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5

行政學小重點

『墨非定律』

即「事情如有可能出錯,就會出錯」
;即「小禍會釀成大災難」
;此外

尚有「凡事必拖延」
、「事情不像外表看來那般簡單」等。

『帕金森(白京生)定律』

又稱「用人痲痺症」
、「組織痲痺症」為英國學者帕金森教授於 1957 年

所發表,為行政組織病象之一,此一病態是指極大多數任職 者均不

能勝任工作要求,說明機關組織的規模與員額逐步擴增的病態。 就

組織病象研究而言,經常用以形容「行政機關好大喜功,出現建立王

國(empire building)現象」的主張。

『移位效果』

皮考克(A.T. Peacock)和魏斯曼(J. Wiseman)一旦危機解除,由於社會已

經習慣新的賦稅與支出,政府不會降低支出到原來的水準,而是利

用新的稅收去實行新的計畫,所以民眾忍稅能力每經過一回合的社會

危機,就會向上移位,人民忍稅能力逐次增加。
『沈澱成本』

決策時受到已有設備,投入資源之限制,不能隨心所欲的作決定,為

決策障礙因素之一。

『邁爾斯定律』

行政人員角色立場皆由其所擔任的職位來決定,亦即職位決定立場。

即「屁股(換了位置)決定腦袋」

『包默病症』

科層習性→又稱勞魔惡疾:政府機關幾乎沒有競爭者,難以控制效率

及生產力;預算過程中超編、浮報、協商等情形外界難以了解;政府

越龐大,越難革新;公務人員本身若要被裁員,相關人員當然會反對,

屬政府成長的原因之一。 政府機關提供之公共產出大多是服務性 質,

其技術亦較私人部門落後,故生產力一般較低,但公務人力之薪給增

加之幅度並不低於私人企業(如九十年度,政府財政困難,又碰到

不景氣,可是公務員仍加薪 3%)因此促使公共產出之相對價格不斷上

升,亦造成政府支出之大量增加。
『利益均霑』

各別團體所不能表達之需求,可由政府主動提供所需利益,如中低收

入的所得補助、住宅配購優惠。

『反熵作用』

即新陳代謝。系統論認為組織與外在環境互動,得以輸入資源,再以

新陳代謝之作用,使組織得以存續不墜。

『華格納法則』

乃指政府成長係為回應工商業界擴張投資需求,國家必須提供產業必

要資金以應技術升級、經濟規模、對外競爭等超出私部門供應能力的

大量資本需求。

『中程理論』

墨頓所主張。研究的範圍不可過大或過小,選用的變數不可過多或過

少,我們不必試圖追求建立什麼普遍永久性的社會定律,那涉及範圍

過廣,很難得到定論,但若研究範圍過小,所選變數不足,則失掉了

統計學上的代表或可靠性,其結論必然不具備正確性。
『政策賡續』

指先前的一個政策或方案由新的取代,但所欲解決的問題、執行機關

乃至服務對象都未改變。在財政日漸困難以及業已投入的龐大沈澱成

本考慮下,這種賡續政策的方式已為政策變遷的主要型態。

『政策網絡』

係指政府機構與不同的政策社群,對於某特定議題所形成的互動關係,

亦即強調上級長官、基層官員、利益團體、私人部門之間的互動所形

成的網絡關係,這種網絡關係幾乎發生在每一項公共政策議題當中,

故稱之為「政策網絡」。其特性為互賴性為先決條件,網絡中必然存

在著多元的行動者與目標,網絡包括或多或少持久性的關係型態。

『不可治理』

意指人民的需求與政府的因應能力之間,存有嚴重的落差而產生了政

治危機,政府處理政策問題的能力實在有限,而形成「過度負荷」現

象。使政府陷於「不作不行,多作卻又多紕漏」現象。如黑金問題。

『官僚怠工』

學者葛德納(A. Goulder)提出,由於受到嚴密法規的保證,使公務員漠

視服務對象的態度之情形發生。
『政策方案』

是指一組肯定或否定的行動,可能為政策制定體系所採納以達成政策

目標。

『政策知識管理』

它指機關組織的單位及成員,透過適當機制,有系統的自組織內外蒐

集並管理各種政策相關知識,包括有形的、外顯的政策運作過程紀

錄、與無形的、內隱的政策參與者之經驗智慧,使成員容易吸收、內

化、移轉、分享、運用、學習該等知識,俾提升機關組織決策能力

及品質,提高政策執行力,達成預期目標。

『空間管理』

就是利用科學知識與方法,結合較新觀念,對機關辦公處所地點的選

擇、內部的布置、辦公機器的擺設等,作有系統的分析、研究、管理

與改進。

『比較行政』

是以各種的方法來研究各國政府的行政方法、行政現象、及行政環境

與背景之一門學問。
『行政文化』

所謂「行政文化」(administrative culture);是指在某特定時空環境下,

政府機關公務員和民眾對行政體系及運作所具有的理念、行為樣式、

人際關係、生活方式、及價值信念等。指行政系統中為多數成員所共

同持續擁有的價值觀、信念、思維方式、及行為模式的集合體。

『葉爾欽效應』

中央與地方政府因行政區劃、權力基礎或資源多寡,發生領導權限的

重疊性,府際關係因之常起爭議衝突,甚至地方首長的聲望,民意基

礎有直逼中央的趨勢,造成威脅。

『官樣文章』

指政府官僚組織有其官僚的作風的一面,其繁文縟節的形態,稱為官

樣文章。

『第三類型錯誤』

政策學者雷發(Howard Raiffa)指出。用正確的方法解決錯誤問題,

強調問題認定與建構的重要性。
『辯證思考』

是種特殊的邏輯,黑格爾相信這種邏輯可以應用到思想、人類制度和

社會歷史的發展上。辯證法中的一個主要型式就是「否定的否定」。

就是通常所說「正、反、合」
。 這種辨證思考充分反映在華爾街的股

市名言上: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

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

『外溢效果』

生產過程中所拌隨而來的有利或不利的副作用,為隱性的無法預期的,

如工業發展帶來之污染廢氣。

『超載民主』

形容現代政府面臨太多太複雜問題,使得政府負擔過重,無法迅速有

效解決問題,故有論者認為現代的民主政治應加上此形容詞。

『金魚缸效應』

公共監督:政府的運作應開放透明,民眾對政府有知的權力。
『巴瑞圖效率』

系統分析--選定方案之準則:巴瑞圖原則(Pareto Principle)經濟學中理

想均衡狀態,即指有人受益,但無人受害的情形。 即凡能使若

干人受益而不使任何人受害之方案,均屬可以考慮接受之方案。

『母牛社會學』

譏評「人群關係學派」雖重視人性因素,但其背後實以提高生產力,

增加效率為主要目的。

『受煎熬的靈魂』

係指公務員不慎違法失職時,愧疚之情不是來自上級之懲處或同事的

鄙視,而是來自內心的自我責備,此即公務員「個人責任」之最佳 詮

釋。

『彼得原則』

一個人知識能力在他升到工作領域的某一個職位時,已經達到勝任的

極限,如果想要在升到更高地位,除非經過進修及訓練,否則便無法

勝任。
『同形主義』

源自於生物學概念,係指成功存活的有機體,其活動模式會為其他有

機體倣效。在系統理論中,同形主義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晚

近 的組織者,對於系統理論的同形主義多所質疑,同形主義確實存

有限制。諺云:「組織是成長的,而非移植的,即為最佳寫照。

『競租行為』

選民由於知識、時間與資源有限,無法對民意代表進行監督,而民意

代表則可能利用特權影響公共政策,以爭取個人利益,乃出現政府被

民代「俘虜」的狀況。

『綜效』

指組合若干部分的行動,使其所獲的結果大於各部分單獨行動所獲結

果之總和。 就是所謂「團結力量大」的證明。

『公民投票』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公民對於憲法、一般法案或政府的重大決策,具

有提議表達意願,或投票決定是否同意的權力。
『鐵的牢籠』

韋伯指出:科層體制日益發展和通脹的結果將會導引整個社會邁向

「鐵的牢籠」,對於個人生活所可能造成的禁錮作用。

『智庫』

係指集合一群背景不同之專家,用腦力激盪方式,配合各種統計、計

量模型,以科學的、系統的分析方法,提出具體之政策或策略建議,

以協助解決政府及企業界的各種問題。因此智庫無疑是議程設定的多

元參與者之一。並意謂智庫對公共政策逐漸發揮主導力。

『生還者症候群』

組織精簡之後,未被裁撤人員心態上出現心胸窄化、自我中心、保守

現狀的傾向。

『政府失靈』

係指政府為解決市場失靈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乃採取各式各樣的政策

工具與干預行動,以補救市場失靈的缺失。但是由於政府在制度上、

結構上及運作上,具有許多先天性的缺陷,因此並無法充分達到預定

的目的,而造成政府失靈的狀況。
『日落立法』

亦稱為日落法案(sunset lawa),指由立法機關定期(如一年、三年、五

年、或十年)檢視某特定方案或特定政府機關運作狀況,以決定該方

案 或機關是否繼續存在或宣告死亡的一種機制。日落立法要求被撥

款資助的政策方案或政府機關,必須經過立法機關再核准的程序,否

則就不 能繼續存在。日落立法被認為是消除政府機關不必要支出,

及迫使立法機關對行政機關進行真正監督、評估績效的有效手段。

『滾木立法』

集體決策的型態之一,民意代表相互支持對個人有利的法案。是立法

機關的一種陋規,立法人員彼此間以投票贊成獲反對議案方式,取得

互 惠式的同意。亦即立法人員各自提出有利於己或自己選區的議案,

然後互相交換支持,最後均同蒙其利,但卻使公共利益受到損害。此

種行為被批評為圖利自己、討好選民、浪費公帑的不當做法。

『肉桶立法』

指立法機關決議撥款補助地方建設計劃,但實際上該項計劃往往是不

需要的,只是因為該地所選出的民意代表,為了下一次選舉而討好選

民、獲取選票的考慮,乃指案予以補助,在其他地區選出民意代表的

支持下,獲得通過,可謂浪費公帑的作法。
『NIMBY』

乃是 Not In My Back Yard 的簡寫,它是一種「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

心理情結與政策訴求。

『多手』

是指有許多的官員以不同的方式去促進政府的決定與政策的實現,唯

由誰在道德上負起政治結果,卻難以確認。一個組織(尤其是大型組

織)的諸多單位不能就其行動負起個別責任,只將自己視為整體運作

的一小部份,在「大機器中的小齒輪」中,由於涉及決策的部門不只

一個單位,那麼由誰來承擔政策運作之全部責任,此乃變成行政倫理

與責任的另一主題。

『髒手』

乃是指一件事情的處理,往往會透過某個單位或個人的不義之手才能

圓滿成功,導致一個組織或人員在公共生活中發生不符倫理的行為,
而為有 效的實現組織或人員在公共生活中發生不符倫理的行為,而

為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故遂將此種不道德行為予以合理化。

『反控制律則』

係指行政主管或高階主管越想控制部屬的行為,部屬越會挖空心思去

逃避或反制此一作為。
『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就是傳訊者能夠感受到對方的觀點與情緒。就是設身處地為

對方著想。 係指俗云:把你的腳放入他人的鞋子裡試一試看。

『亞羅不可能定理』

經濟學者亞羅在其著名的社會福利定義裡,認為要去建構一個人人都

能夠接受的社會選擇方法是不可能的。

『瓦稜達效應』
;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對事件的結果採取正面和樂

觀的看法,而非將全副心思花避免錯誤、防患未然上。

『心靈囚籠』

是指我們常為自己所喜歡思考方式的陷阱,正如同柏拉圖洞穴中的人

們,只是崁井之蛙,無法得知並想像外面廣大的天地,而只看到自己

洞 上的一小丁點景象。

『肛門衝動型』

肛門期(歲半至三歲左右),其特徵為: (1)幼兒由於排泄糞便,解除

內急壓力而得到快感的經驗。 (2) 父母如對兒童的訓練過於嚴格,將

導致其性格冷酷、剛愎、生活雜亂。 (3)如順其自然,則人格獲得良

好發展。
『無知之幕』

假設在原初狀態中,所有想要尋求一組公正原則的立約者都隔著一層

無知之幕,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特徵,例如是白是黑、是男是女、

是 貧是富、有無知識或才幹等等。唯有摒除這一切因素,才能保證

大家所選擇的原則並不是建立在偏見之上的。如此,立約者最後所達

成的協議就是從公正的立場可以被接受的。

『高峰經驗 vs 高原經驗』
意指一種通常為時十分短暫的幸福、至樂和狂喜的體驗。當事人通常
會在此刻有讚嘆、崇敬和驚奇等感受,並覺得比較有活力、比較統合、
比較活在當下,甚至接觸到超越或神聖之物,而高峰經驗較常出現在
自性實現者身上;相較之下,高原經驗則意指對所謂奇蹟或令人敬畏
的事物以平靜、安詳的方式(而非強烈的情感)加以反應。 此種經驗大
多含有知性或認知的成分,不像高峰經驗可能是純粹的感性經驗。此
外,高原經驗的意志成分也高於高峰經驗;比方說,當一名母親靜凝
視自己的嬰孩在地板上玩耍時,她可能會經歷高原經驗。

『系統思考』

是「看見整體」的一種修練;也是一個架構,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

而非單一的事件,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其精義

在於心靈的轉化。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是一種各機關主管只須按分配預算,執行各項行政計畫,不再經管經

費,而由國庫直接對各政府機關的債權人,從事公款支付的行為,以

依法清償各機關所負的債務之一種有系統之處理方法。

『受過訓練無能』

學者魏伯蘭(Veblen)提出,因專業的分工和訓練,易使人員在更換環

境後,無法適應。

『組織發展』

為了增進組織效能,運用行為科學之知識技術,經由外部專家的協助,

採用適當的干預方法,將團體目標與個人目標整合的一種計畫性的變

革,使組織隨時有能力面對與解決問題。

『組織學習』

為了促進長期效能與發展,而在回應環境變化的實踐過程中,對其根

本信念、態度行為、結構安排所為之各種調整活動;這些調整活動藉

由正式與非正式的人際互動關係來實現。亦指組織能夠面對各種問題

持續改善的一種能力。
『葛蘭姆法』

一九八五年「平衡預算和緊急赤字控制法」
:其中最關鍵與最具爭議

的特徵即為納入一項「假扣押」的條款;當預算赤字超出法定限額法,

這項自動刪減的程序機制即開始生效。 該法明定未來五個會計年度

內,聯邦政府預算赤字的上限及逐年遞減的目標,最終止於零赤字的

理想。

『預算暨截留控制法』

乃國會為能重拾美國憲法所賦予的預算權力,來對抗總統。

『預算強制法』

對於國防、外交與內政三大範疇的裁量性支出均設有最高支出上限

(ceiling) 。若有預算機構不按規定肆意違反,總統即可逕行採取自動

扣減措施。

『扣減』
;指政府支出一旦超過或違反預算支出限額,除非國會在六

月底以後額外追加撥款(supplemental budgets) ,否則即由預算管理局

(OMB)按照該計畫範疇的超支額度,扣留其預算機關下一年度的使用

經費,達成自動縮減經費以對抗赤字的目標。
『預算截留』
「截留」是指總統拒絕允許行政機關支用其原已撥配的款頃,而加以
控制。

『落日條款』
是指政府的計畫除非重新獲得授權,否則應於一定年限後(通常為五
年)自動停止。 基此,一旦計劃期限終止時,支持該項計劃延續的行
政人員或政治人物,必須提出需要延續的理由,重新採取立法行動。
落日條款基本上吸收了「零基預算制度」的精神。

『資本支出』
係一項能產生多年期效益之支出。

『團體德菲法』
類似傳統德菲法,不同之處在於以團體互動取代個人書面反應,先將
一群專家區分為較小的工作團體,再透過全體會議比較這些團體的判
斷,最後達成共識。

『否決團體』
學者盧爾克提出,認為行政機關對政策有影響力,在政策過程中扮演
一個策略性的角色。意義相似培里提出,「無正當性的權力影式者」
或「侏儒耍大刀」。
『組織位置理論』

任何組織在面對市場競爭壓力之下,都有可能選擇迴避競爭與不確定

結果的風險。例如要求法律的保護,反對其他競爭者。 從組織與
環境的關係而言,此種迴避現象,即稱之為組織惰性現象。亦即組織

缺乏回應性及效率。

『雙環困境』

形容倡議行政革新的領導者,經常須面對內外交迫的困境,如即要樽

節施政成本又想提高服務效能。

『潘德頓法』

1883 年「文官改進與約制法」
;象徵聯邦政府文官制度開始進入功績

制,以競爭考試用人。

『政策產出』
係指政策行動對於標的團體所提供的服務、貨品、或資源。

『政策影響』

乃指涉政策產出對標的團體或政策環境所產生的預期或非預期政改

變,而此種改變常是指標的團體或相關利害關係人的行為與態度之變

化。
『吸納』

在規劃過程中,將標的人口中的反對意見領袖納入,以減少未來政策

執行時可能受到的阻力之作法。

『激進菁英理論』

意指自由民主國家的政策執行,只不過是一個符號、儀式和迷思,而

非實際。執行的嚴格性只適用民眾,而非菁英。執行政策時常受限 於

自身的出身及外在企業菁英間所形成的利益結構之影響,而有所偏頗。

亦即認為,行政官僚會以明顯偏袒的方式來保護與他們同具相似背景、

收入和利益集團或企業聯盟。

『標準作業程序』

(縮寫 SOPs).意指行政機關為處理眾多的日常事物所發展出來的一套

慣例規則。從組織理論的理性抉擇觀點來說,為組織學習活動的

結果。海克契(Charles Heckscher)提出後官僚組織模型,認為一個組織

共同的達成是經由標準作業程序產生的。

『組織文化』

定義為構為組織運作的態度、信仰、和價值型態,並成為組織分享實

際的能動。所以將組織文化途徑稱為”符號管理”實不為過。
『超越動機』

意謂渴望、美、正義、完美等存有價值的動機狀態;也是自(我)性實

現者的主要動機。(即第六層靈性需求,該需求又稱”後設激勵”。

『價值中立的虛幻』
;The fiction of value neutrality 賴格羅父子

(F.A.Nigro &L.G.Nigro):有人認為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或擬訂公共

政策的過程中,要摒棄任何壓力團體的影響,甚至要排除自己價值觀

念的左右,這樣才能真正保持職業上的公正,但是賴格羅等卻對此一

觀點不表同意,他們稱之為「價值中立的虛幻」(The fiction of value

neutrality) 。因為公務員總會將他的那一套價值與人生觀帶到其工作

崗位上。

『自由主義的終結』

利益團體的自由主義,羅偉(T.J. Lowi)當各方競逐政府支出資源的

結果,常是優勢團體得到較多利益,而其成本卻由大眾分擔,表 面

公平其實不公平。

『行政倫理』

行政人員或組織為其行為和決策的對錯與好壞所進行的一種反思和

原則取向的規範判斷。
『遺憾最少原則』

為決策者在不確定性自然情境下作決策的一項技術。是指一般決策者

在作決策時,總是希望選對正確的方案,以免發生憾事,亦即總是

希望選擇一個令他覺得最少遺憾的方案。因此作決策時,就將每一個

方案在各種自然情境下,因為未作正確的選擇所造成的最大損失(即

最大遺憾)挑出來比較,然後選擇其中損失(遺憾)最小的方案。

『新公共服務』

由 Robert Denhardt 與 Janet Vinzant Denhardt ,2000 年,兩夫妻率

先提出:藉由比較傳統的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他們

提出不同論點,認為新公共服務運動是基於新民主精神、社區主義與

公民社會,而組織人文主義與論述理論也以「新公共服務」為主題

主張政府應該以「服務」取代「導航」,強調民主行政、市民社會的

重要性。

『政客的行動主義』

行政機關處於全職地位的優勢:行政機關係基於全職,不像若干的監

督機構,沒有充裕的時間加以關注。例如國會監督,議員們就少有動

機去作例行性的檢查。國會議員僅汲汲於提出問題與啟動政策,卻不

在意政策的執行以及政策成敗的評估,而被學者們稱為「政客的行動

主義」(politician activism) 。
『組織倫理』

淮特(W.H.Whyte):將組織忠誠和團隊立場置於個人意識之上的觀點。

『中立倫理』

個人負責成敗:是指傳統的行政倫理的理論與實務中所稱,行政人員

僅係執行政策的工具,他乃在執行上司的命令和所服務的機關和政府

的政策。 因此,行政人員不被預期行使本身獨立的道德判斷,而僅

在反應所施行的命令與政策的觀點。

『結構倫理』

組織負責成敗:指應為政策負起道德判斷的責任之主體應是組織或政

府整體,而非組織單位或個人。也就是說,決策的成敗應由組織(包

括政府)而非個人負起全部的責任。結構倫理聲稱即使行政人員擁有

若干的獨立道德判斷,也難為大多數的政府決定與政策負起道德責

任。

『技術官僚心態』

係指以科學知識來行使和掌控權力。它被形容為「在社會中佔有統治

地位的人,以技術專家的身份證明其統治的正當性,而技術專家們,

則以擁有科學知識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其和「通才技能」相比,本

質上有所不同。
『物化』

伯格(Peter Berger)和魯克曼(Thomasl Luckmna):指出物化係一個人忘

記了他是人類世界的創造者,而進一步失去了其(生產者)和產品間的

辯證意識,依此定義,物化的世界是個去人性化的世界宙

dehumanized world)。行政官僚何以淪為物化的世界,原因在於官僚

制度所發展的非人性特質,如對事不對人,依法行政、層級節制等。

『紅、綠燈理論的行政權』

哈羅及羅林(C. Harow &R. Rawling)「法律與行政」一書:紅燈

理論主張「消極的法治思想」
,應壓抑行政權。 而綠燈理論則主張行

政機關應擁有積極之行政權,屬於「積極的機動法治思想」

『前瞻思維傾向』
;即一般通俗所說:
「看得遠看得深」的意思。其特

徵有四:1.向前看 2.尋找問題和機會 3.找出重構問題的新方式使負

性變成潛在的正性,開啟新的發展途徑 4.把握、形成和發展這些機

會使其能夠執行。

『創意解構』

是指企業家在競爭中,能夠創新理念解構舊有的流程,開創新的流程

及服務以取得競爭優勢,創造利潤。因此創意解構是經濟成長的主要

趨動力。
『對話』
是各種修練技術的能力開始,代表每個人在群體中都可以自由及公開
發表已見,而團體內由此也可發掘出不同的洞見,透過對話的瞭解可
除去不必要的學習障礙。

『後工業社會』
是以勞務服務為主,以知識生產與資料處理為重心,受重視的是資訊,
其生活形態是人與人之間的競賽,其部門是一種「處理性的」。

『敏感性分析』
系統分析--評價比較替選方案技術,是指由於許多因素難掌握,故對
方案之後果先作最樂觀之估計,再作最悲觀之估計,則答案應介乎其
中。

『政策封套』
指政策分析人員在進行政策分析時,所受到的各種變項的限制情況。
例如受到別人已經界定好的問題,別人所提的價值觀、及別人所提出
的替選方案等之限制。 亦即跳脫不出別人已設定好的框框,只有從
其中去思考並解決問題。事實上,政策分析人員可以改變政策封套的
內涵,他可以重新界定問題,與設計更多的替選方案。例如,如果交
通壅塞是一個別人已界定的特殊問題,並且正考慮從三個興建高速公
路地點選擇其一做為解決問題的對策,一位優秀的政策分析人員則會
質疑整體交通效率性與公平性的問題,因而主張增加興建捷運系統作
為替選方案 之一。
『抵換』

也稱為「交易取捨」
。指在政策運作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對於各項政

策變項,進行互換之後,得失之間的計算考慮。例如在政策問題認定

階段,選擇接納並處理某一個公共問題,就會失去處理另一個問題的

機會,因此就必須面臨犧牲替代的考慮。另外,在制定一項政策時,

利害關係人、 當事人、或決策者往往對於政策目標、內容、作等,

看法不同,各有不同的主張,因此必須進行協商,將本身所堅持的利

益或主張,而不符合對方要求者,作部分的讓步,以抵換對方在某些

部作讓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