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6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教育戲劇的多樣面貌- 教育戲劇在學校中的應用

主講人:Jonothan Neelands(英國華威大學人文戲劇教育研究所主任)

譯者周小玉
今天早上我受邀來談教育戲劇的多樣面貌以及它在學校中的應用。當然,這必須連帶考
慮「教育戲劇是要應用到台灣的特殊環境裡」。我以一位外國人和西方人的經驗來談,
因此我對教育戲劇的定義既根源於西方的戲劇與劇場傳統,也始於西方的教育理念與實
踐。我知道,我的個人經驗,與那些渴望目睹戲劇教育在台灣學校和體系中扮演重要角
色的人之間,當然有著重要的相似之處。但是,教育戲劇能否在台灣成功,主要在於它
是否發展出一種模式,或者轉化西方的模式,而貼切地反映出台灣人民的文化和願景。

這次的演講,我想討論不同的教育戲劇模式是如何定義的,以及它們可以如何被應用到
學校中)。我會將討論限定在教室內的戲劇模式(當然,我也知道台灣有豐富的教育劇
場和兒童劇場文化,這對學校內戲劇之成功也至為重要,不過這兩者都不在我今早的討
論範圍內);我也想從一位外來者的觀點,探討台灣教育體系所受到的外在與內在的影
響,相信我能為教育戲劇的推動,提供強而有力的理由;此外,我想實際地探討那些第
一次被要求進行戲劇教學的老師們所面臨的挑戰。

教育戲劇的多樣面貌

台灣教育戲劇的發展方面受到許多不同影響。它們包括:

創造性戲劇活動:通常與美國--特別是 Nellie McCaslin 的工作有關。創造性戲劇活動


強調透過練習、遊戲以及有目標導向的角色扮演,激發創意的表達與想像式的回應。以
下是對於美國模式創造性戲劇活動的常見定義:

戲劇是透過劇場藝術的許多觀念和技巧的傳達,原則上它被視為一種學習媒介,而不是
一種藝術型式;透過「標準」而非「美學」來經營及有效管理。非正式的戲劇目標,乃
基於教學的、發展的、和學習的理論,不下於、甚至更勝於其藝術本位的目標;它的目
標是多元化的,但是它們全以參與者的成長與發展為導向,而不在於觀察者的娛樂或刺
激。(Charles Combs (1988), 9-10 頁)

教育戲劇/過程戲劇:通常特別與英國或澳洲實務工作者相關,強調戲劇在廣義的課程
目標中做為教學和學習工具的潛力,它與學科課程和廣義的課程(包括兒童社會、精神
和情緒需要的課程)相關。這個模式的英國倡導者包括了 Dorothy Heathcote 和 Gavin
1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Bolton。這個模式的核心技巧,是老師進入角色及整個班級的角色扮演,其間每個班級
成員會主動投入被分配的角色,並參與那些通常由「老師入戲」所引導的戲劇情境裡。
例如,全班可扮演村民角色,擔心害怕住在山腰上的憤怒巨人,與「老師入戲」的市長
共同召開會議,討論應該如何處理巨人的問題。這個例子乃引自另一位與會的專題演講
者 John O’Toole,和其協同作者 Julie Dunn 的傑出著作《假戲真做‧做中學》。從這個
例子中,我們可了解:過程戲劇與西方傳統劇場的寫實風格接近;在過程戲劇裡的參與
者,假想他們在某特定時間地點裡,面臨了一個須藉由寫實的語言、時間和行動解決的
問題。Cecily O’Neill 是過程戲劇模式中重要的學者之一,她描述:

過程戲劇是一種複雜的戲劇接觸。如同其他的劇場演出,它在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下
開展出一個即時的戲劇世界,這個世界賴於所有參與者的共識而存在。過程戲劇的
進行不需要劇本,它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它沒有獨立分隔的觀眾。--Cecily
O’Neill, C. (1995) 第 5 頁

在過程戲劇傳統中,另一位重要的推手、同時也是大師級的澳洲學者 John O’Toole 向老


師們描述:

在學校裡,教室內進行的戲劇課,大多以角色扮演和即興為基礎,而不是有劇本和
觀眾的正式戲劇演出;教室裡沒有外來的觀眾。大多數時間裡,我們和兒童即興,
利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扮演,結合劇場與戲劇的習式、遊戲和練習,探索虛構的
情境。我們稱這樣的教學為「過程戲劇」,它像是兒童的遊戲,所有的參與者皆主
動的投入其中。--John O’Toole & Julie Dunn (2002) 第 2 頁

雖然創造性戲劇活動與過程戲劇在重要性、目的和實作上有些微的差異,但這兩種模式
都重視在即興形式的角色扮演中,不使用劇本、不特別運用劇場技巧和觀眾。事實上,
這兩種模式都認為學校中的戲劇應該和劇場有所區隔,不同於一般所了解的「為付費觀
眾所做的、正式的『劇作演出」;這兩種模式也都強調使用「角色扮演」及「虛構情境」
以進行廣義的課程教學。傳奇性人物 Dorothy Heathcote 清楚地解釋,教育戲劇的目的和
戲劇的學習是不同的:

我用很多的時間思考:為什麼多年來我會對「讓學校裡多點戲劇」的吶喊感到不安,
現在我了解,為什麼我老是說「不要為提倡戲劇關說」。我們應該為更好的學習關
說!」 – Dorothy Heathcote (1982) 第 28 頁

2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Heathcote 呼籲:教育戲劇關心更好的學習,而不是關心戲劇表演。這提醒我們:創造
性戲劇活動和過程戲劇模式的作用,主要是在教學上而不是藝術上的功能。這兩種模式
尤其與教學傳統裡某些重要教育理論家相關:

John Dewey 強調以藝術作為實作活動,小組的問題解決以及學習任務的重要,學習任


務要與兒童以及教室外的現實世界有真實的關聯。

Jerome Bruner 強調建構式的教與學,透過發問與發現的方法、鷹架式的學習以及統整


課程的環境中,透過結合情意與認知方式來教與學。

Lev Vygotski 強調在不同能力組合的環境裡社會學習的重要性。他「最近發展區」的概


念,正是老師入戲之教育價值的核心論據。隨著 Vygotski 的論述,老師入戲讓教師可以
在戲劇情境內,延伸、增強兒童的學習。

Paolo Freire 強調教育作為批判練習,導引個人及社會解放之重要。Freire 對這兩種模


式最明顯的影響,是強調催化引導而非教學和教學法;希冀學習者是教室內「學習什麼」
和「如何學習」的重要計畫者。

我之所以離題討論廣泛的教學領域,是為了強調教育戲劇模式的多樣面貌,乃根源於如
何詮釋戲劇,以及什麼是合理教學的概念。

我的論點是:無論教師選用哪種教育戲劇模式,除非他們也同意「在一個特定的文化架
構下,教室戲劇的運用,不同於其他文化所使用的戲劇與劇場」,也除非他們也同意接
受參與式、建構式和對話模式的教學訓練,否則他們將無法有效地運用選用的模式。

戲劇教育 (Drama Education) 是一種新的模式,與所謂的「習式法」關係密切。這個方


法最早起源於英國,當時教師開始尋找一種戲劇的教學方法,要能結合過程戲劇模式中
強而有力的學習,以及戲劇作為一門學科的本質學習。換句話說,這個模式試圖運用戲
劇做為學習的媒介,也教導劇場技巧、歷史、形式和符碼。諷刺的是,這個模式的動力
來自我先前引用的Heathcote的文章,只是這次關切的是更好的學習和更好的戲劇!
Dorothy這樣描述新的習式法v:

因此我們進入習式的奇妙領域,它的運用可讓兒童專注於不同種類的戲劇經驗。兒
童在教育劇場(TIE)和教室戲劇(classroom drama)裡達成真實行為,以及做決定時
投身其中的能力……是驚人的。我該提到:習式對我而言似乎是這兩種類型活動的

3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最有用的補劑。前衛劇場一直使用它……,在我的教室活動裡,我也愈用愈多,而
且只要少許的謹慎和練習,它們是相當容易上手的--Dorothy Heathcote

戲劇教育模式最獨特的,是它模糊了教室戲劇以及西方劇場的實務與歷史的界線。這個
模式包含了過程戲劇模式,也包含了劇本的使用、對主要的劇場實務工作者和劇場時期
的研究,以及為觀眾所做的不同表演活動。這個模式是獨特的,因為它沒有把教室內對
戲劇的使用,隔絕於於社會中劇場的廣泛領域之外。它奠基於西方劇場的寫實主義傳
統,奠基於 Brecht 劇場的社會表現主義及政治之上。

從教室內使用廣泛的戲劇習式,可以觀察到 Brecht 的影響。這些習式的運用並不依賴「老


師入戲」或參與者「活在」擬真的戲劇情境的當下。Heathcote 自己說:

對學生來說,大多數用類似生活速度推展的戲劇,進展太快,以至於他們無法融入
及參與其中…….,習式能延緩時間,而且能讓學生認真地做決定,並以他們的觀
點思考事情。--Dorothy Heathcote (1982)

使用習式法做為學習的工具時,由於它不要求所有的參與者都投入戲劇之中(它採用
Boal 的觀演者的概念),因此兒童可在演員和觀眾間角色輪換,也因此,他們可以用角
色身分討論與發問,也可以做回自己,參與批判式的討論和發問。習式法是以 Brecht
的箴言為引導:

我們應該活用所有的方式,包括舊的和新的、嘗試過的和還未嘗試過的、衍自於藝
術和衍自於其他來源,要將逼真的現實置於活生生的人手中,這麼一來,就能熟稔
現實。(Bertolt Brecht 1938)

這意謂著:這個模式裡會用到所有的劇場方法,包括表演、偶劇、默劇和中國京劇,只
要它們在戲劇裡有利於幫助兒童了解事實和找到相關性。習式法鼓勵孩童的發展,既要
成為藝術性演員,能透過大範圍的劇場方法呈現世界,也要成為社會性演員,能運用他
們藉由戲劇探索和展演所產生的信心與知識,影響所處的世界。

如 Dorothy Heathcote 所建議的,教師們使用習式法的優勢是:只要少許的謹慎和練習,


它們是相當容易上手的。這個模式提供所有老師們一個比較容易上手的方法,既與其他
教學法相近,又不像過程戲劇那樣那麼神秘和挑戰,而是企圖藉此讓戲劇教育民主化和
普及化。

4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習式法也受 Dewey,Bruner,Vygotski 和 Freire 的概念影響而成,但它也受表演理論和


西方的前衛和政治劇場的影響。也就是說,習式法試圖提供孩童藝術形式的戲劇教育,
也使用戲劇來擴展孩童對自己和所處世界的認知。

表演的多樣面貌及應用
我的任務並不是建議台灣應該採用那種模式的戲劇教育。我的主要考量傾向提供人類社
會裡對「表演」的角色的廣義看法,而不是提供現有的戲劇教育模式。我認為,建立「學
校內使用的戲劇」以及「社會中的戲劇」的關聯,有其重要性。對我而言,區隔學校戲
劇與校園以外其他形式的戲劇與劇場,是沒有道理的。民主社會裡劇場的角色,對生活
和社會的塑造誠屬必要,正如學校裡的戲劇在民主和民主化的教育系統中一樣,不可或
缺。

今日,在多數地方我們看到的是傳統、社會、和文化相斥的劇場模式之分化。劇場不再
只是於中產階級和其他文化、經濟菁英的權利。在許多西方和受西方影響的社會裡,我
們對於劇場的意義和功能的文化認定,正面臨著挑戰和改變。

一般人的想法裡,劇場通常被認為是由職業或業餘演員為付費的觀眾所做的劇作演出。
此種劇場的形象是基於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經濟協議--創作者盡其所能地排練、發展
劇場作品,時間到了,就用演出來交換票價。

通常西方的劇場形式裡,交易的產品是基於劇作家的創作。這樣的劇場模式,假設我們
大多數人「願意看戲」而不是「參與這樣的戲劇」。表演與劇場創作被視為少數人才能
做到的事。另一個假設,則是在這種真實的劇場裡,觀眾會安靜且專注於演員的演出-
-觀眾的回應是私底下的,而不是像在較通俗的娛樂型式公開分享。

假如在多數的西方社會裡這種通俗的劇場印象位居主流,要記住:還有不同的社區劇場
和表演的模式,該表演模式能讓我們近一步了解學校裡的戲劇製作(drama-making)也
是一種劇場(theatre)。

在我出身的社會以及許多傳統社會的地方社區裡,過去的儀式和藝術創作提供給所有的
社會大眾,藝術仍具有重要的民間與社區功能。在所謂的雅典劇與伊莉莎白戲劇的黃金
時期,「到戲院看戲」是市民的公共生活中重要而不可缺的一部分。劇場仍提供社區辯
論的論壇,以肯定、挑戰文化以及社區關係。在這樣的社區模式裡,藝術被當作呈現和
評論社區文化生活及信仰的重要「方法」。換個角度來說,整個社區共同參與藝術創作,

5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會增強成員間的文化聯繫。團體裡的每個成員都被視有潛力的創作者--一名有潛力的
藝術家。在這樣的模式裡,劇場創作奠基於團體成員間共同製作對他們重要的社會共
識,奠基於能代表生活中的某個事件。

這種另類的社會性、社區性的劇場模式,跟學校裡的戲劇有一些同樣的特點。學校就是
社區,而戲劇就是在學校內的真實練習。孩童所創作的戲劇,通常是學區內、或者是特
定教學團隊共同的關注、需求與願望。這些戲劇多半以所有在場的有潛力之創作者的社
會共識為基礎--每個人都可隨著戲劇的進展,嘗試扮演演員和/或扮演觀眾。共同前
來製作戲劇,往往也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方式,能讓教學團隊察覺到「這是一個生氣蓬勃
的社區」。

當我用劇場(theatre)這個用語時,我認為劇場是包容社會及文化內涵的。劇場由差異
而組成;劇場具有許多不同的面貌;劇場屬於我們所有的人;劇場無法為特定的階級、
文化或歷史時期所擁有。我認為,劇場是由所有的事件組成,其中的扮演者為娛樂、為
教育、為我們的人文精神,演出故事。

因此我將劇場定義為:

……是一種真實經驗的共享,當下人們會像是「另一個時空的人」一般想像、互動。
劇場的意義,則是透過虛構地或象徵地運用人在時空中的呈現,由演員為觀眾和其
他的參與者創造而出。這些運作可因象徵式的使用物件、聲音和燈光而增強。藉由
其習式,我們可以了解劇場,因為它們是時間、空間、人的互動、及富有想像力地
具體型塑以溝通不同意義的方法指標。

美國的劇場人類學家 Richard Schechner 奉獻他大半的人生,企圖了解他自己,以及他曾


拜訪過、工作過的文化中眾多劇場的不同面貌。就如同我一樣,他對於尊重文化差異的
劇場和表演定義感到興趣,同時也認同「所有的劇場試圖服務、重視人類共同的需要」
。,
他認為我們的世界裡,劇場和表演活動可運用在四種不同的領域或面向。

用在教育領域--劇場是用來傳達、解釋、辯論、激發、提出問題,做為共同討論、改
變態度和建議新的看待事物與生活的方法。

用在治療領域--劇場是做為治療復健的藥物,死者和生者生命曾經遭受或充滿災難和
不公的真實社會回憶:層層滯積的鬼魂,疾病與不安。

6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用在儀式領域--劇場是用來頌揚社區的共同信念、價值、夢想、夢魘和願景;劇場的
創造也是社區的形成。

用在娛樂領域--用來消磨時間、純粹的美學樂趣,逃離平日生活和做夢的方法。

學校內的戲劇也可能呈現所有上述的面貌。在接下來幾天當中你會聽到,戲劇是具教育
意義的,它被用在學校裡作為課程的教學工具,或者發展孩童對自我、他人和所處世界
的了解。戲劇也可做為治療之用--滿足並與那些受欺凌的人、為偏見所苦的受害者可
能引起班級或學校社群不安的頭痛人物一起工作。當我們如社區般的在班級內進行戲劇
活動時,戲劇可當作儀式;當我們一同參與於劇場,也會學習到要注意到自己,注意和
我們不一樣的其他人以及我們都必須共同分享的世界。當然,同等重要的是:戲劇也在
學校裡作為純粹的娛樂、趣味和美學樂趣之用。若忽略娛樂上的需求,任何校內的戲劇
課程都將難以持久!

台灣的環境
我現在要離題,討論劇場、表演和教育戲劇在民主社會中的角色,因為讓我感到興奮的
是:台灣的環境裡,對於民主、戲劇與教育的理念很熱絡,而且相互關聯。游家政這樣
描述現代台灣的特質:

台灣的社會具有民主政治,自由化和國際化的經濟,開放和多元社會以及精緻文化
的特色。

今日的台灣社會,是因為人民想要一個比較民主的政權而形成。這樣的期待因而導致這
種「試圖反映出民主價值和實踐,又能塑造明日積極公民的」實質的教育改革。

或許台灣通往民主之旅可說是肇端於一戲劇性的事件--1979 年的美麗島事件,導引出
對於一黨軍國權威政治的摒棄;此外,1987 年戒嚴令的解除,賦予人民法理上發言的權
利,而這權利又因 1988 年公佈的集會遊行法更形強化,因此促使有力的民間團體之形
成,要求政治和教育上的改革。由 410 教改聯盟所發動的遊行和各種形式的合法抗議,
創造出頒布 1998 年九年一貫課程的環境,以及戲劇被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背景。

藝術與人文的結合,不僅鼓勵戲劇用在課程裡做為教育人文,而且也是與人文概念相關
如民主、公民教育、自由和國家主權、民主理念和價值的藝術化表現的學習方式。這樣

7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說來,進入一個比較民主的政府系統和教育認知,將民主社會裡戲劇的傳統角色,視為
是變遷的社會裡表現與批判討論的重心。

始於古老的雅典蘇弗克里茲時期,特別是在歐洲民主體制,這一直是戲劇的目的。從伊
莉莎白的英格蘭時期變動中的社會、19 世紀的工業革命、在世界大戰時期左右派之爭,
以及 60 年代的文化革命,還有現在的後 911 事件的世界,特別正當英國掙扎於尋找一
個嶄新的,多文化的和多元社會之際,劇場再次成為公共意見和及表達的形式。

年輕的錫克劇作家 Gurpreet Kaur Bhatti 寫了一本劇本,是關於在錫克寺廟裡所發生的


事,演出時在伯明罕的劇院外造成暴動,因此而取消。當劇場和戲劇試圖宣稱其民主權
批判評論我們的生活時,它仍然可能誘發反民主的回應。在躲藏時她寫下這段話:

我相信身為人類以及作家,我有思考、創作和挑戰的權利。我所敬佩的劇作家都是
勇敢的。他們告訴我們,生活是殘忍和恐怖的,我們並不完美,唯有面對自己的不
完美,我們才會有希望。劇場並不一定是個舒適的空間,設計得讓我們對自己感到
滿意。它是一個最根本的人類表達的地方-這些表達是想像的-一定要被容許它蓬
勃發展。--Gurpreet Kaur Bhatti (2005)

然而,就我的了解,戲劇納入台灣的課程造成老師們一些問題。這,是容易理解的。九
年一貫課程代表的是教育上典範的轉移,摒棄老師必然的權威教學和說教,摒棄對考試
結果的狹隘迷思和強調傳統的科目界線。取而代之的是,九年一貫需要較多的小組活
動、從發現中學習、自我表達、想像的活動、討論式的教學、傳統科目範圍的統整,以
及老師在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降低他們的主導權。

社會學者 Basil Bernstein 在其名句中提醒我們:

一個社會如何選擇、分類、分配、傳達和評估教育的知識,同時公開的反映了權力
的分配以及社會控制的原則 - Basil Bernstein (1971) 第 227 頁

台灣從權威的社會控制原則轉換到較民主的原則,改變了教育知識的分類、分配和評
估。但是可以想見,有許多老師當初所接受的是舊系統的訓練,也有許多人當時是負責
訓練新教師的師資培育者。若沒有提供新的教學法訓練,並給予老師時間去改變態度和
信念上的文化,你們不能期待這些老師們會有效地改變他們的教學方法。

8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九年一貫課程和戲劇教學的新需求,特別挑戰老師的認同問題。他們被要求採用新的教
學法,而且也要改變他們的想法和心態。這是個大挑戰。如果需要時間和資源以促使改
變出現,我們也不該感到意外。我猜想,戲劇教學最困擾老師的部分,同時也是九年一
貫課程所建議的新教學法的部份,挑戰了舊體制的、老式而正統的方法--如何有效地
進行小組教學、如何引導討論、如何應用發問技巧、如何鼓勵男女學生一起合作、如何
在像學校禮堂的開放空間協調行為舉止、如何期待並使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和評量負
責、如何有意義地統整各科目、如何找到非傳統測驗的廣泛多元的評量工具。

有效的戲劇教學,必然會遇到前述的教學挑戰;除此之外,也會有文化上的挑戰:傳統
上,演員被視為跟盜賊和流浪漢沒什麼兩樣;現在,要轉而從文化裡接受「戲劇是正統
的藝術形式」。

台灣兒童劇場和偶戲的豐富傳統和訓練結果,是台灣現在所需要、所可能發生的。它初
次喚醒我們現代民主社會中現存的傳統戲劇之重要性,以及校園內的戲劇如何能掌握住
九年一貫課程的民主價值和願景的真正精神。但是,這需要時間。

全球的環境
遍及全世界,像台灣這樣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與現象,可描述為:

全球化:商業、市場、文化產品、管理系統和所有的藝術,它們在辨識全球化的負面效
果(亦即地方傳統和文化習俗的迷失),以及在揭露全球化媒體行銷運作對個體所造成
的同質化結果,自有其扮演的角色。

英國作家 Jeanette Winterson提醒我們ix:

藝術能讓人類更好,因為它提供一種另類的價值系統。即使藝術的的創作對資本主義
是種公然的侮辱;你無法將它運送到香港用較廉價的價格完成。你不能添加成長荷爾
蒙或是在實驗室內製造。你不能設定期限、花用、預測或是依賴它。但是,如果你相
信生活有內在與外在層面,那麼藝術正是你需要的。內在的藝術作品,與我們所說的
生活--每天 24 小時、每週 7 天的緊急領域-恰恰相對。(Jeanette Winterson, 2005)

後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為了建立一個能反應新的國家認同的改革教育系統,台灣擺
脫了殖民控制的軌跡與殖民的教育系統,同時也特別地抵抗美國的新殖民影響。台灣的
特別複雜處境,來自日本與中國大陸的的殖民,這兩個殖民強權雙雙使用劇場與教育,
把他們管理島上被殖民人民的權利給合理化。

9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新的教育改革試圖釋放台灣,使其免於受到外來主權及身分認同的桎梏,而創造出現新
的、獨立的民主認同的環境。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被殖民者的殖民心態,會覺得自己的
想法不如人,並缺乏自信!將自己從舊殖民強權中解放出來卻只為聽從 「優越的」的
歐美民主及教育的概念,是沒有道理的。台灣必須要有信心,形成自己對民主和教育的
獨特想法。

移民:是市場及產業全球化的部分結果。所有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會面臨因大量勞工
轉移的全球化移民、以及其他難民尋求庇護和經濟繁榮所造成的社會、文化和教育上的
挑戰。發展多元文化、宗教和其他信仰的多元論、容忍力以及對自我與他人的了解,勾
勒出一部份教育系統即將面臨的挑戰。然而,全球化也導致全球性的抵制模式。像是最
近舉辦的 8 國現場演唱會,就是代表全世界貧困和苦難窮人所組織的全球性示威活動。
戲劇在處理這些挑戰時所扮演的角色,恰如我家鄉的一位老師的結語:

Azmat 自春季學期入學後,已在四年級待了數週。他剛從印度來到這裡,雖然他在
校內有親戚,但是 Azmat 他自己只會說和寫非常有限的英語。我們現在正在學習
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都鐸王朝的水手在船上生活的情形,這是歷史課程的一部
分。為了要幫助孩子們了解水手的活動
生活狀況及感受,我們將戲劇當做工具使用,營造同理、發展歷史的語言與機會,
以開發我們扮演角色的經驗和能力。

課堂上孩子們透過資源手冊、圖片和簡單的器具,探索都鐸王朝時期的水手。他們
已聽過描述都鐸時期水手的報導,也被鼓勵進一步蒐集資料資訊做為家庭作業。雖
然 Azmat 能在課堂上看到圖片和玩弄器具,雖然已有講 Gujarati 母語的同學在旁幫
助,但是他的理解程度還是有限,因為整個概念對他來說是完全陌生的。

我們的戲劇課程,進行到孩子們要分組用鏡面做出出現在船上的不同活動。Azmat
被分派到小組裡,並由說母語的助教給予一些初步的指導。他相當害羞,因此無庸
置疑地他對於活動不知所措。Azmat 被其他同組的孩子雕塑成一位都鐸王朝水手的
角色。他們一起用兩種語言教他,而且告訴他如何站立和如何將雕塑的形象定住。
這實在是小組合作的最佳實例!當他強而有力、驕傲地站著向船長般敬禮時,他的
臉上顯露出認真和堅定的表情。他整個身體的意像,因為姿勢這種共通語言而吶
喊,這是 Azmat 來到這裡之後第一次在教室內用他整個人來溝通,而不必掙扎地
說出隻字片語!(Neelands, J. & Dickinson, R. (2005) Improving Your Primary School
through Drama(London;David Fulton)

10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新強權的出現:我們正處於美國帝國的尾聲,和將由中國及印度的經濟和軍事強權主導
的新世紀之始。強權的轉變將決定性由西半球移轉至東半球。這轉移對台灣國家認同和
政經未來特別重要。戲劇和故事兩者在幫助兒童了解全球強權轉移的重要性上,以及此
轉移如何描繪他們的未來世界,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哪個國家會是 David McKee
書中未來真正的征服者呢?

從前有位將軍曾經統治一個大國。這個國家的人民相信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
他們有很強的軍隊,他們還有大砲。將軍常常帶領著他的軍隊攻擊鄰近的國家。
「這
是為了他們好。」他說,「所以他們能像我們一樣」。其他國家抵抗--但是,最
後總是被征服。

新科技和知識本位的經濟:如同其他經濟先進的社會,台灣正經歷由工業生產本位的經
濟轉為知識本位的經濟的重大改變。現在我們有了最規律化生產製造的科技後,我們正
努力使勞工受到比較好的教育,他們在與其他經濟體競爭時,憑藉的是和對手相較誰「比
較聰明」、「比較有智慧」。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要鼓勵所有的兒童在課堂上思考、討論、
計劃、發明、解決問題、創造和想出新的替代方式。透過戲劇習式如「專家的外衣」,
所有兒童藉著扮演專家的角色處理真實生活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發展未來工作上所需
的技巧。戲劇裡真實世界的情境鼓勵思考、知識上的探究和發展想像力、熱情、必要的
人際溝通和互動技巧,以成為有彈性、有創意、創新以及在社會生活上負責任的明日勞
工。

新的個人和社會認同,以及人生道路:鑒於之前提過的所有理由,個人和社區正經歷變
動不穩、倫理道德價值轉變,對未來不確定的時期,這需要個人和社會的創造力、彈性
和因應改變的創新回應。

很多國家裡,對於正統和傳統教育面臨這些轉變時的回應,有著許多不滿正在滋生。例
如在英國,人們強烈地不滿教育系統未能教育兒童面對未來生活的能力,相反的,呈現
在兒童面前的是他們的父母孩提時的既存世界。

孩童在學校裡度過大部分的人格形成時期。他們有社會的、精神的、情緒的以及學
業成績的需要。學校必須幫助學生發現他們自己的能力、熱情和感受力,所以他們
才能夠了解自己的人生。傳統的學術課程並不是為此而設計的。(我們的未來:創
造力,文化和教育(NAACE 2000)第 4 頁)

11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要求學生贏得學校聲譽、成績和考試高分的這類成就,師生們都認為是微不足道、
經過設計且毫無意義的。意義的缺乏,將造成學生對學校課業的低落投入。毫無意
義的學校課業是許多因素造成的後果,特別是強調無數不相關知識的粗淺了解。真
實的成就(authentic achievement)這個詞代表的是值得的、重要的、而且有意義的
知識成就,例如成功的成人、科學家、音樂家、企業家、政客所從事的事。(Newman,
F. et alia (1996) 真實的成就(舊金山,Jossey-Bass 出版社)

在英語、數學、科學和其他學科間,標準與品質的差距已擴大。我們無法承受這些,
而且我們的兒童也不該接受這種雙階式(two-tier)的課程。每位孩童值得接受藉
著充份的藝術和人文的學習,值得經歷那些賦予心智和想像力的刺激與挑戰。(英
國總督學報告 2003/2004)

基於許多重要的理由,要在像這樣的時間上,有戲劇這種很柔性、非主流的科目在課程
裡扮演著較重要和迫切的地位:

所有的戲劇和劇場的本質,是提供自我-他人想像經歷角色扮演過程的機會;想像自己
是他人、嘗試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如此一來,能在自己身上看見到他人。在所有的戲
劇及劇場活動的形式裡,這是極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橋樑。這是 Dorothy Heathcote 和其
他教育戲劇倡導者理念的核心,也是許多戲劇學校演員訓練的主要目標。

追隨英國教育戲劇先進 Dorothy Heathcote 和 Gavin Bolton 的教學理念,在過程戲劇的形


式裡,學生常被要求扮演角色來解決問題或困境,他們被要求做不同的想像,再架構或
再創造自己去扮演「他人」。

- 扮演成專家:面臨困境與問題--科學家、建築工人、考古學家、醫生,獸醫、設
計師、製造業者。
- 扮演成有權力的人:他們的決定會影響他人--政策決定者、國王和皇后、領導者、
將軍、超級英雄。
- 扮演成是改變世界的人:仲裁者、景觀設計者、設計者、改變者。
- 扮演成負起成人責任的大人:教師、照顧者、銀行家、刊登廣告者。
- 扮演成公民:協商社會的規則和界限。
- 扮演成父母:照顧他們的家人和所居住的環境

12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邀請學生扮演角色,藉著想像成自己-他人的行動,我們常常發現很多學生缺乏「自己」
和「他人」的概念。他們想像自己可能成為的自己,通常會侷限於由他人告知和展示的
範圍;自我是文化和社會塑造而成的,而且是固定的。他們對於可能的「他人」的範圍,
同樣是被其他人所告知或展示。這也就是說,其中可能帶有對他人的偏見、刻板印象和
扭曲的形象。

從孩童告訴我們的有關戲劇的重要性,我們也可以得知一些事情。最近一份有關英國都
市學校的報告中,官方的督學驚訝地發現戲劇的確造成改變。他們報導戲劇在孩童經驗
中下列層面的重要性:

取自:改善都市學校(OfSTED 2003)

z 在中學裡,學生在藝術課時的行為會比在上其他課程時好。

z 許多孩童認為,戲劇對於社會與溝通技巧的發展,以及和他人工作時的寬容力之培
養,都是很重要的。他們認為他們更了解人,特別是因為他們總是可以和那些平時
難得一起往來的同儕合作。當參與類似年度學校公演的大規模活動時,尤其重要,
高年級的孩童會評論他們已經懂得的東西,並讚賞部分較小孩童的才華。

z 同儕間的位階被視為是戲劇裡的重要因素。有能力、有自信在全班面前演出學生,
在團體裡會得到較高的地位。「炫耀」和「擅長某件事」是可以被接受的。

z 這種正面的回應,與來自課程中其他科目的負面回應,形成強烈的對比。孩童談到
因為害怕被取笑而寧願隱藏他們的能力。

z 孩童喜歡這種在戲劇裡表達自己感覺的機會,也喜歡自己放到可貴的經驗裡探索。
一位女孩談到她在什麼時候是多麼生氣,她的忿怒可以轉化成有創意的東西;透過
一小段戲劇她可以將負面的東西轉化為正面。

z 重要的是,孩童知道身為觀眾時,專注和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談到互相支持
的意義,了解表演是怎麼一回事,觀賞同儕用不一樣的方式回應相同任務的,這些
都使他們得以了解,從不同的觀點看事物的情形,是什麼樣的感受。

13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附錄

譯者:陳韻文
教育性戲劇工作的不同類型:
以下我試著描繪一些較常見的學校戲劇教學類型的特徵,並就每一類型提出最有利師-
生的工作方法。表中所列的第一種類型接近於劇場製作的傳統形式—學生創作他們自己
的短劇、排練劇本或發展表演、聲音和動作等技巧。光譜的另一端,則是師生可能在學
校經驗到、學校戲劇特有的類型。

類別/說明 最佳的方式
小團體創作 • 將場景的演出進程劃分為不同階段(如:開始、中
學生根據一個標題或主題準備場 間、結束),並在每一階段給予學生指導和回饋。
景。將作品表演給其他組別觀賞。 • 在回饋之後,給予學生修正作品的機會。
• 幫各組闡明所欲表達的事,以及可以如何更有效地
表達。
• 鼓勵學生在作品中探索非寫實的慣例,如:舞蹈、面
具、敘事。

排演 • 鼓勵以創造性的方式進行排演,藉由運用如:即興、
學生就劇本中的段落或全劇進行排 雕塑、停格畫面或坐針氈等戲劇慣例來探究角人
演,完整呈現或表演劇作家的作品。 物、場景和語言。
期許學生經由排演的過程,探究劇作 • 別放牛吃草—他們需要你的指引和知識!學生而要
家的意思以及劇作家如何將這些想 你確保他們的成品不會讓自己難堪!
法以劇場形式表達出來。 • 在分派角色方面保持彈性,運用多個人物、多人同
飾一角,或讓不同的演員負責不同的場景。
• 鼓勵學生廣泛運用戲劇元素—燈光、空間、物件—
來評論或補充語言的文本。
發展技巧 • 建立該技巧對戲劇作品的關聯性;學生可以如何使
單獨教授學生某一特定技巧,如:動作、 用它、練習又如何能夠幫助他們呈現更好的戲劇作
聲音、舞蹈、面具製作或即興,讓學生 品。
得以練習並增進他們的專門技術。練習 • 為使學生在以技巧為基礎的活動(像是學著戴面具
可以包含跟著老師/訓練者做、私下或團 面對觀眾行走)中感覺自在,他們可能還需要一些情
體練習、在小遊戲或活動中運用該技巧。 境脈絡和內容的意識。戲劇是一種具象的藝術,表
演者需要帶有真實的動機和目的。
• 運用學生的長處,集中於敏捷度、速度、熟練度以
及想像性回答的技巧—但避開肢體困窘的可能性。
• 運用流行的文化形式作為發展技巧的管道:饒舌、雜
耍、武術、舞蹈、球類運動。

14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體驗 • 這個類型劇場經驗的發展,深受 Dorothy
學生在教師入戲的引導下,將自己設想 Heathcote, Gavin Bolton 與 Cecily O’Neill 等人的
於一個想像的情境,繼而扮演角色,隨 影響。
著想像情境的開展,表現得宛如他們正 • 花些時間建構想像情境的脈絡—誰、何地、何時、
在體驗一般。他們如何表現與反應同時 為什麼。
取決於文化(特定狀況)和所同意的故事 • 運用教師入戲來引導、示範、指引並管理學生的行
形式特徵(如:幻想的元素或強化該情境 為;將學生的回答交織起來;建立氛圍;扮演故事中的
可能的戲劇) 講故事者。
• 鼓勵學生創造並嘗試不同於日常生活身份與行為
的角色和角色反應。
• 適時打斷工作,綜合納入反省、練習與其他慣例,
使學生不會忘記想像情境中的劇場經驗與分析經
驗。
慣例方法1 • 使用慣例的先後順序必須具有美學上的理由—只
一個「實驗室的劇場」方法,單獨挑出 用一籮筐不同的技法是不夠的—各種被拿來運用
人類行為或經驗的某個觀點,仔細探 的活動和技法必須發展成為一個完整、令人滿意的
究。該觀點可能包含於劇本、文學或任 戲劇經驗。
何對人類本質/文化有所評論的作品中。 • 找機會,藉由結合不同慣例或再次引用較早作品,
學生廣泛運用各種技巧或慣例,探索並 豐富作品的層次。我們可以提供關於定格畫面所呈
發展他們的想法。一開始可以「定格畫 現某一重要時刻回憶的原聲帶,或者重複較早說過
面」呈現事件,接著讓角色「坐針氈」 的台詞,看角色在聽到它們時會做何反應。
或為定格畫面提供「內在獨白」。 • 不要太快換用不同慣例。
• 找機會,運用新的慣例來進一步發展或研究學生的
作品;如:重新調整定格畫面中的空間關係,看看意
義是否改變了;或針對某一個動作,將它挑出來討論
或作為進一步延伸創意的基礎。

1
譯註:
Conventions Approach 是 1990 年代英國教育戲劇(Drama-in-Education,DiE)的新趨勢,企圖透過
在「教育戲劇」中廣泛而有效地運用各種劇場技巧,重新建立(教育)戲劇與劇場傳統的聯結,弭
平英國教育戲劇界過去近 40 年來在「(教育)戲劇與(專業)劇場」、「過程與成品」、「教學方法
與學科」間的對立關係。根據 Jonothan Neelands 與 Tony Goode 所著的 Structuring Drama
W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所謂的 conventions 指的是界定戲劇中的時間、空間與人
三者之間關係的架構—人與時、空的關係,將隨著不同的架構而不同;不同的架構,也將影響從
戲劇的想像轉化為意義的歷程。香港的舒志義先生在該書譯本《戲劇教學策略七十式》(台北:成
長,2005)中,將 Conventions Approach 譯為「習式方法」,但本人認為在台灣之中文讀者對「習
式」一詞可能甚為陌生,因此在考量英國教育戲劇的發展脈絡、Conventions Approach 的內涵、
15
2005 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

Jonothan Neelands(英國)

目前擔任華威大學人文戲劇教育研究所主任。曾出版的書有 : Beginning Drama 11-14 .


Learning Through Imagined Experience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S.) . Drama
and IT: Discovering the Human Dimension . Making Sense of Drama : A Guide to Classroom
Practice. Co-author of: Structuring Drama Work . Drama and Theatre Studies at AS/A Level .
Theatre Directions .

研究方向

戲劇/劇場教育—特別教育學與學校課程設計
戲劇,讀寫能力和語言的表達力
藝術文化理論
演員、舞者的職業訓練
評論性的人種誌和塑造專業練習與身分
藝術教育政策與專業藝術教育工作者影響分析
西方與非中方表演藝術史評,學校改革與重新建造

並徵詢過 Dr. Jonothan Neelands 的意見後,決定以「慣例方法」譯之。對「慣例方法」的要義與


實施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參考以下網址:
http://www.ite.org.uk/ite_topics/drama_secondary/014.php
http://www.ite.org.uk/ite_topics/drama_secondary/015.php
http://www.ite.org.uk/ite_topics/drama_secondary/016.php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