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熱 傳 導 實 驗

一.實驗目的:
 本實驗係經由實驗來了解各種材料的熱傳導係數。

 了解其內部的溫度分布,作為爾後設計施工材料
選擇。

二.實驗設備:
 熱電偶。

 溫度指示單元。

 加熱速度調整鈕。

 電流錶與電壓錶。

 水銀溫度計、流量計。

 試料(鋁、銅、中碳鋼、不鏽鋼各一支)。
 試料高低位置控制桿。

 冷卻水調整閥。

 冷卻水入口與出口。

三.實驗原理:

熱的傳遞方式有三:傳導、對流、輻射,固體的
傳熱以傳導為主,經驗顯示均勻柱狀固體兩端有溫差
時,單位時間經柱體所傳導的熱量正比於溫差及截面
積,反比於柱長,比例常數稱為導熱係數。
四.實驗步驟:
 先量測代測金屬之直徑以及其孔與孔間的距離,
將待測金屬放入標準金屬片內,並利用試料高低
位控制桿來將,2 種不同之代測金屬固定妥當。
 將電線插入測試金屬上的洞口內,要先將冷卻水
管的水閥門打開,並將水流量調至最大,接著將
冷卻水管的排水閥門打開讓他流動 30~50 秒,以
清除館內殘留的空氣。
 空氣排除完將水之流量調小,打開電源開關,在
調整電壓值,電壓值由加熱速度調整鈕調整,按
下開溫度開關選 Auto 鍵,也檢查各點熱電偶只是
溫度是否為穩定。

 等待加熱至各點熱電偶的指示溫度達到穩定狀態
下,按下 Menu 鍵與 Set 鍵即可紀錄各熱電偶的溫
度,將溫度選擇調至第一點熱電偶零處。
 第一次紀錄完成後須將加熱器電源關閉,以及冷
卻系統的排水閥給予關閉,在將冷卻水給予排出,
取下剛實驗之代測金屬,準備做另一組之試驗。
 做下一試驗時,須等待標準金屬片的溫度冷卻至
常溫狀態,冷卻了將換上不同材質之代測金屬,
重複上述之步驟即可將所紀錄之數據制成表格,
並計算出熱傳導係數。
五.實驗結果和分析:
1.實驗圖型如下:

2.溫度:
溫度
T1 T2 T3 T4 T5 T6
110 66 62 52 49 38
(℃)
3.熱傳導距離:
熱傳導距離
L1 L2 L3 L4 L5  
0.010 0.025 0.010 0.050 0.010  
(m)

4.計算鋼的熱傳導係數:
假設鋼之熱傳導係數為未知,鋁之熱傳導係數由
查表得196(kcal ) ,利用公式來求鋼之熱傳導係數。
h  m  c

K  T T
 K 4 5
A T T 2 3
1
( L )
5-4
2
( L ) 3-2

3 44
 196   k 2 
0.04 0.015

k 2  5.0114 (kcal )
h  m  c
鋼之種類又分很多種,由於不知此鋼為何種,若
假設此為碳鋼,則碳鋼的實際熱傳導係數為 12.18
(J )
h  m  c
因此誤差值為 12.18  5.0114  0.588  58.8 %
12.18

6.計算鋁的熱傳導係數:

假設鋁之熱傳導係數為未知( k ),而碳鋼的實際熱 2

傳導係數為 12.18 ( J ) ,利用公式來求鋁之熱傳


h  m  c
導係數。

K  T T
 K 
4 T T 5 2 3

( L
1
) ( L )
5-4
2
3-2

3 44
 k1   12.18 
0.04 0.015

k1  476.373 (kcal )
h  m  c
鋁的實際熱傳導係數為 196 ( J )
h  m  c
因此誤差值為 476.37  196  1.43  143 %
196

六.實驗心得:
在這個實驗,我的誤差值很大,原因可能跟器材有
關,或者是兩個材質堅不夠密合已導致數據的誤差。
而這個實驗也讓我們了解熱傳導的形態以及方式,
熱會隨著傳遞材質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與氣體及液體
有明顯的不同,實驗過程亦會有誤差,這包括人為的
誤差,像隔熱措施沒做好,導致熱源的流散,未等待
標準金屬片降為常溫時即做實驗所炒生的誤差,儀器
的誤差,可能溫度感測器有所損壞或電線生鏽等等都
會產生誤差值出現。
本實驗在求熱傳導值與正確理論值有多少的誤差,
及誤差產生的因素為何,並解釋熱傳導係數意義。
另外還有些資料顯示傅立葉方程式(Fourier 附錄)

來說明熱傳導,這也都非常有趣。

附錄
熱傳導的形式是以漸進的熱分子震動將能量由高溫處
傳往低溫處,傅立葉(Fourier)曾說明熱傳導的表示式


q"  Q   T
A .............(1)
其中 q " 為熱傳通量,代表單位面積的熱傳量, Q
表熱傳量,A 表垂直熱傳方向的面積。在一維情況下,
可簡化成
dT
Q   A
dL
dT
λ 為熱傳導係數, dL 表溫度梯度。一般材料的熱
傳導係數並非常數而是與溫度有關,可以概略的表示

λ=λo(1+αΔT)

其中熱傳導係數 λo 為參考溫度 To 時的熱傳導係

數,ΔT =T - To , 為溫度係數,其數值與材料有關。
在本文中 To = 0℃,故 ΔT =T - To = T,即

λ=λo(1+αT).............(2)

在穩態狀況下, q " 可視為一定值。由(2)帶入(1)


可以得到
q " dL   dT  0  1   T  dT

若方程式由溫度 T1 積分到 T2 可以得到


1
q "  dL    0 (1   T )dT  0 [1   (T1  T2 )](T1  T2 )
2 ..................
(4)
 1 
0 1   (T1  T2 ) 
其中  2  為在平均溫度下的熱傳導係數,

以  來表示,為介於 T1 到 T2 間的平均值。因此,此一
av

項可用  和 ΔT 來表示,故方程式可寫成
av

q "  dL  q "( L2  L1 )  av  T 


.............(5)
Q
q" 
其中 A ,若 A 並不隨 L 而改變,則上式之積
分可表示為
av  T  av  T 
q"  
L2  L1 L ......(6)

其中 L 表待測物的厚度。

由上式可看出,在一維穩態狀況下, q " 為一定值,溫


度梯度與熱傳導係數成反比。我們可利用上式來量測
未知物的熱傳導係數,做法是將一片已知厚度的未知
試片夾在已知熱傳導係數的銅柱之間,量測銅柱上的
溫度分佈。為了維持一維穩態的假設,銅柱外通常都
以絕熱材料包覆,而銅柱的兩端則保持固定的溫度。
由於 q " 為一定值,溫度梯度與熱傳導係數成反比。即
a  T  a  b  T  b
q"  
La Lb
我們可利用上式來量測未知物的熱傳導係數,由於未
知試片的熱傳導係數與銅柱的熱傳導係數不同,在跨
越未知試片的位置上,溫度梯度會有明顯的變化。若
已知銅柱的熱傳導係數,量測銅柱與未知試片的溫度
梯度及可算出未知試片的熱傳導係數。
 b  a
 T  a Lb
 T  b La

但在複合材料中,越過兩種不同材料介面間會發生溫
度降,此種溫度突然改變是因為接觸熱阻(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Rc")。對單位面積而言定義此熱阻


TA  TB
Rc 
q"
其中( T  T )是跨過接觸熱阻所產生的溫度降。由
A B

於有接觸熱阻的存在,在銅柱中跨越未知試片的溫度
梯度變化受到兩項因素的影響,一是不同熱傳導係數
的影響,另一則是接觸熱阻的影響,無法利用(6)
式直接由溫度梯度的變化來計算出熱傳導係數。若要
量測未知物的熱傳導係數,就必須把這兩項影響分離
開。
本實驗利用兩片厚度不同的未知試片來消除接觸熱阻
的影響。做法是將兩片厚度不同的未知試片夾在已知
熱傳導係數的銅柱之間,由於未知試片的熱傳導係數
與銅柱的熱傳導係數不同,且在未知試片與銅柱接觸
的兩側都有接觸熱阻的存在,故在跨越未知試片的位
置上,溫度梯度會有明顯的變化,而未知試片兩端的
溫度差是由其本身的溫度降及兩側的接觸熱阻所造成。
Lq "
ΔT =  +2*Rc*q”

Lq "
2*Rc*q”則
其中  是未知試片本身的溫度降,而
是試片兩端與銅柱之間的接觸熱阻所造成的溫度降。
由於本實驗有兩片厚度不同的未知試片,其兩端的溫
度差分別為
Laq "
ΔTa=  +2*Rc*q”
Lbq "
ΔTb=  +2*Rc*q”
將以上二式相減,可得
q" R  T  R
ΔTa-ΔTb=  (La - Lb )= LR  (La - Lb)

其中下標 R 代表參考銅柱的性質。由上式即可計
算出未知試片的熱傳導係數。
R  T  R
= LR (La - Lb)/(ΔTa-ΔTb)

其中 ΔTa 與 ΔTb 由量測的溫度分佈圖來讀取,為


未知試片的兩端的溫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