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鈕文英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4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1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
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鈕文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本文討論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
版修訂之緣起、整體修訂之原則和不同類別之修訂內容。第五版診
斷修訂之緣起為,前一版對心理異常診斷的方法和準則已不符現實
需求;太過依賴「類別診斷」,導致很難建構出個體的整體特質;某
些診斷不具有文化敏感度,而有必要進行更新。第五版使用「譜
系」概念,強調異常是連續、不同程度的診斷;不再使用「多軸」,
而代之以「向度要素」的診斷,並增加心理異常強度的描述;不再
根據年齡,而是以類型安排心理異常類別,且採取「發展」的概
念,主張某些心理異常不再只專屬兒童或青少年;主張蒐集不同來
源的資料做診斷,嚴格排除無心理異常的人,以及強調「文化的敏
感性」。

關鍵詞:心理異常、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美國精神醫學協會
2 特殊教育學生需求與支持

《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 DSM)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簡
稱 APA)出版,是一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常使用來診斷心理異常的指導手冊。自從
於 1952 年出版以來,DSM 歷經五次改版(II、III、III-R、IV、IV-TR),而第六次
改版(即 DSM-5 )已於 2013 年在美國出版。本文將相較於 DSM-IV-TR ,討論
DSM-5 修訂之緣起、整體修訂之原則和不同類別之修訂內容。

DSM-5 修訂之緣起

DSM-5 修訂之緣起包括以下三方面(APA, 2013a; Sprock & O’Laughlin, 2013):


第一,由於 DSM-IV-TR 於 2000 年出版已歷經十餘年,隨著心理異常醫學知識的進
展,以及實證研究的發現,診斷方法和準則已不符現實需求而有必要進行更新。第
二,DSM-IV-TR 太過依賴「類別診斷」,而導致很難建構出個體的整體特質,甚至
可能得到的是一堆共病之診斷,因而如何因應類別診斷之問題時常被探討,如發展
結構式臨床訪談問卷(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以進行更精確的診斷。第三,
Kress、Eriksen、Rayle 和 Ford(2005)指出,很多人質疑 DSM-IV-TR 某些診斷不
具有文化敏感度;換言之,無法察覺且適當回應個體不同性別、文化群體、社會階
層和教育程度等對診斷的影響。例如 Lev(2005)綜合文獻指出,DSM-IV-TR 有許
多心理異常,例如邊緣型人格異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和解離性身分異
常(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記載女性罹患率高於男性,這些診斷過度強調患
者的失能,而忽略了其病原─女性是這種傷害的犧牲者。由此可知,某些心理異
常的性別比例失衡可能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因此,Kress 等人主張診斷須具有文化敏
感度。

DSM-5 整體修訂之原則

DSM-5 整體修訂之原則包含以下 10 項:
1. 使用阿拉伯數字而非羅馬數字呈現第五版的版次,即 DSM-5(APA, 2013a)。
2. 使用「譜系」(spectrum)概念,心理異常將不再只是絕對的「類別」分類,而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3

是連續性、不同程度的診斷(APA, 2013b; Sprock & O’Laughlin, 2013)。


3. 不再使用「多軸診斷」( multiaxial diagnosis ),而以「向度要素」( dimensional
component)的診斷取代(APA, 2013b; Sprock & O’Laughlin, 2013)。DSM-IV-TR
採用五軸診斷:軸一為臨床異常和其他可能為臨床注意焦點的狀況;軸二是人格
異常及智能障礙;軸三是一般醫療條件;軸四是個體的心理社會及環境問題;軸
五是使用整體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 GAF),進行社
會功能之整體評量(APA, 2000)。DSM-5 將先前三軸的診斷均放在一起,以個
體具備哪些要素來做診斷;例如個體有一個主診斷,且合併另一項心理異常的症
狀(但未到達另一個診斷的閾值),DSM-5 可同時並存兩者,像是重度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加上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可在重度憂鬱症診
斷外,加上廣場恐懼症的代碼(APA, 2013a)。軸四使用《國際疾病分類第 9 版》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9th revision, ICD-9)和 ICD-10 的代碼;
軸五則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障礙評量計畫表第二
版」(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取代 GAF(APA, 2013a)。
4. 增加心理異常強度的描述,分為輕、中和重度,乃根據不同心理異常的特質而有
不同的分類;例如酒精使用異常是根據其「合乎診斷標準的數目」,神經性厭食
症(anorexia nervosa)是根據「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自閉症
是根據「需要協助的程度」等(APA, 2013a)。
5. DSM-5 中對心理異常的診斷不再是根據年齡安排類別,而是將同類型的診斷歸
納在一起,並且考慮個體的「發展」如何影響發病;例如將「分離焦慮症」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和「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從「通常
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初診之異常」移出,以與其他焦慮症(anxiety disor-
der)合併成獨立的類別─焦慮症(APA, 2013b; Sprock & O’Laughlin, 2013)。
6. 採取「發展」的概念,主張疾病是「終生發展」的,某些心理異常不再只專屬兒
童或青少年才有,例如分離焦慮症刪除「 18 歲以前出現症狀」的規定( APA,
2013b; Sprock & O’Laughlin, 2013)。
7. 對某些心理異常提高其「診斷特異」的標準,也就是診斷準則嚴格排除沒有心理
異常的人;除此,降低其「診斷敏感性」,亦即某些可能的前兆症狀不再被確診
為心理異常(APA, 2013b; Sprock & O’Laughlin, 2013)。
4 特殊教育學生需求與支持

8. 將 DSM-IV-TR 之「其他未註明之異常」(not otherwise specified),分開成「其他


特定之異常」和「不特定之異常」;若已有明確的診斷,就會放在其他特定之異
常,否則就放在不特定之異常中(APA, 2013b; Sprock & O’Laughlin, 2013)。
9. 強調診斷準則的「文化敏感性」,例如採用「文化形成訪談問卷」(Cultural For-
mulation Interview ), 察 覺 且 適 當 回 應 個 體 文 化 因 素 對 診 斷 的 影 響 ( APA,
2013a)。
10. 蒐 集 不 同 來 源 的 資 料 做 診 斷 , 包 含 個 體 、 父 母 / 監 護 人 和 醫 生 等 ( APA,
2013a)。

DSM-5 不同類別之修訂內容

DSM-IV-TR 將心理異常分成 16 類,而 DSM-5 分成 22 類,以下依據文獻


(APA, 2010, 2013a, b; Sprock & O’Laughlin, 2013),探討其不同類別之修訂內容。

一、神經發展異常
DSM-5 將 DSM-IV-TR 的「通常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初診之異常」,改
名為「神經發展異常」(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這反映了「沒有任何心理
異常只專屬於兒童或青少年」的觀點。 DSM-5 保留「溝通異常」(communication
disorders),其他修改重點包括:(1)將「心智不足」(mental retardation)更改為
「智能障礙」(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 2 )學習異常更名為「特定學習異常」
(specific learning disorders);(3)刪除「廣泛發展異常」(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更改為「廣泛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4)組合「抽搐異
常 」 ( tic disorders ) 和 「 動 作 技 能 異 常 」 , 並 更 改 為 「 動 作 異 常 」 ( motor
disorders );( 5 )將「注意力缺陷和干擾行為異常」更改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6)將「其他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的
異常」改名為「其他神經發展異常」;(7)將「排泄異常」(elimination disorder)
獨立成一個類別。這些類別診斷準則上的修改重點如表一。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5

表一 DSM-5 在「神經發展異常」診斷準則上的修改重點
DSM-IV-TR DSM-5 的修改重點

智能障礙 強調需同時評量智力及適應功能,其嚴重度決定於適應功能而非智力。

溝通異常 1. 合併「表達語言異常」 與「混合的接受 ─ 表達語言異常」為「語言異


常」(language disorder)。
2. 更改語音異常( phonological disorder )為「語言聲音異常」( speech
sound disorder)。
3. 更改「口吃」( stuttering )為「兒童期初發的流暢異常」( childhood-
onset fluency disorder)。
4. 刪除「其他的溝通異常」,加入「社交[實用]溝通異常」( social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disorder),是指在社交情境中,持續有困難
運用語言及非語言與他人溝通。然而,因社交溝通限制是廣泛自閉症的
症狀之一,故要注意若個體有局限的重複行為、興趣和活動,就不可做
社交[實用]溝通異常的診斷。

廣泛自閉症 1.將「廣泛發展異常」中的「自閉症 」(autistic disorder)、「雷特症」


( Rett’s syndrome ) 、 「 兒 童 崩 解 症 」 (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和「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合併成「廣泛自閉
症」。這四種診斷屬於同一狀況,只是症狀嚴重程度不同而已。
2. 將社交、溝通和重複行為的三個主要診斷範疇,統整成兩個範疇:
( 1 )社會溝通與社交互動的限制;( 2 )局限的重複行為、興趣和活
動。
3.過去自閉症在溝通能力方面的限制,被視為亞斯伯格症及自閉症的差異
處,但 DSM-5 認為溝通限制不是自閉症獨有的特徵,也不是出現在所
有自閉症身上,頂多是影響自閉症之症狀的因素,而非診斷的標準之
一。
4.按照介入需求的迫切和嚴重性,給予三個等級的代號。

注意力缺陷過 1.症狀初發年齡由 7 歲放寬到 12 歲之前。


動症 2.取消亞型而用相對應的特徵陳述。
3.容許與「廣泛自閉症」同時診斷。
4.成人的注意力缺陷及過動症狀的數目只要各五項(而非兒童和青少年的
各六項)。
5.置 ADHD 於「神經發展異常」中,它反映了目前的觀點─ADHD 與
大腦發展有關聯。

特定學習異常 1.更改「閱讀異常」(reading disorder)為「閱讀困難症」(dyslexia)。


2. 更 改 「 數 學 異 常 」 ( mathematics disorder ) 為 「 計 算 困 難 症 」
(dyscalculia)。
6 特殊教育學生需求與支持

DSM-IV-TR DSM-5 的修改重點

3.刪除「書寫表達異常」(disorder of written expression)。


4.增加「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次類別,其下分為「口語」、
「閱讀」、「書寫語言」和「數學」四類。

動作異常 1.合併「動作技能異常」中的「發展性協調異常」、「嬰兒期、兒童期或
青春期其他異常」中的「刻板動作異常」(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
der),以及「抽搐異常」中的「妥瑞症」(Tourette’s disorder)、「慢
性的動作或聲音抽搐異常」、「暫時性抽搐異常」、「其他特定抽搐異
常」和「不特定抽搐異常」為動作異常。
2.標準化的抽搐準則適用於動作異常中所有次類別的診斷。
3. 歸 類 「 集 中 於 身 體 之 重 複 行 為 異 常 」 於 「 強 迫 症 」 (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而非「刻板動作異常」中。

二、廣泛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異常
在廣泛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異常(schizophrenia spectrum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中 , DSM-5 保 留 精 神 分 裂 症 、 精 神 分 裂 形 式 症 (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短暫的精神異常(brief psychotic disorder)、幻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
精神分裂情感異常(schizoaffective disorder),以及由於一般醫療條件引起的精神異
常;而其他修改重點包括:
1. 刪 除 精 神 分裂 症 中 混 亂、 緊 張 、 妄想 和 未 分 化四 種 亞 型 ,新 增 「 緊 張 症 」
(catatonia ),強調它也可用於雙極症、憂鬱症,以及其他和一般醫療條件引起
的精神異常。
2. 刪除「共有型(shared)精神異常」。
3. 加入原先屬於人格異常的「精神分裂症型人格異常」,並改名為「精神分裂症型
異常」(schizotypal disorder)。
4. 更改「物質引起的精神異常」為「物質/藥物引起的精神異常」。
5. 精神分裂症取消「人聲幻覺」與「怪異妄想」任一項即符合準則的規定,將之合
為「一般幻覺與妄想」,而要在五項症狀中出現至少兩項才算符合準則。除
此, 強調「妄想、幻覺和解構性語言」三種症狀的必要性,三者必須具備至少
有一項才符合準則,如此排除了 DSM-IV-TR 單純型的精神分裂症。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7

6. 在「精神分裂情感異常」準則 A 中取消混合發作,而符合準則 A 之後的全部病


程,需大部分(≥ 50%)時間有明顯的情感發作。這更強調此症必須是在衡量長
期病程後才能做的診斷,亦即若情感發作只占少數時間,診斷仍應置於精神分裂
症、雙極症或憂鬱症。
7. 刪除「非怪異妄想」的規定,另加入「此症無法診斷為另一種精神異常〔如身體
畸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或強迫症〕」。

三、憂鬱症
DSM-5 將 DSM-IV-TR 「情緒異常」( mood disorder )中的憂鬱症( depressive
disorders),以及雙極症(bipolar disorders)分開成兩個獨立的類別,保留重度憂鬱
症 ( 單 次 和 反 覆 發 作 ); 而 其 修 改 重 點 涵 括 : ( 1 ) 增 加 「 干 擾 情 緒 失 調 症 」
(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於 18 歲以前發作;(2)加入 DSM-IV-TR
附錄裡的「經前苦惱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3)更改「心情憂鬱症」
(dysthymia disorder)為「持久的憂鬱症」(心情),以強調要持續一段時間;(4)
增加「物質/藥物」和「其他醫療條件」所致的憂鬱症;(5)取消 DSM-IV-TR 中
「排除哀慟後 2 個月內發生的類重度憂鬱發作」的規定,理由是哀慟反應通常延續
超過 2 個月,而哀慟本質上與其他重大心理社會壓力源並無不同,單獨予以排除似
無必要。若哀慟引發無價值感、自殺意念、身體健康惡化、人際和工作功能變差,
則可歸於「尚待進一步研究之診斷」中的「持續且複雜的哀慟症」。

四、雙極症和相關異常
DSM-5 將雙極症從情緒異常中獨立出來,並更名為「雙極症和相關異常」
(bipolar and related disorders),保留第一型和第二型雙極症,及循環性精神異常
(cyclothymic disorder);而其修改重點包含:(1)加入「物質/藥物」和「其他醫
療條件」所致的雙極症;(2)在躁狂與輕躁狂發作的準則中,新增「異常與持續地
增加活動或精力」,以強調除心情外,需「活動與精力的改變」才符合準則;(3)允
許其他特異型雙極症,以及特殊情境相關異常的納入。

五、焦慮症
DSM-5 保留焦慮症此類別和其中的泛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特殊
8 特殊教育學生需求與支持

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社交恐懼症,以及「物質/藥物」和「其他醫療條件」所
致的焦慮症;而其修改重點包含:(1)「恐慌發作」(panic attack)變成正式的一類
而非現象;(2)將恐慌症帶有和未帶有廣場恐懼症,分開成「恐慌症」和「廣場恐
懼症」兩個獨立的診斷,而廣場恐懼症的觸發情境需要至少兩種,以與「特殊恐懼
症」區別;(3)從「通常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初診之異常」,移來「分離焦
慮症」和「選擇性緘默症」;(4)移除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和急性壓力症;(5)移
除「廣泛的社交恐懼症」此註記,只有出現在如公開場合演講或表演的恐懼才屬於
「社交恐懼症」;(6)對特殊、廣場及社交恐懼症,刪除「18 歲以上且此種恐懼是
過分或不合理」,但增加「須延續 6 個月以上」的規定;(7)分離焦慮症刪除「18
歲以前出現症狀」,但增加「須延續 6 個月以上」的規定;(8)取消以「情境觸發程
度」來描述恐慌發作,只將之分為「預期型」及「未預期型」。

六、物質有關和成癮異常
DSM-5 將 DSM-IV-TR 的「物質有關的異常」,更名為「物質有關和成癮異常」
(substance-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保留酒精,大麻,.咖啡因,鴉片,吸入
物,幻覺劑. ,以及鎮定劑、安眠藥或抗焦慮劑有關的異常;而其修改重點包含:
(1)更改「尼古丁」為「菸草」有關的異常;(2)整合「安非他命」、「古柯鹼」
和「苯環利定」為「興奮劑」有關的異常;( 3)刪除「多重物質」有關的異常;
(4)增加「非物質有關的異常─賭博異常」;(5)整合「物質濫用和依賴」為
「物質使用所致的異常」;(6)要求的診斷準則較多和嚴格。

七、睡眠─覺醒異常
DSM-5 將 DSM-IV-TR 的「睡眠異常」,更名為「睡眠─覺醒異常」(sleep-wake
disorders),其修改重點包括:第一,將原發性睡眠異常中的「異睡症」和「睡眠功
能失調」(dyssomnia)獨立出來,異睡症中除了保留夢遊症、睡眠驚恐症、夢魘症
外,還加入 DSM-IV-TR「其他未註明之睡眠異常」中的「非快速眼動睡眠─覺醒異
常、快速眼動睡眠行為異常和腿部不寧症」。第二,將睡眠功能失調中的原發性的失
眠症( primary insomnia )、原發性的嗜睡症( primary hypersomnolence )、猝睡症
( narcolepsy )、與呼吸相關的睡眠異常,以及晝夜節律睡眠異常獨立出來,拿掉
「原發性」此用詞,不再區分是否為原發或次級;並細分「與呼吸相關的睡眠異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9

常」為,阻塞睡眠的呼吸暫停通氣不足症、中央睡眠呼吸暫停症、和睡眠相關的通
氣不足症三種。第三,刪除「與另一種心理異常」有關,以及其他睡眠異常中「一
般醫療條件」所致的睡眠異常;且增加「物質/藥物引起的睡眠異常」。

八、餵食及飲食異常
DSM-5 將 「 飲 食 異 常 」 更 名 為 「 餵 食 及 飲 食 異 常 」 ( 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保留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和不特定的餵食
及飲食異常;進一步加進「迴避/限制食物攝入量異常」和「其他特定的餵食及飲
食異常」,並將 DSM-IV-TR 「排泄異常」中的「異食症」( pica )和「反芻症」
(rumination disorder),以及附錄「尚待進一步研究」中的「暴飲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移入。反芻症及異食症的診斷準則改變為,不限於任何年齡的人。
神經性暴食症和暴食症診斷準則改變為,至少 6 個月內每週兩次,以及至少最近 3
個月內每週都發生。

九、排泄異常
DSM-5 將「排泄異常」獨立成一個類別,它包含「遺糞症」(encopresis)、
「遺尿症」(enuresis)、其他特定的排泄異常,以及不特定的排泄異常。

十、干擾、衝動控制和品行異常
DSM-5 保留 DSM-IV-TR「未分類之衝動控制異常」(impulse-control disorders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中的「間歇爆發症」(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縱火
症 ( pyromania ) 和 盜 竊 症 ( kleptomania ); 移 除 「 病 理 的 賭 博 」 和 「 拔 毛 症 」
(trichotillomania);並加入「反社會人格異常」、「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和「品行異常」(conduct disorder);進一步更名為「干擾、衝動控制和品
行異常」(disruptive, impulse-control, and conduct disorders),而後再加入其他特定及
不特定的干擾、衝動控制和品行異常。
干擾、衝動控制和品行異常主要強調「情緒和行為自我控制的問題」,其中對立
反抗症診斷準則的主要改變有:症狀組合成「憤怒/易怒的情緒、違逆/爭辯的行
為和懷恨或報仇的心理」三種類型;刪除「如果個體的年齡在 18 歲或以上,並不符
合品行異常診斷標準」的規定;以及「具體描述此行為是比同年齡或相同發展水準
10 特殊教育學生需求與支持

者出現率高多少」。至於品行異常的診斷準則沒有太大改變,主要增加「正向社會情
緒的限制」此特徵, 即表現「麻木無情的人際互動形態」。另外,間歇爆發症的主
要特徵為突然出現攻擊行為,其診斷準則的主要改變有:加入發生於 6 歲以上(或
相同發展水準者),以及攻擊行為不只包含身體攻擊,還涵括口語攻擊和非傷害/破
壞的身體攻擊。

十一、強迫症和相關異常
DSM-5 從 「 焦 慮 症 」 中 移 除 強 迫 症 , 並 更 名 為 「 強 迫 症 和 相 關 異 常 」
(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它新增「摳皮症」( excoriation )和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物質/藥物引起之強迫症」,以及其他醫療條件所
致、其他特定與不特定的強迫症和相關異常;而其他特定的強迫症和相關異常可包
含「集中於身體之重複行為異常」(例如:咬指甲、咬嘴唇、臉頰咀嚼、拔頭髮、剝
皮)和「強迫性的嫉妒」。此外,從「其他未分類的衝動控制異常」移入「拔毛
症」,從「身體型異常」(somatoform disorders)移入「身體畸形症」。

十二、創傷和壓力相關異常
DSM-5 從「焦慮症」中移除創傷後壓力症和急性壓力症,並且結合二者更名為
「創傷和壓力相關異常」(trauma-and stressor-related disorders),加入「適應異常」
(adjustment disorders),「通常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初診之異常」的「反應性
依附異常」(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以及原先列於「嬰兒期或兒童早期反應性
依附異常」的「去抑制社交參與異常」(disinhibited social engagement disorder)。

十三、解離異常
DSM-5 保留了 DSM-IV-TR 解離異常(dissociative disorders)中的解離性健忘
症、解離性身分異常和不特定的解離異常,而將「解離性迷遊症」( dissociative
fugue ) 歸 類 於 「 解 離 性 健 忘 症 」, 更 改 「 去 人 格 化 異 常 」(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為「去人格化/去真實化異常」(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 disorder),
以及加入「其他特定的解離異常」。解離異常者的特徵為,產生不連續的主觀經驗、
情緒和記憶。DSM-5 增加「解離性身分異常」的診斷準則為,身分的困擾症狀可以
被觀察和報導;以及修改準則為,該個體無法回憶每天的事件(不僅限於創傷)。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11

十四、身體症狀及相關異常
DSM-5 將「身體型異常」更名為「身體症狀及相關異常」(somatic symptom and
related disorders ), 刪 除 了 「 身 體 化 異 常 」( somatization disorder )、「 慮 病 症 」
(hypochondriasis)、「疼痛症」(pain disorder)、「身體畸形症」及「未分化的身體形
式異常」;其中「慮病症和疼痛症」歸類於「疾病焦慮症」,身「體化異常和未分化
的身體形式異常」合併成「身體症狀異常」(somatic symptom disorder)。除此,「轉
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更名為「功能性神經症狀異常」(functional neurological
symptom disorder),強調神經症狀的存在。DSM-5 還從 DSM-IV-TR 移入「人為症」
(factitious disorder),從「可能是臨床注意焦點的其他條件」中,加入「心理因素
影響其他醫療條件」,以及加上「其他特定的身體症狀及相關異常」。「身體症狀」在
DSM-5 被定義為必要症狀,並且要盡量減少醫學狀況無法解釋的異常,除了「轉化
症」和「假孕」外。

十五、性別苦惱症
DSM-5 移除 DSM-IV-TR「性和性別認同異常」中的「性別認同異常」(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將「性顛倒症」(paraphilias)獨立成一類,新增「性別苦惱症」
(gender dysphoria),包含性別苦惱症、其他特定和不特定的性別苦惱症。

十六、性功能異常
DSM-5 將 DSM-IV-TR「性和性別認同異常」中的「性功能異常」(sexual dys-
functions)獨立出來,保留女性的性高潮異常、男性的性欲減退異常、男性勃起異
常〔並更名為「勃起異常」(erectile disorder)〕、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物質
/藥物引起的性功能異常和不特定的性功能異常;刪除「男性的性高潮異常和性厭
惡異常」,因為它們很少見,且研究基礎不足;合併「女性的性欲減退異常和性欲異
常」為「女性的性趣/性欲異常」。
另外,DSM-5 刪除「性疼痛症」中的為「陰道痙攣」(vaginismus)和「性交困
難(dyspareunia),因為二者難以區分,加入「生殖器─盆腔的疼痛/侵入異常」,
以及新增為「延遲射精」(delayed ejaculation)。除了「物質/藥物引起的性功能異
常」外,DSM-5 加入,其他性功能異常都須具備持續 6 個月以上的時間,並且詳細
12 特殊教育學生需求與支持

說明嚴重度的標準。

十七、性偏好異常
DSM-5 將「性顛倒症」獨立成一類,更名為「性偏好異常」(paraphilic disor-
ders),保留 DSM-IV-TR 中的窺淫症(voyeuristic disorder)、暴露症(exhibitionistic
disorder)、摩擦症(frotteuristic disorder)、性受虐症(sexual masochism disorder)、
性施虐症(sexual sadism disorder)、戀童症(pedophilic disorder)和不特定的性偏好
異 常 。 另 外 , 將 「 依 戀 異 性 物 品 症 」( transvestic fetishism ) 分 開 成 「 戀 物 症 」
(fetishistic disorder)和「異性裝扮症」(transvestic disorder),以及加入「其他特定
的性偏好異常」。

十八、人格異常
DSM-5 將 DSM-IV-TR 人格異常的 10 種類型,分類組合成以下五種:(1)一般
的人格異常;( 2 )人格異常 A 群(自我中心的),包含妄想型、類精神分裂症
( schizoid )和精神分裂症型人格異常;( 3 )人格異常 B 群(情緒化和偏離常軌
的),包含反社會、邊緣型、表演型(histrionic)、自戀型(narcissistic)人格異常;
(4)人格異常 C 群(焦慮和害怕的),包含逃避型、依賴型和強迫型人格異常;
(5)其他人格異常,包含由於其他醫療條件所致、其他特定和不特定的人格異常。

十九、神經認知異常
DSM-IV-TR 的「妄想、痴呆、失憶症及其他認知異常」(delirium, dementia, and
amnestic, and other cognitive disorders ), 在 DSM-5 更 名 為 「 神 經 認 知 異 常 」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強調這些異常的生物基礎。DSM-5 刪除「失憶症」,並
將有歧視意味的「痴呆」,易名為「重度神經認知異常」,以及新增「輕度神經認知
異常」。除了輕度和重度神經認知異常外,還保留 DSM-IV-TR 中由於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腦部外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物質/藥物、血管、愛
滋病毒、朊病毒( Prion disease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亨廷頓氏症
(Huntington’s disease)、其他醫療條件和多種病因引起的「輕度及重度神經認知異
常 」; 並 且 增 加 「 路 易 氏 體 」( Lewy bodies ) 為 病 因 , 及 以 「 額 顳 葉 」
( frontotemporal )替代「皮克症」( Pick's disease )引起的輕度和重度神經認知異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 13

常。
除了上述類別外,DSM-5 還有「其他心理異常」(包含由於其他醫療條件的特
定和不特定心理異常、其他特定和不特定心理異常)、「藥物所致的動作異常」、「藥
物引起的其他嫌惡作用」,以及「可能是臨床注意焦點的其他條件」。
DSM-5 於附錄還提及「尚待進一步研究之診斷」,包含持續且複雜的哀慟症、
弱型精神症(attenuated psychosis syndrome)、伴隨短暫輕躁狂的憂鬱發作、咖啡因
使用的異常、網路遊戲異常、伴隨胎兒酒精感染的神經行為異常、自殺行為異常和
非自殺性的自我傷害。
總括上述,DSM-5 診斷修訂之緣起為,DSM-IV-TR 對心理異常的診斷方法和準
則已不符現實需求;太過依賴「類別診斷」,導致很難建構出個體的整體特質,甚至
可能得到的是一堆共病之診斷;以及某些診斷不具有文化敏感度。DSM-5 使用「譜
系」概念,強調異常是連續、不同程度的診斷;不再使用「多軸診斷」,而以「向度
要素」的診斷取代,並且增加心理異常強度的描述。除此,DSM-5 不再根據年齡安
排心理異常類別,而是將同類型的診斷歸納在一起;並且考慮個體的發展如何影響
其發病,採取「發展」的概念,主張某些心理異常不再只專屬兒童或青少年才有。
在診斷方法和準則上,主張蒐集不同來源的資料做診斷,嚴格排除沒有心理異常的
人,以及強調「文化的敏感性」,察覺且適當回應個體文化因素對診斷的影響。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text revision). Washington, DC: Autho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a).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
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b). Highlights of changes from DSM-IV-TR to
DSM-5. Retrieved from http://www.dsm5.org/Documents/changes%20from%20dsm-
iv-tr%20to%20dsm-5.pdf
Kress, V. E. W., Eriksen, K. P., Rayle, A. D., & Ford, S. J. W. (2005). The DSM-IV-TR and
culture: Considerations for counselo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3(1),
97-104. doi: 10.1002/j.1556-6678.2005.tb00584.x
Lev, A. I. (2006). Disordering gender identity: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in the DSM-IV-TR.
14 特殊教育學生需求與支持

Journal of Psychology & Human Sexuality, 17(3/4), 35-69. doi:10.1300/J056v17n03_03


Sprock, J., & O’Laughlin, L. (2013). Introduction to the DSM-5. Retrieved from
http://www.indstate.edu/socwork/docs/conferences/handouts/dsm-v/dsm-v.pdf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