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4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景觀計畫架構體系與操作方法之研究
﹣以宜蘭縣政中心地區為例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Framework System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A Case Study of the I- Lan County Government

Development Area

研 究 生:林玄宜

指導教授:蘇瑛敏

指導教授:宋立垚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四 月
摘 要

論文名稱:景觀計畫架構體系與操作方法之研究 頁數:251
論文名稱: ﹣以宜蘭縣政中心地區為例

校 所 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畢業時間:九十三學年度 第二學期 學位:碩士
研 究 生:林玄宜 指導教授:蘇瑛敏
指導教授:宋立垚

關鍵詞:永續發展、城鄉風貌、景觀法(草案)、景觀計畫、架構體系、
操作方法、宜蘭縣、宜蘭縣政中心地區

本研究探討「景觀法(草案)」施行前後,對於現行都市計畫體系等所產生
改變,以及未來在景觀法下景觀計畫,將不再僅為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
辦法第八條內都市設計應辦事項,乃提升為更上位指導性計畫(法定程序與計
畫位階),以充份發揮在地所屬地方特色且能因地制宜。因此,本研究乃依據政
府當前所施行主要「政策趨向」與「法令規範」為基礎,從「景觀計畫」理念涵
構、內容範疇、架構體系、操作方法等面向來加以探究。並於理論研議之後再透
過案例模擬,以「宜蘭縣政府」為主導單位來探討合理推動「宜蘭縣政中心地區
景觀計畫」之操作程序與策略指引研議。以下是本研究在研討過程當中,根據理
論與模擬結果,所歸納出來主要成果,並可供未來發展景觀計畫工作時建議方向。
其一為政策機制:1.重視計畫擬訂過程整合、2.計畫主體縣(市)政府、3.設景觀
計畫審議委員會、4.落實行政專業專職人員、5.提供修訂上位計畫參據、6.建蔽率
與容積率的檢討、7.景觀計畫之行銷與考核、8.鼓勵公私合夥廣籌財源等。其二為
管理維護:1.定期與不定期資料蒐集、2.城鄉景觀資源有效整合、3.訂定管理維護
獎懲條例、4.成長管理的監測與評估、5.嚴格監督整體開發成果、6.提供經驗技術
專責單位、7.整合相關查報取締工作、8.教育民眾自我意識提升、9.落實環境宣導
教育推廣、10.閒置土地綠美化等。其三為案例模擬:1.通盤檢討落實、2.審議制度
建構、3.當地民眾參與、4.自治條例研擬、5.預期成效模擬、6.行銷策略推廣等。

i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 謝 ................................................................................................... iv
目 錄 ................................................................................................... v
表 目 錄 ................................................................................................... viii
圖 目 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 6
1.2.1 研究動機 .......................................................................... 6
1.2.2 研究目的 .......................................................................... 10
1.3 研究範疇與架構 ....................................................................... 12
1.3.1 研究範疇 .......................................................................... 12
1.3.2 研究架構 .......................................................................... 13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 15
1.4.1 研究方法 .......................................................................... 15
1.4.2 研究流程 .......................................................................... 17
1.5 名詞定義 ................................................................................... 2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23

2.1 臺灣城鄉風貌問題 .................................................................... 23


2.2 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趨勢 ................................................ 29
2.2.1 計畫回顧 .......................................................................... 29
2.2.2 計畫探討 .......................................................................... 33
2.3 永續城鄉觀點 ........................................................................... 38
2.3.1 基本觀念探討 .................................................................. 38
2.3.2 發展思考脈絡 .................................................................. 42
2.4 景觀計畫涵蓋範疇芻議 ............................................................ 54
2.4.1 相關文獻回顧 .................................................................. 54
2.4.2 計畫內容研議 .................................................................. 58
2.5 小結 ........................................................................................... 64

第三章 景觀計畫架構體系 ..................................................................... 65

3.1 景觀計畫定位 ........................................................................... 65

v
3.2 景觀法(草案)探討................................................................ 66
3.2.1 擬訂背景 .......................................................................... 66
3.2.2 綜合探討 .......................................................................... 72
3.3 景觀計畫體系衍議 ................................................................... 74
3.3.1 現行都市計畫體系對於景觀計畫影響 ............................ 74
3.3.2 未來景觀計畫於都市計畫體系中定位 ............................ 80
3.4 景觀計畫架構探討 ................................................................... 86
3.4.1 景觀計畫架構體系........................................................... 86
3.4.2 都市計畫位階內容........................................................... 91
3.5 小結 .......................................................................................... 102

第四章 景觀計畫操作方法 ..................................................................... 105

4.1 景觀計畫執行 ........................................................................... 105


4.2 景觀計畫操作範疇 ................................................................... 107
4.2.1 推動程序 .......................................................................... 107
4.2.2 調查內容 .......................................................................... 110
4.3 景觀計畫操作方法 ................................................................... 119
4.3.1 規劃認知 .......................................................................... 119
4.3.2 規劃步驟 .......................................................................... 121
4.4 景觀計畫操作建議 ................................................................... 138
4.4.1 政策機制的操作方向 ....................................................... 138
4.4.2 管理維護的操作方向 ....................................................... 140
4.5 小結 .......................................................................................... 143

第五章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操作模擬(先期研究) ................. 145

5.1 宜蘭縣(研究範圍)環境調查分析 ......................................... 145


5.1.1 地區發展背景與政策定位 ............................................... 146
5.1.2 相關上位計畫與發展計畫 ............................................... 149
5.1.3 研究範圍景觀資源的分析 ............................................... 150
5.1.4 小結 ................................................................................. 152
5.2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計畫範圍)環境調查分析 ..................... 153
5.2.1 計畫地區發展背景與定位 ............................................... 153
5.2.2 計畫地區主要與細部計畫 ............................................... 157
5.2.3 計畫範圍景觀資源的分析 ............................................... 160
5.2.4 小結 ................................................................................. 168
5.3 蘭陽地區(案例研析)地域性規劃設計案例探討 .................. 169
5.3.1 規劃案例一:冬山河親水公園 ....................................... 171
5.3.2 規劃案例二:羅東運動公園 ........................................... 174
5.3.3 設計案例一:宜蘭縣政中心行政大樓 ............................ 177
5.3.4 設計案例二:宜蘭厝 ....................................................... 180
5.3.5 小結 ................................................................................. 184

vi
第六章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操作模擬(計畫整合) ................. 185

6.1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相關景觀議題整合 ..................................... 185


6.1.1 自然景觀向度議題 ........................................................... 187
6.1.2 人文景觀向度議題 ........................................................... 189
6.1.3 實質景觀向度議題 ........................................................... 191
6.1.4 SWOT分析 .................................................................. 193
6.2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策略指引 ..................................... 198
6.2.1 景觀計畫發展願景與目標 ............................................... 199
6.2.2 景觀計畫擬訂標的與原則 ............................................... 205
6.2.3 小結 .................................................................................. 217
6.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體系與操作建議 .................. 222
6.3.1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位階體系架構 ............................ 222
6.3.2 都市計畫主要計畫位階景觀計畫內容 ............................ 228
6.3.3 都市計畫細部計畫位階景觀計畫內容 ............................ 231
6.3.4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操作建議 ............................ 23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245

7.1 結論 ........................................................................................... 246


7.2 建議 ........................................................................................... 248
7.2.1 研究理念部份.................................................................... 248
7.2.2 政策引導部份.................................................................... 249
7.2.3 操作機制部份.................................................................... 250
7.2.4 管理維護部份.................................................................... 251

參考文獻 .................................................................................................... 253

附錄

A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發展原則(策略指引) ............... 261


B 宜蘭縣相關景觀資源整理 ......................................................... 305
C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建築及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323
D 宜蘭縣建築管理自治條例 ......................................................... 329
E 景觀法(草案)條文內容說明 ................................................... 335
F 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整理 ................................................... 341
G 相關法令規章 ............................................................................. 349
H 研究文獻評析 ............................................................................. 353
I 研究輔助圖表 ............................................................................. 357
J 論文章節摘要 ............................................................................. 387

作者簡介 .................................................................................................... 389

vii
表目錄
表 2.1 傳統城鄉規劃與永續城鄉規劃的差異性............................. .......... 45
表 2.2 相關文獻回顧整理與應用............................. ................................ 56
表 3.1 景觀法(草案)計畫架構與本研究計畫層級內容比較............. .... 89
表 3.2 景觀計畫與現行相關政策範疇比較............................. ................. 104
表 4.1 公部門擬訂景觀計畫之計畫內容與計畫範疇............................. ... 107
表 4.2 自然景觀向度之計畫調查內容................ ...................................... 111
表 4.3 人文景觀向度之計畫調查內容................ ...................................... 113
表 4.4 實質景觀向度之計畫調查內容........... ........................................... 116
表 4.5 落實景觀計畫執行方法與執行範疇............................. ................. 134
表 4.6 景觀計畫構成比較分析............................. .................................... 144
表 5.1 研究範圍(宜蘭縣)相關景觀資源;
對於「景觀計畫」應用屬性............................. ............................. 150
表 6.1 「綜合策略評估(SWOT)」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影響因子構成(一)............................. ... 193
表 6.2 「綜合策略評估(SWOT)」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因應策略矩陣(二)............................. ... 194
表 6.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內容............................. .............. 219
表 6.4 「主要計畫位階」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一)... .................................... 229
表 6.5 「主要計畫位階」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二)... .................................... 230
表 6.6 「細部計畫位階」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一)... .................................... 232
表 6.7 「細部計畫位階」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比較(二)... .................................... 234
表 6.8 落實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執行方法與執行範疇................ . 238

viii
圖目錄
圖 1.1 宜蘭縣政中心區位示意圖................................................ .............. 13
圖 1.2 宜蘭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 .............. 13
圖 1.3 研究理論架構與範疇................................................ ..................... 14
圖 1.4 研究方法架構與範疇................................................ ..................... 18
圖 1.5 研究流程................................................ ........................................ 19
圖 1.6 永續景觀﹣德國漢堡................................................ ..................... 22
圖 1.7 自然景觀﹣宜蘭石牌................................................ ..................... 22
圖 1.8 人文景觀﹣宜蘭縣政中心................................................ .............. 22
圖 1.9 實質景觀﹣臺北士林................................................ ..................... 22
圖 2.1 永續觀念下生態規劃概念﹣以基地(小)尺度開發為例............. 48
圖 2.2 文獻回顧研議內容與後續研究景觀計畫相關性探討..................... 57
圖 2.3 計畫架構層次示意圖................................................ ..................... 60
圖 2.4 景觀計畫架構內容初擬................................................ ................. 63
圖 3.1 歷年來創造城鄉新風貌政策推動主要演進點................................ 68
圖 3.2 景觀法(草案)計畫體系示意圖................................................ ... 71
圖 3.3 狹義屬性景觀計畫體系................................................ ................. 79
圖 3.4 廣義屬性景觀計畫體系................................................ ................. 85
圖 3.5 景觀計畫架構體系初擬................................................ ................. 87
圖 3.6 景觀計畫行政體系初擬................................................ ................. 88
圖 3.7 主要計畫位階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 96
圖 3.8 細部計畫位階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 101
圖 3.9 景觀計畫與相關政策範疇銜續關係.......................................... ..... 104
圖 4.1 景觀計畫執行架構初擬................................................ ................. 106
圖 4.2 落實景觀計畫民眾參與執行方法................................................ ... 131
圖 4.3 臺灣地區實施景觀計畫操作流程................................................ ... 136
圖 5.1 宜蘭縣區位分析................................................ ............................. 147
圖 5.2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計畫發展構想................................................ ... 155
圖 5.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都市計畫範圍示意圖........................................156

ix
圖 5.4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都市計畫主要發展區........................................156
圖 5.5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公共設施分佈圖........................................ ... 156
圖 5.6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公共設施紋理圖........................................ ... 156
圖 5.7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土地使用分區圖........................................ ... 156
圖 5.8 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土地使用紋理圖........................................ ... 156
圖 5.9 宜蘭市區﹣舊街區紋理比較........................................ .................. 163
圖 5.10 羅東市區﹣舊街區紋理比較........................................ .................. 163
圖 5.11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城鄉風貌結構紋理演變進程.......................... .. 164
圖 5.12 景觀資源分佈﹣社區發展現況部份............................................... 165
圖 5.13 景觀資源分佈﹣人文景觀現況部份............................................... 165
圖 5.14 景觀資源分佈﹣交通系統現況部份............................................... 166
圖 5.15 景觀資源分佈﹣公共設施現況部份............................................... 166
圖 5.16 景觀資源分佈﹣植栽景觀現況部份............................................... 167
圖 5.17 景觀資源分佈﹣夜間景觀現況部份............................................... 167
圖 5.18 冬山親水公園﹣防洪與遊憩........................................ .................. 169
圖 5.19 羅東運動公園﹣教育與休閒........................................ .................. 169
圖 5.20 縣政行政大樓﹣機能與公園........................................ .................. 169
圖 5.21 宜蘭民居形塑﹣氣候與模式........................................ .................. 169
圖 5.22 冬山河親水公園規劃手法圖示說明............................................... 173
圖 5.23 羅東運動公園規劃手法圖示說明(一)........................................175
圖 5.24 羅東運動公園規劃手法圖示說明(二)........................................176
圖 5.25 宜蘭縣政中心行政大樓設計手法圖示說明................................. .. 179
圖 5.26 宜蘭厝設計手法圖示說明........................................ ..................... 183
圖 6.1 宜蘭縣內高山景觀資源........................................ ......................... 187
圖 6.2 宜蘭縣內溪流景觀資源........................................ ......................... 187
圖 6.3 宜蘭縣內平原景觀資源........................................ ......................... 187
圖 6.4 宜蘭縣內田園景觀資源........................................ ......................... 187
圖 6.5 宜蘭縣內山地不當破壞........................................ ......................... 187
圖 6.6 宜蘭意象所在景觀資源........................................ ......................... 188

x
圖 6.7 宜蘭多樣豐富景觀資源........................................ ......................... 188
圖 6.8 宜蘭縣內河川景觀資源........................................ ......................... 188
圖 6.9 宜蘭縣內海岸景觀資源........................................ ......................... 188
圖 6.10 地區農村產業景觀資源........................................ ......................... 188
圖 6.11 宜蘭風俗民情景觀資源.................................................................. 189
圖 6.12 地區人文歷史古蹟資源........................................ ......................... 189
圖 6.13 地區竹圍農舍景觀資源........................................ ......................... 189
圖 6.14 地區周邊土地利用現況........................................ ......................... 189
圖 6.15 國道北宜高速公路現況........................................ ......................... 190
圖 6.16 北迴線鐵路的發展現況........................................ ......................... 190
圖 6.17 計畫區內風貌發展現況........................................ ......................... 190
圖 6.18 計畫區內日間景觀現況........................................ ......................... 190
圖 6.19 計畫區內夜間景觀現況........................................ ......................... 190
圖 6.20 台九省道日間景觀現況........................................ ......................... 191
圖 6.21 台九省道夜間景觀現況........................................ ......................... 191
圖 6.22 內環道路日間景觀現況........................................ ......................... 191
圖 6.23 內環道路夜間景觀現況........................................ ......................... 191
圖 6.24 集散道路日間景觀現況........................................ ......................... 191
圖 6.25 集散道路夜間景觀現況........................................ ......................... 191
圖 6.26 外環道路日間景觀現況........................................ ......................... 192
圖 6.27 外環道路夜間景觀現況........................................ ......................... 192
圖 6.28 凱旋路兩側的連續樟樹........................................ ......................... 192
圖 6.29 土地區段徵收整地現況........................................ ......................... 192
圖 6.30 地區內原有栽植的果樹........................................ ......................... 192
圖 6.31 地區舊存社區建築現況........................................ ......................... 192
圖 6.32 城鄉整體景觀(地景)風貌發展概念圖........................................214
圖 6.33 適當保留邊緣農業區避免開發無限蔓延........................................214
圖 6.34 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達適地適樹........................................214
圖 6.35 透過生態施工方法以降低開發影響程度....... ................................ 214

xi
圖 6.36 落實鄉土性生態教育與保育觀念的紮根....... ................................ 214
圖 6.37 營造整體秩序與風格形塑獨有城鄉意象....... ................................ 215
圖 6.38 配合計畫發展塑造各分區使用空間意象....... ................................ 215
圖 6.39 計畫單元整體開發營造分區風格與意象....... ................................ 215
圖 6.40 配合分區使用特性促使新舊建築間和諧....... ................................ 215
圖 6.41 配合周遭的地景或街景形塑場所自明性....... ................................ 215
圖 6.42 既有空間綠點的增加提升整體綠美化量....... ................................ 215
圖 6.43 配合各分區法定空地退縮進行整體設計....... ................................ 215
圖 6.44 提供多目標活動使用的開放空間或綠地....... ................................ 215
圖 6.45 設施應與周邊環境結合以體現當地氣候....... ................................ 216
圖 6.46 設施應適度的加入環境教育與教化功能....... ................................ 216
圖 6.47 服務設施應透過民眾參與體現當地風格....... ................................ 216
圖 6.48 服務設施應配合多目標使用與教化功能....... ................................ 216
圖 6.49 區內建立適當比例混植密林區或荒野區....... ................................ 216
圖 6.50 透過多層次生態綠化結合休憩活化身心....... ................................ 216
圖 6.51 針對區內閒置空間進行綠美化環境改善....... ................................ 216
圖 6.52 採不同時序開花植栽創造四季色彩變化....... ................................ 216
圖 6.53 重要地標照明以形塑地區夜間視覺焦點....... ................................ 217
圖 6.54 透過對歷史建築適當照明營造夜間氣氛....... ................................ 217
圖 6.55 重要交通路徑應加強夜間照明視覺引導....... ................................ 217
圖 6.56 依分區屬性給予適當照明營造夜間氣氛....... ................................ 217
圖 6.57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層次....... ................................... 218
圖 6.58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行政體系初擬....... ............................ 223
圖 6.59 「狹義屬性」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體系....... ..................... 225
圖 6.60 「廣義屬性」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體系....... ..................... 227
圖 6.61 「主要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 .. 228
圖 6.62 「細部計畫位階」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架構與範疇....... .. 231
圖 6.63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執行架構初擬............................ ....... 237
圖 6.64 落實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民眾參與執行方法................... . 242

xii
出 版 單 位

國 立 臺 北 科 技 大 學

贊 助 單 位

宜 蘭 縣 政 府

宜 蘭 縣 史 館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蘭陽文教基金會
第 一 章 緒 論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美麗寶島﹣臺灣,曾是葡萄牙水手口中的「Ilha Formosa!」,是西元 1554 年


葡萄牙人發現臺灣島之稱謂,乃為「福爾摩沙﹣美麗婆娑之島!」的意思。連雅
堂在「臺灣通史」當中,亦以「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來歌頌臺灣。從其字面意
涵,則吾人可以得知臺灣的原始環境,乃是充滿著自然資源之富饒、自然景觀之
秀麗、自然生態之宜人 等。然而,臺灣自十七世紀初葉(西元 1624 年)以後,
即不斷有著不同的統治者進入。而這些在地的主政者 1對於臺灣這塊土地的各種環
境資源,卻僅知「巧取豪奪」而不知「規劃經營」,僅知「開發利用」而不知「保
護保育」,以致於造成臺灣環境變成今日所謂的「醜陋之島(Ugly Formosa)」。因
此,這個擁有聳入雲霄的山脈,青翠的森林,潺潺流動的小溪、河流,擁有花香
的空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在創造臺灣之時,所賦予的美景,給我們的資
產。然而,在此刻究竟還有多少仍然留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呢?(Aldo Leopold,
1949;Zonneveld, 1995;Ian McHarg, 1998;王鑫,1997;王俊秀,2001)。

本研究,就未來城鄉景觀發展的議題(或 導向),以「宜蘭縣(宜蘭縣政中
心地區)」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誠如,廖風德(1982)在「清代之噶瑪蘭」一書
當中,所陳述的:
「作者生於斯土,長於斯土,每當閱讀有關以噶瑪蘭為對象的研
究史,總會激發一種特殊的情感,尤然興起為家鄉立史的想法,尤其在察覺部分
學者,因時空的限制與語言的隔閡,而發生不可避免的謬誤時,更有捨我其誰之
感」;又如,馬以工(1989)所言:「我只是想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關心,什麼叫做
遺忘,什麼叫做鄉愁,什麼叫做遠方」
。作者以關心鄉土環境的發展趨向與曾經孕
育成長的鄉土為研究對象,對於家鄉的懇切情懷與抱負大抵如是。而「宜蘭」從
一個臺灣北部傳統的農業地區,經過了二十多年來的共同努力,終於逐漸地蛻換

1
諸如,西元 1624 ~ 1661 年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西元 1661 ~ 1683 年的明鄭時期;西元 1683 ~ 1894 年
的清朝時期;西元 1894 ~ 1945 年的日本割據時期;西元 1945 年迄今的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1
而轉變為邁向國際舞台的「生活大縣(宜蘭縣政府,2004)」。其間,宜蘭縣政府
以長遠的眼光與寬闊的視野,在整體性環境意識的營造之下,宣示環境保育意識
與注重建築專業討論,也陸續完成了全縣綜合發展計畫之總體規劃,以及冬山河
親水公園、羅東運動公園、宜蘭縣政大樓、宜蘭縣議會大樓 等一系列高水準的大
型公共建設,並且以國際童玩藝術節、綠色博覽會、名校划船邀請賽 等國際型活
動的舉辦,積極地與世界來接軌。而在民間,社區營造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地
非營利性組織的長期耕耘,並與政府部門密切互動,讓縣民的自覺往下紮根。另
外,在臺灣休閒時代的趨勢與需求之下,生活的豐富不再侷限於經濟面,而是整
體文化涵養的提升。因此,追求進步、健康的優質生活儼然是宜蘭的全民運動,
也讓「宜蘭經驗」成為臺灣的寶貴資產(營建署、宜蘭縣政府,2003)。

1.1.1 議題現況

臺灣城鄉風貌,長久以來在缺乏「整體規劃」的概念與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
之下。誠如,
「工業化」與「都市化」發展下的現況,各種環境資源,大多著眼於
經濟發展之用,常忽視將保育整合於開發當中或考量資源之永續性。一連串片斷
與不連續的決策過程,個別的城市與鄉村間均缺乏獨特的地域風貌、公共景觀與
視覺品質 等,不僅使得原有的環境特質無法延續。在歷經四十餘年的經濟快速成
長與產業的現代化後,雖開啟了國民年平均所得超過一萬二千美元之經濟奇蹟。
但唯獨論及國土資源之永續規劃利用、城鄉生活環境與工程建設品質,乃至於景
觀風貌的創造,則與先進國家之水準有著相當的差距。直至近幾年來生態保育之
呼聲日漸升高,當人們在思考與反省自身環境改變的迫切性時,永續利用之理念
遂成為時代潮流。所以,在社會群體對於環境有了新的價值觀之後,政府部門對
於各種公共空間與公共景觀改造,也逐漸地加入了環境面向之考量與重視資源保
育及永續利用的規劃,而這些政策發展的趨向在臺灣惡質的環境當中,就顯得彌
足珍貴。另外,未來在二0三八年的臺灣人口將達到零成長(約 2570 萬人),而
新世紀的臺灣國土規劃利用,應從「量」的增加轉變為「質」的提升。而現行的
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所能提供可建築用地,已遠遠大於未來發展使用的需求 2,
也顯示著臺灣未來的土地需求量將不若以往殷切(內政部,2003)。

2
光是以臺灣地區之「都市計畫住宅區」的用地,即可以提供 2500 萬人的居住使用(內政部,2003)

2
1.1.2 議題發展

現行推動觀光乃是當前政府施政的重點工作,而環境景觀品質的良窳,更攸
關觀光客對我國的觀感與評價。長期以來,我們因為對於環境景觀缺乏有效的保
育、經營、管理及維護,導致生活環境普遍呈現「擠、髒、亂、醜」的面貌,對
我國國際形象有相當負面的影響。為落實憲法增修條文當中,有關「經濟及科學
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之揭示,檢討臺灣當前環境景觀品質
不良之現象,即所謂的「富裕中的貧窮」或「繁榮表象下的落後現實」等,實有
其複雜之歷史、文化與社會經濟因素糾結,是臺灣獨特發展經驗下之綜合性產物
(行政院,2003)
。因此,臺灣在邁向二十一世紀,面對全球化激烈競爭,如何以
更具開創性的思考,有效改善城鄉地貌與環境景觀,營造整體環境景觀品質,以
建構更強而有力之「發展策略」與「實施工具」
,共同作為城鄉公共環境之間一個
總體性的規劃與彼此串聯協調的機制,以有效的引導城鄉政策之長遠發展,而這
些乃是臺灣當前提升整體生活環境品質與文化涵養,所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1.1.3 議題趨勢

在四0年代末期,Aldo Leopold(1948)主張人與自然,以一種倫理關係維繫
著,當人類在改變環境之時,更有責任及義務去考量整體生物群聚的福利(生態
良知)
,此論述也首次開啟了人類與環境間初步對話。其次,透過生態規劃觀點的
動態回饋(Feedback)之概念,經由規劃的三個目標趨向(保育、再生、管理)為
基礎的觀點來審視「因地制宜」的城鄉景觀計畫,將生態規劃觀念導入城鄉空間
系統中,則對於地區生態發展有著莫大助益。而「永續發展」一詞之理念,即包
含著「公平」、「需求」、「限制」等層面考量,強調復原的原則,減少消耗、再使
用、循環再利用 等,合理解決地球環境危機與人類生存環境問題所提出的新思
維。並於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 Development(WCED, 1987)所發表
報告當中,定義「永續發展」為:能夠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滿
足其需要之發展。其目的,是在於尋求人與「土地」
、人與「自然」
、人與「文化」、
人與「活動」之間的和諧發展關係,為本研究目的當中所認定的最佳詮釋。

3
1.1.4 議題立論

本研究背景,為落實憲法增修條文 3當中有關「‥‥ 經濟及科學技術的發展,


應基於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之揭示;依據政府當前所施行的主要「政策趨
向」與「法令規範」為基礎,來探討「景觀計畫」之理念涵構與操作方法,並透
過本研究的初步建構,以「點」來出發試著營造臺灣未來城鄉發展的新模式。

一、主要政策趨向

(一)挑戰二00八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4(水與綠建設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
畫、社區風貌營造計畫、觀光客倍增計畫)
:乃積極地投資生活環境,要把
臺灣營造成為一個適合人居的現代桃花源。在城鄉風貌方面,將充份的尊
重地方人文以及傳統風貌,以共同塑造地方特色。

(二)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 5:乃透過「一鄉鎮一特色」示範改造建設,彰顯
政府以具體行動全面改善實質環境品質之決心與績效,提振國民對於政府
施政之信心。促使全民瞭解城鄉風貌建設之意涵,藉由點狀示範的改造方
式,進而去推動線、面狀的全國性環境改造政策,培養民間共同參與生活
環境改造之觀念並激發其創意與潛力,以適當調整政府之功能、角色與施
政作為 等。輔導地方建立實施都市設計及城鄉景觀計畫制度,作為景觀風
貌永續發展基礎(營建署,2003)。因此,今年營建署(2004)所持續推動
「城鎮地貌改造﹣創造臺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將從「概念性」的提倡,
到「實質性」的操作,乃為現行主導臺灣城鄉風貌改造的重要機制。

3
中華民國憲法第 6 次修憲條文(2000)第 10 條:基本國策(環境生態之保護)

4
積極投資生活環境,要把臺灣營造成一個適合人居的現代桃花源。透過國土規劃與安排,結合都市設計與
地景設計理念,重建國土新秩序,確保國土永續經營,創造寧適優美的鄉村及城市景觀。在親山部分,包
含保育中央生態廊道,整頓高海拔地區濫墾,並進行森林的復育,配合景觀道路及國家步道之串聯,拓展
城市居民之休憩空間。在親河部分,將配合重要河川之治理,以生態與親水觀念創造河川景觀與親水空間。
在親海部分,將就著重海岸地區生態復育與環境改善,並利用海岸與近海水域之遊憩資源,推展海岸地區
生態旅遊。在城鄉風貌方面,將充分尊重地方人文及傳統風貌,塑造地方特色。其推動重點:國土規劃、
生態復育及造林、生態治河親水建設、海岸生態復育及環境改善及城鎮地貌改造 等(行政院,2003)

5
主要以透過「一鄉鎮一特色」之示範改造建設,用以彰顯政府以具體行動全面改善實質環境品質之決心與
績效,共同提振國民對於政府施政之信心。也促使全民瞭解城鄉風貌建設之意涵,培養民間共同參與生活
環境改造之觀念,並激發其創意與潛力,適當地調整政府之功能、角色與施政作為 等。輔導地方建立實施
都市設計與城鄉景觀計畫制度,以作為景觀風貌永續發展之基礎(營建署,2003) 。

4
二、主要法令規範

(一)環境基本法 6:乃基於國家長期發展的利益。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均應兼
顧環境保護,發展對於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以環境保
謢為優先。當事業進行活動之時,應自規劃階段納入環境保護的理念,以
生命週期為基礎,促進清潔生產,預防以及減少對於環境的傷害 等。

(二)國土計畫法 7(草案):乃合理規劃未來國土與水資源的運用政策,建構國
家長程空間發展配置計畫,改善城鄉生活環境,形塑國家空間景觀新風貌。
應積極地推動「國土計畫法」的立法通過,以明定國土計畫法律地位。

(三)景觀法 8(草案):乃於草案當中,明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擬訂「景
觀綱要計畫」、「重點景觀計畫」、「景觀改善計畫」,並循「都市設計審議」
程序審查通過之後,始得建築使用或施工、設置 等,以確保景觀品質。

6
為提升整體環境品質,增進國民健康與福祉,維護環境資源,追求永續發展,以推動環境保護,特制定本
法。本法所稱環境,係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之各種天然資源以及經過人為影響之自然因素總稱,包括
陽光、空氣、水、土壤、陸地、礦產、森林、野生生物、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人文史蹟、自然
遺蹟以及自然生態系統等。永續發展係指做到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之發展。基於國
家長期發展的利益;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
者,應以環境保謢為優先。當事業進行活動時,應自規劃階段納入環境保護理念,以生命週期為基礎,促
進清潔生產,預防以及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各級政府對於轄區內之自然、社會以及人文環境狀況,應予蒐
集、調查及評估 等,建立環境資訊系統,並供查詢。前項環境資訊,應定期公開。各級政府對於土地之開
發利用,應以高品質寧適和諧之環境為目標,並基於環境資源總量管制理念,進行合理規劃並推動實施。
前項規劃,應優先考慮環境保護相關設施。各級政府對於非再生性資源,應採預防措施予以保護。對於已
超限或瀕臨極限利用之稀有資源,應定期調查評估,並採改善或限制措施(行政院,2002) 。
7
合理規劃未來國土與水資源的運用政策,建構國家長程之空間發展配置計畫。指導國家公共建設區位藍圖,
奠定國家長遠經濟發展基礎。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改善城鄉生活環境,形塑國家空間景觀新風貌。
其推動的策略,主要乃依據「行政院國土規劃推動委員會」之指導,擬定國土綜合發展計畫。訂定部門計
畫協調機制,以利國家資源整體運用及規劃。指定環境敏感地區,限制一定開發利用與建築行為,確保國
土環境永續發展。因此,為落實國土綜合發展計畫之實施,目前應積極地推動「國土計畫法」立法的通過,
以明定國土計畫之法律地位,俾對於國土有效地經營與管理(行政院,2004;內政部,2004) 。
8
為維護自然以及人文景觀,改善城鄉風貌,塑造優質生活環境,特制定本法。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
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本法用語定義如下:1.景觀:指人類視
覺所及之自然以及人文地景,包括自然生態景觀、人為環境景觀以及生活文化景觀。2.重點景觀地區:指
景觀資源豐富,需特別加以保育、管理以及維護,或景觀混亂,需特別加以改善,依本法第五條指定之地
區。另外,也於草案當中,明訂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擬訂「(1)景觀綱要計畫」 ,建構直轄市、縣
(市)景觀資源系統,作為擬訂重點景觀計畫或充實景觀規劃之準則,以及推動景觀保育、管理、維護之
指導原則。重點景觀地區應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擬訂「(2)重點景觀計畫」 ,作為區內景觀資源保
育、經營、管理以及維護之依據。重點景觀地區或其他經指定有實施景觀改善必要之地區,得由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或各該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3)景觀改善計畫」實施之,以落實景觀改善的工
作;重點景觀地區內達一定規模以上之重大開發或設施,於先期規劃之時,應就景觀相關事項與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諮詢協商,並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循「(4)都市設計審議」程序審查通過之後,
始得建築使用或施工、設置 等,以確保整體景觀品質(行政院,2003;內政部,2003)

5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動機與目的之陳述,主要採取系統性的歸納、整理、分類、解釋 等,
以作為安排「研究進程」與「資料收集」的依據 等。如下條列說明之。

1.2.1 研究動機

一、就現行政策之趨向而論

民國六十八年臺北市信義計畫區首先推行「都市設計」之後,都市設計的管
制已成為臺灣地區控制城鄉風貌的主要規劃方式。但是在其管制的內容當中,
「景
觀計畫」往往沒有明確的範圍與執行的項目 9,且隨著擬定規範工作團隊的不同而
有所差異。有鑑於「景觀計畫」在相關領域的重要性,無論中央(行政院,2003)
或地方(營建署,2003)皆將景觀相關法案或計畫內容之推動列為工作重點,也
由於景觀計畫之廣泛性與複雜性,形成此一工作範疇絕非短期之內可以達成的。

基於此,現行「景觀計畫」之定位,主要乃依據「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
10
施辦法 」第八條內都市設計應辦事項之中,但現階段都市設計的執行與審議之
現況,卻對於景觀計畫之施行項目與內容,未予以明確規範與說明,且短期內無
法期待「景觀法(草案)
」通過的情況下,促使都市設計具備完整景觀計畫之考量,
將是現階段都市設計工作的重點。所以,希透過本研究之論述與探討,試圖研擬

9
其一,為景觀計畫完整的「基礎觀念」還沒有被充份的討論之。其二,為景觀計畫完整的「執行體系」還
沒有被充份的建構之。其三,為景觀計畫完整的「環境管理」還沒有被充份的體認之。
10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第八條)時,下列地區應辦理都市設計,納入細部計畫:一、新市鎮。二、新市區建
設地區:都市中心、副都市中心、實施大規模整體開發之新市區。三、舊市區更新地區。四、名勝、古蹟
及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建築物之周圍地區。五、位於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及區域計畫指定景觀
道路二側一公里範圍內之地區。六、其他經主要計畫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之地區。都市設計之內容視實際
需要,表明下列事項:一、公共開放空間系統配置事項。二、人行空間或步道系統動線配置事項。三、交
通運輸系統配置事項。四、建築基地細分規模限制事項。五、建築量體配置、高度、造型、色彩及風格之
事項。六、環境保護設施配置事項。七、景觀計畫。八、管理維護計畫。
(第十條)都市計畫範圍內之山林、
河川、溪流、湖泊等自然資源,應配合公園、綠地、廣場 等公共施設用地以及其他開放空間,妥予規劃設
計,並於都市計畫中研訂具體之親山親水實施計畫及綠化計畫,對於計畫區內具有保留價值之樹木及既有
行道樹應妥予維護。前項都市計畫範圍內新闢計畫道路寬度二十公尺以上者,應視路型及道路設計需要於
道路之中央分隔島、二側或一側留設適當寬度,以配合當地的地方特色及特有樹種來進行植栽的綠化。

6
出營造城鄉整體風貌的景觀計畫,所需之項目與內容,諸如:計畫的願景、目標、
標的、原則(或 準則)等,並加以明確地歸納。以提供作為研擬都市計畫定期通
盤檢討實施辦法第八條內都市設計景觀計畫與創造臺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 等之
檢核與參考﹣本研究定義為「狹義屬性」的景觀計畫;乃是基於「都市計畫定期
通盤檢討實施辦法」之下,在都市計畫(都市設計)體系當中景觀計畫,是一個
因應現有﹣屬 事後性策略(Consequence Strategies of Behavior Change, Russell &
Snodgrass, 1987;Stern & Oskamp, 1987)法規體系所衍議的景觀計畫。

二、就未來政策之趨向而論

基於國家未來政策發展的法令淵源「環境基本法 11」
,吾人對於國家長期的利
益,經濟、科技以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但經濟、科技以及社會發展對
於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以環境保護為優先(基本法 第三條)。
各級政府對於轄區內之自然、社會以及人文環境狀況,應予以蒐集、調查以及評
估 等,以建立環境資訊系統,並提供查詢之(基本法 第十五條)
。各級政府對於
土地之開發利用,應以高品質寧適和諧之環境為共同的目標,並基於環境資源總
量管制的理念,進行合理的規劃,並推動實施之(基本法 第十六條)等。

基於此,未來「景觀計畫」之定位,除遵循著上述法源之外,主要乃依據「景
觀法草案(營建署,2003)」通過施行後,可透過法定程序,所賦予「景觀(綱要)
計畫」之位階,諸如:1.景觀綱要計畫 12;2.重點景觀計畫 13;3.景觀改善計畫 14;
4.都市設計審議 15(3.2 景觀法(草案)探討)等。將其提升為更上位之「指導性 16」

11
本研究議題與方向所認定的。為提升環境品質,增進國民健康與福祉,維護環境資源,追求永續發展,以
推動環境保護,特制定本法(第一條)。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但
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第三條)。各級政府對於
土地之開發利用,應以高品質寧適和諧之環境為目標,並基於環境資源總量管制理念,進行合理規劃並推
動實施。前項規劃,應優先考慮環境保護相關設施(第十六條)。各級政府對非再生性資源,應採預防措施
予以保護;對於已超限或瀕臨極限利用稀有資源,應定期調查評估,並採改善或限制措施(第十九條)。
12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以各該直轄市、縣(市)行政轄區為範圍,擬訂景觀綱要計畫(第四條)。明
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擬訂景觀綱要計畫,俾作為擬定景觀計畫或充實景觀規劃之準則,以及直
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推動景觀保育、管理及維護之指導原則 等。
13
重點景觀地區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擬訂重點景觀計畫,作為區內景觀資源保育、經營及管理之
依據(第八條)。其位於實施都市計畫地區範圍者,重點景觀計畫並得併入都市計畫之細部計畫規定。
14
重點景觀地區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訂定景觀改善計畫實施之(第十三條)。
15
景觀改善計畫擬訂後,其中涉及都市設計審議事項部分,應循都市設計審議程序審查通過後,再由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核定發布實施,並應將發布地點及日期公告周知;變更時亦同(第十八條)。

7
計畫,並納入縣(市)綜合發展計畫當中,而相關的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細部計
畫、土地開發、都市設計規範原則與審議方式 等,都將以景觀(綱要)計畫,作
為其城鄉整體風貌之發展或開發的依循原則﹣本研究定義為「廣義屬性」的景觀
計畫;乃是基於「景觀法(草案)」之下,在景觀法制體系中的景觀計畫,是一個
因應未來﹣屬 事前性策略(Antecedent Strategies of Behavior Change, Russell &
Snodgrass, 1987;Stern & Oskamp, 1987)法規體系所衍議的景觀計畫。

三、就論文之主觀趨向而論

本議題之立論基礎,主要乃依據「政策發展趨向;景觀法(草案)
、創造城鄉
新風貌行動方案 等」、「生態環境意識;永續發展、環境倫理 等」、「生態規劃觀
點;城鄉風貌、景觀計畫、宜蘭研究 等」面向之下,共同來探討「景觀法 17(草
案)」在施行前後,對於現行都市計畫體系與都市設計審議方式 等所產生的改變,
以及未來在景觀法之下的景觀計畫,也將不再僅為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
18
法 第八條內都市設計應辦之事項,其內容將不再局限於基地內的景觀植栽、綠
化、街道設施(備)等景觀設施規劃設計,乃提升為更上位指導性的計畫(法定
程序與計畫位階 等),有規律地促使城鄉地區之整體建設發展(計畫)能根基於
生態的永續性,也能夠進一步地充份發揮在地所屬的「地方特色」且能「因地制
宜」
。所以,如何能夠在臺灣現行的計畫體制之下,研擬一個有效且能夠被落實的
景觀政策(計畫),則是我們當前思考城鄉環境改善議題的依歸所在。

16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以各該直轄市、縣(市)行政轄區為範圍,擬訂景觀綱要計畫。但直轄市、
縣(市)行政轄區已全部實施都市計畫者,景觀綱要計畫得併入都市計畫之主要計畫擬訂。前項直轄市、
縣(市)景觀綱要計畫之擬訂、變更、核定、發布、實施及核定後之復議,準用都市計畫法有關主要計畫
規定辦理(第四條) 。明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擬訂景觀綱要計畫,俾作為擬定景觀計畫或充實景
觀規劃之準則,以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推動景觀保育、管理及維護之指導原則。有關直轄市、縣
(市)景觀綱要計畫之擬訂、變更、核定及發布實施之相關規定,準用都市計畫法有關主要計畫規定辦理,
以收事半功倍之效。明定直轄市、縣(市)行政轄區已全部實施都市計畫者,其景觀綱要計畫得納入都市
計畫之主要計畫內併同辦理,以簡化作業程序。至於國土計畫法完成立法程序後,景觀綱要計畫將納入直
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中,其有關擬訂、變更、核定及發布實施程序,則悉依國土計畫法相關規定
辦理。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中,其有關擬訂、變更、核定及發布實施程序,則悉依國土計畫法相關
規定辦理。直轄市、縣(市)景觀綱要計畫應就下列事項表明之:一、計畫目標。二、景觀資源及景觀相
關重大課題。三、景觀系統之建構。四、重點景觀地區之指定。五、景觀保育、管理及維護原則。六、其
他應加表明事項。前項第四款重點景觀地區,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於直轄市、縣(市)
景觀綱要計畫完成擬訂前先行指定(第五條) 。說明直轄市、縣(市)景觀綱要計畫應表明事項。明定直轄
市、縣(市)景觀綱要計畫尚未擬訂前,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先行指定重點景觀地
區,以加強景觀資源豐富地區之保育、管理及維護,或促進景觀混亂地區之景觀改善、管理及維護 等。
17
詳 附錄 E 景觀法(草案)條文內容說明 等。
18
詳 附錄 G 相關法令規章 等。

8
因此,本研究乃根基於「前人」的諸多努力之上,繼續扮演著一個「踏腳石」
的角色來自勉(Social Support and Networks, Instrumental Support and Informational
Support, Physical Environment, Affective Component;Unger & Wanders man, 1985)。
19
乃透過兩個主要的立論點:1.「研究理論」的部份 (為 理念涵構與操作方法的
研擬 等﹣單元一)與 2.「案例模擬」的部份 20(為 宜蘭縣;宜蘭縣政中心地區;
蘭陽地域性案例的探討 等﹣單元二)。從「景觀計畫」的理念涵構、架構體系、
操作方法 等面向來探究,以「宜蘭縣政中心地區 21」之個案為模擬對象 22來檢視,
更能實際地瞭解景觀計畫的操作內容,以及未來的趨向,以作為擬訂地區景觀(綱
要)計畫與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之檢核與參考。如果本議題所考量研究方向正確
的話,將可能有助於現行(或 未來)臺灣 "本土性" 城鄉風貌的形塑與發展。

另外,本研究參酌蘭陽地區相關「地方文獻研究」與「縣府政策方針」所示,
宜蘭縣的發展,長期以來標榜著「文化、環保、觀光、資訊」為施政目標基礎,
以營造「科技縣、大學城」的共同願景,歷任民選的地方首長皆持續地從事地方
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其以提升縣民素質,希望透過整體規劃,推動環保工作,以
改善生活環境品質,保存與發展傳統的人文資源,發展觀光事業,以增加全縣收
入,同時讓現代科技在宜蘭生根,為宜蘭人創造富裕的無形與有形的生活,並提
出一個以「營造生活大縣」為總目標的文化建設架構(宜蘭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
計畫;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1998)。在本土性、多元性、自主性文化建設
的方針之下,將宜蘭縣建設成一個具有「田園」之美的人文科技縣,以邁向健康
新世紀,以營造優質「生活大縣」的總體願景,似與本研究建構「因地制宜」的
景觀計畫,所欲發展的主體取向(城鄉景觀發展策略)
,有著不謀而合的共同理念,
也促使本研究以「宜蘭縣政中心地區(宜蘭縣)」為論文研究與模擬的案例。

19
單元一、研究理論的部份(詳 第二章 文獻回顧;第三章 架構體系;第四章 操作方法) 。1.為研究「景觀
法(草案)」施行前後,對於整體法定計畫(景觀計畫、都市計畫)架構,所衍生課題的研議。2.為研究「景
觀法(草案) 」施行後,以直轄市、縣(市)政府為主導單位(法定位階)之合理操作程序的研議。
20
單元二、案例模擬的部份(詳 第五章 先期研究;第六章 計畫整合)。為延續單元一的理論性研究,透過
案例模擬區分為兩個主要範疇,為先期研究與計畫整合。基於景觀法(草案)中法定地位,以「宜蘭縣政
府(公部門) 」為主導單位,來探討合理操作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之操作程序與策略指引的研議。
21
民國 76 年,為配合宜蘭縣政府行政大樓的搬遷,諸如:縣政府、縣議會、地方法院、地檢署 等縣府附屬
機關,所擬定「宜蘭縣政中心地區都市計畫」亦稱為「宜蘭縣政中心地區(宜蘭縣政府,1996;1997)」 。
22
詳 5.1 宜蘭縣(研究範圍)環境調查分析;5.2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計畫範圍)環境調查分析;5.3 蘭陽
地區(案例研析)地域性規劃設計案例探討(親水公園、運動公園、宜蘭縣政中心行政大樓、宜蘭厝 等)。

9
1.2.2 研究目的

一、景觀計畫理念涵構建立

「永續發展」一詞之理念,已成為當今追求環境持續性發展之核心價值所在,
而與其相關的執行策略與落實機制則更顯其重要性。所以,乃就本議題選取相關
主題之文獻進行論述與整理,針對相關文獻、研究報告,從永續發展、環境倫理、
城鄉風貌 等觀點文獻資枓(詳 附錄 H 研究文獻評析)
,作有系統的回顧、分析、
彙整 等,以歸納出景觀計畫所須涵蓋的基本原則。並於文中探討內政部營建署,
現階段所推行實質為景觀計畫工作的「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之趨勢。希促
使本研究所探討景觀計畫之理念涵構、架構體系、操作方法 等,更能符合現行發
展之趨向,以建立理解地區景觀風貌之研究基礎論點,以達論述之完整性。

二、景觀計畫涵蓋範疇建立

就本議題,論述源於「永續發展」的城鄉觀點之下,透過當地具有地域性城
鄉風貌之條件特徵(自然、人文、實質 等因素)來形塑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景。
從而探討出「因地制宜」的城鄉景觀計畫之構成,希發掘一個地區自然、人文、
實質景觀的基礎資料(或 條件)與城鄉風貌特徵,以探討景觀環境問題的本質,
進而找出其計畫、規劃、設計、操作之時,所應注意與遵循的基本特性,以及提
供擬訂地區「景觀計畫」之時所應注意與遵循的內容,並作為擬訂景觀計畫,諸
如:計畫的願景、目標、標的、原則(或 準則)等之管制規範的參考與依據。

三、景觀計畫架構體系建立

就本議題,選取相關主題文獻進行論述與整理。針對相關文獻、研究報告,
從景觀計畫、都市計畫、都市設計 等觀點之文獻資料,作有系統的回顧、分析、
彙整 等,以歸納出景觀計畫與都市計畫體系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涵蓋內容(差
異性比較)。爾後,再對於現行都市設計的執行與審議之機制,進行分析與歸納。
試論「景觀法(草案)」之施行前後,對於現階段的「都市計畫」體系與「都市設

10
計」規範原則與審議方式 等所產生的影響。另外,未來在景觀法下的「景觀(綱
要)計畫」之定位,將不再僅為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第八條之內都市
設計所應辦理事項,乃提升為更上位之指導性的計畫﹣法定程序與計畫位階。

四、景觀計畫操作方法建立

就本議題,透過之前針對相關主題之文獻回顧進行論述與整理,來研析景觀
環境問題的本質,從而找出其擬訂景觀計畫,或規劃、設計之時,以及環境調查
與操作之時,所應注意與遵循的基本原則,以提供作為擬訂城鄉地區「景觀(綱
要)計畫」與「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之時,較為合理的操作原則、內容、步驟、
流程 等。最後再經由第五章、第六章的案例模擬﹣單元二(宜蘭縣;宜蘭縣政中
心地區),以落實到景觀實質計畫操作層面,提供作為後續研究之檢核與參考。

五、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發展原則與執行策略建立

就本議題,選擇論文研究者所土生土長之「宜蘭縣」為實際案例(宜蘭縣(研
究範圍﹣先期研究)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計畫範圍﹣計畫整合))
,再配合先前所
歸納與整理的論點來進行操作 23與模擬 24,從實質環境的調查 25與分析 26、相關景
觀議題之整合 27、景觀計畫之發展原則 28(策略指引)
、景觀計畫之執行策略 29等,
作綜合性的歸納與分析,探討如何將地域性的景觀資源納入景觀(綱要)計畫的
構想當中,整合目標與發展的潛力,研擬計畫區內之重要課題與可能對策,宜蘭
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操作之建議。賦予蘭陽地區永續發展城鄉風貌的經營願

23
案例的操作,主要以現階段的計畫體系(或 法令架構)為基礎,在「計畫體系」與「法令條件」之間,未
能充份的調整與配合之時,則案例的操作為提供未來政策發展方向之參考(詳 第五章;第六章) 。
24
案例的模擬,主要以景觀發展的計畫層次與計畫原則(或 準則)之推演為主,來驗證與論述研究的結果,
但無法有效地呈現出計畫區日後實際執行的發展成果,應端賴本研究於「第四章(操作方法) 」以及「第七
章(結論與建議)」的部份,所衍議出後續研究建議(或 不足)之方向,方能有效的健全地區整體景觀風
貌的發展與形塑,以建立臺灣城鄉風貌的良善發展(詳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
25
案例的調查(詳 第四章;第五章),主要以「一般調查」與「詳細調查」兩種實地踏勘的調查方法為主。
1.一般調查(先期研究(宜蘭縣)為主的調查):在瞭解城鄉當地(研究範圍、計畫範圍)環境的初步概念,
利於爾後進行詳細調查(目的) ;僅對城鄉當地(研究範圍、計畫範圍)環境作初步現場踏勘,記錄環境初
步資料(方法);利用歷史文獻、統計文獻、素描、註記、辨識、拍照、訪談 等手法,以取得初步環境資
訊(工具)。2.詳細調查(計畫整合(宜蘭縣政中心地區)為主的調查):在取得城鄉當地(研究範圍、計
畫範圍)環境確實的資料與訊息(目的) ;採用系統方法將城鄉當地(研究範圍、計畫範圍)的環境歸類,
利於調查作業之進行(方法) ;利用繪圖、樹狀圖、分類表 等方式,以取得詳細環境資料(工具) 。
26
為城鄉地區環境「背景資料」的基礎整理,再探討計畫區內發展的潛力與限制(詳 第五章;第六章) 。
27
為城鄉地區與計畫區內之自然、人文、實質景觀向度的「SWOT 分析」
(詳 第五章;第六章;附錄 A)。
28
為景觀計畫的願景、目標、標的、原則(或 準則)等(詳 第五章;第六章;附錄 A)。
29
為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位階體系架構、主要計畫位階景觀計畫、細部計畫位階景觀計畫 等(詳 第六章) 。

11
景,
「因地制宜」塑造符合且適宜本土的景觀計畫架構體系,以落實國土整体規劃
利用形貌,塑造城鄉間獨特地域風貌,充份發揮各地區在地之自然、人文、實質
景觀特色,提升在地環境品質。最後,作為本研究落實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
畫的實質架構與操作內容之研議,也提供本研究之理念論述與驗證部份的呈現。

1.3 研究範疇與架構

本研究的範疇與架構(如 圖 1.1;1.2;1.3 所示)


,主要乃依據現行「政策發
展趨向」、「生態環境意識」、「生態規劃觀點」等,透過「研究理論部份(理念涵
構與操作方法的研擬﹣單元一)」與「案例模擬部份(宜蘭縣;宜蘭縣政中心地區
﹣單元二)
」,從景觀計畫的理念涵構、內容範疇、架構體系、操作方法 等面向之
下,來探討「景觀法(草案)」的施行前後,對於現行都市計畫體系與都市設計規
範原則與審議方式 等所產生的改變,以及未來在景觀法之下的景觀計畫,將不再
僅為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第八條內都市設計應辦之事項,其內容不再
局限於基地內的景觀植栽、綠化、街道設施(備)等景觀設施規劃設計,乃提升
為更上位之指導性計畫(法定程序與計畫位偕)
,有規律地促使城鄉地區整體之建
設發展能根基於生態永續性,充份發揮在地所屬「地方特色」且能「因地制宜」,
以提供作為研擬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第八條內都市設計之景觀計畫、
城鄉地區景觀(綱要)計畫與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 等之檢核與參考。

1.3.1 研究範疇

宜蘭縣政中心地區(I- Lan County Government Development Area),為配合縣


政府行政大樓的搬遷,所擬定的「宜蘭縣政中心地區都市計畫」
,亦稱之為「宜蘭
縣政中心地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1996;都市計畫細部計畫,1997)」
,其區位
剛好位於蘭陽平原的中心位置(如 圖 1.1 所示)為蘭陽溪以北約一公里,台九省
道西側地區。本計畫區位於宜蘭都市計畫區南側至蘭陽溪之間,北至宜蘭市都市
計畫區南側,東以北迴鐵路為界,南迄蘭陽溪畔堤岸,西至宜蘭市建業里活動中
心西側約 250 公尺處,其行政區涵蓋宜蘭市凱旋、建業、南津三里之一部份。

12
計畫目標年為民國 107 年,計畫人口為 12520 人,計畫密度為每公頃 110 人,
計畫面積約為 238 公頃,主要發展區面積約為 112 公頃(不包括周邊農業區)
,劃
設住宅區、商業區、行政區、農業區 等土地使用分區及各種社區公共設施、道路
用地,為本研究擬訂景觀計畫之「計畫範圍」所在(如 圖 1.2 所示)。計畫區內
配置了適當的使用分區與公共設施,並藉由合理的密度控制,使其成為綠意盎然,
柔和親切,適合工作、居住、休閒的新市鎮。位於計畫區核心地帶的行政大樓,
於縣議會大樓、地方法院、地檢署 等機關的配合遷入後,構成了主要的行政區域,
同時也強化了縣政中心都市計畫在現代民主政治模式上的制衡機能。其透過區段
徵收方式,並融入都市設計手法(建蔽率與容積率的管制)提供高品質居住場所
與環境(宜蘭縣政府,2004;本研究整理、定義,並於 第五、六章 加以闡釋)。

宜蘭縣政中心

圖 1.1 宜蘭縣政中心區位示意圖 圖 1.2 宜蘭縣政中心主要發展區


圖片來源:宜蘭縣政府計畫室。 圖片來源:宜蘭縣政府計畫室。

1.3.2 研究架構

本論文所研議之研究架構與理論範疇,乃透過交叉影響分析法(Cross- Impact
Analysis Method)、系統歸納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Mauch & Birch,
1993))。採系統性的歸納、整理 等。如 圖 1.3 所示。

13
景 景 景 觀 計 畫 架 構 體 系 與 操 作 方 法 之 研 究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範 疇 研 究 目 標

文 獻 回 顧 臺灣城鄉問題 建構 說明:
永續 為論文研究課題
行動方案趨勢 與範疇的界定;單
城鄉
元一(理論)、單
永續城鄉觀點 景觀
元二(技術)。以
理論 奠定論文研究基
涵蓋範疇芻議 範疇 礎論述的研議。

架 構 體 系 景觀計畫定位 建構 說明:
景觀 為研究景觀法(草
景觀草案探討 案)施行前後,對
計畫
於整體法定計畫
計畫體系衍議 法令
(景觀計畫、都市
體制 計畫)架構,所衍
計畫架構探討 範疇 生課題的研議。

操 作 方 法 景觀計畫執行 建構 說明:
景觀 為研究景觀法(草
計畫操作範疇 案)施行後,以直
計畫
轄市、縣(市)政
計畫操作方法 合理
府為主導單位(法
操作 定位階)之合理操
計畫操作建議 範疇 作程序的研議。
單 元 一
- 以 宜 蘭 縣 政 中 心 地 區 為 例 例 例

研究理論
縣(市)政府 景觀 以縣市政府為操作主體

法案
宜蘭縣政府 主體 以宜蘭縣府為操作主體

先 期 研 究 研究範圍分析 說明:
為延續單元一的
計畫範圍分析 理論性研究,透過
建構 案例模擬區分兩
地區案例研析 個主要範疇,為先
計畫
期研究與計畫整
合理
合。以宜蘭縣政府
計 畫 整 合 景觀議題整合 操作 (公部門)為主導
討論 單位,來探討合理
計畫策略指引
範本 操作宜蘭縣政中
計畫架構體系 心地區景觀計畫
單 元 二 之操作程序與策
案例模擬 計畫操作建議 略指引的研議。

圖 1.3 研究理論架構與範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4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每一種研究方法皆有其優、缺點,並且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情境。資料蒐集方
法的選擇,對於確保資訊品質的效度極為重要,沒有任何一種的研究方法可以保
證蒐集到 100%正確的資訊。而資訊的品質乃涉及到方法論、情境、受訪者 等相
關因素,以及作為一個研究者於資料蒐集過程當中,對於控制或降低這些影響因
素的能力(Ranjit Kumar, 2000)
。誠如,Bradburn & Sudman(1976)所言:
「‥‥
對於所有型態的威脅性問題而言,沒有一種資料蒐集方法優於其它的方法;如果
有人願意接受其結果的表面價值,在某種條件之下每一種資料蒐集的方法都是最
好的」。又如,韋氏國際詞典(1996)對於「研究(Research)」一詞所下的定義:
「研究是小心與勤勉的探求(Research is Careful & Diligent Search)」。

因此,本研究議題之主要趨向與方法,概區分為兩種類型:其一,為「探討
性研究(Exploratory Research)」
,乃著重於研究某一特定問題發生之原因,或試圖
解決問題之方法,其所強調的是發現新的構想(Idea)與瞭解真貌,或洞察實情
(Insight)
。其二,為「定論性研究(Conclusive Research)」
,乃著重於研究目的,
主要在提供針對某一事項的決策與選擇的資訊,其所強調的是研究成果的正確
性,進而引導出系統化結論,以供為應用(Denzin, 1978;Quade, 1987;Ackermann
& Karen, 1998;Lester, 2002;朱浤源,2002;本研究整理、定義)。

立論一、假設「城鄉景觀(風貌)」的形塑,可藉由「景觀計畫」來提升之。
立論二、假設「都市計畫(體系)」的機制,可藉由「景觀計畫」來健全之。

1.4.1 研究方法

本論文之研究方法,概以調查(Survey)
、歸納(Inductive)
、綜合(Integrated)、
分類(Division)
、分析(Analysis)
、敘述(Descriptive)
、推論(Reasoning)
、解釋
(Explanation)
、演繹(Deductive)等,
「質化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為主,

15
量化性研究(文獻統計資料)為輔的方式。以資料的蒐集為開端,資料的型式可
以區分為「初級資料(Primary Data)」與「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兩大類。
保持研究的客觀性﹣信度與效度(Objectivity of the Source﹣Reliability & Validity;
,主要
Bellwether Tests of Sustainability;Understood & Accepted by the Community)
透過「文獻回顧」與「個案研析」,從景觀計畫理念涵構、內容範疇、架構體系、
操作方法 等面向之下來加以探究。之後,在以「宜蘭縣政中心地區」的個案為模
擬對象來檢視之,則更能實際地瞭解「景觀計畫」的操作內容,以及未來趨向。
而本論文所應用之研究方法(如 圖 1.4 所示),概歸納整理如下說明之。

一、文獻回顧分析法(Document-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一)經由「文獻回顧」的分析與整理,以建立研究初期理念之基礎架構。
(二)衍議「工作性」的假設內容,此假設是可以更動的,依其進行驗証。
(三)應用社會學的研究:歷史文獻研究、統計文獻研究、圖像文獻研究。

二、系統歸納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

(一)透過綜合、分析、評估的過程,認識事物構成本質的一種思維方法。
(二)將知識「點」串連成「線」整合為「面」勾勒出研究議題可能方向。
(三)綜合分析比較區域範圍內景觀發展課題、潛力與研擬具體因應策略。

三、交叉影響分析法(Cross- Impact Analysis Method)


矩陣圖表分析法(Matrix- Chart Analysis Method)

(一)在研究的認識過程中,把「歸納」與「演繹」結合起來考察研究對象
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其對應的關係有三:歸納與演繹的相互滲透、
歸納與研議的相互聯繫、歸納與演繹的相互轉化(王海山,1998)。
(二)在研究的操作過程中,按照一定標準,將一個整體區分成若干部份;
針對研究的主體,作更進一步的認知與獲得更清晰的概念,將影響因
子進行歸納、分析、比較、分類,是一種深具效率的系統邏輯方法。

16
四、環境觀察分析法(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alysis Method)
案例模擬分析法(Case Study & Analysis Method)

(一)透過「田野調查(Field Observation)」等蒐集個案研究所需之資料。
(二)發掘區域範圍內景觀風貌構成要素(踏勘、拍照、記錄、繪圖等)。
(三)關於「論文案例」的選擇與研究:1.為「解決問題」之用:乃透過議
題與對策的交叉解決途徑(Bottom- Up Processing or Top- Down
,以充份瞭解研究議題本質,提供有效策略;2.為「促進
Processing)
瞭解」之用:乃透過案例研究過程當中的各種方法,以收集相關資
料,藉以充份瞭解各議題之間的因果關係;3.為「提供假設」之用:
乃透過案例研究的各項相關資料,藉以提供建立各種假設,以作為
研究驗證與推理問題的來源;4.為「具體實例」之用:乃透過案例研
究的歷程,獲致許多處理問題的方法與原則,以及可供作為解釋、
分析的案例行為 等,促使論文研究理論對應於實際操作應用。
(四)以單元二「宜蘭縣政中心地區」景觀計畫的操作模擬,作為本研究
理念與驗證部份的呈現。但是其無法有效地呈現出計畫區日後實際
執行的發展成果,應端賴本研究於第七章(結論與建議)的部份,
所衍議出後續研究建議(或 不足)之方向,方能有效地健全地區整
體景觀風貌的發展與形塑,以建立臺灣城鄉風貌的良善發展。

1.4.2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流程建構,乃透過系統歸納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Mauch


& Birch, 1993))、交叉影響分析法(Cross﹣Impact Analysis Method)、矩陣圖表分
析法(Matrix﹣Chart Analysis Method)等,主要採行系統性的歸納、整理、分類、
解釋 等。以作為安排「研究進程」與「資料收集」之依據。而此架構(流程),
亦稱之為「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n)」
。其作用,乃為導引研究資料的收集與進
行正確而有秩序的分析工作 等,其尊重研究過程當中彈性與應變(檢討、回饋、
修正),是一種深具效率的系統邏輯分析方法。如 圖 1.5 所示。

17
研 究 方 法 應 用 範 疇

基礎性研究方法 落實性研究方法

系 統 歸 納 分 析 法
研 究 主 題 System Analysis Method

文 景 觀 計 畫

獻 交 叉 影 響 分 析 法
架 構 體 系 Cross- Impact Analysis Method
操 作 方 法

顧 直轄市、縣(市)政府 矩 陣 圖 表 分 析 法
法定位階主體角色 Matrix- Chart Analysis Method

析 案 例 模 擬
環 境 觀 察 分 析 法
法 縣 政 中 心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alysis Method

架 構 體 系
策 略 指 引
案 例 模 擬 分 析 法
Case Study & Analysis Method

理 念 範 疇 架 構 案 例 策 略

評 估 、 模 擬 、 分 析

反覆的思考與驗證;以建立支持問題論點的基礎

檢 討 、 回 饋 、 修 正

圖 1.4 研究方法架構與範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8
研 究 背 景 第一章

議題現況 議題發展 議題趨勢 議題立論

動機目的 檢討、回饋、修正

名詞定義

永續發展 城鄉風貌 景觀計畫 宜蘭研究

範疇架構 方法流程

單 元 一 、 研 究 理 論 部 份

文 獻 回 顧 第二章 小 結
檢 討 、 回 饋 、 修 正

城鄉問題 方案趨勢 永續城鄉 範疇芻議

架 構 體 系 第三章 小 結

計畫定位 草案探討 體系衍議 架構探討

操 作 方 法 第四章 小 結

計畫執行 操作範疇 操作方法 操作建議

檢討、回饋、修正

單 元 二 、 案 例 模 擬 部 份

先 期 研 究 第五章 小 結

研究範圍 計畫範圍 案例研析

計 畫 整 合 第六章 小 結

議題整合 內容擬訂 架構體系 操作建議

檢討、回饋、修正

結 論 第七章 建 議
圖 1.5 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9
1.5 名詞定義

於議題論述之前,乃先就本研究所慣用之用詞,必須先作定義與釐清。以目
前國內、外相關理念之研究(Correlation Research),個別的歸納、整理出相關之
學術論述,並作摘要性的分析與說明,使論文撰寫與研議之內容,可以清晰且明
確地傳遞其含意,以提供作為本研究後續探討基礎認識(詳 附錄 H;附錄 I)。

一、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本研究整理、定義。
「永續發展」是一個注重未來的過程、一個瞭解自然與社
會循環的過程、一個將人與不同觀點廣為包容的過程、一個保有均衡的過程、一
個接受相互連結性(Interconnectedness)的過程(Kane, 1992)
。主張人類在永續發
展的理念當中居於核心地位,享有健康富有創造力的生活權利,並與自然環境相
互調和。其發展的權利應該能夠被實現,以便公平地滿足當代及後代子孫之發展
與環境的需求(《里約宣言》第三條原則);為實現永續發展,環境保護應被視為
整體發展的一部份,而且不應獨立於發展之外(《里約宣言》第四條原則)。其理
念與本研究相輔意識的觀點主要在於(Beatley, 1998):1.體認生態環境的基本限
制,提高生態系統的健全性;2.建立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密切連結;3.減少對於土地
與資源的消耗;4.體認社會、經濟、環境三者目標之間的關聯性;5.支持整體性環
境策略;6.建構新的環境道德觀;7.強化資源、機會、環境風險 等的公平分配。

二、環境倫理(Environment Ethics)

本研究整理、定義。
「環境倫理」其探討著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主張人
與自然,以一種倫理的關係維繫著,強調自然萬物皆為有生命靈魂(Anima Mundi,
Worster, 1977),在自然環境當中的其他種類生命也有生存權利,人類必須認清自
己只是自然界當中的一份子,而非征服者(Aldo Leopold, 1949, A Sandy County
Almanac)。其中,以 Rachel Carson(1962)所著「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為代表,書中闡釋了人類為抑制害蟲卻也把益蟲給殺掉了,未來的春天將是鳥不
語、花不香的世界,那麼人類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又有何意義呢?﹣一切皆在於我

20
們如何看待事務的角度,而非看待事物的本身)。所以,當人類在改變環境之時,
則應該更有責任,以及義務去考量整體生物群聚的福利(生態良知, Ecological
Conscience),而且環境倫理存在,也可以提供作為判斷一個政策或行為的對錯與
好壞。因此,「環境倫理」乃是一個具有規範性理念行為科學(Callicott, 1994)。

三、城鄉風貌(Townscape)

本研究整理、定義。
「城鄉風貌」為人類從事各類活動與生活為主的環境,並
依其空間的規模大小與人口的差異性質,對於既有之自然環境皆會產生各種不同
程度的改變與衝擊,亦因而衍生發展出不同特色的「城鄉風貌」
。參酌營建署所召
開專家學者討論之後的定義,所謂的「城鄉風貌」即是為城鄉環境呈現給人的視
覺整體意象與記憶,主要是藉由人為環境、自然環境、生活與文化活動 等,三類
之「景觀資源(如 圖 2.6;2.7;2.8;2.9 所示)」的具體形成(營建署,2003)。
而其呈現的結果,乃是居民透過各階段經營機制所建構而成的,在當中可以深切
地感受到其「地域性﹣地方特質」
。因此,城鄉風貌是在特定背景的歷史社會與生
活經驗當中,具體的反映出在地的「環境條件」與集體的「營建法則」等。

四、景觀計畫(Landscape Planning)

本研究整理、定義。「景觀計畫」為維護自然以及人文景觀,改善城鄉風貌,
塑造優質的生活環境(詳 景觀法(草案)第一條),乃為永續經營地區內各項之
公共環境設施、元素系統 等的規劃、設計的準則,並應指出每個城鄉地區為了確
保其當地風貌、歷史資產與自然資源的空間管理法則。即是為了達成城鄉景觀目
的所擬訂的具體執行計畫,促使景觀為滿足人類需求而改變的生態法則得以協調
之。而這些觀點描述出景觀規劃的創造性內容,其過程可以約略區分為五個階段:
1.調查分析(階段)
;2.歸納評估(階段)
;3.規劃策略(階段)
;4.操作施行(階段);
5.使用維護(階段)等階段。另外,景觀除了視覺上的美觀之外,也尚需兼顧生態
保育、維護、管理、文化傳承,提供遊憩空間、改善生活環境品質 等,並共同認
為土地資源若無秩序性的利用,將容易造成紊亂,而美麗的景觀(環境)也會從
此消失殆盡(Garrett Eckbo, 1975;Michael Laurie, 1975;蔡龍銘,1999)

21
五、計畫(Plan or Planning, Project, Program)

本研究整理、定義。計畫(Plan;為名詞)
,乃指規劃(Planning;為動詞)工
作的成果(包含著:領先性、決擇性、系統性、邏輯性、整體性、普遍性、效率
性、管理性、管制性 等意涵);它可能以兩種形式存在著(營建署,2004):1.行
動的方案:表示明確的行動方法與執行的時限,常涉及實質的建設工作與投資行
為;2.政策的方針:提供計畫採用者作業的原則與標準,用以影響有關個體的決策
行為,通常不涉及直接出自計畫採用者的實質建設與投資行為。其比較通俗且廣
泛的定義,乃指事先策訂的一種程序、方法或對各部門的配置加以適切安排,具
有其目標的方向性,以提供管理上一種重要的決策指標,預先籌謀並作出各種因
應措施,為一種比較有組織的計畫之意;計畫通常為決策者希望在土地上實現的
事情,它必須具備足夠的「彈性」與「應變」
,以便能夠合併更多可能的「新」發
掘機會。而計畫也通常扮演著引導性的角色,它為創造與設計提供了主要的方向,
並以文字或圖面的方式組織了不存在的事情。 【 第一章 完 】

圖 1.6 永續景觀﹣德國漢堡 圖 1.7 自然景觀﹣宜蘭石牌


圖片來源:林玄宜。 圖片來源:林玄宜。

圖 1.8 人文景觀﹣宜蘭縣政中心 圖 1.9 實質景觀﹣臺北士林


圖片來源:林玄宜。 圖片來源:林玄宜。

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