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5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第四 讲

日晷测影及天文原理

●复原太极图的三种方法

●立杆测影到太极图形成

●易为逆数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课前概要
太极图是依据“立杆测影”绘制出的日影周年变化规律图谱,那么古人是如何记录观测
结果并且绘制太极图呢?太极图的背后暗含着哪些天文原理?《易传·说卦》曰:“八卦相
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那么到底如何来理解“易”为逆数呢?

复原太极图的三种方法

■现代天文观测法

图1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2

图3

■日晷测影法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4
■几何计算法

图5

立杆测影到太极图形成

■立杆测影到太极图形成

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立杆测影→→太极→→两仪→→四

象→→八卦。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6

关于立杆测影的整体过程田合禄先生在其著作《周易真原》一书

中有详细的论述:古人制造了原始的立竿测日影仪──晷 guǐ 仪。晷

仪中心及圆周各有圆孔,以备立竿用。在盘中心立有定表,圆周则立

一游表,逐日流动。定表和游表直綫在南北方向上。每日午时测影。

圆盘半径依冬至日所测日影长度为准。

夏至太阳由北回归綫往南移时用游表测日影,并在日影尽头作

记,这时游表在定表南边,圆盘按逆时针方向,日转一孔,直到冬至

日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綫為止。日影逐日增长,到冬至最长,这样就在

圆盘上留下了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7

然后将圆盘和游表转180度,将游表转到定表的北边。太阳由

南边回归綫往北移动,这时用盘中心的定表测影,圆盘仍按逆时针旋

转,日转一孔,直到夏至太阳北移北回归綫為止。日影逐日缩短,到

夏至则无影。这样就在圆盘上留下了太阳春夏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

(如图 8)。将四季投影图合起来看,就是幅完美的实测太极图(图 9)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8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图9

图 10

图 10 中,将圆盘按二十四节气划分成二十四等份代表一个回归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年中的 24 节气,将每个节气所测日影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即成太极图

■立杆测影到太极图形成相关释疑

疑问一:当圆盘上留下了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之后太阳

开始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为什么要将圆盘旋转 180°

疑问二:太极图可以称之为“宇宙的模拟图”吗?

疑问三:游表和定表之间是什么关系?

图 11

疑问三:为什么要将圆盘逆时针旋转?

疑问四:为什么要选择在夏至测日影?为什么要选择在每天中午

测日影?

总结:游表、定表=南北回归线,圆盘=地球的公转轨道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太极图的天文含义

■《周髀算经》中关于实测日影的记录

《周髀算经》中记载有二十四节气所测日影的长度:

夏至:晷长一尺六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处暑:五尺五寸卜金分小分四;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立冬: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大雪: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冬至:丈三尺五寸;

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因为这数据是在黄河流域测得的,故记载夏至日影长一尺六寸。

然据有关专家考証,伏羲氏曾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正是北回归綫经

过区域,而在回归綫上夏至立竿是无影的。今减去地区差影长一尺六

寸,设以一尺為2个单位长,并按四舍五入处理,则二十四节气的晷

长数為:

夏至:0; 处暑:8;

小暑:2; 白露:10;

大暑:4; 秋分:12;

立秋:6; 寒露:12;

霜降:16; 雨水:16;

立冬:18; 惊蛰:14;

小雪:20; 春分:12;

大雪:22; 清明:10;

冬至:24; 谷雨:8;

小寒:22; 立夏:6;

大寒:20; 小满:4;

立春:18; 芒种:2。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太极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往返式极限周

期运动,太极中的太就是太阳,极就是极限,即太阳直射点最北只能

移动到地球的北回归线处,最南只能移动到地球的南回归线处,并且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式运动,这才是太极的最本初也是最真实的

含义。

易为逆数

■易为逆数

《易传·说卦》曰:“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

逆数也。”那么到底如何来理解“易”为逆数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

角速度就是每年 360°,也就是经过 365.2564 日地球公转 360°,即

每日约 0.986 度。当我们在地球表面上立杆测影的时候,立杆和地球

是同步绕太阳公转的,为了模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所以当地球

逆时针方向前进 0.986 度,立杆则顺时针方向逆行 0.986 度,这样经

过一个回归年,在地面就会留下一个半径为冬至日影长近似圆的椭

圆,这个椭圆所在的平面就是天文学上所讲的地球的轨道面或又称为

黄道面。与实际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不同的是立杆是按着顺时针方

向日行 0.986 度,而地球是按着逆时针方向日行 0.986 度。

当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太极图最本初的天文含义后,我们会发现天

文学的确是易学体系的活水源头,是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

地”的究天之学。将易学从神秘的漩涡中拉出来,还其本质,让易学

在现代经济中科学、合理的发挥其价值是我们每个易学研究者不懈追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求的目标。

课后作业,几何法求日影并太极图

■日影长度的计算

(图 6):几何法求日影长度

关于日影的长度当我们知道了太阳的高度角后就可以用几何中

的余切定理计算出来

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对边(立杆高度)和锐角

α的度数(太阳高度角)
,那么可以根据余切定理 ctgα=Y/H,即角

α邻变比对边,也等于日影长度比立杆高度,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日

影的长度 Y=H*ctgα,即日影的长度等于立竿的高度乘以太阳高度角

α的余切值。(计算公式:Y=H*ctgα Y 为日影长度,H 为实物高度,α为太阳高度)

根据余切定理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特定维度下正午太阳日影的长短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如何计算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 H = 90 o – 纬差。其中,H 为所求点正午

太阳高度;90o 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

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

同一个半球时,纬差为两地纬度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

一个半球时,则纬差变为两地的纬度和)

(表 1)24 节气太阳直射点日移动纬度数
注:表中“-”表示南纬,“+”表示北纬。

节气(日期) 直射点维度 节气(日期) 直射点维度


雨水 2.19 -11°32 ′ 处暑 8.23(24) +11°32′
惊蛰 3.6(5) -5°57′ 白露 9.8(7) +5°57′
春分 3.21(20) 0° 秋分 9.23(24) 0°
清明 4.5(4) +5°57′ 寒露 10.8(9) -5°57′
谷雨 4.20(21) +11°32′ 霜降 10.23(24) -11°32′
立夏 5.5(6) +16°19′ 立冬 11.7(8) -16°19′
小满 5.21(22) +20°16′ 小雪 11.22(23) -20°16′
芒种 6.6(5) +22°44′ 大雪 12.7(8) -22°44′
夏至 6.21(22) +23°26′ 冬至 12.22 -23°26′
小暑 7.7(8) +22°44′ 小寒 1.6(5) -22°44′
大署 7.23 +20°16′ 大寒 1.21(20) -20°16′
立秋 8.8(7) +16°19′ 立春 2.4(5) -16°19′

例如,直射点在北纬 23.5 度时, 求 1、北纬 30 度的高度角和

南纬 30 度太阳高度角。

第一种情况下,纬度差 30-23.5=6.5,所求结果就是 90-6.5 这

个值;第二种情况下,纬度差 23.5+30=53.5,所求结果就是 90-53.5。

■计算日影

北回归线为北纬 23.26 分,计算公式为:日影长短(计算公式:


《蔡炳丁说易》 『天文天象篇』究天之学,以知人事(象)

Y=H*ctgα Y 为日影长度,H 为实物高度,α为太阳高度)

二、北回归线上 24 节气日影长度(
节气日影长度(实物高度 1,单位米)
单位米)
节气 太阳高度 日影 节气 太阳高度 日影
夏至 90 0 冬至 43.58 1.0545
小暑 89.18 0.0143 小寒 44.30 1.0247
大暑 86.9 0.0542 大寒 46.58 0.9463
立秋 82.93 0.124 立春 50.55 0.8229
处暑 78.06 0.2115 雨水 55.42 0.6893
白露 72.31 0.3189 惊蛰 61.17 0.5504
秋分 66.74 0.4298 春分 66.74 0.4298
寒露 61.17 0.5504 清明 72.31 0.3189
霜降 55.42 0.6893 谷雨 78.06 0.2115
立冬 50.55 0.8229 立夏 82.93 0.124
小雪 46.58 0.9463 小满 86.9 0.0542
大雪 44.30 1.0247 芒种 89.18 0.0143

■绘制日影图即太极图

You might also like