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散射光實驗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實驗 27—動態光散射

一、 目的

學習動態光散射原理。探討濃度、溫度以及添加油,對 Triton X-100 水溶液微胞尺寸的

影響。

二、 原理
光散射實驗是以光子碰撞樣品,而樣品中的粒子與光交互作用後,我們可藉由量測彈性

或非彈性碰撞出來的光子之角度分佈、偏光狀態、能量分佈等性質得知受測樣品的特性。類

似的散射實驗也可用其他粒子,如電子或中子來進行。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之原子核

碰撞、X-ray、同步輻射實驗、光散射實驗、高能粒子碰撞實驗等都可算是散射實驗。由於

散射出來的光沒有經過透鏡聚焦成像,分析方式與顯微鏡等技術不同。散射實驗透過仔細的

理論分析,得知何種處理訊號的方式可提供樣品的特定性質。本實驗以散射光強度的自相關

函數來得知懸浮微胞粒子的擴散快慢,配合溫度與溶劑的黏滯係數來推測出微胞的粒徑。

由於粒子 i內的介電係數與溶液的介電係數略有不同,這將使得雷射光源傳出的平面電

磁波在行經微胞時,產生了散射光波。當介電係數的差別較大時,散射訊號明顯,但也有不

少光被散射多次,造成明顯但不容易分析的訊號,例如牛奶。當介電係數的差別小的時候,

雖然散射光訊號變弱,但散射光大多只被散射一次,結果才容易分析。以下我們考慮單次散

射。

在樣品中行進的平面電磁波,可以用式(1)表示

𝑬𝑂 (𝒓, 𝑡) = 𝑨𝑒 𝑖(𝒌𝐼∙𝒓−𝜔𝑡) (1)

遇到粒子時,會引起額外的電偶極密度,以式(2)表示

𝛿𝜖 (𝒓, 𝑡)𝑬𝑂 (𝒓, 𝑡) (2)

而質心處於位置 𝑹𝑛 (𝑡) 的球形粒子,會引起介電係數的分佈

i
可以是奈米粒子,微胞,油滴,氣泡等微粒。
1
𝛿𝜖 (𝒓, 𝑡)~ ∑ 𝛩(𝒓 − 𝑹𝑛 (𝑡)) (3)
𝑛

= ∫ 𝑑𝒓′ 𝛩(𝒓 − 𝒓′ )𝜌(𝒓′ , 𝑡) (4)

其中當 |𝒓| 小於粒子的半徑,𝛩 (𝒓) 的數值為 1;而當 |𝒓| 大於粒子半徑時,𝛩(𝒓) 的數值為 0。

我們並引入質心密度函數

𝜌(𝒓, 𝑡) = ∑ 𝛿(𝒓 − 𝑹𝑛 (𝑡)) (5)


𝑛

每一個粒子都在其質心位置貢獻一個三維的 Dirac delta 函數。此外,每一個粒子的各個部份

都產生球面波的散射電磁場,其電場疊加成
𝑒 𝑖𝒌𝑂 ∙(𝑹𝐷 −𝒓)
𝑬𝑆 (𝑹𝐷 , 𝑡) ∝ ∫ 𝑑𝒓 𝛿𝜖 (𝒓, 𝑡)𝑨𝑒 𝑖(𝒌𝐼 ∙𝒓−𝜔𝑡) ( ) (6)
| 𝑹𝐷 − 𝒓|
其中 𝑬𝑆 表示 scattering 的電場,𝑹𝐷 是偵測器所在的位置向量。𝒌𝐼 (In)的是2𝜋除以波長,

方向是順著雷射光源前進的方向。因為絕大多數的散射光,其頻率 ii都和入射光一樣,為彈

性散射訊號,所以 𝒌𝑂 (Out)的大小和 𝒌𝐼 相同,方向則是由樣品被光照亮的部份指向偵測

器。

在這裡散射電磁波主要的特徵是

𝑬𝑆 (𝑹𝐷 , 𝑡) ∝ ∫ 𝑑𝒓 𝛿𝜖 (𝒓, 𝑡)𝑒 𝑖𝒒∙𝒓 ∝ 𝛩(𝒒)𝜌(𝒒, 𝑡) (7)

其中我們定義散射波向量(scattering wave vector)

𝒒 = 𝒌𝐼 − 𝒌𝑂 (8)

最後我們使用傅立葉轉換的 convolution 定理。而質心密度函數的傅立葉轉換將得到

𝜌(𝒒, 𝑡) = ∑ 𝑒 𝑖𝒒∙𝑹𝑛(𝑡) (9)


𝑛

每一個粒子,根據其質心位置,都貢獻出一個大小為 1 的複數,包含相位的訊息。

偵測器—例如光電倍增管—量測到散射光的強度,其正比於電場平方

𝐼 (𝑡) ∝ |𝑬(𝑹𝐷 , 𝑡)|2 (10)

本實驗所用的儀器,其偵測器擺放的位置只會接受到散射光,因此𝑬(𝑹𝐷 , 𝑡) = 𝑬𝑆 (𝑹𝐷 , 𝑡),屬

於 homodyne 方法。

ii
或光子的能量。
2
相對於入射光源來定義,偵測器擺放在不同的角度,即不同的 𝒒,會接收到不同的散射

光訊號強度。類似於單狹縫,各處的光源在不同的角度疊加出建設性或破壞性干涉,這個散

射光的角度分佈由入射光波長以及粒子的大小形狀決定。由 𝛩(𝒒) 描述,稱為 form factor。

通常大粒子的散射光集中在小角度散射,而小粒子的散射光角度分佈較廣。也類似於單狹縫

干涉,散射光的角度分佈也可能出現多個峰值,對應於建設性干涉在某些角度產生局部極大

值。若仔細分析稀薄溶液的散射光的角度分佈,配合模型計算 iii,可以反推出溶液中大小粒

子的濃度分佈,為靜態光散射實驗的做法,如 X-ray。但本實驗因 𝒒 太小,所以看不到多個

峰值的現象。

此外,如果粒子濃度高,形成週期排列的晶體,則不同粒子的散射光也可在特定角度產

生建設性疊加。時間平均的 |𝜌(𝒒, 𝑡)|2 函數,稱為結構因子(structure factor)。結構因子在

特別的 𝒒 iv有局部極大值。這些角度由布拉格條件所描述,在金屬原子形成的固體可用 X-ray

量測其晶格尺寸;同理,在微米粒子的膠體晶體,亦可用可見光量測其晶格尺寸。

【動態光散射】

雖然散射光大多為彈性散射之訊號,由於粒子並非靜止,仍有極少數的散射光其光子的

能量大於或少於入射光能量。從光子與粒子碰撞的想法來描述,這些散射光是非彈性散射的

訊號。小分子拉曼散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散射光由分子的原子核振動得到或損失能量。

本實驗中,我們觀察更小的能量轉移,散射光子由微胞粒子的質心熱運動得到或損失能量。

由於質心運動的能階分佈密,能階差別很小,量子現象不明顯,以下我們可以用古典的粒子

擴散圖像來分析動態光散射訊號。

有兩種數學上等價的方法可以分析散射光的成份,分別如圖一(a)、(b)所示。(a)方法是

將散射光導入分光儀,將不同頻率的光強度分別紀錄;(b)方法是將散射光強度隨時記錄,

檢查其隨時間的亮暗變化有沒有其特有的時間尺度。例如牛奶中小顆的脂肪微粒造成的散射

iii
例如假設粒子為球形。
iv
偵測器的特別角度。
3
光,其亮暗變化較為迅速;而大顆的脂肪微粒散射出來的光,其亮暗變化就較緩慢。這兩種

方法的關係在 Berne & Pecora 所撰寫的教科書 2.4 節v中有詳述,在此不重複。

圖一 以數學方法分析散射光的成份

具體量化(b)描述法,我們訂光亮度的自相關函數(intensity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1 𝑇
〈𝐼 (𝑡)𝐼(𝑡 + 𝜏)〉𝑡 = ∫ 𝐼(𝑡)𝐼(𝑡 + 𝜏) 𝑑𝑡 (11)
𝑇 0

在光散射儀中,相關儀(correlator)並不保留光強度的時間紀錄。瞬時量到的光強度,

以電子線路進行延遲時間 𝜏 後直接與新的訊號合併,進行相乘,之後才累加。取長時間 𝑇 平

均後輸出自相關函數,本儀器的 𝑇 最短是一秒,通常取更長的時間,以減小有限取樣所產生

的誤差。相關儀通常可以同時處理數百個不同的延遲時間。延遲時間的選取可以讓儀器預設

的去選(general mode)。在測量奈米粒子,蛋白質,或微胞等小粒子樣品,自相關函數在

短時間內遞減,應該取短一點的延遲時間(nano analysis mode)。

由於稀薄樣品不同 𝒒 得出的自相關函數可互相推算,因此在商用的動態光散射儀中,

PMT 偵測器的擺放角度是固定的。本實驗的儀器有兩個位置可選。透光樣品常用 90°。不太

透光的樣品儀器自動會選用 173°大角度的偵測器,希望降低多次散射光的干擾。由配備的半

導體雷射波長 532 nm,可推算出 90°時,


2𝜋
𝑞= √2 = 2.23 × 107 m−1
(532 nm⁄1.333)
其中 1.333 為水的折射率。而在 173°時,𝑞 = 3.15 × 107 m−1 。對於微胞等微小粒子來說,q

遠小於粒徑的倒數,這兩個 𝒒 得出幾乎一樣的 form factor,𝛩(𝒒) ≅ 𝛩(𝟎),其為粒子的體積。

因此大粒子散射出來的光強度較小粒子強多了,正比於粒徑的六次方。

v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With Applications to Chemistry, Biology, and Physics by Bruce J. Berne, Robert Pecora
4
進一步分析散射光的自相關函數,常常把隨機粒子散射出的電磁場近似為高斯分佈的隨

機變數。由於多個高斯隨機變數連乘的平均,可以化簡成兩兩相乘平均的總合(Wick’s

theorem),如

〈𝐴𝐵𝐶𝐷 〉 = 〈𝐴𝐵〉〈𝐶𝐷〉 + 〈𝐴𝐶 〉〈𝐵𝐷〉 + 〈𝐴𝐷〉〈𝐵𝐶 〉 (12)

前述的光強度自相關函數〈𝐼 (𝑡)𝐼(𝑡 + 𝜏)〉𝑡 ,若以電場表示,可為

〈𝐸 (𝑡)𝐸 ∗ (𝑡)𝐸(𝑡 + 𝜏)𝐸 ∗ (𝑡 + 𝜏)〉𝑡

≈ 〈𝐸 (𝑡)𝐸 ∗ (𝑡)〉𝑡 〈𝐸 (𝑡 + 𝜏)𝐸 ∗ (𝑡 + 𝜏)〉𝑡 + 〈𝐸 (𝑡)𝐸(𝑡 + 𝜏)〉𝑡 〈𝐸 ∗ (𝑡)𝐸 ∗ (𝑡 + 𝜏)〉𝑡

+〈𝐸 (𝑡)𝐸 ∗ (𝑡 + 𝜏)〉𝑡 〈𝐸 ∗ (𝑡)𝐸 (𝑡 + 𝜏)〉𝑡 (13)

其中第一項即為平均光強度的平方,和 𝜏 無關。第二項進一步分析為零。第三項則是主要受

到 𝜏 影響的部分。

因此,我們來解析式(13)之第三項 〈𝐸 (𝑡)𝐸 ∗ (𝑡 + 𝜏)〉𝑡 〈𝐸 ∗ (𝑡)𝐸 (𝑡 + 𝜏)〉𝑡 。先以單一粒徑的樣

品為例,其電場的自相關函數為式(14),正比於質心密度自相關函數,或稱為 intermediate

scattering function

〈𝐸 (𝑡)𝐸 ∗ (𝑡 + 𝜏)〉𝑡 ∝ |𝛩(𝒒)|2 〈𝜌∗ (𝒒, 𝑡)𝜌(𝒒, 𝑡 + 𝜏)〉𝑡 (14)

𝐹1 (𝒒, 𝜏) = 〈𝜌 ∗ (𝒒, 𝑡)𝜌(𝒒, 𝑡 + 𝜏)〉𝑡

= ∑ ∑〈𝑒 𝑖𝒒∙(𝑹𝑛 (𝑡+𝜏)−𝑹𝑚 (𝑡)) 〉𝑡 (15)


𝑛 𝑚

對微胞溶液來說,其中不同顆粒子的交叉項,因為起始位置多樣且無關,故式(16)平均為零

〈𝑒 𝑖𝒒∙(𝑹𝑛 (𝑡+𝜏)−𝑹𝑚 (𝑡)) 〉𝑡 = 0 (16)

則 F1 主要的貢獻來自於每一個粒子的自相關項〈𝑒 𝑖𝒒∙(𝑹𝑛 (𝑡+𝜏)−𝑹𝑛 (𝑡)) 〉𝑡 。接著,我們利用□


1 高斯

隨機變數的性質以及□
2 擴散的均向性

−〈𝑥 2〉
1 〈𝑒 𝑖𝑥 〉 = 𝑒
□ 2

〈𝑅 2 〉

2 𝑞𝑥 2〈
𝑅𝑥 〉 + 𝑞𝑦 2 〈𝑅𝑦 2 〉 + 𝑞𝑧 2 〈𝑅𝑧 2 〉 = (𝑞𝑥 2 + 𝑞𝑦 2 + 𝑞𝑧 2 ) (
2
)
3
2
〈𝑅 2 〉
=𝑞 ( )
3
可得到式(17)

5
2
−𝑞2 〈(𝑹𝑛 (𝑡+𝜏)−𝑹𝑚 (𝑡)) 〉𝑡
〈𝑒 𝑖𝒒∙(𝑹𝑛(𝑡+𝜏)−𝑹𝑛 (𝑡)) 〉𝑡 = 𝑒 6 (17)

接著又利用擴散的特性

|𝑹𝑛 (𝑡 + 𝜏) − 𝑹𝑚 (𝑡)|2 = 6𝐷𝜏

最後我們能推得式(18)
2 𝐷𝜏
〈𝑒 𝑖𝒒∙(𝑹𝑛 (𝑡+𝜏)−𝑹𝑛 (𝑡)) 〉𝑡 = 𝑒 −𝑞 (18)

由式(18)可知每一個粒子的自相關項,是隨延遲時間以指數遞減。因此,我們可由歸一化

(normalized)的自相關函數隨延遲時間的遞減快慢,得出擴散係數 𝐷。
〈𝐼(𝑡)𝐼(𝑡 + 𝜏)〉𝑡 − 〈𝐼 〉2
𝑔2 (𝑹𝐷 , 𝜏) =
〈𝐼 2 〉 − 〈𝐼 〉2
|𝐹1 (𝒒, 𝜏)|2 2
≈ = 𝑒 −2𝑞 𝐷𝜏 (19)
|𝐹1 (𝒒, 0)| 2

若空間的同調(coherent)和時間的同調不理想時 vi ,則 𝑔2 會衰減得更快 vii 。由 Stoke 及

Einstein 關係
𝑘𝐵 𝑇
𝐷=
3𝜋𝜂𝑑
軟體可由波茲曼常數 𝑘𝐵 、絕對溫度 𝑇、以及溶劑的黏滯係數 𝜂,推算出粒徑 𝑑。

【混合粒徑樣品】

若樣品中有多種不同粒徑 𝑑𝑖 的粒子,其莫耳濃度為 𝑛𝑖 。則根據以上的分析方法,並注

意粒子的 form factor 正比於粒徑的六次方,可得出


〈𝐼(𝑡)𝐼(𝑡 + 𝜏)〉𝑡 − 〈𝐼 〉2
𝑔2 (𝑹𝐷 , 𝜏) =
〈𝐼 2 〉 − 〈𝐼 〉2
𝑘𝐵 𝑇 2
2
6 −(3𝜋𝜂𝑑 )𝑞 𝜏
∑𝑖 𝑛𝑖 𝑑𝑖 𝑒 𝑖
≈( ) (20)
∑𝑖 𝑛𝑖 𝑑𝑖 6

由粒徑的高次方可看出,氣泡或灰塵等大粒子都會大幅影響量測。儀器廠商的軟體試著找出

最佳濃度分佈 𝑛𝑖 來近似出量測到的 𝑔2 。注意讀粒徑分布圖時應注意其縱軸的百分比例是根

據顆數定義(number),或是根據體積分率定義(volume)。

vi
例如光源不穩定。
vii
需加上額外的 correlation factor,式(19)才會成立。
6
【界面活性劑之微胞自組裝】

界面活性劑具有雙親(amphiphilic)的特性,頭基具電偶極或離子而親水,尾端碳氫鏈

親油。這種結構一方面使其容易吸附到界面,而造成表面張力降低。另一方面分子也在略高

濃度的溶液中自組裝成為微胞。在眾多的自組裝結構中,根據頭基的大小 𝐴(含作用力),

及尾鏈的長短 𝐿 與其體積 𝑉,文獻中以簡單的堆疊參數(packing parameter)𝑆 = 𝑉/𝐴𝐿 粗略

預測其自組裝為球狀微胞,柱狀微胞,或雙層碟(bilayer disk)等局部 0、1、2 維自組裝結

構。

本實驗用的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即傾向形成球狀微胞。當不加油時,微胞個數在低濃度

極少,在臨界微胞濃度以上變多。基本上微胞大小不太受到濃度影響。當有加入油時,油分

子傾向進入微胞內,因而微胞大小和油的量有關。

三、 藥品與儀器
1. 動態光散射儀(Nano Particle Analyzer SZ-100)、拋棄式塑膠比色樣品管

開啟樣品室上蓋的按鈕

圖二 散射儀外部及內部 圖三 比色管

2. 200 μL 微量移液管(200 μL、1000 μL)、10 mL 吸量管

3. 20 mL 含蓋樣本瓶

4. 燒杯(100 mL、250 mL)、10 mL 量筒

5. Triton X-100、0.3 M Triton X-100(aq)、環己烷

7
四、 實驗注意事項

1 記得帶 USB 來存取數據。


2 因配合儀器測量,須花較長時間等待,實驗中可利用時間處理數據、閱讀學科書籍、寫

作業/報告、準備考試等。


3 溶液配製過程中,盡量不要製造氣泡,以免干擾偵測結果。


4 除了放入或拿出比色樣品管(cuvette),其餘時間請關閉儀器上蓋,以免灰塵進入儀器

內部。

五、 實驗步驟

【溶液樣品配製】

1. 將已配製好的 0.3 M Triton X-100 水溶液,稀釋為 0.15 M、0.10 M、0.05 M、0.03 M 四

種不同濃度的 Triton X-100 水溶液,並且每項樣品溶液的體積至少 10 mL。

2. 取以上四種濃度的 Triton X-100 水溶液,各以 Triton X-100(aq):環己烷 = 3 mL:30 μL的

體積比相互混合均勻viii。

【溶液樣品測量】

※動態散射儀助教上課前已提早開機,進行暖機。操作同學於實驗結束、離開實驗室前,務

必檢查儀器是否已確實關機。

1. 將電腦主機的電源打開,點擊螢幕桌面上的軟體—SZ-100 for Windows。

2. 欲開啓儀器樣品室上蓋,務必透過儀器上方左下角處的橢圓形按鈕,切勿直接強行扳開
樣品室上蓋,以免上蓋毀損ix。

A. 探討不同 Triton X-100(aq)濃度對於 Triton 微胞尺寸大小的影響

1. 自樣品瓶中吸取 2 mL 0.03 M Triton X-100(aq) 至拋棄式塑膠比色樣品管中,放上樣品管

的方形蓋子,以避免灰塵進入溶液中,造成散射儀 Triton 微胞粒徑測量失誤。

viii
務必於樣品瓶內將 Triton X-100 水溶液與環己烷混合,切勿於拋棄式塑膠比色樣品管內將兩者混合,否則
樣品管壁容易被環己烷腐蝕。
ix
欲關閉樣品室上蓋,手動推回去即可。
8
2. 將樣品管放入儀器樣品室內。

3. 按照附錄及下列步驟(a)至(d)的說明,操作 SZ-100 軟體,以進行微胞粒徑測量。

(a) 選擇測量模式Size(粒徑)。

(b) 溫度設定於 Setting Temp.的欄位輸入樣品管之設定溫度,例如 25.0℃。

(c) 設定名稱、條件待測樣品溶液命名、粒子及分散液的種類、測量條件 x及實驗時

使用的樣品管等。

(d) 按下開始並等待測量結果。

(e) 於相同溫度、濃度條件下的樣品溶液至少測量三次,這三次的粒徑數據必須接近,

誤差要小,且不得出現驚嘆號xi。

(f) 記錄三次微胞粒徑的 mean、SD、Z-ave 值,並將測量結果的檔案匯出為 txt 檔,儲

存於 USB 中xii。

4. 更換樣品,並以下一個待測樣品溶液 0.05 M Triton X-100(aq) 少量潤洗樣品管內部xiii。

5. 重新裝入 2 mL 的待測樣品溶液於樣品管。

6. 重複步驟 A.1 至步驟 A.3(a)~(f),接著便是 0.10 M 及 0.15 M Triton X-100(aq)。如此,逐

一完成不同濃度的 Triton X-100(aq) 微胞粒徑測量。

※記得於步驟 A.3(c)時,替非相同溫度或濃度的樣品溶液更換名稱。

B. 觀察不同溫度對於 Triton 微胞尺寸大小的影響

1. 此部分須操作三種不同的溫度條件xiv,分別為 25.0℃、35℃、及 45℃。

2. 重複步驟 A.1 至步驟 A.3(a)~(f),完成 0.03 M、0.05 M、0.10 M、0.15 M 不同濃度的

Triton X-100(aq) 微胞粒徑測量。

※記得於步驟 A.3(b)改變樣品管的設定溫度。

x
每回測量的時間、次數及間隔。
xi
數據若出現驚嘆號,表示微胞粒徑測量出現失誤,結果不可信!
xii
至少匯出一次粒徑測量結果的 txt 檔。
xiii
因此,測量的順序該由低濃度至高濃度的樣品溶液進行。
xiv
建議放入樣品管前,即調整樣品室溫度。待溫度達到設定值後,才放入樣品管。置入樣品管後,再重新調
整樣品室溫度一次,以確認樣品溫度與儀器設定的溫度值相同。熱平衡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9
C. 探討在不同莫耳分率下的環己烷對於 Triton 微胞尺寸大小的影響

1. 更改樣品室的設定溫度為 25.0℃。

2. 測量【溶液樣品配製】部分步驟 2 中已添加環己烷的 Triton X-100(aq) 的微胞粒徑。

3. 重複步驟 A.1 至步驟 A.3(a)~(f),完成含環己烷的 0.03 M、0.05 M、0.10 M、0.15 M 不同

濃度的 Triton X-100(aq) 微胞粒徑測量。

六、 數據處理
1. 計算相同實驗條件(溫度及濃度)下的三組微胞粒徑數據之平均值與標準差。

2. 繪製實驗 A 及 B 部分“Triton 微胞平均粒徑”vs.“Triton X-100(aq)濃度”圖。將三種不

同溫度條件下的曲線繪於同一張圖上。

3. (1) 以 0.05 M Triton X-100(aq) 在 25 °C 下的測量結果 txt 檔做為例子xv,依據檔案中各個

粒徑分布區間的平均 𝑑𝑖 ,及該平均粒徑 𝑑𝑖 的莫耳濃度 𝑛𝑖 ,代入


𝑘𝐵 𝑇 2
2
6 −(3𝜋𝜂𝑑 )𝑞 𝜏
∑𝑖 𝑛𝑖 𝑑𝑖 𝑒 𝑖
𝑔2 (𝑹𝐷 , 𝜏) ≈ ( )
∑𝑖 𝑛𝑖 𝑑𝑖 6

其中𝑞 = 2.23 × 107 m−1 ,𝜏 為延遲時間。自行疊加後,繪製以公式自行計算得到

的“自相關函數 𝑔2 ”vs.“延遲時間 𝜏 ”的關係圖。

(2) 試將自行疊加的自相關函數 𝑔2 圖形與 SZ-100 軟體計算的結果作比較。將兩曲線繪

於同一張圖上,觀察是否有差異?

4. 計算環己烷於不同濃度的 0.03 M、0.05 M、0.10 M、0.15 M Triton X-100(aq) 下的莫耳分

率。

5. 繪製以環己烷莫耳分率為橫軸,Triton 微胞平均粒徑為縱軸的關係圖,藉此觀察環己烷

的添加量對於微胞尺寸大小的影響。

6. 藉由繪製“Triton 微胞平均粒徑”vs.“Triton X-100(aq)濃度”圖,試分析於 25 °C 下,添

加與未添加環己烷的 0.03 M、0.05 M、0.10 M、0.15 M Triton X-100(aq) 微胞尺寸的差異。

xv
任何一種濃度、溫度條件皆可。
10
七、 問題與討論
1. 從數據處理 3 的結果,討論軟體分析出來的粒徑分布圖,是否可以很理想地解釋原始數

據所得的自相關函數圖?並且自行在粒徑分布區間中,手動調整至少一個區段的粒徑濃

度,使其比儀器軟體估算值大(或小)10%以上xvi。重複數據處理 3 的做法,討論是否

吻合或歧異於原始數據的自相關函數圖?軟體計算出來的粒徑分佈,誤差小於 10%嗎?

2. 試討論環己烷對微胞所造成的影響。

3. 是否環己烷完全進入微胞中xvii?

八、 參考文獻
1. B.J. Berne, R. Pecora,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with Applications to Chemistry, Biology, and
Physics, (John Wily & Sons, New York, 1975).

2. J.N. Israelachvili, Intermolecular and Surface Forces, 2nd ed.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92).

3. AAPS Pharmsci 2000; 2(2) article 12 (http://www.pharmsci.org/)

xvi
即手動調整出一個新的粒徑分布圖。
xvii
參考文獻 3。提示:可由微胞在添加環己烷前後的體積差異來判斷。可做定性描述,或若能試著以計算方
式做定量化的描述更佳!
11
附錄—動態光散射儀 SZ-100 軟體操作說明
點擊螢幕桌面 SZ-100 軟體後,即進入如下圖的畫面。可點選紅色框以進入手動測量

(Manual Measurement)的畫面或是直接使用藍色框的軟體工具列進行操作。

1. 測量模式選單由下拉式選單,選擇 Size(粒徑)測量

粒徑
Zeta 電位
分子量

2. 溫度設定點擊 一次,將跳出下圖的溫度設定視窗,自行在橘色框中輸入欲設定

的溫度值。完成後,點擊 Start。在樣品室溫度尚未達設定值時,將顯示“Cell set temp.

is being controlled.”的文字,直到“Cell set temp. is completed. ”出現後,溫度才算調整

成功。

12
3. 測量參數設定

(1) Sample Information命名/編號樣品溶液。

輸入名稱

13
(2) Particle/Dispersion medium設定粒子及分散液種類。

 點選 Sample ListTriton X-100;

 點選 Dispersion medium ListWater。

(3) Measurement設定測量條件。

 Run duration60 sec 便足夠;

 Consecutive measurements可設定重複測量次數及每次的間隔時間。

(4) Cell選擇適當的模式。

14
4. 測量開始

點擊 一次,軟體即進行粒徑測量。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