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生何蕃傳〉(節錄) 韓愈 PDF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S-file 悅讀中文》2016 年 6 月 3 日 P.2-P.

3 工作紙

文言文閱讀理解

〈太學生何蕃傳〉(節錄)韓愈
太學生①何蕃,入太學者廿餘年矣。歲舉②進士,學成行尊,自太學諸生
推頌不敢與蕃齒③,相與言於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狀申於司業、祭酒④,
司業、祭酒撰次⑤蕃之群行焯焯者數十餘事,以之升於禮部而以聞於天子。公
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⑥,莫為禮部;為禮部者,率蕃所不合者;是以無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俱全;初入太學,歲率一歸,父母止之;其後間一二歲
乃一歸,又止之;不歸者五歲矣。蕃,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一日,揖
⑦諸生歸養於和州,諸生不能止,乃閉蕃空舍中,於是太學六館之士⑧百餘人,
又以蕃之義行言於司業陽先生城,請論留蕃,於是太學闕⑨祭酒,會陽先生出
道州,不果留。
歐陽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學,諸生不為非義,
葬死者之無歸,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復,斯其所謂仁歟!蕃之力
不任⑩其體,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歐陽詹生曰:「朱泚之亂○
11 ,

太學諸生舉將從之,來請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館之士不從亂,茲非其勇歟!」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於人者不流也。川者高,澤者卑,高者流,卑
者止,是故蕃之仁義,充諸心,行諸太學,積者多,施者不遐○
12 也。吾是以言

之,無亦使其無傳焉。

註解
1. 太學生:太學,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太學生,就讀於太學的學生。
2. 舉:被推舉
3. 齒:並列
4. 司業、祭酒:司業,太學的副長官;祭酒,太學的正長官。
5. 撰次:編寫
6. 比肩立:一個接一個,形容數量很多
7. 揖:古代的拱手禮,多用於初見面及告別,這裏是「拜別」的意思。
8. 六館之士:太學有六館,泛指太學生
9. 闕:古代作「缺」字用
10. 任:負擔、承受
11. 朱泚之亂:唐德宗建中四年,涇原軍朱泚反叛唐朝,史稱「奉天之難」。
12. 遐:遠

© 《星島日報》學生報《S-file 悅讀中文》
P. 1 of 5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4 分)
a. 蕃,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
b. 蕃之居下,其可以施於人者不流也。

2. 試語譯以下句子:(4 分)
初入太學,歲率一歸,父母止之;其後間一二歲乃一歸,又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 太學生何蕃學識淵博,受人尊敬,為何仍不被禮部所錄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承上題,這一點可以反映到官場風氣如何?為甚麼?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 歐陽詹生認為何蕃「仁」、「勇」,何以見得?試舉一例加以說明。(4 分)
i. 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除了「仁」、「勇」,何蕃還有甚麼性格特徵,試用一字表達。 (2 分)

© 《星島日報》學生報《S-file 悅讀中文》
P. 2 of 5
5. a. 為何作者要寫這篇文章? (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為何何蕃的才學皆好,影響力卻不大?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作者在論證地位高低與影響力的關係時,運用了甚麼論證手法? (2 分)

d. 承上題,試加以說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星島日報》學生報《S-file 悅讀中文》
P. 3 of 5
參考答案
1. a. 克制
b. 流傳/傳揚
2. 剛入太學的時候,大約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阻止了他;之後間隔一兩年才回
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他
3. a. 因為知道何蕃學問與品格的人不在禮部當官,而在禮部為官的則多與他不
合,令何蕃沒有機會被錄用。
b. 這反映到朝廷黑暗腐敗,即使是有本事的人,若不結識官場中人,都未能
任官,而且官員都以自己的喜惡來推薦其他官員,不看重個人實力。
4. a. i. 何蕃不做不仁義的事/埋葬無家可歸的死者/養育那些遺孤,可見他有憐憫
他人的心。
ii. 何蕃在亂事發生時阻止了同伴跟從朱泚,勇敢地反對大伙人的想法、並
勸服他們。
b. 孝
5. a. 因為作者不想何蕃的事迹被埋沒。
b. 因為何蕃身居下位之職(1),只能夠在小範圍影響他人(1),而不能影響更多
人。
c. 比喻論證
d. 作者將職位高低比喻成河流地勢(1),地勢高的時候會流動,即職位高時很
有影響力(1);而地勢低的時候會停止,即職位低時影響力弱(1),以此論證兩者
關係。

© 《星島日報》學生報《S-file 悅讀中文》
P. 4 of 5
語譯
太學生何蕃,進入太學有二十多年了。年年應進士考,學問深厚,品行受人
尊敬,眾多太學生尊崇稱譽他,不敢和他相提並論,共同向助教、博士說起何蕃,
助教、博士又把情況向司業、祭酒陳述申報,司業、祭酒編寫何蕃的眾多品行中
顯著昭彰的事情幾十件,把它們上報給禮部借此讓天子知道。知道何蕃的公卿大
夫非常多,但無人在禮部當官;在禮部為官的,大多與何蕃不合;何蕃因此不被
錄用。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剛入太學的時候,大約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阻
止了他;之後間隔一兩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他;沒有回家已經五年了。
何蕃,是至孝之人,憂慮雙親年老而無法克制自己。一日,拜別諸生要返回和州
供養父母,諸生不能勸阻,便將何蕃關在空房間中。於是太學六館的士人一百多
人,又將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學司業陽城先生陳述,請他發布命令挽留何蕃,在
這個時候太學空缺了祭酒,適逢陽城先生出任道州刺史,沒有挽留得住何蕃。

歐陽詹生說:
「何蕃,是仁愛勇敢的人。」有人說:
「何蕃在太學,諸生不做
不仁義的事,埋葬無家可歸的死者,憐憫那些遺孤把他們養育,別人對他的恩惠
無論大小,一定盡全力去報答,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仁愛吧!何蕃看起來力氣
不能承受他的身體,相貌不能承受他的內心,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現在哪裏。」
歐陽詹生說:「朱泚作亂,太學諸生發動聚集想要跟從他,來請何蕃出面,何蕃
正色叱責他們,太學六館的士子不跟從朱泚作亂,這不是他的勇敢嗎?」

可惜了啊!何蕃居於下位,他能夠替人做的好事不能廣及眾人。河流地勢
高,湖澤地勢低,地勢高的流動,地勢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義,充滿了內心,
施行於太學,善行積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卻不遠啊。我因此寫這篇文章,不要
讓何蕃的事迹被埋沒。

© 《星島日報》學生報《S-file 悅讀中文》
P. 5 of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