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申論題考古題庫

107 地方政府特考三等 公務員法

一、現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 14 條有原則性的規定:「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不得與公職人員服務
或受其監督之機關團體為補助、買賣、租賃、承攬或其他具有對價之交易行為。」此一規定是否有違憲之
虞?如果本法規定,違反此一規定,應處以「該交易行為金額一倍至三倍之罰鍰」 ,此一規定是否有違憲之
虞?如果此一「處罰規定」有違憲之虞,應如何修法?
[擬辦]
(一)釋字第 716 號解釋認為: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 9 條(現行法第 14 條)規定:「公職人員或其關
係人,不得與公職人員服務之機關或受其監督之機關為買賣、租賃、承攬等交易行為。」尚未牴觸憲法第
二十三條之比例原則,與憲法第十五條、第二十二條保障人民工作權、財產權及契約自由之意旨均無違背。
惟於公職人員之關係人部分,若因禁止其參與交易之競爭,將造成其他少數參與交易者之壟斷,反而顯不
利於公共利益,於此情形,苟上開機關於交易過程中已行公開公平之程序,而有充分之防弊規制,是否仍
有造成不當利益輸送或利益衝突之虞,而有禁止公職人員之關係人交易之必要,相關機關應儘速通盤檢討
改進。
(二)釋字第 716 號解釋理由書謂: 「違規交易行為金額一倍至三倍之罰鍰,固已預留視違規情節輕重而予處
罰之裁量範圍,惟交易行為之金額通常遠高甚或數倍於交易行為所得利益,又例如於重大工程之交易,其
交易金額往往甚鉅,縱然處最低度交易金額一倍之罰鍰,違規者恐亦無力負擔。系爭規定二可能造成個案
顯然過苛之處罰,立法者就此未設適當之調整機制,其處罰已逾越必要之程度,不符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
例原則,與憲法第十五條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有違,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至遲於屆滿一年時失其效
力。」
(三)是以,103 年 11 月修正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 15 條規定:
「違反第九條規定者,依下列規定處罰:
一、交易金額未逾新臺幣十萬元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二、交易金額新臺幣十萬元以上未逾一百萬元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三、交易金額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未逾一千萬元者,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四、交易金額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者,處新臺幣六百萬元以上該交易金額一倍以下罰鍰。
前項交易金額以契約所明定或可得確定之價格定之;如結算後之金額高於原定金額者,以結算金額定之。」
由於交易行為的金額通常遠高於或是數倍於交易行為所得利益,即使處以最低度交易金額一倍的罰鍰,違
規者恐怕無力負擔,也可能造成個案顯然過苛的處罰,違反憲法第 23 條比例原則,此次新修公職人員利益
衝突迴避法參考有關小額採購、公告金額、查核金額的區分標準,區分不同裁罰級距,不但符合比例原則,
同時也保障人民的財產權。

二、公務人員為什麼應對政黨維持「行政中立」?依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定,公務人員於下班後,可否
為特定政黨之候選人在政見發表會上公開助講?公務人員下班後可否參加「黨員大會」?
[擬辦]
(一)公務人員應對政黨維持行政中立:行政中立的目的在於落實民主政治,促進良性政黨競爭,保障公務
人員權益,提高行政效能。依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之制定施行,其目的是確保:
1.依法行政:公務人員對於公務之處理,便應以法規為依據。而執政黨如欲推行黨的政策亦應透過政黨政
治常軌,將其政策轉化為法制後,方據以執行,不得逕令公務人員予以作為。
2.執行公正:政府既然依人民意志所託付而組成,則公務人員在處理公務上,便應稟持超然客觀、公正立
場,依同一標準,一視同仁,無所偏愛或偏惡,公平對待任何個人、團體或黨派。行政程序法第 6 條:行
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由於憲法揭櫫人民無分種族、性別、階級、黨派,在法律地位上
一律平等,因而,公務人員於執行職務時,除須注重公共利益之維護外,更應以公正與公平之態度去履行
職責。
3.政治中立:係指在政治衝突中不作偏袒,而公正、客觀、無私的執行職責的行為。進而言之,政治中立,
係為使公務人員免受政黨因素左右,獨立公平執行職務,乃透過對特定政治行為的限制,以促使公務人員
秉持中立及公正之作法,較偏重於對政黨政務官或政治活動的中立。
4.規範公務人員參與政治活動:行政中立乃政黨政治下的必然產物,然則會造成行政中立之困境,實則為
政黨與政府之分際,即公務人員與政黨活動之間,其分寸之拿捏,極為不易。依各國憲法通例,人民有集
會、結社之自由,而參加政黨即屬憲法所保障之結社自由。然而,單純參加政黨與擔任政黨職務及從事各
項政治活動,則有相當之距離,不能等同視之,尤以公務人員依法行使公權力,並掌握一部分行政資源,
如其不能保持行政中立,則對於政黨公平競爭之原則,自有莫大的損傷,亦非真正民主政治所應有之精神。
(二)公務人員之身分並不因「上班」、「下班」而受影響,是以,公務人員縱使於下班後,仍應遵守行政中
立義務,此觀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下稱本法)第 9 條並未區分上、下班之時間自明。因此,依本法第 9
條之規定說明如下:
1.公務人員於下班後,也不得為特定政黨之候選人在政見發表會上公開助講。但公職候選人之配偶及二親
等以內血親、姻親,不在此限。
2.公務人員得於下班後參加「黨員大會」。蓋行政中立並非限制公務人員之參政權或政治參與之權利,是以,
公務人員參加政黨、參加黨員大會等活動,均為人民參政權之範疇,與行政中立無涉,本法第 9 條亦未加
以限制。

三、公務人員是否有「晉升」的基本權,若此為一種基本權利,法律上應如何保護?
[擬辦]
(一)公務人員有晉升之基本權。參見釋字 611 號解釋:
「憲法第十八條保障人民服公職之權利,包括公務人
員任職後依法令晉敘陞遷之權。晉敘陞遷之重要內容應以法律定之。主管機關依法律授權訂定施行細則時,
為適用相關任用及晉敘之規定而作補充性之解釋,如無違於一般法律解釋方法,於符合相關憲法原則及法
律意旨之限度內,即與法律保留原則無所牴觸。」
(二)然而,公務人員之晉升,包含升職等與升官等兩種,需注意與「考試用人」政策之一致性,以委任五
職等欲取得薦任六職等之任用資格為例,說明如下:
依據公務人員任用法(下稱本法)之規定,委任五職等欲取得薦任六職等之任用資格,原則應經升等考試
及格,例外才得應特定資格而取得薦任六職等之任用資格,說明如下:
1.原則應經升等考試及格:本法第 17 條第 1 項規定:「公務人員官等之晉升,應經升官等考試及格。」又
依本法第 15 條規定:「委任升薦任考試及格者,取得薦任第六職等任用資格。」是以,經委任升薦任考試
及格者,即薦任第六職等任用資格,且其所擔任之職務並無限制。
2.例外具備法定資格者,不受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公務人員具有下列資格之一,並經銓敘部銓敘審定合格實授現任委任第五職等職務,最近三年年終考績
二年列甲等、一年列乙等以上,敘委任第五職等本俸最高級,且經晉升薦任官等訓練合格者,取得升任薦
任第六職等任用資格,不受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一、經普通考試、相當普通考試之特種考試或相當委任第三職等以上之銓定資格考試或於本法施行前
經分類職位第三職等至第五職等考試及格,並任合格實授委任第五職等職務滿三年者。
二、高級中等學校畢業,並任合格實授委任第五職等職務滿十年者,或專科學校畢業,並任合格實授
委任第五職等職務滿八年者,或大學以上學校畢業,並任合格實授委任第五職等職務滿六年者。
3.但依本法第 17 條第 7 項之規定,前項升任薦任官等人員,以擔任薦任第七職等以下職務為限。但具有碩
士以上學位且最近五年薦任第七職等職務年終考績四年列甲等、一年列乙等以上者,得擔任薦任第八職等
以下職務。
4.本法施行細則第 17 條第 3 項補充規定謂:本法第十七條第六項所稱薦任第七職等以下職務,指職務列等
最高為薦任第七職等以下之職務。所稱薦任第七職等職務年終考績,指經銓敘部銓敘審定合格實授薦任第
七職等職務人員,擔任該職等職務全年辦理之年終考績。所稱薦任第八職等以下職務,指職務列等最高為
薦任第八職等以下之職務。
5.前開施行細則第 17 條第 3 項並未牴觸母法或違憲。參見釋字第 611 號解釋謂:「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二
月十日修正發布之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係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三十九條授權所訂定,該細則第十五
條第二項規定「本法第十七條第四項所稱『薦任第七職等以下職務』 ,指職務之列等最高為薦任第七職等者
而言」 ,乃主管機關就同年十一月十四日修正公布之公務人員任用法第十七條第四項規定所為補充性之解釋,
尚在母法合理解釋範圍之內,與憲法第十八條保障人民服公職權利及第二十三條法律保留原則均無違背。」
6.但為符合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上開規定業已明確規定於本法第 17 條中,已無釋字 611 號解釋之困擾。

四、何謂「服公職的制度性保障」?公務人員任用法對於公務人員擔任主管職務的地位,是否有「制度性
保障」的適用?
[擬辦]
(一)依釋字 483 號解釋意旨:「人民有服公職之權,此為憲法第十八條所明定。公務員懲戒法第一條:「公
務員非依本法不受懲戒。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公務人員保障法第十六條: 「公務人員經銓敘審
定之俸級應予保障,非依法律不得降級或減俸。」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公布之公務人員俸給法第
十六條: 「經銓敘機關敘定之等級,非依公務員懲戒法及其他法律之規定,不得降敘。」是公務人員依法銓
敘取得之官等俸級,非經公務員懲戒機關依法定程序之審議決定,不得降級或減俸,乃憲法上服公職權利
所受之制度性保障,亦為公務員懲戒法第一條、公務人員保障法第十六條及公務人員俸給法第十六條之所
由設。」
(二)公務人員任用法對公務人員擔任主管職務,應有「制度性保障」之適用:
1.依釋字 483 號解釋意旨:
「七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布之公務人員任用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三款前段規定:
「經依法任用人員,除自願者外,不得調任低一官等之職務;在同官等內調任低職等職務者,仍以原職等
任用」 ,有任免權之長官固得據此將高職等之公務人員調任為較低官等或職等之職務;惟一經調任,依公務
人員俸給法第十三條第二項: 「在同官等內高資低用,仍敘原俸級人員,考績時不再晉敘。」及七十六年一
月十四日發布之公務人員俸給法施行細則第七條第一項: 「本法第十三條第二項所稱『在同官等內高資低用,
仍敘原俸級人員,考績時不再晉級』
,指同官等內高職等調任低職等仍以原職等任用人員,原敘俸級已達所
調任職等年功俸最高級者,考績時不再晉敘。」此等人員其所敘俸級已達調任職等年功俸最高級者,考績
時不再晉敘,致高資低用人員縱於調任後如何戮力奉公,成績卓著,又不論其原敘職等是否已達年功俸最
高級,亦無晉敘之機會,則調任雖無降級或減俸之名,但實際上則生類似降級或減俸之懲戒效果,與首開
憲法保障人民服公職權利之意旨未盡相符,主管機關應對上開公務人員任用法、公務人員俸給法及附屬法
規從速檢討修正。」
2.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18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定,「機關首長及副首長不得調任本機關同職務列等以外之其他
職務,主管人員不得調任本單位之副主管或非主管,副主管人員不得調任本單位之非主管。但有特殊情形,
報經總統府、主管院或國家安全會議核准者,不在此限。」對於公務人員擔任主管職務已有明文保障,雖
不在釋字 483 號解釋意旨所明確表述,但將主管調任非主管仍在服公職權利所受之制度性保障範圍內。

【107 高考三級 公務員法】


一、某甲為某鎮公所建設課長,與里幹事某乙於某年 4 月 1 日因為某公園修建工程涉及舞弊而遭檢調約談,
其後同日甲被聲請羈押獲准,乙則以 100 萬元交保。而甲乙被約談及交保或羈押後,公所建設課技士某丙
即未出現在辦公室當中,報載某丙應該也是涉入其中,並已逃亡。而地檢署於 4 月 25 日以多次傳喚某丙未
到發布通緝,此時某丙已曠職 10 日以上。而此時,某鎮鎮長礙於輿論壓力,並覺得三人情節嚴重,雖課長
與里幹事等為其愛將,也將三人移送監察院審查。其後某丙於 5 月 1 日被逮捕到案後,並遭聲請羈押獲准。
但全案於 6 月 1 日偵查終結,地檢署將三人起訴,並將某甲、某丙各以 150 萬交保。試問:(一)對於甲乙
丙三人於被羈押或交保後公所得否將其停職?(二)之後甲乙丙若要申請復職條件為何?
【擬答】
(一)懲戒法有關停職的規定
1.當然停職(參照公懲法第 4 條)
公務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其職務當然停止:
一、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
二、依刑事確定判決,受褫奪公權之宣告。
三、依刑事確定判決,受徒刑之宣告,在監所執行中。
2.先行停職(參照公懲法第 5 條)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合議庭對於移送之懲戒案件,認為情節重大,有先行停止職務之必要者,得通知被付懲
戒人之主管機關,先行停止其職務。
主管機關對於所屬公務員,依第二十四條規定送請監察院審查或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理而認為有免除職
務、撤職或休職等情節重大之虞者,亦得依職權先行停止其職務。
(二)案例分析:鎮公所是否能甲乙丙三人予以停職
1.甲被羈押屬於當然停職,故鎮公所無需與發佈停職令
公務員因案被羈押,依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第 1 項規定,其職務當然停止後移付懲戒,在本會審議程序進
行中,該公務員被交保釋放,然刑事程序仍進行中,故屬當然停職。
2.乙在移送監察院前,需發佈停職令先行停職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合議庭對於移送之懲戒案件,認為情節重大,有先行停止職務之必要者,得通知被付
懲戒人之主管機關,先行停止其職務。乙於案件中交保,故不符合當然停職要件,故鎮公所需要給予停
職處分先行停職。
3.丙曠職超過 10 日,可以依據考績法中的專案考績一次兩大過予以免職,處分執行前先予以停職
參照考績法細則 24 條,受考人自收受一次記二大過專案考績免職令、考列丁等免職令之次日起三十日
內,未依法提起復審,自期滿之次日起執行;或收受復審決定書之次日起二個月內,未依法向該管司法
機關請求救濟,自期滿之次日起執行;或向該管司法機關請求救濟,經判決確定之日起執行。所稱未確
定前,應先行停職,指受考人自收受一次記二大過專案考績免職令、考列丁等免職令之次日起,停止其
職務。
(三)復職之規定
依第四條第一款或第五條規定停止職務之公務員,於停止職務事由消滅後,未經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合議庭
判決或經判決未受免除職務、撤職或休職處分,且未在監所執行徒刑中者,得依法申請復職。服務機關或
其上級機關,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許其復職,並補給其停職期間之本俸(年功俸)或相當之給與。
(四)案例分析
1.甲:停止職務事由消滅後,未經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合議庭判決或經判決未受免除職務、撤職或休職處
分,且未在監所執行徒刑中者,得依法申請復職。
2.乙:停止職務事由消滅後,未經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合議庭判決或經判決未受免除職務、撤職或休職處
分,且未在監所執行徒刑中者,得依法申請復職。
3.丙:先行停職人員,經依法提起救濟而撤銷原行政處分並准予復職者,其停職期間併計為任職年資。前
項復職人員,在考績年度內停職期間逾六個月者,不予辦理該年考績。依其他法律停職後准予復職者之
任職年資及考績,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依法停職人員應俟停職原因消滅後,始得依規定補辦停職當年
度之考績。

二、某甲自民國 102 年 7 月 16 日起擔任 A 地方法院書記官兼任科長,但因為家裏面開設公司的緣故,遂


於同年 8 月 1 日出任該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但民國 105 年該股份有限公司監事劉大富檢舉董事會所有成
員涉及掏空該公司,有背信之嫌疑而遭調查,某甲並遭 B 地檢署傳喚,某甲委任律師王大同陪同前往地檢
署應訊,訊後飭回,但不久後某甲與其他董事被以背信罪起訴。案發後經報載後法院始發現某甲為該公司
之董事,有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之嫌疑。但某甲辯稱,該公司為其先生之叔叔所設立,某甲只有掛名但未干
涉公司經營,並且歷次董事會均未出席。某甲於遭查獲後,立即向 A 地方法院書記官長乙及院長丙報告,
院長丙認為其說法不無道理,但在書記官長乙及人事室主任堅持下只好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懲戒。此時
法院院長某丙調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之委員,又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某丁也曾任 A 地方法院院長,其任期為
101 年 8 月 1 日至 104 年 7 月 31 日,並且為某甲升任科長時之院長。王大同的父親某戊也為公務員懲戒委
員會委員,而公司監事劉大富之父親某己也為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試問:(一)某丙、某丁、某戊與某
己是否應該迴避?(二)某甲之抗辯有無理由?
【擬答】
(一)公懲法迴避的規定
1.自行迴避(參照公懲法 27 條)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1)為被付懲戒人受移送懲戒行為之被害人。
(2)現為或曾為被付懲戒人或被害人之配偶、八親等內之血親、五親等內之姻親或家長、家屬。
(3)與被付懲戒人或被害人訂有婚約。
(4)現為或曾為被付懲戒人或被害人之法定代理人。
(5)曾為該懲戒案件被付懲戒人之代理人或辯護人,或監察院之代理人。
(6)曾為該懲戒案件之證人或鑑定人。
(7)曾參與該懲戒案件相牽涉之彈劾、移送懲戒或公務人員保障法、公務人員考績法相關程序。
(8)曾參與該懲戒案件相牽涉之民、刑事或行政訴訟裁判。
(9)曾參與該懲戒案件再審前之裁判。但其迴避以一次為限。
2.聲請迴避(參照公懲法 28 條)
被付懲戒人或移送機關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聲請委員迴避:
(1)委員有前條所定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
(2)委員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當事人如已就該案件有所聲明或陳述後,不得依前項第二款聲請委員迴避。但聲請迴避之原因發生在後或
知悉在後者,不在此限。
(二)案例分析
1.丙應自行迴避:曾參與該懲戒案件相牽涉之彈劾、移送懲戒或公務人員保障法、公務人員考績法相關程
序者應自行迴避。
2.丁不需自行迴避,但移送機關可聲請迴避:甲於丁任院長時升任科長,若移送機關覺得不妥,可聲請迴
避。
3.戊不需自行迴避,但移送機關可聲請迴避:戊為公懲會委員,亦為甲委任律師的父親,若移送機關覺得
不妥,可聲請迴避。
4.已不須迴避。
(三)甲的抗告無理
公務員不得經營商業或投機事業。但投資於非屬其服務機關監督之農、工、礦、交通或新聞出版事業,為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兩合公司之有限責任股東,或非執行業務之有限公司股東,而其所有股份總額未超過
其所投資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十者,不在此限。
公務員非依法不得兼公營事業機關或公司代表官股之董事或監察人。公務員利用權力、公款或公務上之秘
密消息而圖利者,依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處斷;其他法令有特別處罰規定者,依其規定。其離職者,亦同。
公務員違反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三項之規定者,應先予撤職。
服務法規定不可擔任營利事業董事,即使掛名亦不可。

三、某甲與某乙為某縣政府文化局之副局長與科長,某日某甲奉派前往文化部參加會議,某乙則奉派前往
公務人員研習中心參加訓練,兩人於回程路上相遇。某甲認為仍有時間,恰巧當日於公車總站站前 A 政黨
在該處辦理文化政策說明會,某甲向來為該政黨的支持者,決定前去參加,遂詢問某乙現在是否為上班時
間,是否適合去參加,某乙回答無問題。兩人於參加完該活動後,當面遇到某甲的叔叔某丙,某丙並為該
黨籍議員。三人一同前往議員丙之服務處。此時正值下一屆議員選舉 A 黨之初選期間,甲乙到了某丙之服
務處後,由於某甲與某丙之關係,某甲遂指示某乙要動員全局員工全力支持。乙回應無法在辦公室公開表
態,但是可以在私人的管道中來拜託,甲丙認為可行。乙立即在該科的通訊群組中指示全科的同仁,某黨
初選務必要支持議員丙。並且某甲允諾由縣立圖書館辦理「大家一起來看好書」的活動,並且由議員丙出
席,來取得民眾的好感。試問,上述甲乙的行為是否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之規定。
【擬答】
(一)中立法第 6 條規定
公務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使他人加入或不加入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亦不得要求他
人參加或不參加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有關之選舉活動。
(二)中立法第 7 條規定
公務人員不得於上班或勤務時間,從事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之活動。但依其業務性質,執行職務之必要行
為,不在此限。
前項所稱上班或勤務時間,指下列時間:
1.法定上班時間。
2.因業務狀況彈性調整上班時間。
3.值班或加班時間。
4.因公奉派訓練、出差或參加與其職務有關活動之時間。
(三)中立法第 9 條規定
公務人員不得為支持或反對特定之政黨、其他政治團體或公職候選人,從事下列政治活動或行為:
1.動用行政資源編印製、散發、張貼文書、圖畫、其他宣傳品或辦理相關活動。
2.在辦公場所懸掛、張貼、穿戴或標示特定政黨、其他政治團體或公職候選人之旗幟、徽章或服飾。
3.主持集會、發起遊行或領導連署活動。
4.在大眾傳播媒體具銜或具名廣告。但公職候選人之配偶及二親等以內血親、姻親只具名不具銜者,不在
此限。
5.對職務相關人員或其職務對象表達指示。
6.公開為公職候選人站台、助講、遊行或拜票。但公職候選人之配偶及二親等以內血親、姻親,不在此限。
前項第一款所稱行政資源,指行政上可支配運用之公物、公款、場所、房舍及人力等資源。
第一項第四款及第六款但書之行為,不得涉及與該公務人員職務上有關之事項。
(四)案例分析
參照上述規定,甲乙都為中立法適用對象,且對職務相關人員或其職務對象表達指示,故違反行政中立法
的規定。

四、依據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之規定,何種公職人員應向監察院申報財產?
【擬答】
(一)需財產申報的公職
下列公職人員,應依本法申報財產:
1.總統、副總統。
2.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院院長、副院長。
3.政務人員。
4.有給職之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及戰略顧問。
5.各級政府機關之首長、副首長及職務列簡任第十職等以上之幕僚長、主管;公營事業總、分支機構之首
長、副首長及相當簡任第十職等以上之主管;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之董事及監察人。
6.各級公立學校之校長、副校長;其設有附屬機構者,該機構之首長、副首長。
7.軍事單位上校編階以上之各級主官、副主官及主管。
8.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選舉產生之鄉(鎮、市)級以上政府機關首長。
9.各級民意機關民意代表。
10.法官、檢察官、行政執行官、軍法官。
11.政風及軍事監察主管人員。
12.司法警察、稅務、關務、地政、會計、審計、建築管理、工商登記、都市計畫、金融監督暨管理、公產
管理、金融授信、商品檢驗、商標、專利、公路監理、環保稽查、採購業務等之主管人員;其範圍由法務
部會商各該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其屬國防及軍事單位之人員,由國防部定之。
13.其他職務性質特殊,經主管府、院核定有申報財產必要之人員。
前項各款公職人員,其職務係代理者,亦應申報財產。但代理未滿三個月者,毋庸申報。
總統、副總統及縣(市)級以上公職之候選人應準用本法之規定,於申請候選人登記時申報財產。
前 3 項以外之公職人員,經調查有證據顯示其生活與消費顯超過其薪資收入者,該公職人員所屬機關或其
上級機關之政風單位,得經中央政風主管機關(構)之核可後,指定其申報財產。
(二)申報機關
受理財產申報之機關(構)如下:
1.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第八款、第九款所定人員、第五款職務列簡任第十二職等或相當簡任第
十二職等以上各級政府機關首長、公營事業總、分支機構之首長、副首長及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之
董事及監察人、第六款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校長及附屬機構首長、第七款軍事單位少將編階以上之各級主官、
第十款本俸六級以上之法官、檢察官之申報機關為監察院。
2.前款所列以外依第二條第一項各款規定應申報財產人員之申報機關(構)為申報人所屬機關(構)之政
風單位;無政風單位者,由其上級機關(構)之政風單位或其上級機關(構)指定之單位受理;無政風單
位亦無上級機關(構)者,由申報人所屬機關(構)指定之單位受理。
3.總統、副總統及縣(市)級以上公職候選人之申報機關為各級選舉委員會。
正副總統、五院正副院長、政務人員、有給職之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及戰略顧問、鄉(鎮、市)級以上
政府機關首長、民意代表、十二職等以上各級首長、公營事業首長、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之董事及
監察人、專科以上學校校長及附屬機構首長、軍事單位少將編階以上之各級主官、本俸六級以上之法官、
檢察官、行政執行官、軍法官等人員應向監察院申報財產。

【106 地方政府特考三等 公務員法】

一、公務員甲以父親年邁乏人照料為理由,提出辭職申請。服務機關拖延一年後,予以拒絕。請問服務機
關處理是否合法?甲得如何尋求權利救濟?
【擬答】
(一)機關拖延辭職核准不符合保障法規定
參照保障法第 12-1 條之規定:公務人員之辭職,應以書面為之。除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或法律另有規定者
外,服務機關或其上級機關不得拒絕之。服務機關或其上級機關應於收受辭職書之次日起三十日內為准駁
之決定。逾期未為決定者,視為同意辭職,並以期滿之次日為生效日。但公務人員指定之離職日逾三十日
者,以該日為生效日。
因此,機關於甲提出辭職 30 日內必須進行辭職申請的駁准,而機關拖延一年後拒絕,不符合保障法的規定。
(二)以復審與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救濟
1.復審的標的為行政處分或對公務人員身分與權益影響重大的處分,參照釋字 653 號解釋,若對公務人員
權益影響重大可提復審。因此,拒絕公務人員辭職對公務人員權益影響重大,限縮其放棄工作的權益,故
甲需經由復審與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救濟。
2.復審與行政訴訟的救濟程序
參照保障法第 4、25、30、44、72、86 與 94 條的規定,甲的救濟程序如下:
(1)收到機關拒絕辭職申請之處分的 30 日內向保訓會提請復審。
(2)若複審決定書維持原處分,甲若不服則需於復審決定 2 個月內向司法機關進行救濟。
(3)在保訓會審理期間,基於保障法的修正,保訓會若覺得有必要,復審過程亦可進行調處。
(4)在復審決定書執行後 30 日,若有符合保障法第 94 條可提出再審議之情事,可以提出再審議。

二、住所設於臺北市之公務員甲於某行政機關服務,與同事乙常因細故爭吵,嚴重影響機關同仁工 作情緒,
機關首長屢次規勸,不僅無效,甚至變本加厲。機關首長乃將甲調離至該機關南部辦 公室。惟甲之妻
子長期患病,必須留在臺北醫院就醫,而兩名子女年幼,也乏人照料。甲認為 此一職務調整行為對其
婚姻及家庭生活已造成重大衝擊,不服該職務調整行為。請問甲得如何 尋求救濟?
【擬答】
(一)復審、行政訴訟與申訴、再申訴提起的標的
1.復審標的-行政處分,參照保障法第 25 條: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或人事主管機關(以下均簡稱原處分
機關)所為之行政處分,認為違法或顯然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依本法提起復審。非現職公務
人員基於其原公務人員身分之請求權遭受侵害時,亦同。
2.申訴標的-工作條件與管理措施,參照保障法第 77 條: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所為之管理措施或有關工
作條件之處置認為不當,致影響其權益者,得依本法提起申訴、再申訴。
3.對公務人員身分與權益有重大影響之決定亦可提請復審:參照釋字 243、298、653 等釋字旨意,復審標
的不限於行政處分,若對公務人員身分與權益有重大影響,亦可提請復審。
(二)若調任影響甲的身分(官職等與俸給),則以復審與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救濟
如果此調任對甲有身分上的影響,參照釋字 243、266、298 與任用法第 18 條,調任後對甲的官等、職等、
俸給或是從管理職到非管理職等對其身分有影響的情事,甲可以提請復審與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救濟。參
照保障法第 4、25、30、44、72、86 與 94 條的規定,甲的救濟方式如下:
1.收到機關拒絕辭職申請之處分的 30 日內向保訓會提請復審。
2.若複審決定書維持原處分,甲若不服則需於復審決定 2 個月內向司法機關進行救濟。
3.在保訓會審理期間,基於保障法的修正,保訓會若覺得有必要,復審過程亦可進行調處。
4.在復審決定書執行後 30 日,若有符合保障法第 94 條可提出再審議之情事,可以提出再審議。
(三)若調任沒有影響甲的身分(官職等與俸給),則該調任僅是管理措施
參照保障法第 77 條、78 條、85 條與 94 條,甲進行申訴再申訴的方式如下:
1.收到機關調任命令的 30 日內向機關進行申訴。
2.若對機關申訴的處理不滿則向保訓會提起再申訴。
3.再申訴的過程,保訓會可以依情況進行調處。
4.再申訴後,若認為救濟程序有違反保障法第 94 條之情事,可以提出再審議。

三、甲為依地方制度法規定任命之副縣長,在縣長改選之選舉期間,具銜具名向其所屬同鄉會拉票,請問
該行為是否有違背行政中立法?
【擬答】
(一)副縣長甲非行政中立法準用對象
參照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 17 條:下列人員準用本法之規定:
一、公立學校校長及公立學校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
二、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公布施行前已進用未納入銓敘之公立學校職員及私立學校改制為公立學校未具任用
資格之留用職員。
三、公立社會教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公立學術研究機構兼任行政職務之研究人員。
四、各級行政機關具軍職身分之人員及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軍訓單位或各級學校之軍訓教官。
五、各機關及公立學校依法聘用、僱用人員。
六、公營事業對經營政策負有主要決策責任之人員。
七、經正式任用為公務人員前,實施學習或訓練人員。
八、行政法人有給專任人員。
九、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之董事及監察人。
故副縣長甲為政務人員,並非該法的準用對象。
(二)雖副縣長非行政中立法適用對象,但政務人員法草案與實務函釋都有提及,選舉期間政務人員需嚴守
行政中立。參照政務人員法草案之說明,政務人員多為政治性任命,須隨執政者進退,其參加政治活動,
理所當然;惟為維護政黨間或選舉時之公平競爭,宜適度規範政務人員之某些政治行為,以達行政中立,
諸如:對於公職人員之選舉或罷免,不得動用行政資源助選或要求他人不行使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至
於憲法或法律明定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之政務人員,如考試委員、監察委員等則更予嚴格
規定於任職期間不得參加政黨活動,或為公職候選人助選,俾能達成超然獨立之本旨。禁止利用職權,影
響他人之政治行為,或為政黨、其他政治團體或擬參選人要求、期約或收受利益,或阻止或妨礙其合法之
募款活動。(草案第 14 條及第 15 條)
,對於特定之政黨、其他政治團體或個人從事政治活動或行為之禁止。
(草案第 16 條)
四、依據公務員懲戒法規定有職務當然停止之事由者,停職之效力是依據法律自動發生,或是主管機關仍
應另行作成停職處分,始發生停職之效力?試分析之。
【擬答】
(一)懲戒法當然停職之規定
公務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其職務當然停止:
1.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
2.依刑事確定判決,受褫奪公權之宣告。
3.依刑事確定判決,受徒刑之宣告,在監所執行中。
(二)實務見解
甲說: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係規定有該條規定之事實發生「其職務當然停止」,而非「職務應予停止」。
於有第 1 款所指被通緝或羈押者,事實上已無法執行職務,毋待停職處分,即生停職效果。其餘第 2、3
款事由,則有刑事確定判決為據,亦無解釋為須有停職令始生停職效力之必要。故有該條各款所定當然停
職事由發生,即發生停職之效力。
乙說:基於法律關係之明確性、安定性及實務慣例,於有該條規定事由發生後,仍應由主管機關作成停職
處分,始溯及既往發生停職之效力。
決議:採甲說。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