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高三 练习题 单元 5

姓名: ( ) 班级:

1. 我国是个多元民族组成的国家。
(a)华印两族在 18、19 世纪期间,分别通过什么管道或制度来到马来亚?试说明之。
这两个民族在当时所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b) 对于更早就定居马来亚的马来人,英国殖民政府如何对待他们?

.
2. 资料① :由于会党的权力常被用来保持或巩固某些有利可图的生意,19 世纪马来亚锡矿
业的发展,就是与华人会党息息相关 ,为争夺经济资源和利益,会党之间经常发生格斗和冲
突。
——颜清湟《新马华人社会史》

资料②: 1801 年槟榔屿成立的嘉应会馆,是马来亚最早的华族地缘性组织 ,19 世纪五十年


代以后,原来的地缘性组织得到巩固与发展……
成为所属各邦华人的活动中心和权力中心。
——《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a)试举出资料①所说的“会党格斗和冲突" 的其中一个例子和所涉及的两个会党名字。
会党在当时的华社扮演怎样的角色?

(b)资料②中提到的 “地缘性组织” 是指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所属各邦华人的活动


中心和权力中心”?

(c)除了上述资料所提到的会党、地缘性组织,早期华社还有哪些性质的社会组织?.

.
(a)华人移民东南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另一种就是在 19 世纪极为
普遍的契约劳工制。这种契约劳工制度后来发展为一种移民贸易一一“苦力贸易”,或俗称
的“猪仔制度”,它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奴隶买卖。许多苦力在乡下被诱骗或被绑架南来,
他们在新加坡和槟榔屿被当作普通商品转卖 ,若一时还没有买主,则被囚禁在拥挤不堪、污
秽至极, 通常有秘密会社成员把守的猪仔馆内。一般而言,华人当时主要从事的职业是锡矿
开采业 ,或在城市从事商业买卖活动。

印度人在英国人占领槟榔屿后 ,大量移入。当时,南印度的劳工受招聘从事咖啡和甘蔗的种
植,另外一些则受英殖民政府雇用为建筑工人或担任警务。到 20 世纪前后,随着橡胶种植业
的发展,更多印度劳工以契约的方式前来马来亚。在这种制度下,他们的旅费通常由雇主预
付,印度劳工则需为雇主工作一定年限来偿还,因此他们往往受尽剥削。1910 年,英殖民政
府实施 “工额尼制度”。这是一种由工头前往印度乡下招募,整批劳工在英殖民政府官员的
监督下前来工作的契约制度。

(b)英殖民政府统治马来亚的主要目的,是要取得这里丰富的资源。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的,
英国殖民政府采取了拉拢马来统治阶层和保护马来社会结构的政策。首先,对于失去了税收
权的地方酋长,英殖民政府除了给予津贴,保有封衔之外,在表面上也让他们参加各邦会议。
此外,英殖民政府也鼓励马来贵族子弟接受英文教育,以便在政府部门中任职。其次,为防
止急速发展的经济影响到马来传统社会的结构,英殖民政府推行“分而治之”政策,分化各
民族,同时以职业来区分各民族的经济活动领域,马来人在这个政策中,被要求继续留在农
村里 , 以致在马来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 没有积极参与采锡业和橡胶种植业 , 社会结
构变迁不大。

2.(a)例子:霹雳拿锡矿争夺战、雪兰莪内战;(任选一项)
涉及会党:义兴公司和海山公司。
会党多与地缘性组织有关, 或渗透有关组织, 在英殖民政府的首肯下,参与经济活动,如
成为烟、酒、赌博业的包税商之一;掌握华人新客的输送,也是控制华人社区秩序的有效单
位。

(b)所猬“地缘性组织”,是指来自同一地区、 操同一或相近方言的人所组成的同乡或方
言会馆,如福建会馆、广东会馆、海南会馆等。
方言会馆依靠其共同的地域文化 ,包括语言、风俗与习惯等,建立起联系和合作的事宜 ,
协助同乡解决各种在异乡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成为同地域乡民联络乡情的活动中心。 同时,
会馆也制定一些规矩,约束会员和调解纠纷,协助维持基层的法律和秩序,故成为所属各邦
华人的权力中心。

(c)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的宗亲组织,如陈氏书院、龙山祠邱公司等;
以神衹保护情结为主的宗教组织 ,如青云亭、天后宫等;
以职业同行为主的同业公会, 如饮食业的姑苏行、 建筑业的鲁班行或建筑公会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