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HIST 2105 台灣史

(2019-20,上學期)

授課老師: Dr. Tze-Yan, Jessie Woo (胡芷妡博士)

地點:LSK 208

時間:星期二 4:30- 6:15pm

授課語言:廣東話

I.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理解史前至近代台灣的歷史發展,除了討論荷蘭及日本在台灣

的殖民政策外,亦會討論國民黨遷台後政治及社會之轉變。

III. 課程評核:

評分:

分數 繳交日期及方法:

1. 隨堂不定期小測 20%

2. 期末回家式功課 40% 於 12 月 3 日下午五時前上傳至

veriguide,並將功課及回條傳上至

1
Elearning Blackboard (無需打印)

#課題於第一講時派發

3. 期末反思 10% 11 月 19 日隨堂

3. 導修 30% 另見導修

#所有功課請用電腦打印

所有功課請於繳交前自行放上維誠(veriguide),並將回條上載至 Blackboard。

手寫者不在此限。有關維誠(veriguide)資料,請參閱

https://academic.veriguide.org/academic/login_CUHK.jspx

IV. 課程大綱:

3-Sep
1. 史前台灣及原住民社會

10-Sep
2. 西班牙及荷蘭人來台

17-Sep
3. 鄭成功家族及台灣

24-Sep
4. 假期

1-Oct
清初對台政策

2
8-Oct
5. 唐山過台灣─械鬥與強盜

15-Oct
6. 日本殖民下的台灣 1.經濟發展及建設

22-Oct
7. 日本殖民下的台灣 2.霧社事件及理蕃政策

29-Oct
8. 國民黨來台及二二八事件

5-Nov
9. 經濟起飛及亞洲四小龍

12-Nov
10. 美麗島事件及民進黨的興起

19-Nov
11. 本省人、外省人及兩岸關係的考驗

(隨堂反思)

26-Nov
12. 台灣流行文化與「新台灣人」的出現

V. 指定書目:

1. 史前台灣及原住民社會

a. 劉益昌,〈台灣北部沿海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之探討〉,中央研究院台灣史

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 ,1994。(http://www.ianthro.tw/p/92

登入 4 , Oct, 2013)

2. 西班牙及荷蘭人來台

a. 曹永和,〈荷蘭與西班牙佔據時期的臺灣〉,《臺灣早期歷史硏究》,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頁 25-44。
3
3. 鄭成功家族及台灣

a. 曹永和,〈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植〉,《臺灣早期歷史硏究》,臺北:聯經出版

事業公司,1979,頁 255-293。

4. 清初對台政策

a. 陳鴻圖,〈消極的官府─清初的統治〉,《臺灣史》,臺北:三民,2011,頁

35-67。

5. 唐山過台灣-械鬥與強盜

a. 林偉盛,〈近代臺灣分類械鬥發生的原因〉,《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玉

山社,1996,頁 263-288。

b. 李祖基,〈大陸移民渡台的原因與類型〉,《台灣研究集刊》,(2004),頁 49-58。

6. 日本殖民下的台灣 1.經濟發展及建設

a. 黃秀政等著,〈殖民經濟的發展〉,《臺灣史》,臺北:五南,2002,頁 215-230。

b. 陳玉茹,〈國策會社的邊區開發機制: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

管理系統〉,《臺灣史研究》,9:1 (2002),頁 1-54。

7. 日本殖民下的台灣 2.霧社事件及理蕃政策

4
a. 詹素娟,〈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熟番」政策─以宜蘭平埔族為例〉,《臺

灣史研究》,11:1 (2004),頁 43-78。

b. 陳鴻圖,〈殖民體制及政策〉,《臺灣史》,臺北:三民,2011,頁 71-101。

8. 國民黨來台及二二八事件

a. 歐素瑛,〈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以李媽兜案為例〉,《臺灣史研究》,15:2

(2008),頁 135-172。

9. 經濟起飛及亞洲四小龍

a. 陳鴻圖,〈亞洲四小龍〉,《臺灣史》,臺北:三民,2011,頁 163-175。

b. 黃秀政等著,〈經濟發展〉,《臺灣史》,臺北:五南,2002,頁 317-331。

10. 美麗島事件及民進黨的興起

a. 陳佳宏,〈「美麗島大逮捕」前後國內輿論情勢之發展─以主流平面媒體為主

的分析〉,《臺灣史研究》,14:1 (2007),頁 191-230。

11. 本省人、外省人及兩岸關係的考驗

a. 江燦騰及陳正茂,〈第十章:破冰後兩岸的政經交流趨勢及其待解問題〉,《新

臺灣史》,臺北:東大,2008,頁 365-388。

b. 黃秀政等著,〈外交與兩岸關係〉,《臺灣史》,臺北:五南,2002,頁 301-314。

5
12. 台灣流行文化及「新台灣人」的出現

a. Marsh, Robert,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ity in Taiwan: Some Trends in the

1990s’ in Stéphane Corcuff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 (Armonk, N.Y.: M.E. Sharpe, 2002), pp. 144-162.

VI. 參考書目:

A. 主要參考書目

1. 陳鴻圖,《臺灣史》,臺北:三民,2011。

2. 黃秀政等著,《臺灣史》,臺北:五南,2002。

3. 曹永和等編著,《臺灣歷史人物與事件》,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

4. 洪麗完等編著,《臺灣史》,臺北:五南,2009。

5. 戴寶村,《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2006。

6. 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硏究》,臺北:稻鄉,1991。

7. 李毓中等著,《什麼人物, 為何重要:臺灣史上重要人物》,臺北:國立歷

史博物館,2011。

8. 江燦騰及陳正茂,《新臺灣史》,臺北:東大,2008。

9. Corcuff, Stéphane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 (Armonk, N.Y. : M.E. Sharpe, 2002)
10. Davison, Gary Marvin. A Short History of Taiwan: the Case for Independence
(Westport, Conn.: Praeger, 2003)
11. Manthorpe, Jonathan. Forbidden Nation: a History of Taiwa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6
B. 建議參考書目

1. 黃紹恆,《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施政權限、經濟學與史料》,臺北:

遠流,2010。

2.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臺北:遠流,2010。

3. 江樹生譯註,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
,臺北: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0。

4. 吳文星、許雪姬及黃富三編,《戒嚴時期臺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5. 王鍵,《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 (1895-1945) 》,臺北:海峽,2009

年。

6. 張炎憲等採訪整理,
《嘉義北回二二八》
,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1。

7. 王學新譯,《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硏究 》,南投市:國史館

臺灣文獻館,2003-2004。

8. 吳密察,《臺灣史料集成提要》,臺北:遠流,2004。

9.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硏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

10. 林玉茹編,《臺灣史研究文獻類目》,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05-2011。

11. 周婉窈,《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臺北:聯經,2012。

7
12. 李理,《教育改造與改造教育 : 教育部審定高中台灣史課程綱要及教科書研

究》,臺北:海峽,2010。

13. 孫隆基,〈近四十年來臺灣電影裡族群形象的「浮」與「沉」:兼論「日治」、

「國統」、「解嚴後」諸時代在銀幕上的再現〉,《臺灣史三百年面面觀》,

嘉義: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2008。

14. 徐正光、蕭新煌編,《臺灣的社會與國家》,臺北:東大,1995。

15. 陳正茂編著,《臺灣經濟發展史》,臺北:新文京開發,2003。

16. 陳在正,《清代台灣史研究》,廈門:廈門大學,1986。

17. 戴寶村,《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2006。

18.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1998。

19. 鄧相揚,《霧社事件》,臺北:玉山社,1998。

20. 簡炯仁,《臺灣民眾黨》,臺北:稻鄉,2001。

21. 洪麗完,《國家與原住民 : 亞太地區族群歷史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

灣史研究所,2009。

22. 楊彦杰,《荷據時代台灣史》,臺北:聯經,2000。

23. 李若文,〈日治臺灣的自治行政(1920-1934)─以小梅庄為例〉,《淡江人文社

會學刊》,13 期,2002 年 12 月。

24. 黃昭堂,《臺灣民主國之研究》,臺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8
25. 張世賢,
《晚清治臺政策,一八七四─一八九五(同治十三年至光緒二十一年)》,

臺北:海峽,2009。

26. 高明士編,《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硏究,1945-2000》,臺北 : 行政院,200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