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75727 論語八則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論語八則》

1. <里仁第四>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
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
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說: 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來,君
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擺脫,
君子是不擺脫的。君子一旦离開了仁道,還怎么成就好名聲呢?所以,君子任何
時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里也不离開仁道,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
樣,顛沛流离的時候也是這樣。

2. <雍也第六>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
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 多么有賢德啊,顏回!一竹籃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
別人都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么有賢德啊,顏回!

3. <學而第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貪求飽足,居住不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說話謹慎,接近
德才兼備的人而改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不的了。

4. <子罕第九>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平日絕無四種心:一不臆測未來;二不期望一定要怎樣;三無固執之心;
四無自私自利、我私我慢之心。

5. <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 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選擇他們的优點加以學習,看
到他們的缺點,自己就可以改正。

6. <為政第二>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
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孔子:「現在行孝者,能奉養父母之謂,但是犬馬(雪公採用第二種解
釋)子女。我們都能扶養,服恃,所以若奉養父母不以敬來行孝,這跟養犬馬(子
女)又有何區別呢?」

7. <先進第十一>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
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
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
行之』。赤也感,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
之。」
子路問:听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呢?
冉有問:听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听到什么就行動起來。
公西華說:仲由問听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冉求問
听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卻說‘听到什么就行動起來’。我不理解您為什么這樣
所以冒昧地請教。
孔子說:冉求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鼓勵他勇進;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
讓他謙退。

8. <述而第七>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
「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告訴顏淵說:「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推行於世(兼善天
下),不能任用我時,就將這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藏之於身。(獨善其身)只
有我與你能做到這樣啊!」
子路說:「如果老師率領三軍用兵時,是誰與老師您一起呢?」
孔子說:「空手與虎搏鬥,不顧危險;不借用工具,徒身渡河,到死都不知道悔
悟的人,只是憑著血氣之勇,我是不會同他在一起的。要在一起的必須是,遇到
事情能小心謹慎,善於計謀的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