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考前筆記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9

刑訴考前筆記

國家實行刑罰權之程序規定。

性質:國內法;程序法;公法;強行法。

【立法原理】→

Ⅰ彈劾主義(不告不理);

Ⅱ國家追訴為主、私人追訴為輔;

Ⅲ合法主義(法定訴追)與便宜主義(不起訴處分→本§376+刑§57);

Ⅳ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91 修法引進交互詰問;當事人得決定

調查證據之範圍次序方法,並調查證據、詢問;

Ⅴ檢-就自白出於自由意志並指出證明方法)

Ⅵ我國採實體真實發現主義(156Ⅱ→自白不得為唯一證據,仍

應調查其他證據)。

審判→刑訴、少年、流氓、社會秩序維護。

土地管轄→犯罪地或被告之住居所或所在地法院管轄。

事務管轄
當事人:原告→檢察官、自訴人;被告(偵查中嫌疑犯、公訴或自

訴之被告及執行中受刑人)

迴避→

法官-①被害人②配偶、8 血 5 姻、家長、屬③婚約④法代⑤代

理人、辯護人、輔佐人⑥告訴、告發、證人、鑑定⑦檢察官或

司法警察官⑧前審裁判;

書記官、通譯之準用。

辯護人→

【選任辯護】(被告、法代、配偶、直血、三旁血、家長、屬;

偵查中亦可)

【指定辯護】:未經選認+法官指定→最輕 3 上、高院第一、智

障陳述、原民+通常、中低收入+聲請、其他必要。選任辯護→

無正當理由不到庭。

【強制辯護】→31 起訴重罪,審判中輕罪;臨時指定→實質辯

【輔佐人】→被告或自訴人之→配偶、直血、三親等旁血。

【代理人】→最重本刑為拘役或罰金+偵查或審判中+自訴代理
人→限律師。

【傳喚】傳喚被告,應用傳票;偵查→檢/審→法;合法傳喚+

無理由缺席→拘提。

【逕行拘提】→犯罪嫌疑重大+①無故定住居所②虞逃③滅偽變

造或串共證④最輕五上。

【拘提】→防止被告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

證人。

【緊急拘捕】→88-1「現行犯之供述」+「事實認共犯嫌疑重大」

+「情況急迫」→

A.檢座不用拘票。

B.其他人員以「情況急迫,不及報告」→執行後,報請簽發拘

票;不簽發,應釋放。

人別訊問→告知義務→被告(辨明機會→連續陳述始末+命指出

證明方法)。

態度應懇切→不可暴、脅、誘、欺、勞、其。

訊問應連續錄音錄影,筆錄與錄音錄影不符,該不符不得為證

據。

88「現行犯」→任何人逕行逮捕+犯罪及時發覺。

88Ⅲ「準現行犯」→被追呼為犯罪人+持有凶器、贓物、其他物
件+身體衣物露有犯罪痕跡可疑為犯罪人。

93-1 法定期間扣除事項→刑訴 93-1(訊問不予計時之情形)

交通障礙、不可抗力(檢察官釋明事由)在途解送、夜間拘捕

(日出前、日沒後)、

健康突然狀、等辯四小時、等通六小時、候保、等責四小時、

法院提審。

【告知義務】(95)→罪名、緘默、辯護人、證據。

【夜間詢問】除 A 受詢問人明示同意+B 夜間拘捕查驗人別+C

法官、檢察官許可+D 急迫情形→不得夜間詢問。

【羈押】→

要件(一)①虞逃②滅偽變串共證③死、無、最輕五上

(二)放火、準放火、強制性交、強制猥褻、加重強制猥褻、趁機

性交猥褻、與幼年男女性交猥褻、妨害自由、強制、恐嚇安全、

竊盜、搶奪、詐欺、恐嚇取財+嫌疑重大+事實足認反覆實施同

一犯罪+羈押必要、處所→看守所、

期間(108)偵查中 2 月(延 1;2 月)審判中 3 月(10 年以下,一二

審最多 3 次;三審 1 次為限 2 月)→得裁定延長,偵查中得應由

檢座+具體理由+期滿 5 日前聲請;起算日→簽發押票之日;逮

捕拘提一日算羈押一日。
案件發回者,延長羈押期間次數→更新計算。

羈押期滿未起訴或裁判→視為撤銷羈押。

停止羈押→

(一)具保-該管區域殷實之人(保證書);免提保證書→繳納金錢或

有價證券。

(二)責付→交給得輔佐之人-出具保證書→載明隨時到場。

限居→

撤銷羈押→原因消滅、期間屆滿、於原審判決行期。

救濟→

【附帶搜索】(130)→前提「合法拘提、逮捕」身體、隨身攜帶

物件、交通工具、立即處及處所。學者認為限及時搜索。

【緊急搜索】131→要件①逮捕或拘提羈押人②追躡人均有事實

足認人確實在內③明顯事實認有人在內犯罪+情況急迫;「合法

拘提逮捕」
「急迫」→個案判斷,扣押之證據須依 131Ⅲ→法院

事後審查→違反依 131Ⅳ→無證據能力。

【同意搜索】

→131 須①有權同意之人②出於自願性同意★且不得僅以在同

意書簽名為判斷標準③同意範圍內+隨時撤回同意。

附帶扣押與另案扣押→合法前行為+一目了然+相當理由。
【羈押】

→24 小時+拘捕前置+犯罪嫌疑重大+法定羈押理由+羈押之必

要。

【傳聞法則】

所謂「傳聞法則」
,係指排除傳聞證據作為證據之法則,亦即否

定或限制傳聞證據具有證據能力之法則,或稱「傳聞證據排斥

法則」。原則上,傳聞法則係針對「供述證據」而言。

嚴格證明法則:

審判程序中關於犯罪事實的調查與證明,必須在法律規定所准

許的證據方法之範圍,而且依法律貴的的調查證據程序執行,

兩者都具備時才是經過合法調查的證據,才取得證據能力。

證據能力判斷之原則:

1. 傳聞法則(§159)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者

外,不得作為證據。

2. 任意性法則(§156-1)

被告之自白,非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疲勞訊問、違

法羈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與事實相符者,得為證據。
3. 關聯性法則(§156-2)

被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

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

4. 合法性法則(§155II)

無證據能力、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

5. 信用性法則(§159-4)

除前三條之情形外,下列文書亦得為證據:

一、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外,公務員職務上製作之紀錄文書、

證明文書。

二、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外,從事業務之人於業務上或通常

業務過程所須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

三、除前二款之情形外,其他於可信之特別情況下所製作之

文書。

6.意見性法則:(§160)

證人之個人意見或推測之詞,除以實際經驗為基礎者外,不得

作為證據。

傳聞證據,指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所為之陳述或敘述性動作,

而被提出於法庭作為證據使用者。

排斥傳聞法則之主要理由有三:(林俊益)1. 傳聞證據之可信
度低。2. 無從確保被告之反對詰問權。3. 無從貫徹直接審理原

則。

例外→

159-1→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向法官所為之陳述,得為證據。

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之陳述,除顯有不可信之

情況者外,得為證據。

159-2
被告以外之人於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調查中所

為之陳述,與審判中不符時,其先前之陳述具有較可信之特別

情況,且為證明犯罪事實存否所必要,得為證據。

159-3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其於檢察事務官、司

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經證明具有可信之特

別情況,且為證明犯罪事實之存否所必要者,得為證據:一、

死亡者。二、身心障礙致記憶喪失或無法陳述者。三、滯留國

外或所在不明而無法傳喚或傳喚不到者。四、到庭後無正當理

由拒絕陳述者。

159-4
除前三條之情形外,下列文書亦得為證據:

一、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外,公務員職務上製作之紀錄文書、

證明文書。二、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外,從事業務之人於業務

上或通常業務過程所須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三、除前

二款之情形外,其他於可信之特別情況下所製作之文書。

159-5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前四條之規定,而經當

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

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據。當事人、代理人或

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項不得為

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

之同意。

毒樹果實理論例外→獨力來源+必然發現+稀釋例外+158-2

私人違法取證→原則上不須排除證據;法律另有規定→刑法

3151~3153+通保法 19+25+26。

傳聞證據例外→「傳聞證人」類推 159-3,符合 159-3 要件→有

證據能力。
只有筆錄而無錄音錄影→爭議→(否定說)100-1Ⅱ無證據能力;

(肯定說)符合任意性+真實性→有證據能力(誰舉證?)(不利推定

說)由檢方負舉證責任。

惟非法取供之情形,至今仍不能完全避免,為避免被告或犯

罪嫌疑人因非法取供而為不具任意性之供述,實有全程連續錄

音或錄影之必要。實務見解並認審理事實之法院,遇有被告抗

辯其未有如訊問筆錄所載之陳述時,應先調取該訊問過程之錄

音或錄影帶,加以勘驗,以判斷該筆錄所載被告之陳述得否作

為證據。如未經調取,即採該筆錄為不利被告之認定,即屬有

撤銷發回續查之理由

人證→用傳票;至遲 24 小時前送達;任何人於他人案件有證人

義務。

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場,(科新台幣 3 萬元以下罰鍰+拘

提)。

(1)180→Ⅰ配偶、直血、三旁血、二姻親或家人。Ⅱ訂有婚約者。

Ⅲ現曾為法代或人為法代者。

(2)181→證人恐因陳述致自己或與其有前條第一項關係之人受

刑事追訴或處罰者,得拒絕證言。
(3)185 告知義務→證人與被告或自訴人有第 180 條第 1 項之關

係者,應告以得拒絕證言。

(4)186 告知義務→證人應命具結。但不得令其具結:未 16 歲者;

因精神,不解具結者;證人有 181 之情形者,應告以得拒絕證

言。

(5)【拒絕證言】公務員為證人就職務上應守秘密事項訊問→應

得監督機關或公務員之允許,除妨害國家利益外不得拒絕。

(6)得拒絕證言者→A.配+直血+3 旁+2 姻+家人 B.與被告或自訴人

有婚約 C.法代或被法代。(過去+現在);恐因陳述致前述之人受

追訴或處罰得拒絕;

(7)營業上→醫藥產宗律辯證會+業務佐理+曾為→業務知悉秘密,

得拒絕證言(本人允許者除外)

鑑定人→鑑定事項有特別知識+政府機關委任有職務者→由審

長、命、檢選任 1 或數人;不得拘提。

鑑定證人→鑑定證人係依特別知識得知已往事實之人;就使其

依特別知識而對某事實陳述其判斷之意見上,與鑑定人無異;

就其陳述已往事實上言,又與證人相似。

他白之證據能力→偵查中→二、本案審判→三、另案審判
檢察官能否事先概括授權鑑定人

判決→有罪、無罪、免刑、不受理、管轄錯誤;原本錯誤之處

理正本錯誤之處理

266 條起訴效力所指之人→表示→意思→行動→折衷→

犯罪之被害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個人法益

告訴→「告」→申告犯罪事實+「訴」→請求訴追;主觀不可分

代行告訴→無得為告訴人/….不能行使告訴權

不起訴處分§252→

★刑事訴訟法第 252 條情況之列舉: 1.曾經判決確定者。2.時

效已完成者。3.曾經大赦者。4.犯罪後之法律已廢止其刑罰者。

5.告訴或請求乃論之罪,其告訴或請求已經撤回或已逾告訴期

間者。6.被告死亡者。7.法院對於被告無審判權者。8.行為不罰

者。9.法律應免除其刑者。10.犯罪嫌疑不足者。

★刑事訴訟法第 253 條,相對不起訴則規定(微罪不舉)

★刑事訴訟法第 254 條,執行刑罰無實益。 被告犯數罪時,其

一罪已受重刑之確定判決,檢察官認為他罪雖行起訴,於應執

行之刑無重大關係者,得為不起訴之處分。

緩起訴處分→
被告所犯之罪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外」之罪,檢察官審酌刑法第 57 條所列事項及公共利益之

參酌(被告有無前科紀錄)
,認為以暫不起訴為佳者,可處以緩

起訴處分。

緩起訴期間為自緩起訴處分確定時起一至三年。同時,在緩起

訴期間內,追訴權之時效停止進行,被害人亦不得針對同一犯

罪事實提起自訴。

緩起訴救濟納入原有的內部監督機制(再議制度)外,另外又

增設了外部監督機制(交付審判,
《刑事訴訟法》第 258-1 條)。

再議→刑事訴訟法第二五六條之一規定:
「被告接受撤銷緩起訴

處分書後,得於七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之理由,經原檢察官向

直接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聲請再議」
,僅被告得為

撤銷緩起訴再議之聲請。

撤銷緩起訴之處分;對於告訴人或檢察聲請之再議,其偵查未

完備者,得親自或命令他檢察官再行偵查,或命令原法院檢察

署檢察官續行偵查,偵查已完備者,命令原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起訴。

聲請交付審判→(一)聲請權人限於告訴人。此之告訴人係指
曾依第二五六條第一項規定,對緩起訴處分聲請再議,並經上

級法院檢察長或檢察總長依第二五八條第一項,認為無理由為

駁回處分之告訴人。

(二)聲請交付審判應於告訴人收受處分書後十日內提起。

(三)聲請交付審判,必須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

(四)須向第一審法院提出聲請

260①→第 260 條 不起訴處分已確定者,非有左列情形之一,

不得對於同一案件再行起訴: 一 發見新事實或新證據者

二 有第 420 條第一項第 1、2、4、5 款所定得為再審原因之情

形者。

無效之不起訴或緩起訴→【釋字 140→再議案經起訴繫屬法院

後,復由檢察官違法從實體上予以不起訴處分,經告訴人合法

聲請再議,上級法院首席檢察官或檢察長,應將原不起訴處分

撤銷。】

★★★★★★

案件單一性

意義:指被告單一與犯罪事實單一,亦即應以其在訴訟上為審

判對象的具體刑罰權是否單一為準。1.被告單一:此為決定案

件單一性之人之要素,亦即案件單一,則被告需僅有一人,若
被告訴人,案件即為數個。2.犯罪事實單一:犯罪事實是否單

一,為犯罪個數問題,應依刑罰罪數理論為斷,包括單純一罪

或實質一罪(如接續犯、繼續犯、吸收犯、加重結果犯)及包

括一罪(如想像競合犯)。

效力:

1.對管轄的影響:法院對單一案件本有全部管轄權,自得全部

偵查全部起訴,亦即管轄權不可分。

2.對偵察效力的影響:在偵查中並無所謂單一性,唯實務上有

單一案件之一部分,業經由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其效力即及

於全部,但其用意僅在限制自訴。

3.對起訴效力的影響:檢察官起訴不可分:犯罪事實單一在實

體法上僅一個刑罰權,在訴訟法上為一個案件無從分割,故檢

察官就犯罪事實一部分起訴,其效力及於全部(第 267 條)
。自

訴人自訴不可分:自訴案件準用公訴程序(第 343 條準用第 267

條)

4.對判決既判力的影響:實質上一罪或裁判上一罪,在實體法

上為一罪,檢察官雖僅就其犯罪事實一部審判,其效力及於全

部,本屬法院所得審判之範圍,縱法院僅就其犯罪事實一部審

判,其未經審判之他部分,亦為其判決效力所及,仍受一事不
再理原則之適用,簡言之,其判決既判力及於犯罪事實全部。

5.對上訴範圍的影響:第 349 條第 2 項規定:「對於判決 之一

部上訴者,其有關係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蓋單一案件,

因其具不可分性,不僅影響起訴效力,使之及於全部之犯罪事

實,亦影響上訴範圍,使及於全部之審判事實。足見上訴之範

圍,於一部上訴時,是否及於全部,端視該案件是否為單一案

件而定。

同一性→

(一) 意義:指單一案件經原告先後起訴,而分別係屬於同一

或不同一的法院,成為形式兩案時,因在時間或空間之比較上,

兩案均屬相同,故稱之為同一案件(案件同一性)。

簡言之,案件單一性係從靜態的觀察其是否隨訴訟之發展,以

形式確定其實體之範圍,乃案件之個數問題,重在訴訟狀態,

屬實體面。案件同一性係從動 態觀察起訴事實是否同一,重在

訴訟關係已否發生,判斷案件以否起訴,可否再行起訴,起訴

事實與判決事實是否同一,可否變更法條標準,是案件之比較

問題,屬程序面。

(二) 認定標準:

1.被告同一:被告是否同一,應以原告起訴請求確定具體刑罰
權之對象是否同一為準,並不以起訴書所載之被告姓名為唯一

標準。司法實務上,以表示說為原則,例外於避免雙重起訴時,

為保護被告利益兼採行動說

2.犯罪事實同一:

i.事實上同一:應以訴之目的侵害性行為內容是否同一為認定標

準。即侵害行為的時間、地點、行為客體及侵害目的之具體情

形來認定同一案件中之犯罪事實是否同一,此與新犯罪同一說

之「自然生活觀點之一個單一生活事實」之認定標準並無不同。

ii.法律上同一:法律上之事實同一,係指基本事實彼此並不相

同,但此等不相同之基本事實,依實體法之規定僅構成一罪時

(例如,實質上一罪的結合犯、接續犯、繼續犯、集合犯及加

重結果犯等)
,於訴訟法上亦只能為一訴訟客體,不容分割,以

避免實務操作之紛亂 。故若就其一部犯罪事實起訴,效力即於

全部,均為法律上事實同一。

(三)案件同一之效力:案件因具有同一性,本不可分及適用一事

不再理之理論,在訴訟法上發生下列效果:

1.同一案件與管轄之關係:同一案件以係屬於有管轄權之數法

院者,為防止一案兩判起見,自應僅由一法院審判,即同一案

件應由係屬在先之法院審判,或共同之直接上級法院得依職權
或聲請裁定由係屬在後之法院管轄。

2.起訴書應記載區別案件同一性之事實:第 264 第 2 項及第 320

條第 2 項均規定,起訴書狀應記載被告與犯罪事實及證據,如

此,始能判斷是否與他事實具有同一性。

3.法院得變更檢察官索引之法條:依第 300 條規定,法院得依

職權就起訴事實加以變更起訴法條,但不得逾越犯罪事實同一

性之範圍。

4.禁止雙重起訴: 同一案件在起訴前曾經判決確定者,應依第

302 條第 1 款之規定諭知免訴之判決。至於已提起公訴或自訴

之案件重行起訴,應依第 303 條第 2 款諭 知不受理判決者,以

係向同一法院提起者為限,若係先後向數法院起訴者,則應依

第 8 條規定,由係屬在先之法院審判之,但經共同之直接上級

法院裁定,亦得由係 屬在後之法院審判;其不得審判之法院,

則應依第 303 條第 7 款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以終結其訴,而由

係屬在先之法院審判。因同一犯罪事實僅有一刑罰權,只能 由

一法院加以審理,不應由多數之法院分別重複審理。

5.決定既判力之範圍:既判力指曾為本案判決確定之同一刑事

案件,不得再成為刑事訴訟的客體,此種裁判效力為既判力。

惟裁判有既判力之前提乃為該裁判需為有效成立之裁 判,若係
無效或不存在者,則無既判力。又不論判決或裁定,均需涉及

實體問題,方有既判力(如有罪無罪或免訴判決,即撤銷緩刑

宣告之裁定、定其應執行之裁定 等)。又若係形式裁判(如不

受理判決、管轄錯誤判決等)
,則因無確定實體法上之法律效果,

故無既判力可言。既判力乃根據犯罪事實同一性而生之效果,

比其案件有同一性,方有既判力可言。既判力之範圍應以同一

性之範圍為準,無同一性就無既判力。

起訴不可分→變更起訴法條(案件同一性)

被害人與自訴不可分→先自訴後自訴→先自訴後公訴→先偵查

後自訴→先自訴後告訴

簡式審判與受命法官→273-1Ⅱ+449Ⅱ;273Ⅰ②+279Ⅱ

刑事訴訟法第 273 條之 1 的規定,還有所謂的簡式審判程序。

和其他兩種程序的主要差別在於簡式審判程序,是就通常審判

程序中的證據調查,作了大幅度的減縮,也就是針對符合簡式

審判程序要件的案件,經法院裁定適用簡式審判程序後,有關

法定證據及交互詰問程序的規定,影響所及,當然會對被告的

訴訟權利產生重大的影響。
因此,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273 條之 1 的規定,得適用簡式審判

程序的案件,主要須符合下列要件:一、被告所犯為死刑、無

期徒刑、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

一審案件者以外的案件。二、於準備程序進行中,被告先就被

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

被告所犯者非屬上開重罪,且被告已經於準備程序中坦承犯罪。

此後,法院方才得以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273 條之 1 之規定,裁

定以簡式審判程序進行後續之訴訟程序,俾兼顧被告訴訟權利,

同時節省寶貴的訴訟資源。

不再適用通常審判程序中最重要的 159 條第 1 項、第 161 條之

2、第 161 條之 3、第 163 條之 1 及第 164 條至第 170 條等

簡易審判程序與事務管轄→

認罪協商 455-4Ⅱ

於 2004 年時,於《刑事訴訟法》增訂了第七編之一,正式引進

了認罪協商的制度。不過中華民國所採取的認罪協商機制和美

國的制度稍微有些不同。就適用的案件而言,必須不是死刑、

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也不是由高等

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亦即輕罪才有認罪協商之適用。另外,

認罪協商程序必須要在檢察官向法院提起公訴或聲請簡易判決
處刑後,方得為之。在法院辯論終結或簡易判決處刑前,檢察

官和被告可以就被告願意接受的刑度或願意接受緩刑的宣當等

事項進行協商,經雙方達成合意,而且被告也認罪,就由檢察

官聲請法院依協商合意內容來判決。

當事人開始協商程序後,除非有依法不能為協商程序的情形(該

法第 455 條之 4 第一項訂有多種不能為協商程序之情形)
,法院

就這類案件不會再依一般審理方式進行言詞辯論,即會按照被

告同意的刑度及其他合意的內容為協商程序,協商判決所科的

刑度以宣告緩刑、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為限(該法

第 455 條之 4 第 2 項)
,除了可以節省當事人因為採行一般審理

方式而必須反覆到法院開庭所耗費的勞力、時間及費用外,被

告也得到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刑度;此外法院協商判決書或者

筆錄內如果附記被告應該支付一定數目的賠償金額時,被害人

還可以依據這個記載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該法第 455 條之 4

第四項)
,亦即被告和被害人之間的民事糾紛,亦得於協商程序

中一併解決。

案件一旦透過協商程序加以判決,由於該條件早已為被告所同

意,因此原則上並不能提起上訴。但是為了兼顧裁判的正確、
妥適、以及當事人的訴訟權益,倘若有第 455 條之 4 第 1 項第

1、2、4、6、7 款所規定之情形時,則例外可以提起上訴。

訴訟要件欠缺競合→同種→303⑥優於 303②303⑦;異種→管

轄錯誤〉不受理〉免訴

判決確定力形式判決→免、不、錯;實體判決→有罪、無罪★

「形式確定力」「實質確定力」

無效判決有判決形式→上訴、再審、非上。

★★★

上訴

獨立上訴→

就只有 345 條的【被告之法定代理人或配偶,得為被告之利益

獨立上訴。】跟 347 條的【檢察官對於自訴案之判決,得獨立

上訴。】這兩個條文中的「獨立上訴」意思都是一樣的,也就

是一般通常上訴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上訴的,上訴的主體有限制。

通常都是「自訴人」、「被告」、「原審的代理人或辯護人」、「檢

察官」。

而至於被告的法定代理人或配偶,為「被告的不利益」也可以
獨立上訴,不需要經過誰的同意,他們就可以成為上訴的主體

了。至於為啥檢察官又要獨立規定在 347 是因為,一般是經過

檢察官起訴的案件,最後由檢察官上訴這很合理。

職權上訴→宣告死刑或無期徒刑之案件,原審法院應不待上訴

依職權逕送該管上級法院審判,並通知當事人。前項情形,視

為被告已提起上訴。

上訴期間→收到判決書之日起 10 日內,像直接上級法院聲明不

服。

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370

(一)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意義:按刑事訴訟法第 370 條規定:

「由被告上訴或為被告之利益而上訴者,第二審法院不得諭知

就重於原審判決之刑。但因原審判決適用法條不當而撤銷之者,

不在此限。」此即所謂「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其立法理由旨

在避免被告畏懼上訴而妨害其上訴權之行使。其要件如下:

1.須由被告上訴或為被告之利益上訴。

2.須檢察官或自訴人並未為被告之不利益而上訴。

3.須非因適用法條不當而撤銷原審判決。

(二)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程序:

1.現行法中明定適用之程序:包括第二審上訴程序、為受判
決人利益聲請再審之程序、以及於非常上訴程序中最高法院發

回原審法院更為審判時,均有此原則之適用。

2.第三審程序有無此原則之適用?容有不同見解:

(1)否定說:此說認為,第三審既未準用本法第 370 條之規

定,亦無類似規定,應無適用。通說、實務見解傾向此見解。

(2)肯定說:此說認為若允諭知重於原審判決之刑,將無法

保障被告之第三審上訴權;並批判否定說乃法律條文家之見,

完全忽略此原則之精神,不足採。部分學者採此見解。

3.第二審之更審程序中有無「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容有不同見解:

(1)否定說:認為原第二審判決既經撤銷而不復存在,則更

審判決自不受更審前所諭知刑度之限制,即不致發生不利益變

更禁止之適用問題。實務見解傾向此說。

(2)肯定說:認為為救貫徹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立法意

旨,使被告行使上訴權得以無所顧忌,於更宜程序中法院仍應

遵循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部分學者見解傾向此說。

(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例外:按本法第 370 條但書規定,因

原審判決適用法條不當而撤銷之者,不適用此原則之規定。此

即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例外。亦即,倘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
院適用法條不當,而撤銷一審判決,改依較重之罪名判決時,

即可諭知較重於原審判決之刑。例如二審法院將普通傷害罪之

審判決,改依重傷害罪判決,即為適例。

上訴不可分→348Ⅰ(數案件);348Ⅱ(一案件)

三、上訴不可分

所謂「上訴不可分」是指,
「對於判決之一部上訴者,其有關係

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刑訴 348 條第二項參照)所謂「有關

係之部分」是指判決之各部分在審判上無從分割,因一部上訴

而其全部必受影響者而言(22 上 1058)。其情形如 1、罪、刑與

保安處分 2、對於數罪中之一最上訴,其刑之執行部份 3、主刑

與從刑 4、緩刑與犯罪及科刑 5、刑之量定與犯罪 6、訴訟程序

7、對實質上或裁判上一罪之一部犯罪事實上訴者。 不可分原

則,有許多爭議問題,而爭議多來自「裁判上一罪」的情形,

因裁判上一罪本質上為數罪,但裁判上把它視為一罪,如此,

在實務上運用時,這些罪是否可分,便形成了問題。不過,基

本上,既是已視為一罪,則就屬「單一案件」
,大體上適用所有

「不可分原則」。

抗告→裁定書送達 5 日內,提出原審法院,請求直接上級法院

裁定撤銷變更。
上訴第三審(376)→①最重刑 3 下+拘役或罰金②竊侵詐背恐

贓。

發回更審判決拘束力

再審→針對確定判決、事實→20 日不變期間→原審法院。

「嶄新性」「顯著性」

再審是為了排除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違誤所設的非常救濟程序。

一般而言,案件歷經三級三審制而確定後,基於法安定性的考

量,便不得再予以爭執。否則一個訴訟案件可能會打到天荒地

老還沒結束。不過法安定性的考量也不是絕對第一,因為如果

該確定判決有所錯誤,卻一概不許救濟,難免會悖於發現真實、

追求正義之目的。因此為兼顧各項利益。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

例外地在判決確定後,允許在「事實認定違誤」以及「適用法

律違誤」的兩種情況,得以再開訴訟程序,前者即為再審,後

者則為非常上訴。

3、再審制度之運用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422 條規定,得為受判決人之不利益而申請

再審,其理由主要可以分成:原判決所憑證據之鬆動以及原程
序之法官或檢察官有違法行為以及發現新證據或新自白。

(1)原判決所憑證據之證據價值鬆動(422 第 1 款→420 第 1、2 款)

原判決所憑證據之證據價值鬆動,例如該證物證明為偽造或證

人說謊的情形。王老師認為可以區分為是否可歸責於被告之行

為而有不同結果。如果該證據之證據價值鬆動係因為被告行為

所致,例如:被告恐嚇證人作偽證的情形。則類似於詐騙例外,

由於第一次的審判等於是被告所操縱,根本無危險可言,因此

得允許開啟第二次的審判。但若不可歸責於被告,則不應該因

為他人之行為而導致被告喪失一事不再理之權利,因此違憲。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所謂的可歸責不一定要是被告所教唆或

幫助才屬之,而是只要被告在第一次的審判當中知道有證物或

證人的瑕疵存在,就屬於可歸責於被告。例如:該名證人是自

己心甘情願為偽證,而被告也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被

告已經可以預知審判的結果,所以也就沒有所謂的危險可言,

因此仍然可以開啟再審。

此外,由於條文並未要求該證據價值之鬆動必須足以影響原判

決或足認應受有罪或重刑判決之犯罪事實,亦即沒有因果關係

的要求,所以在解釋上只要有瑕疵存在,儘管其並非最後法院
判決的主要根據,亦得聲請再審。不過最後有無違憲的認定仍

應該回歸是否可歸責於被告之判斷,亦即如果是可歸責於被告,

無論如何均可開啟第二次審理;若不可歸責於被告,則原則上

不可開啟,何況係因該無足輕重之證據瑕疵,不過如果大法官

採保守見解,不願輕易宣告違憲,則至少在非可歸責於被告且

該證據與判決結果無因果關係的情況下,應該不得開啟再審。

(2)原程序之法官或檢察官有違法行為:同上(422 第 1 款→420

第 5 款)

(3) 發現新證據或新自白(422 第 2、3 款)

由於實務認為新證據必須是在判決當時已經存在才屬之,相較

於美國法尚承認「犯罪未完成例外」
,我國實務見解顯然是比較

嚴格,不過王兆鵬老師認為這樣的限制,在為受判決人不利益

而聲請再審反而是值得贊同的(因為本來就不應該開啟第二次

的審判),不過如果是在為受判決人之利益而聲請再審時,則認

同學者之見解(應該盡量放寬,且無核心價值之衝突)。同理,以

新證據或新自白開啟再審,若係為了證明「較輕或同一」之犯

罪,則為違憲,不過若係為了證明「較重」之犯罪,如上所述,

由於是為了受判決人之不利益而聲請,因此王老師贊同實務見

解,必須要判決當時已經存在之證據才屬於新證據,因此除非
符合「謹慎調查例外原則」,否則依然違憲。

非常上訴→Ⅰ檢察總長Ⅱ各級檢察官發現送檢察總長→確定判

決違背法令→最高法院

訴訟程序違法+審判結果有影響→380 反+448 反;訴訟程序違法

+審判結果無影響→380+448

【附帶民事訴訟】犯罪受損害之人,於第二審言辯終結前對被

告或賠償之人提附帶民事訴訟;免納裁判費;附帶民事訴訟原

則上以刑事訴訟認定事實為據→與刑事訴訟同時判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