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紙本報告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7

音樂治療

Music therapy

指導教授:陳埩淑
組員:黃暐婷、劉毓玟、王沛文

田上桓、陳毓庭、許巧宜
摘要
緒論
• 背景:

• 動機:
由於台灣亞洲區對於音樂治療的了解
並不深且少有相關音樂治療的機構與發展。

• 目的:
讓大家嘗試與了解甚麼是音樂治療,

也許音樂治療在科學上還正在備受考驗以及研
究,但音樂確實有著神奇且無形的力量。
要點

一、什麼是音樂治療
二、音樂治療的功能
三、音樂治療形式與療法
四、實例
五、參考資料
六、組員心得
一、 什麼是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是利用樂音、節奏對生理疾病

或心理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在身、

心方面「有需要」進行治療的個案,針對其「需要治療」的

部分,進行「有計畫」,「有目的」的療程。

音樂治療可以幫助的對象包含有:自閉症、亞斯伯格症、腦

性麻痺、過動、唐氏症、威廉氏症、發展遲緩、情緒控管、

身心重建、安寧醫療、減緩疼痛,舒壓…等。

圖片來源:http://chuansong.me/n/1290682
二、音樂治療的功能

1.對生理的影響及治療功能

目前,音樂治療最為權威的美國著名音樂治療學家 K.BR—

USCIA 在他的《音樂治療定義》一書中所做的定義:“音樂治療

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

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

療關係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

不同的音樂可以對不同的組織甚至器官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如

心率和脈搏的速度、血壓、皮膚、肌肉和運動反應、內分泌和體

內生化物質以及腦電波等等。音樂的節奏可以明顯地影響人的行

為節奏和生理節奏,例如呼吸速度、運動速度節奏、心率。醫學

實驗證明,人類的中樞神經自主脈衝頻率在 3O 秒左右。在音樂

分析中很巧合地發現,莫扎特的音樂韻律差不多剛好每 3O 秒達

到一個高峰。因此聽莫扎特的作品可以促進人體的內穩態,減少

緊張焦慮,促進放鬆。
2.對心理的影響及治療功能

音樂對人的情緒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音樂治療正是利用音樂

對情緒的巨大影響力,通過音樂來改變人的情緒,最終改變人的

認知。

音樂治療根據心理干預不同層次的深度,可以分為支持、內省和

心理分析 3 個不同層次。其中後兩個層次的治療方式涉及心理的

層次較深,更適合做個體或人數較少的小組治療。而支持性的治

療,雖然在心理干預的層次上較淺,但受眾面廣,在人數較多的

集體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音樂有歡快的,也有傷感的,這都是全面揭示人類情感的手段之

一。在傾聽音樂時,人們藉助接受或認同的樂曲,隨著音樂的進

行,將自己的情緒暢快淋漓地釋放出來,減輕內在壓力,使機體

保持在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

3.對健康的影響

“健康就是不得病”的結論是不完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
把健康定義為:1)身體沒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現;2)健康的心理;

3)社會適應性狀態。 一個健康的個體必須能夠成功地與他的周圍

建立起正確的人際環境,而無論是心理障礙或是生理疾患的病人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人際關係方面的障礙。音樂活動通常是集體

的參與活動,這種共同的參與過程又常常會有助於建立起良好的、

親密的合作關係,併進一步為自己創造一個和諧的,安全的社會

環境。音樂的本質要求參與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確的合作,任何合

作上的失誤或失敗都會馬上導致音樂效果的不諧和與失敗,而且

這種不諧和與失敗會立即反饋給每一個參與者的耳朵,造成聽覺、

心理、甚至生理上的不快感。

音樂本身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來強迫所有參與者進行完全的合

作,並迫使人們控制可能破壞音樂和諧的任何自我衝動和個性表

現行為,因此人們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與他人合作和相處的

能力和技巧,這種在音樂中的合作能力最終會泛化和轉移到他們

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樂的魅力和愉悅性也會吸引那些社會性退

縮的人們參與到音樂的社會活動中去,從而改變其自我封閉狀態,
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三、音樂治療形式與療法

• 被動性

病人為傾聽的角色,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治療者可運

用放鬆技巧及冥想方式,來喚起病人潛意識中的感受,

可抒發被壓抑的感覺,進而改善情緒和行為的障礙。藉
由音樂的特性來刺激感官,達成治療的效果,例如引導

有睡眠障礙的個案聽舒眠音樂,幫助個案進入睡眠的歷

程。由於個案在這個治療過程是被動的接收音樂的歷程,

因此被動的音樂治療也稱為接受性音樂治療法

(Receptive Music Therapy)。

此外,如有宗教信仰的病人,藉由宗教音樂,亦可達

到更超然的靈性寄託。

圖片來源:

http://www.maijai.com.tw/article_20111104_112.

aspx

• 主動性
指直接操作樂器的行為,利用治療性的操作樂器來達

成治療效果,其目的在於藉由音樂的活動,改善病人

的協調功能、增加其成就感及自尊,並且藉由音樂來

幫助個案自我表達,例如彈奏樂器、敲擊樂器、唱歌

等歷程,由於主動的音樂治療在歷程中會牽涉到較多

的活動歷程,因此也被稱為活動性音樂治療(Active

Music Therapy)。

圖片來源:

http://www.shute.kh.edu.tw/~2010PBL09/contain
/a/a.htm

• 綜合性

將音樂與其他治療方法做結合。

• 接受性音樂療法

接受性音樂治療運用範圍較為廣泛。由聆聽或欣賞音樂,

得到樂趣、滿足與快樂。隨著錄音技術乃至當代數碼音

響技術的成熟,獲得現存的音樂聽覺產品已經演變為時

尚。但是,用於接受性音樂治療的音樂聽覺產品,必須

根據診斷,適應 患者的心理問題和文化背景,以及選

擇合適的樂曲,以及聆聽的方式。具體的接受性音樂治

療技術有:音樂放鬆,音樂意象與形象化技術,音樂拼

貼,歌詞討論與分析,音樂懷舊與生活經歷回顧,音響

治療,音樂律動技術,以及其他音樂審美聆聽方法。
• 創造性音樂療法

創造性音樂療法是指治療師引導個案進行音樂創作,

它包含了歌曲、歌詞或樂器的創作。優於接受性音樂

療法,因為即興或模仿音樂活動可以激發患者的表演

模式,由音樂結構的次序,在人與人之間產生接觸對

話、互動交流等。通常創作的靈感來源是以個案的自

身經驗、生活脈絡為基礎,因此個案可以透過創作的

過程表達情感,在音樂創作—治療師—個案三者間形

成一個三角溝通的模式,如此將有助於治療的進行。

由上述的說明可以看出,音樂治療在不同的形式與不

同的方法搭配下,會是一個多元化的治療方式,因此

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需發揮自身的創意,對治療的過程

做適度的調整,以符合個案的能力與治療目標。
• 羅賓斯創造性音樂療法

是由 Paul Nordoff 和 Clive Robbins 兩個人共同創建的。

(Paul Nordoff 是美國的一位作曲家和鋼琴家,Clive

Robbins 是英國的一位特殊教育專家。)

這是一種主動式的治療方法,通過包括即興演奏的創造

性過程來達到治療的目的(Bruscia,1987)。在此音樂

治療中,有一個中心理念: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音樂的自

我,被稱作「音樂兒童」
(Music child)
,且具有個人特

色的音樂能力。它對音樂產生反應,產生情緒的共鳴,

並反映出人格的其它方面。這種能力可以通過這對個人

成長和發展的治療而被激發出來。這種自我實現的潛力

會通過使用即興演奏音樂最有效地喚醒,而這種人類本

能的創造力也會有助於情緒、生理和認知方面的困難得

到克服。被治療者在與治療師共同創造音樂的過程中充

當一個積極的角色,並在各種不同的音樂標準和特殊的

樂器上進行音樂創造。
創造性音樂療法是以治療對象為中心,強調表現而非接

受的療法。實施時,可分為個別治療和團體治療兩種形

式,由主治療師與協同治療師共同擔任治療工作。

「個別治療」
:以即興為主要的音樂活動,由主治療師在

鋼琴上即興,時而引導,時而跟隨,來幫助個案擊打樂器或

歌唱。

「團體治療」
:以歌唱、樂器、戲劇表演、動作、舞蹈等

結構性的活動為主,由主治療師負責指導整個活動,讓成員

在團體的互動當中,逐漸達到其個別的治療目標。
四、實例

• 自閉症個案影片 音樂治療與自閉症兒童影片分享

治療前相關功能: 1. 沒有表達意願 2. 不太用語言與人

溝通 3. 請他講話他不講話 4. 抗拒被命令

治療目標:1. 增加聽覺理解力 2. 增進視覺注意力與延續性

運用技巧:用音樂的節奏呼喚/回應

樂器使用:旋律鐘

音樂治療程序:

醫師、治療師、社工、特教老師、家長簡介

音樂治療初期(評估)

擬定治療計畫

短期音樂治療

評估→長期治療

↓ ↓

結案 結案

療後結語:治療目標均有明顯的增進,最大的進步關鍵在於

簡單的旋律套上詞語,用音樂幫助表達,讓原本不太用語言

溝通的他開始會以音樂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例如原本問他

今天心情如何,他不回答,藉由治療師以音樂引起他的興趣,

進而一步一步帶領他,由原本跟隨治療師一起敲旋律鐘,到

後來能夠敲擊樂器做一些簡單的節奏,配上簡單詞彙,像是

唱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想法。
• 文章案例分享——音樂打開遲緩小孩心扉 三歲婷

婷經一年治療可簡單對話

取自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124/149
01014

琅琅上口的童謠,配上輕快的結他伴奏,成功打開有特殊學

習需要小孩的心扉。三歲的婷婷(化名)患有整體發展遲緩,

表達能力遠不及同齡小孩,並有專注力不足及情緒問題。經

過一年的音樂治療,婷婷不再自我封閉,懂得簡單對答,學

習能力大幅提升。有音樂治療師指小孩三歲開始接受治療效

果最好,六歲後則事倍功半。
「太陽伯伯,太陽伯伯,你去咗邊?快啲快啲出嚟,快啲快

啲出嚟,照着我,照着你。」協康會音樂治療師曾愷茵一邊

唱歌一邊彈結他,在旁的婷婷則笑着用小手指撥弄弦線,一

片歡樂和諧。曾愷茵唱歌時會爭取機會與小孩互動,例如指

示小朋友們舉手、踏地或加入一起唱歌。 please only add


this ico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please only add this ico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三個月可初見成效

曾愷茵指音樂治療對有言語、情緒問題及專注力不足的小孩

尤其有效,建議問題較輕微的學童參加音樂小組,嚴重者則

接受個人治療。她指出,小孩兩歲半至三歲開始接受治療效

果最好,「呢個時期佢哋好似一張白紙,要改正任何唔好嘅

習慣都易啲」。她說結他音色溫和,小孩容易接受,是治療

的主力樂器,至於搖鼓、沙槌及彩虹棒等,則可訓練大小肌

肉及手眼協調能力。

曾愷茵舉例,當她手握搖鼓時,會將搖鼓停在不同位置,要

求坐在面前的小孩敲打。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可一次過訓
練他們的專注力、耐性及手眼協調能力,並增強其自信,「打

鼓時佢要張開所有手指,一定要有好大嘅安全感先做到」。

以每星期一堂的進度計算,學童一般接受三個月音樂治療可

初見成效。

協康會旗下的特殊幼兒中心,供二至六歲有特殊學習需要的

小孩入讀。中心主任雷惠如指,婷婷初到協康會時經常鬧情

緒,經過一年言語、物理及音樂治療後,情況已大有改善,

「初頭日日都喊,完全唔講嘢, 家個性積極咗好多,講嘢

會望住老師」。

音樂治療部份環節

-唱 Hello歌-

內容:治療師逐一與小孩打招呼

目的/療效:檢查他們當日情緒

-自彈自唱-

內容:小孩在音樂中「郁吓手腳」
目的/療效:幫助他們進入治療狀態

內容:邀請小孩合唱

目的/療效:鼓勵不願說話的小孩「開金口」

-玩樂器-

內容:小孩輪流演奏搖鼓、沙槌等樂器

目的/療效:訓練大小肌肉、耐性及合群性

內容:按指示敲打搖鼓

目的/療效:訓練專注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註:小組治療四至六人一組,為時一小時;個人治療則每次

半小時

資料來源:音樂治療師曾愷茵
五、參考資料
•林庭君。音樂治療理論在自閉兒童教學應用之探討。

取自

http://140.130.135.23:8080/dspace/bitstream/TTCIR

/238/1/JTTC1601.pdf

•音樂教育共譜美妙的旋律-音樂治療初探。

取自

http://www.maijai.com.tw/article_20111104_115.asp

•陳淑瑜。音樂治療個案研究:兩位國小一年級 特殊生

參與「自由即興治療」

之歷程。

取自

http://bse.spe.ntnu.edu.tw/upload/journal/prog/K3

E_12PC_1K0_35AE1022.pdf
•阮綜合醫院。音樂治療師簡介。

取自

http://www.yuanhosp.com.tw/front/bin/ptdetail.pht

ml?Part=music001&PreView=1

•台灣醫療建築暨醫務管理交流 協會秘書長 陳芳蘭。

表達性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應用 - 音樂治療篇。

取自

http://www.cchsu.com.tw/interview-detail.php?act=

detail&id=13

•智庫•百科。音樂治療。

取自

http://wiki.mbalib.com/zh-tw/%E9%9F%B3%E4%B9

%90%E6%B2%BB%E7%96%97

•輔導原理與實務 TNUA-音樂治療

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fudaoyuanliyushiwutn
ua/Home/fen-zu-zuo-ye-qu-1/han-meng-fu/yinlez

hiliao

•【音樂教育】共譜美妙的旋律-音樂治療初探

取自

http://www.maijai.com.tw/article_20111104_115.asp

六、組員心得
陳毓庭

以前聽音樂只是因為想聽音樂,現在聽音樂可以了解到

更深一層的影響及與大腦的連動關係,病人也不在只有

藥物這項選擇,可以藉由沒有任何副作用的音樂來治

療。

田上桓

也許受治療者不是做了音樂治療就會完全好,但音樂確

實有著一股神秘力量,它能使人歡樂、難過、振奮、激

動和感動……等,證明它(音樂)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然而在現今高壓的社會環境當中,聆聽著音樂,能得以

適當紓壓及放鬆,我想這就是所謂最基礎的音樂治療。
黃暐婷

透過這個報告我發覺音樂是一個不錯的治療媒介,因為音樂

是一個無形的力量,對受治療者來說或許比起其他方式,更

能讓他們接受。

劉毓玟

音樂不只可以抒發心情,還可當作治療,把音樂當作媒介,

治療個案使他們更好,透過這次主題更了解音樂治療是一門

很深的學問。

王沛文

如果有做過類似音樂治療的課程,就會發現這是一門你能全

心全意地做自己的時間,能把想說的話想做的事都表現出來,

且不會受到另類眼光! 我想音樂也即是如此。
許巧宜

由於音樂治療在台灣不是很常見,所以很多人不了解他甚至

不知道有音樂治療的存在,透過在製作這個淺談音樂治療的

報告中,我也學到很多,看了許多網路上的資料,簡報,相

關文章以及個案,對於音樂治療算是有了解了一點,希望大

家能透過這個簡單的報告中多多少少的了解什麼是音樂治

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