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在大學中文系擔任﹁詩經﹂課程多年,雖然逐年教學研究對︽詩經︾各方面問題不斷思索審視,也蒐集不少
文獻材料,但從未想過要出一本教科書。理由很簡單,一則因為︽詩經︾的作者、時代、寫作背景、作意多半付
之闕如,又歷經三千多年漫長時間流傳,不同時代、學識背景之讀者注解詮釋書籍已是汗牛充棟,如何從中截其
精華,寫出一本有特色的教科書確實不易。再則要為這部體大思精的最早詩歌總集作注,必須具備字詞訓解、經
學、史學、哲學、社會學、名物、制度等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而且歷來學者不論字詞訓解或考訂詩旨,可說是紛

或來電(02)2705-5066
紜而無達詁,何者為是?何者為非?實難說得清楚。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交代如此龐大的一部經書,以及許多無從考
證的問題呢?就這樣抱持自以為充份的理由,長久以來一直逃避這項艱鉅任務。但是從另一方面思量,為了提供教
學時更為豐富正確的文獻材料,精確的字詞訓解,一本符合自己授課,或指引學生研讀需求的教科書,實在是迫切
而且必要。於是在忙碌的教學、研究之餘,利用零碎時間,積累三年時日,這部︽詩經詳析︾終於誕生了。
要為三百篇詩詳析是不可能的任務,書名之所以名為詳析,並非自誇內容精詳,只是期望能達到詳析的目
的。讀者透過閱讀,能掌握問題重點,並按圖索驥,深入探討每一首詩相關的問題。猶如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
析︾,借諸精要注解,揭示作意、提點作法,帶讀者進入唐詩三百首之研究與審美世界。︽詩經詳析︾亦抱持如此
期許,限於篇幅,只能以條列形式,清楚呈現歷代重要注家見解,必要時則以簡短文字表達撰者個人意見。從羅列
資料中,詩旨部分,讀者應能清楚每首詩從漢代四家詩迄今之詮釋演變,各家論述同異與爭論焦點,領略詩作背
景、作意與詩經學史相關論題。作法部分,讀者亦可透過歷代注家分析各詩篇之章法、思想、修辭、風格、影響等
等,領略每首詩的內容、思想與文學審美。
本書內容包含以下兩大部分:
一、《詩經》概說
() 序 言

分為︽詩經︾的名稱與傳授、︽詩經︾的作者與編訂、︽詩經︾的體制、︽詩經︾產生的時代與地域、︽詩
經︾的文學藝術成就、︽詩經︾的語言、︽詩經︾的押韻、︽詩序︾問題、四始與風雅正變、︽詩經︾研究重要書
目等十個單元,導讀研究︽詩經︾之前必先瞭解的主要問題。歷代詩經學概略也是很重要的議題,但限於篇幅,未
能列入,請讀者參考所列︽詩經︾研究重要書目。
詩經詳析 ()

二、三百篇詳析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按風、雅、頌之次序,詳析三 五
○篇詩。每一體制前,先概論其歷史、地理、風俗、詩風特點。個別詩篇討論
則分為經文、注釋、詩旨、作法等四部分。經文分段,並加新式標點符號,以方便閱讀。注釋、詩旨、作法,則廣
蒐博採歷代重要注家說︽詩︾文獻材料,注釋求其精詳,並斟酌加入現代學者精闢的訓詁成果;詩旨與作法則羅列
各家之見,並在必要時加入撰者個人意見。透過陳列文獻材料,清楚呈現歷代說︽詩︾演變,以及︽詩經︾思想內
涵與文學審美。
本書內容原先設計包含三大部分,第三部分為附圖,附有地理、器物、車馬具、星象圖錄若干幀備參,用意
在彰顯讀︽詩︾必須參照名物,審悉其特性,方能精確掌握詩意。後來因為版權等因素,不得不割捨。孔子說
讀︽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除了鳥獸草木外,︽詩經︾可說是一部古代名物寶典,包含著各種各類的名

或來電(02)2705-5066
物,其中植物、動物、鳥類已有專書出版,其他名物則分散在不同書籍中,讀者宜自行檢索參考。
本書的完成除了要感謝家人體諒、包容我﹁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的任性外;還要特別感謝學生林宜鈴幫忙蒐
集資料,好友施麗珠協助圖片製作,以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熱誠邀稿、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出版印刷費。撰
寫教科書未必比學術論文來得容易,其中過程之繁瑣,資料出處精確之要求,作者論點之呈現,處處都是考驗與折
磨。淺學如我,自知錯誤與不足在所難免,期望能獲得方家不吝批評賜正,以求精益求精是幸。
二 一 年盛夏珍玉序於東海大學
○ ○
人文大樓 H541
研究室

  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序言 ·······················································
采蘩
  046
(3)

草蟲
  048
采蘋
  049
︽詩經︾概說 ···································
001
甘棠
  051
行露
  052
國風 ···················································
025 羔羊
  054

或來電(02)2705-5066
殷其   056
周南
  026
摽有 梅
  057
關雎
  026
小星
  058
葛覃  028
江有汜  060
卷耳  030
野有死   061
樛木  032
何彼襛矣  063
螽斯  033
騶虞
  065
桃夭  035
邶風
  066
兔罝  036
柏舟
  067
芣   038
綠衣
  069
漢廣  039
燕燕
  071
汝墳  042
日月
  073
麟之趾  043
終風
  074
召南
  045
擊鼓
  076
鵲巢
  045
凱風
  078 載馳
  116
雄雉
  080 衛風
  120
匏有苦葉
  081 淇奧  1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谷風
  083 考槃  122
式微
  086 碩人  124
旄丘
  088 氓
  127
簡兮
  089 竹竿  130
泉水
  091 芄蘭  132
北門
  093 河廣  133
北風
  094 伯兮  135

或來電(02)2705-5066
靜女
  096 有狐  136
新臺
  098 木瓜  138
二子乘舟
  0 99 王風
  140
鄘風
  101 黍離  140
柏舟
  101 君子于役   142
牆有茨  103 君子陽陽   143
君子偕老  104 揚之水  145
桑中
  106 中谷有蓷   146
鶉之奔奔  108 兔爰  148
定之方中  109 葛藟  149
蝃蝀
  111 采葛  151
相鼠
  113 大車  152
干旄
  115 丘 中有 麻
  154
鄭風
  156 齊風
  190
緇衣  156 雞鳴  19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將仲子  158 還
  192
叔于田  159 著
  193
大叔于田  161 東方之日  195
清人  163 東方未明  196
羔裘  165 南山  197
遵大路  167 甫田  199
女曰雞鳴  168 盧令  201

或來電(02)2705-5066
有女同車  170 敝笱  202
山有扶蘇  171 載驅  204
蘀兮  173 猗嗟  206
狡童  174 魏風
  208
褰裳  175 葛屨
  208

  177 汾沮洳  210
東門之墠  178 園有桃  211
風雨  180 陟岵
  213
子衿  181 十畝之閒  214
揚之水  183 伐檀
  216
出其東門  184 碩鼠
  217
野有蔓草  186 唐風
  220
溱洧  187 蟋蟀
  220
山有樞  223
揚之水  225 東門之枌
  262
椒聊
  227 衡門
  264
綢繆
  228 東門之池
  2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杕杜
  230 東門之楊
  267
羔裘
  231 墓門
  268
鴇羽
  232 防有鵲巢
  270
無衣
  234 月出
  272
有杕之杜  235 株林
  274
葛生
  237 澤陂
  276
采苓
  238 檜風
  278

或來電(02)2705-5066
秦風
  241 羔裘
  278
車鄰
  241 素冠
  280
駟驖
  243 隰有萇楚
  282
小戎
  245 匪風
  283
蒹葭
  248 曹風
  286
終南
  250 蜉蝣
  286
黃鳥
  252 候人
  288
晨風
  254 鳲鳩
  290
無衣
  255 下泉
  291
渭陽
  257 豳風
  294
權輿
  258 七月
  294
陳風
  260 鴟鴞
  299
宛丘
  260 東山
  301
破斧
  304 由庚
  339
伐柯
  崇丘
  34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306
九罭
  307 由儀
  340
狼跋
  309 蓼蕭
  340
湛露
  342
小雅 ···················································
311
彤弓
  343
鹿鳴之什
  314
菁菁者莪
  345
鹿鳴
  314 六月
  346
四牡
  316 采芑
  349

或來電(02)2705-5066
皇皇者華
  317 車攻
  352
常棣
  319 吉日
  355
伐木
  321 鴻鴈之什
  358
天保
  323 鴻鴈
  358
采薇
  325 庭燎
  359
出車
  328 沔水
  361
杕杜
  331 鶴鳴
  363
魚麗
  333 祈父
  364
南陔
  335 白駒
  366
白華
  335 黃鳥
  368
華黍
  335 我行其野
  369
南有嘉魚之什  336
斯干
  370
南有嘉魚
  336 無羊
  373
南山有臺
  337
節南山之什
  376 甫田之什
  434
節南山  376 甫田
  434
正月
  379 大田
  4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十月之交  385 瞻彼洛矣
  439
雨無正  389 裳裳者華
  441
小旻
  392 桑扈
  442
小宛
  395 鴛鴦
  444
小弁
  397 頍弁
  445
巧言
  401 車舝
  447
何人斯  404 青蠅
  449

或來電(02)2705-5066
巷伯
  407 賓之初筵
  450
谷風之 什
  409 魚藻之什
  455
谷風
  409 魚藻
  455
蓼莪
  410 采菽
  456
大東
  412 角弓
  458
四月
  417 菀柳
  461
北山
  419 都人士  462
無將大車  421 采綠
  464
小明
  423 黍苗
  466
鼓鐘
  425 隰桑
  468
楚茨
  427 白華
  470
信南山  431 蠻
  472
瓠葉
  473
漸漸之石  475 泂酌  523
苕之華
  476 卷阿  52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何草不黃  478 民勞  528

  530
大雅 ···················································
481
蕩之什
  534
文王之什
  482

  534
文王
  482 抑
  537
大明
  485 桑柔  542
  488 雲漢  548

或來電(02)2705-5066
棫樸
  492 崧高  552
旱麓
  494 烝民  556
思齊
  495 韓奕  559
皇矣
  497 江漢  563
靈臺
  502 常武  566
下武
  504 瞻卬  569
文王有聲
  505 召旻  572
生民之什
  508
周頌
生民
  508 ···················································
577
行葦
  512 清廟之什
  579
既醉
  514 清廟
  579
鳧鷖
  516 維天之命
  580
假樂
  518 維清
  582
公劉
  520 烈文
  583
天作
  585 良耜  619
昊天有成命
  587 絲衣  621
我將
  588 酌
  62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時邁
  589 桓
  624
執競
  591 賚
  625
思文
  593 般
  627
臣工之什
  595
臣工  595 魯頌 ·····················································
629
噫嘻  596 駉
  630
振鷺  598 有駜  633

或來電(02)2705-5066
豐年  599 泮水  634
有瞽  600 閟宮  638

  602

  603 商頌 ·····················································
645
載見  605

  647
有客  606
烈祖  649

  608
玄鳥  651
閔予小子之什
  611
長發  653
閔予小子
  611
殷武  656
訪落
  612
敬之
  614
小毖
  615
載芟
  617
《詩經》概說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一、《詩經》的名稱與傳授
最早︽詩經︾並不稱﹁經﹂,只稱︽詩︾或︽詩三百︾。如︽論語.季氏︾:﹁不學︽詩︾,無以言。﹂
︿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又︿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
邪。﹂︿子路﹀:﹁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可見孔子都稱這

或來電(02)2705-5066
部詩集為︽詩︾或︽詩三百︾,而不稱為︽詩經︾。﹁經﹂,這個名詞,起於戰國晚年。生當戰國晚期的荀子,
在︿勸學﹀說:﹁學惡乎始,惡乎終? 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
……
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
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他所說的﹁經﹂,是指︽詩︾、︽書︾、
︽禮︾、︽樂︾、︽春秋︾。︽莊子.天運︾記載孔子對老聃說:﹁丘治︽詩︾、︽書︾、︽禮︾、︽樂︾、
︽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直接將六種書稱為六經;而在︿天道﹀又有﹁十二經﹂
的稱呼。莊子︿天運﹀成書於戰國末年,可見大約此時︽詩︾已被稱為﹁經﹂了。其後秦代︽呂氏春秋.察
微︾:﹁︽孝經︾云:﹃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也將傳記之書︽孝經︾稱為
﹁經﹂。成書於漢初的解經之作︽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
︽春秋︾教也。﹂可以確定戰國晚年到秦漢時代已普遍稱︽詩︾為﹁經﹂了。但還未將︽詩︾與﹁經﹂連屬成為專
名,最早見到︽詩經︾成為書名,始於︽史記.儒林傳︾:﹁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詩︾被稱為經,和
001 《詩經》概說

孔子及其傳人對它的弘揚、傳授有直接的關係。
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各家都有自己的經典。︽老子︾是道家的經典,被稱為︽道德經︾;︽墨子︾是墨家的
經典,則有︿經上﹀、︿經下﹀,又有︿經說上﹀、︿經說下﹀。此時︽詩︾的地位與其他學派的經典並立,還未
特別突出。到了漢代,根據︽漢書.儒林傳︾說傳︽詩︾者有齊、魯、韓、毛四家,後來這些傳︽詩︾的經師陸續
進入朝廷任職。魯人申培公在武帝時任太中大夫;齊人轅固生在景帝時為博士;燕人韓嬰在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
詩經詳析 002

任常山太傅,武帝時曾與董仲舒辯論於朝;趙人毛萇為河間獻王傅。這些經師原本在民間傳授,屬於私學,等到他
們進入朝廷,尤其是擔任博士之後,使得︽詩經︾在朝廷的傳授成為專門的學問。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術﹂,設立五經博士,︽詩︾於是由儒家經典,躍升為王朝之經,天下之經。
︽詩︾被尊為經,大大地提高了它的地位,得到更大範圍的普及與推廣。無論官學或私學,都將︽詩︾當作基
本教材。同時不論對︽詩︾的注解,詮釋都成為一門顯學,並且走上經學化的道路。
二、《詩經》的作者與編訂
︽詩經︾只有四首詩留下作者姓名,並說明作意:

或來電(02)2705-5066
︿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大雅.崧高﹀:﹁吉甫作誦,其詩孔碩。﹂
︿大雅.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其中家父、寺人孟子事蹟已不可考;吉甫即尹吉甫,為周宣王時人。其他詩之作者,見於載籍記載者有:
周 公作 ︿鴟 鴞 ﹀ ,見 於 ︽尚 書 .金 滕 ︾ : ﹁周 公 居 東二 年 , 則罪 人斯 得 。 于 後 , 公 乃 為詩 以 貽王 , 名之 曰
︿鴟鴞﹀。﹂
芮 良 夫 作 ︿ 桑 柔 ﹀ ,見 於 ︽左 傳 .文 西元 年 ︾ : ﹁周 芮 良 夫 之 詩 曰 : ﹃ 大風 有 隧 , 貪 人 敗類 。 聽 言 則對 ,
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武王作︿時邁﹀,見於︽左傳.宣公十二年︾:﹁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
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
武王作︿武﹀、︿賚﹀、︿桓﹀,見於︽左傳.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
功。﹄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維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
周公作︿思文﹀,見於︽國語.周語︾:﹁周文公為之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這些典籍記載詩篇的作者,比較可信,至於︽詩序︾說某篇作於某人,則較不可信。不論如何,絕大多數詩篇
不知作者為誰,寫作背景亦難確知,因而形成詩旨詮釋紛紜。除了這些有姓名的作者外,有關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
兩說:
公卿列士獻詩
(一)

這種主張主要依據:
︽國語.周語上︾記載召公云:﹁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
2. 1.

或來電(02)2705-5066
︽國語.晉語︾記載范文子云:﹁在列︵位也︶者獻詩,使勿兜︵惑也︶。﹂
蒐集民間歌謠
(二)

這種主張主要依據:
︽禮記.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大師陳詩以觀民俗。﹂
3. 2. 1.

︽漢書.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
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戶而知天下。﹂
︽宣公十五年公羊傳注︾:﹁從十月盡正月止 …………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采
4.

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
張西堂︽詩經六論.詩經的編訂︾指出有關采詩之各種記載,於采詩之人、時、方式皆不同,可能是傳聞不
同,正好也說明古代並無定制,且無明據。他認為蒐集詩歌的人是宮中樂師。︽論語︾:﹁詩三百﹂、﹁誦詩
003 《詩經》概說

三百﹂,可見在孔子時,詩的蒐集已有成數,而且一定有蒐集的人在。︽論語︾:﹁太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
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 ……﹂可見古代的樂師很多,由他們來蒐集詩歌,並配以管弦。至於
︽史記.孔子世家︾:
古 者 詩 三 千 餘篇 , 及至 孔 子 ,去 其 重 , 取 其 可 施 於 禮 義 , 上采 契 、后 稷 , 中 述 殷 周 之 盛 ,至幽 厲 之 缺 , 始
詩經詳析 004

於衽席。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引發孔子是否刪詩的討論。他列舉歷代學者贊成、反對不同意見,詳細論析,認為孔子正樂以前只說﹁詩三百﹂,
並未﹁去其重﹂。就逸詩而言,尚不及十分之一,而且文詞多與三百篇不類,可見非三百篇之逸。︿孔子世家﹀
之說詞意自相矛盾,必是後人有所竄亂。根據歷史記載,季札至魯觀樂時︽詩經︾已初具今日︿風﹀、︿雅﹀、
︿ 頌 ﹀ 的 規 模 了 。 ︽ 左 傳 . 襄 公 二 十 九 年 ︾ : ﹁ 吳 公 子 季 札 來 聘 , ……
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
︿ 召 南 ﹀ …… ﹂其後依次為︿邶﹀、︿鄘﹀、︿衛﹀、︿王﹀、︿鄭﹀、︿齊﹀、︿豳﹀、︿秦﹀、︿魏﹀、
︿唐﹀、︿陳﹀、︿鄶﹀、︿小雅﹀、︿大雅﹀、︿頌﹀,魯襄公二十九年時孔子才八歲,當時的周樂幾乎包括今
本︽詩經︾的全部。到了春秋晚期孔子曾對︽詩經︾加以重訂,他在︽論語.子罕︾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
正,︿雅﹀、︿頌﹀各得其所。﹂因此孔子未曾刪詩,只是稍加編排,調整篇章次序,修訂配樂而已。

或來電(02)2705-5066
︽詩經︾的來源應是多元的,作者有國君、公卿、大夫、列士,也有來自民間的歌謠,不論知名或不知名作者
的作品,最後都由太師審校編集,並配上音樂。︽國語.魯語︾:﹁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正考父
校商頌,請教周太師,並以他所所審定者為準,可見周太師參與︽詩經︾的蒐集、加工、創作工作。
三、詩經的體制
︽詩經︾的編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它是以什麼為分類標準編排的呢?前人認為有依:來
源、內容、使用場合、政事大小、時代早晚、演奏樂器不同等各種說法,張西堂︽詩經六論.詩經的體制︾以為
二南應於國風獨立,分為︿南﹀、︿風﹀、︿雅﹀、︿頌﹀四詩,︿南﹀、︿雅﹀、︿頌﹀都是以樂器得名,
︿風﹀是地方土腔,從樂器或聲調來區分,可以避免前人看法的不周延。一般所謂的十五國風包含:︿周南﹀、
︿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
︿曹﹀、︿豳﹀,但其中︿周南﹀、︿召南﹀、︿王﹀、︿豳﹀等並非諸侯國,從宋代程大昌︽詩論︾就發現
︽詩︾有︿南﹀、︿雅﹀、︿頌﹀,無︿國風﹀,其曰︿國風﹀者,非古也,︿南﹀、︿雅﹀、︿頌﹀樂名也。
張西堂引︿小雅.鼓鐘﹀﹁以雅以南,以籥不僭﹂、︽禮記.文王世子︾﹁胥鼓南﹂都指樂器、郭沫若︽甲骨
文字研究.釋南︾:﹁本鐘鑄之象形,更變而為鈴。﹂等文獻材料說:
詩 之 周 南 召 南 , 大 小 雅 ,揆 其 初 當 亦以 樂 器之 名 孳乳 為曲 調 之 名 ,猶 今 人言 大 鼓 、花 鼓 、 魚琴 、 簡 版 、 梆
子、灘簧之類耳。詩序謂南言化自北而南;乃望文生訓之臆說。﹂他以本經證本經釋南,說南是一種曲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調 , 是由 於歌 唱之 時 , 伴 奏 的 是 一種 形狀 像 ﹁南 ﹂ ,而 現 在讀 如鈴 那 樣 的樂 器而 得 名 ,南 是南 方之 樂 , 是
一種唱的詩,其主要得名的原因由於南是一種樂器。
張西堂引顧頡剛︿論詩經所錄全為樂歌說﹀:
大 雅嵩高篇 說 : ﹁吉甫 作 誦 ,其詩 孔 碩 ,其風肆 好 。 ﹂有左 傳 成公九年 說 : ﹁鍾 儀操南 音 ﹂ ,范文 子說 他
﹁樂 操土 風 ﹂ , 則風 字 的意義 似 乎 就 是 聲調 。 聲調不 僅 是諸國 之風 所具 , 雅頌 也 是有 的 。 所以風 的 一 名 ,

或來電(02)2705-5066
是把通名用成專名的。所謂國風,猶之乎說土樂。
他以詩證詩,就當時客觀發展情形說風就是聲調,︿鄭風﹀就是鄭國調,︿衛風﹀就是衛國調,正如現在所用的秦
腔、崑腔、漢調、徽調、京調之類,在腔調上加以地名,說明各地方的腔調,古之所謂諸國風。風和腔調一樣,原
先是一個通稱,專指國風而言起於戰國時代。
︿雅﹀包含︿小雅﹀、︿大雅﹀,張西堂仍引︿鼓鐘﹀﹁以雅以南,以籥不僭﹂,說﹁南﹂、﹁籥﹂都是樂
器,﹁雅﹂亦應當指樂器。接著分別引鄭樵、惠周惕之見:
小雅大雅者,特隨其音而寫之律耳。律有小呂大呂,則歌大雅小雅,宜有別也。   鄭樵︽六經奧論︾
風 雅 頌 以 音 別 也 。 雅有 大 小 , 義不 存 乎 大 小 也 。 自 序之 言 曰 ; ﹁ 雅者 ,王 政 之 所由 廢 興 ,政 有 大 小 ,故 詩
有小雅有大雅。﹂大小雅之名立,而難辨之端起矣! …… 其 後朱 晦 翁 則 謂 小 雅 燕享之 樂 , 大 雅 朝 會之 樂 ,
受 釐陳 戒之 辭 。嚴 華谷 則 謂 : ﹁明 白 正 大 ,直言 其事 者 , 雅之 體 ,純 乎 雅之 體者 為 雅之 大 ,雜 乎風 之 體者
005 《詩經》概說

為雅之小。﹂章俊卿則謂:﹁風體語皆重複淺近,婦人女子能道之,雅則士君子為之也。小雅非復風之
體,然亦間有重複,未至渾厚大醇,大雅則渾厚大淳矣!﹂三家之詩,朱子於理為長。 …… 大 小二 雅 , 當
以音樂別之,不以政之大小論也。如律有大小呂,詩有大小明,義不存乎大小也。   惠周惕︽詩說︾
以為大小雅當以音別,從古代歌辭與曲調不分,從︿南﹀、︿風﹀、︿雅﹀、︿頌﹀是以樂器或聲調得名,可知雅
詩經詳析 006

之大小亦不應以政治或辭體區分。
︿頌﹀包含︿周頌﹀、︿魯頌﹀、︿商頌﹀,毛鄭以為頌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但頌詩中有許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多不屬於此類告神明的祭祀詩。阮元說頌是舞容,並不符合︿風﹀、︿雅﹀、︿頌﹀之別,當於聲求之,而且把
︿周頌﹀各篇舞容的樣子,說是周的樣子,此特徵並無法表現出來。王國維說︿頌﹀聲較風雅緩,亦不能知道其何
以緩的原因。因而張西堂從文字通假說﹁頌﹂、﹁鏞﹂通用,並從︿周頌.有瞽﹀、︿大雅.靈臺﹀等詩考察祭祀
有用﹁鏞﹂這種樂器,還舉︿商頌.那﹀﹁庸鼓有斁,萬舞有奕﹂說古代歌舞有用鐘的,並證以各種宗教儀式多用
鐘為樂器。
四、《詩經》產生的時代與地域

或來電(02)2705-5066
︽詩經︾中既有周王朝建立以前的作品,又有殷商王朝的遺篇,其中大部分的作品產生在西周至春秋中期,最
晚的作品是︿陳風.株林﹀,創作時間在魯宣公十年︵西元前五九九年︶,大體而言︽詩經︾的時代在西元前十一
世紀至六世紀,縱貫將近五百年的漫長時間,有關各詩篇的具體寫作時間不易確知。
︽詩經︾所涉及的空間非常廣闊,東到山東,西至陜西、甘肅之間,南至江漢流域,北到河北、山西一帶,涵
蓋了周王室的大部分版圖。約包括今日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安徽,湖北北部的長江流域。
︿國風﹀
(一)

︿周南﹀、︿召南﹀二十五篇,︿甘棠﹀詩中有召伯,︿何彼襛矣﹀詩中出現平王之孫,為東周時的作品,也
可能有西周時的作品。二南都是黃河以南的作品,西周初以陜︵今河南陜縣︶為界,周公姬旦統轄東方諸侯,召
公姬奭統轄西方諸侯。︿周南﹀是周公所統轄南方地區的詩歌,其中︿漢廣﹀提到長江、漢水;︿汝墳﹀提到汝
水。涉及的地域北至汝水,南到江漢合流的湖北武漢一帶。
︿邶﹀、︿鄘﹀、︿衛﹀三十九篇,根據鄭玄︽詩譜︾:﹁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武庚,三分其地,置三監,
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紂城而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邶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鄘在今
河南省汲縣東北,衛則領有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之地。武庚及管蔡之亂平定之後,乃以衛封康叔,而兼領邶鄘
之地,都於朝歌︵今河南淇水縣東北︶。春秋時衛文公遷都於楚丘︵今河南滑縣東︶,衛成公又遷都於帝丘︵今河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南濮陽西南︶。邶、鄘、衛詩多數是春秋時期的作品,其中衛懿公被殺和衛宣公淫亂,分別有一系列作品。
︿王風﹀十篇,為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以後,王畿地區的詩作,都作於春秋時期。
︿鄭風﹀二十一篇,周宣王封其弟姬友於鄭︵今陜西華縣西北︶,是為鄭桓公,其弟鄭武公遷都於今河南新
鄭,其領地在今河南中部。鄭風全作於武公遷都之後,是春秋時期的詩作。
︿齊風﹀十一篇,周武王封太師呂尚於齊,建都營丘︵今山東臨淄︶,其疆域在今山東省中部至東北部。其中
︿南山﹀、︿敝笱﹀、︿載驅﹀、︿猗嗟﹀都與春秋時齊襄公有關,其餘詩作年代不詳。
︿魏風﹀七篇,始封之時,約在周初,始封之君為姬姓,何人及世次,則無可考。都城在今山西芮城西北,領

或來電(02)2705-5066
地在今山西西南部。鄭玄︽詩譜︾以為其詩作於平桓之世。
︿唐風﹀十二篇,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建都在晉陽︵今山西太原︶,領地在今山西中部,因境內有晉水,
後改稱晉。︿唐風﹀具體寫作年代難以確定。
︿秦風﹀十篇,非子為西周孝王養馬有功,被封於秦︵今甘肅天水︶,至秦襄公時因驅逐犬戎並護送周平王東
遷有功,西周王畿及豳地相繼歸秦。秦風多數是春秋時作品,其中︿黃鳥﹀作於秦穆公逝世之際。
︿陳風﹀十篇,周武王封舜的後人媯滿於陳,是為胡公,並將長女太姬嫁給他。領域在禹貢豫州之東︵河南
舊開封府東南,南至安徽亳州一帶︶,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陽縣︶。︿陳風﹀除︿株林﹀諷刺陳靈公︵西元前
六一三 五
—九九年︶淫於夏姬事外,其他詩篇具體寫作年代不得而知。
︿檜風﹀四篇,世次無可考,相傳國君妘姓,祝融之後,領地在今河南中部,都城在今河南密縣東北。周平王
時為鄭武公所滅,是以︿檜風﹀應是西周末東周初的作品。
︿曹風﹀四篇,周武王封其弟姬振鐸於曹,領地在今山東西南部,約當荷澤、定陶一帶。春秋時期周敬王
007 《詩經》概說

三十三年︵西元前四八九年︶宋國滅曹。︿曹風﹀除︿下泉﹀作於周景王逝世之後,是春秋時期的作品,其他詩篇
寫作年代不詳。
︿豳風﹀七篇,周先祖公劉修后稷之業,民以富貴,乃相土之宜,遷徙於豳谷,其疆域在今陜西郇邑、邠縣一
帶。西周滅亡,豳地歸秦所有。︿豳風﹀詩篇多與周公有關,大約作於西周時期,是︽詩經︾早期的作品。
︿小雅﹀、︿大雅﹀
(二)
詩經詳析 008

︿小雅﹀七十四篇,除︿正月﹀提到西周滅亡,當作於春秋初年,其他多寫厲王、宣王、幽王之事,是以多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數作品作於西周時期。產生於西周中心鎬京地區詩篇較多,也有作於其他地域的詩篇,︿大東﹀作於東國,︿四
月﹀作於江漢流域,︿鼓鐘﹀作於淮水水濱,︿都人士﹀作於作於鎬京以外地區。
︿大雅﹀三十一篇,其中︿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為周族史詩,敘述英雄祖先事
功,或許長期先在口頭上流傳,最後於西周初年寫定。︿大雅﹀詩篇大致上作於西周時期,產生地域以鎬京為
主。
︿周頌﹀、︿魯頌﹀、︿商頌﹀
(三)

︿周頌﹀三十一篇,都是西周時期的作品,作於鎬京。詩中提到后稷、太王、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未提

或來電(02)2705-5066
到昭王、穆王以後的天子,因此大約是周初至昭王間的作品。
︿魯頌﹀四篇,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伯禽於魯︵今山東曲阜︶,其領地在今山東東南部。詩中︿泮水﹀、︿閟
宮﹀作於春秋魯僖公時期,其餘︿駉﹀、︿有駜﹀舊說也作於魯僖公時期。
︿商頌﹀五篇,周成王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宋︵今河南商丘︶,宋國君主為殷商後裔。有關商頌寫作時代有
三種不同說法,︽國語.魯語︾、︽毛序︾及古文學家認為是殷商時所作,後為宋國保存。︽魯詩︾、︽史記︾及
後來今文學家認為是宋國的宗廟祭祀詩,為宋國所作,產生春秋之前。另一種說法︵如程俊英︽詩經注析︾︶是
︿那﹀、︿烈祖﹀、︿玄鳥﹀作於殷商時期,其餘兩篇︿長發﹀、︿殷武﹀是宋國建立後所作。
五、《詩經》的文學藝術成就
︽詩經︾寫作題材廣泛,普遍反映周人生活、情感、思想與文化,作者藉敘事、抒情表現其創作意圖,應用寫
實手法,純熟多樣的寫作技巧,呈現渾樸自然風格。後代不論賦美人、狩獵、送別、悼亡、棄婦、征戍、禽言、歸
隱等等皆以︽詩經︾為祖。其寫作技巧分別於析論個別詩篇時論述,以下對其賦比興藝術與疊章複沓寫作特色略說
如下:
賦比興藝術
(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詩︾有風、賦、比、興、雅、頌六義,賦比興是︽詩︾的作法,以這三種寫作方法,完成風雅頌內容。鍾
嶸︽詩品.序︾論到賦比興時說:﹁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
散。﹂在︽詩經︾的寫作中兼有此三體而能靈活因應。

1.

朱熹︽詩集傳︾:﹁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又:﹁直指其名,直敘其事者,賦也。﹂例如︿衛風.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百分之八十以上使用這種質樸、精要、流暢語言
敘述,敘事人稱多以第三人或第一人稱視點,或一詩前後章靈活轉換視點,偶爾亦用女性視點敘述。

或來電(02)2705-5066
2.

相較於賦,比、興就比較難以區分了,而且常常影響詩義的瞭解,可參考文幸福︿欲觀于詩必先知比興 —

二南為例﹀︵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所論判斷比、興與詩義瞭解的關係。
朱熹︿詩集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又云:﹁引物為說。﹂當我們面對比較抽象思維的概念,例
如憂、苦等內心情感,如何使其具象化,用具體可感的比喻來呈現,會使表達更為生動形象,如寫憂說﹁心之憂
矣,如匪澣衣﹂、寫苦說﹁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的比喻方式形態多樣豐富,例如:
明喻 —未見君子,惄如朝饑。
暗喻 —價人為藩,大師為垣。
借喻 —豈其娶妻,必齊之姜?
整首詩用比 —︿螽斯﹀、︿鴟鴞﹀、︿碩鼠﹀
因而使得全書表達生動,形象清新。

3.

毛︽傳︾未標比和賦,但在一一六首詩首章前三句下獨標興體,以其難明之故。根據毛︽傳︾的標示及釋義,
009 《詩經》概說

興即起之義,興往往為物象,興句的物象義和底下賦寫的事物義之間因為關係隱微,因而對其是否取義,歷來學者
各有不同見解:
鄭司農云:﹁ ……
比者,比方於物;興者,託事於物。﹂︵︽周禮︾卷二十三︶

(2) (1)
執虞︿文章流別論﹀:﹁比者,喻類之言;興者,有感之詞。﹂
劉勰︽文心雕龍.比興︾:﹁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詩經詳析 010

(4) (3)

孔穎達︽毛詩正義︾:﹁比顯而興隱。﹂﹁興者,託事於物。則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
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詞也。﹂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朱熹︽朱子語類.詩綱領︾:﹁詩之興,全無巴鼻。﹂
(7) (6) (5)

朱熹︽詩集傳︾:﹁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李仲蒙:﹁敘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盡物也;索物以託情,謂之比,情附物也;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
情也。﹂︵王應麟︽詩經考異︾引︶
鄭樵︽六經奧論︾:﹁凡興者,所見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類推,不可以義理求。﹂
(10) (9) (8)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興,由物及心;比,由心及物;賦,即物即心。﹂
龍師宇純︿也談詩經的興﹀︵載︽中國文哲所集刊︾創刊號︶,撰者歸納其說幾項要點如下:
興既取音亦取義。
③ ② ①

或來電(02)2705-5066
興不見得是當時所見之景,可以為以往之經驗或騁想。
︽詩經︾的興經過文人潤飾,不像民歌取眼前景,甚至有很多套句式的興,︽詩經︾中僅偶見這種套句式
的興,如:﹁揚之水,不流束薪。﹂﹁山有 ……
隰有 ……
。﹂
毛︽傳︾獨標興體,除了興隱一因外,恐是要標詩所獨有,以見其與文之不同。
⑥ ⑤ ④

以賦比興之原意看,比賦和興一樣都出現於章首。
有些章中興,毛︽傳︾未標,不知是漏標亦或不符合章首興,但被認為是章中興,正好都出現在章中換韻
的開端,而換韻等於是章節的變換。興無出現於章尾作結的。
︽詩經︾由於具有豐富的興語,起句物象義和應句事物義取得有機的聯結,使得形象鮮明深刻,而豐富了詩歌
的內容,情感更易打動人心。例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首二句取桃
樹茂盛,花朵豔麗的物象義,與應句祝福出嫁女子青春貌美將為夫家開花結果長葉︵繁衍子孫︶的事物義類比,
物象感發情意。︿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
所!﹂首二句取鴇性不樹止,興今下從征役,其為危苦,有如鴇之樹止然,物象鮮明,詩人情意自然很容易感染讀
者。
詩經詳析/呂珍玉著. --一版.--臺北

市:五南, 2010.11

 面; 公分

ISBN 978-957-11-6129-7 (平裝)

1.詩經 2.研究考訂

831.18 99020397

1X2K

詩經詳析
作  者 ─ 呂珍玉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龐君豪

主  編 ─ 黃惠娟

責任編輯 ─ 胡天如 李鳳珠

封面設計 ─ 童安安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1 0 年 1 1 月 初 版 一 刷

定  價 新 臺 幣 5 5 0 元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