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2018 年 3 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Mar.,2018

   
第 50 卷第 2 期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
l.50No.2

百年来越南的中国观演变轨迹及动因探析

杨 健
(云南师范大学 华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本文认为古代越南把中国视为“天 朝 北 国”,对 华 的 尊 崇 与 对 抗 矛 盾 心 理 始 终 纠 结 着 其


中国观的建构。在法属印度支那 时 期,中 国 彻 底 丧 失 “上 国”形 象,越 南 对 华 观 从 “类 我 认 同 ”逐 渐 转 向
“他者批判”。1954~1975 年,“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让越南充斥着 极 端“美 化 型”的 中 国 观,但 也 成 为“妖
魔化”中国观的滥觞。1975~1990 年,因越 南 南 北 统 一 问 题 的 分 歧,越 南 逐 渐 把 中 国 视 为 “马 列 主 义 的
背叛者”和“最直接的敌人”。1992 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越南重新 审 视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
21 世纪以来,越南中国观呈现多元化、复杂 化 和 负 面 化 的 特 点,“疑 惧”心 理 贯 穿 始 终,中 国 霸 权 论 占 据
一定市场。越南中国观的演变轨迹是由中国自身的兴衰荣辱、地缘政治和不对称视角、中越贸易失衡 及
不法商业行为、越南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构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的,西方中国观也在其建构 过
程中推波助澜。
[关键词]  越南;中国观;演变;轨迹;动因
[中图分类号]K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
2018)
02-0035-10

近年来,越南已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重要邻邦之一。在中国周边外交次地区
发展战略中,越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位置。中国与越南,山河 相 连,海 域 相 接,地 理、空 间 和 历 史 关 系
极其复杂,从 20 世纪初以来中越关 系 几 次 上 升 为 与 我 国 最 敏 感 的 周 边 关 系 之 一 。 中 国 要 突 破 第 一 岛
链,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繁荣,越南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越边界划定纷争、南海问题争端、孔子学院赴越南 推 广 受 阻、越 南 激 进 反 华 民 众 上 街 示
威、“去中国化”的民族文化认同构建,甚至爆发打、烧、抢中资企业 等 突 发 事 件。 消 极、负 面 的 中 国 观 对
建设稳定健康的中越关系,发展两国经贸合作造成了一系列棘手问题。面对跌宕起伏的中越关系,仅仅
掌握片面的中国观是不足以解释中越关系的变化为何如此多端 。如果把越南中国观视为其对华政策走
向的风向标,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越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态度的演变轨迹 ,当代越南中国观负面化发
展的动因,越南决定对华政策时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中越关系面临哪 些 困 难 和 挑 战、前 景 如 何 等 一 系
列问题。
一、当代越南中国观建构的历史背景
公元 10 世纪前越南北部地区属中国封建王朝郡县千余年,越人汉人杂居此地。越南建立独立封建
王朝后,中越两国山连山,水连水,跨境民族众多,民间往来密切,政治上始终保持着朝贡关系,文化异常
深刻地交流融合。古代越南对中国的认知是建立在两国特别的历史渊 源 之 上 的,这 是 影 响 到 当 代 越 南
“中国观”建构的重要历史背景。
(一)对华夏民族与中华文化:认同与尊崇
“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自称,然而越南人也将其祖先“鸿 庞 氏 泾 阳 王”视 为 和 华 夏 族
同样神圣血脉的“炎帝神农氏之裔”。《大越史记全书》曰:“我越之先,相传始曰泾阳,炎帝神农氏之裔。”

* [作者简介]杨   健,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越南文化与历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15@ZH001)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百 年 来 越 南 中 国 观 演
变研究”( 005);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委托课题“中国西南与周边国家历史文化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12CGJ
· 36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50 卷  
 

可见越南自古便以和华夏民族有着同样尊贵的龙脉为荣,甚至在越南 历 代 帝 王 庙 中 供 奉 伏 羲、神 农、黄


帝、泾阳王牌位。“越南古史称中国 为 北 朝,自 己 为 南 朝,都 是 从 这 个 传 说 产 生 的”。① 显 然 古 代 越 南 自
豪地将把中国尊为类我形象,对“天朝北国”的敬慕之心跃然纸上。
越南著名历史学家陈文饶指出:对 越 南 影 响 最 强 烈、最 持 久 的 两 种 宗 教 是 道 教 和 儒 教。② 可 见,越
南人由于认同与尊崇中华传统文化,不自觉地“尊奉了中国的学术和宗教,一切都完全效法中国,我们没
有探索出和拿出什么被认为是出 色 的、堪 称 有 自 己 民 族 特 性 的 东 西”③ 。 由 于 特 殊 的 宗 藩 关 系,越 南 古
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与中国完全相同。正因为这种异常深刻的特殊关联,面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不仅
仅越南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会出现模糊,西方学者通常也把越南文化看作是中国模式的复制品。④
(二)对朝贡关系的矛盾认知:求和与对抗
由于对“天朝北国”的认同和尊崇,越南封建王朝产生了高昂的“南 国 意 识”。每 逢 国 力 强 大 时 总 会
有与中国共分南北天下的意向。越南李朝国师李常杰作诗“南国山河 南 帝 居,截 然 定 分 在 天 书;如 何 逆
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⑤ 。将以“南国”对 抗“北 国”的 意 识 淋 漓 尽 致 地 宣 泄 出 来。 可 见,古 代 越 南
随着自身实力的强弱变化,呈现出一种“求和与对抗”交替的矛盾心态。
中国的朝贡体系本是个松散无义务、无权利的“东亚秩序”,但恰恰就在中越之间却发生过两次明显
具有“宗藩关系”性质的事件。一次是元朝时期,蒙古军队武力进攻越 南 陈 朝,另 一 次 就 是 明 成 祖 时 期,
应陈朝皇室要求反对胡季犛篡权谋位出兵越南胡朝,两次均迫使越南封建 政 权 称 臣 纳 贡 并 “群 长 亲 朝;
子弟入质;出军役;输纳税赋”⑥ 。这两 段 经 历 在 越 南 人 的 历 史 记 忆 中 留 下 了 难 以 抹 去 的 疑 惧 心 理。19
世纪中叶,阮朝的嗣德帝组织史官编纂《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嗣德帝在御览该书之后,朱批:“统观前后,
则我越地之沦入中国已几太半,惜乎历代明君良臣亦多有不世出 者,然 终 不 能 收 回 寸 土,大 是 憾 事。 悲
夫!”⑦ 无疑,国运强盛时,越南对中国的 南 北 对 抗 意 识 油 然 而 生;国 运 衰 败 时,亡 国 亡 民 的 疑 惧 心 理,难
免又让越南人对中国留下了“危险的宗主国”印象。
概言之,古代越南对中国的认知基于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认同,古代越南乃为中国“科举”和“朝贡”
体制下的政治文化复制品。与其说传统的“华夷”思想影响了越南,倒不如 说 是 越 南 在 对 中 国 形 象 认 同
下的一个主动选择。越南积极推崇汉唐文风、宋明理学、科举和朝贡体系,这种模仿与学习中国的态度,
根本目的是 在于巩固越南封建王朝的皇权,快速提高自身的文明开化程度。 对于越南人而言,
20 世 纪
以前的中国实质上成为越南文化自我构建中的类我榜样。
二、百年来越南中国观的演变轨迹
百年来,世界、亚洲、中国和越南都处在强烈变动中,中越两 国 有 过 文 化 上 的 交 流 和 抵 触,有 过 战 场
上的支援与交锋,有着意识形态与制度建设的差异和相似,也有着经济上的竞争与互利。越南民众对中
国形象的认知随着风云变幻的中越关系和国际格局不断变迁。出于对自身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构建的
需求,越南对“天朝北国”的紧张与纠结始终贯穿于其中国观整个演变轨迹当中。

① 陈修和 .
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
7.


④ Al
exande
r Woods
ide,
Vie
tnam 
and
 the 
Chi
nes
e  l:
Mode A 
Compa
rat
ive 
Study 
of 
Nguyen 
and 
Chi
ng 
Civ
il 
Gove
rn-
men
t i
n t
he 
Fir
st Ha
lfo
 ft
 he 
Ninet
eent
h Cen
tury[M].
Bos
ton:
Har
var
d Un
ive
rsi
t Pr
y  e
ss,1988.
⑤ 吴士连 大越史记全书[
. ]
M .陈荆和校 东京:
.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影印版, 1983:249.
⑥ 宋濂 .
元史 .
安南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76:
4635.
⑦ 潘清简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
前编(卷三)[M].
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影印版,
1969:
3.
 第2期 杨   健:  百年来越南的中国观演变轨迹及动因探析 · 37 ·
 

(一)法属印度支那时期(
1885~1954 年)
1885 年,中法签订《天津条 约》,正 式 承 认 法 国 成 为 越 南 的 保 护 国,为 中 越 朝 贡 关 系 划 上 句 号。 自
此,中越两国间的文化纽带开始断裂,越南对华观从传统的“类我认同”逐渐向“他者批判”转型。
1885~1945 年期间,法国在越南 推 行 法 -越 双 语 殖 民 教 育,废 除 汉 字,抨 击 儒 学,废 弃 科 考,中 越 传
统文化的血肉纽带由此完全被斩断。而近代中国衰弱的国势引发了越南“质疑型”中国观的泛化。史学
家陈重金谈道:“自古至今我们都承认中国为上国并恪守朝贡之例。每 当 国 内 发 生 变 乱,仍 指 望 中 国 前
来救援。不意自 19 世纪以来,西欧各 国 的 势 力 强 大 起 来,西 方 人 略 地 甚 多,而 中 国 的 国 势 则 甚 为 衰 弱
……中国常遭各国的各种敲诈、勒索和各方面的欺侮,当时的中国无异于已腐朽的大厦即将倾覆。”① 对
越南人而言,中华文明不再是绝对的唯一存在,或者说中国已从一个文化“上 国”的 类 我 形 象,转 变 为 需
要质疑和批判的“他者”,西方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现代文明逐步吞噬着中国儒家文明的光辉与影响 。
法属期间,法国的政治制度、建筑、美术、民主思想、文学创作 和 生 活 习 惯 对 越 南 民 众 产 生 着 巨 大 的
影响,其中自然也包括西方中国观的传播。“东方或亚洲国家在自我东 方 化 叙 事 中 构 筑 中 国 形 象,确 认
自身的现代文明身份……也就是说西方的‘中国观’对亚洲国家构建对中国的认知结构产生着巨大的影
响。”② 从这个角度上讲,西方文明及其中国观不仅深深地影响了越南人,并且从观念上彻底打破了越南
对“天朝北国”的敬畏心理。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Mon
tes
queu)曾说过:“中 国 文 字 的 写 法 极 端 复 杂,学 文 字 就 必 须 读 书,

而书里写的就是礼教,结果中国人一生的极大部分时间,都把精神完全贯注在这些礼教上了。”③ 在“质
疑型”中国观泛化的基础上,这种观念深深走入了越南人的心中。很多越南人视“汉字”和“儒学”为导致
中国“停滞”之根本,态度鲜明地支持“去中国化”。他们认为“与中国民主革命初期提倡文字西化的知识
分子相比,在与‘汉字’决 裂 一 事 上,越 南 的 知 识 分 子 要 幸 福 得 多 ”。④ 同 时,史 学 家 陈 文 饶 还 强 调:“
19
世纪,儒学在越南表现出了明显地落后和无序,完全有悖于科学和逻辑。在天道的框架下,民众会被‘人
命在天’这样的信仰束缚,儒教注重历史而不是将来的方法使其无法达到进步。”⑤ 虽然还有一些知识分
子还在对“法———越教育的质疑中摇摆,把自己仍然蜷缩在傲慢的儒学孔教之中,无论对与错,儒学毕竟
被视为越南文化的‘国粹’”⑥ 。越南民众在儒学“落后说”与“国粹说”中的摇摆,实际上反映出越南面对
东西方文化碰撞时的一种犹豫。
另一方面,在接受世界民主革命思想过程中,越南知识分子曾向英、日、美等西方列强有过求援之幻
想,结果无一能逃脱被欺骗和镇压的命运。相反“自 1950 年 至 1954 年 的 抗 法 时 期,中 国 是 向 越 南 提 供
军事援助的唯一国家。越南军队的全部武器、弹药和军需用品,都是由中国按照常年的储备量和越南各
个战役的需求直接供给”⑦ 。因此,在 这 段 时 期 里,素 称“同 文、同 种、同 根、同 源、同 病 相 怜”的 中 越 兄 弟
之邦,又多了一个相同点“同志”———即相同的救国救民理想。越南 对 于 中 国 民 族 民 主 革 命 建 立 了 高 度
信任和信心,同时也产生了与中国唇亡齿寒共存亡的认知。1945 年 9 月 2 日当越南民主共和国刚刚建
立时,胡志明主席就在《致华侨兄弟书》中指出:“中越原是一家人,我们中越两国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

① 陈重金 .
越南通史[M].
戴可来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387.
② 周宁 .
世界之中国 -域外中国形象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4.
③ 何兆武等 .
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5.


1975.

r308.

⑦ 黄文欢 .
沧海一粟———黄文欢革命回忆录[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7:
340.
· 38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50 卷  
 

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① 这一期间越南都把中国亲切定格为“同志加兄弟”。
概括地讲,法属印度支那时期的“中 国 观”具 有 两 面 特 征:一 方 面,无 法 跳 出 东 西 方 文 化 “停 滞 与 进
步”的话语权,中国的汉字和儒学首当其冲受到质疑,越南开启了“去中国 化”的 思 潮。 越 南 人 眼 中 的 中
国形象不仅仅是西方文化———“进 步”的 对 立 物,同 时 也 成 为 法 国 人 眼 中 东 方 形 象———“停 滞”的 典 型。
另一方面,处于法国殖民文化统治的边缘,与中国极为相似的国情、历史 与 文 化 使 得 越 南 不 得 不 选 择 以
镜像中的中国为参照物而自省。中越两国之间的革命和政治往来反而较以往更加密切。
(二)南北分立和抗美战争时期(
1954~1975 年)
1954 年 4 月开始,苏联、美、英、法、中等 5 个 国 家 以 及 越、柬、老 等 有 关 国 家 代 表 在 瑞 士 日 内 瓦,就
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 度 支 那 和 平 问 题 进 行 讨 论。5 月 7 日 奠 边 府 战 役 结 束,北 越 社 会
主义政权辉煌的军事胜利鼓舞了越南军民一举统一南北的决心 ,也使得其 参 加 日 内 瓦 会 议 代 表 对 越 南
南北划界的说法产生了动摇。甚至有人受到“亚宗藩体系”和“法属印度支那”惯 性 思 维 的 影 响,希 望 可
以在“普选”基础上,建立印度支那联邦。中、苏两国共同努力,最终说服 越 南 代 表 接 受 了 周 恩 来 总 理 提
议的《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确定了以 17 度线划分南北越非军事区。周总理的外交斡旋保证
了当时印度支那的和平,但是部分越南领导人却误判为这是因为中国为避免再次卷入另外一场战争(相
对抗美援朝战争),而牺牲了越南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可能性。对此,一 些 越 共 领 导 人 也 一 直 耿 耿 于
怀。越南《救国报》写道:“谁也不能对越南独立问题进行讨价还价……只有越南政府才有资格来决定这
个权利,我们已公开向敌人说明,从这个协定的签订到这个协定的履行,都 不 能 撇 开 正 在 战 斗 的 越 南 人
民。”② 越南与“同志加兄弟”的中国产生了难以化解的隔阂。
在美国的扶持下,越南南方建立了以吴庭艳为首的亲美傀儡 政 权。 长 期 受 到 西 方 资 本 主 义 生 活 方
式的影响和宣传,南方民众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硬把共产主义生吞活剥地理解为
“唯物主义的社会要‘共产’,没个人,没 自 由,甚 至 连 个 人 财 产 都 保 不 住”③ 。《改 进》杂 志 上 刊 登 了 一 篇
名为《中国文化在越南的影响》时谈到:“越南被中国都护 1050 年(从 公 元 前 111 年 到 939 年)整 整 十 个
半世纪,中国人( ,对中国人的一种篾称)已经用尽了各种手段来同化我们民族,但是没有什么作
用。越人面对‘中华(文明)’的沉重压力,不仅没有被消化,而且还学会了利用本民族长期在生活中形成
的智慧来养育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进而成为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突显了我们种族的本色。在历史长河
中,隶属于中国的弱小民族里,只有越南民族是脱离了(被中国)同化的灾难。”④ 显然,上述言辞妄图通
过丑化中国文化的“传播”形象,不断把新中国和共产主义“妖魔化”。南方亲美政权下的中国观以“敌视
型”为主,开始渲染“雒越民族主义”,试图以此去除中华文化在越南传播 与 影 响 的 史 实。 越 南 南 方 极 其
负面的对华观最后完全宣泄在当地的华人经济上,为后来的越南的排华浪潮埋下了伏笔。
1965 年,美国直接参与越南战争,美苏对抗扩大,中苏关系破裂。1969 年,越南共产党的卓越领袖,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好朋友胡志明主席逝世,具有建立“印支联邦”梦想和亲苏派的黎笋继任,中越两国
两党的蜜月期也随之结束。越南北方当局也开始追溯中国封建朝代对 越 南 的 侵 略 历 史,在 历 史 研 究 中
不断强调与中国封建王朝对抗的“民族精神”,加强构建独立于中华文明以外的雒越文明认同。
1972 年 2 月中美两国签订了《中美 联 合 公 报》,但 中 国 的 外 交 调 整 没 有 得 到 越 南 的 理 解,中 越 关 系
日益恶化。越南很难理解尼克松的北京之行,虽然在抗美战争最后阶段,中国仍然沿袭国际共产主义的
思维,给予河内很多的军事援助。但越南眼中看到的只有与美国恢复邦交的中国,以及在支持柬埔寨红

① 胡志明 .
胡志明全集(第四卷)[M].
河内:国家政治出版社,
1995:
496.
② 武元甲口述 .
难忘的岁月[M].
河内:越南外文出版社,
1971:
136.


 第2期 杨   健:  百年来越南的中国观演变轨迹及动因探析 · 39 ·
 

色高棉波尔布特( POT)政权的中国。
POL 
这一历史时期的中越关系看似是在 异 常 亲 密 的 “同 志 加 兄 弟”模 式,表 面 上 自 然 充 斥 着 极 端 “美 化
型”的中国认知、异于平常的革命热情、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和“兄弟型”情谊,但同时又隐藏了“仇视型”中
国观的暗流,在对古代和法属时期“中国观”的继承下,最终发酵成为“妖魔化”中国形象的滥觞。
(三)中越关系恶化时期(
1975~1992 年)
1975 年南北统一后,越南国内最大的 危 机 已 经 解 除,而 中 美 联 合 制 苏 的 局 面 使 越 南 必 须 打 消 跟 随
“两个马列主义大哥”共同进步的想法。1978 年 12 月,已 经 确 定 了“一 边 倒”向 苏 联 的 越 南 以 解 救 受 迫
害的柬埔寨人民为名,出兵攻打波尔布特政权。同时,中国坚持要求 越 南 从 柬 撤 军,中 越 两 国 矛 盾 白 热
化。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宣布建交,越南自此与胡志明时期完美的平衡外交脱钩,冲到了反华阵
营的前沿。越南对华观不断恶化,掀起反华、排华浪潮。华人在越 南 受 到 了 诸 多 不 公 对 待,引 发 大 批 逃
离越南。1975 年,越南北部有 30 万华人,越南对华观和政策恶化以后,其中 24 万华人逃往中国。①
随着对华观的恶化,中越边境局部地区发生摩擦,中国从“同志加兄弟”的“同一战壕的战友”陡然急
转成为“最直接敌人”。1979 年 2 月 17 日中越边境交恶,两国边境纷争战事时断时续贯穿了 20 世纪整
个 80 年代。在中越对峙时期,越南史学研究也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试图努力解除来自中国———“北
方”的压力。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总编辑黄松也坦言:“战时,使中国 和 苏 联 尽 力 帮 助 北 越,这 对 越
南来说是最重要的,现在,越南不再需要执行这一政策了。无论如何,来 自 北 方 的 政 治 和 文 化 压 力 必 须
消除。”② 从中清晰可见,在所谓“民族自由与独立”受到挑战时,自古以来对“北方”中国的疑惧心理再次
席卷越南,这一时期越南的“中国观”几乎被偏激的“民族主义”所左右。中越 两 国 的 局 部 战 事 激 化 了 自
古以来越南对北方邻国的疑惧心理,坚定地将中国认定为威胁越南民族自由和独立的“北方压力”,并且
将中国丑化为“马列主义的背叛者”,从而框定了中国的“霸权主义”形象。
1989 年越共总书记黎笋去世,
1991 年苏联红旗倒下,使越 南 所 谓 维 护 正 统 马 列 主 义 之 精 神 丧 失 了
依存的主体。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功,走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的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道 路。 越 南 高 层 领
导开始从“观望型”的态度转变为积极寻求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越
南意识到了中国正在崛起,开始出现对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给予了正面 和 积 极 的 评 价。 时 任 越 共 总 书 记
的阮文灵开始明确地提出:“越南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关 系,曾 在 反 对 帝 国 主 义,争 取 独 立、
自由的斗争中和国家建设中互相团结和支持。”③1991 年 11 月,越共总书记杜梅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并发表《中越联合公报》,中越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苏、美角力的冷战格局对越南“中国观”产生了消极或者说是错位的影响。这种带着时代烙印偏
激的“中国观”,使得越南人把中国时而视为越南革命“坚定的大后方”,时而是“同 一 战 壕 的 战 友”,时 而
是“越南革命的破坏者”,甚至恶化为“最直接的敌人”,最后又回复到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榜样”。对
中国形象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变化之强烈和陡然,在国与国之间实属罕见。最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是,这种
消极的“中国观”对当代越南“中国观”的发展演变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 响,直 到 今 天 也 未 能 完 全
消弭。
(四)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
1992 至今)
进入 21 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持 续 的 时 间 和 速 度 都 超 过 了 当 时 经 济 腾 飞 的 日 本 及 亚 洲 “四 小
龙”,堪称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因 此,中 国 奇 迹 也 被 称 为 “中 国 崛 起”,甚 至 被 某 些 西 方 国 家 视 为
“中国威胁”。随着大数据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负面型西方中国观的传播更加迅速。其次,由于中国与

① S
teven 
L.Sp
i l(
ege ed),
AtI
 ssue:
pol
it
ics
 in
 the 
Wor
ld 
Arena[M].
S.T.
Mar
tin’
s Pr
ess,
New 
Yok,
r 1981:
117.
② 新华社新闻,
1979-4-2.
③ 越南问题资料选编(
1975~1986)(下)[ 昆明:云南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Z]. 1987:
264.
· 40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50 卷  
 

周边国家的力量结构及安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 2010 年以来,美国推 行“亚 太 再 平 衡”战 略,加 大 了 对


亚太地区的战略重心转移,助长了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想在领海和岛屿主权问题上改变现状的气
焰。最后,一部分越南政治高层为转 化 国 内 矛 盾,打 出 爱 国 主 义 大 旗,放 大 南 海 争 端,鼓 吹 雒 越 民 族 文
明,煽动民众反华情绪,使得越南民众中国观的建设朝着多元化、复杂化和负面化的方向演变。
在笔者在越南所发放并回收的 177 份 有 效 调 查 问 卷 中,在 回 答“你 对 中 国 整 体 印 象”一 题 时,
65 份
问卷,即 36.
7%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 悠 久 文 明 的 国 家”。80 份 问 卷,即 45.
2% 的 受 访 者 认 为
“中国是一个强国,有扩张的野心”,
31 份问卷,即 17.
5% 的 受 访 者 认 为 “中 国 是 一 个 正 在 强 势 崛 起 的 大
国”。仅有 1 份问卷,即 0.
6%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亲善的国家”。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越南民
众对中国的总体印像欠佳。而回答“你认为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国”一题时,有 112 份问卷,即63.
3%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一个“需要结交,但也需要提防的朋友”,另有 54 份问卷,即 30.
4% 的人认为中国是一
个“容易 动 摇,不 值 得 信 任”的 邻 国,仅 有 7 份 问 卷,即 6.
3% 的 受 访 者 认 为 中 国 是 一 个 “值 得 信 任 ”的
邻国。
三、导致越南中国观负面化态势的动因辨析
中越两国恩恩怨怨千余年,但作为不可选择的周边国家,国人需正视两国互视中的差异和分歧。其
中,找出在越南民众建构中国形象认知负面化态势的动因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重塑在越南中国形象
的有效途径,也为改善中越关系找到一把钥匙。
(一)中国自身的兴衰荣辱
中国自身的兴衰荣辱是决定越南“中国观”负面化最根本的客观因素。近代中国的衰弱是导致越南
人把中国从“天朝上国”向“腐朽帝 国”形 象 演 变 最 直 接 的 原 因。 在 近 代 越 南 人 的 眼 中,取 而 代 之 的 “上
国”形象是欧美列强和日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伴随着强势的殖民扩张成 为 民 众 向 往 的 “曙 光”。 然 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巨大成功再次使得中国成为越南革命人士眼中的“榜样”和“动力”。追寻革命成功
的“类我形象”已使越南对尚未强大的中国焕发了认知热情。换言之,把中国形 容 成“同 一 战 壕 的 战 友”
和“同志加兄弟”,其中还包含另一层潜意识的认知。即中国与越南都属于贫穷欠发达,还需要努力挣脱
殖民枷锁而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实 力 相 当,身 份 平 等。1979 年 中 越 边 境 交 恶,中 越 同 盟 关 系 破 裂,中
国被定义为越南“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越南此时选择一边倒向苏联,究其原因仍然不乏“苏联比中国
强大”的认知。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越南仍然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持观望态度,直至 90 年代 后
期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才切实改变了越南对中国的消极认知,越南开始重新审视中国。
然而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否一定会维持越南积极的“中国观”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认真
地分析越南对中国“崛起”的反应,我们发现越南的“中国观”并没有随着国家实 力 的 上 升 演 变 得 正 面 积
极,反而使其在日益强大的近邻面前“疑惧”和“防备”心理同步“崛起”。换言之,越南“中国观”不完全与
中国的国家实力成正比,越南民众对 中 国 的 情 感 与 态 度 在 其 中 国 观 的 构 建 中 起 到 了 非 常 重 要 的 影 响 。
所以,中越两国的实力差距反而会滋长越南以“小国”心态对“大国”的“疑惧”心态。
当然,中国尚未真正实现全面“复 兴”,政 治、经 济 和 文 化 实 力 间 发 展 的 不 均 衡 性 为 当 代 越 南 “中 国
观”产生了多元化的可能。正是这种不是全方位的“崛起”为一直深受西方负面“中 国 观”影 响 下 的 越 南
民众提供视角,追踪多种维度的负面“中国信息”,表现出对中国社会、经 济、商 品 及 商 业 行 为、对 外 政 策
和国民素质方面的片面认知和不信任的情感态度。
(二)地缘政治和不对称视角
胡志明曾经说过“越南和中国是 兄 弟 邻 邦,关 系 密 切,唇 齿 相 依”① ,这 说 明 中 越 之 间 存 在 深 厚 的 历

① 胡志明 .
胡志明选集(第三卷)[M].
河内:越南外文出版社,
1963:
271.
 第2期 杨   健:  百年来越南的中国观演变轨迹及动因探析 · 41 ·
 

史文化渊源与地缘政治关系,事实上这也是影响当代越南“中国观”变化 的 潜 在 因 素。 这 种 内 隐 因 素 在
越南教育机构的历史观教育培养下对负面化中国观的影响日益增强 。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无论中国怎样努力,与周边国 家 始 终 会 存 在 着 不 少 纠 葛。 其 中,中 越 之
间就存在较难逾越的“南海争端”。对于中国,这只是众多地缘政治安全中的一个方向。而对于越南,中
国则是地缘政治安全的集中体现。虽然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发展”,但传统的疑惧心理使越南很难
完全相信。布兰特利·沃马克的结构性错误知觉理论将权力关系结构 与 认 知 因 素 连 接 起 来,解 释 了 国
际关系中权力不对称关系导致国家间紧张关系的原因。根据这一理论,“在 不 对 称 的 权 力 关 系 结 构 下,
国家对利益和风险的感知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国容易误 解 对 方 行 为,进 而 带 来 关 系 的 紧
张与冲突”① 。相对于中国,越南属弱小 国 家,对 其 国 家 领 土 主 权 和 民 族 独 立 风 险 的 认 知 与 国 人 存 在 着
一定差异,倾向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国”心态或称“疑惧”心理。所以,每 每 听 到 中 国 崛 起、中 国 软 实 力
传播、中国梦、中国复兴等标志着中国强大的词汇,很容易激发越南对华“疑惧”心理的放大。
戴可来先生曾经说到“世界上没 有 任 何 一 个 国 家 与 中 国 关 系 之 密 切,有 如 越 南 者。”② 地 缘 相 近、历
史文化渊源深厚有时可以成为推动两国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优势 。但一 旦 有 了 兵 戎 相 见,这 种 优 势 有 可
能被激化成为一种加深隔阂的推手。汉文化对越南传统民族精神的培 育 即 是 动 力 又 是 压 力,这 种 矛 盾
的张力使得越南人对中国的认知自古至今始终存在着“亲近与对抗”的心态。
(三)越南的民族主义与“南北对抗”意识
在一个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民族共同体的成员会产 生 一 种 特 定 的 共 同 心 理 观 念、思 维
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特质,这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民族性,由民族性而培育出的民
族意识,成为民族主义的渊薮”③ 。越南以中国 为 抗 击 对 象 的 “民 族 性”源 远 流 长,这 种 “民 族 意 识”并 非
诞生于近代越南民族国家成立以后,而是在其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整个 历 史 进 程 中 衍 生 出 来 的。 正 如 越
南历史学家陈重金所言:“无论如何,终北属之世,我交州人为独立而保有一种特殊的毅力和独特的民族
性,绝不同化于中国。”④“越南体制与中华相同,‘中国’意思是位于世界中心,而越南把自己视为与中华
平等的‘兄弟’。在越南的学术界中,他们把中华称为北朝而越南是南朝”⑤ 。 这种“南国”意识毫无悬念
地与越南民族历史上不断对抗的“北国”———中国关联起来。在这 样 的 思 维 影 响 下,中 国 成 为 越 南 提 升
“民族主义”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参照物。难怪越南学者坦言:“封建民 族 主 义、现 代 民 族 主 义 和 共 产
民族主义,早 在 上 千 年 前,越 南 民 族 就 有 了 民 族 意 识,并 与 北 方 大 国 在 抗 争 中 形 成 了 自 己 的 民 族
主义。”⑥
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都迈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正 常 轨 道 中,两 国 关 系 一 直 平 稳 发 展。
但近年来,越南的负面“中国观”集中爆发于“南海争端”上。此起彼伏的反华游行和言论表面上看,都源
于历史教科书的片面讲述,偏激的网络负面报道以及国际势力的推波助澜。实际上正是在“民族精神和
爱国主义”的鼓动下,越南官方和民间对于南海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可见,在民族主义情绪的绑架下,
越南内部矛盾迅速化解,对华“疑惧”与“防备”情绪快速增长。
越南民族主义在中越关系演变的历史上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 ,狭 隘 的 民 族 主 义 时 常 成 为 导 致

① 林民旺 .
沃马克的结构性错误知觉理论研究[ 国际政治研究,
J]. 2009,(
2).
② 武琼,乔富 .
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M].
戴可来,杨保筠校注 .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
③ 余建华 .
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M].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11.
④ 陈重金 .
越南通史[M].
戴可来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51.


r152.
⑥ 黎氏兰 .
全球化时代下的儒教与越南民族主义[ 哲学,
J]. 2009,(
12).
· 42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50 卷  
 

反华浪潮高涨起伏的主观因素。激进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越南与中国 关 系 屡 次 反 复 的 暗 礁,它 与 当 前
不同渠道的媒体报道相互交融与刺激,演绎出复杂多元的当代“中国观”。 而 这 种 建 构 下 的 中 国 国 家 形
象认知又反作用于越南读者和听众,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形象认知的情感态度,使越南“中国观”持续
负面、消极和倒退。
(四)文化“他化”求异心理与国家认同构建需求
中越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使越南人眼中的中国既是越南文化的“类我”形象,又是其无法摆脱的文
化“他者”。尽管当代越南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趋同心理已经不再明显了 ,但 这 种 内 隐 的 心 理 模 式 并 没 有
完全消失。每逢春节,国子监门口挥墨书写的红底汉字对联,表明越南民众对汉字怀有的特殊情结。尽
管有时为了彰显独立的民族意识而刻意规避,但同渊文化的亲近感就如融入民族血脉般,是根本无法消
除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很多越南知识精英几乎迷信“中国威胁论”。毕竟越南从语言、文学、信仰、风
俗、艺术、思想和政治制度上,都受到 中 国 的 强 烈 影 响,在 当 代 仍 然 保 持 了 大 量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现 象 的 遗
存,所以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勒(
Robe
rt 
Temp
ler)称其为“小中华”(
Chi
nal
 ie)。因此 越 南 对 中 国 的

疑惧心理中隐含着对同为东方文化类型但无法追赶的自卑与担忧 。
越南满怀忧虑地抑制孔子学院,害怕中国文化同化越南民族 文 化。 中 国 崛 起 的 形 象 一 直 作 为 令 越
南紧张的“他者”,纠缠着越南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进程。一个独立的民族 不 可 能 将 其 民 族 文 化 的 认 同
归属到其他文化中去,即使这种文化曾经对其产生再大的影响,所以越南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吸纳与
排斥的矛盾意识流和情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不安的感觉始终伴随着他们的邻居———中国,在
越南人心中与日俱增。”① 这种“他化”意识所引导的民族身份认同,使其不甘臣服于大国文化阴影之下,
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极力挣脱文化母国的控制。
当然,既然中国是越南最无法摆脱的一个符号,那么于越 南 而 言,从 文 化 到 经 济,从 思 想 到 政 治,都
需要努力做到与巨大的北方邻国保持一定的“他化”特征。从这个角度看,越 南 对 中 国 形 象 认 知 的 某 些
矛盾情感就有迹可循了。面对文化母国,长久埋藏于潜意识中的“文化自卑”,不自觉地刺激着当代越南
在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中总是带着强烈的“去中国化”意识。凡是能够表达越南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地
方,都能够成为他们的兴奋点。越南高调宣扬不同于“华夏文明”的“雒越文明”,用以突出越南文化不同
于中国文化的异化特征。
(五)西方中国观的影响
近现代越南是在中国、法国、美国、苏联等不同国家及文明方式影响下的一个多元文化的民族,在接
受欧美文化的同时,他们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已经明显带有那个历史 时 期 西 方 “中 国 观”的 特
点———“停滞、专制、野蛮”。恰值清朝帝国衰败让中国无法再成为越南人心目中的“上国”形象,“不出一
个世纪,西方关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印象都发生了激进的彻底的改变 ,西方丑化中国的形象类型从
此开始,而且逐渐加强,一直到 21 世纪初,这一趋势或主流,都没有彻底的改变。”② 越南革命 领 袖 黄 文
欢曾指出:“黎笋反华,根本原因是他的灵魂深处的反华思想是法殖民主义早年所灌输的 ,而后来又得到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进一步灌输。法殖民主义者把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的罪过描述为整个中国对越南的
罪过。按他们的说法,中华民族是专门从事侵略的民族,他们用‘黄祸’这个词形容中国的侵略。”③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构成了一个复 杂、多 元 化 的“中 国 形 象 网 络”。 其 中
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法国、日本一些关于政治学和文化学研究学者对中国的判断显然占据了“跨文化
霸权”,使得越南民众不知不觉中受到西方中国观的影响。部分越南学者习惯套用一些西方对中国的刻

① Robe
rt 
Temp
lar,
Shadows
 and 
Wind:
A Vi
ew 
of 
Mode
rn 
Vie
tnam, P
lan
tino:
Pengu
in 
Books 
Lt 1998:
d. 283.
② 周宁 .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27.
③ 黄文欢 .
沧海一粟———黄文欢革命回忆录[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7:
305~306.
 第2期 杨   健:  百年来越南的中国观演变轨迹及动因探析 · 43 ·
 

板印象,甚至是过度解读西方中国观,使其反映出来的对华观呈现出偏激的特点。
(六)中越经贸关系中的失衡现象与涉华不法商业行为
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一直处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中,至 2015 年中国已经连续 12 年成为
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国。2016 年起,越南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 如此辉煌的双
边贸易按理来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可是越南民众在看到类似新闻后仍然存在消极情绪,因为从越南的
角度来看,中越经贸始终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失衡现象,主要包括:贸 易 逆 差、出 口 类 别 单 一、进 口 商 品 技
术含量低等。此外,中国商品尚未在越南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许多涉华的不法商业行为也造成了部分越
南民众对中国抱有消极看法。
其次,中国在越南的 FDI投资如果 和 日 本、新 加 坡 相 比,资 金 投 入 实 际 较 慢,周 期 长。 中 国 的 FDI
投资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行业,喜欢使用低价竞标,爱使用中国分包商和施工队。无法提
高当地的技术水平,较少给当地居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部分越南民 众 对 华 企 业 的 不 满 情 绪 成 为 某
些激进民族主义分子挑唆对华仇恨情绪的由头。
再者,最让越南担心的是越南经 济 越 来 越 依 附 于 向 中 国 进 口 ,因 为 越 南 向 中 国 出 口 的 商 品 类 别 单
一、价值增长空间低,包括各种原材料、粗加工商品,但中国已经成为 越 南 主 要 的 出 口 市 场,越 南 的 出 口
贸易对中国形成了较大依赖性。相反,越南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却都具有较高增长价值空间,并且类型丰
富,包括:器械、设备、电话、电脑、电子产品及其零配件、化 学 成 品、农 产 品 和 各 类 钢 材。 同 时,越 南 向 中
国出口的商品及工艺技术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原料或辅料 ,这将使得越南对华经济依附性不断增强。
中越经济中的失衡现象加速了越南对邻国的传统疑惧和防备心理 。
还有,中国虽然是越南的最大贸易国,但却还未在越南树立“中国 制 造”的 品 牌 形 象,这 也 使 得 越 南
对中国商品没有树立信心和信任度。近年来某些中国品牌如海尔、
TCL、华为、
OPP 手机等逐渐占据了
越南消费市场的一定份额,但若与早已深入人心的日韩品牌相比,市场份额占有率仍有较大差距。最初
进入越南市场的部分中方企业一方面不了解越南藏富于民的国情 ,对越消费市场的了解片面,缺少冷静
和审慎的目光,总是以优越高傲的大国姿态去俯视越南市场,一度以“质差 价 廉”的 商 品 打 入 越 南 市 场。
低廉的“中国制造”在失去了消费市场的同时,也逐渐失去民众信任。
最后,笔者不得不提到的,也是最遗憾的一个负 面 因 素,已 经 造 成 了 严 重 的 消 极 影 响———五 花 八 门
的涉华不法商业行为,大量假货、次货通过走私渠道进入越南市场。越南 甚 至 创 造 出 了 专 门 区 别“中 国
制造”的类别词:“地方货”(
hàng )和“中 央 货”(
hàng 
Trung )以 示 对 中 国 商 品 质 量 高 低 的
区分。这些涉华不法商业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传媒 的 夸 张 ,在 越 南 民 众 心 目 中 留 下
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和不良观感。
此外,尽管由于真实度待考的原 因,网 络 传 媒 尚 不 能 成 为 判 断 越 南 对 华 观 负 面 化 的 主 要 角 度 和 原
因,但无疑已经成为影响当代越南民众建构对华认知的一个重要渠道 和 因 素 。 越 南 人 关 注 的 知 名 电 子
报或传媒网站则是国人最快捷洞察到越南“中国观”变化动向的最佳途 径。 在 当 今 的 数 据 通 信 时 代,网
络媒体对人的影响已为“无冕之王”,更糟糕的是“负面报道引发公众消极的 意 见 和 舆 论,而 正 面 的 报 道
并不能产生积极的印象。”①
结 语
越南的对华政策始终与其“中国观”密切相关,只要“中国霸权论”和“中国 威 胁 论”被 大 多 数 政 治 精
英遵从,越南的对华政策就会以其国家、民族的独立为核心利益,对华始终存在防备心态。

① Geof
frey 
Cowan & Ni chol
asJ
 ohn Cul
l eds.
Pubic Dil
poma
cyi
 n 
a Chang
ing 
Wor
ld[
J].
Anna
ls 
oft
 he 
Ame
ric
an 
A-

ademy 
of 
Pol
iti
cal
 and 
Soc
ial Sci
ence,Vo 616,
l. CA: Sage,2008.转引自董向荣,王晓玲,等 . 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23.
· 44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50 卷  
 

构建周边国家民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也 是 一 个 具 有 重 大 现 实 意 义 和 深 远
历史意义的事情。认识到越南民众与国人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差异 及 其 动 因,是 改 善 越 南 中 国 观 的
第一步。其次,不断调整中越民众互视角度,引导两国民众形成 温 和、理 性、开 放 的 民 族 精 神,妥 善 处 理
民族主义情绪,才是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推进中越关系向积极方向 发 展 的 有 效 途 径。 当 然,针 对 越 南 中
国观负面化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办法,切实改善在越南的中 国 形 象,将 是 笔 者 在 后 续 研 究 中
需要着重探讨的。

Evo
lut
ion 
of 
Vie
tnam’
s v
iew 
of 
Chi
nai
 nt
  pa
he  s
t 100 
yea
rsand
   it
s mo
tiv
es
YANG 
Jian

Col
lege 
of 
Chi
nes
e Language,Yunnan 
Norma
l Un
ive
rsi
ty,Kunmi
ng 60500,Ch
ina)

Abs
trat:  Th
c i
s pape
r argues tha
t Vietnamese
 in anc
ient
 time
s regarded Chi
na a
s a “Nort
he rn
Ce
lest
ial 
Empi
re”,wh i
le the
 r e
spect
ful
 and confr
ontat
iona
l ambi
valence t
oward Ch
ina
 always en-

renchedt
 hecons
  truct
ion o
f such 
view.Dur
ingt
 he 
French
 Indoch
i ne
s e 
perod,Ch
i ina complete
lyl
 ost

he image 
ofsuch “
  Celes
tia
l Emp i
re”,and 
Vie
tnam’s v
iew of 
China shi
fted
 fom “
r identi
fic
ati
on wit

the
 s e
lf”to“t
he cr
iti
cism of
 the Ot r”.
he Fr
om  1954t 1975,t
o  he
 re
lat
ionship between “
comradesand
 
brothers”l
ed Vi
etnam to 
have an 
extreme
ly“ be
au t
ifed”v
i i
ew o
f Chna,bu
i t
 i
t a
 lso be
came a 
begi
nning
of
 the “
demon
ized”v
iew 
of 
China.From 1975~1990,Vietnam d
ismis
sed Ch
inaa
 s“bet
rayal
 of Marx-

sm-Lenini ” “
sm and the 
mostd
 ir
ect  ”
enemy because 
oft
 he d
ispu
te 
overt
 he 
uni
fic
ati
on 
of North Vi
et-
nam 
and Sout
h Viet
nam.Af te
r the no
rma l
iza
tion 
ofr
 el
ations 
between Ch
ina and Vi
etnam i
n 1992,Vi-
et
nam had 
some r
eflec
tions
 on
 the soc
ial
ism with 
Chinese
 charac
ter
isti
cs.Si
nc et
 he21s
  tc
 ent y,Vi
ur et-
nam’
s v
iew 
of 
Chi
na 
has 
been 
cha
rac
ter
ized 
by 
dive
rsi
fic
aton,comp
i lex
it and 
y  nega
tiv
ity,wi
th 
susp
i-

ion and
 fea
r  runn
ing through the
ir mind 
and t
he theor o
y f Ch
inese hegemony occupy
ing 
a c
 e r
tain
market.The evolu
tion 
o f Vi
etnam’ s 
view 
of 
China 
ha s 
been 
shaped by numerousf
 acto
rs,including
the 
upsand 
  downs o
f Chi
nai
 ts
elf,the 
geopol
it
ica
l and 
asymmetr
ica
l pe
rspect
ive,t
radeimba
  l
ances 
be-
tween 
China
 and 
Vietnam,il
legal
 comme rc
ial
 pra
c t
ics,t
e he 
demands of 
Vietnam’s 
nati
onal
ism and

he const
ruc
tion 
oft
 he
ir 
nati
onali
 dent
it a
y s wel
l a
s t
he We
ste
rn vi
ew 
of 
Chi
na.
Key wor
ds: Vi e
tnam;view of 
China;evolu
tion;his
toy;mo
r tive

[责任编辑:  王德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