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3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建築物風力設計規範之現況與比較

A Comparison on the Design Codes of Wind loadings on Buildings


陳若華1 鄭啟明2 吳重成3
Jwo-Hua Chen Chii-Ming Cheng Jong-Cheng Wu
1
建國技術學院空間設計系副教授
2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3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1
Department of space Design, Chien-K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sociate professor
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am-Kang University, Professor
3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am-Kang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摘要

本文以包括國內設計風力規範、美國 ANSI/ASCE7-02、日本 AIJ 1996、加拿大 NBC1995 及紐


澳 AS/NZS 1170.2 2002 等建築物設計風力規範進行比較,文中首先就各不同規範之基本設計風速、
各種設計因子、不同方向間風力考慮方式、尖峰風力及結構物受風作用後動力反應等議題進行比
較,同時探討不同地理條件及設計考量對規範設計的影響。經由不同國家風力設計規範與發展方向
之比較,顯示目前國外風力設計規範在基本設計風速回歸期、順風向與橫風向設計風力、風向因子
等部分均與國內現行規範已有較大的差異,國內規範亦可加以參考。本研究同時以國內現有規範及
國外規範,分別就中層建築物及高層建築物兩種情形,以不同規範計算其設計風力,比較計算結果
之差異。計算結果顯示高層與中層建築之順風向風力載重計算,我國規範與 ASCE 規範計算結果
在較高樓層部分十分接近,而在較低樓層則以 ASCE 規範計算結果較為保守。AIJ 96 計算結果在較
高樓層部分均明顯偏高,顯示 AIJ-96 其採用 100 年迴歸週期所定之設計風速,使得計算結果相當
保守。NBC1995 及 AS/NZS 1170.2 2002 計算結果亦與 ANSI 計算結果接近。研究結果顯示,國內
規範在基本設計風速、設計回歸期、風向因子與組合載重、結構物氣動力實驗分析的必要性等方面,
應進一步探討改進。
關鍵字: 風力規範、設計風力、高層建築

Abstract
The design codes of wind loading on buildings include CNS, ANSI/ASCE7-02, AIJ 1996, NBC1995,
BS 6399-2:1997 and AS/NZS 1170.2 2002, are compared in this study. The topics which are included
basic design wind speed, loading factors, direction factors, peak factors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buildings are discussed among these codes.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 domestic code should b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topics, they are return period of basic design wind speed, along-wind and
across-wind loads, direction factors. The design wind loadings are calculated with different codes for a
general building and a high-rsie building as comparing examples. The results shown, the loadings on
higher floors are quit similar between domestic code and ASCE code, but the result of ASCE is more
conservative on the lower floors. The results come from AIJ 1996 also conservative than the others, due
to the 100 year return period it used. The calculated result of NBC 1995 and AS/NZS 1170.2 2002 are
similar to AS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omestic code of design wind loading should be discussed
more detail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wind codes, design wind loadings, high-rise buildings
1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一、前言

建築物受風力作用之行為,可依順風向、橫風向及扭轉向等三方面加以討論。順風向風力牽涉
氣動力現象較單純,主要以準穩定理(Quasi-steady theorey)及條狀理論(Strip theorey)加以思考。橫風
向風力及扭轉向風力涉及建築物受風作用之側面分離剪力流及尾流區的行為,因此較為複雜,早期
規範對此一部分多未作詳細的規定,而近年來由於風工程科技的不斷進步,對於橫風向風力及扭轉
向風力的設計規範亦逐漸浮現。
風速是隨時間不斷的改變,風的作用除考慮基本設計風速所造成的風力作用,陣風的作用常會
有甚大的差異,因此陣風因子的考慮近年來亦納入規範之中。
由於高層建築在都市地區的大量出現與鋼結構的應用,高層建築物趨向於柔性的結構特性,受
到風的作用之後,所形成的動力反應,必須加以考慮在內,因此大多數規範均對柔結構物有特別的
規定,以確保能將其動態反應納入設計考量之中。
在設計風力方面,由於建築物造型變化萬千,牽涉的氣動力行為相對複雜多變,如一一利用規
範條文、公式加以界定,有其實際執行上的困難,因此風力規範除對於較規律造形、地理條件單純
的建築物,有提供較完整的計算模式或速算模式,多另訂對於採納風洞試驗成果的規定。

二、各國建築物設計風力規範之比較

風力規範的制定除與各國所在地理環境差異而有所不同,風工程相關研究的不斷創新,亦促使
風力規範不斷的調整更新。本研究在國內規範部分以內政部頒訂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
[7]及蔡益超教授之「建築物風力規範條文、解說及示範例之研訂」[2]研究報告為主。美國之風力
規範以ASCE之「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SI/ASCE7-02」 [4,23]
為主。日本風力規範則以日本建築學會(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的「AIJ Recommendations for
Loads on Buildings」[5]研究報告為主。加拿大之風力規範以「National Building Code of Canada 1995」
(NBC1995),並配合規範補充說明「User’s Guide – NBC 1995 Structural Commentaries (Part 4)」報告
為主。紐澳之風力規範以「AS/NZS 1170.2 2002」並配合規範補充說明「AS/NZS 1170.0 Supplement
1 : 2002」報告為主。以下各節將就各國建築物設計風力規範,相互比較其設計理念與規範內容。

2-1. 我國現行風力相關規範

2-1.1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

建築技術規則將風力視為準靜力的行為,因此利用風壓力作用在建築物投影面積上的方式考慮
順風向風力作用,而橫風向風力主要著眼於四周圍蔽建築物的屋頂風昇力。對於建築物受風作用時
側面的橫向風力未作明確規範,僅利用對於高聳建築物的風力搖擺問題及對風洞試驗合法性的承認
作為控制。

2-1.2 「建築物風力規範條文、解說及示範例之研訂」研究報告

蔡益超教授針對我國建築技術規則中關於建築物風力的規定有所不足,參考美國 ANSI/ASCE
7-88 規範,作成「建築物風力規範條文、解說及示範例之研訂」研究報告。對於基本設計風速、
設計風力、風速壓、陣風反應因子、橫風向風力等建築物抗風設計上所需的要素均加以詳細規範。
以下簡述該報告中的重要規定以供與後節其他規範作比較:

2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1. 建築物分類:依建築物四周是否有外牆圍封而分為封閉式建築物與非封閉式建築物。在考慮到
建築物受風作用後之動態反應,可分為普通建築物與柔性建築物。
2. 風速的垂直分佈與地況分類:風速剖面依地況分類以指數律公式計算。
3. 基本設計風速:以某地點在地況 C 條件下,離地面 10 公尺高度處,相對於 50 年回歸週期的
10 分鐘平均風速。
4. 用途係數:採用的建築物分類方法大致與耐震設計規範相同。
5. 風速壓:各種不同用途建築物在不同地況下,離地面 z 公尺高之風速壓 q(z)依公式計算。
6. 陣風反應因子:考慮風速具有隨時間變動的特性,因此加算陣風因子以將此動態風壓轉換為等
值風壓處理,對於結構物的主要風力抵抗系統(Main Wind Force Resistance System)以平均屋頂
高度 h 及紊流強度推算陣風因子。對於柔性建築物可分為封閉式與非封閉式兩類,各有不同的
陣風因子。
7. 風壓係數與風力係數:計算結構物主要風力抵抗系統的設計風力時,對於封閉式建築物使用風
壓係數計算,對於非封閉式建築物使用風力係數計算。
8. 橫風向之風力:橫風向風力計算時,須先行檢核渦散頻率與自然頻率是否過於接近而易產生鎖
定現象,並提供橫風向風力之計算公式。
9. 作用在建築物上的扭矩:作用在建築物上的扭矩,必須妥為計算或進行風洞試驗,並提供計算
公式。
10. 局部構材與外部披覆物的設計風壓與風力:封閉式建築局部構材與外部披覆物的設計風壓(p)
分為普通建築物與柔性建築物兩類,而普通建築物又區分為高度不超過 18 公尺與超過 18 公尺
兩種加以考慮。
11. 屋頂容許加速度值:在半年回歸期風力作用下,屋頂振動加速度尖峰值不應超過 0.05m/s2。
12. 屋頂振動加速度:在半年回歸期風力作用下,屋頂振動加速度尖峰值以公式估算。
13. 風洞試驗:建議對於幾何形狀或動力特性特殊的建築物應進行風洞試驗,建築物高度如超過 100
公尺,或風力總橫力大於地震力時,建議進行風洞試驗。
14. 地形對風速的影響:如建築工址附近存在山區或懸崖,則應計算風速放大係數,將各高度的風
速加以放大。
15. 基本設計風速的方向性:原則上使用的基本設計風速是認為各風向均相同,如氣象資料足夠分
析各不同風向的 50 年回歸期風速,則可應用於設計中。
16. 建築環境風場的考慮:建築於規劃設計階段,必須考慮興建是否造成附近行到風速過高,影響
行人行走。必要時應進行風度試驗,並提出改善對策。

2-2. 美國風力規範

本研究有關於美國之風力規範以 ASCE 之「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SI/ASCE7-02」為主。ASCE 7-02 設計風力載重上提供簡化設計法(新增)、解析式設
計法及風洞試驗等三種方法均為可採信的設計方法,各方法之適用性亦有相關規定。以下就 ASCE
7-02 中建議第二種方法為重心介紹其設計要點。
1. 建築物分類:依建築物四周外牆圍封情形而分為封閉式(enclosed)建築物、部分封閉(partially
enclosed)式與開放(open)式建築物等三類。其中所謂開放式建築物是指四周圍的外牆有 80%以
上的開口面積,而所謂部分封閉式建築物是指迎風面向開口面積比其餘各面超過 10%以上且總
3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開口面積大於 4ft2。在考慮到建築物受風作用後之動態反應,同時定義所謂柔性(flexible建築物
是指自然頻率小於 1Hz的細長型建築物,相對的自然頻率大於 1Hz的建築物稱作剛性(rigid)建
築物。對於中低層建築物的定義為平均屋頂高度不超過 60 英尺,且平均屋頂高度不超過建築
物最小水平邊。
2. 基本設計風速:以某地點在地況 C 條件下,離地面 33 英尺(10 公尺)高度處,3 秒陣風平均風速。
基本設計風速分區圖可分為濱海颶風區與非颶風區。風速的垂直分佈與地況分類:風速剖面以
指數律公式計算,而地況分類共分為 B、C、D 等三類。
3. 用途係數(Important factor):依建築物不同的分類查表而定。
4. 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 Kzt):考慮山坡、山脊、懸崖等不同地形條件的影響,提供公式以
計算修正值¡C
5. 風向因子(Wind directionality factor, Kd):在舊的風力規範中,風向因子均隱含於載重因子(load
factor)之中,本期規範將其獨立以利於隨著工程知識的演進而易於修訂。因此唯有在考慮多種
不同設計載重組合時時,才能將設計風載重利用風向因子加以修正。
6. 陣風因子(Gust factor, G):對於剛性結構物及柔性結構物陣風因子各有不同的定義。
7. 風速壓:高度z處的風速壓(qz)配合用途係數、地形因子、風向因子等加以計算。
8. 風壓係數與風力係數:計算結構物主要風力抵抗系統的設計風力時,對於封閉式建築物使用風
壓係數計算,對於非封閉式建築物使用風力係數計算;各式建築物風壓係數可由規範中所提供
之表格查用。
9. 設計風載重-開放式建築及其他結構物:對於開放式建築及其他結構物規範中提供以配合陣風
因子計算風載重公式。
10. .建議之設計方法-簡化設計法、解析設計法及風洞試驗等三種。

2-3. 日本風力規範

本研究有關於日本之風力規範以 AIJ(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之「AIJ Recommendations


for Loads on Buildings, 1993」為主。以下簡介該規範中有關風載重部分之設計要點。
1. 設計對象:以兩種不同的水平向風力為設計對象,分別為建築物之主要結構系統(structural
frames)與局部構材及外部披覆物(components/cladding of buildings),日本風力規範中未見直接以
封閉式建築物或非封閉式建築物作為設計計算的區分。
2. 設計方法:日本之風力規範主要提供包括設計程序 1(Detailed procedure I)、設計程序 2(Detailed
procedure II)、簡化設計程序(Simplified procedure)等方法。其中簡化設計程序主要供低矮、剛性
高之小型建物設計風力之用,簡化設計程序單純依準穩定定理作為設計依據。設計程序 1 則供
中型建物風載重計算之用,略為簡化,已將建築物幾何尺寸影響考慮於內。設計程序 2 則供細
長且較具彈性的高層建物風載重計算之用,計算過程已考慮築物幾何尺寸、動態位移反應、橫
風向與扭轉性風力作用等影響因素考慮於內。同時規範亦對於特殊建築或對風載重敏感
(wind-sensitive)等建物,建議以風洞試驗決定其受風作用之行為,試驗範圍應包括渦致共振
(Vortex resonance)與氣彈力不穩定(Aeroelastic instability)等項目進行檢討。同時規範提供部分補
充程序(Additional procedures)包括簡化程序、橫風向振動與風載重、扭轉向振動與風載重、渦
致振動與氣彈力不穩定、風力與風壓係數等。
3. 設計風速壓:規範中定義設計風速壓由高度 H 處設計風速加以計算。

4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4. 基本設計風速(UH):該規範以所規定之地況II、10m高度處的 10 分鐘平均風速為基本設計風速,
設計風速之廻歸週期採 100 年,規範中以地圖劃分不同區域之基本風速。
5. 風速剖面因子(EH):規範中定義由地況因子與地形因子相乘加以計算。
6. 迴歸週期轉換因子:對於不同年份之迴歸期定義其轉換因子公式。
7. 主要結構系統的水平風載重:有關主要結構系統的水平風載重對於不同適用對象,包括設計程
序 1、設計程序 2、不同形式斷面影響及渦散作用影響等均有較詳細的規定。
8. 主要結構系統的屋頂風載重:規範中規定使特赫數小於 1.5 者必須以程序 2 計算,其餘可依程
序 1 計算;另屋頂斜度 10-30O者亦可依程序 1 計算。
9. 局部構材及外部披覆物:在規範中有關建築物局部構材及外部披覆物的風載重計算較為單純,
直接以內外壓差加以估算。
10. 簡化程序:規範中規定如建築物的形狀或結構系統較不特殊、或平均屋頂高度小於 15m、或迎
風面寬度小於平均屋頂高度的一半且小於 30m,則可用簡化程序進行設計。
11. 橫風向振動與相關風載重:均勻矩形建築中高寬比小於 6、深寬比介於 0.2 至 5 之間的建築物
可依本程序估算陣風或尾跡紊流形成的橫風向振動與相關風載重。
12. 扭轉向振動與相關風載重:均勻矩形建築中高寬比小於 6、深寬比介於 0.2 至 5 之間建築物可
依本程序估算陣風或尾跡紊流形成的扭轉向振動與相關風載重。
13. 渦致振動與氣彈力不穩定:規範中建議採風洞試驗加以檢核,對於圓柱並建議其風載重估算公
式。
14. 風力與風壓係數:
(1) 建築物之主要結構系統設計用風力係數直接以迎風面之風壓係數減去背風面之風壓係數估
算。
(2) 建築物之主要結構系統設計用風壓係數:
(a)矩形斷面,高度小於 45 公尺,規範中直接提供外部風壓係數的表以供查用。
(b)內部壓力與陣風因子:對於無主導性的開口情形下,規範中直接提供內壓係數CPi的表以供
查用,建議採用 0 或-0.4,陣風因子GPi建議採用 1.3。
(3)建築物局部構材及外部披覆物設計用風壓係數:
(a)外部風壓係數與陣風因子:規範中對於數種情形提供係數表以供查用,
(b)內部壓力與陣風因子:建議採用與建築物之主要結構系統設計用相同之係數。

2-4. 加拿大風力規範

關於加拿大之風力規範以「National Building Code of Canada 1995」 (NBC1995),並配合規範


補充說明「User’s Guide – NBC 1995 Structural Commentaries (Part 4)」報告為主。
1. 設計風壓-NBC95 規範中有關建築物表面設計風壓利用包括參考風速壓、地況因子、陣風因子
及外部風壓係數等相乘加以估算。建築物所受之風載重是以迎風面風力減背風面風力而得,對
於局部風力則應考慮建築物之內部壓力。

5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2. 動力效應之考慮-建築物如高寬比大於 4,或高度大於 120 公尺,或具重量輕、低自然頻率、


低阻尼比等特性,易使建築物受風作用後產生振動行為者,應就風力對於建築物產生的動力效
應加以特別考慮,考慮方法包括實驗方法的驗證或陣風行為的動力分析。
3. 全部與部分風力載重之考慮-建築物應考慮包括兩主軸向的全部風載重加載、部分載重打折後
加載等數種不同的載重情況加以考慮。
4. 設計方法分類-依NBC95 User’s Guide建議的設計方法包括簡易設計程序(simple procedure)、詳
細設計程序(detailed procedure)、風洞試驗等三種。

5. 參考風速 V 與風壓q-NBC95 中關於參考風速 V 並未直接表列,而是由規範中所提供的設計風


壓推算,規範中所提供的風壓q是以地況A(exposure A)開闊地形,10 公尺高度處分別以迴歸期
10 年、30 年、100 年等三種不同機率水準的小時平均風速所產生的參考風速壓為準,設計風速
可利用規範中的公式推估。
6. 地況因子Ce-地況因子用以表現不同地型及高度對風速的影響,地況因子的計算依User’s Guide
所建議有簡易設計程序及詳細設計程序兩種不同作法,在詳細設計程序中定義A、B、C三種地
況,分別代表開闊地況(標準地況)、市郊地況及大型都會中心地況等三種條件。如有大於 1/10
坡度的山坡地地形,規範補充說明(User’s Guide-Commentary B)中提供加速因子(Speed-up
factor)∆S與地況因子相乘加以修正。
7. 陣風因子Cg-陣風因子代表最大值與平均值間的比值,影響因素包括風本身的隨機性、渦散作
用及結構物振動引致的擾動力等。依規範補充說明(User’s Guide-Commentary B)所建議有簡易
設計程序及詳細設計程序兩種不同作法。對於不同類型建築物的臨界阻尼比,規範補充說明中
建議鋼結構建築物臨界阻尼比採用 0.01,RC建築物臨界阻尼比採用 0.02,同時提供Cg計算範例。
8. 渦散作用的考慮-規範補充說明中針對細長結構物(高寬比大於 5)的渦散作用提出簡易的評估
方法,主要針對圓斷面柱體在不同雷諾數時的史特赫數(Strouhal Number)變化提出預測公式,
並對圓柱型結構物單位高度的橫風向風力有建議公式。至於其他斷面形狀柱體,則建議對於VH
大於 7nD的情況下應以風洞試驗評估其受風反應,其中n為結構物自然頻率、D為結構迎風寬度。
9. 風壓係數-規範補充說明(User’s Guide-Commentary B)建議風洞試驗為較佳的風壓係數評估方
法,同時提供多種不同造型建築物的表面風壓係數可供使用者以查表的方式定之。
10. 高層建築受風作用下的側向位移-側向位移為高層建築受風作用下其服務性能(serviceability)
與舒適性(comfort)的重要評估指標,NBC95 建議側向位移應小於建築物高度的五百分之一。高
層建築受風作用後產生的側向振動亦應加以注意,規範建議對於 WD / H < 1 / 3 的建築物其側
向加速度必須加以檢核,其中W與D分別代表橫風向與順風向建築物寬度。側向加速度值規範
補充說明中建議以十年迴歸期計算應不大於 0.01~0.03g,g為重力加速度。

2-5. 紐澳地區風力規範

關於紐澳地區之風力規範以「Australian / New Zealand Standard, Structural design actions Part 2 :


Wind actions」 (AS/NZS 1170.2:2002)規範為主。有關建築物或構件所受風載重 AS/NZS 1170.2 規
範中首先界定其適用範圍為建築物高度小於 300 公尺、屋頂跨徑小於 100 公尺且不屬於離岸式結
構、橋樑、輸配線塔等
1. 風力作用之計算-規範建議對於建築物風力計算依下列程序進行:
a.決定基地風速
b.以基地風速決定設計風速

6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c.決定設計風壓及分佈風力
d.計算風力作用
2. 基地風速-規範建議對於建築物 8 各不同方位角之基地風速以 3 秒陣風風速配合風向因子、高
度因子、遮蔽因子及地形因子等相乘加以計算。
3. 設計風速-設計風速需取與正交於建築物 45 度範圍內最大風速之線性內插值。
4. 設計風壓與分佈風力-設計風壓除以建築物正交設計風速計算,並利用氣動力外型因子與動力
反應因子加以修正。
5. 風力作用-規範建議風力作用的考慮至少應包括 4 個以上正交風力,風力並考慮各不同高度層
之設計風壓與受風面積。
6. 區域風速VR-規範將紐澳地區分為颶風作用區與非颶風作用區兩類,各類在細分為數種區域,
各區域的 3 秒陣風在不同迴歸年數的區域風速以表列方式顯示,迴歸年數由 5 年至 2000 年,
並提供各區域的經驗公式可供直接計算。規範針對不同區域提出風向因子,以表列方式顯示,
其值介於 0.8 至 1.0 之間。
7. 地況條件-地況條件相關的因子包括地況因子、遮蔽因子及地形因子等 3 個。規範將地況歸類
為四種不同地況,再配合高度變化,以表列方式列出地況因子值。遮蔽因子(shielding multiplier)
依遮蔽參數 s 以查表方式定之,如上風區地形坡度大於 0.2 或無遮蔽物則取 1.0。地形因子
(Topographic multiplier)依上風區地形起伏變化,規範中定義公式計算之。
8. 氣動力外形因子-氣動力外形因子(Aerodynamic shape factor, Cfig)代表建物或結構構件表面所
承受之風壓力作用。規範中對於封閉式建築物、圓形建物、獨立牆、招牌、結構構件及中空塔
架等均有相關的Cfig計算方法提出,計算中所需之外壓係數或內壓係數則以圖解配合查表方式說
明。
9. 動力反應因子-動力反應因子(Dynamic response factor, Cdyn)主要依據結構物之第一模態自然頻
率而定,自然頻率大於 1.0 者,動力反應因子採 1.0。高層建築及高塔自然頻率介於 0.2 至 1.0
之間或懸臂式屋頂自然頻率介於 0.5 至 1.0 之間者,規範提供相關動力反應因子。
10. 順風向及橫風向反應之合併-合併反應因子為順風向平均反應作用因子加上順風向尖峰反應
作用因子與橫風向尖峰反應作用因子 SRSS 的計算值而得。

2-6. 風力規範的比較

本研究以國內與美日等風力設計規範為例,相互比較,由於各規範建立之年代並不相同,以及
原始參考資料、工程設計理念等的不同,此其間存在部分差異性。整理各國規範中有關基本設計風
速、地況分類….等多項設計考慮因子的比較如表 1 所示。由表中顯示國內現行規範與國外規範有
較大差異,原建築技術規則風力編規定甚為簡易,新近研究報告引入美日等國新規範之設計,已有
大幅改善。
在基本設計風速方面,美、紐澳等國 2002 年版的新規範均採用三秒陣風風速配合回歸期作為
設計風速,日本 AIJ 1998 採用 10 分鐘平均風速,各國規範有關基本設計風速已少有採用小時平均
風速的定義。
在規範中地況分類方面,由近三年來國外規範的設計觀察,大多選擇 3~4 種地況,對於過於
平坦的地況 A 在 ASCE 7-02 中已不考慮。
由於風力作用於建築物上各軸向未必同時受到計算所得的載重大小,因此組合風力的設計亦成
為新規範中探討的議題。利用組合載重的觀念不但可以避免針對剛性建築物過於保守的設計,另一
7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方面對於柔性建築物或對氣動力作用敏感的建築物,有助於檢討可能出現扭轉或不對稱外力的影
響。
國內採用的設計規範建議在順風向風力的考慮方式與 ASCE 規範甚為類似,而橫風向與扭轉
向則部份取法自日本 AIJ 規範中的設計方式,兩種國外規範各自採用的基本設計風速考慮方式不盡
相同,設計時應加以注意。

三、不同規範設計風載重計算之比較

本研究分別以中層高度與高層高度之建築物為例,利用國內規範、ANSI/ASCE 7-02、AIJ 1993


NBC1995 及 AS/NZS 1170.2 2002 等建築物設計風力規範建議之設計方式加以分析比較。

3-1 中層建築物風載重計算

假設目標建築物為坐落於台北市,地上 16 層之集合住宅,第一層樓高 4m,其餘樓層高度均為


3.2m,建築物寬度及深度均採 25 公尺。結構系統為RC韌性立體剛性構架。本建築物屬封閉式建築
物,地況種類為地況B,基本設計風速為V10(c)=39.93m/sec,用途係數I=1.0,結構基本振動週期
Tx=Ty=2.2 sec,Tz=1.8 sec。計算結果討論如下:
順風向設計風壓隨高度變化之計算結果如圖 1 所示,由圖 1 顯示,在順風向設計風壓計算值方
面,依國內規範計算所得之設計值在建築物上半部較其他規範計算值略為偏低,日本 AIJ 98 規範
及加拿大 NBC 95 規範由於陣風因子的考量,使得設計風壓較為保守。國內規範與美國 ASCE 7-02
規範及紐澳 AS/NZS-02 規範計算值均甚為近似,由於國內規範在順風向設計風壓部份主要參考
ASCE 7-88 規範,因此計算值較為接近。
橫風向設計風壓隨高度變化之計算結果如圖 2 所示,由於橫風向設計風壓或風力在日本所採用
的規範中是以橫風向設計風力方式表現,美、紐澳等國規範則以側風面單面設計風壓方式考慮,因
此橫風向設計風壓表現略有不同。日本 AIJ 規範計算所得風力再直接計算其相當風壓,美、紐澳等
國規範則為側風面單面設計風壓,我國規範橫風向設計風力部分目前主要參考日本 AIJ 98 規範,
因此計算結果相同,計算結果如圖 2 所示。
由圖 2 顯示,在建築物頂部橫風向設計風壓依美國 ASCE 7-02 規範或紐澳 AS/NZS-02 規範其
計算值均甚為近似,紐澳 AS/NZS-02 規範設計值依高度層遞減。日本 AIJ 98 規範計算值為整層橫
風向風力推算的風壓因此均高於單面風壓值,其計算結果亦是依高度層遞減。

3-2 高層建築物風載重計算

目標建築物為坐落於高雄市,地上 52 層之封閉式高層建築,結構系統採鋼構造。地況種類為
地況B,基本設計風速為V10(c)=37.91m/sec,用途係數I=1.0,結構基本振動週期 Tx=Ty=5 sec,Tz=3.5
sec,結構之阻尼比為 1.5%。分別以國內規範、ANSI/ASCE 7-98、AIJ 1993 等建議之設計方式加以
分析比較。計算結果討論如下:
高層建築計算例順風向設計風壓隨高度變化之計算結果如圖 3 所示,由圖 3 顯示,在順風向設
計風壓計算值方面,依國內規範計算所得之設計值在建築物上半部仍較其他規範計算值略為偏低,
日本 AIJ 98 規範設計程序 2、美國 ASCE 7-02 規範及加拿大 NBC 95 規範等計算結果均較國內規範
計算結果保守,而國內規範較紐澳 AS/NZS-02 規範計算略為偏高。由於國內規範在順風向設計風
壓部份主要參考 ASCE 7-88 規範,但與 ASCE 7-02 規範計算值相較則仍偏低。
比較中層建築及高層建築順風向設計風壓的計算值,顯示加拿大 NBC 95 的計算值為最為保

8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守,而紐澳 AS/NZS-02 規範設計值均明顯偏低,國內規範由本研究之計算例顯示,設計值亦較為


接近紐澳 AS/NZS-02 規範。
高層建築計算例橫風向設計風壓隨高度變化之計算結果如圖 4 所示,國內規範與日本 AIJ 98
規範計算值相同,由圖 4 顯示,紐澳 AS/NZS-02 規範設計值與國內規範計算值均隨高度改變,而
國內規範為整層橫風向風力推算之風壓,紐澳 AS/NZS-02 規範設計值為側風面單面風壓,比較建
築物頂部設計值,國內規範計算值較紐澳 AS/NZS-02 規範計算值高出 2 倍以上。

四、結論

由於考慮大氣邊界層中紊流作用,建築物設計風力不應直接以平均風速計算風速壓,因此配合
陣風因子的考慮,可使計算值較為接近大氣中的極端狀況,國外規範近年來有關設計風力的考慮,
亦朝此方向思考。國內氣候環境受夏秋颱風作用影響,設計風速主要受颱風風速影響,有關本土極
端氣候的資料整理亦已有相當成果,未來國內規範可將此特殊的氣流作用行為納入規範中加以考
慮,使國內規範更能確切的反映當地氣候的影響。
橫風向與扭轉向設計風力與建築物所受渦散作用、建築物斷面幾何對稱性及結構物有密切關
係。一般而言,簡易的設計程序適用於剛性較大的建築物,不同斷面對於橫風向氣動力作用型態影
響甚鉅,規範中對於橫風向風力通常僅針對典型斷面建築物加以定義,其他造形多建議採納風洞試
驗成果。
組合風載重的規定目前國外較新版風力設計規範多將之納入,國內風力設計規範未來修訂時,
亦可考慮一併納入。

五、參考文獻

1. 「最新建築技術規則」
,2001,詹氏書局。
2. 蔡益超,陳瑞華,項維邦, 「建築物風力規範條文解說及示範力之研訂」
,1996,中華民國結構
工程學會,研究報告 CSSE 85-05B。
3.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SI/ASCE 7-98, 2000.
4.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wind load provisions of ASCE
7-98,”ASCE, 2000.
5.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SI/ASCE7-02, 2002.
6.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AIJ Recommendations for Loads on Buildings,” AIJ, 1996
7. Canadian Commission on Building and Fire Codes, National Research Concil of Canada, “National
Building Code of Canada 1995, (NBC1995)”
8. Canadian Commission on Building and Fire Codes, National Research Concil of Canada, “User’s
Guide – NBC 1995 Structural Commentaries (Part 4)”
9. Standards Australia, “AS/NZS 1170.2 2002”
10. Standards Australia, “AS/NZS 1170.0 Supplement 1 : 2002”

9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中層建築物順風向設計風壓

60
NBC 95

50 ASCE 7-02

40 國內規範
高度 (m)

AIJ98
30 proc.1
AIJ98
proc.2
20
AS/NZS 02

1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風壓 (kg/m2)

圖 1.中層建築物計算例之順風向設計風壓比較

中層建築物橫風向設計風壓
AIJ-98
60
AS/NZS-02
50 one side
ANSI 7-02
40 one side
高度 (m)

30

20

10

0
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風壓 (kg/m2)

圖 2.中層建築物計算例之橫風向設計風壓比較

10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高層建築計算例順風向設計風壓

180
160 Taiwan
ASCE 7-02
140
AIJ 98 Proc.1
120 AIJ 98 Proc.2
高度 (m)

100 NBC 95

80 AS/NZS 02

60

40
20
0
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風壓 (kg/m2)

圖 3.高層建築物計算例之順風向設計風壓比較

高層建築計算例橫風向設計風壓

180

160

140

120
高度 (m)

100

80

60
Taiwan
40
AS/NZS 02 one side
20

0
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風壓 (kg/m2)

圖 4.高層建築物計算例之橫風向設計風壓比較

11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表 1. 國內外風力規範設計重點比較
建築技術規 建築物風力 AIJ 建築物
ANSI/ASCE AS/NZS
設計重點 則-建築構 規範研究報 設計載重建 NBC-95
7-02 1170.2 2002
造編 告 議
利用風力級 在地況 C 條 在地況 C 條 地況 II、10m 提 供 地 況 3 秒陣風風
區加以表現 件下,離地 件,離地面 高度處的 10 A、10m 高度 速配合風向
面 10 公尺高 33 英 尺 分鐘平均風 處 10 年、30 考慮
度處,相對 (10m) 高 度 速為基本設 年及 100 年
於 50 年回歸 處,3 秒陣風 計風速。工 之小時平均
其的 10 分鐘 平均風速。 作應力法之 風速壓,並
基本設計 平均風速 使用工作應 設計風速廻 可推算設計
風速 力 法 設 計 歸 週 期 採 風速
時,採用 50 100 年;極限
年回歸期; 強度設計時
使用極限強 應予適當之
度設計時, load factor。
採用 475 年
回歸期。
無 分為 A~D 四 分為 B~D 三 分為 I~V 共 分為三類 分為四類
地況因子
類 類 五類
無 依循建築物 分作 4 類, 建議以建築 無 無
耐振設計規 但對於颶風 物功能選取
用途係數
範分為 5 類 盛行區則另 不同之回歸
行規定 期
無 無 考慮載重組 無 無 列表供查閱
合時,應配
風向因子 合規範中之
風向因子計
算。
無 對於剛性建 對於剛性建 對於剛性建 提供簡易及 無
築物與柔性 築物與柔性 築物與柔性 詳細兩種設
陣風因子 建築物均提 建築物均提 建築物均提 計程序以定
出 相 關 公 出 相 關 公 出 相 關 公 之
式。 式。 式。
以風力級區 查表 對於中低層 查表 建議採用風 查表
方式表現 建築物、廠 洞試驗或依
房、一般建 規範中提供
風壓係數
築物等分別 之圖表
提出參考風
壓數值
於建築物迎 以公式估算 以公式估算
以公式估算 以公式估算 以公式估算
風面 1.0/1.3
風力係數 與背風面採
用 0.3/1.3 簡
易估算值。
風 洞 試 驗 用以取代規 建議對於造 建議對於柔 建議對於渦 利用動力反
12
中華民國第七屆結構工程研討會
The 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ung-Li, Taiwan, R. O. C., 22-24 Aug. 2004

建議 範所規定之 型特殊或高 性建築物或 流作用或共 應因子判別


值,未建議 度 超 過 100 易與風力發 振明顯之建 是否須進行
風洞試驗之 公尺,或風 生共振之建 築物進行風 風洞試驗
使用時機 力總橫力大 築物進行風 洞試驗
於地震力之 洞試驗,明
建築物進行 確規範風洞
風洞試驗 實驗應遵循
之要則
無 順風向風力 以順風向風 1996 版提供 提供估算流
直接由風壓 力為基礎, 估算公式與 程
係數估算, 利用對稱及 流程
順風向、橫 橫風向與扭 非對稱風力
風向與扭 轉向風力考 組合考量二
轉向風力 慮 鎖 定 現 水平向及扭
估算 象,建議採 轉向設計風
用 AIJ 1996 力
版中之估算
流程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