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335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本 教 文 献 及 其集 成

才让 太

, ,

在 本 教 文 化 的 研究 中 它大 量 的 传 世 文 献 是 个 引人 注 口 的 问 题 其 内 容 之 庞杂 和 数 量
,

之 可 观 皆 出 乎人 们 意 料 因 此 这 些 文 献 就 成 为 研 究 本 教 文 化 之 最 基 本 和 最 重 要 的资
,

料 但 在我 国 藏 学 界 对 这 些 文 献 木 身 的研 究 尚无 人 进 行 更 谈 不 上 利 用这 些 文 献 来 研 究
、 、

藏族 史 藏族 宗 教 史 藏族 思 想 史 等 而 这 项 工 作 又 是 整 个藏 学 研 究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所 以 本 文 试 图 从 本 教 发 展 史 的 角 度 探 讨 一 下 现 存木 教 文 献 的 形 成 发 展及 其 集

一 前 宏 期 和 中宏 期及 其 本教 文 献
、 一
、 ,

关 于 木教 前 宏 期 中宏 期 后 宏 期 的 三 分 法 出 白木 教 徒 史 家 之 乒 其 具 体 分期 也 基
,

本 一 致 认 为 从 辛绕 在 吐 蒸 传 播 本 教 开 始 至 止 贡 赞 普 火 本 为 前 宏 期 从 布 德 贡 杰 赞 普至
,

赤 松 德 赞 赞 普灭 本 为 中 宏 期 其 后就 算后 宏 期 了 只 是 有 的 学 者 只分 两 期 即前 宏 期 和
, , ,

后宏 期 以 赤松 德 赞 的 灭 本 为 其 分 界 线 但从 本 教发 展 史 看 来 三 分 法 较 具 有代 表 性
,

也能 比 较 切 实地 反 映 本 教 发 展 史 的 阶 段 性 但不 骨三 分 法 还 是 二 分 法 都是 着 眼 于 吐 蕃
, ,

工 系对 本 教 的 态 度 以 及 本 教 在 吐 蕃 的 传 播 和 发 展 的 与 象雄 的 木 教 发 展 史 无直 接 关 系
从 这一 点来 看 又 是 不 全 而 的
, ,

从 现 存的 木 教 文 献 看来 其 大 部 分形 成 于十 世 纪 以 后 但是 在 传统 本 教 史 籍 中认
,

为 本 教 文 献 旱在 木 教前 宏 期 就 已 存在 了 并 且 描述 了 许多 在 前 宏期 和 中宏 期木 教经 历 的
,

历 次 法 难 中 对文 献 的 洗 劫 更 位得 注 意 的 是 本 教 史 家 普遍 认为 本 教 五 大 伏 藏之 一 的 南
藏中辛钦 鲁 噶 挖 掘 的 伏 藏 文 献 是 止 贡 赞 普 灭 木 时 埋 人 地 下 的 但 由 于 纸 的 传 人 及 使用 始
, “ ’

于 松 赞 干 布 及 其 以 后 所 以 此 时 的 所 谓 文 献 只 应 理 解 为 早期文 献 这 些 记 载 使人 们不
得 不 注 意 到 有 关 赤松 德 赞 以前 本 教 文 献 的 记载 这 也是 笔 者 在 木 文 中 首先 叙 述 本 教 前 宏
期和 中宏 期 有 关历 史 的 直 接原 因
,

吐 蕃 本 教 前 宏 期 的 上 限 是 口前 学术 界 尚 无 定论 的问 题 但 从 《嘉 言 库 》 等 现 存 本 教
史 著 看 来 都 普遍 引 述 《强 玛 》 ! ∀ # ∃ ∃ #
% 的 记 载 来 说明 在 聂 赤 赞 普时 期 就 有 十 二 种
,
,

因木 在 吐 蕃 盛 行 有 些 佛 教 徒 记 载 也取 此 说 笔 者 认为 说聂赤 赞 普 时期 有 诸种 因 本 在
, 一
, ,

吐 蕃盛行 其 年 代一 点 也 不 算 早 极有 可 能 的是 远 在 聂 赤 赞 普 以 前 各 种 原 始 因 本就 在
,

吐 蕃 盛行 了 但 因 口 前 尚无 法 确定 上 限的 具 体 时间 暂 时 将前 宏 期笼 统 界 定 为 止 贡 赞 普

以前 还 比 较 容 易接 受 对 于止 贡 赞普 灭 本 的 历 史 缘起 说 法 不 一 本 教 史 籍 虽 有 详细 的 记
&& ∋((
) ∗
・ ・

中 国藏学 年第 期

, , , ,

载 但 因 与 本文 无 关 留待 以 后 探讨 木 教 史 家认 为 由 于 止 贡 的 执 意灭 本 本 教 徒将
许多 木 教 文 献 驮 至 钾 仓 ! − ∃ ∃ %等 地 埋 藏 ./0 #
+ , / , 。

留 待适 当 时 机 发 掘 对 于 前 宏 期本 教
1 ’1 2 ∀ 3 4 2 2 !6 2 ∀− 5 7 # , 8 0#2 4 2 6
雍 仲本 教 志 琦 珠 项 饰 %
, 3 4 4
5
,

及所 灭 的具体 内容 《

∃ ./ 0 # 9 4 6 9
!3 + − : 0,84 2 ! # 以 下 简 称 《木 教 志 》% 分 了 两 个 部 分 即 密 心 部 分 和 律 宗 部
,

, , ;
前 者 实 指密 宗 和 心 宗 即 大 圆 满 据 现 有 材 料 看 来 这 是 丁信 的 密宗 是 在 因 木 基 础
,


,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它 与各 种 祈 福 消 灾 拔祛 邪 恶 的 原 始 宗教 仪 式 有关 据 《象 雄 耳 传 师 承
纪》 < 0#4 2 < 03 4 2 /4 ∀# 4 9 2 ∀ 3 5 ! 1# ∃ # 9 2 ∀3 5 7 ∀− 9 4 #
∃ .0 # ,
% 等 有 关 大 圆 满 的史 著 中 看

, ,

来 大 圆 满 在 吐 蕃 不 仅 不 是 舶 来 品 而 且 其 传承 在 很早 就开 始 了 至 于 后 者 律宗 的起 源 和
, ,

发 展 佛 木 二 教 史 家 的 观 点 出入 较 大 留 待 另 文 探 讨 因 为本 教 史 著 普 遍 认 为 止 贡 赞 普 和
, ,

赤松 德赞 的 灭 本 是 本 教 所 经 历 的 址 大 的 两 次法 难 两 次毁 火 都 是 灾 难 性 的 卜可样 本 教 徒
,

用 沉 重 的 笔 调 描 述 这 两 次 法 难 的 同 时 也总是 充 满 信 心 地 叙 述 每 次 法 难 后 本 教所 获得 的
顽 强 复 兴 对 于 止 贡 灭 本 的 鼓 系 统描 述 「9 丁能 是 《雍 仲木 教 源 流 嘉 占 良缘 项 饰 》 1
< 2∀ 2
3 4 ,

,3 4 2 !6 4 2 ∀− ! / .# 4
! ∀3 4 82
2 一 /
! /0 # 5 /
7 # 1 !< # 4 2 ∃ 2 , −4 ,2 ∀# 4 % 该 书 分 灭 本 的 时 1、9 =

5 +

9

,

点 具 体 内 容 等 六 个 部分 认 为 这 次 所 火 的 具 体 内容 有 因 本 中 的 郎 辛全 部 和 斯 辛 一 部
6
都 尔本 +
5 盯 ! % 一 半和 心 木 全 部
4
, ,

分 灭木 的 区 域 主 要是现 在 的后 藏 卫地 以下没 有
。 一
,
9 ,

受到 多少 影 响 除 止贡 赞 普 以 外 在 他 前 后 还 有 一 个 囚 】 曾经 灭 本 据 《本 教 志 》 记
也 不 属 川 落 1 统 的 叫 穆 拉 穆 桑1
/∃
/# 4
有 一个 既 不属 象 雄 1 统
3 3
2/ % 的 人 曾 一
一 一

># ∃
, 万 , 一


度统 治 象 雄 和 ? 祷 此 人 由 = 偏 信 一 天 竺 人 的 谗 占而 极 力 火 本
。 , ,

尤 其 是 律 宗 的 内容 因

而此 时 也有 一 部 分 本 教 典籍 被 理 藏 在 本 教 传 统 文 献 中将 这 段 内 容 归 到 了 前 宏 期 关于
, , ,

前宏 期 的 本教 内 容和 具 体 文 献 有 许多 后 世 史 籍 都 有 记 载 但 鉴 于 它 们 的 可信 程 度 这
,

里暂 不 一 一 列 举 从 中宏 期 即 从 布德 贡 杰 到 赤 松 德 赞 时 期 本 教 有 了 新 的 发 展 据 《本
布 德 贡 杰 曾经 从 象 雄 邀 请 大 学 者 郭 君 。上饮 来 吐 蕃 传 教
, ,

教志 》 记 载 并 且 在 此 后 一 百余
从 此 1 以 后 的 十三 代
。 一

几 ,

年又 有勒 席 达 让大 师 从 俄摩 隆 仁 引 进 了 许多 本教 典褚 即 本 教史
#, 2 ∀−25 ∀3 ≅ 3 /6 ∃
籍 中 所 说 的 中 1、=十 三 ; 统
3 4 2 ,2 2 % 期 1、Α所 兴 之 本 教 的 具 体 内
1

5 !

!

:0 # ,2 ∀3 5 1
3 4 2 4 %
0 Β

Β
,

各 书 说法 不 一 据 《张 玛 》 记 载
,

容 有父续 大 海 教 义 大 圆满
1.# 9 < 6 2 / 。0 8 4
% ∀# 4 2 Χ8 Χ . 0 。( Β 0 Β 4
%塞 城 大续 2 ∃ 7 0 # , ,2 ∀3 5 /# /
、 、

! # 5 慈 心 大乘 ! ∃
8 08 4 % 73 4 2 /# 1 ! ∀# ∃ / Β 0Β 4
%等 十 三 种 内 容 紧接 的 六 代 藏 ;二∋ ∋期 介 = 同样 大 兴
Α


Δ
普明大 慈
, ,

本教 并 产 生 了 许 多 著名 学 者 《嘉 言库 》 等一 部分 史 籍 认 为 本 教 历 史 上 著名 的 六 庄
,2
% 即 拉 脱 脱 日 本 教史

“ ’
!6
4 1 !<
∀# 0
。 ,

严 就产 生 于 此 时 再 卜来 就 是 本 教 史 上 的 四 本 工
称 为 脱 热 隆 赞 .0
6 9 Β 4
6
1 2 # 4
% 至 南 日松 赞 的 父 亲

. /
!
,
《本 教 志 》 等还 称 其 为 圆满 之 四
” , , ・

本王 这 四 位 赞 普 非 常 敬 重本 教 因而 本 教得 到 了极 大 的发 展 在此期间 琼布 达
7 0∀ 3 4 2 : 6 /.# 2 /2 , # 3 4 2 ./ 3 2 % 0! Β /
06 5 2 ,#
∃ Β
08 4

5

扎敦 祖 勒 席达 让 贝 雪 章钦 布
6 %
: 穆 恰 四 人 从 象雄 翻 译 了 许 多 本 教 典 籍 ∋Ε

・ ,

苏毗 到 了松 赞 干布 情 况 就 变 得 复杂
起来 虽 然 我 们 从 佛 家 史 著 中 对 厂作 为 吐 茶 王 朝奠基 人 的 松 赞 干 布 及 其赫 赫 功 勋 是 熟悉
他 引 进 佛 法 更 是 佛 家 史 著 所 津 汁. 乐 道
, , 。

的 但 他对 于 本 教 的 态 度 却 并 不 为人 们 所 熟 悉
.
/ 2 .0 3 4
6 4 /Β

∃ /
,

据本 教 史 著 记 载 松 赞 对 本教 的 态 度 曾 经 出现 过 反 复 《敦 腾 心 灯 》

7 ∀ − /2 ,6 4
∃ 8
% 9 “ , ”
《木 教 志 》 和 《世 续
,

载 松 赞 干 布 上 半生 本 教 兴 中间 衰 下 华生 复 兴
&(
・ ・

本教 文献 及 其集 成
/, − 2 ∀ 3 5 7 0 # ! ∀# 4 2 Β 0 84 ∃ 6
5 ,
%

喀 相饮 莫 》 嘉 言库 》 等 也 有 类 似 记 载 其中 本教

志》 还 列 举 了松 赞 干 布 早年 修 习 的 本 教 内容 虽 然 松 赞 干 布 具 休 修 习 的 本 教 内 容我 们 不
, , ,

能仅 以 《本 教 志 》 的 记 载 为 凭 但他 接 触 甚 至 修 习 过 本 教 应 是 叮 信 的 众所周知 从聂
, ,

赤赞 普 开始 的 吐 蕃 工 统 深受 木 教 影 响 这 种 影 响 一 直 顽 强 地 持 续 到 址 末 一 位赞 普 这一
4 ∀# 4 2 4 ∀− ∃ # +6
Β ,
5 < %
,

点除 本 教 文 献 的 详 细 记 载 以 外 比 较 旱期 的 佛 家 娘 氏 尼 玛 韦色
所 著 的 《佛 教 源 流 花 蜜 精 要 》 8 06 / +
!∀ 3 4 2 ∃ 8 .6 2 / 4 ∀ −4 2 !6 /
!, #4 2 , . / −+ − ! Β 3 5 %也 不 仄

其烦 地 记 载 了诸 赞 普们 的 御 前 木 教 师 长 古 辛 % 的 名字 以 及 他 们 的 不 少 宗 教 活 动 松赞
,

以 后 值得 描 述 的 赞 普 应 该 是 赤 松 德 赞 他 是 本 教 史 上 第 二 次 大 法 难 的 制 造 者 因 为他在
, ,

世时 吐 蕃 工 朝 的 政治 军 事 势力 和 疆 域 都 已 达 到 登 峰 造 极 的 程 度 所以 虽 然本 教史 将 止
前 者仅 限 = 雅 隆 河 补

, 几
贡 赞 普 和 他 的 灭 本 相 提并 沦 但 他 的 火 本 比 止 贡 赞 普要 彻 底 的 多

, , , 、

根 本 没 有 触 动象 雄 更谈 不 上 东部 藏 区 而 且 时 间短 影响小 但后 者 则 是 在 象 雄

, 。

甚 至 波 及 到 了东 部 藏 区 影 响 颇 深
,

卫 藏等 一 个 很 大 的 地 理 范 围 内展 开 的 赤松德赞
, ,

时期 卫 藏 旱 已 是 吐 蕃 工 朝 政 治 权 力 的 中 心 地 带 并且 当 时 佛 教 势 力 的 逐 渐 壮大 也 已 远
,

胜 松 赞干 布 时 期 赤 松 虽 很 旱就 下 决 心 灭 本 但 他 所 采 取 的 措 施 是 非 常 巧 妙 的
,

他采取
,
,=
了 让 沸教 徒 和 本 教 徒辩 沦 和 比 法 术 以 定 取 舍 的 方 法 因 为 这 样 丁以 名 正 言 顺 地 实 施 他 兴
, ,

佛灭 本 的 政 策 在 他 带有 明 显 倾 向性 的 裁 决 后 本 教 徒 或 改 宗 饭 依 佛 门 或 被 流放 但
, ,

更 重 要 的 是 他 们埋 藏 了 本 教 经 典 本 教 文 献 载 在 赤 松 的 强 权 威 以之 卜 著 名 本 教 大 师 詹
巴 南 喀 改 宗 信仰 佛 教 但他 的 改 宗 是 以 允 许他 可 将 大 虽 寸 教 典 籍 理 藏 地 Φ 为 条件 的
, 。


,

果 这 个 记 载 可 信 的 话 他 为保 存 本 教 典 籍 及 其 在 以 后 的 宏 扬 创 造 了 条 件 据 《嘉 言 库 》
记 载 当 时 埋藏 的 地 方 除 吐 蒸 边 境 的 几 处 地 方 以 外 主 要 有 伏 藏 之 1 2 .Β ,
2∀ − ,2 ∀ #
1 !6
%
, , “ ”


∃ 8 0 −∃ /
7∀ , 2 #
5 :# / .# 2 ! , −4 2 %
、 、
,
+
最 吸要的 四 处 这 就 是 桑 耶 黑塔 钦崖达珍 大 昭 寺和
协玛 雍 仲 ! ∀ 8 ∃ # 4 2 5 2 .8 2 ∀ , ! 16 :6

2 ∀3 ,3 4 2 % , 4
%三 十 七处 和 伏 藏 之
,

次 之 有 伏藏 之 币
9

外 臣 一 处 其 内容 也 有 详 细 的 分 类 但 《木 教 志 》 的 记 载 与 其 不 同 从 赤 松 三 十 一 岁 的
土 ∋ 年 孟 存 初 一 始理 卜秘 藏 1, 种 和 小 藏 一 千 七 百 种 4 !6 4
Γ
” “
+ <
5 −
产 二 ,

此外 因 增 木 旺珠
5!#4 2 2,3!% 诺 木 ∋∋ .钦 ,4 6
!6 4 ∀8 ∃ 7 0 ∀8 4 /4 # /
!6 4 10 # 2 4 ∀# 4

% 2 2 % 三人

和 阿本 拉 年
∃ ∀#
4 2 70 /# /

将 辛之 律 和 戒 八 函 携 往 达 瑟 而 未 理 入 伏藏 弥 药琼 寨
, ∀3 4 2 2 %将 《威 钦 然
巴》 5 ! # 1 Β 08 4 ,#
∃ : #
%和 威 饮 旺钦 奔巴 》 5 ! # 1Β 08 4 5 ! # 4 2 8 084 +
! 3
∃ :# %等 本 教 典 籍
用 青 狼 驮 逃 至 卜部 指 多 康 %而 未 曾 毁 火
” ,

至 于在 象 雄 的 火 木 是 随 着武 力 和 张 权 统 治 进
,

行的 只 是 后 期本 教 文 献 都将 松 赞 干 布征 服 象雄 的 情 节 移 植 到 赤 松 德 赞 头 上 使 其 更 加
复杂 化 了 《本 教 兴 衰史 明 灯 % ! /一#4 :# 5 # , 4 3
! 2 ∀ − ∋) ,2 ∀3 / 2 /# 1 ! ∀8 5 /2 , 6 4
∃ #
%叙 述 了

,

赤松 德 赞 对 象雄 的 统 治 同 时 也 沿 袭 了这 种 移 植 上 的 错 误 这 种错 误 丁能 源 白 《象 雄 耳
#4 2 034 2 /4 ∀# 4 2
, ∀3 5% 比 起 ∋之藏

传教 诫 》 <0
, , ,

但是 显而易见 在 象 雄 的 灭 本是 不
,

, , ,

彻底 的 据 《木 教 志 》 载 赤 松 以后 曾经 崇 佛 达 到 极 致 的 赤 热 巴 巾 的 两 个 古 辛之 一 敦
3 4 .# 4 2 ,2 ∀#1! #
5 %是 从 象 雄 迎 请 的 并 且 此 ;=寸象 雄 仍 由 教 主 帕 哇
, ・

当杰 哇 杰瑟塞琼
:0 # ! #
啥∀ # 1 ( ∗ ∋( Ε 2 / # / Β0 3 4 2 %在 主 持 和 宏 扬 本 教 达 磨 执 政 ∋∋寸
。 , ,

〔 除 杰 瑟 寨 琼以 外 还
有穆 辛左 革 5 ∃ 3 2 /0 8 4 ./6 2 8
%和 杰 尔 辛Η1 三当 2 ∀ 2 0
8, / 84 ./ 6 .# 4 2 % 也在 极 力 宏 扬 本 教
, , ,

总之 从 本 教 史 籍 的 记载 看 来 木 教 文 献 旱在 象 雄 就 以 象 雄 文 的 形 式 存 在 了 翻译
() ∋( (
) 年第 ∗ 期
・ ・

中 国 藏学
, , ,

成藏文 后 在 吐 蕃 的 历 史 也 叮追 溯 到 前 宏 期 但是 有 文 字 记 载 的 不 一 定 就 是 真 实历
, 。 ・ ,

史 而 真 实 的历 史 又 不 一定 都 被 记 载 下来 按照 巴俄 祖 拉陈 瓦 的 观 点 聂 赤赞 普和 松
, ,

赞 干 布 相距 八 百 年 那 距 今就 已 两 千 年有 余 了 在 这 样一 个 漫 长 的历 史过 程 中 经过 了
, 、 。 ,

多少 工 系 更 迭 教 派兴 衰 还 有 无 数 次 天 灾人 祸 所 以 要 现 代人 对 本 教 前 宏 期 即 两 千
, ,

多 年前 的宗 教 作 出 如 实 的 描述 那 是 绝 非 可 能 的 就 是 要 说 明 前宏 期到 底 有 无 木 教 文 献 这
, ,

一 点 也 只 能 是 个 迷 除 非 我 们 发 掘 出 当时 的 文 献 至 于 中宏 期 文 献 的 存 在 是 没 有疑 间
, , , ,

的 但 要 具 体 分 类 从 被 认 为 是 中宏 期 的 文 献 中 辨 出 其 真 伪 也 绝 非易事 这需 要 大量 的研

, ,

究 和 考证 但 口前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尚 无 法进 行 这 类 基 础 性 的 工 作 只 能 留 待 以 后 去 做

二 本 教 后 宏 期 的伏 藏
, ,

首先 伏 藏 这 个 概 念本 身 需 要 作 一 些 说 明 就 一 般而 言 伏 藏 指 那 些 在 动 乱 中埋 人
, , ,

地 下后 重 新 发 掘 出来 的 经籍 但是 严格 地 讲 它 的 内容 不 尽 如 此 首先 就 伏藏 的 形
在 具 体类 另1
=中藏 在 地 下 的 只 是 一 部 分
, ,

式而 言 伏 藏并 不 全 是从 地 下挖 出 来 的 叫土 藏
/# 2 .8 , % 0 3 2 .8 ,# 2 2 .8
Β ,
% 藏 在 岩下 或 岩 洞 中 的 叫 岩 藏 ! ,
%还有
, , ,

还 有 藏在 水 里 的 叫 水 藏
而 是 封 起 来 不 −卜其 传 播
, ,

一 些 经 典并 没 有 埋 下 去 象北 藏 的 主 要 部分 就 是 从 桑 耶 寺佛 殿
还 有 一 种 奇 特 的 伏藏 叫 识 藏 5 2 6 4
2/ 2 .8
, %按照
, , ,

中 发 现 并启 封 的 这 同 样是 伏藏 此外
, 。 ,

传 统解 释 所 谓 识 藏 就是 理 藏 在 人 们意 识 深 处 的 伏 藏 木 教徒 认 为 某 种 教 理 或 某部 经
,

典 在 遇 到天 灾 人 祸 传不 下 去时 就 由某 个 本 教 神 抵 或 贤哲 授 藏 在 白 己 或 他人 的 意 识 深
, ,

处 过 了若 干 年以后 当 外 界 条 件 许 可这 些 内 容 再度 传 播 时 在 一 种 神 秘力 虽 的 启 示
, ,

下 那 些 具有 识 藏 的 人 可 突然 将 经 文背 诵 如 流 然 后 再 把 这 些 内 容 记 录 卜来 就 是 一 部 识
一 、

也 可 能 是 日不 识 = 的 牧 人
,

藏 经典 那 些 具 有 识 藏 的 人 可能 是 木 教 师 村夫 授 藏 的人
, 。

和 再 度 传 播 的人 可 能 是 同 一 个 人 也 可能 相距好 几 代 在 特 定 的 环 境 中这 些 人 在 半 吞 迷
相 传 著 名 的 本 教典 籍 《绰 年噶 桑 》 7 0
, 6 2 4 ∀# 4 ! / 7
状 态 下 梦 吃 般 地讲 授 这 些 经 典 # 】
< # 4
! 2 %就 是 珠 顾 绰 年 /: , # 1/ 7 3
70 ,6 2 4 ∀# 4 %传 下来 的 识 藏 典籍
,

另外 有 些 本 教史 家 将
, ,

耳 传 这 一 特 殊 的 传承 也 归 到 伏 藏 中 如 有 些 历 史 人 物 被本 教 史 家 归 到 掘 藏 师 的 行 列 但
, ,

实 际 上 他 只 是 个 某种 耳 传系统 的 记录 者 或 传播 者 没 有 任何 野 外 掘藏 的 历 史 其次 就

, , 、

伏藏 的 内容 而 言 也并 非 全 是 经 典 除 经 典 以 外 还 有 许多 金 银 佛 像 法器 或 某个 本 教
, , ,

大 师 的 衣 物等 木 教 徒 认 为 这 些 器 物具 有不 可 抗 拒 的 神秘 力 量 是神圣的 现在 遍布
, ,

藏 区 的宁 玛 派和 本 教 甚 至 其 它 一 些教 派 的 寺 院 中 到 处 可 以 看 到 这 些 神 秘 的 器 物 从虔
诚 的收 藏 家 们那 里 还 可 以 听到 许多 关 = 侮一 样 器 物 的 动人 传 说
,

但是 我 们将 现 存所 有
,

的 所 谓伏 藏都 当成 货 真 价 实 的 就 显 得太 天 真 了 出 于 宗教 斗 争 的 需 要 历 史上 也 出现 了
, ,

许多伪 藏 厥 作纷 纷 这 些 伪 藏 的 出现 导致 了 本 教 发 展 史 的 复 杂 性 也 给我 们后 人 的 研
,

究增 添 了 难 度 笔 者 在本 教 研 究 中 遇 到 的 难 题 之 一 就 是 这 些 伏藏 文 献 尤 其 是 其 中 一 些
,

重 要 文 献 的 年代 问 题 这 个 难 题 还 将 困 惑人 们好 长 时 间
而 《本 教 志 》 等 史 著
,

关于本 教 的后宏 期 一 般 的 历史 分 期 是从 赤 松灭本 以 后 算 起


则将 辛 钦 鲁 噶 的 伏 藏 日 录 传 给栖 叶 拉 保 和 仁 钦 坚 赞 作 为 本 教 后 宏 期 的 开 端 这 种 观点 的

(
・ ・

本 教文 献 及 其 集成
、 、 , ,

主 要 依 据 是 从 此 才 真 正 开 始 了本 教 经 典 的 授 辨 著三 业 但是 严 格地 讲 这 两 种观
, ,

点 都 不 够 准确 因为 首先 赤 松 德 赞 灭 本 以 后 有 相 当 一 段 时 问 里 木 教 未能 复 兴 只有 到 了
,

三 香 客 的 伏藏才 开 始 了木 教 在藏 区 的 复 兴 活 动 其次 三 香客 在 辛 钦 鲁 噶 以 前 的 掘藏 活
、 、
,

动 是 作为 他 以 后 的 授 辨 著三 业 的 基 础 而 存 在 的 更 何 况 在 辛饮 鲁 噶 以 前 包 括 三 香 客
, ,

在内 共 产 生 了 十 五 个 掘藏 师 并 形 成 木 教 历 史上 五 大 伏藏 之 一 的 北 藏 因 而 辛饮 鲁 噶
本 人 及 其 以前 十 五 位 掘藏 师 的 掘 藏 和 传 播 等活 动 是 整个 木 教复 兴 活 动 的 先 声 和 重 要 组 成
, ,

部分 将 这一 部 分 与 木 教 后 宏 期 截 然 分 开 是 不 能 白 圆 其 说 的 笔 者 认 为 木 教 的 后 宏期
以 卜简称 三 香 客 % 发 现 伏 藏 开 始 算起
,

应从 三位 尼泊 尔 香 客 因 为 在 辛饮 誓 噶 以 前 十 五
, ,

位掘 藏师 中 三 香 客 发 现 伏 藏 是 年 代 最 早且 最 具 有代 表 性 的 北 藏 以 他们 的 伏藏 为 主 也
是 基 于 这 样 的 事实 的
至 于三 香 客 发 现 伏 藏 和 北 藏 ! ∀#4 2 , %的 具 体 年 代
2. 8
,

本教 史家没 有统一 的 看 法

但我 们将 其 限 定 在 九 十 两 个 世纪 中 则 是 可 以 坐 实 的 芭 丹 杰 桑 布 和 扎 西 坚 赞等 都 认
为 三 香 客是 尼 泊 尔 人 尽 怜 这 些 木 教 史 家 都 异 「1 同声 地 说 9 三 香 客 =匕行 的 原 由是 由 , 詹
,

巴 南 喀 等 本 教 圣 人 们 为 本教 复兴 所 作 的 祈 祷起 了作 用 但 在 同样 的 史 著 中无 法 掩盖 他们
这 三 个 尼 泊 尔 人 是 出 于对 黄 金 的 需 要 刁 =匕行 的

的 世俗 口 的 他 们 的 名字 分 别 为 关却 扎
6 4 8 0 6 / # ∀# 6 6 4 6
2 2 2 : 4
∃ 2 /#
5 7 3 4 , # 4 #

巴 57 ∃ ,
% ∃ : % 5 %

聂默 贡 布 塞 根热 那 但本
,

教史 上 一 般 都 不 直 呼 其 名 而 以 三 香客 之 名 著称 池 们 从 尼 泊 尔 到 西 藏 的 第 一 个 日的 地
是 拉 堆 1# /.6
5% 但 在 那 儿 一 无 所 获
, ,

因 为 听 说桑 耶 有 黄 金 他 们 又 到 了桑耶 在 晚 上转
,

经 时 很 幸 运 地 与 桑 耶 寺的 管 家 邂 逅 管 家 念 他 们 远 道 朝 佛 就将 三 人 关 进 沸 殿 而 去 但他
他 们 终 = 发 现藏 在 佛殿 用 炸铜 封
, 几 ,
日 的 书箱
,

们并 非 虔 诚 的 信徒 因 为 很沉 他 们误 认 为
, , , , ,

是 黄金 就携 箱 而 逃 昼 伏 夜行 至 斯地启 封 才 发现 不是 黄金 内装 三 个 皮 袋 即虎 皮
他 们行 至 堆 隆 / . 6 5 13 %就 断 炊 了
、 ,
4 2
,

袋 豹 皮袋 和 熊皮 袋 都装 满 了本 教 典籍 只好 留
∃ .0 #+
0 − :
!< +
, 3
0 1 2 # / %的 本
/
,

下 一 人 守箱 子 其 余 两 人 去 找 食物 找 来 一 位 叫塔 希 楚 寨
∋Ι 5 !#
1 : 0盯 2
#
4
,

这 木 经 书 是 《黑 巴 普 仪 轨 及 其 论 释 》
,

教师 用 一 本经 书 换 了 些食物
:6 +
− /2 , 3
! .0 # ! / 5 # 4 2 , ./ # + 2 ,8 1% 从 此 本 教 黑 巴

,

普又 开 始 了 在 藏 区 的 传 播 从 塔 希 楚塞
+ 6 # Χ .6 4
∀3 2 , 2∀ 7 0,6 +
: 0 8 4 % 再 传 索热 潘 < 3 2 9 # + : 08 4 %等 这 个 传 承
・ , ,

传乌 宇 嘉敦绰 潘
, ,

就是 本 教史 上 的 北 藏 下传 找 到 一 些 食物 以 后 三 个 尼 泊 尔 人 又 从 堆 隆 上 行 到 达 一 叫 羌
! ∀# 4 2 4 #
∃ ,
% 的 地 方 与 正 在 寻 找 佛 教 伏 藏 的 三 个 佛 教 徒 做 了 交 易 用 三 皮 袋经 书
6
, ,

朗热
换 来 了他 们 的 马 和 驮 子 当 这 三 个 佛 教 徒 ϑ−= 去 打 开 发 现 全 是 本 教 经 书 时 才 知 道 受骗 了
< 8,
2 !# 4 /0 8/ , #
!/ ,2 ∀# 1 ∃ . / 0 # 4 %的 人 手

这批 经 书 最 后 辗 转 到 一 个 叫 塞 万 西 饶 坚赞
, , ,

里 他是 佛 教徒 但 从此 改 宗 执意 修 习 木教 并 传道 授 业 在 他众 多 的 弟 子 中 以 被本
“ ” ・

教史 家称 为 四 大 柱 子 的 四 名高 徒最 为 出 名 从塞万 西 绕 坚 赞 师 徒 传 下 来 的 就是 北 藏
+
1 !#
53 9 2 ∀3 5 5 3 2%
,

上传 上 传 的 内 容 比 下 传 要 仁富 得 多 如 著 名 的 《律 宗 六 部 》
《康 钦 八 部 》 7 0 # ∃ 8 0 8 4 ! , 2 ∀# 5 % +
!3∃ /5 8
%三 Κ 四 部
、 、 ,

本德》 大 圆 满 若 干 部 还有
(∗ 。 : 0 3 ,5 ∃ # , 4 # 2 % 2。 7065 57#, 4 # 2 % 《象 雄 帖 潘 》 <
0#4 2

红 黑 赛 普》 黑 白 盖 阔》
∃ 2 −
0
.
3 9 :0Β
<0 − % 等 都 属 丁上 传 的 内 容
4
9
北 藏 在 下 传 第 三 代 和 上 传第 五 代 时在 本 教 师索
,

热潘那 里 汇 合 从 此 北 藏 始 以 完 整 的 内 容 在藏 区 传 播 现 已 出 版 的 本 教史 籍 《嘉 言 库》
(∗ ( ( ) 年第 ∗ 期

・ ・

中 国藏 学

对 =匕藏 的 内 容 有 详 细 的 记 载
, ・

但 它 的 记 载 明显 源 白 芭 丹 杰 桑 布 的 《本 教 源 流 宏 扬 明
6 4 2 ∀ − ! / .# 4 ∀ # / 2 / # 1 ! # + − /2 ,6 4
灯》 !
+
! ∀3 4 2 5 # , ,2
∃ 8
%
・ ,

夏尔杂 扎西 坚 赞 认 为 北
,
,
‘ ,

藏 上 传典 籍 的 总 数 是 三 百 四 十 部 如 果 这 个 数 字 可靠 在 辛钦 鲁 噶 以 前 木 教 典籍 的数
,

量 已 经相 当 可 观 初 具规 模 了 但 我们 无 法 排 除 这 个 数 字 被 夸 大 的 可 能 性 三 香 客 的伏

, , ,

藏 是 从桑 耶 北 传 并 在北 部 拉 多 传 播 开 来 故 名北 藏 另外 还 有 一 些 小 型 伏藏 也属 于

、 ・

北藏 如 阿 昌 勒 旺 休从 冈 底 斯 山 上 发 现 的 伏 藏 绰仓 周 拉 在 桑扎杰 布 发 现 的 伏 藏 等
南藏 10 6 2 .8 , %是 以 辛 钦 鲁 噶 在 南竹 仓 塔 噶
+
! ,−∃ . /0# ∃ /
∃ .0 # +
5 7 # , %发 掘 的 伏 藏 为
,

主 要 内容 的 位得 注 意 的 是 有 的 木 教 史 著 认 为 辛 饮 鲁 噶发 掘 的 伏 藏 是 在 止 贡 赞 普 灭 本
从 现 有 材料 的 语 −
. 和 所 具 有 的 佛教 色 彩 等看 来
‘ ,

时 理 人 地 下的 ’ 它 们绝 不 会 是 止 贡 赞 普
, , ,

时 期的 原 貌 这 是 可 以 肯定 的 但是 其 中 到 底有多 少 是 真 正 的 伏 藏 有 多 少是 后 世伪
它 们 的 确 切 年代 究 系 何时 Λ 这 就 而 要 严
, ,

托 或 者 有 多 少 是 在 伏藏 的 基 础 上 加 工 而 成 的

,

格 和 科学 的 专 门研 究 南藏 的 主 要 发 掘 人 辛 钦 鲁 噶 是 木 教 史 上 很 著名 的 人 物 由于 年 轻
2 /0Β 4 / ,
23
, , ,

时 摔 跌 比 武 而 受 伤致 残 成了驼 背 所以 木 教 史 上 又 习 惯 称其 为 即驼 背 之
> 十 和 十 一 9;.纪 中 间 的 人
Μ
, 几 ,

辛 他是 个 俗人 是介 在 传 统史 书 中 他是 遵 循 神 的 启 示 刁
, 。

发现 了 伏 藏 因 为他 是 敦 君 吐 钦 的 化 身 但 他 从 十 三 岁 第 一 次 得 到 神 的 启 示 到 成 年 后发
有 著 名 的 Ν Ο 巴 卓 普》 《康 钦 》 《唐 玛 俄 杰 祭


, 、

掘 伏 藏却 历 经 好 几 年 他发 掘 的 伏藏 中

文 》 和 许多 密宗 和 心 宗 文 献 这 些 伏藏 已 成 为 本 教 最 基 本 的 经 典 辛钦 普 噶 不 象 发 现 北
而 是 11.承 著名 的 辛 家 族
, , ,

藏的三 香 客那 样跟 本 教毫 不相 干 白幼 修 习 本 教 并 且 他 的业
绩 也不 仅 限 = 发 现 和 挖 掘 伏藏 =

9 ‘

而 是 白已 研 习 这 些 经 典
, , ,

并传 道 授 业 为宏 传 他众
4 #
,3
∃ ∃ 70 # 2∀ 3 4 2 5 ,3 4 2 % 0 3 ∀# /

多 的 弟 子中 著 名 的 有 炽 南喀 雍 仲 ! 栖 一 十拉 保 ; <

18 2 / :6 % / :# / .6 4 # 1∃ Β 0 6 2 %和 8 6 2 1# 2 ∀ 3 / 7 ∀ −5

5: ;、 洁 %等 他们不仅
・ ・ ,

芭敦 贝却 觉拉
、 、
, ,

继 承 了 辛 饮 鲁 噶 传授 的 学 业 而 且开 创 了本 教经典 授 辨 著 三 业 的 先河 因而 辛钦
, ,

鲁 噶 师 徒宏 扬 本 教 的 业 绩 成 为 本 教 史 上 一 个 屯要 的 里 程 碑 但是 辛钦 鲁 噶 的 事业 遭
, , ,

到 了 佛 教 徒 的 激烈 反 对 他 们 指 责他 纂 改 了佛 教 经 典 而 木 教 徒 又 反 过 来 批 评 佛 教徒
, , ,

指 责他 们 纂 改 了 本教 经 典 这 种 争 论持 继 了 近 千年 至 到 木 世纪 初 著 名 的 本 教大 师 夏
辛 钦 鲁 噶 辩 护 ,/1
・ ,

尔杂 扎 西 坚 赞 还 在为 辛 钦 鲁 噶 的 伏 藏 到底 有 多 少 没有统一的说
, ,

法 我 们 叮 知 道 的 是 他 挖 掘 出 两 个木 箱 全是 木 教 典 籍 据 说还 有一 部 分 没 能 挖 掘 出
, ,

来 除他 以外 还 有 几 个 小 伏藏 也 属 南藏 首先是 巴卓伏藏 辛钦 鲁 噶 发 掘 伏 藏 后 不
达威巴 703 ./ 0 # < 1# +6
5 +
! # , %的 本 教 师∋( ∋ 在 巴 卓 Χ: #
! ,6 %发现 了 一 个
, ・ ,

久 有 个 叫克 察

,

伏 藏 内 容 包 括 佛教 本 教 和 探 药 三 个 方 而 克 察将 佛 教 部分 送 与 佛 教 徒 将 本 教 部分 传
给一 位 叫 噶 尔那 奔琼 ∃ 2 ,
# 4
2
#
+
! 3
∃ 0
Β
34
2% 的 本 教 师
,

让 其 修 习 和宏 扬 而 本 人则 学
后 来成 为 有 名 的 木 教 沃 师 以 克 察曼 巴 意 为 9 克 察 医 生 %之 名 著称 于 世
, ,

医 噶尔 那 奔 琼
2 # 9 2 ∀− ! 3 Β
的 弟子 中 产 生 了 著 名 的 噶 尔 四 高 徒 ∃ 034 2 !<
0 %

,

他 们 师 徒 宏 扬 的 木 教 就是
, , ,

巴 卓 伏藏 的 系 统 内 容 比 较 仁富 尤 其 密 宗 和 心 宗方 而 的 典 籍 对 后 世较 有 影 响 其次
玛 1’“∋ / 0 8 1 ! , # 2 ∃ #
%伏 藏 这 是 年 敦 2 4 ∀# 4 / .6 4 /0Β / 9 #
! ,
5 6 ,
多%放 牧 时

是希扎 西 绕 多杰
#4 /
4 ∀ 2 6 5
. % 地 方 一 个 叫聂垅 他 ∀
# +
1
4 34
2% 的 岩 石 下发 现的
,

在娘 堆 内容 最 多 的是 因 本 有
Β 1% 2 .6 % 2 13 5 % 6 /
% 3 ,
%等 方 面 的 各 种 教 义 和 仪 轨
、 、 、

塞 / ∃ 5

+
5
,

多 勒 堆 都尔 此外 希

・ ・

本 教 文献及 其 集 成
#
艾珠 扎巴 !< 0 85 /.6 4
5 4 2 6 / 2 ,3
! 2 ,# 2 / : %在 Θ11南 发 现 的 伏 藏 史 称 洛 扎 昆 唐 玛 10 6
・ ,


! , # 2 7 06 ∃ ∃ .0 −4 2 ∃ #
%等 都 属 = 南 藏

/ 2 .8 ∀8 , , 6 4 # /# ∀# /
5!3 ,
%主 要 分 两 个 部 分 即 叶 尔 宗 玛 ,
5 2 ∃ %和 桑 耶 玛 ! ∃
,

卫藏
∃ #
% 叶 尔 宗 玛 是 因 史 称 公 元 八 世 纪 的 詹 巴 南 喀 和 贝 惹 杂那 埋 在 拉 萨 叶 尔 宗 而 得 名 有

・ ・ ・ ,

三 名 后 藏 的 佛 教 徒孙 波 旺次 哲 次 桑 和 姜布 旺 休 扎 去 桑 耶 寻 找 佛教 伏 藏 因无 所
, , , , 。

获 继 续 向卫 地 寻 找 终 于 在 叶宗 发 现 了 伏 藏 但不是 佛 教 而 是 木 教 典籍 其 中有 著
达 奔》 ! 5 # 1 + ! 3 ∃ % !3 ∃ 4 ∀− ∃ #
523 /0 # ,
%等 著 名 典 籍

+ 。

名的 奔 尼 玛 古夏 》 这部 分
拉巴 尔2
/ 4 # +
4 ∀Β
4 6
. 0
1 ! 盯 %的 手 里
・ , ・

伏藏最 后 落在 一 个 叫年敦 他 的 儿 子年 敦 斯居
2 4
Β
∀ 4 .
/ 6 4 ( ∗ ∋ ! , 多5
%

, ・

修 习木 教 继 承 了这 部 分 伏 藏 他 最 著 名 的 弟 子是 解 尔 敦 绰塞
2 ∀
Β , /
6
. 4 70 ,6
2/ #
/%
, ・

, 据 《嘉 言库 》 记 载 米 拉 日 巴 曾 拜 师 于 解 尔 敦 绰塞 桑 耶玛 这 个
, ,

名称 是 不 够 确 切 的 因 为 在 桑 耶 发 现 过 许 多 伏 藏 象 三 个 尼 泊 尔 香 客 的 伏 藏 就 是 在桑 耶 发
现 的 按 理 也 是 桑 耶 玛 但 因 其 传 播 地 带 相 异 而 被 少Ο 并 到 北 藏 中 去 了
, ,

这 里 说 的桑耶 玛 是
指 桑耶 嘉 德 玛 Β
# − ∃
. %
#

所 谓 嘉德 玛 是 因 史 称 这 些 伏 藏 是 赤 松 德 赞 时 期 聂 勒席 达 让
和 贝 若 杂 那 埋 在 桑 耶 寺 西 南而 之 陵 墓 中 斤在 镇 慑 罗 刹 的 嘉 德敦 芒 红 塔 Β
# .− /
2 6
∃ 4
# 2

0 5
6 .Β 5 ∃
4 #9
∃ 6 %里 而 得 名 后 来 红 塔 表 层 剥 蚀 露 出 其 片 令 修 葺 时 挖 出 一 箱
9
Β Ρ
, , ,

子 发 现 内装本 教 典籍 因 恐 本 教 之 法 术 而 重 新 藏 匿 = 桑 耶 寺佛戳 之 壁 画 后 面 待 到 竹
, 几

伽 噶热 杂 和 萨格 仁 饮 扎 做 怜 家 时 将 其驮 在 马 上 夜行 至 贡 布 几 经 周 折 最后 落 到 一 个 叫
这 批 伏 藏有 《绰 吾》 五 部 7 ,
0 6 ! 6 9 2 ∀ 3 5 −4 2 # % 《木

・ ,

吾却 普 尔 哇 巴 的 本 教 味 师 手里
3
玛 塞杂 》 ∃ ∃ 盯2 /
Β ,
5 <
% 等
# 此 外 噶 章阿 玛 ! 7
#+
。 ,

从 他 传播 的 本 教 就 是 嘉 德 玛 系 统
#
5,# 4 2 4 2 ∃ %伏 藏 桑 耶柱 下7# 7 06 1 ∃ #
%伏 藏 都 属 于 卫 藏 9
7#

#

按 另有 佛教 伏藏
70 6 1∃ #
%

70#∃ / 2 . 8 , %是 几 个 较 小 的 伏 藏 组成 有 克 巴 宛 琼 ∃ 70#/ : #
!# 4 。0 3 4 2 %在 珠 日
,

康藏
,3 2 ,
− 7 0∀ #4 2 ∃ 2 6
%发 现 的 伏 藏 / 7 ∀# 4 2 :0 # /
%在 白 鹰 岩 发 现 的 伏 藏

+
!

+ 2
琼郭 姜帕 章
,# 4 /2 6 .−4 2 /
贡 当塞 5 2 ∃ 2 #
/ %在 玛 饮 邦 热 发 现 的 伏藏 和 冈 布 掘 藏 师 7 #4 2 : 6 2 .8 , / .6 4
%在
/7 3
古 拉 冈扎 ! 1# 2 #4 2 /
! ,# 2 %发 现 的 伏 藏等
最 后 一 种是 新 藏 2 .
8 , 2 /#
%
, 也 就 是 本 教史 上 有 旧 藏 派 和 新 藏 派 之 分 的 新 藏 派 的 主
, ,

要 内容 藏 族历 史 上 从 吐 蕃 工 朝 崩 溃 以后 本 教 和 藏 传 佛 教 宁玛 派 发 掘 伏 藏 的 活 动 从 未
, ,

中断 一 直 持 继 到 木 世 纪 初 从 以 上 所 述 的 四 大 种伏 藏 直 到 本 世 纪 初 发 掘 的 伏 藏 都 属 于

, , 、 ,

新藏 所 以 在 五 大 伏 藏 中 新 藏 是 相 距 时 间最 长 埋 藏点 最 多 内 容最 丰富 且 最 复杂 的
因 而 对 此 有 关 的 一 些 问 题 就 有 许多 不 同 观 点 关 = 新 藏 的 上 限 问 题 就 是 其 中
, , 屯
一个 伏 藏
丹 杰 桑 布 1 1认为 玛 森 增 , ∃ # /,

记 <−
4
5 %的 伏 藏应 推新 藏 之 首


之 芭 有一 位叫玛
一 ,

森 增 的 本 教师 在 云 游途 中 邂 逅 一 隐 士 此 乃 詹 巴 南 喀 之 化 身 该 隐 士 将 一 部 《扎 居 桑 巴
,2
,.
#
/ ∀3 5 2 /# 4 2 ! # 2 /
Β 4 .0 3 6
%传 授 予 他 以 后 向 他 明示 如 继 续 修 习 当 热琼 宗 有
, , ,

散图 》

其 内 容有 《于Σ 巴 卓 普》 《年 吉

伏藏 可 以发 掘 玛 森增 按 照 隐 士 的 指 点 发 掘 了许 多 伏藏
4 ∀ 8 4 2 ∀ − / 4 ∀ −4 2 ! Β 6 /
2 57 # , 4 # 2 %等 玛 森 增 的 亲 传 弟 子有 炽 敦
, ・

娘觉 噶 那 》 尼玛 坚赞 和
・ ・ ・

栖钦 益 西 仁钦 等 玛 森 增 的 儿 子玛 敦 姜麦 和 孙 子 玛 西 热 桑 格 都 曾发 掘 过 伏 藏 玛
, , ,

森 增 以 后 一 直 到木 世 纪 初 几 乎 全 藏 区 都 在 不 断 地 发 掘 伏 藏 各 木 教 史 书 都 普遍 记 述 了 各
中 国 藏学 ( ( ) 年第 ∗ 期

/# , − /: ,3 一/ 7 3
2 ∃ #+
4
, #
∃ 2 、3 ∃ %

。 ・

伏 藏 的 名单 及 其书 日 其 中 史 称新 藏 派 三 化 身 协休
/08
1 < 0 −2 2∀
34 2 5 ,3 4 2 , 2 ∀ # 一! 6
% /# 4 2 / ,2 ∀# / 2 1−4 2 ! # %和

雍 仲杰 布 桑杰林 巴 贡珠扎 巴
34
2, 6Τ 2, # 2 / : #
%是 木 教 新 藏 中最 著 名 的 掘 藏 师 和 学 者
。 ,

伐 其 中前 后 两 位 是 俗 人 中 问 一
, ,

位 是僧 人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他 们 的 伏 藏 与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伏 藏 有 所 不 同 第一 位 协 休 大 师所
,

传 的 伏 藏 完 全 是 耳 传 第 二 位 桑 杰 林 巴 所 传 的 分 两 部分 一 部 分 耳 传 和 一 部分 土 藏 最 后 一
,

位 贡 珠 扎 巴 既 有 识 藏 也有 上 藏 此 外 洛丹 宁 保 的 伏 藏 也是 极 其 重 要 的 还 有桑阿林
、 , ,

巴 雍 仲林 巴 等 的 伏 藏 和 一 些 较小 的 伏藏 不 计 其数 此 外 关 于 新 藏 佛 木 二 家还 有 一 段
,

有趣 的 争 论 鉴 于新 藏 的 内 容 更 具 有 浓 厚 的佛 教 色 彩 这 一 事 实 佛 教 徒 对 新 藏 的 态 度 是
#4 /4 ∀ −4 2 :
! 16 15 6
% ∃ − / 0 −2 / 9
5 6
水%
、 、

比 较亲 善 的 尤 其 是 新 藏 中 洛 丹 宁布 弥 须 多杰
/: ,
1 /
3 3
∃ ∃
“ ”

7 #
,

桑 杰 林 巴 和 贡 珠 扎 巴 的 伏 藏 倍 受 青睐 他 们 四 位 被 佛 教 徒称 为 四 化身
− % 并 认 为 是 佛 祖 为 了 解 救 芸芸众 生 将 佛教 经 典 以 木 教 之 名传 播 故其 中 四 法 印 与 佛 理
< 0
!
, , ,

, ,

不悖 对 此 本 教 徒 提 出 了尖 锐 的 批 评 尤其是有些 后 期本教 徒 他们公 开承认 四 法


, , 。 ,

印 认 为 在 这 一 点上 佛本 二 家 是一 致 的 并 不 存 在 谁附 和 谁 的 问 题 实际 上 这就 是藏

族 历 史 上 佛本 融 合 的 最 敢 要 和 最 后 的 落 脚 点
以 上 是 本 教 五 大 伏藏 的 基 本 情 况

三 本教 文献 的集 成
, ,

从 《本 教 志 》 的 记 载中 我 们 可 以知 道 辛 钦 鲁 噶 将 他 的伏藏 日 录 传给 后 人 这可 能
, 。 ,

是 本 教史 上 最早 的 文 献 口录 但 现 在我 们无 法 看 到 它 从 现 有 材 料 看来 在 本 教 史上 最
,

早集 木 教文 献 之 大 成 者 应 首 推 十 八 世纪 本 教 大 师 贡 珠 扎 巴 也就 是 上 节 中 提到 的 新 藏 三
化 身之 最 末 一 位 这 位 乡 问学 者 以 他 的 《雍 仲 本 教遗 训 口录 十 万 日 光 》 和 另 一 部 《本 教
源 流 如 意 宝 藏 》 ! / .# 4 : # /: ∀ − ∀ − + ! ∀3 4 2 70 34 2 / ∀ −5 ! < 0 −4 4 6 9
! 3

6
5 : # +
6 ! # + − 2 .8 ,
Α
∃ 5 < 6 5 %著 称本 教 史 他 的 这 部 口 录成 书 于 ∋ Ε
Ι ∋
, ,

年 是 作 为 本 教 史 上 第 一 部 《本 教大 藏
, ,

经 》 的 口录 形 成 的 所 以 它 的 价 位 不 仅在 口 录学意 义 上 而 且 对 《本 教大 藏 经 》 这 套 大
型 综 合 丛 书 的形 成 也是 具 有 开 拓 意 义 的 被 认 为是 辛绕 遗 训 的 本 教 文 献 有 十 三 种 分 类 方
、 、
, 、 、 , ,

法 如 九乘 分 法 四 门 五库分 法 内 外 秘 三宗 分 法 三 遗 训 分 法 和 四 宗分 法 等 其
, ,

中三 遗 训分 法 比 较 典 型 这 种分 法 从 传播 和 集 结 的 角度 将本 教 文 献分 为 三 个 部分 即

亲传 遗 训 加 持 遗 训 和 开 许遗 训 所 清亲 传 遗 训就是 辛绕 亲 自传 授 加 持遗 训 则 是 辛绕
的思 想 加 持 到 某 个大 德 从 其 传 下 来 的 教 法 开 许遗 训就是 后 人 的 集 结 在本 教 文 献 中 的
这 种 三分 法 最 早 可 以 追 溯 到 《色 米 》 但 是 《本教 大 藏经 》 则 是 以 内 容分 类 的 贡珠 扎

, 、 、 ,

巴将 辛绕 的 遗 训 分为 四 大 部 分 即显 宗 般若 宗 密宗 和 心 宗 在 本教 文 献 中 最早 提
心 宗 % 四 宗集

出 这 种 四 分 法 的 是 《多 堆 %9
, 、 、 、

在 吾示 寂 后 众徒 以 显 密 般若 库
” , ・ ,

结 此后 芭 丹 杰 桑布 在 他 的 《本 教 源 流 宏 扬明 灯 》 中 曾经 引 用 过 这 段 话 并加 以说
,

明 但真 正 第 一 次 用 这 种 分 类 法 汇 集 和 详细 分 类 本教 文献 者 可 能 是 贡珠 扎 巴 再后 的 尼
, ,

玛 丹 增 和 扎西 坚 赞 也依 然 照 引 不误 以 致完 全 成 为 本 教 徒 文 献 分类 的 依 据 但是 尽管
, ,

本 教 徒 用 引 证 遗训 的 方 式来 说 明 四 分法 是 木 教 正 宗 的分 法 但实 际上 上述 三 分 法和 四
, Ε
・ ・

本教文献 及 其 集 成
,

分 法 都 早在 佛 教 徒 的 作 法 中就有 了 先 例 很显 然 都是 受 到 佛 教 徒 的 影 响 贡珠 扎 巴 是
, ,

嘉 绒人 他 诞 生 于 十 八 世纪 末 他 是 嘉绒 绰斯 甲土 司 南 喀绕 丹 的经 师 在 土 司 的 大力 支
, ,

持下 贡 珠 扎 巴 的 计划 是 庞 大 的 他 们 的 合作 卓有 成 效地 促成 了 藏 族史上 本 教 文 献 的最
, ,

大 一 次 集成 他 们 主 要 做 了 四 项 工作 首 先 是 收 集 文 献 和 口录 从 贡 珠 扎 巴 的 口录 中 可
, , ,

以 知道 他 收集 和 汇 总 木 教 文 献 并非 第 一 个 他的 口 录 也 非 最 早 在他 以 前 各地 本教 徒
, , ,

在 白 已 的 范 围 内 收 集 了各 种 木 教 文 献 并 编 了 目录 其 中有 些 至 今 仍可 看 到 但这 些 都
,

很 粗糙 数 量 也 不 多且 不 全 他 的 工 作 就 是 将 各 地 的 口录 和 书籍 尽 可 能 地 收 集 在 一 起
, 。 ,

第二 增 加 新藏 因为 新 藏 出 上 较 晚 且 有许 多争 论 所 以 在他 以前 的 目录 中并 不包 括
而贡 珠 扎 巴 将 新 藏 文 献 归 人 了 《本 教 大 藏 经 %
,

新 藏 的 内容 第 三 是 分类 编 目 他不 仅
,

要 整 理 和 分类 新 收 集 到 的 文 献 而 且 还 要 将 原 来 编 过 口录 的文 献 进行 重 新 编 目 他的 日
, ,

录 中明 确 提 到 他 以前 的 口 录 将 显 密 两 大 部分 相 混 是 他将 其 重 新 分 辩 的 这种 分辩 工
作 和 全 部 文 献 的 分 类 和 编 门工 作 是 极 其 复 杂 的 第 四 是 将 编好 的 文 献 木 刻 印 刷 因为 木
刻工 作极 其 细 致且 其 进 程 极 其 缓慢 一 直 持 续 到 十 九 世 纪 中叶 才 开始 印刷 和 传播 这就
,

是 著 名 的 绰 斯 甲版 《本 教大 藏 经 》 这 里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贡 珠 扎 巴 的 口录 和 实 际 刻 板 印
刷 的 书 4 并 不 完 全 一 致 在 他 的 口录 中还 包 括 一 些 实 际 存 在
, ,

但 他 当时 尚无 法 收集 到 的
, ,

一 部分 书 口 此外 可 能 还 有其 它 原 因 待进 一 步 研 究 贡 珠 扎 巴 编 写 的 口录 有 十 三
9 ./ Β 一 百 零八 部
0 至 /
3 八十

7 至 − 五十 五 部 7 7
, 、

章 其 中 显宗 从 般 若宗 从 至 密宗从
ς

心 宗从 Υ 至
、 , ,

八部 三十部 共 二 百八 十 一 部 可是 虽 然 贡 珠扎 巴 在 理 论 上 将 大 藏
,

经 分 成 辛 绕 遗 训 和 遗 训 释 疏 即 《 甘珠 尔 》 和 《丹珠 尔 》 两 大部 分 并 引经 据典 地加 以 阐
, ,

述 他 的 这 种 分类 思 想 但 在 具 体 编 口时 他 仍将 整 个 大 藏 经 全 部 以 四 种 内 容 汇 集 而对 辛
绕 遗 训 和 遗 训 释 疏 的 界 线并 没 有 作 出 令人 信服 的界 定 这 就是 遭到 后 世 尼 玛 丹 增 等 学 者
,

激 烈批 评 的 主 要 焦 点 在贡 珠 扎 巴 以 后 编 纂本教 日 录 有成 者 要 算 著名 的 曼 日寺主 持尼
, ,

玛丹 增 尼 玛 丹 增 诞 生 于 十 九 世纪 初 自幼从 叔 雍 仲 尼 杰 习 字 修木 为 以 后 早 有 建树 打
,

下了基 础 由 于 得 到 赴 多 康 传教 的曼 日寺主 持 西 绕 贡杰 的 赏识 便遵 循该 大 师 的引 荐 随
, ,

叔 赴后 藏人 曼 日 寺 从 师西绕 贡 杰 等 本 教 名 师 修 习 在 他 二 十二 岁 时编纂 了 著 名 的 《雍
3 4 2 5 ,3 4 2 !6 2 ∀−! 7 #+
仲本 教 遗 训 及 其 释 疏 口录 宏扬 辛教 日光 》 2∀ 4
! , .8 4 + 2 ∀3 , 2 ∀− 5
/ 8

/ 0#4 ! /2 ,
−2 / . /0 3 1 2 ∀− 5 7 # , Β # 4 4 2 .0 3 / 2 /0 Β 4 4 :# 5 ∃ 6 ,2 : + ∀ −4 ! ∀Β 5 %
0 2 ∀#
. ∀3 4
! / .# / −
,

这 部 口录 与 贡 珠 扎 巴 日 录 的 主 要 不 同 是 在分 类 思 想 方 面 他 认 为贡 珠 扎 巴将 许 多本 不 属
, ,

于 辛绕 遗 训 的 文 献 归 人 遗 训 中 有 鱼 口 混珠 之 嫌 尤 指 密宗 文 献 部分 他按 照 白已 的 分
, ,

类思 想 将 其 重新 分 类编 口 根 据他 的 口 录 辛绕 遗 训为一 百 一 十 三 部 释 疏 为二 百 九 十


, ,

三部 共 四 百一 十 六 部 但实 际上 他 对 以前 的 口录 有 许 多删除 其 实 际 内容 远 没 有 贡 珠
,

扎 巴 的 口 录 详细 和 丰富 但在 他 的 分类 上 辛绕 遗 训 和 遗 训释 疏 有 明 显 的 界 线 关于辛
, ,

绕遗 训 的 分 类 思 想 是 上 文 中的 四 分 法 结 构 唯 一 不 同的 是 他 认为 四 种 主 要 遗 训是 有 针

、 、 , 、 、

对性 的 显宗针对 贪 般 若 针对 镇 心 宗针对痴 密 宗 则 是 针 对 这 三根 即贪 镇
, ,

痴 并 认 为 这 是 他 对 辛绕 遗 训 的 最 新 解 释 在遗 训释 疏 方 面 他 区 分 为遗 训 各 部 的具 体
,

释疏和 遗 训思想 的 整 体 释疏 这 两 大部 分 又 各 分 许 多 层 次 尼 玛 丹 增 的这 个 口录 曾 被挪
∋(Ι
Δ
・ , ,

威 奥斯 陆大 学 波 克 威 挪教 授 研究 并于 年 在 印度 一 伊 朗 月 刊 上 发 表 引起 国 际
∋( ( ) 年 第 ∗ 期


中国 藏 学

藏学 界 的 注 意 除 了这 两 部 现 存 的 日 录 以 外 各 地 本 教 师 和 地 方 头 人 的 书 斋 及 各 寺院 都
, ,

有 藏 书 口录 有 些 是 经 过 分 类 和 编 日 作 为 整个 木 教 文 献 的 日录 存 在 的 但 更多 的 是 各 白

所藏 的 书 日 而 已
,

但现 存 不 多 我 们 只 能从 少 数 幸 存 的 几 个 口录 和 零 星 记 载 中才能 管 窥
贡 珠 扎 巴 和 尼 玛 丹增 的 4 录 中 都 明 文 记 载 了他 们 是 将 前 人 的 口 录 重 新 分 类 编 排
,

一二

尼玛 丹增 还 指 明 他 纠 正 了两 种 门录 中 关 = 密 宗 部 分 分 类 上 的 谬

纠 正 了前 人 的 错 误
其 中一 种 指 贡珠 扎 巴 的 4 录
, , 。

误 另 一 种 却没 有 指 明 但 这 说 明 在他 以 前 除 贡 珠 扎 巴 的
Β 9
!
#
,
西 绕拜 /
0 5:#
1 %
, ,

口录 以 外 还 有 本 教 文 献 日 录 并且 颇 具 影响 从 现存 的 门录 中
8 , ./ , Ε 34
撰 写 的 《书 口 去 暗 明 灯 》 5 : ∃ 8 1 /2 , 6 4 ∃
/ 8
%颇 具 特 色 他 将 安 多 扎 西 蒙 卓 寺 所
,

2 刊4 2/ %
、 、 、

奔 般 若%
, , ,

存 本教 文 献 分 为 显 总持 心 宗 等 类 并编 了 书 日 共 四 十 多 部 书 末
,

还 说 明 他 在 前 人 只 有 书 的 总 数 而 没 有 具 体 书 门的 情 况 下 为 了利 泽 后 人 而 编 排 此 书 的 口
,
, ・ ,

的 此 书还 认 为 从 本 教 第 一 起 伏 藏 至 琼 布 罗 哲 坚 赞 这 段 时 间 本 教 文 献 的 总 计 曾达 九 百
多 卷 此 后 义 出 现 一 百 多 部 在 多 麦 东 部 牟多 南 区 指 嘉 绒 地 区 % 有 一 百 兀十 多 部 但 这 位 作

, ,

, ,

者 只 提 供 了 这 些 数 字 并 没 有更 进 一 步 的 材料 供后 人 研 究 并 且 这 部 书 木 身 的 成 书 年代 不
, ・ ,

详 此外 近 代 本 教 大 师 夏 尔杂 扎西 坚 赞终 生 著 书 立 说 的 同时 收 集 了 大 量 的 木 教 文
格 桑 丹 贝 坚赞 1 ∋统 计 辛绕 遗 训 显 宗 部 分 五 十 部 般 若 六 十二

, ・
’∗ ,

献 据 他 的高 足 扎 敦

, , ,

部 密 宗 十 一 部和 心 宗 四 部 共 一百 二 十 七 部 遗 训 释 疏 部分 还 有 多 种 但 无 统 计数
并 非 当 时 所 有 《本 教 大
, ,

字 当然 这 里 所 提 供 的 仅 仅 是 扎 西 坚 赞 大 师 私 人所 藏 的 书 日
, 。

藏经 》 的 全 部
,

叙述 至 此 需 要加 以 说明的 是 《本 教 大 藏 经 》 绝 大 部分 是 伏藏 但严
, , ,

格地 讲 我 们 不 能 仅 仅 将 其看 成 是 个伏 藏集 成 在本 教 史 上 许 多 文 献 及 其 传承 系 统并
未 埋人 伏 藏 《本 教 志 》 和 《熹 言库 》 等 许多 本 教 文 献 都 记 载 了 未 进 人 伏 藏 而 一 直 传 播
, , ,

至 今 的文 献 和 传 承 而 且 这 些 文 献 都收 入 了 大 藏 经 另外 据 卡尔梅先生叙述 在
∋( ∗ ∗ Φ
, ・

年 美 国学 者 洛 克 先 生 在西 藏 最 偏远 的 东 南 部 措索 地 区 的 一 个 寺院 中 见 到 了 一
∋( & 年
∗ Ξ 应 为 罗 列 赫 % 在 西 藏 东 北 部 沙如 贡 寺
, ・

套木 教 教 义 苏 联 藏学 家 洛雷 契
, , ,

院见 到 的 本 教 文 献 其 中 甘珠 尔 一 百 四 十 卷 丹珠 尔 一 百六 十卷 上述 记载 是 可信的
, ,

实际 上 这 里 说 的 西 藏 东 南 部 和 东 北 部 就 是 多 康地 区 也就 是 《本 教大 藏 经 》 仅 有 的 两

套 版 本 即曲钦 版 和 绰杰 版 雕 刻 印 刷 和 流 传地 带

, ,

本 世 纪 中叶 的 藏 人 外 流 导 致 了 大 量 藏文 文 献 被 带 到 国 外 本教 文 献 也 不 例 外 旅
・ ,

居 西 欧 的藏 族本 教 研 究 专 家 卡 尔 梅 桑 旦 坚 赞 曾 编 纂 了 一 部 《本 教 文 献 解题 口 录 》 于
∋( Ι Ι 年 在 日木 出 版 作者 参 阅 了 尼 玛 丹 增 的 口 录 和 他 的 另 一 部 著 作 《本 教年 表殊 宝 项
,

饰 》 还 有 扎西 坚 赞 的 《熹 汀库 》 等本 教 文献
,

但他 没 有 提 到 贡 珠 扎 巴 的 口 录 卡尔梅
6
5%
、 、 、 、

觉 2Β
、 、

先 生 的 这 部 口录 将 他 看 到 的 文 献 分 为 显 宗 仪轨 大圆 满 护法 道次 开

、 ・ ,

光 新本 和 夏 尔杂 扎 西 坚 赞 文 集 等 十八 个 部 分 其 中 书 口文 字 用 拉 丁 转 写 重 要书
, ,

口还 有 英 文 题 解 这 部 日录 的 出 版 给 因 际 藏 学界 提 供 了 一 个 很 好 的 工 具 书 也将 许多 象

扎 西 坚 赞 文 集 日录 等 鲜 为 人 知 的 材 料公 布 给 了 藏学 界 虽 然 从 贡 珠 扎 巴 算 起 到现 在 也不
1
但 由 = 天灾 人 祸
,

曾 刻 印过 两版 本 教大 藏 经 》 都 找 不 到 一 套 完 整

,

过二 百多 年 经 的
,

好 在 甘孜 新 龙 存 有 一 套 《本 教 大藏 经 》 手 抄本
, ,

的 在 历 次动 乱 中幸 免 于 难 近 年 在四
, ,

川 民族 研 究 所 有 关 同 志 的 努 力 卜已 经 胶 印 复 制 并 依 此 编有 《苯波大 藏 经 口录 》 其 中 显

,

本 教 文 献 及 其 集成

宗从 Υ 至 2 3
般 若 从 Υ 至 孙 六 十 七 部 密 宗 从 Υ 至 Ψ 二 十部 心 宗 从 Υ 至
, , ,

六 十三 部
,

宝部 共 一 百 五 十 七 部 笔 者 将 这 套 大 藏 经 中 的 有 关 典 籍 与 原 来 的 曲钦 版 和 绰 杰 版 作 过
, , , ,

比较 发 现差 别 较 大 显 然 不 是 一个 流 传 系 统 的 这 更 能 说 明这 套 抄 本 的 价 值 目前
, ,

在许 多本 教 寺 院 各 有 关 院 校 和 研 究 单位 都 可 看 到 这 套 大 藏 经 它 的 问 世 为 藏族 古 代 文
献 的保 存 和 我 国 的 藏 学研 究 都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除 了 上述 以 《本 教 大 藏经 》 的 内容 为 主

, 、 ,

的宗 教 文 献 以 外 大 量 的 宗 教史 著 寺 志 谱碟 人 物 传 记 也 同样 是 本 教 文 献 的主 要 组 成
, 。

部分 并 且 其 数 量 也 是相 当 可 观 的

四 小 结
, , ,

迄 今 为止 藏 族学 者 对 白身 文 化 的 修 习 和 研 究 国 内其 它 民 族 以 及 海 外 学 人 对藏
,

族 文 化 的 注 意 和 研究 都卓 有 成 效 地证 明 了 藏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所 具有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但是
,

对 于 作 为 藏族 传 统 文 化两 大 系 统 之 一 的 本 教 文 化却 始终 存 在 一个 再 认 识 的 问 题 以致 目
,

前 藏学 界对 本 教 文 化 的 看 法 还 停 留 在 藏族 佛 教 徒 著 作 中 对 本 教 文 化 的 认识 上 尤 其对 几
ς
。 ,

种基 本 的定 论 一 直 没 有 突 破 性 的 研 究 即 木 教 的 基 本 内 容 仅 限 于 对 天 地 山川 和 祖
Ζ
, , ,

先 神抵 的原 始 崇 拜 没 有 发 展到 人 为宗 教 的 程度 从 佛 教 引进后 逐 渐完 全 替代 了

, , ,

本教 成 为 藏 民 族 的 唯 一宗 教 进 而 认 为 藏 族全 民 信 佛 认 为 所 谓本 教 的 文献 全 是
,

从 佛 教文 献 纂改 无 白已 的 传 统文 献 从 这 三个 观点 派 生 出 的 直 接结 论就 是 唯 有 佛 教文
,

化才 是藏 族 灿 烂 的 古 代 文 明 的 开 端 和 全 部 内 容 以 上 观 点 都 不 无 合理 的 成 分 同时 也 都
有可 商榷 之 处 这 种 观 点 的 基 本 格 调 是 片 面 和 欠 客观 的 笔 者 认 为 这 种 思 想 的 成 因主要
, , ,

有三 首先 是 藏 族 历 史 上 的 崇 佛 抑 本 思 想 众所周知 佛 教 正 式 引 进 于 松赞 干 布 时期
,

兴 于 赤 松 德 赞 及 热 巴 巾 时期 从 其 后 宏开 始则 逐 渐 占 有 了 绝对 优势 藏 族统 治 阶级 的 极
力崇 佛和 藏 民 族 主 要 宗教 的 位 置 变 换 以 及 佛 教 所 具 有 的深 奥的 义 理 和 系 统 的 教 轨 对 藏 民
族 传 统 心 理所 形 成 的压 力 导 致 了 以 本 教 思 想 为基 础 的 藏族 传 统 文化 心 态 的 裂 变 在经 历
, , ,

一 番 文 化 选 择 上 的 适 应 和 整 合 以后 使他 们 逐 渐 成 为 佛 陀 的 信 民 当然 这 里 不乏并非
情愿 的 屈 服 成 分 对 一 种 新 文 化 的 选 择 乃 至 推 崇备 至 必 然 在 一 定 成度 上 引 起 对原 有文 化
,

的压 抑 甚 至 某 种 否 定 本 教文 化 在 佛本 斗 争 中 的 败 北 之 实 质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一 种 文 化 选
,

择 中优 胜 劣 汰 的表 现 在 这 种 痛 苦 的 选 择 中 本教 文 化 作 为被 淘 汰 者被 驱 逐 到远 离 佛教文
, ,

化 发展 中心 的 山 乡 僻壤 至此 藏 民族 崇 佛 抑本 的 心 理定 式 已 基 本 形 成 在 以 后 的 历史
, , ,

进程 中 尤 其 在 藏 区 政 教 合一 制度形 成 后 不 仅 这种 思 想更 加牢 固 和 完 善 而 且 在 政权
, ,

和 教权 的 双重 压 迫 下 本教 文 化完 全 处 于发 展 低 谷 仅 限 于 在 边缘 地 区 的 活 动 由于 藏
, ,

族 统治 阶级 的 长期 提倡 兴 佛 加 之 历 史 形 成 的 崇 佛抑本 的 心 理 定 式 当 这 些 反 映到 文 献
, 。

中时 就成 为 佛 教 徒著 述 中渗透 于 字里 行 间 的 一 种 文 化 观 念 由 于 佛 教在 藏 区 的突 出 地
, ,

位 和 广 而 深的影 响 佛 教 徒著 述 就 成 为 研 究 藏 族 古 代历 史文 化 的 主 要 材料 而 本 教文 献
, “ ”

则 多 只 在 本 教 徒 及 本 教 寺 院等 狭 小 范 围 内 流 传 甚 至 曾 降低 到 难 登 大 雅 之 堂 的 地 步
,

因而 这 种 文 化 观 念不 仅 在 佛 教 徒 中代 代 相 袭 而 且 影 响 到 了 其 它 民族 学 者对 藏族历 史 文
虽 然 其 它 民 族 学 者 在 主 观 上 对 佛 本 二 教 没 有 了∋ 么成 见

,

化的不全 面 的 看 法 但 他 们看 到
(& ∋((
) ∗
・ ・

中国 藏 学 年第 期
, , ,

的 是 清一色 的 佛 教 徒著 述 尤其 这 些 著 述 还 翻 译 成 其 它 民族 文 字 拥 有 更多 的 读 者 所
, ,

以 这 些学 者 在 看 不 到 本 教 文 献 缺 少 比 较材 料 的 情 况下 免不 了 白觉 或 不 白觉 地 受 到 佛
, 。

教徒 祟 佛抑 本 思 想 的 影 响 因 而 也 对 木 教 文 化 持有 许 多欠 客 观 的 观 点 其 次是 一 些 研 究
, , ,

人员 的 成见 所 致 现 在 包 括 藏 族 白已 在 内 的一 部 分 学 者 在 藏 学 研 究 中 总是 习 惯 于 将
,

藏族 文 化 看 成 是一 个 引进 许多 其它 民族 文 化 的 组 合体 在 他 们看 来 藏 民 族 几乎 每一个
,

历史 文 化 现 象 的最 初 根 源 或模 式 都必 然 来 自邻 近 其它 民族 的 文 化 而 藏族 文 化 仅 仅是 个
,

融 合 各 种其 它 民族 文 化为 已 有 的 接收 站 这 种成 见和 思 维 模 式既 否 定 藏族 文 化 的 发 生 和
,

发展 的 历 史 过 程及 其所 具 有 的 文 化 价 值 同时也 自觉 或 不 白觉地 否 认 了 两 个 不 同 的文 化
, ,

圈内 在相 同 的 文 化 环 境及 条 件下 可 能 产生 相 同 的文 化 现 象 这 一 基 本规 律 实际上 在
, , ,

不 同的 民 族 和 不 同 的 文 化 圈 里 因 有相 同 的 文 化 环 境 和 条 件 而 产 生 相 同 的 文 化现 象
, ,

这 是 很 自然 的 如 果 仅 用 这 种 现 象 来 解 释 各 民 族 间 的 文 化 联 系 和 传 播 甚 至 于 指 出所 有
,

外 民 族 与 白 已 民 族 具 有 相 同特 质 的 文 化 都 是 白 已 文 化 对外 传播 的 结 果 那 就 太 简单 了
,

这 种 思 维 定 式 的实质 是一 种 狄 隘 的 白我 中 心 论 膨胀 的 结 果 是 不足 取 的 他 们 只看 到藏
,

民 族 引 进 和 接受 了许 多 外 民 族 文 化 却忽 视 了 他 以 本 教 为 主 线 发 展 起 来 的 白身文 化 系 统
的文 化 价 值 和 佛 教 文 化 在 藏 区 与 本 上 文 化 融 合 后 的 民 族 特 征 和 区 域 特 征 就 本 教文 化 而
, ,

言 许多 人 就 只 看见 本 教文 化 中所 吸 收 和 引 进 的 佛 教 文 化成 分 进 而 将 本教 文 化只 看 作
,

是 佛 教 的一 个 支 派 或 完 全 佛 教化 了 的本 教 而 完 全 忽视 了本 教 文 化 白身 作 为 藏 乡 本 上 文

以 及 这 种 文 化 在 整 个 藏 族 古 代文 化 中 的 % 泛 影 响 和 深 层 积 淀
,

化 系统 的 存 在 及 其 价 值
。 ,

再 者 就是 资料 的 缺乏 及 难 得 流 通 本 来 作 为宗 教 信 仰者 藏 族 佛本 二 教 之 古 今学 者 大 多
, ,

彼 此 抱 有宗 教 成 见 除 此 而 外 当今 许多 中 青 年 学 者 尤 其 是 外 民 族 学 者 对 佛 本二 教 都 是
, , ,

抱 着 客观 态 度 进 行 研 究 的 其 中 许多 学 者 不 乏 真 知 灼 见 但是 由 于 历 史 的原 因 本教
, ,

许多 文 献 还 未 能公 诸 于 世 大 量 的 珍 贵 资料 的 拥 有范 围 仅 限 于 木教 徒 的 小 圈 子 里 使有
,

志 于 本教 研 究 的学 人 根 本看 不 到 本 教 资 料 影 响 了 他 们 的 研究 结论 的 客观 程 度 鉴 于上
, , 。

述原 因 我 认 为对 于 本 教 文 化 我 们 的 学 术 界 的 确存 在 一 个 再 认 识 的 过 程

本 教 文 化 不 是 象 本 教 徒 白己 赞颂 的 那 样 ∋ 富 和 无 所 不 包
,

实际上 但 也 并 非 象 佛教
,

徒所 贬 斥 的 那样 简陋 和 粗 糙 它 在 象 雄 的 起 源 和 吐 蕃 等 地 的 传播 不 仅年 代 旱 而 且 内容

, ,

比我 们想 象 的 要 丰 富 得 多 这 不 仅 反 映 在 本 教 徒著 述 中 而 且 也 反 映 在 非木 教 文 献 中
《吐 蕃 王 统 记 》 等 记 载 了 远 古 木 教 徒看 星 相 敦 煌 古 藏 文 记载 了 古 象雄 独 具 一 格 的针 炙
,

理 论等 许 多 被 认 为 是 本 教 仪轨 和 义 理 的 一 些 简 单文 化 特质 实 际 上 包 含 着藏 族古 代 科
9
属 = 本 教 文 化 的 许 多 科 学文 化 知 识 也 不 断 被补充
,

学文化 的 萌 芽 随 着 本 教 白身 的发 展
,

并丰 富起 来 以 致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传 统 在顽 强 地 作用 于 藏 族 古 代 社 会 虽 然 从 一 些 佛 教史
, , , ,

家著述 中看 来 似 乎从 沸教 引 进 的 第一 天 起 本 教就 已 奄奄 一 息 从 佛 教后 宏 开 始 本
《本 教 志 》 载 9

指 热 巴 巾赞 普% 时在
,

教就基 本 上 从 藏 族 历 史 上 消失 了 其实不 然 那

象雄 正 是 帕 瓦 杰 瑟 塞 琼 的 本教 大 兴 之 时 说 明 在 吐 蕃 工 朝 的 中 心 地 带 倡佛 达 到 极 盛 的
, , ,

时期 处 于 边 缘 地 带 的 象雄 仍 在 大 力 兴 本 而 佛 教 势 力 仅 限 于藏 区 中部 这 正 是 吐蕃 王
, ,

朝时 期 佛 教全 面的 兴 盛 是 从 后 宏 期 开 始 的 这 种 传 播 是 呈 幅 射状 向 外 发 展 的 但事实
,

上也 并 不 彻 底 至 今 藏 区 大片 本 教 区 的 存 在就 是 这 种 大 面 积 沸 教 发 展 不 彻 底 的 死 角 由
((
・ ・

本教文献 及 其 集成
,

于 这 些 死 角 都 是 远 离 政治 文 化 中心 地 带 的 边 缘 地 区 因 而 相 对 地 使其 有 了 各 方 面 发 展 的
, ,

环境 和 条 件 由于 历 史 的 变化 后 期 的 卫 藏 中 心 地 带 本 教 寺 院也得 以 建 立 和 发 展 虽然
, ,

有所 限 制 本 教文 献 方面 就 是 这 样 除 最 初桑 耶 的北 藏 和 拉 萨 的 卫藏 以外 大 多 数文 献
都 出 白边 缘地 带 的 木 教 徒 聚 居 区 对 于 藏族 历 史 上 包 括 本 教 文 献 在 内 的 大 量 伏 藏 文 献 的
, ,

出现 仅 仅象 佛本 两方 教 徒 相互 指 责 的 那 样 即 以 出 于 宗 教上 的 需 要 杜 撰 和 纂改 来 解释
, ,

伏 藏 的属 性 是 完 全 不 够 的 笔 者 认为这 些 伏 藏 文 献 的 成 因 除各 教 所 经 历 的法 难 以 外
, ,

应该 更多 地 从 整 个 文 化 发展 史 的 角度 进 行 透 视 和 研 究 综 观各 民族 文 化 发 展史 许 多文
,

化 发 展 之 高峰 都是 经过 长 期历 史发 展 之后 的 一 种 文 化 突 变的 结 果 而 这 种 文 化 突 变的 直
,

接 成 因 往 往是 文 化 接 触 木 教 文献 的 大 量 出 现 就是 本 教 文化 和 佛 教 文 化 这 两 个 异 源 文
, ,

化接 触 的 直接 结 果 文 化接 触 就 是 文化 突 变 的 重 要 条 件 从 吐 蕃英 主 松 赞 干布 开始 一
,

些赞 普 均 曾 采 取 开 明 政 策 先后 引进 了 以 印度 佛 教文 化 为 主 的 邻近 许多 民族 不 同 特 质 的
, , ,

文化 使 吐 蕃 成 为 各 种 异 源 文 化 接触 的 场 所 这 种 文 化 接 触 就 导致 了 文 化 突 变 产生了
, , , ,

伟大 的吐 蕃 文 化 进取 向上 其 中佛 教 和 本教 接 触 的 后果 是 相 互 融 合 形 成 你 中有 我
,

我中有 你 的 局 面 本 教文 献 的 形 成 就是个 很 典型 的 例 子 毋庸置疑 除一 些 有 明显 纂改


,

之 嫌 的文 献 以 外 本 教 文 化 的 传统 是 本 教 文 献 中的主 线 但 是 它所 受 的 佛 教 影 响也 是 显
, ,

而 易见 的 就本 教 文 献 而 言 既 有 内 在 思 想 方 面 与佛 教 的融 合 更 有外 在 形 式 上 对 佛 家

的 模仿 《本 教大 藏 经 》 的 结 集 和 编 排 体 例 就 是 仿 效佛 教 徒 的 姚 名达 先 生 有 言 9 道 之
, , ’ ,

有教 因 佛而 兴 道之有经 因 佛而 成 这 一 点 与汉 土道 家 模 仿 佛 教 徒 很 相 似 但是
,

仅仅 从 对 佛 家 的 模仿 来 解释 本 教 文 献 的 形 成 是 不 够 的 它有 复杂 的 历 史 成 因 在 漫 长的
, ,

文 化 发展 过 程 中 佛 教 庞杂 的 义 理 和 谨 严 的 思 辩 哲 学 及 其辩 论 方 式 在 越 来越 完 善 的 经
,

院教 育 制度 中 的 稳步 发展 和 与 藏 民 族原 有 文 化 的 逐 渐 适应 和 整 合 使 佛 教文 化 在 藏 区 更
, “ ’ ,

加 普及 和 深人 人 心 因 为 在 接 受 佛 教 的 同 时 也 接 受 了 印度 文 化 十 明 学 的 基 本 结 构 因

而 藏 民 族 在 信 仰 佛 教 和 崇 尚印 度 文 化 的基 础 上 也 崇 尚 精 通 十 明 或大 小 五 明% 学 贯印
、 、 、 、 ,

藏 具有 授 辩 著 三 方 面 非 凡 才能 的 高 僧 学者 在 这 种 时 尚 的 作 用下 本 教 徒 出于
、 ,

信仰 的 推 动 和 为 本 教 自身 的 生 存 发展 一 方 面极 力 仿 照 佛 教 徒 分类 和 编 排 白 已 的 文
, , , ・

献 一 方 面 极力 学 习 佛典 有 的 甚 至 不 惜 到 佛 家寺 院 中 去 学 习 象 本 教大 师 年 麦 西绕
、 ・ ,

坚赞 堪钦 尼 玛 丹 增 等 都 曾在 佛 寺 学 习 他 们学 成 返 回 后就 将许 多 佛 教 内容 和 本 教 揉
, , , ,

合 在一 起 传道 授 业 著书 立 说 充 实 自已 的 文 化 系 统 出现 了 大 量 的 文 献 象 晚 期本
,

教之 中观 般若 等 系 统 就 是 这样 建 立起 来 的
,

在 佛 教 徒著 述 中对 本 教 活 动 还 有如 下 反 映 即 只 有 吐 蕃 工 朝时 期 才 有本 教 势 力 在 活
, ,

动 并 与 佛 教抗 衡 一 到 佛 教 后 宏 期 本 教 似 乎从 藏 族历 史 舞 台上 消 失 了 只 是 时而 为 了
布 顿等 % 时 才有 几个 本 教 徒来 扮 演失败 者 的

衬托 某个 贤哲 之 法 术 或辩 才 如米 拉 日巴
, ,

角色 其实 本 教 文 化 远 没 有 退 出 历史 舞 台 它 作 为 潜 在 形 式 普遍 存 在 于 藏族 社 会 的 每
, , ,

一个 角 落 作为 公 开 形 式 它 的 传统 也一 直 在 藏 区 边 缘 地 带活 动 在某 些 地 方 还 得到 了
,

一 定 程 度 的发 展 另外 虽 然 佛 教 徒 极 力 掩 盖 本 教 和 本 教 徒 在 藏 族 历 史上 所 起 的 作 用
但佛 教 徒撰 写 的 传记 中却 未 提 及 %
, ,

如 曾有 两 世班 禅 出 身 于 本 教 家 庭 但 历史 毕竟 是 曾
, 。 , ,

经发 生 了 的 事 实 那是 无 法 掩 盖 的 因而 本 教 文 化对 藏 民 族 的 发 展 和 形 成 藏 民族 心
∋) )


中 国藏 学 ∋(( ) 年第 ∗ 期
, , ,

理 素 质及 文 化 心 态 的影 响 来讲 其作用 仍 不亚 于 佛 教 所以 要 研 究 藏族 文 化 不 能不

, ,

研究 本教 文 化 而 研 究 本教 文 化 这 些 本 教文 献 则是 最 基 本 的 材 料 随着 我 国 藏学 研 究
, ,

事业 的 进 一 步发 展 和 本 教 文 献 的 进 一 步 发 掘 和 利 用 藏 族文 化 尤 其 是 古 代文 化 的 研 究
,

必 将 以 一个 新 的 面 目 出现在 我 们 的 面 前 某 些 似乎公 认 的 定 论 将 因 新 材料 的 发 现 而 被怀
、 , ,

疑 修 正 或否 定 许 多 迷 惘 的难 题 将 因新 材料 的 发 现 而 得 出更 加 合 理 的 解释 藏族 史 和
藏族 文 化史 也将 随着 本 教 文 化研 究 的深 人 而 被 描 述 得 更 加接 近 事 实 本 教 文 献 是 一个 尚
, 。

未被人 们所 充分 注 意 和 重 视 的 宝 藏 它 必 将 造 益 于 我 们 的 藏 学 研 究事业

9

川茨 程 坚赞 . 0
/ 3 17 0 ,
−∃ /
唱∀ # 1 ∃ . 血# 4 %著 藏文 手抄本
, ,

ϑ∗ 1贝茨 著 西藏 自治 区 民政 厅 铅 印本 藏 文 上 册第 ∗∋ Π 一 ∗∋ (
, , ,


∋Π 】
, ・ ・ ・

关 于 此人 琼布 洛哲 坚 赞 堪钦 尼 玛 丹增 和 夏 尔杂 扎 西 坚 赞 都提 及过 此人 是 否 确 曾 统治
象 雄 和 吐 蕃 需 要进 一步 研 究 但有 过 此人并 曾灭 本 或 参与 灭 本 则 是 可 能 的
, ,

> 因王 位 的 先后和 王 名在佛本 文献 中 的 记载 有 出人 故 未 引 述


Δ
1
,

Ε > 夏 尔杂
∋ 《嘉 言 库》 民族 出版 社 第 ∋(
・ ,

扎西 坚赞 著 页
> 芭
Ω 藏文 手抄本第 ∋ ∋Δ 页
・ ,
《本 教 源流 宏扬 明灯》

【 扎西 坚 赞 著
,

丹 杰 桑 布著 夏尔 杂 《嘉言 库 》

第 ∗ Π( 页
Ι 】《嘉言 库 》 认为 不 止这 一 本 书

&】
∋ 同上 第 ∗ Ε 页
,

∋( > 芭 《本教 源 流宏 扬 明 灯》 第 ∋∗
Ε 一 ∋∗ & 贝 茨著 《雍仲 本 教源 流 嘉 言 良缘 项 饰 》 下

丹 杰桑 布著
册第 ∋ΕΕ
一 ∋ Ω∋ 页 茨 程 坚 赞著 《本 教志 》 第 Ω
Ε 页
) 】《本 教 源 流 宏 扬 明灯 》 第 ∋∗
∋ & 页 《雍 仲本 教 源流 嘉 言 良缘 项饰 》 下 册第 ∋ ∋Ω

一 ∋ ∗( 一 ∋ΩΠ 页
《嘉 言库 》 第 ∗ Ι
& 一∗ &∗ 页

川 《本 教源 流宏 扬 明幻Σ 第 ∋(Π 页
;, ∗ > 扎 西 坚 赞 传 殊 珠 宝 蓄欲解 贤 者 项 饰 》 73 4 ∃ 7 0 ∀8 4 /0#, ,5 < # ! 6 6 7,# / Ε ,2 ∀ # ,
0 ‘

夏 尔杂
∃ ./
0 #4 2 ∀ −,
4 #∃ .0 # , 4 2 6 ∃ ./0 # , 4 6 , ! 3 + − : 0 , 8 4 2 ! 6 .0 # , + 5 6 5 ∃ 7 0#/ : #+ − ∃ 2 3 1 , 2 ∀# 4
% 藏 文木
,

刻 版第 ∗ Ω( 一∗ Ι) 页

ϑ特 约 责 任 编 辑 黄颓∋

∋(Ε&
,

作 者才 让 太 藏族 年生 文 学硕 士 现 在 中国 藏 学 研 究 中 心 工 作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