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micro PDF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1

義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專題製作計畫書

小型化天線的研究

Study of a Compact Size Antenna

專題學生:李佑庭 10102052A
黃人和 10102054A
徐明鋒 10102084A
蔡有盛 10102086A

指導老師:陳立軒教授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 日
摘要
本研究是探討無線通訊系統中天線的小型化,並且使其符合現今通訊產品的

需求與規範。將利用天線上挖出槽孔或凹槽方式,導致於天線的頻率產生變化,

由這個概念使天線達成小型化之目標,且最後期望能達到常用 Wi-Fi 天線之 5g

的規格。製作過程中主要會利用 HFSS 軟體來進行天線模擬與設計,了解其凹槽

或槽孔對天線影響的分析,並藉用網路分析儀測量實作天線的特性。
目錄
目錄 ................................................................................................................................ i

圖目錄 ........................................................................................................................... ii

第一章 緒論..................................................................................................................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動機........................................................................................................2

1-3、研究目的........................................................................................................2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2-1、天線的輻射原理…….....................................................................................4

2-2、天線重要基本參數........................................................................................5

2-3、小型化天線的方法.........................................................................................7

第三章 研究方法........................................................................................................11

3-1、天線的設計..................................................................................................11

3-2、模擬..............................................................................................................11

3-3、天線製程…..................................................................................................13

3-4、量測天線.....................................................................................................13

第四章 預期結果及預期進度....................................................................................14

4-1、預期結果......................................................................................................14

4-2、預期進度......................................................................................................14

參考文獻......................................................................................................................15

i
圖目錄
圖 1-1 電信網路相關發展 ............................................................................................ 1

圖 2-1 振盪的電偶極所產生之傳播電場 .................................................................... 4

圖 2-2 負載匹配到傳輸線阻抗基本概念 .................................................................... 5

圖 2-3 開槽孔天線結構圖 ............................................................................................ 7

圖 2-4 加上短路柱天線的結構 .................................................................................... 8

圖 2-5 微帶天線中植入晶片電阻的幾何圖 .............................................................. 10

圖 2-6 陶瓷貼片形天線 .............................................................................................. 10


圖 3-1 設定 Air Box .................................................................................................... 12
圖 3-2 確定設定結果 .................................................................................................. 12

圖 3-3 天線之 S11 圖 .................................................................................................... 12

圖 3-4 天線電流分佈圖 .............................................................................................. 12


圖 3-5 天線輻射場型圖 .............................................................................................. 13
圖 3-6 天線製作 .......................................................................................................... 13
圖 3-7 (a)網路分析儀 .................................................................................................. 13
圖 3-7 (b)接上天線...................................................................................................... 13
圖 4-1 802.11 網路標準圖 .......................................................................................... 14
圖 4-2 整體規劃圖 ...................................................................................................... 14

ii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
由於無線通訊快速發展,因此非常多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推陳出新一一出現,

例如:「去年發表、今年開賣的美國蘋果公司 Apple watch、與 iPhone 手機,以及

台灣宏達電(HTC)、韓國三星(Samsung)、大陸小米等 3C 商品。」然而,這些產

品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必須用到通訊系統,通訊系統又可分為手機通訊與無

線通訊。

手機通訊又可簡單分為 1G、2G、3G、4G、5G 等,圖 1-1 為電信網路相關

發展。其中 1G 為一種類比式行動電話系統,主要作為一般語音通訊服務使用。

2G 為對語音係以數位化形式傳送,除了具有一般通話功用之外,少部分系統引

進簡訊傳輸的功能。3G,使用規格 IMT-2000,同步傳輸通話聲音及資訊服務(電

子郵件、即時簡訊等),好處為提供快速的資料作業,傳輸在於 kbps 以上。

4G,在台灣方面稱為 LTE,依照 ITU 的定義為,當靜態傳送速率達到 1Gbps,

使用者在高速移動情形下可達成 100Mbps,就可作為 4G 的技術。5G,目前仍屬

於研究階段,沒有電信公司或標準訂定組織說明到 5G。

無線通訊包括 Wi-Fi 技術、藍芽(Bluetooth)及近距離無線通訊(NFC)等。其中

藍芽在於規格 4.0 中提出三種不同模式,而且把傳送距離提高到 100 公尺以上。

其中藍芽缺點在於,其安全性比較不安全,使用其裝置配對的時間太長,使用上

非常消耗使用裝置的電力。

圖 1-1 為電信網路相關發展 [1]


1
NFC 與藍芽共同為短距離的通訊,且整合到智慧型手機當中。然而,NFC

使用主動與被動讀取模式,且不需要供應電力,只需要幾秒鐘即可完成傳輸通訊。

Wi-Fi 是以 IEEE 802.11 為準則所建立的,以 2.4GHz 頻段為多數國家通用的 ISM

頻段,5GHz 受到干擾較小,第五代 Wi-Fi 為 802.11ac,只能使用 5GHz 頻率。

1-2、研究動機
通訊產品的元件如此多元,因此不可能一一去研究,但我們要記得一句話: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說與其研究一堆東西,不如好好的專心一件事情,

把它做的更加完善。

所以,我們選擇無線通訊的天線來研究,天線常見於我們使用的無線電子產

品,沒有天線任何無線通訊將無法順利進行。天線也使用於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

例如:「現在幾乎人手一隻的智慧型手機、筆電、平板、基地台上的天線,用於

接收無線電視台和電台廣播、無線對講機、衛星天線等。」

天線可以分成兩大基本種類,包含全向性天線和定向性天線。另外,依照使

用目的以及方法,區分不同用途與功能的天線,例如:「接收電視信號的魚骨天

線、用於轉播車或是雷達通訊等的碟型天線、車用型天線為一般常用的天線,可

以在於遙控的玩具等看見其身影」。

我們可以試著想想,沒有天線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我想連簡單的通訊都會

變得困難重重,就要回到過去時代,只能局限於寫信寄信、飛鴿傳書等方法。若

要觀看頻道或節目也會滿艱難的,而消息的傳遞也將大受影響,變成要知道某地

方發生何種事情,依靠烽火台、駕馬車傳送等情形,不但費時又費力,當傳送到

時,消息已過的時間了。由於天線有如此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將研究天線的相關

特性。

1-3、研究目的
以前天線的尺寸與大小都是以比較大為主,其中大部分都用於軍事上的用途,

例如無線對講機的通訊,甚至媒體所使用傳送第一手消息來源的無線衛星等。但
2
是使用的天線尺寸愈大,所利用與消耗的材料越多,因此如何把天線小型化,是

很重要的研究議題。

當全球社會的科技發展愈來愈進步時,其使用的科技產品也愈來愈多元化,

就拿人手一隻的手機來說,由一開始只能撥打電話和收發簡訊,到現在最重要的

上網、拍照、視訊與其他功能,甚至推出的穿戴裝置例如手錶等,真是非常多元

化與多功能化。然而,這裡頭的天線,勢必要越作越小,才能符合時代潮流,這

樣才能使得手機或手錶功能有足夠的空間,去放置消費者需要或是一家手機公司

所要推行的新產品或是新功能等。當天線小型化之話,越小越精密的通訊商品、

穿戴裝置等就可以一一實現。

所以,本次研究的目的為,使用無線通訊 Wi-Fi 當中 5G 的架構為主要研究

的方向。然而,採用的方式,要把天線使用小型化的方式去呈現出來,為何要小

型化,主要是合乎現今主流的通訊產品的需求。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天線的輻射原理
兩個等量但是不同電性的電荷形成電偶極,一種滿容易見到,而且重要的電

荷分佈情形,若是有電荷沿正負電荷來回,作簡諧加速移動,而產生輻射現象,

假定電荷如果是沿著正負電荷之直線移動,作等速度變動時就不發生輻射情形。

圖 2-1(a)~(e)所示,說明由兩個等量但異號且瞬間相距 l(最大間距 l0 )上下做

簡諧振盪的電荷,就可觀察出電場的輻射傳播變化。[2]

圖 2-1 振盪電偶極所產生之傳播電場[2]

4
2-2、天線重要基本參數

2-2-1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

阻抗匹配是用於傳輸線上,達成所有高頻信號皆能傳至負載,幾乎不會有信

號反射回來,從而提升能源效益。

阻抗匹配有兩種,第一種透過改變阻抗(用於集中參數電路),第二種為調整

傳輸線的波長(用於傳輸線)。

天線的輸入阻抗是天線饋電端輸入電壓與輸入電流的比值,如圖 2-2。天線

除了本身帶有電阻以外還有電抗,在天線的電路上有阻抗的存在,可表示為

Z a  Ra  jX a ,其中實數 Ra 為電阻、虛部 X a 為電抗。[2]

阻抗匹配目的在於,能夠消除天線端輸入阻抗裡頭 X a 的部份,使電阻能夠

盡量達成近似於饋入線的性質。若天線阻抗不匹配時,造成不穩定及功率傳輸效

能不佳,而有反射損失存在。

圖 2-2 負載匹配到傳輸線阻抗基本概念 [2]

2-2-2 反射損失(Return Loss)

當天線的阻抗與傳輸的阻抗不匹配,將使天線無法將全部功率發射出去或接

收近來,此時天線的所發射出去的功率不會達到最大,就會形成反射損失。

簡單的來說,反射損失為反射能量與入射能量比值,我們可以寫成:

RL(dB)  20 log |  | ,其單位為 dB。

5
然而,反射損失中的  是反射係數,可以表示成傳輸線阻抗 Z 0 與天線端阻

Za  Z0
抗 Z a ,關係式為:  
Za  Z0
由於阻抗值計算後可為複數,相同道理其反射係數也變成複數,通常此複數

將以相量方式去加以表示。當中的 Γ 的數值介於-1(負載短路,即 Z 0  0 )到+1(負

載開路,即 Z 0   )間。阻抗匹配時,就是其   0 。由此式子可以得到,反射

係數值變大時,相對的說明,輸入訊號反射的比較多。另外,反射損失又可以稱

為 S11 ,一般一個良好的天線,其反射係數必須要在  10dB 以下。

2-2-3 天線增益(Gain)

增益在於電子電路學與天線上有不同的定義與解釋,其代表的數學公式也不

盡相同。

在於電子電路學上,將其增益定義為,一個系統的訊號輸出與訊號輸入的比

值,主要常用於放大器之中。

然而,在於天線增益用來,度量天線的指向性,使用參考基準為,一個理想

狀況下的等向性天線的某一個方向的輸出功率。其定義為天線在於指定方向輸出

功率。

當中提到的指向性定義為,天線對於周圍方向的靈敏程度,當指向性高的天

線,其天線接收到與發射出去角度會比較小。所以,越窄指向性越良好。[3]

天線增益與有效面積的關係是可以寫成下列式子[4]:

4Ae 4f 2 Ae
G 
2 c2
其中: G = 天線增益 ; Ae = 有效面積 ; f = 載波頻率

c = 光速 ;  = 波長

6
當中的有效面積定義為,當天線接收電磁波傳遞時,能夠接收到的面積大小。

總而言之,當有效面積數值大時,其增益值也會比較大,所以傳播的也越遠。

2-2-4 天線效率(Efficiency , η)

效率的定義為天線的輻射功率與輸入功率之比:

Pr Pr
 
Pin Pr  Pl

其中 Pr 、 Pin 、 Pl 分別是天線的輻射功率、輸入功率和損耗功率。可以寫成

Rr Rr
 
R in R r  R l

R r 、 R in 、 R l 分別是天線的輻射電阻、輸入電阻和損耗電阻。為了提高天

線的效率,應盡可能提高天線的輻射電阻與降低損耗電阻。[2]

2-3、小型化天線的方法
一般要能縮小微帶天線的輻射金屬片尺寸,比較常用的分法有四種方式[5]:

(1) 在天線輻射金屬片上挖出槽孔或是凹槽。

(2) 在輻射金屬片與接地面之間接上一個短路柱。

(3) 將短路柱改換成晶片電阻與晶片電容。

(4) 增加基板相對介電常數  r 。

以下將說明這幾個方法:

2-3-1 開槽微帶天線

由於微帶天線的金屬面上,每個共振模態的電流分佈都不同,若在相同的共

振模態下挖了凹槽,凹槽破壞原本共振模態的電流路徑,原因為此凹槽,使電流

路徑加長,當電流路徑加長時,相對的天線的共振波長也會變大。天線的操作頻

率會因為所挖的凹槽的長或短而有不同變化,當凹槽挖得愈長時,其操作頻率降

低的會比較多,當凹槽愈深,其頻率減少的也會愈多。
7
圖 2-3 用接地面的槽孔,使其電流路徑更動,最終可設計出所要共振頻率點,

以達成設計的頻寬。[6]

圖 2-3 開槽孔天線結構圖[6]

2-3-2 加上短路柱的天線

短路柱的微帶天線是一種平面倒 F 型天線(PIFA 天線)的變形,假定短路金屬

板寬度變小時,其天線共振的頻率會減少,當 PIFA 天線短路金屬板的寬度變小

到與短路柱相同時,就像是一個短路柱的天線。

一般來說,傳統的微帶天線為二分之一波長為其最低的共振長度,有研究指

出,若微帶天線加短路柱後,微帶天線的共振長度可以降低,甚至低於四分之一

操作的波長長度,使得其天線尺寸變小,達到天線小型化的目的,其天線縮小情

形會比 PIFA 天線更加多。最後,短路柱也會造成天線特性變比較差,例如天線

增益與頻寬下降、匹配變成非常靈敏。

天線增益變小的原因,主要是加入短路柱後,造成天線的輻射效益減少。甚

至,因為把天線縮小化之後,使其天線的輻射面積減少,因而形成天線輻射效率

減低。天線頻寬變少因素,主要為加了短路金屬柱後,然而,天線的共振波長度

會增加,形成基板厚度對天線共振波長比例減少。

匹配非常靈敏的性質,為短路因素形成微帶天線電流分佈較為密集的原因。

假定饋入點距離比短路點的位置比較遠,所得出的輸入阻抗愈大,所以正常來講,

要得到一個良好匹配點,就必須要靠近短路點就能達到所需的頻率點輸入的阻抗

匹配。
8
圖 2-4 加上短路柱的天線結構[5]

2-3-3 加上晶片電阻負載

使用短路負載的方法,把短路柱放到微帶天線裡頭,造成天線的共振頻率大

幅降的降低,可以達到天線小型化,缺點在於造成天線本身結構之天線頻寬變小,

改善方式為加入一個晶片電阻,植入方法利用微帶天線本身的結構上,去鑽入一

個圓形的小孔,把所需要的晶片電阻植入進去小孔當中,使它的上下兩端銲於金

屬面和接地面上。

微帶天線是共振結構,共振頻率下我們可以把天線看成是一個 RLC 等效電

路,加上一個晶片電阻,可以將其當作並聯一個電阻的形式。

天線植入一個晶片電阻時,會使天線品質因素降低,因為天線的頻寬與品質

因素的乘積為常數 Q,也就是說當天線的品質因素降低,其天線的頻寬會升高。

晶片電阻對微帶天線影響使操作頻率減少,可把頻寬相對的提升。晶片電阻值不

宜過高,因為天線增益與其頻寬不能同時獲得其理想數值。

天線加電阻以後相比較於短路金屬柱,天線輸入阻抗匹配變成非常簡易,當

負載電阻變大時,其饋入點位置將會遠離晶片電阻較遠,所以,加上晶片電阻縮

小微帶天線找出適合的匹配點,是個比較簡單的事情,製作模擬上會比負載縮小

化之微帶天線容易多。

9
圖 2-5 微帶天線中植入晶片電阻的幾何圖[7]

當微帶天線植入晶片電阻將造成微帶天線的 Q 值降低,增加天線頻寬。植

入晶片電阻造成微帶天線邊緣可造成 g / 4 共振,使天線尺寸變小,達到小型

化。

假定以同軸線為其饋入點,其饋入點在矩形金屬片裡沒有植入晶片電阻的邊

緣處所獲得的輸入阻抗最高,而饋入點在於縱向的位移(A 點到 B 點之間),輸入

阻抗的變化為緩慢的上升。

2-3-4 增加基板相對介電常數

圖 2-6 為使用陶瓷貼片形成 GPS 天線,此結構並不存在無窮大之接地面。

圖 2-6 陶瓷貼片形成天線[8]

該金屬面之長度可以近似推導而寫成

 1 2 1 2 1
    0
2 2 k 2 w 0 0 r 2  r

相對介電常數  r 越大,波長越短,天線之尺寸跟著縮小。[8]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天線的設計
小型化天線的設計方式非常多不同方式,本次研究將要選擇在於天線輻射金

屬片上挖出槽孔或凹槽。凹槽可以提供一種比較便利方法達成天線小型化,設計

凹槽天線的重點,在於凹槽的寬度不能過大,因為當凹槽的寬度過大時,將會影

響到整個天線輻射場型,使其天線的特性會發生變化。

另外凹槽會使天線的容抗會增大,能夠抵消一些饋入點所形成感抗,使得天

線的頻寬增加。當然,凹槽天線是利用破壞本來天線的電流分布來達成小型化目

的,會使其天線特性受到影響,也就是凹槽越大影響也會越大,嚴重時導致天線

整個特性而改變。當天線小型化之後,會使天線輻射面積變小導致其天線增益變

少,和其它微帶天線相比,在於同樣的頻率的微帶天線增益值變小非常多。

最終,如何使用槽孔或凹槽使天線小型化後還能符合我們所需的規格,是我

們未來要研究的課題。

3-2、模擬

3-2-1 HFSS 模擬

使用 HFSS 模擬軟體來模擬,模擬步驟分成 9 步驟,簡略說明如下:

1.設定接地面與厚度。

2.設定天線起始座標。

3.設計天線圖形。

4.設定天線材料與基板材料。

5.設定饋入訊號。

6.設定 Air Box,如圖 3-1。

7.設定中心頻率與模擬參數。

8.確認設定,如圖 3-2。

11
9.開始模擬。

圖 3-1 設定 Air Box 圖 3-2 確定設定結果

3-2-2 模擬結果

1.S11 圖:不同頻率狀態下所得到的天線損失圖。其中損失在-10dB 以下時.

為可用區段,如圖 3-3。

圖 3-3 天線之 S11 圖[9]

2.電流分布圖:觀看天線上電流分佈情形,如圖 3-4。

圖 3-4 天線電流分佈圖[10]

12
3. 輻射場形圖:主要是看天線輻射的情況,如圖 3-5。

圖 3-5 天線輻射場型圖[11]

3-3、天線製程
天線製作步驟如圖 3-6。

圖 3-6 天線製作[12]

3-4、量測天線
使用網路分析儀測量天線特性。如圖 3-7 (a)和圖 3-7(b)。

圖 3-7(a) 網路分析儀[13] 圖 3-7(b)接上天線


13
第四章 預期結果及預期進度
4-1.預期結果
將使用現在最常見的通訊系統 WiFi 中的 5G (IEEE 802.11ac)天線規格為研究

目標。由圖 4-1 中可以看出,IEEE 802.11ac 採用了 5GHz 的頻段。然而 5GWiFi

頻寬大小為 20/40/80/160MHz,其增益值可以達到 5 到 7 dBi 之間。

圖 4-1 802.11 網路標準圖[14]

4-2. 預期進度
1. 設計和討論草稿圖形+用 HFSS 模擬------------約 2 到 3 週

2. 用印刷電路板來實作-------------------------------約 1 到 2 週

3. 實作圖形之測量與分析----------------------------約 1 週

4. 結果之討論----------------------------------約 1 週

圖 4-2 整體規劃圖
14
參考文獻
1. http://www.csie.ntpu.edu.tw/~yschen/course/2012-1/WNMC/ch6.pdf,第 5 頁

2. 陳佳哲、董宸源、蕭豐議、劉雨靜、林峻揚,2x2 高增益陣列微帶天線,修平

科技大學學生專題,第 3 頁到第 4 頁、第 8 頁到第 12 頁,2013 年 12 月

3. 蕭宇劭,無線=天線,科普講堂 2,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高頻技術組,第 30

4. web.ydu.edu.tw/~cfwu/htm/wireless/chap5.ppt,天線和傳播,第 7 頁到第 8 頁投

影片

5. 林岡毅,小型化天線分析與模擬,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第

28 到 33 頁,92 年 7 月

6. 林瓊姬,開槽孔天線於無線區域網路之應用研究 ,國立海洋大學電機工程學

系碩士學位論文,第 24 頁到第 25 頁,98 年 6 月

7. http://eshare.stust.edu.tw/EshareFile/2009_12/2009_12_7109b21d.pdf,縮小化寬

頻矩形微帶天線量測與設計

8. 林芝穎、邱弘棋、林俊宏、何梅君、鄭博仁,微型化 GPS 天線,銘傳大學電

子工程學系專題,第 190 頁到第 192 頁

9. http://www.yn456.com/jueri/20150508/050UE232015.html ,微带天线设计与仿

10. http://www.mwrf.net/tech/eda/2014/15838.html,基于 ANSYS HFSS 软件的

WiFi 天线设计与优化

11. 許順盛、魏國治、許承穎、莊惠如,利用 0.18-μm CMOS 製程之 60-GHz 毫

米波共面波導饋入式 Yagi 天線,國立成功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電腦與通信工程研

究所,2008 年 10 月

12. http://phys.thu.edu.tw/~mengwen/note/exp01.pdf,電路板的製作

13. http://cc.ee.ntu.edu.tw/~thc/course_emexp/note/Exp%20-%2005.pdf,實驗 5,網

15
路分析儀-單埠元件量測與天線特性

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EEE_802.11ac,維基百科 IEEE 802.11ac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