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

3 │中│華│技│術│

SPECIAL REPORT
專題報導

1 2 3 4
側推分析應用於橋梁耐震評估
中華顧問工程司/第二結構部/正工程師/戚樹人
中華顧問工程司/第二結構部/正工程師/張廷犖
中華顧問工程司/第二結構部/組長/陳新之
中華顧問工程司/第二結構部/副理/王長芳
關鍵詞:改良式結構性能耐震能力評估法、塑鉸性質

摘 要 壹、前言 行為。程式預設降伏彎矩與降伏轉角所在位置
SUMMARY
實例之探討
為B點。性能檢核點分為立即修復(Immediate
  國內橋梁之耐震能力評估方法係於民國 Occupancy, IO)、生命安全(Life Safety, LS)與
  近年來國內橋梁之耐震能力評估方法經專家學者研究
85年交通部「電信與運輸系統之耐震安全評 崩塌防止(Collapse Prevention, CP)三個階段,
與改良,歸納整理出以結構性能為基準的「改良式結構性 估與補強初步準則」研究完成後,方有一套較 僅用於區分塑性鉸性能狀態,並不影響側推分
能耐震能力評估法」,此評估方法納入ATC40結構耐震性能 完整的評估方法,其後經專家學者多年研究改 析結果﹝1﹞。

評估方法之優點,採用側推分析並摒除其繁複迭代的缺點, 良,整理歸納出一以結構性能為基準的耐震能
力評估方法,此「改良式結構性能耐震能力評
且另一重要關鍵在於建立鋼筋混凝土柱一套標準之破壞分析 F
估法」以力平衡、材料組成律與變形諧和為分 C
模式,分別定義其塑鉸性質,並轉換成SAP2000「M3塑性 析鋼筋混凝土結構行為的力學三大原則為基 B
CP
礎,同時考量軸力、撓曲與剪力的交互作用的 LS
鉸」。此一方法經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試驗驗證可有效掌 IO
理論模式,作為構材塑性鉸的訂定依據,繼而
3 4
握結構之非線性行為,且廣為學術界及工程界所接受採用。 E
1 2
進行結構側推分析,對於整體結構構件提供一 D
嚴謹、有效率、可靠度較高的耐震能力評估方
法,廣為學術界及工程界所接受採用。此評估 A
方法納入ATC40結構耐震性能評估方法之優點採
Ӕ
用側推分析並摒除其繁複迭代的缺點,其重要
關鍵在塑鉸性質之決定並建立一套標準模式,
亦即考慮鋼筋混凝土柱三種破壞模式:(1)撓曲 圖1 SAP2000預設塑性鉸
破壞、(2)撓曲-剪力破壞、(3)剪力破壞,分別
  
定義其塑鉸性質,並將其分別轉換成SAP2000
  「改良式結構性能耐震能力評估法」以
「M3塑性鉸」;此一方法經國家地震工程研究
SAP2000結構分析軟體進行非線性靜力側推分
中心試驗驗證可有效掌握結構之非線性行為﹝1
析(Pushover analysis),為了改善內定的分析模

3
﹞。本文將說明改良式耐震評估法之分析流程
式無法詳實描述鋼筋混凝土柱之彎矩破壞與剪
及實際案例之成果說明。

專題報導
力破壞模式的交互作用,進而採用NARC-2004
程式﹝2﹞分析計算墩柱彎矩「M3 塑性鉸」之
貳、鋼筋混凝土柱塑性鉸之設定 設定值作為SAP2000輸入資料,其中混凝土應
力-應變關係採用Kawashima建議之組成律。程
  M3塑性鉸主要模擬梁–柱元素在可能產
式將柱撓曲行為之彎矩轉角(Mb-θ)圖與柱剪力
生塑性鉸位置處「彎矩‐塑性轉角」之關係。
行為之彎矩轉角(Mv-θ)圖疊合,得圖2﹝1﹞,
SAP2000所需輸入資料為A~E五個控制點,如
顯示Mb-θ與Mv-θ間有三種可能的情況:(1)剪
圖1,以及構材降伏彎矩、降伏轉角與性能檢
力破壞模式、(2)撓曲-剪力破壞模式、(3)撓曲破
核點等數值。控制點所描繪之曲線如同一非線
壞模式。塑性鉸特性可以圖中之A~E五點描述。
性彈簧,AB段代表彈性行為、B~E段為非線性

122 │No.71│ July, 2006 No.71│ July, 2006 │123


M M
M 之包絡線值。檢核支承強度。
M vy Step 7:檢核基礎強度、基礎穩定。
Mb Sa ௰ுӴߒёഀ࡙PGA ᒯю
Mb
Mi C D Mv ᜊ Step 8:判定橋梁支承、墩柱、基礎,最先破壞
M by M by ё

C Mv M vu

ೣጒኆ‫ܒ‬ᜊ 者之地表加速度值。
M vy ࡙
Mv M bu E
M by
C
D Mb (ay,dy)
  其中Step2~5係應用改良式結構性能耐震能
D M vu ೣጒߨኆ‫ܒ‬ᜊ
M vu E E (api,dpi)
力評估方法﹝5﹞。
B (a) M cr B (b) M cr B (c) ђ૖ᕼਝᘈ ᒯΣ
M cr

TA T T
A
T cr T i T y Tu
T A T
cr Ty Ti Tu cr Ty Tu
ᜊ՝ಋSd 肆、里港大橋之耐震能力評估
圖2 (a)剪力破壞、(b)撓曲-剪力破壞、(c)撓曲破壞模式塑性鉸之訂定﹝1﹞
圖4 改良式結構性能耐震能力評估法示意﹝5﹞ 一、橋梁簡介

叁、耐震能力詳細評估 譜所產生之交點稱為功能績效點(Performance
里港大橋址位於台3線423K+704,為公路
Point),代表該結構物所能承受的最大位移及地
三、橋梁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流程 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潮州工務段管轄,屬於
一、ATC40概述 震強度﹝4﹞。上述求取功能績效點之程序需迭
地震甲區。第一代橋寬8.1m於民國六十六年竣
代計算直到收斂為止,對於既有結構物之耐震 Step 1 : 建構橋梁振動單元分析模型。 工,第二代拓寬橋於民國八十一年竣工,拓寬
  ATC40﹝3﹞是針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物在 能力評估而言則似過於繁瑣,詳圖3﹝5﹞。 Step 2 :建 立 墩 柱 現 況 之 彎 矩 - 轉 角 曲 線 後總橋寬為26m,橋梁總長1620m,民國八十五
耐震能力的表現上提供一個解析、技術性的流
(Kawashima混凝土組成律),決定墩柱破壞模 年賀伯風災將主河道橋墩沖毀且於民國八十六
程。考慮結構物於地震過程中的性能績效,針 Sa
ೣጒӴᎪሯؑᜊ ᒯΣ 式:剪力破壞、撓曲‐剪力破壞、撓曲破壞模 年修復竣工橋墩編號P19A~P25A,修復的橋梁

對各種安全性要求不同結構物設定不同的性能 ढ़ф
ё 式,設定SAP2000-M3塑性鉸。 長280m,橋梁現況詳相片1、2。
ഀ ԝᔧ
目標。
࡙ Step 3:完成側推分析,建立結構物之容量曲
線,轉換成容量譜輸出Sa-Sd曲線。
  ATC40以容量譜法(Capacity Spectrum
Step 4:計算墩柱降伏地表加速度值Zy,選定容
Method)求得鋼筋混凝土結構物的功能績效點, ᒯю
ђ૖ᕼਝᘈ 量譜上一墩柱達降伏彎矩時(M ny)結構性能點,
容量譜法是利用側推分析即非線性靜力分析 ๖ᄺৠ໔ᜊ
其譜加速度值為ay與譜位移值dy,計算該結構性
方法,將其所得結果繪於ADRS (Acceleration ᜊ՝ಋSd
能點對應的地表加速度值Zy=ay/C(T)。
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um)格式中,其兩
圖3 ATC40耐震能力評估法示意﹝5﹞ Step 5:選定容量譜上任意一結構性能點之非彈
項重要元素為容量譜(Capacity Spectrum)及需求
性譜加速度api與譜位移值dpi,選定ATC40阻尼折
譜(Demand Spectrum)。前者代表結構物本身的
減係數κ值,計算有效黏滯性阻尼比:

3 二、改良式結構性能耐震能力評估法
3
抗震能力,而後者為結構物於地表運動期間的 相片1 里港大橋現況1

63.7N a y d pi  d y a pi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需求。容量譜的內容是結構物受一側向力進行
  直接依據結構物容量譜上選定任意一結構 E eff  Ebasic
側推分析,直到結構物達到破壞機制為止。而
性能點之座標值,反推其對應之地表加速度,
a pi d pi
需求譜是經由工址地層特性、規範震區及震譜
如圖4﹝5﹞。摒除ATC40評估法中所需反覆迭 計算阻尼比異於5%之修正係數:
等因素獲得,並考量結構進入非線性後非彈性
代的複雜運算,以結構物的實際結構容量為基 1.5
變形產生之能量消散折減而得之反應譜。容量 CD  0.5
準,去反推其所能容忍的地表加速度,即應以 40 E eff  1
譜及需求譜不全然相互獨立,當結構物進入非
結構性能為輸入,而以對應的耐震能力為輸 計算該結構性能點對應的地表加速度值:
線性範圍時,結構物因構件降伏導致強度及勁
出,提供較為直接且易於接受的耐震能力評估 a pi
度衰減,而使得整體結構物的周期拉長,非彈 Z
方法。 C (T) u CD ( E eff )
性變形形成等效阻尼消散部分地震能量,進而 相片2 里港大橋現況2
Step 6:輸出側推分析中柱頂支承及柱底作用力
折減需求譜。當折減後之非彈性需求譜及容量
124 │No.71│ July, 2006 No.71│ July, 2006 │125
里港大橋
二、橋梁振動單元
設計圖1
(一)結構斷面

  耐震能力詳細評估選取拓寬後位於
高灘地橋墩編號P3~P19及P26~P40中之
一單跨標準橋梁振動單元進行分析,橋
梁結構上部結構為預力I形梁橋,橋單
元跨徑長40m,橋面寬26 m,橋面板厚
0.17m。每跨包含10根預力I形大梁,第
一代橋計3根,第二代拓寬橋計7根,且
於梁端設端隔梁及跨徑間均分5處設中隔
梁,增加橫向勁度。但是兩代橋之上部
結構僅以橋面板固接連結,隔梁並無連
接。每跨橋單元均設置橋面伸縮縫。

  下部結構橋墩為長圓型墩柱,第一 圖5 里港大橋設計圖1﹝6﹞
代橋墩為懸臂式柱高約8.5m,第二代橋
墩為橫向壁式柱高約10m。本橋每跨大梁
橋軸向兩端支承各為鉸接(hinge)與滾接
(roller)、橋橫向則皆為鉸接。第一代橋基
礎為45x45cmRC樁、第二代拓寬橋基礎
為沉箱,因風災修復的橋墩型式為框架
里港大橋
式、基礎為150cmφRC基樁。兩代橋上 設計圖2
部、下部結構之設計圖說詳圖5~7﹝6、7
﹞。

(二)結構分析模型
  所有構件均以梁元素(beam element)

3 模擬之桿件斷面性質,包含桿件斷面積 3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A)、極慣性矩(J)、慣性矩(IY與IZ)。並
考慮桿件交接處剛性域之模擬,以符合
實際構件配置的情況。結構分析模型取
一標準單跨橋為振動單元包含第一、二
代橋進行耐震能力評估,如圖8。

圖6 里港大橋設計圖2﹝7﹞

126 │No.71│ July, 2006 No.71│ July, 2006 │127


里港大橋
三、橋梁耐震能力評估
設計圖3
(一)振態分析
  振動單元於橋軸向第1振態周期為
0.430秒,於橋橫向第1振態周期為0.184
秒,橋垂直向震動單元第1振態周期為
0.373秒,如圖9~11。

圖8 橋單元分析模型

圖7 里港大橋設計圖3﹝6﹞

4200
C D
(二)建立彎矩-轉角曲線與側推分析 E
3500
  由橋墩設計資料利用NARC-2004程 B

式建立橋軸向、橋橫向之彎矩-轉角關 2800
圖9 橋軸向第1振態周期0.430秒

᠉ઐ!)U.N*
係,輸入SAP2000結構分析軟體進行側 2100

推分析。第一、二代橋墩柱底斷面之彎 1400

矩-轉角關係建立,詳圖12~15。
700

A
0
2500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C ᙽُ!)sbe*
D

3 3
2000 圖14 第二代橋柱底橋軸向之彎矩-轉角
B C
E
D
圖10 橋橫向第1振態周期0.184秒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1500 B E
᠉ઐ!)U.N*

4200 16000
C D
E C D
3500 B
1000 B
ᐝ໅ө 12000
ᐝᐗө 2800
500
᠉ઐ!)U.N*

᠉ઐ!)U.N*
A 2100 8000
A
0
0 0.005 0.01 0.015 0.02 0.025 1400
E
ᙽُ!)sbe* 4000
700
圖12 第一代橋柱底橋軸、橫向之彎矩-轉角 圖13 第一代橋柱底橋軸向SAP2000-M3塑性鉸設定值
圖11 橋垂直向第1振態周期0.373秒 A A
0 0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 0.003 0.006 0.009 0.012
ᙽُ!)sbe* ᙽُ!)sbe*

128 │No.71│ July, 2006 圖15 第二代橋柱底橋橫向之彎矩-轉角 No.71│ July, 2006 │129
ቹ 14 รԲ‫ז‬ᖯਪࢍᖯၗ‫ٻ‬հᦛఢ-᠏ߡ ቹ 15 รԲ‫ז‬ᖯਪࢍᖯᖩ‫ٻ‬հᦛఢ-᠏ߡ


(ay,dy)
 件得到基底剪力值5780T最高、以「彈
 
(三)耐震能力之探討 

性支承+Slab設2處塑鉸」條件得到基底

1.橋軸向 剪力值2989T最低,且此4種條件的值有

ώ֭Ӵߒёഀ࡙)h*
 

橋址屬第二類地盤,由側推分析得第一   逐漸收斂,如圖22。在「彈性支承+Slab

6D J

代、第二代橋單元單獨分析及第一、二 

಑Π᜸Ӵዺ 設2處塑鉸」條件的基底剪力值最接近
 QHB)l>2*
代橋單元合併分析之結構容量曲線,如 

 第一代橋獨立橋單元分析時基底剪力值
QHB)l>304*

圖16、17,合併分析之基底剪力值639T   QHB)l>204* 466T與第二代橋獨立分析時值2419T之


約等於第一代橋獨立橋單元分析時基底   和2885T,如圖23。
          
剪力值224T與第二代橋獨立分析時值 6G FP ᡐ՝!)dn*
2000
415T之和。由第一、二代橋單元合併 Л
圖18 橋軸向轉換結構容量曲線至容量譜  圖19 橋軸向結構耐震能力 ‫ܛ‬
分析得容量譜,如圖18,取墩柱達降伏 І 1500
  Ψ
彎矩(M ny)的結構性能點,計算得墩柱降 )U*
  舊有橋柱於柱底塑鉸區主筋及剪力
伏地表加速度值a y=0.138g,如圖19。若 1000
  既有老舊橋梁RC結構的遲滯消能 箍筋搭接施工,雖然鋼筋細部設計不符
因舊有公路橋梁設計時最多達降伏彎矩
迴圈並非如此完美,影響橋墩消能的不 上述有關耐震規範的規定,但經921大 500
(M ny)尚未採韌性設計,而僅以降伏點視
確定因素,如主筋在柱底塑鉸區搭接施 地震的考驗,除有斷層通過的橋梁因橋
其為可確保達到的耐震能力,將過於保
工、主筋搭接長度或埋置長度不足、箍 柱強度、韌性及防落橋不足等因素造成 0
-0.4 -0.2 0.0 0.2 0.4 0.6 0.8 1.0
守。
筋採搭接施工而圍束能力不足、箍筋細 破壞或落橋崩塌,大部分舊橋的損傷並 ᔆᕻᡐ‫)ל‬dn*
部彎鉤設計不良、混凝土材齡老化等問 不嚴重,因此初步認定橋柱達降伏彎矩
圖20 彈性支承的雙線性模擬
題。耐震能力評估時分析模型是理想化 強度(M ny)後尚可再發揮一少部分的韌性
的假設,難以完全考慮實際存在的狀 能力,即橋柱達降伏彎矩(M ny)尚不致立
況。ATC40利用一阻尼折減係數κ值來 即達臨界破壞而崩塌。因此,建議既有
考量此種問題。以地震延時及結構物新 橋梁現況的耐震能力取地表加速度值
舊將結構行為分為三類,TYPE A:結構 ay,再加上20%之ay至au值,以ay+0.2*(au-
具良好的消能能力,κ=1.0;TYPE B: ay)=0.138+0.2*(0.354-0.138) =0.181g值為
結構具中等消能能力,κ=2/3;TYPE 橋柱達臨界損壞崩塌時之依據。
C:結構消能能力不佳(嚴重pinching),
κ=1/3。本橋為老舊橋梁其結構行為採 2.橋橫向

3 圖16 橋軸向側推分析之塑鉸分佈
Type C(κ=0.33),且計算總有效黏滯性阻   橋橫向側推分析時需考量上部結構
圖21 橋橫向之側推分析塑鉸分佈圖 3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811
ร˄Ε˅‫ז‬ᖯ 尼比與阻尼比異於5%之修正係數,得橋 於兩代橋間僅以橋面板固接連結,隔梁
711 ร˄‫ז‬ᖯ 7000
ร˅‫ז‬ᖯ
軸向的柱韌性理想化發揮至最大時之地 並無連接,相對勁度較弱,於側推分析 6000
611
表加速度值au=0.354g,如圖19。 中需考量橋面板實際的彎矩容量而定義
அ‫ۻ‬୘Ψ!)U*

5000
511

அ‫ۻ‬୘Ψ!)U*
411
塑性鉸,且於橫向兩代橋的橋墩側推變 4000

311
形時,支承需考量彈性支承變形的雙線 3000

2000
211
性模擬,詳圖20、21,如此可得到較合 ଶࢤ֭ࢭʾ˦˿˴˵ྤႿᎫ
ᐘࢤ֭ࢭʾ˦˿˴˵ྤႿᎫ
1000
理的側推結果。橋橫向側推分析時考量4
ᐘࢤ֭ࢭʾ˦˿˴˵๻˄ႿᎫ

1 ᐘࢤ֭ࢭʾ˦˿˴˵๻˅ႿᎫ

1 21 31 41 51 61 0
ᡐ՝)dn* 種條件下比較容量曲線的結果,以「剛 0 0.5 1 1.5 2 2.5
ᡐ՝)dn*
圖17 橋軸向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一、二代橋結構容量 性支承(束制3方向位移)+Slab無塑鉸」條
圖22 橋橫向結構4種模擬之容量曲線比較 
   曲線
130 │No.71│ July, 2006 No.71│ July, 2006 │131
4611 
(二)補強後之耐震能力
2000
ร˄Ε˅‫ז‬ᖯ C D E
4111  C D
ร˄‫ז‬ᖯ

ร˅‫ז‬ᖯ  1600
經由圍束補強可大幅增加韌性,改善

ώ֭Ӵߒёഀ࡙)h*
B E
3611 
൜‫؂‬၄஼)ೣጒ*
 B
அ‫ۻ‬୘Ψ!)U*

౪‫ݷ‬
1200
老舊橋梁無法有效發展遲滯消能迴圈的

᠉ઐ!)U.N*
3111

 
2611
಑Π᜸Ӵዺ
800 疑慮。但是,數值分析模型是理想化的

2111 QHB)l>2*
400
模擬,前節中提及影響橋墩消能的不確
611  QHB)l>304*
QHB)l>204*
A A 定因素是否能夠完全的解決,仍應保守
0
1 
1 2 3 4 5
    
0 0.02 0.04
ᙽُ!)sbe*
0.06 0.08 0.1
的看待。建議將ATC40阻尼折減係數κ
ᡐ՝)dn*
ᡐ՝)dn*
圖26 第一代橋柱底橋軸向補強前、後之彎矩-轉角 值,依補強前決定之κ值升等一級,如
圖23 橋橫向「彈性支承+Slab設2處塑鉸」 補強前選取κ=1/3則補強後取κ=2/3;如
結構容量曲線 圖25 橋橫向「彈性支承+Slab設2處塑鉸」結構 2500

   耐震能力 C
C D
D
E
補強前選取κ=2/3則補強後可取κ=1。
2000
B E
  橋橫向側推分析時以「彈性支承 B ൜‫؂‬၄஼)ೣጒ*
౪‫ݷ‬
1500 另外,柱底塑鉸區主筋是否搭接施工

ᦛఢ (T-M)
+Slab設2處塑鉸」條件下,由第一、
四、橋墩圍束補強後之耐震能力評估 1000 將影響圍束補強後的韌性發揮程度。若
二代橋單元合併分析得容量譜,如圖
無搭接時參考耐震規範,建議其耐震能
24,取墩柱達降伏彎矩(M ny )的結構性   橋墩圍束補強係考量以增加韌性來提升耐 500

力取圍束補強後韌性完全發揮時之2/3,
能點,可計算得墩柱降伏地表加速度值 震能力。同樣依前節橋梁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流 0
A A

0 0.015 0.03 0.045 0.06 0.075 0.09 即其耐震能力取地表加速度值ay,再加上


a y=0.309g,本橋為老舊橋梁其結構行為 程步驟進行評估,僅於Step 2以符合耐震規範的 ᠏ߡ (rad)
2/3之ay至au值;若有搭接時,建議耐震能
採Type C(κ=0.33),且計算總有效黏滯 橋柱圍束鋼筋量重新輸入,再計算決定墩柱破 圖27 第一代橋柱底橋橫向補強前、後之彎矩-轉角
力取圍束補強後韌性完全發揮時之1/2,
性阻尼比與阻尼比異於5%之修正係數, 壞模式後重新設定M3塑性鉸。
4200 即其耐震能力取地表加速度值ay,再加上
得橋軸向的柱韌性理想化發揮至最大時 C D
C D
E E

3500 1/2之ay至au值。
之地表加速度值a u=0.417g,如圖25。因 (一)墩柱鋼板包覆圍束補強之彎矩-轉角 B
B
൜‫؂‬၄஼)ೣጒ*
2800 ౪‫ݷ‬
此,依前節橋軸向建議之計算方式,既

ᦛఢ (T-M)
2100 1.橋軸向
有橋梁橋橫向現況之耐震能力取地表加   墩柱鋼板包覆是假設以符合耐震規範的圍
1400   由補強前後之側推分析得結構容量
速度值0.309+0.2*(0.417-0.309)=0.331g值 束鋼筋量為基本需求,再計算柱斷面圍束補強
700
曲線,如圖30,最大基底剪力差異不
視為橋柱達臨界損壞崩塌時之依據。 後之彎矩-轉角關係,進行側推分析。 A A
0
0 0.04 0.08 0.12 0.16 0.2
大,但是補強後墩柱增加韌性其變形能
᠏ߡ (rad)
力得以大幅的改善。橋址屬第二類地
 (ay,dy)   第一代橋墩柱底斷面橋軸向於鋼板包覆

3 3
圖28 第二代橋柱底橋軸向補強前、後之彎矩-轉角 盤,由補強後之側推分析得第一代、第
前、後之墩柱降伏彎矩(M ny )值無差異即斷面

二代橋單元單獨分析及第一、二代橋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6D J

強度不會增加,但柱斷面韌性可大幅度增 16000
C
C D E 單元合併分析之結構容量曲線,如圖
 加,補強前韌性R=θ u /θ y =3.4、補強後R=θ u / BB
D

12000 ൜‫؂‬၄஼)ೣጒ* 31,合併分析之基底剪力值630T約等


θ y =15.1。第二代橋墩柱底斷面為壁式,參考 ౪‫ݷ‬

於第一代橋獨立橋單元分析時基底剪力
᠉ઐ!)U.N*

日本壁式橋柱圍束補強的經驗,於柱底圍束區 8000
值222T與第二代橋獨立分析時值408T
 增設高拉力鋼棒的圍束補強方式。圖26~29為
     4000
E
之和。由第一、二代橋單元合併分析時
6G FP 第一、二代橋柱底斷面鋼板包覆前、後之橋軸
之容量譜,可得墩柱降伏地表加速度值
向、橫向之彎矩-轉角關係。 0
A A

圖24 橋橫向轉換結構容量曲線至容量譜
0 0.005 0.01 0.015 0.02 0.025 0.03 0.035 0.04 ay=0.136g,與補強前相同,如圖32。
ᙽُ!)sbe*

圖29 第二代橋柱底橋橫向補強前、後之彎矩-轉角

132 │No.71│ July, 2006 No.71│ July, 2006 │133


ˊ˃˃
補強後κ值升等一級取值2/3,由於第一 伍、結論與建議
ˉ˃˃ 補強前ATC40阻尼折減係數κ取值1/3,
代橋墩主筋於柱底搭接施工,因此,耐
ˈ˃˃
補強後κ值升等一級取值2/3,由設計圖   「改良式結構性能耐震能力評估法」利用
ร˄Ε˅‫ז‬ᖯʻᇖൎ৵ʼ 震能力取圍束補強後韌性完全發揮時之
查得第一代橋墩主筋於柱底搭接施工, NARC-2004程式建立SAP2000「M3塑性鉸」,
ഗࢍ೪Ժʻ˧ʼ

ˇ˃˃ ร˄Ε˅‫ז‬ᖯʻᇖൎছʼ 1/2,經計算以總有效黏滯性阻尼比與阻


因此,耐震能力取圍束補強後韌性完全 進行側推分析與耐震能力評估,取得側推過程
ˆ˃˃ 尼比異於5%之修正係數,其耐震能力可
發揮時之1/2,經計算以總有效黏滯性阻 中作用力之包絡線需求,但不必超過地表加速
˅˃˃ 達最大地表加速度值0.736g,如圖34。
尼比與阻尼比異於5%之修正係數,耐震 度ZIg彈性分析所得,檢核支承與基礎之結構

˄˃˃ 能力可達最大地表加速度值0.436g,如圖
 安全,此模式可有效地簡化橋梁結構的分析模

˃ 32。 

型,快速地完成橋梁單元的耐震能力評估。


ώ֭Ӵߒёഀ࡙)h*
˃ ˅˃ ˇ˃ ˉ˃ ˋ˃ ˄˃˃
᧢‫ۯ‬ʻ˶̀ʼ 
 
2.橋橫向   舊有橋柱鋼筋細部設計不符最新耐震規範
圖30 橋軸向補強前、後結構容量曲線  
  由補強前後之側推分析得結構之容 䶻ℛ櫭⦿䥳 的規定,但經921大地震的考驗,除有斷層通過
 3*$ N 
量曲線,如圖33,最大基底剪力補強後  的橋梁因橋柱強度、韌性及防落橋不足等因素
ˊ˃˃ 3*$ N 

由2989T增加至3644T,水平耐震能力增 3*$ N  造成破壞或落橋崩塌,大部分舊橋的損傷並不
ˉ˃˃ 
ร˄Ε˅‫ז‬ᖯ 加的原因是側推的分析過程中在橋橫向 嚴重,因此初步認定舊有橋柱達降伏彎矩強度
ˈ˃˃
ร˄‫ז‬ᖯ     
ร˅‫ז‬ᖯ 上部結構及兩橋墩形成一門架式效應, ᡐ՝!)dn* (M ny)後尚可再發揮一少部分的韌性能力,即橋
ഗࢍ೪Ժʻ˧ʼ

ˇ˃˃ 使得兩柱底反力增減ΔP=236T增加彎矩 柱達降伏彎矩(M ny)尚不致立即破壞而崩塌。建


圖34 橋橫向補強後結構耐震能力
ˆ˃˃ 抵抗的效應,由於橋柱補韌性增加其變 議既有橋梁的耐震能力取地表加速度值ay,再加
˅˃˃ 形能力,兩柱底降伏後最大彎矩值與補 上20%之ay至au值,視為橋柱達臨界損壞崩塌時
五、支承、基礎與防落長度之檢核
˄˃˃
強前相同。 之耐震能力。
ˇ˃˃˃   由結構補強前後側推分析之結構容量曲線
˃
˃ ˅˃ ˇ˃ ˉ˃ ˋ˃ ˄˃˃ ˄˅˃ ˆˈ˃˃
得橋墩達降伏彎矩(M ny)後趨近於定值,基底剪   經圍束補強後雖可大幅增加韌性,改善老
᧢‫ۯ‬ʻ˶̀ʼ
ˆ˃˃˃
力趨近於定值且亦為最大值,輸出側推過程之 舊橋梁無法有效發展遲滯消能迴圈的疑慮,但
圖31 橋軸向補強後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一、
அ‫ۻ‬୘Ψ!)U*

二代橋結構容量曲線 ˅ˈ˃˃ 仍應保守以對。建議將ATC40阻尼折減係數κ值


包絡線值以檢核支承與基礎結構及承載力,在
˅˃˃˃
此最大受力狀況下結構材料強度應允許發揮至 升等一級,補強前選取κ=1/3則補強後可取為
ร˄Ε˅‫ז‬ᖯʻᇖൎ৵ʼ
˄ˈ˃˃
 
ร˄Ε˅‫ז‬ᖯʻᇖൎছʼ 極限強度。若經檢核發現結構強度不足時,則 2/3;如補強前選取κ=2/3則補強後可取κ=1。
 ˄˃˃˃
 支承與基礎應作補強以滿足側推分析過程的需 另外,柱底塑鉸區主筋是否搭接施工將影響圍

3 3

ˈ˃˃
 求。確保橋柱在韌性發揮,抵抗地震力時,不 束補強後的韌性發揮程度。若無搭接時參考耐
ώ֭Ӵߒёഀ࡙)h*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
  致因支承或基礎結構破壞而降低其耐震能力, 震規範,建議其耐震能力取圍束補強後韌性完

1 21 31 41 51
 ᡐ՝)dn*
但其檢核之作用力值,依據耐震規範可不必超 全發揮時之2/3,即其耐震能力取地表加速度值

಑Π᜸Ӵዺ
 ay,再加上2/3之ay至au值;若有搭接時,建議耐
QHB)l>2* 圖33 橋橫向補強前、後結構容量曲線
過地表加速度為ZIg時之彈性分析所得。
 震能力取圍束補強後韌性完全發揮時之1/2,即
QHB)l>304*

 QHB)l>204*
  補強後橋軸向墩柱變形能力可大幅度增加 其耐震能力取地表加速度值ay,再加上1/2之ay至

  補強後之側推分析以「彈性支承 達85cm,為確實防止落橋,墩頂防落長度檢核 au值。
     
ᡐ՝!)dn* +Slab設2處塑鉸」條件下,計算得墩柱降 應滿足其最大變形能力及規範需求的1.2N=73cm
伏地表加速度值0.316g,與補強前相同。 經檢核墩頂防落長度為110cm (OK)。防落長度   有關支承、止震塊的碰撞行為及其剪力破
圖32 橋軸向補強後結構耐震能力
補強前ATC40阻尼折減係數κ取值1/3, 若有不足者應予以增設防落托架補足長度。 壞機制、橡膠支承的摩擦機制等非線性行為﹝

134 │No.71│ July, 2006 No.71│ July, 2006 │135


8﹞,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及國內多位專家學
者對此專題研究成果豐碩,提供應用於橋梁支
承系統模擬的參考,其分析成果需要利用較耗
時之非線性動力歷時分析來完成,可再進一步
嘗試研究與探討。基礎與土壤間非線性的互制
行為以及基礎結構的破壞機制,若適當的模擬
參考文獻
建構於分析模型中可增加其完整性,並與目前
結果作一比較,以期能完成更符合橋梁現況的 1.張國鎮、蔡益超、蘇進國、劉光晏、宋裕祺,
分析模擬與耐震能力評估的結果。 「鋼筋混凝土柱側推分析之研究與探討」,中
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46期,第47-65
頁(2004)。

2.宋裕祺、蘇進國,「鋼筋混凝土構材非線性
行為分析程式 (Nonlinea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 NARC-2004)」,國立台北科技
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台北(2004)。

3.ATC40,“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Concrete Building”,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California (1996).

4.張國鎮、林哲毅,「位移設計法於橋梁隔減
震補強應用之研究」報告,中華顧問工程司
(2003)。

5.蔡益超、宋裕祺、蘇進國,「以構造性能為
基礎之橋梁耐震能力評估方法建立及其程式開
發」報告及簡報,中華顧問工程司(2005)。

6.公路總局,「台三線里港大橋拓寬工程」設計

3 圖,民國76年1月(1987)。
3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7.公路總局,「里港大橋新建工程」設計圖,民
國65年6月(1976)。

8.張國鎮、郭拱源、劉光晏、盧智宏,「支承
系統對橋梁耐震行為之影響–921集集地震橋梁
震害之探討與省思」,結構工程,第19卷,第2
期,第55-73頁(2004)。

136 │No.71│ July, 2006 No.71│ July, 2006 │13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