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2016年第20期 北 方 音 乐 NO.20,2016

(总第308期) Northern Music (CumulativelyNO.308)

关汉卿元杂剧近十年综述
代 文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元杂剧的诞生,在金元之交。它是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一个空前的创举。关
汉卿作为元杂剧最具代表作性的作家之一,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
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杂剧的题材与形式不仅广泛而且多样化,其中有喜
剧,有悲剧,有英雄的壮烈故事,有恋爱故事,有家庭妇女问题,有官场公案。杂剧题材大多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面很广,真实具体。
“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多深厚同情,高度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
【关键词】关汉卿;元杂剧;综述

王国维作为中国戏曲史及戏曲理论的开创者,对戏曲的起源与 象的。张小玲发表的《关汉卿笔下男性形象弱化现象研究》(《前
发展演变做了极为详实的梳理,并以深厚扎实的国学根基与传统的 沿探索》),文章主要阐述了杂剧作品中存在弱化的男性形象的一
治学方法,融入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对元杂剧的研究取得了前无古 些现象:忽略男性的身份地位,减弱男性的担当责任,丑化男性的
人的卓越成就,将全新的文学观念融入其中,深入了对元杂剧的认 恶劣品行这些现象。此外,还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元代统治者
识,并有力提高了之前“鄙夷不复道”的元曲地位。2014年共收集 重武轻文,废除科举制度,使元代文人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产生
与关汉卿的元杂剧研究有关的论文一共22篇。单从数量上看,比上 了自卑情绪,关汉卿笔下的男性人物的软弱无能就是这一社会状况
一年度多5篇。其中关于人物形象研究的文章有6篇,关于关汉卿元 的反映;其中除了社会因素之外也存在个人因素,关汉卿受中国传
杂剧作品研究的有6篇,关于悲剧性色彩研究的有4篇,关于关汉卿 统思想的影响,他的传统审美理念是儒家的中庸与敦厚,但是元代
元杂剧中美学研究的文章有2篇,关于关汉卿元杂剧综合研究的文 统治者的入住使儒家传统道德规范受到束缚,从而使强烈的男性意
章有4篇。 识消磨。作家通过这些传达给读者是对这类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人物形象研究的方面,骆云飞发表的《论 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与愤懑。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芒种》第464期),文章主要从关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作品的研究,韩春萌发表的《法制与文学的
汉卿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关汉卿剧作中女性形象的成因分析和女性 珠联璧合——关汉卿《窦娥冤》的文学价值新探》(江西教育学院
形象的重要意义。在塑造女性形象中,作者分为三种女性形象: 学报第2期),这篇文章主要以《窦娥冤》这部作品阐述法制与文
受压迫的普通妇女、社会底层的娼婢形象、上层社会的大家闺秀。 学的关系。提到关汉卿以戏剧形式宣传法制,进一步推动了法制文
所用到的作品中的人物有:《窦娥冤》中性情柔弱、心底善良、 学的通俗化、大众化。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法制状况,
恪守妇道、温柔贤惠的窦娥;《望江亭》中胆大细心、勇敢泼辣的 在法制文学的发展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关汉卿的公案剧是
谭记儿;《救风尘》中天真人性的宋引章和胆大心细,足智多谋, 法制与文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公
聪明机智的传奇青楼女子赵盼儿。“她追求的不仅是人身自由和地 案剧使法制文学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更加密切。《窦娥冤》、《蝴
位改变还有人格尊严和自我独立,她竭力维护红尘女子的尊严要求 蝶梦》等杂剧之所以至今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是因为公案剧在当
社会尊重自己和姐妹们。”《金线池》中对风尘女子的生活有着跟 时社会上有着广范的影响。另外,还有在《影视戏剧》张浩然发表
深刻认识的杜蕊娘;《拜月亭》中勇于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尚书之 的《浅论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法理解读》也是通过《窦娥冤》这
女王瑞兰等。之所以塑造这些人物,是因为元朝黑暗的社会制度, 部作品体现当时社会的法理的存在。乔梦冉发表的《管窥关汉卿和
卑微的社会地位和作者鄙视世俗的个性。最后阐述关汉卿通过塑 莎士比亚婚恋思想之异同——以《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造这些女性形象讴歌了传统女性的坚韧不拔、机智勇敢,批判了黑 为例浅析》(《戏剧之家》第10期),这篇文章也是通过关汉卿的
暗的社会制度。陈晓婉发表的《关汉卿女性意识思考》(《文学研 《拜月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对比,作
究》),文章主要以关汉仰的旦本戏为主要研究对象,窥视出他剧 者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切入,以一个新的视觉,对比浅析中西方婚
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两个方面:淡漠男尊女卑的观念,尊重女性的 恋思想的异同。文中写到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婚恋思想的相同点,通
独立人格;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对人欲的肯定。同时也看出关汉卿 过这两部作品,二者都鲜明的体现了男女主人公在对待爱情婚姻上
的女性意识的局限。另外,还有朱之润发表的《关汉卿作品中女性 的态度,均体现了剧作家进步的人文思想,以情为本,提倡追求自
形象的身份意识觉醒》(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1 由的爱情,坚持自主的婚姻,自己有权力决定追求自己的幸福。两
期)、张俊强发表的《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 个剧作家的婚恋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因为文化及时代的不同等
究》(《文学评论》)、孙冲发表的《关汉卿笔下窦娥节妇形象之 因素,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如:婚恋模式不同。在西方“要么是
我见》(《文学点评》),这些文章都是研究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 一见倾心,要么是两人逐渐的情投意合。”而在关汉卿的笔下的婚

Northern Music 63
2016年第20期 北 方 音 乐 NO.20,2016
(总第308期) Northern Music (CumulativelyNO.308)

恋模式则是“患难见真情”。王艳平发表的《试论关汉卿杂剧《望 文章主要阐述关汉卿杂剧的冲突设计以观众的兴趣和观演心理为中
江亭》的喜剧意味》(《中国韵文学刊》第3期),文章主要阐述 心,让人们有“戏”可看;与四大家中的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相
了《望江亭》多重的喜剧意味。“局”里设“局”环环相套的情节 比,关重“戏”味,马、白、郑更重“情”味。文中作者阐述了关
设置,切中肯綮、体贴入微的世情演绎,不失褒贬、温文通达的人 剧中冲突双方始终处于紧张对立之中,他们相互的抵触!斗争尖锐
物品评,加之诙谐、夸张等技法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这是一不传世 有力,能够激发观众热情,让人们觉得有戏可看。并且作者举例说
经典。谢应天发表的《以关汉卿的名著 《调风月》使其地名增加了 明。李彩云发表的《中国古典戏曲课堂教学创新——意关汉卿戏曲
无限的光彩》(《地名文化》)这篇文章也是以关汉卿的作品《调 教学为例》(《牡丹江大学学报》第4期),这篇文章主要以关汉
风月》为例写得有关地名的文章。可见,在关汉卿的作品中寓意之 卿戏曲教学为例,以《窦娥冤》一剧的实践性总结学习达到以点带
深,值得后人研究。 面的学习关汉卿其他的杂剧创作。还有其他两篇是关于关汉卿元杂
所谓“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 剧语言的研究,分别是王振宪发表的《关汉卿杂剧同位短语研究》
灭给人看!”关于关汉卿创作悲剧性的体现方面的,吴雪美发表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文章阐述了关汉卿杂剧文本相对保持
《“悲剧性”叙述与反讽效果——关汉卿《蝴蝶梦》文本解读》 完整,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充足、相对封闭的语料系统,具有较强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文章主要《蝴蝶梦》结合文本 可操作性;再加上关剧中的文本语言和戏剧人物语言比较近当时的
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 口语,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尤其是关剧中的同位短语,数量
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 庞大,类型多样,既留存了一定的上古汉语语法的影子,也出现了
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 大量和现代汉语同位短语比较接近的结构形式和意义类型。具有十
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 分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还有在《文学研究》第4期上胡平、李朝
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 运、李世前发表的《关汉卿元刊杂剧称呼语探微》。
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刘菲发表的《论关汉卿《救风尘》悲 通过对关汉卿元杂剧的论文收集发现,有关这个研究发表在
喜剧艺术》(《文教资料》第16期),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救风 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很少。虽然论文数量比以往多一点,但是比较好
尘》每一层面喜剧背后的悲剧意味,说明作家这样的表现手法是形 的文章并不多。大多都人云亦云。个别质量不太好的文章中还出现
喜实悲的特点。其实际意义是揭露更彻底的悲剧实质。同样,李雪 错别字的现象。比如:“元代”写成“元带”,这样低级的错误不
静发表的《新探关汉卿杂剧中妓女从良的悲剧实质》(《神州文 止一篇文章出现。关汉卿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之首,是中国戏
学》),这篇文章也阐述了《救风尘》中妓女从良的实质。在其背 曲的奠基人。是推动元杂剧脱离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
后也有着深厚的悲剧意味。在最后,作者总结出,妓女从良,一方 是标志着戏曲艺术创作走上高峰的旗杆。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关
面是为了摆脱性工具命运的悲剧,一方面是为了融入男权社会。 汉卿元杂剧的研究方向不应该只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方面。而且有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审美与美学方面,丁红丽发表的《从《窦娥 关元杂剧美学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早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冤》看关汉卿的反儒学意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 中王国维先生总结出“自然”说、悲剧说、意境说三大范畴,用文
文章主要阐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一部经典悲剧,大多数研究者 学美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戏曲理论。除此之外,如:元杂剧文体研
认为此剧表现了关汉卿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批判及对女性节烈 究,审美研究,等这些方面也应该多做研究。笔者希望在以后能够
孝顺、善良美好及反抗精神的赞美。实际上,《窦娥冤》通过窦 看到更多关于关汉卿元杂剧研究的文章。
娥的悲剧遭遇表现了关汉卿对追求功名不顾亲情的瑜伽功名关的
批判,对盲目行销的儒家孝道关的批判以及对违背人性的儒家贞节 参考文献
观的否定,这种思想意识与元代社会阶层变化导致文人社会地位下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上卷,1986.
降以及关汉卿长期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接触有关。同样,魏小利发表 [2]王琳.王国维戏曲理论中的元杂剧研究述评[J].艺术天
的《论关汉卿杂剧对儒家文化的接受与反思》(《重庆科技学院学 地.2013,(236).
报》),文章主要阐述关汉卿杂剧对儒家的天命观念、济世安邦的 [3]王永红.《试论关汉卿笔下被侮辱被损害女性形象的典型意
功名意识,以及忠义君子的人格精神等多个方面都有丰富的表现和 义[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2004,(3).
阐释,可谓包罗众相,内蕴丰富。同时,关剧极富启发性,这在于 [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4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关剧在吸收与接受儒家文化时,又处处表现出怀疑与反思:天命虽 社,1997..
不可违,但其惩恶扬善的功能并非时时凑效,虽一心求取功名,而 [5]鲁迅.鲁迅文集(杂文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82.
得以安家立命的功业非但不能封妻荫子,更不是最终归宿;世所向
往的君子往往不及一介女辈等。关汉卿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使关剧 作者简介:代文(1990—),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
更显厚重而丰富。 学,2014级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综合研究的文章,龙灿宇发表的《论关汉
卿杂剧的冲突设计——兼与马、白、郑比较》(《作家作品》),

64 Northern Music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