(5)刻度关系计算及最后处理-设置参数,点击刻度关系计算,先计算标定关系,再点击运
行 完成处理。在计算中,输入输出定向处理和绘图参数设置等与预处理模块相同。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24

e
id
图 15-35 井眼形状分析-电成像处理界面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36 井眼形状分析-声成像处理界面

图 15-37 井眼形状分析-带井眼校正参数显示实例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25

15.5.10 井眼几何校正
双击处理链的井眼几何校正模块,弹出 井眼几何校正 对话框。如图 15-35、图 15-36 所示。点
击仪器类型下拉框,可选择电、声成像处理。设置合理参数,点击运行,可完成井眼几何校正处理。
井眼形状分析-带井眼校正参数显示实例如图 15-37 所示。

15.5.11 图像生成处理
在处理链中点击 图像生成 ,弹出 电成像图像生成模块 对话框,设置合适的处理参数后,点击运
行 即可,图 15-38 为 电成像图像生成模块 对话框。通过仪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取其它仪器类型,更
换资料处理类型。图 15-39 为 声成像图像生成模块 对话框。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图 15-38 电成像图像生成处理
AD

e
V
LE

r
Fo

图 15-39 声成像图像生成模块

(1)参数设置-处理中通常使用缺省设置。对应电成像而言,选中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选项,
选取是否进行静态/动态直方图增强处理;动态处理窗长缺省为 0.4 米一般不改,直方图增强因子为
3.0。可改变直方图增强因子变量来限制直方图统计时的数据范围,以使图像效果得到最优。声成像
参数设置相对简单。

(2)输入输出设置-用户一般可不修改。实例中,电成像隐含输入为 C_P(1-6)BTN 数据集,表


示为 5700 STAR 仪器预处理后的数据集;输出为 STAR_S(1-6)和 STAR_D(1-6),表示输出图像名称
为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如需改输出集名,如 STAR_S(1-6)改为 STAR_SS(1-6),则需注意前缀
IG.STAR_和(..)不能修改。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26

(3)其它设置-选中自动回放选取,处理完成将自动调用绘图模板将回放图像,如图 15-40 所
示。运行 按钮是按照选取的参数将图像生成出来;回放按钮是已生成图像的回放操作,如图像尚未
生成则回放结果为空,主要用于浏览。图像回放结果实例如图 15-41 所示。

e
图 15-40 电成像图像回放处理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15-41 图像回放结果实例
r
Fo

15.5.12 图像处理

图 15-42 图像处理模块

如果图像存在噪声,可使用图像处理模块对图像其它处理,如:图像滤波、图像微分、图像边
缘提取等。操作方法和其它模块一样, 图像处理模块 对话框如图 15-42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27

只要选中处理方法选项,并设置处理参数、根据需求合理的设置输入输出就可进行处理。例如,
当前输入设置为 IG.STAR_S(1-6),即静态图像数据集,输出隐含设置包括 5 个,中间隐含用;分隔,
如图 15-43 所示。直接修改输出图像名称,注意前缀字符和()中的内容不能修改。

图 15-43 输入输出定向说明

l IG.STAR_FIS(1-6)-即滤波后的图像;

l IG.STAR_DIS(1-6)-即微分后的图像;

e
id
l IG.STAR_EIS(1-6)-即边缘提取后的图像;

l IG.STAR_SEGS(1-6)-即分割图像;

Gu
l IG.STAR_EDGES(1-6)-即边缘图像。

下面详细介绍如何利用图像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其它处理。

15.5.13 图像滤波 r
se
.0
启动图像处理模块后,在处理选项里选取图像平滑处理,可对指定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图像滤
2
U

波处理的参数设置如下图 15-44 所示。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44 图像滤波处理参数设置

图 15-45 图像滤波处理示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28

这里,隐含输入为 IG.STAR_S(1-6),隐含输出为 IG.STAR_FIS(1-6),您可将输出名定向为


IG.STAR_FS(1-6),设置处理井段并选取自动回放,就开始处理了。图像滤波处理示例如图 15-45 所
示。

15.5.14 图像微分处理
启动图像处理模块后,在处理选项里选取图像微分处理,对指定图像进行微分处理。图像微分
处理的参数设置及实例如图 15-46、图 15-47 所示。

e
id
Gu
r
图 15-46 图像微分处理参数设置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47 图像微分处理示例

15.5.15 图像分割处理
启动图像处理模块后,在处理选项里选取图像分割处理,可完成对指定图像的分割处理。图像
分割处理的参数设置及实例如图 15-48、图 15-49 所示。

图 15-48 图像分割处理参数设置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29

e
id
Gu
图 15-49 图像分割处理图例

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得到反映裂缝孔洞的子图像,以备后续处理。图像分割处理得到的图像是一

r
定颜色范围内的数据,如:[0,255],程序将自动统计一段小窗长内的数据直方图,并基于直方图进
se
行数据的分割处理。采用小值分割是保留图像中数值小的部分,自定义域值是定义直方图采用的分

.0
割域值。背景置黑是将分割去掉的数值自动预留代表的黑色数值。
2
U
n
图像分割处理结果要结合其它模块的运行,先运行图像分割、再运行图像边缘标记,最后再基
TM

io

于图像运行处理链中的参数自动计算模块计算裂缝孔洞参数,可参考其它模块的介绍。
rs
AD

15.5.16 图像边缘标记
e
V
LE

r
Fo

图 15-50 图像边缘标记处理参数设置

图 15-51 图像边缘标记处理图例

启动图像处理模块后,在处理选项里选取图像边缘标记,可完成对指定图像的边缘标记处理。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30

边缘标记的目的是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图像边缘信息的标记处理,为下一步参数计算服务。注意的
是,边缘标记处理的输入应重定向到分割后的图像。边缘标记处理的参数设置及实例如下图 15-50、
图 15-51 所示。

15.5.17 对分割图像进行参数自动计算
只有得到边缘标记后的图像,才能进行参数自动计算处理。参数自动计算模块位于电声成像处
理链中,运行方法和其它模块相同。

e
id
Gu
r
se
.0
图 15-52 参数自动计算处理界面
2
U
n
TM

双击 参数自动计算,弹出 基于分割图像参数计算模块 对话框。如图 15-52 所示。设置好处理参


io

数后就可以直接运行。参数自动计算处理实例如图 15-53 所示。


rs
AD

e
V
LE

r
Fo

图 15-53 图像参数自动计算实例

参数自动计算模块处理得到的数值,只能定性地指示裂缝孔洞发育情况,由于基于图像自动求
取,结果和实际可能有较大差异,处理结果需要标定。建议用户运行电声成像处理中的人机交互解
释相关命令进行参数人机交互计算,该结果基于人机交互分析得到,结果要好一些。

15.5.18 孔隙度谱分析
有两种方法可完成孔隙度谱分析处理:一是利用处理链中的孔隙度谱分析模块进行,二是利用
电声成像交互解释。第二种处理结果更为精细,推荐用户使用。

如果您想基于处理链中的孔隙度谱分析模块进行处理,操作方法如下:在处理链中,点击孔隙
度谱分析模块,弹出 孔隙度谱分析模块 对话框如图 15-54 所示。设置好处理参数后,点击运行 即
可。

User Guide For LEAD®


15.5 实例
231

e
id
图 15-54 孔隙度谱分析模块界面

Gu
15.5.19 层理和裂缝产状计算
请参考交互解释部分的产状人机交互。

15.5.20 裂缝孔洞视参数计算 r
se
.0
请参考人机交互解释的裂缝、孔洞、砾石等视参数计算。
2
U

15.5.21 DCA 裂缝异常检测


n
TM

io

请参考人机交互解释的 DCA 裂缝异常检测。


rs
AD

15.5.22 视倾角的倾斜校正
e
V

请参考人机交互解释的视产状倾斜校正。
LE

r
Fo

15.5.23 孔隙度谱分析交互计算
请参考人机交互解释的孔隙度谱分析交互计算。

15.5.24 图像三维显示
点击电声成像交互处理程序【工具è3D 显示】后,将鼠标移动到需进行三维显示的图像上并点
击,将弹出 图像 3D 显示 对话框如图 15-55 所示,修改参数可调整图像 3D 显示显示效果。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5 电声成像处理
232

e
id
Gu
r
se
.0
图 15-55 图像 3D 显示对话框

2
U

15.6 数据集前缀及数据集的定义 说明
n
TM

io

程序在处理中隐含将电成像电扣数据作为数据集进行输入输出。数据集以"IG."开始,后面跟随
名称及数据格式,数据集前缀及数据集说明如表 15-15 所示。
rs
AD

表 15-15 数据集前缀及数据集说明
V

前缀 说明 实例说明
LE

r
Fo

代表一数据集, IG.EMI_S(1-6) 代 表 EMI 静 态 图 像 处 理 数 据 集 , 代 表


表示文件中存 EMI_S1,…,EMI_S6 六个数据文件;IG.P(1-6)BTN 代表仪
IG.
在电扣数据或 器原始电扣数据集,包括 P1BTN,…,P6BTN 共六个数据
图像 文件
预 处 理后 的 数 IG.C_PAD(1-6)代表预处理后的电扣数据集,
是 C_PAD1、
C_
据 C_PAD2,…,C_PAD6 共六个数据文件;
电阻率刻度后 C_RESBTN(1-6)代表电阻率转换后的电扣数据集,
在 CIF
C_RES
的数据 文件中由 C_RESBTN1,…,C_RESBTN6 组成;
该仪器的电成 EMI_S(1-6)代表 EMI 静态图像数据集,在 CIF 文件中由
仪器_S
像静态图像 EMI_S1,…,EMI_S6 组成;
该仪器的电成 EMI_D(1-6)代表 EMI 动态图像数据集,在 CIF 文件中由
仪器_D
像动态图像 EMI_D1,…,EMI_D6 组成;

User Guide For LEAD®


16.1 综述
233

16. 阵列感应处理

16.1 综述
阵列感应处理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成像测井部分。

电法测井在油气层饱和度评价方面具有其它测井无法替代的作用。常规测井中主要用到的双侧
向、双感应-八侧向测井系列。实践表明,常规感应测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如:不能用来划分薄
层、得到的是视电阻率曲线求得的含油饱和度误差较大、对侵入较深的油层不能如实反映地层电阻

e
率的变化、电导率高时忽略了趋肤影响校正。

id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家公司先后致力于新型阵列感应测井仪器的开发。新型阵列感
应成像测井不同于已往感应测井,它是在原始测量信号基础上,采用软件聚焦方法生成不同的径向

Gu
探测深度且纵向分辨率可变的多条电阻率曲线的测井方法。提供测井信息更多,资料处理也更复杂。

新型阵列感应具有以下优点:

n
r
可获得不同纵向分辨率和径向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最高分辨率为 1ft,可用来进行薄
se
层评价;

.0
n 可描述储层侵入带电阻率变化情况; 2
U
n
TM

n 可得到原状地层电阻率、侵入带地层电阻率、侵入半径;
io
rs

n 可在淡水泥浆和咸水泥浆中识别油气层。淡水泥浆中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电阻率曲线为正差
AD

异变化。咸水泥浆中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电阻率曲线为负差异变化;
e
V

n 可判别储层渗透性:渗透层中不同径向探测深度曲线之间有差异,非渗透层中不同径向探
LE

测深度曲线基本重合。
Fo

n 在划分薄层、描述地层电阻率径向变化、识别油水层等方面体现出了其优越性,受泥浆矿
化度的影响要低于常规电阻率测井。

目前,国外各家公司已先后开发出新型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器,并加入到各自的成像测井系统
供现场应用。主要包括:斯仑贝谢的 AIT 阵列感应测井仪、阿特拉斯 HDIL 高分辨率感应测井仪、
哈里伯顿 HARI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国产阵列感应仪器仪器 MIT 等。

16.2 方法原理
阵列感应测井仪器使用了常规感应测量原理,如图 16-1 所示。但在测井仪器的设计上放弃了将
数对线圈系联在一起实现硬件聚焦的方法,而是采用多个接收线圈共用一个发射线圈,同时在多个
频率下工作,采用数学方法对测量信号进行软件聚焦合成处理。

阿特拉斯公司的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HDIL 线圈系结构如图 16-2 所示,由七个单侧布置


的三线圈系子阵列组成,所有子阵列同时接收包含 8 个频率(10kHz、30kHz、50kHz、70kHz、90kHz、
110kHz、130kHz 和 150kHz)的时间序列波形,波形数字化后送到地面,地面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
波形分解为实部和虚部信号,共得到 112 个信号;现场提供 6 种探测深度 (10、20、30、60、90 和
120 英寸)曲线、3 组分辨率(1、2 和 4 英尺)曲线。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34

e
id
Gu
图 16-1 阵列感应测井原理

哈里伯顿公司的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HRAI 则由上下布置的 10 个子阵列组成,HRAI 线

r
圈系结构如图 16-3 所示。其 10 个子阵列均接收两个频率(8kHz 和 32kHz)的实部和虚部信号,共
se
40 个信号。信号处理时只使用实部 20 个信号,在信号合成处理中只有 10 英寸和 20 英寸曲线使用非

.0
常浅的子阵列信息,其余曲线完全不用浅测量信息。在径向对六个独立子阵列加权合成 6 个探测深
2
U

度曲线(10 英寸、20 英寸、30 英寸、60 英寸、90 英寸和 120 英寸),从而得到对应 3 种分辨率的 6


n
TM

组不同探测深度曲线。
io
rs
AD

图 16-2 HDIL 线圈系结构


V
LE

r
Fo

图 16-3 HRAI 线圈系结构

国产 MIT 阵列感应测井仪器为具有 8 个不同发射器/接收器间距的仪器,发射/接收线圈电极系


同时以 3 种不同的频率工作,记录来自 8 对线圈中每一对的信号的相移,共记录 28 个原始虚实信号。
这 28 个电导率测量信号经过井眼校正等系列处理后,可生成 3 组 5 条不同探测深度的阵列感应测井
曲线。

16.3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


16.3.1 模块构成
LEAD 平台上开发出的 HDIL 处理模块共有 8 个,主要面向阿特拉斯公司 eXpress 1.9 平台。各
处理模块基本功能如表 16-1 所示。

表 16-1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模块功能说明

仪器 模块名称 模块功能说明
HDIL 趋肤校正 对 HDIL 原始资料进行趋肤校正预处理
井眼校正 对 HDIL 原始资料进行井眼校正处理
背景电阻率计算 根据 HDIL 资料计算地层背景电阻率
直接聚焦 对 HDIL 原始资料进行直接聚焦处理

User Guide For LEAD®


16.3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
235

仪器 模块名称 模块功能说明
真分辨率聚焦 对 HDIL 原始资料进行真分辨率聚焦处理
垂直分辨率匹配 对 HDIL 原始资料进行垂直分辨率匹配处理
双感应合成 根据 HDIL 资料计算常规的双感应合成曲线,用于常规
对比
一维反演 HDIL 一维四参数反演,计算地层 Rt、Rxo 及侵入半径
情况

16.3.2 处理流程

e
HDIL型阵列感应测井处理流图

id
HDIL型阵列感应原始资料 格式转换

Gu
CIF数据

趋肤校正(HDIL_SEC)

井眼校正(HDIL_BC)
r 双感应合成(HDIL_DPIL)
se
背景电阻率计算(HDIL_BACK)

.0
直接聚焦(HDIL_DCC)
2
垂直分辩率匹配(HDIL_VRM)
U
n
TM

真分辩率聚焦(HDIL_TRF) 一维反演(HDIL_1DINV)
io
rs

成果输出
AD

图 16-4 HDIL 资料处理流程图


V

16.3.3 如何完成 HDIL 资料处理


LE

r
Fo

点击【成像测井è阵列感应处理è文件è打开井】,设置井、仪器类型及相应的参数卡,运行 ,
完成 HDIL 型阵列感应资料的处理解释。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 点击【成像测井è阵列感应处理è文件è打开井】,设置待处理的井及仪器类型,进入待
处理状态;

2) 按照 HDIL 处理流程,依次设置属性条里各处理模块,自动载入相应的绘图模板;根据处
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信息,合理地创建并生成参数卡,运行处理结果。

3) 依次按照第 2 步,完成 HDIL 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16.3.4 输入输出及处理设置
以下给出了 HDIL 各处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各种信息。可根据需要,合理地设置处
理参数卡。

16.3.4.1 趋肤校正

表 16-2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趋肤校正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输入 SGMA0-SGMA6 第 1-7 个子阵列原始阵列信号(共 56 个信号)
GR 自然伽马曲线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36

名 称 说 明
输出 SKC0-SKC6 HDIL 趋附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处理参数 FFG1 备用旗标

16.3.4.2 井眼校正

表 16-3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井眼校正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SEC0-SEC6 HDIL 趋附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CAL 自然伽马曲线

e
CMUD 泥浆电导率曲线
输入
HDIL 井眼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id
输出 BHD0-BHD6
FFG1 输入单位(=1,S/m;=2,mS/m;=3,Ω.m;=4,mΩ.m),缺省为 3

Gu
FFG2 输出单位(=1,S/m;=2,mS/m;=3,Ω.m;=4,mΩ.m),缺省为 3
FFG3 泥浆电阻率单位=1,S/m;=2,mS/m;=3,Ω.m;=4,mΩ.m),缺省 3
FFG4 输入井径单位(=1,m;=2,inch;=3,foot), 缺省为 2

处理
FFG5
r
泥浆电阻率旗标(=1,仪器测量;2,根据井温计算),缺省为 1
se
FFG6 温度单位旗标(=1,华氏度;=2,摄氏度),缺省为 1
参数

.0
BCT1 泥浆电阻率乘因子(0.1-10),控制井眼泥浆影响,如井眼过校正取 BCT1 小于
1;如井眼欠校正取 BCT1 大于 1,缺省为 1.0 2
U
n
TM

BCT2 子阵列 0 与子阵列 1 的贡献控制参数(0.2-0.5),如井眼过校正取 BCT2 小于


io

0.5,缺省为 0.5
rs
AD

FLOW 缺省为 7,井眼校正后子阵列 0 低通滤波值,可选 7,9,17


e
V
LE

16.3.4.3 双感应合成
Fo

表 16-4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双感应合成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输入 BHD0-BHD6 第 1-7 个子井眼校正后的实部信号
SYRM HDIL 双感应合成后的中感应曲线
输出 SYRD HDIL 双感应合成后的深感应曲线
FFG1 缺省为 3.0,输入单位(=1,S/m;=2,mS/m;=3,Ω.m;=4,mΩ.m)
FFG2 缺省为 3.0,输出单位(=1,S/m;=2,mS/m;=3,Ω.m;=4,mΩ.m)
处理参数 FFG3 缺省为 2.0,当比值大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要修改用默认值)
FFG4 缺省为 0.5,当比值小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要修改用默认值)
FSPK 缺省为 0.0,去尖峰处理旗标(=1-处理,=0-不处理)

16.3.4.4 背景电阻率计算

表 16-5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背景电阻率计算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输入 BHD0-BHD6 HDIL 井眼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AVBK HDIL 背景电阻率曲线
输出
EBC0-EBC6 HDIL 背景电阻率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User Guide For LEAD®


16.3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
237

名 称 说 明
FFG1 缺省为 3,输入单位, =1,S/m;=2,mS/m;=3,Ω.m;=4,mΩ.m
处理
FFG2 缺省为 3,输出单位, =1,S/m;=2,mS/m;=3,Ω.m;=4,mΩ.m
参数
FFG3 缺省为 117.0,平均函数滤波器长度

16.3.4.5 直接聚焦

表 16-6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直接聚焦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BHD0-BHD6 HDIL 井眼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e
输入 EBC0-EBC6 HDIL 背景电阻率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HDIL 直接聚焦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id
输出 DCR0-DCR6
FFG1 缺省 3,输入单位,=1,S/m;=2,mS/m;=3,Ω.m;=4,mΩ.m。

Gu
FFG2 缺省 3,输出单位,=1,S/m;=2,mS/m;=3,Ω.m;=4,mΩ.m。
FSPK 缺省为 0,去尖峰处理旗标。=1 处理;=0 不处理。
处理参数
FLV1 缺省 2.0,当比值大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要修改用默认值)
FLV2
r
缺省 0.5,当比值小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要修改用默认值)
se
FLV3 缺省 0.00025,最小电导率约束(不要修改用默认值)

.0
16.3.4.6 真分辨率聚焦
2
U

表 16-7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真分辨率聚焦模块处理设置


n
TM

io

名称 说 明
rs
AD

BHD0-BHD6 HDIL 井眼校正后的第 1-7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e

输入 AVBK HDIL 背景电阻率曲线


V

输出 TRF1-TRFX HDIL 真分辨率聚焦后的 10-120in 曲线(1,2,3,6,9,X)


LE

FFG1 缺省为 3,输入单位,=1,S/m;=2,mS/m;=3,Ω.m;=4,mΩ.m。


Fo

FFG2 缺省为 3,输入单位,=1,S/m;=2,mS/m;=3,Ω.m;=4,mΩ.m。


FFG3 缺省为 2,当比值大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修改用默认值)
处理参数
FFG4 缺省为 0.5,当比值小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修改用默认值)
FFG5 缺省为 0.0005,最小电导率约束(不修改用默认值)
FSPK 缺省为 1.0,去尖峰处理旗标,=1 处理;=0 不处理。

16.3.4.7 分辨率匹配

表 16-8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分辨率匹配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TRF1-TRFX 真分辨率聚焦后的 10-120 英寸曲线(1,2,3,6,9,X)
输入 AVBK HDIL 背景电阻率曲线
DCR0 HDIL 直接聚焦后的第 1 个子阵列实部信号
VRO1-VFOX HDIL 仪器一英尺分辨率下 10-120 英寸曲线(1,2,3,6,9,X)
输出 VRT1-VFTX HDIL 仪器二英尺分辨率下 10-120 英寸曲线(1,2,3,6,9,X)
VRF1-VFRX HDIL 仪器四英尺分辨率下 10-120 英寸曲线(1,2,3,6,9,X)
处理 FFG1 缺省为 3.0,输入数据单位,=1,S/m;=2,mS/m;=3,Ω.m;=4,mΩ.m。
参数 FFG2 缺省为 3.0,输出数据单位,=1,S/m;=2,mS/m;=3,Ω.m;=4,mΩ.m。
FFG3 缺省为 3.0,是否过校正处理,=1,过校正处理;=0,不处理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38

名 称 说 明
FLOW 缺省为 1.0,低通滤波处理旗标,=1,处理;=0 ,不处理
BFG4 缺省为 0.0005,最小电导率约束(不修改)
FSPK 缺省为 1.0,去尖峰处理旗标,=1,处理;=0 ,不处理
BFG1 缺省为 1.0,分辨率匹配时避免引入人为信息控制参数(不修改)
BFG2 缺省为 2.0,当比值大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要修改)
BFG3 缺省为 0.5,当比值小于 1 时异常的约束(不修改)

16.3.4.8 一维反演

表 16-9 HDIL 型阵列感应处理-一维反演模块处理设置

e
id
名 称 说 明
DIN1-DINX 某种分辨率下的 10-120 英寸阵列感应曲线(1,2,3,6,9,X)

Gu
BCAL 井径曲线
BHRM 泥浆电阻率曲线
输入
DRXO 冲洗带电阻率曲线
GR 自然伽马曲线
r
se
SP 自然电位曲线

.0
YEXP 无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侵入模型指数
2
U

YID1 无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侵入内径
n
TM

YID2 无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侵入半径
io

YID3 无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侵入外径
rs
AD

YRT 地层真电阻率曲线
e

YRTT 无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地层真电阻率曲线
V

输出
YRXO 无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冲洗带电阻率曲线
LE

ZID1 有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侵入内径
Fo

ZID2 有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侵入半径
ZID3 有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侵入外径
ZRT 有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地层真电阻率曲线
ZRXO 有模型法一维反演后的冲洗带电阻率曲线
处理 FAFG1 缺省为 0.04,反演迭代收敛控制参数(重要参数不修改)
参数 FAFG2 反演迭代精度(默认为 1,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FAGRL 缺省为 50.0,利用自然伽马曲线控制侵入的下限(由用户控制)
FAGRU 缺省为 100.0,利用自然伽马曲线控制侵入的上限(由用户控制)
FALMT 缺省为 4.0,输出曲线侵入过渡带控制参数(重要参数不修改)
FALOW 缺省为 7.0,输出低通滤波点数控制参数,=7, 7 点滤波;=9, 9 点滤波;
=17 ,17 点滤波。
FAMAX 缺省为 7.0,最大迭代次数(默认为 7,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FARTH 缺省为 1.2,利用电阻率比值控制侵入(由用户自己控制)
FARYN 缺省为 7.0,子阵列总数(=7)
FASPL 缺省为 10.0,自然电位曲线控制侵入的下限(由用户自己控制)
FASPU 缺省为 30.0,自然电位曲线控制侵入的上限(由用户自己控制)
FBFG1 缺省为 1.0,选择旗标,=1 ,用电阻率比值控制侵入状况;=0,不用电阻率
比值控制侵入状况。

User Guide For LEAD®


16.4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
239

名 称 说 明
FBFG2 缺省为 0.0,选择旗标,=1,用自然电位曲线控制侵入状况;=0,则不用自
然电位曲线控制侵入状况)
FBFG3 缺省为 0.0,选择旗标,,=1,用自然伽马曲线控制侵入状况;=0,不用自然
伽马曲线控制侵入状况
FCURN 缺省为 6.0,输入测井曲线数目(=6)
FFLG1 缺省为 0.0,反演选择旗标,=0,先预处理反演再后处理反演;=1,后处理
反演,必须已经进行预处理反演。
FFLG2 缺省为 2.0,仪器纵向分辨率选择旗标,=1,1ft; =2 ,2ft;=4,4ft)
FFLG3 缺省为 0.0,浅侧向使用旗标(=1,用微侧向测井曲线代替 Rxo; =0,用 10IN

e
曲线估计 Rxo)

id
FFLG4 缺省为 2.0,选择旗标(=0,增阻侵入模型;=1,减阻侵入模型;=2 ,增阻
侵入模型和减阻侵入模型均允许)

Gu
FFLG5 缺省为 1.0,选择旗标,=1 ,输入的垂直分辨率曲线已进行井眼校正;=2,输
入的垂直分辨率曲线未进行井眼校正。
FFLG6 缺省为 100.0,输入的井眼泥浆电阻率(一般不用)
FGRT
r
反演四参数误差控制参数(缺省为 1.0,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se
.0
FGRX1 反演四参数误差控制参数(缺省为 1.0,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FGRX2 反演四参数误差控制参数(缺省为 1.0,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2
U

FGRXO 反演四参数误差控制参数(缺省为 1.0,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n
TM

io

FRBCD 估计 CAL 可信度(默认为 0.05,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rs

FRTCD 估计 RT 可信度(默认为 0.05,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AD

FAXOC 估计 Rxo 可信度(默认为 0.05,重要参数,一般不修改)


e
V

FUNTC 缺省为 2.0,井径单位,=1,m; =2,in; =3,ft 。


LE

FUNTD 缺省为 2.0,反演侵入深度输出单位(=1,m; =2,in)


Fo

FUNTI 缺省为 3.0,输入单位(=1,S/m;=2,mS/m;=3,Ω.m;=4,mΩ.m)


FUNTO 缺省为 3.0,输出单位(=1,S/m;=2,mS/m;=3,Ω.m;=4,mΩ.m)
FYFLG 缺省为 1.0,备用参数

16.4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


16.4.1 模块构成
LEAD 平台上开发出的 HRAI 处理模块共 5 个,主要针对哈里伯顿公司车载 CLASS 5.4 系统下
的阵列感应测井处理。各处理模块基本功能如表 16-10 所示。

表 16-10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模块功能说明

仪器 模块名称 模块功能说明
趋肤校正 对 HRAI 原始资料进行趋肤校正预处理
井眼校正 对 HRAI 原始资料进行井眼校正处理
HRAI 真分辨率聚焦 对 HRAI 原始资料进行真分辨率聚焦处理
分辨率匹配 对 HRAI 原始资料进行分辨率匹配处理
一维反演 HRAI 一维四参数反演,计算地层 Rt、Rxo 及侵入半径情况

16.4.2 处理流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40

HRAI型阵列感应测井处理流图

HRAI型阵列感应原始资料 格式转换

CIF数据

启动“HDIL/HRAI”型阵列感应处理程序

趋肤校正(HRAI_SEC) 垂直分辩率匹配(HRAI_VRM)

井眼校正(HRAI_BHC) 一维反演(HRAI_1DINV)

e
真分辩率聚焦(HRAI_TRF)

id
成果输出

Gu
图 16-5 HRAI 资料处理流图

16.4.3 如何完成 HRAI 资料处理


点击【成像测井è阵列感应处理è文件è打开井】
,设置井、仪器类型及相应的参数卡,运行 ,
r
se
完成 HRAI 型阵列感应资料的处理解释。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0
1) 点击【成像测井è阵列感应处理è文件è打开井】,设置待处理的井及仪器类型,进入待
2
U

处理状态;
n
TM

io

2) 按照 HRAI 处理流程,依次点击设置属性条里各处理模块,程序将自动载入相应的绘图模
rs
AD

板;根据处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信息,合理地创建并生成参数卡,运行处理结果。
e

3) 依次按照第 2 步,完成 HRAI 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V
LE

16.4.4 输入输出及参数设置
Fo

以下给出了 HRAI 各处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各种信息。可根据需要,合理地设置处


理参数卡。

16.4.4.1 趋肤校正

表 16-11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趋肤校正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DD1R-DD6R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低频(8KHZ)实信号(1,2,3,4,6)
DU1R-DU5R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低频(8KHZ)实信号(1,2,3,4,5)
输入
HD1R-HD6R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高频(32KHZ)实信号(1,2,3,4,6)
HU1R-HU5R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高频(32KHZ)实信号(1,2,3,4,5)
输出 EAD1-EAD6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计算的背景电导率(1,2,3,4,6)
EAU1-EAV5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计算的背景电导率(1,2,3,4,5)
EHD1-EHD6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计算的高频背景电导率(1,2,3,4,6)
EHU1-EHU5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计算的高频背景电导率(1,2,3,4,5)
ELD1-ELD6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计算的低频背景电导率(1,2,3,4,6)
ELU1-ELU5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计算的低频背景电导率(1,2,3,4,5)
SAD1-SAD6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6)
SAU1-SAU5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5)
User Guide For LEAD®
16.4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
241

名 称 说 明
SHD1-SHD6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高频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6)
SHU1-SHU5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高频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5)
SLD1-SLD6 下部第 1-5 个子阵列低频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6)
SLU1-SLU5 上部第 1-5 个子阵列低频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5)
FFG1 缺省 6.0,独立子阵列数目, 缺省=6
FFG2 缺省 10.0,测量子阵列总数, 缺省=10
FFG3 缺省 9.0,背景电导率个数, 缺省=9
FFG4 缺省 2.0,输入数据单位,=1,S/m;=2,mS/m;=3,Ω.m;

e
=4,mΩ.m
处理
FFG5 缺省 3.0,输出数据单位=1,S/m;=2,mS/m;=3,Ω.m;=4,

id
参数
mΩ.m
FFG6 缺省为 3.0,输入数据的格式,

Gu
=1, D1D2D3D4U5D6U4U3U2U1;
=2, D1D2D3D4D6U5U4U3U2U1;
=3, D1D2D3D4D6U1U2U3U4U5。

r
se
16.4.4.2 井眼校正

.0
表 16-12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井眼校正模块处理设置
2
U
n
名 称 说 明
TM

io

BCAL 为经过深度校正后的井径曲线。
rs

BHRM 为经过深度校正后的泥浆电阻率曲线。
AD

输入
SED1-SED6 代表下部 5 个子阵列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6)
e
V

SEU1-SEU5 上部 5 个子阵列趋肤校正后的曲线(1,2,3,4,5)
LE

BHD1-BHD6 下部 5 个子阵列井眼校正后的曲线(1,2,3,4,6)
Fo

输出
BHU1-BHU5 上部 5 个子阵列井眼校正后的曲线(1,2,3,4,5)
FRY1 缺省为 6.0,独立子阵列数目
FRY2 缺省为 10.0,测量子阵列总数
FKN1 缺省为 8.0,背景电导率个数
ECCN 缺省为 20,偏心度离散点数
ECNU 缺省为 10.0,偏心块尺寸
FFG1 缺省 3.0,输入数据单位,=1,S/m;=2,mS/m;=3,Ω.m;=4,mΩ.m
FFG2 缺省 3.0,泥浆电阻率单位,=1,S/m;=2,mS/m;=3,Ω.m;=4,mΩ.m。
FFG3 缺省为 2.0,井径单位。=1,m; =2,inch; =3,foot。
处理
FFG4 缺省为 1.0,泥浆电阻率计算方式。=1,泥浆电阻率曲线;=2 ,根据井温计算
参数
泥浆电阻率。
FFG5 缺省为 2.0,温度单位(=1,为华氏度;=2,为摄氏度)
FFG6 缺省为 3.0,输入数据格式,三种,
=1,D1D2D3D4U5D6U4U3U2U1;
=2,D1D2D3D4D6U5U4U3U2U1;
=3,D1D2D3D4D6U1U2U3U4U5。
FFG7 缺省为 3.0,输出数据单位,
FBH1 缺省为 27.0,径向积分几何因子离散点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42

16.4.4.3 真分辨率聚焦

表 16-13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真分辨率聚焦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BHD1-BHD6 下部 5 个子阵列井眼校正后的曲线组(1,2,3,4,6)
BHU1-BHU5 上部 5 个子阵列井眼校正后的曲线组(1,2,3,4,5)
输入 EAD1-EAD6 下部第 6 个子阵列计算的背景电导率组(1,2,3,4,6)
EAU1-EAU5 上部 5 个子阵列计算的背景电导率组(1,2,3,4,5)

输出 TRF1-TRFX 代表 10-120in 的真分辨率聚焦曲线组(1,2,3,6,9,X)

缺省为 6.0,独立子阵列数目。

e
FRY1
FRY2 缺省为 10.0,测量子阵列总数。

id
FFG1 缺省为 3.0, 数据格式, 三种,
=1, D1D2D3D4U5D6U4U3U2U1;

Gu
=2,D1D2D3D4D6U5U4U3U2U1;
=3 ,D1D2D3D4D6U1U2U3U4U5
处 UNTI 缺省 3.0,输入数据单位,=1,S/m;=2,mS/m;=3,Ω.m;
理参数 =4,mΩ.m
r
se
.0
UNTO 缺省为 3.0,输出数据单位,=1,S/m;=2,mS/m;=3,Ω.m;
=4,mΩ.m
2
U

FFG2 缺省为 1.0,去尖峰校正。=1,校正;=0,不校正。


n
TM

io

FLV1 缺省为 2.0, 异常点上限约束。


rs

FLV2 缺省为 0.5, 异常点下限约束。


AD

FLV3 缺省为 0.005, 最小异常电导率。


e
V

16.4.4.4 分辨率匹配
LE

r
Fo

表 16-14 HRAI 型阵列感应处理-分辨率匹配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TRF1-TRFX 代表 10-120in 的真分辨率聚焦曲线组(1,2,3,6,9,X)
输入 EAD1-EAD6 下部 5 个子阵列计算的背景电导率组(1,2,3,4,6)
EAU1-EAU5 上部 5 个子阵列计算的背景电导率组(1,2,3,4,5)
VRO1-VROX1ft 的 10-120in 的曲线组(1,2,3,6,9,X)
输出 VRT1-VRTX 2ft 的 10-120in 的曲线组(1,2,3,6,9,X)
VRF1-VRFX 4ft 的 10-120in 的曲线组(1,2,3,6,9,X)
ARYN 缺省为 10.0,测量子阵列总数
FMIT 缺省为 0.005,最小异常电导率
FFG1 缺省为 1.0,去尖峰校正,=1,校正;=0,不校正
FFG2 缺省为 1.0,滤波校正。=1 滤波;=0 不滤波
处理参数 FGT1 缺省为 2.0,异常点上限约束
FINF 缺省为 1.0,避免虚假信息的信息因子
FLT1 缺省为 0.5,异常点下限约束
UNTI 缺省为 3.0,输入单位,=1,S/m;=2,mS/m;=3,Ω.m;=4,mΩ.m
UNTO 缺省为 3.0,输出单位,=1,S/m;=2,mS/m;=3,Ω.m;=4,mΩ.m

16.4.4.5 一维反演处理

User Guide For LEAD®


16.5 MIT 型阵列感应处理
243

与 HDIL 一致。

16.5 MIT 型阵列感应处理


16.5.1 模块构成
LEAD 平台上 MIT 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表 16-15 所示:

表 16-15 MIT 型国产阵列感应处理模块功能说明

仪器 模块名称 模块功能说明
预处理 对 MIT 原始资料进行单位转换、深度对齐等处理

e
井眼校正 对 MIT 资料进行井眼校正处理

id
MIT 真分辨率聚焦 对 MIT 资料进行趋肤校正、围岩校正和真分辨率聚焦处理
分辨率匹配 对 MIT 资料进行分辨率匹配处理

Gu
一维反演 包括一维三参数、四参数和五参数反演,计算地层真电阻
率、冲洗带电阻率及侵入半径参数

16.5.2 处理流程
r
se
MIT 型国产阵列感应处理处理流程如图 16-6 所示。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6-6 MIT 处理流程

16.5.3 如何完成 MIT 资料处理


点击【成像测井è阵列感应处理è文件è打开井】,设置井、仪器类型及相应的参数卡,运行 ,
完成 MIT 型阵列感应资料的处理解释。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 点击【成像测井è阵列感应处理è文件è打开井】,设置待处理的井及仪器类型,进入待
处理状态;

2) 按照 MIT 处理流程,依次设置属性条里各处理模块,将自动载入相应的绘图模板;根据处
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信息,合理地创建并生成参数卡,运行处理结果。

3) 依次按照第 2 步,完成 MIT 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44

e
id
Gu
图 16-7 MIT 处理实例

16.5.4 输入输出及参数设置
r
se
.0
以下给出了 MIT 各处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各种信息。可根据需要,合理地设置处理
参数卡。
2
U
n
TM

16.5.4.1 预处理
io

表 16-16 MIT 型国产阵列感应-预处理模块处理设置


rs
AD

名 称 说 明
e
V

输入 A6HR 6 号线圈测量高频实部信号
LE

A9HR 9 号线圈测量高频实部信号
Fo

A12HR 12 号线圈测量高频实部信号
A12MR 12 号线圈测量中频实部信号
A15HR 15 号线圈测量高频实部信号
A15MR 15 号线圈测量中频实部信号
A21MR 21 号线圈测量中频实部信号
A21LR 21 号线圈测量低频实部信号
A27MR 27 号线圈测量中频实部信号
A27LR 27 号线圈测量低频实部信号
A39MR 39 号线圈测量中频实部信号
A39LR 39 号线圈测量低频实部信号
A71MR 72 号线圈测量中频实部信号
A72LR 72 号线圈测量低频实部信号
A6HX 6 号线圈测量高频虚部信号
A9HX 9 号线圈测量高频虚部信号
A12HX 12 号线圈测量高频虚部信号
A12MX 12 号线圈测量中频虚部信号
A15HX 15 号线圈测量高频虚部信号
A15MX 15 号线圈测量中频虚部信号

User Guide For LEAD®


16.5 MIT 型阵列感应处理
245

名 称 说 明
A21MX 21 号线圈测量中频虚部信号
A21LX 21 号线圈测量低频虚部信号
A27MX 27 号线圈测量中频虚部信号
A27LX 27 号线圈测量低频虚部信号
A39MX 39 号线圈测量中频虚部信号
A39LX 39 号线圈测量低频虚部信号
A71MX 72 号线圈测量中频虚部信号
A72LX 72 号线圈测量低频虚部信号

e
A***_DC A***代表输入参数曲线名称,总共 28 个数据,输出 A***_DC
输出
为进行了深度偏移和单位转换后的测量信号

id
处理 输入曲线单位 测量信号的单位,缺省为 ms/m
参数 相位校正

Gu
仪器信号相位偏差校正, 缺省为 false,不进行处理

16.5.4.2 合成处理

r
表 16-17 MIT 型国产阵列感应-合成模块处理设置
se
.0
名 称 说 明
2
U

输 A*** 进行了预处理的测量信号,缺省为 A***_DC


n
TM


io

A***_EC 进行了井眼校正的处理信号
rs
AD

T10、T20 、T30、T60、 真分辨率聚焦曲线


e

T90
V

输 AO10、AO20 、 一英尺匹配曲线
LE

出 AO30、AO60、AO90
Fo

AT10、AT20 、AT30、 二英尺匹配曲线


AT60、AT90
AF10、AF20 、AF30、 四英尺匹配曲线
AF60、AF90
处 匹配结果异常检测 是否进行匹配曲线异常检测,以消除匹配异常信
理 号,缺省为 true
参 异常检测最大控制值 进行异常检测的截至值,缺省为 1.5
数 异常检测最小控制值 进行异常检测的截至值,缺省为 0.5
最小电导率控制值 电导率的最小值,如果计算结果小于当前值,直
接进行替换或者进行差值处理
匹配结果滤波 对匹配结果是否进行滤波处理,缺省为 true
井眼校正是否处理 是否进行井眼校正处理,缺省为 true
优化起始深度 进行自适应井眼校正的起始深度,如果处理井段
在优化深度范围内,就进行自适应优化校正
优化终止深度 进行自适应井眼校正的终止深度,如果处理井段
在优化深度范围内,就进行自适应优化校正
井径曲线 进行井眼校正的井径曲线,如果没有井径曲线,
必须输入钻头直径,单位英寸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46

名 称 说 明
钻头直径 钻头直径,只有在没有输入井径曲线的情况小有
效,缺省为 8.5,单位英寸
泥浆电导率曲线 进行井眼校正的泥浆电导率曲线,如果没有泥浆
电导率曲线,必须输入恒温层温度、恒温层泥浆
电导率和地温梯度参数
恒温层温度 恒温层温度,只有在没有输入泥浆电导率曲线的
情况下有效
恒温层泥浆电导率 恒温层泥浆电导率,只有在没有输入泥浆电导率
曲线的情况下有效

e
地温梯度 地温梯度,只有在没有输入泥浆电导率曲线的情

id
况下有效

Gu
16.5.4.3 反演处理

表 16-18 MIT 型国产阵列感应-反演模块处理设置

名 称 说 明
输 T**,AO**,AT**,AF**
r
合成处理的输出数据,T**为真分辨率聚焦曲线,AO**为一英尺匹配
se
.0
入 曲线,AT**为二英尺匹配曲线,AF**为四英尺匹配曲线
R,R1,R2 侵入半径,三参数输出为 R,四参数和五参数输出为 R1 和 R2
2
U

输 Rxo,Rxo1,Rxo2 冲洗带电阻率,三参数和四参数输出为 Rxo,五参数输出为 Rxo1 和


n
TM

io

出 Rxo2
地层真电阻率
rs

Rt
AD

起始深度 进行反演处理的起始深度
e
V

终止深度 进行反演处理的终止深度
LE

正演模型 可选项为:几何因子三参数、模式匹配法三参数、模式匹配法四参数
r
Fo

处 和模式匹配法五参数,其中二维几何因子模型计算速度很快,模式匹
理 配法速度稍慢,但是计算结果优于几何因子结果
参 反演所用曲线 可选项为:真分辨率聚焦、一英尺匹配曲线、二英尺匹配曲线和四英
数 尺匹配曲线,缺省选择二英尺曲线
自动分层曲线 进行纵向分层的特征曲线,缺省值为 AT30
并层系数 是否进行相邻层合并的控制参数,缺省为 0.05
并层斜率 是否进行相邻层合并的控制参数,缺省为 1.0

16.6 实例
16.6.1 设置仪器类型
在处理资料过程中,如果您是第一次处理,将弹出 仪器类型设置 ,供用户进行设置,如图 16-8
所示。用户可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合理地设置。设置完成后的信息将自动记录到数据的 CIF 文件里,
下次再处理时不用再设置。

User Guide For LEAD®


16.6 实例
247

图 16-8 仪器类型设置对话框

e
16.6.2 更改仪器类型

id
如果程序根本不处理或绘图中曲线根本显示不对,可能仪器类型设置有误。可通过工具条中
命令来修改仪器类型。点击 ,将弹出 仪器类型重设置 对话框;用户可重新设置仪器类型,程序

Gu
将自动载入新的模板。如图 16-9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16-9 仪器类型重设置对话框
e

16.6.3 HDIL 趋肤校正


V
LE

载入 HDIL 资料后,程序将自动载入缺省处理参数卡及绘图文档,并处于待处理的状态。HDIL
Fo

各模块处理方法接近,下面仅以 HDIL 趋肤校正处理为实例,操作步骤如下:

图 16-10 HDIL 资料趋肤校正处理结果实例

1) 点击设置属性条里的方法下拉框,选择 HDIL_趋肤校正模块,程序将自动载入趋肤校正模
板,处于待处理状态;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6 阵列感应处理
248

2) 合理地设置参数卡输入输出等信息。

3) 点击 ,程序将自动按照您设置的参数卡进行运行。运行中提示信息将在右边的输出条中
显示。

4) 当程序能顺利解包时,就代表处理已完成。请核实数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检查参数卡
等是否正确。HDIL 资料趋肤校正处理结果实例如图 16-10 所示。

16.6.4 HRAI 趋肤校正


载入 HRAI 资料后,程序将自动载入缺省处理参数卡及绘图文档,并处于待处理的状态。HRAI
各模块处理方法接近,下面仅以 HRAI 趋肤校正处理为实例,操作步骤如下:

e
1) 点击设置属性条里的方法下拉框,选择 HRAI_趋肤校正模块,程序将自动载入趋肤校正模

id
板,处于待处理状态;

Gu
2) 合理地设置参数卡输入输出等信息。

3) 点击 ,程序将自动按照您设置的参数卡进行运行。运行中提示信息将在右边的输出条中
显示。

r
se
4) 当程序能顺利解包时,就代表处理已完成。请核实数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检查参数卡

.0
等是否正确。HRAI 资料趋肤校正处理结果实例如图 16-11 所示。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6-11 HRAI 资料趋肤校正处理结果实例

16.6.5 MIT 预处理


载入 MIT 资料后,程序将自动载入 MIT 缺省处理参数卡及绘图文档,并处于待处理的状态。
MIT 各模块处理方法接近,下面仅以 MIT 预处理为实例,操作步骤如下:

1) 点击设置属性条里的方法下拉框,选择 MIT_预处理,程序将自动载入预处理模板,处于待
处理状态;

2) 合理地设置设置属性条里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等信息。

3) 点击 ,程序将自动按照您设置的参数卡进行运行。

User Guide For LEAD®


16.6 实例
249

4) 当程序能顺利解包时,就代表处理已完成。MIT 资料预处理实例如图 16-12 所示。

e
id
Gu
r
图 16-12 MIT 资料预处理结果实例
se
16.6.6 如何批量关闭处理窗口

.0
2
U

点击工具条里的 命令,可批量关闭处理窗口。
n
TM

16.6.7 井眼校正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io
rs
AD

在三种阵列感应仪器资料处理中,除井眼校正模块外,其它模块处理均可按实际数据情况采用
e

缺省处理参数,一般情况可不调整参数值。在进行实际资料处理时,处理参数卡中的参数设置可参
V

考实例井中的参数卡设置,注意不要复制实例井参数卡中的井名。
LE

r
Fo

在进行井眼校正处理时,可先采用缺省参数处理;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进行
精细处理。井眼校正基本处理原则是:使井眼校正输出结果在非渗透层位置重合,同时考虑处理结
果逼近现场快速处理结果。但现场快速处理井眼校正结果不一定十分合理,因此需要用户充分了解
储层特点情况下合理地调整参数进行处理。

HDIL 仪器井眼校正处理可调整 BCT1 和 BCT2 两个参数,如果结果不理想,可采用分段处理。


BCT1 和 BCT2 参数的意义可参考前面的详细说明。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17.1 综述
251

17. 核磁共振处理

17.1 综述
核磁共振处理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成像测井部分。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器能提供三类信息,即岩石孔隙中流体含量信息、流体特性信息、含流体
孔径信息等。可靠的总孔隙度测量和流体划分能力已使核磁共振成像测井成为地层评价的重要方法
之一,在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低阻油气层识别及评价、复杂岩性油气藏的评价。

e
核磁成像测井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中,目前的井眼核磁成像测井仪器包括斯仑贝谢公司的 CMR、

id
CMR Plus、MRX 仪器,阿特拉斯公司的 MRIL C、MREx 仪器,哈里伯顿公司的 MRIL C、MRIL Plus
仪器等。LEAD 平台上的核磁成像处理对象为 C 型核磁(MRIL-C、CMR)和 P 型核磁处理(MRIL-P

Gu
等),P 型核磁处理还在开发中。

17.2 方法原理

r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物理基础是利用氢原子核自身的磁性及其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通过测
se
量地层岩石孔隙流体中氢核的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幅度和弛豫速率,探测地层岩石孔隙结构和孔隙

.0
流体的有关信息。氢核弛豫信号的幅度与地层的孔隙度成正比,其弛豫速率或弛豫时间 T2 与孔隙大
2
U

小和流体流动特性有关。核磁测井与其它测井方法在孔隙度解释中的不同之处就是核磁测井能解释
n
TM

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孔隙度。对于新一代的核磁共振测井仪测井,还能解释出粘土束缚流体孔隙度。
io

另外,核磁测井基本不受到岩性的影响。
rs
AD

目前,核磁成像测井仪器主要用于:① 流体含量、孔隙度及饱和度计算;②划分流体类型;③
e
V

渗 透 率 估 算 ; ④ 孔 隙 结 构 及 孔 径 分 析 等 各 方 面 的 评 价 。
LE

r
Fo

图 17-1 给出了核磁测井和常规测井的响应特征对比。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7 核磁共振处理
252

e
id
Gu
图 17-1 核磁测井与常规测井的响应特征比较

17.3 C 型核磁测井资料处理
17.3.1 模块构成
r
se
LEAD 平台上开发出的 C 型核磁测井处理模块共有 5 个。各处理模块基本功能如表 17-1 所示。

.0
表 17-1 C 型核磁测井资料解编模块基本功能 2
U
n
TM

处理对象 模块名称 模块功能说明 图标


io

核磁滤波 对原始回波串进行滤波处理
rs
AD

核磁解谱 对滤波后的回波串进行 T2 解谱
e

C 型核 核磁 T2 解释 核磁标准谱解释
V

磁仪器 核磁差谱移谱利用核磁解谱结果进行差谱移谱处理
LE

r
Fo

核磁综合解释结合常规进行核磁综合解释

17.3.2 处理流程
按照图 17-2 处理流程所示完成 C 型核磁资料的处理解释。

C型核磁处理流图

C型核磁原始资料

格式解编

核磁T2解释
核磁滤波

核磁差谱移谱
核磁解谱
核磁综合解释

成果输出

图 17-2 核磁解处理流图

17.3.3 如何完成资料处理
① 点击成像测井下 C 型核磁成像处理程序,操作方法和常规测井处理的操作流程一致。

User Guide For LEAD®


17.3 C 型核磁测井资料处理
253

② 按照 C 型核磁处理流程,明确要完成的步骤;

③ 启动处理向导,依次运行核磁处理各处理模块;对每个处理模块,选取数据并载入相应的处
理模板;根据各处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信息,合理地创建并生成参数卡,运行处理结果。

④ 依次运行第 3 步每个模块,完成 C 型核磁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17.3.4 输入输出及参数设置
17.3.4.1 核磁滤波模块
本模块隐含输入为一个标准回波串,输出为滤波后的回波串。如果需要对多个回波串进行滤波
处理,请多次运行本模块。如表 17-2 所示。

e
id
表 17-2 核磁滤波模块曲线名说明

曲线名 说 明

Gu
输入 ECHO 标准回波串
输出 ECHOF 滤波后的标准回波串
IOFF 回波串起始点
NPT 回波串结束点
r
se
.0
CTRA 转换因子
处理 A1 滤波系数(滤波窗长),缺省为 5.
2
U

参数 A2 滤波系数,缺省为 2.5
n
TM

io

A3 滤波系数,缺省为 2.4
rs

A4 滤波系数,缺省为 5.
AD

CUR 截至点数,缺省为 200


e
V

ISWITCH 滤波方法选择标识, =1,为线性;=2,为对数


LE

17.3.4.2 核磁解谱处理
Fo

本模块隐含输入为一个滤波后的标准回波串,输出为标准回波串的 T2 解谱结果。如果,您需对
多个回波串进行解谱处理,请多次运行本模块。如表 17-3.所示。

表 17-3 核磁解谱模块曲线名说明

曲线名 说 明
输入 ECHOF 滤波后的标准回波串
输出 T2 标准 T2 谱
T2IRRV 标准 T2 谱残差曲线
NPT 回波串结束点
T2POINT 时间布点数
T2SAMPLE 采样点数
IOFF 回波串起始点
处理 T2MIN 起始时间布点范围
参数
T2MAX 结束时间布点范围
ISWITCH ISWITCH
TE 回波间隔
CS CS
A1 初始迭代系数,0.1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7 核磁共振处理
254

曲线名 说 明
A2 迭代增值,0.05
A3 收敛阀值,5.0
A4 最大迭代系数,30.0
SWICH1 解谱方法选择标识, =1,为线性;=2,为对数
SWICH2 解谱方法选择标识, =1,为普通;=2,为迭代
CUR 截至点数,缺省为 200
IFT2 T2 解谱方法标志,
=1,模平滑;
=2,曲率平滑;

e
=3,SVD。

id
17.3.4.3 核磁 T2 解谱

Gu
本模块隐含输入为 T2 标准谱,输出为根据标准谱计算得到的各种孔隙度和渗透率结果。如表
17-4 所示。

表 17-4 核磁 T2 解谱模块曲线名说明

r
se
名 称 说 明

.0
输入 T2 T2 标准谱
2
U

PHI 地层有效孔隙度
n
TM

FFI 自由流体体积
io

BVI 毛管束缚流体体积
rs
AD

SWIR 粘土束缚流体饱和度
e

K1 Coates 渗透率
V

输出
K2 SDR 渗透率
LE

r
Fo

K3 SDR 渗透率
K4 SDR 渗透率
T2C T2C
MI 孔径分布 1
BL 孔径分布 2
LI 孔径分布 3
TMID 孔径分布 4
LA 孔径分布 5
T2MIN 起始时间极小值
T2MAX 结束时间极大值
LSCALE 起始时间布点范围
RSCALE 结束时间布点范围
TE 回波间隔
T12R 转换因子
处理
T2CUT 可动流体截止值
参数
A1 Coates 渗透率系数
A2 SDR 渗透率系数
MIC 孔径分布 1 截止值
BLU 孔径分布 2 截止值
User Guide For LEAD®
17.4 问与答
255

名 称 说 明
LIT 孔径分布 3 截止值
MIDL 孔径分布 4 截止值
LAR 孔径分布 5 截止值

17.3.4.4 差谱移谱模块

表 17-5 差谱移谱模块曲线名说明

名称 说明
T2 短等待时间或短回波间隔 T2 谱

e
输入 T2RL 长等待时间 T2 谱
长回波间隔 T2 谱

id
T2EL
K2 SDR 渗透率

Gu
输出 DIFF 差分谱
MOVE 位移谱
LSCALE 起始时间布点范围

处理
RSCALE 结束时间布点范围
r
se
T2MAX T2 极大值

.0
参数 SHCT 泥质截止值
2
U

T2C 约束截止值
n
TM

本模块主要目的是根据核磁测井模式(如双 TE 或双 TW 模式),分别利用标准谱 T2、长等待时


io

间 T2 谱或长回波间隔 T2 谱,进行差谱移谱处理,处理结果可用于油气层的流体类型分析。如表 17-5


rs
AD

所示。
e
V

17.3.4.5 核磁综合解释
LE

利用 C 型核磁解释结果,结果常规测井资料,进行核磁综合解释,本部分内容可参考常规测井
Fo

处理。

17.4 问与答
下面实例讲解利用 LEAD 平台下的核磁测井处理程序完成 C 型核磁处理解释。

17.4.1 如何处理核磁仪器资料的类型
目前,LEAD 平台上仅能处理 MRIL-C、CMR-C 的 C 型核磁仪器资料,处理 P 型核磁资料正在
开发中。

17.4.2 如何启动核磁处理
C 型核磁和常规测井处理操作风格一致,按常规测井处理操作即可。

按 C 型处理模块流程结合需要,依次运行各模块,各处理模块输入输出有连贯性,模块运行有
次序要求。下面演示核磁滤波和核磁解谱模块的处理过程。

17.4.3 如何对回波串滤波
双击启动 C 型核磁成像处理,启动处理向导,选取核磁滤波模块。设置要处理的井名、绘图模
板及参数卡,程序就进入待处理状态。点击 设定处理参数卡的参数信息;设定完处理参数后,
点击 可运行。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7 核磁共振处理
256

e
图 17-3 C 型核磁滤波参数卡实例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7-4 C 型核磁滤波结果对比

分别对 ECHO 和 ECHOB 进行滤波处理,先设定滤波设定参数,将输入分别设置为 ECHO 和


ECHOB,输出则设定为 ECHOF 和 ECHOBF,点击运行,对两个回波串进行滤波,需要运行两次。
如图 17-3 所示实例中的参数卡,是对 ECHO 进行滤波,滤波后输出为 ECHOF。

C 型核磁滤波结果对比如图 17-4 所示。

17.4.4 如何对回波串进行解谱
解谱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滤波是一样。先对 ECHOF 进行解谱,再对 ECHOBF 进行解谱。C 型核
磁解谱参数卡如图 17-5 所示,输入回波串定向为 ECHOBF,解谱曲线定向为 T2RL。需多次运行。
C 型核磁解谱结果如图 17-6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17.4 问与答
257

e
图 17-5 C 型核磁解谱参数卡实例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7-6 C 型核磁解谱结果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18.1 综述
259

18. 地层倾角处理

18.1 综述
倾角测井处理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成像测井部分。

地层倾角测井主要用来测量岩层面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倾斜程度,其测井资料能反映单井构造
信息,有利于研究各种地质问题,是确定构造与沉积环境的重要测井手段之一。

e
随着现场对地质结构和钻井情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倾角测井在油田的应用也很多。LEAD 平台
上的倾角处理程序,能满足目前油田广泛使用的四臂及六臂倾角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id
18.2 方法原理

Gu
地层倾角测井原理是利用四臂极板或六臂极板系统,记录井斜、加速度及电阻率等测量信息;
通过电阻率曲线之间的相关对比,寻找曲线相邻的高程差;利用计算得到的高程差及其它信息进一
步地计算出地层产状参数,供用户进行其它分析。但四臂倾角和六臂倾角在处理原理上还存在一些
差异。
r
se
.0
四臂倾角仪器主要是通过四臂倾角仪器测量得到的四条微电阻率曲线进行相关对比,根据相关

2
函数的最大值确定出每两条曲线之间的高程差,四条曲线两两对比可得到 6 个高程差;利用高程差
U
n
可计算出这段地层的法向在仪器坐标系中的坐标,再利用井斜角、方位角和相对方位角等参数进行
TM

io

仪器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的坐标变换,求出法向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从而计算出地层的倾角和倾
rs

向。相关对比时,对比长度、探索长度、和步长这三个参数较重要,应特别注意。
AD

但对六臂分离测量的六臂倾角测井仪而言,则不能采用简单的、类似四臂倾角仪器采用的空间
V

旋转方法来实现产状参数的快速计算。具体方法是先根据每个极板对应的半径、方位、距参考点的
LE

高度以及通过曲线对比所确定的高程差来确定六个极板对应于层面上六个响应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
Fo

空间位置。由六个响应点到同一层面上最多可得 15 条视倾斜矢量(或视倾角)。由基本地质原理可
知:已知地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倾角可确定出地层的真倾角。根据这一原理,利用质量控制对
水平面上的权倾斜投影线进行检测,最后选取可靠的线确定地层的真倾角与方位。

18.3 功能介绍

18.3.1 倾角测井处理步骤
运行成像测井下倾角测井处理程序,本程序的操作方法和常规测井处理的操作流程一致;按照
倾角处理流程,如图 18-1 所示。明确要完成的步骤。处理流程如下:

① 倾角数据转换;

② 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需进行加速度校正。如需进行加速度校正,请选择电声成像处理链预处理
模块来完成四臂倾角、六臂倾角的加速度校正处理,本步为可选处理;

③ 运行倾角测井处理程序,点击【文件è处理向导】
,选取要进行哪一种倾角处理,选取数据
并载入相应的处理模板;根据各处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处理参数信息,合理地创建并生成参数卡,
运行处理结果,完成倾角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④ 倾角综合绘图图件输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8 地层倾角处理
260

e
id
Gu
图 18-1 倾角处理流程图

18.3.1.1 倾角测井加速度校正
通过电声&倾角测井处理流程链中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可完成倾角测井资料的加速度校正,本步
为可选处理。
r
se
.0
处理原理和电成像一致,基本原理是先利用 Z 轴加速度曲线(FCAZ)、累计时间曲线(ETIM)
2
U

求解真深度曲线,再利用真深度曲线对原始电阻率曲线进行重采样处理,完成加速度的校正处理。
n
TM

注意的是,只有当 Z 轴加速度、张力、累计时间三条曲线均存在时,才可对倾角电导率曲线作加速
io

度校正。可参考电声成像处理链预处理模块部分。
rs
AD

e
V
LE

r
Fo

图 18-2 四臂倾角加速度校正处理实例

图 18-2 为某井 SHDT 四臂倾角资料加速度校正处理前后曲线对比结果图。其中 FC1-FC4 为原


始倾角电阻率曲线,C_FC1-C_FC4 为加速度校正后的曲线。和加速度校正前相比,预处理后的曲线
更合理。

User Guide For LEAD®


18.3 功能介绍
261

18.3.1.2 倾角测井处理的技巧

(1). 处理前,请了解区块地质背景;

(2). 明确分析目标为沉积倾角还是构造倾角?

(3). 进行沉积倾角分析时,建议采用小对比窗长、大步长和大探索角,探索角数据可根据地区
沉积特点来设定。如采用以下参数:窗长为 0.2-1 米,步长等于或略小于窗长,探索角为 35 度;

(4). 进行构造倾角分析时,建议采用大对比窗长、小步长和小探索角,具体探索角可根据地区
特点来设定;如采用以下参数:窗长 1-3 米,步长为窗长的 1/n 如 1/4,探索角为 10 度,具体探索角
和根据地区特点来设定;

e
(5). 处理前,请注意井径数值和井径曲线单位是否匹配,井径单位参数必须设置准确。

id
18.3.2 四臂倾角资料处理

Gu
18.3.2.1 输入输出设置
四臂倾角共有 10 条输入曲线,15 条输出曲线。输入曲线包括极板曲线、方位曲线及加速度曲线
信息,其中 C13、C24 井径曲线单位隐含为英寸,四臂倾角处理输入定向设置如图 18-3 所示。输出

r
曲线包括产状曲线、高程差曲线等。在输入重定向和输出重定向页面中可直接完成曲线的输入输出
se
定向设置。四臂倾角处理输出定向设置如图 18-4 所示。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8-3 四臂倾角处理输入定向设置

图 18-4 四臂倾角处理输出定向设置

18.3.2.2 处理参数设置
四臂倾角处理参数可直接通过参数设定页面来进行设定。四臂倾角处理处理参数设置如图 18-5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8 地层倾角处理
262

所示。

e
id
图 18-5 四臂倾角处理处理参数设置

Gu
点击 运行按钮,将弹出各处理页面供用户进行相应设置,设定完成后程序将自动将设定参数保
存到参数卡,并调用方法模块进行处理。在可视化框架下,用户可不进行回放设置。

18.3.3 六臂倾角资料处理
r
se
18.3.3.1 输入输出设置

.0
2
六臂倾角共有 16 条输入曲线,9 条输出曲线。输入曲线包括极板曲线、方位曲线及加速度曲线
U

信息等,六臂倾角处理输入重定向设置页面如图 18-6 所示。输出曲线包括产状曲线、高程差曲线等。


n
TM

io

在输入重定向和输出重定向页面中可直接完成曲线的输入输出定向设置,六臂倾角处理输出重定向
rs

设置如图 18-7 所示。


AD

e
V
LE

r
Fo

图 18-6 六臂倾角处理输入定向设置

图 18-7 六臂倾角处理输出定向设置

User Guide For LEAD®


18.4 问与答
263

18.3.3.2 处理参数及其它设置
六臂倾角处理参数可直接通过处理参数设置页面设定,如图 18-8 所示。另外,可通过 倾角处
理模块 的数据设置页面设置处理井段范围,通过回放设置页面察看处理结果,如图 18-8、图 18-9
所示。

e
id
Gu
图 18-8 六臂倾角处理处理参数设置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8-9 六臂倾角处理处理回放设置

图 18-10 六臂倾角处理数据设置

18.4 问与答
如何利用倾角可视化程序完成倾角资料的处理见下面的实例。(例:四臂倾角井(Q5-36 井)

六臂倾角测井资料(DIP6)的测井数据。)

18.4.1 如何进行加速度校正
倾角测量结果受井况影响较大,当仪器在井下不规则运行较明显时需要做加速度校正。加速度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8 地层倾角处理
264

校正处理为可选处理,加速度校正处理效果在相关对比后有时不是很明显。

启动处理流程管理并载入地层倾角处理链,进行数据聚焦后启动预处理模块,模块将仪器类型
识别为 DIP4 或 DIP6。选择加速度选项,即可完成倾角的加速度校正处理。可参考处理流程管理的
链式处理使用方法。

18.4.2 如何进行四臂倾角处理
以 Q5-36 井为例,启动地层倾角处理程序来完成四臂倾角的处理解释。操作方法与常规测井处
理一致。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18-11 四臂倾角处理参数设置实例
rs
AD

启动【倾角测井处理è文件菜单è处理向导】,选择井、处理模板和参数卡后,程序将处于待处
e

理状态。点击 弹出 四臂倾角处理模块 对话框,如图 18-11 所示。设定相应参数,即可完成倾角处


V

理。如 Q5-36 井,隐含设定的处理参数是 45°探角、0.6 米基本窗长、2.4 米累计窗长、0.5 米处理


LE

步长,在设定参数时请保证累计窗长为基本窗长的 1-4 倍。四臂倾角处理结果实例如图 18-12 所示。


Fo

图 18-12 四臂倾角处理结果实例

18.4.3 如何进行构造倾角剔除
如果需在四臂倾角结果中将构造倾角剔除掉,在处理对话框中选中构造倾角剔除,点击…添加
区域构造文件到编辑框中,点击 开始计算。区域构造文件加入到参数卡文件中。如图 18-13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18.4 问与答
265

图 18-13 四臂倾角构造倾角剔除设置结果

e
区域构造文件有格式有特定要求,缺省格式如图 18-4 所示:每行包括三列数据,即深度、构造

id
倾角、构造倾向,中间用空格间隔开,见下图,代表的意义是:500 米以上的地层构造倾角和构造倾
向为 1°,500-1500 米的地层其构造倾角和倾向分别为 2°和 1°。

Gu
r
图 18-14 四臂倾角构造倾角剔除文件格式实例
se
18.4.4 如何进行六臂倾角处理

.0
2
六臂倾角操作方法和四臂相同,仅参数设置不同。六臂倾角处理实例如图 18-5 所示。在进行六
U
n
臂倾角处理时设置参数需注意的是:井径单位要设置正确;探索角、步长、窗长的选取要合适。另
TM

io

外,需了解背景地质信息,以保证计算结果合理、可靠。
rs
AD

e
V
LE

r
Fo

图 18-15 六臂倾角处理结果实例

18.4.5 如何进行 MCI 六臂倾角处理


MCI 仪器的倾角处理方法和上面一致。用户在处理中需要注意的是:

① 必须保证 MCI 仪器测量的六条电导率曲线(DB1-DB6 曲线)深度是否已对齐,如果因极


板展开导致的深度偏差没有自动进行对齐的话,用户可按照 MCI 仪器的结构参数将 DB2、DB4、DB6
三条曲线上移动 0.0875 米;如果慢道采集信息采样点没有和电扣曲线进行对齐,还应进行附加的深
度偏移。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8 地层倾角处理
266

② 处理时进行合理的输入输出定向。如下图所示。

e
id
图 18-16 MCI 仪器六臂倾角处理中输入定向设置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19.1 综述
267

第六部分 生产测井

19. 固井质量评价

19.1 综述

e
固井质量评价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生产测井部分。

id
声幅/变密度测井(CBL/VDL)是利用声波测量仪器测量并记录声波的首波幅度和声波全波列数
据的测井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套管井固井胶结质量的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声幅测井是指 3 英尺源

Gu
距声波探测器记录的套管波首波相对幅度值,它反映一界面的胶结质量;变密度测井是指 5 英尺源
距声波探测器记录的声波全波列数据,将其以变密度方式显示,可以反映一、二界面胶结质量和环
空胶结情况。

r
对声幅/变密度测井资料进行定量评价和解释,将显著提高固井质量评价速度和质量,消除由人
se
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定性解释的效率。这不仅是油田开发后期开发精细解释的要求,也是测井

.0
技术发展对固井资料评价方法的要求。
2
U
n
TM

固井质量评价程序能对声幅/变密度的现场测井资料进行定量评价,输出的曲线包括:一二界面
io

胶结指数、环空水泥胶结率、一二界面胶结结论等曲线。
rs
AD

19.2 方法原理
e
V

套管井中,声波由发射器出发,经泥浆、套管壁、水泥环和地层等不同介质,最终到达接收器。
根据在套管井中的传播路径不同,声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如图 19-1 所示:
LE

r
Fo

(1)套管波:即套管滑行波,主要反映套管与水泥环之间即第一界面的胶结状态。

(2)水泥环波:即水泥环中传播的声波,由于水泥环具有较多的微孔隙,因此声波在其中传播
时,衰减很快,一般接收不到。

(3)地层波:即沿地层传播的滑行纵波,主要反映地层与水泥环之间即第二界面的胶结状态。

(4)流体直达波:又称为泥浆波,由发射器直接在泥浆中传播直接到达接收器的声波,其特点
是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基本不变。

(5)伪瑞利波:沿井内流体和井壁界面传播的多次反射波,是一种界面波,速度频散很大,在
流体直达波前后到达。

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套管波能很好地反映一界面胶结状况,地层波能反映二界面胶结状
况,伪瑞利波能反映一、二界面的环隙状况。

固井质量要求套管与地层之间的环行空间全部为水泥充填,如果有一部分没有水泥或水泥没有
胶结,给油气水运动形成通道,这就称为窜槽。水泥窜槽会给油气井生产带来不良后果,水层中的
水会窜流到射开的油层,影响油层的产油量。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9 固井质量评价
268

水泥环 井眼流体

发射器

e
接收器

id
地层 套管

Gu
图 19-1 声波在下套管井筒中的传播

19.2.1 声波波形与固井质量关系

r
根据套管与地层之间水泥环胶结分布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类型,如图 19-2 所示。
se
19.2.1.1 自由套管

.0
对于完全无水泥胶结的自由套管,声波波形具有如下特征:
2
U
n
TM

1)套管波幅度最大,首波的到达时间在全波中很稳定;
io

2)波形有一致的频率,可根据波形的周期计算套管波的频率;
rs
AD

3)波形的包络线有高的振幅和能量;
V

4)波形持续时间较长;
LE

r
Fo

5)无地层波,泥浆波首波的到达时间很稳定。

19.2.1.2 一界面胶结良好、二界面胶结不好
当套管与水泥胶结良好,水泥与地层无胶结时,声波波形具有如下特征:

1)套管波幅度非常小;

2)套管波后有小的波动起伏-水泥波,通常能量太小,难以识别;

3)波形曲线中无地层波;

4)最后到达的是泥浆波,幅度很大。

19.2.1.3 部分胶结
当套管与水泥、水泥与地层部分胶结时,声波波形具有如下特征:

1)套管波幅度介于自由套管与一界面完全胶结的波形幅度之间;

2)后续波有地层波,但幅度并不高,到达的时间不固定,与地层速度有关。

当套管与水泥之间存在微裂隙环形空间时,测出的波形与部分胶结时的波形类似。

由于部分胶结会引起窜槽,而微裂隙不会造成流体窜流,因此有必要区分这两种情况。单纯从
波形上难以区分这两种情况,但从工程上可以通过套管加压测井解决。在套管加压条件下再进行一

User Guide For LEAD®


19.2 方法原理
269

次声幅测井,与未加压的曲线进行比较,如果套管波幅度变化不大或无变化,说明是部分胶结(或
窜槽);如果套管波幅度变小,说明存在微裂隙环形空间。

e
id
Gu
1.自由套管 2.一界面胶结好二界面胶结不好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3.部分胶结 4.一二界面胶结良好

图 19-2 声幅/变密度测井的几种典型情况

19.2.1.4 一、二界面都胶结良好

当套管与水泥、水泥与地层都胶结良好时,根据地层速度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

1)中、低速地层

由于套管、水泥、地层之间的声耦合很好,大部分能量传入地层中,剩下很少能量在套管中传
播。在波形上表现为:套管波幅度很小,地层波幅度大。

2)高速地层

当地层速度比套管速度高时,地层波的到达时间要早于套管波。在波形上表现为:先接收地层
纵波,其后是地层横波,套管波迭加在地层纵波上。

19.2.2 套管井中介质的声学参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9 固井质量评价
270

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这种差异,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波区分开来,从而
针对其性质的不同,评价固井质量。套管井中常见介质的声学参数如表 19-1 所示。

表 19-1 套管井中常见介质的声学参数

声速 时差 密度 声阻抗
介质
(米/秒) (微妙/米)(10 千克/米 ) (104 克/厘米 2 秒)
3 3

钢 5347 187 7.8 390


泥浆 1500-1700 620 1.0~1.5 15~30
水泥 2743~488 207~364 1.99
砂岩(Ф=10-20%)4910~3950 204~253 2.28~2.8 112

e
泥岩 1800 555.5 2.25 40.5

id
气 330 3000 0.0043

Gu
19.2.3 波形的定量计算

19.2.3.1 波形提取
由于全波中各成分波具有不同的频率范围,可通过滤波的方法从全波中提取各波成分。套管波

r
的频率范围在 17~24kHz 之间,地层波在 10~17kHz 之间,高频伪瑞利波频率在 25-30kHz 之间。
se
.0
采用合适的滤波方法,根据不同的滤波频率范围,可分别从波形中提取套管波、地层波和伪瑞利波。

19.2.3.2 套管波特征值的计算 2
U
n
TM

(1)一界面胶结指数
io

为了定量评价一界面固井质量,引入一界面胶结指数 BI1。胶结指数理论上等于水泥环中胶结部
rs
AD

分占其圆截面的比值。胶结指数有两种计算公式,分别介绍如下:
e
V

n 线性计算公式(相对胶结指数)
LE

r
Fo

A -A g
BI1 =1 -
A fp -A g

式中,A 为套管波幅度,Ag 为完全胶结段套管波幅度,Afp 为自由套管井段套管波幅度。

n 对数计算公式(胶结指数或胶结比)

log Afp -log A


BI1 =
log A fp -log A g

式中,A 为套管波幅度,Ag 为完全胶结段套管波幅度(建议取值大于 1.0),Afp 为自由套管井段套管


波幅度。

(2)环空水泥胶结率

2.33X 3 +2.98X 2 -
BR =- 1.65X +0.998

式中,X 为归一化的套管波幅度:

A -A g
X=
A fp -A g

(SY/T 6449-2000)
上面公式中的系数引自《固井质量检测仪器刻度及评价方法》 ,也可通过实验
确定。

User Guide For LEAD®


19.3 功能介绍
271

19.2.3.3 地层波特征值的计算

二界面胶结指数:

A
BI 2 =
A max

式中,A 为地层波首波均方根幅度,Amax 为完全胶结段地层波首波均方根幅度。

19.2.3.4 定量评价处理流程
定量评价处理流程如图 19-3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9-3 定量评价处理流程图

19.2.4 评价标准
一、二界面的固井质量评价标准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刻度,并结合本地区固井特点来确定,
目前常用参考标准如表 19-2 所示:

表 19-2 固井质量评价标准

一界面胶结指数 BI1
二界面胶结指数 BI2 结论
线性法 对数法
>0.8 >0.8 0.8~1 不窜槽
0.6~0.8 0.5~0.8 0.5~0.8 可能窜槽
<0.6 <0.5 <0.5 窜槽

19.3 功能介绍
固井质量评价程序界面如图 19-4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9 固井质量评价
272

e
id
图 19-4 固井质量评价界面

Gu
固井质量评价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中的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处理菜单主要包括参数卡的编辑、数据处理和统计固井结果等菜单项,如图 19-5 所示。

r
se
新 文 可 开 整 滤

.0
建 本 视 始 理 波
2
U

参 编 化 处 固 处
n
TM

数 辑 编 理 井 理
io

卡 辑 结
rs


AD

e
V
LE

r
Fo

图 19-5 处理菜单和处理工具栏

19.3.1 数据准备
(1)数据转换:将声放磁原始测井数据,由数据转换程序转换为本程序所使用的 CIF 格式。

(2)深度校正:运行深度校正程序,将声放磁测井数据与完井数据的深度对齐。

(3)数据编辑及波形滤波:对测井质量较差的数据,还要进行数据编辑和波形滤波处理。

(4)输入曲线的标准化:如果原始曲线名与本程序输入曲线名不一致,可调用数据编辑对测井
曲线进行改名或在参数卡中设置输入重定向。

19.3.2 打开井数据
【文件è打开井】或在工具栏中单击 ,加载井数据并调用缺省绘图模板显示数据。

19.3.3 数据处理
确定好处理参数后,点击【处理è开始处理】或在处理工具栏中点击 ,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

User Guide For LEAD®


19.3 功能介绍
273

19.3.4 处理结论的修改
对局部层段,通过调整处理参数仍然达不到满意效果的,可在测井成果图上对结论进行修改。
如图 19-6 所示。

选中要修改的对象,将鼠标移到对象的上下边界,可对结论的深度进行修改。

e
id
Gu
图 19-6 修改胶结结论的深度示意图

双击要修改的对象, 对象属性对话框 如图 19-7 所示。可在属性页中对深度和固井结论进行修


改,修改结束后按 确定或 应用。提示:所有的修改结束后,要对文档进行保存,当前的修改才能保
存到井数据中。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19-7 胶结结论修改对话框

19.3.5 整理固井结论
井数据处理结束后,如果用户对固井结论进行修改,可能会造成结论深度的相互重叠、相邻两
个或连续多个层段的结论一致而需要合并结论等,此时可点击【处理è整理固井结论】或在处理工
具栏中点击 ,进行整理合并。整理结束后,弹出 整理固井结论结束 提示信息。

19.3.6 变密度波形滤波处理
当变密度波形质量不好时,可对波形进行滤波处理。

处理参数包括滤波频率范围、波形的采样时间间隔、波形的起始记录时间、首波到达时间等。
如图 19-8 所示。波形的采样时间间隔和波形的起始记录时间为波形的固有参数,用户根据实际情况
输入。设置滤波频率范围可选择性地滤除低频或高频成分,剔除干扰。设置首波到达时间参数,可
将首波到达之前的波形值设为零。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9 固井质量评价
274

图 19-8 滤波处理对话框

e
调用方法:点击【处理è滤波处理】,处理结束后,弹出 滤波处理结束 提示信息。

id
19.3.7 测井曲线回放显示

Gu
19.3.7.1 波形曲线显示控制
波形曲线回放时,要根据波形的能量大小适当调整其显示参数,使波形显示或变密度显示能清
晰地反映水泥的胶结情况。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19-9 波形显示参数编辑对话框
Fo

由于每次测井时,波形的幅度及记录参数都不是固定的,因此在回放显示时需要经常调整波形
的显示参数,如图 19-9 所示,其中:

起点位置/终点位置:控制显示波形的长度和位置。

开始时间/时间间隔:控制刻度上的显示时间。

基线值/最大值:基线值和最大值的释义请参考图 19-10 所示。

最大幅度:指曲线的最大值映射到图中的对应值,此值越大图中对应的波形幅度就越大。

最 大
基线值

图 19-10 波形显示参数调整示意图

User Guide For LEAD®


19.4 处理参数
275

19.3.7.2 载入绘图模板
当程序第一次打开时,载入的是缺省模板(CBL.PTT)
。点击【文件è载入模板】可加载用户指
定的绘图模板。

19.3.7.3 保存为模板

对当前已经编辑好的绘图文档,有两个选择:

(1)保存为缺省绘图模板(CBL.PTT)
,这样当下次打开井数据时,将以当前的格式来显示数据;

(2)另存为绘图模板(文件名由用户自定义)

19.3.8 参数编辑

e
id
19.3.8.1 创建参数卡
当前井数据中不存在处理参数卡或想重新创建新的缺省参数卡(此操作将会覆盖原来已经存在

Gu
的参数卡)时,点击【处理è新建参数卡】或在处理工具栏中点击 。

19.3.8.2 编辑参数卡
如果当前井数据中的处理参数卡存在,可对参数卡进行文本编辑。点击【处理è参数编辑】或
r
se
在处理工具栏中点击 。

.0
19.3.8.3 可视化编辑参数卡
2
U

如果当前井数据中的处理参数卡存在,可对参数卡进行可视化编辑。点击【处理è可视化编辑】
n
TM

io

或在处理工具栏中点击 。
rs
AD

19.4 处理参数
e

19.4.1.1 输入曲线
V
LE

CBL/VDL 固井质量评价输入曲线如表 19-3 所示。


Fo

19.4.1.2 输出曲线

CBL/VDL 固井质量评价输出曲线如表 19-4 所示。

表 19-3 CBL/VDL 固井质量评价输入曲线

曲线名 说 明
CBL 套管波幅度
AC 裸眼井声波(纵波)时差
GR 自然伽马
VDL 变密度波形。如果此曲线不存在,将只计算一界面和环空胶结结论。

表 19-4 CBL/VDL 固井质量评价输出曲线

曲线名 说 明
BR 环空水泥胶结率
BR1 一界面胶结指数
BR2 二界面胶结指数
TWF 波形首波到达时间
TT 地层波首波到时曲线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19 固井质量评价
276

曲线名 说 明
EN2 地层波的相对能量曲线
SH 泥质含量
JL1 一界面胶结质量结论。其中:
=0,为胶结良好
=1,为胶结中等;
=2,为胶结差;
=3,为混浆带或自由套管
JL2 二界面胶结质量结论

e
19.4.1.3 处理参数

id
(1)、波形参数设置

表 19-5 固井质量评价波形参数

Gu
参数名 说明 单位缺省值
TIMEINTE 波形采样时间间隔 us 2
TIMEDELA波形采样起始时间
CASET0 套管波开窗起始时间 r us
us
0
350
se
.0
WIN_LEN 计算波形能量所用的开窗长度us 180
TM 地层波首波到达时间常数 2
us 180
U
n
TM

TTFG 声波时差曲线的类型。其中: -1
io

=-1,为纵波时差
rs

=1,为地层波首波到达时间
AD

STT0 泥浆波最早到达的时间 us 1250


e
V

(2)、胶结结论控制参数
LE

r
Fo

表 19-6 固井质量评价胶结结论控制参数

参数名 说明 单位 缺省值
GRMIN 自然伽马最小值(计算泥质含量) API 0
GRMAX 自然伽马最大值(计算泥质含量) API 100
SDEP_GOOD 二界面胶结良好井段的起始深度 米 0
EDEP_GOOD 二界面胶结良好井段的终止深度 米 0
FMNCASE 套管波幅度最小值 0
FMXCASE 套管波幅度最大值 100
FMNFORM 地层波相对能量的最小值 0
FMXFORM 地层波相对能量的最大值 1
BZ1MIN 一界面胶结差胶结指数上限 0.6
BZ1MAX 一界面胶结好胶结指数下限 0.8
BZ2MIN 二界面胶结差胶结指数上限 0.7
BZ2MAX 二界面胶结好胶结指数下限 0.9
FMINCASE 套管波频率最小值 KHz 19
FMAXCASE 套管波频率最大值 KHz 25
FMINFORM 地层波频率最小值 KHz 10
FMAXFORM 地层波频率最大值 KHz 15
MIN_DEPTH 输出胶结结论时最小厚度 米 0.5
User Guide For LEAD®
19.5 问与答
277

参数名 说明 单位 缺省值
DEPFLUID 水泥上返深度 米 0
A 环空水泥胶结率经验系数 A(3 次) -2.33
B 环空水泥胶结率经验系数 B(2 次) 2.98
C 环空水泥胶结率经验系数 C(1 次) -1.65
D 环空水泥胶结率经验系数 D(常数项) 0.998
DEP_HJ 混浆带顶界深度 米 0
BIFG 胶结指数计算方法选择(=0,线性法; 0
=1,对数法)

19.5 问与答

e
id
19.5.1 如何确定处理参数

Gu
根据原始测井资料的情况,确定处理参数:

(1)确定 5 英尺波形的时间采样间隔(TIMEINTE)、波形的采样起始时间(TIMEDELA)、套
管波开窗起始时间(CASET0)及时窗长度(WIN_LEN)、声幅曲线的最大最小值(FMNCASE、

r
FMXCASE)、地层波首波到达时间常数(TM)、求取泥质含量所用的自然伽马最大值和最小值
se
(GRMIN、GRMAX)。

.0
(2)确定全井段胶结最好的井段(包括起始深度 SDEP_GOOD 和终止深度 EDEP_GOOD)。
2
U
n
TM

(3)根据自由套管的位置,确定水泥返高的深度(DEPMUD)。
io

(4)试处理后,适当调整以下参数:
rs
AD

地层波首波到达时间常数(TM),使地层波到达时间与实际波形吻合;
V

根据结果调整地层波能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FMNFORM、FMXFORM)
,使二界面胶结指数反
LE

r
Fo

映胶结的真实情况。

(5)修改 MINDEPTH 参数,可调整胶结结论划分层的最小厚度,即低于 MINDEPTH 的小层


不划分出来。

(6)原则上全井段采用统一参数,对于处理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调整
处理参数。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78

第七部分 绘图输出

20. 综合绘图

20.1 综述

e
综合绘图是 LEAD 环境中最重要的成果输出工具,属于 LEAD 环境的成果输出部分,是支持各

id
种数据的多种图件显示方式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综合绘图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各种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录井资料、岩心分析资料等

Gu
测井信息都设计成图形对象,以图形方式进行显示,定义各图形对象的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
完成图形排列和制图。双击综合绘图可以启动该程序。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1 综合绘图程序界面

20.2 图件构成
测井曲线图主要由几个大的部分组成:图头,绘图,图尾。综合绘图程序界面如图 20-1 所示。

绘图道是测井图件的主体部分,主要功能是实现曲线及图像等不同测井或处理数据的可视化绘制。

图头和图尾主要用于显示作业信息,以及处理解释结论等信息,请参考测井图头编辑章节中详
细介绍。

20.2.1 绘图道
绘图道是放置各种绘图对象的容器,决定了绘图对象宽度、比例、排列等基本特征。绘图道的
排列方式与绘制比例等设置、曲线类型和绘制要求有密切关系。目前的行业标准中对此进行了相关
规定。

User Guide For LEAD®


20.2 图件构成
279

e
id
Gu
图 20-2 绘图对象关系图

r
绘图对象是实现各种数据绘制效果的基本元素,按照数据来源可分为:数据对象和注释对象两
se
大类。

.0
2
数据对象必须绘制在特定的绘图道中,并且与绘图道有相同的起始深度、终止深度、深度比例
U
n
TM

和横向比例,绘图道管理该道内所有数据对象的大小、位置和排列方式。
io

绘图道可以容纳其它绘图道作为子道对象,实现绘图道之间的多级嵌套。
rs
AD

20.2.2 图头图尾
e
V

图头主要用于显示测井时间、地点、井段、钻井液类型等相关作业信息。按照排列方向的不同
LE

又可分为横向和纵向图头,如图 20-3 所示。


Fo

图尾主要用于显示解释结论,处理参数等信息,如图 20-1 所示。

图 20-3 图头示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80

e
id
Gu
图 20-4 图尾示例

20.3 基本操作
r
se
20.3.1 添加对象

.0
20.3.1.1 工具栏操作 2
U
n
TM

常用工具条
io
rs
AD

新文件
打开文档
保存当前文件
从 导出到
载入模板
井管理
剪切复制
粘贴格式刷
链接父对象
撤消键入
重复键入
图像输出
打印预览
打印下 拉 菜 单 选 择 重新排列
显示标尺
列出帮助信息
e
XML

图形放大或缩
V

文件导入 ,
XML

小比例
LE


Fo

文件
SHIFT

支持多对象

对象工具条
点击对象工具条上的图标及下拉框,添加相应绘图对象。

解 取 岩取离 钻 地地 矢 井 杆 原 井 玫 频
释 心 性心散 井 质质 量 斜 状 柱 眼 瑰 率
结 图点 取 录分 图 方 图 面 柱 图 统
论 像 心 井层 位 展 面 计
剖 图 开 图 图
面 图

User Guide For LEAD®


20.3 基本操作
281

直矩圆椭箭手图颜
线形角圆头画像色
矩 矩线 标
形 形 注

e
道 深 曲 填 横 纵二 三 剖 变 微 微 微 微

id
度 线 充 向 向维 维 面 密 电 电 电 电
波 波成 成 图 度 成 交 矢 玫

Gu
形 形像 像 像 互 量 瑰

r
se
.0
滚动工具条
向 向 失 停 低 中 高
2
U

上 上 败 止 速 速 速
n
TM

滚 滚 停 滚 滚 滚 滚
io

动 动 止 动 动 动 动
rs
AD

显示工具条
e
V

分 窗
割 口
LE

r
Fo

视 分
窗 割

属性工具条

线条 线条宽度 线条属性 填充 填充颜色 色标 屏幕编辑

20.3.1.2 菜单操作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82

e
id
Gu
图 20-5 鼠标右键菜单

文档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上选择相应菜单项,如图 20-5 所示。

20.3.2 选中对象 r
se
.0
20.3.2.1 选中绘图道
2
U

点击绘图道的抬头位置可选中图例,如图 20-6 所示。选中的绘图道加深颜色。绘图道的正常和


n
TM

io

选中状态的图例位于程序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关内容)中,名称为 TRACKNORMAL.BMP
(道正常状态)和 TRACKSELECT.BMP(道选中状态)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6 绘图道选中状态

20.3.2.2 选中曲线对象
点击曲线对象的刻度头位置,显示红色定界框,表示该对象被选中。如图 20-7 所示。

图 20-7 曲线对象选中状态

20.3.2.3 选中注释对象

点击注释对象,显示红色定界框,表示该对象被选中。如图 20-8 所示。

图 20-8 注释对象选中状态

20.3.2.4 选中多个对象
User Guide For LEAD®
20.3 基本操作
283

按住 CTRL 键,点击鼠标左键,可以同时选中多个对象。如图 20-9 所示。

图 20-9 多个对象同时选中状态

20.3.3 属性修改

e
在页面空白处或选中对象后,点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如图 20-10 所示。

id
对象 属性对话框的左侧为所有对象的树形显示,包括在道名、曲线名等,如图 20-11 所示。右

Gu
侧为相应的文档属性或道属性对话框。在列表上拖放对象可以改变对象的排列位置和所属关系。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10 右键弹出菜单

图 20-11 对象列表

快速属性修改还可以通过直接选择属性工具条上的相应选项来实现。如图 20-12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84

图 20-12 属性工具条

e
id
20.3.4 显示控制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20-13 查看菜单
LE

20.3.4.1 分割视窗
Fo

视窗分割时,绘图道的刻度头和数据绘制部分是分开滚动的,方便数据的查看和定位。如图
20-14 所示。

图 20-14 分割视窗对比

20.3.4.2 屏幕滚动

在需要浏览较长的测井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自动滚动屏幕上的曲线。

User Guide For LEAD®


20.3 基本操作
285

20.3.5 打印设置
点击【文件è打印设置】,弹出 打印设置 对话框。如图 20-15 所示。

选择打印机(或绘图仪)名称(设置与系统的具体配置有关),完成纸张大小、打印方向等一般
设置,如图 20-16 所示。注意修改 属性 设置以便得到令人满意的图形输出。各种属性打对钩为选择
当前项,空白为不选,按需要选好各项后,点击确定按钮,保留选择状态。

e
id
Gu
r
图 20-15 打印设置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16 打印机设置

20.3.5.1 图头&图尾设置
选择打印时绘制在绘图文档前后的图头及图尾,其内容可以是图头编辑程序输出的存档文件
(*.LDH)(请参考“图头编辑”帮助文件),也可以是各种图像文件输出格式。

宽度自动伸缩对齐:将内容自动拉伸为绘图文档的页面宽度。

显示位置:绘制的位置(靠左、居中、靠右)

20.3.5.2 折叠线输出
为图像文档输出时绘制一个十字形的折叠线标记,以方便用户折叠绘制图件,用户可以根据提
供的标准线条宽度、线条高度和显示间隔折叠线设置值(分别为 1 厘米、0.5 厘米和 19 厘米)绘制
图件,也可以据实际需要自行修改。

开始位置:折叠线开始绘制的位置(绘图顶部、图头尾部、刻度头尾部)

20.3.5.3 打印抬头
绘图打印显示道对象和深度对象的抬头,如果抬头上有文本,文本也会被输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86

20.3.5.4 对称刻度头

在绘图文档打印的时候在对象的底部显示一个相同的刻度头信息。

20.3.6 图像输出
点击【文件è图像输出】或快捷工具图标 ,将当前激活文档输出为图像格式,弹出 保存为
图像文件 对话框。

默认图像输出目录为 LEAD 安装目录下的 TEMP 目录。如果您用鼠标选中了图形对象则输出当


前对象,选中多个对象(CTRL+鼠标)则输出多个对象,如果没有选择图形对象则默认输出整个绘
图文档,目前支持的图像输出格式如表 20-1 所示。

e
表 20-1 支持的图像输出格式

id
格式后缀名 格式说明

Gu
BMP WINDOWS BITMAP
GIF 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
JPG、JPEG JPEG FILE INTERCHANGE FORMAT
PNG
r
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
se
MNG、JNG、PNG MNG FILES

.0
TIF、TIFF TAGGED IMAGE FILE FORMAT
2
U

TGA TARGA FILE FORMAT


n
TM

PCX PC PAINTBRUSH
io

JBG JBG FILES


rs
AD

JB2 JPEG2000 FILE FORMAT WITH METADATA


e

JPC JPEG2000 FILE FORMAT


V

PGX PGX FILES


LE

r
Fo

PNM PNM FILES


RAS SUN RASTER FILES
CGM COMPUTER GRAPHIC METAFILES

20.4 文档属性
20.4.1 对象属性
文档对象属性如图 20-17 所示。

20.4.1.1 排列
水平自动对齐:设置文档中所有的道和深度在水平方向的自动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右对齐、
平均分配三种选择,如图 20-18、图 20-19、图 20-20 所示,请注意页面的空白位置。

User Guide For LEAD®


20.4 文档属性
287

e
id
图 20-17 文档对象属性

垂直对齐:设置文档中所有的道和深度的垂直方向对齐方式。

Gu
对齐到文档顶部:设置是否所有绘图道和深度的顶端一致。

头高度对齐:设置是否所有绘图道和深度的头高度一致。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20-18 左对齐排列
LE

r
Fo

图 20-19 右对齐排列

图 20-20 平均分配排列

20.4.1.2 数据标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88

图 20-21 数据标尺

数据标尺是在鼠标移动时,用于深度定位的辅助工具,显示该深度点所有测井数据值。快捷按
钮 。如图 20-21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图 20-22 数据文本显示
io
rs

鼠标松开后删除标尺:设置是否在鼠标松开后隐藏数据标尺。
AD

移动时显示数据:设置是否在鼠标移动时显示数据。
V

移动后隐藏数据显示框:设置鼠标在曲线上移动时是否显示隐藏数据 文本显示对话框 ,如图


LE

r
Fo

20-22 所示。

20.4.1.3 文档使用统一的深度信息

设置所有绘图道的起始深度、终止深度和深度比例为统一的深度。

20.4.1.4 设置所有对象属性
设置是否同时设置所有深度和绘图道的起始深度、终止深度、深度比例、水平比例和宽度属性。
对象属性的缺省值为第一个绘图道或者深度对象的属性值。

20.4.1.5 添加对象后显示属性对话框
设置是否在添加新对象后自动显示属性对话框。

20.4.1.6 绘制对象刻度头边框

设置是否在绘图对象的刻度头上绘制边框,如图 20-23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0.5 绘图对象
289

图 20-23 刻度头边框绘制效果

e
20.4.1.7 保存为缺省

id
设置将该设置页面中的所有内容保存为缺省属性值。

20.4.2 页面属性

Gu
文档页面属性如图 20-24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0-24 文档页面属性
V

20.4.2.1 页面边距
LE

r
Fo

左边空白、右边空白、顶端空白、底端空白:分别为绘图文档的左边、右边、顶端、底端设置
页面空白间隔,缺省全部为 10 个屏幕像素(屏幕分辨率 96 像素/英寸时,约为 2.54 毫米)。

20.4.2.2 页面尺寸

自动设置宽度:设置是否自动计算页面的宽度。

设置自动计算页面宽度后,当添加新的道或者深度的时候文档自动宽度增加,删除道或者深度
的时候文档的宽度自动减少。

自动设置高度:设置是否自动计算页面的高度。

设置自动计算页面高度后,当道或者深度的深度属性改变的时候,自动计算文档高度为容纳所
有道和深度的最小范围。

宽度:设置绘图文档的宽度。在不选择自动设置宽度时,该内容有效,单位为毫米。

高度:设置绘图文档的高度,在不选择自动设置高度时,该内容有效,单位为毫米。

20.5 绘图对象
绘图文档中可以添加各种图形对象。图形对象主要分为:道对象,深度对象,曲线对象和注释
对象等。所有绘图对象均在工具条中设置了快捷按钮。

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曲线对象划分如表 20-2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90

表 20-2 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划分曲线对象

曲线对象名称 曲线子对象名称 曲线对象名称 曲线子对象名称


道对象 矢量图对象
1.控制对象 深度对象 井斜方位图对象
曲线对象 杆状图对象
填充对象 5.倾角对象 圆柱面展开图对象
2.一维对象 特效曲线对象 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
标注点对象 方位频率图对象
横向波形对象 玫瑰图对象

e
纵向波形对象 离散对象

id
二维成像对象 6.离散对象 取心
3.二维对象 三维成像对象 线条

Gu
剖面图对象 矩形
变密度对象 椭圆
微电成像对象 圆角矩形
微电交互对象
r
7.注释对象 箭头矩形
se
4.电成像对象 微电矢量对象 手画线

.0
微电玫瑰图对象 颜色标注
2
U

微电沉积图对象 图像矩形
n
TM

io

异常检测图对象
rs

介绍对象属性时,为避免重复,对于已经叙述且意义明确的属性项将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AD

e
V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20.6 控制对象
291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25 绘图对象工具条

20.6 控制对象
绘图对象工具条如图 20-25 所示。

20.6.1 道对象
道对象绘图如图 20-26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92

e
id
图 20-26 绘图道

Gu
20.6.1.1 特征属性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0-27 绘图道-特征属性
V
LE

道的特征属性如图 20-27 所示。


Fo

n 显示名称

设置道或者深度道抬头上文本的显示名称,可以在抬头显示和打印名称。

n 深度

起始深度:设置道或者深度的起始深度,道的起始深度设置完成后,所有的数据子对象的起始
深度自动更新为同样的数值,默认单位为米。

终止深度:设置道或者深度的终止深度,道的起始深度设置完成后,所有的数据子对象的终止
深度自动更新为同样的数值,默认单位为米。

深度比例:设置道或者深度的深度比例,道的起始深度设置完成后,所有的数据子对象的深度
比例自动更新为同样的数值。

水平比例:设置道的水平比例,道的水平比例设置完成后,所有的数据子对象的水平比例自动
更新为同样的数值。

n 大小

宽度:设置道或者深度的显示宽度,默认单位为毫米。

抬头高度:设置道或者深度的显示抬头高度,默认单位为毫米。

User Guide For LEAD®


20.6 控制对象
293

n 风格

颜色:设置线条绘制的颜色值。

宽度:设置线条的绘制宽度,取值范围为 0~10 像素。

20.6.1.2 网格属性

道的网格属性如图 20-28 所示。

n 显示纵线

设置是否绘制并显示垂直方向刻度线。

e
n 显示横线

id
设置是否绘制并显示深度横向刻度线。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图 20-28 绘图道-网格属性
AD

n 刻度类型
V
LE

线性:设置纵向网格的刻度类型,表示纵向网格按照线性分布。
Fo

对数:设置纵向网格的刻度类型,表示纵向网格按照对数分布。

倾角:设置纵向网格的刻度类型,表示纵向网格按照倾角显示的规律分布。

刻度左值/刻度右值:纵向网格类型为“对数”刻度的时候有效,缺省为 1 和 100,刻度值不能
小于等于 0。

n 刻度线/深度线

细线/中线/粗线颜色:设置各种线型的绘制颜色。

细线/中线/粗线间隔:设置各种线型的绘制间隔。

细线/中线/粗线宽度:设置各种线型的绘制宽度。允许的宽度限制为 0~10 像素。选择线条宽度。

20.6.1.3 文本属性

道的文本属性如图 20-29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94

e
图 20-29 绘图道-文本属性

id
文本:设置当前绘图对象的修改文本类型。

Gu
字体类型:选择当前条例文本的字体。

字体大小:设置文本字体的大小。

r
水平对齐方式:设置文本的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居中、右对齐等三个选项。
se
.0
字体风格:设置文本显示的字体风格。有正常、倾斜、加粗和加粗倾斜等四个选项。

2
U

文本角度:正常、垂直向左、垂直向右,设置文本的显示方向,缺省为正常。
n
TM

io

前景颜色:设置文本的绘制颜色。
rs
AD

背景颜色:设置文本的背景颜色。
e
V

背景透明:设置文本是否以透明背景显示。
LE

显示边框:设置文本是否显示边框,边框宽度缺省为 2 像素。
Fo

文本剪切显示:设置文本是否仅在指定的矩形范围内显示。

注意:文本属性是绘图对象的公用属性之一,其它绘图对象的同类属性调整与此相似。

20.6.1.4 排列属性
道的排列属性如图 20-30 所示。

图 20-30 绘图道-排列属性

n 自动排列对齐

User Guide For LEAD®


20.6 控制对象
295

设置是否自动排列对齐道内所有数据对象。

n 纵向对象

水平排列:设置纵向对象水平排列方式,可以选择左边、右边或两边(拉伸排列)三个选项。

垂直排列:设置纵向对象垂直排列方式方向可以选择顶部对齐、底部对齐或两边拉伸对齐。

n 横向对象

水平排列:设置横向对象水平方向,可选择左边排列、右边排列或两边拉伸排列。

水平对齐:当横向对象不选择水平排列时,设置横向对象的水平对其方式,可选择左边、右边

e
或两边拉伸对象对齐。

id
垂直排列:设置横向对象垂直排列方式,可选择顶部、底部或两边拉伸排列。

Gu
垂直对齐:当横向对象不选择垂直排列时,设置垂直方向的对齐方式,可选择顶部、底部或两
边拉伸对齐。

n 子道对象

r
se
水平排列:设置子道对象的水平排列方式,可选择左边、右边和两边拉伸排列。

.0
垂直对齐:设置子道对象的垂直对齐方式,可选择顶部、底部和两边拉伸对齐。
2
U
n
20.6.2 深度对象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31 深度对象

20.6.2.1 特征属性
参见 20.6.1.1 道对象è特征属性。

20.6.2.2 刻度属性

深度对象-刻度属性如图 20-24 所示。

n 刻度线

细线/粗线颜色:设置各种线型的绘制颜色。

细线/粗线间隔:设置各种线型的绘制间隔。单位为米。

细线/粗线宽度:设置各种线型的绘制宽度。允许的宽度限制为 0~10 像素。单击 选择线条宽


度。

n 深度显示间隔

设置深度数值的显示间隔,单位为米,缺省为 5,数值不能小于或等于 0。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96

e
id
图 20-32 深度对象-刻度属性

Gu
n 相关联道

设置与当前深度关联的绘图道,设置关联后,绘图道与深度有相同的起始深度、终止深度和深
度比例。

n 深度显示为垂深 r
se
.0
设置显示深度与垂深曲线关联,此时刻度值从相应的垂深曲线中得到。用井名和垂深曲线进行
2
U

选择。
n
TM

io

n 深度头显示文本
rs
AD

设置显示在深度头区的文字内容。
e

20.7 一维对象
V
LE

20.7.1 曲线对象
Fo

图 20-33 曲线对象

20.7.1.1 数据属性

曲线对象-数据属性如图 20-34 所示。

n 井名

设置曲线对象的井数据源,与绘图文档的井列表一致。

n 曲线

从当前井中选择曲线数据源。选择属性随曲线变化后,当曲线名列表更改后,曲线的显示名称、
标识、单位、左/右刻度值、刻度、曲线类型等内容随之更新。

n 显示名称

User Guide For LEAD®


20.7 一维对象
297

用来显示在标题区的汉字和字符,是数据对象的显示名称。选择属性随曲线变化后,自动从缺
省曲线定义文件中搜索相应内容。

e
id
Gu
图 20-34 曲线对象-数据属性

缺省的曲线定义文件位于 LEAD 的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关内容)中,名称为


ALIASUNITDEF.INI,该文件中定义了一些曲线的缺省值。如图 20-35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图 20-35 曲线对象-缺省曲线定义
AD

n 标识
V

曲线对象在文档中的唯一标识。作为对象属性索引和对象树的名称。
LE

r
Fo

n 单位

数据对象的单位。选择属性随曲线变化后,自动从缺省曲线定义文件中搜索相应内容。

n 左刻度值

数据对象的左刻度值。选择属性随曲线变化后,自动从缺省曲线定义文件中搜索相应内容。

n 右刻度值

数据对象的右刻度值。选择属性随曲线变化后,自动从缺省曲线定义文件中搜索相应内容。

n 刻度类型

数据的刻度类型为线性或和对数。选择属性随曲线变化后,自动从缺省曲线定义文件中搜索相
应内容。

n 第二比例

设置曲线对象第二比例尺。第二比例用来处理曲线超界,其取值的意义为:

m =0,截断超界曲线,超界时以左右刻度值替代;

m <0,不处理超界,在边界外显示曲线;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298

m >0,对曲线进行折返处理,其值代表每超一次后的比例放大倍数,如原始比例为 0-10,
第二比例系数为 2,则第二比例刻度分别为:10-30,30-70,或-20-0,-60-20,其余以此
类推。

n 曲线类型

设置曲线对象和前一个曲线对象的关系。曲线前后关系根据排列方法确定。曲线对象的值分别
为:

正常:曲线对象与前一个曲线对象没有任何关系。

和曲线:曲线对象的值是与前一个曲线对象值的和,如前一个曲线对象也是和类型,则继续加

e
前曲线。

id
差曲线:曲线对象的值是与前一个曲线对象值的差,如前一个曲线对象也是差类型,则继续减
前曲线。

Gu
绝对值:曲线对象数据取绝对值。

n 使用截至值

r
se
左/右截至值:设定曲线绘制时的左右截止值,超出截止值的数据将自动用截止值代替。

.0
n 绘制曲线选取项
2
U
n
TM

能够绘制曲线:设置是否能够在屏幕上以“所见即所得”方式进行数据修改。
io

选择能够绘制曲线后,曲线将加粗的红色实线方式显示,当鼠标移动至曲线上时,显示笔型光
rs
AD

标,此时拖动鼠标可以修改曲线在对应深度的数值。
e
V
LE

r
Fo

图 20-36 曲线对象-屏幕编辑

直接保存修改的数据:用鼠标编辑数据后,修改的数据自动进行保存。

询问:在保存数据前显示提示信息,确定后将保存修改后的数据。

图 20-37 曲线对象-数据修改提示框

20.7.1.2 线型属性
曲线对象-线型属性如图 20-38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0.7 一维对象
299

e
id
图 20-38 曲线对象-线型属性

线型项:选择当前绘图对象的线型绘制类型。

Gu
风格:当前线条的风格类型,线型风格定义文件位于程序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关内
容)中,名称为 LINETYPE.INI。

颜色:线条绘制的颜色值。
r
se
.0
宽度:线条的绘制宽度,取值范围为 0-10 像素。

2
U

预览:对选择的线型项预览显示。
n
TM

io

n 自定义风格
rs
AD

显示/关闭自定义线型:用户可修改系统提供的线型定义文件内容。
e

载入定义文件:载入自定义线型文件。
V
LE

保存定义文件:保存自定义线型文件。
Fo

注意:线型属性是绘图对象的公用属性之一,其它绘图对象的同类属性调整与此相似。

20.7.2 填充对象
填充对象示例如图 20-39 所示。填充对象的填充属性页面如图 20-40 所示。

n 填充项

上移/下移:移动填充的先后顺序,分别将当前填充移动到前/后一个位置。

增加:将当前列出来的填充属性组合成新的填充子对象并增加到填充列表中。

删除:从填充项列表中删除当前填充项。

n 项 1/项 2

曲线:设置填充以曲线值为基值。

井名/曲线:选择要调用的井/曲线名。

基线:设置填充以确定数值为基值。

定值:相对于当前填充项对象宽度的位置。0%对应左边界,100%对应右边界。

左刻度值/右刻度值:设置填充曲线的左/右刻度值。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00

刻度类型:设置填充曲线为对数或者线性刻度类型。

e
图 20-39 填充对象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0-40 填充对象-填充属性
e

n 式样
V
LE

设置填充样式,缺省样式为岩性库图例,岩性库图例文件位于 LEAD 绘图符号目录(参见安装


Fo

卸载部分相关内容)中,名称为 LITHx.BMP(x 为数字)。

n 项 1 相对于项 2 的位置

项 1 相对于项 2 的位置在左边、右边或两边。只有填充项 1 相对于填充项 2 指定的位置的条件


下才填充。

n 填充绘制选项

头横向绘制:存在多个填充时,设置填充项的刻度头部分是否横向排列绘制。如图 20-41 所示。

累计填充:存在多个填充的累计填充形式,与曲线类型的和曲线类似。

如果当前填充对象有多个填充项,第一个填充实现左边界到第一个填充项的“项 2”>“曲线”

第二个填充项实现填充的左边为第一个填充项的“项 2”>“曲线”
,右边为当前填充项的“项 2”>
“曲线”和第一个填充项“项 2”>“曲线”的数据和,依此类推,最后一个填充项实现填充的左边
为前面所有填充项的“项 2”>“曲线”总和,右边为前面所有填充项总和加上当前填充项的“项 2”
>“曲线”

User Guide For LEAD®


20.7 一维对象
301

图 20-41 横向绘制

e
id
Gu
r
se
.0
图 20-42 道格线穿透
2
U

道格线穿透:设置所在道的格线是否穿透此填充项。如图 20-42 所示。


n
TM

io

20.7.3 特效曲线对象
rs
AD

特效曲线对象如图 20-43 所示。特效曲线对象的数据属性如图 20-44 所示。


e
V
LE

r
Fo

图 20-43 特效曲线对象

n 绘制选项

彩色填充:设置以颜色填充方式绘制曲线。通过颜色级别、反相显示、色标类型控制绘制效果。
如图 20-45 所示。

折线:设置曲线绘制时,数据点之间点连接方式为折线方式(正常为直线方式)。如图 20-46 所
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02

e
id
图 20-44 特效曲线对象-数据属性

Gu
r
se
.0
2
U

图 20-45 特效曲线对象-颜色填充绘制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46 特效曲线对象-折线绘制

数字:设置绘制曲线数值,通过显示间隔、横向位置随刻度改变控制绘制效果。如图 20-47 所
示。

图 20-47 特效曲线对象-数字绘制

固井填充:设置以固井评价结论方式绘制曲线,返高控制泥岩段,通过绘制边界线、填充类型
(黑白或彩色)控制绘制效果。曲线值低于左边界时显示为“胶结良好”,高于右边界时显示为“未
胶结”,处于左右边界中间时显示为“部分胶结”。如图 20-48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0.7 一维对象
303

图 20-48 特效曲线对象-固井填充绘制

20.7.4 标注点对象

e
标注点对象示例如图 20-49 所示。标注点对象的数据属性面面设置如图 20-50 所示。

id
Gu
r
se
.0
图 20-49 标注点对象 2
U
n
TM

n 连线属性
io
rs

显示类型:设置绘制线的样式,选项包括:左边、右边、两边、不显示。
AD

刻度值:绘制连线时,设置与数据点连线相关的刻度值。如设置显示类型为左边,且刻度值为
V

200,则从数据点向左连线至刻度 200,且忽略不满足此条件的数据点。
LE

r
Fo

n 点半径

设置绘制标注点点半径的大小,以像素为单位。

n 点形状

设置绘制标注点的形状,标注点图例配置文件位于 LEAD 绘图符号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


关内容)中,名称为 POINT.INI。

图 20-50 标注点对象-数据属性

n 深度归位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04

设置是否能够在屏幕上以“所见即所得”方式进行数据修改。

能够深度归位:选择能够深度归位后,曲线将加粗的红色实线方式显示,当鼠标移动至曲线上
时,显示笔型光标,此时拖动鼠标可以修改曲线在对应深度的数值。

直接保存修改的数据:用鼠标编辑数据后,修改的数据自动进行保存。

询问:在保存数据前显示提示信息,确定后将保存修改后的数据。

20.8 二维对象
20.8.1 横向波形对象

e
二维对象的横向波形对象示例如图 20-51 所示。横向波形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52 所示。

id
波形间隔:设置波形绘制的间隔,绘制效果的深度间隔=绘制间隔×波形深度采样间隔。

Gu
起点位置:设置波形的起始点位置。

r
se
.0
2
U
n
TM

io

图 20-51 横向波形对象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52 横向波形对象-数据属性

终点位置:设置波形的结束点位置。

基线值:设置波形填充的填充基值。

最大幅度:设置波形的最大测井值。

最大值:设置波形最大测井值对应的幅度(像素单位)

填充颜色:设置波形的填充颜色,仅在正半周填充和负半周填充时有效。

n 类型

设置波形曲线的波形类型。

User Guide For LEAD®


20.8 二维对象
305

普通:仅以波形方式绘制。

正半周填充:绘制波形曲线,并用指定颜色填充波形曲线的正半周。

负半周填充:绘制波形曲线,并用指定颜色填充波形曲线的负半周。

20.8.2 纵向波形对象
纵向波形对象示例如图 20-53 所示。纵向波形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54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图 20-53 纵向波形对象
n
TM

io

左边空/右边空:在选择自动按照等间隔平均分布时,设置绘图道的左边和右边预留的空白宽度。
rs

其取值范围相对于道对象的宽度百分数,数值不能为负,两个数值之和不能大于 100。
AD

点间隔:设置相邻两条绘制曲线的间隔点数。
V

n
LE

单维曲线分布
r
Fo

采用同一宽度刻度:所有绘制曲线均采用与绘图道一致的左右边界。如图 20-55 所示。

自动按照等间隔分布:曲线按照起始点-终止点号,从左至右顺序排列,单个曲线宽度=(绘
图道道宽度-左空白-右空白)/总绘制曲线条数。

图 20-54 纵向波形对象-数据属性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06

图 20-55 单维曲线分布

e
id
Gu
r
se
.0
图 20-56 曲线颜色渐进显示
2
U

曲线颜色渐进显示:设置颜色级别,以色标方式绘制不同曲线的颜色。如图 20-56 所示。


n
TM

io

20.8.3 二维成像对象
rs
AD

二维成像对象示例如图 20-57 所示。二维成像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58 所示。


e
V

显示间隔:设置绘制成像点的纵向间隔。
LE

r
Fo

显示幅度:设置成像点的绘制高度(像素单位)

图 20-57 二维成像对象

User Guide For LEAD®


20.8 二维对象
307

图 20-58 二维成像对象-数据属性

按水平比例显示:设置按照井眼直径大小,将成像图的宽度比例与深度比例一致,此选项将影
响绘图道的宽度。

成像对称显示:设置成像图按照绘图道的垂直中线对称绘制,各选项控制最终显示效果。如图
20-59 所示。

e
id
Gu
r
se
图 20-59 成像对称显示

.0
n 色标
2
U
n
TM

设置成像图的色标。色标配置文件位于程序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关内容)中,名称
io

为 COLORLEVEL.INI。
rs
AD

20.8.4 三维成像对象
e
V

三维成像对象示例如图 20-60 所示。三维成像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58 所示。


LE

r
Fo

图 20-60 三维成像对象

三维绘制时,二维数据点按照周向 360°排列方式绘制,设总数据点数为 N,则前 N/2 个数据代


表 0~180°,后 N/2 个数据代表 180~360°。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08

e
id
图 20-61 三维成像对象-数据属性

绘制角度:设置绘图道左侧对应点数据点角度。

Gu
绘制视角:设置三维成像的绘制视角。

空白宽度:设置在绘图道左右保留的空白区域宽度(像素单位)

n 光亮效果
r
se
.0
光亮幅度:设置三维成像的光亮幅度。幅度越大,成像图正面中间位置的光线效果越强,取值
2
U

范围为 0~90。
n
TM

io

光度等级:设置三维成像的光亮等级。等级越大,亮度越强,取值范围-4~4。
rs
AD

n 显示半径
e

设置是否以半径方式显示立体效果。不显示半径时,为圆柱体效果。如图 20-62 所示。


V
LE

半径名称:设置半径曲线名称。可以是二维曲线,也可以是三维曲线。如果是二维曲线,某个
Fo

深度点的半径就是原来的显示半径乘上当前深度的半径值在刻度值的比例,是一个定值。如果是三
维曲线,某个深度的某个方位的半径都可能不一样,与阵列曲线的数值有关。

半径左值/半径右值:设置半径曲线的左右刻度值。

半径单位:设置显示在刻度头上的半径单位名称。

图 20-62 显示半径

20.8.5 剖面图对象

User Guide For LEAD®


20.8 二维对象
309

剖面图对象示例如图 20-63 所示。剖面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64 所示。

图 20-63 剖面图对象

e
id
Gu
r
se
.0
图 20-64 剖面图对象-数据属性
2
U
n
TM

剖面图绘制时,数据点排列方式与三维成像图类似,相当于三维成像图的俯视效果。
io

半径比例:设置剖面图绘制的最大半径相对于绘图道半宽的比例。
rs
AD

深度颜色:设置深度文字的颜色。
V

显示深度:设置是否在剖面图上显示当前深度值。
LE

r
Fo

20.8.6 变密度对象
变密度对象示例如图 20-65 所示。变密度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66 所示。

图 20-65 变密度对象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10

图 20-66 变密度对象-数据属性

基线值:设置变密度数据的绘制基线值。

开始时间:设置变密度数据绘制的开始时间。

时间间隔:设置变密度数据绘制的时间间隔。

波形颜色:设置变密度图的填充颜色。

20.9 微电对象
20.9.1 微电成像对象

e
微电成像对象示例如图 20-67 所示。微电成像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68 所示。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20-67 微电成像对象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68 微电成像对象-数据属性

滤波:设置图像绘制时的滤波器类型。如图 20-69 所示。

图像滤波:设置图像绘制时的滤波器类型。N 值用于设置滤波器的平滑参数。如图 20-69 所示。

图像二值化:用设置的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并以色标左右两个端点的颜色进行显示。如图
20-69 所示。

n 显示方式

设置图像绘制的显示方式。如图 20-70 所示。

显示原始数据:只按照电扣数据绘制扫描图像。

User Guide For LEAD®


20.9 微电对象
311

带方位显示: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方位曲线绘制图像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带校正参数显示:在带方位显示基础上,根据井眼变化曲线绘制图像点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能
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图像的井眼覆盖率。

e
id
Gu
图 20-69 微电成像对象-滤波方式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20-70 微电成像对象-显示方式
r
Fo

20.9.2 微电交互对象
微电交互对象示例如图 20-71 所示。微电交互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72 所示。

图 20-71 微电交互对象

n 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类型曲线

每个微电交互对象数据具有四种数据属性曲线,即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和类型曲线。
选择相应的四种数据属性曲线文件名(注意:交互对象存储深度间距要一致)。

注:如果曲线不存在,可启动数据编辑程序手工生成曲线。曲线采样间隔必须一致,以保证交
互解释时数据能较好地进行操作和解释。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12

为方便起见,建议您采用类似以下形式来进行存储。

IDANG1, IDIR1, IGRAD1, ITYPE /*1 组曲线;*/

IDANG2, IDIR2, IGRAD2, ITYPE /*2 组曲线;*/

...

IDANG10, IDIR10, IGRAD10, ITYPE /*10 组曲线;*/

e
id
Gu
r
图 20-72 微电交互对象-数据属性
se
线条宽度:设置正弦曲线的绘制宽度,缺省为 2 像素,取值范围为 0~10 像素。

.0
质量控制:设置数据显示的质量截止值,缺省为 60,取值范围为 0~100。 2
U
n
TM

允许子对象操作:设置是否允许通过鼠标进行对象拖动操作,使交互图形对象处于可编辑状态,
io

即可对交互对象进行移动、修改等操作。
rs
AD

n 拖动对象选项
e
V

将原始对象移动到新位置:每次拖动表示移动操作。
LE

r
Fo

将原始对象复制到新位置:每次拖动表示复制操作。

出现询问对话框:每次拖动完成出现询问对话框,要求用户选择移动、复制或者撤销。

20.9.3 微电矢量对象
微电矢量对象的示例如图 20-73 所示。微电矢量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74 所示。

图 20-73 微电矢量对象

微电矢量对象可分为分类五类:层理、断层、阻性裂缝、导性裂缝和未定对象,每一种对象均
对应一种线型颜色。定义文件位于程序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关内容)中,名称为
DIPCOLORPATTERN.INI。

User Guide For LEAD®


20.9 微电对象
313

m 层理-----------蓝色

m 断层-----------绿色

m 阻性裂缝-------灰色

m 导性裂缝-------红色

m 未定对象-------黑色

e
id
Gu
r
se
图 20-74 微电矢量对象-数据属性

.0
左/右刻度值:设置刻度方位的刻度左/右值。
2
U
n
TM

园半径:设置蝌蚪头部圆点半径。缺省半径值为 5 像素。
io

园线条宽:设置蝌蚪头部圆点线宽。缺省线宽值为 1 像素。
rs
AD

尾长度:设置蝌蚪尾部线长度,缺省长度为 15 像素。
e
V

尾线条宽:设置蝌蚪尾部线线宽,缺省线宽值为 1 像素。
LE

r
Fo

20.9.4 微电玫瑰图对象
微电玫瑰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75 所示。微电玫瑰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76 所示。

图 20-75 微电玫瑰图对象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14

e
id
图 20-76 微电玫瑰图对象-数据属性

n 最小倾角/最大倾角

Gu
设置刻度倾角曲线的最小/最大刻度值。一般取值为 0~90。

n 玫瑰图深度

定义玫瑰图的深度信息,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修改定制。
r
se
.0
深度生成:生成指定深度间隔的玫瑰图。
2
U

深度间隔:深度生成的深度间隔设置。
n
TM

io

n 显示类型
rs
AD

选择玫瑰图统计类型。
e
V

20.9.5 微电沉积图对象
LE

r
Fo

微电沉积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77 所示。微电沉积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78 所示。

图 20-77 微电沉积图对象

n 曲线

设置沉积图的曲线名。如果该曲线名不在,系统会为您自动创建,例如,图例中的 DES 曲线作


为一个沉积图对象,可设置沉积对象曲线在道里的显示名称和标识的名称。

n 沉积子对象

为沉积图曲线增加子对象的索引,可点击增加和删除修改子对象。

User Guide For LEAD®


20.9 微电对象
315

e
id
图 20-78 微电沉积图对象-数据属性

起始深度/终止深度:

Gu
可以手工修改沉积图对象在道内的起始深度与终止深度,或在的道内点击鼠标右键,如图 20-79
所示。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增加和删除选项,用鼠标拖动可以改变该子对象的起始深度与终止深度。

r
se
.0
2
U
n
TM

io

图 20-79 微电沉积图对象-右键菜单
rs
AD

n 显示比例设置
e
V

显示图像宽度比例:设置沉积子对象图像在沉积对象道内所占的宽度比例。
LE

r
Fo

显示序号宽度比例:设置沉积子对象索引序号在沉积对象道内所占的宽度比例。

显示注释宽度比例:设置沉积子对象注释在沉积对象道内所占的宽度比例。

所有对象使用同样比例:设置沉积子对象索引序号在沉积对象道内是否按同一宽度比例显示。

n 绘制边框

为道内沉积子对象的图像绘制边框。

n 左边空白

设置沉积子对象距离道左边空白的比例。

20.9.6 异常检测图对象
异常检测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80 所示。异常检测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81 所示。

n 异常幅度刻度

设置异常幅度刻度的最小截止值、最大截止值、和最大值幅度。主要用于地层倾角电阻率的异
常检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16

图 20-80 异常检测图对象

e
id
Gu
r
图 20-81 异常检测图对象-数据属性
se
20.10 倾角对象

.0
20.10.1 矢量图对象 2
U
n
TM

矢量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82 所示。矢量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83 所示。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82 矢量图对象

图 20-83 矢量图对象-数据属性

n 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

设置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名称。

User Guide For LEAD®


20.10 倾角对象
317

n 颜色

设置蝌蚪头部圆点颜色。缺省颜色为黑色。

n 质量控制

数据显示的质量截止值,缺省为 60,取值范围为 0~100。

n 左刻度值

用来刻度方位的刻度左值。

n 右刻度值

e
用来刻度方位的刻度右值。

id
n 园半径

Gu
设置蝌蚪头部圆点半径。缺省半径值为 5 像素。

n 园线条宽

设置蝌蚪头部圆点线宽。缺省线宽值为 1 像素。
r
se
.0
n 尾长度
2
U

设置蝌蚪尾部线长度,缺省长度为 15。
n
TM

io

n 尾线条宽
rs
AD

设置蝌蚪尾部线线宽,缺省线宽值为 1 像素。
e
V

n 显示文本 1
LE

设置刻度头上“高质量”图例的显示文本说明。
Fo

n 显示文本 2

设置刻度头上“低质量”图例的显示文本说明。

20.10.2 井斜方位图对象
井斜方位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84 所示。井斜方位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85 所示。

图 20-84 井斜方位图对象

n 井斜角曲线/井方位曲线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18

设置井斜角曲线/井方位曲线名称。

n 深度间隔

设置绘制井斜方位图的深度间隔。取值 1~10。

e
id
Gu
图 20-85 井斜方位图对象-数据属性

20.10.3 杆状图对象
r
se
杆状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86 所示。杆状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87 所示。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86 杆状图对象

n 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

设置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名称。

n 视方位

设置杆状图的视方位。

图 20-87 杆状图对象-数据属性

User Guide For LEAD®


20.10 倾角对象
319

20.10.4 圆柱面展开图对象
圆柱面展开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88 所示。圆柱面展开图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89 所示。

e
id
Gu
图 20-88 圆柱面展开图对象

r
se
.0
2
U
n
TM

io

图 20-89 圆柱面展开图对象-数据属性
rs
AD

n 井斜角曲线/井方位曲线
e
V

设置井斜角曲线/井方位曲线名称。
LE

r
Fo

n 视方位

设置圆柱面展开图的视方位。

n 显示间隔

设置圆柱面展开图的深度绘制间隔。

20.10.5 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

图 20-90 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20

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90 所示。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89


所示。参见 20.10.4 圆柱面展开图数据属性。

e
图 20-91 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数据属性

id
20.10.6 方位频率图对象
方位频率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92 所示。方位频率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93 所示。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20-92 方位频率图对象
LE

r
Fo

图 20-93 方位频率图对象-数据属性

n 井斜角曲线/井方位曲线

设置井斜角曲线/井方位曲线名称。

n 显示间隔

设置方位频率图的深度绘制间隔。

n 倾角频率统计属性

User Guide For LEAD®


20.10 倾角对象
321

圆颜色:设置倾角频率图圆点颜色。

圆线宽:设置倾角频率图圆点线宽。

圆半径:设置倾角频率图圆点半径。

扇形颜色:设置倾角频率图扇形颜色。

扇形线宽:设置倾角频率图扇形线宽。

扇形数目:设置倾角频率图倾角频率数目。

扇形填充:设置扇形填充颜色。

e
扇形填充:是否把扇形填充颜色。

id
n 方位频率统计属性

Gu
统计线颜色:设置方位频率图统计线颜色。

统计线线宽:设置方位频率图统计线线宽。

统计线高度:设置方位频率图高度。
r
se
.0
统计线线数:设置方位频率图统计线线数。
2
U

最小值:设置刻度左值。
n
TM

io

最大值:设置刻度右值。
rs
AD

基线颜色:设置方位频率图基线颜色。
e
V

基线线宽:设置方位频率图基线线宽。
LE

基线长度:设置方位频率图基线长度。
Fo

20.10.7 玫瑰图对象
玫瑰图对象的示例如图 20-94 所示。玫瑰图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95 所示。

图 20-94 玫瑰图对象

n 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

设置倾角曲线/方位曲线/质量曲线名称。

n 最小倾角/最大倾角

设置倾角曲线的最小/最大刻度值,取值范围为 0~90。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22

e
id
图 20-95 玫瑰图对象-数据属性

n 圆周

Gu
圆周等分数:设置玫瑰图扇形的个数,缺省为 24。

圆周文本色:设置圆周文本。

显示圆周角度文本:设置是否显示圆周角度文本。 r
se
.0
n 频率线
2
U

频率线颜色:设置玫瑰图圆环的颜色,缺省为灰色。
n
TM

io

频率线数:设置玫瑰图圆环的数目。
rs
AD

频率线线宽:设置玫瑰图圆环的线宽,缺省为 2 像素。
e
V

外圈频率数:设置玫瑰图外圈的频率分割数。
LE

r
Fo

频率文本色:设置频率文本颜色。

显示频率数文本:设置是否显示频率数文本。

n 点

点颜色:设置玫瑰图的颜色,缺省为红色。

点半径:设置玫瑰图的半径,缺省为 2 像素。

零度在圆心:设置是否将玫瑰图零度置于圆心。

n 分布线属性

分布线颜色:设置玫瑰图扇形的颜色,缺省为蓝色。

分布线线宽:设置玫瑰图扇形的线宽,缺省为 2 像素。

分布填充色:设置分布线填充色。

分布线扇形:设置是否显示分布线扇形。

n 背景颜色

设置玫瑰图的背景颜色。

User Guide For LEAD®


20.11 离散数据对象
323

n 玫瑰图深度

按照指定的深度间隔,自动产生等间距深度值绘制玫瑰图。可以手工输入或修改。

20.11 离散数据对象
20.11.1 离散对象
离散对象的示例如图 20-96 所示。离散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97 所示。

e
id
Gu
r
图 20-96 离散对象-数据属性
se
.0
n 曲线

2
U

设置源数据的曲线名,与可绘制类型中使用的数据类型要保持一致。
n
TM

io

n 可绘制类型
rs
AD

设置绘制离散数据的预定义类型。线型风格定义文件位于程序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
e

关内容)中,名称为\System\Settings\DiscreteObjDefine.XML。
V
LE

r
Fo

图 20-97 离散对象-数据属性

n 数据项

标识:当前离散对象描述中定义的数据项。

数据:与选中的当前索引行的标识项一一对应的数据项。

索引:离散对象的数据中所包含的行列表。

n 数据编辑

调用数据编辑程序对当前离散数据进行编辑。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24

n 数据修改后保存

设置是否直接保存离散对象的编辑结果。

n 自定义绘制类型

当您想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自定义一个新的离散对象时,您可以对 LEAD 离散绘制对象配置文件:


\LEAD.Net\System\DiscreteObjDefine.xml,进行编辑修改,它是一个标准的 XML 标记语言格式。

20.11.2 取心对象
取心对象的示例如图 20-96 所示。取心对象的数据属性设置如图 20-97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20-98 取心对象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99 取心对象-数据属性

n 取心子对象

取心索引:列出所有的取心数据。

取心油气情况:点击右侧下拉框,设置当前选中取心对象的油气情况。

取心岩性情况:点击右侧下拉框,设置当前选中取心对象的岩性情况。

深度:设置当前选中取心的深度。

20.12 注释对象
20.12.1 直线对象
直线对象的示例如图 20-100 所示。直线的特征属性设置如图 20-101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0.12 注释对象
325

图 20-100 直线对象

e
id
Gu
图 20-101 直线对象-特征属性

n 左/右箭头

设置线条左/右箭头的形状。
r
se
n 左/右箭头半径

.0
设置线条左/右箭头的长度。 2
U
n
TM

n 左/右箭头填充颜色
io
rs

设置线条左/右箭头的颜色。
AD

20.12.2 矩形对象/椭圆对象/圆角矩形对象
V
LE

矩形对象、椭圆对象、圆角矩形对象的示例如图 20-102 所示。矩形对象、椭圆对象、圆角矩形


r
Fo

对象的特征属性如图 20-103 所示。

图 20-102 矩形对象(左)、椭圆对象(中)
、圆角矩形对象(右)

n 大小

宽度(像素):设置矩形的宽度。

高度(像素):设置矩形的高度。

n 绘制边框

设置是否绘制矩形的边框。

n 填充

颜色:设置矩形框的填充颜色。

式样:设置矩形框的填充式样。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26

e
id
图 20-103 矩形对象-特征属性

Gu
n 内容

设置矩形框中显示的文本说明。可以从已有的文本文件中载入。

箭头矩形对象
20.12.3
r
se
箭头矩形对象的示例如图 20-103 所示。箭头矩形对象的特征属性如图 20-105 所示。

.0
2
U
n
TM

io

图 20-104 箭头矩形对象
rs
AD

e
V
LE

r
Fo

图 20-105 箭头矩形对象-特征属性

n 横轴比例/纵轴比例

图 20-106 箭头矩形对象-特征属性

设置箭头端点与矩形中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该比例的数值分别与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有关,正

User Guide For LEAD®


20.12 注释对象
327

负符号指示偏移的方向,如图 20-106 所示。

20.12.4 手画线对象
手画线对象的的示例如图 20-107 所示。手画线对象的特征属性如图 20-105 所示。

图 20-107 示范手画线对象

e
id
Gu
图 20-108 手画线对象-特征属性

n 填充
r
se
.0
颜色:设置手画线边框内的填充颜色。

2
U

式样:设置手画线边框内的填充式样。
n
TM

io

透明显示:设置是否填充以透明方式显示。
rs
AD

20.12.5 颜色标注对象
e
V

颜色标注对象的示例如图 20-109 所示。颜色标注对象的特征属性如图 20-110 所示。


LE

r
Fo

图 20-109 颜色标注对象

n 没有深度

设置颜色标注对象与深度无关,只显示在绘图文档中的固定位置,具体位置用起始位置和终止
位置确定(像素)

n 有深度

设置颜色标注对象与深度相关,当绘图道的深度或比例发生变化时,颜色标注对象将在绘图文
档中的相对位置也会相应改变。具体位置用起始深度和终止深度确定。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28

e
id
图 20-110 颜色标注对象-特征属性

n 数据导出设置

Gu
深度显示格式:设置数据输出时,深度值的文本格式。格式说明与 C 语言定义一致,例如,
“%
9.3f”表示共 9 位,其中小数点后 3 位。

数据显示格式:设置数据输出时,曲线值的文本格式。
r
se
.0
数据间隔符号:设置数据输出时,数值之间的间隔符号。

2
U

导出最大值/导出最小值/导出平均值/导出总和:设置数据输出时的附加导出项。
n
TM

io

20.12.6 图像对象
rs
AD

图像对象的示例如图 20-111 所示。图像对象的特征属性如图 20-112 所示。


e
V
LE

r
Fo

图 20-111 颜色标注对象

图 20-112 图像对象-特征属性

20.13 问与答

User Guide For LEAD®


20.13 问与答
329

20.13.1 离散对象自定义绘制类型的 XML 记录格式说明


对\LEAD.Net\System\ Settings\DiscreteObjDefine.xml 进行编辑修改,它是一个标准的 XML 标记
语言格式。文件格式如图 20-113 所示。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0-113 标准的 XML 标记语言格式


V

20.13.1.1 定义离散对象的绘制配置文件
LE

r
Fo

LEAD 中 , 离 散 对 象 使 用 XML 语 言 进 行 描 述 , 离 散 绘 制 对 象 配 置 文 件
\LEAD.Net\System\Settings\DiscreteObjDefine.xml 的说明如下:

1.文件框架结构
离散绘制对象配置文件\LEAD.Net\System\ Settings\ Settings\DiscreteObjDefine.xml 由唯一的根节
点 LEAD 组成,CopyRight 属性为“CPLLEAD”(即版权为 CNPC 技术中心)。如图 20-114 所示。LEAD
下面包含 2 个子节点 DEFINE 和 LEADPLOT,DEFINE 定义第一个全局字体的样式表,LEADPLOT
是定义绘制类型的说明。

以一个 DiscreteObjDefine.xml 为例说明如下(“-”为已展开的子节点标志,


“+”为未展开的子节
点标志):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30

e
id
Gu
图 20-114 离散绘制对象配置文件 DiscreteObjDefine.xml 的说明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


r
se
.0
<LEAD CopyRight="CPLLEAD"> //版权为 CPLLEAD(CNPC 技术中心)。
2
U

-<DEFINE> //DEFINE 是第一全局字体样式表,为第 1 个子节点。


n
TM

io

-<FONT> //见字体定义的说明。
rs
AD

<DEFAULTFONT FontSize="14" FontName=" 宋 体 " BOLD="FALSE" ITALIC="FALSE"


e

ANGLE="0"/>
V
LE

<VERTMINFONT FontSize="14"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BOLD="FALSE"


Fo

ITALIC="FALSE" ANGLE="0"/>

<HORIMINFONT 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BOLD="FALSE"


ITALIC="FALSE" ANGLE="270"/>

<HORIMINFONT1 FontSize="12" FontName="Times New Roman" BOLD="FALSE"


ITALIC="FALSE" ANGLE="45"/>

</FONT>

</DEFINE> //第 1 个子节点字体定义的结束。

-<LeadPlot> //LEADPLOT 定义绘制类型说明,为第 2 个子节点。

-<油气结论> //定义一个离散对象,名称为油气结论。

<Description>油气结论</Description> //当前绘制对象的简短描述,理论上无字数限制。

<DataTYPE>OG_RESULT</DataTYPE> //对象的数据源类型(如:OG_RESULT),见
DataTYPE 的说明。

-<Plot> //是核心部分,用来编写绘制代码。由多个并列的
SECTION 组成,每个 SECTION 描述一个绘制子类型。

User Guide For LEAD®


20.13 问与答
331

<Section TYPE="DRAW_IMAGE" DATASOURCE="RESULT"> // 描 述 离 散 对 像 图 像 的


Section 的说明。

<Position TYPE="Relative" HInitPos="0-40" VInitPos="0-100"/> //描述当前 SECTION 绘制的位置


和大小。

<Image TYPE="IMAGE_DEFINE" BORDER="TRUE"/> //描述离散对象图像的绘制。

</Section> //描述离散对像图像的 Section 节点的结束。

<Section TYPE="DRAW_STRING" DATASOURCE="NO"> //描 述离 散对 像字 符串 的


Section 的说明。

e
<Position TYPE="Relative" HInitPos="40-60" VInitPos="0-100"/>

id
<String HAlign="ALIGN_CENTER" VAlign="ALIGN_CENTER" MUTLILINE="FALSE"

Gu
BORDER="FALSE" FONT="DEFAULTFONT"/>

</Section> //描述离散对像字符串的 Section 节点的结束。

<Section TYPE="DRAW_STRING" DATASOURCE="REMARK">


r //描述离散对像字符串的
se
Section 的说明。

.0
<Position TYPE="Relative" HInitPos="60-100" VInitPos="0-100"/>
2
U
n
TM

<String HAlign="ALIGN_CENTER" VAlign="ALIGN_CENTER" MUTLILINE="TRUE"


io

BORDER="FALSE" FONT="DEFAULTFONT"/>
rs
AD

</Section> //描述离散对像图像的 Section 节点的结束。


e
V

</Plot> //Plot 节点的结束。


LE

</油气结论>
Fo

+<油气结论(青海)> //定义一个离散对象,名称为油气结论(青海)。

+<夹层(青海)>

+<油气结论(边框)>

+<结论统计表>

+<钻井取心剖面>

+<取心图像>

+<井壁取心>

+<岩性剖面>

+<固井结论>

+<地质录井>

+<地质分层>

+<井筒结构>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32

</LeadPlot> //LeadPlot 节点的结束。

</LEAD> //LEAD 节点的结束。

2.DEFINE 定义 FONT 字体

e
id
图 20-115 FONT 字体定义

字体定义是用来绘制字符串的,字体 FONT 用唯一的英文进行标识,如图中的 DEFAULTFONT

Gu
和 VERTMINFONT 等,标识字段的各属性意义如下:

如果中有字段,这一类型的字符串进行绘制。如果没有 FONT 字段,将用

FONT:
r
se
.0
FONT=DEFAULTFONT,DEFAULTFONT 字符串是缺省定义的字体,当没有定义其他字符串
定义时,用该缺省的字体进行绘制,是字体配置必须的节点项。 2
U
n
TM

FONT=VERTMINFONT:将用 VERTMINFONT 字符串定义的字体进行绘制。


io
rs

FontSize:字体大小,(如 14);
AD

FontName:字体名(如宋体);
V

BOLD:字体是否加粗(TRUE、FALSE);
LE

r
Fo

ITALIC :字体是否倾斜(TRUE、FALSE);

ANGLE:字体旋转角度(如 0、900(水平向右)、2700(水平相左)、1800(倒立));

3.LEADPLOT 离散对象的绘制
所有的离散对象名称(如:油气结论)均封装在 LEADPLOT 子节点的内部,包括 DESCRIPTION
(描述)、DATATYPE(数据类型)和 PLOT(绘制)三部分描述。

DESCRIPTION:当前绘制对象的简短描述,理论上无字数限制。

DATATYPE:对象的数据源类型(如:OG_RESULT),名称来源于离散对象定义配置文件
(\LEAD.Net\System\tabledef.xml)中的离散对象英文名称,必须在离散对象定义配置文件有正确定
义,否则解析器无法识别,绘制失败。请见“离散对象定义配置文件”的说明。

PLOT:是核心部分,用来编写绘制代码。由多个并列的 SECTION 组成,每个 SECTION 描述


一个绘制子类型。

SECTION:每一个 SECTION 包含 TYPE 和 DATASOURCE 两个属性值、POSITION 和 Image(或


String)两个子节点,其描述代码意义及说明如下:

A.TYPE

绘制类型,可以取值 DRAW_IMAGE、DRAW_STRING 和 DRAW_LINE 三种中的任何一种,

User Guide For LEAD®


20.13 问与答
333

但不能同时为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值。

(1).DRAW_IMAGE:绘制图像,其属性的存放形式是在 SECTION 下面建立 IMAGE 子节点,描


述 TYPE、BORDER 等属性,其含义如下。

TYPE:当前绘制图像的类型,如果标识为 IMAGE_DEFINE,则与系统的图像定义相关,在《定
义图像说明》中说明。如果没有当前属性,标识离散数据中存储的是图像文件全路径。

BORDER:是否在图像上绘制边框,如果 MODE 中为 TILE、SCALEZOOM 和 ZOOM,边框绘


制在矩形框上,如果为 CENTER,边框将绘制在图像原始尺寸的边框位置。

MODE:图像在指定矩形范围内的拉伸和填充模式。

e
=TILE,图像平铺在指定的矩形范围内。

id
=SCALEZOOM,保持图像纵横比最大化拉伸或压缩填充在矩形范围内。

Gu
=ZOOM,图像拉伸或压缩填充在矩形范围内,图像纵横比可能改变。

=CENTER,图像按照原始尺寸绘制在矩形的中心。

r
COLOR:图像的颜色变换,将图像中的黑色替换为指定颜色后再填充,取值方式为:RGB(R,G,B):
se
固定的颜色值,R、G 和 B 代表红、绿和蓝色。如:RGB(255,255,255)代表白色。%DATASOURCE

.0
(X)%:从当前数据中选取字段,如%DATASOURCE(COLOR)%表示将图像的黑色替换为离散
2
U

对象的 COLOR 字段(必须为 COLORREF 类型)表示的颜色。


n
TM

io

(2).DRAW_STRING:绘制文本,其属性的存放形式是在 SECTION 下面建立 STRING 子节点,


rs

描述 HALIGN、VALIGN 和 BORDER 等属性,其含义如下。


AD

HALIGN:水平对齐方式。ALIGN_LEFT:左对齐;ALIGN_CENTER:水平居中;ALIGN_RIGHT:
V

右对齐。
LE

r
Fo

VALIGN:垂直对齐方式。ALIGN_TOP:顶对齐;ALIGN_CENTER:垂直居中;ALIGN_BOTTOM:
底对齐。

BORDER:是否绘制边框。

MUTLILINE:文字支持多行显示。

FONT:文字绘制字体,为 DEFINEàFONT 中定义的某项,如果没有当前标识,文字用


DEFAULTFONT 字体绘制。

(3).DRAW_LINE:绘制线条,其属性的存放形式是在 SECTION 下面建立 LINE 子节点,在描述


WIDTH 和 COLOR 等属性,其含义如下。

WIDTH:线条绘制宽度。

COLOR:线条绘制颜色,取值方式为:RGB(R,G,B):固定的颜色值,R、G 和 B 代表红、绿和
蓝色。如:RGB(255,255,255) 代表白色。%DATASOURCE(X)%:从当前数据中选取字段,如%
DATASOURCE(COLOR)%表示用离散对象的 COLOR 字段(必须为 COLORREF 类型)颜色值作
为绘制线条颜色。

B:DATASOURCE

数据源,即当前 SECTION 绘制的数据来源,必须是对象 DATATYPE 定义离散对象的子属性,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34

如:OG_RESULT 的 SDEP、EDEP、RESULT 和 REMARK 等,取值只能唯一,不能同时为两种和


两种以上的值。

C:POSITION

SECTION 的子节点,描述当前 SECTION 绘制的位置和大小。其属性描述如下:

TYPE:大小类型,有相对大小(RELATIVE)和绝对大小(ABSOLUTE)。

HINITPOS:相对大小取值。X-Y,SECTION 的左右位置在对象左右宽度的 X%至 Y%范围内。

VINITPOS:相对大小取值。X-Y,SECTION 的顶底位置在对象记录起始深度和终止深度标识
范围的的 X%至 Y%内。

e
id
INITPOS:绝对大小取值。A-B,SECTION 的顶点 X 轴在对象左右宽度的 A%位置,Y 轴在对
象记录起始深度和终止深度标识范围的的 B%位置。

Gu
WIDTH:绝对大小取值。对象宽度。

HEIGHT:绝对大小取值。对象高度。

D:IMAGE
r
se
.0
IMAGE 为 LEAD 离散对象的图像,见离散对象图像\LEAD.Net\System\Symbol\ImageDef.ini 的
配置文件定义。 2
U
n
TM

20.13.1.2 定义离散对象的图像配置文件
io

LEAD 系 统 提 供 了 一 个 方 便 程 序 调 用 和 链 接 的 图 像 列 表 文 件 :
rs
AD

\LEAD.Net\System\Symbol\ImageDef.ini,文件是标准的 INI 文件格式,字段标识(如:OG_RESULT)


e

必须是在离散对象定义配置文件(\LEAD.Net\System\TABLEDEF.XML,参见 20.13.1.3 离散对象的


V

配置文件说明)中定义的唯一的英文标识。
LE

r
Fo

ImageDef.ini 图像定义文件的形式如图 20-116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0.13 问与答
335

e
id
Gu
r
se
.0
图 20-116 图像列表文件 ImageDef.ini 的定义文件2
U
n
TM

20.13.1.3 定义离散对象的配置文件
io
rs

离散对象定义配置文件为:\LEAD.Net\System\tabledef.xml,是标准的 XML 标记语言格式。格


AD

式如图 20-117 所示。


e
V

文件由唯一的根节点 LEAD 组成,CopyRight 属性为“CPLLEAD”,所有离散对象的定义均以


LE

唯一的英文名称进行索引,作为 LEAD 的直接子节点。离散对象定义的文件格式如下 (以“地质录


Fo

井”为例):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

-<LEAD CopyRight="CPLLEAD">

-<GEO_LOGGING Name="地质录井">

-<Item>

<SDEP Name="起始深度" Unit="M" Type="float"/>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0 综合绘图
336

e
id
图 20-117 离散对象定义配置文件 tabledef.xml

Gu
<EDEP Name="终止深度" Unit="M" Type="float"/>

<NO Name="编号" Unit="NONE" Type="int"/>

r
<OIL Name="含油性" Unit="NONE" Type="char" Enum="不含油,荧光,油迹,油斑,油浸,含油,饱含
se
油"/>

.0
2
<LITH Name="岩性" Unit="NONE" Type="char" Enum="空白,泥岩,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灰质泥
U
n
TM

岩,白云质泥岩,粉砂,泥质粉砂,灰质粉砂,白云质粉砂,砂岩,泥质砂岩,未命名 1,灰质砂岩,白云质砂岩,
io

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粉砂质灰岩,砂质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砂质
rs

白云岩,煤,页岩,砂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灰质页岩,白云质页岩,其它"/>
AD

</Item>
V
LE

</GEO_LOGGING>
Fo

。。。

</LEAD>

1、英文名称 GEO_LOGGING 的 NAME 属性为中文“地质录井”。GEO_LOGGING 必须存在 Item


子节点来说明其定义项,否则其定义无效。

2、Item 子节点定义说明

Item 子节点定义的说明中必须包含两个子节点 SDEP 和 EDEP。

SDEP:起始深度,字段类型为浮点型(float),单位为米(M)。

EDEP:结束深度,字段类型为浮点型(float),单位为米(M)。

NO:编号的英文标识名,字段类型为整型(int)。

OIL:含油性的英文标识名,字段类型为字符型(char),可以为 Enum 枚举类型之一。

LITH:岩性的英文标识名,字段类型为字符型(char),在当前离散对象说明子节点中必须唯一,
可以为 Enum 枚举类型之一。

NAME:中文名称的属性值。

User Guide For LEAD®


20.13 问与答
337

Unit:单位的属性值。

Type:数据类型,可以为 char、float、int、colorref 和 filepath 等。分别表示字符(串)



浮点、整型、颜色和文件路径等。

Enum:枚举项,即当前节点的取值范围。

20.13.1.4 离散对象配置文件的调用

下面以“油气结论”为例说明离散对像图像的绘制过程中,相应文件的程序调用顺序:

1.在离散绘制对象配置文件\LEAD.Net\System\DiscreteObjDefine.xml 中,以下程序代码的意义
为绘制图像。

e
id
<Section TYPE="DRAW_IMAGE" DATASOURCE="RESULT">

<Position TYPE="Relative" HInitPos="0-40" VInitPos="0-100"/>

Gu
<Image TYPE="IMAGE_DEFINE" BORDER="TRUE"/>

</Section>

r
2 . 当 前 SECTION 取 自 数 据 源 RESULT , 在 对 应 的 离 散 对 象 定 义 配 置 文 件
se
.0
\LEAD.Net\System\tabledef.xml 中,RESULT 取值为 Enum 枚举类型之一。

2
U

<OG_RESULT Name="油气结论">
n
TM

io

<Item>
rs
AD

<SDEP Name="起始深度" Unit="M" Type="float"/>


e

<EDEP Name="终止深度" Unit="M" Type="float"/>


V
LE

<NO Name="序号" Unit="NONE" Type="index"/>


Fo

<RESULTNO Name="解释层号" Unit="NONE" Type="char"/>

<RESULT Name="结论" Unit="NONE" Type="char" Enum="油层,含油水层,油水同层,水层,水淹


层,气层,气水同层,差油层,油气同层,强水淹层,中水淹层,弱水淹层,干层,夹层,致密层,一类裂缝层,二类
裂缝层,三类裂缝层,可疑层,可疑油层,可疑气层,煤层,产层段,低产层,含气水层,空"/>

<THICK Name="有效厚度" Unit="M" Type="float"/>

<TT Name="累计厚度" Unit="M" Type="float"/>

<REMARK Name="备注" Unit="NONE" Type="char"/>

</Item>

</OG_RESULT>

<OG_RESULT_DATA Name="结论统计表">

3.IAMGE 字段的 TYPE 为 IMAGE_DEFINE 类型(LEAD 系统定义的图像属性),那么打开


\LEAD.Net\System\Symbol\ImageDef.ini 文件,如果 RESULT 的当前取值为“油层”,那么搜索
OG_RESULT(唯一英文标识)
,“油层”的节点取值为“油层=油层.EMF”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38 0

4.把当前在同一目录下搜索到的图像文件\LEAD.Net\System\Symbol\油层.EMF 转换为文件的全
路径进行绘制。

20.13.2 离散对象的屏幕操作
当在屏幕上已绘制了一个离散对象时,点击鼠标右键,弹出鼠标快捷菜单如图 20-118 所示,这
时您可以用鼠标直接修改离散对象的显示。

e
id
图 20-118 离散对象的屏幕操作

Gu
增加
在鼠标点击位置增加新的数据,如果在此位置前存在数据,新增加的数据值与前一个数据的数

r
据值相同。以解释结论来说,如果在 2010 米处增加新的数据,而之前的一个数据项(2018 米)的结
se
论为油层,2010 处增加的新数据初始值自动设置为油层。

.0
切分
2
U

将一个数据项切分为两个数据项,切分后的数据项除了深度不同外,具有相同的数据值。
n
TM

io

删除
rs

删除数据项。
AD

属性
V

显示属性编辑窗口。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21.1 综述
339

21. 图头编辑

21.1 综述
图头编辑属于 LEAD 环境的成果输出部分,程序的界面样式、操作方法与综合绘图程序相近,
但功能更加专一,主要用于设计制作各种测井图头和图尾。

测井图头的主要构成元素为表格、文字、图片等。在图头编辑程序中采用各种注释对象来实现,
再配合网格对齐功能,能够方便的实现各种显示效果。

e
测井图尾主要用于显示测井处理解释结果(如成果表)和参数等信息,这些在图头编辑程序中

id
也能够方便的实现。

Gu
图头编辑程序制作的图头和图尾文件可以与绘图文件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满足各种灵活的输出
要求。

对于同类型的测井资料输出要求而言,其图头和图尾形式往往是固定的,这样,只要制作好相

r
应的图头及图尾模板,结合井信息关联功能,就能够满足今后的同类输出要求,既节省了时间,也
se
确保了形式上的统一。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1-1 图头编辑界面

21.2 对象类型
组成图头的图元主要为注释对象,包括:直线,矩形,椭圆等,如图 21-2 所示。图头编辑界面
如图 21-1 所示。对象工具条如图 21-3 所示。

线 条
矩 形
椭 圆
对象 注释对象 圆角矩形
箭头矩形
手 画 线
图像矩形

图 21-2 对象类型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1 图头编辑
340

图 21-3 对象工具条

21.3 基本操作
21.3.1 页面设置

e
点击【文件è页面设置】,弹出 文档属性设置对话框 ,如图 21-4 所示。设定文档的页面大小和

id
边缘空白区域大小。

Gu
r
se
.0
2
U
n
TM

io

图 21-4 文档属性设置
rs
AD

n 文档大小
V

宽度/高度:设置图头文档的高度和宽度,单位为像素。
LE

r
Fo

对象大小按比例缩放:如果当前项被选中,设定的文档宽度或者高度改变时候,按照对象在当
前文档所占的比例进行缩放,同时保持对象在文档中的相对位置。

横向间隔/纵向间隔:对象移动的最小单位,缺省值为 10 像素,此设置同时影响对象的大小和
位置。

n 网格设置(像素)

显示网格:按横向间隔和纵向间隔绘制网格点。

n 文档大小(毫米)

左边界/右边界/顶边界/底边界:设置图头文档四周的空白区域(毫米)。

21.3.2 视图操作

User Guide For LEAD®


21.3 基本操作
341

图 21-5 视图操作菜单

e
n 设定为左视图

id
将绘制文档向左进行旋转,文档和对象的宽度设为原来的高度,高度设为原来的宽度,字体向
左旋转 90 度。

Gu
n 设定为右视图

将绘制文档向右进行旋转,文档和对象的宽度设为原来的高度,高度设为原来的宽度,字体向
右旋转 90 度。
r
se
n

.0
自动剪切空白区域

2
除文档预留的边缘空白区域外,剪切掉所有的其他空白位置,即将文档设定为能容纳所有绘制
U
n
TM

对象的最小大小。灵活的使用这一功能,可以避免由于页面不合理造成的大块空白区域,对于实现
io

较高质量的图头输出非常有用。
rs
AD

21.3.3 属性设置
e
V

请参考综合绘图章节相关内容。
LE

r
Fo

21.3.4 排列顺序
制作比较复杂的图头时,绘图对象的数量会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
要是叠加顺序)需要比较灵活的调整,对象之间的排列顺序功能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图 21-6 对象排列工具条

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对象的选取比较困难,也可以通过暂时调整对象至顶层,等操作完成后,
再将对象调整至原始位置来变通实现。如图 21-6 所示。

21.3.5 井信息关联
点击工具条图标 ,显示 井信息辑 窗口,井信息为绘图文档中第一目标井。如图 21-7 所示。

选择信息类型,可以分别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项。如图 21-8 所示。该分类的定义文件位于程序


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关内容)中,名称为 WELLINFO.INI。井信息类型定义文件如图 21-9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1 图头编辑
342

e
id
图 21-7 井信息编辑

Gu
r
se
.0
图 21-8 井信息类型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1-9 井信息类型定义文件

双击各表格项的“值”部分,可以编辑该项的文字内容。选中单个或多个表格项,按下 DEL 键,
可以快速删除其中内容。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将信息内容存储至井目录中。

图 21-10 关联项输入内容

在需要关联的文字部分输入“$xxx$”形式的内容,其中 xxx 对应于井信息的相应内容,如图 21-10


所示。这样该文字项将与具体井信息关联起来,在图头文件独立存在的情况下,此项内容原样显示,
当图头文件与具体井关联后,将用井信息中的相关内容代替。

对于“钻头程序”和“套管程序”等具有多组内容的信息,输入“$xxx|n$”形式的文本,可从
该信息中提取出第 n 组内容。如图 21-12 所示。

其中,“|”符号在英文输入状态下,用 Shift+“\”键输入。如图 21-13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1.4 实例
343

图 21-11 与井关联后显示结果

e
id
Gu
图 21-12 与井关联后显示结果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图 21-13 计算机键盘图
V

21.4 实例
LE

r
Fo

21.4.1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如图 21-14 所示。

图 21-14 图头式样

21.4.2 操作步骤
n 确定图头的尺寸大小,并以此为依据设定图头文档的页面大小。

n 按照图头式样,逐个添加文本矩形,并确定和位置与大小,如有图像,可暂时不添加。

n 在需要信息关联的地方,输入相关内容。

n 文字输入完成后,添加图像,并调整位置和大小。为达到较好的输出效果,一般不绘制图
像对象的框线。设计完成效果如图 21-15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1 图头编辑
344

e
id
图 21-15 设计完成效果

Gu
21.5 问与答
21.5.1 对象无法选中

r
鼠标选择时,如果对象不在最顶层,并且被其它对象覆盖,则选中难度较大,此时可以暂时调
se
整对象排列顺序,等操作完成后再恢复原始排列位置。

.0
21.5.2 在图头中显示图例
2
U
n
TM

在一些图头中,需要绘制图例,可先添加图像对象,如图 21-16 所示。


io
rs
AD

e
V

图 21-16 添加图像
LE

r
Fo

在特征属性中选择相应的解释结论,再添加文字对象,输入相关文字说明,最后用【编辑è链
接父对象功能】将文字与图像关联在一起。多个图例时重复操作即可实现。如图 21-17、图 21-18、
图 21-19 所示。

图 21-17 设置图像属性

User Guide For LEAD®


21.5 问与答
345

图 21-18 添加文字 图 21-19 关联图像与文字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22.1 综述
347

22. 成果表

22.1 综述
成果表属于 LEAD 环境的成果输出部分,是完成测井处理解释成果表制作和输出的工具软件。
还可以与综合绘图程序一起实现测井数据的定点取值。

e
id
Gu
r
se
.0
图 22-1 成果表界面
2
U

22.2 功能介绍
n
TM

io

22.2.1 更新数据
rs
AD

成果表打开后,如果数据源中的内容被其它程序修改了,可以通过【编辑è数据全部更新】更
e

新表格中的数据内容。此功能也可以取消单元格的选中状态。
V
LE

22.2.2 选中单元格
Fo

在单元格上点击鼠标,选中该单元格。如图 22-2 所示。点击 Ctrl+左键,可以同时选中多个单


元格。如图 22-3 所示。

图 22-2 选中单个单元格

图 22-3 选中多个单元格

22.2.3 选中整列
在“曲线名”或“单位”单元格上点击鼠标,选中整列单元格。如图 22-4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2 成果表
348

图 22-4 选中整列单元格

22.2.4 输出为文本文件
选择【编辑è输出到文本】
,将当前打开的成果表内容输出到文本文件中,缺省输出目录为目标
井所在目录。如图 22-5 所示。

e
id
图 22-5 文本输出样例

Gu
22.2.5 输出到 Excel
选择【编辑è输出到 Excel】,自动打开 Excel 程序,并将当前打开的成果表内容输出到 Excel
程序中。如图 22-6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图 22-6 Excel 输出样例


LE

r
Fo

输出到 Excel 程序中到数字项内容将在单元格到左上角显示绿色三角符号,表示该内容是文本


状态,不能进行一些数字状态的特有操作。如需要将单元格转换为数字状态,可选中该单元格,将
显示 符号,将鼠标移动至 符号上,出现状态提示信息。

图 22-7 单元格状态提示

点击 符号,弹出如下菜单,选择【转换为数字】,此表格项的内容将转换为数字状态。

图 22-8 单元格状态菜单

也可以通过如下操作,一次性转换多个单元格的状态。

n 在表格上选择一个没有使用的空白单元格,输入数字“1”

User Guide For LEAD®


22.2 功能介绍
349

n 选中单元格,点击【编辑è复制】

n 选取需转换的单元格范围。

n ,显示 选择性粘贴 窗口。如图 22-9 所示。


点击【编辑è选择性粘贴】

n 在运算选项下,选择乘。

n 点击 确定 。

n 删除第一步选中的单元格中输入的数字“1”,恢复其原始状态。

e
id
Gu
r
图 22-9 Excel 选择性粘贴窗口
se
22.2.6 设置参数文件

.0
成果表程序段参数设置文件位于程序设置目录(参见安装卸载部分相关内容)中,名称为 2
U
n
APPPRO.INI。设置项在该文件的【REPORT】段中,其中:
TM

io

n GetValueOffsetDepth-设置定点取值时,综合绘图程序的扩展深度范围,用于观察井段上
rs
AD

下的曲线变化情况。综合绘图程序中显示的井段范围=该值×2+原层段深度范围。即在该层段上下
e

各扩充 GetValueOffsetDepth 参数指定的深度。


V
LE

r
Fo

图 22-10 定点取值设置文件

n GetValueColor-设置定点取值时,综合绘图程序在指定层段的高亮显示颜色。如图 22-10
所示。

n OnlyOilGas-=0 时,在成果表中显示所有层段;=1 时,只显示油气层段。

22.2.7 打印输出
点击【文件è打印设置】,显示 打印设置对话框 。可以设置各种输出属性。如图 22-11 所示。

选择图头输出,并设置合适的图头文件,可以在输出时为成果表加上相应的图头效果,适合比
较正式的场合。如图 22-12 所示。

选择网格适应页面宽度时,输出表格的总体宽度将随页面宽度自动缩放,不选择此项时,输出
宽度将保持原始大小。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2 成果表
350

e
id
图 22-11 打印设置对话框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2-12 成果表带图头输出

22.3 实例
22.3.1 选择目标井

图 22-13 选择目标井

点击【文件è打开井】或工具条图标 ,选择要创建成果表的目标井。如图 22-13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2.3 实例
351

22.3.2 设置表格属性
目标井选择成功后,自动弹出 成果表配置 窗口。如图 22-14 所示。

e
id
Gu
r
图 22-14 成果表配置
se
分别选择结论类型和结论文件,设置成果表数据源。缺省采用“油气结论”类型。注意,目标

.0
井中如果没有相应类型的结论文件,请在“数据编辑”程序中创建此类文件。
2
U
n
TM

结论文件选择成功后,设置成果表的样式,有两种样式可供选择:模板文件、自定义。
io

模板是已经制作好的一些成果表样例,表格的内容项和显示效果等内容已经预先设置好。点击…
rs
AD

打开模板选择窗口。如图 22-15 所示。


e
V

如果没有需要的模板类型,需要手工创建新的成果表样式,可以选择自定义方式。如图 22-16
LE

所示。
r
Fo

图 22-15 成果表载入模板

首先从可供添加项目中选择需要在成果表中出现的内容,添加至成果表项中,可以用添加、全
部添加、 删除、 全部删除等按钮进行批量操作,也可以用鼠标双击的方式操作分别操作。

成果表项选择完成后,可以用 上移、上移至顶、下移、下移至底等按钮分别对每个内容项的
显示顺序进行调整。图 22-17 为完成后的效果。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2 成果表
352

图 22-16 成果表自定义方式选择

e
id
图 22-17 成果表效果

22.3.3 修改表格属性

Gu
成果表创建完成后,表格中的一些属性还可以进一步修改,属性修改功能主要通过【编辑】菜
单完成。如图 22-18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2-18 编辑菜单

22.3.4 修改内容项

图 22-19 成果表属性

表格创建完成后,如需要继续对内容项进行修改,可点击【编辑è文档属性】,弹出 成果表属

User Guide For LEAD®


22.3 实例
353

性 窗口,如图 22-19 所示。设置方式与创建成果表时的相关操作类似。

22.3.5 修改字体
点击 成果表属性 窗口中显示字体 按钮,可以修改成果表中显示文字的字体,该字体设置对所有
文字有效。如图 22-19 所示。

22.3.6 修改行高
选择【编辑è行高设置】,显示 行高设置 窗口,分别设置别名行高、单位行高和数据行行高。
行高的单位为像素。如图 22-20 所示。

e
id
Gu
图 22-20 行高设置

r
se
22.3.7 修改单元格内容

.0
2
U
n
TM

io

图 22-21 单元格输入状态
rs
AD

【编辑è能够编辑】菜单项处于选中状态时,单元格的内容可以手工编辑。选中单元格,再次
e

点击该单元格,转为输入状态,此时可以手工修改其中的文字内容。如图 22-21 所示。


V
LE

选中【编辑è拖动编辑】时,可以通过拖动方式来复制单元格的内容。
Fo

22.3.8 修改单元格属性
选中单元格,点击鼠标右键,弹出右键菜单。如图 22-22 所示。

图 22-22 单元格右键菜单

选择菜单中的【表项属性】,显示 数据属性 窗口。如图 22-23 所示。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2 成果表
354

图 22-23 单元格数据属性

在 数据属性 窗口中,可以分别设置显示别名、显示单位、排列方式、数据类型、取值类型、显

e
示宽度等内容。显示宽度的单位为像素。

id
不选择当前项重新生成新数据时,每次数据操作的结果将作为下次操作的源数据,否则将从源

Gu
文件中重新加载数据,作为下次操作的源数据。

r
se
.0
图 22-24 数据类型选择

2
U

数据类型用于设置数据的显示效果,小数点后的“0”表明该位以补“0”方式显示。如图 22-24
n
TM

所示。
io

取值类型用于设置数据在该井段的取值方式,可以同时有多种选择。如图 22-25 所示。


rs
AD

e
V
LE

r
Fo

图 22-25 取值类型选择

选择多种类型后,选择当前项重新生成新数据,点击应用,重新生成成果表。如图 22-26 所示。

图 22-26 成果表同时显示多种取值类型

22.3.9 定点取值
定点取值用于在交互界面上提取解释层段中某一特定深度的曲线值,并将该值写入油气解释成
果表中。使您可以根据需要打印出成果表中的曲线特征值。定点取值例实例如图 22-27 所示。

定点取值功能需要成果表与综合绘图程序共同完成,而且,参加取值的成果表单元格中的内容
必需是能够进行取值的曲线数据。

选中需要定点取值的单元格,点击工具条上的 图标,自动运行综合绘图程序,并且高亮显示
该单元格所在的井段范围。

User Guide For LEAD®


22.3 实例
355

图 22-27 定点取值实例

e
id
在该井段范围内移动鼠标,将显示一条细横线作为深度定位标志,当鼠标移动至需要取值的深
度时,点击鼠标,完成取值过程,此时成果表程序中选中单元格的内容将改变为此深度点上的取值。

Gu
r
se
图 22-28 定点取值深度定位

.0
同时选中同一列中的多个单元格,在按以上步骤操作,可以一次性完成多个单元格的定点取值。
2
U

如图 22-28 所示。
n
TM

io

22.3.10 信息统计
rs
AD

解释结论信息统计功能可以自动从结论数据中统计出总层数、总厚度,各类型的层数和层厚等
e

参数。并提供了夹层自动扣除功能。
V
LE

点击【编辑è结论信息统计】,显示 解释结论信息统计 窗口,如图 22-29 所示。设置夹层数据


r
Fo

源,点击统计 ,完成相关信息的自动统计计算。

图 22-29 解释结论信息统计

信息统计完成后,将自动显示 井信息编辑 窗口,如图 22-30 所示。显示结论统计的计算结果,


可以进行再次编辑。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2 成果表
356

e
id
图 22-30 井信息编辑—结论统计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23.1 综述
357

第八部分 二次开发

23. 二次开发

23.1 综述

e
二次开发程序属于 LEAD 环境的常规测井部分。

id
考虑到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人们的使用习惯,LEAD 专门增加了对 FORTRAN 和 C++语言
程序开发的支持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方便的移植已有的应用程序,或者开发新的处理模块。

Gu
LEAD 平台开发包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您需要与 LEAD 开发组联系获取该开发包的安装程序。

完整安装的开发包中已经内置了最新版本的 OpenWatcom 的编译器。按照开发包安装程序的说


明进行操作即可。
r
se
.0
为了提高用户的程序开发效率,LEAD 还提供了基于 Microsoft Visual C++的应用程序自定义向
导。开发向导名称为 LeadWizard,利用此向导,您可以快速形成基于 LEAD 底层环境的应用程序原
2
U

型。
n
TM

io

23.2 Fortran 应用程序用户方法挂接


rs
AD

23.2.1 菜单主要功能
e
V

二次开发的界面如图 23-1 所示。二次开发的常用菜单及工具条请参照 LEAD 软件综合绘图中的


LE

介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Fo

图 23-1 二次开发

23.2.1.1 处理菜单
,弹出 选择待处理井 如图 23-2 所示。
点击【处理è运行<用户挂接程序名>】

选择井数据后,自动运行用户挂接的程序,并回放运行结果。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3 二次开发
358

处理菜单其他命令如图 23-2 所示,使用说明请参见常规测井处理的处理菜单说明。

e
图 23-2 选择井、处理菜单

id
23.2.1.2 查看菜单

查看菜单中部分菜单命令请参见综合绘图应用程序查看菜单的说明。

Gu
模块工具条:

用户挂接程序名称
r
当前处理的井名
se
.0
图 23-3 模块工具条:
2
U

23.2.2 操作步骤
n
TM

io

用户方法挂接的步骤如下:
rs
AD

1. 安装 SDK 安装包。(请具体请参见 SDK 开发包安装程序的说明)。


e
V

2. 在路径 SDK\Fortran 下编译 Fortran 程序。如在命令行状态下:


LE

r
Fo

C:\Lead.SDK\SDK\Fortran\Build_for **.for

(**.for 为将要编译的 Fortran 文件,源程序名可以不带后缀.for。)。

3. 检查编译结果,如果出错,请检查源程序相应语句。

4. 将编译成功的文件拷贝至\Lead.net\BIN\子目录下。

23.2.3 开发实例
现有常 1 地区的单孔隙度的 FORTRAN 程序,要挂接到 LEAD 平台下,具体操作和步骤如下(以
window2000 下的操作为例):

1. 将“常 1 单孔隙度.for”拷贝到 D:\LEAD.NET\SDK\SDK\FORTRAN 下。

2. 进行 DOS 状态,如图 23-4 所示。进入 SDK 安装目录下的 FORTRAN 目录。如图 23-5 所示。

输入“Build_for 常 1 单孔隙度”命令,编译“常 1 单孔隙度.for”文件。如图 23-6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3.2 Fortran 应用程序用户方法挂接
359

图 23-4 进入 DOS 命令

e
id
Gu
r
se
.0
图 23-5 定位 FORTRAN 目录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3-6 键盘输入编译命令

4. 如果程序语法正确,编辑链接过程中没有错误,将会生成“常 1 单孔隙度.exe”文件,编译
成功提示信息如图 23-7 所示。并会将该执行文件拷贝到 D:\LEAD.NET\Bin 下,在 LEAD 主控界面
的常规测井标签栏创建常 1 单孔隙度项。增加的挂接方法项如图 23-8 所示。

图 23-7 编译成功提示信息

如果编辑过程中有错误提示,则需要编辑修改 FORTRAN 的源程序,直到源代码编译正确。

5. 启动常 1 单孔隙度程序,如图 23-9 所示。点击【处理è运行<常 1 单孔隙度>】


,弹出 选择处
理井 对话框。选择要处理的目标井,如果 D:\LEAD.NET\System\Template 下模板文件“常 1 单孔隙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3 二次开发
360

度.ppt”不存在,则需要选择一个绘图模板。

e
id
图 23-8 增加的挂接方法项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图 23-9 增加的挂接方法项
r
Fo

6. 编辑修改参数和运行方法。如图 23-10 所示。

图 23-10 选择处理井和绘图模板

23.3 Visual C++应用程序用户方法挂接


23.3.1 综述
“Visual C++应用程序向导”是以 VC.NET 2003 为基本运行环境,为提高用户的开发效率提供
的软件快速开发辅助工具。

用户在向导的指引下,可以快速完成程序原型框架的建立,此框架自动支持可视化和交互等功
能,用户只需要添加自己的算法处理模块,就可以很方便地形成具有新处理功能的图形化处理程序,

User Guide For LEAD®


23.3 Visual C++应用程序用户方法挂接
361

与 LEAD 软件中的其它程序一道共享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

23.3.2 安装
Visual C++用户方法安装挂接的步骤如下:

1. 在“$VCInstalDir$\Vc7\VCWizards\”
($VCInstallDir$表示 VC 的安装目录,如:C:\Program Files\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建立新的目录 LeadWizard;

2. 将 SDK 中 LeadWizard(SDK 目录中)的 2052、HTML、Images、Scripts 和 Templates 目录


拷贝到“$VCInstalDir$\\Vc7\VCWizards\LeadWizard”目录下;

3. 将 LeadWizard.ico 和 LeadWizard.vsz(SDK 目录中)拷贝到 " VCInstalDir$\Vc7\ vcprojects\"

e
目录下。

id
4. 重新启动 Microsoft 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

Gu
23.3.3 开发实例
1、启动 Microsoft 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

2、创建新的项目,并选择 LeadWizard 向导,如图 23-11 所示。


r
se
.0
3、在 新建项目 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选定项目的存放位置,点击确定,进入 LeadWizard
设置页面;如图 23-12 所示。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3-11 LeadWizard 应用程序开发向导

设置页中软件名称为应用程序显示的中文名称,标题为应用程序标题栏文字,会显示在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状态栏上,扩展名为当前应用程序关联文档类型,LEAD 分类为在 LEAD 测井综合应用
平台界面上的显示位置,软件描述为当前应用程序的描述介绍。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3 二次开发
362

e
id
Gu
图 23-12 LeadWizard 项目设置页

4、设置好上述项目后,点击完成,产生基于 LEAD 底层的应用开发项目。如图 23-13 所示。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图 23-13 LeadWizard 产生的项目

5、编译项目所生成的应用程序,新生成的应用程序具备 LEAD 环境下全部的绘图功能,可以编


辑修改绘图文件。如图 23-14 所示。

User Guide For LEAD®


23.3 Visual C++应用程序用户方法挂接
363

e
id
Gu
图 23-14 缺省产生的应用程序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24.1 地质岩性符号
365

第九部分 附录

24. 图形符号

24.1 地质岩性符号

e
1、砾岩

id
Gu
砾岩 巨砾岩 粗砾岩 中砾岩 细砾岩

小砾岩 泥砾岩 砂砾岩 r


泥质小砾岩 铁质砾岩
se
.0
2
U
n
TM

硅质砾岩 角砾岩 灰质砾岩 灰质角砾岩 凝灰质角砾岩


io
rs
AD

e
V

凝灰质砾岩 凝灰质砂砾岩
LE

r
Fo

3、砂岩、粉砂岩

砂岩 砾状砂岩 鲕状砂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中-细砂岩 粉-细砂岩 含砾中-细砂


含砾粉-细砂 含砾粗砂岩 含砾中砂岩 含砾细砂岩 含砾粉砂岩


含角砾粗砂岩 含砾泥质中砂 含角砾中砂岩 含角砾细砂 含砾泥质细砂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4 图形符号
366

岩 岩

含角砾粉砂岩 含磷粗砂岩 含砾泥质粉砂 含磷中砂岩 含磷细砂岩


含磷粉砂岩 高岭土质粗砂 泥质粉砂岩 含砾泥质粗砂 泥质粗砂岩


岩 岩

e
id
高岭土质中砂 泥质中砂岩 泥质细砂岩 硅质粗砂岩 高岭土质细砂

Gu
岩 岩

r
se
硅质中砂岩 硅质细砂岩 硅质粉砂岩 高岭土质粉砂 硅质石英砂岩

.0

2
U
n
TM

io

长石石英砂岩 海绿石粗砂岩 海绿石中砂岩


rs

长石砂岩 石英砂岩
AD

e
V
LE

海绿石细砂岩 海绿石粉砂岩 白云质粗砂岩 白云质中砂岩 白云质细砂岩


Fo

白云质粉砂岩 灰质粗砂岩 灰质中砂岩 灰质细砂岩 灰质粉砂岩

碳质粗砂岩 碳质中砂岩 碳质细砂岩 碳质粉砂岩 铁质粗砂岩

铁质中砂岩 铁质细砂岩 铁质粉砂岩 玄武质粗砂岩 玄武质中砂岩

玄武质细砂岩 玄武质粉砂岩 石膏质粗砂岩 石膏质中砂岩 石膏质细砂岩

石膏质粉砂岩 沥青质粗砂岩 沥青质中砂岩 沥青质细砂岩 沥青质粉砂岩

User Guide For LEAD®


24.1 地质岩性符号
367

凝灰质粗砂岩 凝灰质中砂岩 凝灰质细砂岩 凝灰质粉砂岩

2、页岩、泥岩

泥岩 含砾泥岩 含砂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膏岩

e
id
含膏泥岩 石膏质泥岩 含膏含盐泥岩 盐质泥岩 页岩

Gu
油页岩 玄武质泥岩 砂质泥岩
r
砂质页岩 碳质泥岩
se
.0
2
U
n
碳质页岩 硅质泥岩 硅质页岩 铝土质泥岩 铝土质页岩
TM

io
rs
AD

沥青质泥岩 沥青质页岩 灰质泥岩 灰质页岩 白云质泥岩


V
LE

r
Fo

芒硝泥岩 沉凝灰岩 凝灰质泥岩 白云岩化沉凝


灰岩

4、石灰岩、白云岩

石灰岩 含白云灰岩 白云质灰岩 薄层状灰岩 白云岩

含灰白云岩 灰质白云岩 页状灰岩 泥质灰岩 含泥灰岩

泥灰岩 碎屑灰岩 泥质白云岩 含泥白云岩 泥质条带灰岩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4 图形符号
368

砂质灰岩 泥质条带白云 砂质白云岩 硅质灰岩 硅质白云岩


角砾状灰岩 角砾状白云岩 葡萄状灰岩 葡萄状白云岩 鲕状灰岩

鲕状白云岩 假鲕状灰岩 假鲕状白云岩 石膏质灰岩 石膏质白云岩

e
id
藻灰岩 燧石结核白云 燧石结核灰岩 藻云岩 燧石条带灰岩

Gu
燧石条带白云 针孔状灰岩 针孔状白云岩
r
竹叶状灰岩 竹叶状白云岩
se

.0
2
U
n
TM

io

含白垩灰岩 结晶灰岩 豹皮灰岩 碳质灰岩 生物灰岩


rs
AD

e
V

含螺灰岩 介形虫灰岩 介壳灰岩 团块状灰岩 溶洞灰岩


LE

r
Fo

凝灰质白云岩 绿豆岩(硅、
瘤状灰岩 沥青质灰岩
(白云化凝灰 钙、硼石)

岩)

5、侵入岩

超基性侵入岩 基性侵入岩 中性侵入岩 酸性侵入岩 辉长岩

辉石岩 辉绿岩 辉斑岩 正长岩 斜长岩

闪长岩 闪长玢岩 苏长岩 角闪岩 云煌岩

User Guide For LEAD®


24.1 地质岩性符号
369

橄榄岩 花岗岩 伟晶岩

6、 喷发岩

基性喷发岩 中性喷发岩 酸性喷发岩 凝灰岩 流纹岩

e
id
流纹斑岩 英安岩 英安斑岩 安山岩 安山玢岩

Gu
安山玄武岩 玄武岩 火山角砾岩
r
集块岩 粗面岩
se
.0
2
U

7、变质岩
n
TM

io
rs
AD

变质岩 变质砾岩 变质砂岩 石英岩 片岩


V
LE

r
Fo

石英片岩 绿泥片岩 黑云片岩 板岩 碳质板岩

绿泥石板岩 硅质板岩 千枚岩 绢云千枚岩 绿泥千枚岩

蛇纹岩 片麻岩 花岗片麻岩 大理岩 碎裂岩

糜棱岩 构造角砾岩

8、其它岩石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4 图形符号
370

铁矿层 黄铁矿层 赤铁矿层 菱铁矿层 铝土岩

磷块岩 硼砂 锰矿层 盐质泥岩 重晶石

钙芒硝岩 断层角砾岩 介形虫层 砂质介形虫层 泥质介形虫层

e
杂卤石 石膏层 含膏盐岩 膏盐层 盐岩

id
Gu
含镁盐岩 钾盐 膨润土坩子土 白垩土 硅质岩

煤层 燧石层 断层泥 r
se
.0
2
U
n
TM

含铁 含灰 含泥砾 含灰砾 含介形虫


io

(只适用于碎屑岩,岩性柱状剖面图)
rs
AD

e
V
LE

9、松散堆积物(未胶结的堆积物)
Fo

卵石 砾石 砂砾石 粉砂砾石 角砾石

泥砾石 粘土质砾石 泥质粉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粘土 砂质粘土 粉砂质粘土

植物堆积层 红土 填筑土 泥炭土 腐殖土层

化学沉积 砂姜 漂砾 表土和积土层 贝壳层

User Guide For LEAD®


24.2 沉积类型符号
371

24.2 沉积类型符号

水平层理 斜层理 波状层理 透镜状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 楔状交错层理 正断层 韵律层 正递变层理

e
id
反递变层理 逆断层 裂缝 一类裂缝层 二类裂缝层

Gu
三类裂缝层 空
r
se
.0
2
U

24.3 油气结论符号
n
TM

io

?
rs
AD

产层段 低产段 干层 致密层 可疑层


V

?
LE

~ ~
Fo

油层 油水同层 含油水层 差油层 可疑油层

?
δ δ δ δ δ
气层
~
含气水层 气水同层
~
油气同层 可疑气层

G M L

~
水层
~
水淹层 强水淹层 中水淹层 弱水淹层

24.4 井壁取心岩性符号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泥质砂岩

钙质砂岩 碳质砂岩 含砾砂岩 含砂砾岩 砂砾岩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24 图形符号
372

砾岩 泥岩 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页岩

油页岩 碳质泥岩 灰岩 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

泥质白云岩 灰质白云岩 石膏 煤层 玄武岩

e
id
花岗岩 凝灰岩 片麻岩 生物灰岩 鲕状灰岩

Gu
杂岩 其他 空白

r
se
.0
24.5 井壁取心含油性符号
2
U
n
TM

io

不含油 荧光 油迹 油斑 油浸
rs
AD

e
V

含油 饱含油
LE

r
Fo

24.6 地质录井含油性符号

不含油 荧光 油迹 油斑 油浸

含油 饱含油

24.7 固井质量符号

胶结差 胶结好 胶结中等 自由套管

User Guide For LEAD®


24.8 图形符号
373

24.8 图形符号

方块 菱形 三角形 圆点 1 圆点 2

e
id
Gu
r
se
.0
2
U
n
TM

io
rs
AD

e
V
LE

r
Fo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LE
TM
AD
Fo
r U
V
e se
rs
io
n
r
2 Gu
.0
id
e
参考文献
375

参考文献

【1】. 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年。

【2】. 洪有密。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年。

【3】. 欧阳健,等。测井地质分析与油气层定量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局主编,渤海湾地区低电阻油气层测井技

e
术与解释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id
【5】. 石油测井情报协作组。测井新技术应用-成象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岩电
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Gu
【6】. 《测井学》编写组。测井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年。

【7】. 张庚骥等 电法测井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4

r
【8】. O.Serra。肖义越译。测井资料地质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se
.0
【9】. O.Serra。谭廷栋译。测井解释基础与数据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2。 2
U
n
TM

【10】. 王伟男,童茂松。泥质砂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井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
io

2004 年。
rs
AD

【11】. 陆大卫,等。油气勘探与生产需求是促进测井技术持续发展的动力。测
e
V

井技术。2001.01。
LE

r
Fo

【12】. 李国欣,刘国强,赵培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测井技术的定
位、需求与发展。测井技术。2004.01。

【13】. 安涛。国产测井评价软件 5 年发展。测井技术,1999。

【14】. 欧阳健。中国石油近-中期油气层识别与评价技术发展研讨。中国石油未
来超前储备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

【15】. 欧阳健。加强岩石物理研究 提高油气勘探效益。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


第 2 期,Vol128,No.2。

【16】. 欧阳健。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
成因。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 年第 3 期。

【17】. 肖立志,谢然红,柴细元等。新世纪的测井技术—网络测井及其技术体
系初探。测井技术,2003。

【18】. 肖立志 著.1998.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与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应用.北京:科学


出版社.

【19】. 贾文玉等著.2000.成像测井技术与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5-28

【20】. 张守谦等编著.1997.成像测井技术及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0-77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376

【21】. 石油科技情报协作组.1998.测井新技术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15-40

【22】. 徐建华编著.1996.图像处理与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7-56

【23】. 章毓晋著,2001.图像分割,北京:科学出版社.98-102

【24】. 秦前清等编著.1995.实用小波分析.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4-28

【25】. 陈强,等。国际石油工业界 POSC 及其相关项目的进展。地球物理勘探,


1995。

【26】. 王宏琳。石油勘探开发软件集成平台。地球物理勘探,1997。

e
【27】. GB 85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id
【28】. GB/T 114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件工程术语。

Gu
【29】. GB 85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30】. GB/T 12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31】. SX1331 SY/T5232-99 石油工业应用软件工程规范。


r
se
【32】. POSC.GeophysicalML. 2000.

.0
【33】. POSC.LogGraphicsML. 2001. 2
U
n
TM

【34】. POSC.WITSML™ . 2001.


io
rs

【35】. POSC.WellPlotML. 2001.


AD

【36】. Schlumberger.Oilfiled review.1994-2004.


V
LE

r
Fo

User Guide For LEAD®


索引
377

索引

C 264, 356
常规数据.......................31, 35, 38, 40, 41, 42
CBL/VDL 固井质量评价................. 275, 276
常用工具条......................................100, 198
S 常用函数................................................. 187
SDK................................................. 356, 359 沉积分析................................................. 216
成果表 .... III, 4, 138, 339, 345, 346, 347, 348,

e

349, 350, 351, 352, 353

id
T2 ..........................4, 253, 254, 255, 256, 257 成像处理链197, 198, 200, 205, 219, 230, 259,
B 260

Gu
处理链196, 198, 199, 200, 217, 218, 219, 221,
背景电阻率...........................4, 236, 238, 239
223, 225, 229, 231, 264
背景电阻率计算...................4, 236, 238, 239
处理流程1, 2, 4, 197, 198, 218, 237, 242, 245,
边缘标记 .......................... 203, 204, 229, 230
边缘提取 ......................................... 203, 227
r 246, 254, 259, 260, 264, 271
se
处理流程管理 .......................... 197, 198, 264

.0
编辑参数卡................. 45, 100, 136, 193, 275
创建交会图对象 ..................................60, 63
编辑模型 .................................................184
2
创建直方图对象 ..................................60, 63
U

编辑模型文件..........................................184
n
TM


io

变密度对象...................................... 290, 310


标注点对象...................................... 290, 303 磁带机 .................................................17, 18
rs
AD

表达式列表..............................................186 磁带加载..............................................17, 18
e
V

C D
LE

采样间隔设置...................................... 35, 36
Fo

打包解包................................................... 31
参数编辑 ... 4, 55, 98, 103, 150, 158, 274, 275 待校曲线............................ 45, 46, 49, 50, 51
参数卡 ...4, 45, 46, 47, 48, 51, 97, 98, 99, 100, 单孔隙度分析 .................3, 97, 105, 106, 107
101, 102, 103, 104, 133, 134, 135, 136, 137, 导入分层数据 .......................... 103, 104, 135
138, 139, 140, 143, 145, 150, 157, 158, 159, 道 ............................................................ 316
164, 167, 189, 191, 192, 193, 194, 199, 200, 道对象 .............. 280, 286, 290, 291, 295, 305
217, 218, 219, 223, 237, 242, 245, 246, 249, 地层倾角测井 ......................................... 259
250, 251, 254, 257, 258, 259, 262, 264, 272, 地层水电阻率3, 105, 106, 107, 108, 111, 115,
275 124, 125, 127, 129, 154, 162, 173, 175, 176,
参数卡聚焦............... 200, 217, 218, 219, 223 177, 178, 179
参数自动计算4, 197, 204, 205, 208, 229, 230, 地层组分分析处理参数...151, 159, 160, 161,
231 162, 163
操作符列表...............................186, 187, 191 第三方工具................................................. 5
测井数据管理..............................................2 电扣深度对齐 ......................................... 201

CH 电阻率标定.............................. 201, 202, 223


电阻率刻度... 4, 112, 197, 200, 201, 202, 206,
差谱......................................4, 254, 256, 257
215, 223, 232
产状人机交互解释 .......................... 211, 212
定点取值...........................345, 347, 352, 353
常规测井处理. 2, 3, 97, 98, 99, 133, 139, 140,
动态图像...........................202, 203, 225, 233
143, 150, 157, 172, 181, 189, 254, 257, 259,
对象工具条.......................281, 291, 339, 340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索引
378

对象属性 64, 69, 81, 200, 212, 273, 283, 287, 结论信息统计 ......................................... 353
289, 290, 297 解编格式..............................................19, 25
多功能分析.............. 3, 97, 114, 115, 118, 119 解释结论信息统计.................................. 353
多条曲线的深度校正 ................................51 解释模型编辑 ...............3, 105, 181, 183, 189
解释图版库.............................. 196, 197, 209

井壁超声成像 ......................................... 196
二维成像对象...........................290, 306, 307 井操作 ...........................................31, 32, 33
二维对象 ......................................... 290, 304 井径刻度................................................. 201
F 井斜方位图对象 ...................... 290, 318, 319
井信息关联.............................. 339, 341, 342
反演处理 ......................................... 245, 248

e
井眼几何校正 ..................................207, 225
方法挂接 ..................................355, 356, 358

id
井眼校正... 4, 87, 88, 90, 91, 92, 93, 224, 225,
方位频率图对象.............................. 290, 321
236, 238, 239, 241, 243, 244, 245, 247, 248,
分辨率匹配.... 4, 237, 239, 240, 242, 244, 245

Gu
251
分层数据 .............98, 103, 104, 133, 135, 136
静态图像... 197, 200, 202, 207, 209, 225, 227,
附录.........................................................363
232
复杂岩性分析......... 3, 97, 121, 122, 125, 126

G r
矩形48, 51, 281, 290, 294, 326, 327, 328, 333,
se
339, 343

.0
杆状图对象...................................... 290, 319 均衡处理.................................. 201, 202, 222
2
U

刚性校正 ....................................... 46, 48, 49 K


n
TM

格式转换 .................... III, 2, 5, 17, 19, 20, 21


io

可视化编辑参数卡................... 100, 102, 275


构造倾角剔除.................................. 264, 265
刻度属性..........................................295, 296
rs

固井质量评价........... 267, 271, 272, 275, 276


AD

孔隙度谱分析4, 196, 197, 205, 206, 209, 210,


e

规则二进制格式........................................21
213, 214, 231, 232
V

H 孔隙度谱分析交互计算...................213, 232
LE

r
Fo

函数列表 .................................................186 矿化度计算.......................175, 176, 177, 178

合成处理 .......................... 235, 236, 247, 248 L


核磁成像 ..................................253, 254, 257
离散对象... 290, 324, 325, 330, 331, 332, 333,
核磁共振 ..............................2, 3, 4, 253, 373
334, 335, 336, 337, 338
核磁解谱 ...................... 4, 254, 255, 257, 258
离散对象的配置 ..................................... 335
核磁滤波 ..............................4, 254, 257, 258
离散数据................... 31, 32, 42, 43, 324, 333
横向波形对象.................................. 290, 304
裂缝孔洞砾石等视参数计算 ... 212, 213, 231
环境校正 .............3, 85, 86, 88, 91, 92, 93, 94
裂缝异常检测 ...................214, 215, 216, 231
回波串 .............................. 254, 255, 257, 258
六臂倾角........... 215, 259, 262, 263, 265, 266
J 滤波平滑...................................... 35, 37, 203
基准曲线 ..................................45, 46, 50, 51 M
记录格式 ................ 2, 17, 19, 21, 25, 36, 330
玫瑰图对象............... 290, 314, 315, 322, 323
加速度校正 201, 219, 222, 259, 260, 263, 264
模块处理4, 206, 223, 225, 231, 238, 239, 240,
箭头矩形 ..................................281, 290, 327
242, 243, 244,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交会图3,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6, 68,
模块设置................................ 25, 26, 29, 199
69, 70, 71, 72, 73, 74, 109, 110, 111, 123,
模型编辑. 3, 98, 104, 181, 183, 185, 189, 191,
132, 142
193
胶结结论 .................. 267, 273, 276, 277, 278
模型管理................................................. 185
胶结结论控制参数 ..................................276

User Guide For LEAD®


索引
379

N 深度校正III, 3, 45, 46, 47, 48, 51, 52, 75, 243,


272
泥质砂岩分.............. 3, 97, 109, 110, 112, 113
深度转换............................................... 5, 98
泥质砂岩分析.......... 3, 97, 109, 110, 112, 113
生成解释结论 .......................... 103, 137, 138
P 矢量图对象......................................290, 317
排列属性 .................................................294 视参数计算.......................204, 212, 213, 231
偏心校正 ......... 86, 88, 89, 90, 91, 92, 93, 201 视产状的倾斜校正.................................. 214
拼接参数设置...................................... 54, 55 手动校深................................................... 45
拼接深度段的交互输入.............................56 手画线 ..................................... 281, 290, 328
频率交会图...............................57, 58, 59, 64 数据导出..................... 17, 20, 60, 73, 79, 329

e
剖面图对象...............................290, 309, 310 数据管理................................................... III

id
数据解编..... 2, 17, 19, 20, 23, 24, 25, 26, 200,

219, 220, 222

Gu
启动方式 .....................................................9 数据聚焦... 199, 200, 217, 218, 219, 220, 223,
切分.........................................................338 264
曲线操作 ..................................31, 32, 35, 41 数据拟合........................................60, 72, 73
曲线合并分解................................ 35, 38, 39
曲线回放 .................................................274 r
数据预处理...3, 4, 45, 53, 196, 197, 200, 201,
se
221, 260

.0
曲线计算 ..............................31, 39, 126, 178 数据转换......2, 17, 25, 26, 202, 223, 259, 272
曲线描述 ..................................27, 28, 64, 69
2
双感应合成.................................. 4, 237, 238
U

曲线拼接 ........................ III, 3, 53, 54, 55, 56


n
水层反推..........................................177, 178
TM

io

趋肤校正4, 236, 237, 238, 241, 242, 243, 249, 水淹层分析.......................... 3, 167, 172, 174
250
rs

水资料分析............................................. 176
AD

取心...................281, 290, 325, 332, 369, 370


e


V


四臂倾角....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LE

人机交互解释4, 197, 200, 206, 207, 209, 210,


Fo


211, 212, 216, 217, 231, 232
软件安装 ................................7, 8, 9, 10, 182 特效曲线对象 ...................290, 301, 302, 303
软件登记 ............................................. 10, 11 特征提取..................................................... 4
软件注册 .....................................................9 添加校深线............................................... 50
填充对象.................................. 290, 299, 300

图版查询................................................. 209
三维成像对象.................................. 290, 308 图头编辑...................................... 4, 286, 339
三维空间立体图对象 ...............290, 320, 321 图像边缘标记 ...................203, 204, 229, 230
色标. 4, 63, 64, 66, 67, 68, 202, 281, 282, 290, 图像边缘提取 ..................................203, 227
301, 306, 307, 311, 328, 329 图像处理4, 197, 200, 203, 204, 205, 208, 209,
色标标定 .................................................202 217, 226, 227, 228, 230, 232, 374
SH 图像分割4, 203, 204, 205, 208, 213, 228, 229,
374
删除校正线.......................................... 46, 51
图像矩形................................................. 290
设置交会图属性.................................. 64, 69
图像滤波...........................203, 227, 228, 311
设置直方图属性........................................69
图像锐化................................................. 203
深..................................................... 155, 238
图像生成 4, 197, 200, 202, 203, 217, 225, 226
深度对象 .................. 286, 289, 290, 295, 296
椭圆 .......................... 207, 281, 290, 326, 339
深度设置 .................... 35, 36, 37, 38, 78, 292

LEAD 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用户手册
索引
380

W 圆柱面展开图对象...........................290, 320
运行环境..................................................... 5
网格属性 ......................................... 292, 293
微电沉积图对象.......................290, 315, 316 Z
微电成像对象...........................290, 311, 312
增加模型...........................183, 189, 190, 192
微电对象 .................................................310
微电交互对象...........................290, 312, 313 ZH
微电玫瑰图对象.......................290, 314, 315 粘土分析..........3, 97, 127, 128, 131, 132, 143
微电矢量对象...........................290, 313, 314 真分辨率聚焦4, 237, 239, 242, 244, 245, 247,
微电阻率成像..........................................195 248
文本编辑参数卡......................................102 阵列感应2, 3, 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e
文本格式 ... 17, 19, 20, 21, 22, 41, 74, 79, 329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51

id
文本属性 ..............................67, 73, 293, 294 阵列感应处理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文件描述 ...................................................27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Gu
文件头描述.......................................... 27, 28 阵列数据................................ 31, 41, 42, 202
X 直方图 57, 59, 60, 62, 63, 64, 68, 69, 70, 202,
204, 205, 209, 213, 225, 229
线条.....26, 28, 66, 72, 82, 282, 286, 290, 292,
r
直方图增强......................................202, 225
se
293, 295, 299, 305, 313, 314, 318, 326, 334
直接聚焦...................................... 4, 236, 239

.0
校深参数卡.......................................... 46, 47
智能解编.................................... 2, 17, 24, 29
斜井校正 . III, 3, 75, 76, 77, 79, 80, 81, 83, 84 2
U

注册 ...............................................9, 10, 198


n
TM

卸载.....III, 1, 7, 8, 9, 282, 297, 299, 300, 303,


注册程序............................................... 9, 10
io

307, 313, 324, 341, 347



rs

许可证 ................................................. 10, 16


AD

选中校正线................................................51
e

自定义模型... 97, 98, 101, 104, 105, 107, 113,


V

Y 119, 126, 132, 137, 139, 181, 182, 183, 184,


LE

185, 187, 188, 189, 191, 192, 193, 194


Fo

颜色标注 .......................... 281, 290, 328, 329


自定义模型操作符.................................. 187
页面属性 ........................................... 61, 289
自动分层.................................. 103, 137, 248
一维对象 ......................................... 290, 296
自动恢复................................................... 15
一维反演 ...................... 4, 237, 240, 242, 245
自动校深.................................... 45, 202, 223
移谱......................................4, 254, 256, 257
自然电位计算 ..................................178, 179
异常检测图对象.......................290, 316, 317
综合绘图4, 41, 45, 53, 55, 60, 76, 79, 99, 100,
预处理III, 2, 3, 4, 45, 53, 57, 75, 85, 123, 196,
150, 172, 208, 259, 272, 279, 339, 341, 345,
197, 200, 201, 202, 207, 217, 221, 222, 223,
347, 352, 355, 356
225, 232, 236, 241, 245, 246, 247, 250, 251,
纵向波形对象 .......................... 290, 305, 306
259, 260, 264
组分响应参数编辑...........................150, 151
圆角矩形 ..................................281, 290, 326
组分组成设定 .......................... 150, 157, 158

User Guide For LEA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