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2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论苏轼诗词中的虚实之美/诗词的意境之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https://www.ruiwe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198047.html

http://www.teapoems.com/wen/494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d44ccf0102wle7.html

在这首苏轼江城子的词作上,上阙写实,表达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下阙写虚,记录梦境,抒写了
对亡妻的不舍与深情。整首词虚实结合,用平淡而自然的语言,将悲伤的基调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虚实结合的夏写作手法,让诗词文章更丰富,感情更细腻。
那什么是虚与实呢?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客观存在的为实,主观想象的为虚。实,就是对正在
发生的真实的事情的叙述;而虚,则是与此产生的回忆、联想、想象或者是其他心理活动。

比如我们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是虚实结合的典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写的实景,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虚感了。虚实一结合,诗的立意就高了,诗人拥有远大志向
的情怀也就凸显出来了。

再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里也有一段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
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你们看,前面写实景,将树开花的繁密和色彩写出来,闭
上眼后面就是想象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就是通过这种想象表达出来的。

所以,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可以丰富大家的诗词文章,而且往往虚写的部分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是一个非常值得一试的好方法。下面茶诗网带您再欣赏两首苏轼江城子。

 寻芳草•萧寺记梦 纳兰性德
  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
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灯闪花堕,却对着琉璃火。

  这首词写于作者为亡妻双林寺守灵期间。
  “客夜怎生过?”凄清的夜晚、荒寒的佛寺、一颗孤寂的诗魂!词人只能藉梦幻聊以自慰。
后面的五句,写亡妻来到魂梦中。妻子情态可人、善解人意的形象跃然纸上。你看那梦中佳人斜倚
着窗儿在吟诗唱和,是多么的风情万种!她假装嗔怒,浅浅一笑,含情脉脉之态叫人爱怜不已。“哼,
要不是看你一个人如此凄凉,我才不肯来呢!”这些语言和神态描写,写进了柔情蜜意,给整个梦境
平添浪漫温馨之色彩。过片,说好梦不长来去匆匆。词人希望梦中的欢愉相会能持续到“晓钟敲破
之时” ,无奈梦回肠断,那梦中佳人刚刚还偎依在怀,刹那间竟如一只翩飞之蝶,飞出梦境之外。词人
缱绻留恋之际,睁眼一看,佛寺内一灯如豆,灯花闪落,梦醒之后的词人空对琉璃孤灯又陷入了深邈不
仅的哀思之中。
  以悼念亡妻表达伉俪情深为题材的悼亡词,在中国古代词史上虽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都有撼人
心魄的艺术魅力。其中以记梦形式写就的悼亡词更具凄美色彩。常常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迷
离恍惚的梦境往往不受时空限制,能曲折的反映最真实最隐微的情感,从而有哀婉凄绝之美,备受读
者青睐。

当前为实,追忆为虚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
实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
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怀古伤今诗多是通过追忆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今昔生活的对比、
古人与今人的处境对比、曾经的繁华与今景的萧条的对比,以虚衬实,虚实结合,突显出今时今
世的浓重悲哀,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8、客观为实,想象为虚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来突出中心的。实
写显得具体、明朗、真切,虚写显得空灵、飘逸、含蓄。二者结合运用,虚实相生,作品就结实
而空灵,具体而含蓄,富有艺术魅力。其中虚写方面大致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梦境为虚 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
是虚实结合。上下片各分为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
是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
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再如辛弃疾《破阵子》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
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
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诗词中所
构创的意象既可以化虚为实,以虚显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也可以化实
为虚,由实入虚,化景物为情思,从而达到或虚中见实,或实在虚中的妙境。虚与实二者之间还
可以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诚如金圣叹在《水
浒》批语中所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

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作者把这些事情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
“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

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
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往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以上这些都是写己逝之景,是虚写。

http://www.webplus.org.cn/news/1605520100422399734.html

诗歌中的虚实结合

一概念理解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就是把现实的景、
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简单来说就是,真是存在的就是实,看到的,听到的,
感知到的都可以认为是实,梦境中的,未来的,想象到的都可以理解为虚。

判断诗歌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找出诗歌的虚写就可以了。

二、举例说明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上片就是实写, 实写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是眼前之景,穿空之石,拍岸惊涛,衬托出环境的凶险,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是以实衬虚,这
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生动形象,作者描绘了壮丽的赤壁山河图景。

面对雄壮的赤壁之景,作者想到了历史人物周瑜和历史事件火烧赤壁,通过对周瑜年轻有为建功
立业的英雄事迹的追忆,自然而然联想到了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未成。在与周瑜的丰功伟绩的对
比之中,苏轼感慨光阴流逝,壮志难酬。

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出现了“遥想”提示性的词语,想到的便是虚写。同样的,还有杜甫的
“遥怜小儿女”;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

除了“遥想”这样的提示语,还有“念”等词语,如毛泽东的“念往昔峥嵘岁月愁”;柳永的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字也是较为常见的一个提示语,如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大家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重点在关注这些提示性的词语,对于没有提示性的词语,则需要从
整首诗上来把握,如,许浑 (唐)《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
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一二两句是实写送别场景,三四两句看似也是写景,离别之后的情景,按
照生活逻辑来看,“日暮酒醒人已远”后,诗人产生的失落与伤痛,实数正常逻辑,但最后一句
却说“满天风雨下西楼”,天气状况也罢,情节也罢,转化的实在是太快了,不在符合现实生活
的中的逻辑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最后一句是分别之后诗人联想的一个凄楚的场景。

三、规范答题

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作者:白居易 (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问:此诗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什么样情感?

明确:运用了虚实衬托手法。诗歌前两句实写作者冬至节身处异乡,在客栈里孤灯下独坐桌前抱
着膝盖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后两句设想家人围灯夜深人静时谈远行的自己。虚实结合,以
虚写实充分反映出作者孤寂思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虚写和想象与联想是相同的,平时积累的时候要注意相似,相近表达技巧的归纳
与整理。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解析:明确: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南、依
旧过着繁花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送魏十六还苏州

作者:皇甫冉 (唐)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问: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诗中一、二句实写,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黯然神伤的环境;

三、四句虚写,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感伤感情。

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解析: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
《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间色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
的思乡情
苏轼词主要通过“虚实相生”“整体虚化”等来表现模糊美。同时还将运用在诗上的“神似”
“多层次”的方法运用在词上。首先,他善用虚与实来表现朦胧含蓄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虚实实,虚实相生。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
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词上片写杨花是实,拟人是虚,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思妇那万般柔情、千种相思尽在对杨花拟人
化的描写之中,让读者通过想象去体会实中之虚,虚中之实。下片直接抒情是虚,词人借景抒情,
虚是通过实来表现的。通篇不知是写离人泪似的杨花,还是写杨花般的离人泪,“盖不即不离
也”?譼?訛,这便是实中含虚、化实为虚的含蓄美。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
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句
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与上片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
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余音袅袅的回味。
其次,“整体虚化”也被东坡居士运用得出神入化,把含蓄朦胧的意境赋予全诗。如他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读来让人觉得“雾失楼台,一片迷,万里冰雪,莽莽苍苍”。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
的“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来形容苏轼这类作品的朦胧意境再贴切不过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惊涛骇浪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
水随风翻腾,卷起千堆雪浪。词人描写出赤壁那种波澜壮阔、气势雄浑的朦胧美。又如《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中:“新月与愁烟,满江天”“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描写出江天之际迷迷蒙
蒙,混混沌沌,新月和愁烟弥漫在宇宙之中,体现出月夜的一种形态混茫、神象恍惚的朦胧之美。

再次,苏东坡把“神似”运用在词上的典型代表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抒怀之作,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
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漏断更深,月挂树梢,
仿佛有位幽人独来独往,如同缥缈的孤鸿,时隐时现。这个幽人是谁呢?创造了一个含蓄的意境,
引读者去想象,而一只惊恐不安的孤鸿,心怀怨恨,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归宿于寂寞寒冷的沙
洲。这只鸿雁为何寒枝不栖,归宿寂寞寒冷的沙洲呢?又创造一个含蓄的意境。词人从显露出来
的一句半句,引起读者无限的疑问,去追寻那隐藏诗词语句深处的意境,领略苏轼此时此刻被贬
孑然一身,“有恨无人省”,却又不惧孤寂,依然前往的胸怀。黄蓼园在《蓼園词选》中评价和
仲这首词:“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胡仔也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
九中说:“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
头但只说榴花。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的确,这首词的境界高妙,
黄庭坚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
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
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最后,“多层次”的重叠之法,把含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看《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本词是伤春之作,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
的杏子。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
感之情。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上下句之间、上
下片之间感情错综复杂,层层重叠。“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极为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
却表现得十分乐观。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情。“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欢笑,“行人”
多情;佳人杳然而去,“行人”顿生烦恼。全词多种感情层层重叠,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含
蓄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