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教師版

基督教崇真中學(2019-2020 年度)
中四級 中國語文科
單元一
《論孝》導學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別:___( )

第 1 頁,共 10 頁
學習重點:
1. 為何要孝?
2. 如何孝?
3. 反思現今生活的孝親精神

學習難點:
1. 體會文章中「孝」的內涵

一、 課前預習:
試完成以下資料,附加資料可在學文集內完成。
內容
1 《論語》一書簡介。

2 文字釋義:親、慈、孝的本義。
3 找出 5 句有關孝親的經典格言。(可做在本導學案內)
4 語譯《論孝》。

1. 認識《論語》一書。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言行為主的言論匯編,在古書中又別以論、
語、傳、記等字單稱[2],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論」讀音為
「倫」[3],為論纂、編纂的意思,「語」為談說義,如《國語》之類,合起來指言論的匯
編。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稱:「《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
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
語》。」

流傳

《論語》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道理等多方面內容,自漢武帝「罷黜
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它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4],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
想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
庸》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佑年間,科舉開始以「四
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
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自戰國前期成書問世以後,因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幾乎慘遭滅頂之災。
到西漢初年,朝廷明令「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有些冒着生命危險收藏書籍的人,

第 2 頁,共 10 頁
紛紛向朝廷「獻書」,因口口相傳再手抄筆錄輾轉反覆,字句往往有所差異。魯人口頭傳
授的《魯論》20 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22 篇,比《魯論》多了「問王」、「知道」兩
篇;魯恭王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21 篇,其堯曰篇中的「子張問何如可以從
政」獨立出第二個「子張」篇。西漢末年,漢成帝帝師張禹以《魯論》為主,根據《魯
論》刪除了《齊論》的「問王」、「知道」兩篇,有 21 篇,稱為《張侯論》;西元二世紀中
期東漢末年,鄭玄又以《張侯論》為底本,定下《論語》今本,並參考《齊論》、《古
論》,作《論語注》,《齊論》、《古論》不久亡佚。不到一百年後,三國時期何晏把鄭玄本
及其反對派的觀點編成了《論語集解》。何晏之後,南北朝時代,皇侃受佛教的影響,編
成《論語義疏》。西元八至九世紀,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對鄭玄、何晏所編之本都持懷疑
態度,要回到原典。但由於鄭玄在世時已與孔子相差 600 餘年,《論語》原典並不可考[5]。
今本據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本統計,約 1 萬 2 千字。[6]

成語

 吾日三省吾身
 見義勇為
 既往不咎
 不恥下問
 三思而後行
 舉一反三
 任重道遠
 後生可畏
 欲速則不達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的文體形式有甚麼特點?(3分)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以記言為主。(1分)各章章節短
小,內容獨立;(1分)直接記錄人物的言論,語言精練,
含義深遠。(1分)

第 3 頁,共 10 頁
2. 文字釋義:
試找出以下文字的本義:
本義

1 親 《見部》親:至也。从見亲聲
意思:父母。 / 親戚,親人。 /
愛,寵愛。 / 近,親密。 / 接觸。 /
親自。 / 躬親,親自治理。

2 慈 《心部》慈:愛也。从心兹聲。

3 孝 《老部》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子承老也。

參考材料:

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許慎:《說文解字》。
3. 《點畫流形》教學軟件。

3. 經典格言:
試找出 5 句有關父子之倫(孝親)的經典格言。

第 4 頁,共 10 頁
4. 語譯:(文章見課本第三冊)
試語譯《論孝》一文:(文章中有框的字是關鍵字詞,須留意其字音義)
原文 語譯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孟懿子問如何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盡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
孝之道,我回答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說:
對曰,無違。」 「這是甚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健在時,依
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規定的禮節安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
葬他們、祭祀他們。」
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

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 子游問如何是孝。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子,只
說能事奉供養(父母)。至於狗、馬都能夠得到
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
(食物來)飼養,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這跟飼養
別乎!」(《為政》第二) 狗、馬有甚麼分別呢?」

7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 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
方,)要婉言勸諫;看到自己的規勸沒有獲父母接
違,勞而不怨。」(《里仁》
納,仍要恭敬地對待他們,不冒犯他們;因多次勸
第四) 諫父母而勞苦,但不會怨恨。」

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夠不時時
刻刻記掛心上。一方面因(父母長壽)而
喜,一則以懼。」(《里仁》第四)
高興,一方面因(父 母年事已高)而 恐
懼。」

第 5 頁,共 10 頁
二、 初讀文章:
1. 試就以下有關孝的流行歌詞,然後與組員分享,並歸納有關共同
點。(做在學文集內)
1 林子祥《追憶》
2 陳弈迅《單車》
3 夏詔聲《空櫈》
4 自選一首有關孝的流行歌詞

第 6 頁,共 10 頁
追憶 單車
童年在那泥路裡 伸頸看 一對耍把戲藝人 不要不要假設我知道 一切一切也都是為
搖動木偶令他打筋斗 使我開心拍著手 我而做
然而待戲班離去之後 我問 為何木偶不留低 為何這麼偉大 如此感覺不到
一絲足印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 只有一次記得實在
為何為何曾共我一起的 像時日總未逗留 接觸到
騎著單車的我倆 懷緊貼背的擁抱
從前在那炎夏裡的暑假 跟我爸爸笑著行
沿途談談來日我的打算 首次跟他喝啖酒 難離難捨 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 好像荒
然而自他離去之後 我問 為何夏變得如冬一 野
般灰暗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為何為何曾共我一起的 像時日 總未逗留 難離難捨 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 不可推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 還有幸福可
從前共你 矇矓夜裡 躺於星塵背後

難明白你 為何別去 留下空空的一個地球
徘徊悠悠長路裡 今天我知道始終要獨行
經已給我怎會看不到 雖說演你角色實在
閒來回頭回望去追憶去 邊笑邊哭喝啖酒
有難度
然而就算哭仍暗私下慶幸 時日在我心留低
從來虛位以待 何不給個擁抱
許多足印
想我怎去相信這一套 多疼惜我卻不便讓
從前從前曾共我一起的 現仍在心內逗留
我知道
懷念單車給你我 唯一有過的擁抱

徘徊悠悠長路裡 今天我知道始終要獨行 難離難捨 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 好像荒


閒來回頭回望去追憶去 邊笑邊哭喝啖酒 野
然而就算哭仍暗私下慶幸 時日在我心留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哪怕遙遙長路
許多足印 多斜
從前從前曾共我一起的 現仍在心內逗留 你愛我愛多些 讓我他朝走得堅壯些
從前誰曾燃亮我的心 始終一生在心內逗留 你介意來愛護 又靠誰施捨

難離難捨 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 好像荒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 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 不可推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
承受我的狂或野

第 7 頁,共 10 頁
空櫈
一張丟空了無人坐的凳
仍令我再不禁地行近
曾在遠遠的我以前 這凳子裡
父親仿似巨人

輕撫給腰背磨殘了的凳
無奈凳裡只有遺憾
在遠遠的以前 凳子很美
父親很少皺紋

*獨望著空凳原我能
再度和他促膝而坐
獨望著空凳心難過
為何想講的從前不說清楚

#曾懶說半句我愛他 懶說半句我愛他
過去我說我最是要緊
今天發覺最愛他 呼叫永遠也愛他
聽我叫喊只得一張空凳

重唱 *,#,#

共同點:

都是表達對父親的懷念及「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
之情

2. 試歸納「論孝」選段的內容重點,並歸納不同條目的共通點:

1 內敬外禮
2 兩者缺一不可

第 8 頁,共 10 頁
三、 再讀文章:
1. 根據以下《論孝》的引文,「無違」和「不違」分別是甚麼意思?孔子認為子女要怎樣
善事父母?(7分)
甲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第5則)
乙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第7則)
意思 子女善事父母
無違  不要違背禮節(1 分)  子女侍奉父母,無論父母生前和死後,都要合乎
禮節。(2 分)
不違  不要冒犯父母(1 分)  子女要用委婉的態度來規勸父母,(1 分)即使
父母不接納自己的意見,仍要恭敬地對待他
們,不要冒犯他們。(2 分)
內容 整合

2. 對於「能養」父母,孔子有甚麼看法?試根據《論孝》第6 則加以說明。(4分)
孔子認為要以尊敬的態度來事奉供養父母。(2分)
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這跟飼養狗、馬並沒有甚麼分別。(2分)

3 根據《論孝》,樊遲和子游問孝時,孔子強調哪些方面?(2 分)
 供養
 敬意
 禮節
 服從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 孔子對子游說,只是供養父母但對父母不恭敬,跟飼養狗、馬沒有分別,可見他認為供養父母須具敬意。(「今
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孔子對樊遲說,父母健在時,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規定的禮節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內容
整合(參考 2018 年閱讀樣本試卷題 2)
4 在《論孝》中,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試分別說明
「喜」和「懼」指的是甚麼?(4 分)
(1) 喜:慶幸父母長壽,自己還有機會侍奉父母。(2 分)

(2) 懼:擔心父母年紀大,身體日漸衰弱,奉養父母的日子愈來愈少。(2 分)

內容

第 9 頁,共 10 頁
整合
5 試根據《論孝》,判斷以下陳述。(2 分)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
判斷
(1) 就孝的定義,孔子以不同的答案回覆孟孫和子
游。
  
(2) 孔子認為人如果忘記父母的年齡,應感到羞
恥。
  

(1) A 正確。孟孫和子游向孔子請教何謂「孝」,孔子對孟孫說孝是不違背禮節,對子游說孝是尊敬。
(2) C 無從判斷。孔子認為人要時刻記掛着父母的年齡,但沒有提及忘記了是否應感到羞恥。

6 在《論孝》(第 6 則),孔子提到犬馬,說明甚麼道理?(2 分)
A 子女必須用恭敬的態度奉養父母。
B 犬馬都能服侍主人,何況為人子女者。
C 子女不奉養父母,便與禽獸無異。 A B C D
D 子女飼養犬馬,不奉養父母,是為不孝。 ● ○ ○ ○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內容重點。

7 以下是對《論孝》(第 7 則)內容的分析,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文字。(2 分)
《論孝》(第7則)說,父母有過失,為人子女的應該: 委婉地規勸父母(1分)。見到
父母沒有聽從自己的規諫,為人子女的應該: 仍然要恭敬父母,不違反他們的意思做事(1
分)。
整合
考核重點:掌握內容重點。

8 試根據《論孝》(第 8 則),回答以下問題。
(1) 為甚麼子女會因父母的年歲而「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一方面因父母長壽而喜樂,(1 分)另一方面因父母年紀愈大,身體
愈衰,奉養之日愈少,所以感到恐懼。(1 分)
整合
考核重點:掌握內容重點。
(2) 承上題,這句話提示子女應該:
要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1 分)把握機會孝順父母。(1 分)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內容重點。

9 試根據《論孝》四則,歸納子女應怎樣善事父母。(4 分)
 子女侍奉父母,無論他們生前和死後,都要合乎禮節。(1 分)
 子女要用尊敬的態度來奉養父母。(1 分)
 子女要用委婉的態度來規勸父母。(1 分)
 子女要時刻記住父母的年歲,表現對父母的關愛。(1 分)

第 10 頁,共 10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