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謊言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3

紙幣體系的今天,

光靠儲蓄

已經不能保障
你退休生活了!

多數人60歲後退休後仍面臨推休金不足夠養老的問題,有時

候不在於他們在年輕的時候並沒有妥善的理財規劃,而在於錯信

專家那一套傳統理財法則,導致他們無法成功累積財富!理財專

家只是摧毀你的財富,創造財富予你從來不是他們的工作。

傳統理財法則適合在貨幣穩定的環境,但是這是1971年的事

情了!自美國單方面廢除金本位,導致全球進入法定貨幣,通膨

不斷的時代,過去的傳統理財法則現在根本就不管用了。

理財是人生大事,尤其面對421家庭制的中國人,在通膨不斷
的經濟環境下,財富不斷遭受通膨侵蝕,而所謂的理財專家,卻

用錯誤的方式教導民眾抵禦通膨,目的在於圖自身私利。

現在專家的理財法則根本沒有看清楚法定貨幣體系的本相,

所以灌輸的理財規則脫離了現實。例如:他們會教投資者25%的

資金作為儲蓄定存,25%投資公債。這樣的資本配置方法簡直是

胡搞!因為若發生儲蓄定存被摧毀的時候,政府公債也會一文不

值。
理財專家也不建議你買黃金,並極力灌輸你黃金的壞處,或

者最多將黃金投資限制在你10%的資本範圍內,並說超出這範圍就

會有危險。理財專家之所以不推薦黃金的真相,實際上是他們無

法從你的黃金投資中獲得任何利益。

法定貨幣體系的錢背後是由政府信用,也就是公債支持。如

果公債垮了,那錢也不值錢了!25%定存和25%公債,其實就是將

50%投資於一個項目中,這是完全錯誤的資本配置。

成功的理財竅門之一在於成功的資本配置,只有資本配置準

確,除保證本金的安全外,利潤也才會滾滾而來。

一般的理財投資書籍大多側重於抽像理念傳播,而不注重
「怎樣做」的細節。本書除告訴你「怎樣做」的細節外,還告訴

你不同理財項目的策略思想,而非陳腐的且不符合實際的理財思

維。

在不斷製造通膨的法定貨幣體系下,理財難度比金本位時期

還來得高,可實際上還是可以簡單來處理之。只要捉住要點,理

財方法並不複雜困難。人若不知理財,就會淪落為金錢奴隸,被

金錢所驅使,終日營營役役。
巴菲特有言:「在任何領域專業人員高於門外漢,但在金錢

管理上往往並非如此。」因為投資是一項和人性的弱點密切攸關

的事業,回歸常識回歸投資的本源。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本書會以最簡單的方法解釋如何理財,這些方法其實都是簡

單的常識,不過被人遺忘而已。
前 自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後,全球進入不兌
言 換的法定貨幣時代。法定貨幣大多以紙幣和
電子貨幣的形式呈現,它的特點就是會年年
不斷貶值,購買力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法定

你 貨幣時代也是「大通膨時代」。

貨幣是從中產階級以下的人民主要的財富儲

不 存工具,在進入大通膨時代以來,人民的儲
蓄薪資都受到通膨的掠奪,理財就是保護我


們收入的必要手段。

可惜的是,現在的理財理論大多停留在金本

財 位時代,用金本位時代的理財手法運用於大
通膨時代,根本就是進行財務自殺。

除理財手法跟不上時代之外,現在的理財手
法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它並不是為投


資者設計的,而是為投資或理財公司設計
的。可是卻被包裝成為投資者著想的理財「
真理」。

不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這些「真理」告訴你要
長期投資,可是基金管理者卻頻繁買賣。,

理 而且也沒有告訴你長期的期限該多少,只是
一味教你長期投資,結果長期變成終生,投


資者得錢無所用,全變成理財專家的薪資和
花紅了。
未富先老 聚財須趁早
社會通膨是利滾利增長的,通膨使得人民生活壓力越來越
沉重,我們常埋怨收入與生活水平不成正比,若不獲改善,日復

一日,問題只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晚年的生活更是不堪設

想。

在中國,30年前的100元,可以夠一家生活一個月的支用,現

在100元,還不夠一天的支用。即使現在你是百萬富翁,可若不正

確理財,到你退休時你的百萬身家根本不夠你養老。

理財的目的在於成功達到財務獨立,令你的生活無須再為錢

工作。然而根據調查,在美國,每100名40歲後結束工作的人中,

只有一人達到財務獨立,4人仍需在「必須」的情況下工作,另36

人回天乏術,有高達59人 面臨破產,必須依賴福利金為生。馬來

西亞高達99.2%的人在58歲後仍得工作,99.2%的人在55歲之際,

已用盡了公積金(EPF)!這顯然說明,公積金、退休計劃與保險

等,根本 不足以應付生活賬單。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屬全球最高之

一,由於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老百姓增加儲蓄主要是為了養

老。唯事實上高儲蓄來源主要是大型企業,一般百姓根本無力實

現通過大量儲蓄以養老。
短期內,未富先老的趨勢難以改變,與其埋怨,倒不如積極

進取,為自己設下理財的計劃與目標,以應對生活成本更為驚人

的晚年。 理財要越早越好,因為時間就是金錢,越早理財就越能

享受利滾利的回報增長。
世界第八奇蹟──復利
理財越早做回報越高。雖然政府會嘗試解決老年退休問題,

可凡是最好靠自己。未來退休養老的不確定性,促使我們應該及

早行動防範於未然。

理財必須越早做越好,因為金錢的累積需要時間,時間越

長,回報越高。下圖是以1萬元投資,配以不同年複增長率長期計

算下的總回報。

4% 6% 8% 10%
第1年 10,400 10,600 10,800 11,000
第3年 11,248 11,910 12,597 13,310
第5年 12,166 13,382 14,693 16,105
第8年 13,685 15,938 18,509 21,435
第10年 14,802 17,908 21,589 25,937
第15年 18,009 23,965 31,721 41,772
第20年 21,911 32,071 46,609 67,274
第25年 26,658 42,918 68,484 108,346
第30年 32,433 57,434 100,626 174,493
如果我們能每年定期加額1萬元投資,在相同的年複增長率計

算下,回報會更驚人更高。

4% 6% 8% 10%
第1年 10,400 10,600 10,800 11,000
第3年 32,464 33,746 35,061 36,410
第5年 56,329 59,753 63,359 67,156
第8年 95,827 104,913 114,875 125,794
第10年 124,863 139,716 156,454 175,311
第15年 208,245 221,350 293,241 349,497
第20年 309,692 348,330 460,215 630,024
第25年 433,117 471,123 739,566 1,081,817
第30年 583,283. 652,389 1,065,637 1,809,433

這就是複利增長的神奇功效!

復利的驚人能量就是在於它不停地利滾利,每年都有一定
比例的增加,從而即使很小的基數在數輪之後也會變得很大。沃

倫•巴菲特年收益率21%,幾十年之後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資

人。

若你將自己薪資全數錢掉以慰勞自己,不保留部份作為理財

投資,那你損失的並不是這筆錢,你也損失了機會成本。因為這

筆錢若用在適當投資來錢生錢,未來它會帶給你更高的回報。投

資需要時間累計,越遲投資,失去的機會成本也越高。

越早學會如何理財,你未來老年退休生活越有保障,才會活

得越有尊嚴。
倒金字塔的家庭體制
不管現在你多年輕、多漂亮、多英俊,你最後還是會老的。

你現在能賺多少錢並不代表什麼,最重要的是你未來能保留多少

錢。我們賺錢當然最後還是要花的,可應該花的適得其所,現在

存下來的錢並不是不要花,而是留給未來花。

養兒防老這一套現在已經不管用了!有的時候問題不在於兒

女是否會孝順,而在於他們未來可能也活得很辛苦,每月薪水只

是剛好夠用,你哪能指望他們呢?

中國為防止人口過多,國家資源不夠應付的問題而實施一胎

政策。從國家高角度來看無疑正確,可從低角度來看就給子女造

成了麻煩。

一胎政策下,兒子長大後奉養雙親二人,加上自己是三人,

兒子結婚生下孫子,就需要養多一人,總共四人,不計老婆。
可老婆也是獨女,真能叫她不顧娘家父母嗎?若將老婆父母算上

了,那就需要夫妻分別奉養各自的父母,再加上兒子和自己,平

均一人養3.5人。

孫子長大後就慘了!加上自己需要奉養7人。那有錢結婚生

子?若還真討了個媳婦,生下孩子可又怎麼辦?以及老婆的爹娘

呢?

醫學昌明的今天,長輩壽命越來越長,曾祖父母的現象也越

普遍,這家庭金字塔體制如何能夠承受?
未來中國的家庭體制,必然會出現這種倒金字塔體制。

內家 內家 外家 外家
祖父 祖母 祖父 祖母

父親 母親

孫子

421的倒金字塔家庭體制

中國政府現在也的確要嘗試解決這老人退休的生活問題,可

現在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出現一個可持續循環的養老體制。好

像歐美的養老體制,本質上就是用新錢補舊錢的老鼠會,也稱金

字塔騙局。無論多完善的退休機制,在通貨膨脹威脅下,恐怕退

休金也不夠幾年花。

要克服退休基金問題不在於該基金體制,這些體制只不過是
技術問題。造成老年人的退休金不足以養老的根本原因是通貨膨

脹,因為通膨不斷侵蝕了推休金的價值。所以解決知道就是消滅

通貨膨脹,消滅通貨膨脹就需要維持貨幣的穩定。

很遺憾,在現代所謂「進步」的信用貨幣體系下,根本就做

不到這一點。在這種體系下,官方所表達的抗通膨都是空話。信

用貨幣體系只會推高通膨,從來不可能穩定貨幣,穩定通膨。所

謂的穩定,只是通膨暫時上漲低一些而已,可它還是繼續上漲,

這就是為何幾十年來,物價越來越貴的原因。

因為至今還不看到全球政府致力穩定貨幣價值,撤換這不斷

製造通貨膨脹的信用貨幣體系,所以我們只能自求多福,儘量在

這環境下尋求方法力保自身財富不受通膨影響而貶值。

孩子平凡源於父母教他平凡之道
雖然現代的父母都深知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所以在策劃家庭

理財時都把孩子的教育列為重點,再窮也不可窮教育,誰不想自

己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這可是天下父母的心聲。但是可有人認

真的想過,有高深的教育就能確保孩子將來一定成功?

通過教育,無疑是一條幫助家庭擺脫經濟困難,邁入中產階

層的法子。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

但是,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在於工作技能上的培訓,財

商教育大多缺乏,最普遍的財商教育只是單純的儲蓄而已。因為

缺乏財商教育,孩子即使學有所成,在事業上領取高薪資,但是
卻不擅長理財。這使得他們一生為錢所困,賺再多的錢還是不夠

用。

平凡的父母,他們只會用自己的平凡方式教育孩子,這造

成孩子也平凡。父母所教的都是努力讀書,做醫生,做律師,日

後找一份高薪資的職位。這些都是出賣勞力,仰人鼻息的「人賺

錢」,而不是更高境界,可達到財務自由的「錢賺錢」。這就是

為何中國民間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命運

邏輯。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之所

以會不斷上演,源於父母只會教孩子自己的那一套。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只注重孩子的學業,不注重提高本

身的經濟,也從不跟孩子講金錢和投資。父母賺錢辛苦,成功無

望,就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結果,每個父母都是使用相同的一

招,那就是通過教育提高孩子將來賺錢的本領,從不和孩子說股
票、債券、黃金、房地產、生意等理財。父母只會教孩子存錢,

卻不會教孩子借錢來賺更多的錢。永遠只是做打工仔的「人賺

錢」一套,而不是投資的「錢賺錢」。

為人父母,不要老是教孩子讀書,不能怕跟孩子講「錢」

,多為孩子灌輸財商教育,不然孩子即使以後賺再多錢,也不會

有一毛錢剩。相信我們很多人這一生賺的錢不會比的上麥克.傑

遜和泰森,可這些身家以億美元計的人竟然還會破產?!原因在

哪?就是他們缺乏了財商教育。

所以,金錢的教育是越早越好!
中產階級在那裡?
中國到底有多少「中產階級」?不只是中國,全世界的「中

產階級」到底有多少?

各國政府都有自己國家「中產階級」的數據。可這些人到底

有多少人認為自己的確屬於「中產階級」?

關於中產階級的流行定義是這樣的: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

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

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

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像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

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

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

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美國對「中產階級」的描述是必須具有「經濟獨立性」,雖
然「經濟獨立」不等於「財務字自由」,也不必有什麼社會影響

力和權力,但至少需要擁有事業和房子。如果不具備這條件,那

就不屬於「中產階級」,而是「下層階級」。

「下層階級」必須仰賴資本家或企業家才能取得生活所需,

為人打工。沒有房子,沒有任何資產。也許說「下層階級」難聽

了些。那就改稱「無產階級」吧!也許他薪水高、儲蓄多,但是

沒有資產。

「中產階級」明顯有一定「經濟獨立性」,若嚴格以這標準

來定義,各國官方的「中產階級」肯定會大大縮水。
  根據日本趨勢研究學者大前研一的說法,以下三種情況,如

果存在任何一種,說明並非真正的中產階級:

  一、房貸給你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或你根本不敢或無力買房)

  二、你不敢生育子女(或連結婚也不敢);

  三、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讓你憂心忡忡。

依據這標準,我看很多的「中產階級」都變成「無產階級」

了!

理財並不複雜,只是產品複雜
理財知識很複雜嗎?

不!其實只是理財產品複雜而已。

主要的產品不過是股票、債券、貨幣、房地產等等。不過是
投資和理財公司將這些產品進行分隔,推出更多名目的項目來吸

引資金罷了。

例如,股票就分有指數型、價值型、成長型、優質成長型、

小資本型、股息型、平衡型、奢侈品型、資源型、消費型、伊斯

蘭型、金磚四國型等等。甚至還有另類投資,包括私募股權、風

險投資、地產、礦業、槓桿並購、基金的基金等諸多品種。產品

種類之多,令人眼花撩亂。

根舉調查,高達86%的人認為各種理財產品的宣傳手冊沒有

用,只有7%認為有用,其餘是不知道;60%的人對理財產品的內容
似懂非懂。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金融領域老愛創造深奧難懂的財

經術語,並用隱晦複雜詞句將內容複雜化,根本的目的就是不要

讓投資者看得懂。這些金融術語的複雜程度使得專業人士也看得

很辛苦。

理財並不複雜,只是產品複雜,產品會複雜是因為有人將它

們複雜。

理財的選擇工具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在以下幾類選擇,分配

就可以了。

第一類:黃金和白銀。用於儲蓄、保值和預防危機。

第二類:政府公債、優質企業債和房地產信託。為了獲取定

期的現金流以支付生活開支外,也是為了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

第三類:股票指數基金。可以緊追國家經濟成長的股票基

金。
三類中共有六種投資項目可選擇,一點都不複雜。至於哪些

名字聽起來炫目複雜的投資產品,最好一個都不要動,多數都是

廣告花招罷了!

譬如,為何第三世界國家的股票要叫「新興」呢?

因為叫「欠發達國家」或「落後國家」,名字上不好聽。若

叫「發展中國家」就好聽多了,但是無法令人興奮。改為「新興

國家」就炫目極了!似乎這些國家正在崛起,取代歐美只是時間

問題。
第 我們小時候,長輩會告訴我們儲蓄的重要。
一 他們買了一個可愛的小豬撲滿,讓我們將零
章 用錢存入其中。待養肥了這小豬後再「殺(打

破)」,將錢轉存入銀行內。

如 這種傳統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了,它是一個錯

何 誤的儲蓄方法,一個讓你越存越窮的方法。

讓 儲蓄雖然是美德,可卻被政府的貨幣政策破

壞了這美德。

你 若不懂政府的貨幣政策如何傷害儲蓄美德,

的 那還不如捐出去積德。





提升自我理財的智商
如何理財?

你可以說很簡單,但也可以說很複雜,至少在理財領域中,

一定有一批人將理財複雜化。因為如果不複雜化,就無法顯示

這些人的「專業」。不複雜化,你就不會被說服,認為自己做不

了,所以需要將自己的錢交給這些「理財專家」。

理財的目的不是讓你變富有,而是讓你不要變的太窮。只是

很遺憾的是,不要太窮這基本要求很多理財專家都無法滿足。

風水師可以騙你十年八年,理財專家卻可以騙你一輩子。

理財領域中,民眾和理財機構(如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

利益並不完全一致。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共同基金方面。

共同基金是集合民眾資金用於投資各種證券,基金管理者會

從基金總資產中抽取若干%作為管理費,這本來無可厚非。可問
題在於基金賺錢,基金管理者可抽取管理費,虧損也一樣抽取,

這根本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我問過不少將自己儲蓄交給「專家」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

點,就是對自己的投資一無所知。求人不如求己。你自己的錢,

就該自己掌握,不要交給所謂的「專家」,這些「專家」都不可

靠。

理財看似很複雜,其實也可以很簡單。若你理財要求是讓自

己未來不要太窮,那也有理財方法可以非常簡單做到。

有多簡單?
簡單到不需要用到什麼腦袋,甚至也不需要多想就能作到

了!

這方法就是--儲蓄。不過此儲蓄不是一般人的儲蓄法。

遏制無謂的消費
沒有儲蓄的人,理由通常就是沒有錢儲蓄。實際上這不過是

推諉藉口。就是沒有錢,才需要儲蓄,不然等天降橫財嗎?

的確!有些人的確是天降橫財,中了足以讓他吃一輩子的大

彩。可根據過往案例,這些人平均三年就敗光所有的錢。敗光已

經算幸運了,有些還被這筆大橫財所害。

究其原因,就是這些人缺乏理財的財商,即使中了大彩也守

不住這些錢財。

為何現代這麼多「月光族」?
早期我們父祖輩根本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他們大多都是節儉

之輩。反而現代一輩卻攢不到錢?

現代一輩攢不到錢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上層精英

的設計,目的在於搾取人民財富和獲得更大的經濟蛋糕。例如美

國人的平均消費是過去50年的二倍,到底商家是如何讓人民多花

錢購買更多的消費品?

早期,愛惜物品、節約簡樸被視為良好的價值觀。二次世界

大戰後,零售商分析專家維克多.李博(Victor Lebow)設計出一

種概念,使資本家可以搾取更多人民的儲蓄財富,他的辦法成為
這套系統的基準。他的概念是讓消費成為民眾的生活模式,讓購

買和使用物品成為一種習慣於經濟體制中。讓民眾在消費中達到

精神的自我滿足,我們需要用持續加快的速度來消費、消耗、更

換和扔棄東西。美國經濟就此從生產轉向消費為目的,這種消費

可以推動經濟的理念逐步漫延至全球。

為達到消費為王的目的,使用了「計劃過時(Planned Obso-

lescence)」和「認知過時(Perceived Obsolescence)」這兩項策

略。「計劃過時」就是「為扔棄而設計」,也就是讓東西儘快成

為沒有用的廢物,這樣消費者才能買新的。例如塑膠袋、用後即

扔餐具。也包括DVD機、相機、手機、電器、電腦這些壽命短暫的

物品。對於科技性的產品,廠家會讓新舊版本在軟硬件方面無法

兼容,迫使消費者升級購買新產品。

「認知過時」是要說服消費者扔棄完好仍可使用的東西是對
的,因為這些商品過時了!商業採用的手法是改變產品外觀,或

者對功能升級或加一些可有可無的新功能。讓消費者為潮流、虛

榮和面子不斷追逐這些新產品。例如女性的高跟鞋和手提包款式

設計年年不同,剛買了iPhone2不久就換iPhone3,iPad2看起來比

iPad1還要「酷」!

再來就是一連串鋪天蓋地的廣告不斷向我們進行連環轟炸,

刺激我們的消費慾望,即使我們可以用低一檔次同類產品就足以

滿足所需,甚至也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但是我們還是購買這些「

功能多餘實際所需」的商品。
為什麼?

為潮流?為虛榮?為面子?或是以較可負擔又帶品味的星巴

克和iPhone來填補買不起昂貴品的遺憾?還是你根本就不知道?

儲蓄還有一個困難之處,就是銀行會儘量以各種優惠,引誘

你透支未來錢,用債務綁住你,讓你永不超生。要儲蓄,你必須

要有堅定的決心。

剪掉你的信用卡
銀行引誘我們借貸消費的兩大利器,一是低利率;二是信用

卡。低利率可以吸引我們購買房屋、汽車這些我們好幾年不吃不

喝也買不起的東西。

信用卡給我們一種隨時有錢的感覺,誘使我們不斷的透支

消費。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所需成本低廉,它提供給你透支消費的
錢也無須成本就可無中生有。也因為銀行造錢幾乎無須成本,所

以銀行不斷降低申請信用卡的標準,「圈」更多的人進入債務地

獄。

對銀行來說,它最怕的信用卡用戶只有兩種人:一是不還錢

的人;另一個是準時還錢的人。你越拖欠信用卡債時間越久,銀

行越高興,因為它可以在你身上撈取更多利息,甚至可高達18%之

多。

18%的利息之高,很多投資大師都不敢輕言可以做到,所以對

銀行來說,信用卡業務是一個大肥羊,是一個可以提前搾取群眾
未來薪水的低成本業務。

無可質疑,信用卡的確有它方便之處,可若你無法控制自己

的消費慾,那我建議你最好剪掉你的信用卡吧!否則你遲早會刷

爆卡而走向破產。

犧牲短期享受換長期安全的老年生活
理財的第一條規則是:支出不要大於收入。 沒有儲蓄,那麼

你連投資都不能進行,更別提賺大錢了。 所以,存錢比投資更為

重要。

如果你覺得存錢對你來說比較困難,那麼你可以採用「存款

優先」的方法,也就是說當你領薪水時,第一時間從中拿出一定

數額的錢存起來,儘量讓這些錢遠離你。理財第一步是儲蓄。如

果連這麼簡單的一步也作不到的話,那自好自求多福了!
儲蓄的方法,就是減少不必要的開銷這麼簡單。可問題在

於有些人將不必要的開銷當作必要,捨不得放棄這短暫的物質享

受,換取長期安全的老年生活,這才是問題所在。

除非是窮困到需要救濟,否則沒錢理財都是藉口。問題在於

自己花太多超出實際需求的錢,你花錢不是滿足於需求,而是慾

望。不是需要,而是想要。需要的太少,想要的太多。

請您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和計算機。計算一下每月的薪資和

開支。就像製造損益表一樣,在最上面先寫上你每月收入來源。

然後在下面寫些你平時每月的開支的流水賬。
仔細看一看,到底哪樣開支是有結構剛性,難以削減。而這

些剛性開支中,又有哪類可以「降級」以減少成本。比如你現在

房屋或汽車比較「高級」些,可實際上即使下降幾級水平也足以

滿足需求,那不妨賣大換小。這樣不但可以減少每月剛性開支,

也可從置換中獲得一筆投資資金。

賣大換小的從奢入儉,很多人是難以做到,可這就是為你年

老後的未來準備所必須的。

除了繼承遺產或暴利外,哪個有錢人不是節儉起家的。如果

做不到「儉」,捨不得「奢」,那不過是像庸庸碌碌的平凡大眾

一樣。

下來,在看看非結構性的非剛性需求,比如買衣(你衣服不

會穿一個月就破)、上館子吃喝、滿足慾望的購物、菸酒等非健

康性的活動。開支方便,能免則免,不能免則減,沒有存不到錢
的。

除了節支外,開源也是增加收入的因素。可開源不是說開就

開,即使開了源但不節支,還不是導致更大的浪費開支,賺得再

多,結果還是高喊錢不夠用。所以,開源前需要先節支,什麼花

更多可以激勵自己賺更多全部都是鬼話。持有這種思想的人即使

賺更多,但也會花更多,最後他會剩下什麼?

一個字兒也沒有已經算幸運了,恐怕還背負一身賬。
有錢的窮人
這種情況相信你見過,或許也聽過。

王先生看見公司中的陳先生住比他更大的房子,駕駛更昂貴

的汽車,穿更貴的西裝,戴名錶,用最新的科技產品。王先生覺

得陳先生薪資應該比他高,不然怎麼消費的起。後來,王先生從

其他同事口中才知道,陳先生的薪資其實比他還低。

陳先生怎麼有本事花這麼多錢?

不過是敢花、敢借而已。這些短期看似風光,其實是掘自己

老年的養老錢。

現在這種有錢的窮人比比皆是。將透支未來收入當作免費午

餐,透支未來就意味著未來開支的萎縮,收入的減少。從來沒有

對未來規劃做好任何準備,船不會到了橋頭自然直的。

即使眼前經濟多好,自己賺得再多,天天大魚大肉可只是暫
時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經濟遲早會發生蕭條的一天。

沒有危機意識,就無法對未來的經濟蕭條做任何準備,人生的未

來只能看天打卦,只有浮生半日閑的命,浮生10年閑嘛……寡婦

死兒子──沒指望了!

要建設人生的未來,就需要學會理財。理財第一步就是簡單

不過的儲蓄,如果這最基本的都沒有決心做,我還能說什麼呢?

若你日常有儲蓄習慣,那就容易些。若沒有,請下定決心

吧!
健全貨幣和不健全貨幣
這裡我要強調的是,我說的儲蓄並不是將平常每月薪水的一

部份取出來,存放在銀行作為定期存款吃利息。這樣做就等於讓

銀行家偷走你的血汗錢,乃智者所不取的。

因為政府改變了貨幣體系,使得傳統儲蓄在銀行的定存失去

了該有的價值。儲蓄的美德需要在健全貨幣體系下才有價值;不

健全貨幣體系下的儲蓄則是財務自殺。

如果現在有一個富翁埋下兩個寶藏,一個是總值1億元的鈔

票;一個是總值1億元的黃金。500年後,你願意挖哪一個寶藏?

當然是黃金!500年後,這些鈔票肯定早就變廢紙了!之所以

變廢紙不在於它遭受歲月的風化。即使這些鈔票完好如初,市場

上也不會再將它視為錢了!因為歷史上,無金銀支持的紙幣從來

沒有一個可以活下來。這是因為法定貨幣是一種不健全的殘廢貨
幣。

健全貨幣需要能完全執行貨幣三大功能:交易媒介、儲存價

值和價值衡量。只有商品貨幣為本位的黃金白銀,才能完全執行

此三大功能。反之法定貨幣卻不行。這是法定貨幣往往以紙幣或

電子貨幣形式體現,這些貨幣成本低廉,政府必然會為了財政方

便而增發鈔票,這造成貨幣貶值,儲蓄意義的喪失。唯有黃金白

銀是政府無法印的鈔票,幾千年來可以保持其購買力。

而我們現在活在不健全貨幣體系的環境,必然出現「通貨膨

脹」。在通膨不斷的經濟環境下,儲蓄根本沒有多少價值。
很多人對「通貨膨脹」一詞產生誤解,認為「通貨膨脹」就

是「通通貨物價格上漲」的意思。實際上,「通貨膨脹」只是「

通通貨物價格上漲」的原因。

「通貨」一詞的意思其實是指流通的貨幣。看看我們生活

中,流動的貨幣是什麼?

沒錯!就是你我錢包中的鈔票。

「膨脹」就是多了的意思。

所以「通貨膨脹」的字面意思就是鈔票多了!

即使不懂經濟學的人都該知道,鈔票多了就會貶值的道理。

商品的生產速度追不上鈔票的增長速度,相對來說,就是鈔票多

商品少,所以用這種鈔票計算下,商品價格就會上漲以反映鈔票

過度增長所造成的貶值。

為何定存利息追不上通膨?
儲蓄是好習慣,是為了積榖防飢於未來,也是應該推崇的品

德。自然界的動物會在冬季來臨前儘量儲備糧食和脂肪,否則就

過不了冰寒刺骨的冬天。

1971年前的金本位時代,黃金限制了通貨膨脹的增長,儲蓄

是聰明的選擇,只是對於現代的法定貨幣時代,若儲蓄不得當就

顯得愚蠢了!

因為我們現在使用的是沒有內在價值的法定貨幣為錢,這些

鈔票生產成本低廉,所以很容易增發,也沒有人可以忍受印鈔票
的誘惑,包括政府。現在貨幣也不一定有實物存在,通過電子轉

賬形式存在的電子貨幣,它的數額往往是以紙幣形式存在的鈔票

10倍以上,而紙幣又比黃金儲備多少不知多少倍。

我們從自己勞動中的報酬以貨幣形式取得,而非白米和麥這

些商品。我們為何接受這些不可吃的貨幣為報酬呢?因為我們相

信我們可以用這些貨幣換取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貨幣還有一個

好處,就是可以將我們的勞動報酬儲存起來,留給以後使用。為

了保護我們的血汗錢,我們通常都傾向將它存入銀行中,以定期

存款的形式賺取利息。

只是遺憾的是,現實中,錢存在銀行其實等於讓銀行打劫你

的血汗錢。很多人都知道即使定存儲蓄中所賺取的利息根本抵禦

不了通貨膨脹率,所以錢會越存越少,可還是「義無反顧」將自

己的血汗錢送給銀行,讓銀行定期慢慢用通貨膨脹偷了你的錢。
這種自殺行為,我能怎麼說呢?是人民愚蠢?還是缺乏理財

教育?

我們都知道,當我們將錢存入銀行的時候,銀行會支付我們

利息,比如3%。然後銀行會以更高的利息借給人,比如8%。而銀

行就是賺取這5%利息差價。

可問題不在於銀行的貸款,而是它貸款的槓桿規模往往是我

們儲蓄總額的10倍20倍。當你存1萬元鈔票在銀行的時候,銀行就

能運用槓桿原理將它變成10萬20萬元鈔票。

也就是說,我們存錢的速度追不上銀行印鈔票的速度,印鈔
票是通貨膨脹的源頭,這就是為何我們定存利息永遠追不上通貨

膨脹的原因。

儲蓄定存會讓你的血汗錢越來越少,雖然你有利息,但是扣

除通膨後,你一年的血汗錢平均要喪失3%~6%。以1萬元長期計算

下,到底有多少錢會被銀行家用通膨偷走呢?

下面有以不同%的貨幣購買力下跌幅度,長期計算下血汗錢的

流失的表格:
貨幣購買力 貨幣購買力 貨幣購買力 貨幣購買力
貶值 貶值 貶值 貶值
3% 4% 5% 6%
第1年 9700 9600 9500 9400
第3年 9126 8847 8573 8305
第5年 8587 8153 7737 7339
第8年 7837 7213 6634 6095
第10年 7374. 6648 5987 5386
第15年 6332 5420 4632 3952
第20年 5437 4420 3584 2901
第25年 4669 3603 2773 2129
第30年 4010 2938 2146 1562

從上面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我們將錢儲蓄在銀行為定存
是多麼的愚蠢。因為人類習慣性是看價格而非價值,所以表面上

看,我們定存的儲蓄帳戶的存款額看似年年增加,實際上卻是年
年貶值。

看價格不看價值的人性弱點,所以有些人即使清楚定存儲
蓄會讓自己的錢減少,但是帳戶數字價格的增加卻使其失去危機

感。明知儲蓄已經貶值,卻還傻乎乎的將自己血汗錢放在銀行。

如果銀行帳戶會誠實的將儲蓄價格調整為價值,我看這些存

戶絕對不會將自己的血汗錢放在銀行超過一年。但只需以明目價

格呈現貨幣數額,老百姓就乖乖的將自己的血汗錢存在銀行幾十

年,讓銀行家偷走自己的血汗錢而不知覺。

現代的信用貨幣體系讓銀行如同偽鈔集團一樣印鈔票,分別

在於一個合法且需要依據一些法律規則,偽鈔集團則不需要。但

是兩者對社會的影響都一樣,就是製造通貨膨脹,讓人民儲蓄貶

值,辛勤勞動力的報酬之貨幣購買力被偷走。

銀行是根據一種叫部份準備金率的制度憑空造錢的。例如準

備金率是25%,倒數100%計算就是4,銀行就可以增發4倍於自身資

本的鈔票。準備金率是10%,倒數計算就是10,銀行就可以增發
10倍於資本的鈔票。準備金率越低,銀行可以憑空造錢的數額越

大。所以銀行貸出去的錢越多,鈔票也越來越多,銀行賺的利息

也越多,而通貨膨脹也越高,人民的在銀行的存款購買力也因通

膨而減少,所以我們儲蓄越存越少的原因是被銀行運用通膨手法

間借偷走了!

儲蓄政府銀行無法印刷的錢
儲蓄是理財的第一步,但是絕對不是儲蓄鈔票這些殘廢的貨

幣,而該儲蓄健全的貨幣黃金和白銀,只有黃金白銀是政府和銀
行家無法大量增發的貨幣。假如你要將錢存在一個地方,至少五

年十年不去動它,你要選擇儲蓄黃金(或白銀)?還是鈔票(任何國

家的貨幣)?

當你猶豫不決該選哪個的時候,我要提醒你,古羅馬時代,

一盎司黃金可以購買一套上等的男士服裝,2000年後的今天,一

盎司黃金也可以購買一套很好的男士西裝。現在一盎司可以購買

的麵包比100年前還多二三倍。美元自1913年美聯儲成立至今喪失

了98%的購買力,黃金購買力卻一分也沒減少。鈔票供給可以無限

增發,而黃金卻是稀缺資源,全球黃金加在一起也只能堆滿三個

奧林匹克游泳池。

1000年的歷史已經證明,紙幣體系絕對不可能天長地久,而

黃金白銀是可以保護人民財富於貨幣體系崩潰時的最佳選擇。黃

金白銀無祖國,它們才是真正的世界貨幣。前時代雜誌編輯裡斯
勳爵莫格(Lord Rees Mogg)說過:「政府說謊,銀行家說謊,甚

至審計員也會說謊,只有黃金不會說謊」。因為黃金是最好的價

值衡量工具。

現在,你希望存鈔票?還是黃金或白銀?

金銀才有儲蓄價值
儲蓄金銀是最簡單的理財手段。即使是個傻子,只要買了金

銀扔在那裡不動十年八年就行了!只要你不在市場狂熱的時候買

進黃金,那基本上你不需要擔心金銀,因為它們的購買力不會貶
值,風險程度低。

汶川地震後,有一人居所位於重災區的,房子全塌了,損

失非常慘重,家裡值錢的東西也全都被壓壞了。事後他去清理現

場,只從廢墟中挖出一根幾個月前買的金條,還有幾張銀行卡,

這成為日後生活的全部家當。這人歎了一口氣後說,以前認為房

產投資最保險,看來也靠不住。

中國人對土地非常執著,因為我們是農耕民族。但若將土

地的執著無限上綱至房產投資,那就是走了歪路。房產在理財方

面,面對自然災害或戰爭面前完全不堪一擊。最有效抵禦風險

的,就是黃金和白銀。只有黃金白銀可以實現財富的真正保值,

而且也是一般民眾最容易做到的,不需要什麼複雜技巧,只要買

入實物就收藏起來那樣簡單。

不健全的法定貨幣使得儲蓄意義喪失,唯儲蓄仍是必須的,
不過不是儲蓄鈔票,而是儲蓄黃金白銀,因為這些是政府和銀行

無法印的錢,儲蓄金銀才是精明儲蓄,它可以保護人民財富受到

通膨的略奪。現代的鈔票是以債務沒本位,它本來就沒有價值,

若儲蓄這種債務本位的鈔票,還是免了吧!

中國人造字:「無金不錢,鈔票少金」。

所以真正的錢並不是我們日常所見的鈔票,真正的錢是有價

值的,鈔票只是一種沒價值的通貨。真正的錢其實就是黃金和白

銀!要儲蓄就儲蓄真正的錢。

我們不應該儲蓄太多鈔票在銀行,只儲蓄一些以應付流動性
需求和隨時可能出現的緊急事件所需的鈔票就足夠了!

國家的發展是需要人民將錢儲蓄在銀行,這樣企業才可以

得到融資資金以進行投資,這點沒錯!可當前的貨幣體系根本就

是打劫窮人以圖利富人,憑什麼叫我們這些斗升小民為有錢人犧

牲?

除非恢復健全的貨幣體系,否則我們就不應該大量儲蓄於銀

行,讓銀行製造通貨膨漲來偷走我們老百姓的血汗錢。

黃金是人類幾千年的社會實踐中,無論什麼時代、國家、宗

教、種族,都被世人公認是財富的最終形式。現在經濟學家將黃

金視為「黃金是野蠻的遺跡」而蓄意貶低和妖魔化黃金,並不是

因為什麼知識和真理,不過是意識型態和屈從於政治氣氛和金權

力量罷了!

實際上,政府和銀行之所以會捨棄黃金和白銀的根本原因,
就是因為黃金和白銀無法大量增發。對政府來說,使用黃金和白

銀為貨幣,會限制它無節制的揮霍,要知道,政府天性有揮霍的

衝動。對銀行來說,黃金白銀限制它印鈔票放大借貸輕鬆賺錢。

這兩大勢力的私利因受制於黃金白銀,所以才不喜歡它們。擺脫

金銀,妖魔化它,謀取私利擴大通膨是他們所走的路,惡果就由

老百姓承擔。

對於人民來說,可以保護自己勞動力的方法,就是儲蓄這

些政府和銀行控制不到的貨幣。我們只需要將每月計劃儲蓄的鈔

票,逐月逐年轉去金銀儲蓄起來。因為金本位被癈,所以我們無
法如同過去那樣將金銀儲蓄在銀行並賺取利息。

不過銀行印鈔票的速度遠高於利息,所以這利息現在並沒有

意義。雖然現在儲蓄金銀不再有利息,但是長期來看,金銀可以

吸收銀行增發的鈔票之通膨效應,所以儲蓄不生息的金銀的回報

遠大於儲蓄銀行定存。

中國和美國M2的貨幣供給反映在金價的上漲
,因為金價可以完全對沖貨幣的濫發。
在理財中,關於分散風險的資本配置,教科書式的說法是要

將10%的資金用於投資黃金。可實際上,幾乎沒有任何理財顧問會

建議這麼做。他們甚至可以找出100個不買黃金的理由,可真正的

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買黃金會使他們沒有多少油水撈,這才

是真相。

即使現在銀行教你投資黃金,也只是誘導你投資於紙黃金,

他們絕對不鼓勵你投資黃金實物。何謂紙黃金?紙黃金本質就是

紙,投資黃金就是為了對沖紙幣體系,我們怎麼還去擁抱紙黃金

呢?紙如果可以變成黃金,那水也可以變成石油了!

沒有一國的貨幣是升值的
我們都知道銀行定存利息追不上通貨膨脹,鈔票年年貶值,

可若由黃金來結算又會如何呢?
下圖是黃金對比石油購買力變化。
金油比例平均15.8倍,高於21倍屬高估,低於12倍屬低估。

石油是最好的推高通膨工具。所以對比油價,可以很好的反

映出貨幣的購買力是否有貶值。

在金本位時代,因為所有商品是以黃金作為結算基礎,因此

石油價格可以長期穩定。即使現在的貨幣體系改以美元這信用貨

幣為本位,因為美元的不穩定造成金價和油價的價格波動變成非

常激烈。可無論多麼激烈,每一盎司黃金所可購買的石油,長期

來看平均是15.8桶。

可若換成美元結算又如何呢?

40年前買一桶油需要支付約2美元,現在卻需要100美元。以

美元這殘廢的法定貨幣結算,油價長期趨勢只有上漲。所謂強勢
美元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美元自失去黃金支持下,只有下跌,

從沒有上漲。

過去美元以黃金為錨,其他國家貨幣以美元為錨,因此也間

接以黃金為錨。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這造成所有國家的貨

幣受連累也因此和黃金脫鉤,世界第一次進入不可兌換的法定貨

幣時代。所以不只是美元,其他國家的貨幣,日元也好、德國馬

克也好、歐元也好、瑞士法郎也好、人民幣也好,全部都是貶值

的。

我們過去所聽的什麼國家貨幣升值之類的其實都是鬼話。所

謂升值的衡量標準都是以不穩定的美元來對比,因此這些升值其

實只是相比美元貶值的較少罷了,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真

的有貨幣升值,為何我們買東西會一年貴過一年?

銀行安全是神話
現代以債務為本位的貨幣體系是很危險的,即使你有數百萬

美元的存款,它也可以讓你短期間一無所有。

現代銀行體系是高槓桿的危險體制,槓桿越高,銀行破產越

容易,這點我們可以從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看出倪端。實事求是

說,如果是遵循自由市場法則,政府和中央銀行氣其實是不應該

出手拯救出問題的銀行,應該讓銀行業自行調整,將有問題的銀

行擠出去,留下有競爭力的銀行。可2008年金融海嘯,若沒有政

府的紓困,你說有哪幾間銀行可以真正憑自己的實力自救而活下
來?

恐怕這些世界級大銀行沒有一間可以活下來......

中央銀行和儲蓄保險機制的存在並不能減輕銀行的風險,因

為它會鼓勵銀行有侍無恐,更加敢放大金融槓桿冒險.製造更大

的危機。即使中央銀行出現救助,存款者也會受到傷害。

中央銀行憑什麼本事就商業銀行?

說穿了!就是法律給了中央銀行無限印鈔票的權力。可這

些廉價的鈔票印的越多,信用越低,貨幣購買力越是下跌。在極

端失控的情況下,它可以在一年內貶值大半購買力,甚至變成廢

紙。

因此,銀行安全性高只是神話,一個不符合事實的神話。現

代銀行體系所創造出來的貨幣體制是如此的危險,手持百萬也會

分分鐘有錢卻買不到任何東西。
只有儲蓄黃金和白銀,才可以遠離這看似安全,實際危險的

貨幣體制。

儲蓄金銀的選時機技巧
理財第一步是先儲蓄,而儲蓄的貨幣應該是高價值的貨幣-

-黃金和白銀,不該是沒價值的劣幣--紙幣。

告訴各位一個購買黃金選較好價格之時機的小技巧。

首先,你看看現在的金價,比如我撰寫此文的時候,金價每

盎司是1657.40美元。然後,再看布倫特原油價格,現在一桶是
111.90美元。不需要看紐約原油價格,以前這兩種原油市場價格

還差不多,所以看哪個都沒差別。

可近年來,兩個市場出現脫節,價格差距多達10美元,那到

底哪個比較準確?

據我所知,紐約原油價格比較反映美國行情;布倫特原油價

格比較國際化,所以我選擇布倫特原油價格。

最後,將金價1657.40美元/布倫特原油價格111.90美元,得

到的數據是14.8倍。也就是說,現在1盎司黃金可購買14.8桶原

油。

這幾十年來,金價/油價比例平均是15.8桶。所以,只要黃

金的購買力低於15.8桶平均數,就可買黃金。高太多的話,比如

18桶,那就不要買,等金價/油價比例平均下跌。

這方法雖然無法保證你買到最低點,但是也不會讓你買得太
高,而遭受短期的資本損失。

買黃金其實是長期儲蓄,不是投資。所以我們對於黃金的購

買應該眼界放長遠些。

至於白銀的購買方法又如何呢?

自古金銀是一家,黃金是錢,白銀也是錢。只是白銀市場

盤子小,波動遠大於黃金市場。上漲的時候,白銀漲幅會高過黃

金,下跌跌幅也一樣。不過論走勢,兩者卻是一致的。

所以只要每盎司黃金購買力價格低於15.8桶石油,是買黃金

時機,也同樣是買白銀的時機。
不滅的金銀貨幣帝國
對於金銀的質疑者,特別是學國際金融的經濟學家或任何

人,會認為佈雷頓森體系瓦解後,美元與黃金掛鉤。後來的牙買

加協議後形成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格局,該協議取消了黃金官

價,黃金作為國際貨幣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以後黃金也就僅僅

作為一種貴金屬(商品)來交易,在黃金交易市場上可以自由交

易,說白了平時也就和銅沒什麼區別。

可黃金真的失去貨幣屬性了嗎?

當然沒有!不然全球中央銀行收這麼多黃金幹嘛?生蜘蛛網

嗎?

白銀和黃金自古是一家。因此雖然白銀比黃金更早一百年

被大英帝國去貨幣化,但是銀價和金價的走勢還是亦步亦趨,證

明了即使國家強權再大,也不能消滅金銀的貨幣屬性,最多只能
起到暫時壓制的效果。如果中國人不當白銀是錢,那真該打80大

板,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就是一個白銀帝國。

那麼,金銀是否永遠被全球政府意志壓制,永遠無法重新貨

幣化?

有一種情況會造成黃金重新貨幣化。就是貨幣崩潰。以現在

全球經濟格局來看,因為美元是黃金的代體品,所以美元崩潰會

使黃金重新貨幣化。

那麼,美元會否有爆發貨幣危機以致崩潰的一天嗎?

我請讀者自問一下,人類歷史上,政府試圖用紙幣這種法定
貨幣取代金銀早非一次了,只是現在的規模比過去大罷了!可過

去的法定貨幣,為何沒有一個可以活得下來呢?

這些法定貨幣不但一個都不長命,而且都無法阻止金銀重新

貨幣化,原因在那裡?

原因就是政府會為了財政問題而不斷製造通貨膨漲,不斷的

印鈔票,不斷的讓貨幣貶值,不斷用通膨掠奪人民財富,最後造

成人民放棄使用這些貨幣。

我們不必深究為何政府會不斷印鈔票的原因,是滿足皇帝的

享樂,是戰爭開支,還是為了應付債務開支。只要我們看到貨幣

發行不斷增加,而且完全沒有停止的跡象,不管原因是什麼,或

者以推動經濟為由來美化印鈔。總之,你不必理會什麼原因,你

只要發現鈔票不斷增加,物品價格年年上漲,這些法定貨幣必有

崩潰的一天,只爭早晚。
美國的M2貨幣供給

歐元區的M2貨幣供給
法定貨幣天生就有不斷增加的遺傳基因,鈔票只會越印越

多,惡性通膨的到來,金銀重新貨幣化只是時間問題,這對儲蓄

金銀的人民極為有利。現代的貨幣體系不管號稱有多先進,多進

步,但還是走過去造成貨幣毀滅的同樣道路。

精明理財第一步就是定期儲蓄這麼簡單!要儲蓄真正的錢

──黃金和白銀;千萬不要去儲蓄沒有價值的鈔票。只要不是世

界末日,未來經濟無論多糟糕,你手中的黃金和白銀,依然可以

買到東西,不會像鈔票那樣變成廢紙。

鈔票存得再多,它們本身還是不具備價值。以債務為本位的

鈔票只需短短幾個月內,就足以讓富翁變成負翁了。
第 銀行儲蓄10萬元,過世後仍是10萬元給家人;

章 投資保險10萬元,過世後可給100萬元於家人。

保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險 保險是必須的基本投資。







經濟支柱者為首要投保人
根據中國人的生命表統計顯示,在一年之中,每一千個人都

會有三個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死去。有人說千分之三的概率很

小,因為1000人之中才只有3人。 有人說這個概率很大,因為對

個人來說,如果發生了就是100%。多數人都是厭惡風險的,唯不

確定性,所以產生了保險這個行業。

只是若自身經濟能力有限,僅能維持溫飽的狀態,生活本身

就很艱難,哪還有心思花錢去買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保險呢?

但是能力許可,或者經濟能力逐漸增強,保護自己降低未來

風險就有必要性,避免自己過去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財富不出差

錯,不會因為一場病,一個地震或一場大火而瞬間消失。

保險可分為:人壽、醫藥、意外、房屋、汽車、遊船、傢具

等等都可以保險。保險目的在於保險,就是重在保障風險,而不
在於投資。保險其實也是另類儲蓄。我鼓勵人買保險,因為保險

也是理財所必須的。

本書不是保險經,所以我就略為說一說一般人購買保險需要

注意和考慮的事項。

比如,我們在銀行儲蓄10萬元,若發生任何導致傷殘死亡的

意外,銀行還是一樣只有10萬元,並不能給予我們和親人未來的

生活保障。但是若投資保險10萬元,就可能獲得本金的數倍乃至

10倍以上的賠償,有利於減輕自己或親人未來生活負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之禍福。購買保險的確有其必要。
投保人要自己清楚,一個家庭中,誰該優先受保?該買什麼

類型的保險?

通常,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有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如果

家庭富裕,自然可以為每個家庭成員投保。可這世界上哪來這麼

多有錢家庭,所以投保方面必須要以保障家庭整體為重而取捨。

一般上,出於對子女的愛,最先獲得投保考慮的往往是子

女,可這決定未必正確。

正確的投保取捨態度,應該以誰是這家庭的經濟支柱為準。

因為經濟主柱是家庭未來保障,一旦任何意外發生,就會導致整

個家庭崩潰。子女若年紀太小,即使發生任何意外或夭折,雖然

會使整個家庭一片愁雲慘淡,心靈極度痛苦。但是生活總是要過

的。

在自然界中,群居動物在惡劣環境下,年老者會先被淘汰,
兒女也會被棄養,目的在於保存成年種群,以便來年環境好轉

時,可以繼續繁衍並使物種持續。

這裡我不是要教你們對父母不敬孝,對兒女不慈愛。一個

對父母不孝,對子女不慈的人,活在世界上也沒有任何價值。但

是,現在我所提到得是對家庭的理財,而不是個人私利。為了整

個家庭,優先保障經濟支柱的家庭成員始終為第一要務,這並為

自私。

試問,有哪一個投保者會想要賺投保費呢?

保險公司支付保費的時候,投保者不是又病又殘,就是已經
「成仙」了!這種錢誰人要?

保險要買得準
保險不是買越多越好,重要是買得準。

就有人買了十餘份保險,結果手指因意外而失去卻不獲賠,

這人通過報紙而大訴不公。實際上,這就是不懂保險者,純粹受

到保險銷售員的鼓動,以為越買越多,保障就越高。實際上,這

人只是買多,但是沒買對。各種保單中重複性質多且保障範圍不

全面。

要知道,保險銷售員的主要目的是出售保單,因為這是它的

利益來源。這點就和投保人發生了利益衝突。

通常,我們應該優先購買人壽保險,以保障發生嚴重疾病的

可能。在醫療費用越來越高的今天,一場病就能壓垮整個家庭,
讓人深感「寧死也不願病」。基本的人壽保單是可以保障我們面

對主要的36種疾病時,保險公司可以為我們支付醫藥費,避免家

庭財政毀於一場病。

意外保險
這時候,保險員會鼓勵你繼續加保。但是,保險員畢竟不是

理財專員,即使理財專員也未必可靠,他們也不會站在你的環境

和角度來考慮。

如果你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對危險接觸不多,那你可以考慮加
保。若反之工作環境有發生意外的危險性,那就應該購買意外保

險。

意外保險保險並不能完全覆蓋所有意外。不過最基本,就是

必須購買死亡意外發生必須能獲得賠償的保單。

其次,就是傷殘的意外。

人體的各部位對人來說都很珍貴,因為它不可再生。所以保

險公司自然要對各部位的報單分開出售,大賺其錢。

例如,有人因意外發生導致手指失去。當它向保險公司索

賠的時候就不受理,不由的大喊「天理何在」,對媒體大訴「喊

冤」。實際上,一般的意外保險對於身軀的殘廢賠償有一定規

定,比如失去一目和一肢,可不包括幾支手指頭。若要保手指頭

的話,投保人必須加保。而且,賠償額也會根據受傷的輕重而

定。
瞭解這基本道理,投保人應該對如何保障傷殘意外有一定概

念。

在你的工作中,你主要依賴哪個身體部位來賺取收入?

腦?手?腳?還是嘴巴?

這些部位就是你該加保的部位。

當然,如果經濟能力許可,那就全身上下都投保。

至於其他家庭成員,可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加而逐漸增加

覆蓋之。先後次序的標準是家庭血脈的延續。

保險目的在於保障未來,不在於賺錢。所以我不鼓勵投連
險。保險就保險,投資就投資,想要兩者兼得,二者必有其所

失。不要偏離,回歸本來的投資目的。

保險雖然重要,但是也不可讓保費壓垮了我們的腰,這會使

我們陷入經濟困境,更加無法擺脫錢總是不夠用的問題。
第 債券是金融市場中最主要的投資工具,對經

濟的重要性而言,債券市場遠遠重於股票市

場。

用 一直以來,債券被視為安全性高的投資工

來 具,其之所以較安全的原因,是債券發行企

好 業大多都會根據自己財務能力而發行債券,

不會輕率行之。這也是為何債券安全性高於

退 股票的原因。







債券無法增值,只能保值
債券投資和股票不同,股票投資主要目的是獲得資本增值,

賺取股票交易的差價,現金流回報為其次。債券投資的主要目的

是要獲取固定的利息收入,賺取現金流,而市場差價只是額外紅

利。

債券適合想獲取固定收入,投資目標屬長期的投資者。對於

年輕人來說,投資債券也許會顯得沉悶,資本增值不夠股票來得

強。比較起來,債券比較適合年紀稍長者,以收取固定利息收入

過日子的退休人士。不過,對於投資風險能力承受低者,希望降

低投資組合風險的人,不理年齡多少,債券是僅次於黃金的穩當

選擇。

債券和儲蓄的問題一樣。在金本位制時代,儲蓄是最安全且

聰明的選擇。因為除儲蓄的購買力保值外,還外加利息紅利。債
券是讓投資者冒更大的風險,將自己的儲蓄轉去借貸給政府和企

業,所以利息回報方面要高於儲蓄。雖然要承受更高的風險,但

仍不失其安全性。

但是,這些聰明的選擇在金本位制被廢後,進入信用貨幣

體系的現在,儲蓄和債券投資的回報率經通膨調整後都大幅度下

降。在過去,兩者都能讓人民財富增值,可現在儲蓄卻讓人民財

富貶值,債券只能勉強保值,只是勉強。
CPI遏制債券殖利率
債券無法增值的原因,在於債券殖利率受通膨率影響,而市

場一向以官方發佈的消費人價格指數,英文簡稱CPI的數據,作為

衡量通貨膨脹率及債券合理價格的標準。

譬如,若CPI是3%,國債通常都會略高或系相等於CPI數據。

而企業債會比國債高1%~3%,視企業的信用評級而定。

美國國債殖利率和CPI走勢亦步亦趨,同漲同跌。
但是,官方CPI根本不能反映真實的通膨率,真實通膨往往比

官方CPI多上一二倍。瞭解這道理,就會明白債券投資可抵禦通膨

不過是個金融謊言,能夠勉強緊隨通膨已經算不錯了!

債券的回報率往往低於GDP增速,所以債券投資無法讓投資者

完全分享經濟的成長。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只有股票增速能和GDP

增速同步。假若債券回報率高於GDP,那豈不是說債務成本高於收

入了嗎?

美國國債殖利率無法讓投資者完全分享經濟成長。
既然債券投資和銀行定存一樣無法創造回報價值,它還有投

資的必要性嗎?

是否有必要性取決於個人所需。對於承擔風險能力低、不滿

銀行存利,又需要有定期現金流的人,債券是個比較不爛的爛蘋

果。除少數債券品種或特定時期外,投資債券都不會創造價值。

金融界不會告訴你醜陋的真相,投資顧問只會告訴你的投資

項目上漲多少,但是卻不會告訴你該項目經真實通膨調整後(非

官方數據)的真實價值。因為告訴你價值,這些金融界就沒生意

可做了!

儲蓄定存和債券之所以會帶給我們負回報率,那是因為我們

的回報率受到通膨率侵蝕了!除非回到金本位制才能改變這長期

虧損的投資格局。尤其官方發佈的CPI數據並不符合真實通膨率。

而且CPI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它只反映物價通膨,卻不反映資產
性通膨。扭曲的經濟數據也使得它沒有什麼利潤可以讓投資者獲

得。

統計數據不會說謊,但是人會說謊。人為壓低CPI數據,可以

將低融資成本和減少利息開支,但也使債券的投資吸引力減少。

債券就是借據
債券是什麼?

債券是國家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

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規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
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通俗說,債券就是借據。

債券作為證明債權債務關係的憑證,一般用具有一定格式的

票面形式來表現。通常,債券票面上基本標明的內容要素有:

票面價值﹔幣種、票面金額

還債本期:債券從發行之日起至償清本息之日止的時間。

債券利率:債券利息與債券票面價值的比率,

通常年利率用百分比表示。

發行人名稱:指發行債券的主體,也就是欠債人。

債券的投資特點
債券的投資優點是:固定現金流收入,可以自由流通,不一

定要到期才能還本,隨時可以到次級市場變現;可以利用附買回

及賣出回購約定靈活調度資金;有不同的到期日可供選擇。
缺點是:利率上揚時,價格會下跌;對抗通貨膨脹的能力較

差。債券投資本金的安全性視發行機構的信用而定,獲利則受利

率風險影響,有時還會受通貨膨脹風險威脅。

投資債券前,投資者需要先瞭解債券投資各種知識,例如債

券品種比較、債券交易、債券投資收益、債券投資風險等。

債券品種雖多,但是我們不需要對其無所不知,只需要投資

簡單的兩種,就是國債和企業債就可以了。債券交易方面可以交

給債券基金負責,我們只要清楚經濟大趨勢,並以它決定何時該

買債券基金?何時該贖回?其他交易細節無須理會。
瞭解債券收益和風險控制,是投資的重要基礎原則。債券作

為投資工具其特徵主要有:

(1)安全性高

由於債券發行時就約定了到期後可以支付本金和利息,故其

收益穩定、安全性高。特別是對於國債來說,其本金及利息的給

付是由政府作擔保的,風險更低,是具有較高安全性的一種投資

方式。但安全性高不等於絕對安全。經濟環境和經營狀況是有變

化的,債券發行人的資信等級也不是一成不變。所以對於不同債

券發行者的信用高低有所區分。就一般而言,政府債券安全性高

於企業債券。可政府債券也有不安全的時候,政府債券無風險只

是神話。

(2)收益高於銀行存款
債券的利率一般上都高於銀行存款的利率。這對於不滿足銀

行存利的人,又不願意承當太大風險,債券是折衷的選擇。投資

者一方面除可獲得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穩定收入外,還能利用債

券價格的變動賺取資本增值。唯前提是這債券獲得市場的支持,

不然債券價格反而會下跌。

不同種類的債券收益大小不同,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

況在風險和回報之間做選擇。一例來說,風險越低,債券收益也

越低。在經濟繁榮時期,投資者會傾向風險較高的高收益債券。

可經濟蕭條時期,政府債券就會受到追捧。
(3)流動性強

上市債券具有較好的流動性。當債券持有人急需資金時,可

以在交易市場隨時賣出。主要的債券發行者基本有三種:國家發

行的主權債券,也稱作公債或國債;金融企業發行的債券和非金

融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券。

債券的流動性強意味著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將債券兌換成貨

幣,同時以貨幣計算的價值不受損失,反之則表明債券的流動性

差。影響債券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是債券的期限,期限越長,流動

性越弱,期限越短,流動性越強,另外,不同類型債券的流動性

也不同。政府債券流動性最強;企業債券的流動性往往就有很大

差別,對於那些信用紀錄好,規模大的公司或規模小但經營良好

的公司,他們發行的債券其流動性是很強的。反之,那些規模

小、經營差的公司發行的債券,流動性要差得多。

債券的投資風險
(1)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利率的變動導致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發生變動

的風險。利率受通膨影響,而債券的最大敵人就是通膨。高通膨

下,債券無牛市。不過,物極必反,當通膨來到頂峰,下來就是

下降,債券行情也會好轉。不過這需要有良好的眼光判斷,獨立

思考且不受市場情緒影響的性格品質之人,才能辦到。
(2)價格變動風險

債券市場價格常常變化,若它的變化與投資者預測的不一

致,那麼,投資者的資本必將遭到損失。

(3)通貨膨脹風險

債券發行者在協議中承諾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或本金的償

還,都是事先議定的固定金額。當通貨膨脹發生,貨幣的實際購

買能力下降,就會造成在市場上能購買的東西卻相對減少,甚至

有可能低於原來投資金額的購買力。

(4)信用風險

債券發行方存在著不能支付利息本金,無法完全履行其責任

的風險。

(5)轉讓風險

當投資者急於將手中的債券轉讓出去,有時候不得不在價格

上打點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為了避險這問題,最好投

資流動性強的債券。

(6)回收性風險

有回收性條款的債券,因為它常常有強制收回的可能,而這

種可能又常常是市場利率下降、投資者按券面上的名義利率收取
實際增額利息的時候,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就會遭受損失。

(7)稅收風險

政府對債券稅收的減免或增加都影響到投資者對債券的投資

收益。

(8)政策風險

指由於政策變化導致債券價格發生波動而產生的風險。例

如,突然給債券實行加息和保值貼補。

債券的投資種類
債券的種類有很多種。尤其西方的金融創新越來越脫離實

際,什麼古怪的債券品種都有。作為精明理財者不必事事精通,
我們只需要投資最簡單的兩種債券──國債和企業債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什麼希奇古怪名字,複雜難懂的債券,遠離為妙。

國債
是中央政府根據信用原則,以承擔還本付息責任為前提而籌

措資金的債務憑證。

中國歷史上發行的國債主要品種有國庫券和國家債券。其

中,國庫券自1981年後基本上每年都發行。主要對企業、個人

等;國家債券曾經發行包括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國家建設債券、
財政債券、特種債券、保值債券、基本建設債券,這些債券大多

對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基金等定向發行,部分也對個

人投資者發行。向個人發行的國庫券利率基本上根據銀行利率制

定,一般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1~2個百分點。

國債一向被吹噓為無風險的,實際上只是一個不曾存在的神

話。古往今來,政府破產的事件還少嗎?

和別人不同的是,政府違約不一定是支付不出利息。除停

止支付利息的直接違約外,政府還可以採取其他方法違約。例如

印鈔票製造通膨還給債權人貶值的鈔票,新債換舊債、新鈔換舊

鈔、債務重組…等等。

例如,以前掌握了國家鑄幣權的國王大量舉債,他可以利用

這鑄幣權變相賴賬。比如說國王向銀行或人民借取1萬兩999純度

的白銀。因為政府有鑄幣的權力,這也保障了可以償還債務的能
力。不過分別是當初借的是1萬兩999純銀,還的時候是1萬兩916

純度白銀,然後再下降到816…716…甚至像羅馬帝國那樣降至

0.02%。

也就是說,政府向你借有價值的錢,還的是貶值的錢。這種

情況現在依然存在。

政府向人民發行債券借了10億元,利息5%。但是卻印更高於

5%增速的鈔票,還給你貶值的鈔票。甚至還可能會對你在國債的

回報上徵稅。

以價值角度來看,國債的確不能算是好投資,投資國債的目
的只能說是賺取現金流以便日常生活所需,卻無增值意義。

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

息的有價證券。通常泛指企業發行的債券,一般把這類債券叫企

業債。因為企業無法印鈔票,所以存在著能否按時償付本息的風

險高於國債,作為對這種風險的報酬,企業債券的收益性必然要

比政府債券高。

企業債券代表著發債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的一種債權債務關

係,債券持有人是企業的債權人,債券持有人有權按期收回本

息。假若企業破產,債券持有人有優先索取企業資產的權力。企

業債券與股票一樣,同屬有價證券,可以自由轉讓。企業債券風

險與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直接相關。如果企業發行債券後,經營
狀況不好,連續出現虧損,可能無力支付投資者本息,投資者就

面臨著受損失的風險。

一般上,經營穩健,規模大且風險低的企業債券被視為投資

級;相對規模較小,沒有穩定記錄可循的企業債券,則被視為垃

圾債券,好聽就叫高收益債券。實際上,垃圾債券未必一定等於

垃圾,投資級債券有時候才是真正的垃圾。破產的安然和雷曼兄

弟,其債券評級都是AAA等級。雖然總得來說,投資級債券的風險

還是比垃圾債券來得低。
特別註解:
關於投資國債好?還是企業債好?

這取決於你對風險和收益二者之間的平衡,

你也可以兩者都購買。

國債的是否有購買價值取決於政府的財政。

千萬不要投資長期財政赤字的國債。

企業債則取決於企業的規模和經營能力。為安全計,

以國家龍頭企業為優先考慮。若資金足夠,

也可以投資一些高收益債券,唯不能佔資產比例太高。

不可為利潤犧牲安全性
我這裡不是要教讀者為投資高手,而是理財高手。所以你
不必學會如何分析債券,你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債券投資法則就行

了!

垃圾債券無疑回報率較高,也很吸引人。不過除非你是企業

信用分析高手,否則儘量遠離垃圾債券。投資應以保本為第一優

先考量,不能因為回報率高就犧牲了安全性,否則「貪」字變成

「貧」。

因為本書是給大眾所看,所以我根本不指望人人就可以學會

如何分析債券。那麼,是否可以走捷徑,直接以信貸評級公司的
信用評級作為投資的分析準則呢?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信用評級機構,主要有美

國的標普、惠譽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中國則有大公。

標普的信用等級標準從高到低可劃分為: AAA 級、AA 級、A

級、BBB 級、BB 級、B 級、CCC 級、CC 級C 級和D 級。穆迪投

資服務公司信用等級標準從高到低可劃分為:Aaa 級, Aa 級、A

級、Baa 級、Ba 級B 級Caa 級、Ca 級和C 級。兩家機構信用等

級劃分大同小異。前四個級別債券信譽高,履約風險小,是「 投

資級債券」,第五級開始的債券信譽低,是「投機級債券」。

等級 主要內容
AAA 最高級,保證償還本息。
AA 高級,還本付息能力高。
A 中上級,具備較高的還本付息能力,但與上面的相比,

易受經濟變化的影響。
BBB 中級,具備一定還本付息能力,但需一定保護措施,一

旦有變,償還能力削弱。
BB 中下級,有投機性,不能認為將來有保證,對本息的保

證是有限的。
B 下級,不具備理想投資條件,還本付息保證極小,有投

資因素。
CCC 信譽不好,可能違約,及本息安全。
CC 高度投機性,經常違約,有明顯缺點。
C 等級最低,經常違約,根本不能做真正的投資。
只是,2008年一場金融海嘯,三大評級機構將垃圾債券的CDO

誇大成AAA級,完全暴露出信用評估機構和債券發行商的嚴重利益

衝突。

盡信評級,不如無評級。盡信評級機構,不如無評級機構。

分析一間公司的方法其實和分析股票本質無二。分別在於股

票是側重公司未來發展,債券是側重公司未來還款能力而已。不

過,對於一般投資者,你在債券方面不需要自己費神,只需要交

給債券基金經理負責就可以了。唯你必須要閱讀相關基金的財務

報告書,觀察過去的回報率是否緊追債市大盤,也需要分析該基

金投資的債券對象是否可靠,會否發生無法支付的問題。

至於我們該投資哪類型債券呢?

為安全起見,首先,你應該避免投資垃圾債券,即使它的回

報看起來有多誘人。如果你受不住垃圾債券的高回報誘惑,建議
不要投入過多的資本於垃圾債券的投資。

有一些衍生性產品的債券,例如迷你債券和CDO(擔保債務憑

證)之類的金融衍生產品,更是一分也別買,不管它們承諾的回酬

有多高。因為衍生產品是沒有價值的東西,不管市場說這些產品

有多好,可以提高市場流動性等等,全都是空話。投資本來就是

要投資在有價值的東西,而非有價格的東西。衍生產品有價格無

價值,不過是用金融巫術和貨幣幻覺創造出來的一種「鬱金香泡

沫」。

其次,不要投資金融企業發行的債券,不管這銀行規模有多
麼大。原因就是銀行本來就是運用槓桿的機構,瞭解槓桿者該知

道,槓桿可以讓你發達,也能讓你破產。債券投資以安全為第一

首要考量,所以,儘量遠離金融債券。

特別註解:

銀行風險低只是人為假象

你是否會感到不以為然,因為一向來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

都被老百姓視為安全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假象。銀行的安全

不是事實,而是一種被催化的虛假信心。

銀行本來的業務並沒有絕對的安全,即使是早期100%準備金製

下也是如此。更何況現在銀行體系實施的是部份準備金製,銀

行可以將財務槓桿放大。雖然槓桿放大使銀行能獲得更高利

潤,但相對的來說系統性風險也因此提高。

現代的金融體系,中央銀行的存在作為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

人,存戶的儲蓄由政府保證。反過來說,儲蓄得到政府保證,

不就是暗示銀行業務沒有那麼安全,不然政府何必保證呢?

這些對銀行的保護措施不會使銀行更安全,反會使銀行因保護

而導致風險意識的喪失,在業務上更敢冒險和賭博,反而製造

更大的系統性風險。美國的金融業情況就是如此。2008年美國

金融海嘯前,華爾街之所以敢冒險,就是因為它們認為即使玩

出禍,美聯儲也會救我的,聯邦政府也會對我紓困的。

所以,遠離金融債券吧!
還有一種債券不要買,就是可轉換債券。

目前在深、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轉換債券是指能夠轉換成

股票的企業債券,兼有股票和普通債券雙重特徵。一個重要特徵

就是有轉股價格。在約定的期限後,投資者可以隨時將所持的可

轉券按股價轉換成股票。可轉換債券的利率是年均利息對票面金

額的比率,一般要比普通企業債券的利率低,通常發行時以票面

價發行。轉換價格是轉換發行的股票每一股所要求的公司債券票

面金額。

可轉換債券所謂可轉換公司債券是指由公司發行的,投資者

在一定時期內可選擇一定條件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公司債券,通常

稱作可轉換債券或可轉債。這種債券兼具債權和股權雙重屬性。

可轉換公司債是一種混合型的債券形式。對個人投資者而

言,可轉換債券是一種兼顧收益和風險的理想的投資工具。當投
資者不太清楚發行公司的發展潛力及前景時,可先投資於這種債

券。待發行公司經營實績顯著,經營前景樂觀,其股票行市看漲

時,則可將債券轉換為股票,以受益於公司的發展。可轉換債券

持有人將債券轉換成股票時,就能成為該公司股東,與其他股東

一起,獲得公司分紅派息。

可轉換債券某程度上可作為一種「看漲期權」,轉股價相等

於期權的行使價,在轉債到期前的可轉股期限內,如果該公司的

股票價格超過了轉股價,轉債持有人就有權將轉債交還給該公司

以換取一定數量的股票,市場股價與轉股價之差則為利潤。
可轉換債券有這些特點:一是可以期待價值有所增加。二是

作為債券,其價格有下限支撐,不會像股票那樣大副下跌。

這裡我不鼓勵投資可轉換債券,並不是說可轉換債券有問

題,而是我想讀者對投資概念盡量簡單些,更容易掌握關鍵且有

實際作用的理財技巧。知道得越多,未必有實際用途,實際上不

同人有不同能力,我也不可能讓所有人知道全面性的理財知識,

其中也包括一大堆有問題的繆論。所以,還是直接掌握最簡單,

最有用的理財知識,更來得實際。

這就像學習軟件一樣,一個軟件功能繁多且雜亂,即使我們

徹底精通其所有功能,可最後還是會發現到,對工作有幫助的,

來來去去就那幾個工具一樣。

可轉換債券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多了一種投資選擇機會。可

轉換債券具有債權與股權雙重特性,對機構投資者來說,也是極
為合適的投資品種。但是,對於普通理財者來說,我們可不是機

構投資者,我們投資債券目的在於獲得穩定的固定現金流,這就

是我們的目的,所以不要偏離了這目的。

基本上來說,投資者只需要投資兩種債券,一是國債;二是

高信用評級的企業債。

何時買進債券
債券是否可以有繼續投資並持有下去,需要觀察未來的利

率。如果通膨仍處於溫和狀態,10年期公債扣除CPI後,真實利率
仍有正數,那債券還是可以投資的。

對於保守且又需要現金流的人士,投資國債是不等已的選

擇。鑒於風險性因素,債券的還本期限越長,票面利息率越高。

最好投資不超過5年期和10年期的長期,也可配置部份1年和3年期

的中期債券。

投資債券的目的在於獲得穩定的現金流,而非資本增值,所

以比較適合風險承受力較低的人仕。對於風險承受能力高者,尤

其是尚年輕者,不投資債券也沒有關係,反而應該投資股票和相

關基金,因為資金太小,就算輸了也沒關係。

可當你邁入中產,甚至富人階級,人已上中年,加上有家庭

的責任,那可就輸不起了!這時候的投資應該以穩定為主,債券

應該佔最大比重,儲蓄黃金白銀為其次,最後才是股票和相關基

金。
但是,債券並不是絕對安全的。即使發行者是政府,不管是

哪一個國家,都存在違約的風險。雖然政府理論上不可能違約,

因為它可以印鈔票來支付債務。可這和違約有何差別?

政府印鈔票會造成貨幣購買力的貶值。當初你借給政府的100

萬,也許可以買一棟房屋。政府印鈔票還予你的100萬,卻只能買

一棟玩具屋。因次,債券並非絕對安全。在國債投資方面,投資

者要有其應對之道。

除正利率的溫和通膨外,還有一種極端情況也是買進債券的

時機,那就是惡性通膨的時候。照常理,惡性通膨的到來,持有
債券是個絕對糟糕的選擇,只是比持有現金略好而已。但是物極

必反,惡性通膨總有過去的一天,投資者的致勝關鍵就是抄底。

該如何抄底呢?

首先,短期利率必須高於通膨率至少2%以上,這樣才能成功

遏制通膨。通膨時期都是負利率,只有當利率高於CPI的時候,成

功將真實利率轉正,市場才會相信政府抵禦通膨的決心。當你發

現這種真實利率轉正後,CPI也連續數月下降,可分批進場買進公

債。

如果接下來CPI每月緩步下滑,就在買進第二批公債。只要通

膨率下跌趨勢不變,那就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分批進場。

這樣即使局勢逆轉,CPI再次上升,也不會全盤皆輸。膨高峰時期

也是市場人心惶惶的時候,能夠逆向投資,和大潮流唱反調是很

困難的。
不過,這種投資法需要有前體,就是肯定這次的通膨不會摧

毀政府的法定貨幣。不然,投入再多的錢也是財務自殺。因此需

要觀察政府債務佔GDP比例有多少,如果債務比例適中的話,通膨

就不會摧毀政府信用;若債務太高的話,需要擔心政府貨幣變成

廢紙的可能。

何時賣出債券
當真實利率是負數的時候,負利率環境下必須放棄債券投

資,不理是誰發行的債券都不要(外國債券需要視情況考慮)。
若利率下降到近乎0%,投資價值會大大地減少。當利率來到這樣

低的水平的時候,同時也意味著國家背負過高的債務,相對的債

券安全性也會大幅度降低。

權威研究表明,債務總額占GDP的50%左右為相對合理水平。

當一國債務總額占GDP的比例超過90%,該國經濟增長將陷於遲

滯。如果債務占GDP超過100%的話,存量債務的利息支出負擔將使

未來削減財政赤字十分困難。因為收入大多用於還債,經濟生產

活動創造的利潤多用於債務支付,近乎白幹。

以此為準則,一旦國債佔GDP的60%,投資者就該賣出部份債

券,轉去儲蓄黃金白銀。債務比例越高,債券也需要賣得越多,

黃金白銀也該儲蓄更多。若超過GDP的90%比例,所有債券全數賣

出,儘量儲蓄更多黃金白銀。

當政府債務越高,財政赤字也會不斷,後果就會引發通貨膨
脹,物價高漲,債券價格也會貶值。儲蓄黃金白銀的目的,抵禦

通貨膨脹只是其次,根本原因是對沖政府財政崩潰。

另外,投資外國穩定的國債或房地產信託,也是其中一個方

法,唯擔心受到政府嚴厲的資金管制。
第 很久以前,在一個經濟蕭條時期,一個外鄉人

正參觀紐約金融區的景色。當到達巴特利時,

一位導遊指著一群停泊在港口的豪華遊艇,說


道:「瞧,那些就是銀行家的私人遊艇。」

馭 又指向另一邊道:「那些是經紀人的遊艇。」

你 外鄉人問道:「那客戶的遊艇在那裡呢?」

的 這是一個《客戶的遊艇在哪裡?》的故事,但

股 也無意中暗示一個事實,投資共同基金是讓金


融界人士發達,而不是讓作為客戶的基民致

富。



共同基金的來由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歷經工業革命後,中產階級累積了相當

的財富,而隨著國力不斷的擴展,資金由英國流向美洲新大陸、

亞洲落後地區以及歐洲其他國家,以追求較高的利潤,但由於對

海外投資市場不熟悉,因此當時的英國人在追逐利潤時,必須承

受相當高的風險,因而常有錢財被騙而財富縮水的情事發生。

為了保障投資安全,降低投資風險,便有人開始尋找值得

信賴的專業人士,委託其代為處理海外投資事宜,並簽訂信託契

約,初期尚未有如公司般的組織,單純屬投資人與專業投資人士

之間的信託契約。一直到19世紀末,在英國才開始有倫敦國外及

殖民政府信託(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 of

London)的創立。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國民因收入大幅攀升,以致對投
資理財產生強烈需求。於是美國引進英國的證券投資信託制度,

設立投資公司將眾多的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基金管理人管

理,將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目的是賺取投資收

益,而不以介入公司經營為目的。

共同基金也因此更進一步的蓬勃發展,幾十年後的今天,投

資領域幾乎都是基金的天下。現在基金種類繁多,有股票和債券

型的投資基金、貨幣基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慈善基金等。

若還要細分,名目眾多,不一而足。

投資顧問只是推銷大使
任何偉大的創作都來自個體,作為一個群體的投資顧問,他

們其實比普通投資者強不了多少,他們也不會為投資者增加多少

價值。換句話說,跟隨投資顧問的建議投資共同基金,回報率還

不如自行選擇指數基金。

投資顧問的建議其實只是依據陳腐的理財手冊照本宣讀,毫

無獨特之處。最嚴重的一點,投資顧問的投資建議是適合在通膨

穩定的金本位時代。可在法定貨幣當道的通膨時代,同樣的理財

建議就有很大的問題了!

投資顧問可以說都是追隨市場走向,市場往東就唱東,往西

就唱西;市場多頭,即使是像網絡泡沫此類,他們也會不理基本

面繼續唱多,暴跌則不會唱空,而是教投資者「不要慌,要定期

加碼,長期投資」的廢話。
究其本質,投資顧問的職業性質就是經紀,銷售額就是他的

飯碗,所以他們的工作是推銷產品給客戶,並不是幫客戶發達。

這就是無論行情多壞,投資顧問都永遠是唱多的。

若說投資顧問唯一的價值,就是通過他們的服務建議,讓

投資者將資金分配在不同領域的,建立一個不會讓投資者發達,

只能勉強抵禦通膨的投資組合。這樣的投資組合基本上可以讓投

資者在波濤洶湧的金融市場相互平衡,讓投資者可以有一種安全

感。可安全感不等於真的安全,因為投資顧問只知道如何從投資

者身上榨取更大的報酬,他們不會了解風險。他們不過將投資者
過度分散,心想分得這麼散,應該不會出事了吧?

所以,指望投資顧問可以幫助你獲得超越平均水平的回報

率,是不現實的。如果你的投資方法是依據投資顧問的建議,那

我還是規勸你不如傻乎乎的儲蓄黃金白銀更來得實際些。

投資股票基金就是投資股票
股票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市場(也可投資部份債券)。因為

價格比較波動,所以從風險係數看,短期高於債券和貨幣基金。

但是從長期來看,實際上卻沒有那麼危險。股票基金有分指數基

金、成長基金、價值基金等等。有些資金專注於投資單一類型證

券,像石化燃料、金屬、奢侈品、農產品、匯率、企業債、消費

品、金融、工業、基建、醫藥、運輸等等。股票基金背後就是股

票,所以買基金也等於買股票。
共同基金雖然種類繁多,對於理財者來說,其實你只需要購

買三種基金就足夠了!

第一種是股票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的回報率基本上已經可以

打敗6成以上,取得平均數之上的效績了。

第二就是政府公債基金,投資的目的在於當股市陷入熊市的

時候,投資者有一個避難所。只要沒有陷入主權危機,政府公債

不會有什麼風險。

第三是公司債券基金,這是給性格較保守,但又想有較高回

報率的一種折衷選擇。當然,這基金投資的公司債券必須是穩定
性高的公司,而非投資高風險公司的債券。

本章主講股票指數基金。

為何優先考慮指數基金?
因為能夠長期戰勝大盤的基金經理很少見,我們也不知道那

一個能有戰勝大盤的本事,所以投資指數基金是最佳的選擇。指

數基金是屬於消極投資法,所以收取的管理費也會比積極選股卻

多數無法戰勝大盤的基金更來得划算。

如果你不想依賴共同基金,而欲自行投資,也行!問題在

於,你該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呢?

很多知名的投資大師像華倫.巴菲特、彼得.林區、鄧普頓

等,他們的投資回報率是多數人無法企及的,也是很多人的模仿

對象。在股票投資中,只有約5%的人能成功長期獲利,其餘95%的
人都是屬於賠錢的,你有信心成為這5%的成功者,還是認為自己

屬於失敗的95%的可能性比較高?

也許你很有信心成為5%的一份子,但是根據心理調查,人都

會無意中高估自己的能力,你的信心是有真實實力支持?還是自

我膨脹的高估?

不辭勞苦地自行選擇有潛能的成長股,試圖未卜先知搶先市

場一步買進,猜測股票的前景,成功的確會為投資者帶來令人驚

喜的回報,只是多數人的成功率不高,你是否是其中一個?

鑒於面向大眾的目的,我建議多數人最好投資股票基金,而
不要自行投資股票。因為在股票市場上,可以賺錢的只有5%,其

餘95%都是虧錢的。有鑑於此,本書目的是要告訴你們如何穩當理

財,所以我不會說如何分析股票優劣的投資法則,而是告訴你如

何應用簡單的分析方法,如何資本配置於股市中,尋求長期的穩

健合理的獲利。

當然,也許你有潛能成為那賺錢的5%,那你就可以自行選

股和交易股票。但是,畢竟多數人不具備自行投資股票的能力。

況且也會面對工作之餘,無足夠時間對股票基本面進行詳細的研

究,對於不擅於自行投資的95%,還是投資股票基金比較妥當。本

書目的在於面向95%,告訴你該如何投資股票基金,甚至駕駁它,

而不是讓投資顧問控制你、誤導你。

除指數基金外,也有指數化的ETF,它們也可以納入考慮範

圍。不過,首先要考慮到這個ETF過往紀錄是否能緊追指數走勢。
有些ETF未必持有股票,例如香港上市的A50中國基金 (股份

代號: 2823) ,只是通過衍生產品達到複製中國主要50間公司的

價格。有些ETF根本無法複製指數的走勢,特別是運用衍生產品槓

桿化的ETF更會出現和其複製的項目完全背離的現象。

ETF的好處是買賣容易,但也造成投資ETF的人往往不是長期

投資者,只是積極型貨幣經理、套期交易者和專業股票交易商。

真正值得投資的ETF必須是全股票的ETF,但前提你必須長期

持有,但最重的是,ETF價格走勢必須和其複製的投資項目一致。
特別註解:
指數ETF,它的功能和股票指數基金一樣,都是緊追大盤走

勢的基金。指數ETF的好處是交易費比股票指數基金便宜,

買賣也如交易股票般靈活。但缺點就是因為交易費便宜和

買賣靈活,使得財商不足者無法堅守,容易因為一點小小

的下跌就恐慌賣出。

如果你的投資資本足夠多,建議最好分開購買不同銀行和

金融機構推出的指數基金或指數ETF,這也是一種分散風

險。不過分散的不是股票的風險,而是銀行的風險。

指數化投資可以消除個別股票、產業板塊以及基金經理的

錯誤決策的風險。唯也不是說可以消除風險,因為你還需要面對

股票市場的固有風險,但也大大減少了其他風險,提高了你的勝

算。雖然它無法讓你取得卓越的回報,卻可以讓你取得平均或平

均以上的中上水平回報。

指數化投資的股票雖然不代表全國的企業,也不代表整體

股市。但是因為指數股是不同產業的領頭羊,只要經濟環境有利

於該產業發展,幾乎不會出現二三線股表現超越領頭的一線股。

雖然有少部分二三線股的確有可能超越一線股,但是只是個別情

況,整體基本上是辦不到的。

所以,就整體來看,指數化投資因為有資金集中的優勢,所
以會比整體股市的漲幅更來的高些。例如美國自1930~2006年以

來,標普500指數比整體股市指數的相關性高達98%,漲幅比整體

股市略高些。

因為股市指數背後代表一個國家經濟的反映,所以除非國家

衰敗,否則指數化投資基本上可以讓你立於不敗之地。雖然個別

指數股依然有破產的風險,但是只要資本配置妥當,即使破產事

件發生,也不會拖垮你整體的投資組合。

長期來看,股市回報率和企業回報率差不了多少,其中微小

的差額只是股市投機收益所造成的。而企業的回報會反映在國家

經濟增長,因此投資股市其實就等於投資國家的發展。投資股市

是指整個大盤,投資股票可以指單一的個股。投資個股的話,你

必須具備良好的投資能力,精於選股。選對能讓你大賺遠遠超過

國家的經濟增長幅度,選錯就讓你大賠。
所以,指數化投資對多數人而言,是可以兼顧安全和回報

的。股神巴菲特本人也推崇一般投資者的投資指數化。

指數基金穩定性高,交易費用相對較低,也根本不需要投資

顧問的建議。投資顧問為了掙更多錢,更喜歡收費更高,對市場

進行預測,選擇預期短期會上漲的股票和活躍買賣的積極管理基

金,唯這些基金表現大多落後於指數基金。

投資指數基金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大幅度減少投資者

的心理壓力。指數基金是種被動型投資,運作方法只是單純購買

和複製指數基準的股票。指數基準是國家經濟的反映,只要國家
經濟仍在成長,你根本就不必擔心你的股票。尤其指數基準股都

是國家經濟領域的龍頭,市場競爭力最強,也不可能出現集體破

產,而單一的破產不會對你的投資產生致命傷害。

綜指數化投資的安全性與回報率遠勝對多數積極管理的基金

之事實,指數化投資最普通,也最簡單,但指數化投資可以完全

平衡最高回報和最低風險的選擇。

不專業的專家
如果你沒有把握成為股市中賺錢的5%,我會鼓勵你投資股票

指數基金。不過我也承認, 七十二行中,如果要說哪一行的專家

最不專業,我想該是基金經理了!雖然基金經理多數是如此不專

業,但是我還是建議你投資指數基金。不同的是,本書會告訴你

如何駕馭股票基金,不會被動傻乎乎的成為基金的肥豬肉。
無數的資料統計證明,基金經理的投資回報率在不同的時

期,最少60%打不贏大盤平均數,最多甚至超過80%敗給大盤。當

然,我不是說基金經理都是如此差勁,也有些基金經理的確有真

材實料。可問題在於……我怎知道是哪位?

基金經理無法打敗大盤的原因很多,主要還是下面幾種:

1)基金制度

為了保護基民,監管當局對共同基金給於制度上的限制,

避免基金經理過度冒險而損害了基民的權益。但也產生副作用,
過多的監管條例反而也限制了基金經理的能力,造成回報率平庸

化。例如不可對單一投資超過資產的5%,市值低於多少的股票不

能碰等等。

2)追逐短期表現

做生意的人該知道一個道理,用短期資金來匹配長期投資是

危險的。同樣的道理反過來說,用長期資金匹配短期投資也相當

危險。雖然股市有時候的確像個賭場,甚至成為圈錢的場所,但

是高品質的藍籌股還是有存在的。

基金界過於側重短期表現,這無形中也逼使基金經理更積極

的選股,也就是時常進進出出,希望可以用波段交易賺取更高回

報,可這已經證明是不切實際的。

基金的資金本來該用於長期資金,但卻錯用於短期投資,長
期資金匹配短期投資使得股市成交量興旺,但是這種成交量興旺

是因為追逐短期表現所造成,根本無利於基金的回報率。

由於追逐短期表現成為促成短炒心態,終日忙於進進出出,

這種炒作,甚至近乎賭博的心態,能賺錢嗎?

3)盲從跟大隊,不求功,但求無過

彼得˙林區曾經這麼形容過基金界:如果你買了IBM公司的股

票,可是它卻下跌了,客戶和老闆們只會說:「該死的IBM到底怎

麼搞的?」萬一你買的是拉昆特汽車旅館的股票,他們就會說:
「你在搞什麼?」(拉昆特汽車旅館是只有3美元的低價股,後來

在10年內漲上11倍)

有智慧的人永遠是少數的,平凡的人往往太多,而且也沒有

一個方法可以保證身居高位的人必然是有智慧,實際上平凡且身

居高位者多不勝數。

若冒險逆主流思想而投資大眾認同度不高的股票,成功的

話自然得到讚揚,失敗的就會受到譴責。而自己恐怕會失去經理

一職,到時候房屋貸款怎麼辦?還有車貸?卡債?怎樣向老婆交

代,怎樣面對老父老母?我兒女的教育費呢?

算了!算了!還是跟大隊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使發生嚴

重虧損,但由於是跟隨大隊,因此整個市場大多數的基金也會

發生虧損,那樣這平凡的錯誤就能得到老闆的諒解,工作也保住

了。
若想逆主流想法而發生不平凡的錯誤,即使只是暫時性的,

未來是會反彈並帶來收益,可老闆沒有這耐心。市場是看短期

的,儘量以短期好看的回報率以吸引資金流入。不平凡的錯誤結

果就是被炒魷魚,然後老闆再換一個年輕沒經驗,且看起來前途

無量的平庸者來掌管。

基金界這毛病並不奇怪!2000年網絡泡沫時,沒有買入網

絡股,沒有興奮過度情緒者實屬毛麟鳳腳;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

前,有多少基金經理會發現問題原來如斯嚴重?

這是人性,過去沒變,現在沒變,未來也不會變。
4)情緒

擁有在好的投資知識,如果無法控制情緒,讓自己的心情受

市場起伏牽動,市場漲就興奮看好,下跌則悲觀慘淡,那再好的

投資知識也沒有用。決定投資成敗的因素很多,但是情緒控制不

好,那一切都完了!

市場的情緒可以簡單的分為貪婪與恐懼兩種,只要是人就難

免會受這兩種情緒影響,是不分所謂的專家還是業餘。基金經理

在投資知識方面或許是專家,但在情緒控制方面,其實我普通的

散戶差不了多少。若要說有差別,那差別在於他虧損的是客戶的

錢,而不是自己的錢,也許這點可以讓他在情緒控制方面好上散

戶些許。

基金經理也是普通人,他們在投資心理上大多也很普通,散

戶犯上的毛病像追漲殺跌、打探消息、聽信權威報名牌、盲目樂

觀或悲觀、混混愕愕、畏畏縮縮、盲信課本教條、跟風等等…他

們都一樣有。

5)頻繁買賣

基金經理雖然高喊長期性投資,可手中股票卻不斷換來換

去。在主動性積極選股下,看來的確也過頭了。根據統計,表現

好的共同基金通常是股票週轉率低,表現差的往往是週轉率高的

共同基金。

這樣的操盤法其實很新手無異,覺得這個好就買,發現一個
更好就扔掉再買。這樣見一個愛一個,他又怎麼知道自己現在的

選擇是正確的呢?如此最後自然是一無所有,還白浪費了交易佣

金及損失了機會成本。

6)投資組合過度分散

分散投資是資本配置的一種自我防範手段。集中少數單一

的投資雖然可以讓你大賺,也能讓你大賠。為降低風險,分散投

資是不得已的選擇。只是問題在於現代的基金會否有過度分散之

嫌。

依據規定,基金不能投資單一股票超過於總資產的5%。以此

計算,基金最少需要被迫分散至少20支股票。若考慮到彈性處理

的因素,理論上不超過30支股票就足夠了!實際上根據統計,如

果分散投資的股票超過30支以上,那麼這樣的分散投資就會失去
降低風險的效果,也可說超過30支以上,分散風險的意義已經不

存在了!

只是分散投資的概念已經過度被濫用,投資組合中超過40-50

支股,甚至更多的不在少數,如此過度分散造成了回報率的降

低。

一買基金就虧錢
很多共同基金投資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自己的投資近

乎一無所知。也許因為對共同基金的無知,所以才傻乎乎的長期
持有下去吧?

大凡投資過共同基金者,請看回當初你的買進價格,和現在

買進價格的差距,是賺還是虧?

虧者要檢討,賺者再計算一下你到底賺了多少%?然後再計

算一些這些年的物價增長,兩者對比一下,到底是你的共同基金

賺得多?還是物價漲得快?

若投資回報率追不上通貨膨脹,那你就是虧錢了,這項投資

就是失敗了!

實際上,多數的基金投資者,都是一買基金後的1~3年就發生

虧損。為何會有一買就虧的現象存在呢?

新基金多在泡沫時期誕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黃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但也
是進入黑暗的前夕。

我曾經拿出一間銀行創辦的共同基金為例子,這銀行旗下的

不同基金被譽為管理最好的。我對我朋友說,看這銀行旗下不同

基金的發售日期,是什麼時候?

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共同基金的發售期雖然不同,但是都有

一個共同點,就是發售於股票牛市的時期。這也就是為何一買基

金就虧錢的根本原因。
股市的興衰過程,就如約翰˙鄧普頓所形容:

「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興

奮中死亡。最悲觀的時刻正是買進的最佳時機,最興奮的時刻正

是賣出的最佳時機。」

對於長期性的分析很多人是作不到的。當我說經濟會再衰退

的時候,有人不解,他告訴我現在外面的商業行情不錯,我則回

答他說,每次在衰退前,商業環境的行情都不會差。相反來說,

當危機發生的時候,人人對未來就會趨於悲觀,漢字對「危機」

的解釋就是「機會」生於「危險」中,「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

伏」。

因為人性幾千年都沒改變,金融市場的波動其實就是人性的

恐懼和貪婪的反映。幾乎全部人都是盲從的,只有少數人可以逆
向思考,從歷史來看,金融市場敢逆大隊的人通常都是正確的。

當人人都眾口一致,這只不過證明這些人沒有獨立思考,只是複

製其他人的想法罷了!

因為人性是傾向於跟從大隊,在約翰˙鄧普頓所形容的股市

循環的4個階段中,「悲觀」是人人賤價賣股的時候,當然不會

有多少人這時逆勢買進;「懷疑」是心悸未定,又有幾人敢買股

票。

「樂觀」的時候買股的人開始增加了,但不擅長投資理財的

群眾,大多也無法把握機會。群眾只有在樂觀情緒的宣染下,才
會開始逐步增加對共同基金的投資。因為這段「樂觀」時期最容

易吸收大眾的資金,金融業就是在「樂觀」時期的末段大量發售

不同類型,名稱五門八類的基金,大量「圈」群眾的血汗錢。

「樂觀」末段大量「圈」錢,使得更多資金流入股市而將股

市推得更高,這造成牛市的自我實現,使股市進入「興奮」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興奮」期就如黃昏般是那樣的美

麗,但卻是黑暗的前夕。

跟隨大隊的群眾心態使得資金大量流入共同基金,牛市末段

也同時是發售新的共同基金時期。這也是為何我們一買基金就虧

錢,特別是買新的基金,因為我們都是在牛市的時候才進場,在

進入黑暗前的黃昏才投資,下來的當然就是黑暗的經濟衰退,股

市進入「熊霸天下」的時期。

投資是長途賽跑,不是100米衝刺。一個聲稱自己可以在一
年賺數百%者,長期回報率肯定不如一個每年8%的投資者。比如

在1997~1999年的「新經濟」期間,市場表現最佳的前10名共同基

金,都是以網絡科技股為投資基礎。當時大盤上漲55%,它們卻創

造超越大盤的279%驚人回報率。最後結果大家都應該知道了,網

絡泡沫破裂後,這昔日的冠軍跌至800名以下,包攬最落後的5%。

短期的超高回報沒有意義。如果你今年賺60%,明年虧30%,你剩

下多少?

絕對沒有30%,實際上只剩12%。根據短期表現選擇基金也

好,股票也好,都是愚蠢的,尤其在大牛市期間更是如此。所以
投資需要有長線思維,千萬不要被市場上任何熱門的題材吸引.

追逐短期的基金排名而盲目樂觀投入血汗錢。

基金和基民的利益相悖
「最悲觀的時刻正是買進的最佳時機,最興奮的時刻正是賣

出的最佳時機。」這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因為悲觀的時候,股

市往往很便宜;興奮時候則往往過於昂貴。

可這道理,只有少數人會做到。共同基金不會做,因為這和

他們的利益相悖。

站在金融界的角度看,他們成立共同基金的目的不是替你理

財,而是要集結社會上的儲蓄資金,以投資理財的名目賺取管理

費收益,就是借別人的錢賺錢。而基民則是希望基金可以增加自

己儲蓄的收入,抵禦通膨和賺錢。
兩者的根本目的雖不相同,但也各取所需而結合在一起。但

是根本利益的相悖,所以基金表現好,基金管理者也按比例收取

更高的管理費;若投資虧損,基金管理者照樣收費,絕不和基民

承擔損失。

設立新的基金對金融界來說,就是趁牛市賺取更多收益,並

不是為了基民。以金融界自身利益大前提下,自然不會在熊市鼓

勵基民投資。一來效果不彰;二來也沒有教育基民的必要。實際

上,對金融界來說,基民越蠢越容易控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當下我們聽過的不少理財原
則,其實是為了金融界的利益而創造出來的,目的在於對群眾的

理財教育方面施行「愚民政策」。如果人人都醒悟了,他們還能

混飯吃嗎?(和魔術師不能公開自己魔術內幕一樣,如果人人知

道魔術戲法內幕,誰還會看魔術表演?)

理財的愚民教育
理財教育中,有幾個是愚民的關鍵,現在就為你細細道來。

定期投資加碼

理財教育鼓吹定期投資的理由是因為股市未來難以預測。

彼得˙林奇認為:「嘗試預測股市未來一二年的走勢,根本

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說:「讓我再重申一遍:對我而言未來永遠是不明白
的。一個人可以「預言」股市的趨勢,就好像一個人能夠預測一

隻鳥飛離樹梢時它將從哪飛走一樣,但那是一種猜測而非一種分

析。」

所以與其費心猜測未來股市的漲跌,不如採取定期投資法,

比如你每月定期將自己薪水的若干%投入共同基金,不理會市場

的漲跌,定期投資來平均化市場波動的風險。

這種定期加碼到底對誰有利?

答案是基金管理者。

定期投資的理論帶給基金管理者以下好處。
1)基民的定期加碼可以擴大基金規模,基金規模擴大,基金

管理者收益也增加。

2)定期加碼可以減少基民贖回投資金,便於基金的管理,也

減少自己收入的流失。

3)定期加碼可以粉飾基金管理者的投資能力,因為基金管理

者若真能判斷長期趨勢,又怎麼需要定期投資呢?定期加碼是掩

蓋自己無知的策略。若是真知,應該順勢投資取得最大的回報,

而非定期加碼追求平均回報,平均回報就是平庸回報。

顯然,定期加碼是為金融界的利益著想,而非基民。雖說定

期加碼也可以避免基民錯失股市上漲最好的時期,不過說一半不

說另一半。定期加碼也讓基民陷入股市最壞的時期。

長期投資
「理財專家」都是這樣對說的:「不要慌,要定期加碼,長

期投資。」

你該問問這些「專家」所謂長期的定義是多久?

你看這些專家怎麼回答。

說起長期投資,賓夕法尼亞州大沃頓商學院教授西格爾

(Jeremy Siegel)在名作《股票長線法寶,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中,追溯到1802年至2001年,彙編了股票、債券、國

債和現金等資產的整體累積真實回報數字,即將資本利得和利息

或者股息收益相加,再根據通貨膨脹因素進行調整之後的數字,
計算得出的結論是,股票累計整體回報率的增長是有相當連貫性

的,在過去兩個多世紀時間中大約是年平均7%左右。

可這只是脫離實際人間生活的理論。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

此探討200年的平均收益率意義不大,現實中存在的變量才是最重

要的。如果當基民需要贖回投資金時,股市出現嚴重下跌,這200

年的統計理論又有何意義?

現實的是,這些基民現在需要錢。有些可能正值退休,股市

下跌使得他們退休金嚴重縮水。就拿美國401K的投資者來說,現

在他們持有的401K的退休金,還比不上11年前的2000年水平。

對一個遭受「失去的11年」,退休金又受到通膨掠奪而貶值

的老人,你和他說:「不要慌,要定期加碼,長期投資。」實際

嗎?不過是事不關己,說得當然輕鬆。

若以10年為限(夠長期了吧?),不同的十年股市平均收益
率可得出不同的結論,有時漲,有時跌。如果是在1929年大蕭條

入市者,不扣除通膨,需要26年才能解套。1970年代入市者,整

個1970年代雖然股市平均還略有上漲,但扣除通膨,實際上貶值

了超過60%。

股神巴菲特說長期投資也總有賣出的時候,「理財專家」

說的長期投資卻是無賣出時期。更可笑的事,一邊教基民長期投

資,基金管理者卻對本身的投資組合頻繁變動買賣。

長期投資不過是用來掩蓋基金管理者表現不佳的理由。因

為當基金出現虧損的時候,基民若要贖回會導致金融界的收益損
失。長線投資沒有錯,錯在這些投資顧問對於何時賣出完全沒概

念。所以就反覆向基民灌輸有利己方的歪理:「不要慌,要定期

加碼,長期投資。」讓基民的血汗錢永遠留下來讓他們繼續借基

民的錢轉錢。

要知道,投資機構的回報很大程度取決於所管理的基金規

模。股市行情越好,流入基金的資金越多,他們的回報也越大。

所以,你會發現金融界無論何時都是樂觀的,積極看漲的,他們

從不給出賣出建議。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

向下攤平

除了「教育」基民定期加碼和長期投資外,還有一個「向下

攤平」。

「向下攤平」的理由是價格下跌是撿便宜的機會,應該繼續
買進,向下攤平把平均進價降低,希望股票小有反彈就能挽回損

失,甚至賺錢。這是常人的想法和做法,但也是破產的捷徑,英

國的巴林銀行就是這樣完了。

即使是投資大師也未必敢向下攤平。因為虧損後向下攤平是

要高明的能力,判斷這次下跌是「必有所因」還是「一時市場錯

配」。

判斷錯誤的話就會使虧損擴大,為安全計,有些投資大師就

選擇不向下攤平。即使向下攤平者,也不宜投入過高於總資產比

例的資金。否則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理財專家」鼓勵「向下攤平」的目的也和前面一樣,讓更

多資金流入共同基金以擴大本身收益,降低基民的贖回以方便自

己。

還有一點重要的是「屁股決定腦袋。」就是屁股坐在什麼位

置,就會為這位置的利益說話。所以你根本看不到金融理財領域

的「專家」出現悲觀言論。即使明天這個國家會變成津巴布韋那

樣破產,他們還是一片樂觀,對你說:「不要慌,要定期加碼,

長期投資。」

「專家」的理財建議的最大得利者還是金融人士,所以他們

才有豪華遊艇。那客戶的遊艇在那裡?你說呢???

投資需要有賣出期限
理財顧問一直向投資者灌輸長期投資,平均加碼的理論。長
期投資並沒有錯。的確,不管市場出現多少的負面消息,但長抱

股票(指大盤)的確足以弭平所有利空。不過,這不是絕對的。

過去 60 年間發生了各種重大利空,包括 1970 年代的經濟

蕭條、石油輸出組織宣佈石油禁運、1987 年股市大崩盤、1998

年亞州金融風暴、2000 年科技股泡沫化以及才剛剛結束的金融海

嘯。然而長抱美國股票的結果是,最大平均單年報酬率為 14.4%

,而最低平均單年報酬率也有 2.4%。沒有任何一年的平均報酬是

負的。

但是要投資人長抱這麼多年根本就不切實際,因為多數人不
可能有超過10年時間都不需要用到錢。

而且必須要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長抱股票必須是國家經濟

會持續成長的前提下才能這麼做。除了瘋子外,只有經濟學家才

會相信經濟會永遠成長的。

選擇基金的法則
股票共同基金的確有很多毛病,它是給不擅長於自行投資股

票,或沒時間分析的人最好的選擇。雖然我鼓勵人儘量自行投資

理財,擺脫這些共同基金。可五根手指有長短,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能力,奢望所有人都有優良的財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

對於無法自行投資者,選擇投資共同基金也是一個選擇。不

過不應該對基金投資不聞不問,你必須要有技巧投資基金,你要

學會駕馭你的共同基金,而不是讓他們駕馭說::「不要慌,要
定期加碼,長期投資。」

投資共同基金前,你一定要做功課,這些功課其實很簡單,

大多可以向基金銷售員或理財顧問得到。

第一、選擇成立時間超過5年10年的指數基金。

前面提及,新基金髮售都是選在牛市末段,所以應該對新基

金敬而遠之。反之,該選擇有經濟過經濟衰退的基金。因為多數

的基金都打不贏大盤,所以你也不必去煩該購買哪類基金,直接

選擇專門追蹤大盤的指數基金就行了!
第二、基金過去5~10年的回報率必須和大盤同步。

經營歷史長不等於表現佳,最後還是需要觀察業績。只要基

金長年回報率和大盤指數接近,那就算合格了!

第三、基金管理團隊最好是原來班底。

基金畢竟是人管理的。若要繼續維持過去那種和大盤同步的

業績,最理想還是用回原來的管理班底。

基金的投資時機
正如前述,傳統的理財教育我們定期加碼、長期投資和向下

攤平。這些投資時機的選擇不過是有利於基金管理者,而不利於

基金投資者。所以我們不能照這些「專家」的建議來選擇投資時
機,應該由自己掌控,才能真正駕馭你投資的共同基金。

最理想的投資策略就是和基金的策略相反,採用逆向投資的

技巧。

基金都是在股票牛市末段大量成立發售,而這其實就是最

危險的時候。這段時間就是約翰˙鄧普頓說的:「最興奮的時刻

正是賣出的最佳時機。」所以股票牛市就是賣出的時期。基民可

以將股票基金轉去以投資國債為主的債券基金,除非發生主權危

機,不然安全性可得到保證,又可在股市崩盤的時候受益於國債

價格的上漲。
而股市陷入熊市的時候,也是大量基民贖回資金的時候。因

為資金贖回,導致基金需要套現手中股票來應付贖回要求。基金

的大量股票套現也使得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這時候就是約翰˙

鄧普頓所說的:「最悲觀的時刻正是買進的最佳時機。」

只要記得這個逆向投資的投資策略,瞭解股市循環必然是盛

極必衰,衰極必盛,互相交替的自然規律之道理。能夠深切的去

體會它,就不會在牛市興奮時期被貪婪矇蔽了心智,仍可防範於

未然。在股災恐慌時期也不會恐懼,還可視此危機為機會。

道理其實很簡單,問題在於你是否可以克服盲從,理性去看

待市場起伏,克服上漲的貪婪,克服下跌的恐懼。只要你能克服

這人性的心理弱點,你就可以游刃於經濟週期之間。

你也不需要清楚怎樣投資股票,因為指數基金會緊追大盤

走勢。你只要清楚這經濟循環的規律,運用這規律適當的買賣基
金,就可以成功駕馭它,換取比傻乎乎的長期投資更好的回報

率。

股市的興衰循環
瞭解股市興衰的固有模式,投資者就能在股市進入多頭市場

初期進場,空頭來臨時及早賣出。基金投資者也可使用這方法來

買賣基金,通常不過幾年交易一次而已。佣金也因交易次數少而

少,投資者也不用天天為買賣的問題搞到自己生活心煩意亂。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也是領先指標,通常它會領先經濟1~6個

月。只是中國的股市因為並非起源自自由市場,主要還是國有

企業行成的。因為歷史因素,這造成這些國有企業雖然上市,但

卻不斷配股圈錢,股息欠奉,以致中國股市無法成為經濟的晴雨

表。不過,我相信以後這情況會逐漸改觀。

股市短期收益和經濟發展是無關的,主要來自投機心理因

素,這造成股市這虛擬經濟比實體經濟更來的起伏動盪,股市和

經濟脫鉤是時有所見。不過就長期而言,股市必然和經濟發展一

致,短期影響市場的心理因素,終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股市短期的投機心理是難以捉摸的,如果我們在股票上的投

資行為是建立在短期預測上,最後得不償失,錢沒賺到,還賠上

不少交易佣金。

被譽為政券投資之父的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
ham)早就說明道:「就短期而言,股市就是一台投票機...但是

長期上看,股市卻是一台秤重機。」最明智的投資方法,就是放

長線,釣大魚,而這長線必須至少是一個經濟週期。經濟週期4年

就放4年,10年就放10年長線,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們不需要預測未來股市行情,實際上也很難預測。你可

以預測未來經濟,但是未必能準確預測時機。不過,當經濟出現

轉折的時候,必然有信號出現,所以投資者只需等信號出現就行

了,不必費心機去預測。

可問題該如何能判斷經濟和股市的興衰循環的信號呢?
如果使用各種經濟數據來判斷經濟和股市的循環,這對公眾

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專家也市場預測錯誤,更何況是對經濟

學一竅不通的普羅大眾。

因為股票基金投資者的回報決定於股市表現,我們直接觀察

股市發出的興衰信號。當多頭信號出現就分批買入基金,空頭信

號出現就分批賣出。

觀察大盤指數的價格走勢並不能完全反映股市的真實行情,

就如你看到一個人生龍活虎似的,哪只是他的身體是否已經藏有

隱疾?

最正確的方法,就是為股市把脈,照射X光來檢查一下。

大盤是集合國家主要產業公司的綜合指標。不同產業有不同

的經營環境,大盤上升不等於所有產業都上升;大盤下跌也不等

於所有產業都下跌。因此,投資者需要將不同的產業指數細分,
觀察不同產業的聯繫來判斷經濟或股市的興衰。

這麼多產業指數中,銀行指數具有令人滿意的信號準確性,

作為股市的X光,用來檢查股市的健康。這是最簡單且有效判斷

股市興衰的方法,你不需要是什麼經濟專家或者股票高手,只要

掌握用如何使用大盤指數和銀行指數分析股市的技巧,並能堅持

遵守規則,就足以讓你在游刃於股市週期之間。你就可以用這法

則來買賣基金,成功駕馭它,不讓他控制你,自己命運,自己操

盤。
大盤指數˙銀行指數
看清股市短期走勢非常困難,但是長期趨勢就簡單的多。觀

察股市趨勢不能抱著預測心態,而該以信號的出現為準則。因為

是投資指數化的基金,所以我們需觀察大盤指數。

趨勢交易一條不成文的規則是﹐投資者應該在大盤指數較200

日移動均線上漲5%時買進﹐在其下跌逾5%時賣出。可若如此簡單

就好了!這種交易的基本概念正確,但是它的缺點是讓你買賣的

時機上顯得太遲些。

更好的方法,就是除觀察大盤指數外,還需要觀察運輸指數

和銀行指數,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經濟週期和股市循環。

銀行指數之所以具備相當重要性,是因為現代經濟活動非常

依賴信貸,而銀行就是信貸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銀行主要的利

潤來源。信貸增長銀行的利潤就會增長,萎縮則利潤萎縮。
銀行業也對經濟活動的脈動非常敏感,因為它直接面向市

場。當它發現客戶的利息支付越來越困難,就會開始收緊信貸。

這也使得銀行指數具備股市領先指標的意義。

我們該如何使用銀行指數來檢查股市的「身體健康」呢?

方法很簡單。就是我們先打開股市大盤的圖表,然後將它與

銀行指數比較,觀察兩者的走勢。
大盤指數vs銀行指數

大盤指數和銀行指數的走勢必須亦步亦趨。何者領先並不重

要,重要的是方向必須一致。分析的法則是:

1)大盤指數連續三或六個月下跌,但是銀行指數任何其中之
一並沒有跟隨,這個熊市信號就不成立;反之,大盤指數連續三

或六個月上升,銀行指數任何其中之一也沒有跟隨其走勢,這個

牛市信號也不成立。

2)大盤指數和銀行指數出現明顯的分道揚鑣現象。如大盤指

數上升,銀行指數任何其中之一下跌,這是熊市的前兆,投資者

該做好隨時離場的整備(大盤轉跌趨向銀行指數時賣出);大盤

指數下跌,銀行指數任何其中之一卻上升,投資者該做好隨時進

場的準備(大盤轉升趨向銀行指數時買進)。

3)買進或賣出的時機信號也可以參考移動平均線的週線圖,
用50天和100天作為分批買進或賣出的時機信號。

4)例如:大盤指數跌破50天平均線,但是銀行指數並沒有

跌破,就不要離場,除非銀行指數也都跌破才離場,率先賣出一

半,再跌破100天平均線就全部清倉;反之,若大盤指數升破50天

平均線,銀行指數沒有隨之升破就不要買進,呆兩者同步升破後

才投入一半資金。再持續升上100天平均線就全數買進。

機械化交易是必須的
以上提及的交易手法,就是需要投資者設定一個交易系統,

並機械化來買賣。只要交易系統正確,機械化交易是可取的,

而且對利潤有相當的保護作用。鑒於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投資高

手,機械化交易無疑是最適合普羅大眾的手段。

當股民一進場買賣股票的時候,即使出發點是長期投資,但
是買賣一刻卻是交易,所以對於交易理論還是需要掌握的,但是

也不能過度遵循交易理論,因為它有助於克服人性的弱點。

機械化操作依據的是大量數據長期統計出來的信息,如果能

嚴格遵照執行,長期來看是定有益處,錯誤賣出的幾率比正確賣

出幾率低。股票投資最忌的是頻繁買賣,但適度的反覆買賣則是

無害的。

股票不能對抗通脹
一直以來,股票被說成是抗通膨的投資工具,這種投資顧問
的老生常談實際上是一種沒有得到任何證據支持的謊言。真相是

股票在高通脹面前一樣疲軟,它只是個比債券更好的選擇,而非

最佳的選擇。

  理財規劃師們總是會這麼說,資產經理人們也是會這麼說,

股市的大師和預言家們還是會這麼說。我們被告知,如果我們的

投資組合當中沒有很大一部分 股票的成分,那麼通貨膨脹就會蠶

食,甚至是鯨吞掉我們的財富,到我們老來時,就沒有什麼剩下

的東西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專家甚至建議那些臨近退休或者是已

經退休的人,在自己的投資組合當中為股票留出60%甚至更多的地

方。

這種「股票是對抗通貨膨脹的最佳選擇」的論調,只是為了

這些專家利益而編織出來的謊言。在高通膨的情況下,任何人相
信這些理論必然導致摧毀自身的財富。

  「股票抗通膨」從邏輯來看就知道有問題了。因為股價上漲

的主要動力還是來自利潤,通膨就是市場上鈔票增加了,雖然理

論上鈔票增加,企業可以賺更多錢並推高自身的股票。可鈔票增

加的過程必然引發物價普遍性上漲,以及貧富懸殊的惡化。

因為通膨上漲使得普羅大眾不敢隨意花錢,實際上他們可花的錢

比過去更少,因為物品價格上漲快於他們收入,人民財富遭受通

膨侵蝕下,企業獲利的基礎受損,談而推高股價?

通膨也使得企業成本激增,在競爭和人民消費能力萎縮下,
企業根本無法將成本全數轉嫁於消費人,只能含淚吞下成本,這

又如何能增加利潤,推高股價呢?

高通膨帶來高利率,在高利率環境下,企業的財務開支會增

加。通膨率超過10%就足以造成經濟嚴重的衰退,20%就足以摧毀

經濟。這是因為企業利率也是一種成本,企業根本很難賺取這麼

高的利潤回報。成本高於利潤的經濟環境必然一片蕭條,蕭條的

經濟如何能有股票牛市呢?

股票根本並不是一個針對通貨膨脹的特別有效的對沖工具,

對付高通貨膨脹尤其是有心無力。

  倫敦商學院的迪姆森(Elroy Dimson)、馬什(Paul Marsh)和

斯湯頓(Mike Staunton)擁有世界上最具深度的股票、債券、國

債及外匯表現數據庫之一,他們的通貨膨脹數據庫也是屈指可數

的。這些數據庫覆蓋了1900年至今的 十九個不同的市場。
  在《2012瑞士信貸環球投資回報年鑒》當中,他們發表了一

篇文章,指出研究發現,在通貨膨脹強勢的時候,股票的表現確

實要好於債券,後者可能 是通貨膨脹時期最不適合持有的資產。

可是,儘管如此,股票在這些時期的真實回報率其實是-12%,只

是債券更為糟糕,虧損23.2%而已。

  「在通貨膨脹適度或者是保持穩定的時候……股票的表現相

對較為出色。」三位教授的結論是,「當通貨膨脹大舉抬頭時,

股票的真實表現就沒有那麼好 了。這些通貨膨脹的急劇竄升對投

資者而言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總而言之,「高通脹率會削減股票的價值」。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專家為股票宣稱股票是針對

通貨膨脹的有力保障呢?

原因之一,研究者所談論的,是更為長期的規律,但是投資

者面對的卻是這三年五年的問題。他們將兩件事情混為一談了,

忽視了投資者根本沒有這麼多時間,用十到三十年來證明「股票

抗通膨」。若將時間拉長二三十年, 股票扣除通貨膨脹的回報率

本質上並不會受到通脹率多大的影響。但是專家往往忽視了時機

因素。從1999年到2011年,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平均整體回報率

實際上是 -0.4%。如果盲目篤信「股票抗通膨」,投資者就會遭

受「失去的12年」。如果未來幾年政府會不斷印鈔票,進入大通

膨時代,你還能相信專家說的「股票抗通膨」的話嗎?

原因之二,他們分不清楚名目價格和真是價值的區別。在通
膨環境下,的確可以推高股票價格。但是,股票價格的增加往往

追不上通膨率。也就是說,股票價值實際上被摧毀了。美國1970

年代滯漲時期,雖然股市上漲,但是經通膨調整實際上貶值了2/3

。1923德國魏瑪共和國的超級惡性通膨,雖然股市從88點漲到

26,890,000,000點,但實際購買力卻下跌97%。

德國股市暴漲3億零5百56倍竟然還貶值?

這不奇怪!當時一粒雞蛋就從0.08馬克漲到800億馬克,高達

一萬億倍;一雙鞋子從12馬克漲到30萬億馬克,達2.5萬億倍。3

億零5百56倍的股市漲幅根本就是小兒科。
股票對通膨的抵禦能力至多約2%到5%,而一旦通脹率超過5%

,它們的表現就開始暗淡下來了,股票就會感到壓力了!只有少

數股票可以承受通膨壓力,例如資本開支低,對固定資產依賴性

少的公司;財務槓桿低的公司;新興產業和商品資源的公司。

唯這些類型的公司的通膨抵禦能力也非絕對的。隨著通膨率

越高,這些類型的公司抵禦能力也越弱。

通膨會擠壓企業的利潤,面對迅速增長的通貨膨脹,股票並

非是優秀的短期對沖工具,只是債券更加糟糕而已。在通貨膨脹

較高而且還在不斷增長的時期,金銀和大宗商品這些硬資產顯然

是最佳的選擇。整體而言,金銀是唯二真實價值不會被通貨膨脹

所打壓的資產。
第 房地產投資有一些幾乎被視為金科玉律的說

法,如:

1.房地產不會貶值,長期上總是上漲的;

2.房地產投資風險低;

房 3.房地產是資產;

4.房地產可抵禦通膨。


就是因為對這些金科玉律的堅信,所以即使

產 對房地產一竅不通的人都敢投資房地產。可


事實上真是如次嗎?

實際真相是:


1.房地產根本不會上漲;

2.房地產風險未必低;

資 3.房地產是債務;

4.房地產不可抵禦通膨。

真 怎麼真相和我們生活所見的事實完全相反?

相 那是因為貨幣幻覺的緣故。
房產和地產
一般上,多數人都會將房產和地產混淆。我們習慣性以將房

產和地產統稱為房地產,可房產和地產是兩回事,房產指的是地

面上的建築物,是會折舊的固定資產,會隨著時間不斷貶值的;

真正增值的是地產那部分,地產是土地。在土地國家化的國家像

中國,則指土地使用權這無形資產,是需要攤銷的,使用期限過

後也可以經過評估和交易重新恢復使用權。

所以我們買房就認定房價會增值,是錯誤的將房產和地產混

淆的結果。對於沒有土地地契而只有分層地契的公寓,其經濟增

值潛能當然及不上排屋洋房這類有地房產。

房地產也被稱為不動產,不動產就是地理位置不可移動的資

產!所以房屋並沒有什麼神奇的保值功能,就是因為它不動。試

想想,打起戰來,你要帶走黃金?還是帶走房地產?
不動產的不動缺陷,使得它並不具備自我增值的功能。股票

背後的公司可以開拓新市場增加收入,提高股價。可房地產只能

呆在這兒,哪也不能去,它的價值受制於週邊環境。

買房還是租房
對很多現代人來說,買房也許是其一生最大的開支項目,要

作出決定並付出行動,確實費思量。對於買房自住者,你需要考

慮的是租房划算還是買房划算。如果租金比銀行利息高得多,而
房價又貴得超出自己可承受範圍,那買房不如租房。
也許房價是會增值,但你又不是投資,增值對你來說不過是

可看不可吃。若購買超出實際收入可承受的房屋,那你一生就會

成為房奴。光是房屋利息開支就佔了你大部分薪資,也就是說,

你一生就註定永遠被房貸壓垮了腰。你一生不會有多少享受,也

不會有資金進行任何投資來提高自身生活素質,只能兢兢業業,

看老闆臉色辛勤工作,勉力支付房貸。也許你結婚了,但是被房

貸壓垮了腰的你,如何培養自己的子女,改善未來你家庭的生活

水平?

難道你還對你子女說:「努力讀書,勤勞工作買家置業。」

讓子女重覆你的「房奴之路」?

我的房子漲了!別傻!
我們有時會聽到有說這樣說投資房地產可以賺多少的案例。
最普通的是類似這樣的說法:「我的房子在某某年購買,才花3萬

元,現在賣出卻高達130萬。」

乍聽之下,房地產似乎非常好賺。可若仔細計算下,就會發

現所謂的從3萬增長到130萬所需要的幾十年時間,平均年複增長

不過才5%~7%,能夠取得10%複增長的只是因未來這地區發展成黃

金地段的特例,不具備代表性。就像你不能說所有的美國公司間

間都是蘋果公司(Apple Inc.)那樣。

5%~7%的漲幅,無論是國債還是企業債都可以做到,而且投資

債券還可分散風險,即使情況不對路也能隨時賣出套現。房地產
就被釘死在一個地方,資金集中且無法分散風險,套現麻煩,如

果你是向銀行借貸投資,風險性更大。

的確!有些房地產一買入不過一兩年就上漲100%有逾,可這

是很少很少見的。最重要的一點,沒有任何地區的發展可以在短

期內進步100%,房地產價格若上漲過快於經濟增漲率,往往都是

泡沫。炒股於泡沫上遊走非常危險,更何況還是套現麻煩的房地

產,危險性更是股市的好幾倍。

事實求是吧!長期來看,房地產的上漲幅度正常情況下也

不過是5%~7%,10%以上是罕見的。可即使有以上漲幅也不是淨利

潤,我們還需要計算購買時的印花稅、律師費、維修和保險等雜

費。以及每年需要支付的房產稅。

這還不是最大的費用,還有一種無形的費用更大,那就是通

貨膨脹。正如前述,一般平均來說,房價漲幅一年約5%~7%,可同
期的通貨膨脹到底有多少?

若扣除通膨率的話,這房價的淨賺幅還能剩下多少?還需要

記得一點,政府官方發佈的通膨率--消費人價格指數(CPI)都

和實際生活不符,實際的通膨率往往都是官方數據的一二倍。

這樣七扣八扣下,房地產最在幸運的情況下能夠剛好和通膨

相等,就已經很不錯了。也就是說,大多數人投資房地產根本沒

有賺。多數人之所以會忽視這點,那是因為我們對房地產的嚴重

迷信和執著,我們往往只看到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外相」,卻看

不到經通膨調整的「內相」。
不過,以上所說還是建立在直接全數額支付將房產買下。多

數的人都是和銀行借貸購屋,銀行利息大多會隨著通膨浮動,加

上利息,我們支付的價格往往比原房屋售價多上一倍。這樣長期

計算下,我們沒有賺一毛錢,還賠上一間房價的錢,以及因為供

房貸而使的自己儲蓄資本累積的減少,失去了更好的投資或創業

機會。

除非你能將房屋出租,那就能將損失減低。

所以,只要理性計算,就會發現房地產投資並沒有那麼好。

過去所謂投資房地產的好處,其實只是告訴你一半的資本增長和

租金,卻不告訴你另一半的通膨、利息、房產稅、保險和其他雜

費。

當然,也不要誤會我蓄意將房地產打到一文不值。房地產

若在正確的方法下投資,的確也可以賺到錢,這就是「炒房產不
能說的秘密」。這秘密是一般上不會說的,他們只會永遠向你灌

輸單方面的資訊--買房可投資......可保值......房產是資

產......房產安全......房價不會跌............

房地產不會增值
房屋的價格長期來算,實際上可以上漲多少?

中國房地產從來不是自由市場的產物。在土地財政的影響

下,地方政府和發展商聯手哄抬土地標售價。銀行提供大量的流

動性更是火上加油,將房價炒得更高。結果中國人均收入才不過
是美國1/10,但是房價卻已經和美國平價了!只要有理智者,都

會知道這是不合理的,只是多數人被炒昏頭了,非得貨幣緊縮,

甚至需要中國房產崩盤一次,腦袋才會清醒。

到底正常情況下,房地產的長期年漲幅是多少呢?

實際在正常的情況下,房價是不會上漲的,甚至還可能下

跌,我們表面上看的房地產上漲只是一種貨幣幻覺。我也非常清

楚,很少人可以接受我所說的,因為我說的和一向來群眾認同的

金科玉律完全相悖。過去的想法過於根深蒂固,實在很難接受我

的說法。我們一般難以接受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始終還是人,

對事物的看法難免流於表相所見所覺的感性,而非理性。如果我

們人人都可以「離相」,不由「外相」影響而直接看透「內相」

,我也不必寫這本書了。

對人而言,直接影響到他的判斷不是房地產的價值,而是價
格。價格只是「外相」,而非「內相」。

就像人們過去認為是岩漿促使大陸板塊分離,這是因為他們

看到「外相」上,岩漿的活動的確使得大陸板塊分離,眼前所見

證據確鑿。

可這眼前所見的觀點現已不可信了!

大陸板塊分離其實是海溝裡重量大而溫度低的板塊沉入地

幔,從而造成板塊的分離,而岩漿只是受擠壓,才從洋脊的裂口

處湧出。所以造成板塊分離是板塊自己,而不是岩漿。板塊是「

內相」,岩漿只是「外相」。
房價上漲的真正原因
造成中國房價飆漲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觀念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沒有

房屋就等於沒有家,只有有了房子才算有了家。或者也有人稱是

「丈母娘需求」,因為哪個母親希望自己的女兒嫁給「無產」階

級的?

也有人說是城市化所致。農村人口向城鎮轉轉移,使土地資

源進一步緊張,價格會越來越高。

還有投資保值心理, 多年的事實充分證明,房子價格穩定。

多數人認為房價長期來看總是上漲,所以它最沒有風險。

實際上,以上的論點全部都是錯的。 丈母娘需求也好,城市

化也好,投資保值心理也好,都不會造成房價上漲,而供不應求

只是謊言。
人口移動的城市化,還是丈母娘需求,或者什麼類型的「剛

需」都好,都不會造成房價上漲。因為有需求就有人供應,再多

的需求只能影響價格一時,因為隨之增加的供應會使價格重歸平

衡。雖然有些黃金地帶或許會有高於其他地區,但是整體而言,

房價是不會上漲的。在生產方面,生產供應越多,平均每棟房屋

單位就會降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經濟邏輯。

土地的確可以保值,但是土地在房屋成本結構內只佔一部

份,並非全部。除土地外,房屋其他建築材料是要折舊的。建築

材料是否可以帶給房屋價值,那需要看它的用途是什麼?自住還
是租賃?地點是否有需求價值?

土地雖然不會增加。理論上,人類需求會侵佔越來越多的土

地,使得土地越來越稀缺,這的確看上去是一個很好的房價上漲

理由,可事實上卻不如此。

我們老是聽說「土地不會增加,人口越來越多」會推高房產

價格。可聽說過找不到土地建房屋的事情嗎?聽說群眾因土地不

夠建房而被逼擠在一小地區的情況出現嗎?

不要忘了!現在的建築技術可以讓房屋儘量往上發展,本

來只可供10間房屋建設的面積,只要往上建高,就可擴大到數百

間。這樣哪有土地不夠的問題嗎?

人口增加需求和土地不夠,根本就不會造成房價上漲。可為

何我們眼前所見的幾十年來,都看見房價總是不斷的上漲呢?到

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房價上漲呢?
下圖是美國百年來房價、建築成本和人口的關係圖表。請看

看,人口流動根本和房價一點關係都沒有,兩者走勢並不一質。

造成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建築成本!
美國百年房價、建築成本和人口的對比

房價走勢和建築成本基本上是亦步亦趨。可2002年開始,美

國房價脫離建築成本自我飆漲。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脫離建築成本

飆漲的房價演變成泡沫,引發了美國歷史最大的房地產泡沫危機!

希勒(Shiller)從美國的歷史數據分析,發現歷史上房地產價

格並沒有明顯大幅上漲的現象,歷史上房價與建築成本關聯性很

強。也就是說,在正常的以消費主導的市場中,建築成本與房價有

很高的吻合度。只有在房地產泡沫的瘋狂時期,建築成本、人口紅

利等參數都失去了作用。
可是,建築成本並不是房價上漲的真正原因,它只是一個過

程。真正造成房價上漲的原因是「政府干預主義」。「政府干預

主義」在兩方面體現,一是財政政策;二是貨幣體系。

土地財政
中國官員政績對其陞遷影響很大,而經濟又是真要參考關

鍵,可衡量經濟的卻是有問題的GDP,這使得中國經濟發展長久陷

入「GDP主義」的迷失。由於中國政府插手經濟過度,使政府成

為經濟發展最大的參與者,扭曲的體制使得政府投入過量投資生

產,而基礎建設就是其中一項最快提高GDP的方法。地方政府需要

花錢投資,土地拍賣成為主要資金來源。

GDP的計算是: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

它沒有計算經濟活動的破壞帳外成本。例如:生產造成河水污染
的損害成本沒有算進去,反而淨化污染河水的開支被納入GDP。一

場大地震毀滅後的重建可以推高GDP,卻不計算毀滅的損失。將錢

塞進水瓶並邁入礦坑中並掩埋起來,再花錢開採出來也可以提高

GDP。消費其實是生產力提高的體現,政府支出的資金來源是私人

利潤,本來就不該納入GDP。

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使地方政府更希望土地價格越高越好,房

屋發展商也順應大勢,招標時聯手哄抬土地價格。土地是房屋建

設最大的成本,因人為哄抬造成價格需高,使它脫離了老百姓合

理的購買力之外。
政府干預經濟並使用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資金主要來自土

地拍賣,這行政壟斷和制度缺陷成為房價不合理的飆漲。

貨幣體系
土地拍賣可以提高土地價格虛高,背後也需要資金,沒有資

金,哪也玩不成這遊戲。資金又來自銀行,所以銀行也是房價飆

漲的元兇。

為何銀行有這能力呢?是銀行很有錢嗎?

錯!全世界的銀行,包括中國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

通銀行、中國銀行或其他,其實都是沒有錢的。它們之所以有大

量資金炒高土地和房價,那是因為現在的貨幣體系不是金本位

制,而是信用貨幣體系。信用貨幣體系可以使用準備金製合法造

假錢,以刺激為名的信貸過度濫發,過多的貨幣增速快於房屋供
應,造成貨幣貶值,房屋反映貨幣貶值而「被增值」。其實,房

價的上漲只是近代幾十年的事。

為讓你瞭解價格和價值的分別,我以美國110年的房價來說

明。如下圖所示的1900-1945年,美國房價一馬平川,幾乎全無變

化,因為當時是金本位。二戰後都是一路上漲,至到2006年泡沫

崩潰才逆轉幾十年的上漲趨勢。這樣年年上漲的房價走勢,一向

來都是我們熟悉的--即使讓人感覺房價長期總是上漲,這種情

況是二戰後,銀行開發了家庭貸款才造成的。就本質來看,房價

本來就不會上漲,上漲皆因貨幣濫發所致。
貨幣濫發造成的貨幣幻覺,
讓人產生房價長期來看總是上漲的錯覺。

可同樣的房價數據,若經過通膨調整就完全不一樣。二戰後

雖然房價一值都是上漲,可經通膨調整就看出真相了,原來它和

金本位時一樣,都不會增值。因為二戰後美元開始取代黃金的結

算,造成經通膨調整後的房價產生波動,但仍侷限於特定的範圍

起伏。只是2000年後房價突破了長期平均價,終醞釀成美國歷史

上破壞性最大的房地產泡沫。可不管房價漲多高,最後還是回歸

不會增值的均價。
二戰後,銀行開發家庭貸款,使得房屋越來越貴。
唯仍無法擺脫平均數。

若現在不是使用法定貨幣,而還是使用黃金結算,我們就能

很清楚看出房屋的真實價值了!用黃金為本位的話,房價一馬平

川,幾乎全無變化。

黃金本來是穩定的,因為現代貨幣體系以美元結算造成黃金

價格不穩定,可黃金價值卻依然保持穩定。不管印多少鈔票將房

價炒上多高,最後還是會回歸均值。

金本位時期,美國房屋價格穩定於80-100盎司黃金之間。可

一戰後,政府和銀行家逐漸背棄黃金,使得金價對比房價出現一

次又一次的泡沫循環。可不管這泡沫吹的多大,最後還是會被打

回原型。
美國一間房平均價值約80-100盎司黃金,
不管給法定貨幣炒多高,最後必然回歸本來價值。

瞭解價值和價格的分別,我們就可通過黃金對比股市和房地

產的資產通膨,來確定黃金價格現在是否合理。

同樣的方法用黃金和白銀計算英國的房價,結果如下:

黃金對比英國房價
白銀對比英國房價

都是一樣的結果,無論如何用貨幣政策推高房價,它最後都

還是要回歸真實價值。

為何我們要用黃金和白銀計算房屋價值呢?

因為黃金和白銀是誠實貨幣,它們是最好的衡量價值的尺

度。相比紙幣,不管你用人民幣、美元、歐元、瑞士法郎還是日

元,它們都很容易被政府和銀行大量增發,造成衡量價值失真。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國際老說人民幣一直以來都是升值,可

若人民幣真的升值,為何你用人民幣買東西卻越來越貴?

所有紙幣的所謂升值其實只是相對美元跌的少而已,不過是
價格升值,價值貶值,所以若要衡量一樣資產的價值,應該以黃

金白銀計算,而不是用信用紙幣計算。

貨幣是所有商品價值衡量工具,若這貨幣穩定,那所有的商

品價格,包括房地產都會因此穩定。若貨幣不穩定了,那所有的

商品價格也就不再穩定了。不穩定的貨幣就是捏造「房價長期來

看總是上漲」的貨幣幻覺假象.。炒房者若不明白這貨幣幻覺,那

麼炒起房來就危險的很。

炒房前,不是先要瞭解房產相關的知識和術語,而是瞭解造

成房價上漲的貨幣因素。只有掌握了貨幣因素,才能真正瞭解房

產趨勢。

儲蓄金銀買房子
現在中國中央政府意圖遏制房價泡沫,對於想買房者,買了
擔心房價下跌。可鑒於過去房價越打越漲的經驗,又擔心政府決

心不夠。若經濟一有風吹草動又急病亂投醫,再來個四萬億刺激

計劃,那房價豈不要漲上天了?

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問題,就是將你手中人民幣兌換成黃

金白銀。因為黃金白銀的價值不會下跌,無論未來房價往那個方

向發展,你手中金銀的購買力都不會下跌。倘若房價下跌,你手

中金銀則可以更低的價錢購買房屋。

郎鹹平雖然認為投資黃金不如抄底樓市。他說道:「一百年

後的今天,1公斤的黃金等於25萬元人民幣,只能買北京四合院的
一個廁所。」

可我們反向思考一下,這不也表示黃金價格嚴重被低估,房

價嚴重被高估嗎?

房地屋在經濟上屬於消費性,而非生產性,所以它是經濟發

展的財富的部份盈餘,從邏輯來看,金本位時代房價不會上漲,

在信用貨幣體系的現在,房價的上漲幅度本就不應該超過GDP增

速。這道理並不難明白。一塊地不管你說多有價值,可若這地無

法帶來商業價值,那這即使是土地也不會值錢。所以是先有經濟

活動才能彰顯土地的價值,這也註定土地增值不能高於經濟活動

的增值率。

下圖是美國、英國和馬來西亞的房價和GDP增速對比。圖中清

楚顯示,房價增速低於GDP增速,若出現房價增速快於GDP的反常

現象,最後必然以房價下跌為結束。這是經濟規律,中國也不能
避免,所以中國虛高的房價必然貶值,問題只是何時貶值?什麼

方式貶值?

如果你拿捏不定,那儲蓄金銀作為日後購屋的資金可令你立

於不敗之地。
美國GDP和房價增長率對比

英國GDP和房價增長率對比,房價領先GDP約4-6個月下跌。
馬來西亞GDP和房價增長率對比

房產不能抗通膨
中國自古有句話:「有土斯有財」。意識就是說,誰擁有土

地,誰就有財富。人生之困,莫過於上無片瓦下無寸土。

房產不會增值,真正增值的是地產。但是無論是房產還是地

產,它們的價值取決於商業的使用價值。

當通膨來臨,投資者很容易犯上一個錯誤,就是買房保值

以抗通膨。這就是分不清楚房產和地產的分別。能抗通膨的是地

產,不是房產。不過,除非你打算用於商業用途,否則在通膨時

期購買土地,並非明智之舉,還不如購買黃金白銀來的實際。

高通膨時期會造成經濟蕭條,土地無法在高通膨的蕭條時期

創造價值,所以是可看不可吃。土地若不用於商業用途,那它和

黃金白銀一樣,都無法產生現金流。而土地套現不如金銀方便,

所以單純站在抗通膨角度看,所有的不動產都不是最佳的選擇。
過高的通膨率造成高利率,也導致經濟陷入蕭條,房產商為

了獲得資金流動性,不可能對外借取高利貸,不動產流動性差,

一套房子變現需要幾個月,只能不斷降低房產價格以求獲得流動

性資金。當很多人開始拋售的時候,折價必須很高才能脫手了,

房價也就開始下跌,這會造成房市價值崩盤。

高利率也推高了持有房地產的成本,利率上漲一個百分點,

每月的還款數要增加約10%左右,若再提高幾個百分點,會對房市

造成致命的打擊。

房產在通膨下表現更糟糕,作為經濟發展的副產品之房產投

資,對通膨的抵抗力很弱。這一點也不難明白,房產若沒有商業

價值,它也只剩遮風擋雨價值。如果通膨高達10%,你說有多少人

有本事支付這麼高的利息,企業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也不過介於

8%~12%,若通膨高達20%就足以摧毀經濟。
在一戰結束前1912的的德國,房租佔家庭收入從1912年的

30.2%,戰爭結束時跌至13.1%,後來德國爆發超級惡性通膨,造

成房租佔家庭收入跌至1923年的0.2%。可黃金白銀卻一路上漲到

金價100兆馬克一盎司,銀價漲至7000億馬克一盎司。

也許魏瑪共和國是一個極端,那就看看美國在1970年代的滯

漲期間,當時通膨最高去到約15%,當時的美國房價如何呢?

1971年,美國中產房價約27000美元。通膨一來至尾聲的1980

年,美國房價增長了約一二倍,但是以黃金計算,表面上價格上

漲了,但是價值卻下跌了!
所以,要抗通膨就該買黃金和白銀,不應該投資不動產。

房地產價格上漲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通貨膨脹,乃

大量印鈔票才造成的。你不必去理會什麼城市化會推高房價的繆

論,你只要注意貨幣供應這東西就行了!

因為投資房地產的根基是貨幣供給,所以要投資房地產前,

需要看貨幣供給的臉色。若貨幣供給未來可以持續增加,那房

地產還有可投資之處。可假若貨幣供給因為國家總體債務太高而

限制其增長,或者沒有多少擴展空間,甚至貨幣體系回歸金本位

制,那這房地產就失去了投資價值了。還是乖乖買來居住或做生

意吧!

房產致富關鍵在於槓桿融資
房地產不能抗通膨,也無法增值,房地產增幅長期追不上
GDP。除少數人外,投資房地產的資金都需要向銀行借貸,這借貸

利息會侵蝕租金現金流。若不槓桿化房地產投資的話,投資房地

產無論從資本增值還是現金流收入來看,都比不上股票,甚至連

債券也有所不及。

所以,如果要以投資房地產致富,那方法只有一個──槓桿

融資,放大自身債務。

很多人想投資房產,但大多對於房產創造財富的箇中多一知

半解,就糊里糊塗地向銀行貸款購屋,然後租出去就算了。瞭解

我前面所述,該知道這種方法不但不會為你創造財富,而是創造
債務,而且還是拖累你幾十年的債務。

不錯!除非你資金足夠可以一次過付清房屋價格,不然你一

定要向銀行貸款。擅炒房者就是用貸款來達到以小博大,放大槓

桿,擴大自己的資產和債務來致富。

這些炒房者是如何做到地呢?

首先,第一步就是選擇適合的房屋購買。

尋找良好的房源,最好是已經建設完成的二手房,地點必須

佳,無論交通、學校、商店、環境都必須使人住起來倍感舒適。

還需要研究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改變,有時任何建築工程都可能會

影響到該地區房產地價格。

購置前,也需要分析租戶來源是否有足夠的市場,瞭解該區

的租金行情。最好這房屋是面向中產的白領階層,有助以租金保
證和足夠的租戶來源。當然也需要買家存在,方便日後脫手的可

能。

購屋時必須要確定房屋是否有基礎和品質上的缺陷。如:

停車位、保安、噪音、衛生清潔、通風、光線適宜、水電供應正

常、房屋損壞是否有損壞等等……

和業主談價的時候殺價技巧必須好,儘量壓低市場的平均價

格,購買價格越低,未來回報率就越高。雖然房產不向股票那樣

具備隨時套現的流動性,且交易過程手續繁多耗時,但具有一對

一和業主談價錢的優點,這是公開市場所沒有的。如果業主因私
人原因需要急售,你更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折扣,潛在回報更高,

當然前提是急售原因和房屋價值無關。

雖然投資一個建設中的開發地區的房產,房價增值的潛能遠

大於二手房。但風險更高,因為要從一個開發中的地區中,推算

它會成為旺區?還是成為鬼域?這需要有相當資料,計算未來每

一層因素之間的關聯影響和全面性分析。難度很高,建議為安全

計不宜輕易嘗試,寧願少賺些也要換取安全性。

選擇房屋重要的關鍵,你必須肯定房屋未來的租金足以支付

房貸利息和各項管理費用及課稅。一般上,房屋租金回報率是房

價的5%~8%,所以必須確保房貸利率低於租金回報率,這也是為何

要儘量壓低購買價的重要原因。

這裡假定購買的房價是10萬元。

第二步是貸款申請。

這需要取決國家的銀行貸款制度。假如首付是房價的20%,那

購買房屋的槓桿是5倍。如果你和其他人一起合資的話,那不妨支

付更多的首付資金以壓低利息開支。

第三步是房產升級。

就是對房屋進行修繕裝修,增設傢俬並對之升級,增加不動

產的價值(假定升級費用是1萬元)。比如從客廳多分出一些面積

於增加多一間臥房空間的升級,增加多一個租戶的租金。或者將
房屋的功能從住宅型變為商業型,給小公司作為辦工室外,又能

提高租金。

其中對於風水的勘探也是一種升級,風水並非迷信,而是一

種地理學,中國人往往都願為風水支付額外費用。

第四步是提高租金反應房產升級。

升級後,租金就必須要調高和同類型房產一樣的租金以提高

回報率。現金流為王,必須保證租金收入可以用付一切開支且還

有盈餘。租戶管理很重要,除需有租房合同外,你必須學會如何

甄選不會帶來麻煩且可靠的租戶。

第五步是重估房產價值。

再來就是請銀行重估房產價值,讓銀行提高房產的價值至12
萬,如此可拿回裝修開支和部分首付款,並以此作為將這房產再

融資給銀行的融資額度,以購買第二間房產加大槓桿。

這階段的問題在於銀行和國家制度。有些國家把的嚴,不

輕易接受房產二次抵押,德國就有如此不適合炒房的制度。這樣

做的好處可以從根本上杜絕房產泡沫,也可維穩房產價格使人民

更易購買房屋。在這種制度下,炒房者還不如乖乖投資房產信託

(REITs),放棄槓桿炒房。

可若銀行體制把關不嚴,炒房者往往很容易得到貸款融資,

或者有一張租賃合約保證租金回報,銀行就會輕易提供融資。房
地產投資本質上是一種金錢遊戲,需懂得融資操作才可獲得更大

收益。

第六步是多次抵押融資。

若前面五步實施順利,那就重複以上五步程序,將二次抵

押所投資的第二間房產再三次抵押投資第三間;第三間四次抵押

投資第五間,如此循環縮短滾利週期。每一間都必須肯定租金穩

定,且必須可以負擔利息和管理等所有費用。如果租金無法負擔

費用,那這投資就是破壞價值,不論你如何定義這房產是你的資

產還是債務,無法帶給你正面回報的資產就是壞資產,應該放

棄;同理,用於投資的債務無法讓你錢生錢就是失控的債務,也

應該放棄,割肉止損。

債務的管理
任何知道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的會計原理的人都知

道,資產負債表左邊是資產,右面是負債,資產也等於是負債,

負債也就是資產,資產大於債務的就是淨資產,也就是所有者權

益或稱股東權益。以會計角度來看,淨資產才是你的資產,雖然

它只是帳面價值,帳面價值又不同於清算價值。

拿之前炒房程序作為例子簡單說明:一間房產10萬元,首付

20%即2萬元,向銀行貸款8萬元,作成資產負債表如下:
房產 10萬元 貸款 8萬元
淨資產 2萬元

雖然在法律上,你一天未還清銀行貸款,房產就不算是你

的,而該是屬於銀行的,但是會計法則卻是一回事,經濟活動又

是另一回事。就像你向銀行貸款100萬元作為投資用途,這100萬

元在資產負債表中,債務方面當然要記下你欠銀行100萬元,但資

產方面也需要記下你多了100萬元的現金,這就是為何在製作炒房

者的資產負債表時,資產=債務;債務=資產的原因。

因為購買的房價值10萬元,再扣出8萬元的銀行貸款,淨資產

是2萬元。債務資產比例是80%。

為方便計算,我不算入重估房價,裝修升級的費用。假定將

這房產二次抵押再投資第三間房產,房價也同樣是10萬元,首付
20%,如此連續抵押十次,總共槓桿放大至投資了10間不動產,資

產負債表就如下:

房產 100萬元 貸款 80萬元
淨資產 20萬元

炒房致富的秘密就是這樣借用別人的錢將財務槓桿放大,以

小博大,在短期內使自己的淨資產從2萬放大到20萬。如果再放
大,也可去到200萬甚至2000萬,只要銀行可繼續提供資金給你。

要靠房產致富關鍵在於槓桿,如果你不進行槓桿,即使你錢
再多,無須借貸而直接買下不動產,回報率一年也不過是房價的

5%~8%,僅止於此而已。雖然槓桿化下,每一間不動產的租金再扣

除利息和其他開支後,也許只有房價的1%~2%,但是槓桿化下可以

數量取勝。如果槓桿放大10倍,你一年所得到的淨現金流就是房

價的10%~20%。一般上,這樣的程度就足以等於一般中產的年收入

了!若槓桿再放大20倍,50倍,100倍甚至1000倍,那就真得成功

致富了!

當然,這只是簡單計算,如果你管理得當,資產債務比例還

還會再下降,提高你的資產和回報率。但無論如何,因為槓桿的

關係,資產負債比例一定會很高。靠炒上過千不動產而致富的《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聲稱自己的資產負債比例是70%。

這樣高的資產負債比例用於公司的話,除了金融業和共用事
業可承受外,任何一間公司有70%的資產負債比例,都會被納入債

務過高,市場對它的股票評價也非常低。

所以,炒房的難度在於如何管理這麼高的債務使它不會失

控。如履薄冰的財務槓桿,也是炒房難度比任何投資都還高,僅

次於創業經商的原因。

管理好資產是防止債務失控的根本
導致公司破產的原因往往不是債務,而是資產。因為債務是

確定的,資產價值則不然。公司的破產未必是被債務壓垮,而是
資產價值發生巨幅貶值,造成資不抵債而使得資產無法產生足夠

的現金流來應付債務和開支,這才造成公司的破產。

前面已經說了!資產=債務,債務=資產。租金來源於資

產,只要資產沒問題,並能使租金不輕易中斷現金流的供應,就

能應付利息和各項費用的開支。因此管理好資產才是關鍵。

不動產投資是需要集房地產投資知識、宏觀經濟、城市規

劃、法律、營銷、談判、資本運作、管理、室內裝修等多項知識

領域的投資。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炒房地產的。若你認為自己不具

備以上條件,最好遠離房產投資。要知道:「股票投資失敗,一

年後還是一條好漢;炒房失敗,十年後還是一隻烏龜。」

因房地產投資風險高,財商的智力要求僅次於創業投資,所

以在思考方面,應該重現金流而不重資本增值。房價下跌雖然會

使你出現帳面損失,但真正致命的是現金流斷裂。別往了,炒房
是需要大量槓桿化,經受不起現金流的斷裂。

所謂現金流為王,八個鍋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因此必

須使自己的現金流騰術不會因斷裂而穿幫。管理好資產,就是其

中重要關鍵。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在書中提到,富

人會購買能夠產生現金流入的資產來創造收入,並且將收入用來

購買更多的資產、獲得穩定的現金流量,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目

標。這些富人跟其他人的最大不同處在於,不會花大把銀子購買

會產生花費的物品(如車子),而用收入創造更多的收入、並讓
錢為他們工作。

房地產牛市的先決條件
投資房地產前,你必須瞭解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才能更正

確地掌握其投資要訣。這裡簡單來說,房價上漲的原因就是通貨

膨脹,越來越多的鈔票被創造出來,所以你要清楚房地產的未來

要知道這個國家是否還有創造更多鈔票於房市的條件。影響能否

創造更多鈔票於房市需要幾個條件:

經濟增長

現代的銀行體系下,商業銀行可以大量憑空造錢出來。銀行

體系的憑空造錢術是部分準備金製度所付予的,目前這荒繆的制

度也是全世界通行的制度。哈耶克說:「部分準備金製度就是允
許銀行印假錢。」

事實上,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不到5%是政府印的,其餘都是商

業銀行通過放貸創 造出來的。銀行放貸其實就是印鈔票,這造成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要不失控,它可以推高房地產的價格。

所以能否繼續印鈔票推高房地產價格,關鍵的基礎就是國家

經濟還具備增長潛能,不理這經濟增長是否真實還是只是反映通

膨的名目經濟增長。
基礎建設

再好的房子建立在深山也沒有價值,再好的土地若遠離人

煙,其市場價值也不高。房地產是不動產,它不會動,所以其價

值非常依賴週邊環境的發展配合。人口密集、交通、購物中心、

學校和各項基礎設施,都是決定優良「房地產」或惡劣「房地

債」的主因。

簡單來說,就是:地點... 地點... 地點...

投資環境

不同的國家其房地產的投資環境有別,美國投資房地產擁

有所有權,擁有也永久產權。也因為有永久產權,所以需要年年

繳交房地產稅。好環境的地段,三四十年花在地稅上的錢就夠買

一座新房。如果房屋估價上漲,房地產稅也會水漲船高。屋主死

後,後代還是需要繼續繳交,即使住了幾代人的老屋若是一日交

不上地稅也會被飛快地拍賣掉。當然,這些房地產稅都用於公立

學校、清潔街道、圖書館、公園球場等等,所以還算是值得的。

而中國沒有永久產權,只有70年的不動產使用權,所以過去

也沒有房地產稅,如果中國一天徵收房地產稅,必須拉長不動產

使用權,而稅率該更低於美國才算合理。所以中國無法將土地使

用權轉讓,也不可能分拆房屋出售,加上只有70年的使用權,制

度的缺陷使得中國房產投資的價值比擁有所有權的國家更低。

但從投資角度來看,房產投資的目的該是側重現金流而非資
本利得,所以你的租金收入不會因為不是產權房而減少。只要不

轉讓,淨資產值是相同的。

中國房產國情和外國不同的是,土地屬於國家,建設房產所

需的土地由政府供給。政府掌握了制訂和修改土地供給制度的權

利,也就因此影響了土地的價格。地方政府財政長期依賴土地招

標,收入越多,政府越有錢發展下,這使得政府傾向推高土地價

格,進而推高房產價格。

這種計劃經濟是歷史產物,長期對經濟有害,它破壞了經濟

自身的運行規律,長期必出亂子,因為土地一日不完全市場化,

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就會繼續維持長期虛高。

因為歷史因素,中國大量的房產是不能上市交易的,只有商

品房才可以,商品房有流通權所以有投資的價值,也擁有租金收

益權。不能上市流通的房子如非產權房只具有收益權,因此不具
有投資價值。所以中國政府該逐步逐步的把原來不能流通的房產

讓其上市,逐漸擴大供應量,改變供給雙方的平衡。

所以我相信,只要中國房市他日成功市場化,中國房價會逐

漸下跌,回歸符合中國中產階層購買力可承受的範圍內。因為房

地產背後又有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多以造成房地產和銀行體系

成為同一條繩子的蚱蜢。所以房地產形式是產業,本質是金融。

所以制度不改,房地產遲早會引爆金融危機。
金融環境和購房政策

如果國家政策對房市嚴格把關,不輕易讓投資者運用金融槓

桿炒房,而你若又沒能力一次付清且不需融資購買房地產的話,

那就不適合投資實物房產。

利率是炒房成本
如前所說,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需要靠不斷增發的鈔票推動,

而這些鈔票的產生都來自借貸,特別是來自房屋貸款。而增發鈔

票的重要推動力,利率佔了關鍵因素。

利率越低,償還貸款利息就越低,買房成本越低也越容易,

房價也因低利率導致資金氾濫,推高房地產價格。所以利率越

低,對房地產投資越有利。反之,若利率不斷上漲,會對房價造

成致命性的打擊。唯物極必反,當利率高無可高,反而是進場的

好時機;或利率低無可低,這是房地產榮景結束的前兆。

警惕房地產泡沫的危害
房地產在貨幣幻覺下年年都「被增值」,這讓人形成一種房

價不會下跌的繆論,,每當有人提醒房地產泡沫的存在時,得到

的回應就是:「房價哪會下跌的,它只會一直上漲。」

即使這世界上很多國家出現過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經濟

蕭條的歷史事實,例如最早可考證的房地產泡沫是1883年的上海

房地產大崩盤,1923年美國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 ,1989年日本
地價泡沫,1997年東南亞、香港房地產泡沫,2007年美國次貸危

機,2008年杜拜房地產泡沫等等......

1926年,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破碎,許多破產的企業家、銀

行家或自殺、或發瘋,有的則淪為乞丐。據說美國商界大名鼎鼎

的”麥當勞教父”雷•克洛克,當年也因此一貧如洗,此後被迫

做了17年的紙杯推銷員。

1989年日本房地產泡沫高峰時期,東京都一地的地價超過了

美國全國地價總和;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

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 一般工薪階

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日本泡沫經

濟的破滅使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至今不動產價格仍無法恢

復。

1997年東南亞、香港房地產泡沫中,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
1996年,泰國的房屋空置率持續升高,其中辦公樓空置率竟達50%

,構成了巨大的泡沫。1984年-1997年,香港房價年平均增長超過

20%。中環、尖沙咀等中心區域每平方米房價高達十幾萬港元,一

些黃金地段的寫字樓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萬港元的天價。泡沫

破裂後的1998年-2004年,香港樓價大幅被腰斬。從1997年到2002

年的5年時間裏,香港房地產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約8萬億港元,

比同期香港的生產總值還多。在這場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業主

損失267萬港元。

近年的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使得美國主要大城市的房價下
跌了1/3,引發全球性的信用危機。而被視為夢幻國度的杜拜,即

使它的房地產是有錢人炒作的,可還是一樣的完蛋。

這些血淋淋的房地產泡沫所帶來的禍害是如此明顯,可多數

人受貨幣幻覺影響都視而不見,腦袋中依然充斥著「房價哪會下

跌的,它只會一直上漲」的脫離現實的繆論。
泡沫破裂前杜拜的世界島房地產。

泡沫破裂,世界沉沒了。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在為《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撰寫的「泡

沫」詞條中寫道:「泡沫可以不太嚴格地定義為:一種資產或一

系列資產價格在一個連續過程中的急劇上漲,初始的價格上漲使

人們產生價格會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從而吸引新的買者——這些

人一般是以買賣資產牟利的投機者,其實對資產的使用及其盈利

能力並不感興趣。隨著價格的上漲,常常是預期的逆轉和價格的

暴跌,由此通常導致金融危機。」

所謂泡沫指的是一種資產在一個連續的交易過程中陡然漲

價,價格嚴重背離價值,在這時的經濟中充滿了並不能反映物質

財富的貨幣泡沫。資產價格在上漲到難以承受的程度時,必然會

發生暴跌,彷彿氣泡破滅。

因為現在房地產已經被金融化了,所以房地產泡沫破裂必然
會造成銀行信貸緊縮,引發經濟全面衰退,嚴重情況還會爆發金

融危機。

是什麼原因造房地產泡沫的呢?

是投機需求?是土地稀缺?當然不是!

房地產泡沫體現在房價在連續的交易過程中陡然漲價,能夠

造成房價上漲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資金,當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就

會推高該領域的價格。

那資金從那裡來?

銀行!
造成房地產泡沫的原因就是銀行過度的寬鬆信貸,印了太多

鈔票並透過信貸投入不動產領域。日本房地產泡沫經驗就是一個

借鑒。大量的資金籌措的運用不在於實體經濟的投資,反而約2/3

投入在股票和房地產的金融資產之中。資金不用於生產而用於投

機,賭博金融資產的升值,這經濟還不亂了套才怪!?

房地產泡沫的特徵與分析
判斷房地產泡沫的標準並不難,也不難看出來!可為何多數

人無法事前看出泡沫呢?

原因在於人性。試問房地產泡沫時期,通常也是經濟最火熱

時期。房價不斷上漲刺激了人們財富增加的快感,又有多少人能

保持理性呢?

下面說出房地產泡沫的特徵與分析標準,其實都不過是簡單
的東西,只要你能保持理性,根本就不難看出。要清楚一點,在

泡沫破裂前,市場看上去永遠是前途無量的。

房價增速超越GDP和通膨率的增速

因為房地產是經濟活動的部分盈餘,它的價值建立在經濟活

動之下,從結構上來看,它的價格增速絕對不能高於GDP。因為房

地產本質上是不具備自我增值的項目,所以它只能保持與通膨率

一致的水平(惡性通膨時期例外)。如果房價增速連續幾年超越GDP

和通膨率,遠遠脫離長期平均數,該價格必然是泡沫。這是經濟
原理,哪管它有100個支持房價上漲的理由,都是扯談!

房價與收入比例

房價的上限受制於人民收入,當人民無法承當發的時候,房

屋需求就會下降至人民可承受範圍的水平,這是簡單不過的供需

原理。

國際上合適的房價收入比例一般在1:2-6之間,超過1:6

的話,房價就顯得昂貴.超過1:10以上則過熱。低利率有時候會

掩蓋人民付擔的能力,它允許消費者降低債務負擔,住上超過他

們實際購買力的房屋。

在火熱的行情下,投資者最容易犯上的毛病之一就是以不同

地區的房價收入比例來否定泡沫的存在。例如說:上海、北京、

浙江的房屋貴,但是重慶、西安的房價卻便宜。這種以國家無全
面性泡沫來否定泡沫的存在的手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省與省

之間並無可比性,雖然泡沫沒有全國化,但是貸款來源卻是全國

化的。

房地產投機需求膨脹主要依賴 於住房抵押貸款的增長,房地

產真實需求依賴於家庭收入的增長。若家庭債務佔GDP比例太高,

意味著人民無力承受更多的債務,房屋貸款需求自然萎縮。所以

房地產牛市可以走多遠,完全取決於家庭收入的增長。
實際租金

房地產市場可分為房地產銷售和租賃市場,一般租賃市場能

夠準確反映真 實的消費需求。如果房屋供應多於需求,特別是投

機需求旺盛,超出合理程度時,房地產銷售市場增速高於租賃市

場增速,租金追不上房價上漲,投資回報率就會下降,房地產租

售價格下降意味著銷售市場泡沫嚴重。

房地產投資中的重要關鍵就是租金回報必須高於利息成本,

才能為投資者創造現金流價值。當房屋供給過剩,租金就漲不上
去,房價若還上漲就更是火上澆油。高房價推高投資成本,低租

金降低了回報率,扣除利息後的實際租金下降,下降的租金必然

會迫使房價下降以回歸平衡。

也可以用房屋的租金增長率對比通膨率。如果房價是50萬

元,租金回報率一年7%,3.5萬元。通膨率低於7%,租金所創造的

現金流給予房屋價值,若高於7%就摧毀房屋價值,表明房屋的實

際租金在下降。

過度放貸和熱錢氾濫

房價的異常上漲肯定與資金有著密切的關係,房地產泡沫

能否出現必須建立在市場有大量的資金存在。這些資金,或稱熱

錢,不論是來自國內游資還是國際游資,能夠創造泡沫必須要有

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配合,才能將資金槓桿放大,刺激更多的信
貸。 沒有銀行的配合,就不會有房地產泡沫的產生,房地產泡沫

的始作俑者就是銀行的過度放貸。

若抵押貸款增長率出現爆炸性增長,高於GDP約2倍以上,連

續幾年累積下極為容易醞釀成泡沫。由於房地產是不動產,容易

查封、保管和變賣,使銀行部門認為這種貸款風險很小,在利潤

的驅動下銀行也非常願意向房地產投資者發放以房地產作抵押的

貸款。此外,銀行部門還會過於樂觀地估計抵押物的價值,從而

加強了借款人投資於房地產的融資能力,進一步地加劇了房地產

價格的上漲和產業的擴張。
房屋空置率

當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的時候,房產商在樂觀的情緒下,對

未來市場需求往往過於高估,並會投資開發過度以應付未來的樂

觀預期,早成房屋供給激增。供應多剩使得房屋滯銷,房屋空置

率也因此上升。

一般當房屋空置率5%至10%之間為合理區 。達到10%至20%

時,就是房地產業過熱的預兆。 導致空置率高的原因主要有兩

方面,一是投資客的炒房行為;二是開發商捂盤。國家統計局公

佈的待售房面積數據,並沒有包括開發商捂盤長期處於待售狀況

的房子,所以官方數據掩蓋了真實的空置率。空置率該如何計算

沒有統一的標準或概念,歐美的標準也不統一。有些偏方像「曬

黑燈」和監查電表、水表,的確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實在的反映方

式。

投資者心理

人性幾千年來沒有變。房地產泡沫形成的過程中,投資者開

始都是抱住懷疑心理。開始初期,房價的上漲的確有一定的基本

面基礎。可隨著價格的不斷上漲,投資者就會對未來形勢趨於樂

觀。樂觀心理是房地產價格和需求泡沫增長的基礎。樂觀最後演

變的瘋狂和興奮, 這心理也是導致泡沫破滅的條件。所以,當越

來越多人認為市場不存在泡沫的時候,往往是泡沫的高峰;當市

場認為有泡沫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泡沫不存在。
房子是用來住的,投機是食利現象
就個人的道德而言,我不鼓勵槓桿化的房地產投資,問題不

在於風險,而在於對社會的破壞。炒房者屬於食利者,經濟中太

多食利者對國家來說不是好事!

房產--對老百姓來說,也許是他們一生最大的消費。中國

人是農耕民族,講究安身立命,有一個有地的房子被視為基本需

求。不過現在房子建設大多向上發展,越建越高,能有磚頭水泥

的窩居已經不錯了,更不敢奢望有幾呎空地讓自己栽花種草。

房產本來是拿來居住的,不過當社會的資本累積達到一定水

平,資本擁有者必然會有部份出現不勞而獲,將其私有的資本,

如不動產給予出租,自己只需坐享分割部分經濟生產利潤。這類

人被稱為食利者。

資本主義中,食利者的出現是難免的,某程度上也是可接受
的。食利經濟中,不動產的出租還不會引發大問題,唯有條件,

就是不能讓食利經濟主宰經濟。所以遏制炒房活動是必須的。

最大的問題在於金融食利。當銀行利用準備金製擴大信貸槓

桿,其中相當部份將房屋金融化,隨著信貸擴大,利息支付佔GDP

比例也越高,所有人成為銀行的奴隸,努力打工還利息給銀行。

以促進經濟為名的信貸實際上有害經濟,會造成實業生產受制於

無生產性的金融業。

另一種食利是通過官方勾結的腐敗,獲得某些業務的特許經

營權,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或者在經濟價值鏈中增添一些無實
際用途的作業部份,只為圖利少數利益集團。也可以擴大成本開

支,加重國家和社會的負擔,而這些額外的開支收益就流入少數

人口袋中。

房地產在資本主義下也可以用於投資,出租給使用或居住者

來獲得現金流。房產也可以作為「食利」工具。「食利」的意思

是不事生產,單憑其資本私有權,就能夠從世界各地獲得巨額收

入。但是這種食利者若不過度資本化的話還沒什麼,因現實中的

確有其需要的存在,最嚴重的食利者是利用政商關係剝奪勞動者

的收入,美國華爾街就是其中佼佼者。不事生產的華爾街製造太

多金融泡沫,問題出現的時候又強迫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紓困,這

是食利者階層的極品。

房產出租道德問題不大,惟始終不具備生產性,若國家經濟

過度向房產傾斜,這經濟就有病了。一個不追求生產發展而最求
尋租的經濟,遲早會垮下來。
結語

學習如何投資理財就像學軟件運用。你開始會覺得軟件功能

繁多,使用複雜,可當你越來越熟練,並運用在實際工作上時,

就會發現來來去去只需要簡單幾招就行了,很多功能某程度上說

是多餘的。

投資產品雖多,可實用的只是幾種。投資組合雖說需要多元

化,但也不過是股票、債券、房地產和金銀。投資者只要將資金

分配在四項投資產品就足夠。

股票指數基金如果不安全,你投資其他基金也好不到哪去?

國債或優等評級的債券基金若不行的話,其他債券只會更

糟?
金銀幾乎無風險,除非世界末日,否則它永遠不會失去價

值。

房地產可投資房地產信託以獲取現金流,作為債券的令一種

替代品。唯不鼓勵信貸槓桿來炒作房地產。

你只要將資金分配在四項領域,概念簡單,基本上風險最低,又

能將回報率大化,而不是胡亂的一味分散資金於過多的投資項

目。

金融投資機構發行了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它們的目的在於

儘量將這些產品出售,賺取投資者的錢為第一要務,而不是為投
資者的財富規劃著想。

永遠不要相信金融投資機構的話!巴菲特也說過:華爾街向

來是損人利己。對於這些機構推出的投資品種,如果含有高深數

學計算一律不碰,也不要相信高深數學可以衡量風險。投資是什

麼?其實就和做生意的道理一樣,你何時看過生意人用高深的微

積分數學來計算?最重要的是掌握常識。

最後,我們必須要清楚,現在的理財知識並非完全正確,它

並不適合法定貨幣下的通膨時代,它也不是站在投資者的利益角

度,而是為了金融投資機構的利益打造的。
我的其他著作和購買方法

作者電郵:kongfaw.choo358@gmail.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