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仙姑 书法赏析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写字姿势教学

活动目标:

1、了解硬笔书法的特点。

2、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并能体现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

3、懂得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在平时的书写中注意自己的书
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活动准备:

1、正确坐姿、握笔姿势的图片。

2、铅笔、书法练习纸、字帖。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

一、校园活动

1、欣赏硬笔书法作品。

2、布置活动任务:仔细地欣赏作品,看看硬笔书法有些什么特点?

3、学生参观、欣赏,教师组织,并作简要介绍。
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

《麻姑仙坛记》为颜真卿 63 岁时所书,这一时期的颜真卿处江湖之远,或许暂时忘心
于政治的纷扰,亲近自然,出入佛道,使得他的书法面目少了几分严正肃穆,而多了
几分萧散自然。颜真卿传世书迹中小字绝少,《麻姑仙坛记》让我们能窥见其小字风
貌。

还有《麻仙姑坛记》。这个时候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结构是开
张的,向外夸张的,尤其是竖画总是向外鼓的,这就是和欧体作品很明显的一个区
分,欧是向内收缩的。所以他的字丰厚圆润,遒劲雄伟,横轻竖重,顿挫鲜明,起笔
处方笔少,圆笔多,横画起笔多斜角,捺画像蚕头燕尾,钩法呈鸟嘴之势,转折处内
方外圆,内直外斜,了解了这些,对学习颜体是十分重要的。

颜真卿喜随心而书,同样的字往往有不同的结构,并无固定的范式,如该作品中
“麻”字出现频率高,但每每出现,总有不一的结构,第一个字的结构紧密、钩提较
顿,第二个字结构疏散,钩提利落,一个方正,一个圆润,一个规矩,一个抒情,二
者韵味不同。

点是构成汉字的一种重要笔画,许多笔画都是由点而出,由点而收。点在“永字八法”
中叫做“侧”,因笔锋顾左瞰右,审其势而侧之,故称之“侧”。王羲之云:“倘一点失所,若
美入之病一目;—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眩。”积点成画,积画成字,积字成篇,由是可
见,要学好书法,就必须先把点学好。《麻姑仙坛记》中点画写法多变,形态上有方、
圆、长、横、斜、挑诸多种类,但每画无不落笔峻劲,呼应庄和。右侧点是该碑中用得最
多的一种,如左图中“字”字上点。这种点画状如瓜子,上光下圆,如欲滴之露,富有张力
美。有时,该点略微弯曲,以显柔劲之姿。左侧点是该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点画,其位置
与右侧点一样,距离字中心较远,充分体现了颜字内松外紧的特点。如左图中“少”字左
点。

《麻姑仙坛记》中的点变化多样,如左图中“被”字首点以短横来替代,“麻”字上点则
变为竖点,“亦”字左下点变 为挑点。即使是同样的曾头点,在该碑中也是变化无穷,如左
图中“弟”字上两点写成“八”字状,这是颜字的通用写法,该碑也不例外;但“并”字上两点
却写成了两小撇,一出锋锐一出锋钝;到了“美”字,则又变化成“羊首法”,这是借鉴篆法
的写法,使字更显生动。当有三点在—起时,它又用三小直并列来代替,如左图中“经”字
左下三点;而该字的右部几点则以行书笔意将上下两点连写,使整个字显得非常灵动。
《麻姑仙坛记》中的点画还有许多不同的写法,临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归纳
麻姑仙坛记结体特点

1.结构下压,静中寓动。《麻姑仙坛记》中的每个字,其结构极尽变化,但其中有
许多字是重心下移,

妙在平中见奇,给人以一种端庄、憨厚的感觉,越看越让人觉得可爱。而且有些字的
笔画处理非常到位,静中寓动,妙趣横生。如下图中的“半”、“华”二字。

2.四角撑满,端严紧密。《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笔势开张,四满方正。其笔画组合
疏密均匀,严整不懈,平稳雄健。如下图中的“倒”、“蔡”二字。

3.凝重古朴,寓巧于拙。清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
毋安排。”这在理论上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观点。然而颜真卿却早就将这一审美观念付诸于其
书法作品中,《麻姑仙坛记》便是很好的—例。如下图中的“何”字、“麻”字,这蓄势藏锋
的笔法,分熔篆铸的线条,还有这气势恢弘的结体,无不显示出它的“拙”味。此外,我们
在品味其“拙”的同时,还能感觉到“巧”的气息。

4.体态沉雄,气象恢弘。《麻姑仙坛记》中,每个字都是体态沉雄,气象恢弘,这
是该碑结体上的一个奥妙。尤其是在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上,它并不讲求穿插,而是恰恰相
反,尽量在体态上使左右各自独立,但神情上又要形成艺术整体,这样就使得该碑沉雄、
圆浑而又苍老。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自魏、晋以来,楷书和行书都是以左紧右舒的侧姿取媚的,所有的横画都是左低
右高,使字呈微侧之势。在结构上,则是向中心靠拢的所谓“中宫紧密”式,字画左
右有相背之感。

颜真卿改变了这种欹侧的结构,横画端平,左右基本对称,使每一个字都以正面
的形象示人,有一种堂堂的正气。左右的主要竖画呈圆弧形,使字形开展而丰满。

在用笔上,颜真卿改二王、欧、虞的内擫为外拓。把篆书的圆笔融入到楷书中,
逆入平出,创造出极富特色的蚕头燕尾的笔画,真正做到了如屋漏痕般地自然,真正
做到了如绵里裹针般地有力。

《麻姑仙坛记》正是颜真卿这种艺术风格的典范。

碑文书法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横竖笔画粗细对比变小,笔画少波折,用笔
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四面撑满,方正厚重,笔画很少四面伸
出,更增加端庄凝重之感。欧阳修《集古录》中称赞它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
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可以算是对《麻姑仙坛记》最公允准确的评价。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因另有中、小字《麻姑
仙坛记》,此碑又称《大字麻姑仙坛记》。楷书。唐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
(771)四月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据传世剪裱本计共九百零一字。现北
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宋拓本。

一、颜真卿与《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做平原太守,世称
“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又称“颜太师”、“颜鲁
公”。

颜真卿家学渊源,其五世祖颜之推是北齐的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据载,颜真卿的书法受姻亲殷氏影响较大,又吸取褚遂良和张旭的笔法,也与怀素讨
论过用笔的诀窍。中年以后,他终于突破“初唐四家”瘦硬书风的窠臼,集众家之
长,出绳墨之外,创造出一种筋肉丰满、骨骼雄健的新书体,后人称之为“颜体”。
其书点画厚重饱满,结体宽博端正,章法茂密丰实,体现出豪迈雄强、庄重挺拔的艺
术风格。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颜真卿书尊为“神品”,并说:“其发于笔
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
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 771 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
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
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
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后来的《颜家庙碑》浑厚过之,但宽博、
端庄、刚毅、沉雄有所不及。《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
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二、《麻姑仙坛记》的笔画特征

颜真卿书法作品众多,风格多样,绝少雷同,但总体上都表现出雄厚、庄
重、郁勃的风貌。《麻姑仙坛记》的用笔以篆法入楷,骨力挺拔,起笔、收笔多藏头
护尾,精力内蕴,含而不露。下面将具体分析各种笔画的特征,以便进一步帮助大家
临写。
1.点画的特征

点是构成汉字的一种重要笔画,许多笔画都是由点而出,由点而收。点在
“永字八法”中叫做“侧”,因笔锋顾左瞰右,审其势而侧之,故称之“侧”。王羲
之云:“倘一点失所,若美入之病一目;—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眩。”积点成画,
积画成字,积字成篇,由是可见,要学好书法,就必须先把点学好。《麻姑仙坛记》
中点画写法多变,形态上有方、圆、长、横、斜、挑诸多种类,但每画无不落笔峻
劲,呼应庄和。

《麻姑仙坛记》中的点变化多样,如左图中“被”字首点以短横来替代,
“麻”字上点则变为竖点,“亦”字左下点变为挑点。即使是同样的曾头点,在该碑
中也是变化无穷,如左图中“弟”字上两点写成“八”字状,这是颜字的通用写法,
该碑也不例外;但“并”字上两点却写成了两小撇,一出锋锐一出锋钝;到了“美”
字,则又变化成“羊首法”,这是借鉴篆法的写法,使字更显生动。当有三点在—起
时,它又用三小直并列来代替,如左图中“经”字左下三点;而该字的右部几点则以
行书笔意将上下两点连写,使整个字显得非常灵动。《麻姑仙坛记》中的点画还有许
多不同的写法,临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归纳。

2.横画的特征

横画在“永字八法”中称“勒”,它主要起字的骨架作用。南宋姜夔云:
“横直画者,字之体骨。”王羲之对横画的写法也有这样的论述:“若平直相似,状
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麻姑仙坛记》中的横画,均取斜势,左低右高,但角度不大,起笔处多见
方笔,收笔时则以圆笔藏锋为主。其横画并无《勤礼碑》那样强烈的粗细对比,而以
相近的笔画精心排列,显得沉稳、端庄。如果有几个横画并列一字中,也无《勤礼
碑》中左尖、右尖之变化,—任粗细如一,更显挺拔雄健、古朴凝重。

该碑中横画的变化多见于行笔过程中,书写时,笔锋稍有抖动,不是—滑而
过、平铺直叙,需略带些“屋漏痕”之意。其粗细变化莫测,韵味无穷,忽而左边
粗,忽而右边粗,忽而中间粗,运笔熟中带生。多横的字,其横画上下间距均匀,左
右参差不齐,长短配合,在变化中体现生动自然。

右图中,“十”字长横用分法行笔,笔毫平铺,万毫齐力,故笔画显得很精
劲;“手”字下横起笔重而粗,收笔圆而较轻,与中间短横形成明显对比;而“言”
字和“王”字,其横画较多,但它们却极尽变化,无一笔雷同,兼用篆籀、古隶笔法
人楷,故其笔画显得质重遒厚。

总的来说,《麻姑仙坛记》中横画的起笔较慢,在运笔时速度比起笔适当快
些,以便产生力度,藏锋收笔稍慢,以避轻飘板滞。这些都是在临写该碑时要注意的
问题。

3.竖画的特征

竖画在汉字结构中起支柱作用。古人云:“竖如万岁枯藤。”因此,竖在结
字中占重要位置。《麻姑仙坛记》中的竖画,由于所处的部位不同,因此笔法、笔势
也不尽相同:如处于字的左边,则向左弯曲;如处于字的右边,则一般向右弯曲,以
取得外拓之势。如右图中“山”字的竖画微向左靠,其形状则微微向左弯曲。右图中
的“川”字,中间竖为垂露竖,起笔重按,中锋向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形同水
滴,垂而不落,而第三笔则为悬针竖,用笔健挺浑厚,两竖与竖撇并立,使该字有顶
天立地之态。

6.钩画的特征

钩在“永字八法”中称“趯”,即跳跃的意思。王羲之云:“钩如劲松倒
折,落挂石崖。”清包世臣云:“钩之超者,如入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
发,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

《麻姑仙坛记》中的钩画特征是钩尖短小尖利,状如鸟嘴,下部重顿,呈垂
露状,古朴浑厚。有些钩稍出锋,有些钩干脆不出锋,将其隐迹于竖中,含蓄而凝
重,筋力内含,锋隐势存。在写钩时,还要特别注意此碑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篆
籀、古隶法。如左图“色”字、“忽”字、“求”字的钩画。

7.折画的特征

折画是由横画和竖画组合而成的笔画,写好该画的关键是要把两笔的结合处
写好。《麻姑仙坛记》中的折画以圆折为主,缓折轻顿,横与竖的粗细差别不大。它
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如左图中的“神”字,此折内外皆圆,完全是运用篆书的书写技
巧;第二种折是外圆内方折,如左图中的“再”字;第三种如左图中的“便”字,折
分成两笔完成,先写横画,至折处再起笔写竖,两笔之间笔断意连。
8.折画的特征

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挑趯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或长,或
短,或向上,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或轻出而肖斜,或随衄而峻发,名随字之用
处。”《麻姑仙坛记》中的挑咽变化丰富,但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起笔较重,出锋较
短,尤其是“三点水”中的挑画更为明显,给人以犀利、刚劲的感觉。如左图中
“汝”字:“括”字、“瀑”字的挑画。

三、《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特征

要临写好《麻姑仙坛记》,除了对其笔画特征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外,还必须
掌握其基本的结体特征。这里将简单介绍它的结体特征。

1.结构下压,静中寓动。《麻姑仙坛记》中的每个字,其结构极尽变化,但
其中有许多字是重心下移,妙在平中见奇,给人以一种端庄、憨厚的感觉,越看越让
人觉得可爱。而且有些字的笔画处理非常到位,静中寓动,妙趣横生。如下图中的
“半”、“华”二字。

2.四角撑满,端严紧密。《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笔势开张,四满方正。其笔
画组合疏密均匀,严整不懈,平稳雄健。如下图中的“倒”、“蔡”二字。

3.凝重古朴,寓巧于拙。清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
滑,宁真率毋安排。”这在理论上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观点。然而颜真卿却早就将这一
审美观念付诸于其书法作品中,《麻姑仙坛记》便是很好的—例。如下图中的“何”
字、“麻”字,这蓄势藏锋的笔法,分熔篆铸的线条,还有这气势恢弘的结体,无不
显示出它的“拙”味。此外,我们在品味其“拙”的同时,还能感觉到“巧”的气
息。

4.体态沉雄,气象恢弘。《麻姑仙坛记》中,每个字都是体态沉雄,气象恢
弘,这是该碑结体上的一个奥妙。尤其是在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上,它并不讲求穿插,
而是恰恰相反,尽量在体态上使左右各自独立,但神情上又要形成艺术整体,这样就
使得该碑沉雄、圆浑而又苍老。如下图中的“颜”、“谓”二字。

为了让广大临习者更好地掌握《麻姑仙坛记》的结体特征,后面笔者将单独
对一些字进行具体分析。
(1)线条

颜体最显著的特征是笔划间的提按变化,藏锋的头尾相互呼应,缀以平直、圆
滑的中锋线,提与按之间线条灵动变化,为厚重的笔墨润上一分生机。起笔与
收笔时的呼应,浓重且富有韧性的墨点,使得字里行间节奏井然,富于意趣。

颜真卿楷书明显的提按笔法造就了其线条粗细的错落变化,横如绣花针,竖如
捣衣棍,撇如抚薄纱,捺如掀华锦,这些线条厚重且端庄的占满格子的每一
角,为人们带来庄严肃穆的审美体验,又不显呆板凝滞。这在《勤礼碑》中十
分明显,而《麻姑仙坛记》线条粗细的变化并不明显,字形更为端庄,方正别
致,相较于前者快意的节奏,后者透露着古朴雅趣,更有意蕴。

作者:陈芯峒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ef9a07c60d3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书法界盛传“颜筋柳骨”之说,确实,颜体的质感犹如筋骨,软硬得当,在《麻
姑仙坛记》中,古拙的粗圆的线条纵情与纸上,但线条绝非完全的笔直,不是
刻意的倾斜,而是自然的、轻微的弯曲,线条与线条,字与字间相互呼应,构
成圆润的字型,雄健有力,旷达豪爽。

(2) 结构
王羲之将楷书脱形与隶书,化古朴为精致,由此,楷书瘦硬精巧的风格为后人
所延续,但在唐朝,国力强盛,人们喜好雄浑广阔之感,颜真卿气韵开阔的颜
体受到人们的喜爱。

颜真卿楷书的结构十分难把握,环抱状的字形抵消了线条的肉感,平添威武之
感,其“门”字最为经典,外弧线相对,内部空白的,章法紧密,内松外紧,相
互呼应,相互抵消,技术弹性很大,张力无穷,给人以心胸开阔,气度不凡之
感,将盛唐气度表露无遗。

其写的虽为写实的楷书,但其间却充满了自身的情趣意味,在该作品中,横
线、竖线多采用方笔开头,圆笔结尾,似有“天方地圆”之意,自然天成,线条
舒缓随性,无柳公权那般精巧细琢,骨气怅然,结构舒展阔达,无柳公权的刻
意收紧,整齐有序,自有一番意趣,有道家道法自然的意味,承袭魏晋风度。

颜真卿喜随心而书,同样的字往往有不同的结构,并无固定的范式,如该作品
中“麻”字出现频率高,但每每出现,总有不一的结构,第一个字的结构紧密、
钩提较顿,第二个字结构疏散,钩提利落,一个方正,一个圆润,一个规矩,
一个抒情,二者韵味不同。

颜真卿的书法中蕴含着其不凡的一生,笔笔落纸似在重现他的生命轨迹,其阔
达不羁的心性使其书法艺术价值远超其书法本身的形式规律,是书法充满人生
哲学,立志、追求且创造,这是书法的习得也是人生的探索。

若有不足,望予指教。

作者:陈芯峒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ef9a07c60d3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