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29 卷   第 2 期 半 导 体 学 报 犞狅

犾.29 犖狅. 2
2008 年 2 月 犑犗犝犚犖犃犔 犗犉犛犈犕犐犆犗犖犇犝犆犜犗犚犛 犉犲犫.,
2008

芯片的 犈犗犛 失效分析及焊接工艺优化


吴顶和1  沈   萌1  邵雪峰2  俞宏坤1,

1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  200433)

2 飞兆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苏州  215021)

摘要:为了研究电过应力对功率 犕犗犛犉犈犜 可靠性的影响,分别对 含 有 焊 料 空 洞、栅 极 开 路 和 芯 片 裂 纹 缺 陷 的 器 件 进 行 失


效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利用有限元分析、电路模拟及可 靠 性 加 速 实 验,确 定 了 器 件 发 生 犈犗犛 失 效 的 根 本 原 因 .并 通 过 优 化
芯片焊接温度时间曲线和利用开式感应负载测试方法,比较了工艺优化前、后器件抗 犈犗犛 的能力,结果表明优化后器件 的
焊料空洞含量显著减少,抗 犈犗犛 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

关键词:电过应力;失效分析; 犕犗犛犉犈犜;芯片焊接;工艺优化
犘犃犆犆:7850犌;7215犆
中图分类号:犜犖306    文献标识码:犃    文章编号:0253
4177(
2008)
02
0381
06

片焊接温 度时 间 曲 线,利 用 开 式 感 应 负 载 (狌狀犮


犾犪犿狆犲犱
1  引言 犻
狀犱狌犮
狋犻狏犲犾
狅犪犱
犻狀犵)测 试 比 较 了 优 化 前、后 器 件 抗 犈犗犛
的能力,并进行了分析 .
近 10 年来,随着 集 成 电 路 的 快 速 发 展 和 自 然 资 源
的日渐匮乏,功率 器 件 需 求 不 断 增 大,功 率 器 件 在 呈 现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快速发展趋势 .功率 器 件 是 指 可 以 控 制 高 达 100犃 的 电
流或是 1200犞 的 电压而不 发生损 伤和 毁坏的半导体器
1  焊料空洞(
2. 狊狅犾
犱犲狉狏
狅犻犱)导致 犈犗犛
件,同时还在向 着 大 电 流 和 高 电 压 趋 势 发 展 [1].工 作 在
大电流或高电压 下 的 功 率 器 件 更 加 易 于 发 生 电 过 应 力 功率 犕犗犛犉犈犜 的封装结构如图 1 所示 .
(犲
犾犲犮
狋狉犻犮犪
犾狅狏犲狉
狊狋狉
犲狊狊)损 伤 而 造 成 失 效 .
犈犗犛 是 指 所 有 已有文献报道,焊料空洞对器 件的 热耗散有显著影
的过度电性应力 .当 电 应 力 超 过 芯 片 最 大 极 限 后,器 件 响,并分析了不 同 空 洞 尺 寸 对 器 件 散 热 的 影 响 [5].本 文
功能将会减弱或损坏 .如何更好地提 高功 率器件可靠 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焊料空 洞对 器件芯片热应
与抗 犈犗犛 能力,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2,3]. 力及可靠性的影响 .表 1 为组成器件材料的导热系数 .
犈犗犛 都 是 由 芯 片 过 热 造 成 的,属 于 热 应 力 失 效 .造 表 1  材料导热系数
成芯片过热的因 素 可 形 成 于 晶 圆 减 薄、划 片、贴 片 和 器 犜犪犫
犾犲1 犜犺犲
狉犿犪
犾犮狅狀犱狌犮
狋犻狏
犻狋狔狅
犳犿犪
狋犲狉
犻犪犾
件封装、测试等 工 序 及 客 户 的 不 当 使 用 [4].为 确 定 芯 片
犔犲犪犱
犳狉
犲犲狊
狅犾犱犲
狉/
过热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进而优化 这些 参数使器件 抗 犕犪
狋犲狉
犻犪犾 犆狅狆狆犲
狉犛犻
犾犻犮狅狀 犛
犻犗2 犈犕犆
犃犵犪犱犺犲
狊犻狏犲犲狆狅狓狔
犈犗犛 能力有所提高,这是对芯片乃至整个器件或模块都
犜犺犲
狉犿犪犾犮狅狀犱狌犮
狋犻狏
犻狋狔
非常重要的问题,而 迄 今 还 缺 乏 详 细 的 分 析 研 究 资 料 . 383 124 14 ~50 0.
15
/(犠/(犿·犓))
本文利用目前 被 广 泛 应 用 的 功 率 犕犗犛犉犈犜 为 例,先 分
析了造成功率 犕犗犛犉犈犜 发生 犈犗犛 的因素,然 后优化芯   

图 1  功率器件封装结构   (
犪)截面图;(
犫)轮廓图

犻犵.
1 犘犪
犮犽犪犵
犻狀犵狊
狋狉狌犮
狋狌狉
犲狅犳狆狅狑犲
狉犱犲狏
犻犮犲  (
犪)犆狉狅
狊狊
狊犲犮
狋犻狅狀;(
犫)犗狌
狋犾犻
狀犲

 通信作者 .犈犿犪犾:
犻 犺犽狔狌@犳狌犱犪狀.
犲犱狌.
犮狀
 2007
07
23 收到,2007
09
11 定稿 2008 中国电子学会
382 半 导 体 学 报 第 29 卷

图 2  焊料空洞导致 犈犗犛

犻犵.
2 犈犗犛犻
狀犱狌犮
犲犱犫狔狊
狅犾犱犲
狉狏狅
犻犱

图 3  二维有限元网格划分

犻犵.
3 2犇 犉犈犃 犿狅犱犲
犾犪狀犱犿犲
狊犺犻
狀犵犱犲
狋犪犻

   环 氧 塑 封 料 (
犲狆狅狓狔 犿狅犱犮狅犿狆狅狌狀犱)的 导 热 系 数
犾    芯片导通后,热主要从芯片上 部有 源区向芯片底部
很低,是热的不良 导 体,器 件 在 工 作 中 产 生 的 热 主 要 是 传递 .因此有限元模拟采用热加载方 式模 拟器件实际的
沿着芯片向下传 递 .如 图 2 所 示,图 中 箭 头 表 示 芯 片 在 芯片表面工作温度及热传递过程 .器件 芯片表面热加载
工作状态下产生热的传递方向 .当器件 生产 过程中由于 设定为 100℃ [6],加载时间为 10犿犻 狀.所得结果如图 4 所
工艺原因在焊料内形成空洞时,由于空 气的 导热系数仅 示.
有0 03犠/(犿·犓),是热 的不良 导体,将会 造成器 件 散 当热传递到芯片/焊料界面时,如果界面接触良好,
热不良,经过长 期 的 热 循 环 后,热 的 积 累 使 得 器 件 发 生 热将直接传到散热片(一般为铜板散热 片)上,散热片将
犈犗犛,导致器件致命的失效 . 热量散发出去,从 而 达 到 散 热 目 的 .当 焊 料 中 有 空 洞 存
利用计算机有 限 元 模 拟 计 算 对 这 一 过 程 进 行 了 分 在 时,空 气 的 热 阻 挡 作 用 使 得 此 区 域 的 热 传 导 性 能 下
析 .采 用 二 维 有 限 元 模 型 结 构,芯 片 横 截 面 尺 寸 为 降,无法散发出去 的 热 将 积 累 并 聚 集 在 此 区 域 .经 过 一

5犿犿×0 25犿犿,根据分析 需 要 对 局 部 网 格 划 分 进 行 定 周 期 的 热 循 环 之 后,热 集 中 将 使 此 局 部 区 域 温 度 升
细化加密,具体网格划分如图 3 所示 . 高 .空洞中气体的存在会在热循环过 程中 产生收缩和膨
模型中组成器件的芯片、焊料以 及铜 焊盘散热片 均 胀的应力作用,空 洞 存 在 的 地 方 便 会 成 为 应 力 集 中 点,
假设为与温度无关的弹性材料,而且铜 焊盘 散热片正交 并成为产生应力裂纹的根本原因 .热集 中又加剧了裂纹
各向异性,其他 为 各 向 同 性 材 料 .具 体 的 材 料 参 数 如 表 的扩展并导致芯片短路,在大电流 的冲 击下最终导致芯
2 所示 . 片发生 犈犗犛.
表 2  材料特性参数 比较图 2 和图 4,可 以 看 到 模 拟 结 果 与 实 际 情 况 吻
犜犪犫
犾犲2 犕犪
狋犲狉
犻犪犾狆狉狅狆犲
狉狋犻
犲狊 合得较好 .在空洞与两种材料界面的 交界 处有很明显的
犈犾
犪狊狋
犻犮犿狅犱狌 犾狌
狊/犌犘犪 犘狅
犻狊狅狀’
狊 狊狉犪
狋犻狅 犆犜犈/10-6℃ -1 应力集中,并有裂纹在此界面产生、扩 展 .有限元模拟结
41(5℃ )~ 果显示了由于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 的不匹配,在交界处
犛狀3.
5犃犵 0.
33 21.
85+0.02039
38(
50℃ ) 会 产 生 很 大 的 应 力 .当 芯 片 所 受 应 力 达 到 一 定 临 界 值
49(
2. 20℃ )~
犆犺
犻狆犛
犻 169 0.
23 时,裂纹开始产生 .裂 纹 从 空 洞 顶 部 与 芯 片 的 界 面 处 孕
3.61 250℃ )

育并向芯片内部 扩 展 .由 于 热 应 力 持 续 不 断 地 增 大,经
103(30℃ )~
犆狅狆狆犲
狉 0.
34 17.
5 过一段时间的扩 展,裂 纹 朝 芯 片 内 部 延 伸,最 终 出 现 宏
99 200℃ )

观裂纹并导致器件短路与 犈犗犛 的发生 .

图 4  功率 犕犗犛犉犈犜 工作时的应力分布图

犻犵.
4 犛
狋狉犲
狊狊犱
犻狊狋
狉犻犫狌
狋犻狅狀狅
犳狆狅狑犲
狉犕犗犛犉犈犜
第2期 吴顶和等:  芯片的 犈犗犛 失效分析及焊接工艺优化 383

极管( 犫狅犱狔犱犻狅犱犲)流过 .
反向 击 穿 电 压 犅犞犇犛犗 是 漏 极源 极 击 穿 电 压,描 述
的 是 当 栅 极 开 路 时,加 在 漏 极 和 源 极 间 的 最 大 允 许 电
压 .打线不牢或是引线材料不佳的器 件经 过一定使用周
期后,材料的热胀冷缩与热应力疲劳 导致 在栅极的薄弱
环节出现裂纹,即引线与引脚接触界 面开 裂和引线跟部
裂纹的出现,并最终造成栅极开路 .在 异常情况下,器件
外部有电感应突然加到器件里,或 者在 器件运行中的测
试、操作等原因引 起 电 路 系 统 内 部 电 磁 能 量 的 振 荡、积
图 5 犅犞犇犛犗 的 犐
聚和传播,造成电 路 中 出 现 过 电 压 现 象 .过 电 压 现 象 一
犞 曲线

犻 5 犐
犞 犮狌
般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从几微秒至 几十 毫秒),但电压升
犵. 狉狏犲
狊狅犳犅犞犇犛犗
高的总能很大,当 犞犱狊>犅犞犇犛犗 ,器件就会被击穿 .
2  栅极开路(
2. 犵犪犲狅狆犲狀)导致 犈犗犛

3  芯片裂纹(
2. 犱犻犲犮
狉犪犮犽)导致 犈犗犛
犕犗犛犉犈犜 是一种 电 压 控 制 型 的 场 效 应 晶 体 管,它
的控制栅压作用于绝缘层的沟道区,通过 改变栅压大小 单晶硅具有金 刚 石 晶 格,晶 体 硬 而 脆 .硅 片 在 受 力
来调制此区域的载流子浓度,从而达 到控 制源漏间的 电 情况下易于开裂与脆断 .硅芯片裂 纹可 形成于晶圆减薄
流大小 .在栅极引 线 因 打 线( ( 狑犪犳犲狉犫犪犮犽狊
犻犱犲犵狉犻狀犱
犻狀犵)、晶 圆 测 试 (狑犪犳犲狉狋犲狋)、圆

狑犻
狉犲犫狅狀犱
犻狀犵)不 牢 而 升 离
( ) 或是由于引线跟部裂纹( 片划片( 犱犻犲狊犪狑犻狀犵)、芯 片 焊 接 (
犱犻犲犪狋
狋犪犮犺 )、引 线 键合
犫狅狀犱犻狀犵犾
犻犳狋 犺犲犲犾犮
狉 犪犮犽)经过
一定周期的热循 环 而 裂 断 之 后,栅 极 开 路,栅 极 控 制 电 ( 狑犻狉犲犫狅狀犱狀犵)等过程 .如 果 芯 片 微 裂 纹 没 有 扩 展 到 引

流的作用消失 . 线区域则不易被发现,更为严重的 是一 般在工艺过程中
为了 研 究 栅 极 开 路 导 致 犈犗犛,利 用 犆狌 无法观察到芯片 裂 纹,甚 至 在 芯 片 电 学 测 试 过 程 中,含
狉狏犲犜狉 犪犮
犲狉
对 击穿过程进行模拟, 如图 所示 有微裂纹芯片 的 电 特 性 与 无 微 裂 纹 芯 片 的 电 特 性 几 乎
370犅 犅犞犇犛犗 5 .
首先测试样品 的 电 特 性,确 认 器 件 栅 极 开 路、源 级 相同,但微裂纹会 影 响 封 装 后 器 件 的 可 靠 性 和 寿 命 .而
与漏极接触良好;再在源级与漏极 间施加 电压并不 断增 芯片裂纹也只有经过可靠性 高低 温循 环实 验( 狋
犲犿狆犲 狉
犪
大,直到出现雪崩现象(图5 中 犃 点);继续增大电压,到 狋狌狉犲犮狔犮犾犲狋犲狋)或者 器 件 热 耗 散 时 的 瞬 时 加 热,由 芯 片

某一临界点(图 5 中 犅 点),器件发生击穿、短路 .图中虚 和封装材料热 膨 胀 系 数 ( 犆犜犈)不 匹 配 或 者 在 使 用 中 受
线表示器件发生击穿瞬间,器件从雪崩向短路过渡 .实验 外界应力作用,最终才会显现出来 .例 如:穿过结的裂纹
结果表明,当器件栅极开路,电路中的瞬间过电压即瞬时 可能导 致 短 路 或 者 漏 电 并 最 终 导 致 犈犗犛 的 发 生 .最 为
的 犞犱狊>犅犞犇犛犗 即可击穿芯片,造成器件永久性失效 . 致命的是裂纹 引 起 的 这 些 效 应 只 有 当 有 热 或 者 电 流 通
与正常器件相比,栅极开路导致 无法 在栅极施加 偏 过时才会显现,而标准的电学测试则 根本 无法检测到这
压并形成沟道,芯 片 电 流 的 流 动 路 径 发 生 了 变 化 .栅 极 些失效 .即只有发 生 失 效 后,裂 纹 的 存 在 与 状 态 才 可 被
开路前、后芯片电流流动路径对比如图 6 所示 . 验证 [7~10].
对于正常器件,当 在 栅 极 施 加 偏 压 后,电 子 将 会 被 为证实芯片裂纹在发生 犈犗犛 之 前 已 存 在 于 芯 片 内
吸引到栅极,同时 在 栅 周 围 形 成 一 条 沟 道,从 而 使 得 电 部而进行了高低 温 循 环 实 验 .采 用 犑犈犇犈犆 标 准 对 同 批
流经过沟道从漏 极 流 向 源 极 .与 正 常 器 件 不 同,栅 极 引 次的 77 个试样进 行 200 周 期 的 高 低 温 循 环 实 验 (-50
线升离意味着无法在栅极施加偏压,电流将直接从体二 ~150℃ ),每一周 期 的 高 低 温 各 为 30犿犻 狀.实 验 结 束 后
随机抽取 5 个样品进行背面开封 和焊 料腐蚀,在扫描电
镜( 犛犈犕)下观察到芯片背面有不同形貌的裂纹存在,如
图 7 所示 .
从图 7(犫)中可以 清 晰 地 看 到 裂 纹 源 及 裂 纹 扩 展 路
径 .为排除芯片裂纹可能形成于高低 温循 环实验过程中
的 影 响,在 设 计 实 验 时 选 取 同 种 型 号 不 同 生 产 批 次 的
77 个器件进行高低温循环实验 .实验 结束后随机抽取 5
个样品用 犛犈犕 观 察 芯 片 背 面 形 貌,发 现 芯 片 背 面 状 态
完好,没有裂纹出现 .由此可以推 知,有 裂纹源存在于芯
片内部的器件,裂纹经过高低温循环 实验 的冲击后最终
会显现出来;而芯 片 内 部 没 有 裂 纹 源 的 器 件,在 短 周 期
的高低温循环实验中没有裂纹出现 .
用已证实有芯片裂纹源的同一生 产批次的 77 个器
图 6  栅极开路前(
犪)和开路后(
犫)芯片电流路径示意图 件 进 行 1000 个 周 期 的 功 率 循 环 实 验 ( 狆狅狑犲狉犮狔犮 犾


犻犵.
6 犆狌
狉狉犲狀
狋狆犪
狋犺犻
狀犱犻
犲犫犲
犳狅犲(
狉 犪)犪狀犱犪
犳狋狉(
犲 犫)犵犪
狋犲狅狆犲狀 狋犲狊狋),实验加载电 流 为 0 75犃,电 压 为 5犞,每 个 周 期 开
384 半 导 体 学 报 第 29 卷

裂纹导致芯片发生 犈犗犛 失效的 机 理 与 热 应 力 引 发


的芯片裂纹扩 展 有 关 .当 负 载 循 环 过 程 中 温 度 变 化 时,
由于结构中各 种 材 料 的 热 膨 胀 系 数 不 匹 配 而 产 生 热 应
力,使芯片内的裂纹不断扩展,导 致脆性的硅芯片破裂 .
芯片裂纹致使短路发生,并最终导致 犈犗犛 的发生 .
综合分析以上两个可靠性加速 实验,高低温循环实
验验证了含有 裂 纹 源 的 芯 片 经 过 一 定 周 期 的 高 低 温 循
环实验后,在应力作用下芯片微裂纹 不断 扩展并最终显
现出来;在功率循 环 实 验 中,芯 片 微 裂 纹 不 断 扩 展 并 造
成芯片内部形成短路,最终导致 犈犗犛 的发生 .

4  芯片焊接工艺优化
2.

在器件的生产过程中,芯片焊 接是 封装过程中的重
点控制工序 .此工艺的目的是将芯片 通过 融化的合金焊
料粘结在引线框架上,使芯片的集 电极 与引线框架的散
热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和散热通 路 .由于固体表面的
复杂性和粘结剂 的 不 同 特 性,目 前 存 在 的 吸 附 理 论、静
电理论、扩 散 理 论、机 械 理 论、化 学 键 理 论 和 配 位 键 理
图 7  高低温循环后芯片背面整体形貌(
犪)和裂纹源区域局部放大图(
犫)
犉犻 犱犲 (
犪)犪狀犱犮
论,都不能单一 地 解 释 各 种 表 面 与 粘 接 剂 的 粘 接 机 理 .
犵.7 犌犾狅犫犪
犾犿狅 狉狆犺狅
犾狅犵狔狅
犳犫犪犮犽
狊犻 犾狅
狊犲
狌狆狏
犻犲狑狅


狉犪犮犽狊
狅狌狉
犮 犲犪狉犲犪 (
犫)犪犳狋
犲狉狋
犲犿狆犲狉
犪狋狌狉犲犮狔犮
犾犲狋犲
狊狋 任何一个固体表面都会吸附气体、油污、尘埃等污物,还
会与空气中的氧起作用形成氧化膜 使表面不清洁 .由于
启时间为 35狊,关断时间为 140狊.实验 结束后 随 机抽取 5 加工精度的影响,固体表面存在微 观和 宏观的表面几何
个样品进行化学开封,发现有 犈犗犛 发生,如图 8 所示 . 形状误差,粘接界 面 只 有 理 论 值 的 极 少 一 部 分,两 固 体
表面的实际接 触 面 积 仅 占 总 几 何 面 积 的 2% ~7% [11],
因而严重影响粘接剂对固体表面的 润湿作用 .因此在芯
片焊接过程中,常 常 会 在 焊 料 中 发 现 有 空 洞 存 在,这 严
重地影响了器件的欧姆接触和散热,对 器件的可靠性产
生不利影响 .
芯片焊接的过程是先在引线框 架上涂上焊膏,然后
在框架上附着芯 片,最 后 是 高 温 的 焊 接 过 程 .根 据 粘 片
剂与器件类型 的 不 同,焊 接 的 温 度时 间 曲 线 也 有 所 不
同 .本实验所使 用 的 样 品 是 采 用 无 铅 焊 料 ( 犛狀犃犵犆狌)作
为粘片剂的功率 犕犗犛犉犈犜 器件 .
在芯片焊接 工 艺 优 化 前,经 犡 射 线 扫 描 得 知 器 件
的焊料空洞约为芯 片 面 积 的 1% ~7%.按 照 产 品 规 范,
器件焊料 空 洞 面 积 小 于 芯 片 面 积 的 10% 即 为 合 格 产
品 .但在实际应用 过 程 中 发 现,即 使 含 有 少 量 空 洞 的 器
件 仍 然 存 在 可 靠 性 隐 患 .本 实 验 通 过 优 化 芯 片 焊 接 温
度时间曲线,减少焊料空 洞 含 量,从 而 提 高 器 件 的 可 靠
性与延长器件使用寿命 .
工 艺 优 化 前,实 验 样 品 所 采 用 的 芯 片 焊 接 温 度时
间 曲 线 的 最 高 温 度、熔 融 时 间 和 焊 后 降 温 速 率 分 别 为
3609℃ ,37犿犻狀和9 82℃/狊.工 艺 优 化 后,芯 片 焊 接 温
度时间曲线的 最 高 温 度、熔 融 时 间 和 焊 后 降 温 速 率 分
别为 363 3℃ , 狀和8
38犿犻 95℃/狊,如图 9 所示 .
与芯片焊接 工 艺 优 化 前 相 比,优 化 后 的 焊 接 温 度
时间曲线有 3 大 变 化:最 高 温 度 提 高、熔 融 时 间 延 长 及
焊后降温速率降 低 .提 高 温 度,可 增 加 芯 片 下 焊 膏 的 流
图 8  功率循环实验后芯片正面整体形貌(
动性,有利于焊膏 内 空 气 排 出 芯 片 焊 接 区 域;延 长 熔 融
犪)和背面的 犛犈犕 图(
犫)
犉犻 犱犲 (
犪)犪狀犱犛犈犕犻犿犪犵犲狅 时间,有利于焊膏 内 空 气 的 完 全 排 出;降 低 焊 后 降 温 速
犵.8 犌犾 狅犫犪
犾犿狅 狉狆犺狅
犾狅犵狔狅犳犳狉狅狀狋
狊犻 犳
犫犪犮犽
狊犻犱犲 (
犫)犪犳狋
犲狉狆狅狑犲 狉犮狔犮
犾犲狋犲狊
狋 率,有利于保护芯片,减少芯片产生微裂纹的可能性 .
第2期 吴顶和等:  芯片的 犈犗犛 失效分析及焊接工艺优化 385

洞含量甚至已经接近规范的最大允 许值( 10% ).而采用


优化后的焊接 曲 线 进 行 芯 片 焊 接 的 器 件 无 一 包 含 有 焊
料空洞,优化效果非常明显 .
同 时 对 优 化 前、后 的 样 品 进 行 ( 狌狀犮犾犪犿狆犲犱犻狀犱狌犮


犻 狏犲犾 狅犪犱犻狀犵 测试, ),
犝犐犔 犝犐犔 是 考 察 器 件 抗 犈犗犛 能 力
的参数 .它的测试 原 理 是,对 器 件 施 加 栅 压 使 电 路 导 通
后,外部电源对电 感 器 充 电,直 到 电 感 器 的 电 流 达 到 预
期测试数值,这是 电 感 器 的 充 电 阶 段;随 后 关 断 器 件 栅
压,电 感 器 对 器 件 反 向 放 电,这 是 电 感 器 的 放 电 阶
图 9  优化后芯片的焊接温度时间曲线 段 [12].电 感 器 对 器 件 反 向 放 电,使 器 件 进 入 雪 崩 状 态,

犻犵.
9 犜犲犿狆犲
狉犪狋
狌狉犲
狋犻犿犲犮狌
狉狏犲狅
犳犱犻
犲犪狋
狋犪犮犺犪
犳狋犲
狉狅狆
狋犻犿犻
狕犪狋
犻狅狀 从而可以考察器件抗 犈犗犛 的能力 .
分别从工 艺 优 化 前、后 的 两 组 样 品 中 各 随 机 抽 取
分别随机抽取采用优化前、后焊接 曲线 进行芯片焊
15 个样品进行 犝犐犔 测试,测 试 条 件 为: 犞犇犇 =23犞, 犞犌犛
接的样品各 5 片,利用 犡 狉犪狔 测量器件 焊料 空洞含量并
进行比较,如图 10 所示 . =10犞, 犔 =03犿犎.对 它 们 发 生 犈犗犛 时 的 能 量 与 电 流
进行比较,如图 11 所示 .
图 10(犪)中的方 框 表 示 芯 片 面 积,是 为 了 排 除 此 区
结果表明,含 有 焊 料 空 洞 的 器 件 发 生 犈犗犛 时 的 能
域以外的空洞影响,百分比是空洞 在芯片 区域所占 面积
量与电流的平均值分别为 279 3犿犑和 41 8犃,而无焊料
的比例;( 犫)图 中 所 有 器 件 的 引 线 框 架 区 域 均 无 空 洞 存
空洞的器件发生 犈犗犛 时的能量与 电流 的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在,因此未进行芯 片 面 积 选 取 .由 图 10 得 知,在 工 艺 优
化前器 件 焊 料 的 空 洞 含 量 在 1 307 6犿犑和 46 1犃.由此可知无焊料 空洞 的器件 需 要 更
4% ~6 6% 之 间 (根 据
高的能 量 与 更 大 的 电 流 才 会 发 生 犈犗犛 失 效,因 此 无 焊
设备 误 差,误 差 范 围 为 ±0 1% .) 采 用 优化前的焊接
料空洞器件的抗 犈犗犛 能力高于含有焊料空洞的器件 .
曲 线 进 行 芯 片 焊 接 ,器 件 含 有 含 量 不 一 的 空 洞 ,有 的 空

图 10  芯片焊接工艺优化前(
犪)和优化后(
犫)器件的焊料空洞含量

犻犵.
10 犞狅
犾狌犿犲狅
犳狊狅
犾犱犲
狉狏狅
犻犱狅
犳犱犲狏
犻犮犲犫犲
犳狅犲(
狉 犪)犪狀犱犪
犳狋狉(
犲 犫)犱
犻犲犪
狋狋犪
犮犺狆狉狅犮
犲狊狊狅狆
狋犻犿犻
狕犪狋
犻狅狀

图 11  优化前、后器件抗 犈犗犛 能力对比   (


犪)能量;(
犫)电流

犻犵.
11 犈犗犛狉
犲狊犻
狊狋犪狀犮
犲犮狅狀
狋狉犪
狊狋犫犲
犳狅狉
犲犪狀犱犪
犳狋犲
狉狅狆
狋犻犿犻
狕犪狋
犻狅狀  (
犪)犈狀犲
狉犵狔;(
犫)犆狌
狉狉犲狀

386 半 导 体 学 报 第 29 卷

     犕犈犛犉犈犜犫犪狊犲犱犱犲狏
犻犮犲.
犐犈犈犈 犜狉犪狀狊犇犲狏犻犮犲 犕犪狋
犲狉犚犲犾犪犫,
犻 2007,
3  结论 7:200
[4 ] 犓狌狕犿犑,犘狅犵犪狀狔犇,犌狅狉狀
犻犽犈.犈犾犲
犮 狋
狉犻犮犪
犾狅狏犲狉狊
狋狉犲
狊狊犻狀犃犾犌犪犖/犌犪犖
通过对功率 犕犗犛犉犈犜 芯 片 犈犗犛 失 效 分 析 与 焊 接 犎犈犕犜狊:狊狋狌犱狔 狅
犳 犱犲犵狉犪犱犪
狋犻狅狀 狆狉狅犮犲
狊狊犲
狊.犛狅 犾
犻犱
犛狋犪
狋犲 犈犾
犲犮狋狉狅狀,
2004,
48:
271
工艺优化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5 ] 犆犺犪狀犵犑,犠犪狀犵 犔,犇犻狉犽犑.犉 犻狀
犻狋犲犲犾犲犿犲狀狋 犿狅犱犲犾
犻狀犵狆狉
犲犱犻犮狋
狊狋 犺犲
(1)导致器件发生 犈犗犛 失 效的主 要 因 素 有:焊 料 空 犲犳犳犲
犮狋狊狅犳狏狅
犻犱狊狅狀狋 犺犲
狉犿犪犾狊犺狅犮犽狉 犲
犾犻犪犫犻犾
犻狋狔犪狀犱狋犺犲狉犿犪
犾狉 犲
狊犻狊
狋
洞、栅极开 路、芯 片 裂 纹 .焊 料 空 洞 会 造 成 器 件 散 热 不 犪狀犮犲狅犳狆狅狑犲狉犱犲狏
犻犮犲.犠犲犾犱
犻狀犵犑狅狌狉狀犪犾,2006,85(
3):63
良,热积累将导致器 件 发 生 犈犗犛;栅 极 开 路 造 成 栅 压 控 [6 ] 犐狊
犺犻犽狅 犕,犝狊
狌犻犕, 犗犺狌犮犺犻犜,犲
狋犪犾.犇犲狊犻犵狀犮狅狀犮犲狆狋犳狅狉狑犻狉犲
犫狅狀犱

狀犵狉 犲
犾犻犪犫
犻犾犻狋
狔 狅狆狋犻犿犻狕犪狋犻
狅狀犫狔 狅狆 狋犻犿犻
狕犻狀犵狆狅 狊
犻狋犻
狅狀犻
狀 狆狅狑犲
狉犱犲

制电流作用消失,当 犞犱狊>犅犞犇犛犗 时 器 件 被 击 穿;芯 片 裂
狏犻
犮犲狊.犕犻犮狉狅犲犾犲
犮狋狉狅狀犻
犮 狊犑狅狌 犾,
狉狀犪 2006,37:263
纹 造 成 芯 片 短 路,在 大 电 流 的 冲 击 下 器 件 最 终 将 发 生 [7 ] 犐
狉狏狀犵犛,
犻 犔犻狌犢, 狉狅犈犐犞,
犃犾犿犪犵 犲狋犪
犾.犃狀犲
犳犳犲
犮狋犻
狏犲犿犲
狋犺狅犱犳
狅狉犻犿
犈犗犛. 狆狉狅狏犻狀犵犐犆狆犪犮犽犪犵犲犱
犻犲犳犪犻
犾狌狉犲犱狌狉犻
狀犵犪 狊
狊犲犿犫犾狔狆狌狀犮犺狆狉狅犮犲
狊狊犻
狀犵.
( 犘狉狅犮犲犲犱犻
狀犵狊狅犳狋犺犲6狋犺犐狀
狋犲狉狀犪狋
犻狅狀犪犾犆狅狀犳犲
狉犲狀犮犲狅狀犜犺犲狉犿犪犾,犕犲
2)通过优 化 芯 片 焊 接 工 艺,即 提 高 芯 片 焊 接 最 高
犮犺犪狀犻
犮犪犾犪狀犱 犕狌
犾狋犻
犘犺狔狊犻
犮狊犛 犻犿狌
犾犪狋
犻狅狀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犻犿犲狀
狋狊犻
狀 犕犻
犮狉狅

温度,延长焊接熔融时间,降低焊 后降温 速率,可以 显著
犈犾犲犮
狋狉狅狀犻
犮狊犪狀犱 犕犻犮狉狅
犛狔狊犲犿狊,
狋 2005:
227
地减少器件焊 料 空 洞 含 量 .同 时,通 过 犝犐犔 测 试 得 知, [8 ] 犡狌犲犕犻 狀犵,犉狉犪狀犽犻
犲犔. 犃 狇狌犪狀
狋犻狋
犪 狋
犻狏犲狊
狋狌犱狔狅犳犱犻犲犮狉犪犮犽犻 狀犾
犲犪犱犲犱
无焊料空洞器件的抗 犈犗犛 能力明显 高于 含 有 焊 料 空 洞 犐犆狆犪犮犽犪犵犲.犈犾犲犮
狋狉狅狀
犻犮狊犘犪犮犽犪犵犻狀犵犜犲犮犺狀狅
犾狅犵狔犆狅狀犳
犲 狉犲狀犮犲,
2006:
733
的器件 .
[9 ] 犖犻犑犻狀犳犲狀犵,犠犪狀犵犑犻
犪犼犻.
犉狉 犪犮
狋狌狉犲狅犳狋犺
犻狀狊
犻犾
犻犮狅狀犱犻
犲狌 狊
犲犱犻狀犐犆犮犪狉.
本论 文 优 化 的 功 率 犕犗犛犉犈犜 芯 片 焊 接 温 度时 间 犛犲犿犻犮狅狀犱狌犮狋
狅狉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2004,
4(4):
40(犻狀犆犺犻狀犲
狊犲)[倪 锦 峰,
曲线已成功应用于有 关 企 业 的 生 产 部 门,为 功 率 犕犗犛  王家楫 . 犐犆 卡中薄芯片碎裂失效 机 理 的 研 究 .半 导 体 技 术,
2004,4
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做出贡献 (4):
40]
犉犈犜 .

10] 犌狌犑犻狀犵 ,犠犪狀犵犑
狌狀 ,
犔狌犣犺犲狀.
犉犪犻
犾狌狉
犲犪狀犪
犾狔狊
犻狊犪狀犱狋
犺犲狉犿犪
犾狊狋狉犲
狊狊
参考文献 狊犻犿狌犾
犪狋犻
狅狀犻 狀犪狊狋
犪犮犽犲犱犱 犻
犲狆犪犮犽犪犵犲.犆犺
犻狀犲
狊犲犑狅狌
狉狀犪
犾狅犳犛犲犿犻犮狅狀
犱狌犮狋
狅狉狊,2005,
26(6):1275(犻
狀犆犺犻狀犲犲)[顾 靖,王 臖,陆 震 .芯 片 叠

[1 ] 犇犲狊
犫犻犲狀
狊犇. 犜狉
犲狀犱狊犻狀狆狅狑犲狉狊
犲犿犻犮狅狀犱狌犮
狋狅狉狆犪犮犽犪犵
犻狀犵.
犘狉狅犮犲犲犱 层封装的失效分析和热应力模拟 .半导体学报, 2005,
26(6):
1275]

狀犵狊狅犳狋犺犲6
狋犺犐狀狋
犲狉狀犪狋
犻狅狀犪
犾犆狅狀犳
犲狉犲狀犮犲狅狀犜犺犲狉犿犪犾,犕犲犮犺犪狀犻
犮犪犾 11] 犌狌犑
[ 犻狔狅狌.犃犱犺犲狊
犻狅狀狋
犺犲狅狉
狔犪狀犱犫犪
狊犻犮.
犅犲犻
犼犻狀犵:
犛犮 犻
犲狀犮犲犘狉
犲狊狊,
2003:
犪狀犱 犕狌
犾狋犻
犘犺狔狊犻
犮狊犛犻犿狌
犾 犪
狋犻狅狀犪狀犱犈狓狆犲
狉犻犿犲狀
狋狊犻
狀犕犻
犮狉狅
犈犾
犲犮狋
狉狅狀
 2(犻
狀犆犺 犻
狀犲狊犲)[顾继友 .胶接理论 与 胶 接 基 础 .北 京:科 学 出 版 社,

犮狊犪狀犱 犕犻犮狉狅
犛狔狊犲犿狊,
狋 2005:6 2003:
2]
[2 ] 犎狌犪狀犵犆 犢.
犛犻犿狌犾
犪狋犻狅狀狆狉犲犱犻
犮狋犻
狅狀狅 犳犲犾犲犮
狋狉狅
狋犺犲狉犿犪犾犫犲犺犪狏犻狅
狉狊狅
犳 [
12] 犛犺犲狀犆犆,犓犲
犳狀犲 狉,
狉犃 犚犑 犅犲
狉狀狀犵犇 犠 ,
犻 犲狋犪
犾.犉犪
犻犾狌
狉犲犱狔狀犪犿犻
犮狊狅

犈犛犇 犖/犘犕犗犛犱犲狏犻犮犲狊.
犛狅犾
犻犱
犛狋犪狋犲犈犾犲
犮狋狉狅狀,
2005,49:1925 狋犺犲犐犌犅犜犱狌狉犻
狀犵狋 狌
狉狀狅犳
犳犳狅狉狌狀犮
犾犪犿狆犲犱犻狀犱狌犮狋犻狏犲犾
狅犪犱 犻
狀犵犮狅狀犱犻

[3 ] 犈狏犲
犾狅狔 犞,
犎狑犪狀犵犢 犆,
犘犲犮犺
狋犕 犌.
犜犺犲犲
犳犳犲
犮狋狅
犳犲犾
犲犮狋
狉狅狊
狋犪狋
犻犮犱
犻狊 狋
犻狅狀狊.
犐犈犈犈 犜狉犪狀
狊犪犮狋犻
狅狀狊狅狀犐狀犱狌狊
狋狉狔 犃狆狆
犾犻犮犪
狋犻狅狀狊,2000,36(
2):
犮犺犪
狉犵犲狅狀犲
犾犲犮
狋狉犻
犮犪犾狅狏犲
狉狊狋
狉犲狊
狊狊狌
狊犮犲狆
狋犻犫
犻犾犻
狋狔犻
狀犪犵犪
犾犾犻
狌犿犪
狉狊犲狀
犻犱犲 64

犈犗犛犉犪
犻犾狌
狉犲犃狀犪
犾狔狊
犻狊犪狀犱犇犻
犲犃狋
狋犪犮犺犗狆
狋犻犿犻
狕犪狋
犻狅狀

狀犵犺犲1 ,犛犺犲狀 犕犲狀犵1 ,犛犺犪狅犡狌犲
犠狌犇犻 犳犲狀犵2 ,犪狀犱犢狌犎狅狀犵犽狌狀1 

1 犇犲狆犪
狉狋犿犲狀狋狅
犳犕犪狋犲
狉犻犪犾犛犮犻
犲狀犮犲,犉狌犱犪狀犝狀犻
狏犲狉
狊犻狔,犛犺犪狀犵犺犪
狋 犻 200433,犆犺狀犪)


2犉犪犻狉
犮犺犻
犾犱犛
犲犿犻犮狅狀犱狌犮狋狉(
狅 犛狌狕犺狅狌)犆狅.,犛狌狕犺狅狌 215021,犆犺狀犪)

犃犫狊狋
狉犪犮狋:犜狅犻 狀狏犲
狊狋犻
犵犪狋犲狋 犺犲犻狀犳犾狌犲狀犮犲狅犳犲 犾犲犮狋
狉犻犮犪犾狅狏犲 狉
狊狋狉犲
狊狊( 犈犗犛)狅狀狋 犺犲狉犲犾犻
犪犫犻
犾犻狋
狔狅 犳狆狅狑犲 狉 犕犗犛犉犈犜狊, 犳
犪犻犾狌狉
犲犪狀犪 犾狔狊
犻狊犻狊犲犿


狆 狔犲犱狋 狅犪狊狊犲狊狊狋犺犲狉犲犾
犻犪犫犻犾犻
狋狔 狅犳犱 犲狏
犻犮犲
狊 ,
犻狀犮犾狌犱犻狀犵 犱犲犳犲犮
狋狊狉犲犾犪狋
犲犱狋 狅狊狅犾犱犲
狉狏 狅
犻犱 ,
犵犪狋
犲狅 狆犲狀犻狀犵狊,犪狀犱犱犻
犲犮狉犪犮犽狊 .
犃 犳
狋犲狉狌 狊
犻狀犵 犳
犻狀犻
狋犲犲犾犲

犿犲狀狋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犪犮犻
狉犮狌犻狋狊犻犿 狌
犾犪狋
犻狅狀 ,犪狀犱犪狉 犲犾
犻犪犫犻犾
犻狋狔犪犮 犮
犲犾犲狉犪狋
犲犱狋 犲狊
狋 ,
狋犺犲狉狅狅狋犮犪狌狊
犲狅 犳犈 犗犛 犻
狊 犮狅狀犳
犻狉犿犲犱.犈犗犛狉 犲狊
犻狊狋犪狀犮犲狅犳 狋犺犲犱犲狏
犻犮犲

犪犳
狋犲狉狅狆 狋
犻犿犻狕犻狀犵狋犺犲犱 犻
犲犪 狋狋犪犮犺狋犲犿狆犲 狉犪
狋狌 狉
犲狋犻犿犲犮狌 狉狏犲犻狊犮狅犿狆犪 狉犲犱狑犻狋犺狋犺犪狋狅犳狋犺犲犱犲狏 犻
犮犲狊犫犲 犳
狅狉犲狋犺犲狅狆狋犻犿犻狕犪狋
犻狅狀狌 狊犻
狀犵狌狀犮 犾
犪犿狆犲犱

狀犱狌犮狋犻
狏犲犾 狅犪犱犻狀犵狋犲狊
狋.犜犺犲狏狅 犾
狌犿犲狅 犳狊狅犾犱犲狉狏狅 犻
犱犻狊狅犫 狊犲狉狏犪犫犾狔犱犲犮狉犲犪狊
犲犱犪狀犱犈犗犛狉 犲狊犻
狊狋犪狀犮犲犻狊犻犿狆狉狅狏犲犱犪犳狋犲
狉狅狆 狋犻犿犻狕犪狋犻
狅狀.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犈犗犛;犳 犪犻
犾狌狉犲犪狀犪犾
狔狊犻狊; 犕犗犛犉犈犜;犱
犻犲犪
狋狋犮犺;狆狉狅犮
犪 犲狊狊狅狆
狋犻犿犻
狕犪狋
犻狅狀
: ;
犘犃犆犆 7850犌 7215犆
犃狉
狋犻犮
犾犲犐犇:02534177(2008)
020381
06

犆狅
狉 狉
犲狊狆狅狀犱
犻狀犵犪狌狋
犺狅狉.
犈犿犪 犻犾:
犺犽狔狌@犳狌犱犪狀.
犲犱狌.犮狀
 犚犲犮犲犻
狏犲犱23犑狌狔2007,
犾 狉犲狏
犻狊犲犱犿犪狀狌狊
犮狉犻狆狋狉
犲犮犲
犻狏犲犱11犛犲狆
狋犲犿犫犲
狉2007 2008犆犺
犻狀犲
狊犲犐狀
狊狋犻
狋狌狋
犲狅犳犈犾
犲犮狋
狉狅狀
犻犮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