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新會商會中學

中二 中國語文
《桃花源記》課文語譯

姓名:                       成績:       
班別/班號:2  (  )             日期:       

    (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在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
                    作為    的。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一天,這個漁人)   溪流前行,
                    (走著走著竟)忘了路的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忽然間,(他)    了一個桃花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林,這個桃花林幾百步之內,沒有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樹,野草芳香,   繁多,漁
                    人覺得很   。
復前行,欲窮其林。           (他)  走上前,想走到樹林的
                        。

    (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走到)桃花林的盡頭、溪水的   ,
                    便   一座山。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山上有一個小洞,隱隱若若間   
                    有光線透出。
便舍船,從口入。            (漁人)於是   船,從山洞走進
                    去。
初極狹,才通人。            開始走的時候,只覺十分   ,剛好
                    讓一個人   。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走幾十步後,便突然變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而空闊,房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很好的農田、美麗的池塘、桑樹和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竹樹   的樹木,     四通八
                    達,雞啼狗吠的聲音都可   。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在這裏來來往往的、耕種的,男人和女
悉如外人。               人的衣著,   像桃花源外的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     的。
    (三)
見漁人,乃大驚,問從何來。       (那裏的人)看見漁人,都很   ,
具答之。                問(他)從   來。(漁人)  
                      回答他們的問題。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他們)   (漁人)回家,準備了
                    酒、殺了雞,做了吃的東西(款待他)。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村中(的人)   有這個人,  
                    來了解情況。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秦代的戰亂,便帶著妻子、   
遂與外人間隔。             和鄉親來到這個和外界隔絕的地方,
                    不再出去;   和外面的人隔開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他們)問(外面)現在是甚麼世代,
無論魏、晉。              (他們)   不知道漢朝,更不用
                    說魏、晉了。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漁人把知道的,一件一件的全都說出
                    來,(他們聽後)都感到    。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村人又   漁人到他們的家,
                    都   酒和食物(來招呼他)。
停數日,辭去。                了幾日後,(漁人)便   。

此中人語云:              這裏的人說:「不  和(桃花源)
「不足為外人道也。」          外面的人的說。」

    (四)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漁人)出到洞外,   自己的船,
 
處處誌之。               便沿著   的路走,在很多處  
                       。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漁人)到了武陵郡,   太守,
                    說出自己 的遭遇。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太守立即  人跟隨他前往,找尋那
遂迷不復得路。             些先前留下的記號,   (找不到)
                    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找到那條路了。

    (五)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劉子驥,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
聞之,欣然規往,未果。         聽說有桃花源這個地方,   地去
                    計劃如何前往,但沒有   。
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不久,(他)    ,以後便再沒有
                    去訪求前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新會商會中學
中二 中國語文
《桃花源記》課文語譯參考答案

姓名:                       成績:       
班別/班號:2  (  )             日期:       

    (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在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
                    作為 職業 的。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一天,這個漁人) 順著 溪流前行,
                    (走著走著竟)忘了路的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        忽然間,(他) 看見 了一個桃花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林,這個桃花林幾百步之內,沒有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別的 樹,野草芳香, 花朵 繁多,漁
                    人覺得很 奇怪 。
復前行,欲窮其林。           (他) 再 走上前,想走到樹林的
                     盡頭 。

    (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走到)桃花林的盡頭、溪水的 源頭

                    便 看見 一座山。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山上有一個小洞,隱隱若若間 好像
                    有光線透出。
便舍船,從口入。            (漁人)於是 離開 船,從山洞走進
                    去。
初極狹,才通人。            開始走的時候,只覺十分 狹窄 ,剛好
                    讓一個人 通過 。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再 走幾十步後,便突然變得 開
闊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明朗 ,土地平坦而空闊,房屋 整齊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很好的農田、美麗的池塘、桑樹和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竹樹 一類 的樹木, 田間的小路 四通
                    八達,雞啼狗吠的聲音都可 聽見 。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在這裏來來往往的、耕種的,男人和女
悉如外人。               人的衣著, 全都 像桃花源外的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 很愉快安樂 的。
    (三)
見漁人,乃大驚,問從何來。       (那裏的人)看見漁人,都很 吃驚 ,
具答之。                問(他)從 哪裏 來。(漁人) 全 
                     部 回答他們的問題。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他們) 邀請 (漁人)回家,準備了
                    酒、殺了雞,做了吃的東西(款待他)。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村中(的人) 聽到 有這個人, 都 
                    來了解情況。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 逃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避 秦代的戰亂,便帶著妻子、 子女
遂與外人間隔。             和鄉親來到這個和外界隔絕的地方,
                    不再出去; 於是 和外面的人隔開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他們)問(外面)現在是甚麼世代,
無論魏、晉。              (他們) 竟然 不知道漢朝,更不用
                    說魏、晉了。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漁人把知道的,一件一件的全都說出
                    來,(他們聽後)都感到 歎息/惋息 。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村人又 邀請 漁人到他們的家,
                    都 拿出 酒和食物(來招呼他)。
停數日,辭去。              逗留 了幾日後,(漁人)便 告辭 。

此中人語云:              這裏的人說:「不 要 和(桃花源)
「不足為外人道也。」          外面的人的說。」

    (四)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漁人)出到洞外, 找到 自己的船,
處處誌之。               便沿著 前來 的路走,在很多處 留 
                     下記號 。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漁人)到了武陵郡, 拜見 太守,
                    說出自己的遭遇。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太守立即 派 人跟隨他前往,找尋那
遂迷不復得路。             些先前留下的記號, 最終 (找不到)
                    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找到那條路了。

    (五)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劉子驥,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
聞之,欣然規往,未果。         聽說有桃花源這個地方, 高興 地去
                    計劃如何前往,但沒有 實現/結果 。
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不久,(他) 病死了 ,以後便再沒有
                    去訪求前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新會商會中學
中二 中國語文
《桃花源記》工作紙

姓名:       成績:       
班別/班號:2  ( ) 日期:       

甲.課文理解
一.試選擇適當的答案,填在空白處:

(1)甚麼東西吸引了漁人繼續前進往,發現了桃花源?
A 盛開的桃花
B 豐富的漁獲
C 詭異的景色
D 洞的亮光                          

(2)桃花源中的情況是
A 到處都是臺樓閣
B 交通繁忙
C 生活節奏急促
D 生活安閒快樂                        

(3)桃花源中人到那裏定居,是因為
A 找尋發展
B 追求理想
C 逃避亂世
D 志在歸隱                          

(4)桃花源中人怎樣對待漁人?
A 要求他留下來
B 熱情地款待他
C 把他囚禁起來
D 把他的漁獲全部買下來                    

二.試回答下列問題:
(1)桃花源中的人囑咐漁人不要把桃花源中情況告訴外人,但他一出去便告訴
太守,你認為他做得對嗎?為甚麼?
                                
                                
                                
                                

乙.語文運用
一. 「桃」字以「兆」字作偏旁。試選適適當的字,填入句中的空白處:
提示:佻、逃、窕、桃、眺、跳、挑

(1)新年時,很多人家都貼上「爆竹一聲除舊,   符萬丈更新」的春聯。
(2)大敵當前,臨陣脫   是要不得的行為。
(3)到大嶼山登高   望,可見到日出的美景。
(4)大多數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窈   淑女。
(5)公司中沒有人可擔當重任,現在要他獨   大樑了。
(6)他為人輕   浮躁,令人討厭。
(7)他最擅長的田徑項目是   高。

二.在文言文中,「然」字多用來表示「……的樣子」。這種用法,保留在很多常
用的成語裏。試選擇當的字,填入下列成語中:

(1)   然大悟   (2)   然一新   (3)   然起敬
(4)   然無恙   (5)   然無味   (6)一   了然
(7)大義   然   (8)毛骨   然

三.試將下列一段說話,用白話文改寫成村人和漁人的對話。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
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村人:我們的祖先為了逃避秦朝時的戰亂,               
                                  
                                  
漁人:你知不知道                          
村人:(茫然,搖頭)不知道,你說說吧!
漁人:秦朝以後,經歷了                       
村人:(歎息)噢,亂紛紛的,老百姓的日子太難過了,還是我們這裏太平啊!

丙.課文問答

1.「桃花源」的人為甚麼要求漁人不要把「桃花源」的事告訴外面的人?
2.作者為甚麼要幻想這個理想的「桃花源」?你認為這做法是積極的,還是
消極的?

新會商會中學
中二 中國語文
《桃花源記》工作紙參考答案

姓名:       成績:       
班別/班號:2  ( ) 日期:       

甲.課文理解
一.試選擇適當的答案,填在空白處:

(1)甚麼東西吸引了漁人繼續前進往,發現了桃花源?
A 盛開的桃花
B 豐富的漁獲
C 詭異的景色
D 山洞的亮光                          A 

(2)桃花源中的情況是
A 到處都是臺樓閣
B 交通繁忙
C 生活節奏急促
D 生活安閒快樂                       D 

(3)桃花源中人到那裏定居,是因為
A 找尋發展
B 追求理想
C 逃避亂世
D 志在歸隱                         C 

(4)桃花源中人怎樣對待漁人?
A 要求他留下來
B 熱情地款待他
C 把他囚禁起來
D 把他的漁獲全部買下來                     B 

三.試回答下列問題:
(3)桃花源中的人囑咐漁人不要把桃花源中情況告訴外人,但他一出去便告訴
太守,你認為他做得對嗎?為甚麼?
(學生自由發揮) 我認為他做得不對。桃花源中的人的生活安閒自在,一旦外
人知道,他們的生活必受騷擾。況且桃花源中的人這樣囑咐,定有他們的苦 
衷,漁人這樣做只是滿足了人們好奇心,卻侵犯了別人的私隱權。  
                                
                                

乙.語文運用
二. 「桃」字以「兆」字作偏旁。試選適適當的字,填入句中的空白處:
提示:佻、逃、窕、桃、眺、跳、挑

(8)新年時,很多人家都貼上「爆竹一聲除舊, 桃 符萬丈更新」的春聯。
(9)大敵當前,臨陣脫 逃 是要不得的行為。
(10) 到大嶼山登高 眺 望,可見到日出的美景。
(11) 大多數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窈 窕 淑女。
(12) 公司中沒有人可擔當重任,現在要他獨 挑 大樑了。
(13) 他為人輕 佻 浮躁,令人討厭。
(14) 他最擅長的田徑項目是 跳 高。

三.在文言文中,「然」字多用來表示「……的樣子」。這種用法,保留在很多常
用的成語裏。試選擇當的字,填入下列成語中:
(學生的工作紙沒有提示,如有需要,可考慮提供;可著學生找出其他有「然」
字的成語)

(1) 恍 然大悟   (2) 煥 然一新   (3) 肅 然起敬
(4) 安 然無恙   (5) 索 然無味   (6)一 目 了然
(7)大義 凜 然   (8)毛骨 悚 然

三.試將下列一段說話,用白話文改寫成村人和漁人的對話。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
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村人:我們的祖先為了逃避秦朝時的戰亂, 帶了家人和族人,來到這與世 
    隔絕的地方,便沒有再出去了。外面的世界的事.我們完全不知道 
    啊!                            
漁人:你知不知道 現在外面是哪一家哪一姓做皇帝嗎?         
村人:(茫然,搖頭)不知道,你說說吧!
漁人:秦朝以後,經歷了 漢朝,還經歷了魏。現在已是晉朝了。     
村人:(歎息)噢,亂紛紛的,老百姓的日子太難過了,還是我們這裏太平啊!
丙.課文問答

1.「桃花源」的人為甚麼要求漁人不要把「桃花源」的事告訴外面的人?
答:「桃花源」的人要求漁人不要把「桃花源」的事告訴外面的人,是因為不想
外人到來擾亂他們的生活。

2.作者為甚麼要幻想這個理想的「桃花源」?你認為這做法是積極的,還是消
極的?
答:作者對當時晉朝的政治不滿,但又無法改變,只好借助桃花源這個理想的地
方,寄托自己對這種美好生活的嚮往。
他這樣做是消極/積極(學生自由發揮)
舉例:消極。因為他沒有直接把對現實的不滿的情緒抒發出來,也沒有提出
實現桃花源的具體方法,可見他只是想逃避現實。/
積極。因為他在不能改變現實的情況下,也藉著幻想桃花源去表現他
對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示了他對現實的不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