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8 PDF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第 24 卷 第 11 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ol.24 No.

11
2005 年 6 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une,2005

丰都楠竹崩滑体防治方案研究
陈生水,邹广电,徐光明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基于丰都楠竹崩滑体的地质勘察资料,对该崩滑体在长江水位从 175 m 降至 125 m 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


分析,得出该工况下,崩滑体将处于可能失稳的危险状态,必须进行防治。然后,在多种防治方案比较的基础上,
认为抗滑桩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最为合理,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抗滑桩整体设计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离心
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可靠性。最后,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丰都楠竹崩滑体抗滑桩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案,
并建议了确保该崩滑体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的相应辅助工程措施。
关键词:岩石力学;崩滑体;抗滑桩整体设计方法;离心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TU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5)11–1925–08

STUDY ON TREATMENT SCHEME OF NANZHU LANDSLIDE IN


FENGDU COUNTY

CHEN Sheng-shui,ZOU Guang-dian,XU Guang-ming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Nanzhu landslide,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landslide is studied
when the water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falls from 175 m to 125 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lide will be
unstable under this condition. As a result,treatmen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Compared with a pair of treatment
schemes,it is found that the anti-slide pile scheme is reasonable. Moreover,a new design method of anti-slide pile
and the calculation code are achieved;and it is verified by the centrifugal model test. Finally,the optimal treatment
scheme and additional engineering 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rock mechanics;landslide;integral design method of anti-slide pile;centrifugal model test

桩的设计理论尚不成熟,特别是在设计大型崩滑体
的抗滑桩工程时,如何整体地考虑崩滑体各处稳定
1 引 言
性情况来确定抗滑桩的排距和间距,目前还没有一
个合理的计算分析方法,大多按工程经验选取,从
由于崩滑体常常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 而常常造成或偏于保守,增加治理费用;或偏于危
胁,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工程实践 险,达不到根治的目的。为此,本文应用抗滑桩的
, 2]
经验表明:当滑坡问题较为严重,采用排水、削坡 极限承载理论和绕流阻力概念[1 ,结合三峡工程
和压脚贴坡等措施不足以防治时,抗滑桩往往是一 库区丰都南竹崩滑体治理方案设计,通过由点到面,
种治理崩滑体快速有效的方法。但迄今为止,抗滑 由面到空间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将崩滑体作为整体

收稿日期:2004–02–11;修回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陈生水(1962–),男,1988 年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主要
从事岩土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方面的工作。E-mail:sschen@nhri.cn。
• 1926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年

问题考虑来合理确定抗滑桩间距的计算分析方法, 计算采用作者编制的三维稳定分析程序进行,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对 得出的各典型断面的稳定安全系数如表 2 所示。从
该方法的合理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表中可看出,在长江水位从 175 m 降至 125 m 时,
各典型断面的稳定系数均小于 1.20,这表明该崩滑
2 崩滑体稳定性分析 体的整体稳定性处于危险状态。值得指出的是,楠
竹崩滑体的失稳很可能诱发邻近猫鼠子、王家嘴崩
楠竹崩滑体位于三峡库区丰都县长江右岸的楠 滑体复活,从而影响长江约 5 km 岸坡的破坏及长
竹场。崩滑体长约 1 750 m,宽约 700 m,面积 128× 江航道的运行,同时,崩滑体上 1 500 多人的生命
104 m2,体积 1 879.5×104 m3,平面形态呈圈椅状, 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丰都县至石柱县沿江大道将
前缘突向长江,高程 127 m,后缘以巨厚层长石石 瘫痪,对外交通中断,生产、生活环境将受到严重
英砂岩为界,高程 245 m。崩滑体形状见图 1 所示。 破坏,因此必需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崩滑体总体地形坡度为 9°
,按地形特征可将其表面
大致分 3 部分:(1) 前缘(高程 127~160 m)地形稍
3 防治方案比较
陡,地形坡度 15°
,主要由褐黄色细砂、粘土及块
崩滑体防治涉及到安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
石组成;(2) 中部(高程 160~210 m)地形相对平缓,
诸多方面,必需认真研究。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
地形坡度小于 10°
,主要由粘土及粘土夹块石构成,
楠竹崩滑体处治方案可分为治理、搬迁和治理兼顾
是现今居民耕作及建房的主要地段;(3) 后缘(高程 两类。
210~245 m)地形起伏变化大,平均地形坡度为 13°
, 3.1 搬迁和治理兼顾方案
个别地段坡度高达 65°
,主要是滑移松动岩体形成 崩滑体 177 m 高程以下居民搬迁至崩滑体后部
的小山包。滑体后缘壁是一个高差近 15 m 的陡崖。 的么房、老院子一带,该地段滑床相对平缓,且滑
崩滑体厚度总体上是两侧薄,中间厚。1–1′,2– 体厚度较薄,适合修建居民点。同时为了依托老场
2′,3–3′,6–6′剖面较薄,厚度为 6.9~20.2 m,平 镇,可将部分居民安置于沿江公路内侧,外侧设置
均厚度 13.4 m。而中部的 4–4′,5–5′剖面厚度大 集贸市场等公共设施。为了确保居民点安全,需在
多为 20~24 m,最厚的 ZK26 孔覆盖层厚达 31.6 m。 崩滑体 175 m 高程设置一排抗滑桩,同时在楠竹小
崩滑体等厚线见图 2 所示。崩滑体下伏基岩为侏罗 学至卫生院目前人口密集,搬迁工作量大的地段增
系上统蓬莱镇组紫红色泥岩及砂岩,滑移面与斜坡 设一排直径较小的抗滑桩。显然,该方案的主要优
地貌特征基本一致,平均坡度为 10°
,仅在 ZK26 孔 势是抗滑桩数量可少一些,施工期较短,能节省部
附近地形起伏比较大,其基本特征是两侧平缓,中 分治理费用。但该方案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发挥场镇
优势,居民生产、生活不方便,同时,需设置崩滑
间较陡。崩滑体滑动带沿着岩土接触带分布,滑移
体变形长期监测点。
面上均具有磨光镜面、清晰的擦痕、蜡状光泽等特
3.2 治理方案
征,滑动方向 NNW-NWW。个别钻孔揭露,在滑移
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对崩滑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
面上部土体中亦见有次级剪切面或剪切裂隙密集
影响,各种治理方案均需设置排水措施,以将崩滑
带,这表明在崩滑体形成之后,存在着次级剪切变
体地表和部分地下水集中,并迅速排除。在此基础
形破坏的可能,只是这种剪切面尚未贯通,崩滑体
上,崩滑体的治理大体可分为以下 3 类:
处于局部失稳而整体稳定的状态。但随着三峡水库 (1) 压脚加贴坡方案
蓄水,类似于 1998 年百年一遇的洪水频率将提高到 压脚加贴坡方案是一种投资小,工期短的滑坡
一年一遇,且涨落幅度大,这必将对该崩滑体的整 治理方案,对于滑动面为圆弧的崩滑体效果较为显
体稳定性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因此,将长江水位 著。但楠竹崩滑体滑动面为一斜向下的折线,经计
从 175 m 降至 125 m 这一工况作为该崩滑体稳定分 算分析表明:采用压脚加贴坡治理方案,不但不能
析的控制条件,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对该崩滑体 增加抗滑力,反而增加了滑动力,崩滑体抗滑稳定
现状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稳定分析采用的强度指 安全系数反而降低。因此,该方案不适合用于楠竹
标按文[3]选取,如表 1 所示。 崩滑体的防治。
第 24 卷 第 11 期 陈生水等. 丰都楠竹崩滑体防治方案研究 • 1927 •

图1 崩滑体形状
Fig.1 Landslide topography

(2) 挡墙或锚索方案 一,对于局部变形较为严重的区域,设置合适的挡


挡墙或预应力锚索也是治理崩滑体的措施之 墙或预应力锚索可阻止或减轻该区域变形的发展,
• 192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年

图2 崩滑体等厚线
Fig.2 Landslide isopach

表 2 各典型剖面稳定安全系数
表1 崩滑体强度指标 Table 2 Stability safety factors of various calculation
sections
Table 1 Strength parameters of landslide
剖面号 安全系数 K

水位工况 重度/(kN・m 3) 粘聚力/kPa 内摩擦角/(°
) 1–1′ 0.88
2–2′ 1.08
175 m 以上 20.0 10.0 9.0
3–3′ 1.03

23.5(对 Wisinαi) 4–4′ 0.96


135~175 m 7.5 7.2
13.5(对 Wicosαi) 5–5′ 1.02
6–6′ 0.89
135 m 以下 13.5 7.5 7.2 7–7′ 0.78
第 24 卷 第 11 期 陈生水等. 丰都楠竹崩滑体防治方案研究 • 1929 •

提高了崩滑体的稳定性。但楠竹崩滑体系一大型崩
滑体,覆盖层厚度相对较大,且在长江水位降落时,
崩滑体有可能整体失稳。因此,仅采用挡墙或预应
力锚索方案来治理这样一座崩滑体无论在技术上或
经济上显然不尽合理。但挡墙和预应力锚索可用作
抗滑桩治理方案的补充。
(3) 抗滑桩方案
抗滑桩由于其特独的优点而成为一种防治边坡
滑动,提高滑坡稳定性的有力措施,在国内外诸多
行业被广泛采用。经过可靠的计算分析,在崩滑体
适当位置设置数量合适的抗滑桩可使楠竹崩滑体几 图3 抗滑桩整体设计原理图
Fig.3 Integral design principle of anti-slide pile
乎不产生变形,而且原崩滑体上的居民可以以老场
镇为中心集中发展,移民搬迁工作量小。同时,以
桩的数量和位置的诸多因素制约,必须综合考虑这
沿江路为发展方向,前景看好,有利于长远规划。
些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假定
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精心设计和施工,其投资并不
沿崩滑体的纵向有一任意的 A(X)断面,各典型断面
会较搬迁、治理兼顾方案高,工期也不一定会长于
搬迁、治理兼顾方案。 必与 A(X)断面相交,如在这 n 个交点上打设抗滑桩,
由于这 n 个典型断面的崩滑体的坡面形状、滑裂面
4 处治方法研究 形状和土质参数均为已知,根据抗滑桩水平向极限
承载理论,即可求得各抗滑桩水平向极限承载力和
迄今为止,抗滑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尚处于经 绕流阻力范围(非典型断面上抗滑桩的值用线性插
验阶段,尤其是当设计大型崩滑体的抗滑桩时,如 值求得)。由于 A(X)断面是任意的,这意味着无论沿
何考虑崩滑体各处不同的稳定性来合适地确定排桩 崩滑体横向的位置如何变化,以上方法均适用。至
的桩距方面,目前尚无一个合理的方法,导致抗滑 此,整个崩滑体空间任意位置的抗滑桩水平向极限
桩的设计往往偏于保守,使得工程投资增加。本节 承载力和绕流阻力范围便全部求得。在设定好安全
将重点介绍楠竹崩滑体防治方案研究,应用抗滑桩 系数后,可根据条分法计算各典型断面必须补充的
[1,2]
极限承载理论和绕流阻力概念 ,通过由点到面, 最低抗滑力。由于典型断面沿崩滑体纵向是单位长
由面到空间的方式,得出的一套可广泛应用于实际 度,所以其应为 A(X)断面在各交点处沿崩滑体纵向
[4]
工程的抗滑桩整体设计方法 以及该方法离心模型 单位长度所必须补充的最低抗滑力。然后沿崩滑体
试验验证结果。 纵向积分,便可求得在 A(X)断面必须补充的最低总
4.1 抗滑桩整体设计方法 抗滑力。根据有关研究结果[5],抗滑桩的水平极限
4.1.1 基本原理 承载力和绕流阻力范围宽度(抗滑桩桩距不宜超出
图 3 是一大型崩滑体和抗滑桩的平面示意图。 单桩绕流阻力范围)分别由下式确定,即
图中 X 方向代表崩滑体的滑动方向,即崩滑体的横 πα
Pl = zh 2 cot δ sin α ( N ϕ γ t h / 3 +
向,Z 方向代表崩滑体的纵向,各水平实线代表已 180
取得断面形状和土质参数的崩滑体典型断面。
N ϕ c) + dh( N ϕ γ t h / 2 + 2 N ϕ c) (1)
假定该崩滑体有崩塌的危险,并采用抗滑桩作
为防滑工程措施。现沿崩滑体纵向设置抗滑桩并假
B = 2h tan(45o + ϕ / 2) cos(45o − ϕ / 2) + d (2)
定:(1) 桩的直径已确定;(2) 桩为等间距;(3) 桩
沿崩滑体纵向的初始位置及设置范围总长 L 已预先 式(1),(2)中:d 为桩的直径,ϕ 为土的内摩擦角,c
确定并保持不变。现在的问题是在崩滑体横向的哪 为土的粘聚力, γ 为土的重度, α = 45o + ϕ / 2 ,
个位置设置抗滑桩,技术经济最为合理。但抗滑桩 δ = 45o − ϕ / 2 , Nϕ = (1 + sin ϕ ) /(1 − sin ϕ ) ,B 为抗滑
的设计是一整体问题,将受崩滑体的整体形状、滑 桩的绕流阻力范围宽度。
裂面深度和形状的变化、崩滑体的土质参数及抗滑 需要说明的是,式(1)所表示的是抗滑桩的极限
• 1930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年

承载力,必须将其乘以一折减系数转换为设计承载 滑体纵向积分,便可求得必须补充的最小总抗滑力。
力 Psi。参考各国对单桩设计承载力的取值方法,该 4.1.2 优化数学模型
折减系数可取为 0.5。得到单桩设计承载力 Psi 后, 当抗滑桩某一设计方案 ( 由抗滑桩的总根数 N
即可累加得出排桩的设计总抗滑力ΣPsi。设置抗滑 和设置位置 X 所决定 ) 使得抗滑桩的设计总抗滑
桩后,在土体分条上将增加一项抗滑力 P,如图 4 Pt (X,N)和崩滑体为达到某一稳定性标准 Ka 所需补
所示。 充的总抗滑力 Pa (X,N)的比值 F 达到预先设定的标
准时,这个方案即为有效设计方案。显然,有效设
计方案有无数个,目标是要用最少根数的抗滑桩来
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如果用最少的抗滑桩根数
N min 使得 F 的最大值 Fmax 恰好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
Kb 时,这个有效设计方案即为最优设计方案。因此,
F 就是本问题的目标函数,即优化数值分析要求
P ( X,N min )
F ( x,N min ) = Fmax t (4)
Pa ( X,N min )
图4 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原理图
Fig.4 Principle of unbalance thrust transmission 以上预先设定的标准 Kb 即是抗滑桩设计总抗
滑力安全系数,其力学意义在于给抗滑桩的设计总
此时,不平衡推力传递法的计算式为 抗滑力增加一道安全保证,以防由于抗滑桩的施工
精度误差而导致抗滑桩的设计总抗滑力下降。式(4)
Fi = [Wi sin α i + (Qi − P) cos α i ] −
的约束条件为
 ci Li [Wi cos α i − U i − (Qi − P ) sin α i ] f i  D(N)≤B(X,N) (5)
 + + Fi −1Ψ i −1
 K K  即抗滑桩桩距不得超过单桩绕流阻力范围宽度
(3) B,目的在于保证单桩承受的土压力不致过大。式(4)
式中:Fi 为竖直界面上的推力,Wi 为自重,Qi 为作 的另外一个约束条件为
用在土体分条上的水平力,Si 为土体底部的摩擦力, X1 ≤ X ≤ X2 (6)
Ni 为土条分条底部的正压力,Ui 为作用在土体底部
即抗滑桩在滑动方向的位置坐标须在预先设定
的渗透水压力,ci 为土体的粘聚力,fi 为摩擦系数,
的范围内。根据经验,抗滑桩应设置在崩滑体的中
αi 为某土体分条的底面倾斜角,Ψ i −1 为不平衡推力
下部,滑动面接近于水平位置才能较好的发挥抗滑
传递系数,K 为崩滑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Li 为某
作用。
土体分条的滑动面长度。
显然,式(4)~(6)构成了一个含有整数变量的非
需要说明的是,式(3)中所增加的抗滑力 P 并非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可由模拟退火算法求解。
某单桩设计承载力,由于分析某典型断面时是按单
利用上述方法和优化数学模型编制了抗滑桩整
位长度计算的,因此这是指群桩在该典型断面处所
体设计通用程序,只需将典型断面和整个崩滑体的
产生的单位长度抗滑力(ΣPsi / Li)。
一些必要数据输入计算机便可很快得到一个合理的
典型断面与排桩所在断面的交点就是各典型断
抗滑桩设计方案。
面补充抗滑力的位置,在设定好安全系数 K 后,可
4.2 抗滑桩设计方法的验证
按式(3)来计算各典型断面必须补充的最小抗滑力。
抗滑桩设计方法合理性的验证采用离心模型试
由式(3)可知,K = K(P),也就是说 K 成为 P 的增函
数。现预先假定一 Ka,然后逐步加大抗滑力 P,则 验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的最大特点是能确保模型和
安全系数 K 将逐步增大,当 K = Ka 时,此时的 P 值 原型的应力状态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验证工作的
也就是必须补充的单位长度最小抗滑力,Ka 是崩滑 可靠性。图 5 为一验证试验所采用的带抗滑桩崩滑
体的容许安全系数。Ka 的取值各国不尽相同,同一 体的原型和模型,该模型从下至上依次由 50 mm 厚
国家不同行业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为 1.1~1.3,为 [6] 基岩层、25 mm 厚透水细砂层和 293 mm 厚粉质粘
安全起见,本文建议取 1.2。得到了各典型断面沿崩 土层构成,高 218 mm、倾角 37°
边坡就位于粉质粘
滑体纵向单位长度必须补充的最小抗滑力后,沿崩 土层内。模型和原型崩滑体几何相似比例尺定为
第 24 卷 第 11 期 陈生水等. 丰都楠竹崩滑体防治方案研究 • 1931 •

Lm / Lp= 1/195(L 为边坡特征长度,下标 m,p 分别代 和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某些误差,这样的差异是


表模型和原型),因此,该模型在设计加速度 195 g 可以接受的。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提出的抗滑桩整
时,所模拟的原型崩滑体高度等于 42.5 m。试验过 体设计方法能应用于实际工程。
程中通过闭路电视可以实时观测边坡的稳定性状 4.3 处治方法
况,同时分别读取变形标志网格节点试验前后的位 下面将运用上述抗滑桩设计方法来对其设计方
置点坐标,以了解模型断面位移况和滑弧位置。首 案进行优化。表 3 是该崩滑体抗滑桩设计的基本参
先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当离心机加速度达到 241.6 g 数。运用本文建议的方法很快便得到了如表 4 所给
时,位移传感器读数发生突变(如图 6 所示),崩滑 出的丰都楠竹崩滑体抗滑桩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案。
体开始进入失稳状态,由此可得出该崩滑体的稳定 这表明在 X = 215 m 处设置桩径为φ 0.8 m 的钢筋混
安全系数为 241.6/195 = 1.24,这意味着在 X = 56.6 m 凝土灌注桩共 415 根(桩距为 4.32 m),楠竹崩滑体
处设置桩径为φ 0.88 m 且桩距为 4.88 m 时离心模型 在长江水位 175 m 降落至 125 m 时也将处于整体稳
定状态。抗滑桩具体位置参见图 1 所示。
试验得出的该崩滑体的稳定安全系数为 1.24。然后,
再应用本文提出的抗滑桩设计方法对该试验模型进
表3 楠竹崩滑体抗滑桩设计的基本参数
行计算分析。计算时,取抗滑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折 Table 3 Basic parameters for the design of Nanzhu
减系数为 2.0,总抗滑力安全系数的许可值为 1.5, anti-slide pile
抗滑桩桩径为 φ 0.88 m,结果得出抗滑桩桩距为 d/m X1/m X2/m L/m Kd Ka Kb
4.92 m 且桩的位置为 X = 56.7 m 时,崩滑体的稳定 0.8 200 300 1 790 2.0 1.2 1.5

安全系数为 1.31。显然,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和本文
提出的抗滑桩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表4 楠竹崩滑体抗滑桩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案
但考虑到本文提出的抗滑桩设计方法中的某些假定 Table 4 Optimal scheme for the design of Nanzhu
anti-slide pile
s4 s3 s2 s1
位移传感器 抗滑桩总数/根 桩径/m 桩距/m 坐标 X/m Kb

415 0.8 4.32 215 1.52

抗滑桩φ 4.5 mm @25 mm


需要说明的是,崩滑体下伏基岩为软硬相间的
218

293
368

粉质粘土层 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紫红色泥岩及砂岩,按文[2]建
218.9

290 细砂层 议,应将桩长的 1/3 嵌入基岩中。同时,在崩滑体


75
25

局部变形较为严重或位置较为重要的部位,可设置
基岩
50

桩径较小的混凝土灌注桩或挡墙,以防崩滑体产生
200 285 200 单位:mm
局部滑动。
图5 崩滑体的原型(尺寸 m)和模型
Fig.5 Prototype (unit in m)and model of landslide 5 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丰都楠竹崩滑体在长江水位从 175 m 降落
至 125 m 时将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进行防治,否
位移/mm

则,一旦该崩滑体失稳,不仅将给生活崩滑体上居
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很可能诱发邻
近猫鼠子、王家嘴崩滑体复活,从而使得长江约 5
km 岸坡的发生破坏而影响长江航道的正常运行;
(2) 离心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
图6 位移–加速度变化曲线 抗滑桩整体设计方法叫为合理可靠,可应用于实际
Fig.6 Displacement-acceleration curves 工程;
• 1932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年

(3) 本文建议的抗滑桩治理方案可显著提高该 [3] 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庆勘察研究院. 丰都县楠竹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崩滑体的整体稳定性,当然,在崩滑体局部变形较 报告[R]. 重庆: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庆勘察研究院,2002.(Chongqing

为严重或位置较为重要的部位,应设置桩径较小的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混凝土灌注桩或挡墙,以防崩滑体产生局部滑动。 Commissio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port on Nanzhu landslide[R].


同时,应完善崩滑体上的排水系统; Chongqing:Chongq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Changjiang
(4) 崩滑体治理结束后,在其关键部位应设置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2002.(in Chinese))
少量变形监测点,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崩滑体上的 [4] 邹广电,陈生水. 抗滑桩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法及其优化数学模型[J].
排水系统,从而确保该崩滑体的整体稳定性。 岩土工程学报,2003,25(1):11–17.(Zou Guangdian,Chen Shengshui.

A design method of stabilizing piles and its optimized numerica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model[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3,25(1):

[1] Hassiotis S , Chameaun J L , Gunaratne M. Design method for 11–17.(in Chinese))

stabilization of slope with piles[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5] Ito T,Matsui T. Methods to estimate lateral force acting on stabilizing

Geoenvironment Engineering,ASCE,1997,123:314–323. piles[J]. Soils and Foundations,1975,15:43–59.

[2] 沈珠江. 桩的抗滑阻力和抗滑桩的设计[J]. 岩土工程学报,1992, [6] 潘家铮. 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分析[M]. 北京:中国水利出版

14(1):51–56.(Shen Zhujiang. Sliding resistance of pile and design 社,1980.(Pan Jiazheng. Stability against Sliding of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nti-slide pile[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Slope Analysis[M]. Beijing:China Water Conservancy Press,1980.(in

Engineering,1992,14(1):51–56.(in Chinese)) Chinese))

第 12 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将于 2011 年在北京召开

2005 年 5 月 17 日下午(北京时间 2005 年 5 月 18 日凌晨),在捷克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布鲁诺 2005 年欧洲岩石力学大会暨

2005 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年会召开前夕举行的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会上,大会以高票数通过了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

家小组和新加坡国家小组“关于联合举办第 12 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的申请”,并决定第 12 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 2011 年在

北京召开。

为此次申办成功,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带队的中国申办代表团和以赵 坚教授为首的新加坡代

表团组成了强大的申办阵容,团结协作,开展全方位的申办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受中

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委托,承办了 2011 年第 12 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申办工作,组成专班人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中

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新加坡国家小组通力合作、精心策划、制作精美的申办报告与宣传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建设为主的

DVD 申办片和宣传册。在这次理事会上,冯夏庭教授代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发表了简短精彩的申办报告,并

播放了精彩的 DVD 短片,身着鲜艳旗袍的 2 位中国女大学生为理事评委用琵琶和二胡演奏了“紫竹调”等中国民乐,周迎

兴博士代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新加坡国家小组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会前,礼仪小姐为每位理事评委佩带有京剧脸谱的

中国红色同心结,并在理事会桌上放置插有新加坡兰花的中国景德镇青瓷小花瓶。

国际岩石力学大会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最高级别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承办过。这次申办成

功,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一件大事。随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 20 年中国工程建设迎来新高潮,南水北调、西

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网建设和能源储存等一大批工程正在实施或者已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由于我国

特殊的地质环境以及工程规模特点,将给这些工程建设带来一系列的岩石力学难题,为我国乃至世界岩石力学学科发展提出

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次申办成功对于加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界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继荣供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