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说文解字》中训诂方式初探

栗佳颖 1830010306

摘要:训诂,意为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训”,在《说文解字》中这么解释:“训,
说教也。
”段注又对说教有所解释,指:
“说教者,说释而教之。” 主编《训诂学初稿》的周

大璞就认为,我国古代的字典学、辞书学的很多内容都包含在训诂学中,字典辞书都是训诂

学专著。而《说文解字》就是“每解一字都说形、说音、说义”的训诂学专著,且“从现代
1
辞书角度,它也是我国辞书学的代表作。

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以及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为古往今来的学者提供了学习与研究的便利,同时也为后世的语言学做出了巨

大贡献,譬如对汉字字典的编排方法的影响,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等等。

一、说文解字的声训
声训又称音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语言具有三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声训顾名

思义,就是通过语音来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推求词义的来源,以

说明其命名的原由。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集形、义、声一体的字典,虽以形训为主,

但声训也占很大比重。对于声训的目的,学界的观点现还不一,有人认为声训是为了从字音

出发,探寻此字的根源;有人也认为其是欲说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并通过声训来考据词语的

由来。

但无论对于声训的目的有如何的异见,对于声训的分类,大抵都认为分为同音、双声、

叠韵和音转相近四种。

同音,即为以音同的的字用以训诂。譬如在《说文解字·日部》中的晋字,书中给出的

解释是“晋,近也,日出而万物进”
,又如《禾部》中的秒字,“秒,禾芒也。从禾,少声。

臣锴曰:
‘秒之言妙也,微妙也’”。既以禾芒从词义上表达了秒字微小的含义,又用妙字微

小的含义来解释,如此不止解释了被训诂字的意义,还表明了“妙”字与“秒”字的同源关

1
孙彦. 《说文解字》的字典性质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0.
系。

双声常常与叠韵连说,清代李汝珍在《音鉴》中为双声叠韵粗略做了一个定义:“双声

者,两字同归一母,叠韵者,两字同归一韵也。
”举例说明,
《人部》中对偏字的解释为“偏,

颇也”
。偏与颇声母相同,可说是双声。
《口部》中,
“局,侷也。”二字尾韵相同,即是叠韵。

音转相近可与同音对照来看,同音是用音同的字训诂,那么音转相近则是以近声字训诂。

比如《说文解字·辵部》中记载:
“迅,疾也,从辵卂声”。
“迅”,心母真韵;
“疾”
,从母质
2
韵,从心旁纽,真质对转。 此外还有连绵(忼,忼慨也。《说文·心部》),本义为训(未,

味也。
《说文·未部》
)等,由于在全书声训方式中占比不占大多数,故不多做总结。

声训作为一种联系着汉字语音系统的训诂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汉字由少自多的

造字过程中,面对新事物,先人造字时大多不会凭空命名,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语言进行衍

生创作。故,研究声训可以使人对汉字的起源有更深的理解。其次,在汉字漫长的演化过程

中,字体由繁至简,许多汉字形成之初的象形部分经过简化,常常难以看出其描摹的原型,

并且还有大量通假字被运用。声训的存在,有助于为解读古籍点一支蜡烛。但《说文解字》

中的声训也存在它的短处,作为一种原始的训诂整理,书中也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比如泛
3
而不切,有主观随意性,两两相训,部分字缺乏说服力甚至可称牵强附会。 然,这是历史局

限性的必然,不足以泯灭《说文解字》中的声训部分在训诂界的光芒。

二、说文解字的形训
形训意为“以形说义”,通过对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

在造字之初就是用笔画构成的简单图形记号,因此字的形体结构常常和字要指代的意思关系

匪浅。故形训是一种相对更精确的训诂方式。
《说文解字》为六书所下的定义就是本书中形

训的基本方式。

象形,
“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譬如“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气,云

气也,象形。”在演化过程中变化不大的象形字,它们的释语常常令观者感觉简短易懂,但

如果发生过较大的字形变更,则会让人倍感头痛,譬如“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凡

牙之属皆从牙。

指事,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与象形字的主要区别象形多绘画出具

体的物形,而指事字多含有较抽象的东西。比如《说文解字》中的冂字,书中载“邑外谓之

2
楚坤红,罗棚月.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几种声训形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64-165.
3
楚坤红,罗棚月.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几种声训形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64-165.
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界也。”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字在《说文解字》中占比很大,这种造

字法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来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以此示意的造字方法。会意字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为合体字,二是合体的几个字必须要在旧含义的基础上组出一

个新含义。譬如武字,
“武,楚庄王日,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
”“止”表示脚,有
4
前进的含义。“戈”有兵器的含义。整个“武”字的含义就是表示拿着兵器作战。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顾名思义,一个字中既存在表达从声

的一部分,也存在从义的一部分。以许慎给出的例字分析,
“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

从水工声。”此处,从水工声表示的就是字中声旁的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字都能简单地用

形声的分析法来概括,有一些形声字无法用形训来推测本义,这也是形训来解释形声字本义
5
的局限性。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一般来说,假借字互相都是同音字。而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是对同一个意思的不同写法。二者形式不同,但归根

结底都是在汉字演化过程中的混淆或简化。故不赘述。

虽然形训在训诂文字上可以顾及字对所叙述对象的外貌描写,使之解释的精准更上一层

楼。但是,虽然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意义,却并非每一个意义都可以被形体精准地表现,

因此形训也存在其的一定局限性。可以说,《说文解字》的形训在历史上具有其重大作用,

但是在学术要求日益严格的今日,其所有的疏漏也不容忽略。

三、说文解字的义训
义训自然是以解释字义为主的训诂方式,在书中通常是使用当下的语言来解释过去的字

词。它有别于之前的两种训诂方式,义训并不是从字形、字音出发,而是直接诠释意义,义

训通常分为以下几种训诂方式,为同义相训,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共名解释别

名,描写形象,打比方以及设立界说,给词义作定义式的解说。

同义相训是义训中最常见的分类,其中甚至还分成四个小类,即直训、互训、递训与同

训。比如书中直言“元,始也”,
“琢,治玉也”
,“上,高也”等。同义互训一直被大量的使

用解释某个字的含义,使得该词的含义更为明确,通俗易懂。

而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共名解释别名三种方式都可归类为用当下通行的语

4
杨颖姣.浅论训诂条例——以《说文解字》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374-375.
5
叶斌.《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J].古汉语研究,2000(03):23-28.
言来解释少部分人或是过去的人使用的语词。譬如对于舟字,书中说“舟,船也”,
“古人言

舟,汉人言船”
。对于眄字,则是“眄,目偏合也,一曰,斜视也。秦语。
”以及“雁,鸟也”,

“豺,狼属”,
“李,果也”等。这几种分别属于这三种方式,但究其根源都是用通俗的语言

解释生涩的字。

描写形象与打比方则是从事物的外形入手,譬如《说文解字·犬部》中写到,猲,短喙

犬也。《诗》曰:“载猃猲狡。”《尔雅》曰:“短喙犬谓之猲狡。”这是详尽的描写了事物的

外在形象。而并不是什么事物都可以有一个准确恰当的描述,有时也需要通过比方让人联想

来明白字义,比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黄,地之色也”,这类颜色词语本是抽象的,但

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词义。

至于设立界说,给词义作定义式的解说,简而言之就是给字下定义。正像之前解释象形

字时出现的口字,
“口,人所以言食也”,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它类似于现代词典的解释方

法,是极为常用的一种义训方式。

义训虽然因为其直触字词的含义,而更利于读者理解,但是义训必然会深受作者的思想

境界与情感色彩影响。《说文解字》中就存在这种问题,多是出于封建等级和王权思想对汉
6
字释义的影响与谶纬之学和阴阳五行对汉字释义的影响。 但我们应客观看待历史局限性使

《说文解字》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否认,不捧杀,才能以在前人的基础上为训诂学的完善

和精深添砖加瓦。

6
张请. 《说文解字》的义训研究[D].云南大学,20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