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人物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行政學人物整理

Thomas B. Smith 史密斯 H. D. Smith 史密斯 Shull 休爾


影響政策執行之四大變數為: 八點預算新的原則: 組織衝突的原因有三:
(1)理想化政策 (2)標的團體 (1)計畫原則 (2)責任原則 (1)功能主義
(3)執行機關 (4)環境因素 (3)根據報告原則 (4)具備適當權力原則 (2)部門化
(5)多元程序原則 (6)自我裁量原則 (3)非正式組織之影響
(7)預算時期適應彈性原則 (8)預算機關關聯原則
Allison 艾里遜 Meter & Horn 米特與洪恩 This 李斯
分析國際危機管理,可藉由三個模式: 影響政策執行之六大變數: 一般管理者常存在的三種錯
(1)理性抉擇模式 (1)標準與目標 (2)資源 誤理論:
(2)組織過程模式 (3)組織間的溝通與執行活動 (4)執行機關的特性 (1)嚷叫理論
(3)政府政治模式 (5)社會、經濟與政治環境 (6)執行者意向 (2)硬塞理論
(3)愚民理論
Bell 貝爾 Henry 亨利 Albrow 阿德弗
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流向→三種不同發 行政學演進與發展的五個典範時期: 官僚組織有七種不同的現代
展階段的社會特徵: (1)典範一時期: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1900-1926) 意涵:
(1)前工業社會特徵:以勞力大量從事 (2)典範二時期:行政原理時期(1927-1937) (1)理性組織
天然物的生產,對抗大自然,主要部 (3)典範三時期:公共行政即政治學時期(1950-1970) (2)組織無效率的病象
門是「開放性的」
。 (4)典範四時期:公共行政即管理學時期(1956-1970) (3)行政官員所控制統治的
(2)工業社會特徵:以能源與機器、技 (5)典範五時期:公共行政機公共行政時期(1970-今) 政府
術從事大量生產,對抗人為自然的競 (4)行政制度或文官制度
賽,部門主要是「製造性的」
。 (5)組織管理方法
(3)後工業社會特徵:以知識生產與資 (6)大型組織
料處理為重心,為人與人之間的競 (7)當代社會
賽,部門主要是「處理性的」

Alderfer 阿德佛 Alford 阿福特 Burgess 柏吉斯
ERG 理論: 提出「前進退縮論」 結構有八項原則: 將府際管理(行政)概念分成
(1)E:生存需要 (1)目標原則 (2)權責一致原則 三個功能:
(2)R:人際關係需要 (3)權威系統原則 (4)控制幅度原則 (1)政策管理
(3)G:成長需要 (5)指派任務原則 (6)權責確定原則 (2)方案管理
(7)業務同類原則 (8)組織成效原則 (3)資源管理
Almond 阿蒙 Harmon 哈蒙 Patton and Sawicki 派頓與沙
根據政治功能研究比較行政的結果, 為了架構評估行政人員之行為,特以「回應」和「開 威奇
將世界行政制度分為五類: 創」兩個層面,將公共部門之政策制定予以分類, 從「政策評估連續帶」之觀
(1)英美型 與 Coleman 柯曼 提出五種「行政類型格道」: 點,將政策評估分為四種:
(2)歐洲大陸型 為「功能研究法」 (1)理性論者 (1)事前政策分析
為批判理論之行政學者
(3)前期工業及半工業型 (2)前瞻型 (2)政策維持
提倡「個人責任」
(4)極權型 (3)反應型 (3)政策監測
與 Verba 維巴提出「民主 提出「行動理論」和「啟
(5)亞非型 (4)被動型 (4)事後政策評估
文化」行政制度類型。 蒙模式
(5)專業技術官僚
Ule 烏勒 Shafritz and Russel 夏福利茲和羅素 Comfort 康佛
行政機關基於特別權力關係行使公權 將公共行政分成四種界說: 提出決策者在規劃危機政策
力之行為可區分為: (1)公共行政的政治界說 時,應考慮三項策略:
「基礎關係」與「管理關係」
,或為 (2)公共行政的管理界說 (1)變遷策略
「外部關係」與「內部關係」 (3)公共行政的法律界說 (2)整合策略
(4)公共行政的職業界說 (3)持續策略
Warwick 華偉克 Frederickson 傅德瑞克森 McClelland & Atkinson 麥克里
認為民主行政落實到行政裁量上,健 人為公共行政具「公共性」,其中「公共對象」包 蘭與艾金森
全民主行政發展應考慮五項原則: 含五種模式: 將心理需要分成三種:
(1)公共取向 (1)多元團體模式:指「利益團體」。 (1)成就的需要
(2)反省性選擇 (2)公共選擇模式:指「政府功能的消費」。 (2)合群的需要
(3)真誠 。
(3)代議政治模式:指「民選首長及民意代表」 (3)權力的需要
(4)程序的尊重 (4)服務顧客模式:指「得到第一線行政人員服務
(5)手段的限制 或管制的個人及團體」

(5)公民資格模式:指「具有知識又肯參與公共事
務之公民」

Greiner 葛瑞納 Headey 黑弟 Lawrence and Lorsch 勞倫斯
組織成長之五大階段與所面臨的危 華對英國部長的角色認知作一分類性實證研究。歸 與勞西
機: 納五種類型的部長: 一個良好的組織發展包括三
(1)創造力期→領導的危機 (1)政策選選擇部長 個方向:
(2)指揮期→自主的危機 (2)政策發動型部長 (1)個人與組織
(3)授權期→控制的危機 (3)管理型部長 (2)團體與團體
(4)協調期→官樣文章的危機 (4)大使型部長 (3)組織與環境
(5)合作期→新的危機 (5)最低作為型部長
Dulton 道爾頓 Hanke 漢客 Taguri 塔古里
對非正式組織做以下分類: 「公營事業民營化」之主要目標有五項: 組織氣候包括三項特質:
(1)垂直團體: (1)改善公營事業資產與服務功能的經營績效 (1)成員的經驗
1.垂直共棲 2.垂直寄生 (2)減除經濟決策不必要的政治影響 (2)可影響他們的行為
(2)水平團體: (3)透過出售公營事業的資產來挹助公共財源 (3)可利用一系列組織特色加
1.水平防守 2.水平攻擊 (4)藉以降低公共支出,降低政府對賦稅、借貸的 以描述
(3)混合團體 需求
(5)開放公營事業資產所有權,增加消費者參與機
會,以促進公眾資本的收益
Luthans 盧聖斯 Neumark 諾馬克 Edward Ⅲ華德華三世
組織衝突的原因有四: 提出八點原則來說明傳統預算: 政策執行之影響四大變數:
(1)層級間的衝突 (1)公開原則 (2)明確原則 (1)溝通
(2)職能的衝突 (3)事前決定原則 (4)嚴密原則 (2)資源
(3)實作與幕僚間之衝突 (5)限定原則 (6)單一原則 (3)執行者意向
(4)正式與非正式組織間之衝突 (7)不相屬原則 (8)完全原則 (4)機關結構
Jones 鍾斯 Hensey & Blanchard 赫塞與布蘭查 Lahm 雷辛
引起公共問題發生之主要事係有五: 權變標準為: 解決衝突有五種方式:
以「部屬成熟度」為權變標準。
(1)發現 (1)整合
(2)發展與應用 (1)部屬低度成熟→「教導式」領導形態 (2)取悅
(3)通訊 (2)部屬中下成熟→「推銷式」領導形態 (3)支配
(4)衝突 (3)部屬中上成熟→「參與式」領導形態 (4)逃避
(5)管制 (4)部屬高度成熟→「授權式」領導形態 (5)妥協
Rursett 羅色特 Boulding 鮑丁 White & Lippett 懷特與李皮
將歷史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提出「系統層次觀」將系統分成九個層次: 特
(1)傳統原始社會 (1)物理機械層 提出「三分式領導形態」

(2)傳統文明社會 1.靜態的結構 (1)獨裁式(專段式)領導
(3)過度社會 2.簡單動態系動(鐘錶裝置層次) (2)民主市領導
(4)工業革命社會 3.自動控制的調整系統(恆溫器層次) (3)放任式領導
(5)高度大眾消費社會 (2)生物層
1.開放系統或自我維持系統(細胞層次)
為比較行政「法展研 2.遺傳或社會層次
究法」之代表人物。 3.動物系統層次
「一般系統理論」之
(3)人類社會層
發揚光大者。
1.人類層次
2.社會系統或人類組織系統層次
3.超越性系統
Webber 魏伯 Goodsell 顧塞爾 Mitroff & Mcwhinney 彌卓夫
解決衝突之方式有: 整理索洛夫(Sorauf)著作,指出公共利益功能有四: 和麥克懷尼
(1)支配法 (1)凝聚功能 (2)合法化功能 對「危機」分類為:
(2)層級決斷 (3)授權功能 (4)代表功能 (1)靜態分類
(3)談判或協商 公共行政所追求有五項價值,即「五個 M」: (2)動態分類
(1)手段 (2)倫理 (3)民眾 (4)市場 (5)任務
Fayol 費堯 Gulick 古立克 Wagner 華格納
提出組織結構的「OSCAR 原則」
: 行政七項主要功能「POSDCORB」: 提出「華格納法則」:
O:目標 S:專業化 C:協調 P:計劃 O:組織 S:用人 D:指揮 (1)經濟富裕增加政府稅收,
A:權威 R:職責 CO:協調 R:報告 B:預算 連帶促使政府支出增加
認為行政是 (1)計劃 (2)組織 (3)領導 行政組織以其工作性質可分為四類: (2)人口增加,都市密集化,
(4)協調 (5)考核監督 五大項目的功 (1)目標組織 (2)程序組織 政府勢力必然介入,政府支
能表現。 (3)人物組織 (4)地區組織 出必然增加
(3)政府成長系回應工商界擴
「現代管理學之父」 首先提出「分部化」和「組織理論」的概念
張投資之需求,政府支出必
行政管理學派代表人物 曾說「不論是私人的企業經營或政府的行政管理,
然增加
採「宏觀研究途徑」 基本上的善都是效率。」

Reiley & Mooney 雷利與穆尼 Mayo 梅堯、Roethlisberger 羅次力斯伯格、 Gulick & Urwick 古立克與尤
行政管理學派,強調三項管理原則: Whitehead 懷德海 偉克
(1)協調 (2)階梯程序 (3)橫的功能化 霍桑實驗分兩次四階段: 提出四種主要的分部化:
提出組織五原則: (第一次) 工廠照明試驗(1924-1927) (1)目的 (2)過程
(1)垂直協調原則 (第二次) 繼電器狀配試驗實驗室(1927) (3)人物或事物 (4)地點
(2)橫的協調原則 面談計劃(1928-1931) 首先提出「分部化」和「控
(3)領導原則 接線工作室的觀察實驗(1931) 制幅度」
(4)授權原則 重大發現: 控制幅度:一個主管不能有
「人群關係之父」
(5)權威原則 (1)人格尊重 五人以上之部屬。但(1)例行
1936 年梅堯首次開設「人
提出結構四原則: (2)參與情緒之發洩 性(2)重複性(3)可度量性(4)
群關係」課程
(1)階梯原則 (2)機能原則 (3)小團體之拘束 同質性時,甚至可達十人。
(3)幕僚原則 (4)協調原則 (4)社會平衡與士氣→影響巴納德「動態平衡論」
Dunn 唐恩 Follett 傅麗德 Maslow 馬斯婁
認為政策分析有五項政策相關資訊: 提出四大理論: (1)生理需求 80%
(1)政策問題 (2)政策未來 (3)政策行動 (1)額外價值論→重視團體生活 (2)安全感需求 70%
(4)政策成果 (5)政策績效 (2)團體衝突「整合輪」 (3)愛與歸屬需求 50%
提出五種政策分析方法: (3)協調的原則: (4)尊榮感需求 40%
(1)問題建構 (2)政策預測 1.直接交涉原則 2.早期原則 3.互惠原則 4.連續原則 (5)自我成就需求 10%
(3)政策推薦 (4)政策監測 (4)權威的「情勢法則」→因情勢需要,才發號施令
「需求層次理論」
(5)政策評估 動態管理學派最早有系統且深入研究組織中有關人
提出「以問題為中心的 人文主義心理學之父

政策分析模式」 的問題。 「後人群關係」學派


注意行政的心理因素。
Likert 李克特 Simon 賽蒙 Homans 霍曼斯
將組織分為四種不同類型來說明組織 行政機關集權化趨勢之原因有六: 社會系統有三個因素:
氣候: (1)費用龐大 (2)法律效率的信仰 (1)活動
(1)系統一(組織氣候最差) (2)系統二 (3)對於特定工作之注意 (4)上級單位的權利要求 (2)互動
(3)系統三 (4)系統四(組織氣候最佳) (5)整齊劃一的要求 (6)模仿 (3)情緒
以七大度間衡量組織氣候: 解決衝突之四種過程: 將團體內成員分成三種:
(1)領導過程 (2)激勵力量 (1)問題解決 (2)說服 (3)協商 (4)政治 (1)內部核心份子
(3)溝通過程的特徵 (4)互動、影響過程 衝突之原因有: (2)邊緣份子
(5)決策過程 (1)建立王國 1978 年獲得諾貝爾 (3)外層份子
(6)目標設立或命令之特徵 (2)背景不同 經濟學獎
利用系統研究法以研究社
(7)控制、考核過程之特徵 (3)不同的團體意識
會團體,並創設一個社會系
提出「四分式領導形態」
「理性決策理論」之代表人物 統模式。
(1)系統一:壓榨權威式
提出「滿意決策理論」→為人是行政人(有限的理性) 組織應包括內在與外在環
(2)系統二:仁慈權威式
提出「組織平衡論」 境,且兩者相互依存,相互
(3)系統三:諮商式
傳統行政學原理原則只是「行政諺語」 影響。
(4)系統四:參與式
行為科學之行政學健將 提出「社會測量理論」

提出以工作為中心,以員工為中心的 區分事實與價值因素並以區分行政與政策
領導形態。 「首長制」最大的優點在效率高、責任明
提出「銜接式組織」
。 「學習」一詞最早出現組織理論文獻

Fiedler 費德勒 Henry 亨利 Kaplan 卡普蘭


權變領導之三項變數: 將美國府際關係之發展分為七個階段: 提出政策規劃之原則:
(1)職位權力 (1)夾心蛋糕式的聯邦制度。(1890→1930) (1)公正無私原則
(2)任務結構 (2)斑紋蛋糕式的聯邦制度。(1930→1960) (2)個人受益原則
(3)領導者與部屬間的關係 (3)水龍頭式的聯邦制度。(1940→1970) (3)劣勢者利益最大化原則
(4)花草茂盛式的聯邦制度。(1950→1970) (4)分配普遍原則
「權變領導理論」之代表人物。
(5)柵欄式的聯邦制度。(1960→1980) (5)持續進行原則
利用「LPC 量表」(最難共事同事
(6)虛有其表的聯邦制度。(1970→1980) (6)人民自主原則
量表)。
(7)自衛性的聯邦制度。(1980→ ) (7)緊急處理原則
Chubert 舒伯特 Simon & March 賽蒙與馬區 Uris 尤瑞斯
研究公共利益著名學者,提出行政人 提出五項假設以說明個人與組織衝突: 下列事項應由主管自己保
員在決策過程常見的三種類型(風格): (1)對組織的認知(同)愈大,則衝突愈小 留,不可下授:
(1)行政理性型(行政的理性論者) (2)對組織目標之「分享」與認知愈大,衝突愈小 (1)懲戒的權力
(2)行政理想型(行政的理想論者) (3)成員之間交互活動的程度愈大,對組織的認同 (2)維持士氣的職責
(3)行政實現型(行政的實現論者) 便愈強 (3)全部控制
(4)在組織中個人獲得滿足愈大,對組織的認同便 (4)棘手的事情
曾在 1960 大作「公共利益」中,悲觀
愈強 (5)過分技術性的事情
主張人類社會不存在所謂公共利益。
(5)組織成員之間競爭愈小,對組織的認同便愈強 (6)包括信賴或秘密的職務
French & Raven 傅蘭琪與雷芬 Allen 亞倫 Gilbert 吉伯特
認為領導的基礎有五: 上級機關採行集權的重要因素有四: 1957 用「行政責任分析架構」
(1)獎勵權 (2)強制權(懲罰權) (1)為了便利個人的領導 (2)為了提供整合的基礎 以兩個構面來分析,即:
(3)合法權 (4)參照權(歸屬權) (3)為了促進行動的整齊劃一(4)為了處理緊急事故 (1)正式、非正式確保途徑
(5)專家權 集權的原因有四: (2)內部、外部確保途徑
(1)機關因內部之擴張而擴大 (2)首長獨裁
交互行為(互動領導論)的代表人物 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分析最有貢獻。
(3)部屬柔弱 (4)時會困難或遭遇危機
Blake & Mouton 白萊克與毛頓 Parsons 帕森思 張金鑑
「管理格道」之五種型態: 社會系統有四個基本功能: 結構有五項原則:
(1)【1,1】→無為型 (1)適應 (1)完整統一原則
(2)【1,9】→懷柔型(鄉村俱樂部型) (2)達成目標 (2)協同一致原則
「社會系統理論」的代表人。
(3)【9,1】→業績中心型(權威服從型) (3)整合 (3)指揮運如原則
提出「角色關係理論」

(4)【9,9】→理想型(團隊式管理) (4)模式的維持 (4)管理經濟原則
首先採用結構功能分析和一
(5)【5,5】→平衡型(組織人式管理) 組織分三個層級: (5)事權確實原則
般系統觀念者。
(1)策略次級系統
以「工作」和「員工」為中心兩變項 所提出之組織適應問題便是 「中國行政學之父」
(2)管理次級系統
來衡量組織氣候。 「生態理論」
。 「十五 M」
(3)技術次級系統
Scheien 雪恩 Riggs 雷格斯 Davis 戴維斯
認為團體乃是人們之間: 認為影響行政行為的生態因素有五: 領導者必須具有四項特質:
(1)交互行為 (1)經濟因素 (1)智慧
「生態系統理論」的代表人。
(2)心理上彼此注意 (2)社會因素 (2)社會成熟性與廣博性
「行政生態理論」的集大成。
提出解決衝突的四種方法: (3)溝通網 (3)內在動機成就慾
創立「農業型-過渡型-工業
(1)強調整個組織效率 (4)符號系統 (4)人群關係的態度
行」行政模式理論。
(2)增加團體間的溝通與交互活動 (5)政治架構
行政研究主要靠「結構-功能 領導人格特質研究法(偉
(3)各團體間員工輪調 稜柱社會五大特徵:
分析法」
。 人原理)的代表人物。
(4)避免造成輸贏場合 (1)異質性
比較行政「模式生態研究法」 「英雄造時勢」
(2)形式主義
之代表人物。
(3)重疊性
提出「鎔合-稜柱-繞射」型
(4)多元社團化
模。
(5)多元行為規範
Litwin & Stringer 黎特文與史春格 McFarland 麥克法蘭 Lawrence 勞倫斯
利用九個間度發展組織氣候: 結構具有五個具體而微之基本要素: 解決組織部門間的衝突有三
(1)結構 (2)責任 (3)獎酬 (1)縱的層次 (2)平行單位及部門 種方式:
(4)風險 (5)人情 (6)支持 (3)職位的任務、責任及義務 (4)直線與幕僚單位 (1)面對問題或解決問題
(7)標準 (8)衝突 (9)認同 (5)變態結構 (2)潤滑歧異
正式結構有四種結構型態: (3)強迫決定
(1)直線結構 (2)幕僚結構
(3)機能結構 (4)委員會結構
Toffler 托佛勒 Heady 黑弟(韓德) House 豪斯
當人類社會邁向「第三波文明」時, 比較行政學者黑帝於 1990 年將政治體制分為官僚 權變領導之四大行為:
會在下列七個面向呈現明顯變化,對 突出的體制和政黨突出體制。 (1)工具行為
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戰: 官僚突出的政治體制: (2)支持行為
(1)科技環境 (2)資訊處理 (1)傳統精英系統 (2)個人主義官僚精英系統 (3)參與行為
(3)工作領域 (4)組織忠誠 (3)聯盟官僚精英系統 (4)鐘擺系統 (4)成就導向行為
(5)組織結構 (6)組織目的的重新界定 政黨突出的政治體制:
提出「途徑目標理論」

(7)跨國公司 (1)多頭競爭系統 (2)一黨獨大半競爭系統
(3)一黨獨大動員系統 (4)共產極權系統
Aberhach 亞伯赫、Putnam 普特南、 Kast & Rosenzweig 卡斯特與羅森威 Barton 巴頓
Rockman 羅克曼 組織是一個社會系統,它具有: 人為行政人員之角色有五:
三位認為政務人物與高級文官在政策 (1)目標導向 (2)社會心理系統 (1)社會公平促進者
議題的互動關係,可以建構四種不同 (3)技術系統 (4)結構性活動的整合 (2)機關變遷催生者
的模式或形象: 組織五大次級系統: (3)代表性行政人
(1)模式一:政策/行政關係 (1)結構次級系統 (2)心理社會次級系統 (4)倡議性行政人
(2)模式二:利益/事實關係 (3)目標價值次級系統 (4)技術次級系統 (5)非統一性行政人
(3)模式三:衝勁/平衡關係 (5)管理次級系統
「權變理論」的重要學者 新公共行政學派之學者。
(4)模式四:純然混合關係
Gordon 戈登 Nigro 奈格羅父子 Vierck 魏爾克
提出六項工作,作為推動民主行政的 對非正式組織做以下分類: 認為決策支援系統的建立程
行動綱領: (1)水平內部團體 序有四:
(1)公民參與 (2)水平部際團體(相當水平防守) (1)進行可行性研究
(2)科層代表性或代表性科層體制 (3)垂直內部團體(相當垂直共棲垂直寄生) (2)發展適合建立決策支援系
(3)科層回應力 (4)垂直部際團體(相當於混合團體) 統的環境
(4)科層責任 有關行政倫理,公務人員應避免六點消極行為: (3)選定試行決策支援系統的
(5)倫理道德 (1)不誠實 (2)非道德行為 (3)藐視法律 單位
(6)行政效能 (4)立法原意的循私 (5)掩飾過錯 (6)缺乏主動性 (4)全面建立決策支援系統
公共行政面臨了八項「是非不定的未 對公共行政做以下的界定:
解難題」或「弔詭難題」
: (1)在公共環境中合作性群體的努力
(1)公私區別無法釐清 (2)包括三個部門(行政、立法、司法)及彼此的關係
(2)公眾期望分歧 (3)在公共政策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角色,並為政
(3)工業社會與後工業社會之爭 治過程的一部分
(4)民族主義與後民族主義 (4)與私部門的管理在某些方面顯著不同
(5)暴力與非暴力 (5)在提供社區服務時與甚多私人團體及個人關係
(6)政府職能之有限或有為 密切
(7)民眾愛憎兩樣情 政策制定與執行是一貫性質,兩者有連帶關係。
(8)政府代表性內涵新舊不一
Guba & Lincoln 古巴與林肯 Mosher 莫雪 Rose 羅斯
認為政策評估曾經歷四代的演進: 曾提出常任文官曾三次脫離民治,即: 認為政府由五個基本要素所
(1)第一代評估焦點為「衡量」 (1)由直接民主轉為代議政治是第一次脫離直接民 組成:
(2)第二代評估焦點為「描述」 治。 (1)法律 (2)賦稅 (3)公務員
(3)第三代評估焦點為「判斷」 (2)轉任為政務官為第二次脫離直接民治。 (4)組織 (5)計畫
(4)第四代評估焦點為「協商」 (3)最後轉為長任文官為第三次脫離直接民治。
Meier 麥伊耳 J.S.Jun 全鍾燮 Starling 史塔寧
認為有關個別機關行政權力高低之研 曾對公共利益之判別提出八項準則及架構如下: 將行政責任之內涵分為六
究議題,可用二個構面,四個象限來 (1)公民權利 (2)倫理與道德的標準 (3)民主程序 項:
表示: (4)專業知識 (5)非預期的結果 (6)共同利益 (1)回應
(7)輿論民意 (8)充分開放 (2)彈性
資源能力
提出「民主行政」應具備六項特色: (3)勝任能力
低 高 (1)公共利益的表達 (2)代表性 (3)開放性 (4)正當程序
高 國稅局 國家衛生 (4)超越派閥黨團 (5)嚴防專業主義 (6)參與 (5)負責
自 研究院 (6)廉潔
主 曾言:
「代議民主或多元民主不足以使社會成為真

力 公平就業機
社會局 正的民主社會」和「今日公共行政最佳描述用語是
低 會委員會
『危機與變遷,而不是穩定與秩序』
」。

Peter Senge 彼得聖吉 Perry 培里 Peters 彼得斯


以「系統性思考」來型塑「創造性的 認為以「無正當性的權力影舞者」比喻現代行政人 認為政務官與高級文官之互
張力」以便能在五項「構成技術」: 員最貼切。行政人員正面臨五大挑戰: 動關係,可以建構五種探索
(1)系統性思考 (1)維護憲政秩序 (2)達成技術才能 性模式:
(2)自我的精進 (3)處理公共期待 (4)管理複雜任務 (1)正式(法律)模式
(3)心智模式 (5)表現倫理行為 (2)村落生活模式
(4)建構共享願景 有效能之現代行政人員應具七大條件才足以恩應 (3)功能模式
(5)團隊學習 此五大挑戰,即: (4)敵對模式
等五項修練中,去不斷型塑學習型組 (1)技術知能 (2)人群知能 (3)概念知能 (5)行政國模式
織。 (4)民主制度回應
(5)行為結果關切力(有限資源達成最大可能結果)
(6)複雜網路作業力(中介整合異見力及溝通力)
(7)利益平衡力
Garson & Overman 加森與奧爾門 Osbome & Gaebler 奧斯本與賈伯樂 Johnson 詹森
主張以「PAFHRIER」取代「POSDCORB」 揭示如何使政府運作良善的十項原則,其重建政府 政府達成任務的執行工具有
較為貼切: 結構: 五項:
PA:政策分析 (1)領導催化 (2)授能原則 (3)效率競爭 (1)現金給付
F:財務管理 (4)任務導向 (5)成果導向 (6)顧客導向 (2)底層結構建設與養護
HR:人力資源管理 (7)積極開源 (8)前瞻預防 (9)分權參與 (3)服務提供
I:資訊管理 (10)市場導向 (4)行為管制
ER:對外關係 (5)治理能力
Hale & Hyde 赫爾與海德
再造工程係奠基於下列管理理論上:
(1)策略規劃 (2)品質管理
(3)參與管理 (4)方案管理
Etzioni 艾桑尼 Durkeim 涂爾幹 Wright and Shannon 芮特與單倫
「綜合掃描決策模式」的代表人物。 提出「社會連帶責任」之學者。 對「府際關係」有專門研究之學者。
Vroom 佛洛姆 Hippocratic 希波克拉底 A. Smith 亞當史密斯
提出「期望理論」(工具理論)。 提出「希波克拉底折約」乃專業倫理典 與曼徹斯特學派共同主張「政府最好、
屬於激勵理論中之「程序學派」。 則是起源。 管事最少」
,及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
Lewin 李文 Adams 亞當斯 Heclo and Wildavsky 胥克羅及衛達夫斯
應用「調查回饋與回輸方法」產生「組 提出「公平理論」
。 基
織發展」之理論的主要推動者與先驅。 屬於激勵理論中之「程序學派」
。 曾以「村落生活」形容英國財政部文官
提出「立場分析」
。 〈Vroom〉 同質性工作價值理念的比喻用語。
Bertalenffy 貝特蘭非 Finer 范納(房納) Mayntz 梅櫻慈
「一般系統理論」創立者。 曾言:「國會、內閣、總統是統而不治 認為政務官之政治任用職位有限,所以
第一個以「生物觀點」研究政府現象。 的,而公務員是治而不統的」
。 政務機關的人事調來調去,總跳不出文
提出「平行論」
。 主張政府活動決定權屬於民眾及政治 官範圍。比喻為「辦公桌後雖有新面
提出「封閉系統」又「開放系統」。 人物。 孔,但面孔都是相似類型」。
Laband 拉班德 Lindblom 林布隆 Levitan 李文旦
首先強調國家對特定人享有特別權力 提出「漸進決策模式」的學者,又稱「枝 曾言:「公務員中立化的思想是違反民
之概念的學者。 節的途徑」
。 主的」。
Burns and Stalker 柏恩斯與史塔克 Heckscher 海克契 MerrIam 馬瑞安
首創「機械式組織」與「有機式組織」 提出「後官僚組織型模」來作為行政機 開行為科學先河。
觀念學者。 關改造之參考。 Simon 深受影響。
Marshall 馬歇爾 Riker 賴克 Mogensen 莫根森
首創司法審查制(1803 年)。 提出「博奕理論」之學者。 於 1930 年提出「工作簡化」的概念。
Mayer 麥耶 Keynes 凱因斯 Riesman 雷斯曼
為德國行政法學之開山大師。 提出「凱因斯主義」,主張經濟蕭條萎 認為中國是一「傳統導向」的社會。
為「特別權力關係」主要理論內涵完備 縮時期,政府應增加公共支出,以抵銷 中國人的價值強烈地趨向「過去」形成
之首要歸功者。 經濟衰退影響。 「退化觀」

Fish 費雪 Etzioni-Halevy 愛尊尼.哈比利 Hobbes 霍布斯
指出分贓制度所以盛行之原因,是由於 曾言:「科層體制絕非是民主政治的充 認為政府職權過大,就會變成「巨靈怪
「民主主義」的勝利。 分條件,但它一定是個必要條件」。 獸」
,故謂政府為「必要之惡」

Friedrich 費德瑞區 Morgan & England 摩根和英格蘭 Willoughby 魏勞畢
主張「專業倫理」
、「內控型行政責任」
。 認為私有化和私人部門活動的極度擴 曾說:「行政就是政府行政部門所管轄
基於科技文明的發達進步,主張行政人 張,將危及公部門的存在價值,甚至有 的事務」

員需向賺業知能負責。 危及公共利益、公民福祉、社區價值的 以「三權分立」為基礎,認為行政就是
曾言:「行政是政府的核心」。 可能性。 「行政部門所管轄的事」

Justi 鞠第士 Veblen 魏伯蘭 Owen 歐文
指出財務行政與一般行政二者之研究 批評 Weber 理想型官僚模式太過專業 為人性化管理的先驅者,為後世建立堅
不可分。 化,會造成「受過訓練的無能」
。 固的人性化管理典範。
Jackson 傑克遜 Graicunas 葛列卡納斯 Easton 伊斯頓
於 1829 年提出人事去留應以其所屬政 認為控制幅度觀念上,「部屬人數成算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對社會價值從事權
黨之勝敗為轉移,主張「官職輪換」及 數級數增加,但上級與部屬的關係卻呈 威性配的行為」

「分肥者即為選舉勝利者」。 幾何級數增加,故控制幅度不能太 對開放系統,試圖建立一個型模以應用
提倡「平民政治」
。 大」
。 於組織理論,貢獻最大的學者。
「分贓制度」之提倡人。 提出控制幅度之計算公式。 屬政治學者,提出「政治系統論」。
Merton 墨頓 Bentham 邊沁 Pendelton 潘德爾頓
提出「反功能原則」。 為功利主義的代表學者。 於 1883 年美國國會中提議通過「文官
對 Weber 太重視法規提出批評,認為會 倡導「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原則, 改革法」成立「文官委員會」來廢除「分
造成「目標錯置」
。 即為最大多數利益著想」
。 贓制度」
,實施「功績制度」。
Taylor 泰勒 Wilson 威爾遜 Weber 韋柏
科學管理學派→「科學管理之父」 「行政學之父」 「官僚組織學派」
「科層體制學派」代
人性假定「理性人」即「經濟人」,與 曾說「行憲比制憲難」
「權力並不危險, 表人物。
古典經濟學的觀點相同。 除非它是一種負責任的權力」
。 提出「理想型官僚型模」

對於知識的性質,是採取認識論的客觀 主張「政治與行政分立」
。 提出「超人權威」

主義。 提出「行政的研究」,被公認為現代公 比較行政「規範性研究法」的代表人。
採「微觀研究途徑」 共行政的濫觴。 曾指出「科層體制的日益發展和膨脹將
提倡「效率工程觀」 師法企業(影響 1990 年的新公共行政)。 導引整個社會邁向『鐵的牢籠』」

Gilbreth 吉爾布勒斯 Peter. Drucker 彼得杜拉克 Bailey 貝利
科學管理學派學者。 提出「目標管理」(MBO)代表學者。 同意 Sorauf 所說公共利益是個迷思的
提出「最佳方法」的觀念。 1969「斷續的年代」一書,首先提出「民 觀點,指出公共利益是文明社會政策的
創設「升遷三職位計劃」來選用工人。 營化」。 核心概念,它的精華(功能)不在於概念
發現任何一件工作之動作,可細分為 斷言下個年代末的新組織,必須以資訊 明確與否,而是在於它固執持續地以道
17 個動作單元。 為基礎的組織,其知識將由今日組織的 德意涵,滲進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在
被稱為「動作研究之父」
。 中層管理人員轉移到作業層級的專家。 內部與外部的政治對談之中。
Goodnow 古德諾 Brandies 白蘭第斯 Gantt 甘特
「美國公共行政之父」
。 是一位律師。 屬科學管理學派。
主張「政治為國家意志之表現,行政為 1910 出席「東方費率案」作證,提出 設立「獎金制度」

國家意志之執行」
。 Taylor 之科學管理觀點來說明。 發明「工作進度控制表」稱「甘特圖」。
Gaus 高斯 William 威廉士 White 懷特
使用「生態觀點」來研究政府行政現象 出版「員工的慾望」是第一本以人群關 認為「行政乃是為完成某種目的,對許
的第一人。 係的觀點來討論管理的書。 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與控制」

Sloan 史龍 Barnard & Lippett 巴納德與李皮特 Roethlisberger & Dickson 羅次力斯伯格
綜合集權分權之利弊,提出「事業部門 環境決定領導論(環境學派、情境學派) 與狄克遜
制」(Divisionalization)的組織型態。 的代表人物。 有系統地介紹胡桑實驗研究過程,奠定
(1875-1966) 「時勢造英雄」
。 人群關係的理論與方法。
Mereno 墨理諾 Kingsley 金斯萊 Michels 密歇爾
「社交測量圖」 指出「公務員中立化」是不切實際。 「寡頭制鐵律」

Barnard 巴納德 Waldo 瓦爾多 Baumol 包默
「動態平衡理論」之代表人物。 最早使用「行政國」名詞的學者。 提出「包默病症」
,認為政府機關提供
「非正式組織」之先驅學者。 於 1968 年創立「新公共行政」(N.P.A.)。 的公共產出幾為服務性質,多屬勞力密
命令落在「無利害區」或「無差異區」 曾對於科層體制與民主政治之衝突→ 集行業,作業技術一般較私部門落後,
必被接受無疑。 「歷史為政府帶來了兩項傳統,政治是 故生產力亦較低,但公務人力的給薪增
主管人員是溝通管道的中心點。 希臘的,行政是羅馬的」
。 加幅度並不低於私部門,因而促使公共
溝通應循序漸進。 指出:影響當代公共事務之眾多因素 產出之相對價格上升,也造成較高的政
提出「互助體系論」 中,科層與民主兩大主要力量的互動居 府支出。
提出「貢獻滿足平衡論」 功厥偉」

提出「權威接受論」
首先認為組織是系統的觀念。
Martin 馬丁 Dimock 狄馬克夫婦 Parkinson 帕金森
於 1952 年曾謂:
「政治學必須繼續政治 行政就是「研究政府做些什麼事及如何 提出「白京生定律」用人麻痺症。
行政學」
。 作法」。 提出「推拖定律」

Marx 馬可仕 Strauss 史特勞斯 Sorauf 索洛夫
曾力陳「行政國」一語不是指立法及司 對科層體制在著作「黨權文官」中提出 指出公共利益是一個「有效的政治迷
法部門不存在,而是形容國家或政府的 名言:「現代人必須要與科層體制生活 思」
,他的價值有於意義無法明確的界
發展現狀,已經到了行政組織及其運作 在一起,問題不在於如何殺死它,而是 定,功用是在政治辯論時,將某些特定
特別的顯著突出。 如何馴服它」。 團體的利益合理化。
Skinner 史金納 Peacock & Wiseman 皮考克與魏斯曼 華森
提出「增強理論」的學者。 提出賦稅擴張的「移位效果」理論。 行為改變。
McGregor 麥克葛瑞格 Koontz 孔茲庫茲 Kennedy 甘迺迪
「人性本善理論」
。 傳統與修正兩大時期之理論,正打一場 發布第 10988 號行政命令,美國政府始
提出 X、Y 理論。 混亂,解決之道唯有靠「系統途徑」與 積極保障聯邦公務員的結社權及協商
最早對激勵理論作有系統的研究學者。 「權變途徑」。 權。
McNamara 麥納瑪拉 Bachrach & Baratz 巴契哈契和巴拉茲 Kaemerer 凱末爾女士
首先將「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PBS)推 認為「非決策或扼阻性決策」這種現 首先發表一篇文章,闡述「彈性工作時
行於國防部。 象,將稱為「權力的第二面貌」
。 間」的初步概念。
Joneson 詹森 Gladden 葛雷登 Dye 戴伊
將「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PBS)推行於 曾說:「行政是第二古老的事業,第一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聯邦政府 古老的是巫教」
。 的行為」

Fulton 富爾頓 Bennis 班尼斯 Scott 史考特
於 1966 年成立「富爾頓委員會」來調 對「組織發展」有相當研究的學者。 首先提出「決策支援系統」(DSS)。
查文官結構。 對科層體制一向持貶性批判觀,於 1964 認為 DSS 在解決「非結構化」的問題。
於 1968 年提出文官改革報告書,廢除 年於美國心理學會(APA)召開的會議上 人群關係學派對人員的關懷僅是工具
「文官委員會」成立了「文官部」,使 預言「科層組織」將在未來的 25 年至 性的觀點:提高生產力以增進效率,才
英國走向「部內制」。 50 年間(約是 1990 至 2015)消失。 是人群關係的目的→『母牛社會學』

Herzberg 荷茲柏格 Peter A. Pyhrr 彼得.皮爾 Cater 卡特
「兩因素理論」
。 於 1970 年將「零基預算制度」(ZBBS) 1977 年入白宮,下令聯邦政府,一律
「激勵保健理論」
。 推行於德州儀器公司。 採「零基預算制度」。
理論為「組織發展」科學之理論基礎。 「零基預算制度」創始人。 1978 年簽署第二次文官改革文件。
勞倫斯.彼得與哈爾 Davis 戴維斯 Argyris & Schon 阿吉里斯與熊恩
「彼得原理」。 「組織交互作用圖」。 「行動理論」。
Raven & Kruglanski 雷芬與克魯格蘭斯 Quinn 崑恩 Ammons 亞孟士
基 曾以經濟學者、工業工程學者、管理學 針對美國地方政府改進生產力所遭遇
領導的基礎,除傅蘭斯與雷芬之五種 者三種觀點,對生產力加以整理比較。 的反面影響因素作探討,發現有 37 個
外,尚加上「資訊權」
。 認為生產力基本上是一種綜合性觀念。 共同性阻礙因素。
Burns 柏恩斯 Osborne & Plastrik 奧斯本與普拉斯崔克 Coliton 柯林頓
提出「轉換型領導」的代表人物。 提議「五希策略」
。 政府再造「企業行政府」

Lowi 羅威 Hummel 休謨 R.B.Denhardt & J.V.Denhardt 丹哈特夫
提出「利益團體自由主義」,即各方競 為 Weber 之後的當今科層理論大師。 婦
逐政府支出資源之結果,常是強勢團體 認為科層為社會帶來的緊張,因強調價 提出「新公共服務」,以反駁新公共管
得到較多利益,其成本卻由社會大眾來 值(規範)不同所致,兩者間文化衝突實 理的看法。
分擔。 為「系統需求」與「人性需求」的衝突。
Hersey & Goldsmith 赫塞與高史密斯 Sutermeister 蘇特梅斯特 Ostrom 歐斯洞
認為「關聯權」亦屬於領導基礎之一, 曾以「生產力輪」的觀念來闡述直接及 為行政學「公共選擇研究法」的代表性
如:
『機要秘書』及具有此權。 間接影響員工生產力的 32 項因素。 理論提出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