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5 月 35 日》---天马行空的世界

引言

埃里希·凯斯特纳是德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27
年,凯斯特纳作为剧评家来到德国首都柏林,在莱比锡时为许多报纸撰写过许多文章,也为家
庭杂志《拜尔大众》撰稿。他当时已经积累了三年为孩子们写作的经验,并且以写儿童诗和儿
童故事而小有名气,甚至还收到了许多儿童读者的来信。因此,他成为魏玛共和国最著名的青
年知识分子之一。

1929 年,他的第一本儿童书在柏林的威廉出版社出版,这部名为《埃米尔擒贼记》。这本
由瓦尔特·特里尔画插图的儿童小说立刻轰动世界,遂使凯斯特纳一举成为名扬国内外的儿童
文学作家。翌年,他也出版了一半幻想、一半超现实的滑稽童话小说《5 月 35 日》。凯斯特
纳的儿童小说也被搬上了舞台并拍成了电影 ,当然《5 月 35 日》也不列外,在德国的儿童
文学史、德国儿童戏剧及德国电影史上均占据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地位。凯斯特纳的儿童文学作
品曾经在西德拥有广泛的读者,根据他的儿童小说改编的剧本和电影在儿童剧场 和儿童电影
院占据了统治地位。1957 年时,他获得德国重要的文学奖--毕希纳奖。1960 年,他被授予安
徒生奖,这是授予儿童文学作家的最高国际奖。

内容简介:

在这童话故事里,5 月 35 日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日,可是康拉德和他的叔叔林格尔胡
特却碰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们先是遇到了一匹会说话和会吃方块糖的大黑马,然后在
它的带领下,他们从家里的柜子出发前往南太平洋。在路途中,他们经过了充满大胖子的懒人
国、住着大将军的古城堡、奇怪的颠倒世界、一切都是自动化控制的自动城等等。一路上,他
们都遭遇了许多古怪的事件,才来到了南太平洋。

切入点

儿童文学是指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丰富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适合儿童阅读欣赏,为
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具有强烈的美感
和审美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 形成了变幻之美

在心理学上,幻想是一种在大脑中形成的意象、知觉、概念等等的能力,生产出具有创造
的新形象。它和儿童文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儿童文学里,它富于幻想和探索性,也总是那么

6
的神奇和惊险色彩,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这使整个作品
都带来了梦幻的效果,也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构成了一篇优秀又迷人的儿童作品。作为例证,
在《5 月 35 日》里,每个人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月最多也只有 31 天,日历上也没有存
在着“5 月 35 日” 这个日期。在文本里,5 月 35 日虽然是个平凡的星期四,可是康拉德和他
的叔叔林格尔胡特却遇到了一些让人异想天开的事情;而且康拉德也想写一篇关于南太平洋的
作文,所以他和他的叔叔便开始寻找奇妙的南太平洋之旅。在路途上,他们所经历的地方全都
是想象出来的。他们经过了懒人国、古城堡、颠倒的世界和自动城,让读者能够想象并感觉到
自己仿佛在此地。在颠倒世界里,他们来到一个由玩具组成的森林,森林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草
地,草地上有一群木马在吃草,小溪里有精致的帆船在水上随风漂荡,小溪边的树上挂满了五
颜六色的气球,还有一些小鸟站在气球的上面,还有一些小鸟站在上面快乐地唱着歌,还有一
对小鹦鹉在争着看一本图画书。这些情景可以让人想象到当时美妙的世界,也能够让人沉浸在
其中。

此外,变幻美也是其中一个出色的荒诞美。荒诞是指一种不合情理的事物状态,并超出了
正常的逻辑或理性。它主要是在传统文学语境中的意义里不可避免与现代哲学和美学意义有关
联。《5 月 35 日》这篇故事被归纳为荒诞与夸张以便能够更深一层地去了解荒诞在儿童文学
里的内涵。

二、 呈现了欢愉之美和谐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席话:“儿童文学是一种快乐的文学。”,现今的儿童需要有趣的东西
以便对他们的学习过程有极大的帮助这篇童话故事里采用了滑稽和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出它具有
美学意义的内容,带有浓郁的欢愉和谐趣。在文本里,大黑马尼格罗·卡巴罗竟然能够说话,
又能向康拉德和他的叔叔几块方糖,构成了一种清新和油庸。它还抓起一个花盆往窗外扔过去,
砸到房东克雷门斯·瓦夫布鲁禾,吓得他跪在地上无法说话。大黑马还打电话给马戏团大马旅
行社,和他们一起展开南太平洋之旅。在懒人国的时候,他们感到好奇又好笑,因为当地的人
都很懒惰,所有的物品是自动装置的。懒人国的总统是康拉德的朋友,他觉得吃饭太麻烦了,
所以只吃和饭一样味道的药丸,也限制当地人民的体重必须超过 250 磅,否则将被赶出懒人国。

不仅如此,作者也时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因此作者能把这本书里最精彩的部分都写得淋
漓尽致,如:夸张、比喻、对比、仿拟、反复、反语、颠倒等等。这些修辞手法都是由语言和
情节里的不协调来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造成了趣味性和幽默效果。例子:作者在这篇童话
《5 月 35 日 》里虚构了“懒人国”并十分夸张地形容他们所处理的设备就已经很美了。

三、 文学中的哲理蕴含

哲理往往会让人常想到一种深奥的智慧,为儿童文学提供了一种大气的精神格局。此外,
作为一个与儿童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也保持着它对童年时代的哲学本能的

6
艺术关注。作为例证,在《5 月 35 日》里,他们来到了奇异的颠倒世界。在颠倒世界里,小
孩子负责去上班;大人则要去学校上课。这样,小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亲在外工作的辛苦,让
父母亲变成小孩享受童年的乐趣,让他们觉得原来当个小孩是有多么的美好。不仅如此,那些
在家时常对小孩子不好的成人们都会被派到‘成人班’受教育,让他们改邪归正,改掉他们的
坏习惯。这从中表示大人们应该时常往小孩子的角度去想,做任何事情时也要适可而止,不要
因为自己是他们的长辈而恶劣地招待他们。作者也想用‘颠倒世界’这个故事来提醒大家,因
为他认为现在的世界都已经颠倒,世界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的美好了。因此,作者想利用这篇故
事来告诫大家要尽守本分,不可以把之前做错的东西都把它当成是对的一样来看待,反而应该
从错误中学习,这样我们才能一直都在进步,而且也能变得更加完美。这个哲学的精神能把这
篇故事带向了一个开阔的艺术境界,丰富和启迪了大人与小孩的生活体验和思考。

结语

《5 月 35 日》这篇童话故事充满了许多的想象力来让读者们慢慢地享受沉浸在其中,
并且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本书也采用了活泼风趣的叙述以便他的故事能够变得更有可读
性。不仅如此,故事中也闪烁着哲理的光芒,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所说:“它有
那么多飞越尘间的想法,那么多软和和的爱念,那么多的美妙触摸都是在天真孩童的眼睛里和
手指间;那么多的风趣叙述,那么多的诗和哲学的句子,那么多的你不会想忘记的情形、模样,
那么多的无法数尽的光芒笑容和浪漫,那么多那么多的……童年”。

有所思:

在《5 月 35 日》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当他们来到了“颠倒世界”的部分,因为情节
所说的事情是我们出乎预料的事:那就是大人与小孩的生活都完全倒反。可是,如果这件事情
发生在现实生活,这个世界会显得有点复杂。在颠倒世界里,人是倒着用头走路的;人们白天
休息,夜晚工作,男人生孩子,女人养家糊口,而且黑暗的一面也被说成是光明的。如果这些
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上,这完完全全已经违反我们的生活规律,不良的示范也无形中地产生。
因此 “颠倒世界”这个部分到现在还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一直都在让人深思。

6
文献资料

埃里希·凯斯特纳 《5 月 35 日》,明天出版社,2013。

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浙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页 121。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页 90.

朱自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5,页 189.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吉隆坡:嘉阳出版有限公司,2015,页 164。

《5 月 35 日》2016 年 9 月 2 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5%E6%9C%8835%E6%97%A5

6
简介
在 5 月 35 日的这一天,康拉德必须要完成一篇关于南太平洋的作文,在大黑马的帮助下,
康拉德和叔叔林格尔胡特踏上了去南太平洋的路,在路途中,他们经过了"懒人国""古城
堡""颠倒世界""自动城"。最后来到了南太平洋。他们见到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东西,经历了诸
多惊心动魄的险情。康拉德回到家后,根据自己去南太平洋的见闻,很快便写了一篇作文。

作者简介
埃里希·凯斯特纳是德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
29 年,他的第一本儿童书在柏林的威廉出版社出版,这部名为《埃米尔擒贼记》(Emil und
die Detektive)、由瓦尔特·特里尔插图的儿童小说立刻轰动世界,遂使凯斯特纳一举成为名
扬国内外的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第一部儿童小说立刻就被搬上了舞台并拍成了电影,担
任导演的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比尔·维尔德。人们也许可以说,凯斯特纳在德国儿童文
学史、德国儿童戏剧及德国电影史上均占据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地位。因为凯斯特纳的儿童文学
作品曾经在西德拥有广泛的读者,根据他的儿童小说改编的剧本和电影在儿童剧场和儿童电影
院占据了统治地位。

6
凯斯特纳是西德战后的儿童文学之父。1957 年获得德国重要的文学奖--毕希纳奖。1960
年,他被授予安徒生奖,这是授予儿童文学作家的最高国际奖。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
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后者出版了著名的《格林童
话》。迄今为止,除凯斯特纳外,没有任何一位 20 世纪的德国儿童文学作家能够赢得这样的
国际声誉。

概要
5 月 35 日,星期四。小學生康拉德(Konrad)數學成績太過好,卻因此反被老師認為代表
「欠缺想像力」,要康拉德和其他數學好的學生寫一篇關於南洋(die Südsee,又譯「南太平
洋」)的作文。那是康拉德和其他同學都從未去過的地方。
每逢星期四,康拉德都會因為父母外出工作,而由當藥劑師、沒有家室的叔叔林格爾胡特
(Ringelhuth)接送放學一起吃午飯。二人在路上遇見頭帶黑禮帽、會開口說人話、又愛吃糖
的馬戲團黑馬卡巴羅(Kaballo)並一起吃飯。卡巴羅說牠正要去南洋,並說只要穿過走廊上
的古舊大衣櫥,走兩個小時就會到。
為了讓康拉德寫好作文,兩人一馬便一同前往南洋,先後經過「懶人國」、「古城堡」、「顛
倒世界」、「電子城」等奇妙荒誕國家。最後他們終於到了南洋,那裏有女工擦鋼造的赤道,
黑馬卡巴羅也遇上了心上人——白馬。經過一番周遊歷險後,康拉德和叔叔在酋長的帶領下,
穿過大衣櫥,回到原來的世界。康拉德也完成了要寫的日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